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

时间:2023-08-07 17:3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的内涵和深度相比小学、初中来说,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不少高中生反映对高中语文都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很枯燥,如果老师的讲课方式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更会加重这种心态。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这种问题,积极解决这种问题。

一、适当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前课堂上,总是老师在不停地说,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完了,学生并没有接受多少知识,课堂上睡觉的、做别的作业等各种行为。这种现象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出现是很平常的。而在课改后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一改以往的作风,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多提问

语文课堂本来是一种多彩多样的课堂,但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现如今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反而是大家最不重视、感到无聊的课堂。因此,笔者建议在课改以后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一种活跃的氛围,而不是压抑和死气沉沉。老师应该多提问,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在这个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最关键的是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有兴趣,学到更多知识,考取好成绩。

三、老师除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该设置多样的活动

传统教学就是老师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提倡老师可以花一点心思,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或者让学生试着来讲课。这种形式比较新颖,可以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四、针对语文各个板块而教学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 学习现状 衔接 语法教学

带着家人的嘱托,带着青春的希冀,又一批初中毕业生走进了高中校园,开始生命中又一段重要的学习旅程。但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不久,新鲜劲还没有完全消退,便陷入了学习的迷茫、困惑中。课听不大懂了,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作业做起来吃力了……凡此种种,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心理落差,势必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不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觉得语文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应着力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而这衔接的关键点之一,便是汉语语法教学的衔接。

一、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现状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学得很吃力,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渐减弱。即便是一些在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说:“高中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初中的课文我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只能一知半解”“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少,而高中内容太多太难了”“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高中语文课容量大,我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还是学不好”。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觉得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教:“一些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懂”“初中就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的现象,结果一到考试,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二、原因分析

其实,高一新生语文学习出现困难,既不是初中老师没有完成任务,也不是高中老师没有全力工作,在我看来,有如下一些原因:

初高中语文教学系统不完全一致。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学习目标的确定有脱节之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人民意志,规定了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而初高中教学要求的脱节在语法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初高中的课程标准: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散见于《汉语词类表》、《句子成分简表》等附录部分。

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多数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然都会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古诗文不考查词法、句法”的要求,中考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亦属隐性考查,例如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因此,虽然老师们平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在总复习时也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纳整理工作,但随意性仍较大,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在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教学上尺度亦不统一。

(三)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第3篇

1、学生分析:实习所在班级为初一3班。由于是村镇中学,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所以无论视野、知识层面,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简单狭窄。与小学相比,在语文这个科目上,整体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大大增多。学生正处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对此仍然不适应,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觉性较低,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学生语文基础素养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仍然存在,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不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缺乏自己的见解。但令人欣慰的一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学生不怯堂、不抵触,积极质疑、踊跃发言。课后背书情况良好,在老师的建议下积极主动的背诵所有文言文篇目,不懂就问,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在原语文老师黄华忠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按照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学三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争取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劲头更足、热情更高、成绩更好。

二、主要任务

1、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

1、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

1、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

1、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

1、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

1、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特点 研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0-01

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方面的教学。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巨大进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地帮助学让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让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地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调控,老师要注重对教学语言地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1)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2)过度语言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3)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等方面来体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学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语言,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调配信息,合理地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更有利于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些导语,可以让学生稍作休息,然后再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还要先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再合理地组织语言,才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的特点。老师讲课应该带有丰富的感情,理解、感悟、合理地运用语言,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练地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学生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第5篇

随着我国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办学思想的更新,办学模式更为开放,不少大专院校打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很多以农、林、牧、冶金等为办学特色的大专院校里都增设了艺术专业,以培养综合性人才。学生升入大专院校后,由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安排必修文化课程,其中,语文是必不可少的学科。

大专院校的语文多以文学欣赏为主,由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部分组成。由于课本篇幅所限,每篇课文都是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中截取的经典段落,教材编委会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写了相关的注释、分析、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习题。虽然,大学语文已经不会像高中时代一样以考试为主,但是,学校为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仍然会在每学期期末时举行笔试作为考核的依据。

与其他专业一样,现在,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将艺术类专业的语文教学特殊对待,无论是考核方式还是课程设置,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学模式,均一视同仁。而担负艺术类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将“大一统”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传承至今并无推陈出新之意。

二、艺术类专业语文教学易出现的问题

1、深奥老师,薄底生

根据专业所需,许多艺术专业学生大都非常注重对艺术本身的学习,而容易忽略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其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入学后,面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嘴“之乎者也”,阔步迈入课堂的语文老师,很多学生都雾里看花,无从下手,不知道新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该如何进行。

很少有语文老师愿意在接受新学生时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更不用提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了。教师大多愿意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所学来分析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能深入就绝对不肯浅出,能书面语就尽量不用口语,但是这些深奥、艰涩的辞藻除了能为课堂上的讲者们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外,别无更多益处。对于文化底子较薄的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学语文既不能背,也不能理解,似乎比学外语还茫然。

2、守旧的内容,呆板的形式,岂能满足活跃的生

现在采用的语文教材虽然经历了几次改版,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高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思想文化的飞跃,但是,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少文学作品、戏剧作品和诗歌都一再出现在学生和教师的视线之中,让人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

教学多采用教师讲读课文,学生抄写笔记的形式,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环节,单调的课堂组织形式,加上滞后的教学配套设施,使语文课堂的45分钟显得分外拖沓冗长,懵懂的学生直接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情绪,很多教师从上课伊始就关注着上课的时间,期盼着下课前的最后一分钟。

陈旧的学习内容,呆板的授课方式和消极的教学理念让以外向性格为主的艺术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活泼好动的性格非但没有为老师增添更多的喜悦,反而使诸多授课教师头疼不已。语文老师都以分配到艺术系教课为负担,惶惶不可终日。

三、分析建议

如何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高师生积极性,改善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了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人结合所学与教学经验,建议如下:

1.因材施教

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反应灵敏、活泼好动,以外向型性格为主。他们多善于言辞,能唱能演,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性格特点与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现有的教学设施的基础上改变授课形式。如:教授戏剧欣赏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欣赏作品的内容改编成脚本,选择合适的学生参与导演、编排和演出工作,安排妥当的时间演出。演出后,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所需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以加深对欣赏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发挥其专业特长,增强集体凝聚力,更能加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对作品独到的理解,一改对语文课的呆板印象,产生对文学的无穷兴趣。

2.化深奥艰涩为通俗趣味

古代文学作品在现行的语文课本中占据了重要一席。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述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文学气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述方式当然应当与时代同步。在传承祖先的文学遗产的同时,如何让现代人更好地接受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何让思维活跃,文学功底欠佳的艺术专业学生更好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是每位担负了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形成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应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并解决。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探索与学习。一般来讲,自主学习可以被划分成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计划、安排自身的学习活动;其二,检查、评估自身的学习行为;其三,调节自身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并且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前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教职人员自身观念较为落后

因为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作用,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依旧严重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内容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进行背诵、记忆,并且教师在评估学生期间也仅依据成绩来判断,忽视了教学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知识点期间,采用的流程为:先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字词,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内容。此种教学形式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当遇到问题时,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感觉无从下手。

(二)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较弱

主动希望获取知识的心态被成为求知动机,如果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则会更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较弱,仍停滞在“要我学”的阶段,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性,将学习行为单纯的是为听课--完成作业的过程,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能力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

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讲,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有着重要作用。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职人员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语文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同时将此观念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问题需要由学生找寻,规律需要由学生总结。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学情况,合理设定教学任务,同时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课程时,因为其篇幅较长,文言词较多,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画出不懂的词句,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老师将剩余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二)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对推动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与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观念,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独立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进而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规划

想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制定明确的规划,唯有有了方向与目标,学生采能够向着这一目标进行学习。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规划的重要性,然后帮助学生找寻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教师从旁给予建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的规划,并监督学生完成,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创建的学习规划应具备伸缩性与灵活性,进而为学生留存一定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找寻一些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入语文知识讲解,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丑小鸭”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同名的动画片--丑小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成同名话剧,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标准相应提高。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对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形成进行研究是值得相关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于翔.家庭情境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金静.深入分析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初中),2013(02).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西部地区也开始加强课程的改革。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加强对西部地区中学语文的改革变得至关重要。结合汉语课程的特色,并不断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不断改革教育手段,提高西部地区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地区的汉语课程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概述。

与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虽然近几年对西藏地区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然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无论是在教学器材,还是在教育水平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促进西藏地区汉语课程的改革已是教育学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伴随中学汉语的课程改革,使其内容更加广泛、更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现阶段,西藏地区的汉语课程教学也应该已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为中心,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在精讲理论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讲理论知识时,不要只是对着课本讲,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要懂得深入浅出,使内容讲得栩栩如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易懂、易记,而且便于灵活的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应通过启发、诱导、设置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应注意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勤动笔、多练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第二,保证教学质量。课改不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应对文章的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再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其次,在上课时,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启发性的教学,通过课堂即兴演讲等方法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汉语课程的学习,就应重视学生的演讲、总结能力,能够轻松地做到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走出课改的误区

教学技能的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改革,针对这一改革,我国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创新,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推出了一系列新课的新秀,“汇报课”“演讲课”“表演课”等看似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逐渐进入课堂,其实只是一种作秀,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因此,应彻底改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懂得提高课时的质量对于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老师之间应实现互动,多去听听同行们的课,重视对于新课改理论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十分重视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语文课进行讲解时应要充满趣味性、知识性以及人文性。

三、教学技能的创新

不同地区对于课改的标准是不同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应不断进行摸索,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同时,注重教学技能的创新。在进行课改时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学生由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争取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满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很大的提高。在进行课改时,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依然需要教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不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在对语文课进行课改时,应注意洞察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与学生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给学生留有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营造民主、宽松、有意义的课堂环境。

四、汉语课改应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对汉语课程进行改革时,应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各种兴趣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西藏地区教学资源依然比较落后,不能上网查资料,图书馆的藏书比较少,甚至没有图书馆,因此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不利于汉语课程教学的进行。因此,针对西藏地区这一问题的存在,在进行课改时,应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引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西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

对于西藏学生而言,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受到其母语的影响,藏族学生的发音会出现与汉语拼音不同的读音,在对汉语的理解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更不用说对于语段的理解。所以,在对西藏地区进行汉语课改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好高骛远,教师应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将其对汉语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不断开发有益的语文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朱丽亚.给高中“汉语”教师参与新课改的三点建议[J].西藏教育,2010,(5).

第8篇

在江苏省目前的高考模式中,理科语文总分160分,在高考语数外三科480的总分中占有33.33的比例。而现实中,理科生中语文“学困生”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人有偏科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高考总成绩。理科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困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极少数学生认为语文学科学不学是一个样;许多学生在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中,缺少系统性,缺少构建知识网络意识;语文实践活动比较少,“学困生”参与意识不强;“学困生”记忆力需不断强化,默写名句能力差,缺乏解题专业术语、答题模式。

一、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苦练内功,激发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例如,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有难度,从高二开始到高三阶段每一次大作文训练,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然后师生作文一起评讲,让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和写作实力心服口服。有的语文老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名家的写作经验,自己并没有亲自尝试写下水作文,但这样的指导效果有限,老师也容易“眼高手低”,导致评讲作文时专门挑剔学生作文的毛病,没有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审题、构思、选材。由此可见,如此流于形式的作文指导课显得苍白无力,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评讲课也失去了兴趣。叶圣陶在《序》中说:“不能把文章看的高不可攀,一辈子不敢跟它亲近。”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例如,现代文阅读题多是理科生害怕的题型,有语文老师就把自己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小说、散文拿出来,作为范文让学生看,同时让学生根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江苏省考试说明来命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组织现代文阅读答案。如此一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知识网络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特别重要,有些理科生语文学的不够扎实,就在于没有构建知识网络。例如,江苏省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占20分左右,如何有效的复习文言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必修一至必修五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将书本中文言文的重点注释背熟。虽然高考文言文段落是课外的材料,但是有的题目答案可以在书本里找到,这就是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察学生能不能真正掌握重点实词在课外文言文中的含义。其次,文言文翻译句子10分是个容易得高分的题目,但理科学困生在翻译题中失分现象比较普遍。翻译句子其实是个综合性题目,它包括了考察学生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能力,还包含考察学生掌握古今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要总结文言文重点句式规律,例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词类活用等句式,特别是倒装句又可以细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又细分为几种常见的类型。在充分了解文言文句式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今后做文言文句子翻译题时考虑的因素就会全面一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今后在复习中就能够举一反三,熟练运用。

三、鼓励参加语文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鼓励学生参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或组织学生访问专家学者。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从高二初始阶段到高三,语文老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理科学困生参加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每年学校都会组织高二的学生去无锡市未成年基地参加社会实践,在为期一周的实践里,学生体验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野炊、拉练、采茶、制作陶艺、翻毕业墙、攀岩、游善卷洞等等。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感想,通过举行征文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下笔如有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在“大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一个名人,定期组织学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每周读书的感想,分享摘抄的美文等。在活动中走近语文,并鼓励学困生多多参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学习母语的愉悦。

四、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

学好语文学科记忆力至关重要。有些理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弱,所以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理科学困生的记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集中注意,记住答题模式,培养学生识记的敏捷性。比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经常考,老师可以总结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从四个角度组织答案,即环境本身作用、环境对情节的作用、环境对人物的作用、环境对主题的作用,由此学生记得便相对较快。让学生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答题,再加上环境对主题的作用,记住答题步骤自然不在话下。这样的记忆方式提高了学生识记的敏捷性。江苏省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一般8分,有些同学容易写错别字,例如2014年考察“人至察则无徒”这一句,考生很容易把“徒”写成“徙”,这就要求平时训练时培养记忆的正确性。复习默写题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字进行多次比较,防止学生混淆,记忆的正确性品质极为重要。此外,语文复习还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培养学生记忆保持的持久性。

(袁捷贤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214200)

第9篇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委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缥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

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像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

二、 走进名师历程,解读成长秘笈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读书

第10篇

一、要做一个“丰满”的语文老师

有些老师被很多学生喜欢,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等,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师课堂要有情,要让学生从感知你的情开始,最后引起共鸣。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法和课文融在一起,而只是简单授课,哪怕这节课重点是突出,学生会应试,所教学生成绩斐然,但依然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多学生在这些长久以往的教学中没有了对语文的感觉――它就是一门冰冷的科目。所以语文老师要用情将自己“丰满”起来。

“我要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紫藤萝瀑布》开心!雀跃!老师要在读的时候,或者在引导学生赏析的时候,要学生感觉到他自身的感情,继而传递给学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阳光。语文课需要一个有才情的老师,最终受到学生青睐也只有是有才情的老师。教师的“丰满”最终使师生得益。

二、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价值

法郎士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是由两部分构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即使一个阅历再丰富的人,他的直接经验也是有限的,那么,阅读给予人的便是间接经验。这种经验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

对中学生来说,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少,更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他的人生体验,激发他的想象力。这种间接经验还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写作是把自己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经过揉合、加工、提炼,变成作品。一个人的经验越丰富,作品的内涵也就有可能越丰富。

很多孩子之所以常常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很大程度上就是读得太少。而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

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学到了要有人生时刻保持一颗战胜困难的心,阅读《陈涉世家》要领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阅读《三峡》要知道美要自己去领略……文章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景象,我们要使学生在这面R子里头看到人生百态,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或是没经历过的,还有无限的风光等等,时刻都警示自己要以怎样的姿态活着。这就是阅读的价值。

三、要搭建好读与写的平台

第11篇

一、学生的语文世界之现状浅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与其说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如说是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压力。因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语文无论怎么学习,提升幅度都不大,只需要在考试以前进行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将多数叫间用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甚至有些学生在语文早自习时做数学作业,原因很简单,数学学习难压力大,而语文学习毫无压力。

(二)社会环境不佳

学生所处的语文环境是要考虑的因素。网络语言最易被学生接受,有新颖别致之处,更多的是不规范的粗俗。学生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往往会身投其中。一些学生在周记或作文中经常使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写错别字、谐音字,其实这是对中国语言汉字的亵渎。一些广告语错别字现象处处皆是,口号满天飞,标语到处挂。社会环境的粗俗还表现在最温情的家庭对话也变味了,没有心灵呵护,有的就是问成绩怎样,能考入什么好学校,弄得家庭温暖仝被无情的话语给屏避。此外,外语被畸形重视也造成语文环境变得恶劣不堪。

(三)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一再被强调,然而要将根深蒂同的应试教育完全变成素质教育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学校则面临着升学率这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重点成了钻研解题技巧,钻研考点,钻研如何提高分数。新课标提侣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可能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却很难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师水平待不断提高

学生的语文世界可能存在一个现象,语文教师小够语文。倘若课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语文教师则是语文课堂的主导。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水平、教学习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老师若不读书不思考则不能跟学生讲深讲透,语文老师不写作而跟学生讲写作技巧,更是天方夜谭。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之方法探索

(一)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

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他认为教学是人们精心刨设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内部过程的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参与到备课过程中,并采用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前就有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制定出学习的目标,通过合作共享学习资源。参与探究式的课堂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或“头脑风暴”方法,实现分工合作和集思广益的目标。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需要师生联袂演出,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才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除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允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奔主题、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成语、背古诗、讲故事、看图画、猜谜语以及听音乐、观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想象力、活力与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首先,提侣教师笑进课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多运用表扬、激励、肯定等手段发掘学生的优点,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

(五)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第12篇

关键词:快乐教学;方法浅谈;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作为我们的基础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兼顾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英国教育家洛克曾多次说过:“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充分感到快乐。”这些都说明了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采取快乐教学的方法来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了“乐学”作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快乐教学的作用

有心理研究学者发现,学生对知识吸收率最高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时候,吸收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所以单从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出发,我们就很有必要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采用快乐教学法来调动中学生参与高中语文学习。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语文的死记硬背,他们反而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要让他们充分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环境

环境往往能够塑造一个人,所以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在中学生的学习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变化快,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通过快乐教学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环境,可以帮助中学生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语文老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为中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会影响到师生之间教学的交流和教学秩序。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环境能够激发中学生精神抖擞、奋发向上的动力,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中Z文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边交流的结果.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来进行知识的吸收。

笔者发现,很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对老师常有一种戒备心理,所以语文老师应当通过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之间其实是平等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很民主的。只有当我们真正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时,才能让他们放下心中的包袱,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时常面带微笑教学。主动去亲近学生,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四、语文快乐教学应该注意的几点

1.部分老师以为快乐教学就是轻松教学。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放低了对教学的要求,比如少留作业或者不留作业。笔者以为,快乐教学并不是通过课业的多少来体现。而是通过改变我们课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解放中学生的思想,让中学生从以前那种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让中学生拥有自己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只是一味地减少作业,但是课堂教学的方法依旧一成不变,在课堂上依旧是由老师读答案,进行段落分析,试问教学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2.快乐教学并不是我们教师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带给他们的快乐。有的老师以为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们保持微笑,活跃一下课堂教学的气氛就是快乐教学,其实这些都是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快乐教学是以教学效果作为目的来进行的,是讲究感情投入的,要让中学生和作者能够实现感情共鸣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当喜则喜,该悲则悲。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图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

五、正视学生个体成长,明确学习方法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