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时间:2023-08-07 17:3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被明确写“16号文件”。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显得尤为迫切。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制度体系

(一)从高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主题,我校先后出台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校发〔2010〕165号)和《关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意见》(校发〔2011〕42号)(以下简称《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方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意见》作为实施细则,分为“笃学明德”、“善思开智”、“健体励志”、“知美养性”、“勤以修身”、“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知荣明耻”、“戒奢倡俭”十项工作内容,实施方案具体明确,每条包含“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两部分,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并将其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评可检。

以“笃学明德”为例。其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要求为:1.引导学生熟悉国学经典,每学期选读一本优秀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情况与课外学分挂钩。2.每月组织一场国学知识讲座。3.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竞赛、汇报演出等活动。

总体要求为工作指明方向,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和工作实际为工作指明路径,使为素质教育搭建工作载体和平台,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中潜移默化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塑造。

(二)从工作出发,注重可行性,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领导机制

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科研、后勤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生处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案制定、组织领导和协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办公室主任由学生处长兼任。成立由二级学院院长和书记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2.指导机制

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专家组,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指导和咨询。

3.经费保障

设立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支出,所需经费列入预算。

4.考核机制

《意见》要求各二级学院应参照此指导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考核措施并上报学生处。此项工作作为考核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底由校学工委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原则

(一)“双主体”地位原则

“以学生为本”不是口号,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在“主体间性”理念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工作者认识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和教育者“双主体”地位原则,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和要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仅停留在思政课的理论学习,没有内化成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如果只靠教育者占“主体地位”的“灌输式”教育,是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的。

(二)齐抓共管原则

实践证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学生工作、后勤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在《意见》中规定的“健体励志”方面,该条例明确要求,“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晨练活动,并与体育课外学分挂钩。”这充分体现教学和管理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全面发展原则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者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诸方面教育互相影响、渗透交融,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四)多元并举原则

要充分运用“通识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结合,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结合,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术视野和艺术品位,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2篇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由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着眼点、落脚点不同,教育的目标、手段、途径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不同,真正把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并非易事。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所面临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相信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第二,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运用推理、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科学的精神。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教师对“差”的学生要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做人方面的要求也是不断地发展的,应增加新的内容,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很快适应这个社会。

第三,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志。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分数的高低,只是反映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如果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那么必然会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知识数量的积累,学生就得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厌学情绪。

衡量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要看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充分发展。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要看其身心是否健康发展,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是否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是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有独立积极的潜在能力。

只有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应试教育才会没有市场,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彻底清除,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实施。也只有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进取心;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4]。离开教师素质谈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师除了要有崇高的师德、现代的观念外,还要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功底。首先,教师需要站在面向21世纪的高度来系统学习教育史和现代教育理论;其次,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最后,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现在搞教师培训,主要注重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改善,而以素质教育为背景,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师培训并不多。应该在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中,加大提升教师全面素质的培训力度。

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以下几个转变是很重要和现实的。一是从偏向少数“精英”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二是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水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三是从教育和社会的脱节到紧密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四是教育教学的模式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五是要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当然,一所学校能否实施好素质教育关键在校长。凡是出经验的好学校就必定有一位有思想、有实干精神的好校长。好的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把国家统一的教育思想、目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本校的优势、学校的传统、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师资特色相结合提出来的有本校特点的教育思想。好的校长要能够凝聚起有共同理想、有献身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集体。好的校长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套很规范的管理方法。

三、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始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一双边关系的体现。因此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2,5]。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既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没有缺陷的、合格的发展,又应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法指导为手段,开展教改科研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质疑,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教会学生会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主动求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讨论、尝试练习、复结等方面将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和思维能力。本着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及时的予以帮助和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改进和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重视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的杠杆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应试升学成为中小学教育唯一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评价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一系列偏差。素质教育评价与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区别,是由于两种不同模式的教育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进而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然。在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整体改革战略中,要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大事来抓,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激励、鉴定、教育和改进功能。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考试的分数,而是其发展的全部领域;对于所有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所关注的不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首先,素质教育评价不能忽视总结性评价“特殊的功能”,仍要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行必不可少的鉴定和教学核定,以检验教育实施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这样要让每个个体在受教育过程获取发展的自信心。因此,素质教育过程必须建立起自激励和它激励的机制,让每个受教育的主体都在不断激励中发展,而自激励和它激励的产生是离不开评价机制的,素质教育评价必须注重其结果的全面激励性。素质教育评价要淡化传统式的横向比较,强调纵向性的发展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激励,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五、创新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构建适应2l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5]。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迅速吸收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学科、新思想和新方法,不仅包括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以社会需要、学科规律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多样的、发展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适度减少必修课,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和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板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创造力指标。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幽默感等等。发散性思维则是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同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的积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和发明可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要兼顾这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21日第一版.

2.刘朝晖,扈中平.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3-8.

3.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2):16-20.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实施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国内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成果,而素质教育背景下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做及时的调整与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受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加,然而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下随之教育实施的难度相对较高。素质教育强调着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小学体育课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并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素质教育进行具体实施。

一、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国内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主要成果,而国内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均十分重视,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内教育的主要方向与特点。

(二)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整个教育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而小学体育直接关乎到其中的“体”,其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必然。此外,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国家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体育学习是贯穿于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日后人才的培B与人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学生对于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相关体育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长期以来社会及学校对于小学体育的不重视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体育教学实际上成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的一个时间段,而这一状况直接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难以顺利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从上至下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重视体育课堂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使得小学体育教学相关先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得到学生的赞同与认可。

(二)重视小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本身也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特别是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一般的运动原理,学生只有在对体育知识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高的参与到体育活动或运动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其它阶段体育教学不同,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在进行系列体育活动时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也在于重视小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将学期教学时间进行划分,对于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划分。例如,在跳远这一运动的教学讲解中,教师需要在课堂前15分钟进行跳远相关知识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在课堂剩余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跳远尝试,在学生进行跳远尝试时发现其学习上和动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提升品质教育占比

小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需要提升对于学生品质教育内容的占比,小学体育教育虽然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教育,然而素质教育实施要求其在教育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坚韧意志。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游戏这一具体做法来提升品质教育占比。例如,在集体接力这一体育游戏中可以使得学生明确互相分工,并逐渐培养其团队内部合作与团队之间竞争的意识。部分强调个人表现的体育活动或游戏开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授更是要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于体育本身无法产生浓重的学习与参与兴趣与其心理素质有极大关系,现阶段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其对于体育这种参与程度极高的学科教育本身大多具备一定的心理障碍,而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务必要对于这些心理障碍予以解决。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小学体育教师更是要对于素质教育在实施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注重对于学生进行引导与心理疏导,使得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本身才能够保障素质教育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

三、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必然选择,更是新时期人才综合培养的基础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必然会面临多种问题,这也需要小学体育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对于体育课堂进行把控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真正的达成最终依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引导者这一角色,特别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相对低下,学习方法也不尽科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52-01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来说,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这就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下面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加强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充分发挥数学的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的教育性,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知识体系中,渗透到数学训练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材中的准备题、例题、习题、插图、数据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好材料。教学时,要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结合小数、分数、百分数意义的教学,面积、体积计算的教学等。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统计图表教学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结合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齐,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实际,握笔要正确,数学要写整齐,等号要一样齐,书面要干净,上课要专心听讲,大胆发言等习惯的培养。对高年级学生,要培养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等高层次的优良品质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是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8+9这类小数加大数内容的数学。教师可先提问: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来?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回答不准确,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推想出得数。这样,学生在学习很快算出8+9得数方法的过程中,简单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操用因素,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因素。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劳动习惯,又提高了劳动技能;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教学“数的认识”,要让学生摆实物或学具形成表象,再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加减法”时,也要让学生按照意摆实物或学具,边摆边边说算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来说,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这就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下面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因此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学心中。教学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强意志和坚韧毅力的人,能克服一切困难和适应一切困境的人。

五、结语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索质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学时组织有趣的游戏,设置悬念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课堂上就会专心听讲,细心看,用心想。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 素质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的保障 素质教育的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是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主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银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实践以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对人才培养的过程采用新的标准并实施新的方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通过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再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还应当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体系。通过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工作机构,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能动性,方能实质性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弄清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应用人才”,这一目标凸显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素质教育可概括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及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四大素质。具体来讲又可扩展为以下多个要素: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竞争意识、美感体验、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强、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俱佳的全新型人才,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它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创新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统一起来。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及能力教育是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汇到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中去,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可概括如下: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体系,因为素质教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通过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等素养,塑就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应是既重视技能掌握、又兼顾素质培养;既看重客观知识、又要看中内在品质;既掌握技术效率、又明白技术理论,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场地。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职责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职责才是传授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获取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能获取专业技能及资格证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为成就未来的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立志艰苦奋斗,为自主创业、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三,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环节都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交大作业、展示作品、学科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第四,素质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管理中。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校园艺术节、书法艺术作品比赛、主题班会、各种体育比赛、学生运动会、文明集体和个人的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对美的欣赏,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创造能力,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通过思想情操的熏陶,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校园,实现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形成校园是我家,我爱校园,更爱我国家的校园氛围。

第五,实施素质教育需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明的行为,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内容新颖、形式活跃的讲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不断把学生融入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第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有益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实训基地的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解消化理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加强师资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角。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能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影响学生。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技能、技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展示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要有一批自身素质好、具有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能胜任教学也胜任素质教育。一个好的教师会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学习,吸收一些现代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改观,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水平素质等能考核出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水平,也侧面显现出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光明之路。开展素质教育,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地点,所以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探索,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要使幼儿园的教育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上,必须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旧的教育观念。因为素质教育归根到底要靠广大教师去实施,高素质的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它要求全体教师必须树立起全面提高幼儿整体素质为目标的人才观,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实施知识教育、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立足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其次,要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尊重幼儿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再次,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增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使自己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水平,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强调学习的同时,广大教师还要参与积极研究,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幼教工作者。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不是个人英雄的时候。如今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学会团队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取胜。在幼儿时期,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相互帮助,比如在进行值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每个人做一件事,共同完成值日工作,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人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其他人要去帮助。让能力相对强的孩子去帮助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一同进步。在课下活动的时候,老师要观察幼儿的娱乐活动,让他们能够友好相处,引导他们朝着友好、和谐的角度来发展,教育他们从小形成学会关心朋友、关心家人、帮助朋友等优良品质。

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很多新事物都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所以,笔者以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最好时机。对于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应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进行,任何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来看,不要以为讲某个事情时孩子听不懂你对他的讲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懂得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让孩子们从平时的生活中、娱乐中.从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白,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不难,多说一句话,多问一个问题,多教孩子延伸一个动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活点滴。就会给孩子带来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四、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能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都非常强。我们在很多时候可以发现。他们会先于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和一些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往往都是他们指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幼儿喜欢想象,喜欢新颖的东西,这些都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本特点。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本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想象本就是丰富的,联想本就是发散的。但十分可惜的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反而被丰富的知识和生活学习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取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中最根本之一就是敢于大胆质疑,质疑是培养想象力最好的途径。

五、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他们上面涂上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如果我们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结合前不久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和冷眼旁观,已经说明如今这个社会最最缺乏的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为什么现在大街上老人摔倒了没人上前去扶起来?为什么有的想扶的人也要在有人拿手机录像的情况下去做呢?人们从思想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劣根性,所以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这种思想,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加强对孩子们进行良好、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否则以后人们相互之间会更加冷漠,更加缺乏感情。

六、改变教学方法,创建多元化教育环境。

第7篇

一、政府行为导向有力。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质量效益和社会环境切实优化

一是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从单纯的学校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区委、区政府每2-3年召开一次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作出阶段性的部署和要求。2001年,区委、区政府将区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凸显了我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与决心。

二是加快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初、高中分设。到2010年,全区100%的中小学将全面建成现代化优质学校。建立健全了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帮困助学政策体系和区、校、社会三级帮困助学网络,确保全区无一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本着“政府购买服务、家长合理分担、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区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补助资金400多万元,规范实施学生接送车统一管理。

三是探索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早在1997年,我区就在省内率先实施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将区域内优质热门高中招生名额100%分配到初中学校。并将名额分配与学校执行教育法规和办学水平挂钩,引导学校由“升学竞争”向“办学竞争”转变。近年来,我区先后建立了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区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特聘督学制度,及时为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出谋划策。今年,我区又将全面建立中小学理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外并重、广泛参与、科学评价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大力支持素质教育和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良好环境。

二、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水平在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和依法治教进程中高位提升

一是紧紧抓住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以“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的推广与实施研究”为统领,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享受新课程,研究系列成果获第二届江苏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不仅圆满地履行了作为国家级实验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有效提升了全区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和水平。

二是坚持师德为先,师能为本。通过广泛开展师德承诺活动、评选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和十佳“爱生模范”等活动,促进了全区干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全面优化。探索实施公选制、直选制和竞争上岗制等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配强配好中小学校长。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以“现代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抓手,抓实校本培训,创新教师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促进教师团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教书育人”政府奖,区财政每年核拨教书育人政府奖近200万元,专项用于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和特级教师的奖励,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全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形成。坚持实施中小学教师轮岗、支教(带教)等策略,为全面提升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建立健全了教育收费审批制、教育收费公示制、社会公众监督制、违规收费责任追究制、“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年审制等五项制度,全区招生收费工作规范有序,被评为江苏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依法治校合格(示范)校”创建工程。到2010年全区实现“区依法治校合格(示范)校”全覆盖,全区各中小学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规范,基本建立起了稳定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在德育、智育、体艺和科技教育的不断强化中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全员德育、全程德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力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先后修订了《锡山区课堂教学改革意见》、《锡山区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打造“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三品”课堂为重点,大力开展教育局长下水课、教研员每年蹲点学校一个月和中小学校长公开展示课等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切实转变课堂教学结构和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锡山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第8篇

一、牢牢树立一种观念:知识、能力、觉悟是有机的统一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是思想政治课的三大任务。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觉悟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构成一个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理论联系实际是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根本方法,它应该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指导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说明实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觉悟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紧紧抓住一个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最关键环节。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他们的“内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贯穿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思考的习惯。坚持育人为本,重视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三、始终坚持一种做法:课堂教学中寓理于例,以例说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有了兴趣,乐于学习,才会有勤奋努力,才会有乐此不疲的锐意进取精神。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寓理于例,以例说理”是我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由事入理,以事说理,能使思想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不断完善一种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造就开拓型人才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因此,教师必须制订计划,确定内容,落实措施,把课外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并且要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保护人。

第9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是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三、农村英语教学提倡小班教学是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走出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困区,小班制教学将是未来可选的最佳途径。它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更容易根据课堂的情况及时地改变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四、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其固有特点就是以传授学科知识的方式进行的。传授知识是手段,提高学生素质是目的。只要教学思想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合乎规律的,教师切实摆正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课堂就必定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文化课也必定是素质教育的文化课,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时时处处无一不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基础上,数学课堂要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天地。要放手让学生做主,使她们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习兴趣、情感同步得到发展。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掌握好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行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当教师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之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才能驶入成功的港湾。所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适当的教育,使人人都能成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念之一。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新趋势来改造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2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一项工作。

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就是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发展学生的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指向多元目标,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所教知识感兴趣时,会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随意报一个两位数、一个三位数,要求都能被3整除。这顿时难住了学生,而老师却轻松说出了一连串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学生感到神奇和惊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如果教师能不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学生都会喜欢数学,这就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2.2着眼于人,优化心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意识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习面前人人平等,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3着力于用,培养能力。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基础,我们要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教学中,一要重视暴露思维过程。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够有条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如二年级教“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8÷3=?其思维过程是:①想什么?(做除法想乘法);②想的依据(除数、被除数);③想的顺序(先看除数3,想3和几乘i再看被除数18,想3和6相乘得18,最后想3的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商6)。二要重视暴露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隐藏在教材有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好教法往往会应运而生。

3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学习”,而不是接受知识。吕淑湘先生有句名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既然是“教”学生“学”,就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民主化”,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学生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交流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不但从自己的独立思考中获得知识,还从其它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中,重要的不只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同时,自主学习还可以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方法自定步调,进行个别化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

4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创造能力不是自发地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培养、发现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否则学生许多可喜的创见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学生也终生只会模仿而已。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如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教学中要积极活跃学生的思维情绪,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别出心裁”、敢于“独树一帜”,这样就能培养出独具见地的新苗。独立思考要反复多想,所谓“多想出智慧”。多想将导致人们走向创造性的道路,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因为只有多想,才能超越常规,不为前人的结论所局限;只有多想,才能深入事物的精髓,得出新的结论。一个经常动脑、勤于思考的人,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第11篇

关键词:教师素质;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22-02

一、引言

同志指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作为培养人的学校,自然成了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学校在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为这一关键因素是关系教育方针能否贯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育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位教师的个体素质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家毕比博士在其所著《开发国家的教育本质》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由于教师品德、素质的提高,教育才会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会教,学生才能学会;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好。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灵魂,是主宰;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师来实施;各种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验证,所推行的教改要靠教师来实践。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应花气力提高教师素质。因为教育设施只为教师育人提供物质条件,而教师会教、乐教、善教,充分利用办学条件,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尚有不够完善之处,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较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办学条件得到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相反教师的素质较低,其积极性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或者教育能力不强,即使有足够的教学仪器,也不能搞好实验教学;图书馆有万卷书,也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阅读;办学条件再好,教育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因此,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师,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而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都取决于教师对改革方案的态度、对改革方案的掌握、对改革方案的适应程度。特别是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时期,更需要教师敢于否定过去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勤于学习和掌握过去不熟悉或不够熟悉的东西,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曲折的无畏精神,勇于探索新的领域,攀登新的高峰;更需要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增强课改观念,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合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规避不足之处,扎扎实实的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师角色,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更新教育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搭建互动平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需要教师具有团队精神,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探究,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当教师的知觉和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并且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时,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最终成功。

四、实施素质教育亟待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要育人必须首先提高育人者的素质和师德素养。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教师同时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根本保证,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群体的素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力、严格的科学态度。还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淡薄名利,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科学文化素质。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等;应该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以及如何将它们传授给学生,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教育科研素质。教师应该对科技、生产、社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有预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传递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该拥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驾驭能力,娴熟地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对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情况,能及时、正确处理的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工作业绩的教育科研能力。

4.开拓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开拓创新。要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进行教改教研,勇于实践、创新求异,探索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5.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好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经常不断地熏陶和指点,因而教师必须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自我调节。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中有威信;能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工作积极乐观。

五、结语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知识迅猛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要不断自我加压、发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7-08-31].

[2]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J].人民教育,2009,(19):5.

[3]董步峰.教育,呼唤有思想的教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11):30.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1 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2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

3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

4 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

5 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6 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7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8 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1993.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Z].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