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8-07 17:3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1篇

一、农村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最早的、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环境,子女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模仿与学习的过程。父母的生活理念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与子女自身的成长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密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平衡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被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被教育者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农村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家庭素质教育是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素质教育水平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1.决定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能否得到实现,这与农民自身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有力扶持和不断改善的外部条件,更依赖于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政治观念落后,现代家庭观念淡漠,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的缺乏,不仅影响农民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农村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改变农民自身的落后思维与观念,需要从家庭教育做起。家长在家庭中应该用科学的理念与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农村青少年教育的层次与水平。如果农村家庭素质教育得不到实现,旧观念与旧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就难免大大降低,农村的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如果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淡漠的政治意识、传统的生活陋习,这些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无法得到彻底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

2.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现与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逐渐消除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旧观念、旧思维,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与要求的社会主体,以便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化的过程中,农民仍然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逐渐摆脱农民的身份。家庭素质教育得不到实现,未来新型农民所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新意识都无法良好地建立起来。不仅使农民难以融入城市发展的新环境,而且使创新性社会的建立面临巨大困难,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无从谈起。

因此,充分重视对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家庭素质教育的水平,对我国农村甚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农村家庭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落后,其中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观念及方式的缺乏尤为严重。面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农村家长存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缺乏责任意识。

“80后”、“90后”家长成长环境较好,不具有忧患意识,比较缺乏责任意识。这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年轻人建立家庭的年龄普遍较小,有些甚至达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一部分年轻人心智还未真正成熟,不具备作为父母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正因为如此,所以农村教育中其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部分年轻家长不是没有时间与精力照顾与关心子女,而是只追求自我享乐,把养育与教育子女的责任都交给老年人。父母在子女成长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父母作为子女的主要教育者,缺乏责任心不仅影响家庭的和谐,更会对子女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缺乏责任感的家庭子女成年以后通常对父母、家庭也缺乏责任感,自己很难获得健康与幸福的人生,父母亦成为自身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二)缺乏素质教育意识。

市场经济在给农村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而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农村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淳朴的思维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条件下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都使功利主义教育思维及其教育方式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影响家庭素质教育理念与活动的进行。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家庭普遍子女较少,子女在家庭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农村,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小孩物质需求的充分满足,但由于缺乏素质教育意识,对子女的道德成长、心理需求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家长的素质教育水平及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一是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仅制约自身对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的把握,而且很难成为子女文化教育的合格辅助培养者,间接影响子女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二是大多数农村家长亦缺乏作为现代家庭教育者要求的重要条件,例如缺乏青少年教育的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发现和重视及解决子女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三是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方式普遍落后。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心理关怀,惩罚与奖励的手段都较落后,父母很难与子女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不能给予充分重视,难以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建议与意见

(一)利用农村现有文化条件与设施,促进家庭素质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得到了良好发展,文化设施与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给农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层建有大量的组织与帮助农民学习的农业科学文化站。农村基层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条件,为广大农村基层文化站准备大量关于少年儿童成长的相关书籍,给家长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机会条件。引导家长认识到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巨大危害及素质教育对于子女成长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学习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发现并科学地处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了解社会发展对家长作为主要教育者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很好地提高家长的素质教育意识与能力。

(二)建立相应机构或创建信息知识平台,为农村家庭素质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农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发展。

1.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青少年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视,成立相应的机构,一方面对缺乏家庭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儿童成长给予帮助,帮助他们疏导或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家长在子女教育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子女成长的问题与矛盾,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子女自身成长的问题及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第2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体育 冲击

实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文件,给教育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本人根据多年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结合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试着对农村学校体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从而推动农村学校体育也能向素质教育方向很好的发展。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只图于表面工作,这就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空间,好多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地位不高,认为它不是主干课程,可有可无。或者说,平日开口闭口说重视,真正操纵起来困难太多,什么资金困难,场地有限,器材太少等,都限制了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的全面开展。因此就有:说起来重要,实际上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普遍。

2.现阶段广大的农村学校体育目标不够明确,与素质教育不适应。由于学校体育理论的落后,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当今社会要求有较大的差异,体育素质与身体素质混淆不清。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质教育就是身体素质教育;也有人简单地认为,学校体育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等等。这些观点过于简单化,把学校体育弄成枯燥乏味的身体素质锻练,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误区。身体素质仅是体育教学中一种简单的练习手段,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的全部,只有体育素质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融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于一体,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与素质教育相一致,共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体育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体育教师热爱体育工作,热爱学生,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们有不少体育教师习惯认为只要专业技术好,篮球打得好,排球也有两下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为人师表不严,举止仪表不端庄,语言行为不够谨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形象和社会地位,这些问题困扰了体育教师那么多年,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4.当前在农村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但是,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体育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单调呆板、内容陈旧,方法与手段简单落后,考试标准过死,考什么教什么,为达标而达标,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就这样简单重复、周而复始,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因而,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严重后果。

二、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设想

1.转变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素质教育也推广了好多年,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担负起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体,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牢固树立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全民健身协同起来,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素质教育服务,这是体育教育思想认识的升华,更是教育本质观念性的变革。另外,学校加大对体育资金投入,添加必要的体育设施与设备,这对学校发展有利无弊。

2.明确学校体育目标,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由于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培养目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与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相配合。现代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应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体育工作的环境、氛围。

3.开发资源,激发潜能,师生共进。“引进流行时尚教材、挖掘地方特色运动、发动自编自创内容”,目前,全国各地已掀起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潮。像江苏海安的“三门球”、湖北武汉的“台式排球”、安徽蚌埠的“毽球”及“沙包垒球”等等,这些都是地方特色运动项目,很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欢迎。农村教师要以身作则、因地制宜、发明创造各种切实可行的体育器材。

4.加大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农村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精神,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无穷魅力。

新的课改教育理念已走进课堂,它给农村中小学孩子带来的改变是:勇敢、顽强、自信、自制、灵敏、果断、冷静、豪爽、开朗、热情与热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引下,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努力,我们农村学校体育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初中;改革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41-01

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进行素质教育,而英语目前已经成为和数学、语文并驾齐驱的三大教学主课之一,所以英语方面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配合教育改革来做好英语的素质教育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与城市相比硬件条件大幅度落后

由于英语在农村使用较少等原因,导致农村的初中学校得不到足够量的财政拨款,从而造成学校财政紧张的情况,从而满足不了学校英语教学最基本的硬件设施要求,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的初中学校中,根本看不到多媒体教学设备,或是语音教室等英语教学所必须的教学设备。

2、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农村基本从初中开始才对学生进行英语的教学,但是城市中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英语,相对比之下,农村的初中生比城市中的初中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就要晚上九年。在农村初中的小学中并不重视基础的培养,有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甚至都没有音标讲解这一模块,而是直接从字母开始讲起。这就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基础不牢固,发音与拼写总是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3、人数多,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农村人口数量并不大,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学校比较少,双方面原因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学校虽少,但是每个班级都有很多人的情况的产生。这一情况的产生就导致教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对每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能抓班级内部的优等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没办法就只能放弃掉。

二、从提高教师的素质方面入手

1、想要提升教师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方面入手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叛逆期,并且初中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建立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教师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的角色就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将自己变成一个符合当前时代环境背景的人。

很多乡村教师由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于外界信息接收较慢等原因的影响使得他们自身的改变速度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从更正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入手,打破教师之前只是到传授给学生只是点这一传统观念,而是要从全方位教育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素质方面来进行培养。

从全方位提升教师英语水平入手,提升自身师资力量。通过开展一些定期补习班、定期进修等课程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素质水平。

三、从说与写双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有两个:既“交流”、“书写”。将课堂与课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打造出一个符合当前初中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古人曾说“关字知其人”,这句话很好的表明了文字在提升人素质修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课堂改革的第一步就要从学生的英语书写方面抓起。由于英语属于外来语种,所以在学习与书写方面对于国人来说都是比较难的,所以教师要从最基本的英语书写开始一点点的让学生学会怎么去书写英语。通过不断的纠正,不断的联系,让每名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英语字,学习成绩不好可能和先天智力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书写方面没有谁办不到,只要用心。

每周选出一天的时间进行全英语化教学,让学生有一种深处异域的感觉,我国目前英语的教育情况十分尴尬,原因就是很多国内的英语方面高材生在出国后发现,外国人根本听不懂你说的英语。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的产生就要从学生在国内上学时期做起,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下不断的来摸索英语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些隐藏的知识点,学生在说外语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绅士风度”,这是笔者经过多方面观察得出的结论,通过不断的口语对话联系来完成对学生在英语这方面的素质教育。

四、从学校教学观念方面入手

当下社会,应试教育的风气十分浓郁,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来说受这种风气影响的程度就更深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本身是一句十分励志的话,但是经过这么多的演变,已经慢慢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变成了当今的“应试教育”。

校方应当拿出一些教育时间来进行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

参考文献:

[1] 李桂姊农村初中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初步探究[J].中小学教学,2010(10)

第4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置换培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35-01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具规模,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与此同时,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仍然进展缓慢。从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期调查了解到,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改革举步艰难。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师资,缺少设备,家长认识不够,这都是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进展。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在湖北农村地区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的47所中小学(6所中学,41所小学)中,其音乐教师大多还是中师或大专毕业,有的是通过进修、培训等渠道获得学历并进入中小学任教的,而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偏少。此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兼职的问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乏兼职现象。

(二)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改进,但应试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影响巨大,音乐作为非统考科目向来不受重视,因而针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长期滞后。本次调查中发现,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多数农村中小学尚未就学生音乐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和音乐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形成明确方法和标准,音乐教育评价方法与过程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教师待遇偏低,队伍建设资金匮乏

音乐课程作为“副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向来不受重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本次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且在学校晋级、评优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往往被忽视,其工作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而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师资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重视不足与资金匮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依托“国培计划”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强化音乐教师队伍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这为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应依托“国培计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延伸“影子模式”,同时积极举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专项技能如器乐、指挥、歌唱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期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二)完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应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明确对学生音乐科目考查的方法与指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以此更好地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之间也可借“国培计划”下的相关活动相互交流课程评价机制的建设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激励音乐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三)健全音乐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当前,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待遇,增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及音乐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成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小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经费的管理与筹划,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此外,做好现有音乐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为音乐教师培训和音乐教育改革争取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化师资建设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和增加音乐教育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首要举措。

基金资助: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2K07

第5篇

1.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2.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3.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4.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5.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更加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更多。

6.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主要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育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使得素质教育这一普通词语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并且产生了新的丰富的含义。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含义或特性。

1.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性就是要求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远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地重视智育而轻视其他,尤其是对德育重视不够,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理解不深,特别是没有理解到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方针把全面发展分为几育来谈是为了更便于说明和理解。实际上这几育所育成的人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每个人就是靠着这个整体素质来发挥本人的作用的,所以发展的全面性应与整体性结合起来理解,几育不能得到平衡的发展,整体的作用就难以正常地发挥出来。

2.全民性与民主性。素质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当然,由于人的天赋潜能之不同,不能强使所有的人都接受同一的教育,但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不能人为地加以限制。

3.终身性与可持续性。素质教育要及早开始,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但在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仍应巩固提高,并且坚持终身。今天之所以强调终身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4.个性与差异性。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小或大的差异,因此,实行素质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只有把各人不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算是充分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可见,这里提到的个性与差异性和前面提到的全民性并尤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5.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是离不开学习者的主体性的,教育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主体性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主体性的重要,才能派生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中,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条件,也不断给予主动性以生长与活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克服枯燥单调的知识记忆,克服学生厌学具有重要独特价值。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与民主性对于保障每位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保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农村儿童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个性与差异性对于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及其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三、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1.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么将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不要升学率了,因此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拒斥素质教育;要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展课外活动,甚至在课外活动方面与城市学校盲目攀比;素质教育是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要克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部围绕考试进行的做法。

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和留级率较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依然要强调升学率,但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强调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或终身发展、生动活泼学习前提下的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是降低留级率和辍学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各种宣传、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使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农村基础教育来说,县级政府是最主要的办学主体,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县级政府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发展观和绩效观直接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

当前,县级教育局局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不到位,甚至是一些地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要通过研讨、培训、考察、学习等,使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县教育局代表县级政府具体负责本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教育局负责人的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等,直接决定其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决定着校长的选拔、任用和评价,决定着当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应加大培训的力度,要选拔那些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于部担任教育局局长或主要负责人。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与任用,对校长的考核与评价,也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避免单纯按照升学率来进行。

4.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也表明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特别是新课程对于解决农村学校长期存在课程文化单一、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实际、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辍学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课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

6.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教育发展,是促进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我国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较高,而且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创造出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是十分需要的,对于促进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搞好对口支援对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解答校长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或与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应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校长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实行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措施。

7.优化农村教育的结构,提供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要注重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协调发展。当前许多地方农村高中数量偏少,难以满足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入学的竞争,强化了“应试教育”。还要注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除了校舍和实验设备、师资等投入以外,还要注意设立助学金、奖学金,积极开展银行助学贷款,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增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

第6篇

【摘要】据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就自己的教学认识,从观念、懒于动手、实验器材缺乏三方面来谈谈当前的农村科学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进入新世纪,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缺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而作为一名带科学课的老师,担负着培养儿童爱科学、钻研科学、探究科学兴趣的任务。但目前,广大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受到了制约,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进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观念问题

虽然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在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下,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仍按应试教育工作着,成绩、名次、黄冈、海淀AB卷、随堂训练、一课一练等各种补课浩如烟海,师生拼了个焦头烂额,双休日、节假日,再加开夜车;公式、定义、古诗、英语单词等朗读课背,饭前饭后背,这真是见缝插针。至于科学课已无暇顾及,更谈不上科学课上的实验与探究发现,且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认为科学课仍然是“副课”,那就靠边站吧!

2.懒于动手问题

懒惰情绪始终困扰着实验活动,稍有难度或费时或缺乏实验材料(可找替代品)的实验或实践活动都是以讲代动手实验来处理的,教学中只做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实验,久而久之,形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俗语说“眼眼巧,手手拙”师生都简单化处理,不愿做刨根究底知其所以然的探究,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克服懒惰情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变应试教育的方式为素质教育,着眼未来,创造环境,千方百计保证每个实验活动的落实,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使他们勇于探索,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兴趣才会更加旺盛,逐步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

3.实验器材短缺问题

这是广大农村小学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杯子可找饮料桶代替,动、植物标本、岩石标本、矿物标本是没法找替代品的,口头讲实验怎样怎样进行,压抑了学生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能力。这样引不起学生学科学的热情与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获取信息,搜索、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小学科学课事关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问题,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进入新世纪,跨入新时代,小学科学课教学应有新理念,新举措,使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永葆活力。

第7篇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甚至很多家长害怕学校家访,认为“很麻烦”,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3)社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沟通较少,教育负担大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力量单薄,效果不佳。

 

二、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重视,从多方面着手,以先进的教育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实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只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才能逐渐改善农村地区的落后条件,为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1)政府应意识到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多一些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其次,整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以优质资源及良好的办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加入。(2)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如修建操场、建设图书室、引进多媒体设备等,为开展素质教育创设条件。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学质量也将稳步提升。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除了在课堂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强化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优化建设

 

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滞后、综合素质偏低。基于此,可考虑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1)为教师创设开展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的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平。例如,参加教研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旁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自身进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部门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农村教育队伍中,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带动所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应用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开办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开展培训,引导家长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层面辅助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次,设置教师家访制度。教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家访,随时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加强沟通,消除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最后,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孩子,避免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总之,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政府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真正帮助农村教育工作走出困境,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持久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33-02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育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城乡差距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导致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学校的教育综合起来落后城镇一大截。学校里的体育教育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农村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对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作为搞好农村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为农村以后的长远经济发展作铺垫。

1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1.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

经过访谈调查得知,在农村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说体育锻炼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的意识,他们都只认为学习好文化知识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在于考上好的大学,跳出农门。其实体育学科它本身的特点有育智、育德、育美和育体的功能,而其他学科只有前三个的功能,最后一个是体育独特的。这就显示了体育具有多功能培养人才的作用。

1.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体育课时少,教学内容方法单一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的积极作为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现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的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体育课时严重不足,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对于体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实施非常模糊,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得不到相应的评价和应得的报酬,所以导致体育课也就以“放养形式”占主流。

1.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应引起教育领导者的重视

体育教师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缺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是请其他授课老师和班主任代替的,所以学校的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而这个问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热烈关切的问题。

1.4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不健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

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受到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自身创收困难等一些因素的限制,所以学校用于体育的经费远远不足,从而导致学校没有或难有符合标准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2结论与建议

2.1加强宣传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改变陈旧落后的体育观念

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领导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等,必须改变和更新陈旧的体育观念。使各级有关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要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切实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植入整个学校基础教育中,提高体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2.2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制度管理,加强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促其各方面质量提高

各级学校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工作实绩评价体系。一方面,农村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体育课程,并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时。另外学校运动会要规律化,保证每年的秋天或春天举办一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安排些简单而趣味的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

2.3提高对学校体育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引进人才,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提高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和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引进一批学历高、素质好、专业水平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注意男、女比例),充实体育师资队伍,从根本上缓解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问题。新血液的注入将为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2.4完善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配备,依靠政策,抓住机会,结合实际,解决体育设施、场地问题

每年教育管理部门应把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纳入学校的教育综合评估条件之中,各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积极进行体育器材的购置和体育场地更新与重建。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如拉赞助或勤工俭学等形式,提倡学校因地制宜地自制简易且实用的体育器材,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体育的正常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总之,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体育教育各项指标当前令人很不满意,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极不规范。应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规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应得到充实和提高;加强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补充;同时,加强体育观念的转变,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教育的各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才有利于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实施,全国大中小城、镇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发展较快的乡村也卓见成效,但对于偏僻的山村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施的“素质教育”和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两样,不要说怎样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转轨于素质教育,就连素质教育的内容实质都一无所知。因此严重地阻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

素质教育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客观要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它的本质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实现教育方针为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从现行素质教育观点来看,素质教育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应该面向少数学生或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几十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要想在短在的时间内改变传统观念是不可能。笔者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理解和明确素质教育本质的基础上从领导到教师,产生一种共识,并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紧迫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切实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农村学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素质的转轨,教师素质水平决定了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师资力量低下,跟不上时代要求

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虽然他们是教育前辈,权威,但他们奉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这些前辈们有一部分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考高分”,学生成绩的高低是他们评价一个老师好坏的唯一标准。每到期末考试,便是最活跃的时候,有时为了一个名次,一张试卷的分数,争得面红耳赤,不分出高低决不罢休。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无人可比、令人敬佩的。但他们培养出来的仍是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每年的升学率是最高的,但进入高中后就会逐渐退步。还有一部分,虽然有心加入改革大潮,但毕竟年龄有限,能领悟到素质教育的精髓,但只有理论却无法实践。比如计算机的使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拦路虎”,为了晋级、评职称好不容易弄了张“电脑初级证”,但想要运用多媒体上课,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也只能在一旁观望。而一少部分有能力的老教师早就被高一级学校聘走,或走了别的门道。再加上他们一般都是中师学历,也没受过什么特长培训,有的只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那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各种能力了。

二、家长思想难以转变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评价学生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分数高,学生回到家就是好鱼好肉;分数低,回了家就是“竹笋炒肉”。我班上的一位同学,上期是班长(我要求班长协助老师管理班级),这学期一开学,他的父亲就找到我,一定要我撤消他的职务,原因是当班干部耽误了读书的时间,使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农村的家长大多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的,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耽误时间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当要同学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时,积极响应的寥寥无几,主要就是家长反对。一直以来我都只布置学生很少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全可以完成,另外我要求同学们在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植树、种菜、养花,帮父母做事等,培养他们动手、观察的能力,可家长又有意见了,说孩子回家后不务正业,只知道玩,要求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所以如何转变家长的思想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其次,要解放学生家长的思想。农村学生家长只问子女考试的分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龙”,分数低者就是“虫”,考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老师会不会教、学生会不会学的一把水准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基本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特长不闻不问,对子女好奇发问,好奇举动,动手操作,有些家长进行制止,叫他们整天抱着语数课本转,限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学生家长这种观念不改变,客观上阻碍敢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

三、课程资源单一,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11篇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视为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好了语文,就掌握了打开文化科学知识宝藏的钥匙。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比较强调识字、阅读、理解等内容,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忽视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一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观念的落后。

2.驾驭不了《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可见,初中语文不仅要承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素质教育,熏陶学生的情操,使其全面而健康成长。可是就当前来看,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教学活动仍然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上,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而且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不灵活,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语文教材的驾驭能力较低。

3.教学不合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以考试为目标,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试卷,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熟能生巧。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可是过于死板,也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有的情况下,学生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下产生了厌学心理,以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4.教师实力不足

同城市教师实力相比,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实力明显低一些。例如,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对新课程改革要求认识不足、自身综合实力不强等。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满足不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课堂上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以致教学效果不好。

5.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的不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想法设法将孩子送到城市中学,导致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这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师资问题,只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才能具备改革基础和条件。在这里,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建设问题提出“走出去”、“引进来”政策。第一,“走出去”,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让青年教师到一些教学成绩好的学校学习,多多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并最终为自己所用。第二,“引进来”,简单地说就是推广高校师范生到农村支教政策,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让他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等带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农村孩子受到新时代教育。为了使这一措施起到好的效果,教育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优秀师范生、青年教师到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任教。

2.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改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手段和方法等,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情操的培养。对此,应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初中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分析、总结,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语文看成是一门生活学科,通过它可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大千社会。为此,教师培训学生人文素质,可以开展书法作品展、诗词颂咏、作文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第三,使用电教手段。现代教学缺不了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当前农村初中教育设施总体相对落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增加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12篇

【摘 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快速向前发展。通过对大凉山偏远山区会理县绿水乡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调研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解决偏远山区教育落后,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而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十分引人注目,令人担忧。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忽视了农村教育,将会影响、制约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凉山州会理县的绿水乡位于中国四川的西南角,与云、贵接壤,云贵高原的地貌地形使得本就偏远的这一块地方更加荒凉。本文从偏远的大凉山深处的绿水乡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原因,最后寻找相应的对策,就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教育这一战略性问题进行思考与筹划,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二、绿水乡小学概况

绿水乡位于会理县的西南部,与云南省隔金沙江相望,距县城99公里。面积130.1平方公里,共有坪庄、上良、松坪、五龙、阿田、复兴、海林、白云、糯乍9个行政村,53个组,3222户,11285人,在会理县属于中等人口以上的乡镇。绿水乡现共有3所小学,绿水乡中心小学、松坪小学和海林小学,这三所小学是经过2004年大幅度整改后保留下来的,这三所小学都是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生源相对有保障,学校的历史悠久,比如松坪小学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这里毕竟是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三、绿水乡小学教育存在的现状

(一)师资条件

1.师资总量不足。绿水乡现共有3所小学,学生708人,而教师却只有35人,年级不少,班级不少,科目不少,看似还能勉强支持教学任务,但实际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短缺,有时还不得不雇佣临时代课教师。教师总量不足,负担很大,许多教师感觉疲惫不堪,由于精力有限,教学质量也严重受影响,比如,松坪小学去年有教师10人,而学生有184人,教师压力很大。

2.教师严重老龄化。年轻人有旺盛的精力,有很高的激情,他们喜欢接触新的事物,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年轻教师的加入会给学校注入活力,带来激情,使学校变得更加年轻。而从此次调研的情况看,绿水乡小学35位正式的老师中,最小的张燕老师今年也是36岁了,4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占75%以上,有6人是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教师。由于教师严重老龄化,其语言、知识结构、观念、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适应,上课也无法很好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激情。教师队伍严重的老龄化甚至会抑制小学生们的个性,使学生们缺乏激情和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成为中规中矩的“好孩子”、“乖孩子”。

3.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1〕然而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量大,教师整天忙于教学、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这些工作占据了教师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农村教师外出考察,学习以及培训和搞学术研究的机会极其稀少。长此以往,造成教师视野狭小,思想保守僵化,跟不上时代步伐。加之农村教师缺少可供阅读的书报,文化生活匮乏,信息闭塞,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动态知之甚少,久而久之,教育科研离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另一方面,绿水乡小学708人学生,却只有35名老师,除了很少的几位学校领导,其余老师除了上语文、数学课外,还要兼上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其他课程,并且这些方面的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因为不是科班出生,许多老师讲课生硬,内容不全,教学质量可见一般。

4.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现在在农村教育中由于缺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沿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

5.教师缺乏合理的流动性。合理的流动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才能充分的发挥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岗位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内的有出有进,要有所变动,不能固定得太死。绿水乡小学在近10年只引进了2位年轻教师,许多老师在这一地方一呆就是几十年,而10多年来30几位老师也只往其他乡镇或县城调动了3位,这很不利于吸收外面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教师流动管理上所存在的这一问题,使得绿水乡小学教师队伍过于固定,缺乏相应的流动,缺乏相应的活力。

6.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只注重主科的成绩而忽略丰富多彩的其他课程,学校素质教育很容易流于空谈。在绿水乡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大多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没有合适的土壤,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倡素质教育就容易流于形式。” 〔2〕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生源逐年减少,大量学生外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村人口如洪流一般的不断向城镇涌入,一些年轻夫妇外出打工,将孩子也在带在身边。另外,许多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学生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从小在当地农村小学就读不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对农村小学教师,对农村教育缺乏信任,即使孩子很小也舍得将他们送到很远的县城念书,即使花费颇高,他们也愿承受。绿水乡小学2009年共有学生806人,2010年781人,2011年753人,而今年却只有708人,以平均每年25-45人的速度在递减。严重的生源递减给当地的农村小学带来了强势冲击,而以绿水乡为代表的这些农村学生涌入县城也给县城的学校带来了生存危机。除了越来越少的人口出生率和随父母在外就读的因素外,也让我们看到了城乡教育越来越大的差距。

(三)学校教学点设置的问题

学校教学点设置分散,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教学点设置较多且分散是偏远山区乡村教育的典型特征。以绿水乡小学为例,5年前绿水乡所辖的9个村就有8所小学,除了中心小学、松坪小学学生上百人外,其他村小都只有几十个学生,而每一所小学却也安排有相应的老师,不光学生,老师也被严重分散。老师之间缺乏交流,缺乏相互之间的监督,长期孤独的呆在同一个偏远地方,老师们难免长期抑郁,教学质量非常低。现在虽然进行了大量合并,将老师、学生大范围的集中在一起,但仍不完善,现存的海林小学,有一个年级,一个班,10个学生,配有一位男老师,应尽快将之合并到绿水乡中心小学,集中学生,集中老师,这样才能保证教与学的质量。

(四)设备方面的问题

在设备设施方面,绿水乡小学所呈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设备设施落后,数量有限,使用率低。随着近几年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绿水乡小学在教学楼硬件设施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也发现,相对于县城,相对于其他的大城市来说,这些乡村小学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调研的情况看,这些学校都没有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简陋的图书室里面,图书多由老师捐献,里面的图书大多年代久远,没有及时更新,几乎没有引进新的图书。体育器材不足,开展体育健身的场所几乎渺渺无几,上音乐课也没有相应的乐器,学生们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像。

四、解决绿水乡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由于凉山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财政收入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中央决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绿水乡所在的会理县与发达县份相差很大,难以承受“九年义务之重”,从凉山州其他地区看,也很容易就看出其他贫困地区的相似困境。对于农村教育问题,农村财力不足是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我们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3〕

总之,为解决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出,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待遇还有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重点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支持到农村学校任教。二要加大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三要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高校毕业生。四要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

针对会理县绿水乡小学学生多而教师少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引进新的、优秀的教师,鼓励那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农村小学设施标准化建设

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对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和全民的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绿水乡农村小学建设,我们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实施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针对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要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农村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薄弱学校,逐步使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

(四)帮助农村学生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处于主角地位,一向有“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之称,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沟通,积极配合,才能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让我们的农村学生家长也掌握科学育子方法,以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方法,调动一切力量关心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具体有以下这些方法:

授课引导,提高认识。家长学校必须符合家长工作的特点、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

活动引领,增进了解。除了开办家长学校外,还应把家长经常请到学校来,参加、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深入到班级课堂与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加理解老师,更加了解孩子。

强化家访,及时沟通。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要求每班级都要制订每学期实施家访的方案,班主任和任科教师,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要进行一次以上家访,家访过程要有记录。家访时要以表扬为主,讲学生缺点要注意语气,尊重家长,在家访时不得发表有损学校和其他教师形象的言论。

结束语

凉山州会理县绿水乡小学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上实施“十年行动计划”等工程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小学学校建设,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强与其他县市合作,加强学校配套建设,特别要加强薄弱环节的改造,这样才能迎来绿水乡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将绿水乡小学教育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郭建平.农村教育城市化战略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01.

[2]李化树,陈功全,牟进洲. 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川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