时间:2023-08-07 17:3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引人注目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启动,并且已在部分省份展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应试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滞后于形势发展,不能很好地为政治教学服务,严重阻碍了政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急需探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这一背景下,时代特征鲜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师理应站在新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起,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前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优秀的教学设计为基础,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受益不深。因此,要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形成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要具备把握教材思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讲解得有条有序,才能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才能使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是最具号召力的旗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相关,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休戚相关。正如党的十六中全会指出的:“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此,首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形成同仇敌忾的凝聚力。其次,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务必要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最后,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渗透的能力。高中政治课本中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素材,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极力挖掘爱国题材,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较低。所以,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搬硬套”的现象,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灵活穿插使用其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问答法、读书法和自教自讲法等。同时,积极运用教具及现代媒体演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充实课堂内容。如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辨是非、激励情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理论的认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课堂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实际问题和实践的结合,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的“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其次,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联系本地的社会发展实际授课。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不忘教育教学的灵魂理念――教书育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克服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浮躁现象,以帮助学生真正有所发展、回归课堂为真谛。我们要积极探索,继续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人本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97-01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本思想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改革多数是表面的、流于形式。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授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己,这样的政治课堂并未将人本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单一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少有或根本没有。即使有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有关于这两个目标的设计,但往往也只是虚设而己,这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教条化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产生和进行的动力,对教学活动起导向、调节和评价作用。高考是高中所有科目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政治课教师往往把政治教学的内容考点化、权威化和教条化。把将来高考所要考的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切以书本知识为是。这样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更有甚者会从内心深处排斥对政治知识的学习。
(三)静态化的课堂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很少,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往。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这样的师生关系极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惰性心理,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主性也就难以发挥出来,因而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本思想的策略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教学目标可以在课前展示,也可以在课后展示,或者采取逐个展示的方式,教师要灵活把握。
作为一门德育课,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月_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高中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基本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渗透人本思想,必须注重培养学师生之间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政治老师都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平等的姿态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教师也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之后才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从而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深入渗透人本思想奠定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组织渗透人本思想的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展示教学目标之后,要向学生出示自学相关知识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自学目标,可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人本思想的自主探究需要经过精选材料、呈现问题、自主谈及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其中材料选取是否恰当是自主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内容的理论性不能太强,因为理论性太强的材料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只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被学生所熟知的材料,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的积极性,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教学中的难点,思想政治课通常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依靠“填鸭式”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而言,此种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与高效课堂的原则冲突。如何建立起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是目前政治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到,不能在生活中得到深刻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是帮助高中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世界、政治的认知方向,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大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主要对国情、社会体制等进行讲授,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高效课堂构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等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建立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多是经济、政治体制,对于这些课题,光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具有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授课之前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如讲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的《民主选举》课题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设问:“班长是如何选定的?”学生的回答通常是选举产生,然后设问为何要选某某作为班长,学生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如“学习成绩好、人好、长得漂亮”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对错误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个课题。
(二)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理顺教材脉络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巩固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实现导学案准备好的知识记忆与理解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自觉完成自我检测题。学生在学习中做预习笔记,把疑难问题勾出来,便于第二天小组间合作、交流。
如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用“中国梦――国家富强”邮票导入,形象地展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国人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实现中国梦需要什么条件,顺利导出本节课主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梦实现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引导学生回顾市场经济的涵义,通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涵义的比较,让学生自主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
(三)提倡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合作自学,不议不讲。课堂上学生把已做的导学案拿出来互相交流、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面对面地讨论交流,由生生相互解答疑问,使全体学生基本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对学生讨论不清、展示不到位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巡视或抽查学生预习和交流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针对目标实现情况和学生活动情况,生成新的教学问题。
2.质疑展示,不展不讲。学生通过上台演板、讲解等形式展示教师设计的预设问题、课堂生成问题、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质疑和合作探究,教师当堂进行点评,使学生对知识清晰而明确。
3.课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即测即改,也可以小组间对改,教师要收集问题,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参与当堂测评,让学生在测评中学习反思,让学生在评价中归纳总结,让效率在评价中提高。
政治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配合,通过设置活动让每节课的重难点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完成,政治课不能成为说教课,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通过政治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个基本特征――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我运用时政热点让学生合作探究,先播放日本“3.11”地震两周年之后日本复兴之路仍漫漫,再通过《美好新家园》邮票展示我国汶川地震三周年灾后重建成果。这样自然而然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重难点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当堂检测,以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政治老师不要讲得过多,而要通过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课后巩固练习查找问题
学生做好“一个反馈,两个巩固”。及时查找未清问题,并向学科代表反馈,由学科代表向任课教师反馈。做好知识记忆与学习目标的复习巩固;做好技能应用与拓展、思维探究与创新、情感体验与感悟、学习目标的巩固练习。教师做好“两个反思,一个辅导”。即课堂之后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查找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批阅作业之后反思学生理解巩固情况,及时查出须反复强化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或者课外时间进行辅导,对未落实、落实不到位和必须反复强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四、改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在国家实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难度相对未改之前有所降低,提高教材价值性,由于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社会,教材部分内容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难以弄透彻,因此考试内容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目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判标准,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对试卷进行策划时,需要与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符,将打分评价标准转变为甲乙丙的评价方式,教师将学生平时表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评定,可能会收到一定成效。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涉猎广泛、知识渊博,尤其课堂以外的如国内外的大事要事、焦点事件,及时捕捉大量有效信息,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信、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了知识却没有形成适当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不能做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的问题。这一状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由于缺乏现代知识分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的指导造成了教学设计的先天性不足。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在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过分强调学生接受,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因此,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
根据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也是一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疑难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口语交际等等。
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越来越阻碍着教育的发展。作为政治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课前教学设计,预设弹性空间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依“纲”据“本”,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基础,注重学生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并应符合本校实际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零起点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解题技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准备,并做足一些课堂资料的准备,以便更好的进行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政治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及培养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有教师画龙点睛般的引导。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题目,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选准切入点,有梯度、有层次,要结合课堂实际,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价值为什么是价格的基础,而价格又为什么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两者有何种关系?”让全体学生按照观点分成几组,自由讨论,然后由不同组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分析,找出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根据这些观点进行总结。这种教授方式同传统的“一言堂”灌输方式相比,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合理的利用图片资料,优化课堂教学
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与旧课程教材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图文并茂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图片的巧妙运用在政治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丰富了课堂教学,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漫画题、图表题是近年政治高考常见题型,因此,合理利用与分析图片资料既能充实课堂又能加强针对性的题型训练。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
创新的高中政治课教学需要以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为教学的引导和内容体系,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有选择性的讲解教材上的内容。高中政治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还能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发展,改变了传统政治教学中“一根粉笔,一个黑板擦,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同时,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也扣住了时代脉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说知识传授是一条明线的话,那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一条暗线,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主动性的调动,而且有助于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有着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可以更好地包容,增进理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传统课堂中,给人以严肃古板的印象,不能贴近学生,但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与学生保持距离,也要学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学习。
1.了解学生
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首先要彼此信任,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能凭空地去迎合学生,否则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如:学生滋生出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正确的指正,以至造成难以扭转的局势。
2.相信学生
信任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得到尊重,会大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师生合作,课题教学效果也会提高。其实每个学生内在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恰当的时候给予鼓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应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建立有效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类同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打了“折扣”的执行标准,不利于标准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师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地发展。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忽视了“民主”、“平等”与“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地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自由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向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互鼓励就能更好地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学心理误区值得人们深刻反思。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关键词:高中政治 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政治课堂,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就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一、优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与记忆方式,打破课堂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引入主动探究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优选教学方法,巧妙引导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中,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汲取知识。同时,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机会。如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研究性学习法、学生授课法等教学法,均可运用到政治教学中来。一般而言,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实际,优选一种教学方法,亦或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营造出更活跃有生机的课堂氛围。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随时关注课堂变化,利用诸如观察、师生交流、课堂提问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捕捉教学反馈信息,抓住教学契机,并调控课堂,使之井然有序。
二、注重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达到领会知识的目的。通过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首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政治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运用案例教学法能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师授课中,学生只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种单一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材料、实例,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所学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社会现象,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吃透。同时还需要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注意真实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创新的高中政治课教学需要以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为教学的引导和内容体系,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有选择性的讲解教材上的内容。高中政治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还能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发展,改变了传统政治教学中“一根粉笔,一个黑板擦,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同时,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也扣住了时代脉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
四、课堂知识的有效延伸,真正做到“课本”和“社会”的结合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政治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此。思想政治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政治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促进其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知识。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让学生多到外面参观学习,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五、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总而言之,在今天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作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技能,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优化课堂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相较过去的教学模式其目标、容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吸引力由于教学理念和手段的滞后而没有大的改观。如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升政治课的吸引力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教学环节到思路引导无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条件精心设计,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吸引力 教学设计
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究其原因总是可以在两个终极问题中寻得答案,从而一睹风采:为什么和怎么样。同样,这里涉及的也就是:为什么需要这种吸引力和如何去创造这种吸引力。探索便是从这里起步,并且逐渐加快步伐。
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常常产生种种疑惑:每次站在讲台上如何才能克服空洞的说教,避免因知识理论的抽象而导致的索然无味。由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和新课改下的新理念,驱动着每一位一线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探索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实践中努力前行。
政治课的核心实质其实还在于思想,如何让思想迸发活力,让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我们探索中的重大命题。这里,思想的忽略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变质,更重要的却恰恰是披露了思想内容的困乏和软弱。由于更多的政治描述着的是理论的方方面面,所以避免不了对思想内容产生一定的强制性。因为思想是属于自己的,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都值得自己骄傲的力量,而政治所附带的较强的说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思想的自由与灵活。但是政治毕竟是思想延伸的一部分,政治始终是为着思想服务的,是和思想高度一致的。因此让这种看似被条条框框圈定的理论,让这种看似僵硬的政治活跃起来,更思想化,这是探索的基础,它解决了为什么需要这种吸引力的问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客观的、彼此平等,这是自然学中的观念。因为万物相辅相成,自然界的吸引力便是如此。但是在教育学里,由于其本身就明显存在着人与人关系以及地位的冲突,教育界内的吸引力则就更多地建立在了个人的主观情感上。所以也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单向性,这种单向性可以理解为你千方百计地用一切努力去吸引对方,去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对方却可能无动于衷;并且对方的立场也许是完全与你相反的,根本就不存在也要去吸引你的想法,或者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自己身上也存在着的吸引你的因素,基于这样一种普遍客观的单向性,在这里,每个老师所要切实做的就是如何去准备有效的工作,包括发现掌握学生的能对你产生吸引力的一切因素,从而吸引学生。
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吸引学生,使他们有兴趣地去思考。也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即是他们感兴趣同时融入课本知识的活动上来。切实从学生的成长学习特点入手,设计好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这是实现一堂课的前提。其二,是引导学生,使他们有方向地去思考,最后达到正确的预定的目的地——对课本知识的完全把握。在学生的吸引力被转移过来之后,需要有步骤,有层次的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问题设计,探究活动,把学生的思路逐渐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就好比小溪里的水,首先一定要它流动,不能让它成为死水;其次,在流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方向,最后汇入大海。这是探索的关键,它解决了如何去创造吸引力的问题。探索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探索的关键则蕴含了无限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增强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思想政治课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为学生喜爱的唯一之路。只有老师的积极主动才能彻底地带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那么老师的积极主动表现在哪些方向呢? 最重要的,那就是表现在上课教案的准备上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什么样的教案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提出相应的教案设计,思想政治课能够采取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自在的讨论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才可以看见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思想在整个课堂洋溢,如彩虹缤纷夺目。当然,这样的话,前期的教学设计准备是非常关键的。毕竟,路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条路的方向还是必须要明确的。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对于上好一堂课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设计过程,首先要求熟悉课文知识,针对学生学情和认知特点,理清教学思路,宏观把握教学环节,明确教学目标;其次,在设计教案和学案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最后,上课之后甚至在上课过程当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和思考,有新的经验和体会,及时更新教学信息,做好教学反思。就这样,在原有的书本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和运用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当然,这上面的三点要起到作用,离不开老师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老师不断更新、开拓的知识天地。
另外,结合教学加强探究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有规模地组织学生举办参与各类很值得提倡和坚持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校园自律委员会,休息日"走向街道,走向社会"活动、"讲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的交友沙龙等,通过定期、长期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以自己的行动来体会、感受思想政治课的丰富内容和真正的内涵。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做感兴趣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要求,更是所有课外活动的迫切需要。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这句或许可以这么理解:道真、业精、惑明,此其一;传、授、解,勤于心,此其二。若此一二,则师可为也。这样的师格魅力,不正是引人注目的闪光之处吗?
一、查阅课标、吃透教材
查阅课标是为了把握标准。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原思想政治更改为思想品德)的“前言”部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新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更加注重情感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分类目标的首位。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课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实验的必要性。
领会教育教学目标。这样能够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标高,不太深,不太难,难易适度。
二、搜集课程资源
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简单说:要求:用好书上的,搜集身边的、本地的、社会的 ,发动学生。
1.网络的教学设计资料。网络资料查找也是资料查找的重要来源。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分,教师在指导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时要指导学生理性地处理信息。
2.最新的时政话题、热点话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但仅依靠现有教材还远远不够,跟不上社会和时展的步伐,如何把教材的观点和现实发生的时事教育结合起来,让教学更有说服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例如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最好有视频资料。
3.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表现(与教学目标相关)。这是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有的放矢;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相关文化艺术体育资料等。
三、分析学情
教师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特别是教的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对教学做相应的变动。
主要方法是观察、调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弄清楚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表现。例如学生的责任心问题、学生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看法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看法问题等。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四、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优化教学组合
就教学方法来说,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不少,例如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各有优劣。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构成教学的最佳组合。
就教学媒体来说,选择怎样的教学媒体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本校的教学条件来决定。现在教学设备在不断更新,多媒体已经十分普遍,但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上述需要来决定。
五、课后评价与反思
一、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的价值与意义
1.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这给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施带来很多不便。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政治教学中,可以使政治教学改变其单调乏味的状况,变得灵活、直观、有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可以集色彩、声音、文字、图片、影视等为一体,并配有动画、闪烁等效果,它能刺激和调节人的多种感官交互作用,促使感官发挥各自功能。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灵活、直观、形象、多样地呈现出来。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幻灯片、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可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靠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教师只要有“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进行教学。这种干巴巴的教学方式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这一局限。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加了课堂容量。另一方面,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丰富、知识量大、涉及面广,可以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组合、重构,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更容易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政治教学中的建议
1.教学设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真实情境。这样可以将枯燥的政治理论讲授得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把真实的情境通过动画、图形、声音、文本的演示和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和生活常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识,并内化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结构、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使他们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考虑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针对具体情况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处理好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对媒体要进行优化组合。要求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比较、精心筛选,使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内容之间都能达到最佳组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联系当前的最新实际,抓住重难点和易错点,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3.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取长补短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师生互动
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很普遍,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教学的内容和规律,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打瞌睡、走神等厌学现象。有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但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更不可能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诉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新课程要求在教学当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本文具体阐述高中政治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师生互动的实现。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及特征
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习者直接或间接地互动,从而走向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互动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课堂外的师生互动之分,这里我们所讨论的课堂师生互动专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同时,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摒弃以往沉闷、无趣的教学方式,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性教学转变,以师生互动为主体,尤其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航向与新目标。
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课程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尝试。为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超越年龄阶段、智力状况、心理发展、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限制,为未来更好地面对、解决成长历程中的难题,更好地完善自我,愉快幸福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的主要措施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间的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默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二)科学的课堂管理,有效保证师生互动的开展。
每一个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课堂管理的任务。积极的、健康的课堂应当给学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被重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能够得到承认。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的安全与自由,才敢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要以一种民主、开放的态度,合作、宽松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体,是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如果我们的政治课堂能够建立起一种充满信任、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接纳、期望、自由的关系氛围,就能使师生之间发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课堂上真正的互动才能发生。课堂管理应改变过去“管住学生”的观念,打破课堂的安静和沉寂,使课堂成为师生对话场所,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
(三)优化教学设计,有效落实师生互动的目标。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因此,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走出急功近利的应试模式,去掉虚化,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本,彰显人文关怀,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展现,是教学与学生发展和谐统一、师生共荣共生的课堂。生态化教学追求和谐共生,不追求整齐划一,尊重个性发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焕发活力;追求多元交互,新旧知识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使课堂增添无限魅力;追求自主性,教师一味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苦不堪言,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的知识随着阅历的增加、自身的成功而不断丰富、发展;追求差异性,生态课堂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教师不能囿于教科书的“标准”,不以霸权压制学生的差异,要融入学生的多元经验、多元理解,在因材施教中实现殊途同归。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临的困惑
1.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传统教学中,“学校以考试为本,家长以考分为本”的价值观尚未改变,教师讲授的是考试内容,学生被迫记忆课本内容,为考分而学,对政治课教学普遍失去了兴趣。
2.教师的教法陈旧。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教师照本宣科,缺乏“接地气”的解释,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拉大。同时,教师狭隘理解所学内容,向学生灌输大道理,想创新却又怕影响成绩,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应有的活力。
3.过于追求形式。教师过于追求课改形式,用满堂问替代满堂灌,认为表演、讨论就是合作学习,而对课堂教情、学情缺乏精准的把握,对课堂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处理好气氛的动与静,讲与练、问题设计的深与浅、学生的倾听与表达等矛盾。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走近学生,才能叩开学生的心扉,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1)课堂民主合作。教师营造民主的氛围,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眼光让学生消除紧张、自卑,树立自信,开启思维的闸门,产生表达的欲望。如在“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中,教者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分别扮演股票经纪人、债券投资顾问、银行经理、保险专员等角色,通过收集资源了解自身角色所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在扮演、讨论、解疑中获得感悟。(2)课余沟通。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少,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沟通,学生有了烦恼,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机会,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在沟通中知道学生的烦恼,分享学生的快乐。长此以往,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也能融入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秘密。(3)作业评语。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为“优秀”“良好”等去评价学生,显得生硬而缺少温度,教师应以期待的、激励性的语言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作业效果。
2.强化德育的教学内容。(1)德育教育关注国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国情,了解国策,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珍惜资源,激发爱国热情。如在“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列举新时期的民族精神,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有同舟共济、团结互助、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有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精神。(2)开展人文教育。教师要发挥课程优势,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精神震撼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从林则徐、谭嗣同激昂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们不屈的民族精神,化为一种精神动力,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3.生活化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不至于感到内容的高深莫测。如在“体味文化”教学中,教者从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大迁徙”———春运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每年春运,有近20亿人次的人品流动,规模超过世界人口的1/3,为什么会有‘春运’现象?”教者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民俗、亲情、经济等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