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时间:2023-08-08 17:0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第1篇

国外文化产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很多国家的文化产业成为一国综合国力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

1.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文化产业领域进行行政主动干预和调控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与国家的其它政策相比,文化产业政策具有文化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双重属性。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本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2.发展战略比较。

由于各国文化传统、政治法律体系、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也有各自特点。世界文化产业主要以美国为引领,国外文化产业强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由于这些国家之间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国家文化安全等的不同原因,存在不同模式,在国际文化贸易政策上也形成了两派对立观点:一是以美、英为代表,他们占据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主张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实行文化自由贸易;二是以法国为代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主要是基于保护民族文化考虑,主张“文化例外”。日本和韩国则介于两者之间。主张“文化例外”的法德等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不足以与美英抗衡,法国、德国主张“文化例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抵御别国文化大规模冲击本国文化。

二、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参照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策略表现在:

1.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

在宏观体制框架上建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文化领导管理模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尽快转变职能,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将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相结合,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2.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发展。

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培养与扶持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大竞争实力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以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做大做强文化品牌,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民族品牌,使“走出去”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有国际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

3.完善财政税收政策。

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要走向良性发展道路,政府从财政上需给予配套支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挥重要社会效益的文化行业的投入,改善投入方式,创新投入机制,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以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行业,予以扶持。

4.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一是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文化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二是加大文化科技投入,出台更多鼓励政策,不断提高文化科技水平。三是加强文化产业中技术手段的运用。运用高新技术不断地包装、挖掘、改造传统文化资源,对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保护与利用开发,形成庞大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实行产业化开发。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各个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独特性,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将文化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5.以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化建设。

第2篇

【关键词】文化 旅游业 现状 发展

旅游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旅游行为是时空性、综合性的延伸,是用景观意态的趣味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来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定性,而旅游文化则是符合旅游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又分为两种,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传统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而现代旅游文化则是在传统旅游文化之上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文化营销等因素。

一、我国内文化旅游业的现状

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而以文化为依托的旅游业,做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无到有的发展,现已经和世界两大产业石油业、汽车制造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渐渐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效益也逐渐的扩大化,文化旅游业也得到了持续的、飞速的发展。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长为29.57亿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12.0%。其中,城市居民旅游人数为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旅游人数为10.24亿人次。一日游游客为16.54亿人次,经由旅行团出游人数为9246万人次,散客人数为28.64亿人次。2012年全年的国内旅游收入为227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数据来源,中国旅游报)国内游客人均消费767.9元,比上年增长4.9%。虽然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2012年的发展很迅速,但在飞速发展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二、国内文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与不合理。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旅游的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可供旅游观光的景点大约有万余。然而至目前为止,开发用于旅游业运营的景点仅仅只有1800多处。由此看来,我国的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完全挖掘,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已经开发的资源又存在有开发不合理的地方,部分旅游景点过分追求商业化,反而淡薄了景点的民族气息。过分的人工化和商业化损伤了景点本身的特色,让特色景点与城市商业街差别不大,使得游客不能真正体验到旅游的意义。

(二)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旅游最基本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进行优质的旅游活动。基础设施包括很多,传统意义上包括交通业、餐饮业、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首先是交通问题,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相关的交通设施落后,虽然其有着秀美的山水和良好的历史文化,但却因为交通的落后带给了游客的不便,使得大部分游客最终放弃。然后,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的落后和缺失,也同样限制这游客出行的选择。

(三)前期开发资金不足,民营企业相对较少。

文化旅游业是以文化为底蕴,文化观光活动服务为核心,同时涉及到多个层面的产业集群,所以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目前为止,我国旅游业开发的前期投入主要靠政府出资,民营旅游企业相对较少。其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开发,使得我国旅游业目前依旧处于资源开发较少的境地,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产生了不小的阻力。

(四)国内缺乏文化旅游运营、管理和开发的相关人才。

我国文化旅游业的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上明显落后与发达国家,精通以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涵盖了开发、管理、运营等领域,这三个领域是缺一不可的。但以目前来看,国内的文化旅游业相关的人才缺乏,而且在职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五)文化旅游业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中国旅游法律体系的主导,是完善和健全我国旅游业的规范。但现阶段,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存在着某些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由于旅游业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旅游业陷入了部分乱象之中,如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不实的广告、合同欺诈等行为日益严重。某些地方旅游业甚至存在欺压游客,侵犯游客的自,强买强卖,扰乱正常的旅游秩序。部分游客的素质低下,随地吐痰,乱丢乱画等现象,也对旅游景点存在着不小的破坏性。这些现象,最终必将导致文化旅游业未来发展走下坡路,影响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对我国文化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建议

(一)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化开发。

我国的文化旅游业不但要大力发展,而且因为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不同,所以还应该具有文化针对性的进行开发。要进行深挖掘、重点开发、科学的规范,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文化旅游业得到健康的、快速的、可持续的发展。与此之外,任何一个文化旅游的形态,都会随着其整合能力的增强,使得其特色更加的明显,文化个性越发的突出。有了明显的特色和文化个性,才能有自己的美学价值,才能吸引游客,让文化旅游特色产生轰动性的效应。只有达到了轰动效应,才可能将其转化为更好的经济效益。应当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文化旅游特色概念,用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旅游景点更加的提升其价值。

(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革新。

在景点开发之时,应当充分考虑景点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落实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合理建设。针对商业化,应该进行合理整合,要配合景区的文化底蕴,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商业化和文化旅游主题进行完美融合。加大力度解决用地困难现象,要懂得利用荒山、垃圾场、废区进行建设,坚持做到废物利用。政府和金融界应当加大引导作用,政府重点投入宣传和基础建设、交通等设施,对于文化旅游重点城市,应当进行落地免签、购物退税等扶持政策。加强景区的硬件设施,向文化、娱乐、购物、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要使之形成一条紧密关联、互相配套的完整产业、经济链条。

(三)增强开发资金的投入,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国家应当针对文化旅游业进行大力的资金投入,促进其发展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产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文化旅游产业特点的险种,支持我国民营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要民间企业能够看见市场前景,进而吸引民间投资。

四、加大我国文化旅游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21世纪,人才最重要,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所以,针对我国目前旅游业人才的稀缺状态,应该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增加针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科学的建设,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制度,引进文化旅游的优秀人才、经验管理人员、文化经济人才,并且要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园林艺术设计专家,优秀企业家。并建立完善的旅游业从业资格证制度,严格控制从业人员的水平,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让旅游业从业人才的培养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五、健全文化旅游业的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旅游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完善其相关的规定并且严格执行,让各个方面的旅游管理人员都有法可循,并且严格执行。同时,应当加强行业监督体制,抵制不良的行业现象。针对欺客宰客等严重破坏旅游秩序,扰乱市场良好秩序的恶劣行为,应当严肃处理。要借鉴国外旅游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准则,向发达国家学习,并结合国内现状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和文化底蕴的管理规范,促使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广西导游[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2]李伟,郭芳.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3]徐国强,吴华.开发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业经济.茶业通报,2004,10.

第3篇

东阳市是地处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府为加快建设项目投融资方式的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率,广泛吸收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来解决政府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的资金供需矛盾,使财政资金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东阳市正积极探索PPP公私合作的投资模式,并成功地应用在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项目的建设中。

一、PPP模式的定义与特征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s写,也被称为“公私合伙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相互之间形成“全程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伙伴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有效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PPP的优势体现在能使合作各方达到比单独行动预期更为有利的共赢结果:企业的投资风险更低,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少。

PPP模式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PPP模式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伙伴关系。PPP中政府部门和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其核心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更多更好的产品。政府部门是以此目标来实现对社会公众福利和利益的追求,而私人组织是以此目标来达到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因此,首先要落实项目目标一致的问题,才能形成伙伴关系。而为了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发展,就需要PPP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的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伙伴关系存在的基础之一,PPP模式中的利益共享,不是简单的利润共享,而是需要政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控制私人组织形成超额利润。利益共享是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组织或民营企业取得相对平和的、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而PPP模式是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作模式,因此,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在PPP中,政府部门和私人组织都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让每种风险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以此达到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最小化。

二、PPP模式在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项目中的应用

东阳市是中国木雕文化之乡,木雕产业是继横店影视城旅游产业之后的第二大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东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1年,东阳市政府决策投资建设一个以中国木雕博物馆为核心,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大型木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为360亩。东阳市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一)政府参股,合资建设

东阳市地方政府通过运用PPP模式,与复兴集团领衔的七大浙商团队合作,组建主要负责建设木雕文化博览城项目的浙江东阳木雕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资本比例分别为:浙商建业有限公司55%、东阳市国资委25%、新光控股5%、横店东磁、美邦集团、阿里巴巴、杉杉控股各占3.75%,各投资主体按照出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润。借助PPP模式,东阳市政府有效地解决了项目资金筹措问题,减轻了政府在财政预算方面的压力,并且能够实现财政资金滚动投入。

(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项目建成后,东阳市政府专门创立了一个事业单位负责管理中国木雕文化博物馆,其运行费用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其余专业市场部分均由浙江东阳木雕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行。该项目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来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管理,并且设置总经理负责制,全面负责木雕城二期项目日常运营。东阳市政府通过采用PPP模式,更好的将社会资本方长期在市场经济中搏击产生的先进理念移植到项目中,提高项目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实现良性循环的能力。如在组建项目公司的过程中,直接吸收了社会资本公司中部分优秀管理人才,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降低了建设公司的时间成本。

三、PPP模式在东阳市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PPP模式是现今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之一,但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私人部门必然会更多地以PPP模式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PPP模式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的也多以地方规章和行业部门规章的形式存在,无法从根本上约束各方的行为。而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内,PPP 项目协议归属于行政法管辖区域,政府基于公众利益享有一定特权。而且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之间并无明确区别,在现行的PPP 模式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项目合同出现争议后采用何种诉讼方式定义不够清晰。另外退出机制缺失,产权归属不明确,也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PPP 项目的积极性。

(二)风险分担结构不完善

从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项目来看,PPP项目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各私营企业联合出资成立项目公司来进行运作,但是目前企业作为主要的出资方其资金流都不够充足。此时,企业作为主要的出资方,必然寻求其他的融资渠道。作为临时成立的项目公司,私营机构不会提供全额担保,一旦项目运营失败,金融机构职能追索到项目公司。虽然政府出面协助项目公司进行融资,但是也不会提供全额担保,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风险较大,政府也要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在PPP模式下,私人部门面临的除了市场风险以外,还要面临行政风险,而行政风险一般比市场风险会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有时会相应的隐藏一些关键性数据和指标,这种情况会影响企业对项目投融资风险的评估结果,增加了私人机构的投资风险,降低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

(三)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划分不清

在采用PPP模式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虽然合作双方有合同约束,在合同中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但是在具体项目运作以及投?Y的过程中,政府依然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进而忽视了市场的重要性。政府一旦失信违约,将对项目收益和投资人的融资成本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其他新项目的开展。而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仅将PPP模式视做融资工具,并没有重视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本质。因此,政府经常在项目推广过程中,为了吸引社会资金来减少短期融资带来的压力而本末倒置,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最终失信违约,导致项目失败。

四、PPP模式在东阳市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应用中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快推进PPP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PPP模式运作过程内容繁多,程序复杂,在我国推广运营的时间也较短,我国现行的公共事业领域中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还不完善。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对在PPP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平衡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可在各部门现行的对 PPP模式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全国性的、统一的流程规范,制定良好的监督体系和审计方法,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灰色地带的监控,确保PPP模式能够健康有效地实施。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评估体系,做好PPP项目中责任风险、融资方案、财政补贴、支付方式、关键绩效指标、和产出标准等要素的评估,平衡好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实现激励相容。

(二)增强风险分担合理性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PPP模式时,政府部门和私人机构需要在合作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手段,制定一套可行的监管体系,共同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在风险分配和责任分担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将各种风险进行合理的界定,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比如,政府部门负责承担公众诉求风险和行政风险,私人组织负责承担建设、经营、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从而达到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双赢目标。

第4篇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农村文化政策;创新

一、引言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如果物质硬实力不行,那么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垮,一打就败。但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那么这个国家可能不用打,就会轰然倒塌,一败涂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随着政治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向,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变得十分紧迫。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进一步强调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五项新要求之一,并对“显著增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总体要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扎实。十报告用了“显著增强”这四个字,可见我国现在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还不够好,不够强,而如何从创新文化政策入手推动我国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就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一个时期,我国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增长势头强劲。就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突破式的发展,文化产业及相关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了一万多亿元,约占GDP总量的3%,2011年更比2010年增长了近22%之多,近两年发展势头更是势不可挡。就结构和人员规模来看,截止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到了50.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了1280多万,资产规模也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但面对这些这些可喜的成绩,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诸如人才队伍不先进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1.人才队伍不先进。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但人才队伍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即专业拔尖的人才不足、文化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不多、创新型人才比重更低。一方面,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开发盲目混乱而使其受到破坏。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既使得人们的创新能力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很少能拍出像《蝴蝶效应》、《星际穿越》这种具有夸张大胆想象力的电影,这就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不平衡首先是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毋庸置疑,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中西部发展较慢,文化产业发展也就后劲不足。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总量的6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占本地区的近3%,而中西部农村地区仅占本地区的1.88%和1.56%。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失衡,严重导致了文化产业的失衡。另一个就是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快速崛起,但农村人口仍然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半还多,文化产品在农村的供给很是贫乏,如何开拓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最后就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发与国际市场的脱轨。虽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但我国在农村文化保护方面显然有些过了头,在文化产业的开放方面采取保守和谨慎的态度,这就使得我国的农村文化发展丧失了一些重要的机遇。

三、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策略

面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创新文化政策,以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和方法就至关重要。

1.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文化领域都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那就是农村文化产业一般都是由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其进行管理,文化产业都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了,法律法规还没有给予行之有效的落实。正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是保护一切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立法,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显得至关重要。总体来看,我国诸如《文化产业促进法》这样的与农村文化产业专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像通知、文件、报告这样的政策规定,这就不容易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文化环境。一方面,要建立法律法规保护我国的文化资源,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活动的关键,资源一旦保护不当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资源的配置混乱,引发顾此失彼,头重脚轻的现象,所以,通过立法来确保农村文化资源规范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意义深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农村文化遗产及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彰显着我国的文化智慧,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无法复制的,因此必须加以保护。而自主知识产权则体现着我国的农村文化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也应该通过法律的手段将其保护起来。

2.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培养农村文化产业人才。人才始终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根本力量,我国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实现新时期新环境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而坚持把人才作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指的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无论是在素质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技高一筹的文化产业带头人。首先,国家要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有了政策,人才培养的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发展,而有了资金,人才培养的计划才能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落实。其次,高校要重塑人才培养的理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的培养理念往往决定着人才的发展走向。随着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高校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市场的需求面上,为此,高校就可以与农村文化产业对接,建立培训基地,使学生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最后,文化企业要加大对员工的在岗培训。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前瞻性,所以,企业就要善于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鼓励员工进行文化创新,从而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管理的同步发展。

3.树立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塑造农村文化产业形象。品牌效应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文化品牌就国家和地区而言,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形象的象征,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就企业而言,则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杀手锏。创新我国的农村文化政策,离不开树立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如何树立这样一个品牌,就需要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善于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受市场、受国际社会欢迎的文化产品。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哪一样都曾在世界的舞台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中国能够像好莱坞拍摄《功夫熊猫》那样,将外国的珍宝包装在中国的文化外衣下,再产销到外国的时候,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第5篇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农村社区治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中国观念逐渐深入每一位中国人心中。而农村社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美丽中国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关系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向全世界正式表明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场。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同时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中国面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下,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发展环境。美丽中国指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需要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充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必须从理念和发展模式上来推动乡村治理的改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协同治理、简约治理、为民服务的合作治理等多种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这些理念为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启发。而农村社区治理并不是仅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生态保护方面,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牺牲农村经济发展机遇,而是要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建设的全面发展,以此来确保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真正有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二、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乡镇工业也随之兴起,导致资源出现过度利用。而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本身比较脆弱,资源相对比较紧缺,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极低的资源利用率也加剧了环境污染。例如土地过度利用使得农业用地急剧缩减,土质变差,农村用地出现了严重退化。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化逐渐转移向农村地区,农村用地被大量占用,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各种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使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也日益严峻;而农业经济本身发展也会因为农药、化肥、地膜等的大量使用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都处在低点,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村民参与程度低。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力量为农村社区建设提出更加有意义的建议,同时还要对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监督,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社区34农村•农业•农民2021.4BShehuizhili社会治理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来看,村民在参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相对较低,这直接会影响农村社区治理成效。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制度层面的缺失,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对于村民参与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利益表达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比较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参与;二是作为农村治理主体的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其参与到农村治理中。(三)专业治理人才缺乏。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会治理需要各专业领域专业人才发挥出带头作用,但农村社区相对比较复杂。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毕业大学生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可新毕业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且很多大学生将农村工作作为日后发展跳板,并不能真正扎根农村来作出贡献。这就导致了农村社区治理缺乏人才的支撑。

三、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村社区治理来说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是其核心问题所在。首先,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因地制宜,全面推动符合市场需求发展的经济作物。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以及农业技术优势,强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让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农村各地全面推出特色农业经济产业,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推出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农业、绿色餐饮等产业发展模式。最后,要彻底扭转农村传统模式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链方向发展。(二)健全法律法规。农村社区治理必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首先,需要结合农村治理中凸显出的关键问题针对农村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其次,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的有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最后,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农村建设治理监管,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对村民的环保行为进行积极引导,最大限度避免工业生产对农业用地以及农村水资源造成污染,彻底扭转传统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脏乱差现象,同时也要对工业化城镇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进行严格控制。另外,相关法律法规在保障农村发展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三)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仍然是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部门应该将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角色逐步转变为引导,通过不断强化农村日常管理工作来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强化宣传来积极培育农民的参与主体意识;同时还要通过充分确保农民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表达权来进一步拓展村民的民主参与渠道。(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难留住人才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逐步强化农村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逐步强化高效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设置相关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地区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二是针对农村地区加强实践性人才培养。在农村地区除设置村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选拔制度外,还应该进一步增设相关管理服务岗位,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政府部门也应该逐步加大财政方面补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农村地区人才发展建立起更加公平的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为农村吸引更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逐步强化,以此来促进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03):95-98.

[2]顾宇琦,韩芳.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现状调查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小拐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02):145-150.

[3]傅李玲.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1):198-199.

[4]丁红玲,张境芳.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价值逻辑与策略构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4):10-17.

第6篇

关键词:河南 艺术品市场 可持续发展 探索

随着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艺术品资源,逐步发展的艺术品市场,成为河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河南文化和经济特色,创建属于河南人自己的艺术品市场和文化产业已经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观察、整理和挖掘河南艺术品市场的增长潜力,使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壮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建设具有河南特色,与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地位相适应的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刻不容缓。

一.河南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

河南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该市场的研究也相对滞后,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艺术品市场建设和管理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如何针对河南文化和经济特色,创建属于河南人自己的艺术品市场和文化产业已经迫在眉睫。经过对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艺术品市场的考察,结果表明:古玩、书画市场火爆、成交率高,郑州作为河南省古玩、字画的中心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省艺术品市场的集散地,云集了众多的艺术品市场从业人员,其市场规模和速度也在全国发展最大、最快之列,艺术品大多高档次高、拍卖行名气大、成交额大、价格高等特点。古玩城遍地开花,群雄争霸,但是,由于经营项目雷同,竞争异常激烈。伴随着艺术品市场发展和繁荣,受经济利益驱使,造假盛行、乱像丛生,定价机制混乱、竞争无序,而对于普通的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面对天价艺术品,望而生畏,购买力不足。市场缺乏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高的收藏人士及鉴定人员和复合型经纪人员,还缺乏古玩、书画等艺术品的鉴藏、交流活动等。而河南艺术品市场的画廊运行、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品收藏及消费情况表明,由于前几年市场行情火爆,画廊和拍卖行的经营也很红火,但到了2012年,艺术品市场冷清,天价艺术品也在调整,很多画廊生意惨淡,甚至到了关门歇业,无生意可做的地步,由于近年来投机炒作者所带来的强大的破坏力,致使现在一批中低档拍卖行效益下滑甚至倒闭的结果,但这种现象是暂时的,艺术品藏家和经销商信心不减,积极迎接艺术品市场的回暖。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2010年11月9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批准成立,依托河南省的资源优势,支持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艺术产业价值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各地文交所问题频出,诚信缺失,艺术品爆炒暴跌,影响恶劣,郑州文交所积极应对,取得了一些成果。河南石佛艺术公社文化艺术创作及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上马和经营,是河南艺术界的一件大事,将打造中原地区最具特色的当代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创作及交流平台。

二.河南艺术品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式,市场体制不顺,文物、文化、商务、版权、工商、公安、海关等部门根据各自权限对市场进行管理,群龙治水,缺乏沟通、协调,管理标准和方式不统一,使得市场监管部门权责不明,观念老化,监管不力,市场混乱。艺术品市场开放程度不够,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而市场经营实体已经突破了《文物保护法》的限定,现行政策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要求。艺术品造假严重,诚信缺失,造假手段多样,真假难辨,中原地区成为全国艺术品造假重灾区,拥有庞大的文物造假体系,从制作到销售,这条产业链已经发展成熟,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甚至连专家和科学鉴定手段都难以检测出来,售假渠道更是令人惊讶,甚至连备受热捧的海外回流赝品也是中原制造。艺术品拍卖市场秩序混乱、假货泛滥、天价炒作、黑幕重重,拍卖行的诚信危机成为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河南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画廊、拍卖行一、二级市场,本末倒置,艺术品收藏、投资、投机者去艺术家手中购买或拍卖行去拍得艺术品,绕过画廊,这显然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结果是拍卖会上的艺术品不一定保真,拍品真假难辨给买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而买家直接向艺术家购买作品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艺术家往往对自己的作品开价很高,买方难以承受,但为了保真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以图心里踏实。这种绕过一级市场直接向艺术家要作品的方式不符合艺术品市场的运行规律,艺术家自己定价出售导致畸高的价位,也与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不一致。拍卖会更是表象繁荣,背后暗影重重,很多拍卖公司在拍品征集、文物鉴定、图录出版、拍品拍卖整个过程都存在着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假、联手做局,洗钱行贿等不法行为,而频现的天价成交背后不排除人为操纵的可能性。一些规模较小的拍卖公司常采取“虚假鉴定,高估藏品”招数欺骗卖家套取高额的图录费,另一些大拍卖公司为了吸引卖家以征求拍品,也打肿脸充胖子,用“联手做局,虚报‘天价’成交额”等手段渲染虚假繁荣,引诱买卖双方交易。艺术品鉴定制度不规范,市场缺乏具有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的收藏人士及鉴定人员,为一己私利乱发鉴定证书,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现行的鉴定机制对于机构没有明确义务和权利,缺乏问责机制,有些专业鉴定机构的专家频繁走穴,对于鉴定错误对藏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却不愿承担任何责任。

三.应对艺术品市场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加强艺术品市场主体建设,建立和健全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和推进作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市场诚信体系等,都是河南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的最有力支撑。充分发挥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鼓励画廊建立经纪制为主体的经营模式,拓展艺术品授权、艺术品限量复制等新兴业务领域,鼓励艺术博览会建立一个以画廊为参展主题的营销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画廊进行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发展品牌化、规模化的艺术品经营单位。要充分发挥艺术品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是形成河南艺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和新格局的重要前提,是艺术产业实现更有的效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活力之源,有助于打破对艺术产业体制,成为河南艺术走出去的重要推手。创新市场管理,切实执行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良好的管理体制,各级文化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手段,进一步了解艺术品市场运行规律,坚决摒弃被动式的管理,积极拓展指导、服务、协调、监督四大功能。艺术品拍卖市场从传统的收藏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规范河南艺术品市场,法律要发挥重要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艺术品市场交易秩序,对于艺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文化部已经起草《美术品经营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的立法计划,这是规范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工程,而是河南要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凭证经营,改变以前艺术品市场法律不完善的被动局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对从事艺术品活动的各类机构以及个人信用信息档案,在艺术品交易时,交易双方都要公平、客观地了解对方的诚信度,以确保艺术品交易的可靠。拓展艺术品交易模式,以消费型收集促进网上艺术品交易平台发展,艺术品网络交易虽然是一种便捷的交易模式,但前提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及信用体系的完善,以及行业自律的加强。河南艺术品市场行业监管重在建立信用体系,信任危机已成为制约河南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艺术家经过包装炒作、操纵市场、假拍假卖等违法违规行为猖獗,而信用体系的缺失是其根源,要保护艺术品投资、收藏和消费者的利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艺术品鉴定体系,严厉打击制假、拍假、售假等行为,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艺术品拍卖市场,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艺术品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减轻艺术品市场的高税费,加快市场的发展壮大,大力宣传和提高民间文物保护的思想意识,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文物艺术品,促进河南艺术品创作的繁荣发展,普及艺术教育,加强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推动河南文化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结论

河南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找出河南艺术品市场及相关产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才能挖掘出河南艺术品市场的增长潜力,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壮大河南文化艺术产业,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从长期看,艺术品市场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背景下,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前景广阔。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立足长远,树立重在建设、重在服务、重在发展、重在繁荣的观念,以创新的精神,转变思路和管理方式,促进市场的培育发展和繁荣。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改革为动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多出精品,促进河南艺术品市场转型,打造世界级的河南文化品牌,使之既有地方特色和专门性,又能将河南艺术品市场和文化产业推向新的平台,以便于河南艺术文化产业站在高的起点上,减少差距,跨越式发展,使河南成为文化艺术产业强省。

第7篇

徽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对于徽文化产品的开发仍停留在数量上,种类多但质量不高,利益链较短,无法形成长久的利益,没有将徽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开发出来。

当然,在徽文化的产业化过程中,形成了上述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

1、政府方面:(1)投入不足:虽然文化产业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但要想成为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安徽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文化强省战略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致使较多项目无法落实。(2)政策引导性不强:政府虽是文化战略的制定者,但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民营资本涉足文化产业的较少,因为无法整合资源,更不足以提升文化产业开发水平。(3)法制体系不完善:目前徽文化开发处于浅层面上,文化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容易被模仿,有因为法制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文化产品开发不长久。

2、企业方面:(1)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开发徽文化的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仅有旅游业开发较为顺利,但是这里说的旅游业仅指观光旅游,没有重视附带文化产品的开发,因没有新创意不断融入,徽文化的产业化之路显得更加漫长。(2)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经常出现产品被模仿的现象,产品开发所产生的利益被分散,影响了继续开发文化产品的积极性。(3)融资渠道少:因国内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目前的资本仍集中在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领域,涉及文化产品开发领域的资本较少,影响了文化产业融资的效率,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分析总结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借鉴其他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现提出以下改善徽文化发展环境的对策,以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

(一)政府方面:1、加大投入,因资金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加大资金投入必将促使徽文化的发展。效仿合肥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方式,加大徽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徽文化的产业化发展。2、市场化运作,美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因为美国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借助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优秀作品推向世界,徽文化的发展也可充分借助市场的力量,将徽文化的优秀产品推向市场。3、给予法律保障是促进徽文化产业进程的保障,匹之以相关法律法规,会促使企业加大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4、加大对徽文化之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因过度开发和不注重保护,部分徽文化资源破坏严重,文化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保护好此类资源,才能推动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需要加大保护力度。5、合理布局,实现规模效应。文化产业离不开链条式的发展模式,徽文化的发展完全可以效仿《哈利波特》系列包括书籍、动漫、电视剧、纪念品、电影等一系产品的开发模式。

(二)企业方面:1、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策上的优势,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为徽文化的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2、增强创新意识。注重创新,尤其是文化产品领域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徽文化仅靠原有的文化产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因而需要创新。3、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力量,在扩大徽文化的影响力和品牌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要充分发挥传媒的宣传作用,提高徽文化的影响力。4、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或给予优越的发展路径来吸引优秀的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加快发徽文化产品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徽文化的发展不能仍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上,必须要有形式上的创新和质量上的提高。徽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有较多困难,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关于文化强省的战略,抓住机遇,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本文作者:邢小健、许贺 单位:安徽大学)

第8篇

   发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为3200名中小学生举办了2期法制专题讲座,中小学生还利用执小彩旗、发宣传单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秸秆禁烧、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

       2、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建立7个基层服务点。已建成方桥村全县第二家乡村图书馆之一、全县第一家由市图书馆挂牌的辅导点。土地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正在筹建我镇第二家乡村图书馆。已建设全县唯一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镇。

       3、新建和巩固了镇老年腰鼓队,方桥村男女龙灯队,方桥、喜安、高桥等村的老年秧歌队等群众文化队伍15支。在“和谐杯”系列文体比赛和成都风情节、郫县风情游获得多项奖励。

       4、积极倡导各村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镇共开展了书赠春联、文艺表演、秧歌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8次,参加活动的人数近2万人次,群众参与面80%以上。

       5、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联合开展了1次以法制宣传、科技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为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与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院联合开展了纪念胜利70周年活动。巩固了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方桥村建立的“助学高飞”基地。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

       6、认真完成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稿件撰写工作,并及时上报县委宣传部。同时,积极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活动,已于四川中业投资集团公司,达成了投资14亿元,建设府河上游生态湿地花园的合作协议。

       7、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了方桥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试点村的材料保送工作和相关准备工作。

       8、进一步完善了喜安村、方桥村图书室建设,加强管理,扩大开放范围,发挥了思想教育和宣传的阵地作用。建成了高桥村、土地村等文化活动场所3处。镇政府获得全县唯一一个市表彰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先进单位。

       9、坚持为老百姓放映坝坝电影,全年共放映50场100部影片。举办特色“三下乡”活动4次。

      10、全年共投入文化经费20余万元。各级自筹文化经费10余万元。吸纳文化建设资金500余万元,建成了府河50米宽1公里长的文化长廊。 

       11、邀请县畜牧局、农发局、林业局等技术专业人员,组织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部分中小学教师、镇机关干部组成科普宣讲组,分别到各村和社区,进行科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宣讲,为当地百姓举办了3次义务诊病活动。

第9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对策;徐州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江苏省文化创业产业园区集群品牌建设与传播状况调查研究”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拥有其独特产业属性的新兴产业,不仅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人类精神层次需求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值占到GDP的3.77%,基本上完成从新兴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转变。据有关机构评估,2007年徐州文化竞争力居全国城市第10位。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经营收入增加值为134.27亿元,2013年增加值为148.72亿元,对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一、国内三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说,尽管国内三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将结合徐州本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国内三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对于国内大部分三线城市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是:较一二线城市来说起步较晚,还处于初创阶段;文创产业园整体规模较小,一般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广告、会展类型为主;以当地特殊人才聚集地或者大学人文环境为依托;园区建设较差,入园的文创企业数量较少或者大部分产业园区处于建设或者招商阶段。以徐州为例,尽管徐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速度上较为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质量上并不是很高,产业规划比较空泛,缺乏可执行性,产业类别比较杂乱,发展严重不均衡。

(二)未形成有优势的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对于大部分的国内三线城市而言,没有能带动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或龙头产业是文创产业不能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徐州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33.3%的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认为徐州只是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66.7%的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认为徐州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由此可见,同大多数三线城市的情况类似,徐州市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这条道路上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

(三)产业园缺乏规范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升级模式是形成文化产业集群,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最大化实现共赢。但是目前的情况表明,在大多数三线城市的产业园区管理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入园企业的限制不够严格,园区内并没有完整的企业分类规划,园区内企业分布较为散乱,部分园区存在给钱就给进的现象,对入驻的企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其次,产业园区内部的企业相互合作比较少,合作意识淡薄,各自为政现象十分严重,园区内企业互相联系较少,几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一般的经营模式都是服务外包。以矿大科技园为例,园内企业多为科技、网络、软件类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在业务合作上联系不紧密,一般都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上游企业合作,换句话说,园内企业只是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合作意识淡薄、企业发展空间较小;最后,产业园区的管委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所以很难行之有效地为企业解决问题及提供帮助,在对徐州部分园区走访过程中,我们同样发现了以上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园区内没有建立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使得园区内的企业不能及时快速的获得信息。

(四)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根据文化产业方面的数据统计显示,很多文化创意公司本身起点不高,处于发展初期,不仅缺乏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更缺乏创新人才,缺乏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亟须政府和园区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帮助。

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需要高成本、大投入,但是模仿、复制文化创意产品的技术成本、生产成却很低,所以政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就我们重点调研的徐州地区来说,徐州市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与管理条例,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执法监管体系。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侵权;合法权益;网络立法

一、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和类型

(1)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第一,损害事实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构成条件。损害事实是构成侵权的必备要件,使用的人越多,该知识产权所体现的价值就越大,我们应当通过综合比较著作人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前后所获得的各项利益来衡量著作人的合法权益是否遭到了侵害。第二,不法行为与侵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性。造成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的行为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据因果关系来判定是否构成对版权的侵害。第三,主观上有过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网络提供者是否承担责任以主观上是否故意为前提,若其在“不知”或“应当不知”的情况下,即使造成了侵权后果也无需承担侵权责任。第四,存在侵权的不法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45、46条对此进行了规定。(2)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类型。第一,在网络上擅自传播未经著作人许可,已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即未经过原版权人的许可将其作品数字化登载于网络上公开的行为。第二,网页作品的著作权侵权。制作精良的网页会提升网站访问率,提高制作该网页的商业网站的知名度,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网页的设计效果对于各大商业网站来说至关重要。第三,在传统媒体上擅自下载并发表网上作品。这是指在传统媒体上传播未经网络作品权利人许可的网络作品的行为。第四,链接行为。网站经营者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通常会利用链接技术将网站间信息相互链接。虽然链接技术不违法,但这并不等同于在法律规定中链接不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二、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思考

(1)网络立法。著作权人、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制度这一条我们认识和理解著作权法的基础理论的基本线索的灵魂。因此在进行网络立法时,也应遵循这条基本线索,与时俱进,本着兼顾各方面权利的原则,找到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使网络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保护著作人的权利。并且,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国际相关立法的吸收和借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建设和谐友好的网络环境。(2)建设网络道德。导致网络著作权侵权事件频发的一个内在原因在于网络社会整体道德规范的失范。然而我们在研究网络道德时,应注意到网络道德是一个新事物,其发展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对其加以规范和建设。因此我们应当提出能被广大网民普遍接受的适合我国文化传统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有序的网络秩序。(3)充分认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及国际往来的加深,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网络中逐渐模糊淡化,而网络很容易使数字化信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和使用,这让法学界长期认同的知识产权时间性、地域性等特征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各国在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标准和水平方面的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会导致规范侵权行为时将在适用法律上出现冲突,无法切实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而这些弊端势必会阻碍文化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使用,并挫伤网络开发者的积极性。由此可知,今后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趋势将运用统一的国际化标准,并最终突破立法的地域限制。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的网络法律渊源的主要方面还是国内立法,但注重对国际上相关立法的吸收和借鉴,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发展速度迅速,在传播界的影响日益深远,但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仍然需要我们对网络上的“灰色地带”加以规制。现今,我国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保护主要运用两种手段:其一是法律,其二是技术。然而在实践中,仅有这两种手段并不能完全规制网络侵权行为的不断滋生,还需要使用网络道德加以辅助和补充,共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

参 考 文 献

[1]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林榕航.知识管理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钟瑞栋.版权穷竭制度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音乐;产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5-02

商业音乐自混沌诞生之初,就与人类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是最初的自娱自乐,再到后来的他娱他乐,商业音乐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从原始社会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混生状态,到封建社会后的自成一体,商业音乐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一、商业音乐与经济的联系

如同上文所提到的一样,商业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城市中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的前提之下,精神的消遣与享受体现着人们迫切需要的生活调剂品。而另一方面,当经济遇到商业音乐,则产生了让人喜悦的化学反应。当流行商业音乐在国内兴盛之后,各种类型的商业音乐商品铺天盖地地袭来。从早期的磁带、广播、CD光碟、到现在的数字信息化大发展所带来的电子浏览、网上商业音乐欣赏、商业音乐制作软件及商业音乐下载等,一系列的商业音乐商品层出不穷,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为经济带来了巨额的利益。商业音乐在商业领域中的地位也逐渐攀升,商场、餐厅等公共商业场所,随处可聆听各种类型的商业音乐,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经济消费。总的来说,商业音乐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将促进多种产业市场的经济发展,它的经济附加值也体现在文化市场的开发中。当文化贴上商品的标签,商品既是文化,文化也是商品,二者的界限也不再那么泾渭分明。总之,商品一旦与文化挂钩,就能形成一种新的产业,而商业音乐产业则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二、分析我国商业音乐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商业音乐文化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商业音乐产业的内容、形式、内涵上都进行了较大程度地发展和创新,也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商业音乐产品,为商业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起了助推作用。但是,在我国的商业音乐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缺乏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音乐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大了,但是因为商业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缺乏自由和创新的元素,竞争力明显不足。商业音乐产品受到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注重创新和自由的创作元素,使得商业音乐文化产品滥俗现象明显。当然,也有很多的商业音乐新作品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作品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商业音乐企业在注重商业音乐产品的生产的同时,却忽视了商业音乐市场的需求,大量的投入却换来了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很少贴近大众的文化精品。

2、高素质商业音乐人才不。足受到传统的商业音乐教育教学制度和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音乐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结构、素质都还不能满足商业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商业音乐人才中,要想挖掘到既懂商业音乐,又懂技术,还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简直是难上加难,这就给商业音乐的原动力扯上了后腿,商业音乐文化产业很难实现快速发展。

3、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商业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权保护问题是文化产业孜孜不倦的问题。近年来,有些唱片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创作出了文化精品,却被盗版商侵权盗走或者抢走,使得唱片公司最终经济亏损。此外,因为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音乐文化产品被免费使用、下载等,都给传统的商业音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商业音乐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归结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商业音乐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差,监督力度不强等。

三、分析促进我国的商业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发展我国的商业音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创立商业音乐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商业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商业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从品牌经营出发,逐渐打造属于自身的商业音乐文化品牌,加大创新力度,支持商业音乐创新,尽量避免文化产业的复制粘贴滥俗现象发生。其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传统商业音乐文化这个基础,经济与科技这个平台,打造基于传统商业音乐文化创新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商业音乐文化产品,更要从商业音乐文化产品的策划、创作、生产、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12篇

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读后感

《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一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新闻传播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电影学、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表演学、经纪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是文化经纪研究者以及文化经纪从业者、爱好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本书也是江苏省文化经纪人资格证考试指定培训教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这一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很多文化经纪人的具体业务、工作操作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等。

既然是教材书,写作用语也很枯燥无味,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此书中的经纪案例。本书收录了美国CAA、日本杰尼斯事务所、韩国SM经纪公司、香港TVB、香港英皇、橙天娱乐、苏富比、华谊兄弟等文化经纪案例,并提供了实用性较强的业务知识以供参考,在读这些案例时,我对其中的专业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想要为了搞清楚某种做法的原因而翻看“教材”里的内容。

最令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就是韩国SM经纪公司的案例了,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韩国娱乐文化的小小追星族,我发现我喜欢的很多偶像明星组合都是SM经纪公司旗下的,这个案例让我很想要在读完后还继续找其他资料知道更多关于SM公司的运作模式造星机制。

在韩国有“星工厂”之称的SM公司老总李秀满20世纪70年代初涉歌坛,是当时非常着名的歌手。退居幕后之后,凭借其敏锐的眼光,于1989年创办了SM娱乐文化公司,开创了韩国企划公司的新时代。1998年,S.M.公司把旗下的HOT、SES介绍到中国、日本,掀起了亚洲“韩流”热潮。2000年4月,S.M.公司登记注册了KOSDAQ,发行股票,成为韩国第一个娱乐文化股份公司。2002年12月,S.M.公司与日本的FANDANGOJAPAN(YOSHIMOTO集团和KDDI的合资公司)、YOSHIMOTO集团以及AVEX共同创立了网络娱乐公司---FANDANGOKOREA,在网络与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的时代,将主要负责为大众开发数字信息资源。为了方便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与2001年成立的S.M.日本分公司一起,共同构建亚洲地区的娱乐网络。

S.M.公司下设部门:发觉“未来之星”的选秀部;训练新人的“StarlightAcademy”培训部;把握市场走向、体现歌手风格、营造逼真视觉感的唱片生产部;进行录音和后期制作的唱片制作部(A&R);进行宣传销售的市场营销部;联系媒体对歌手进行推广的宣传部;以及发掘歌手的潜在价值、企划广告演唱会的部。

选秀部跟培训部可谓是最重要的部门。主要用于训练练习生,使其具备出道的条件。练习生,在中国娱乐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在韩国,几乎每个公司都有,公司根据规划会定期进行选秀。被召为练习生不等于就拥有了免死金牌,达不到公司的出道要求,不管你练习过几年,都一样淘汰。而且在最开始的练习生生涯中,很多都需要自己负担生活费用。只有达到经纪公司异常严苛的要求后,练习生才有出道的可能。要练习的东西很多,语言、舞蹈、唱歌、形体、作词作曲能力,还有穿衣打扮等等。练习生首先必须练好了,可是要出道,还得看时机,他们得运气好碰上公司准备推出新人的好机会才行。S.M.公司在推出每一位新人之前,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经多方考虑才会最终敲定。

组合作为现今韩国歌谣界主力军,SM公司也以此作为推出新人的主要形式。20个练习生只有一个能被选中出道。可供选择的练习生人数远远多于真正需要,保证能选到最理想新星,符合公司计划与大众取向。SM拟定多个预备方案,以备在新人出道前有突发状况能马上做出反应。

SM公司所推出的组合人数较多,难免会有组合不齐人的突况,像是少女时代(9人)、SuperJunior(11人)、EXO(12人)这些组合,由于成员们要兼顾各自发展,或者要服兵役,或者突然解约等状况而不能全员出席表演,SM公司要及时作出处理,就必须要拟定预备方案,一般组合排舞都至少有几个版本,拍MV用的版本,现场齐人的版本,不齐人的版本,正视舞台版本、360度环绕舞台录制版本等等,像EXO的新单曲《overdose》就有8个版本。还有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EXO队长吴亦凡在回归打歌期间,演唱会前夕突然提出解约,EXO原来12人版本的舞台表演,录音,和演唱会安排就要在一星期内重新安排并完成练习,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EXO一巡演唱会依然成功举行,体现SM公司强大的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与其注重拟定预备方案有很大关系。

韩国SM公司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很多,要想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更新理念,跟上时代潮流,以至于引领时代潮流。从娱乐公司的角度来看,理念的更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以不再适合快餐式的娱乐业。全方位的借用营销等其它行业的管理理念会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对艺人而言,值得反思的地方更多,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歌手也不是只唱唱歌就可以了,其工作质量和工作强度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逐步重视,相信不久之后,中国也会出现像韩国S.M公司一样出色的娱乐经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