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供应合同

供应合同

时间:2023-01-30 19:54: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供应合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供应合同

第1篇

供货人(全称):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了明确双方在预拌混凝土承揽和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遵循平等、自愿、诚信和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

工程地点:_________

建设单位: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

第二条 订货

(一)订货要求

(二)订货人提供原材料要求

验收方式:_________

(三)相关事项

1、输送泵管道价格:输送泵管道砂浆按_________计费。

2、订货单:双方在签订本合同的同时,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签定订货单,订货单确定的内容应与本合同一致。

第三条 原材料和其它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要求(含技术要求)

1、水泥品种、强度等级:_________;

2、外加剂:_________;

3、矿粉、硅粉、粉煤灰等掺合料:_________;

4、砂、石骨料:_________;

5、其它:_________.

(二)其它技术要求

1、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要求:_________;

2、冬期施工要求:_________.

3、变更技术数据。在混凝土供应过程中,订货人如更改约定的技术数据,须经设计单位和供货人对更改的技术数据进行验证,确认技术保证能力,并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时,订货人应出具有效的书面变更文件;

4、其它:_________

第四条 供货验收和结算方式

供货数量验收,订货人和供货人均以发货单作为验收和结算的凭证,发货单内容应符合《预拌混凝土》标准要求,订货人指定的代表应在每车发货单上签名,发货单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订货人留存,另一份由供货人留存。双方愿意按照下面第_________条方式进行验收。

1、按照每辆运输车发货单填写的发货数量计算供货数量。

2、以抽检的方法验收供货数量,每_________车作为一抽检组,采取_________计量方式,取平均值作为每辆运输车的发货数量。

3、以工程实际量(不扣除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所占体积)进行复核时,其混凝土的亏损方量或涨出方量误差应不超过±2%,超过±2%的解决方式_________.

第五条 混凝土的检验

(一)依据《预拌混凝土》(gb/t149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及相关标准对混凝土进行检验。

(二)出厂检验:供货人按有关标准要求承担取样试验工作。

(三)交货检验:订货人按有关标准要求承担取样试验和验收工作。预拌混凝土运输至交货地点后,应在监理人员的主持下,会同建设方为订货人的代表、施工方代表、供货人代表参加,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制样、留样和坍落度试验,双方均应在取样单和坍落度试验记录上签字。试块标准养护的地点(现场标养室或委托的试验室)_________,强度试验单位_________(承担该工程试验任务的检测试验单位)。

(四)当订货人发现混凝土有质量问题时,以_________形式通知供货人,供货人应在_________(时间)内派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双方就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协商解决。并同时书面上报有关质监机构。

第六条 付款方式与期限

第七条 双方责任

(一)订货人责任

1、于混凝土浇筑前_________日内向供货人提供较为详细的浇筑计划及技术交底书。浇筑计划一式三份,合同双方及监理单位各执一份。在施工过程中,订货人根据工程进度调整浇筑计划,应于浇注前_________(时间)内以_________形式通知供货人,供货人以_________作为调整供货计划的凭证。订货人必须保证混凝土使用数量计划准确,如因计划错误导致混凝土的浪费,由订货人承担责任。

2、订货人供应原材料的,应按照混凝土供应计划和实际用量,在混凝土浇筑3日前将原材料送到加工现场,并对材料质量和数量负责。

3、保证施工的时间准确、进出施工现场的道路畅通、工地卸料及时。若因时间不准确、道路不畅通、卸料不及时,导致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工地等待的时间超过_________分钟,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订货人承担。

4、指定专人负责对预拌混凝土数量、质量进行监督与检查,负责验收签字,协调解决施工现场的有关事宜。

5、按合同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对交接验收后混凝土工程的浇筑及养护质量负责,自备混凝土输送泵,则对混凝土泵送过程的质量负责。

6、禁止在施工现场向输送泵内及施工作业面任意加水。

7、负责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组织、指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8、按合同约定及时与供货人办理混凝土货款结算与拨付。

(二)供货人责任

1、供货人依据订货人提供的混凝土浇筑计划及技术交底书编制供货方案,供货方案须经订货人同意后方可实施,供货方案一式三份,合同双方及监理单位各执一份。承担未按供货方案供应混凝土造成的误工损失。

2、严格按照《预拌混凝土》及有关标准、规范组织预拌混凝土加工,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为确保工程质量,为同一工程的同一部位所提供的混凝土应使用同厂家或产地、同品种、同规格或同等级的原材料。

4、负责将加工的预拌混凝土运送到工程地点,提供施工过程的技术保证。在混凝土供货过程中,保证供应混凝土的数量、质量,保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并承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等待或影响施工连续性引发的质量与经济方面的责任。

5、在施工现场内,供货人车辆要听从订货人指挥,做到安全、文明施工。若供货方在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分清责任,由责任方承担。

6、对所用的原材料质量负责,对交接验收前的预拌混凝土质量负责。承担供货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交通安全、路面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责任。

7、严禁在运输途中向运输车筒体内任意加水。

8、及时向订货人提供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运输车发货单》和《出厂合格证》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技术保证资料。

第八条 违约责任及争议

(一)订货人违约责任

1、非不可抗力单方面停止履行合同,出现的工程停建、缓建或所提供的技术错误、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供货人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订货人须按合同价款的百分之_________向供货人计付违约金。对供货人已完成的供货货款于_________日内付清。

2、未按合同约定付款,供货人有权向订货人提出停止供应混凝土要求。超过_________天未能付款的,订货人应按未付款的百分之_________偿付违约金。

(二)供货人违约责任

1、非不可抗力单方面停止履行本合同给订货人造成损失的,供货人应按合同价款的百分之_________向订货人计付违约金。

2、如果供货人所供应的预拌混凝土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及本合同要求的,负责赔偿订货人相应经济损失。

第九条 争议解决方式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或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从以下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在所选项下打√,如选择仲裁方式,请注明具体仲裁委员会):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第十条 双方协商的其它条款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项,可由双方约定后签订补充协议。

订货人名称(盖章):_________

供货人名称(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税务登记号:_________

税务登记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第2篇

乙方(动力科)

订立动力供应合同,经双方协议,达成下列条款

─────┬──────┬─────┬───┬───┬───┬───

│指 标 │ 项 目 │ 单 位 │全 季│四 月│五 月│六月 │

│一,供应量 │ 电 │度/日 │ │ │ │ │

│ │ 汽 │吨/日 │ │ │ │ │

│ │ 水 │吨/日 │ │ │ │ │

│二,消损 │ (风) │度/吨 │ │ │ │ │

│(1)电单耗 │ 毛(冷) │度/吨 │ │ │ │ │

│ │ (空压) │度/吨 │ │ │ │ │

│ │ (风) │度/吨 │ │ │ │ │

│ │ 丝(冷) │度/吨 │ │ │ │ │

│ │ (空压) │度/吨 │ │ │ │ │

│ │酸站(风) │度/吨 │ │ │ │ │

│ │ (冷) │度/吨 │ │ │ │ │

│ │二硫(风) │度/吨 │ │ │ │ │

│ │化碳(冷) │度/吨 │ │ │ │ │

│(2)汽单耗 │煤(标准) │吨/吨 │ │ │ │ │

│ │电 │度/吨 │ │ │ │ │

│ │自用(电) │度/日 │ │ │ │ │

│ │ (气) │吨/日 │ │ │ │ │

├─────┴──────┴─────┴───┴───┴───┴───┤

│ │

│ 合同要求及奖惩办法 │

│一,动力科系我厂供应部门,要根据合同要求,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水,电,汽,│

│ 风,冷,空压的供应任务.如因产量变动,供应量也要相应增减. │

│二,必须按厂部批准下达的计划,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所承担的固定资产维修、大│

│ 中修以及专用基金工程的施工任务. │

│三,消耗要做到"不吃大锅饭",考核有标准,评比有依据.要加强收付计量(仪表 │

│ 仪器,衡器)的维修和增装,做到计量准,记录准,计算准.向外单位转供的水│

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合同 规避风险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全球化、技术发展、信息爆炸以及新经济体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必须要更密切地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这使得采购活动将在企业间更多、更广泛的竞争。特别那些对采购价格依赖程度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有时其产品还没有出厂,就由于原料采购价格的大幅变动,使得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通过采购合同的形式对于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当今采购合同的主要发展方向。

1 采购合同基本特性

采购合同是采购方与供应方双方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调整供需关系的协议。采购合同是双方解决纠纷的依据,也是法律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证据,双方当事人都应遵守和履行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特征:(1)当事人双方订立的采购合同,是以转移财产所有权为目的。(2)采购人取得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必须支付相应的价款.(3)采购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双方互有义务,供货人应当保质、保量、按期交付合同订购的标的物,采购人应当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接收标的物并及时支付货款.(4)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除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情况外,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合同即成立,并不以实物的交付为合同成立的条件。

2 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效的采购对于企业优化运作、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以及持续性盈利等方面至关重要。专业生产能够更加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企业越来越关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增加了企业采购的比重,使得采购及其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1 采购在供应链供应关系中的作用

任何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获得最大的利润,企业要获取较大的利润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如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提高生产效率、缩减交货周期等,因此,企业可选择恰当的供应商,同时将供应商纳入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将采购及供应商的活动看作是自身供应链的一个有机组成,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策略。

2.2 采购在供应链成本中的作用

由于信息发达和世界经济高度自由化的结果,过去企业借助技术领先,市场垄断等所塑造的超额制造或销售利润正快速消失,加上消费者主义风起云涌,偏高的产品售价,将在保护弱者的呼声下逐步退让,终于导致企业必须以降低采购成本,来代替提高售价,达到提升利润的目的。

3 供应链风险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生产和物流要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采购、库存、分销、配送等风险源。供应链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对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有供应风险、价格风险、库存风险、需求风险、运输风险以及金融产品风险等等。现代企业必须具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能力。

在全球化竞争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日新月异,顾客需求的及时性不断提高,这些原因使得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各种新型经济体的不断涌现,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难度都将同时增加。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效率等问题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过供应链成员的多重博弈,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大环境之下,如何快速地搜索、挖掘、配置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关键要素。

4 供应链采购合同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新方向

供应链采购合同是指应用各种管理思想、理论方法,设计组合、执行和管理一批不同采购合同(如定量合同、期权合同、柔性合同或现货市场采购等)中合同的参数,以使采购企业实现降低供应链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服务水平的目标。

4.1 研究供应链采购合同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战略、商业运作过程和项目的开发通过同采购合同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合同需要分配企业的资源;供应链采购合同使得企业能根据已有合同基础,评价增加一个新合同对公司总体利益和风险的影响;供应链采购合同使得整个风险分析能够同企业目标和风险管理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4.2 供应链采购合同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基于产品组合管理的采购合同战略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供应商组合,可以使得采购商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有效控制供应链存在的一些战略风险,如供应风险、库存风险等。

4.3 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决策

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决策是一门崭新的决策技术。传统的采购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采购管理。对采购人员不仅要求有运营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具备金融领域的知识,因为采购合同组合管理已经成为采购管理和金融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为更有效地指导企业提升采购合同管理决策的能力,必须明确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决策的主要功能和决策方法。该功能架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和编辑、优化和决策支持等3部分功能。在决策中,绩效目标主要指财务目标、运营目标、顾客关系目标和风险忍受度等;资源可用性主要指企业产能、库存水平、资源限制等;现有合同指当前存在合同的合同义务和重要事件等;单个合同的影响指收益预测和收益概率分布等;组合合同的影响指对其它合同的影响、风险指示等;最优合同策略指合同期限、价格、服务水平分析、期权、惩罚条款、再谈判条件等。决策方法主要有,第一、期权合同和长期合同采购组合管理决策。主要指采购商通过期权合同和长期合同组合向同一供应商采购物品,综合控制价格风险、库存风险和顾客服务风险等的决策策略。第二、期权合同与现货市场采购组合管理决策。采购商对非战略采购物品选择现货市场采购,将面临成本风险和需求风险,所以采购商可能选择应用期权合同与现场市场采购的组合进行采购。第三、多个期权合同采购组合管理决策。在非战略采购问题中,采购商会面对多个供应商提供多个期权合同的采购问题,并且不同供应商会提供不同期权价格和不同执行价格。

总之,现代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不断精瘦供应链的库存,这使得供应链自身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决策技术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的采购风险包涵了绝大部分的供应链风险,因而科学采购管理决策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供应链效率。本文提出的基于供应链采购合同研究,使得企业可以同时考察不同来源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期达到使用供应链采购合同来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德礼,何勇等.供需链契约研究进展[j],管理学报,2006,3(1),117-125.

第4篇

购买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与乙方进行商品交易的任何相关程序为达到双方平等、互利、合法、公平的交易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签署如下协议:

一、 合作关系

甲、乙双方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形成供需合作伙伴关系:

1. 甲方所品,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甲方无条件退货或换货;

2.甲方按乙方所需产品规格、数量及时送达乙方,响应时间不超过12小时;

3.乙方在协议期内不得使用其它同类品牌;

4.乙方月均计划消化甲方产品 件,全年消化甲方产品 件;

5.甲方根据乙方全年实际消化产品数量及货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给予乙方下列奖励:

二、供货品种及价格

1.__大众号(400克X22袋/件)110.00元(每件人民币壹佰壹拾元正 );

2.__精壹级 (400克X22袋/件)154.00元(每件人民币壹佰伍拾肆元正)。

在本合作协议书有效期内,如甲方调整产品价格,应及时通知乙方,双方均按调整之日起的新价格执行,若甲方降价则由甲方补偿乙方当日锁定库存(甲乙双方各派代表清点当日库存)之进货金额与以新价格计算之金额的差价(下次发货中以货抵款补足)。

三、货款结算方式

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及奖励的不同采用如下货款结算方式之一:

1.现款现货结算(是;不是);

2.批结(是;不是),甲方按每批 件为一送货单位向乙方供货,次批货到时乙方无条件向甲方支付前批货款;

3.期结(是;不是),甲乙双方按 天为一货款结算期,乙方应予当期的最后一天无条件支付甲方当期所品全部价款。

乙方必须按时结算货款,不得延迟。本协议结束之日,乙方应结清所欠甲方所有货款。

四、违约责任

甲方违反以上协议,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元;乙方违反以上协议,除结清所欠货款外,并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元。

五、协议期限

本合作期限自 年____月____日至 年____月____日止有效,有效期届满,双方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及供需平衡的情况,在本协议结束前,再行签定新协议书。

六、其它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查,如有未尽事宜,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zz食品厂(盖章) _________ _________(盖章)

授权代表签章______ ___ 法人签章___ __

第5篇

内容摘要:合同是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收入共享合同又是近年来供应链协调研究的热点模型。本文从供应链协调概念出发,重点讨论了收入共享合同概念及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基于收入共享合同的供应链协调策略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企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收入共享合同 供应链协调 策略

现代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或组织,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必须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行优势互补。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链结构。因此如何协调供应链的运作是供应链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合同作为供应链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收入共享合同(Revenue-sharing contract)又是近年来供应链协调研究的热点模型。本文重点讨论了收入共享合同的概念,以及它对供应链协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供应链协调的策略,对企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供应链协调的内涵

供应链是典型的、需要协调的系统。供应链协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使链中各节点企业减少冲突竞争及内耗,更好地分工合作,发挥供应链的优势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企业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其整合和协调供应链成员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管理能力。Beamon BM(1998)将供应链协调定义为,供应链上的某个成员通过提供某种激励来试图改变另一个成员的行为。良好的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增进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如何改善供应链的协调性问题方面。

收入共享合同的概念及作用

(一)收入共享合同的概念

供应链合同又称供应链契约。供应链契约是经济学契约理论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保证买卖双方的协调、优化供应链绩效的有关条款(王迎军,2005)。常用的供应链合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收入共享合同、批发价合同、回购合同、数量弹性合同、数量折扣合同等。

其中收入共享合同是指卖方通过制定产品售价来与买方进行协调,同时分享买方的销售利润。即买方让卖方分享其部分的收益,作为获得批发价折扣的回报。在实施收入共享合同的案例中,最著名的是由Blockbuste录像带租赁公司与其供应商实行收入共享的策略。由于新发行的唱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以及每张唱片的进价很高,Blockbuste公司每次进货量就很有限,这样就导致有些顾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lockbuste公司和其供应商协商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每张唱片的进价由原来的$65降到$8,Blockbuste公司则将其出租唱片的收入的一部分分给供应商。在实施新方案的情况下,Blockbuste公司增加了其新唱片的进货量,增强了顾客服务水平。这种新的方案就是这里所提及的收入共享合同,合适的收入共享合同能使整个供应链达到协作状态。

(二)收入共享合同的作用

供应链合同作为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有效激励机制,具有非常现实的研究价值。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供应链整体绩效可以通过有效合同的制定和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竞合关系也需要通过供应链合同来保证,即便供应链合同不能使供应链达到最好的协调,也可能存在帕累托(Pareto)最优,即保证每一成员的利益至少不比原来差(高俊俊等,2005)。

在收入共享合同下,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并且可以共担由需求的随机性导致的风险。供应链上的成员之间签订收入共享合同后,能够更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程度得到提高,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库存成本,减少牛鞭效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另一方面,收入共享合同以书面的形式保证合作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使节点企业明确了自己在链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合作过程清晰明朗,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水平。

收入共享合同模型

收入共享合同和其他一些供应链合同一样,是一种促使供应链达到协作的手段。在收入共享合同的制约下,制造商以低于自身边际成本c的批发价将产品卖给销售商,销售商保留其销售收入的部分(这里,∈[0,1]),其余则返还给供应商。为了说明问题的简便,这里假设制造商的单位缺货费用g m和销售商的单位缺货费用gr均为0。在收入共享合同下,销售商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1)

为严格凹函数,可得到收入共享合同下销售商的最优订货量,满足式2。

(2)

令S(q)为在整个销售季节期望销售量,p是商品的销售价格,q表示订货量,c为是制造商的边际成本。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益函数为:

(3)

由于同样为严格凹函数,令q0为整个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q0满足式4。

(4)

要使供应链达到协作,就要使销售商的订货行为符合整个供应链的利益要求。如果收入共享合同下销售商的订货量达到q0,我们就说收入共享能促合同使供应链达到协作。分布函数F(•)为严格单调增函数,令=q0可得到:

(5)

也就是说,在设置收入共享合同的参数中时,只要能满足式5就能促使供应链协作。此时,销售商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6)

从式6可以看出,合同参数中不仅仅代表销售商保留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而且代表销售商所获收益占整个供应链总收益的比例。所以,在收入共享合同的制约下制造商的期望收益为:

(7)

从以上分析得出,收入共享合同是一种比较好的促使供应链协调的合同。

基于收入共享合同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在收入共享合同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的协调策略,以达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高。

(一)通过核心企业建立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建立供应链之前,企业首先应通过对现有模式的重组,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主动的选择有相当实力的战略伙伴,将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出去。供应链核心企业由于对关键资源的拥有支配权,使供应链企业群体具有了合作的规范和约束,保证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但这同时会导致链上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即某些企业的核心优势的存在将会影响到供应链所获整体利润在企业之间的分配。

这种影响的结果往往导致供应链上的优势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从收入共享合同模型可以看出,核心企业运用权力使得从属地位的企业只能获得保留利润,而自己获得供应链所有的剩余利润,并且核心企业制定的利润分配参数能够使供应链达到最优利润水平。然而,如果核心企业放弃强制权力,不仅会使自身的利润受损,而且供应链整体也将低效运作。

(二)建立供应链中的信任机制

信任在供应链协调中起到的主要是软约束的作用,如果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缺乏这种粘合剂,也会对供应链的协调造成障碍。供应链中的信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核心企业对其他节点企业的信任,这主要是一种忠诚。这种信任可以通过签订约束性的合同,或加大其他企业寻找新的战略伙伴的机会成本来实现。另一方面是其他节点企业对核心企业的信任,这主要是一种能力信任,即核心企业有能力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构建和领导现有的供应链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就需要建立信任机制,提高长期合作期望,减少短期行为发生。通过收入共享合同的签订,在能力保证的前提下,选择一家零售商作为自己的固定零售商,向其传达长期合作的信息,将自己的信任感传染给零售商,从而激发它对自己的信任。另外,构筑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两个长期合作的企业可以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由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经常性互访,解决供应过程、制造过程以及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广泛采用信息技术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倡导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掌握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并评价节点企业对供应链的贡献,以约束和激励节点企业的行为。从而,保证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广泛而即时的信息交流,使签订收入共享合同的双方都得到最真实的订货数据和销售数据,充分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供应链的协调。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支撑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由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基础信息技术构成,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

第二层面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发的相应的信息系统,包括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以及电子商务的运用。

(四)通过合同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般情况下,核心企业以其核心竞争力和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往往获得收益中较大的部分,而对于其他企业,则应合理评估其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和贡献,公平的分配收益,否则会破坏战略合作关系。因此,通过合同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持久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维持供应链联盟存在和稳定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例如通过收入共享合同的签订,供应商对给予零售商的折扣价格设计一个合同参数,使零售商能如实反映自己的成本,并用合同约定利润分配的比例,根据合同条款各司其职,共同承担风险,这样会使整个供需过程变得有章可循、井井有条,有效地降低这些不确定性的影响,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结论

合同是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供应链协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收入共享合同概念及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基于收入共享合同的供应链协调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识别多种供应链协调合同的完备程度,以及鉴别多种供应链合同与交易成本之间的相依性;拓展供应链参与者的数目,考虑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等问题,值得开展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Beamon BM.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Models and methods[J].Internationa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8

3.赵天智,金以慧.供需链协调控制机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

4.王迎军.顾客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契约问题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5.2

5.Shapiro,E.Blockbuster's return is on fast forward, says CEO with big plans for rentals. Wall Street Journa1,1998

6.高俊俊,王迎军,郭亚军,吕芹.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分类和研究进展[J].中国管理科学,2005(5)

7.张贵磊,刘志学.主导型供应链的Stackelberg利润分配博弈[J].系统工程,2006.10

第6篇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应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

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监制

南京市建筑工程局

签订《南京市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须知

一、《南京市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是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南京市建筑工程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共同监制的合同示范文本。凡在本市范围内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各类建设工程,签订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时,推荐使用本合同。

二、本合同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鉴证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依法督促合同的全面履行,以保障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合同编号按照统一编号原则,每个企业拥有一个企业代码(代码为惟一性,由南京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处统一制定),各企业按照年度合同顺序编号,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具体说明如下:

hn————xx————xxxxxxxx

合同代号 企业代码 合同顺序号

例如:“hn-05-XX0006”表示“编号为05号的企业在XX年签订的第0006份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

南京市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

使用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供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第一条 目的和背景条款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甲乙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________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__所需的预拌混凝土供应事宜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二条 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2.1甲方要求乙方首次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提前________天向乙方递交书面供货通知,在通知中注明预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数量、时间和浇筑部位,以及其它技术要求。在后续的预拌混凝土供应活动中,应在正式供货前_______小时通知乙方该批次预拌混凝土的具体要求,若因特殊情况,双方可协商解决。

2.2甲方应为乙方提供必需的预拌混凝土供应保障条件。做到施工现场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道路畅通、场地平整)。

2.3甲方应指定或委托专人对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调度指挥和负责验收工作,应组织人员铺设、迁移泵管,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铺设泵管,确保混凝土供应。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参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执行。

2.4预拌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严禁现场加水,确保混凝土质量。

2.5乙方按本合同《预拌混凝土技术与施工要求》(附件一),供应合格的预拌混凝土到现场,甲方应及时组织浇筑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养护。

第7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设备供应;合同管理

设备采购合同指供应商向业主提供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如:技术规格书的审核,编制询价文件,召开厂商协调会,设备检验,催交,运输,接收及开车调试服务等。以设备买卖为目的,供货方转移设备的所有权于采购方,采购方支付设备价款而签订的合同。加强合同的管理供货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可以有效地控制设备采购和供应方的双方利益,通过双方对合同实施的各个部骤进行监管、控制,不断完善设备供应合同自身管理机制[1]。

1.合同前期管理

石油工程项目合同前期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参与采购文件的编制(特别是商务条款和支付方式)、确定采购方式、标准订货合同的起草、合同洽谈与签订等工作。这里对采购方式选择和标准订货合同的起草做一些介绍。

由于设备具体情况不一,简单的讲设备的采购方式有以下几种:

(1)招标:对有3家或3家以上生产厂的设备,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

(2)议标:议标是采购人和被采购人之间通过一对一谈判而最终达到采购目的的一种采购方式;

(3)直接采购:通过与厂家洽谈,直接购进厂家生产的设备;

(4)询价采购:对于一些现货采购或金额较小的标准规格设备,采用询价采购的方式。

根据石油工程项目的特点要提高合同的前期管理,需要双方对合同的内容都要有详细的核实,特别是涉及到的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条款,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力争在签订合同前将这些问题都解决好,免得到时出现因对合同上的条款不满,但合同已签订的条件下。作为供应商,要对自己的设备有明确的阐述,根据客户的要求,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已满足的要求,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力争在合同签订前把细节问题都调查清楚,这样在合同中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来。

2.合同管理职责

设备采购合同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包括双方约定的承诺的合同条款,以及各种附件,在合同条款中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1)设备采购的编号和型号规格及管理。(2)参与设备采购合同的订立。工程师可参与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参加招标文件的编写,提出对设备的技术要求及交货期限的要求。(3)包括监督设备采购合同的履行,在设备制造期间,工程师有权对根据合同提供的全部工程设备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检查、研究和检验,同时检查其制造进度。根据合同规定或取得承包方的同意,工程师可将工程设备的检查和检验授权给一名独立的检验员。工程师认为检查、研究或检验的结果是设备有缺陷或不符合合同规定时,可拒收此类工程设备,并就此立即通知承包方。任何工程设备必须得到工程师的书面许可后方可运至现场。

2)合同标的合同中须注明产品(成套设备)的名称、品种、型号、规格、等级等。

3)设备数量合同应列明成套设备名称、套数,同时还应明确规定随主机的辅机、附件、易损耗备用品、配件和安装修理工具等,并于合同后附详细清单。

4)合同价格设备合同价格应根据承包方式确定。用按设备费包干的方式以及招标方式确定合同价格较为简洁,而按委托承包方式确定合同价格较为复杂。合同价内包括合同设备、技术资料、技术服务等费用,还包括合同设备的税费、运杂费、保险费等与合同有关的其他费用。在签订合同时确定价格有困难的产品,可由供需双方协商暂定价格,并在合同中注明“按供需双方最后商定的价格(或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结算,多退少补”。

5)在付款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双方在按照合同要求时间进行要求时,要支付相关费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支付。(1)支付条件。当设备供应的合同生效之后中,对于业主和供应商来说,就要产生一定的支付程序,这种程序是对合同生效到交易完成一直有效的。(2)支付程序。①首先是设备自身的费用支付,通过供应商和业主之间的约定,可以按照几次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在设备制造的前期可以向供应商支付10%的预付款作为设备制造和供应的定金,这样供应商才会开始进行材料的采购与制造,当供应商按照规定的型号制造出新设备后,采购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验收设备的质量问题,然后支付80%的费用作为设备的制造费,剩余的10%作为双方的保证金,也就是当全套设备完成后,由采购方最终签下验收单后,这剩余的10%就要全部付给供应商。

②技术服务费的支付。技术服务费用主要是指当设备由采购人员验收后,需要对设备进行现场的安装与调试,当第一批设备运到工程项目现场后,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支付30%的技术服务费用的预付款,每套设备都会一定的费用,直到全部设备到货后,一些运杂费和其他的相关费用则全部交给供应商,在这个过程中,合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强调是双方签订的协作协议,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签订的合同,在这份合同,是双方的承诺,在这个框架下是实施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只有双方都依据合同,才是双方共赢的结局。

6)交货和运输供货方应在发运前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采购方发出通知。供货方在每批货物备妥及装运车辆(船)发出24小时内:合同号;机组号;货物备妥发运日;货物名称及编号和价格;总包装件数;交运车站(码头)的名称、车号(船号)和运单号;重量超过20吨或尺寸超过9m×3m×3m的每件特大型货物的名称、重量、体积和件数,对每件该类设备(部件)还必须标明重心和吊点位置,并附有草图,包括卸货的机械和人员、安全措施、维护保养等。如果是发运到铁路或水运站场,应组织人员按时到运输部门提货。如果由于采购方或现场条件原因要求供货方推迟设备发货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承担推迟期间的仓储费和必要的保养费。

3.合同文档管理

通过合同的签订,要对合同的文档资料进行妥善地管理,将合同的补充协议,设备制造的图纸及尺寸,相关的沟通记录等,只要与之相关的资料都要进行及时汇编,有利于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同时将这些合同文档资料要交由专人负责管理,不能出现纰漏,否则会影响到设备的后期工作,针对供应的合同管理,要针对每一份资料进行归档,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向相关人员反映,这样才会及时的完善和保证设备的质量。特别是一些机密的合同文档要签订保密协议,不允许合同双方任何一方泄漏文档资料里的内容。在建立和保管合同文档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往来函电包括与国外业主、国内总包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咨询服务单位、各家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往来信件、传真、图像资料等,在保管时应注意时效性和合作关系(法律关系);(2)对待合同变更和合同修改书外补充协议,应注意与原合同、原图样要求是否有矛盾之处;(3)合同执行/实施情况报告(设备供应管理台账和设备供应简报)、设备检查与验收报告应准确反映真实情况,特别是对石油工程项目进展可能产生影响的内容;(4)对外发文时,特别是与合同关系密切的文件,严格遵循公司的发文审批制度。(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谷慧玲,朱静,李丽杰.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J].中国市场.2007(32)

第8篇

关键词: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模式;物资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39-01

1 物资合同管理流程

物资合同管理指的是企业作为合法主体,依法对本企业物资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以及结算等进行组织、监督、诉讼、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依法签约和履约物资合同,是保证电力物资供应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前提。国家电网公司创建了一套完善的物资合同管理体系,即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ERP系统为主线,电子商务平台为合同管理系统提供文本、签约、合同变更、合同履约、资金结算等业务。

2 物资合同签约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基于物资集约化模式的物资合同管理模式,物资合同签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文本、采购结果回传、生成合同、供应商信息等,为了提高合同签订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应该实施集中管控。

物资合同签约的流程表现为:①电子商务平台根据招标采购结果,自动生成合同草稿;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国家电网公司与供应商进行协同,并确认合同;③合同审批之后,由电子商务平台把合同信息传递至ERP系统,并生成物资采购订单;④ERP系统把合同信息传递至经法系统;⑤物资合同流转会签之后,自动生成合同号,然后回传至ERP系统;⑥合同号回传至ERP系统后,物资合同生效;⑦供应商和物资部门签订合同;⑧签订了物资合同后,正式生成采购订单;⑨交接和归档物资合同资料。

3 物资合同履约管理

合同履约的重点在于制定物资供应计划,及时、准确掌握物资生产、运输以及交货的实际状况,对供应商的履约行为进行科学的评价,保证物资准确、及时到货。合同履约流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制定科学的物资供应计划,为了保证物资定期交货,应该根据物资需求以及供应商交货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计划,并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对物资供应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还应该制定供货保障机制,基于“三集五大”体系的实际需求,创建配套、完善的物资供应保障体系,能够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履约协调从分段管理向统筹管理方向转变,物资配送由被动方式向主动方式转变,仓储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方向转变,这样能够保证物资按时交货;

②物资生产管理,物资管理部门应该对供应商的生产状况进行动态追踪,检查其是否按照既定的物资供应计划安排生产,并形成生产进度报告;

③物资运输管理,在需求单位、供应商以及履行专责三方交货过程中,履约专责或者供应商应该根据货期,生成发货通知,发挥通知的内容包括:收货联系人、发货联系人、送货计划以及是否进行现场验收等,对于重要物资,供应商应该制定严格的运输计划,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履约专责需要进行全程跟踪;

④物资检验管理,当物资到货之后,需求单位应该对物资的数量、标号、外观等进行检查,如果在验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通过协商后解决,对于需要开箱验收的物资,应该签署到货验收单;对于不需要进行开箱验收的物资,应该签署货物交接单;如果物资到货后现场不具备收货条件,则需要对物资进行临时储存;

⑤贯彻和落实质量责任体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创建畅通、便捷的沟通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对采购质量要求、配送计划、质量问题、惩处公示等进行及时的传递,基于此创建共因伤质量责任追溯机制,当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缺陷时,应该及时召回,如果供应商违反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应该追究其责任,例如采取暂停授标、限制授标、动态扣分等措施,以此提高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4 物资合同变更管理

物资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物资合同出现许多变更,变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备类物资,在物资单价、规格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合同签订数量以及金额增加,如果超过50万,需求单位领导审批以及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之后,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如果小于50万,由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之后,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

②材料物资,在物资单价、规格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合同签订数量增加,如果数量不超过原合同规定数量的15%,由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之后,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

③合同物资型号变更,需要重新纳入物资采购计划,需求单位领导审批以及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之后,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

5 物资合同交付、验收以及结算管理

物资交付和验收指的是物资的交接与验收,物资必须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到货,在交货之前应该做好物资检验的相关工作,不能出现擅自变更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的现象,在制定的交货地点,国家电网公司应该对到货物资的数量、外观、包装等进行验收,必要时进行开箱检测,在供应商、需求部门或者单位、供货商三方的共同监督下进行开箱验收,然后办理《到货验收单》,以此保证所有到货物资的质量,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损坏、缺陷或者参数不符等问题,则由保管单位负责。值得注意的是供货商送货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送货至仓库,另一种为送货到现场,不同的送货方式,其交付和验收的流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合同物资支付通常采用统一的预支付、到货款、投运款以及质保金支付方式。因此,物资合同结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当物资合同生效后,供应商应该提交预付款、支付履约保证金收据付款手续;②合同物资交货之后,供应商凭借增值税专用发票、到货验收单,办理到货款支付手续;③根据物资合同内容,完成物资的安装、调试以及验收并投入运行后,供应商根据投运单,办理投运款支付手续;④在合同物资质保期期间,如果没有索赔,运行单位提供质保单,供应商根据质保单,办理质保支付手续。

6 结 语

总而言之,国家电网公司基于物资集约化模式的物资合同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物资合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文章针对国家电网公司基于物资集约化模式下物资合同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郅青.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24).

第9篇

关键词: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程序

程序化和规范化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工作的内在要求,强化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程序的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客观需求。

一、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的首要步骤。采购活动的法律制度、政策、招标公告或采购公告、中标公告或成交结果、供应商资格条件、评价方法和标准、投诉处理决定、司法裁决、信息统计等采购信息能否平等、高效、及时地传递到所有符合相应资质的供应商手中,直接关系到公共采购合同授予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关系到公共采购合同竞争水平和采购效益的问题。采购人应及时采集公共采购的各类信息,交付信息机构进行,以有效、便利地进行信息递送。

实践中,采购信息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采购人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设定合理的资格条件,但应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不可人为设置“歧视性壁垒”,不可提出品牌需求。第二,加强信息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第三,对于的采购信息,应积极进行“降密”和“去密”处理,最大限度地公开项目的采购信息,从而确保所有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供应商参与到项目采购之中,避免寻租和垄断的滋生,杜绝“电子行业”和“行业电子”等问题。

二、遴选供应商

遴选供应商是直接关系到采购合同授予是否公正的一个关键环节[2]。评标委员会或谈判小组须依据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客观因素,对参与采购的供应商资格、报价、能力进行评审,并向采购人提出评审报告,提出候选单位建议,列明候选单位的优先顺序;采购人根据评审报告和候选单位建议择优确定供应商,并将成交结果通知所有参与单位。

供应商遴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方面,供应商参与采购的基本资格和条件必须完全具备。《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和《装备采购条例》等明确规定了供应商参与采购的基本条件,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要求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等条件。同时规定,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对供应商规定“特定要求,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查。”

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对供应商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评审工作的统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在招标文件或采购公告的同时,应明确并公开遴选供应商的评审标准。评审标准由一系列评审要素和评审指标组成,通常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技术因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专业人员技术掌握和运用程度、制造能力、专业设备数量和制造能力等;二是管理因素,包括供应商的管理制度运行情况、质量管理控制系统运行情况、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三是价格因素;四是履约保障因素,关键衡量其能否及时有效地履行合同,能否及时进行维修保障;最后,对供应商信誉、保密等方面也要设定严格的评定标准。

三、谈判起草合同文本草案

无论采取招标,还是采取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等哪种采购方式,都要通过后续谈判明确合同条款。一般来讲,公共采购合同文本一般由采购人组织起草完成,并与供应商共同协商和阅签。

谈判起草合同文本草案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事无巨细,详细写明所有协议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的产生,为合同履行、检验验收、交接交付、纠纷处理等日后工作提供便利和依据,合同双方需将所有谈判达成的意见明确写入公共采购合同文本草案之中。第二,掌握并熟练运用谈判技巧。第三,组织合同专家参与谈判和合同文本的起草工作。公共采购合同涉及技术、价格、法律、社会实践等领域的知识,因此,为了提高谈判和文本起草的效率,应组织技术、价格、法律和谈判等专业人员组成谈判小组和起草小组,而且应保证专业人员人数不少于小组的三分之二。第四,保证合同文本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审定合同文本草案

由于公共采购关系到公众和社会利益,所以公共采购合同文本必须按照特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查。实行公共采购合同文本审定制度,是采购主管机关(部门)行使管理职责的具体体现,对促进竞争采购,提高合同订立质量具有重要的监督和把关作用,采购合同文本的审定内容主要包括合同草案文本的法律依据、供应商的资格条件、技术状态、经费和价格以及其他合同条款[3]。

审定公共采购合同文本草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严格落实全面性审查和真实性审查要求。一方面,严格把握审查内容的全面性。如装备采购合同法规要求:“装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对装备采购合同草案文本的法律依据、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装备技术状态、经费、价格以及其他合同条款进行全面审查。”另一方面,严格审查文字内容的真实性、供应商资格的真实性以及供应商遴选过程的真实性。文字内容不真实,违背采购人真实意图和公共利益的,应立即进行改正;供应商资格不真实的,以及选定供应商过程不真实的,应当取消相应的成交通告,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签订合同

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审定并批准合同草案文本后,公共采购合同订立业务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公共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合同签订说明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要约和承诺已经达成一致,公共采购合同至此宣告成立。但是,由于公共采购合同关系到公众、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要求经过双方、尤其是采购主管机关(部门)的签章后才能获得法定效力。

另一方面,公共采购合同签订主体要适格。公共采购合同签订主体适格就是要求代表采购人和供应商的签订主体要具有法人资格或委托授权。

六、合同签章

合同签章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合同生效的法定程序。《合同法》第44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同时《装备采购条例》规定,“装备采购合同经装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确认后生效”,即“签订的装备采购合同报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装备采购业务部门审定,并由装备采购计划部门在合同文本上加盖合同管理专用章后生效。”借鉴装备合同经验,为了充分维护社会和国家利益,维护合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除装备合同以外的其他公共采购合同也应经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的签章确认[4]。

七、合同生效

合同生效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阶段的一个重要

标志,是最具实质意义的环节。公共采购合同具备了法定的生效要件,即具有了法律效力,便对采购人和供应商产生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公共采购合同效力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生效日期。合同生效日期应以盖章日期为准。第二,公共采购合同文本地位。公共采购合同生效前形成的协议、纪要、文件,凡与合同条款有冲突的均无效,相关内容应以合同文本的约定为准。第三,公共采购合同的无效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公众、社会和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公众、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当事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签订合同的。合同确认无效后,合同双方应当相互返还非法取得的财产;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过错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八、合同备案

《政府采购法》第47条规定:“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装备采购条例》第41条也规定:“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应当在装备采购合同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装备采购合同报总装备部备案。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应当对装备采购合同订立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设立合同备案法律制度的目的,一是通过备案制度便于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对公共采购合同订立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强化合同订立过程的管理,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5]。二是通过合同备案,可以及时了解公共采购合同的订立情况,采购经费的控制情况,以及便于采购经费的及时拨付。三是便于其他供应商了解、查阅和掌握采购合同的有关情况,为社会监督提供便利。总之,实行公共采购合同的备案制度对促进合同订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公共采购合同订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王春光.论公共采购信息制度的完善[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5):46-47.

[2]马海涛,姜爱华.政府采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2-128.

[3]白海威,王伟,夏旭.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2):6.

第10篇

引言

著名的报童问题定货机制是约定在某一时间销售商一次定货,即在销售季节开始前决定产品的订购数量,由于在季节末没有销售出去的季节性商品会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处理掉,零售商不敢购买过多的产品,从而导致了较低的供货服务水平。这种定货机制不能同时改善销售商和制造商的利益,甚至对两者的利益都有损害。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易逝品相对销售周期比较长,如服装、电子产品等,零售商完全可以在销售期间进行第2次订购。这样将整个商品的订购分为两次,一方面由于将整个销售周期分为两个较短的子周期,可以提高零售商对需求的预测精度;另一方面,第1阶段没有销售完的产品可在第2阶段继续销售,从而减少零售商的风险,提高零售商的利润。

Barnes-Schuster最早将期权引入到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来,他采用期权合同对需求具有相关性的两阶段的供应链协调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只有当期权的执行价格为非线性的时才能实现供应链的渠道的协调。虽然Banres-Shcusetr的研究己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其研究成果在下述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1)Barnes-Schuster的合同模型没有考虑剩余产品的期末残值。实际上易逝品的期末残值不为零,有时甚至为负值(例如:在欧洲很多国家对于电子产品还要收取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而且易逝品期末残值对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利润影响十分敏感,是供应链合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2)Barnes-Schuster的合同模型没有考虑供应链成员的不同产品出清优势。在供应链中,由于供应商和零售商接近市场的程度不一致,因而对于剩余产品具有不同的出清优势,对于剩余产品所获期末残值也不一致。

综合考虑上述问题,本文对Barnes-Schusterr所建立的期权合同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易逝品的期末残值,考虑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同出清优势,以改进的期权合同和批发价格合同为基础,经典报童模型和集中决策型供应链的最优决策为协作目标,设计组合合同模型实现一次生产两次订购模式下的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并给出了最优合同参数的确定方法。

1.记号与假定

:单位产品在市场的零售价格;:供应商批发给零售商的单位产品批发价格;:供应商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期权价格;:单位产品的期权执行价格;:零售商的期权购买量;:单位产品在供应商处的期末残值;:单位产品在零售商处的期末残值;:供应商和零售商因缺货而导致的单位损失(如信誉损失、顾客流失等等);:协作过程中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总支付;:市场需求的分布函数;:市场需求的概率密度函数;:需求的均值。

为了便于问题的研究,对参数间的关系及市场环境作出如下假定:

(1)≤≤≤,批发价格高于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而产品的残值低于生产成本,从而保证供应商的有限利润。同时使零售价格高于批发价格,以保证零售商的利润。

(2)+≥,假定期权的购买价格和执行价格之和高于批发价格,从而使零售商采用期权以获得供应弹性的同时激励零售商采取批发价格。

(3)+≤,以保证期权机制的有效性,假如≥-,则表明购买期权的价格要高于批发价格与商品残值之差,零售商则更愿意采用批发价格的方式。因此该假定主要在于激励零售商采用期权合同。

(4)+≥+,保证相对于现货市场而言,期权对零售商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5)假定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供应商可以推测零售商的产品订购量,并据此制定最佳决策。

2.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的报童模型

首先考虑报童模型中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决策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以作为后续比较的参照。在经典的报童模型中,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为w,零售商只有一次订购机会,零售商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其产品订购量Q,所有的产品在销售季节开始之前交付给零售商,销售季节过后的剩余产品具有一定的残值,零售商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会导致一定的缺货损失。

根据上述假定,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可以表示为:

由于且,所以比较等式(4)和(6)可知:

上述结果说明在集中决策型供应链中引入期权机制,选择合理的产品出清方式,可以使零售商的最优产品订购量高于其在报童模型中的最优订购量。

2.3 基于期权的合作型供应链

而在合作型供应链中,出于自私,零售商的订购量往往以其个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会考虑供应链的系统目标,并且零售商的最优产品订购量一般不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为最优,从而导致供应链整体收益的下降。供应商作为合作过程中的领导者,为了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必须制定相应的合同条款给零售商以激励,使零售商产生协作的愿望,让零售商的产品订购量达到实现供应链协调所必须的订购量,从而使供应链整体收益达到最优的同时增加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实现帕累托最优。

在此我们采用由期权合同和批发价格合同构成的组合合同{w,,},为协作工具,以实现对合作型供应链的协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供应商首先其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期权价格和执行价格,零售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规避市场风险而与供应商采用固定订购和期权订购两种订购方式,一方面根据其对市场需求的预期,按批发价格确定其固定订购量Q,同时从供应商处购买一定期权,以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额外需求,在销售季节出现额外需求时,零售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执行期权。供应商根据零售商的订购量组织生产。

首先求解价格政策(w,,)下零售商的订购决策(Q,)。

根据假定,零售商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等式右边第一项为零售商的销售收益,第二项为剩余产品在零售商处的残值之和,第三项表示零售商的缺货损失,第四项为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所有支付。

同理我们可以将供应商的收益表示为:

因为是关于Q和M的凹函数,所以将(7)式中的分别对Q和M求导联立,得:

所以和即为零售商在价格政策下的最优固定订购量和最优期权购买量。为零售商的最优产品订购量之和。

由方式(7)和(8)可以得到,合作型供应链的总利润为:

由等式(13),我们可以得到,而,所以当时,说明当剩余产品在供应商出的残值与其在零售商处的残值一致时,合作型供应链的收益等于集中决策型供应链中的情况,因此通过协作,可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收益的最优。

3.算例

某半导体芯片厂商为市场CI卡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该供应商与其下游的零售商之间采用期权合同的合作方式,在销售季节开始之前,其微处理芯片A的价格政策,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期权价格和期权执行价格分别为:=80,=0.25,=149.7;因缺货而导致的信誉损失p=50;单位产品在供应商和零售商处的残值分别为:=30.=0,设其市场需求f(x)服从正态分布,=100;=30。

将各变量值代入公式(4)和(6),我们可以分别得到报童模型和集中决策型供应链中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97

显然≥,因此期权合同下的集中型供应链中的订购量要优于报童模型中的订购量,验证了上述结论。通过等式(9)、(10)得到在合作型供应链中零售商的最优固定订购量、最优期权购买量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购总量分别为:

所以和即为零售商在价格政策下的最优固定订购量和最优期权购买量。为零售商的最优产品订购量之和。

=97.4=316+=

所以在合作型供应链中零售商的固定订购量和期权购买量之和与集中决策型供应链的最优订购量相等,满足条件(13)。将上述数值分别代入公式(3.1)(3.2)(3.3)(7)(8)(11)可以分别求得报童模型和合作型供应链中零售商、供应商和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分别为:

=213;=214;=2925;=3556;=3137;=3739

在合作型供应链中,零售商、供应商和供应链的利润相比于报童模型而言,分别提高了0.5%,21.9%和2.05%,因此,通过期权合同,可以同时提高零售商、供应商和供应链利润,实现帕累托最优。

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模型推导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期权机制下的供应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均要优于他们在报童模型中的情况,要实现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必须使供应商和零售商对于剩余的产品具有相同的出清优势,这样供应商通过期权机制,设定相应的合同参数,可以在供应链的协作过程中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并达到帕累托最优。

4.结论

本文改进了Bmaes-Schuster所建立的期权合同模型,增加了易逝品的期末残值,考虑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对剩余产品的不同出清优势,设计了最优组合合同模型,实现了一次生产二次订购模式下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给出了最优合同参数的确定方法,验证了各决策模型的有效性。

通过本章的研究可以得到下述结论:

(l)在期权机制下的集中决策型供应链中,决策者根据剩余产品在供应商和零售商处残值的不同,选择所获残值较高的产品出清方式,可以使供应链的收益最大,且优于其在报童模型中的情况。

(2)设计的组合合同(w,,)可以充分利用批发价格合同稳定和期权合同供应弹性的优点,使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与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决策一致,实现一次生产二次订购模式下的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使供应链的整体收益最优,同时增加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个体收益。

总之,具有激励和风险共担双重功能的组合合同具有实现系统绩效优化的有效性、协调利润分配的灵活性、承担风险和期望利润获得的公平性和市场实践的可行性等良好特性,对易逝品供应链系统的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涂序彦.大系统控制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0.

[2]陈祥锋.供应链合同管理模型与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2.

[3]达庆利,张钦,沈厚才.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D].管理科学学报,2003,6.

[4]王迎军.供应链管理实用建模方法及数据挖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5]清华大学《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第11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合同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一、煤炭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因经济关系产生的合同进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监督审查等一些系列行为。煤炭行业现在基本上都是产销分离的,所以现在一般煤炭生产企业极少销售业务,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的管理。煤炭企业合同管理具体可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合同订立前对合同当事人的资格、价格、商品质量、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核;二是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并采用规范的合同范本;三是在合同签订后,对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主要内容为货物的验收、入库以及支付,并定期对供应商履约能力进行评估。

现代经济活动大多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进行约定,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往往与其合同管理密切相关。煤炭企业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其每年签订的采供合同金额高达几十亿元,因此煤炭企业重视采购合同的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良好的合同管理能有效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彰显企业的品牌信誉度。其次,通过加强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管理,能够保障其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资材料价格公道合理、质量符合技术要求,保障煤炭企业的顺利生产。再次,通过加强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的管理,能够在后续的合同执行过程中,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以便在合同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维护煤炭企业的合法利益,减少或控制合同执行过程中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二、煤炭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但是由于受“生产为主,经营为辅”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部分企业存在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合同当事人资格以及合同条款的审查不足,合同签订后缺乏有效的合同执行监督机制等问题。

1、合同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企业管理人员单纯重视企业生产指标与生产安全方面,忽视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合同管理在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合法经济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二是虽然各煤炭企业已建立合同管理机构或规章制度,然而由于对合同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在合同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人员兼任其它岗位而无暇顾及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等现象,造成煤炭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形同虚设。三是落后的合同管理理念。煤炭企业往往只注重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的签订即为合同管理工作的结束,错误的合同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忽略了供应商执行合同能力的动态监测,往往出现供应商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无力执行合同的现象,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煤炭企业大多已建立一系列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然而由于某些规章制度过于强调原则而缺乏一定的操作性、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等原因,造成合同的审查、签订、执行与监督的混乱,主要表现为:一是合同签订前缺乏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人情合同或关系合同比例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对供应商的事前考核,造成采购合同的无效或无法履行。二是合同的签订程序不规范,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出现合同的补签倒签等不规范操作。三是对合同的履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3、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当事人资格审查不足

一是,大多数煤炭企业在签订采购合同前,缺乏对该类商品市场价格区间及其趋势的把握,同时缺乏对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与商品质量的审核,无法保证采购商品的质量与价格的合理公道,给煤炭企业经营带来经济损失。二是,缺乏供应商的资质的审查,且存在部分企业采购未通过正规的招标程序进行,造成煤炭企业采购的商品质量难以达标或者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不合理现象,或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面临供应商无力执行合同而造成的合同违约风险。

4、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力度不足,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

一是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力度不力。部分合同存在对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与权利约定不明确、表述不清等问题,造成煤炭企业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保障自身权益。二是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部分交易操作不规范,仅凭口头预定即实现交易,没有书面签订合同。同时,也存在合同的制定不规范,造成合同对权利与义务约定不明确等合同漏洞,给煤炭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5、合同签订后,缺乏对合同履约的有效监督以及纠纷处理机制

由于缺乏正确的合同管理意识,多数煤炭企业认为合同签订后即完成了合同管理的全部内容,而忽略了对合同履行的动态监督。一是由于煤炭企业支付延期造成的违约责任,主要原因为煤炭企业在对货物验收入库后,财务部门忽略合同约定,未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货款。二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保证金退还的延误造成企业违约责任。三是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当供应商经营状况恶化时不能采取积极措施防范违约风险;同时,合同出现纠纷时,不能通过有效合法的渠道维护企业经济利益。不能及时向债务人提出债券追索或贻误诉讼时期,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煤炭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

1、转变经营观念,强化合同管理意识

针对煤炭企业在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首先,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强化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调合同管理对企业经营效益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定期通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相关人员合同管理的操作,明确合同管理流程。其次,强化合同关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合同法律基础。当发生合同纠纷时,能够根据合同条款、法律规定予以及时处理,尽量降低煤炭企业的经济损失与经营风险。

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优化合同管理流程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煤炭企业提升其合同管理的制度基础与保障,煤炭企业应该严格遵照《合同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责的明确界定;合同签订前的供应商资格、价格、质量与履约能力审查;合同签订的程序、权限设定、法人授权委托书办法、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的处理等具体内容。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本着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原则,保障合同的签订、执行以及纠纷处理都有章可循。

3、合同签订前,加强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

首先,合同管理部门在采购前要对所需采购的物料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该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区间以及价格走向,以为后续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作对比。其次,加强对供应商的资质、商品价格与质量、履约能力的审核。合同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材料与证明,并讲该类文件的出具作为招标条件之一。最后,合同管理部门在对供应商材料进行审核并形成审核意见后,要将审核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只有在合同管理部门与部门领导都审核通过后,才能与该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4、合同签订过程中,加强合同条款的审查力度,推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首先,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力度,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清晰。要求合同条款要对合同各方当事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职责与权利进行充分界定,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可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协调。其次,统一合同文本是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有力保障,便于消除由于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造成的各种漏洞,同时有利于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积极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参照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合同范本,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煤炭企业的合同示范文本。

5、建立合同执行监督机制与纠纷应对机制

构建实时动态的合同执行监督管理机制。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保障合同的如约履行,同时积极有效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首先,合同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合同周期长、标的金额大的合同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形成定期对其进行考察与检测的报告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并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要求仓储部门加强对采购商品的质量、数量把关,对于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一律拒绝验收。同时加强财务部门与仓储部门的交流,对于验收合格的商品要及时向供应商付款,杜绝煤炭企业违约的发生。再次,加强供应商履约能力的检测,及时发现出现的不利于供应商履约的风险因素,适时运用撤销权、变更权等有效的法律手段,防止违约事件的发生。

建立及时的合同纠纷应对机制,保证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煤炭企业能够快速反应。首先,合同签订时应注重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充分分析意外情况发生时对合同签订双方的影响,并细致界定合同签订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其次,合同产生纠纷时,法律顾问部门要充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合同条款,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协商,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纠纷的协商调节。与供应商协商不成时,企业要向法律机构提出仲裁或诉讼来解决,通过法律手段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在合同产生纠纷时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敬义:加强煤炭企业合同管理的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3).

第12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1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简述

1.1招标方式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特点,现行的招标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公开招标,也称无限竞争性招标,通常招标组织机构,在国内外主要以报纸、网站和有关著名刊物上刊登招标广告,对招标项目感兴趣的合格投标商,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了解投标商要求并进行投标。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形成广泛的竞争局面,使最终选择出对业主最有利的投标商。其中包括国际竞争性招标和国内竞争性招标两种。国际竞争性招标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一种主要招标方式,该方式的最基本特点是世界银行提出的“3E”原则,即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公平(Equity)。而国内竞争性招标只向本国企业进行招标,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项目规模小,本地企业就能满足招标方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制造业的本地化,保护国内企业,振兴民族工业。

(2)邀请招标,也称有限竞争性招标,即不公开刊登广告,而是根据项目技术的特殊性,对适宜技术要求的合格投标商发出邀请,进行投标,从中选出中标商。对招标者来说,邀请有经验、有业绩和资信可靠的投标者来投标,这样能够保证将来合同的顺利执行,同时也减小了报价上的竞争压力。

(3)议标或谈判招标,由于技术上的特殊性,适应项目招标的潜在投标商少于3 家,选取合适的供应商,通过双方谈判方式签定供货合同。对企业招标单位来说,投标商少有利于节约招标时间和费用,但在价格竞争上不利于招标方。

1.2 国际工程招投标一般程序

工程招投标是涉及招标者与投标者的一项特殊活动,双方的工作既有矛盾又有联系,下面以国际通用的邀请招标为例,简要介绍招投标工作流程程序。招投标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招投标工作流程图

1.3工程项目承包方式

在工程项目招标中,由于有些复杂性和特殊性,而由多个供应商共同承担供应,或承担某个供应的一部分,使得每个供应商在合同中所处的关系和地位不同,形成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承包方式。

(1)总包,是一个有实力的供应商承担某个供应合同的全部责任。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这个总包的供应商可以将其中的部分分包给其他供应商去制造。签约的供应商全面负责合同的执行,统一协调和监督其分包商的工作。在合同执行期间,业主只与签约供应商联系,不和其分供应商联系。总包成套方式对主供应商的制造能力、管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相应来说,主供应商的利润也很大。

(2)分包,是相对总包而言的。即有些供应商不直接与业主签定合同,而是从总包供应商分包某一部分。一般分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业主指定分包供应商,总包供应商与分包供应商签定分包合同;另一种是总包供应商自行选择分包供应商,经业主认可后,签定分包合同。

(3)直接承包,在整个工程项目招标项目上,招标单位事先根据系统、性能要求、用途等划分为若干个采购包,然后向不同的投标商发标,最后各个投标商分别直接与业主签定合同,各自直接履行自己所签定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各供应商之间关系平等,不存在总分包关系,业主自己管理每个分供应商。

(4)联合体,联合体就是由两个以上的供应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实体来投标某项的招标,项目结束后,实体解散。联合体的各个成员都是各自独立经营的企业,在签定合同后,根据预先达成的协议,承担各自的义务和分享各自的权利。

1.4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类型与内容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签定的承包合同。合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工程咨询合同、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安装、工程管理等。具体来说,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可根据合同的责任范围和价格划分为多种。下面重点根据价格来分类的国际承包合同。

国际工程总承包按照工程价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在工程项目招标中经常采用前两种。

(1)总价合同,是指业主根据自己所要采购的物质,对其总价事先进行预算,在确定数量和技术规格的条件下,投标商对所投的报出总价,若中标,双方以最终的总报价签定合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就是总价合同。采用这种合同形式,无论供应商承担的风险有多大或取得的利润多高,最终双方仍然以最初合同所确定的价格结算最为广泛的一种。

(2)单价合同,是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执行同一单价。在单价合同中,数量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仅仅是一个概况,以最终通过确认单的数量来计算最后的合同总价,也就是量变,价不变。由于上游数据不能确定而为了工程进度和设计图纸的出版,某些工程合同只能签订单价合同,在合同中只规定某类的单价和大约数量,最终精确的数量将根据业主的实际需要通过确认单(WO)来确定,业主每次需要的数量将通过确认单的形式逐批确认,最终根据总的确认单的价格金额来计算合同总价。

单价合同对业主来讲,可以节省在招标准备阶段的大量工作。并且由于付费方式是按实际数量来支付的,因此,可以减少意外开支,所以这种合同方式也被广泛应用。

(3)成本加酬金合同,是指业主按照工程实际成本,另外对供应商进行一定补偿的承包合同。在招标方未确定所要招标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而必须发标,因此这种方式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工程总价无法控制,而且由于业主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支付,所以供应商对于降低成本不是很关注。因此,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业主在支付方法上可以采取一些鼓励供应商降低成本的方法。

成本加酬金合同的支付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成本加上按成本的百分比确定的酬金合同;成本加上一笔固定费用不变的合同;为促使供应商以最低的工程成本和最快的工期完成项目,按成本来规定奖励和惩罚的合同;保证不超过最高成本价格加固定数额酬金的合同。

2 风险管理

某些特殊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采购的相对多,前期投资巨大,因此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工程项目招投标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主动和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方面,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源所造成的不利后果,使整个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

2.1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包含:确定可能会影响项目的风险,并记录每个风险事件的特征。结合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我国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风险事件)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风险:

(1)经济风险。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资金不足、金融动荡、汇率浮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浮动,材料价格上涨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经济风险。

(2)技术风险。如设计存在较严重缺陷、设计技术方案不合理、错误和遗漏、规范不适当等,供应商根据此技术规范供给的将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技术风险。

(3)人员风险。招评标成员中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招评标人员失职/失误/疏忽;管理机制不合理,决策或判断失误、合同条款不严谨、表达不清楚、承包模式有误、应进行保险的未进行足够的保险、工程计划不合理引起工期延期,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人员风险。

(4)自然环境风险。在招标时一定要考虑自然环境引起的风险,例如,在运输过程中要考虑到天气变化、洪水、台风、海啸等对运输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自然环境风险。

(5)设备/材料风险。材料及设备制造、采购、供应不当,设备或材料质量不合格,设备或材料不能按进度及时供货,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设备/材料风险。

2.2风险估计

项目风险估计包括对项目风险和风险的相互作用的估计,以用来对可能的项目结果的风险进行估计。它主要与确定哪些风险事件需要响应有关。需要对各种风险源以及风险事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2.3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就是制定风险规避策略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和手段的过程。对于确定的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风险响应策略:缓解、预防、转移、回避措施。

2.险控制

项目风险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立项目风险控制体系以及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安排负责项目风险管理的项目经理。

项目风险管理部门按照制定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对项目进行风险监控,对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做出响应。当出现新的的风险事件或与原来估计有差别时,动态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规划的过程。

3 小结

综上所述,只有对工程项目招评标的每个过程进行深入的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规划、风险控制等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增强其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竞争性,并且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同时,提高工程项目的决策水平,减少项目决策的风险性,对推动某些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中长期发展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