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21:5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形成性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105―03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是指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水平在得到教师、学生和同伴评价、解释和反馈后,大家一起决定下一步更有理据的教学活动(Black & William,2009)。学者们对于形成性评价大概有这样一些共识:首先,它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次,学生的水平需要由教师、学生和同伴一起评价和反馈。最后,教师、学生根据评价和反馈的结果进行反思,调整教与学的方式,设立下一步目标。Rea-Dickins(2001)提出形成性评价的四个步骤:(1)向学生明确目标;(2)评价学生水平;(3)给予学生反馈意见;(4)师生进行认真反思,调整教与学的方法。其中第三步骤是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学生只有收到反馈,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才会知道怎样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目前,笔者所在的南京林业大学早已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引入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尽管形成性评价方式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但迄今为止,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尚未形成明确、系统的阐述,特别缺乏的是不同外语教学领域应用的实证研究。
本课题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在教学中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开展合作式、任务型学习,提高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和思维共享水平,运用多元评价机制,以评促学,评学结合,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拟采取教师制订明确长短期教学目标,师生互评及时反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明确学习要点和预期目标,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课程资料,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开设网络资源主页和论坛为学生提供网上辅导,将自主学习的部分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使学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综合以上形成性评估的手段,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模式。
二、实验设计和过程
1.研究问题
(1)视听说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听说学习的积极性?
(2)视听说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实验课程背景
该研究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情境,对象是化工院化工专业一年级学生。研究的开展主要在视听说自主学习英语课堂中进行,分两学期进行教学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模式,包括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具体实践模式
如表1所示,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成性评价步骤,具体如下:
学期初的目标设置阶段:(1)教师将总目标切割成学期目标,然后将学期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短期阶段目标;(2)根据学生现阶段水平,向学生阐释本阶段听说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根据各人自身水平不同设置难度不一的当前目标,记录在目标表格上;(3)将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视听说课程学习。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阶段:(1)每个月进行一次目标调整检查,通过学生课堂口语表现、听力练习完成情况,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2)学生对本阶段自己是否达成目标进行自我评价;(3)重视同伴评价,让同学之间形成积极客观的互评风气,激励并促进自我目标的实现。
评价后的反馈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2)同伴根据本阶段初设立的目标,给出评价意见。
接受反馈后的反思、调整阶段:(1)反馈尽可能面对面进行,可进行讨论、阐释和辩论;(2)当学生理解反馈意见以后,进行反思,进行目标调整和努力,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反思,调整教学,与学生进行新一轮具体目标的设定。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1.视听说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对英语听说学习的积极性的影响
问卷调查表的每一题都有1~5五个数字选项,“5”表示完全赞同,“1”表示完全不赞同,“4”“3”“2”表示不同程度的赞同。分值3是个分界线,低于3说明学生对有关问题持否定态度,高于3说明学生持肯定态度。问卷分类调查了学生在六个方面的学习情况:评价方式的认知,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持久性,听力策略的掌握,学习兴趣和信心,对自身水平的评估。对实验班在开学初(前测)和学期末(后测)的两次问卷数据的得分均值进行比较。
如表2所示,在后测中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得分均值都有提高。特别在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兴趣信心和自身水平评估方面,由以前的否定态度(得分均值3),说明在一学年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评价方式的认知上,前测的分数(3.79)本来就很高,说明学生原本就重视课程的评价方式,在进行新模式的教学后,平均值持续得到提高(4.07),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的评价方式是表示赞同的,并感受到其优异之处。在六个方面中,只有听力策略的掌握情况属于下降趋势(从3.62降为3.23),这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意识和信心大幅提升以后,听力的真实水平有所提高,对听力策略的依赖逐渐减少,因此显现出对听力策略掌握的下降。
另外,笔者随机抽取了几位实验班同学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对这学期教学模式的想法和自身英语学习的认识。经过数据整理,笔者总结发现,在经过这学期的新模式教学后,学生们基本都意识到想要提高听说能力,首先需要寻找和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测,越来越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懂得了英语学习需要持续的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对英语的兴趣也渐渐得到增强。访谈的结果正与前面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致,相互印证,因此可以认为信度较高。
2.视听说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影响
形成性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共同组成,不但有具体分值,而且有详细的对于被评价者是否达到目标和其存在的优缺点的具体阐述,在学生收到评价以后,需要自己进行反思,修改目标计划,并通过后期努力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
笔者用SPSS13.0尝试分析形成性评价对于听说能力的影响情况,将形成性评估分数与学生的听力与口语分数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成就的相关性情况和学生口语与听力能力的进步情况,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口语和听力的分数在前测中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相关值分别达到0.824和0.835,P值都是0.000,表示极其相关。在经过新教学模式的视听说课的后测中,口语和听力成绩的均值分别增长了5.32和14.32,相关指数也依旧非常相关,相关值分别达到0.847和0.864。这说明在新模式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在前后测试中成绩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听力,提高幅度非常大,并且证明形成性评估和口语、听力的水平非常相关。
另外,笔者还对口语与听力的前、后测分数用SPSS 13.0软件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看看随着新模式教学的进行,口语和听力的水平是否有显著的提高。前、后测使用的听力资料是出自相同难度的听力题源,口语分数也由教师和学生大众评委按照同样的要求一起评议,尽量去除主观因素引起的得分差异。从数据处理结果可知,如表4所示,学生在前、后测中口语和听力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分均值分别提高了5.32分和14.32分,T值分别为-2.77和-3.481,P值分别为0.008和0.001,P值都小于0.01,因此表示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提高非常显著。
四、结论与启示
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表明,视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的自主性、信心兴趣和对自身水平的评估产生了质的提高,而对具体听说策略的依赖有所下降。表明学生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听说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监督和监测,越来越清楚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懂得了英语学习需要持续的努力,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和兴趣。从听力与口语的前、后测成绩比较可以得知,通过新模式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听说技能方面的成就也有较大提高。新教学模式中采用的形成性评价与学生的口语、听力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学生在接受新教学模式后口语、听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因此,在视听说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运用系统的形成性评价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目标制订过程,让他们制订适合自身的可通过努力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因人而异,适合自个水平和学习进度。然后通过师生互动反馈,反思和目标的及时调整,达到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Black, P. & Wi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01).
[2]Black, P. & William, D.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J].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1.
[3]Butler, D. L. & Winne, P. H.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theoretical synthe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5(03).
[4]Rea-Dickins, P.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Identifying processes of classroom assessment[J].Language Testing ,2001(04).
[5]Sadler, D. R.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J].Instructional Science,1989(18).
[6]关英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估模式探究[J].海外英语,2012(07).
一、出题
通过本人的细心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对当老师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想给他们创造一个做老师的机会,就想到了让他们自己出题。
出题,就是让每名学生都出一份考题。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课后完成的。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给自己的对手(同桌)出一份考题。目的是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让他们充分实现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另外,对出题者的要求除了常规的以外,重点要求题量不得超过三分钟,避免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影响到答题的效果和出题人的兴趣。
通过这种出题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回顾当天或以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记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找出疑惑,自己进行查缺补漏,从而达到教会学生会学习的目的。
二、答题
答题,就是同桌的两名同学,把各自的考题互换给对方,让对方答自己出的考题。目的是让他们相互评价,在评价出题人水平的同时也评价了答题人的水平,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效果。这一环节,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为了更好地做好答题这一环节,我事先给学生进行了“分层”。就是把学习成绩很接近的一对学生安排在同桌,让他们对手相当,同步学习,有利于接受各自的考评,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习得性乐观,避免因出题人水平太高,而答题人水平过低的大落差问题。这一环节只给学生三四分钟的答题时间。等学生答完题后要求各自写好答题人的姓名,且把试卷互换回来。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对方的思维,扩大原有的知识面,活跃自己的思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反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真正认识自己,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求知欲。
三、评卷
答题结束之后,紧接着就进行评卷。评卷,就是让出题的学生给答题的学生评卷。因为出题的学生对试题的正确答案很清楚,对方答得对不对一目了然。这一环节只给两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两分钟的时间里,学生感觉异常地兴奋,十分活跃,也格外地认真,哪怕是错了一点点,对方也不肯放过,俨然是一名老师在给学生评卷,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待评卷完成之后,重新把各自的试卷交还给对方。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评价各自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评价着各自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做老师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评价能力,学习能力等。
四、查卷
查卷,就是当对方把自己的试卷评完之后,自己在课后进行查找。让他们在自己的试卷上查出不足,找出正误的原因,进而强化识记。校正、反馈易错问题,内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这一环节,让他们进一步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让他们养成一种在自身上找差距的好习惯,让他们能“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说人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
五、赏卷
赏卷,就是让学生在课后相互欣赏各自的试卷。当学生答题结束之后,教师不收试卷。且鼓励他们在课间相互传阅欣赏,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达到交流合作、质疑研讨之目的。如果每个学生的考题是三分钟的题量,班级如果有二十人,那么,通过这样相互赏卷后,每个学生的考题量就可以达到一个小时。由此,提升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思路,提高了学习量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相互评价能力。也能让他们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养成虚怀若谷的良好品质。
六、教师检查、指导、升华
上述几个环节完成之后,教师要委托科代表,把试卷收上来。教师再进行详细的检查后对个别试卷写出评语,且进行指导。有利于下次出题水平的提高。另外,把优秀的试卷,张贴在“学习园地”中供大家欣赏、效仿。
这一环节是为了收集学生的信息,掌控学生的动向,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让学生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进而提升“分层、反馈、形成性”评价法的效果。
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进行,真正把学生原来的那种干枯的“考试”变成了一种游戏;把原来的那种单纯的“灌输式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式学习;把原来的那种单纯的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变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志趣,增加了乐趣,激发了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构建医学检验实习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制定《实习轮转记录》(学生用)和《实习考核要点》(教师用)。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作为实习及带教的纲要,实习和带教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结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有效促进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医学检验;实习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化学、物理检测方法和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门实操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重点要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因此,在培养医学检验工作者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学校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实习阶段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培养的也不容忽视。目前,检验医学实习教育已进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的阶段,有效实施反馈-矫正的教学评价过程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则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方法[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进行,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2007年,李井泉全文翻译HersheySB教授题为“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文章,才进一步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教学[2]。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发展迅速,论文数量逐步上升,引入形成性评价后,针对教学效果评价,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提高与否的研究偏多,而对评价方案及评价体系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及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3]。为此,本文将探索制定医学检验实习中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质量、提高学生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1医学检验实习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制定一套适合本科室实习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是实施形成性评价、提高实习带教质量的前提。在临床检验基础的理论授课过程中,有学者进行了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反馈、矫正三个步骤,提高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4]。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有教师构建了包括卷面考核(终结性评价)、平时考核(形成性评价)和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考核(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体系[5]。这些评价体系的制定,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我们制定实习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实习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实习目的和进度,在实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带教老师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双方都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达到良好的带教和实习效果。为此,我们在2015—2016年度实习生中尝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制定了适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实习效果。
1.1制定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以实纲为依据,根据不同层次实习生的特点,制定《实习轮转记录》(学生用)和《实习考核要点》(教师用)。两份材料均包括详细的实习内容和目标,不同的是教师用《实习考核要点》中会明确标识带教和出科考核的重点内容,方便带教老师有目的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在实习生入科时,《实习轮转记录》人手一份。内容包括各组轮转时间(细化到各岗位轮转时间)、实习内容和目标(明确哪些内容熟悉、哪些内容掌握、哪些内容了解等)、掌握情况(自评、带教老师评价)、带教老师签名。在实习过程中同学可以不断对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估,有重点的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实习,最终全面掌握实习内容。带教老师也可以根据《实习考核要点》及时掌握实习情况,调整带教策略,并按要点进行考核。
1.2定期评价
我们每季度收集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记录》,对他们的实习情况进行集中评价。先对表格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之后总结表格反应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在每组轮转结束后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进一步评价实习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每一轮的考试题目由带教老师从《实习考核要点》中随机抽取,不固定考试题目,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对未达到出科要求的同学要寻找原因,对症解决问题,必要时重新进行薄弱环节的实习,帮助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
1.3不定期访谈
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除了定期对实习内容进行评价,我们还要关注实习生的思想情况、生活情况等,帮助他们解决影响学习的障碍,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开展这项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工作闲暇时,与同学聊天,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了解他们实习、生活情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负责实习生的老师建立实习生QQ群、微信群等,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交流,有问题随时,老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想法。对于问题突出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对于一些特殊同学,要给予多一点关注,让他们融入实习生的大家庭,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选拔个别优秀学生,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不断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让大多数同学有所提升[6]。
2医学检验实习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效果
试行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后,我们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有以下改变:
2.1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照《实习轮转记录》,可以随时对自己的实习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自评,有意识的主动对薄弱点进行实习,他们在实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明显提升。此外,由于出科考试题目不固定,带教老师在考试前随机抽题,因此,同学主动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在动手操作方面,同学会利用工作之余自行练习。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时,同学会主动翻书查看,积极性明显提高。
2.2实习生专业知识体系更完善
我们制定的《实习轮转记录》中不仅包括操作内容,还有理论内容。因此,同学会根据要求补充欠缺和遗忘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督促理论学习的效果。在科室,同学除了翻阅自己的教学书籍,我们在每个实习组内都准备了相关的指导书籍,同学可以随时查阅。最终,实习生不仅能完成一份标本的检验,还能对报告反应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合理解释,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带教工作井然有序
在我们试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除了制定适用于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记录》,还包括适用于带教老师的《实习考核要点》,而且突出了重点带教和考核内容。这样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有效引导实习生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实习。同时,我们对实习时间的管理具体到每个岗位,这样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按时间进行实习和带教,避免出现虽然每个大组实习时间固定,但在有些岗位轮转时间长,有些岗位又没有轮到的情况。为每个同学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熟悉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
2.4加强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沟通
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有很多沟通的环节。在一季度一次的集中评价结束后,我们要和所有实习生进行座谈,给他们反馈评价的结果、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要听取他们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督促我们进行改革。同时,我们也要定期与带教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实习的动态,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完善带教管理。此外,利用现有的交流平台,QQ、微信、邮箱等,跟同学、老师及时进行交流,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拉近了老师与同学的关系,也掌握了同学在实习中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便于更好的进行管理。
2.5增强实习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检验科实习生学历层次较复杂,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怎样使他们既能牢固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又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并且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形成性评价开展的又一重要目的。经过试行,结合同行的经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成绩评价中比例,改变了考试方式单一、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利于提高实习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在实习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7]。
2.6达到学生实习的期望,实现科室和学生双满意
实习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和学习专业技能的关键阶段。同学来医院实习,除了有学习的目标,还带着一些其他的愿望[8]。比如,通过优秀的实习表现,获得优秀实习生等荣誉称号,为今后找工作、考研、出国等打下基础。在形成性评价体系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学生的这些诉求,通过平时的座谈、交流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在评分表上有所体现,为实习结束时评比提供客观依据,使真正优秀的同学脱颖而出。
3本次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之处
在我科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后,在实习带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3.1形成性评价体系内容有待完善
虽然我们在借鉴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经验,结合我科的情况制定了该评价体系,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评价内容尚未包括对学生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能力的考察。比如,某些同学创新能力强,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某些手工操作的不便利,自己发明了小的装置,替代了以前的操作,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方便。这样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在评分系统中有所体现。再如,有些同学领导能力很强,在医院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率领大家夺得了好的名次,为科室和班级争了光。这样的领导才能我们也应该在评分系统中有所体现。
3.2考评方式有待量化
在目前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我们只对每个专业组实习内容设计了总的评分,没有细化到每个知识点和操作技术。这样不利于更客观地反应每个知识点和技术的掌握情况。此外,对于考勤、专业知识以外能力的评分等缺乏相应的量化考评,使一些有特殊能力的同学在评分体系不能得分。这样在最终进行全面考核时缺失了部分考评数据,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平原则。
3.3缺乏激励机制
在执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这一年里,同学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条件的限制,实习结束时,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只将个别优秀实习生报送到学校,由学校进行奖励。这样对大多数认真实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是有些许挫败感的。这也不利于他们今后工作中长久的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后续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工作中,我们将补充激励机制,使每一个优秀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大家认可的。综上所述,在医学检验这门实践性学科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带教老师的带教和管理,使整个实习过程井然有序。最终使实习生圆满的完成实习,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实习管理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磊.形成性评价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3):533-535.
[2]HERSHERSBELL.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李井泉,译.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5.
[3]蒋敏丽,徐森明,莫颂轶.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应用现况与分析[J].高教论坛,2016(1):95-97.
[4]张海燕,李晶琴,许子华,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7):2695-2697.
[5]冯辉,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8):1172-1175.
[6]李斌,苏燕,杨文杰,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2):3-6.
[7]胥振国,蔡玉华,蒋斌,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12):117-119.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运用
一、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对于形成性评价,国外文献中还有其它名称,如学校评价、档案袋评价、学习性评价等。这些是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待形成性评价而使用的不同术语,基本意思大致相同。
教学评价最早是由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泰勒教授1930年提出的。他指出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满足预期目标的程度作出测定和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从而为修正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进而达到教学增值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建立在被评价者主动接受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第四代教学评价,主张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构建活动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美国心理学家Bloom把教学评价分为三大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Bloom特别强调与终结性评价相区别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某一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进程,提高教育质量。
二、形成性评价的主导是教师
如果形成性评价只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考试或观察的形式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那么“课堂评价”的实践则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但这些行为往往主要依靠直觉,并没有上升为理论。事实上,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作用并不难理解,即为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出比较准确的测定,然后一方面改进教师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出学生的弱点,使学生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等等。此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大多数的研究论文旨在说明形成性评价的种种优点,而对于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却避而不谈。形成性评价评什么?为什么要评?怎么评?
在“评什么”这一问题上,高凌飚(2004)总结了国内三种典型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该观点强调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学习,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引导师生去关注、认识、把握和改进学习的微观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第二种观点强调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这种观点拓宽了评价领域,同时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评价中还广泛运用了质性工具(如档案)。第三种观点关注学习效果,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即从历时性的角度,将一个相对较长的学习阶段(如一学期)划分为一系列短暂的阶段(如一章节),把短暂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成为形成性评价。三种观点显然不是孤立的,这种评价过程是人与人的交流,在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会自动考虑以上所涉及的三个观点。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它对形成性评价对象的界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对于这一界定,突出了一点:教师是形成性评价的主导。
三、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而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等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在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学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把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及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进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这一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是依赖于学生来进行的。教师的引导起一定的作用,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学生相互间的比较。传统的教学,并不明确学生相互评价这一方式,而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下进行。
自评在目前教学条件下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默认学生自身具有努力学习的主观愿望。这只是一个伪假设。由此带来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作出准确的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需要加强。
2.学生相互评价。相互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氛围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教师的评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从很多方面观察学生,有效地利用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同时引导他们的学习及安排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形成性评价的效度与信度
形成性评价使得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以便不断调整教学,满足学生变化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而不是提供评价依据,因此形成性评价的效度是好的。事实上,传统的小班教学,所谓的因材施教,都是形成性评价在实践中成功运用的例子。
形成性评价的信度有较大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同教师评价及学生自评互评时掌握的标准可能不一致。
其次,同一位教师评价可能受到一些非评价性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性别、外貌、交际能力、与教师的关系等。
最后,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固有的能力或是过于看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评价不是以学生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能力水平为依据的,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手段和课程学习评价手段,有着终结性评价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特征,内容,实施及效果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与学生共同成长。
1.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使素质教育更加完善。
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
2.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3.形成性评价的特征
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机会,形成性评价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3.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
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学习策略,知识能力水平。承认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教师评价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确定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正符合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3.2 过程性评价。
一方面,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它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与调节教学的全过程,使它保持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一定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完成一个评估任务的过程往往也就是一个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例如,在一个评估任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语言结构编一个短剧并表演,学生可以有几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学生起草剧本、修改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剧本的过程必然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忆、练习,对语言与情景的关系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要相互配合,才能将短剧演好。
3.3 开放的评价。
在课堂内外,我们给学生应积极创设宽松友好的氛围,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使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增强。为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和进步,在一些知识,技能的测试上可以给学生两次评价的机会。
3.4 发展的评价。
这点是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和反思,它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因此,形成性评价称得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4.形成性评价的内容
形成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情况,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信息反馈调整教法,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反思。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形成性评价覆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它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
4.1 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情况,原来有兴趣的学生是否保持甚至加强了学习兴趣,原来兴趣不高的是否有改进。
4.2 情感、策略发展状况。
在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对话表演、小组讨论、排演英语小品等活动中观察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调整学习策略。
4.3 综合语言技能运用能力。
通过观察在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对话表演、小组讨论、排演英语小品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情况。
5.英语的形成性评价的技术与实施
在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发小星星、小红花、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等。但是这些使用还是无意识的、零碎的,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用以下形式对学生进行性成性评价。
5.1 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这种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学习档案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可包含学生认为满意的作业作品、星星集、平时书面测验的试卷、家长的评语、教师的评语或课堂轶事,又可让学生记录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等。我设计学习档案本内的语言,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根据儿童的好胜的心理特点,处处让他们感到“我能行”,让他们体验成功,诱发学习的积极情感。
5.2 小组任务活动的评价。
在形成性的评价中,小组任务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形式。《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小组任务活动则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良机,同时,也是让学生通过用英语去完成一些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非语言性的任务来发展其英语运用能力,可分为课堂上活动和课后活动。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
该评价主要在于不断反馈学生学习英语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性结果,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纠正的具体的学习错误。
2.终结性评价
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它可以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在一个学期、一个教程或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为了进行分等、鉴定,或者对课程、学程的有效性而进行的评价,一般采用考试的形式。
3.两者关系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评价形式的不同,而在于它们的评价目的、功能的不同。 明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是正确应用各种评价形式的基础。否则,即使采用了表面上是形成性评价的形式,也会变成事实上的终结性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创造性地应用形成性评价技巧,首先应该解决英语教学领域中的两个紧迫问题,即英语就学人数中大幅度淘汰率和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问题。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鲜明的积累特性。在英语教学的最初几年内,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未能掌握某一课文内容的学生,在学习下一课时会感到困难重重。如果不给予帮助,这些学生很快就会落后。在英语学习方面,不能期望新的单元会给学生提供“第二次机会”。掌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形成性评价将提供学生从某一课文转入下一课文的调节手段。
三、形成性评价的设计
1.形成性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是指“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等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教师对全班的评价。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②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教师应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优秀学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现,看后进生是否正在进步等。③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活动应当成为评价的重点。教师应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领导力的强弱、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任务的成效等。④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生评价。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学生自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培养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纪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②两人互评。两人互评是一种长见的自主评价形式。两人互评可能在所有的两人一组的活动中之中和之后动都应当发生。③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的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④群体合作评价。全班参与合作评价,因参与人员增多而难度加大,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则更有意义。教师在进行全班合作评价时应作好组织工作,进行周密的规划,准备完备的评价工具,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指导。此类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是一体的,本身就包含着教学内容。
(3)家长评价。目前在很多学校已引入了家长评价。例如学生在家里做完作业,家长给予必要的评语;学生把在校的一些课业成果拿回家做展示汇报,家长对此给予评价。此外,学校举办大型英语表演活动或教师在班上组织各种英语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并让他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家长参与评价,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指导。要不断改变家长的评价态度,改善家长的评价行为,改进家长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作用。
2.形成性评价方法
当前评价方法要实现多样化的改革目标。重点介绍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测量。在语言教学中,态度测量,情绪测量,一般智商的测量,都对教学改进有明显的效应。
(2)观察。课堂教学观察既可以采取严密组织的系统观察,也可以采用一般的纪录所见所闻来收集评价的原始信息。
(3)调查。观察是在活动过程中同步采集信息,调查则是在活动之后采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有问卷和访谈两种。
(4)档案袋。档案袋也可以称为成长纪录袋,它的概念是“收集、选择和反思”。
[关键词]互联网+;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
一、引言
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健康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运而生,信息传播方式和反馈机制随之发生了改变,基于“互联网+”模式开展在线学习及评价得到了广泛应用,更引发了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深刻变革[1]。“互联网+”模式视阈下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亟待开发,特别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评价效能影响着医学生培养质量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评价体系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总结性评价。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总结性评价(又称结果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被广泛应用于选拔性考试。而在医学高等教育实践中,以分数为导向、专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弊端逐渐暴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侧重基础知识考察,无法对学生整体素质作出评价,易导致学生被动“沉浸”于应试教育,抑制创造性思维发展,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限制教师知识讲授范围。教师以考试结果为教学目标,重视应试技巧,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强调考点知识,不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掌握。(二)第二阶段:传统形成性评价。1967年,M.Scriven率先对形成性评价作出明确定义: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完成后,查找并评议教育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并及时向授课教师进行反馈,帮助授课教师精准聚焦教学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活动质量[2]。随后在《HandbookonFormativeandSummativeEvaluationofStudentLearning》一书中布鲁姆(B.S.Bloom)提出:监测学生学习过程,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来修正教学计划,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以实现学生个人学习目标[3]。如今“形成性评价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观点已成为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被认为是目前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之一。(三)第三阶段:“互联网+”教育评价。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运而生,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互联网+”模式开展在线学习及评价得到了广泛应用,引发了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深刻变革。1.无纸化。传统形成性评价采用现场提问、作业提交、阶段测试、学习档案等方式,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时间成本。如今基于题库技术实施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节约了纸张和油墨等材料,还将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从原来繁重的排版、印刷、搬运、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2.时效化。特别是我国临床本科教育,因医学卫生人才的紧缺和社会教育资源不足而形成的大班教学模式。以前,课后作业“布置—提交—批改”周期较长,课堂提问只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样本量太少,无法全面、及时了解授课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如今,移动互联技术引领教育评价时效化变革,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也打破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地点限制。3.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原本只能局限于单一维度的评价活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如虚拟仿真实验使实验操作可以被多次重复,针对每个学生建立过程档案,记录学生实验操作全程[4]。此外,学习者的注意力保持等方面的学习相关素养可以通过行为数据进行观测,有效助推教育评价科学多元化发展。
三、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理论研究匮乏,无法引领教育评价创新发展。我国形成性评价研究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CSSCI来源期刊相关主题论文,截止2019年4月25日,仅检索出35篇相关文献,将广告、病案、循证、绩效等与教学评价无关的文献人工剔除后,仅有3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医学本科教育评价[5-7],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极度匮乏。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理论研究基础同样不容乐观,无法支撑和引领教育评价创新发展。(二)过度强调形式化,评价效度、信度、深度、广度不够理想。1.效度。国内形成性评价往往被当作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或是单纯作为期末成绩的补充。另外对于自我学习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含有明显主观意愿的评价方式效度较低。2.信度。由于被评价样本过少,不能代表整体的实际情况,反馈信息常常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由于附加有相应处罚,或者据此发放物质奖励。这些往往会干扰评价结果,让被评价者因为奖励和处罚,而采取舞弊行为,导致反馈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8]。3.广度。认知能力、自我能力以及人际能力为21世纪学生应该具有的三大核心素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形成性评价重心依然局限于认知能力的评价,仅有少量关于人际交流能力的评价,多数相关研究往往忽略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考察和评价[9]。4.深度。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已经学会的知识发散和类比,用以学习新知识或解决类似情境下的其他问题,需要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加工,但我国高校目前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更注重知识记忆层度。(三)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阻碍形成性评价创新发展。一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限制,阻碍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二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倾向于总结性评价结果,导致形成性评价与外部认可还存在割裂。三是,目前多数高校形成性评价管理效能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管理制度体系混乱,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
四、“互联网+”模式下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完善路径
(一)加强本科教育评估基础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应从思想上对形成性评价给予高度重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评价体系,就是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形成性评价理论研究与创新驱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出现,未来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相关研究也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教育评价也应该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二)构建四位一体监测体系,保障形成性评价科学有序。1.效度。高效的形成性评价需要拓展评价主体,形成完整统一的评价体系。如此得到的数据才能相互支撑,不会受到评价主体的主观意愿所影响。同时将个体素养、经历、情感具体化,借助具体任务,准确完整记录任务中的表现,并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和表现。2.信度。必须要坚持重点知识全覆盖,课堂内学生全覆盖,以确保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结果并非来自于极少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优等生,避免教师对掌握程度产生片面性误判,不能真正达到根据反馈结果修正教学的目的。3.广度。评价的学生大量详实的在线活动数据和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数据反馈,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浏览相关内容的停留时长和个人活动空间,可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取向、未来职业规划、还能观察学生学习状态下的注意力保持情况。4.深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记忆负担大大降低,应该深入到高阶思维能力层面。巴尼特认为,高等教育需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取向所在[10]。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其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21世纪核心素养尤为强调的[11]。(三)打破传统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形成性评价内生动力。一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二是,强化人力资源配置,打造形成性评价人才团队。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加关注评价反馈,更加重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三是,教师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至关重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及相关院系应形成合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形成性评价水平。
五、结语
评价的关键在于希望,根本目标是创造未来,鉴于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评价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文章立足我国“健康中国”和“互联网+”两大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既要兜住底线、保障合格,又要追求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精准聚焦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理论研究盲区与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四位一体提出了“互联网+”模式下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监测体系及完善路径,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星.开放教育网络学习测评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7):69-76.
[2]ScrivenM.TheMethodologyofEvaluation[M]//TylerRW,etal.PerspectivesinEvaluation.Chicago,IL:RandMcNally,1967:39-83.
[3]BLOOMBS,etal.HandbookonFormativeandSummativeEvaluationofStudentLearning[M].NewYork:McGraw-Hill,1971:1.
[4]文孟飞,刘伟荣,叶征.基于自动聚类和集成学习的网络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18(3):74-82.
[5]朱小康,伍叶,章志红,等.高校网络教学TQM质量监控体系应用研究———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网络教学管理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6):35-42.
[6]吕晓燕,刘继斌,吴燕萍.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1):48-49.
[7]张其鹏,罗德刚,暴海燕.基于网络的医学内容服务平台———医学教育考试网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与出版,2009(1):47-49.
[8]杨金来.基于网络的多元形成性评价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3):72-77.
[9]孙妍妍,祝智庭.以深度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美国《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3):9-18.
[10]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译序1-12.
>> 特许经营权资产的价值形成及价值评估方法文献综述 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与方法 小学英语听力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探索 论高中化学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探析 探究初中英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学习 英语解难教学与形成性评价 地理教学与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大学体育教学 论形成性评价与学习兴趣 基于VaR的汇率风险度量方法文献综述 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文献综述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 开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措施分析 中学德育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把握歌曲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张卓.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中的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62-64.
[7]李东林,杨海洪.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平时量化、细化考核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235-236.
[8]张莉,柴连琴.发育生物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探索[J].河南农业,2012(07):21-22.
[9]徐忠传.学生平时成绩的量化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06):29-32.
[10]张艳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个案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系,2011:13-82.
[11]汪文明.物理实验平时成绩的处理[J].物理与工程,2009(01):19-21.
[12]罗忠,刘士卿,王菲,柳洪义.大学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05):31-34.
[13]贺鲲鹏.关于改革沈阳大学平时成绩考评体系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82-84.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38-02
1 引言
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第一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概念,教育评价成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方法、手段,对与教育相关的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教育评价可分为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按评价的功能分,学习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测量程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各阶段的成就进行评价。[2]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是结果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阶段结束以后,为了确定学生是否达成整个教学目标的程度而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2 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现状
目前,国内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形成性评价所占的比重不够。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的评价方法,更有一部分院校的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占70%。可见,大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方法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的行为表现。此外,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不够多样化。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就某些固定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学生的能动性。
在苏州某院校进行的有关大学英语学习评价的295份学生问卷和25份大学英语教师问卷调研中,65%的学生和96%的老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方法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71%的学生和60%的老师认为终结性评价方法不能反映学生英语学习情况,76%的学生和88 %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增加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87%的学生和96 %的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
事实上,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及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
3 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及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在于通过评价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3]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测试,强调英语测试结果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提供的反馈信息并注重经常进行的反思检查。
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大学英语学习评价可以改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当教师把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并由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时,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缺陷及学习的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其次,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能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定位。教师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前一个阶段英语学习的状况,并据此确定学生下一个阶段英语学习的任务和速度。再次,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能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结果对于那些已经掌握或完成某个单元英语学习任务的学生能从情感、动机、认识能方面起着强化作用,而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的鼓励与建议将使学生保持自信心投入英语学习。最后,大学英语性形成性评价能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
4 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该考虑学生的各种英语学习状况,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还可以采取建立学习档案,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
4.1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评价是指教师以观察、记录、抽查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4]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回答问题、角色扮演、课堂互动性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表现表格以及教学记录手册的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
4.2作业
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英语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英语运用能力等英语学习状况。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语及建议也能使学生及时获知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
4.3测验
大学英语测验可以包括随堂测验、单元测验以及阶段性测验等。教师通过学生的英语测验结果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并诊断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4.4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学习档案是指收集、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连串表现、作品、反思,自己、同伴或教师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1]
学习档案的建立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大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档案,将自己平时的各项作业、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分门别类地存放在自己的学习档案中,以便随时拿出来反思,以扬长避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4.5学生自评与互评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化学教学; 计算机辅助学习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3-0001-03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教育的热点[1,2]。 实施优秀的化学教学离不开必要的形成性评价,因为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将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本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新讲授的化学概念总体掌握的程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确保学生的学习朝着教学目标稳定迈进。
然而,如何设计使用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和改善教学,历来是教育实践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3,4]。 教师们常常不得不面对班额过大、自身精力有限、缺乏相关评价技能的专业训练等现实。一方面,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为人们高效迅速地处理信息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虽然已经有一些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形成性评价工具被开发出来,但很多并不能完全符合学校教育的一般需求,其中真正适合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辅助形成性评价工具更是少之又少!
在香港,一种帮助化学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系统(Test Construction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TCSS)的软件被开发出来,它可以在网络和计算机的支持下协助化学教师较为简易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在香港推广使用的3年来,它的效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近年来,TCSS还得到英、美等国家化学教师认可[5,6]。 目前的TCSS2.0版采用的是全英文操作界面,香港学者正打算将之汉化为中文版本。
本文旨在介绍该软件的特点、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TCSS系统及其使用手册可以从以下站点免费下载: www3.fed.cuhk.edu.hk/chemistry/ )
1 TCSS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条件
TCSS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学生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练习。通过它,学生可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形成性自评,所有的作答纪录将由学校内的服务器反馈给相关教师。
第二部分是一系列帮助教师提高其编写形成性评价技能的专门训练。包括一个中学生化学错误概念的数据库,15条编写选择题的原则及相关的练习训练,一套可直接用于添加、删减、修改第一部分中学生练习题的计算机软件工具。
使用TCSS仅需要学校提供一台网络服务器,在服务器安装完成后,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都可以直接使用TCSS。
在完成了某一章节或某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自行安排时间通过网络完成相应练习。学生只需在家中或学校使用电脑登录到学校的网页,进入相关界面,键入他的专用登录号码和密码就可进入TCSS系统。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查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
2 学生评价系统
初次安装好的TCSS中已经包含有三个单元的形成性评价练习,分别是:“酸和碱”、“电化学”和“化学平衡”。每一个单元练习又根据其具体内容细分成相应的次级主题练习。例如:酸的特性、碱的特性、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等。这些练习分属2个不同的层次要求,一个针对初中学生,另一个则针对高中学生。各个次级主题练习的评价模式分为2种:“自我学习评价模式”和“单元测验模式”,以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
每一个自我学习评价练习一般由10-16道选择题组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以即时得到每一道问题答案的反馈:如果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计算机屏幕将会出现一个肯定的反馈,并显示出对相应选项的解释说明,以强化他们的已有理解(见图1)。
而当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时,系统不会如一般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那样,将正确答案直接给出,而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反馈,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重新做出选择。这是TCSS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设计完全遵守了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即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检测,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因此,TCSS不会简单显示答案供使用者判断对错,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即使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系统也会给出一定的解释说明,防止学生只是猜对答案而没有真正理解问题意义的情况发生。当学生对所解答题目感到困难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提示”按钮得到帮助。每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该按钮会自动发亮。按动它将会得到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帮助――通常是一些激发学生应用已有化学知识思考解决新化学问题的提示。在完成一个单元内的所有练习之后,点击“查看所有解释”按钮,则可以看到对所有正确选项的详细讲解。
与“自我学习评价模式”不同,在“单元测验模式”中,学生必须完成测验中所有的题目才能看到计算机对他的解答的批改,各题的正确答案将会直接给出,学生会得到一个此次测验的分数,了解自己对整个单元知识的大致掌握情况。而点击屏幕上的“查看所有解释”按钮,他将看到对每道习题具体的讲解。
因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能力测试而不是速度测试,所以,两种评价模式均不会设立学生答题的时限。
无论是“自我学习评价模式”还是“单元测验模式”,教师都可以获得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学生所选的答案会由系统自动纪录,根据他们的第一次选择所做出的统计数据表会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由此可以省去批改大量练习的时间,却能非常简便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统计报告分为2种形式:第一种显示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答对的题目数量,以及该生完成练习的日期和时间;第二种则显示每一道问题中,全班同学所选择的不同答案的分布情况。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教师可以轻易发现经过教学后,学生中仍然存在的错误概念,便于他们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计划,或增加个别辅导以改善教学。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储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中,需要键入相应密码才能查看。而每一个具体班级的统计数据可以在学年结束时删除,教师可在教学循环中重新使用该软件。
3题库支援系统
除了评价系统中的已有习题外,教师还可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练习,使得评价更有针对性地配合自身的教学。
初次安装TCSS时,系统题库只提供3个评价单元(即“酸和碱”,“电化学”和“化学平衡”)的172道题目。教师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新的主题单元、新的题目,或对原有习题进行修改、删减,同时所有的题目均可以被划分成难易两种水平,以适应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只需应用系统中所提供的软件工具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而不需要具有特别的计算机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为了随时掌握学习是否已达“精熟”或“非精熟”的讯息,避免长期累积学习困难,增加实施补救措施的负担,因此,无论是“自我学习评价模式”中,还是“单元测验模式”中,所有的题目都应严格符合教学内容;包含单元中的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换言之,练习中的简单题并不应被删去;而难题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4教师编写选择题选项技能训练系统
为了便于数据的统计和管理,TCSS中所有的问题均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而题干及选项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编写不得当的选项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失真,它们并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但这恰恰是很多一线教师在实施评价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很多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评价训练,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编写优秀的选择题选项。根据Hopkins的研究,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设计选择题的时候都违背了一些重要的编写优秀选择题的原则[7]。
为了帮助教师克服这一实际操作中的困难,TCSS中附有一个专门训练教师编写选择题技巧的数据库。它集中讨论了编写优秀选择题的15条原则,每一条原则的应用都配有相应的化学案例。在完成自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对60道选择题的评价,了解自己对这15条原则的掌握程度。这一系列的自学和自测,将会帮助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编写选择题的技能。
5 学生的错误概念资料库
编写优秀的选择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是:编写出具有迷惑性的选项。而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持有的错误概念就是编写迷惑选项的最好素材。在具有了编写选择题的一般技能之后,教师迫切需要的是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但囿于自身精力和水平,教师很难在开展教学前一一去考察、收集学生中存在的化学错误概念。
但另一方面,对学生所持有的错误概念的研究正是近20年来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如大量关于“化学平衡”、“化学计算”、“溶解”等主题的学生常见错误概念都已经被整理出来。但遗憾的是,它们通常只是刊发于学术期刊中,很少被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地利用。
为此,TCSS提供了专门的“学生错误概念”数据库,教师可以在这里获得总量超过78种国际期刊中关于“酸和碱”、“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的学生常见错误概念的介绍。它可以像图书馆一样帮助化学教师了解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普遍错误认识。系统中还提供了47个具体应用学生错误概念编写有迷惑性选择题选项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中都附有其应用的原理的说明,并设有与相应出版物摘要的网络超链接。
6TCSS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对学生而言,在完成相应章节的学习后,及时得到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反馈是重要且必要的事,另一方面,教师若能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搜集到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提高教学效能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过去,大班教学、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等因素一直制约着教学实践中形成性评价的发展。然而,应用TCSS,不仅可以打破学生接受评价的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也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反馈变得更加简单可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帮助提高教师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加强他们对学生错误概念的重视,将之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在评价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到对相应化学概念理解的水平,查漏补缺,巩固自己的学习。
TCSS在香港试行3年以来,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好评,它也受到欧美化学教育界的认可,相信在经过汉化处理后,TCSS软件会对内地中学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Clarke S.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M]. London: Hodder Murray, 2005.
[2]OECD. Formative assessment: Improving learning in secondary classrooms[M]. Paris: OECD, 2005.
[3] Daws N and SinghB.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what extent is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pupils'science being realized?[J]. School Science Review,1996, 77(281): 93-100.
[4] Assessment Reform Group.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beyond the black box[M].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9.
[5] Cheung D. A Test Construction Support System for Chemistry Teachers[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6, 83(9): 1399-1404.
[关键词]开放教育;形成性评价;多元评价;组卷算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3-0072-06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或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评价。目前,开放教育形成性评价多采用教师评定作业、随堂测验、查阅学习者学习记录等手工测评操作方式,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评价内容、方法和形式单一,有的甚至是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第一,评价内容单一。有的地方电大仅仅把完成大作业作为评价的内容,这违背了形成性评价是对教与学过程中所有学习活动评价的思想。第二,不能有效监控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行为。由于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开展学习者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环节多、工作量大,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工作质量监控,因此,往往出现没有及时跟踪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情况,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习者学习的实际状况,形成性评价也就难以达到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效果。第三,评价过程中人情分、送分现象严重。因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差,再加上评价过程检查监控不到位,一些教师仅凭自己对学生的熟悉程度或者学生与其关系的亲疏,主观地随意给分。第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主要采用手工测评操作方式,效率低下。第五,学习者抄袭现象、期末集中完成形成性作业现象和教师集中批阅现象较为普遍。对学习者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或根本不反馈,没有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教与学诊断性调节作用。
近年来,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反馈形式丰富灵活、反馈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评价时间和地点不受约束等优势,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系统研究和开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2113][4115116]。国外的一些大学开始将基于网络的评价应用于教学中,如WebCT、Virtual-U、BlackBoradCourselnfo、PathWare等网络教学系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学评价功能,包含作业、考试的定性定量评价与管理等。在国内,网络教育学习者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网上作业、网上学习测评或纸质作业等形式完成。如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学生网上作业全部是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学习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上海电大吴凤铃认为,为发挥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且给日常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方便,有必要开发基于B/S模式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管理监控系统。中央电大已经开发了一套形成性测评系统,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学习者的网上作业或者网上测验进行评阅和测评。但这套测评系统存在考核不够全面的局限性,由此形成的考核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情况,如学习者个别化学习活动情况(包括上网浏览学习、网上讨论、VOD点播、电子邮件等)和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如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活动等)不能通过这套系统进行考核。
南京大学桑新民认为,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落脚点是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与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中国远程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必由之路。因此,研究和构建与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发挥形成性评价导向、反馈调控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多元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研究
远程开放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学习者从各种媒体得到多样的信息,可以随时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保障,奠定了远程开放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H)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带来了重要影响,该理论强调学生能力和个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采用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真实的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1.基本定义
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在其《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他认为,依据目的不同,教育评价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评价或真实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对教师教学过程和进度及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不以得出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为目的。Carol Boston指出:依据此定义,评价就包括了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的观察、教室讨论活动、学习者学业分析等。如果这种评价结果被用来调节教与学,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则评价就变成了形成性评价,它与终结性评价相对立。正因为如此,有些西方学者把形成性评价叫作为学习而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把终结性评价叫作对学习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oflearning)。
因此,在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形成性评价(亦称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阶段性的评价。它着重于对学习者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形成的监督和评价。其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开放教育形成性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历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为学习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讲,形成性评价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改革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习者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形成性评价也是教师对学习者实施学习指导和帮助的一
种有效形式,有助于强化教学反馈,引导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对学习者来说,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者自我鉴定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端正学习目的,激励学习热情。
(二)多元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多元化学生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能力和个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要求我们只有采用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真实的评价。
1.评价内容从面向知识目标转向能力目标乃至情感目标等多元内容
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主张真实、全面地评价学习者,实现评价与学习的融合。在学习中实施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习是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的理念。也就是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把学习者的学习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收集关于学习者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习者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个学习者。
2.评价范围从一元技能转向多元技能
现代智力研究成果认为,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评价也不应采取单一维度或标准,应具有多元的取向。网络教学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习者在意义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问题解决过程往往由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信息搜索、整合信息和解决方案等技能组成;学习者学习成果作品也可分为设计、组织、内容、演示等多项指标。对学习者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成果。
3.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转变为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
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发挥创新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习者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增强学习者的评价能力。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习者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教师评价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4.评价手段由纸质手工操作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多形式、多手段考核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更多地关注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多采用纸质化手工操作方式。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丰富了网络教学的评价手段,具有多项测评功能的评价系统的实现已成为可能。因此,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应多样化,而不局限于某一种单一形式。
(三)多元形成性评价指标和管理运行机制
1.评价指标设计
开放教育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因此,形成性评价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层次的目标展开。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程学习目标是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多元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要求,综合各类专业课程学习目标的基本内涵,设计多元形成性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如表1:
2.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性评价是一项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教学评价活动,是以实现课程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阶段。从形成性评价流程来看,这个过程就如同一个管理流程。因此,基于目标管理的课程学习评价管理运行机制就是将评价目标、评价参与人员、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要素纳入管理系统,围绕课程学习评价目标,配置人员、分配职责和任务,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科学的运行流程,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在课程学习评价目标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按照既定的职能目标,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其管理运行过程如图1所示:
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如下:(1)课程主持教师主要着眼于教学、评价、学习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对课程学习评价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学生学习及评阅教师的评阅任务进行检查、指导;(2)课程辅导教师(评阅教师)完成各阶段评阅任务,及时评阅、及时反馈学生,给出详细的指导性评阅意见,引导或指导学生的学习;(3)导学教师/班主任在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全程监控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集中性学习活动的到勤情况,按照考核时间要求给学生予提醒、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网络管理员要保障学校网络系统的畅通,既要为学生和教师解决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技术问题并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不断监控和统计分析课程考核情况,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评价系统结构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由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自我评价系统(自评)和形成性评价系统(他评)组成,包含三个功能模块:过程管理模块、多元评价模块和智能反馈模块,其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自我评价系统是一个由学生自定义评价内容,进行自我学习评价的系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自我评价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诊断自己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的,识别和选择学习材料,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结果的自评、自测平台。
形成性评价系统是一个为教师提供可设计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评的人机系统。教师通过学生完成形成性评价任务的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诊断学习问题,指导学生学习,不断改进教学。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系统既是一个测量和评价系统,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
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与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在线学习平台具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监控和记录的功能,这些量化的参数为实现自动评定和反馈创造了条件,可简化学习评价人员的工作,缩短评价周期,提高评
价效率。为共享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生网上学习数据,实现对学生网上学习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需设计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与在线学习平台之间的信息接口。此外,由于形成性评价的成绩关系到学生能否拿到课程学分和能否毕业的问题,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之间也必须有信息接口。
(二)评价系统组卷算法设计
以题库为基础的单元作业和测试的自动组卷算法是评价系生成的试卷模式建立组卷的数据模d;(4)针对用户任务T,在现有试题数据库中建立数据视图“T-View”,“T-View”中包含任务T所能涉及到的试题库中的所有试题;(5)针对T―View中的试题,产生随机数k1…kn,结合难度系数n及曝光度1,产生选题数组i1到isl,共s1题,依次类推s2到sn,则题量M=S1…S2…s3…Sn;求解出组卷的最优方案H:0(minf(s1))…0(minf(s2))…0(min(sn)),即方案H与用户要求的差距最小(step3距离最小的点才能成为最终的候选目标);(6)若方案H为空,则转到(3),否则转到(5);(7)结合试题视图T―View及最优方案H,输出试卷P;(8)结束。
4.自动组卷算法实现
评价系统试运行环境:IBM3650服务器、Windows 2003Server操作系统(企业版)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实验目的是检验评价系统组卷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效率包括时间效率、空间效率,而时间效率是指组卷算法运行速度的快慢,空间效率是指组卷算法需要的存储空间。随着网络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发展,一个算法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一般能够满足,因此,组卷算法的时间效率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不同的知识点、题型、题量、答题时间、难度和曝光度的条件下,实验设计:题量倍数为1、2、5、10,难度系数为1―5,知识点为第1-5章,题型类别1为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题型类别2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设定题量1为25题、题量2为50题,自动组卷400次,依次分别记录组卷时间、答题时间误差和成功率,自动组卷算法的实验数据如表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贪心算法的自动组卷算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已成功应用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也可供一般院校在线测试平台设计时参考。
四、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反馈
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的绪多要素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采用了基于网络的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后,对学习过程、教学效果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对教学者、管理者的影响
传统的远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管理过程,是一种共性管理。在传统的远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多是管理者的身份,和学生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其传授知识的过程仅仅是普通教育远程化。
在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系统后,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改变了教与学的各要素。首先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评价的发出者变成了多元:教师、学生、平台系统,教师和学生成了平等交流的主体;其次,评价的内容更科学,实现了过程可控、实时反映、可变可调。在这种变化下,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就不得不考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种压力极大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贯彻远程教育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
2.对学习者的影响
现代学习者和以往学习者有着鲜明的区别,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个性特征都与历史上的任一时代学习者不同,现代学习者更适应的是多元评价系统,而不是传统的学习评价。他们目标明确,要学会的是能力,而不全是那些理论的知识;学习的内容也随学习者不同而发生变化,他们要求内容具有个性,要求学习平台可以智能判断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元的、多时空的;对于学习过程,要求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沟通互助,而不是无聊的“悬梁刺股”。多元评价体系正因为比较适合现代学习者的这些特性,让远程学习的学生能及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效能,从而改变了学习者对学习的情感,使得远程学习者靠文凭愿景支撑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理性反思
1.合理的建构社会性学习评价
社会性学习产生在社会群体各种交流活动和交流过程,学习内容多样化,且常常动态产生于群体交流过程中。远程学习最怕的是学习者的孤岛现象。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成人学习者在一个孤立的学习环境只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中的10%-20%。国外的研究显示,英国开放大学的虚拟学习环境不仅有精心设计的学习资源,还为学习者提供了Flash Meeting、MSG、Compendium(一种概念图工具,能帮助学习者进行可视化思维)和Learning Journal(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学习日志工具)等能够增进师生、生生实时交互、共享学习经历的学习工具。因此,社会性学习评价是多元评价学习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设计社会性学习中,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学习沟通、研究协作、团队活动、社会评价。与传统的教育不同,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课程学习平台除了提供课程大纲、进度要求、学习视频、参考资源外,还应在学习资源中设计相关学习活动、研究和讨论。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文本、图像、图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但要配上相应的脚本,以实现系统对话及学习状况判断。社会性学习强调的是沟通中学习、活动中研究,相应的评价体系则强调的是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
2.游戏规则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是多元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网络游戏在教育中多应用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大学教育及成人教育中并不多见。与网络游戏相比,多数网络课程正如电子版的“教科书”,学习方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缺乏系统化教学设计。究其原因,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者认同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皮亚杰的游戏教育理论,但认为教育用处不大。但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大多数的游戏玩家在18岁到28岁之间,而且这些玩家比18以下的玩家要平均多出一倍以上时间参于游戏。远程教育生源统计数据发现,多数远程学习者年龄和这些玩家年龄基本相符,网络课程适当嵌入游戏规则是吸引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多元评价课程平台可以参考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管理规则、任务与关卡规则、协作任务规则、任务奖励规则,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绩效评价。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角色是其在网络课程学习中能力、特征的数字化体现,这些信息保存在个人资料数据库中。角色的静态属性是其身份信息、学籍信息,动态屙胜则是知识与能力等级,动态属性可以通过升级(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新知识)和请教NPC(教师)、阅读资料等途径获得。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通过角色管理规则、任务奖励规则以动态属性的形式实时体现,相当于其学习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在设计基于游戏的多元评价课程平台时,如果注意以下两点,将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游戏学习的奖励荣誉与现实世界的奖励荣誉结合,正如QQ币一样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货币;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能力考核可以用角色竞赛的形式进行。
3.知识元设计是多元评价实现个性化的要求
远程学习者与普通教育的学习者不同,学习者属性相差较大,知识量、个性特点、需求和能力目标都不尽相同,不适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因此,在设计多元评价课程体系时,要考虑的一个原则是个性化原则,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智力优势与学习风格。正如加德纳认为,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智能的组合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因而应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呈现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进行个体针对性的评价。
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评价,设计网络课程时就必须将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进行元化,即知识元化,以适应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如果加上游戏规则,就是将知识分成细小的任务元,由系统智能的评判并提供给学习者。
4.智能系统是多元评价实现的难点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也是一门交际类学科。它要求通过语言要素知识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更好地运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应用上。中学生尤其是对高中生而言,英语学习能力要求相对高一些,除了有效习得语言要素、独立处理传输信息功能、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建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生英语教学中,不应简单通过机械的语言要素的堆积达到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结果(如期中、期末测试)的目的,而是更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合理培养,这是一个动态、合作、调整、完善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恰恰注重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与运用效果的结合、注重语言要素认知与语言实践的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自主调整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空间,以及个性化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从而体现学以致用的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英语教与学的针对性、目的性。英语语言习得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目标,形成性评价是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有效方式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也是形成性评价适用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2.形成性评价对于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正能量影响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注重教师评价而忽略学生自我评价和合作者评价,注重语言知识和能力考查而忽略学生感情因素和综合素质考查。而形成性评价则融入过程性和自我发展性的特征,更是凸显学生课程主体地位,采用Task-basedProject的形式,布置小型语言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进行自我修正,逐步培养自信心。这种评价方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利于学生相对客观认识自己,在自我感知中不断修正学习对策、增强学习信心;二是利于学生主动总结学习思维方法,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实践运用,增强配合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三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的激情。
3.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运用对策
3.1创设自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平等、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由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评价,有效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在创设自由情境中,以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信任学生的发展为基础,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例如,在牛津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三《Unit3Backtothepast》的“ReadingB:Lostcivilizations”教学评价中,结合学生对“ReadingA”习题的完成情况,针对“Themainmeaningaboutthearticle”建议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在自我主动调整的过程中进行主动尝试。同时,遵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理解感悟、讨论交流等表现,建议学生畅谈学习收获与方法,鼓励他们释放自己的思维观点、直觉感受和学习心得。教师则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指导点评。
3.2了解学情导向帮助学生客观认知自我习得过程
学生的英语学习差异是实施多样化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准则。为更好地掌握学情导向,探寻多元化破解方法,可以建立学习档案,将新学期基础测评、课堂课后表现、作业样本、平时检测、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等材料放入档案。档案记录反映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个性。教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因材施教、扬长补短,根据学情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区别调配和指导,让学生自主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建议学生针对任务教学要求,围绕Pairwork、Groupwork等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重新审视和评价自己,让学生在获得真实感知体验的过程中更好总结反思。例如,在模块七《Unit2Fitforlife》的“ReadingB:Twolife-savingmedicines”教学评价时,可按照学生对“TheeffectsofAspirinandPenicillin”和“WhydidpeopleneedAspirinandPenicillin?”的合作交流情况,予以评价。鼓励学生在自我合作的过程中带着激情主动参与学习,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感悟。
3.3鼓励自我调控让学生在自信中提高
从学生的闪光点中找出他们的与众不同,进一步激活他们内在潜能,以及对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在鼓励肯定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迥异,尽量做到“三多”:一是多给学生提供可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充分受到信任中发现自我。二是多运用表扬性的语言和欣赏的眼光,帮助他们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三是多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机会,引导他们针对自我学习成果进行适当调整和梳理,帮助他们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好主动融入课程。
3.4通过多元化评价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表达的过程
语言表达是语言综合应用的体现。评价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应在突出自悟性和个性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主题演讲、朗诵表演、对话交流等方式,创设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氛围。注重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评价,结合语言独立运用的能力予以综合评价。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个体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时尽量避免用rightorwrong等定性评价,可以采用adequate、tryhard、verygood、excellent等缓和性词语给学生正面引导、鼓励和肯定。
4.形成性评价运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