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

时间:2023-08-08 17:0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治理评价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

第1篇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是经理革命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解决现代企业两权分离问题的有效措施。公司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公司治理实践的深入而逐步得到发展。一般而言,公司治理评价的萌芽起源于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的董事会业绩分析,而对公司治理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公司治理评价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公司治理行为的各个方面,主要有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股权结构、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并且随着公司治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1976年9月,英国学者米勒(Robert K.Muiler)从能力、道德、代表性、独立性、准备程度、实践经验、发展潜力、任职经历、任职时间保证程度、任职资格、特殊服务能力等11个方面对董事人员素质进行评价,根据评分将所评董事分为优秀、合格、不及格三个层次。1978年6月,英国学者迈斯维希(Edward Mcsweency)编制了一套管理人员评价计分卡,用来评价包括CEO在内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业绩。1990年12月,美国学者托马斯(C.C.Thomas)对董事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因此,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动态性的优化过程。

自21世纪以来,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国外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内外部环境,对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内容、方式与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实施与改进。

2002年,北京连城国际理财顾问公司推出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考核指标体系,涉及经营效果、独立董事会制度、信息披露、诚信与过失、决策效果五个方面,主要从董事会的有效性的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评价。2002年,福建省结合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的现状,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所有权、控制权结构及影响、股东权利、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构成及运作、激励约束机制、公司经营状况和关联行为、公开信息披露等方面。

2003年4月,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从股东权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六个维度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在业内被称为南开治理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充分考虑了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治理环境特点,侧重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强调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上市公司独立性、董事会独立性以及监事会参与治理等, 从股东权利与控股股东、 董事与董事会、监事与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六个纬度全面评价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

2005年,岳中志、蒲勇健将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度水平指标体系分为四个要素:融资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其中,融资结构要素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个指标,股权结构包括机构持股比例与个人持股比例两个指标,激励机制包括经营者年薪与经营者股票期权比例两个指标,而约束机制包括董事会监督约束度和监事会监督约束度两个指标。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与国外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与我国公司治理环境相适应,有利于我国公司治理评价的实施与开展。然而,由于公司治理评价是一个动态性的机制,因此,在新的公司治理环境下,新的评价体系的设计同样具有前沿性的应用价值。

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基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实践的基础性平台,并承接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既有成果,同时更要充分借鉴于国际著名公司治理评价机构的前沿性评价思想与方法,才能实现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根本性目标。 近年来, 我国市场机制的发展日臻完善,企业运营环境与国际企业运营环境日渐融合, 因此,国际性公司治理评价机构的成熟性经验也愈益适合我国企业的治理评价行为。目前, 国际著名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主要有标准普尔评价体系、 戴米诺评价体系、里昂评价体系与穆迪公司评价体系,其基本内容与特征如表1所示: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模式的界定也是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设计的前提性条件之一。在国际范围内,公司治理分为两种模式,即外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外部控制模式也称为英美模式,主要特征是,股权分散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通过富有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对公司经理进行监督。内部模式也称为德日模式,主要特征是,股权集中在银行和相互持股的企业手中,通过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机制对管理层实施监督。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国际竞争的加剧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控制模式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由于不能够有效协调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控制型公司很难制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公司往往片面地追求规模的增长,从而导致竞争力的衰落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非成熟性、以及我国企业成长路经的特殊性,很难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做出准确的界定。我国企业的股权既不是分散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也没有集中在银行和相互持股的企业手中,而是形成国有股份“一股独大”的局面。同时,管理层的监管既不是来自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监督,也非来自于公司内部机制的直接监督,而是来自于行政性的稽核与审查。因此,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设计要兼顾内部治理模式与外部治理模式的诸多特征。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分为四个要素:股权结构、股东权利保护、治理结构与公司业绩。每个要素包括若干个指标,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三、实证检验

本文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分解为4个因子(潜变量)和16个指标(观察变量),因此,可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ertification factor analysis)来验证模型的收敛性,同时验证因子负荷的显著性、因子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指标误差方差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的整体拟合性,从而实现对研究模型的检验。

本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制对16个观察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样本单位为我国境内的企业。 本次数据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60份,回收率为80%, 满足数据调查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在回收的问卷中, 选择数据质量较高的问卷112份,从而使样本数与指标数之比为7:1, 满足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数据收集自2010年3月1日起, 至2010年4月1日止,共31天。

采用了SPSS11.5和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因子负荷列表如表3所示:

得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

四、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基础。同时,在因子负荷参数列表中,指标X5、X6、X10、X11与X16的因子负荷值缺乏显著性。结合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现实性实践,可以发现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如下突出性问题:

第一,股东大会与临时性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对治理机制的促进作用,即股东大会对于股东权利的维护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事实上,在我国企业的股东大会或临时性股东大会的召开过程中,很少有首席执行官出席。

第二,董事会缺乏应有的均衡性,从而失去对经理层的有效监控。在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独立性仍然难以保证,董事会成员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完善,董事与独立董事在责任履行时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同时,执行董事、控股股东董事、大股东董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缺乏应有的均衡性,从而进一步约束了董事会职能的发挥。

第三,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从而很难创建良好的社会效应。一般而言,在我国企业的现阶段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即公司员工、供应商、顾客、社区与银行并未对公司治理的实施产生实质性的推进,从而导致大部分企业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没有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彭成武:《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设计》,《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岳中志、蒲勇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度水平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管理世界》2005年第5期。

[3]李维安、程新生:《公司治理评价及其数据库建设》,《中国会计评论》2005年第2期。

[4]蒲勇健、许光超:《竞争条件下基于实物期权的R&D投资决策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第2篇

关键词:政府治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社会绩效;环境绩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he hot issue discussed in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academy field. The adv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he core of this issue. The paper works over the impact of governance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s that we should quantify so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 and add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reconstruct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governance combining EVA and BSC.

Key words:governance;state-owned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social performance;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管理角色和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当前社会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设计思路及指标选取上存在一定问题及局限性,因此构建科学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得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的重视。国有企业需要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其绩效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注重对传统财务指标的考核,更应该注重对国有企业社会价值创造能力的考察和综合竞争能力的确认和衡量。政府在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职能范围、责任分担与权利分配如何,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重新构建政府治理下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国有企业提供绩效评价的新思路。

一、 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1999年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颁布、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组织四个子系统构成。肖志杰(2004)认为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20个定量指标中与销售、利润相关的指标达l4项之多,8项基本指标中有7项与销售及利润相关,在设计思路上存在着较严重的以销售、利润为主的倾向。(2)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有缺陷。一是在定量指标中,修正指标只起到补充作用而非修正作用;二是仍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的倾向;三是大部分定性指标难以做出客观评价,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3)评价体系与评价主体的目标要求不相一致。作为国家所有者及其委托人对国企绩效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是追求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前提条件下的所有者利益最大。我国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以及国家所有者的双重职能,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比例与之目标要求差异较大,如综合社会贡献及在岗员工素质指标,仅占总体的1.6%和2%。评价指标所体现的导向性与评价的目的要求不相一致,从而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国家所有者的双重职能,在该评价体系中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体现。

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取得评价指标值后,仍较难对评价结果的优劣进行判断。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在财务效益状况和资产营运状况指标中,如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权益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评价指标,都没有考虑到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不实不良资产、资产价值低估及人员负担等因素的影响,这会使得不同企业间在这些重要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较大)的评价上造成错误的判断。(2)发展能力状况指标难以判断企业是通过自身努力而体现的内在增长还是外延拉动式的增长,或是随物价、商品价格上涨的“搭便车”行为。(3)在定性评议指标中,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没有量化和可行为化。如,经营者基本素质只通过定性的评议指标来衡量,不够科学客观。

近年有不少学者提出,运用EVA财务指标,结合BSC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更完整地评价国有企业绩效。EVA (Economic Value Added) 是一种从价值增值角度,考虑股东资本成本的影响,评价企业绩效的优秀财务效益指标。指的是企业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之后的资本收益;平衡记分卡(BSC)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评价维度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评价——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整个体系的构建是在公司远景和战略框架统领下完成的,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事后结果的评估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政府治理与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关系密切,仅仅局限于上述思路显然还不够全面、有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有效性,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要求,并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政府治理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或主要所有者是政府,政府有权行使所有者的权利或职能。政府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科斯,1960)。国有企业正是政府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前提下,由政府的权威对市场或一般企业配置资源的替代的组织形式(刘银国、吴成凤,2006)。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政府治理边界正确定位的实质在于明晰政府在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职能范围、责任分担与权利分配及其对国有企业权责利划分产生效应的界限。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人,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必然进行职能与角色的转换,但改革时至今日政企仍然远未分离,亦正因如此,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整体上便体现为一种政府主导模式。

一般而言,政府的目标函数是多元的,包括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控制人口总量、改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保证整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政治稳定等多重目标,且其各种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亦十分复杂。从理论上讲,就国有企业而言,其所有权代表在国家(或政府),其理应以国家(或政府)的目标为出发点,而不当以纯粹的商业利益目标为价值导向。在典型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有企业只是政府藉以实现宏观调控与促进经济、社会与政治稳定及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一种手段与工具,而其本身并非以赢利多少为目标(严若森,2006)。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有相应例证,巴基斯坦国的生产部下设的专门机构,在评价国有企业绩效时便运用了“公共利润率”这一指标,将企业的社会贡献计算入企业利润中。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对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构建政府治理下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呢?

三、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完善

企业的绩效评价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的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测评(黎毅,2004),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尚有不足之处。国有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具有“二重性”,即营利性和社会性两大特性。营利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要追求经济利润,社会性则决定了国有企业要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的“二重性”意味着其总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兼顾社会责任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 因此,国有企业的“二重性”特征决定了其绩效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从国有企业内部而言,要体现在对其营利能力的衡量;而从国有企业外部而言,则要体现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综合考虑国有企业在以上两方面的绩效履行,才是真正从国有企业的性质出发,全面衡量国有企业的绩效水平。

(一)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重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确立EVA指标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地位,结合运用平衡记分卡基本原理,把与企业创造价值相关的一系列主要程序联系起来,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设计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建立企业财务业绩指标与社会责任绩效指标之间以及各种绩效指标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

(二)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1.EVA财务指标改进及财务业绩指标调整

EVA从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中扣除了资本成本,并对会计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必要调整,能准确地评价股东价值的创造,与企业价值最为相关。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若企业仅仅采用EVA进行绩效评价,会促使经营者为了提高EVA而优先考虑能快速提高EVA的风险低的短期投资项目,放弃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风险较高的新产品开发等长期投资活动。同时,EVA作为国有企业核心评价指标也存在一定困难,其在于:由于国有企业承担过多非经济目标,国企员工观念上难以接受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的EVA;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EVA的计算涉及多项调整事项,使得管理人员的决策具有短期行为倾向,大大增加了使用EVA作为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和难度。对此,应将国有企业经营层所实现的EVA通过分解进行修正,以体现国有企业的实际价值创造能力。一部分体现了基于行业优势实现的经济增加值(EVA2),一部分是采用传统方法计算的EVA。行业优势主要表现为国家管制形成的垄断、技术领先或国家特殊扶持、行业景气因素形成繁荣或衰退等。基于行业优势的经济增加值可以参照同行业的平均单位经济增加值进行计算,具体为:基于行业优势的经济增加值 (EVA2)=投入资源×行业平均单位EVA。

据调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仅占55%,而相应的,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所占比例则大大超过这一数值,作为实现政府职能的国资委,应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资产所有者必须由对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转而实施价值管理,谋求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这已成为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调整降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财务指标的整体权重的基础上,应加大企业、股东长期价值创造的权重。另外,国有企业的知识资产、专利、商标、服务等无形资产均能影响未来经济利益,列入绩效评价体系将使其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

2.EVA与BSC的结合

作为业绩评价方法,EVA和BSC各有所长,也存在某些缺陷,把它们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评价方法。刘运国、陈国菲(2007)指出,BSC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战略转换为行动方案或工作计划,能够将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有机结合,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恰恰弥补了EVA在这方面的不足。康健(2007)也在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将BSC和EVA两个系统成功整合,有利于企业领导者进行战略业绩评价。

相对EVA与BSC互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原因如下:(1)EVA作为一个业绩评价指标,其优越性已被人们普遍承认,但EVA作为结果指标,只能反映行为的结果,无法反映行为过程,而引入BSC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同时,相对EVA能有效剔除外部行业因素的影响,可以使EVA的评价结果更准确合理。(2)BSC作为一个实施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其实施的结果或程度还是需要财务指标来衡量,如果能正确恰当地在企业中实施,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跟踪业绩驱动因素,但是它缺乏一个关注的重点,可能导致各目标互相冲突。而相对EVA能把企业各部门目标联系起来,共同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它们的结合还可以使我们明白相对EVA是如何驱动的,使相对EVA显得不再单薄,更有说服力。

平衡计分卡在保留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进大量能对未来财务业绩进行考评的非财务动因,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计量出资企业是如何为现在和未来的客户创造价值、提高生产力,以及如何为提高未来经营效率而对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投资,恰恰弥补了EVA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EVA与平衡记分卡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构建这样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使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实现。

3.设置社会责任绩效指标

第一,借鉴巴基斯坦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公共利润率。巴基斯坦的工商类国有企业主要归属“生产部”管理,该部专门下设了一个由权威会计师、经济学家和工程师等组成的“专家顾问小组”,创立了一套以计算“公共利润率”为核心内容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所谓公共利润率就是从社会角度看待企业的经营成果,将企业的社会贡献也计算到企业的利润中去,与此相对应,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企业实际利润称为“私营利润”,私营利润加上或减去各种非经营性因素,得出企业的公共利润,并以此作为奖励企业及其经营者的主要依据①,其国有企业公共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公共利润=私营利润+支付的利息+直接税-财务收入+折旧费-流动资产的机会成本-补贴±非经营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亦即我国目前主要的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所在,优化出能够量化的指标——公共利润率。所谓“公共利润”就是将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包括产品和服务、税收等等)视为公共产品,该公共产品为社会大众所用,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其供给方为评价的标的——国有企业,需求方为社会大众。公共利润率与卡罗尔和克拉克森的标准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公共利润率是一个量化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公共利润率=公共利润÷调整后的总资产×100%,其中调整后的总资产是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及被价值低估的资产进行调整后的国有企业实际可用的总资产;公共利润=私营利润+支付的利息+直接税-财务收入+折旧费-流动资产的机会成本-补贴±非经营因素的影响+工资福利。

在公共利润率的基础上,优化出净资产外部利润率和总资产外部利润率指标,即剔除公共利润率中的私营利润,仅仅衡量国有企业的外部绩效,突出反映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剔除公共利润率中的私营利润的主要原因在于,私营利润体现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绩效,与本文将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绩效区分而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不完全吻合,唯有剔除这部分私营利润之后而形成的净资产外部利润率和总资产外部利润率指标,才能完全从国有企业外部绩效角度衡量国有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在公共利润率反映国有企业创造的全面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国有企业对外部绩效的创造。当然,公共利润率的其他分子组成部分(如支付的利息、直接税等等,仍旧是公共利润率的主要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外部绩效水平,因此,公共利润率虽然包含了私营利润,但仍可以作为国有企业外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部利润率是由公共利润率推导而得出的,本文也将其归入公共利润率指标体系,共同作为国有企业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外部利润率计算公式为:净资产外部利润率=外部公共利润÷净资产×100%=(支付的利息+直接税-财务收入+折旧费-流动资产的机会成本-补贴±非经营因素的影响+工资福利)÷净资产×100%;总资产外部利润率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外部利润率=外部公共利润÷总资产×100%=(支付的利息+直接税-财务收入+折旧费-流动资产的机会成本-补贴±非经营因素的影响+工资福利)÷总资产×100%。

借鉴这些指标,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可以增加净资产外部公共利润率指标和总资产外部公共利润率指标,以考察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创造情况,衡量国有企业外部绩效。外部利润率指标从国有企业社会性出发,衡量了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可以使国家所有者及其委托人从政府社会管理的角色来评判国有企业的绩效,有利于政府通过该指标来直观地分析评判国有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所以,结合该指标与前文所述的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可以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地衡量国有企业绩效。

第二,其他社会责任绩效指标。按照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社会绩效指标还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员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公积金的计提率;每千人工作事故数;平均每个员工每年的受培训时间;培训费用与有效增加值之比。(2)社会方面的评价指标。具体可包括是否建立对企业腐败行为的监控机制;企业诚信级别;公平竞争的行业内评价。(3)产品责任方面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顾客满意度;产品安全性系数等。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在财务业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更应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政府应在社会绩效方面注重对国有企业的治理及考核。社会绩效指标的量化,增强了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使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更为科学客观。

4.增加环境绩效指标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能促进和引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含义是在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以波特为代表的修正学派认为,环境绩效是一个企业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引导企业对其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污染防治,促进报废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够降低成本,减少企业因环境责任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并能有效提高企业和产品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Klassen和Mclaughlin(1996)通过实证发现, 市场估值可以反映企业的环境绩效对未来经济收益的影响,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生产环保产品、环境绩效管理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节约了成本。

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政府,在督促国有企业履行其环境责任义务上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将环境绩效指标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对国有企业在履行环境保护这一社会责任上起到督导作用,促使国有企业进一步实现其社会价值,不仅对当代社会经济、环境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带来益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5.增加行业效率评价

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起主导作用,出于调节宏观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国有企业分布于不同行业中,按所在的行业划分, 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垄断型、服务型和竞争型,政府对不同行业的扶植政策不同,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可能来自于所在行业的差异,也可能由于部分企业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其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能源与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 因此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考虑行业差异的影响,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并以投入产出效率为参考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相应调整,实现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

四、 结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上述有关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即在结合EVA与平衡记分卡的基础上,强化政府治理力度,量化社会绩效指标、增加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与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结合。但现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只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难以满足对企业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理等的多重绩效评价的需要。应尽快加强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环境持续、健康的发展。

注释:

① (美)V拉马兰德哈姆.国有企业经营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85-103.

参考文献

[1] 刘银国,吴成凤.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政府的角色[J].经济学动态,2006(12):27-32.

[2] 李连军.会计制度变迁与政府治理结构[J].会计研究,2007(6):33-40.

[3] 肖志杰.试探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与完善[J].上海质量,2004(7):65-69.

[4] 朱瑞华.试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J].经济经纬,2005(3):82-84.

[5] 徐莉.基于财务原理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财会学习,2006(11):53-54.

[6] 唐欲静,赵保卿.协调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基本关系的几点思路[J].财务与会计,2007(2):57.

[7] 侯晓红,姚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6(11):61-64.

[8] 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7(9):50-59.

[9] 钟瑶,吴振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01X):26.

[10]贾国军,巩娅玲.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财会研究,2007(2):53-55.

[11]Kassen R.D., Mclaughlin C.P.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Fir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cience,1996(8):1199-1214.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78

1 引言

在国家颁布了新一轮的关于高等教育的长期改革以及发展纲要之后,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正式获得启动,各类教学改革的文件也纷至而来,这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改革的指导性方向。而作为教学工作重要的内容,评价体系的改革措施也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潮催动下,为了能够更好地赋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需要有所改革。

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工作质量做相应的评价和分析。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评价就是结合了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其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一定科学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做出合理评价。

3 高职思想理论评价中需要明确的关系

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确高职思想理论课程评价中的积累关系。高职思想政治评价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不能用一般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来评价。目前在评价实施中存在很多不足。虽然很多院校采取的相应措施予以改进,但都是通过课程的目的来决定考试改革的方向。而要想真正获得改革的效果,要明白教学与考试一样同样需要改革,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的环节,做到不仅教书,还要与学生进行教心到“交心”的转变。

基于这一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改革方向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让学生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3.1 思想政治课程中知识点与理解点之间的关系

尽管思想课程与专业课程评测方式要有所区别,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理解好概念,对概念和知识点的应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比如,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将思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过程,了解道德的本质。教师要明确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了很高认知能力的大学生,在很多知识点的引导中要侧重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停留在“教书”方面,而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课本的要求活化为学生内心中的信仰,理解并且从心理接受其中的道理,这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程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考试中同样要体现二者的关系,比如在“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生产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内涵并且说明理由,把知识点转换为理解点。我们考核的目的更多的是考核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并通过考试辨析的过程,让他们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2 思想政治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通常意义上对教与学这一对关系的理解都比较浅薄,仅仅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思想政治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要体现教师和学生和睦相处,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要体现的是以学为主,学生是这个环节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通过自身在思想觉悟上的魅力来影响和塑造高职学生,而不是通过威严压迫学生去学习,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来教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蒙混过关的思想,以拿到学分为目的地去接受这门课程的学习活动。

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内外的互动,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启发性、引导性的目的去教学,采用演讲、辩论、情景模拟等多种课堂表现形式。此外,评价体系应该增加课堂表现,不能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唯一。

3.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更要注意学生的课外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在遍地垃圾的课堂中讲环保、讲道德是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场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仅是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使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中有所提高。我们从小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能是每一个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最后的思想政治的学习环节,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思想的洗礼,必须要对课外环境以及学生的行为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课堂内外都要做好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思想政治教师要比其他课程的教师更加注重细节,同时也要把学生在课外的实践,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良好机会,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以致用的特点。

4 高职学生思想整理理论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方式

在我们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对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

第4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治理评价 善治

[分类号]G258

从宏观意义上说,图书馆的治理结构由治理单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评价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治理评价是测定治理效果,考量治理水平与善治实现程度的有效手段。迄今为止,我国公共图书馆界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一般统称为“图书馆评估”),是以办馆条件、业务管理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效率评价,普遍缺乏服务结果或读者实际感受评价,即缺乏治理成效评价。本文以善治为视角,探讨重新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体系的问题,权当抛砖引玉。

1 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理论与实践现状

1.1 国现有评价理论与实践评述

1.1.1 公共图书馆评估 在实践方面,自1994年以来,文化部已经对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了4次评估,但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种行政模式的评估制度,因为评估机构是政府主管部门没立的,评估过程要靠政府部门的行政指令,缺少公民参与。尽管在2003年增加了一些读者服务方面的指标如首次增设了读者满意率指标,但在我国图书馆评估实践中读者充其量只是偶尔被调查的对象,从来都不是对图书馆服务作出“好”与“坏”评价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缺乏公民参与的、完全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图书馆评估,其实只是一种“自我评价”而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治理评价”。

1.1.2 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 绩效评估方法最初用于企业管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图书馆界首次把它引入图书馆。我国图书馆的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产生有不计其数的研究成果。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照统一的指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进行比较。绩效评估仍然是一种效率评价,缺乏公平维度的评价,而且其评价主体中公民的地位仍然偏低,所以仍然不如人意。

1.1.3 用户满意度评价 也许是对上述两种评估方法局限性的不满,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对读者满意度研究急剧升温,其研究成果也多如牛毛,出现了许多自称“科学”的读者满意度评价方案。由于读者满意度评价需要依靠读者的直接参与,且以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心理感受为主要依据评价的,基本排除了政府和图书馆自身“干扰”,因而基本属于治理评价的范畴。但是,读者满意度评价立足于图书馆现有的服务,因而只是图书馆治理评价的一部分。

1.2 国外与治理相关的评价体系评述

20世纪70年代开始风靡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各国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适应社会新需求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民主理念、责任理念、回应理念,尤其是公民的广泛参与,在欧美国家的改革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基于上述背景,在国际上有很多机构或图书馆相关组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图书馆评估体系或评价标准,将公民参与纳入到图书馆治理中,由此产生了多种图书馆治理评价模式及其标准,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①国际标准组织1998年公布的《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针标准》(ISO11620),该标准有5大类29项指标,分别就读者满意度、读者服务、技术服务、推广服务、人力资源利用等提出标准参数供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绩效评估参考使用,以期评估图书馆服务效率与效能,该标准强调了读者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②英国文化部2001年颁布了《全面高效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标准与评估》,对英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开始了为期3年的评估,2008年,对该标准进行了删减,其针对的是某个图书馆管理当局所提供的该行政区域内所有图书馆的服务而不是单指其中一家图书馆的服务,考量英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和整体服务效益。该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是以服务所辐射的居民人均情况计算,如平均每千人到馆次数、平均每千人购置馆藏量、平均每千人用于馆藏购置的经费等等。③进入21世纪后,美国图书馆界开始引入LibQUAL质量评价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读者意见是判断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可靠依据;服务质量表现为读者感知服务水平与其期待水平之间的差距;服务质量包含若干不同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可以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陈述项来测度。可见,LibQUAL体现了以结果为重心和以读者评价为重心的评价取向。

2 基于善治的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体系构建

2.1 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的目的

图书馆治理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分析图书馆治理总体状况或一般趋势,用于测量或跟踪图书馆实现其职责的程度,或者跟踪其一段时间内取得治理进展的程度,为政府提供相关信息,为其制定决策等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测量图书馆的实际治理状况,发现治理现状中的问题,以促进和改善治理的实际过程,逐步趋向善治状态。即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图书馆走向更高管理水平――善治。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和谐融合的最佳状态。因此,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应在善治目标的指引下,构建出能够反映善治目标的评价体系。

2.2 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的主体

究竟由谁来对公共图书馆治理进行评价,这一问题关系到图书馆治理评价能否真正做到客观有效进而促进图书馆发展的重大问题。任何评价主体都有自身特定的优势,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克服单一评价主体局限性,必须选择多元评价主体,让各种评估主体的优势互补。笔者认为,政府、图书馆行业组织和公民“三结合”的评价主体结构,可能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政府。在现代社会,政府是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主要供给主体。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和长远规划;提供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资金保障;通过监管确保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等”’。因此,政府作为治理评价的主体,应主要负责评价图书馆的政策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是否合符规定情况、管理和服务中坚持公益性情况等。

图书馆行业组织。由图书馆行业组织来组织实施治理评价活动,是图书馆行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图书馆行业管理,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下,以图书馆行业协会为行业内部事务的管理主体,赋予图书馆协会以规划、规范、监督、服务等职权,对图

书馆行业进行自主管理的体制安排。图书馆协会既是图书馆行业的利益代表者,又是政府与图书馆行业之间的联系纽带。由图书馆协会来独立自主地管理图书馆行业内的事务,是图书馆行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图书馆协会作为行业管理主体,在其职能中必然包含对其成员进行“治理评价”的职能。我国至今尚未成立中国图书馆协会,所以一些本应由图书馆协会履行的职能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来代行。如2004年文化部委托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进行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

公民。这里所说的“公民”,其具体含义是指图书馆的利益相关人,其主要成分是纳税居民。公民既是公共图书馆的最高权力主体,又是图书馆服务的最直接受益者和感受者,因而应该成为图书馆评估的最权威主体。因此,在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凸显公民的意愿,必须以读者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2.3 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向度的复合体系,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视角构建。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体系的设计应体现如下原则:①体现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因此图书馆治理评价指标必须反映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其进展程度。例如,“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落实情况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之一。再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总分馆制;2004年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等等,这些文化政策目标应该成为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政策依据。②体现公共图书馆治理目标。从图书馆利益相关者(所有者、管理者、利用者等)的利益目标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就是统筹兼顾地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最终表现为保障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权利。读者权利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可以成为图书馆治理的基本目标。③体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它的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因此,在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套用“投入一产出”这一效率公式,而应该采用“效率+公平”的综合评价模式。

2.4 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

一般认为,现代民主社会追求的善治应具备6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本文根据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及其评价原则。结合善治应具备的特征,尝试设计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指标,包括:服务性、公平性、参与性、责任性、回应性、法治、透明性7个维度。

2.4.1 服务性 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图书馆的一切价值均通过服务来体现。善治意义上的服务性,主要通过公益性和便利性两方面体现。①服务的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免费和共享两个环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年版申明:“作为一种民享民有的民主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必须依法设立和运作,对其所在民众,应不分职业、信仰、阶层或种族,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免费服务。”。②服务的便利性:方便快捷是公民对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馆舍位置方便读者。资源组织方便读者,服务设施方便读者,服务方式方便读者等。在服务的便利性上,尤其要重视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方便服务。

2.4.2 公平性 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来说,“公平服务”的实质是“权利平等”,即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无论其经济地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宗教等区别,都能就近获得其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源的服务”’。善治意义上的公平度,主要通过覆盖率和包容度来衡量。①覆盖率是指图书馆服务所覆盖的人口数量占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比例。衡量覆盖率的指标一般有两个:服务人口比率和服务半径。②包容度是指图书馆服务对各类人群无身份歧视地平等对待的程度。如果说“覆盖率”强调的是人口学意义上的服务人口数量的“全部性”,那么“包容度”强调的是所服务人群的身份的“非歧视性”或“非排他性”。关于图书馆服务的包容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的表述是:“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公共图书馆必须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利用普通服务的用户,例如残疾人、住院人员或监狱囚犯提供特殊的服务资料。”这种“非歧视性”或“非排他性”从权利平等的角度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

2.4.3 参与性 善治意义上的“参与性”是治理主体参与治理过程的程度。公民是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者和设置者,公共图书馆是公民的图书馆而不是政府的图书馆,因此,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是“人民”的表现,是人民对公共事务行使的表现。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其目的首先是为了保证图书馆政策能够广泛代表民意,因为只有能够广泛代表民意的政策才具有合法性。再者,图书馆政策的执行过程,也需要自始至终的读者监督;政策的执行效果评价,也要以读者是否满意为主要衡量指标。也就是说,图书馆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效果评价,都需要读者的广泛参与,才能保证其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就是读者参与管理权的法理依据所在。从内容分类的角度,读者的参与管理权主要包括三方面:参与表决权、批评和建议权、申诉和控告权。

参与表决权。在任何图书馆重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读者有权参与其表决,读者参与重大政策的表决过程,是读者作为图书馆的“者”而行使的根本表现。所谓“重大政策”,主要指与多数读者的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诸如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制定,较大数额经费支出项目的确定,重要岗位人选的聘任,收费项目的确定,大型活动的开展,某种服务项目的设立与取消,新馆舍或服务场地的选址,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都应列入“重大政策”范畴。

批评和建议权。当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行时,读者有提出批评的权利;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读者有提出有关建议的权利。

申诉和控告权。当读者的正当权益遭到侵害时,读者有向相关部门提起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4.4 责任性 善治理论中的“责任性”,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隐含着一层外界对组织或个人要求的含义,它特别“指与某一特定职位或机构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责任性,主要指治理主体的责任,包括政府的责任、图书馆的责任和公民的责任。

政府的责任。对公共图书馆治理来说,政府应主要负三方面的责任:法律保障的责任,即为图书馆发展立法保障的责任;经费保障的责任,即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提供所需经费的责任;监督保障的责任,即对图

书馆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责任。

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的责任分为分内责任和分外责任两方面。分内责任就是履行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责任,如文献信息整序的职能,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提供情报服务的职能,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等。图书馆的分外责任一般称其为社会责任,是指图书馆作为制度性公益组织所应承担的确保组织的公益性的角色义务。

公民的责任。为了与上述的参与性相区别,这里的公民责任指的是公民的义务,包括公民作为读者应履行的遵章守法的义务,尊重他人阅读权利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等等。

2.4.5 回应性 善治中的“回应”是指政府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和回复,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它的基本意义是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积极回应责任,主要体现在:①对公民需求的积极回应。当公民向政府提出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时,政府应作出及时的回应。②对公民问责的积极回应。当公民对图书馆的不当行为(如不为、滥为、误为等)提出质问、批评乃至申诉时,政府应该作出积极的回应。③对发展建议的积极回应。当图书馆或者相关部门或人士(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贤达人士等)针对图书馆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时,政府应该作出积极的回应。

2.4.6 法治 善治理论中的“法治”是指治理的合法性和良好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法治意指政府的全部行为都有法律依据、得到法律的授权””’。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法治,主要体现在:一是为公共图书馆立法,二是形成有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源于现代组织管理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一模式,它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三个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制衡关系构成。公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由这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制衡关系构成。其中,决策权力由图书馆理事会行使;执行层由馆长及其副职构成。行使执行理事会决策的权力;监督层由理事会和社会监督部门构成,监督方式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把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相分离,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特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建立分权制衡的体制结构来协调利益相关者的行动,尤其是协调好政府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建立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图书馆理事会来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以此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善治”。

2.4.7 透明性 善治理论中的“透明性”是指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要求与公民利益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通过各种媒介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没有透明性就没有善治的存在。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透明性,其核心要求是建立和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内容包括:图书馆发展规划,财务年报,机构设置情况及各机构负责人名单,规章制度,馆长工作报告,接受社会捐赠、资助情况及使用情况,其他需要公布的重大事项。

以上从7个方面阐释了以善治为目标的公共图书馆治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与以往的“图书馆评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善治意义上的评价更加强调公民权利、公民参与、公民满意、“人民”等治理涵意,更加强调读者导向和结果导向。如果说,以往的“图书馆评估”侧重的是“效率评价”,那么,善治意义上的评价则侧重“公平度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7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只是简要地阐释了其内涵,而没有提出具体的测评方法。限于篇幅,关于具体的测评方法,笔者将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蒋永福,论图书馆治理,图书馆论坛,2008(12):50―55

[2]缪园。国际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ISO11620)简介,[2010-12-15]http://159.226.1130.3:90/yjstx/N06/641.htm。

[3]祝碧衡,周玉红,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及英国案例介绍,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V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16-01

前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无论在建设速度或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该工程本身体现出施工时间长、投入成本高等特征,而且涉及内容较广,若完全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其影响分析,将难以使工程获取实际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做好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是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概述

关于影响生态环境的评价,根据以往学者研究主要将其界定在以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外力作用下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动态变化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区域环境可承受的生态负荷。通过对生态影响的评价分析以制定相应的预防生态破坏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相关策略,以保证经济效益获取的同时生态环境效益也因此得以提高。从生态影响评估的理论基础看,其主要生态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系统控制等。其中生态学理论主要作为现行解决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口问题、资源浪费等理论指导;经济学理论集中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利用中需考虑的相应标准;可持续发展理论则体现在经济、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系统控制论要求将区域各方面发展作为统一整体,确保整体中个基本要素都可得到有效控制[1]。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注意事项

(一) 评价内容与评价特征的明确

水利工程建设本身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因水库蓄水出出现的灾害,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实质作为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体现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体系构建中首先需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水利项目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在生态环境方面,影响内容主要体现在如自然景观破坏、物种资源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而社会环境方面集中表现为产业布局、增值情况等受水利项目的影响。另外在评价特征方面,由于水利项目自身具有涉及范围广以及建设工期长等特征,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也包含许多方面,因此在评价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宏观性特征,主要指尽管工程建设中并非任何项目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评价影响过程中确需将所有影响内容考虑其中,保证评价分析更具全面性;不确定性特征,因水利工程建设多采取梯级或逐层建设的方式,初期规划时期往往可确定的内容主要为项目规模与性质,而其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数量或污染源种类无法预知,使评价体现出不确定性特征;评价方式多样化特征,由于评价水利项目对生态影响的同时还需将经济、社会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很难通过定量化形式对评价指标进行明确,所以评价过程中应用定量分析得到同时还应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

(二) 明确评价的主要任务与作用

关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任务主要表现在四方面问题,即:第一,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维护。如物种多样性的维护、生物构成是否协调以及环境条件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与生物生存需求。第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现行大多面临灭绝消亡的物种为例,要求进行引种或保护区构建以使物种多样化得以维持,同时应注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第三,注重特殊性对象的保护。其殊性对象主要体现在生境、脆弱他带、敏感生态目标以及生态安全区等方面,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第四,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水利项目建设中多会产生如水土流失或自然灾害等问题,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以及应对策略。综合来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工程合理布局、发展目标实现以及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内容,需结合水利项目实际特征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2]。

三、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思路

(一) 指标构建的步骤

指标构建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除要求做好拟定工作外,还应注重进行评议筛选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具体构步骤主要体现在:首先分析主体生态系统。其中主体生态系统主要为可将区域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的系统,通过分析可得出当前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其次,分解目标。根据以往学者研究总结目标分解中需引入模糊层次的方式,使系统各项因素得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总目标进行确定,有利于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再次,确定主导因素。评价环节的重点在于确定生态系统主导因子,可通过对因子影响力以及不同因子间存在的关系完成确定过程,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评价水利项目影响过程中也逐步引入SPSS软件以使选取的因子符合评价体系构建需求。最后,进行指标体系的确立。体系构建在拟定工作结束后,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完善与筛选,使体系更具科学性。

(二) 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在完成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为有效分析水利项目的影响,还需做好相应权重确定与数据整理等工作,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以我国某地区水电工程为例,其在库容方面保持271亿m?,年平均径流量在510亿m?作用,建设的目的主要为使通航条件得以改善且减轻洪灾的发生。该工程本身涉及面积较大,建设中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建设前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模型的应用,考虑的主要为水文泥沙子系统相关指标权重,并计算隶属度向量包括环境底质与水质、生物、景观、气候以及人类健康等影响期望值。最后引入模糊评价方式对隶属度进行分析,得出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为一般影响,相关人员可结合评价结果采用相应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3]。

结论:生态影响评价是减少水利项目建设破坏环境的重要途径。实际评价过程中要求正视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内涵,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中实证分析可判断该指标体系能够准确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促进水利项目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贾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第6篇

摘 要:本文以报刊企业为依托,在探讨报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造分析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期为报刊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报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D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109-02

对媒体来说,秉持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2010年10月出席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提到“媒体的社会责任”。但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基本没有对其社会责任治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强调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不能解决其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对于媒体来说,相比各种利益的诱惑,研究者和社会的道义呼声显得十分苍白。关键在于如何治理,因此,构建科学的中国报刊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homas.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文运用AHP法确定旅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问卷调查法”由Maignan,Ferrell(2000)和Maignanetal(1999)提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访谈约100名知名报刊企业负责人,确定报刊企业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自权重。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数据,提出报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表1),据此提出分析公式及模型。

首先,如表一本文从舆论导向、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健康文化、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创富能力、内部员工满意度等9个维度设置指标体系,在每个维度进行代表指标选取,明确9大维度下的19个二级指标,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总体结构和具体评估内容,即9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问卷调查法”)来构造判断矩阵。对20位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及10位传媒研究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发放“重要性调查表”,要求其对每个影响指标的因素来给出适当的分数,以“1”为满分制,并对回收的打分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报刊企业社会责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数据表。同时采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各指标的得分值,即要求专家根据报刊具体情况,给各个指标分别评分。评分标准为:Fi=1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差;Fi=2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较差;Fi=3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一般;Fi=4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较好;Fi=5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好(如表2)。

以上9大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是密不可分的,其权重各有不同,但他们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所以报刊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内容在内的一个综合责任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出各指标值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本评价体系各层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都有CR

其中,i=1,2,…,22;R为报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值,R值的变化区间为0~5,R值表示报刊承担社会责任水平情况,0~1、1~2、2~3、3~4、4~5分别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差、较差、一般、较好、好。R值愈大,说明该报刊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Wi为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Fi为各个指标的得分值。

本文以我国中部某报刊企业为例,基于以上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报刊企业社会责任的9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来测试其履行社会责任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值。整个调查过程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100份,经整理有效调查问卷93份,有效率93%。在调查中,主要以“同等重要”、“比较重要”、“重要”、“相当重要”、“绝对重要”来对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判断,这五项判断分别对应1―9标度中的1、3、5、7、9。问卷中将同一层次的指标两两比较,并按照层次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在调查实施过程中通过口述向被调查者解释各指标的含义,便于被调查者理解,以便做出更为精确地选择。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积法)对调查问卷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构造判断矩阵,求出权重。具体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及最后各层次权重如表3:

根据建立报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水平的评价模型:Wi为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Fi为各个指标的得分值。R=0.0880*5+0.0452*4+……+0.05145*4+0.05145*4=3.8238由于R为报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值,R值的变化区间为0~5,R值表示报刊承担社会责任水平情况,0~1、1~2、2~3、3~4、4~5分别表示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差、较差、一般、较好、好。R值愈大,说明该报刊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从对我国中部某报刊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结果看出R值为3.8238,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较好。这非常有利于该报刊企业的发展,同时为其他报刊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第7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D023 [文献标识码] B

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05”方案颁布后,实践教学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视,而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各高校都在实践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必须从深层次认识实践教学,提高其实效性。

一、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深化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正确理解,是达到教学目标和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但这也是学术界有较大争论的问题之一。有的人单纯地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课堂外的活动,有的人把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中的所有的案例教学、演讲、讨论等都归结为实践教学,这些制约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具体组织和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据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的总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应明确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应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这种要求,一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便不应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一些传统的没有经过学生专题研讨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案例、辩论、演讲等也不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分清这些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避免错误的前提。

二、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由于教学学时有限,理论教学内容又较多,教师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理论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很紧张了,很难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采取敷衍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第一,把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可以将辩论、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的方式延伸到学生的业余时间,师生共同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各高校的实践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帮困扶贫基地等以参观或提供志愿者服务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如电影周、文艺演出、歌舞比赛等,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贴近学生的、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

第二,将现实世界的实践教学延伸到虚拟世界。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心理特点、兴趣等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与现实世界类似的实践,随同教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素养。这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也跟上了网络时代的步伐,更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实际,对于实践教学范围的扩大和效果的增强具有促进作用。

三、正确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内容的选择是达到实践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更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最基本的回答,实践教学的形式是落实实践教学内容的途径和手段,分清并合理选择、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心理可接受程度、专业特点、教师特点等,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反映大学生风貌和时代特点的人和事。如: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松花江、校园环境)、大学生消费观、恋爱观、就业观、爱心活动(到敬老院、孤儿院等义务劳动)、人物访谈(身边的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学生、普通人物)、校园人物评选等。

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注重多样化,不要将实践教学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实践或课外实践,一般应包括三种模式: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课堂实践课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论教学内容、学生专业背景等进行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校内实践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教师可深入学生社团、群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课题研究、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校外实践一般是在假期、休息日进行,目的是要让学生接触、了解、服务社会,利于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应尽量多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同时,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还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有利于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开展实践教学,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以及相应的保障条件作为支撑,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领导、教师、场所、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并没有持续的开展下去,致使实践教学缺乏实际内容,无实际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缺乏正规的教学环节,有些高校尽管纳入到教学计划,但是忽视了将其纳入到教学改革中,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为此,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要像对待理论教学那样对待实践教学,拟定关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经费来源、人员安排、部门协调、工作量核算、成果评价标准都要作出规定;将实践教学列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并按照理论教学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其既可以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发生,又可以杜绝实践教学环节在组织安排上的随意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获得很好的实效,不只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还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保证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树立为教师、为学生、为教学服务的观念;教务部门要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等进行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学生处、团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配合,利用假期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制定计划,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实践教学的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好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对实践教学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五、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又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指导和完善。第一,应建立从选题、方案设计、组织过程的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数量到学生反馈等严格的指标评价体系。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重过程就是要精心设计每个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应由哪些环节和阶段构成,每个环节和阶段应该具体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并形成具体的方案;重结果就是不但要设计出总的考评标准和方法,还要将每个环节的考评标准和方法设计出来,就是要将实践教学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合理分配并设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第二,建立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包含对教师的评价,一方面,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从而使教师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实践教学选题的合理性、实践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的质量、数量和内容等各个方面。其可以督促教师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等,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第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应将实践教学的成绩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中,既有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又有学生平时思想品德表现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考察了学生的行为表现,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将笔试与实际应用、答辩、论文、面试、调查报告等结合起来,还要和学生建立双向沟通,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和正确分析考核结果,共同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制定对策,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这些不但利于了解学生,还利于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效性的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企业经营活动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表明,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生产。作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主体,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有其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二、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球性报告促进组织、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国内、国际组织均了自己的环境报告指南,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做出规定。我国学者早期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是以对这些报告指南的介绍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为主。钟朝宏、干胜道(2006)分析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国际影响,并详细介绍其主要内容,阐述了该指南对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启示;谢芳、李慧明(2006)对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WBCSD的生态效益指标、ISO14031的环境评估系统、GRI2000的全球环境报告指南以及JEPIX日本环境政策指标体系。

随着对企业环境绩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陈璇、淳伟德(2009)认为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不能仅仅从企业自身出发来设计,还应考虑其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即应从整个价值链角度来设计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环境资源消耗、污染物控制和治理及环保投资三方面;王秋莲、李聪波(2010)认为,为了实现绿色制造,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设计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基础建设、应用实施和持续改进这一动态过程;甄国红、张天蔚(2010)从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者出发,构建出包括环境信息公开度、环境经营、环境管理和环境财务四大类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桂萍、王怡(2010)在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以生态效益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及环境保护质量等四个方面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赵茜(2012)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财务、利益相关者、内部环境管理和学习与成本四个维度的三级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将平衡计分卡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翁蕊、卢静(2012)从低碳经济角度构建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废弃物处理和售后服务报告等五个方面。

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从现有文献来看,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多强调从各个角度来设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已有研究成果没有形成代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或方法,使得企业在操作层面遇到较大困难,也影响了环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第二,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关注不够。现有关于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大多是偏重于外部视角的环境绩效评价本身,对于企业自身的环境绩效评价需求有所忽视,一方面使得环境绩效评价不利于企业改善与环境有关的运营管理和决策,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为环境保护而做出的努力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引入EBM(Expectation-based management,又称预期理论),阐述EBM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为企业构建符合内部管理和资本市场要求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EBM原理及其在构建企业环境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优势

(一)EBM基本原理 EBM 是 “价值管理大师”汤姆・科普兰和亚伦・多戈夫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能够将绩效评价、管理决策及激励设计与股东总回报直接联系起来的新的管理方法。其核心观点是:“价值取决于市场预期,因此,价值创造的途径是实际绩效超越市场预期绩效,而不是超越资本成本”。也就是说,企业在投入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只有实际投入资本回报率超越市场期回报率才能带来价值的增加,若实际投入资本回报率小于市场预期则会引起股价下跌从而导致企业价值下跌。EBM很好地解释了公司效益较好而企业股价反而下跌的现象。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绩效与股东总回报相一致,EBM设计出由三种不同的绩效指标结合组成的系统:第一层面是最高管理层,使用企业现金流量贴现值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第二个层面是业务管理层,采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即预期经济利润与实际经济利润的差额;第三个层面是业务执行层,使用经营价值驱动因子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视角,同时形成一条“黄金线”,即通过日常经营对经营价值驱动因子控制,从而影响年度EBM,而年度EBM又与多期公司价值相连,进而影响股东总回报。

(二)基于EBM构建企业环境绩效评估体系的优势 EBM将绩效与股东总回报联系起来,构建企业内部三个层面的绩效指标,利于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将EBM引入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企业内部环境绩效的评价。鉴于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基于EBM构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要求设计出三层即最高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业务执行层绩效指标,将企业绩效具体化和层次化,以明确企业内部各级权责利,既有利于企业内部对环境绩效评价,又有利于企业查找环境绩效控制的薄弱环节,加强环境风险控制,以提高环境绩效管理水平。二是构建一个基于现代资本市场环境要求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基于EBM构建的多层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形成一条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黄金线”,通过对环境绩效价值驱动因子的控制,影响年度环境综合绩效,进而影响股东总回报,这样将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直接相关,可为现代资本市场中的环境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提供一种更加符合股票市场要求、更加有效的评价方法。三是基于EBM构建的指标体系更注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结合。基于预期的环境绩效管理将公司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如基于EBM构建的三层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中业务执行层的价值驱动因子和业务管理层的环境综合绩效指标均属于短期指标,而最高管理层的现金流量贴现值则为长期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经理人员采取的短期行为,将短期经营与长期利益结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第9篇

关键词:校园暴力 社会问题 中国之痛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331-01

近来,“校园暴力”事件连续不断地发生,屡屡见诸各种新闻媒体:如浙江庆元初中几名学生围殴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关黑屋,烟头烫,绳捆绑;只因篮球场上的一句小小口角;连云港女大学生,被踢打、扒衣、拍照、剪发等不一而足。这种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不重拳出击,将危及中国社会的未来,为将来中国的由盛而衰埋下祸根,成为中国社会的未来之痛!

一、全中国人都应该重视“校园暴力”问题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振聋发聩地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诚然,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个国家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优秀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纵观历史,莫不如此,从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的更替,均是由于继承人出了问题。最近的一个王朝尤为突出,这就是历史课上有名的“八旗子弟”。因此一个国家,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一个家庭出现了接班人问题,即使你有广厦万间,也会成为王谢堂前之燕。

当前,“校园暴力”问题的出现并逐渐成为天街小雨下的“远看草色近却无”的不可小觑的大问题,应当引起国人的万分重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经说过:要使中国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就要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也许就是这样预言的。

二、从“校园暴力”的迷雾中透析其成因

“校园暴力”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两个评价体系都出现了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审视:一是社会评价体系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正确的,但是部分人却走向了极端,背离了发展经济的中心目的。因此,坑蒙拐骗、黄赌毒、贪污腐化并不被人们那么深恶痛绝了。一些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得来的金钱,都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有了钱就成了大爷。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冲击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校园暴力”培育了深厚的社会土壤。

二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一个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带动影响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从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来看,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升学率,一是学生分数排名。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拼命地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分数排名,只“教书”不“育人”。由于对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自然也给“校园暴力”问题的出现埋下了祸根,试想,如果将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加入“你的班级中出现几个差等生,你的班级中出现几个问题学生”要扣除你的评职称的分数,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对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下自然就会出现对学生评价体现的偏差。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自然使学习一般的学生不被重视,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坐在后排;那么坐在后排的学生自然就会被淘汰出局,成为没人关心的另类。因而出现“校园暴力”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基于以上两个评价体系的存在,就造成了以下教育现象:

家庭教育失能。就是家庭对于孩子教育和管理没有发挥作用。这主要表现两类情况:一是独生子女问题。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父母溺爱,大多比较自我,遇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漠视他人的存在,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一旦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了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二是留守儿童问题,这既包括农村留守儿童,也包括城市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托慰,人生观、价值观顺水漂流,不能得到及时的扶正,出现问题也是必然。

学校教育的失职。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地方。在当代教育评价体系的框架下,部分教师只重“教书”忽视“育人”很少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教育失控。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种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着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电视、网络的很多作品充满了暴力、打打杀杀、“哥们义气”以及其他不良的社会戾气,这自然成为未成年人模仿的对象。

道德教育失范。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培育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有弟子规、二十四孝、千字文等向善向美德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虽然有些内容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在现在青少年教育当中,并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青少年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即使有,也大多是官样文章,中看不中用。

法治教育失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培养离不开法治教育。然而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并不是将现有的成人法律照抄照搬地灌输给他们,而是要采取青少年能够实际接受的方式方法,使他们逐渐地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过去,对于学生出了问题,还有老师的“戒尺”,现在的学生出了问题,老师便是束手无策。只能简单地说教,别无他法。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只能放任不管,对青少年法律教育与惩戒尚未形成完整的合理的与道德教育相衔接的法治体系。

三、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要从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视角来综合整治

“校园暴力”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重大的社会课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理。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要逐步改变社会评价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要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满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变成人们的切实行动,而不是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特别是在教育体系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加入“负面清单”综合评定。比如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每一项都列入中考,高考分数评价体系中,改变一下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方向,或许就能改变很多。

二是在家庭教育中要在法律条文中列入家庭教育的法律条文,过去有“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有吗?

三是要加大打击力度,努力肃清社会上对儿童、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作品。要努力消除“霏霏之音”的影响,给青少年一个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10篇

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新举措,最早开展于20世纪末,主要通过封禁治理等措施,充分调动生态系统的演替与自我恢复能力,逐步修复被扰动和损害的生态系统(土壤、植物和野生动物等),使其恢复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地区进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是检验生态修复效果的关键,可以为进一步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可依据区域特征和治理目标进行构造,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在时间上反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速度和趋势,在空间上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一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治理的规模,在层次上反映流域系统的功能和水平。这样的指标体系就不只是单指标的延伸,而是兼有描述、评价、解释和决策等功能的有机体系}2,。构造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客观性。评价指标选择以生态理论为基础,所选指标能够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态修复的基本特征和整体水平。指标必须客观存在,能够真实反映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指标的名称和含义要客观而明确。

(2)主导性。不同地区的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所产生的效益也不尽相同。在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为主要的治理措施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3)独立性。指标意义必须明确,且具有完全独立的内涵。各指标在统计上独众,相互之间关联度小。指标间不存在因果、矛盾、交义、重复关系。单个指标反映生态修复区域的一个方面,同一层指标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生态修复的特征和本质。

(4)可操作性。指标选取要同时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某些指标在当前阶段能够给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学上的阐述,而在实际获得过程中很难实现,因此,指标的选取应充分考虑是否容易获得。评价指标必需的数据要容易获得、必需的计算方法容易操作,不运用计算复杂、采集困难的指标。

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1)指标不全面:目前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指标大多只能反映生态修复的个别方面,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如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侧重反映水土保持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的其它方面。

(2)指标停留在静态层面:目前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的评价都是用若干指标分别进行的,即对在工程实施后单个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指标值的变化程度来衡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绝大多数研究采用治理程度、林草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三个指标来反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效益。尽管这三个指标可以直接而准确的反映修复区域的治理效果。但是,仅靠这三个指标为基准的效益评价并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修复区域生态系统的演替情况,不能保证生态系统今后一直保持良性发展。修复目标应该能够动态的衡量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关注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功能和特性。

(3)指标缺乏普适性:目前关于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以具体的特定生态修复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针对不同修复区域的独有特征筛选的,建立的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区域局限性,不具备普遍适应性,难以推厂一到更为J’一泛的空间范围中。

评价指标与标准

1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由生态基础性、生态结构性和生态适应性三部分组成,生态基础性包含治理程度、上壤侵蚀模数、林草覆盖率三个指标;生态结构性包含乡土植物比例、群落结构层次、植物多度三个指标;生态适应性包含抗逆性、生长势、病虫害状况三个指标。评价体系共分二层,即口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结构如表4一l所示:杜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并分为优良、达标、未达标三个等级,即目标层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评价综合指数、准则层中三个模块以及指标层中各个指标得分都用百分数表示,百分数与生态修复等级划分存在对应关系,如表4一2所示:

生态修复评价方法与程序

当面临类型多样含义丰富的内容决策时都要进行比较、过程主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采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判断、评价、最后做出决策。此这些决策系统的各因素间难以完全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描述,此时必须将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层次分析法作为系统分析的数学方法之一,可以充分兼顾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步骤、有层次、全方位的解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决策问题。

1评价建模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待解决的问题清晰化、条理化、层次化,构造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模型。一般分为上面的目标层,下面的指标层和中间的准则层。同一层次指标隶属于上一层指标或影响上一层指标,同时又支配下层指标或受下层指标影响。上层为目标层,是评价的最终目标,通常只含有一个因素。下层为指标层,含有若干具体指标。中间为准则层,可分为一层或多层,当准则层指标过多时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牡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专门对复杂多因素问题进行条理化、层次化,依据其本身的属性和相互关系构造出几个层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¹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º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由各层判断矩阵计算出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¼计算出总元素组合的权重,并对总体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设某层有n个因素,X一{xl,x2,……,xn},要比较它们对上层某一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准则所占的比重(即把n个因素对上层某一目标的影响程度排序)。比较时取卜9尺度。用a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一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则aji习/aij,A是成对比较矩阵,具有下列性质:aij>0,aji二l/aij,aii=l。层次分析法中所要构造的成对比较矩阵都是正互反矩阵。其中1一9的含义见表5一l2,4,6,8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影响介于相邻等级之间。成对比较矩阵A若同时满足:aij>o,aji=l/aij,aii一1,则称为互反矩阵。例如,一个正互反矩阵z的构造如表5一2所示。以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为基础构造判断矩阵,再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各指标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问题,对于判断矩阵B,有以下公式:式中,A为B的最大特征值,w为相应于A的正规化特征向量。解决问题时常用求和法或求根法来计算特征值的近似值。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利用腼ax与n之差检验一致性,其一致性指标为Cl.,公式为:显然,n值的增加会加大判断误差,因此使用随机一致性比值CR.=Cl.瓜.L一般认为,当C.R.<0.10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否则就需要进行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一致性检验通过后即可计算出各层次下各个指标的权重。

幻权重计算结果由于认知的差异性,不同专家构造的成对比较矩阵的数据也存在着差异。评价系统评价的结果必须具有较强说服力。本研究将专家构造的所有矩阵得到的权重汇总,计算出最终的权重向量。把不同专家构造矩阵得到的权重向量一一对应,去掉其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将剩下的权重取均值,这样得到一组权重,而该权重某一向量的所有权重的和可能不为1,因此我们还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完成之后得到的权重向量即可作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评价体系的权重向量。水上保持生态修复评价体系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确定较为合理。本文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层为具体可操作指标,包括治理程度、土壤侵蚀模数、林草覆盖率、乡土植物比例等9个指标。以评价目的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各指标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山具有丰富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水保工作者构建矩阵,通过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5一3所示

2计算方法

(l)各层分值计算:¹准则层、目标层以下指标分值计算指标层各指标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_卜层指标可以在下层指标分值基础_卜结合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或求积得出。加权求和公式如下:º目标层分值计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评价分值采用综合指数法得到。根据指标分值和权重逐层计算得出其分值,最后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评价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计算出的目标层得分即该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综合效果。

结论与讨论

第11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转型发展 环境效益 评价体系

煤炭行业在发挥重要经济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煤炭可采储量占常规能源的70%,是煤炭生产大国。在经济产出的同时,产生了煤矸石、瓦斯煤气等废弃物和土地塌陷等问题,导致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1]。煤炭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制约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

一、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低碳转型以低能耗为基础,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煤炭主导型向立体能源型转变、高碳能源型向低碳利用型转变、资源依赖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2]。低碳转型包括:对现有生产流程低碳化改造;煤炭产业链延伸,彻底改变高碳排放和高能耗;“依托煤而不依赖煤,跳出煤而不放弃煤”的创新思路。

二、低碳转型中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借鉴国外的绩效考评经验,借助经济附加值、社会责任、平衡计分卡等,对我国煤炭企业低碳转型建立综合性的环境效益评价体系。建立考评指标以企业的现状为基础,评价体系力求具有完整性、可靠性、科学性和激励性,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量化及有效地推广和实施。

(一)环境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选取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要客观、完整、真实、科学和完整;反映环境效益评价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主导因素;指标体系尽可能量化,不能纳入定量化评价范围的指标要进行定性分析,形成综合性结论;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效的融合;与现有社会、经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指标体系衔接,相互协调补充。

(二)基于低碳能力的环境效益财务评价体系

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一项非财务指标――低碳能力指标。将环境要素与企业收入、利润要素挂钩,形成评价企业低碳能力的单位收入能耗、单位利润碳排放指标和煤炭资产比重指标[3]。

(三)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根据国际上ISO14031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借鉴有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将环境效益评价体系分成参评指标和基本指标两大类[4],基本指标概括为四个大项十三项指标来考察,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1.基于BSC和EVA建立环境效益评价体系。财务方面,主要涉及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投资报酬率,在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中,衡量节能减排指标主要涉及CDM项目经济效益、温室气体减排EVA、环境成本率等。在煤矿区,主要参照循环管经济标准,加强资源的利用率。

顾客层面,煤炭企业的经营质量可由经营者主观控制,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营下的客户关系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顾客投诉率和客户盈利率等[5]。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低碳转型的前提下衡量指标分为环境保护、煤炭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和生产经营流程三个层面。要加强创新清洁生产投入,更新煤炭处理和采掘技术。加大污染物排放技术、吨煤煤炭利用技术和吨煤采煤技术的研发费用。兼顾环境效益与节能减排,体现为MEC、机器设备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利用率。安全生产能力和资源化程度评价指标也不容忽视,如煤矸石综合利用百分比、抽采瓦斯利用百分比等。

学习与成长层面,煤炭企业主要考评指标是煤炭经营者知识水平、煤炭企业员工素质、管理者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四个方面。煤炭经营者知识水平是节能减排的驱动力,要强化经营者人文素质。煤炭行业社会关注度高,要处理好媒体监督下管理者与外界的沟通和协调,如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环境诉讼的发生、环保优惠待遇的享受。此外,加强员工的文化素质对于节能减排的落实也至关重要。

EVA是税后营业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体现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激励经营者将其利益和所有者统一起来。以EVA为价值向导的同时以BSC为基础进行整合,用BSC来协助经营者选择使EVA提升的途径,以BSC建立KPI,用EVA的驱动因素分解法作整合,把低碳转型的理念融入环境效益评价体系,见图1。

图1 基于BSC和EVA构建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的价值流程图

2.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建立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并不完全合规,表现为煤炭开采安全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突出,更加引起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煤炭企业矿区的生产有其特殊性,提高安全生产、推进矿区循环生产和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三、结论

本文以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依据,用指标化的评价方式使煤炭企业更好的转型,设计了煤炭企业低碳转型发展中的考评指标体系。基于BSC和EVA,融入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相互协调。考评以低碳为主线,节能减排、社会贡献、环境保护为重点,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考察了整个低碳转型的企业价值链。合理评价企业绩效,有效引导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第12篇

廉实力赋予“廉”的新内涵

战国期间,《周礼・天官冢宰》对官吏的评判和考核标准便已以“廉”为核心,“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由此可见,“廉”乃为官之本,必须具备善行事、通政令、忠职守、正品行、严执法等能力和品格,才算是“廉”。

新时期,通过对“廉”的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廉实力概念,即将“廉”作为个人行为、组织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准则,进而获得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能力。廉实力旨在从组织或个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变“要我廉”为“我要廉”,探索解决不作为、乱作为和腐败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廉实力将量化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廉政建设的研究中来,所考察的不只是廉洁状况,更涉及管理水平与工作业绩等,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保证考察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的廉实力评价

廉实力评价旨在尝试使监督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廉洁高效工作的指标上,落实到干部作风行为细节上,适宜群众参与监督,将监督的手段优化升级为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全过程和全层次,探索“民主测廉”新模式。

廉政建设信息源。大数据技术因可从巨量的数据集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高度重视,如何盘活这些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

大数据可为反腐倡廉提供一个庞大而且易于索取的“信息来源”和“数据仓库”,包括许多地方官员的各种信息诸如最新动态和活动足迹等,可以通过相关技术从中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某检察院从建立起来的海量数据库中及时获取相关人员信息,可为廉政建设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廉实力评价机制。大数据时代下的行为是不可遁形的,强大的数据信息源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为全面、实时监测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了可行性。通过跟踪、实时采集获取大量后台信息,然后进行鉴别、萃取、分析和解读,列入相应的指标体系,可生成廉实力评价指数,以更快捷、准确地监测廉政风险。

同时,廉实力评价可以通过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获得更为广泛的监测主体。每一个网民、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群体都成为数据采集的触角,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次消费记录、一段对话等构成廉情监测的巨大信息池。通过定期廉实力指数,对公众的诉求和意见表达进行及时回应和反馈,提高公职人员和政府的公信力。

廉实力评价机制的科学探讨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廉实力评价和预警分析,将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其工作重点包括:

构建完善的廉实力评价体系。廉实力评价体系起初针对国有企业而提出,分为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和廉洁从业三个方面,下设若干二级和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索廉实力评价体系如何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