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绵城市市政工程

海绵城市市政工程

时间:2023-08-07 17:3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绵城市市政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绵城市市政工程

第1篇

昆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xx〕7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xx〕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昆明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移交、运营维护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注重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新建区、成片开发区、各类园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城市建成区应强化区域整体治理,并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最大限度地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和面源污染,治理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综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

第四条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监督全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水务、节约用水、防汛抗旱、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气象、水文水资源、城管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负责本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及材料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识。

第二章 规划、立项与土地利用管理

第七条 市规划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昆明中心城区和晋宁区(东城和南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其他县(市)区政府,国家及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应结合实际,组织编制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按规划报批程序批准后公布实施,同时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控制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落实到基本地块;城市水系、排水防涝、水污染防治、绿地、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应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有关控制指标。

第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中应当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适宜性进行阐述明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及措施,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投资估算。

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应当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各项社会效益满足情况。

第十条 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根据汇水分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绩效考核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原则,组织编制分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相关指标要求,并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项目所属辖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一条 新建项目土地出让时,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按照法定控规确定的海绵城市管控要求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市规划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应当监督土地使用权人在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过程中落实相应指标要求。

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用地选址时,应当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优先考虑利用或保留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闲置土地等用地,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海绵型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基础设施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要求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控内容,纳入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规定中,并依据法定控规的相应要求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时,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要求设计单位依据建设项目条件提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说明,并予以审查。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一)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二)城市道路与广场市政工程项目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三)城市公园与绿地市政工程项目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配套建设海绵设施,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为滞蓄和净化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第十六条 既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项目,具备条件的,应当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按照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要求统筹有序进行提升改造。

第十七条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应当重点加强城区易涝点整治和雨水管渠、泵站、雨水调蓄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实施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改造,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须经过净化,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的衔接,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

第十八条 城市河道水系整治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保护现有湿地,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河道水系输排水能力。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建设资金,应当纳入项目主体工程总投资,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既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纳入海绵型改造的项目,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防洪排涝、河道水系整治等项目的投资应由相应的实施主体列入海绵城市建设或水污染防治等投融资计划。

第二十条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指导、督促涉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时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海绵设施同期配套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或者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并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报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审查或备案情况。

城市道路与广场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应当对海绵设施设计方案进行专项审查,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应当有海绵设施设计专项审查的内容。

城市公园与绿地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或者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设计专篇或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应当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报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初步设计方案应满足汇水分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三条 各相关主管部门按职能职责指导、督促列入海绵城市建设年度计划的城市排水设施、防洪排涝、河道水系整治等项目建设,全面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并定期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进度。

第二十四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阶段,将海绵设施专项设计纳入审查范围,与主体工程同步审查。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施工图审查不予通过,不予核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第二十五条 市滇池管理局和县(市)区排水管理部门在进行排水技术审查时,应当审查项目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及区域雨水排放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海绵设施的设计、监理或施工。

第二十七条 建立海绵城市动态监测考核及一体化管控平台,对入滇河道断面、地下水和区域管网排放口的水量、水质以及降水等进行监测,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章 竣工验收和移交

第二十八条 新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后应当纳入主体工程项目统一验收;新建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后应当纳入新建项目节水设施竣工验收。

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等主管部门在验收过程中,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项目是否按照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对配套建成的海绵设施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应当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完善统计台账,并定期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新建海绵设施信息。

第二十九条 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与海绵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相关的主管部门参加验收。未按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提升改造的,不予通过验收,并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 在申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规划核实时,建设单位应当将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出具的海绵设施建设相关验收材料作为必要的申请材料,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条件和要求的,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意见。

第三十一条 海绵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随主体工程同步移交相关单位。

城市道路与广场市政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广场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城市公园与绿地市政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公园绿地的实际权属部门。

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

以上项目中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PPP合同约定进行移交管理。

第五章 运行维护管理

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广场项目的海绵设施由负责城市道路与广场管养的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公园与绿地项目的海绵设施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公园绿地的实际权属部门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建筑与小区项目的海绵设施由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以上项目中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在合同约定的运营期内由海绵城市PPP项目公司负责设施运营和维护。运营期期满后,海绵设施移交相关管理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第三十三条 负责海绵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做好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海绵设施正常运行:

(一)建立健全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人管理,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对设施进行定期巡查、维护和维修,避免擅自占用、堵塞、拆改、废除海绵设施和向海绵设施倾倒垃圾等废弃物;

(三)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台帐,并做好记录和统计。

第三十四条 在海绵设施上或者周边进行施工作业可能损坏设施或者影响设施正常运行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制订保护方案,并在建设前通知设施运行管理单位;施工作业损坏设施的应当按照设施原有功能及时修复。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2篇

今年入汛以来,不少地方连降暴雨,多个城市重启“看海模式”,上演“水上漂”。“罪魁祸首”就是城市无限制硬化,“不吸水”,水没有“去处”,城市基础设施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地下管廊建设要补的“欠账”太多。“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 “城市病”在自然灾害面前暴露得更为突出,“城市看海”已不再成为新闻,已尴尬地成为“习以为常”。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概有154个城市发生内涝,出现城中“看海”现象。而与此相反,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又日趋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边是水资源干涸,一边是城市内涝。如何破解这个城市通病,“涝时吸水,旱时吐水” 的海绵城市建设是一剂有效解决城市水危机的良药。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让城市内70%的降雨,就地得到消纳和利用。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在海绵城市里,一旦突发暴雨,所有的绿化带、水池、湿地都将发挥蓄水、净水的功能;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灌溉、洗车、消防备用水源等。更通俗地说,海绵城市就要像海绵一样能吸附雨水,解决城市淹积水问题,还能将收集到的雨水释放利用,破解自然干旱难题,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目前,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通病的总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韧性”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已成为全国城市工作重中之重。那么,海绵城市怎么建?治涝排水效果怎么样?暴雨是检验城市管理系统的特殊“试卷”。简单来说,就是要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当然,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市政工程,告别“逢雨即涝、雨后即旱”的任务十分艰巨,绝不能“就水论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哄而上,一蹴而就。要加强规划引导,统筹有序治理,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第一,要正确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和本质。尤其在海绵城市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大热门的今天,各级决策者更要深刻理解海绵城市背后的内涵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不会再沦为新的形象工程,避免由此带来的新一轮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旨在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本质上讲是对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重地表、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反思和修正,是一种人与土地、人与水的生态关系的回归。强调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是对简单、粗暴工程思维的反思。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绝不能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建设,警惕跟风投资。

第二,要科学制定规划,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各地制定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制定标准规范及其工程建设标准明细表和技术导则,科学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的根本目标,特别要防止挖湖堆山之类的新一轮“破坏性建设”。

第三,建议创办生态智库,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提升。通过收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前瞻性地研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相关“硬”标准。尤其要研究探讨特殊地理条件下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绿化建设的解决方案,加快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提高城市与人、城市与水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严格工程标准。海绵城市建设对施工建设主体单位的资质要求颇为严苛,这是必须的,但还要按照总理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做到精益求精,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切忌造成资源浪费。海绵城市建设不是盲目的工程堆砌,而是能够最大程度协同发挥作用的生态循环系统。

水是“城市之肾”,下水道则是“城市的良心”。城市管理者或决策者,把地下建设放到公共决策、资金投向、民生重大事项的优先位置,无疑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这样的大好事,而且美好蓝图正在绘就。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回用池调蓄等已成为我们身边小区绿地以及景观水体建设的“标配”,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生活其间。今天我们更期待生活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遇雨吸水蓄水,需要时“释放”利用,使“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状况成为历史。让城市水生态文明回归自然,让我们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繁荣的同时,能够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第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基质量;解决方法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路面改造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市公路彻底消灭了低等级路面,达到路面高级化,直接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优质的工程离不开优质的路基,路面在常年走车的情况下,因为总有些超重和超载的大货车对路面的损坏及自然条件下风化雨淋,施工时的不注意规范使路面弹性不够,出现了一些需要反工的情况,大部分都是路基达不到标准所造成的。

1.1 井盖与路面连接处出现不平整

因为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辅助设施较多,所以在行车道上总能看到很多的井盖,由于施工时出现的不平整,行车到此时总出现颠簸,减速。有时因为行车了望不够出现汽车追尾等交通安全事故,这都是由于路面施工时的不规范,回填土时土方用量不够,分工不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

我们应该在施工过程当别注意回填土方的土方量,及回填土中的含水量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还有就是土方的空隙,每一层都要做好计算,层层把关,层层夯实,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做好土方回填,如果施工中遇到困难可申请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

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止施工时工人的疏忽大意,我们应该每天定时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工程进行到关键时期应该在工地留有专人进行检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回填平整。

1.2 回填土与沟槽回填土的压实紧密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路基按照道路的设计形成要求,开挖或堆填而形成的土石结构,是路面结构的基础,我国公路用土依据的是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并进一步细分为十一种。有些施工单位对土样不做分析了解,盲目的进行施工,回填。

1.3 路基的平整度与承载力,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基本因素

平整度与承载力是保证路面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施工时地下总有些城市辅助部分铺设的管线,回填土时施工操作困难,有时机器到不了的地方只能用人工进行回填压实,对城市道路路基的影响会很大;在施工过程中,回填土方是施工的最关键步骤;回填土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质量,如果回填土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验收。

2 危害

(1)因为在回填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压不实,所以在有坡度的地方更容易出现回填土压不实,工程质量不全合格。

(2)在市政工程回填土方中有挟带杂质的大颗粒物质,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等影响了整体的紧密程度,空隙大的部位日后容易下沉。

(3)深沟回填土方时,如果不按规定的虚铺层厚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其填平,出现某个地方土松,一个地方土层厚,叠在一起不合并。出现段层。达不到要求的空隙度。后果严重的将造成整个路面的下沉。

(4)深沟回填土方时,如果存在积水,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连泥带水一起回填的土方部分其含水量大,无法达到夯实的效果。当水位有所下降时,此路段将会发生下沉,影响交通,有可能造成地面上行人的安全。

2.1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土路床压不实的问题

土路床不得有翻修,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用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必须符合实测实量检验评定标准。

2.2 危害

(1)压不实的回填土方,就像路面铺在海绵上,弹力大,空间大,特别是夏天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以及冬天的水分集中冰冻,年复一年,用不了几年,路面以下的地基中就会承受不住路面的重量,使市政工程的路面出现过早的损坏。

(2)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路床的施工工序,就不会及时准确的找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层,路基土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如弹簧般上下抖动,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体积,没有压缩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此种现象将会为整个工程带来具大的损失。

(3)不按要求操控路床的断层高度,在今后的施工中将不能完全确保结构面层的厚度,极易出现高低不平,此起彼伏的不合格路面。使路面达不到施工要求。

3 盲道口设置的要点

在人行步道上面的施工过程中,给盲人预留的道口道板位置装接不牢靠,就会出现部件脱落,直接给残疾人的安全带来的隐患

如果盲道口设置在通往人行道的下坡处,那么此路段将会高出人行道的路面很多,要是行人不注意,即使是健全人也容易出现危险。这种情况也是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问题。

尤其是市政方面更应该在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方进行必要的技术沟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请求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留意这一路段的施工操作,留意水泥的标号。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施工方在此处用的水泥标号高一个级别,市政管理方与监理方也要同时增加检查的力度。

3.1 街口处的路面有缝隙及大面积的裂痕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管道电线,及地下管线要埋在行车道下,例如排水处的管道、电业部门的电线,电缆、自来水的管道等等。在施工这些路面时要特别注意施工进度,做好调度。有可能会出现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材料不足,等困难。我们要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保证街口处路面的质量及安全。

在施工中,遇到回填土方时,管线在底部需要回填时,应该及时要求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采取对管道的保护设施,在回填部位采用人工操作规程,压实次数不得少于5次,然后再进行机器压实。以防止呈现上下直通缝。

3.2 治理方法

(1)针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当进行必要的培训,施工时现在要有技术人员。

(2)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将弹簧土反开晒干,风干至最佳含水量附近时再进行压实或将弹簧土挖出换干土或透水性材料,如沙砾,碎石等回填压实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方法,用石灰粉,均匀拌入弹簧土中,经过一定时间闷料,再进行压实。

(3)在施工中,图纸带有重点符号的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所交待的工作任务。如果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质量检验不合格,将无法完成任务。

4 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方法及解决方案

4.1 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对工程立项,完工,验收,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方法,开放建立市场,防止垄断,优化招标方法,防止个别的施工单位恶性竞争,让中标价合理。经常对设计单位,监理公司,勘察单位,质监单位等的工作进行考核,评级,并奖励。

4.2 严明制度、奖惩分明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考核,监视,及奖惩,对施工单位的投入,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施工材料进行抽查,对检查结果公式,奖惩分明。

5 结语

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及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路面的使用寿命,需要各方面工程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施工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要严格按规范施工,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把工程做到优质工程,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立萍.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管理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

第4篇

【关键词】完整社区;可持续研究;海绵城市;生态社区

1研究背景

1.1“完整社区”建设与发展背景

世界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的集聚,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同时也带来了住房、交通、能源、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挑战。社区是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单元。因此,设计与建设满足发展需要的新型城市社区至关重要。为满足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需求,国内外一系列新的社区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较早经历城市化进程,在新型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延伸,以生态学概念为基础衍生的“生态社区”概念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例如,英国豪其顿生态住房项目,美国COTATICOHOUSING共享社区项目等。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社区理念。我国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社区除了解决住房外,必须囊括服务、治理、卫生、教育、娱乐、文化等综合性内容,形成以人为核心,硬件与软件兼具的最基本生活场所———完整社区。随后,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23日工作会议中,首次将“完整社区”概念正式推出,以此助推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加速社区公共环境更新与特色社区文化营造,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体系。

1.2社区可持续绿色环境研究

社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因其自身的功能属性而决定其与居民密切的相关性、互动性以及高参与度,使社区的建设更新中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建外,更多地向景观绿化、空间更新、文化营建、游憩设施等侧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品质的重视,社区生态环境的营建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社区海绵城市系统营造与社区绿色生态环境营造两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案例解析我国目前在社区可持续绿色环境中的探索。

2社区海绵城市系统营造研究

2.1海绵社区概念解读

海绵社区,是能够像海绵一般进行吸水储水的社区环境。根据测算,海绵社区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较普通环境更具弹性与恢复力,具体表现为对雨水的吸、蓄、渗、净,并“释放”储备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海绵社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海绵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先进的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在新型城市居住社区的应用。海绵社区可以通过生态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等途径和设施来实现社区对自然雨洪灾害后的“弹性和恢复力”。相较于传统社区,海绵社区能够使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并高效地蓄积、调配雨水,这也是如今社区设计与建设的主要方向。

2.2海绵社区的建设原则

2.2.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海绵社区的建设应遵循海绵城市总体思路,科学布局并协调各环节,充分研究上位海绵城市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社区内街道、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的设计中,规避因为考虑疏忽而造成的遗漏或建设浪费。2.2.2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下渗现有的住宅小区街道与广场的不透水材质铺装比例较高,促使暴雨期间雨水径流快速达到峰值,从而提高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海绵社区建设中提倡使用透水材质铺装,促进雨水下渗,使雨水以原始的方式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促进和恢复水系统的自然循环过程。2.2.3结合环境,因地制宜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社区建设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只有充分考虑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降雨情况等客观因素,选用合适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技术,才能做到用最少的代价实现低影响开发。2.2.4建设与管理相结合重视工程的建设过程,而项目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几乎缺失,这是许多项目后续发展偏离既定规划效果的重要原因。实行建设与后期维护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设计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才能实现真正的设计目标。

2.3海绵社区的营造方法和路径

海绵社区的建设必须落实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层级上,营建方法可以运用五维立体化的方法:1)良好的制度建设:奖惩机制与分区测评机制的有序建立,设计过程管理与后期养护管理全过程控制;2)引入弹性社区理念和垂直绿化建筑理念;3)与景观更新机制有效结合;4)推行与倡导社区居民低碳生活;5)加快低影响开发智慧化推进,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解决生态问题,提高解决效率。海绵城市建设行动应在海绵社区中充分开展。首先,屋顶雨水可弃流流入高位花坛及雨水桶的雨水,同时,部分溢流流入下沉绿地,雨水桶内存储的雨水可供小区绿化使用。其次,道路、广场等硬质铺装雨水,可通过渗透铺装及管沟、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消纳处理,超标准的雨水选择排入附近的雨水管道。新处理的雨水可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进入雨水管进行间接式利用,另一部分通过调蓄、存储后进入雨水池和景观水体,在过滤消毒后,集中用于植被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浇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社区绿色生态环境营建

3.1生态环境营建的优势

3.1.1生态自主循环景观建设初期,针对场地气候、温度、湿度、地下水、土壤等要素做全面的分析,利用土壤改良等方式搭建可持续的生态自主循环体系。3.1.2景观互动共享社区是城市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的城市人口都集中于此,这里能够真切地反映一座城市的生活面貌。社区更新应着重考虑生态环境搭建与园林景观美化,不断丰富街区空间的色彩,增加季相变化互动感。打造可互动、可参与的共享式自然生境景观。3.1.3环境柔化调和在城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植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自身色彩多样,却犹如绘画中的黑白色一般,能够与各种城市界面相搭配。同时,它能够调和柔化不同建筑、构筑物之间的矛盾感,使原本冲突的硬质个体变得统一和谐,也使城市景观变得更加自然、美观。

3.2社区中的生态环境———以创智天地街区改造项目为例

生态环境主要包含温度、湿度、光照、水系、土壤、微生物、动植物等多个方面,而在社区中与人居活动最为密切的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植物景观4个方面。3.2.1温度和湿度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上海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的天数越来越多,暖冬和冬季零下气温交替变化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同时,作为沿海城市,上海春季和夏季的空气湿度较高,秋季及冬季较为干燥。这一情况直接影响着人的四季体感,而以植物为主的社区生态环境则潜在并有效的做出贡献。以创智天地街区改造项目为例,社区范围内的道路尺度普遍较小,无法在道路空间实现绿量提升,设计以现状围墙作为依托,栽植攀缘植物,如藤本月季、紫藤等攀缘开花植物,将原先简陋、无特色的透空围墙打造成明快浪漫的街区特色花墙,打造特色花墙景观的同时,增加了设立的立面绿量,通过植物的吸收、蒸腾等生物作用,有效调节了道路空间的空气质量。3.2.2光照社区空间主要以市民的居住和日常通行为主要功能,有夏季遮阴、冬季采光的要求,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多以落叶品种为主,尤其是建筑物的南侧因尽量避免遮挡,若存在不可避免的情况时,应控制植物与建筑物距离。创智天地作为改造项目,大学路行道树现状即为常绿树种香樟,并且与建筑立面距离固定,因此,改造时着重对下层空间进行梳理,尽可能地简化下部空间的绿化布置,并采用花箱进行补充配合,兼顾景观效果和空间体验感。3.2.3植物景观社区环境中的植物需着重考虑两方面的诉求:1)季相表现。社区中的主要人群均为长期居住于此的市民,因此,需要合理配置观花、观果、观叶、闻香、常绿等不同的感官体验和季相表现,采用多样化的植物配置营造丰富的社区生态环境。2)安全性。社区中的植物选择应禁止选择有毒有害植物,并且尽可能避免一些会造成过敏等问题的植物,如夹竹桃、悬铃木等。创智天地现场场地在改造前因植物种类的繁多而显得杂乱无章,没有主题性与逻辑性。针对不同场地的植被主题品种设计,应重点选择1~2个特色季相设计,并注意每个地块的错期观赏。在每个地块拥有特有亮点设计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场地生物多样性、改良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并为游人带来绝佳的观赏体验。

4结语

在可持续绿色环境之外,“完整社区”还有更多维度的外延———社区街道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社区运营、绿色低能耗建筑……近年来,世界各地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向精细化、多维度、个性化方向发展,打破原来的固有模式和僵化的城市界面,创造新的共享空间。本文希望通过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对于绿色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让“完整社区”社区可以承载市民幸福生活,激发社区活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起帆.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健康社区建设[J].宁夏社会科学,2021(6):162-168.

[2]刘禹汐.完整居住社区实践初探[J].城乡建设,2021(20):58-61.

第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几种措施,包括绿色建筑供水系统节水技术,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中水回收利用技术。本文对这几种节水技术及各个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绿色建筑;雨水利用;中水回用

1前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新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在城市建筑设计中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与技术,值得持续的研究和实践。

2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措施

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技术占有的比重较大,因此在建筑未来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实现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的应用技术中,最具可实现性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主要包括: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充分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技术;紧抓设计环节,严格执行节水标准和措施[2]。

2.1使用节水器具和绿化节水灌溉技术

生活用水在城市总供水量的比重逐年升高,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作为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大力推行节水器具是减少水资源的宏观流失和提高建筑节水成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今我们提倡恒流、高速、低流量、大覆盖面积洗涤用水的新理念,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节水设备、器材和器具,并根据不同的用水功能情况、用水功能等特定条件,合理的选用节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如采用陶瓷芯节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陶瓷芯节水龙头具有静压越高、节水量越大的卓越特点。在相同的水压条件下,陶瓷芯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的节水效果更好,节水率可高达30%。现今,应用节水器具在建筑节水的众多措施中是最简单易行的,在国内外许多实际工程建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印度绿色商务中心、上海万科朗日园、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准甲办公楼等建筑中分别使用了无水小便器、3L/6L两档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水温调节器及节水型淋浴喷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绿化灌溉用水量也逐年增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控制项规定:住区的绿化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因此,绿化灌溉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节水灌溉技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除了充分利用回用水灌溉外,使用喷灌方式比地面漫灌节水30%~50%,若逐步开展微灌、渗灌、低压灌溉等更加节水的景观灌溉形式,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适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对节约水资源、提高空气质量、美化环境等起到积极作用。如青岛天泰美家专属服务公寓在绿化节水灌溉方面,采用轮灌制度,苗圃地主要使用地埋喷头如图1所示;喷头弹伸高度10cm,工作压力为0.275MPa,射程R=4.1m,全圆喷洒流量Q=0.169m/h,设计布置间距为4.1±0.5m。人工开启闸阀使系统进行喷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成效。在建筑中合理利用这些节水器具,节约了大量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效率远远超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的指标要求,是绿色建筑供水系统中简单、有效的节水措施。

2.2雨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现在的城市路面处处硬化,雨水很难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只能造成水资源的白白流失;并且由于现在城市发展过快,很多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统并不完善,以至于每逢大雨,城市内部便形成内涝,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于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供水压力、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因此,对于当代城市建设来说,研究雨水的排放和利用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雨水回收及利用技术基本上是采取不用的方式将屋顶、路面的雨水进行收集,经过简单的工艺处理后达到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标准,用于非饮用水如道路冲洗、绿化浇灌、洗车或人工湖补水等。

2.2.1建筑工程实践中雨水的综合利用

近几年青岛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青岛天泰美家专属服务公寓在雨水回收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该项目将地块内道路、屋面以及绿化的雨水统一收集至地块东南角的地埋式雨水处理构筑物中,雨水收集面积约1158m2。具体工艺如下;雨水经管网收集至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内,弃流井中设置网罩用于截留雨水中经路面、管道冲刷携带的泥沙颗粒漂浮物,干净的雨水在提升泵作用下储存于雨水蓄水池中,经雨水提升泵提升后进入多介质过滤器,使雨水中部分可溶性COD与加药装置投加的絮凝剂充分混合,形成的较大的絮状体而被过滤去除。该工艺可有效降解雨水中的COD、N、P等污染物,出水通过消毒装置消毒后,进入清水池用于室外绿地浇灌、道路浇洒等。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该项目雨水年收集量399.4m3/a,年利用量185.8m3/a,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0.24%。

2.2.2海绵城市

随着“北京看海”等各种频发洪涝灾害的出现,传统的“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城市雨水排水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引进一种新理念,将其运用到一些新兴城市的建设中。融入绿色建筑节水理念及技术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里,在整个城市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发挥其最大功效。积极引入雨水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及低影响开发理念,海绵城市可谓是这一领域的一大创举。海绵城市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在其雨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融入了很多绿色节水理念。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通过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排放”等多种技术途径,维持或恢复城市“海绵”的功能,使城市水循环过程更加“自然”。海绵城市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主要依靠管道、泵站等“灰色”设施来完成雨水的收集排放,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如采用绿色街道、下凹式绿地、生态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池等低影响技术措施。

2.3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回用技术节约了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而必须从环境中取用的水量,既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充分体现了回用水体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在绿色建筑中,中水水源一般分为两类:优质杂排水和含有粪便污水的生活污水(或杂排水)。中水回用主要应用于环境景观用水、消防、绿化、道路清扫、冲厕、建筑施工等方面。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不同水质要求分梯级处理回用”的原则[8],在绿色建筑中推行中水回用技术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战略对建筑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具有深远影响。中水的利用范围很广,选择不同中水水源和高效低耗的处理工艺,是满足《绿色建筑节水标准》中的节水率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指标要求的关键。我国《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对不同的中水水源、中水水质标准及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介绍,并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工艺,但规范中未对处理工艺排出的达标出水水质进行详细的分类说明。《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对中水处理共提出了七种处理工艺,工艺主体主要由“前处理+主要处理+后处理”组成。其中“前处理”均为物理处理,“主要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处理等先进工艺,“后处理”一般为过滤、消毒等。中水回用与开发技术在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推广及应用。1991年日本开展了“造水计划”,把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在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使中水得到充分的利用,日本政府专门设置了中水道系统,制定了大量的奖励政策大力加以推广。2000年美国加州中水年回用量达到8.64×108m3,占污水处理总量的10%,占全州城镇年用水量的7%[10]。以色列在中水回用方面是最具特色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以色列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以色列46%的中水回用于土地灌溉,约33.3%的回用水回灌于地下,其余20%排入河道最后被间接应用于城市各个方面。各国在中水回用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出色的范例,为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负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3结语

今后在建筑的发展领域中,无视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的状态是不允许的。节水和水资源利用作为绿色建筑内涵的重要体现,应把排放废水的减量化、资源化作为追求目标,并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落实,从而保证人类拥有丰富、清洁的水资源可供使用。

参考文献

[1]柴宏祥,胡学斌,彭述娟,王天云.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经济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59-63.

[2]侯玲.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绿色建筑节水和中水回用的决策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2,08:4732-4734.

[3]刘晓峰,郭斌.关于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节水问题的研究[J].科技传播,2009,Z1:40-41.

[4]时燕.绿色建筑节水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4:92-93.

[5]冯萃敏,付婉霞.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与节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9):46-48.

第6篇

关键词:政企合作 建城市场 政策对接 市场对接 资本对接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4月27日,财政部公布了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在有天津、上海等20多家申请试点城市中,15家试点城市入围。其中吉林省四平市喜获竞争性评审第3名。未来3年,可获得中央财政11.8亿元的专项资金补贴。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地产资源相对匮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GDP比较落后的地级市能够在众多的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答案是央企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才使四平市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中交四公局在这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了以下的经验和做法。

1.通过政策对接,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早在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就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见国资发[2008]1号),正式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纳入了央企的日常工作范畴。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一个国有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应不应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一标准下去考量,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尤其是作为一个央企,必须要在抓好企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运用国家政策,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1.1让全体员工形成共识――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为了让员工都有这种意识,中交四公局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有爱心、有担当,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主体教育活动。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不能把眼光只盯在钱上,要把自己培养成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中交人。

1.2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奉献一份爱

中交四公局在积极投身四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先后组织了“助力高考义务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以“尊老、敬老,传中华民族美德,助老、爱老,献中国交建爱心”为主题的慰问活动,参加了由四平市政府举办的“还青山绿水”义务植树活动,“走进社区,慰问贫困家庭“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开展,不仅宣传了中交精神,也履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

1.3让全体员工“诚信履约”――共同筑造品牌工程

棚改项目是关系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棚改项目做的好坏更是在为政府承担社会责任。按照标准化要求,快速临建,快速组织施工。开工不久,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的检查。为此,四平市政府把中交四公局的工程作为标杆项目,成为四平市建筑行业学习的典范。项目部还被评为2014年度四平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由于抓安全、重|量,现场文明施工井然有序,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检查中,18#-4-2项目在全市121个在建项目中又获殊荣,被评为“四平市2015年度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示范工地”。

在2016年度吉林省标准化工地评选中,四平棚改18#-4-2项目、四平管廊项目和长春一匡街跨伊通河大桥项目在参审的61户企业施工的12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均被评为吉林省2016年度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工地。

在每个项目建设施工中,从基坑开挖到桩基浇筑,从钢筋绑扎到模板支护,从局部施工到主体封闭,从棚户区改造项目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从在建的图书馆到博物馆项目,四平市市民在切身感受“中交速度”的同时,也在感受着“中交质量”。不仅如此,中交四公局长春一匡街跨伊通河桥工程项目,从进场临建到桩基施工,从箱梁预制到桥面铺装,仅用了160余天,雄伟壮观的大桥展现在长春市民面前。市民在惊叹质量和速度的同时,交口称赞中交四公局是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央企。

2.通过市场对接,做经济发展的参与者

2.1主动登门,构筑政企合作的快速路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加快政企合作步伐。2015年4月底,中交四公局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云前往吉林省,会见四平市有关领导,并就四平市棚改范围内的土地整理与开发、市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道路桥梁、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场馆公园等公益类项目及其他项目建设合作进行深入洽谈。双方签署了《吉林省四平市政府-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关于推进四平市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仅四平市区范围内的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由此开始,政企合作的快速路正式启动。

2.2积极参与,抢占城建市场制高点

框架协议签署不久,2015年7月初,四平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合同额8.53亿元项目开工建设,这不仅是中交四公局承建的第一个管廊项目,也是中国交建承建的首个管廊项。通过积极参与,2016年9月1日成功中标合同额2.4亿元四平市紫气大桥引桥工程。

中交四公局不仅在四平市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还把市场拓展至长春市。2016年4月22日,中交四公局成功中标长春市一匡街跨伊通河桥工程项目,这是中交四公局在长春市政工程领域承建的第一个项目。

2016年7月4日,中交四公局成功中标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地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工程采用保留历史街区原貌与融入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修缮总建筑面积为8.9万平方米,包括3.2万平方米的对保留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内部加固及修整架空线路外网整治。同时,对该区域进行街道空间环境的治理及规划,对周边5.8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进行协同立面改造。

该工程是继棚改、管廊项目之后,中交四公局在吉林省中标的又一施工领域,也是在长春市中标的第二个建设项目。该工程的建设,全面加快了长春市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将长春打造成“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建设目标,加快了长春市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进程。

2.3高层运作,确保政企合作的持续性

2016年11月4日,中交四公局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云先后4次再次来到四平考察,并与四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内容和范围扩大到:双方有意共同对四平市二龙湖生态保护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市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海绵城市、机场公路、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旧城改造、特色小镇、新型城市化项目、四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叶赫转山湖旅游公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场馆公园等公益类项目及其他项目建设进行合作。双方合作的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刚一签订,叶赫转山湖旅游公路项目、博物馆工程项目相继落地。

目前,中交四公局正在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内近期可操作项目进行跟踪。其中四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包括管廊建设、路网建设、环二龙湖路建设、湿地公园建设、会展中心建设、综合体育馆建设和轻轨建设等7个工程项目,预计合同总额达67亿元。这些大手笔的运作对中交四公局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通过资本对接,做购买服务的提供者

3.1根据政策需求,提供服务产品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产品的同时,也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财政部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抓手。按照这一政策思路,中交四公局领导抓住时机,果断介入四平市的社会公共服务市觯在国家决定在全国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开始的时候,我们先入为主,采取“政府+央企”成立联合体,利用政府投资平台成立管廊项目公司,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负责管廊及管廊项目涉及市政道路的新建、续建工程的投资、建设,存量和新建管廊、市政道路的运营和维护;项目公司在运营期,依法向入廊管线单位收取入廊费和管廊日常维护费,并获得政府的可行性缺口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费。没有这样的政策需求,双方的合作就无法进行。

3.2根据市场和群众需求,提供服务产品

2016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承担。按照这个精神,2014年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2014]36号文件精神,中交四公局紧跟政策步伐,迅速跨入房建领域。经过高管层的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终于打开了吉林省市场。之后相继承建了四平市由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18#地块A区工程、B区工程、18#-4-2地块工程、18#-4-3及18#-4-5至8一期总承包工程、9#-7地块和9#-7-4地块工程。项目总面积56万平方米,合同总金额12.26亿元,可回迁居民7856户,这一项目加快了四平市棚改步伐,满足了诸多群众的住房需求。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拦蓄能力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近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突飞猛进,甚至超越了常规的速度,必然带来一些无所适从的问题,城市内涝已成为我国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问题。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特别是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造成77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城市管理体制的弊端,城市建设的无序,造成“逢雨必涝、逢涝必瘫”的现实。“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问题拷问着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一、国外城市排水系统发展趋势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著名大都市之所以拥有先进而完善的排水系统,也是在自然灾害的惨痛教训中逐步获得的认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灾难教训后应运而生的。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曾经遭受过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引发的灾难。200多年前,法国巴黎是世界闻名的“臭都”,这座城市大部分的用水来自塞纳河,大量废水未经收集净化就流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日本东京的地下管网建设也是走的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19世纪末,人口日益增多的东京因为没有排水设施引发霍乱,导致人员严重伤亡。

1.法国巴黎:下水道博物馆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的冲刷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断面排水管道上游,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刷力,避免堵塞。到1878年,巴黎已经在距地面以下50 m,拥有长600km的排水管道网。

1935年~1947年,巴黎又修建4条直径为4m、总长为34km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中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的完全处理。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km,约2.6万个井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门。

巴黎人甚至在塞纳河阿尔玛桥畔建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2.德国柏林:做足地下功夫

柏林近百年没有发生过内涝,尽管柏林在地理和气象上不属于强降雨覆盖地区,但是设计者还是预想了柏林可能面临的极端情况。目前柏林雨污合流制管道占25%,雨污分流制管道占75%,既可以防止内涝又可以合理利用雨水。柏林全市还有160多个紧急出水口和暴雨溢流口,以及1000多个水库和蓄水池。除了在地下设施上下功夫,柏林还利用地上景观减轻排水压力,将部分公园做成起伏的地形和人工湿地,并鼓励社区建立利用雨水的景观和人工湖。此外,柏林地下管道十分宽阔,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将工程作业车开进管道中进行修缮和维护。有些进不去的管道就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进行监控,即使是150mm的排水管道也能轻松地检查。

3.日本东京:巨型分洪工程

19世纪末的霍乱推动了东京第一条近代意义的排水设施神田下水道的建成。从1908年东京公布排水管道的基本计划到1994年,东京地下排水普及率几乎达到100%。目前,东京都23个区下水道总长1.58万km,相当于往返东京与悉尼的距离。排水管径从0.25m~8.5m,有效减少了内涝的几率。

为了彻底消除水患,从1992年起,日本耗时14年,建设了巨型分洪工程――东京排水系统。该工程堪称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不仅全程使用计算机控制,而且规模极其宏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目前东京排水系统每年运行5次~7次。尽管耗资巨大(约人民币192亿元),但有效地减少了内涝。

4.荷兰鹿特丹:地上“水广场”

荷兰鹿特丹的海拔低于海平面,却没有发生过内涝灾害。鹿特丹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娱乐体闲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屋顶绿化计划”更是让屋顶发挥“吸水海绵”的作用,减缓雨水进人地表的速度。

5.美国芝加哥:就地滞洪蓄水

以芝加哥为代表,美国鼓励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并制定了详尽的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这些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

二、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现状

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倾向。对花费多,却看不见、用得少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帐较多,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

1.排水管网标准偏低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市排水管网采用的建设标准明显偏低。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排水标准一般只有一年一遇至两年一遇,其他城市的排水标准更低。虽然近几年北京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位居全国前列,成绩显著,但北京排水系统标准一般地区采用一年一遇,重要地区采用三年一遇,基本都是按国家规定标准的低限来建设的。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张,房屋建设越来越多,排水管网屡屡超负荷服役。城市管网建设标准滞后是导致城市排水受困的根本原因。

2.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厂)和出水口组成。由于污水厂建设难度相对较小,而厂外收集系统建设难度较大,尤其是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难度更大,所以建设单位往往先建设污水厂,然后根据道路改造或资金情况逐步建设收集系统。这就造成了污水厂建设规模和进水水质难以合理确定,投入运行后实际值与设计值往往相差太大,导致进水量没有达到设计规模,水质浓度偏低,污水厂没有获得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老城区来讲,虽然污水截流干管已经敷设,但由于规划接入的排水系统未进行改造或改造不彻底,故污水未全部进入干管,形成不了完整的排水系统。对于新建区来讲,虽然按照规划埋设了污水管道,但污水干管未事先埋设,这使得已经埋设的污水管道的污水没有出路,形成不了完整的排水系统。

3.调蓄能力日益缩减

武汉水务局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50年来,约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湖泊被填占,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现较大降雨,渍水没有出口,自然便会淤积陆地。

在传统的建设模式下,城市硬地面积快速增加的同时,绿地、池塘、河道、洼地、湿地等面积大量萎缩,致使城市用地性质和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面下渗能力大幅减弱,河道缩窄,行洪断面减小,雨水径流量急剧增加,城市排水压力骤增,内涝风险加大。

4.管理维护投入不足

由于污水中包含大量纤维、塑料、废纸等各种各样的沉积物与悬浮物,容易导致管道拥堵损坏,大大增加了污水管道清理和维护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城市雨水口的大量垃圾污物不仅造成雨水通道堵塞、市区水涝外,对城市环境和水体也构成严重污染。然而,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目前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养护维修资金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按标准进行定期养护维护。

三、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发展思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长远规划和科学设计,加强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本文从加强和完善城市排水建设方面给出几点建议和应对措施。

1.提高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

过去采用的设计标准低是因为经济因素的制约,而现在是因为理念的落后和对灾害重视程度的不足。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其他市政建设密切相关,影响面大,如果在建设时不具备超前性和前瞻性,在随后的变更中就要耗费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建设之初,就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历史雨量、未来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增量和极限雨季的可能峰值。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是必然趋势。

2.合理选择城市排水体制

城市排水体制有三种:雨污分流制、雨污合流制、分流与合流并存的混合制。

在我国,合流制管道大多是早期在旧城区修建的,标准较低。即使在新建排水管网时采用截留式合流制系统,截流干管采用的截留倍数也较低,一般都在1~2左右,这样就造成雨季大量的雨污混合水直接溢流进入环境。现阶段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比较低,污废水都难以100%处理,更不用说早期雨水了。因此,发展雨污分流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避免洪涝灾害,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采用雨污分流制是我国城市排水系统通常选择的发展趋势。

当然,在降雨量较小和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也可采用全处理式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影响最小,但截流管管径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投资大。

3.改善城市地表拦蓄能力

城市内涝形成的重要原因不是排水出路不畅,而是调蓄能力不足。单纯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还是不够的,需要改善整个城市地表的拦蓄能力。主要的办法就是加强绿化,减少硬化面积,即使硬化也尽可能采用可以下渗的材质。结合公园绿地水系的建设设置人工湿地,在洪水时可以起到缓洪、滞洪、错峰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减轻污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在地下,要加大管网的密度,使地表径流尽快进入排水管网,在低洼和地势平缓的地段,有条件时应在其上游建地下调节水池,在暴雨时调节削减洪水,而在旱季可以冲洗下游管道,减少淤积。

对于新开发建设区,应按照低影响开发的理念采用透水铺装、低绿地、建调蓄水池等方式,尽可能使得开发建设后该用地的径流量不增加(径流系数维持在开发建设之前的水平),做到在源头削减径流量、减轻城市雨水系统的负担。

雨洪控制与利用既是解决城市防洪排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还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危机,可谓一举多得。

4.加强管理和清淤维护力度

首先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权责,加强排水设施及工作的监管,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法规,使排水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理有据;其次,加强市政排水管道的维护清淤,完善排水系统的功能;第三,政府应加大管理及维护资金的投入,对排水管网进行彻底的专项整治;另外,城市建设部门应制定城市防汛排涝预案,市政管理部门应具体安排防汛措施并制定防汛制度。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城市排水设施现状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增强市民爱护城市排水设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晋峰.城市排水系统初探[J].山西建筑,2012.10 Vol.38 No.29:152-154

[2] 韩高峰,黄仪荣.城市安全视角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探讨――基于福寿沟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72-76

[3] 王军,马洪涛.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对策与措施[J].行政管理改革,2011.11:71-73

第8篇

在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全面总结2016年我县城乡建设与城市管理暨棚改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乘势而上,扎实抓好2017年度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讲三个方面。待会儿,书记还要对重点工作进行强调,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6年,全县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认真回顾2016年城乡建设与城市管理暨棚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㈠城乡规划管理不断加强。启动了南漳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长坪、肖堰、清河3个镇(区)的总规修编工作;开展了城区综合管廊、水镜湿地公园、城区停车场、人防工程建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城关镇关庙集村、薛坪镇普陀庵村的村庄规划;完成了10个镇7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和蒙华铁路6个拆迁安置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完成了全县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完成了城区1:1000数字地形图机载GPS辅助航测,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测绘资料;出台了《南漳县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化解了群众建房刚性需求与规划管理的矛盾。

㈡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围绕民生重点,积极推进市政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路、国土巷门前道路改造;新修建了丹阳大道、明珠北路、西凤南路及荐贤桥等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建成城区二水厂并正式投入运行,完成了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美食一条街、生态停车场1个、环卫停车场1个、垃圾转运站5座、改(扩)建公厕5座。同时,加强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全年共更换损坏的检查井、雨水井95套,维修破损道路20余处。围绕生态县城建设,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全年投资千万余元,实施了凤凰山公园、临凤街三角绿地、荐贤桥两端小游园等绿化建设项目,对城区城标广场、徐庶游园、山水传奇三角公共绿地等绿化进行了提档升级,对水镜大道、金漳大道、学府路等12条主要道路进行了行道树补植;启动了青泥湾绿地改造,对建设大道沿线边坡、荒坡进行了治理。截止2016年底,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70.4公顷,绿地率达32%,绿化覆盖率达36.3%,成功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㈢城市执法管理不断规范。先后组织实施了“城管百日大会战、市容秩序综合整治、交通雷霆行动、拆违风暴、三轮车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整治活动,一年来,共发放城管宣传单3000余份,拆除清理条幅及“牛皮癣”3000余处,依法办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案件1259件,规范出店占道经营行为800余起,取缔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夜市烧烤摊位200余个,处罚运输车辆未覆盖或飞扬撒漏污染路面行为50余起,新增停车位200余个,暂扣电动三轮车300余辆,当场拍照处罚乱停乱放车辆5000余台。完成了建设大道、发展大道、蛮河等路段的路灯安装工程及城东小游园亮化工程;围绕违法建设“零增长”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禁违控违力度,累计拆除违建面积12000余平方米,立案查处违法建设208件,强拆100余户,较好地遏制了城区违法建设蔓延势头。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代表襄阳市在全省第一季度考评中实现了后发赶超,名列全省第七位,连续3次全市考评第二,城管考核工作多次在全市名列前茅。

㈣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租房建设和补贴持续保障,投资1678万元,建成3幢147套公租房,分配白马小区公租房97套,为385户发放住房补贴200万元;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其中城西老城区(机械厂)改造项目、临凤街三角地(含临凤路)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已完工;徐庶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工作正积极推进。一年来,共签订货币化安置补偿协议248户,发放补偿资金9210万元,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95%以上;同时政府投资近4亿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安置房1311套,既实现了去库存目标,也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㈤村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武安镇、九集镇为代表的中心集镇逐渐壮大,以薛坪镇、东巩镇为代表的旅游特色镇不断做优。打造了东巩镇麻城河村、九集镇九仙观村等一批“美丽宜居村庄”,争取了1229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完成了1283户精准扶贫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同时启动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城镇面貌和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比,与提升南漳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需要比,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城建项目规划前瞻性不够,重复规划、项目等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专项规划编制中对内涵挖掘不够,编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城市规划控制区内个人建房还未得到完全遏制,城乡结合部及部分镇(区)的“两违”现象还比较突出;城区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交通拥堵、雨天内涝等“城市病”依然存在,城区防空、防震、防洪等应对能力需要强化,菜市场、停车场功能性建设短板还需要补齐;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城管环卫的“标准”亟待建立。因此,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开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017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三县战略、任务、三个目标”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在全市率先建成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为目标,以2017年城建项目计划为主线,谋划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具体任务,即:按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四化同步、文化传承、突出地域特色的发展思路,力争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按照“标准”是城市管理的生命线,强力推进人本城管,打造整洁有序、舒适宜居城市环境;按照“东进、西控、南优、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以文化为灵魂、山水为特色,实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城区与园区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力争把南漳县城建设成为历史文化魅力彰显,现代文明气息浓郁,个性特色突出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在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城建城管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就要做到“六个下功夫”。

㈠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在提升规划效能上下功夫

城镇规划是发展城镇的战略,建设城镇的纲领,管理城镇的依据,也是政府指导、控制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一要实施规划“放管服”改革。因为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特别是在工业项目上,我们要认真研究,落实好“放管服”改革。“放”就是对工业项目审批放开门槛,率先实行工业项目容缺受理,零审批,零收费;“管”就是严格批后管理,督促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建设;“服”就是实行规划服务前置,项目招商时首先介入,在招商过程中就与项目方沟通好项目选址意见,签约后就能立即出具用地范围图和规划条件。对于其他项目审批,也要压缩前置手续,遵循“分类审批、分级负责”的原则,从而达到审批提速。二要用规划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多规合一”机制,站在襄宜南一体化的高度,以“三县战略”为统领,以“山水园林城市”的理念修编《南漳县总体规划(2010-2030)》,在此框架下编制重点区域的控规和修规、各项专项规划及镇(区)总规。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对城南湿地、城北新区、城区棚改范围等城市重点区域先期启动城市设计、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提高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从而引导该区域项目跟着规划走;围绕旅游活县战略,用“一镇一产、一村一景”的理念编制镇、村规划,让村庄变景区,把家园变乐园,实施全域景区化,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对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选址,使之早日投产建设,改变农村污水乱排放的现状,改善农村环境。三要维护规划的刚性和执行的严肃性。按照“阳光”规划、科学规划、“开门”规划的要求,要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实现规划编制方案公示和成果公开、规划行政许可项目的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开,对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住宅建设项目、历史与自然风景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批准前进行公示,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以此提高全社会遵守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城乡规划一旦确定,就成了一个地方带有法律效力的发展蓝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下去。规划部门要顶住压力,用法规守住规划的“红线”,坚决依据上位规划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项目的规划审批。

㈡强化建设项目推进,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

建设项目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今年,我们按照突出重点、关注民生、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花费了一定时间和精力编制了建设项目计划,它应该对今年的城市建设起到统筹作用,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总抓手,以后每年都要提前谋划,精心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并且还要市民参与、媒体公示,广泛征求意见,不能拍脑袋决策,让市民对我们确定的项目认同,从而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因为今年才开始这样做,讨论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些项目都该推进,所以项目很多,一年不可能干完,我们将一年做几个,通过三年努力逐步把老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今年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一要着力完善以国道、省道、高速、高铁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区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346国道(南漳段)、251省道(南漳段)、隆中至七里山旅游公路以及城区在建骨干道路建设,抓紧实施水镜大道、金漳大道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争取打通凤山路(种子公司段)、玉印路西等“断头路”,使城区交通形成微循环。二要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加快涌泉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厂、城区污水截污管网建设,实现城区雨污分流;要谋划启动蛮河、老堰沟、幺堰沟、清凉河水环境治理;积极推进街头绿地、绿色廊道、绿色庭园建设,加快实施凤凰山公园配套绿化种植、建设大道边坡荒坡修复绿化治理、城北徐庶庙苗圃基地建设等绿化工程;统筹好“地上”“地下”建设,谋划启动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防空防灾、防震减灾、防洪减灾等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今年打基础、明年抓完善,后年抓创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目标。三要动员各部门力量,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商务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城南货运市场、生态停车场、中心菜市场等功能性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四要重点启动水镜文化广场、徐庶广场、城南湿地、郑万高铁站及周边地块等几大重点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用项目建设倒逼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五要强化防空防震能力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统筹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所有民用建筑必须依法依规执行防空防震的强制规范,修建防空地下室、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保障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确保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㈢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下功夫

创建文明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坚持“标准”就是城市管理生命线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整治“四大秩序”,大打城市管理攻坚战。要着力整治市容秩序,落实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机制,对市容市貌进行错时管理、无缝隙管理,确保节假日、早中晚无盲区。要着力整治交通秩序,重点在城区利用空闲地、公共地块设置停车场,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停车;加大对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疏导车辆到划定的停靠线内整齐停放;充分发挥“门前三保”管理员的力量,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要着力整治卫生秩序,学习“中卫模式”,细化、量化清扫保洁、清洗清运等作业标准和操作流程,推行全天候保洁、全覆盖清运、机械化清洗、精细化作业,严控可视范围内的“点子”垃圾,逐步扩大清扫保洁范围,加大道路清洗力度,洗出道路本色。着力整治建设秩序,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的原则,实施巡控分离,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力度,压实县、镇(区)两级违法建设的控管责任,扎实做好违法建设的控制和处置工作,确保不新增一起违法建设。同时要逐年消化、处置存量的违法建设。二是着力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要按照中央、省、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制定《南漳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明确执法权责边界,规范执法责任;制定“保整洁、保容貌、保秩序”的“三保”实施管理办法,压实城管责任区,建立标准化市容市貌管理体系。同时,建立数字化城管,运用科技手段,介入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进一步发挥城市管理综合指挥部的协调、考核、督办的作用,建立城管考核长效工作机制。三是着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管理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要不断强化宣传,大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单位板报、社区橱窗等多种途径、各种载体来宣传城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通过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工地等多种形式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同时,城管、公安、交通、规划、人防(地震)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联动,通过设立有奖举报、加强巡查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等不法行为。

㈣加快棚改项目建设,在强化住房保障上下功夫

棚户区改造既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民生工程,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项目。因此,我们要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紧盯“三年滚动计划”,加大改造投入力度。采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贷款、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融资,力争棚改投融资达到20亿元以上,确保11个棚改项目和2017年新申报3个棚改项目共计7000余户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二是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今年房地产开发面积计划稳定在30万平方米,有效减少商品房库存,稳定市场房价。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大优质楼盘和房源开发,提供优质商品房的有效供给,刺激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加强和规范房产中介行业,全面落实二手房交易网签、楼盘表数字化管理。三是扩大住房保障。采取新建、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完善租赁补贴制度,结合市场租金水平和保障对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补贴标准。简化程序和手续,依规适当放宽政策条件,扩大保障覆盖范围,2017年计划分配300套公租房,力争实现应保尽保。四是规范房屋交易管理。推进产权交易“一体化”。将房屋交易、抵押、市场、租赁等部门在行政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服务,配套先进的产权交易管理软件,办件过程全面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操作,提高服务质量。

㈤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在城镇化建设上下功夫

要按照“一圈一带四点”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建设一批特色集镇和旅游名镇。一要强化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城镇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着力培育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的特色集镇和村庄。加强全国重点镇武安镇,“襄宜南”一体化节点镇九集镇,长坪、东巩、巡检等3个口子镇和薛坪旅游特色镇建设。二要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积极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秀美乡村、旅游名村、生态文化村和传统村落,建成1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50个县级示范村、社区。三要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镇(区)要突出重点,开展镇村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100%撤并村和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在临水临崖、坡陡弯急、视线不清的农村公路上实施生命防护工程,这一点各镇(区)必须高度重视,今年县政府已将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纳入财政预算,年底将以“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解决。同时,大力推进镇边、路边、水边环境卫生治理,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今年通过省级验收,以后县财政每年要统筹一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让老百姓看得到成效,让村镇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㈥加强投资融资工作,在科学经营城市上下功夫

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城市,解决好钱从哪儿来的问题。经济工作会议上我说过最迟3月份建投集团要正式挂牌,投入运作。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债务偿还的主体,按照职能定位,通过实施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以及利用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对城建资源、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行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计划、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债务偿还一体化管理。二要加大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发改、财政、国资、土地、城建、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充分整合利用政府各类资产和资源、股权和债权,增加投融资平台可利用的优良资产,也可对土地整理开发;将国债资金、上级专项资金、本级建设资金等政府性资金,经投融资平台直接投入到符合规定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将符合规定的投融资项目的经营权赋予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投融资平台稳定的预期收益,用于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三要加强投融资工作管理考核。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制定投融资工作目标考核和奖励政策,形成薪酬体系与投融资工作目标、经营业绩挂钩的投融资管理考核机制。县国资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投融资平台资产和资金的监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完善融资资金和资产的监管措施,跟踪项目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法、合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取得实效

城建城管工作事关城市形象,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做好城建城管工作,全县上下既要克服厌战情绪和畏难思想,再加力度、再加措施;又要全力支持,主动配合,一如既往地履职尽责,努力把城建城管工作抓出新成效。

㈠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今年确定了几十项城建工程,摊子非常大,任务非常重,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会上印发了《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全县2017年度城市建设项目领导包保及工作专班名单》两个文件,明确了包保领导、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大家要按照职责分工,分解落实责任,迅速行动起来。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工程指挥部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亲自抓协调、抓督查、抓落实,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动工程的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制订单项工作计划方案,排出时间表和路径图,把每一项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镇(区)要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推进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完善配套设施,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体现地方特色。特别是沿省道、国道的镇(区),今年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两侧建筑的整治改貌工作,务求达到进入南漳县界“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㈡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全县大局,大力支持和配合,营造良好的建设管理工作环境。城管、建设、人防、规划、国土、房管、公安等职能部门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集中查处一批违反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要抽调专门警力,严厉打击争工地、抢工程和蓄意破坏、阻挠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县城建局要牵头组织一次项目建设培训,让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熟知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注意事项、相关环节的法定时间等工作流程。财政部门(城投、建投、房投等)要多方筹措资金,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并会同审计部门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深入搞好宣传报道,报道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报道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㈢强化考核督办,确保任务落实。要以全市拉练检查为契机,出台我县项目建设考核标准,严格进行细化考核,实行奖惩,我在县经济工作会上说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竞争性分配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考核与奖惩只是一种管理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各项工作措施与责任得到落实,而各项措施与责任能否及时落实关键在日常检查督办。为此,县政府将成立城建工作领导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建专班,负责全县建设项目协调督办工作,建立重点项目“日记账、周计划、月通报、季拉练、年结账”的工作机制。县人大、政协要经常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项视察活动,促进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广播电视台、南漳政务网等新闻媒体要配合县城建工作领导办公室,对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报道。同时,要把镇(区)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纳入全县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定期进行检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