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3-08-08 17:0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拿来主义 伪课改 多媒体 滥用评价

新课程改革有几个年头了,但我们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理解、应用还是不足,尤其是一线教师。列宁说过“过犹不及”,在课改轰轰烈烈的大形势下,我们有一些教师无法真正地理解课改的精髓,无法宁静致远,只是简单的做课改地表面功夫,把一线的课堂演绎得形似而神不似。现在我将几大误区提出与大家共勉。

一、善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这绝对不是说明旧的教育教学理论就什么都是错误的,都不适应课改的要求。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绝对不是要把过去的方法、理念全盘抹杀,绝对不能否定双基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数学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如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等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知识,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整节课充满着学生对于一些没有多大价值问题的探索研究,课堂上充斥着没有深度的讨论,学生也没有静下来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也没有学生解题内化过程,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的教育教学有其成功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像鲁迅先生所讲的,要善用拿来主义,把课改新理念和旧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传统教育是课改的根,是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沃土。当然,全盘继承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也不好,过去的教育实践已经帮我们证明了这点,所以课改是势在必行的。

二、不要“挂羊头,卖狗肉”

许多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这在数学课中是非常要命的,在这种问题背景下的师生互动是肤浅的,是低效的。虽然课堂上的气氛非常好,但是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的思维“热闹”起来,有违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本质,数学课真正的“热闹”应该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一种思维风暴,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敢收敢放,充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悟。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好刚用在刀刃上,不要什么都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避免增加时间控制的难度。教师要条理清晰,设计精密,分工合理,精心组织学生的活动,充分地让每个学生体验、思考、领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三、善用多媒体

1.不要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只有用到实处才能把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如讲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抽象的几何思维。如果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只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尤其是数学课),反而会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太注重多媒体教学,就很难做到以生为本,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意义的。

2.课堂信息量大,学生不能完全接受。往往教师所准备的内容,预设的环节、问题比较全面,内容太多,信息量太大,超过了广大中下生所能接受的能力范围。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画面上数据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而留给学生阅读、思考、内化的时间太少,在此情境下学生能记住、理解多少知识呢?更何谈去反思和创造。

四、不要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列宁说过“过犹不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方便学生的思考;把数学与生活挂起钩来,让学生学有所用。而有时我们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应用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设置必须与学习内容和目标紧密相关,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而不是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与数学本质无关的内容。一个适用的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把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使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活动环境。

2.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性之间的关系。一味强调生活化、情境化的素材是否会降低数学课程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数学味”?过分强调数学情境的设置是否会弱化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系统性?初中数学课的核心始终是数学思维的体现。问题情境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师生互动总结升华成知识体系。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但是,丝毫不会阻挡我们课改前进的车轮。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或者内容不恰当,则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和进步,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课前准备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前不会做足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教学,对初中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去讲授,因此在提问的环节往往也比较随意,使提问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章法,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题质量较差

课堂提问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往往把课堂提问当作教学的唯一手段,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价值没有做深入思考,导致课堂提问的问题数量很多,但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心疲惫,却学不到关键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发挥课堂提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3. 忽略反馈环节

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数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和数学逻辑的欠缺之处,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认为课堂提问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这非常不利于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切实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1.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必要环境。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初中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用手托住枪杆来保持稳定?”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快速导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多联系现实生活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同,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初中平面几何《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启发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面几何。例如小鸟在电线上就是点在直线上,小鸟飞到天空中去就是点在直线外。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问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课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不能只向少数学生提问。如果教师只向少数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其他学生就会被孤立在课堂之外,非常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把机会公平公正地分给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 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游戏以恰当的方式引入进来。为此,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可以对游戏加以高效利用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检验数学知识。比如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拍节奏的游戏来学习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比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节奏:×××,然后让学生拍出来,然后再将这个节奏永远拍下去,学生就会在游戏中感受到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

第3篇

>>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时的技巧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浅谈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认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问技巧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思考 浅谈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爱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够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61-01

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差别的效果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等。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三、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例如:学习映射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下列对应f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B=R,f:取倒数

2、A=B=R,f:平方

3、A=B=R,f:乘2加1

4、A=Z,B=R,f:取以10为底的对数

5、A=N,B=Z,f:取绝对值提问:

(1)“哪些是映射?哪些不是?为什么?”

(2)“判断是与不是依据是什么?从而你认为映射这一概念中关键字词是什么?

(3)“你认为映射这一概念包含几类对应关系?”通过上面有顺序的提问,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映射这一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函数、反函数概念打下了基矗

四、问题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五、提问要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比如:对数学归纳法这一节课进行教学时,提问“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很难使学生产生疑问,但若改为提问“数学归纳法为什么要有两步证明过程?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假设’永远是假设吗?第二步证明中的K≥n。(n。为n取第一个数值)的意义是什么?”则会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需要对知识的回忆,而且还要理解,因而也就必然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六、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七、提问要灵活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八、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一、引言

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的发展潜力及价值空间往往由创造性思维决定。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方法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更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入手,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打造开放性课堂。在教学理念上,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开放的数学课堂环境

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一些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学好数学必须经常练习、反复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白学习的主体其实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新教学理念认为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为越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越频繁,课堂效果反而难以增强。相反,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越多,思维越活跃,那么数学课堂效果反而会更好。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定位,明白自己是引导者,只有在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教师才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要注意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人认为开放性课堂环境就是没有纪律、没有秩序的课堂。其实不然,开放的课堂环境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的课堂。教师要营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需要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面对数学问题不知所措,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更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很难形成创造性思维。好的课堂引导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比如,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现象,然后进一步设置问题:通过观察,你们发现这些平行现象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学生简单讨论后会有很多答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生活现象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比较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是否与数学中的平行线的性质相同。通过具有生活情趣的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实非常近,课堂氛围就活跃了,学生更愿意思考数学问题,主动寻找更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更多问题。良好的课堂引导能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有层次的课堂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懂得更多的知识,而是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设置一些课堂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方法让学生重温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确实能帮助学生重温课堂知识,让学生更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很多课堂提问不存在引导性,学生思考积极性大大降低,很多学生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么太难根本不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要么太容易,缺乏挑战性。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初中数学问题要贴近生活,既要有基础性,又要有发展性。既要让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又要让学生感到这样的问题不是轻易能解决的。如证明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然后设置问题:“你们觉得画的两个三角形是一样的吗?怎么证明呢?”学生通过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证明,不同学生运用不同方法,都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有的学生没有证明出来。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分析这些同学为什么没有证明出来,错误出在哪里。同学们纷纷寻找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学生之所以能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因为老师提出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问题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学生由于好奇心和争胜心理比较强,就会寻找更多方法,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性。更容易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更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担负着巨大的任务。初中生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开放有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造性思维。同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第5篇

一、从课堂主体来看,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

要使课堂氛围确实活起来,从本质上来讲,数学课堂的主体一定要进行转变.在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古往今来,教师一直是数学课堂的中心,掌控着课堂教学的所有,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一言堂、独家堂和满灌堂,却殊不知学习的根本在于学生,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并非是一听就形成的.对初中数学而言,学生只能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学习、思考,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再结合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和学生合作讨论和研究等,才能有效的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而从以上这点来讲,要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一定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从课堂氛围来看,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 想要中心地位的瞬间的变换,笔者以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唤起,其次学生的主体思想需要提高,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后共同建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师需要真心以对,真情引导,不仅仅是在学习中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查漏补缺,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适当的指引和挖掘学生的亮点,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挚情感,更要求教师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既良师更益友.只有如此,才可以确实的推进师生间互动交往,共同分享思考及见解,才可以确实的让课堂教学中心顺利转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跃起来.

三、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以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形式的影响 ,一直以来,学生学得累、学得苦,教师也一样教得累、教得苦,可回头一看却发现,学生仍然是解题僵化,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相当低下,主动性与创造性更不必谈,在这种状况下,难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必改革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来看,怎样能使初中生实际的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非常关键的.从这一点来讲,只有让学生在实际中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才能较好的对数学知识实行探究学习,重点与难点的问题才可能确实得到解决.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和形象起来,一定要用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乐趣.为此,教师一定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来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与探究.比如,在初中的数学几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我们常见的纸壳和铁丝等材料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这样在促进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强数学教学的乐趣,在训练初中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四、从教学手段来说,让信息技术深入初中数学课堂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动态图片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动态的直观的图象演示,不仅能弥补传统的教学形式在直观度和立体感等的缺陷,还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课题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较多情况之下,要求教材内容与课堂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与外界的数学教学实行沟通与连接,从而结合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信息优势,相互补充.教师能够更好的更方便的学习到优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够更好的享受可口的数学知识大餐.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信息技术深入初中课堂后都会对其带来巨大的好处.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封闭式的数学知识集中训练营, 也不应该是传统陈旧的、单纯的数学知识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 而应该是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积极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是创新思维激发灵感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可以让数学知识得到高效学习,使学生在知识的沐浴下茁壮成长,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邓飞雁 .创造性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9(3).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分析和研究

随着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各地中学都加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管理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应当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魅力和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将通过考试作文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过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特征①,没有将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只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地阐述和讲授,或将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产生烦躁情绪和厌倦心理,对数学学习的高效进行十分不利。

在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新型初中课堂教学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学习关系的核心和主体,充分、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讲课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框架内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纳入教案中,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间的认知偏差,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难易适中、紧扣教材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和错误。

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启发性指导,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设立学习、探究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③。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强烈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跟上教学进程,并敦促学生展开主动、独立的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和不解,并予以解答。

在新型教学―学习体系中,主体和核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活动的重点目标④。初中数学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状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状态的变化,通过对课堂提问和课堂情境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讨论,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已知理论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在探究与辨证中体味、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数学的魅力,对自己学习主人翁的身份产生认知和认同。比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同位角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在学习时展开自主思考,发现其与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内在联系,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各种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的利与弊,吸取成果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发现、探索出更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身份由主体向引导者的过渡,认识到学生身份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并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数学是所有涉及生产建设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学科的基础之一,数学学习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数学概念学习的延伸和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学习的前提,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变和改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机构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和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注释】

① 李青.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 亚太教育,2015(19):30.

② 任芬.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21-222.

③ 霍琴琴.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4):164+145.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化经验出发,完成数学新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也充分认识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因此,结合多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其可给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针对性生活策略,可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枯燥感的产生。同时,生活化策略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如此之近,提高其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发现,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将生活化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高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和应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使其灵活应用到不同教学环节之中,为其顺利生活化教学实现,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角度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因此,初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研究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真正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1.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应改变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讲解,完全不考虑课堂气氛单调与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对称图形一节知识时,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天安门、蝴蝶、汽车等具有对称特点的图形。

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进行发言,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实现做好铺垫;最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采用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法实施教学。必要情况下,开设实践课使学生亲身体会与思考生活中应用了哪些所学的数学知识等。

通过采取上述方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往往使学生眼前一亮,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内容时,数学教师可讲解这样一道与学生们生活相关的题目:学校给学生安排住宿,如果每个宿舍住8位学生,则需要增加12个床位,如果每个宿舍安排9位学生,还剩余2个宿舍没人居住,要求学生求出学生和宿舍的数目分别是多少?这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教师讲解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便能很容易地解答出题目。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创设的情景中,一方面可增加数学题目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原因在于初中数学知识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使原本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长时间记忆,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提高数学解题效率。

图1. 平方差公式演示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内容时,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公式深层次含义,导致其记忆不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灵活应用。为此,教师可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对其进行讲解。

首先,数学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纸片以及剪刀,将其边长看做为a。

其次,减掉边长为b的正方形小纸片,其中b

最后,列出剩余纸片面积的两个计算公式。

公式(1)a2-b2,该公式比较容易理解。

公式(2)(a+b)(a-b),这个需要教师将剩余部分移到一边。

具体如图1所示,很显然(a+b)(a-b)=a2-b2。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初中数学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寻找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中的难度、重点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三、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应用意识。同时,为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注重创设生活化情景,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圆满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1-0124-02

前言: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很多初中生都具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众多无法理解的知识,而这些不被学生所理解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不断积累。极易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对策,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展开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学校愈发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十分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初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2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1]。想要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课前的兴趣引导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正式开讲前可以设置一段新奇有趣的导语,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设置导语:“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古埃及的金字塔吧?但是同学们知道金字塔的高度怎么测量吗?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就能轻松的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了。”通过这一导语的设置,学生立即被教师激发起对金字塔高度的探索欲望,能够更加认真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游戏十分感兴趣,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出一本日历,邀请学生进行“你说我猜”的游戏,请学生在日历上随意挑选出同一竖列的三个日期,相加成和,并将所得的和告知教师,由教师来猜出这三个日期。在游戏中,学生会发现每一次教师都能够猜对,随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再引领学生探究日历中数字排列的关系和方程相关知识时,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大大增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为学生展现不同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的变换,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2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教学情景[2]。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基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增强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同类项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天你的家人给了你十块钱,让你用这些钱去买三块钱一袋的盐和四块钱一瓶的醋,假设老师是售货员,买东西时你会怎样说?”学生们很容易便会回答出“我想买两袋盐一瓶醋”,这时,教师再询问学生为什么不回答“我想买一袋盐,再来一袋盐和一瓶醋”,从而使学生了解归类的重要性,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再例如在学习完圆锥面的展开图后,教师可以设置灯罩卖场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圆台式的灯罩,由教师和两名同学充当买家,评选出最精美的灯罩,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更深入的理解、体会、运用所学知识,以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3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3]。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画平面图形并将其制作成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性,并共享成果,了解到一种立体图形能够由多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制作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实现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平.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3,3(3):141-142

[2]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5):34-35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措施

一、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一)从老师的角度出发

相对于高中、大学的老师来说,初中老师的薪资水平显然偏低,因此导致初中老师教学激情的严重缺乏,最普遍的体现就是对学生不够了解,对教材不够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既不注重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也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会有碍于学生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从而限制学生的发展.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由于初中的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很强的逻辑思维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产生枯燥、烦闷的不良情绪,而又加上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自学能力差的特点,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出现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的普遍现象. 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自主性的理解和思考,将会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下降.

二、构建有效课堂的措施

(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对数学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想要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就必须先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创新性教学观念的树立和科学性教学方法的采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再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从而使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

其次,老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协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并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折纸或剪纸,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中心对称、轴对称以及翻折等概念的涵义,并在动手操作中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

最后,根据数学课程特有的抽象性、实践性、逻辑性以及严谨性,老师应该从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性探究的习惯. 只有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意识,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是对学生全面了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之前,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整体的把握,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原有的旧知识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充分的了解,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

其次,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 想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深入的挖掘,在教材中典型例题的基础上,再创造出丰富化、多样化的例题,如例题有一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7厘米和9厘米,如果使长方形的某对角重合,请问折痕的长为多少. 老师对这道题的重新设计一方面对八年级上册的勾股定理进行了复习,另一方面还考查了学生对四边形的掌握程度. 教材中的内容依然存在很多的不完善,如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那老师在认真备课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这些不足,并想办法让它变得完善. 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三)师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应该养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在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的同时学会独立的分析、思考和探究问题,从而促进自身思维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最后,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阐述意见,还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积累、努力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还是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直接、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老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气氛 活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65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外乎老师在课堂上精心的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海量数学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这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是否学好初中数学,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生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数学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基础。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激情的有力武器。

一、老师主动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情境教学的实质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真实而完整的情境,使学生的认知需求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并有效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有效的情境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一)有效引进数学故事,使学生寓学于乐

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竭动力,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老师要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就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实现学生将学习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

(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学生之所以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主要是因为数学有很多固定的法则与概念。数学法则和概念不仅多,而且不易记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记忆负担,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学好数学也需要大量进行记忆,数学也要靠背诵。数学老师要扭转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改变初中数学单调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巧设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道比较有趣的数学题,这道数学题有一定难度,大都数学生难以顺利解答,老师可以适当进行讲解,在学生快要有思路的时候,老师停止讲解,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自己继续思考,此时学生又乐又忧,“乐”在一道难度很大的数学题马上就要被自己攻克了,“忧”在思维上还有一些困扰,想要顺利的解出题目,还需进一步思考与努力。学生为了解出题目,在悬念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最终取得成功,给学生带来了无尽乐趣。期间课堂气氛此起彼伏,学生变得更加活跃。

二、对学生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因此,与老师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加积极,而在压力或者不自信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沮丧,为了有效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能够极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老师也不要过于注重批评,要相信学生能够改正错误,并不断取得进步,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努力,将取得长足进步。老师的鼓励与表扬,使学生的心情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初中学生天真烂漫的个性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数学课堂自然变得更加活跃。

三、尝试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只有老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数学课堂才有可能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机勃勃”。数学老师可以转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而将新型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教学,例如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并不亲自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要学的数学新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并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必要的讨论,此时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针对小组成员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老师对疑难问题的解答更具有针对性。老师帮助小组解决了疑难问题,接下来,老师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个成员做“小老师”,登上讲台讲解新课时的数学知识,老师此时又充当观察者的角色,一旦发现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有遗漏,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或补充。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互换,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还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四、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困境;教学出路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困境,开拓出全面的、创造性的教学出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与目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困境

1.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应试导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两基”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由原有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但是这种目标的转变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实现,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导向走向两个方面的分歧,一是部分教师依然秉持双基目标,全然不顾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二是部分教师全面实时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体系,但是由于缺少理论高度,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过度预设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材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但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将简单的教案作为备课的模板,将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预设的教案来给学生进行预设性的讲授,很少在课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严重缺乏生成性的资源,无法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营造真诚、理解与移情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心理方面的保障。从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实际课堂教学心理氛围来看,由于分数之上的理念独占上风,学生置身于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之中,这使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数学兴趣与潜能,不利于学生有效开展数学学习。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出路

1.重视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并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需要教师将三维目标灵活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来呈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如,在学习零指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寻找规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34=81,33=27,32=9,31=3,3( )=1,由此可以推出30=1的规律,引导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的合理性;接着,呈现幂的运算性质练习题:a6÷a0,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深化零指数的含义,最后设计出融合了三维目标的完整教学过程(如下图)。

渗透三维目标的完整教学过程

2.加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强调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正所谓“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负责任的教学,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则是没有活力与激情的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既包含预设性,又能体现生成性,让学生在预设的教学内容下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生成新的想法与思路。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时,呈现练习题:求直线y=3x/2与双曲线y=6/x的交点,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解答另一练习题:已知直线y=ax(a不为0)与双曲线y=k/x(k不为0)的一个交点是(6,1),求另一个交点坐标,在解答这道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质疑,通过发散思维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这时有些学生会提出待定系数法来找到答案,有些学生能够想到利用正反比例函数的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来解答这道题,这样通过激发学生自己的潜能来生成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跨越已有的最近发展区,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

3.创造良好的初中数学教学心理环境

和谐、安全的教学心理环境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显示,认知与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认知的提高可以促进情感的发展,同时情感的良好状态也可以促进认知的持续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参与,有利于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通过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悦体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突破自身的困境,积极寻找未来发展的出路,通过教学目标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完善及教学心理环境的创造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设计 实效性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试金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导入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充分考虑到新课程标准、数学课本教材、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具有初中数学特点的课堂导入,激发初中生追求新知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优化初中数学导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起着很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这一课题谈谈理解和探索。

一、优化课堂导入设计,营造和谐氛围

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智慧源于活动,思维不过是内在化了的活动。在课堂新课导入中教师要在关注知识与学习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观和情感观,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游戏激情法

游戏是我们青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利用游戏来进行课堂新课导入,能够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受到感染,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够乐于学,轻松地学。

(二)儿歌激情法

儿歌可以引起中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用儿歌激情法导入新课,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体验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二、优化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培养中学生探索与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安排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活动,这样既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能为学生学习增添乐趣。

(一)悬念激趣法

设置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不理解而又想解决这一疑问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能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难免会有一些缺乏趣味的教学内容。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教学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欢乐。

运用悬念激趣新课导入,应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不“悬”,学生就会不思其解,难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太“悬”,学生就会百思不得其解,也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设置导入悬念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所设置的悬念,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设问要力求新颖,这样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悬念,从而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二)故事激趣法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开发的阶段,他们年纪还小,见识不多并且不广。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一讲到课外的故事,学生对这些故事特别感兴趣,并且听课的积极性还会特别高。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而初中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的故事;有数学家求知探索的故事;有数学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能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课堂教学中很好的导入素材。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加以利用,使之为我们的课堂导入服务。

三、优化课堂导入设计,训练技能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双基”的训练。那么,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如何做到既训练“双基”,又导入新课呢?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是非常实用的。

(一)复习铺垫法

学生学习,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向复杂这一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在课堂导入时,应该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在复习旧知识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逐步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仅做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心理,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

运用复习铺垫法首先要做到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而连接点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其次,复习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巧妙地运用设疑法,并且要突出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造讲解新知识的契机。

(二)练习铺垫法

练习铺垫法导入设计,就是根据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解答,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为下阶段新课教学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