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时间:2023-08-08 17:09: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第1篇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课堂环境,教材教学设计的基础。除教材外,拥有、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设计中很重要。教学设计要做到“新”与“实”,从教材外部入手,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资源、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差异性资源和动态生成资源方面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意灵感方面

一个好教学效果是从课堂教学设计开始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设计的灵感和冲动开始的。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具有创新的教学设计,常常先有对局部环节较有利的教学资源或好教法尝试运用,并能很好地实现这堂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的突发奇想。然后,试着将这些创意灵感置与整体和环节设计中,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教学设计要做到“新”与“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从亲身的经历、阅历,近段时期在学生身边、校园、社会上发生的很有典型教育的事例等方面思考发掘。

三、 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为之前,要制定什么目标、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新”与“实”,首先要根据这堂课的类型设计,课堂的类型不同,是要参加(省、区级)大场合去比赛,还是校内、组内的示范课,还是平时教学授课。课堂总体教学设计的侧重就会有差别。如果参加比赛,校内、组内的示范课课堂总体设计方面就要尽量从符合参赛要求,比如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否体现学生课堂参与、体验活动,并能突出在某一点上有创意、突破或亮点,以获得评委青睐。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各个部分是否衔接顺畅缜密等方面下功夫。如果是平时教学授课的科组的公开课或平时的上课,除了考虑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外,还要考虑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就是使将要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为怎样上好这堂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服务。

四、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方面

如果说总体设计产品的雏型,教学的环节设计就是再加工和进一步优化设计。课堂教学一般可按“导入――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问题探究――点评总结――感悟、形成正确认识”等几个环节进行。为了使每一个环节更好地为这堂课的内容目标服务,就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教学资源的。比如导入这个环节,要设计一个情境导入,要把握好这节课教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学活动还是电教手段?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用案例法、问题法、图表法、对比法、音乐法还是用反思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又比如在探究活动这个环节,以什么问题的设计更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怎样研讨?以什么(说、想、议、辩、写)形式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深入理解,提高能力?探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需要反复斟酌,实现设计的“新”与“实”。

五、“交流──互动”探究的设计方面

第2篇

【关键词】领导力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在转,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几乎被各个学科瓜分。作为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和教师,甚至学校都还不重视,很多初中教师也难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课前没预习,上课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没有及时去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可以达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寻找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学习,去探求新知,使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领导核心。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从教科书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学设计尽量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主要有讲授、自学、讨论、探究、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等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几个教学环节,在处理各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旧课要在课前短时间内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温习旧课,加强对旧知识的再现,也为引入和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引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关键。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场电影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音乐的前奏。如果导入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贯穿整体,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地理课堂中,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键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导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歌曲、视频),事件引入(重大事件、利用学生的“捣乱”课堂事件),活动引入(角色扮演、谜语、竞赛),话题引入(历史故事、生活经历、新闻热点、旅游线路),问题引入(问题悬念、复习旧课),地图引入(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等),情感引入等。

课例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新课教学,利用谜语竞赛活动引入新课,可以借用“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等等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竞猜活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思考活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地图作用的理解;利用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旅游图等等各种地图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好奇心,同时对地图的形成、概念、种类和作用等有初步认识。

课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利用问题引入新课,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史有多长?采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利用游戏活动引入,用一个地球仪,老师拿着地球仪在教室走动并不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的右手拇指任意暂停地球仪的转动,每一次停止,大家都数一数,数数每个人的右手拇指所在位置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突出难点、突破重点,理清思路,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在教师领导下,开展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做到精讲精练的有效教学。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

讲授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互动的主战场。在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时,选择要适合学生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多样,要符合不同情况的学生。讲授新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等等。

地理课的讲解还要遵循如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课例1: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三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少讲,要多采用读图、填图、活动和竞赛等等方法。教学中应该把各个地名和地图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的敏感性,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掌握始终与中国政区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一:按照省级行政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在中国省区地图中指出,不断加强记忆,判断它们的方位、轮廓等。

教学方法二:按照中国地理区域来划分省级行政区,按地区分类逐一在地图中指出,学生较容易记住省名和位置。

教学方法三:按照沿海、沿疆、沿经纬线、沿河的顺序来划分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中分片指出,有利于记忆。

教学方法四:学生描绘省级行政区轮廓,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拼图,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加强省区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五: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量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分段进行,在课前或课后不断反复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课例2: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新课时,由于气候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介绍我国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再找来自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的同学谈谈自己家乡在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或请到过海南岛的同学谈海南岛的冬季,到过黑龙江的同学谈东北的冬季等等。

三、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

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这几教学环节, 体现了复习巩固和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的总结作用,是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自我检验阶段。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是提炼知识,整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复习巩固的方法主要有:老师总结、学生总结、竞赛、问答、读图填图、完成课堂作业等。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地形复杂多样》的复习巩固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山脉的名称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的 三级阶梯中指出我国的主要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通过结合旧知识来巩固本节新课,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形图上指出主要的地形区,检查反馈良好以后,学生掌握基本地形后即刻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操作中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宜以填图作业为主,兼以背默作业。易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如何领导学生展开,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强教师的课堂的领导力,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要与简单的备课有所区别,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落脚点是教师能不能领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是否学有所得,体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备课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目的,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新时代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地理课。

参考文献:

[1]王岚.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功力[J]. 北京教育.1995(S1).

[2] 张崇东.驾驭课堂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3] 任小中.贾晨辉.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 成功(教育).2009(09).

[4]徐永丽.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感于一节历史课[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5]张化林.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新课程(教研). 2010(09).

[6]严新根.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叫“反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在课前,教师提供教学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自行在教学网站中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前答疑、知识点探究和知识点应用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进一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教学构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现代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探究者,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形式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近几年所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最大的革新是将“课中环节+课后环节”颠倒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学流程的改变。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环节,“教师的教学”是负责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是完成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翻转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翻转,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设计模块和课中设计模块。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由“Why-What-How-If”组成的一个循环圈问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分为课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模块。课前教学设计主要解决“Why”和“What”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与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起联系,领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自身的认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具体的情景,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的接受新知识,理解课程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主要解决“How”和“If”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并对所学的知识有认识和理解,将知识能恰到好处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的任务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操练。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模块设计

课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成效。课前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Why”和“What”类问题,让学生清楚本次课的价值所在,并且获得一定的专家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教师提前录制好并上传到服务平台的教学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为课堂上的提出问题、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做了有力的铺垫。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视频主要是由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材料。制作教学视频时应注意如下: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并且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对该节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水平。其次,教师整理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制作的教学视频中适当增加讲解内容,要考虑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性,并录制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视频,以适应不同班级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课堂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内化,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How”和“If”类问题,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内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的内化效果达到最优化。

1.教学问题的确定

课堂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上传到教学网络讨论平台上;另一个是教师提前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从问题中提炼出最有价值并有研究性的问题。

2.独立探究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依赖学习逐步地发展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最大程度的内化。

3.课堂学习的协作

课堂学习的协作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讲解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完成教学知识的授予。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充分发挥,更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协作学习的活动中需要对学生分组、任务分工,并指导学生小组内的学习。

4.学习成果的汇报

学生通过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以完成学习任务。在分享收获与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提出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分享的内容中吸取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5.课后评价的反馈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整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学生互评。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并进行总结概括。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思考问题,以达到知识的拓展和灵活运用。

作者:潘蓉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英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76-0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教师充分的时空,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一节好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要上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

分析教材就是要吃透教材,要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需要讲授的内容。

通过分析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在于:导向-外显;启动-沟通;凝聚-合作。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组织、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手段的优化,从而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分析教材还要注意“补充、调整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关键,这点在职业学校的英语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同,每个班的专业也不同。“补充教材”,我认为可以是增加学生认识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主要应视教学目标而定。概括地说,是补充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内容要精心准备,可以补充教材也就意味着可以删减教材,把不用讲的内容摒弃,腾出更多的教学时间服务教学。

二 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过程

有些教学目标是可预设的,有些则是无法预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应跳出传统教学设计仅关注教材的窠臼,把思考更多地“聚焦”在“备学生”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自主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来教学设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营造适合学生“内在条件”的“外部环境”。

如一位实习生在讲述课文部分时不遗余力,唯恐讲得不够细,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教学效果考虑得较合理,也较周全。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指导老师要求实习生在课堂上尽量说英语,少说母语,这个要求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该实习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未使用母语,但是他说的英语有不少词汇超出了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表情可以看出,不少学生未曾听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原因是该实习生对教学对象不够了解,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英语水平。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会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征和能力水平,教师要悉心观察、关注学生的活动,不断研究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

三 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教案就是教学方案,虽然不按部就班,但一定八九不离十,生成当然重要,但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或者生成了,还浑然不知。教学设计不等于写教案,隐性教学设计——读书、思考,越详细越好;显性教学设计——写教案简洁、实用为佳。

在设计每个环节时,我们应习惯多问自己几句:“这样设计行吗?还有没有更恰当的设计呢?”“这样的做法究竟是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是有利于学生的学?”“这部分内容在我们当地、在我这个班级是否一定适合呢?”“这样设计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只有我们深入思考,事前做好精心准备,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四 设计练习,巩固(检查)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教后练习应以目标为依据来设计。内容上应兼顾基础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形式上应包含一般题型练习和变式练习,练习的呈现应具有阶梯性螺旋上升和逐步开放的特点,既使学习一般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又使学优生有发挥特长的空间。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法,就能备出一节很好的优质课。

参考文献

第5篇

                       吴成平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前提是进行有效课堂设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熟悉教材、学生,优化教学方法,设计出一个能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加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使学生智力、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有效体育课。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性  课程实施  核心环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前提是进行有效课堂设计。那这里我们就需要理解两个概念,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二、什么是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利用自我知识,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技能以至于学生信念和行为的重要媒介。余文森教授曾说过:“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和老师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产生了效果,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效益。因此我可以解释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指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乐于学、愿意练,使自己的智力、体力、情操均有更好发展。那我们怎样才能设计出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呢?

1、把握教材是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

解析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教材、构建设计方案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和支撑点。把握教材是一个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总结为“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这说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多么重要。也告诉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读整套教材,整体把握整套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编排体系。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就是要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了解各个年级段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联系。一套教材是一个体系,每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都有其一定的位置,每单元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也有其相对重要的位置。某个教材中任何一个课时内容,总是处于既同其他课时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材体系中,它与其他课时必然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师应理解本课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纵横联系,找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进而再由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之中进行统筹的安排与规划,才能明确具体内容的教学在整个职业教育体育教育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本课应该达到怎样的一个认知高度,把握住课时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瞻前顾后,注重知识、动作技能的融合,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1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结果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与具体教学内容的难、重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行为结果给予明确界定,从而引导教学的开展。在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情,明确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给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2.2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注重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既要注重学生体能的发展又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整体考虑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努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在过程性目标中得以体现,并逐步得以实现。但很多时候同一项目内容可以用来得到多种不同目的,对某个项目内容只有得到的目标明确,才00能选取恰当的教学侧重点,所以对某个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还可以从方法、学生的体能和态度情感等不同维度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要有层次性、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特点。

2.3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它同时也关系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落实。

3、优化教学策略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3.1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3.2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子过程都会牵涉到其他过程。因此,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时,必须统观教学与练习的全过程,综合考虑其中的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反馈、调整。也就是说,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3.3优化教学策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4教学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随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教学中不同教学策略面对同一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要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处的体育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特点等因素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的教学策略,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4、细节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成败

课堂设计能否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实现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预设目标的达成,细节是关键因素。体育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爱玩、爱动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局面,甚至是难以回收的场景。这种体育课堂教学的突变性和学生动态发展,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言行方面的细节,对学生认知度和思维要有充分认识,在教学设计时要有预设,这样就能适时的把学生从偏离的行动轨道上拉回来,坏事成好事,成为一节课的闪光点。

5、科学评价设计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效度体现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写到: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再乘以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而这“三有”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这就是评价。评价也是一检验标准。学生知道检验标准到学会检验本身就是一个很好、有效的教学过程,当学生能够正确的判别某项技能掌握的好坏时,至少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项技能的知识,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学练指向。也许有部分学生身体素质等原因一时没练会这项技能,但相信在课外时他能够正确知道自己如何按照标准进行技能练习了。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6、小结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浓厚兴趣、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和谐进步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特色等,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能,使我们的体育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目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脚踏实地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我们坚信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共同的努力下会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摇篮。

 

参考文献:

1、 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上海: 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年。

2、 中国学校体育 第05期. 中国体育杂志社.2011年

第6篇

经过一年的“理论实践理论”教学经验探索,撰写了探究式教学理论、五环节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教学效果测评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形成了具有较好实效的应用理论。在历时一月的应用推广中我课题组的理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升了业务素质和研究技能,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解题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五环节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效果测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既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也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于三维目标的研究是数学教学者的迫切需要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支持,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使新课程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推动教学效益和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本课题组承担这项浩大工程中关于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第2章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将教育学中教学设计理论加上数学的例子组合而成,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很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确定并分析数学问题、合作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和重视方法的选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奠定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2)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预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问 题解决设想方案、检测问题解决效果、分析存在原因、提出改进设想)。

(3)抽样调查法(第二阶段教学效果检测过程采用抽样调查法,确保对象具有代表性、结果具有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结论)。

2、研究的意义

(1)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章节中,实现数学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寻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教学设计理论。

(3)通过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2节3个小节6个课时教学内容做教学设计研究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4)为研究其他教学内容的课题组提供借鉴素材,推动整个新课改教材的教学设计研究。

(5)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研究过程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制定分工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方案认真研读理论书籍、相关论文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奠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校承接课题后,积极组织我校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于当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方案。明确了以下分工:

安尊朝: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

黎祥权、罗实强:重点研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实施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实施上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的撰写。

谭益强、叶正悠、赵丽娟:重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实施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安飞、徐亚明、陈庆芬: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及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

刘来兵:负责各次会议的记录、摄像、图片收集、资料收集,协助完成结提报告和论文。

介于对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下列书籍、理论材料:

《课堂教学论》、《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

2、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收集旧教案,认真编写新教案并对编写的新教案共同研究、修改,进行课堂实施并对课堂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信息反馈(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课题组成员对实施的课题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案例)并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文本)(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4、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对研究的课题申请结题(上交记录、图片、教案、论文等),课题完成(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六、研究结论

1.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探究性教学是增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空间,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设计结构、促进知识结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课堂教学环节:①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②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③ 组织变式训练;④ 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⑤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3)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对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深度发掘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准、找全问题成因有者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亲身实践、积极反思,确定了回归分析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应用成果

(1)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诊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的、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改进设想、运用开展实地授课方式验证设想优劣、提出改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完善设想。通过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上提出改进设想回到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 课题组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五环节教学设计方法,有侧重地开展重要环节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分析看出,学生在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五环节教学设计引导下,较大幅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较大幅度增强了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较大程度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对落实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能够较好地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切实地将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来。

(5)我课题组经过实践、反思设计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之探究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采用多指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致谢

感谢贵州省、铜仁市相关领导对我课题组的信任、指导和支持!

感谢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同志对我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亲切指导!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课前预设;课堂生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强、可变性大、耗时多的学科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研究和强化语文教学设计很有必要。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即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具体教学对象与内容,对课堂教学流程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作出行之有效的谋划。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设计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

一、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

新课程教学改革,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课堂教学预设是整体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预设与生成二者相辅相成,它们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预设环节,语文课堂就成了“杂货铺”。例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遇到历史讲历史,遇到地理讲地理,遇到左司马讲左司马,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语文课上得既像历史、地理课,又像古代文化常识课,那就是一个失败的语文教学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的有效生成不能缺少必要的预设。实践证明,课堂教学需要精心预设,科学、艺术的预设会使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只能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动态语文学习生成,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知识认知与情趣审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育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学习一种语言知识、阅读一段文本,实际上是学生体验情感意识与知识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性,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知识与认知,也要注重情趣审美,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语言之美、色彩之美、形体之美、结构之美、力量之美、过程之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特长,学会感受美、创造美。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处理好知识认知与情趣审美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培养审美感与创造力。

三、文本基础与探究能力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时展赋予当代教师的重任,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激发探究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和培养探究能力的过程。文本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尊重文本教材,只是把文本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来引出话题,话题一旦引出,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抛开文本,这样就不是语文课。如教学《秦兵马俑》,如果不从这篇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解读作者是如何阐发对兵马俑的感悟和认识,不让学生去体悟文艺随笔和议论文的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审美思想及其表达方式,而是抛开课文,只是抓住“美”这个话题,组织学生探讨“什么是美,什么样的人才是美,那么这节课就成了美学课。

语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品读、体会和热爱。只有认真阅读文本,学生才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的启迪,感受情感的陶冶,享受审美的乐趣,才利于形成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工具手段和人文思想

语文是一门需要技能经验的学科。语文课程的学习要研究和探讨语言本身,不仅要理解它表达了什么,还要研究它是怎样表达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表达。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教育,是在课程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获得人文滋养、审美熏陶的感受。如果离开或忽略了语文课的工具手段性,所谓的人文思想教育也就无从落实。

工具手段性和人文思想性,两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知识很重要,但追求纯粹的知识是不可取的;人文思想也很重要,但单纯追求人文思想会丧失语文课程的本质。所以,只有将知识与人文有机统一,才能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准确找到语文工具手段性和人文思想性的结合点,实现二者统一,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设计中,要立足于文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人文思想。这样才能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须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着力于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学设计合理,并有效实施,才能提高语文教与学的艺术水平,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让课堂教学的生动与精彩如约而至。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有效教学设计 误区 对策

一、背景

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在教育思想、学习方式以及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被动注入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引导学生生成英语学习策略、形成学习英语的合作意识等能力。

英语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等。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二、研究意义

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将教学设计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因素及发展对策,为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得到深化。

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从而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掌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对策,可以更有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为学校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指导。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顺利、成功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就要全面掌握问题的形式和内容,清楚地分析每个问题的实质,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下面就来看看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已经习惯于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掌控一切,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甚至听讲的姿态等。虽然教育改革之后,大多数教师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同时积极学习和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但是那种“灌输”知识的教学行为却会因为习惯而不由自主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使素质教育仅仅体现在教学宗旨或是教学口号层面上。教师无法确定自己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不自觉地反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终也就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过于单一

虽然我们在教育制度和教学理念上进行了大胆的、大规模的改革,但是最终的评价和考查制度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更改,从而使得教学与检测之间出现一些矛盾。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味地通过课堂中大量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知识点的掌握,锻炼应试的能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忽略了学生情感及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三)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组织能力、引导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师的作用和角色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但是由于不少英语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全面,英语课堂教学就难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仍然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对策

教学设计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来解决。也只有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初中英语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以译林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片段为例,阐述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收获甚微。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就会有新颖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1.寓教于乐,充分利用教材优势

《课标》提到: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主要介绍了迪士尼主题公园。在单元复习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主题公园的游览活动――Theme Park of Unit 2。这个主题公园中有三个城堡,如下图:

每个城堡中设计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复习内容。在Donald Duck Castle中,以听、读的方式游览各地的名胜,复习Welcome to the unit的内容以及Checkout B。在Snow White Castle中,通过解答所有的习题进行升级,以救出被恶毒皇后囚禁的公主。复习Grammar的内容以及Checkout A,学生们充满了使命感,饶有兴趣地完成了原本枯燥的语法习题,最终救出了白雪公主。在Mickey Mouse Castle中,有一幅未完成的米老鼠图像,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旅游胜地,复习Integrated skills和Main task的内容,为米老鼠画像添一笔。作为奖励,也作为游览这个主题公园的纪念,每位为米老鼠完成画像的学生都能拿到一张米老鼠的卡通图片。

这样,利用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卡通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游中学,在学中游”,为他们创造了诸多锻炼、展示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深化了教学内容,充实和发展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达到了预期的复习效果。

2.精心预设,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

《课标》指出: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

九年级上册Unit 6的Reading板块中一共有四个电视节目的介绍。如果采用相同的方式教学,整节课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新鲜感。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对第一个电视节目采用“Watch and decide”的方式。即先观看一段该节目的小视频,然后判断正误。第一遍先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第二遍先看题,带着问题看视频,分层推进,在分解难点的同时也抓住了重点。第二个电视节目采用“Read and answer”的方式。这个“Read”并不是简单的打开书,而是根据九年级学生应有的相对的速度呈现课文和问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能锻炼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质量。第三个电视节目采用“Listen and choose”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听是一种比较难的输入方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输出方式――选择题。而剪切一些重要的对应答案的听力材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听的能力。教师要真正把基本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而不是只停留在一句简单的口号上,为了“听”而听。第四个电视节目采用“Read and complete”的方式。让学生打开书,自由朗读,尽可能地在规定时间内多记住一些信息,然后合上书,进行填空。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快速记忆能力,使学生快速拼写一些重要的单词。

这些精彩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难度递增,不仅激发而且还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整合教学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组织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有效组织教学,具体落实到每个单元每节课内容的选择上,就是“有效课堂”的体现。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对于复习课尤为重要。哪些内容要复习,哪些内容要详解,哪些内容要拓展等,都要科学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并不逊色于精彩的教学设计。否则,复习课就会成为毫无实质内容的、空洞的花架子。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先熟悉教学大纲,并以此衡量所复习的语法及语言点在本单元、本册以及整个学年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及地位,在复习时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语言点不漏,收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九年级上册Unit 2就可以这样设计复习内容。第一步,复习单词、词组、语法点。在口头复习了词组固定搭配和语法点以后,就要及时进行训练。可以安排test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要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更要进行解题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第二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有对所复习知识的训练,更有学法和应试技巧的指导。阅读语篇是教学重点,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仅能大大节省阅读理解的时间,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正确率。教师在这节课中选取了阅读难度中等的语篇,题目类型多样、新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何时略读,何时精读,如何解题等。设计的四个选择题包括释义、上下文理解、概括标题等类型。在校对答案时,教师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解题技巧的讲解,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总结出的比较好的方法与大家共享。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既快速又正确地完成阅读题,还让他们互通学习方法,掌握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得到了又一次强化和提高。

2.有效组织教学,做好课堂练习的分层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因此,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又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教学,同时摆正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英语习得水平较差的学生,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巩固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对于英语习得水平较好的学生,应重点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整体目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具体的练习部分应做到分层设计。

九年级上册Unit 2的Welcome部分,由于内容比较少,所以在学生完成书中的练习后,教师还设计了Game time的环节,具体分四步。第一步,最简单,word puzzle。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有关颜色的单词。这一步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也能让一些英语习得水平较差的学生找到些自信。第二步,ask and answer。包含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是根据难度逐渐递增的。第三步,choices。这一练习相较于之前的两个,难度就大了很多。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内容,猜测一些颜色单词在英语习语或谚语中表达的另一层含义。这就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猜词的能力,同时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国外文化,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四步,其实也是承上启下的一步,要求学生会进行颜色的加减法。这其实包含了一些跨学科的意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物理知识基础。完成这一步就会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3.有效组织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教师可以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的兴趣。复习课的特殊情况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九年级上册Unit 2的Welcome内容比较简单。一段朗朗上口的chant――Rainbow,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记住彩虹的七种颜色:

I am rainbow,justlike a bow.

Red first goes.Warm orange,yellow.

Life greengrows.Blue and indigo.

Nice violet follows.Oh,all in a rainbow!

学生对活动是缺乏免疫力的,会很兴奋地投入到英语课的学习中。

(三)巧用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更多的生机。让学生学好英语,绝不是要他们去死记一些理论概念,而是要让他们像学游泳、学骑车那样,在操练中掌握技能、技巧。教师只有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广泛地、多角度地启发学生联想,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使英语课变得紧凑活泼,达到应有的效果。

教材中Comic strip的教学应该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可是,一成不变的听、读、表演也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9篇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教学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始终体现每一个教学子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过分强调知识掌握这个目标的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很少顾及,结果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走进了迷茫的怪圈,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没有了生命,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表现为高分低能,更谈不上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教材内容与特点。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环境建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要注重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快乐,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要根据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制造数学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发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探究的序幕,质疑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搭建高效的学生质疑平台,是体现教师教学功底与课堂驾驭能力的关键性指标。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搭建高效的学生质疑平台,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质疑的态度,如哪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哪些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哪些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表现,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了解学生质疑的能力。如哪些学生善于质疑,但表达能力欠佳;哪些学生懒惰不善思维,常保持沉默;哪些学生善于想象,思维活跃,表达意愿强烈等,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防止“放羊式”的问题设计及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此,教师要克服害怕质疑耽误教学时间、担心质疑影响组织教学、质疑时老师被问住难堪等倾向。质疑要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信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抓住质疑的契机,鼓励学生创新。

    四、教学反思不容忽视。

    教学设计反思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适用、实用,是否违背新课程理念和规则进行反思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过程,也是对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维方式自我评估和重新思考定位,重新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定位是否准确和合理。如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二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否给学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三是反思教学设计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如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的有力抓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以及学生认知方式调整,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今天,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对每一节课相当于一场战争的作战地图,决定每一节课的成功。因此,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认真诊断学生,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要吃透教材,既尊重教材的思路与意图,又挖掘和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合理制定三维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并合理巧妙地处理;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画龙点睛,与三维目标相呼应,做好课堂小结。

    参考文献:

    [1]华格纳.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新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琦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设情境[J].湖南教育,2011.12.

    [3]郭洛克.如何搭建高效的学生质疑的平台[J].现代教育装备,2009.7.

第10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师生;教学相长

一、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堂教学是丰富生动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外,还必须在设计中注意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一)目标清晰适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味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学年(学期)、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二)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 (三)注重精讲精练。“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适当留白,精到精粹,实用高效。

二、从课堂文化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教材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一)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堂对话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友善、商量、切磋、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答错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二)构建对话机制。钟启泉教授曾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3}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文阅读的多解性,语文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水之荡、石之激。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第11篇

事实上,基于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每一位教师对教学设计都有不同理解。但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设计除了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的一致性,使其相辅相成外,还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科学的基础上灵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科技方面涉及内容较多,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地动仪、侯氏制碱法、“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牛顿三定律、相对论、三次科技革命等,以往传统历史课堂中,主要以讲述法的形式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就算完成课堂教学,并没有把概念讲清。随着科技史教学重要性被提上日程,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科技史教学内容的特征,笔者认为以下环节尤其关键。

一、探寻教学内容的灵魂,确定教学设计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对落实、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②。科技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反映了教师对教科书中科技史内容的解读与处理能力,反映了教师对参与科技史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整体组织与把握能力,更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科技史所具备的知识机构、兴趣愿望、方法能力等情况的了解与把握程度。

不过,许多教学目标存在缺乏具体与清晰、缺乏统整与适切等问题。因此,为了使科技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更明晰,课堂教学效率更可预见,设置合理的科技史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灵魂决定个性,灵魂就是设计思想的主轴和教学活动的主线;灵魂就是对于三维目标有机融通的无形纽带和无痕黏合”。可见,要设置好科技史的教学目标,设计者首先要思考和确定的就是这节课的灵魂。正如上面提到的“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为载体,彰显史学感和人文性深入分析学情,提高科技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就是科技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总灵魂。如《“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①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指导学生运用比较、联系、推理等方法分析历史。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增强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关注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深入分析学情

教学目标设置是首要环节,但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最终落脚点是学生。而不同学生、不同班级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差异性,这就涉及教学设计当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了解学生,做好学情分析。要使科技史教学有效实现目标,就必须具体了解学生情况,如学生对于科技史学习的认识存在的差异,已经具备的科技知识经验,对科技史内容的认知策略,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科技史哪些方面内容(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等。教师必须对学生科技史学习经验、认知水平、动机需要等因素尽可能充分地把握。

因此,为了提高科技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深入分析学情是必要条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虽然无法对学情分析做到面面俱到,但要尽量和学生、其他历史教师交流,甚至和同一班级的其他任课老师或者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沟通。尽量采取单元测验、摸底考查、问卷等较正式的方式及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方式等扩大了解范围,不仅要把握学生个体情况,更要深入到学校情况、班级班风、学风情况等方面。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教学策略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什么”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也就是说为实现预期目标,必须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具体途径和方法,即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科技史课堂教学设计也不例外。从收集到的科技史教学设计案例的教学策略看,可谓百花齐放,这里以教学方法为中心,取其中三种作简单分析。

1.以讲述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讲述法常为首选。在教师对科技成就或发展历程的讲述中,学生不但能系统地掌握科技史发展的完整过程,还能在头脑中再造科技形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为比较与对比、分析与综合科技史问题提供基础。如瓦特改良蒸汽机,教师可以讲述其过程让学生了解。不过,讲述法的运用一定要谨慎,避免出现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剧”、一言堂的弊病。

2.以情境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迅速传播,情境教学法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之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管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和适度阐述相关科学术语、概念和原理”,还是让科技史教学牢牢把握“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为载体彰显史学感和人文性”的准则,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科技史的情境对科技史教学来说无疑是上上之选。

如《“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联系工业革命的背景,快速进入本课主旨。下面列举情境教学的几个片段:

情境创设一:18世纪中叶的英国,老詹姆斯踌躇满志,想要在自己老家曼彻斯特开办企业。

问题一:请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

情境创设二:老詹姆斯抓住了当时英国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一番准备,他决定兴办自己的家族企业。

问题二:你认为老詹姆斯会选择当时哪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并及时进行技术革新?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棉纺织业属于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又是一个新兴行业,更易于采用新技术。

情境创设三:老詹姆斯创办了一个棉纺织工场。不久,在他的策划下,他又把厂房的设备进行彻底更新,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用蒸汽动力带动的织布机取代飞梭。由于生产设备的革命,他从手工工场主变成工厂主,产量成倍增长,利润因此逐渐增加。

问题三:老詹姆斯在进行了设备彻底更新后,自己从工场主摇身一变为工厂主,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工厂制得到推广。

情境创设四: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和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到了 19世纪 40年代,詹姆斯的家族企业已成为曼彻斯特当地一家明星企业。年轻的詹姆斯继承爷爷老詹姆斯的祖业,正准备把他的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1855 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刚从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回到曼彻斯特地步行上班,他步行的目的是想看一看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什么。一路上,他看见路两边工厂烟囱林立, 浓烟滚滚。 成群结队的纺织工人纷纷走出居住区匆匆往厂房去,经过询问,他发现这些工人大多来自农村。街道两边真是车水马龙,繁荣异常,他还看见许多商店、酒馆、旅店、学校、医院等机构组织。詹姆斯感慨万千:英国变化太快了。曼彻斯特原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因为靠近产煤地,交通方便,所以吸引了大量资本家投资近代机器大工业,如今的曼彻斯特已经变成英国最大的棉纺织城市。

问题四:针对詹姆斯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还有什么?

学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变为工业国。

学生: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以知识整合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科技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灵魂,知识整合是一种科学合适的教学策略。“以知识整合为主要策略的历史教学设计”是指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将分化了的历史知识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整合成有机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协调、相互渗透的系统的历史教学设计。在实施科技史课堂教学策略时,教师必须做到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有机融合。我将《“蒸汽时代”的到来》这课整合为“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影响”,使学生在教学中对本课线索一目了然。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一种以批判性思维进行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自我评估,也可以通过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估”③。中学历史教学中科技史课堂的教学反思,应当以学生的科技史学习活动为基点,即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科技史情况的变化进行反思,评价科技史教学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科技史的需要,能否提升学生学习科技史的能力。

汤因比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最值得警惕的”④。以往科技的误用是今天人类要反思的问题,是未来技术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但必须对传统科学技术观做出全新的价值选择。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我谨记许纪霖教授“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的豪言,抛砖引玉,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并充实教学设计,以期教学设计的光彩在历史课堂中尽情绽放。

注释:

①加涅,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36.

②周友士.浅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与管理,2005(6).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教 学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开展有几年的时间。我感到,“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那么,到底如何帮助学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也就是我们讨论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认识。第二,归结到主题,简述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合宜和有效,必须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也就是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或者说,我们讨论、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假设:一是广大教师是想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二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三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大规模的、长时期的、集团性的。

广大教师是想努力做好工作的。尤其是语文教师,备课非常努力,上课非常认真,努力想把课堂搞好,把课上好。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这两个假设就构成了矛盾。一方面,是语文教师努力想要搞好课堂教学;一方面,是事实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不足。而且,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里的问题绝不是单个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大规模的”、“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规模的”,东西南北的语文教师,几乎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那样的问题。“长时期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有。如果我们不努力加以改善的话,相信同类的问题以后还会不断地出现。“集团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带有语文教师的集团性,往往只有语文教师才会犯。或者说,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教学习惯、习俗,大家都这样做,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别人一看,就知道这里出了严重的问题。

我举个例子。一位教师讲《秋天的怀念》,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秋天的怀念》。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教师的意图很明显:第一段有个关键词语“你要好好活着”,最后一段又出现了“你要好好活着”。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时,选取这个关键词语,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分析课文。大家能否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人在读文章的时候,先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段呢?”也就是说,拿到一个作品,先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段,这样的阅读方式有没有问题呢?

一方面,我们教师想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我想,事情一定是这样的:教师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好的,所以努力去做。但是,这样做,实际上未必是对的,未必是好的,甚至是很不对的、很不好的。也就是说,一定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上、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上,出了问题,在专业知识上出了问题。所以,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出现的问题,反映、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归根结底要依赖于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材编制的完善。但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责任,还是要落在语文教师身上的。课程改革、教材完善,最终要转化成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现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备课的要点;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反思的要点,是什么呢?是学生,是学情,是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学生学习的成效。这就需要对“教学”有正确的理解,需要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基点。什么是“教学”呢?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

语文教师备课,关注点主要是两个: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第一,教学内容要合宜。教学内容要正确,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给学生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第二,教学设计要有效。我们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要有效地使学生达到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