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

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

时间:2023-08-07 17:3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知识管理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类别 步骤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多少,而更取决于进入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相应的知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融入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1.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公司总部和中国分部,虽然都做知识管理,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公司的知识管理,就是公司交易站,公司产品的资料和培训的资料,全都是公司培训交易站实现的。而这个交易站是由公司一个基层员工创立出来的。中国分部做的是先有文化,后有内容,再有系统,它是自上而下希望建立知识管理的文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部门间经验分享。但是其间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它没有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推行,致使很多人并不是自发的想做这个事情。第二,缺少立足点,价值点没有体现出来。从公司的成败两面看到,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探讨怎样立足于企业的业务,将业务各个环节里的经验升级、整理、固化,让后续操作业务人员相应的按照已经校正过的步骤操作,最核心的就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分类

就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解决显性的,包括产品手册、专业资料、各方面文档;第二类是项目表单;第三类是员工脑子里面的经验。

(1)文档是企业首先要做的,文档管理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保证文档更新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不在于采用软件怎样设置,关键就要保证内容是持续的。内容的更新是持续的,涉及的非常广泛。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致力于解决内容如何更新的问题。

(2)企业运作当中各个环节沉淀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报表,各种内容,其实核心解决要通过流程的分析,确定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知识,谁来提供。这个是要以流程为基础的。

(3)员工脑中的隐性知识怎么管理,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什么,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借鉴。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要有相应的手段,不断的巩固,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步骤

(1)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大多数的组织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对自身知识管理的定位,不在于外部宣传,而是实现自我优化、主动升级,将知识管理落在细节,落在实处。

先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第一阶段,首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知识化组织”。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每名员工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

其战略远景大多为知识化转型后的企业,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灵活的访问和使用,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并且能够与整体管理诉求协调。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核心任务

知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主要的任务目标包括: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以提升绩效表现;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建设先进知识管理平台,为全体员工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3)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先进企业知识管理一般涉及几个方面的的实施体系: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支持知识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4)动态监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第2篇

奥雅纳1946年在英国创立,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的工程顾问机构之一。1999年,奥雅纳正式启动了知识管理项目,先从试点开始做起,后来推广到整个企业范围内,目前已通过各种网络将全球多个办事处联系起来,形成了有效的知识管理,成果显著。

一、奥雅纳知识管理分析

1.奥雅纳的共享文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基础。奥雅纳从建立之初就重视知识共享。其创始人Ove Arup在管理中非常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培育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他认为最优秀的工程师也可能了解所有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流程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这又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实现的,必须建立一个组织,整合集体的智慧,才能实现。同时,公司把他所做的工作、经验记录下来,写入书中。后来员工也秉承这种理念,将经验记录下来形成文档,供经验交流和日后查看, ARUP员工非常愿意共享知识,这种文化为知识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奥雅纳的知识管理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推行动力。奥雅纳的创始人及后来的高层领导都非常重视,公司董事会认为知识管理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通过讨论“公司是什么,公司应该做什么”确定了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此外,公司重视各种知识管理活动,并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如,公司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公司与外部智力机构合作;并且对实践社区中那些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小组和团体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促进其成长。

3.奥雅纳的知识管理与流程相结合,促进了知识管理的落实。奥雅纳通过各种方式将知识管理活动嵌入到人们的工作活动中,通过各种措施,为人们进行知识管理活动提供方便。如公司发现,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反思这样一项知识管理活动,并不像公司想象的那样频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公司开发了知识收集模板,由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在所有员工中推广。

4.奥雅纳为知识管理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激发了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热情,保证了知识管理的质量,促进了知识管理的不断改进。一方面,奥雅纳将知识管理与员工的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在知识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肯定与奖励,还给予晋升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了评价体系,通过各种措施保证所共享的知识的质量,如在实践社区中组织竞赛,并提供竞赛标准,实际上引导了员工应该共享什么样的知识,保证了知识质量,避免知识社区成为一个聊天场所,而违背设立的初衷与意义。此外,奥雅纳通过回顾知识管理战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评价人、流程与技术运行情况,判断知识管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二、奥雅纳知识管理的启示

1.知识管理依赖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成败的关键,奥雅纳知识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自创办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员工重视并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企业文化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共享型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2.重视人,重视隐性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关键的技术和经验并不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时只能依靠人才能解决。在知识管理中,除了要把人身上珍贵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此外,知识管理要重视人,还需要从员工的心理出发,善用各种激励措施,如奖励、晋升、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发员工共享知识。

3.重视与业务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因而必须要与业务活动结合起来。要与各部门沟通,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需要的知识,以及在哪个流程会产生知识,哪个流程需要以往知识的支撑,从而更好地收集知识,更好地为其提供知识。任何脱离业务活动、业务需求的知识管理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此外,知识管理活动必须嵌入到人们的工作流程中去,成为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从人们的工作过程中捕获知识,让人们注重知识积累,才能够保证知识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4.重视知识的质量。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过量和混杂不仅不会给人们以帮助,还会给人带来困扰。 知识管理旨在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所共享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产生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所共享的知识必须能够帮助增值,因而必须重视知识的质量。

第3篇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1.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1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1.2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2.2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企业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结构。

1.2.3企业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1.2.4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2.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面临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3.推进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有效突破口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基本架构

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4.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途径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第4篇

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化

1 知识管理概述

1.1 知识管理定义

彼得・德鲁克曾经预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其知识创新的能力,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一,被称为“知识资本”。近十几年间,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重点关注的一项管理工作,众多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

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1.2 隐性知识的定义

在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隐形知识显性化的问题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学者迈克尔・波拉尼的定义,迈克尔・波拉尼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认为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

在本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本企业实际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定义,隐性知识即内化于企业员工头脑中的,未能通过适当的载体外化以便于其他员工进行查阅和学习的知识。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更具体来讲就是提升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

1.3 隐形知识共享的意义

员工在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提供者。彼得・圣吉指出员工真正的知识分享,不是简单的获取或者给予,而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知识分享使他人获得有效的行动能力。隐性知识分享的主体使获取隐性知识的个体获得了有效的行动能力,同时为企业的绩效提升做出了贡献,个人的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其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隐性知识分享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通过隐性知识的分享使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减少组织的知识流失风险,组织因员工的离职而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损耗的风险降低。有效的隐性知识分享能够带来显著的绩效,著名的安达信知识管理要素公式KM=(P+K)^S明确指出知识分享对于衡量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或组织学习绩效的重要性,其中P代表人的要素,K代表知识要素,而S则代表分享的程度,随着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享程度的不断提升,组织学习绩效相应将发生指数倍(S次方)的提升。有效的知识管理将形成企业的独特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2 本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作为从事国内外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化工程公司,本企业在管道勘察、设计、一般线路施工、盾构施工、穿越施工、数字通信、维抢修以及投产运营等管道建设产业链上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知识资产,但是这些知识资产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上述人员离岗离职,这些核心的技术必然会因此而流失。

除了技术知识资产,本企业积累的优秀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经验,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完备的业务流程和程序等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要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管理体系,通过上述体系对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使隐性知识得到充分的显性化,并且在组织内存储和共享,从而使企业的知识资产得以保存和沉淀,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企业人员的岗位调整或人员流失而发生削弱。

3 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

3.1 隐性知识的本体特征

隐性知识不同与显性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高度的个体化特征,它依赖于个人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经验,其显性化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交流或者工作实践来实现,因此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措施,隐性知识的所有者很难主动的对隐性知识进行梳理、解读和分享。

3.2 隐性知识的垄断性

隐性知识的个性化特点使得隐性知识具有垄断性,尤其是某些具有特殊价值的隐性知识,可以给知识的拥有者带来相当的利益,而如果主动分享或者传播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则有可能损害其利益,甚至威胁到其工作岗位和职业地位。因此,如果没有可靠的保障制度的话,知识的所有者也很难主动分享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

4 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的分享需要建立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之上,本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来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分享,并通过有效的机制保护员工的知识智力资源的利益。

4.1 物质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机制就是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并做出一定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此举激发和调动员工参与知识管理工作并主动分享隐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质激励的内容可以是奖金或者是实物奖品,在物质奖励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使奖励的内容能够切实符合员工的实际物质需求,起到必要的激励作用。

①对负责知识管理工作的知识长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设立“年度最佳知识长”奖,根据知识管理的贡献情况每年评选5名最佳知识长,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审,报知识管理评审委员会审核。

②对知识管理业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设立知识管理贡献奖,根据一定周期内员工对知识管理工作的贡献程度,评选一定数量的知识管理贡献优秀员工。评选的条件和标准主要包括:上传文档或其它知识内容的数量、知识文档的浏览量或点击量、共享的知识对公司的价值、在知识管理平台上提供的培训课程数量和质量等。该奖项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选,由知识管理委员会核定。

设立知识创新奖,根据员工的知识创新贡献进行评选,通常以一年作为一个周期,评选一定数量的知识管理创新优秀员工。评选的主要依据包括:员工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在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发明并推广应用新设备或装置等。该奖项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选,由知识管理委员会核定。

③通过相应的制度,使员工在知识管理中的分享和贡献能够兑换成相应的积分,该积分可以兑换成等相应比例的奖励或者奖品等。需特别说明的是,该积分的多少也决定了员工使用知识管理平台的权限和级别,不同的权限和级别对知识的查询和获取会有一定的差异。

4.2 精神激励机制

物质奖励不足以充分激发员工知识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了精神激励机制的力度。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员工,通过授予头衔、宣传推广以及署名权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知识分享热情。

①头衔激励

根据员工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贡献程度授予一定的积分,依据积分的高低给予员工不同的头衔,例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大师等,不同级别的头衔拥有不同的权限,同时也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人事绩效考核体系。

②宣传激励

本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的主页、简报、新闻等载体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宣传和报道,从而充分发挥知识管理优秀员工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会议上,增加知识管理工作的汇报和检查环节,使各部门主管领导和员工充分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③其他激励措施

为了保护员工知识的所有权,对于员工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在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发明并推广应用新设备或装置等,授予其署名的权限,该权限的授予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价,由知识管理委员会核定。

5 结论

隐性知识显性化即隐性知识的分享是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造成隐性知识共享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就可以大大提升企业隐性知识分享的程度,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水平。

第5篇

1、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不同的企业家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施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PaulA·Allair说,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工作实践及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的,以使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应用知识;第二,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第三,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第四,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第五,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第六,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

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知识管理,还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公司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它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公司职员为了保住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公司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公司构成巨大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我们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

2、企业知识管理基本原则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企业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即CKO(知识主管)。CKO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使用、保存和转让知识。CKO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CKO的基本功能就是开发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造力的应用与发挥。其主要职责有:了解和熟悉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本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要求,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要求;建立和造就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激励员工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及信息交流;监督和保证知识库中知识的内容质量、深度、风格与本企业的发展一致,其中包括知识与信息的更新;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组织知识管理活动。高级知识管理角色CKO必须能够把结构化的外在知识与直觉相结合,从而感知组织文化和行为中的隐性知识,保证将组织的智力资产最终转化为能为组织带来利润的知识产品。

企业知识管理需要建立递增收益网络。收益递减规律是对经济运行的传统解释,它说明用于提高资源效率的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也就越低。但是在知识经济中经济运行的规律则是收益递增规律,它说明知识投入越多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管理知识的投入和知识投入的收益,建立知识收益的递增网络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3、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特征

企业知识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内核性知识管理和连带性知识管理,前者只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后者包括与知识有关的管理。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无论是对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应用等环节和条件的管理,还是对与知识有关的资本管理、资源管理等都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总体说来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知识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不少公司常常错误地认为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也就体现了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事实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管理强调对人力资本管理和利用知识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以提高竞争力,但是信息管理并不强调这一点。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在知识交流管理中,如果员工为了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而隐瞒知识,或企业为保密而设置的各种安全措施给知识共享造成了障碍,那么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知识不进行充分的交流,就无法使其为大多数人所共享,也就无法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知识交流管理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实现在竞争对手之间共享知识的难度。为做好这一点,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归属时,应该从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传播的角度考虑,使员工均能共享科研开发的成果(除有合同规定以外),以鼓励员工积极进行知识生产和交流。将分散在各个员工头脑中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是知识管理的目的,通过对知识积累和应用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企业的人才资源,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对这些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必须设立CKO,建立CKO与知识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

〔2〕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37页。

第6篇

关键词: 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59-02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知识如一般的商品,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现代企业,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等到系统实施时,再修改,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知识缺口,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能解决特定问题,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规划,试点,推广与支持,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试点管理系统,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是一家跨国公司,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要么花费太多时间,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不愿意分享知识,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注重知识需求分析,并及时更新,改进知识管理系统,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选择知识管理工具,实施知识管理,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2]袁静,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3(10)98-101.

[3]贾璐,樊治平,沈凯,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97-301.

第7篇

关键词:  知识知识管理创新

    根据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后劲,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倡议地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和地铁管理运营单位应重视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实践。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和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1  结合地铁高速发展联想的问题

      随着全国各城市地铁的不断建成通车和后续地铁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与地铁建设密切相关的知识应用面临着两个问题:

    (1)如何把已有的建设、运营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重犯的机率。

    (2)如何使员工在拥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知识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办法。知识管理是将人、流程、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管理手段和过程,是对知识加以有效识别、获取、开发、储存和传递。通过对图纸和设计要求的标准化、流程的规范化以及知识的共享、交流和创新,可改进和提高个人、部门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和技能素质,从而可高效地推进地铁的建设,更新的设计理念。在工程技术方面可有效应用知识管理,在运营、物业开发、企业建设等方面同样可以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思路

      实现知识管理不仅需要IT系统的支撑,更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全体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良好认知。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在企业中形成知识交流的气氛,有效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实施过程需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认真策划知识管理的总体计划和目标,以确保知识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一致性。

      知识管理是一个由思想到行动、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案可形成对企业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最后构成一个比较完善和全面的企业知识管理结构。整个系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宜分阶段实施,系统的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注重业务工作中的信息和知识需求,围绕目前业务急需或效益明显的需求,充分挖掘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潜力,力求作少量的硬件补充和必要的软件修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方便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形成初步的工程管理平台和知识交流共享平台。

      (2)研究工作流程和企业组织架构的重组或调整,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设计简洁高效的业务过程。当然,这一步涉及到组织架构的重大改变,必须非常慎重。

      (3)建立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管理技术融合在一起,使集成平台、知识平台、办公平台和决策平台共同地充分发挥作用。

      为配合这三阶段的实现,企业首先应设专题试点研究本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技术路线,获取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到工程建设和运营中。

知识管理在地铁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从大道理讲,知识管理有着其极大的吸引力,而企业在决定实施知识管理之前,要结合实际情况,寻找知识管理对本企业的利益所在和驱动力所在,这对知识管理的推动非常重要。本人认为,对于各地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和地铁运营单位,知识管理的作用表现在:

      (1)地铁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能有效管理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而知识管理通过快速、准确地收集工程信息,进行知识整合和加快知识流,可缩短工期,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速度,有助于招评标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助于施工进度及质量的控制。

      (2)地铁是个新兴的行业,地铁设计、建设、运营的专业人才奇缺。为保护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企业有必要实施知识管理,有效挖掘员工的显性及隐性知识,整合企业的知识库,使企业不致因人员流动而出现知识流失。

      (3)从持续发展考虑,现在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将使企业有丰富的知识库和快速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知识的创新。由于新思想新概念的不断产生和应用,可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达到多快好省的设计和项目建设管理效果、实现高效优质的营运。

      (4)经历了多个地铁建设、运营项目的实践,知识管理可为员工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方便企业内各专业、各部门进行相关业务的知识沟通,甚至与同行的企业进行业务交流。这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库,另方面有利于加快知识的创新和传播。

企业当前宜开展的具体的工作

      为配合紧张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企业应把能高效处理目前急需业务的知识管理手段列为当务之急,力求以简单、成熟的、易见成效的方法开始实施知识管理,把工作流程融人到系统流程。

4.1  利用企业现有设计管理系统,规范图纸和工程蓝本的制作、审查、管理和使用。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工地的工程进展

第8篇

关键词:核电知识管理;体系;建立

1 概述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已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并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纵观社会发展进程,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一国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获取、处理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应运而生。面对日趋激烈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由过去的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向以知识管理为中心转变。在上世纪末,核行业的一些公司将知识管理引入核行业领域并展开了初步实践,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在此基础上整合业界的实践成果推出了知识管理项目,在成员国开展了大量的核电知识管理(简称NKM)的培训和评估工作。

2 IAEA核电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核心内容

IAEA早在2001年即着手开展知识管理的项目,其主要活动包括开发知识管理标准与指南、知识管理评估标准与方法、知识管理工具及知识管理培训材料,截至2014年11月,IAEA了24份知识管理有关的标准、指南与技术文件,另有9份在编辑中;还制定了IAEA核电知识管理的十年计划,主要关注二个领域:一是在全球核电组织内推动实施NKM,推广标准、方法和工具应用的方法论,并提供服务和支持,如实地访问和提供专家支持与资源。二是提供持续的NKM的教育培训,如开办培训课程,网络教育、电子学习等。帮助成员国有需要的组织制定方针和计划,识别关键知识,评估知识管理的差距及知识损失分析,实施有效方法预防知识损失;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引入组织的管理体系。

IAEA将NKM定义为“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识别、收集、转移、开发、分发、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的一套综合的、系统的方法”。从知识本身循环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包括以下九个基本过程:知识识别、知识捕获、知识创造与产生、知识处理和转换、知识存储、知识搜索和提出、知识复用与再现、知识分享交流、管理系统维护和升级。

知识管理是跨领域的管理体系,覆盖多个领域,在应用于核电企业时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IAEA定义的知识管理的主要领域如表1所示。

3 核电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点和策略

一组织开始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定义自己的愿景目标,即希望通过知识管理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一种或几种具体活动;为这些活动制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然后开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的过程。构建核电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应结合企业已有基础和实际,整体策划和考虑,根据目前国内核电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知识管理。

3.1 开展知识管理体系评估工作

核电企业均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知识管理的一些内容或多或少在组织的管理和过程中有所体现,如建立了所有员工日常用办公网,员工论坛可以提问和讨论工作相关问题;成立了某些专业工作组,由师傅带徒弟或AB角工作制度,建立了远程或网络电子学习(E-learning)平台,文档管理有广泛的信息分类和检索系统,有的企业在各部门还设置了知识管理联络人,但是知识管理主要集中在文件与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的搜索重现功能较弱,知识管理的其他领域如知识管理理念与文化普及、知识管理转换工具应用、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首先对组织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评估,评估可以是自我评估,也可以邀请行业内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可参考IAEA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组织的知识管理成熟度,从而发现差距,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知识管理的政策与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培训与人员绩效提升;提升知识管理的方法、流程及文档管理;IT解决方案和工具;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文化。

3.2 制定和明确知识管理政策

核电知识具有独特性,核电企业需要制定NKM战略以提供应用知识管理原则的框架,制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确定核电企业知识管理的职责。好的知识管理战略必须能概述高层的目标,如“成为知识型组织”。战略还必须识别组织内的关键需要,并能包含在组织框架中。知识管理政策应与组织经营计划相关联,这样才能将知识管理作为不断提升组织能力的一种工具。组织高层政策和相关程序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综合策略和应用方法,知识管理策略要能确保知识管理作为核电厂综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知识管理战略和目标应用文件形式明确;知识管理战略与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战略保持一致;企业中的员工与管理人员清楚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在企业中得到公开和积极的支持。

3.3 通过培训、研讨和互动,培育知识管理文化氛围

就像核电厂推行核安全文化理念,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核安全文化特征理念才能很好的贯彻。组织开展知识管理的基础是提倡知识共享,而人们传统观念里往往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殊不知,知识是容易腐烂的,如果不运用,知识的价值就会贬值,知识只有共享,才能发挥更多的使用价值,且共享知识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个人贡献了知识,也能分享到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人的知识,比起个人贡献,收获的可能更多,对组织而言,有了这种氛围,组织就能不断积累和创造新的关键知识,所以组织内应倡导知识分享的文化;如果这种贡献与组织对人员绩效的考核因素相结合,将大大激励员工分享和贡献关键知识的动力,组织还可在人力资源政策中明确知识分享的奖励政策。

3.4 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IAEA知识管理技术文件中提到核电知识管理三要素,一是人与组织文化要素,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占70%,二是流程与方法要素,占20%,三是技术手段要素,占10%。从知识管理定义中看出,知识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识别、收集、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并持续改进的综合的系统方法,因此,推行知识管理体系,和核电企业实施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一样,需要在企业的流程中对知识、特别是关键知识的识别、收集、使用、共享和保存建立系统化的方法,并赋予职责权一体化的管理手段。在现有管理体系流程中植入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素,可对核电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改进和优化,使知识管理在核电企业中成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3.5 开发和运行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IAEA自1957年成立始就建立了核数据信息的强大的知识库,并在初期即成立了科学和技术信息部门,21世纪起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推广应用。知识管理体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尽管国内核电企业目前都有信息中心或信息处,企业生产管理都使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文档管理系统也都有对文档的分类检索功能,有的企业依托主要业务流程,从工程设计、科技研发、运行服务、教育培训等四个维度开发了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但就其内容、功能、作用来说,还不是对知识的收集、交流、共享,没有形成开放式的知识交流平台,或者只是信息的分类和检索,没有知识特别是关键知识的收集和交流平台,IAEA推荐的软件工具如专家黄页、概念图工具、ERP、Wiki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运用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及运作有效性提供好的技术支撑。

第9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创新和创造能力不是技术本身, 它属于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若要取得成功, 就必须把自己积蓄的智力资源, 把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上, 妥善处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问题。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存储, 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 它集中存储在企业人员的脑海里, 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就是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互相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的一种途径。企业知识管理不是一种单一的管理技术,其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组织、文化、激励机制等许多方面,还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通常包括如下五方面。

(一)知识管理的基础与工具

1、企业知识管理的投入。企业知识管理的投入是指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的全过程中所需的总投入,包括方案的设计等前期投入,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的投入,以及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软件”方面的投入。知识管理的实施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知识管理需要高投入。据世界银行《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提供的数据,典型的组织范围内的知识管理计划可能会消耗掉企业总预算的5%以上,大型的国际咨询公司长期以来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其收入的10%。

其次,知识管理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通常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高投入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企业应当坚信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长期地、持续地致力于知识管理活动,而不应只局限于眼前的利润。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持之以恒,因为“知识管理的任务永无穷进”。

2、企业知识库及其技术支撑

(1)知识库及其作用。大多数实施了知识管理的企业都建立了知识库。知识库是指知识的集合,是存储知识的“仓库”。知识库与信息数据库有着根本的区别。数据串联起来经过信息组合和重组变成有意义的知识时,才能进入知识库。信息数据库强调的是安全、可靠的存储和调用响应能力,知识库强调的是交互性、开放性,他服务于知识管理与决策。借助知识库友好的用户端,使用者能自然地查找、应用和知识。实践中,很多企业拥有自己的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客户数据库,这些还远远不够,真正的知识库不仅要将显性知识编码化并储存起来,更重要的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编码化,促进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造。

知识库的建立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运用,对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知识库作为知识的集合,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管理,避免由于知识分布零散而降低知识管理的效率;其次,知识库的建立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库将企业的知识集中起来,每个人的知识都存储入内,而需要知识的人也能从知识库中找到所需得知识,知识库起到纽带的作用;第三,知识库还能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把每个员工在企业中创造的知识成果存储起来,不致因为人员的变动而削弱了企业知识的储量,这对于客户信息的积累尤为重要。

(2)知识库的建设。知识库是一种需要持续投资的企业知识基础设施。无论是硬件资源的配置、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是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编码化、知识分类方法的开发以及相应的员工培训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在决定建立知识库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筹划和准备。

知识库的建立必须依靠有力的技术支持。知识库一般建立在组织的内部网上,企业内部网的开通,是使企业的知识库得以充分利用的基础条件。知识库系统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它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同时具备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要建立知识库是不大可能的。

(二)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1、组织结构调整。知识管理的兴起,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要求。知识经济、知识管理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催化剂,而组织变革又是知识管理得以实施的前提之一。按照萨维奇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可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时代早期的所有权形式;第二阶段是严格的登记制度,即今天还是很常见的金字塔式结构;第三阶段是矩阵组织形式;第四代管理方式则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保持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接触和沟通;而到了第五代管理,则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的过程和对话式的工作。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衍变。组织形式的更替与技术变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结构变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组织结构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基于知识而不是基于职能部门的。

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是大势所趋。扁平化结构的优点是通过减少管理的层次,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加快企业对时常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的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灵敏。这使得企业能够把人员有效地组织和协调起来,按照市场机会去组织跨职能的工作团队。团队的成员彼此具备不同的能力,相互协作,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项目的领导,或者在一个项目中担任领导而同时在另一个项目中支持其他领导。每个人都是网络中的知识贡献点和决策点,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和价值。显而易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能够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效促进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企业知识管理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许多大企业都纷纷减少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立多功能、多单元、灵活的工作小组。

2、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顺应组织的学习而出现的。显然,学习型组织并没有具体地涉及到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而是从企业文化角度来探讨问题。不同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的解释各不相同,这里引用鲍尔・沃尔纳的一段精辟论述:“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发展。从这个涵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型组织的六个基本特征:①持续的系统学习;②知识创造和共享;③系统的、批判的思考;④创造一种学习的文化;⑤灵活、实践的精神;⑥以人为本。这其中,系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三)建立实施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个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的生产和利用主要由个人来完成。尤其对企业而言,人是知识的载体,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大量隐性知识是企业的一笔财富。正如莲花公司的总裁库柏所说:“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彼此进行合作,共享知识,从而创造新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其交流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相当困难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隐性知识本身难以表达和交流;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员工,尤其是拥有丰富经验、独特技能和诀窍的员工,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因为员工担心自己的专长为人所尽知,而失去自己在公司的个人优势,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升迁等个人利益。

许多资深的知识管理顾问都认为,知识管理应该强调“共享原则”,因为分享知识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行为,相反大多数人的天性是隐藏自己的知识并疑惑地看待他人的知识。这需要公司认识到力量不是来自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激励机制,促使企业知识的发掘、交流和共享使用。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员工持股计划”,其实质是把企业资产部分地转移给本企业员工所有。到1987年底美国推行该计划的企业就已达9000多家,尤其在新兴的知识型企业,如微软公司等。员工持股能使员工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激励员工为企业贡献个人的才智。

激励有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前者在于激发个人内心自我实现的感受,包括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得到同事或同行的认可及上级的赏识等,后者是指来自外部的评价和刺激,如奖金,红利,股票期权。实践证明,对于某些公司来说,内在激励比外在激励要重要的多,产生的效果更持久。因为很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物质激励,他们更多的关心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追求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希望实现自我价值。一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候,专门邀请公司外的专家如工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参与企业知识管理项目的设计。事实证明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以技师的名字来命名他们所提供的技术诀窍,于是项目组就在知识库中加入技师的名字,这个例子是有效内在激励最好的证明。

(四)企业对员工的业绩评价指标应根据知识管理的要求做出调整。

领先的公司已经或正在这样做,恩永咨询公司已经使知识共享成为他们正式的人事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公司的咨询师接受五个方面的考评,其中之一是“对公司知识资产的贡献和利用“。莲花公司在对其员工进行业绩评价时候,知识共享占了25%的份额。德州仪器公司每年都奖励采用他人知识和与他人分享知识的员工。查布尔钢铁公司在挑选领头操作员时,主要看他们共享操作知识的能力。Abb公司评价管理人员时候,要考察其在决策工程中所使用的知识和信息。倍恩咨询公司每年对合伙人进行的考评中包括给同事多少直接帮助,合伙人高达1/4的年度薪酬取决于他们与公司其他员工进行了多少高质量的对话。

(五)建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外部网络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重新认识自我。一方面企业要将自身看作一个知识网络,另一方面,企业应将自己视为全社会知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企业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部各种知识网络构成共生“群落”,哪些与企业有密切关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外部节点是企业外部知识的重要来源,应当而且必须纳入知识管理范围。企业的外部网络是无限的。管理的核心在于能否有效利用并且尽可能将知识内化到企业内部,在企业内实现交流和共享。企业的外部网络主要包括:供应商网络、客户网络、专家网络、信息网络和合作网络。其中:

1、供应商网络管理:主要包括对供应商信息的收集,对供应商的分类,供应商档案的建立和更新,以及与供应商的日常联系,建立知识联盟等。

2、客户网络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客户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并保持忠诚的产品用户,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客户网络管理主要包括对客户信息(客户细分、客户偏好、客户潜在需要、客户联系方式等)进行收集及编码,使之成为知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客户潜在需要进行深入挖掘,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产品等。

3、专家网络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的专家网络,大力挖掘专家隐形知识并充分利用,为企业发展服务。这里的专家不仅仅是企业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家、信息技术专家。还包括社会学家、工业心理学家等。专家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专家知识的管理(收集和挖掘),不同类型专家的分类与专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等

4、信息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宣传网络管理、技术信息源网络管理、相关产品信息网络管理以及市场信息网络管理等。

5、合作网络管理:是指对企业进行合作或有合作可能的其他企业或部门的管理。如产品合作网络管理、信息网络管理、人力资源合作网络管理、技术合作网络管理等等。良好的合作网络管理是发展知识联盟的基础。

6、知识联盟:知识联盟是约瑟夫巴达拉克在《知识管理和组织构思》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后,企业将设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但不可能自己去开发想要的所有知识,这不仅不经济,而且也很花时间。于是许多企业开始寻求从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盟,即:知识联盟, 它是指企业在某一方面与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研究机构等建立起多种知识联系,这种联系与合作能加强各自的力量,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知识联盟有以下特征:(1)联盟中学习和获取知识是主要目标;(2)知识联盟比单纯的产品联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知识联盟可以使企业实现核心能力的扩展,企业还可以选择多个知识伙伴,利用多重知识联盟来实现核心能力的转换。不管何种目的,知识联盟代表着企业一种吐陈故纳新的行为,它强调虚怀若谷,强调混血,反对“克隆”,并由此获得自我超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王方华.知识管理论. 经济出版社,1999

[3]王德禄.知识管理---企业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10篇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知识共享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的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企业内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从而最终在企业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出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增值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成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和增值。知识共享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手段,知识增值是企业价值链的增值。

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管理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西方企业管理界和经济理论界总结和实践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应用、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般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彼得·F·德鲁克提出来的。他在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指出,在经历了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命令-支配型组织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将进入新的形态:由专家小组构成的知识型企业。它“应该被称为信息型组织。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发生这样变化的根源是信息技术。《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被称为知识管理的“指南针式的开山之作”。

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经验,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该模式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速度飞快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他把这种企业称为“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这种组织中知识创新的基本模式有四种:从隐性到显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隐性。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所以,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就是“从无序到概念”。

“知识管理之父”、瑞典企业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他更着重于阐述以知识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知识管理”一词的人,首先发现和定义了“知识型组织”这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并开创性地对它的组织特性、生命周期、治理结构和成功要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斯威比提出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并将关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理论,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监测信息系统统一在知识战略框架之下,形成完整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他始终把人这一知识的真正载体置于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很多。巴斯: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奎达斯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维格: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文莉: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法拉普罗:“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马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达文波特: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等等。

马家培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上面各种定义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表述。说到底,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资源的合理调配。亚太经合组织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又称人力知识)。其中前两类是可表述出来的知识,即显性知识,而后两类则难以用文字明确表述,亦即隐性知识。有人也称为“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或“明晰知识”与“隐含知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编码化、数据库化;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则主要是显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显性知识都应该进行编码,也不是所有的隐性知识都应该显性化。一般来讲,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通过运用隐喻、概念、类比和模型,可以将存在于整个组织中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传播的显性知识。另一方面,显性知识必须转换为隐性知识,从而成为组织有价值的资产。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生产知识可分为关于生产技术的知识和关于协调生产的制度知识。有人将企业的知识构成大致分为四种存在形式: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存在于职员头脑里的意会知识;固化在组织制度、管理形式、企业文化中的知识。所以从知识的构成来看,企业知识管理除了应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外,还应包括技术创新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员工知识的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管理、企业固化知识的管理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和股票期权等技术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及设计、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发掘固有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从增值的角度看,知识可以分为增值知识(提供可以将企业与竞争者进行差异化区分的能力)、直接支持知识、间接支持知识。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1、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领域。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自生能力的途径,是企业适应环境的选择。

2、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品、技术、企业或某种事业,都有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周期。追求可持续成长,就是要超越特定产品、技术和事业领域的制约,使企业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企业的这种成长和突破过程,是同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密切相关的。在企业的每一次成长期,企业知识存量不断增加,但同时沿着这条路径的成长历史可能会限制企业的选择,需要在内部实现知识创新,或从外部学习到“额外”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使企业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从企业竞争来看,知识将是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尺度,即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都依赖于知识。

4、从企业运作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从简单走向复杂化,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和创新企业的知识,并将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竞争,企业运作模式呈现知识化趋向。

5、从资源的角度讲,知识资源(无形资产、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等)在知识经济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可以使知识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知识链并进而使价值链增值。

6、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有效管理基于无形资产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步骤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它是通过企业对本单位的知识的利用和创新来实现的。知识管理的任务是:建立知识储备,改进知识获取,改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管理知识资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共享知识要形成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和知识网络团队。企业的知识来自于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实践与学习。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行为习惯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企业管理模式由控制型、监督型、命令型转为支持型、激励型、指导型,营造共享学习的组织内部环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与企业内外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关键是要创造一个不断创新、知识共享的环境,这是创新所需的最佳载体。这就要求企业内各成员必须相互信任。要想达到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协作。企业必须长期、公正地制定并执行有关激励措施,为员工间互相信任并协同工作创造条件。

企业应从以下几点有效推动知识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知识共享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的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企业内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从而最终在企业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出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增值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成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和增值。知识共享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手段,知识增值是企业价值链的增值。

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管理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西方企业管理界和经济理论界总结和实践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应用、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般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彼得·F·德鲁克提出来的。他在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指出,在经历了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命令-支配型组织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将进入新的形态:由专家小组构成的知识型企业。它“应该被称为信息型组织。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发生这样变化的根源是信息技术。《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被称为知识管理的“指南针式的开山之作”。

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经验,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该模式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速度飞快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他把这种企业称为“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这种组织中知识创新的基本模式有四种:从隐性到显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隐性。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所以,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就是“从无序到概念”。

“知识管理之父”、瑞典企业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他更着重于阐述以知识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知识管理”一词的人,首先发现和定义了“知识型组织”这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并开创性地对它的组织特性、生命周期、治理结构和成功要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斯威比提出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并将关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理论,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监测信息系统统一在知识战略框架之下,形成完整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他始终把人这一知识的真正载体置于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很多。巴斯: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奎达斯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维格: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文莉: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法拉普罗:“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马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达文波特: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等等。

马家培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上面各种定义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表述。说到底,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资源的合理调配。亚太经合组织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又称人力知识)。其中前两类是可表述出来的知识,即显性知识,而后两类则难以用文字明确表述,亦即隐性知识。有人也称为“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或“明晰知识”与“隐含知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编码化、数据库化;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则主要是显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显性知识都应该进行编码,也不是所有的隐性知识都应该显性化。一般来讲,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通过运用隐喻、概念、类比和模型,可以将存在于整个组织中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传播的显性知识。另一方面,显性知识必须转换为隐性知识,从而成为组织有价值的资产。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生产知识可分为关于生产技术的知识和关于协调生产的制度知识。有人将企业的知识构成大致分为四种存在形式: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存在于职员头脑里的意会知识;固化在组织制度、管理形式、企业文化中的知识。所以从知识的构成来看,企业知识管理除了应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外,还应包括技术创新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员工知识的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管理、企业固化知识的管理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和股票期权等技术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及设计、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发掘固有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从增值的角度看,知识可以分为增值知识(提供可以将企业与竞争者进行差异化区分的能力)、直接支持知识、间接支持知识。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1、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领域。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自生能力的途径,是企业适应环境的选择。

2、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品、技术、企业或某种事业,都有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周期。追求可持续成长,就是要超越特定产品、技术和事业领域的制约,使企业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企业的这种成长和突破过程,是同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密切相关的。在企业的每一次成长期,企业知识存量不断增加,但同时沿着这条路径的成长历史可能会限制企业的选择,需要在内部实现知识创新,或从外部学习到“额外”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使企业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从企业竞争来看,知识将是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尺度,即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都依赖于知识。

4、从企业运作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从简单走向复杂化,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和创新企业的知识,并将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竞争,企业运作模式呈现知识化趋向。

5、从资源的角度讲,知识资源(无形资产、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等)在知识经济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可以使知识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知识链并进而使价值链增值。

6、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有效管理基于无形资产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步骤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它是通过企业对本单位的知识的利用和创新来实现的。知识管理的任务是:建立知识储备,改进知识获取,改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管理知识资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共享知识要形成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和知识网络团队。企业的知识来自于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实践与学习。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行为习惯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企业管理模式由控制型、监督型、命令型转为支持型、激励型、指导型,营造共享学习的组织内部环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与企业内外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关键是要创造一个不断创新、知识共享的环境,这是创新所需的最佳载体。这就要求企业内各成员必须相互信任。要想达到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协作。企业必须长期、公正地制定并执行有关激励措施,为员工间互相信任并协同工作创造条件。

企业应从以下几点有效推动知识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企业的管理方式正从生产管理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即企业不再以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表明本企业的与众不同,而是通过知识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新变化要求企业实行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即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共享和有效的价值转化。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变革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它根源于组织的核心价值。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对知识有正面想法、让知识管理与组织现存文化相结合的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高层必须推行特殊的管理手段,以激励组织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和分享,例如鼓励与奖赏知识的创意、发明、贡献、分享、学习等。组织在推行知识管理时,需要注意“文化的变革”,通过适当的管理制度塑造出适合知识管理的文化。但也不能忽略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如高层主管的支持、公司对于引进知识管理的基础建设、知识及成员本身的特质等。

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乐意分享。一个有知识分享文化的组织,其成员会自觉地分享观点、经验和知识,而不是被迫去执行。成功的知识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员工,并通过组织文化的改造,转变员工的观念,培养“知识分享”的氛围,将知识分享融合在整个组织流程中,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

2、鼓励学习。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学习的文化。如果组织文化不容许有异见,就会降低员工的学习动机,因而建立起一种鼓励启发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式教育的文化,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

3、信赖与合作。一个组织有开放、畅通的沟通环境,给予员工适当的授权,建立起愉快合作与互相学习的文化,知识就容易交流、共享。所以组织应该通过各种机制与途径,鼓励经验的交流,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文化,塑造新型的人际关系。

4、创新与支持。人们往往把知识视为私有,这就造成员工将创新意见当成自己的资源,不愿与他人分享。因此组织必须提供知识创造与分享的奖励措施,支持员工从事知识创新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如技术工具、专业培训等。

建立知识共享体系

比尔·盖茨说:“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智商。”而企业智商的提高往往取决于企业成员间能否广泛地分享彼此的信息与知识。实施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鼓励员工分享知识。知识分享往往难以自发地开展和完成,企业要努力创建乐意分享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有合适的途径来进行知识分享。一方面要借助于合适的信息技术,如公司内部网、办公软件等,另一方面要有适当的部门来推行和组织实施。

建立知识激励机制

知识由人来掌握、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将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其管理模式就是“以事就人”,以人为主,人适其所,人尽其才,反映出“人才决定企业前途”的经营理念,因此建立知识激励机制是知识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保证企业已经拥有良好的知识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知识绩效机制,如知识成果稽查制度、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促进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并沉淀在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之中,成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组织企业的知识资源

在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物质资源、流动资金和多少市场占有率,知识资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企业知识资源实施有序的组织:

1、构建企业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构建企业知识地图是形成知识管理氛围的关键因素。

2、创建企业知识资源库。企业知识资源库用于储存企业中的各类知识,它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管理系统或网站。知识资源库的结构取决于存储知识的内容和类型。知识资源库不仅存储知识的条目,还存储事件、使用记录、来源线索等相关信息;收集各种经验、备选的技术方案和用于支持决策的知识。知识资源库通过模式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知识加以分类,用于提供决策支持。知识资源库可以避免重新获取知识造成的成本,通过对协作提供支持加速创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