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建议

地理教学建议

时间:2023-08-08 17:0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建议

第1篇

地理教学 学习动机 兴趣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地理教材表面内容浅,知识点少,但并不代表难度低、地理好教,它需要教师把更多的知识外延补充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挖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初中地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单调,知识的趣味性不够,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会乏味。就此,教师教学中或借助参考书和工具书,或借助现代化的电影和幻灯片,或借助照片、图片等等,从而丰富课程资源。

三、教学中要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1.教育要“回归生活”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寓于经验之内,与生活过程同一的,经验在学到的知识与人生历程真正联系起来。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经验和观点。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即是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这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课外活动。

例1:我们在上天气一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气候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一个城市同一天为什么东边下雨,而西边却阳光朗照),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去查找资料得出答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例2: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徒步环城的一条路线,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使用地图,等等。如此教学中,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不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地理意识得以树立,而且对以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等也终身受益。

2.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图启发式”

第2篇

一、多媒体辅助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形式,违背“目的性”教学原则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而求精,强调适用。

2.课堂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

有的教师一堂课教学容量相当于传统教学两三节课的容量,频率如此之快,使学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怎能不抑制思维?这与当前的教学改革是背道而驰的。

3.思维异步,忽略“教”与“学”的互动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明显特点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就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而多媒体课程不可能把这些也纳入流程。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地理课教学实效的建议

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要恰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者,要切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组织者,特别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是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2.取其精华,使地理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能够完美地结合

传统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只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意志、性格、兴趣、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情况,爱护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第3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地理教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6-03

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倡自由教育,该教育观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价值为目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以罗杰斯的人本教育思想的影响最为直接和重要,罗杰斯把他的“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的心理治疗理论应用于教育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是为了培养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有自信的人,使学生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1]。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并发展自己。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伙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与人本主义违背的地方

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应当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罗杰斯曾指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学生学习,允许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地理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互动和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情感的培养等。但是在运用人本主义进行地理教学时也会有一些障碍。

1.传统地理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传统的地理教育是属于“灌输式”教育。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大多只是被动的接受。再加上在高中,地理被归为文科,忽略了地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性与社会科学性的综合性这一性质;并且在有些学校地理被视为副科,对地理课程的重视也不够,是的地理教师的权威性较低。因此,许多地理教师、学生,甚至教育领导者都认为地理是“死记硬背”的,许多学生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次,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高考成为“指挥棒”,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家长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掌握住高考的知识就行,而沦为了“高考指挥棒”的牺牲者[2]。这也使得在评价上往往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坏。评价教师也是根据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显然是与新课改、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本主义精神想违背的。使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平等的。

2.过分强调以学生为本。由于新的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有些教师就认为教师是次要的,课堂上只重视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而忽视地理知识的教学。更有甚者,认为地理教师“可有可无”,一味的让学生自学,认为教师的地理专业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让课堂气氛够活跃,让学生自学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

二、新课改背景下人本主义的体现

新课标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新的指导性文件,是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写、地理教学以及评价的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这都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1.课程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的课程理念,阐明了地理课程的价值取向、地理教育的特点和提倡的学习方式,为地理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这些课程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就要教师用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进行地理教学。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要。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来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这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

2.课程目标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够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齐国情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后两者的实现需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三者既相互区别、步步深入,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标建立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地理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而不是只强调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新课程目标在保证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强调的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单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学生的情感培养。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的强调,强调了学生是教学中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内容标准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的内容编著由标准和活动建议构成。与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相比,活动建议更具有弹性,更富有人文色彩。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内容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了解自然灾害的检测和防灾减灾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而新课标却是要求以某一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并建议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相关的活动。显而易见,新课标更注重的是学生地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来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形成科学的观念以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新的内容标准实施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施建议中的人本主义。新课标的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以及课堂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组成。这部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更加详细,也更加灵活,并且与案例相结合,增加了课堂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可以给教师更多的灵感与权限。让地理教师更能深入的体会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建议上,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学生以“渔”,而不仅仅是“鱼”。在评价建议上,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在评价中要重过程,重体验,重参与。对尽量给学生正面、积极地评价,激励学生,是学生能够获得学习好地理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想结合,根据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的情况,给予合理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三、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1.打破传统地理教学的教育观念。为了全面的贯彻新课改精神,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地理教育观念的束缚,舍其糟粕。在地理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4]。(1)在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地理教师应该摈弃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意识到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人本主义强调对学生兴趣,潜能的激发,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地理课程是文科与理科的综合,这使得地理课程的教学应是动态的、开放的,并具有创造性。地理教师可以讲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可以通过实验、图表、时政热点、故事和诗词等教授课程内容,如在上大气环流时,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解决这一难点;在讲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时,可以结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激发学生思考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一些奇特的地表形态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讨论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由地理教师讲解相关内容,并结合相关的flas,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理解内、外作用的原理,以及其与地表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查阅、收集本地的地表形态的资料,并探讨形成的原因。这样的地理课就不会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会比较感兴趣而参与其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目标方面。在教学目标上,人本主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地理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最终能通过各种考试,而是要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在教学评价上。在教学评价上,一直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单一而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展。新课标要求在只是以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情况评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地理教学应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地理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如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做的实验、科学小论文等方面给予评价。

2.正确处理人本主义教育下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虽然强调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教师的作用。高中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必须要有教师的讲授辅导。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仍然有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地理教师要打破过去学术权威性不够劣势,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与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权威性,让学生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服。同时在课堂上利用好地理课程的特点做好与学生课上和课后的互动。

教师不能因为人本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而误以为教师比之前的工作简单。相反,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地理专业知识的加强,地理教师还要关注世界的动态,现代的地理学是与时俱进的。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地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同时,地理教师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及时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可以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建立起来你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1):43-48.

[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民.地理教学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9):6-8.

第4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现状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作为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正不断发挥着它的价值。但迄今为止,由于人们长期轻视地理学科,加之地理界对地理学科宣传呼吁力度的欠缺,地理教育价值被正确认识的良好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由于绝大部分初中升高中不考地理,使初中地理教学形同虚设,学生一入高中才发现自己对地理知之甚少,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不少麻烦。学生地理基础太差,若不补充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造成高中地理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也难,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满堂问”,甚至表演做秀,并且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广度、深度和价值,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公开课与常态教学差距很大。

《地理教育国际》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针对上述地理教育困境,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提高地理在基础学科中的地位

地理教育有许多促进中学教育的因素。如地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地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等等。

要把地理教育和中学教育相结合,提高地理教育和其他教育的相关性,显现地理教育的作用,引起学校对地理教育的重视。

1.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国外地理课程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这同我国有着显著的差别。具体而言,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了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要点粗化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束缚。比如,讲到陆地环境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岩石标本,让学生加强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认识各种岩石和地质构造。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基本技能。

2.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合于科学教育的方式,这已经被国内外普遍接受并积极提倡。国外的地理课程标准已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载体,而是包含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指导的内涵。除了在课程标准中直接提出对探究式地理教学方法的要求外,还要安排学生探究式学习活动创造条件。

3.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遥感技术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用,使得地理信息的呈现更为丰富与活泼。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透过多元的方式来了解一个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过程,应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地理学习。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面对我们时代的挑战以及地理教学的那些目标的挑战,教师必须是合格的教师,不仅胜任本专业而且胜任相关的地理学科的教育。”牛文元教授指出:“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环境的独特学科。”地理学跨文理学科兼容数、理、化、天、生、政、经、文、史、哲、社、美、艺等多门学科。为此,地理教师要博览群书、一专多能。

四、增加地理教学实践环节

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成立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带学生到野外学习和体验地理知识,带学生出去野外考察,了解经济地理和旅游地理的知识等等。增加地理教学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本身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稍微放松一下,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改善地理教学资源

目前全国通用的有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不管所选的是哪一个版本的,都应该有一个教材校本化、本土化的过程,把教材与生活挂钩,使教师有条件开展形式丰富、方法多样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地理。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合海量与地理教学有关的文字、图表、视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增强地理的学科魅力。学校可以组建地理专用室、标本展览室地质科普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改变地理教学与学习方式

第5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1绪论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类技术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促进了新型教育理念的诞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自从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大多数有资历的教师会靠教学图表这种传统的他们认为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如今已不能满足对现代化社会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倍受期待。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即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传输地理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境外将GIS应用于地理教育首先是从欧美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起步较早,GIS软件辅助地理教学的案例和应用也较多,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GIS教学体制。1994年,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中明确指出“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和主题之一,可以通过GIS来获得更多的地理资料,利用GIS掌握更多的地理技能和知识。美国的Audet和Abegg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时,在资料分析方面(特别是在空间认知和地形图读图能力方面)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香港教育局规定从2009年起,香港中学教育将引入GIS知识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99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从2001年开始,GIS内容将被纳入高三上学期地理选修课程。2003年,我国的新课标要求把GIS整合到中学地理教学当中,随后,全国各地利用GIS辅助地理教学和开设选修课活动显著增多,GIS相关内容在相应的各版本新教材也都加大了比重,并且GIS的相关试题在近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也多次出现。由此可见,GIS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GIS能将地理事物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结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这使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地理数据、图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因此,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对GIS这一新型技术的普及与推进已经迫在眉睫。

2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和优势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板书式,填鸭式的,大多时候教师使用教材,利用板书或者板图板画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地、机械地、乏味的,教师偶尔会使用一下多媒体,投影仪或Flash等计算机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所学地理知识更加直观且更具趣味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课本内容陈旧、地理知识过时、某些地理思想无法用言语或者常规表达方式来讲解清楚等问题。针对传统的地理教学的弊端,GIS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具有能够存储、处理海量的地理数据并且兼具空间分析、模拟等功能,它是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属性的有效的手段,也是最适宜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

2.1GIS的功能及应用优势

2.1.1GIS电子地图功能

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挂图通常具有地理要素较多、专题不够清晰、不易被保存、不易携带等缺点,而地理信息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制图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专题地图,从而以更广阔地角度、更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因此,它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利用GIS软件的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功能使我们查看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图数据。另外,通过利用GIS软件对电子地图图层的操作,能清晰地显示地理信息,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等。以电子地图的方式展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从而实现地理事物可视化,可以实现辅助讲授特定教学内容。

2.1.2GIS地形分析功能

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懂得等高线弯曲、疏密状况在地理中代表的意义,以及通过分析等高线的形态在地图上分析出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种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认识山体地形的概念都是通过平面纸质地图中的等高线来实现的,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平面地图缺乏山体地形的直观可视化表达。而在GIS中,利用矢量化技术对等高线图矢量化并赋于高程值,然后利用GIS三维分析功能生成相应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展示山体,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多种地形。还可以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叠加相应的遥感影像数据或者矢量数据,实现三维数据融合,则可使山体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加深学生对地形特征的认识。

2.1.3GIS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功能是GIS技术的核心功能,是GIS有别于其他空间数据软件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拥有如缓冲区分析功能、三维分析功能、叠加分析功能、空间插值分析、网络分析功能等空间分析功能,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空间分析能够使隐藏在地理事物的特性直观表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种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巩固学习到的地理知识。

2.1.4GIS三维动态模拟功能

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多时相、异源异构的数据实现空间模拟,如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球的运动、天体运动、地壳的变动,褶皱、断裂的形成以及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洋流的移动等知识进行三维动态模拟。利用GIS技术将动态的自然演化过程设计成三维动画的形式,就能使复杂的地理演化过程一目了然。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达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2.2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将GI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其优势为:(1)可操作性强、交互性强、自主性强,这对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以及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2)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深刻的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记忆。(3)动态模拟和虚拟现实可以将属性数据、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高度融合,以真三维形式向学生展示无法实地考察空间环境、地理事物演化过程,并将抽象地理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将这些数据处理融合是一个复杂的分工协作的过程,这样还能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及措施建议

3.1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

当前,我国己经具备了在中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地理教育的环境,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中学GIS教育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3.1.1针对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GIS传入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末,相对发达国家较晚,而目前中学一线地理教师参与GIS教育研究较少,而且着重对GIS某一方面技术内容进行辅助地理教学的探讨缺乏,对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具体手段、应用模式、应用理论等方面的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3.1.2GIS教学平台的研发滞后、应用面不够宽

随着技术的发展,GIS软件功能是越来越强大,但是,GIS软件专业性太强,功能强大而繁杂,对中学地理教师及学生而言,操作性要求较高,界面大多是外文界面,对GIS的应用存在较大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则极易出现“地理课”变成“上机课”、“外文课”的局面。如何研发更好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平台来辅助地理教学;这是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努力研究的重要一个重要方向。

3.1.3师资短缺问题

GIS发展到今天,专业GIS软件已经较多,但这些软件过于专业化,功能比较复杂,软件使用要求较高,掌握这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理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学校又缺乏对教师进行GIS专业技术培训,这使得很多教师没有能力使用GIS专业软件。另外,高校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开设GIS课程也是近几年才开展的,并且大部分师范院校在开设GIS课程时,并且重理论轻实践,仅仅进行理论学习和单纯的技术训练,未能根据中学教学特点来讲授GIS课程。刚从高校毕业的师范生,很少能将GIS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同时中学中GIS相关的教学资源缺乏,愿意去研究的教师人数更是微乎其微。

3.1.4GIS数据资源问题

由于专业的GIS数据价格昂贵,适用于中学地理的GIS教学资源严重缺乏,这是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传播的最大制约。GIS的强大功能是利用大量的空间数据做支持的,GIS的功能就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教师只能通过网络获取免费且少量的教学数据资源,同时作为GIS主要数据源之一的遥感数据极少是免费的,这也是限制GIS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的原因之一。

3.1.5国内支持GIS辅助教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制约我国GIS教育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时偏少,特别是中学教育中,教师及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忽视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低下,专业GIS平台软件需要中学教师及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教育资金的缺乏和教学思想陈旧也制约着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环境的改善。

3.2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措施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障碍,并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信息技术改革的要求,笔者根据前人讨论意见和个人看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3.2.1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推广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中学教育对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极少,适合中学地理教育的GIS平台不多,也没有适合的地理数据资源为GIS基础教育服务,中学地理教师也很少机会参加GIS培训。这些问题与我国教育部门没有推行统一的GIS基础教育计划有很大的联系。国内外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对GIS应用于基础教学制定了长远的计划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国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推行计划和经验,并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由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GIS研究机构、中学地理教师共同协作,开展GIS的基础教育培训,以便推行GIS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

3.2.2积极建设GIS辅助基础教学的教学资源库

GIS技术能够更好地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免费的地理数据资源、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GIS教学平台、学校良好的GIS教学环境。目前,我国新课标已经将GIS教育增加到中学教学范畴之中,并且也在积极营造和创建相关教学环境。同时,我国中学的地理教材涉及GIS的技术大多是GIS相关的概念,编制适合我国教育实情和学生特点的GIS教材,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GIS教育软件,也十分重要。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还要加快建设多媒体教室并配备地理教学的必要软件,为我国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2.3加强在校地理专业师范生的GIS技能培训和在职教师的GIS技能的继续教育

教师资源也属于教学资源,教师在GIS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上述可知,我国严重缺乏能很好的将GIS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那么加强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技术的培训,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才军.浅谈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04(2):32.

[2]师忠涛.中学GIS教学辅助软件设计与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杨洁.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马旭丹.GIS辅助地理研究性学习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使高中教学工作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过去高中教学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素质教育开始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体现出了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特点,而且也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作为一种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在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要加快转变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高效顺利实施。本文就是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一直充当着操控者或决定者的身份,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味地重复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地学习,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十分众多,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难以取得效果的,只有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高效教学配合起来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而且分配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时间本就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十分重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时间紧迫感,必须更快适应教学新目标,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对当下社会中的时事热点加以关注,将其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其中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论对于哪一门课程的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可以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稳固的基础。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往往都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时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最终不断积累,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学生难以构建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体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其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也要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和关心,询问学生的学习建议并加以慎重考虑,这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采取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教学,I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自身性格、知识、思考、情感、经验等,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丰富性与灵活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与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相适应,紧跟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进步的步伐,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教学方法。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作为地理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个体性与差异性,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自身存在的这种学习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完成从纯教材模式教学向实践式教学的转变。比如,在讲解“长江三峡”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告知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搜集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环境、风景等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将其所掌握的知识讲述出来,然后教师再适当引出问题,比如“三峡工程的建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三峡工程的作用与意义”等,在抛出问题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在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思考后,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向其他学生展示,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要以鼓励为主,通过这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

综上可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学生地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此才能够对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开创整个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专用教室;初中地理;功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99-01

一、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

1. 教育教学

地理教育教学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部分,地理专用教室有地理观测、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演示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功能。如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地理教室中的白板中国地形和投影,利用其设备直接投影出中国地形图。给学生直观、形象地出示中国地形图,在图中找出中国地形的三大分布带,同时对号入座,找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增强了学习的效率。

2.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不能进行详细的探究,如果使用好地理专用教室,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地理教室中的模型和仪器,开展小组间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地理教室中的星空和星座的仪器,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一课中,教师展示星空和星座仪,让学生感受地理自然现象的奇妙,会使学生在减少了对于本章的学习难度的同时又了解了地球以外的状况,提高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对策

(1) 科普教育。进入地理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两张大幅的地形模型(中国和世界),头顶是蓝天白云天穹的图案,两侧窗帘是高清的地理图像,有中国气候、政区、交通等图,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的环境,营造了地理学习的氛围,充满着探究与好奇。最神奇的是中间的一个大型星图演示仪,可以动态演示春夏秋冬不同时间北半球的星空88个星座图,配备语音讲解,可以观察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培养了学生辨认星座和观察、记录星座视运动的能力。

(2)教学帮助。地理专用教室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设施相结合的综合教室,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帮助,使地理教学更加方便、直观,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课程中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设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非洲”这节课时,可以利用地理教室的多媒体播放有关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的视频,通过声音和图像感受非洲野生动物的丰富和多样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图片,感知非洲的特色。

(3)知识拓展。利用地理专用教室可以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启发下,利用相关材料和工具制作教学用具,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地理教室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教学用具,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如在学习“认识地球”这一课后,可以师生共同制作地球仪,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经线、纬线和地轴的区别,开发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延伸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建议

虽然地理专用教室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的帮助很大,但是在地理教室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先进的地理专用教室内的设备,有些功能不太会用,缺少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地理专用教室使用的相关交流会比较少;地理专用教室内的设备维护次数较少,遇到问题才会维修,没有时间上的保证等。一是仪器的使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地理专用教室相关仪器的使用培训,教会教师们怎样熟练和有效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因为有些仪器的操作是比较难的,需要有相关的指导,教师们才会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二是举办相关的培训。举办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培训会,举办相关培训和讲座,增强地理专用教室使用的效率。利用相关培训会,教师可以学习平时教学中不会操作的一些方法和技能,对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寻求帮助和解答,这样可以提高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地理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供地理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共同解决地理专用教室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共同解决地理专用教室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一些新的、好用的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方法。

四、结束语

为了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地理教学实践与应用环节,学校建成了地理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在地理教学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初中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室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总之,地理专用教室的使用,对初中地理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高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乡土地理教学是新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地理课程要与实际相结合,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提出“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区域学习选自下列范围:当地社区、本区、本国、本洲、其他大洲和空间组合、全世界、全球结构”“所选区域应包括从本区到全球大小不同的规模……”上海教育学院教授刘善龄认为:地理教育必须经过乡土、国家、世界三个认知层次。

一、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由于基础原因,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但乡土地理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其内容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结合运用得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理解难度较大,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从家乡的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自然资源,工矿业、农林牧业,人口、民族、农村、城市、交通、风景名胜等方面获大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感性材料,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地理表象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础,是对地理事物认识深化的依据。学习地理,不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学生没有到地理环境中进行实际观察,脑海里的地理表象贫乏;而只在课堂上用地图、图片、幻灯、电影等形象的教具,显然是不够的。

三、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强化乡土地理教学,能增强学生对乡土的认识和热爱的情感

情感是由外界事物给予人们的刺激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情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乡土地理教学活动,结合家乡的特色,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观察等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强化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如讲述工业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工业园区,参观西部齿轮城,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工业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强化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但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的实施中,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为密切,教师独立组织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机会更多,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相对更高。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积累地理资料和工作经验,乡土地理教学的功用才会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凸显。

参考文献:

[1]杨光阔.乡上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第9篇

[关键词]开放式地理课堂教学探究

一、什么是开放式地理课堂教学

开放式地理教学是相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

(1)在教学内容上:将教材内容处理成开放式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向教材外开放。

(2)在教学方法上:充分暴露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产生的情境以及发生发展的过程。

(3)在学习方式上: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

(4)在师生关系上:打破"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开放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哲学上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学生其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水平、智力水准等等各方面因素都不尽相同,因而研究与开展开放式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活动和地理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自身不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得到提高和发展。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去,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而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加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并使他们的个体情感、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得到健康的成长。总之,通过开放式地理教学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地理智力水平,(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5)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

(一)它调动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不但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学习质量高。

(三)它有利于活跃地理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地理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是多角度的

把静态的"封闭式"教学改变为动态的"开放式"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由"静"变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因此地理课堂的"开放式教学"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1、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形形的知识体验,建构了大量的前科学概念,这些原有知识体验是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先前体验所形成的概念感受知识的存在,体验知识就在身边,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先前体验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例如:让学生注意观察一天当中太阳的运动轨迹、不同季节太阳的运行道,或者冬季正午和夏季正午分别如何看太阳以及早晚冬夏自己在阳光下的体验。这样让学生真正的而且非常轻松的掌握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入手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就在身边,从而增加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应走向活生生的自然,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类社会,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才是地理教学的希望所在。

2、地理课堂应向社会延伸

打破限于学校课室40分钟的时空概念,地理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从电脑网络、电视、报刊杂志中获取大量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比如世界范围内哪里大地震发生后,我建议学生试从电脑上搜索到地震的地理位置,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建议学生从电视、网络、报刊上了解此地地震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重灾区有哪些以及地震会引发哪些次生灾害等。结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开阔视野,同时激发了学习地理的热情。

同时,我鼓励学生参与地理第二课堂,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各种媒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地理知识,而且更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3、实践能力的开放

平时在课堂上的实验,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操作,教师只作适当的辅导。例如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1)将一个装有灯炮的电灯座放在桌子的正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约1米远处的桌边放上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2)将房间弄暗,把那盏灯打开,看看地球仪表面有哪些部分被灯光照亮?哪些部分没有被灯光照到?(3)在地球仪上找到某一点的位置,大约5秒钟将地球仪转1圈,记下在什么时候这个点的位置是亮的,那就是该地的白天;什么时候这个点的位置是暗的,那就代表该地是黑夜。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也为后面学习时区的划分打好基础。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善于思考,能积极主动地吸收、加工处理新信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打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构建适合人的发展需要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ment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YAN Liujiang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Geography teaching has over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The times of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eaching methods to be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dapt to outsid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improvement and change our method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Therefore explore reasonabl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to improve geography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教学方法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建议。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理想与现实还相差甚远。这也不符合新时代学生探索的需要。因此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有效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做一些改进。

就教学方法而言,虽然从2001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第八次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而高中阶段的基本理念则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确未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改革教学方法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绝大多数的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之中有人是困惑,困惑这些新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一些教师是因为觉得较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些新方法会花去更多的时间,而不愿意采用新方法。另一些教师则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业务水平有限,而不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抛弃了使用新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改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改进讲授法,扬长避短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旧还维持着非常传统的依靠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居于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是因为这种方法有其优点。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将科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节约很多的时间和成本。但是一堂高效、优秀的地理课绝对不是仅仅使用讲授法就可以实现的。讲授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以教师为主导,不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教材的难度较大。很多知识特别需要学生的理解。特别是是第一章、第二章的“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如果仅仅依赖教师单纯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会产生两方面的副作用。一是不能够将需要讲解的内容讲解清楚。二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容易讲得太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体验。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改革要从改进讲授法入手。既要将讲授法与其它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又要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作用,吸收了启发式原则和直观性原则,改讲授法为启发式的讲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给直观讲授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资源。

2 重视实践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改革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重视实践的方法。“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都说明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实践对于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地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它具有复杂性、间接性、综合性等特点。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地理环境,研究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实践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自中学地理学科开设的初期就已经存在直到现在。它包括考察、调查、旅行、参观、测量等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法可以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法却很少落实,甚至很多的中学地理教学就根本没有离开过课堂。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气温的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气温,知识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形成气温日较差的概念。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小的地球仪模型,自己模拟地球的运动,化抽象为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可以用到实践的方法。特别是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平时生活中学生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引起注意。因此实践法是适应这一教学内容的很好的方法。比如学习工业农业的区位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决定自己的生产布局。可以带学生去农场、工厂进行参观。使地理学习与社会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能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于实际。

3 有效使用讨论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力

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要有效使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多老师喜欢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使用讨论法,但是很多教师在使用讨论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使讨论法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原因之一是由于讨论法不好控制,加上一些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讨论法往往流于形式。另外一些教师给的讨论题目太过简单,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讨论也是浪费时间而已,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开小差。或者是讨论的问题太难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讨论法是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讨论法使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实行讨论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得讨论法行之有效,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好相应的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方面的准备。其次,教师要掌控好整个讨论过程,使讨论顺利进行。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做好信息控制和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好讨论过程中的意见冲突。最后,教师既要做一个讨论过程中的倾听者,也要做好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做听众时收集讨论的信息,做总结概括出主要问题、观点、方法,使讨论有所收获。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与地理课程课改的要求,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做出改进。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对已经存在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已有方法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和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的弊端,改革与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宝.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之变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144-1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篇

【摘 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但在高中地理必修实际教学中与教材配套的《地理地图册》应用不多。文章通过案例呈现《地理地图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总结了结合《地理地图册》辅助教学的几个建议。

关键词 应用;地理教学;《地理地图册》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7-02

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有言:“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而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读史要辅以历史图册,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图文结合更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的教学使用现状概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会向学生说明地理图像的重要性。从现行中学地理教材看,其中穿插了大量如示意图、统计图、地形图、景观图等各类图像,且图文信息转换题在近几年各省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从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等认知层面上考查学生的地理分析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用地理图像辅助教学。但在现今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在区域地理知识讲解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地图册的使用,而地理必修课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偏向精心研究课本中的文字、图片,却很少使用高中《地理地图册》并深入挖掘地图册中相关图像的信息,且由于近年来多媒体在学校的普遍应用,《地理地图册》更是被搁置一旁,淡出地理课堂。所以,如何运用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实施有效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师必须加强研究的课题。

二、运用高中地理必修地图册的必要性分析

1.地理必修地图册的特点与优点。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为例作探究,该地图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结构上看,大体分为:序图、图册主体内容、附录三大部分组成,整体编排规范、系统;二是从内容上看,图册内容与教材密切配合、互为补充,是课本知识的深入和延伸。图册对教材内容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和延伸,编排上也与教科书严格一致,便于学生同步使用。三是从图像上看,图册图像系统完整、类型多样,采用了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多种图像类型相互配合的形式,共同表达地理内容。四是从文字说明上看,图册针对有些图像适当做了文字说明,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读懂图像所阐明的地理要素及对图像的理解。总体上看,高中《地理地图册》设计了大量可视性强且生动形象的图片,旨在使课文深奥的知识浅显化、隐性的道理直观化、抽象的经验形象化,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程标准的呼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之一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地图册》指导学生解读图表材料,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帮助他们获取地理有效信息,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3.地理学科特点要求利用地理必修地图册。地理是一门集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的学科,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要具备比较强的思维能力。这种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如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能力的培养。而这类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图像系统进行表达说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每一课中的地理图像比较独立,缺乏课与课之间的地理图像信息内容的连贯性,直接导致很多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借助地理图像解说地理原理上没有足够重视。即使是有部分教师结合教材中地理图像或是利用其他地理图像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但缺乏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地理图片中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不能发挥地理图像在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

三、地理必修教学中运用地图册进行有效教学的应用实践及建议

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如果只靠教材的有限图片及文字材料,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掌握,而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一类教学地图,同时考虑到地理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如何对地理必修地图册合理科学使用,就需要地理教师适时、适当地结合对地图册所示的图像类型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按图索骥”,达到所设想的教学效果。

1.应用实践案例。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主,必修一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初中了解的自然地理要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探究其规律及成因的理性认识,属于高中地理较难的知识模块,必然要求地理教师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易掌握自然地理要素的规律及成因,达到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是笔者在地理必修一教学中利用地理地图册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案例。通过以下几种应用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地理分布成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中对有关季风环流的知识,教材中的图片只是对比呈现东亚地区的冬夏季盛行风向的变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季风环流对大陆东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但对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却不能形象说明,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季风气候分布上的理解,单纯靠语言引导效果不好,关键得靠地图进行形象讲解。必修地理地图册中第20页,根据此部分知识呈现的是更为完整的“世界1月海平面气压和风”“世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分布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这两幅图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领学生看地图:“亚欧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东亚季风气候为什么最为典型……”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仔细阅读地图可以很快得出结论:从气压分层设色上看,亚欧大陆上的冬季形成的冷高压和夏季形成的热低压都比其他大陆上形成的冬夏气压中心更为强劲,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从风向分析,冬季亚欧大陆西岸的盛行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对比从大陆冷高压流出的吹向海洋的风,盛行风向更为强劲。就这样,通过地图,可以深化学生对季风气候分布上的认知,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影响风力大小因素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2)提供材料情境,化地理抽象为具体。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影响中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知识。教材以景观图辅以文字来阐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如教材P8 图1.7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第三幅提供的是煤炭图片,辅以“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的文字说明。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认知,教师应该结合必修地理地图册P8中的“煤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示意图讲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沼气是怎么形成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更易消化吸收。

(3)巧用图像类型,注重地理能力培养。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需要学生把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此部分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简单的文字说明及在二分二至日光照侧视图中显示不同节气同一纬度昼长数值,以读图思考形式引导学生从数值中看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大部分教师讲解此部分知识会结合动画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课堂上结合动画讲解形象生动,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必修地图册,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地理地图册呈现太阳光照示意图,不同节气、不同形式呈现昼夜半球分布情况,利用不同光照图形判读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加强学生图形转换方面的认知、掌握一定的读图、绘图技能起到一定作用。

(4)提供活动平台,培养自主学习。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很强,图文并茂,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提供了理想手段。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容,教师可以概括说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地理地图册提供的图文情境自主学习、归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列举其他体现要素间联系的案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使学生学会了信息的处理,思想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有效利用地理地图册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图像技能,有效利用必修地图册中的各类地理图像。即教师要适当让学生接触多样图像,掌握其判读方法,指导学生在充分提取地理地图表面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概括,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的图片进行适时、适量地运用,配合地理教学。地图册内容丰富,图片类型齐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地图配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讲解,确保一堂课既连贯又不显得冗繁复杂。

第三,将地理地图册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跟读、课余复习。地图册被称为“第二教科书”,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配合使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地理地图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价值情感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薛松松.挖掘图文信息拓展教学功能——谈地图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3.

[3]杜鹃,王俊友等.我国高中地图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探讨——以人教版地图册为例[J].地理教育,2012:58-59.

第1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第二语言;地图

以下是我在地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时事,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

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例如,在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把持续三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作为导入部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等国联合发动对国家的空中袭击?而这也是学生真正疑惑的问题,这时适时地展示利比亚地图,学生对利比亚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一目了然,也就明白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西方国家为了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为了控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这样结合时事材料的导入就可以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像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泗洪等等,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把所学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画略图,增强学生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习地图以读图析图为主,教学挂图和书本上的地图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初中生不易读懂,但略图则是老师边讲边绘出的,能及时服务于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如今的教育通常都在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有的教师就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了对图的感觉。娴熟的画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教师功底深厚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影响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把教师在黑板上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地图的感知,为地理教学便捷地打开了第一扇门。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略图,有时比挂图、多媒体教学效果还要好。如学生在学习“南亚”这一节时,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地形、河流等是本节重点,如何让学生体验得到这些知识点,只要在课堂上画略图,学生就一目了然了。首先将南亚轮廓画出,把国家分界线画完后,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着课本的地图,在黑板上填出南亚东西两侧濒临的海洋名称、三大地形区、两条主要河流、主要国家和城市等等。一通圈圈点点后学生自然就能了解南亚的自然概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过硬的绘图本领,要凭自己熟练的技巧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在黑板上迅速绘制成板图,久而久之滋物无声,学生在教师娴熟绘图技巧的熏陶下,对绘图、默图的兴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三、一图多填,训练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地图学习中还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复习美国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在黑板上勾画出美国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领土构成、濒临的海洋和陆上邻国,然后填写主要地形区,再填写河流、农业带、工业区、城市、港口等。另外,填图时也要注意格式填写正确,所填名称与地理事物走向一致,字迹工整,大小合适,位置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