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时间:2023-08-08 17:0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第1篇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基础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能够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积累资金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能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三是能促进农村就业结构、收入结构的优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及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2制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带来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使得土地责任制的边际效应递减,并且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困难,不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及农业分工发展,无法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率低下,最终阻碍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其中,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无法做大产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从而难以同市场形成良好对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供给。

2.2农产品供需失衡

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问题,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疲软的状态,而许多需求少、弹性小、收入也不多的农产品则出现了严重过剩的现象。同时,当前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向富裕型转化,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鲜、奇怪、有特点、安全已成为农产品的必备特点,而目前的农业生产结构并不符合这一需求特点。

2.3农业结构调整错位

农民本应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由于他们缺乏市场主体意识及市场参与能力,导致其农业结构调整主体地位的缺失。绝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不善经营,资本积累不够,再加上经营格局分散,给农业信贷、科技推广等方面带来许多问题。

2.4技术储备不足

我国农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及核心优质的农业技术,并且对农业科技的投资低,使得农业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农业的技术储备。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状况,将导致部分有潜力的农产品就很难发展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3.1转变观念

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关键,要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放在事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树立市场化经营理念,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来谋划农业,既要谋划生产,也要关注加工、销售,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各部门要共同管理、密切配合,制定一些前瞻性的规划和措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路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努力为农民增收,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

3.2狠抓基地建设

要巩固提升老基地,重点抓好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通过调优品种、落实科技等措施,增加产量、提高效益;要做大做强小基地,利用好扶持政策,对已经培育成型的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同时将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养殖业。

3.3健全流通体系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解决在实际建设中的重复问题,我们应当在国内外的分工体系中进行合理的定位,建立健全流通体系,与国内外形成互补关系,密切合作,以互通有无。要抓住国际上产业调整和深分工的机会,集中生产某种农产品,将就近的自发性农业市场改造成高效率、规模化的物流基地,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为该区域投资,打造成极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模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4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新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关键措施是立足本区域优势,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努力发展创汇农业及特色农业,以抓龙头企业发展为突破口,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扩大市场的份额,提高产品的综合效益。将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民的关系处理好,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前提,建立并完善经营与风险企业与农户共担机制。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创汇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有效发展高产优质农业。

3.5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技术创新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主导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从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抓起。首先,应该建立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奖励基金和科研风险补偿基金,实现产业升级,积极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以灵活务实的方法推动技术创新。其次,要抓住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运用高新技术,或改造特色传统工艺,生产特色产品,创立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并根据市场需求,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发展有明显特色、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分析农村经济管理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国家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农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工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需要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环境及发展形式、政策方针等进行全面管理。根据地区情况对经济管理目标及形式进行确定,对农村生产、消费及支配等进行分析,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正规。

二、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指导现代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市场经济已经发展成为经济主体,农村经济发展应该着力于经济体制角度,将个体经济活力有效激发,这种发展积极性一般来源于自利行为,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努力满足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情况删除。从此角度出发,要想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将农民自身潜能进行挖掘,将农业经济管理加强,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不仅仅可以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农村经济的辅助,还可以保证国家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支撑,一方面能够为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指引道理,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方法,避免农村经济在实际发展中迷失方向,利用此将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及效率全面提升,保证其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三、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经济基础上对其提出了非常高的发展要求,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逐渐提升。

(一)农村经济管理思维需根据实际进行转变现代农村经济的稳定建设及发展已经让农村经济管理模式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建设,此种管理方式已经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内容充分结合,管理工作主要从农村经济加工产业链出发,对于产品质量、安全及加工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具体内容,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将会对农村经济模式进行不断优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发展都在被信息化管理影响着,其中包含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多个内容进行了结合,使用科学方式将农村生产力不断转变,将农民自身经济能力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从而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提升农业管理效率。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建发展从目前情况分析来讲,已经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这不仅能促进经济建设,还能提升农业在我国经济体制当中的地位。

(三)农村经济管理产业化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出现已经带动了现代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建设,农产品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与其他经济组织进行的充分合作能够将其发展空间扩大。其他合作组织与农村产业进行的有效合作能够将农村经济生力扩大,合作组织同样能够保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合作组织进行结合,促进整个农村产业机制的稳定及合理发展。我国很多中大型企业都能够在实际发展中无形带动农业产品影响力,将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让农村生产逐渐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对整个经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管理制度的改革能够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及障碍进行清除,让农业发展更加平稳健康。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及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建设。

第3篇

中国约有13.75亿人口,吃穿住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有13亿人口,再大的问题除以13亿都是小问题。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后,实现了农民向市民转变。没有了“农民”这个名词,这不意味着城市能容纳所有的流入人口。流入人口的急速增长,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教育资源压力。原本压力大的城市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城市的生活压力远比农村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远比农村快,城市的生活成本远比农村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不意味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征地后失去土地的农民有了市民的待遇,同时需要承受市民的压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容易造成摩擦性或结构性失业。农村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生存环境使人堪忧。合理的人员流动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属于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养活了约13.75亿人口,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最近受关注的经济作物备受人们青睐,经过检疫检验合格后的经济作物远销海内外。近几年开发的农家乐更是给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项目。传统农业产品销售只能通过政府采购。脱贫致富之后,村里修建了出村的公路,架设了电网,搭建了电商平台,增设了技术支持站。在政府的帮扶下,农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市场实现了多种经济制共存。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关键在人。农村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不稳定且经济收入不高。农村治安问题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的繁荣可以解决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后农村土地的荒废,农村劳动力缺少的问题。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惠农”项目。合理的人员流动促进社会稳定。近年国家实行惠农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农村发展支持,在技术方面给予了农民技术支持。农民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只有农民收入稳定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素质提高了,农村治安问题才得到妥善解决。

二、农业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村教育资源不够、质量不高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考虑的问题。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一直困扰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而且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古语云:“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农村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好经济发展的脉,才能留的住人才。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和儿童健康成长。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缓解城市压力,还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基础差、底子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每年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提供实现个人理想的工作,而且能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项目。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实现更多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教育上解决农村教育差、底子薄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农村经济条件差,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儿童的饮食环境和饮食条件。农业经济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饮食条件,改善农村饮食环境,实现更多的儿童吃上和城市儿童一样经过检疫检验合格的、营养的、卫生的、健康的一日三餐。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希望工程”项目,能够实现更多的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健康从娃娃抓起,从饮食上解决农村儿童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的问题,提高农村儿童体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农业经济发展是居民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吃的好不好,吃的健不健康等等,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中医强调“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食物中蕴含着各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居民在健康方面不注意,缺少营养均衡的意识,不能做到合理膳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而且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合理膳食。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农村人口大部分收入不稳定且收入不高,每年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一日三餐不能保证。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降低物价。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扶贫”项目,能够实现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农村人口每人都能保证一人三餐,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居民合理膳食。只有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合理膳食,才能做到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实现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目标。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居民营养均衡。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居民营养均衡。大部分农村人口饮食结构不合理,没有做到荤素搭配,缺乏专业的营养师指导。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居民营养均衡,而且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农业发展实现了“中国好谷物”项目,能够实现居民营养均衡,做到荤素搭配,指导居民饮食结构合理,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农业不同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经济怎样又快又好的发展,怎样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怎样促进现代化文明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上选择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作者:罗琼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周萍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6(12):138-139.

[2]石人炳.我国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人口研究,2003(1):55-60.

第4篇

一、促进农业信息化

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建立信息监测系统与速报系统,可以对水旱灾害、生态环境以及农业资源等进行及时监测与预报;建立信息数据库,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资源;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可以推广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进步,逐渐采用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自动化发展;并且可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改变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从事知识劳动的劳动者增多,促使农业增长向知识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转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经济效益。

二、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将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结合于一体,并且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完全统一起来,有效的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将散落的资源进行集中并优化配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拓展了农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抵抗市场的风险给农产品带来的冲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有效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科技兴农策略,并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转化能力

(一)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资仍然很低。因此,必须增加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投资。只有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才能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

(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般包括技术研究开发、科技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科技企业等。重组农业的科学技术机构,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科技服务体系,组建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四、结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农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作者:李倩妮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第5篇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求尽快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推动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必须将农业发展的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健全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政府出台了很多文件,然而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因此不能积极配合政府提出的政策与方针,这种情况下很多政策都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加上地方政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停留在家庭式作坊的层面上,不能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但是始终缺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因此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工业发展,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不能与农业整体社会结构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缺乏执行力。这对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根本不具备该条件,所以要想更好的展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急需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缺失的问题。我国农村不管是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还是从管理水平上来看,都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所以对经济管理方面人才极度缺乏,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硬伤。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要想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针对上述问题拿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农业经济也在逐步转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已经与新农村建设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上。所以,农业经济发展不能再继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商家们良心的一种体现。从整体上来看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相符合。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

要想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做好,首先需要在现有经济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化,顺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建立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变化要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思想的转变也非常重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及时更新农业发展观念,完成新型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工作,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试的转变。此外,还要充分重视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三)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

农业经济发展与经济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明确管理人员自身应具备的管理职责与任务,并利用规范的方式管理各项工作。现阶段国家正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这种情况下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地方政府应充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定期举办农业管理培训及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培训合格才能正式上岗,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使管理人员清楚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了解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经济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并积极从外地引进现代化设备,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作社,充分重视对原料的生产与深加工,切实将原料加工基地规划工作与特色产业园建设工作做好,进而满足当前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需求。农业龙头产业要重点扶持,加强市场、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化,利用政策指引促进其发展,将专业化合作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不断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措施

1农业经济管理动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1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通过对地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向农民群众推广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方法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解放劳动力,在有限的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通过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而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都是通过财富创造来实现,农民个体通过个人努力,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水平也会发生转变。

1.2从制度上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农业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下,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以及经济发展为主的中心的地位更加牢固,保障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3扫除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多重制约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而通过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扫清道路,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顺畅。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能力不足,是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不合理规划不合理征用,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面积逐步减少,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土地规划更加合理,利用更加高效,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成本,减少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开展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协调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更加具备生态化特征。传统的农业工作模式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业部门通过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有效的规划,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向着生态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2做好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完善企业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依托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紧跟时展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改革,构建全新的管理体制,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利用加工手段改变农产品外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丰富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

经济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因素,对农业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有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才能够保证对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科学管理。鉴于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政府部门的扶持资金十分有限,需要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拨款的同时,还需要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融资,得到广大企业的投资支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农业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

第7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建国至今,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的增长,以不足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然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显得越发的重要和迫切。

一、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拨款的克扣,最后真正投入到农业发展中的资金已经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损失不断增加,从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经济规模小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地形复杂,可利用耕地较少,再加上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及城镇化,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的不到利用,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大量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因此,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生产显得尤其重要。

3、农业科技水平低

科技推广缓慢,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且其中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一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转化成果普及率低。目前,我国此项比率为30—40%,也就是说成果转化后的2/3没有得到普及。四是农村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我国共有2亿多文盲半文盲,而2/3集中在农村。农业科技水平低已经成为从以前到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4、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

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配生产要素,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缓慢至极,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民增产不增收,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各地在如何进行调整的具体措施上产生了问题。有的地方不知从何下手,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的地方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致使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产生了新的趋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对其要求更高,因而难度更大。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民的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现代农业多渠道投入,提供相应优惠措施、积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鼓励农业投资,降低农业贷款利息等,此外,政府要专款专用,切实把钱用到农业投入上。

2、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扩大,并积极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建立农业发展以科技为前沿的发展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开发农业发展技术,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扩大科技成果普及率并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

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推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二是能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种效益要兼顾,全面考察各种效益是否优良。三是形成各产业之间的良性结合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合理,产业之间产品价值的组合、运行良好。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切实为农业经济着想,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建立现代化经营模式和完善农村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巩固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新华.中国三农现代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理论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第8篇

1农村新兴产业在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特征

1.1农村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农村新兴产业是对比农村传统产业来说的,农村新兴产业具有其“新兴性”的主要原因是高科技含量的科学技术以及衍生的新兴技术领域被逐渐应用到农村产业当中,形成了极具创新性行业领域,农村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形成期。当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制约时,就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寻求新的突破途径以及发展方向,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所有产业领域的发展必须进行技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提升,所以将高科技融入到企业发展当中的新兴产业顺势而生。新兴产业有着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责,从技术层面来说,新兴产业是由科技水平发展而衍生出的产业,所以从产品、技术上都与传统技术存在差异。新兴产业成了满足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的代表产业之一,也证明了科学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发展水平。1.2农村新兴产业极具创新性。农村新生产业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对技术水平引领以及推动创新发展。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进而产生的新技术是新兴产业得到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创新是企业具有活性并且可以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以应用创新技术为发展动力的新兴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积极的带动性和高度创新性。通过不断实践可以了解到,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将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的创新过程。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传统产业得到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研成果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实际应用,农村新兴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是促进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3农村新兴产业具有先进性。农村新兴产业在产业、技术以及管理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先进性,符合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征。农村新兴产业普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知识和技术密集、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种类多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等特点。农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是在保证高效率、低消耗、品质优良、无污染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产业具有单一性且有着明显界限,而新兴产业具有融合、交叉、集成的先进性。1.4农村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农村新兴产业正处于成长上升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纵观我国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及时选择培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业,利用新兴产业来代替旧的产业,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农村新兴产业可以满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要求,还为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支持,实现农村经济满足资源低消耗、高利用率以及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要求。新兴产业的出现及发展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拥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良好的发展前景,成长空间大,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助力之一。1.5农村新兴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农村新兴产业是通过技术创新以及转变成本关系在满足新需求的条件下所新兴起的产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技术方面来说,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都难以形成科学的预测,没有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就直接导致农村新兴产业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很容易产生技术投入之后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发生。所以新兴产业的顺利开展取决于对市场偶然因素影响的准确判断。

2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经营模式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农村新兴产业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朝多样化方向发展。通常来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两者之间呈现出的是正相关的关系,而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所得到的产物,证明了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得到进步。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不断增多,游客的需求也逐渐趋于多样化,而农村新兴产业因融合了高新技术而逐步朝着高端领域发展,成为直接刺激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革新的要因,促使旅游业改变其原有的经营模式,朝着农村新兴产业方向发展,将游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指导方向,将旅游业经营模式朝着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的农村新兴产业方向发展。2.2引领旅游业经营模式逐步与时代接轨。现如今,世界各国的新技术不断出现,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在农村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即将成为引领农村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农村新兴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良好的竞争力,首先具有良-52-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18期(总第422期)好的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在新型技术、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也极具优势,极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为旅游业经营模式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意义,使旅游业经营模式具有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领域优势,引领旅游业经营模式逐步与时代接轨。2.3农村新兴产业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中与高科技的逐步融合。农村新兴产业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实用技术类型、商品化的产品类型以及市场化经营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创新技术的支持来促进阶段进行发展,因此,技术创新是每个阶段不必可少的环节,无论是新的技术还是工艺、产品都是农村新兴产业在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能够保持长足发展的重要资本和优势,农村新兴产业使创新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通过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另外一个与其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也同时被带动,得到发展,主要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相互带动最终能够达到高科技得到动态发展并广泛普及的目标。在旅游业经营模式中通过与高科技的逐步融合,农村新兴产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高效灵活的将高科技运用到旅游业经营模式中,有效提高了旅游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能力,使旅游业更具吸引力,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村新兴产业带动下,使旅游业经营模式的内涵得到丰富,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更加与时俱进。

3农村新兴产业对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3.1为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革新压力和竞争压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无论是信息技术、能源开发、材料创新等方面都在快速成长,这些新兴的产业科技水平高、能源消耗量小,对环境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污染,无论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获取经济利益的角度,新兴产业都具有良好的优势。每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可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使人们更加认同新兴产业,迫使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不断进行调整、融合,如果旅游业经营模式不重视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科学管理,没有能够吸引游客的创新点产生,最终会严重影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3.2农村新兴产业给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经济压力。农村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和关注。农村新兴产业在农村改革稳步进行的过程当中,不仅成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而且还十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增加农业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国家对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足够重视,并且提出了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村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例如提高科技经费投入、价格补贴、减免税收等等,从短时间来看,农村新兴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投资,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农村经济的支撑起到作用,而旅游业属于高投入、高收入的行业,经济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旅游业为了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广泛引进外界资金,保证资金注入来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而农村新兴产业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在未来农村经济增长中会起到巨大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旅游业经营模式面临风险和经济压力。3.3农村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经营模式更具创新压力。近年来,农村新兴产业的出现并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当中占有一定地位,市场航向也由快速发展的农村新兴产业进行带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种创新技术的大量出现,促使了农村新兴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在市场经济当中,无论是节能环保方面、生物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信息化产业、以及新的能源、材料甚至是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这些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并且资源利用效率高,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小,新兴产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无论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农村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旅游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足发展,积极应对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冲击,就需要朝着“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发展,通过与高科技的融合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积极调整,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但是如果没有对旅游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形成重视,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势必会使旅游业失去活性,对旅游者也不再产生吸引力,最终会降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4应对农村新兴产业对旅游业的冲击进行经营模式更新与完善

4.1把握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确定适宜的旅游经营模式。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为建设新农村提出的发展战略之一,积极培养促进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虽然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对旅游业经营模式产生一定影响,旅游业经营模式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同样获得发展机遇。旅游业首先需要明确在经营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利用农村新兴产业来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模式,重视高科技的利用以及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改变旅游业今单一的经营模式,缺乏特色、管理水平不够高等缺点,还可以使旅游产品得到创新发展,把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作为推动旅游经营模式革新的支持和动力。4.2增加多样化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与农村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旅游业经营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逐步完善,成为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培养发展农村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并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旅游业,而是为了使旅游业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化,更具吸引力,更好地使旅游业与农村新兴产业相互扶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大旅游”概念的提出,对旅游业经营模式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现代旅游业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模式向多样化、全方面的经营模式发展,通过改善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对景区进行整体规划,改变散乱、没有特点的局面,整合景区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景区,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将游客观光出行的交通工具、住宿、食物、娱乐等进行完善,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扩大了产业链,发展空间更大。4.3通过适当调整旅游业经营模式,与农村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要立足于区域之间所进行的差别竞争,以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坚持走差别竞争取胜的道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资源进行整合来提高产业自身实力,形成具有特色的集约化新兴产业链。旅游业的发展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依靠农村新兴产业可以对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更具创新性的经营模式,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现今,旅游业虽然面临着农村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农村新兴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在追求企业发展获取经济效益方面并不会产生矛盾,所以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旅游业更应该与农村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调整,使旅游业与农村新兴产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进行稳步发展。

5结语

农村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旅游业经营模式来说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面临农村新兴产业冲击的情况下,为了使旅游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应发展需求的旅游业经营模式势在必行。

作者:张公望 单位:杭州行政学院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济;产业化

1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1.1提高农民收入

开发和管理土地进行农业生产、长期远离家乡外出务工属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两种方式均存在收入来源过于单一问题。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无法及时管理、利用土地,往往会导致土地荒废;单纯基于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则往往难以取得较高收入。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予以解决。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土地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不外出农民的土地经营范围可由此扩大,外出务工人员则能赚取租金,农民收入自然可得到提升。对于投资者来说,农村土地流转可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现代新型高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能获得有力支持,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速度将因此不断提升,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总的来说,农村土地流转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并大幅提高农民收入[1]。

1.2推进农业经济规模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很多贫困地区仍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过低问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严重制约。但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农业经济可获得规模化发展契机,大型农业生产与收获机械可快速推进农村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型农业机械可有效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节约劳动力,存在的不足也能由此得以有效弥补。自主的交易和使用经营权可实现更为合理的闲置土地利用,现代化、多样化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供规模化发展契机。

1.3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土地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与管理模式可基于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层面均具备显著优势,农民收入也能由此得到保障。同时,传统的产业结构也在农村土地流转下出现一定改变和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可基于土地集中利用获得有力支持,在市场发展的影响下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多样化程度将不断提升。通过市场调研与多方合作,投资者将大量涌入农业领域,充足的资金条件可为多样化的农业经济模式发展提供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由此得到证明。

2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晓澳镇为例,该地区属于传统的渔业大镇,耕地面积少,农业以传统作物种植的小户经营模式为主,共拥有202.33hm2耕地。截至2018年年底,晓澳镇实现了130.395hm2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效益农业也因此实现长足发展。结合晓澳镇经验,本文总结了如下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2.1建设土地流转长效机制

为保证农村土地流转较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土地流转长效机制的建设存在较高必要性。因此,我国必须建设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制度,以此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并加快流转速度。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农民大多将土地视为子女上学、养老的依靠,这一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建议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以此弱化土地社保功能,如建立重病兜底保障制度等。此外,各地还需要结合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和共同发展等土地流转模式,并基于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满足农村土地流转需要。建设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拓展农业融资渠道、利用期货市场、引入风险投资等具体措施,也能较好地服务于农村土地流转,如农产品期货套保,但各地政府必须关注这类探索存在的经济与法律层面的风险[2]。

2.2建立土地流转机构和平台

通过针对性建设土地流转机构和平台,即可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土地流转机构的建设可参考证券交易所等金融交易机构形态,以此构建全国性的土地流转机构,这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为农村土地价值提升提供支持,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建立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均属于其中典型;在土地流转平台的建设中,各地政府必须主动承担平台建立的责任,为最大化发挥平台效用,必须针对性选用管理模式,如“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模式,以此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和法制化程度。在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探索中,广州市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属于其中代表,该平台主要具备供求信息、流转信息公开、咨询投诉、政策法规、三资公开和党廉公开等功能,相关人员可基于该平台快速获取信息,更多资本能由此被引入土地流转领域,农村经济发展自然可获得有力支持。

2.3完善土地产权政策与制度

土地产权政策与制度的完善存在较高必要性,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可由此夯实。在土地产权政策的完善中,必须设法保证市场更好地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支持。因此,本文建议各地开展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农地经营规模化探索,以此化解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安全隐患,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破除相关阻碍;在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中,应科学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并贯彻“权责规范、严格保护、归属清晰、流转顺畅”原则,以此明确农民对土地的责任和权利、推进公开透明的土地流转、界定土地财产权利、关注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配置。此外,各地还应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实现方式,实施农村土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其中的关键,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小组由此即可更好地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第10篇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普通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提倡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和适度的外部投入,农产品产量和农产品质量都会有极大的提高,而农业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少农业生产对工业品农药、化肥的过渡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是产业化的生产,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业就业机会。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阶段,对多样、安全、优质农业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使我国农业陷入了发展与环境保持的两难之地。循环农业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同时,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环境是当今农产品出口的时尚和潮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能够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循环农业是生态化的农业,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方向。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我国农业长期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农业化学物和沉淀物对地表、地下水的污染,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它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美”的思路,统筹规划农业各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坚实基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投入结构,进一步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扼制掠夺性经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遏制了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避免了耕地污染、土壤质量下降,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利用农村种、养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回归大地”,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更多的农民,通过更多的渠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过程。

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循环农业经济将农业系统内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的产品或废弃物通过交换而相互衔接,延长了农业生态产业链,并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产业链。这个链条首先从经济利益上将单个的农民联系起来,进而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与沟通渠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1研究背景

中国近些年加大了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和精力,但从目前来看,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无论是产业能力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没有得到全面优化,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和制约。如何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成为难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全面推进,将会为经济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实现整体路径的全面优化,也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1]。通过研究,为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使中国经济发展保持较高水平。

2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发展理念落后,制约了整体的经济发展。

2.1资源分配不合理

就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实际发展中农业资源错位,导致整体发展模式落后,经济效益较低。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农业经济资源分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经营面积有限,很难投入相应的技术设备,不能发挥农业技术优势。其次,中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缺乏多方主体的有效参与。由于农业投入产出时间较长,社会资金不愿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导致农业在发展中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一些需要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很难实现市场化运作。再次,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很多专业人才更愿意到城市工作,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科技专利研发数量和应用水平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整体的经营收益也较低,使得农业经济发展陷入尴尬境地[2]。

2.2发展模式不科学

中国农业经济在生态资源利用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为主。产业结构没有与土地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结合,对农业种植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效率较低的情况。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使得农业经济改革相对较慢,不能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2.3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巨大的信息资源将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让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跟上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政府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管理,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使得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不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政府部门也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体系[3]。农业经济管理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导致农民在农作物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可供使用的农业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将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3有效的优化路径

3.1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

要想使产业快速发展,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要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全面改变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运转体系,并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进。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结合,避免盲目套用其他地区的模式[4]。如果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管理模式就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引,并不断调整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系统,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5]。

3.2建立完善的信息流通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与时展趋势相结合。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要提升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使行业信息与农业经济建设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引进更多高效的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中的费用结构,全面提升整体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的全面应用,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6]。只有进一步将经济管理模式与实际情况相融合,构建全新的信息传播体系,才能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与专业种植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为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1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发展。本文针对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生产规模单一,这样对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向农业经济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解决不了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农业设施,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

1.2 农业技术水平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成为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指导,只有通过科技才能实现。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着劳动效率低下、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农业科技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够重视,农业科技培训网处于偏瘫或半偏瘫的状态,农业科技新成果很难推广到农民手中,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少,知识老化等多个方面。

1.3 农民的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偏低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他们接受科技信息的能力比较低,无法很好的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产生产中来,这就严重阻碍了科技信息的推广与应用,阻碍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1.4 现行土地制度阻碍农业发展

目前实行的的土地制度,其缺陷日益暴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土地过于分散,得不到集中,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就难以实现,农业品的产业结构得不到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控制,这样缺乏市场竞争力,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的土地制度难以使土地有效流转,农民依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2.1 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虽然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的开发、利用和推广的投入。建立有效的支持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支持体系, 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

2.2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 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要深入

加大对科教兴农的财政投入,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要加大财政支出,围绕提高农产品产量开展科技攻关,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积极投入到农村。

2.2.2 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

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把科研力量集中运用到园艺产品、深加工产品上,使农业经济向着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围绕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技术研发。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和节劳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2.2.3 加大农技所技术投入

加大对基层农技所技术设备的投入,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农技推广人员,去基层重点指导农户、农业企业的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3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尤其是青年农民的科技,他们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农村的现有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远程教育、函授等学习途径,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的培养,农民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服务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行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用好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资源升值。只有把土地流转工作做好,才能把农业规模化经营搞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要运用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出租、转让、转包等形式,使土地流转起来,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又使土地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从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要制定一些管理办法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加以解决,使农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