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0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是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要素渗透到战略管理全过程以及各管理层级的体系。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确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第二,识别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分析组织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资源与能力;第三,确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第四,确立基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结构,确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文化,通过预算控制等方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第五,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对企业战略实施结果做出评价,并根据社会责任的实际履行情况确定战略的调整方案。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内容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要求:战略分析是基于企业使命与目标,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进行企业定位,是战略选择的基础;战略选择是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战略方案,是战略实施的依据;战略实施或执行是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决策,即采取具体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最后,战略评价和调整是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考察战略实施结果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的要求。
企业使命的确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使命与目标的确定是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认为,营利组织的使命是为所有者带来经济价值,企业目标体系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构建。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下,企业使命体现为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综合利益最大化。组织的战略目标体系应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要求。因此,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及战略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础。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析
在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下,战略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内部环境分析。其中,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以及产业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组织的资源与能力分析。在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下,战略分析的内容体现为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的识别以及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的资源与能力条件分析。
企业组织是以一定资源为基础、通过特定经营活动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经营活动是通过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或价值链活动来完成的,如图所示。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企业内部运营或价值链活动实现,其履行结果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企业的资源基础或能力。因此,在企业资源基础或能力分析时,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根据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考察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整体情况;第二,在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对企业目标影响的不同,确定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排序。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选择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选择体现为企业制定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使企业利益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总体层次上确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职责;第二,根据企业的运营特征确定不同部门的责任。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企业发展体现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利益期望不同,必然会产生利益矛盾与冲突。因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是企业战略选择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制定利益协调战略时,企业可根据美国的约瑟夫・W・韦斯构造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识别进行属性与优先度分析,确定企业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换与依存关系,选择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方式,进行相应治理,即企业可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征与利益诉求确定不同的战略。应注意的是,企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为了满足某一特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
企业不同部门的责任
为了实现针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应在内部构建包括总部、业务层以及职能层等各层级部门在内的分工协作机制,并确定各自的职责。对一般企业而言,研发设计、供应、生产、销售、服务、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公关等内部组织应根据各自职能特征,确定对利益相关者的具体责任。例如,研发设计和生产部门应特别考虑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应特别关注员工对工作回报的要求,并创造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环境等等。此外,不同职能部门还应相互配合,通过提高组织效率,共同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服务。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就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首先,基于社会责任的组织结构不再以股东为核心,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亦不再是股东大会,而是利益相关者大会。由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的董事会共同决定组织的战略方针;第二,构建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组织战略实施的基础,实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目标应成为渗透到组织各层级的核心价值观;第三,企业计划,特别是预算安排应围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最后,在控制环节,应注意企业不应仅仅出于增加利润或成本控制的要求而损害员工或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应特别关注组织运营可能带来的环境及社会影响。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评价
对企业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价可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进行。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与组织战略密切相关。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是组织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反映组织战略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组织实施战略方案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是评价以社会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有效性的工具,同时,也是评价战略实施过程与结果的标准,并为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企业在过去几十年内,更多地追求财务价值的最大化。而随着社会和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人们迫切希望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服务型中介企业,提供独立和高质量的鉴证报告,其不应只以营利为企业经营目标,更应注重营利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统一。目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管理并不完善。本文将以Sandra Waddock与Charles Bodwell提出的《全面责任管理指南》为依据,旨在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供建议与支持。
2.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2002年,受全面质量管理的启发,Sandra Waddock与Charles Bodwell根据一些跨国公司已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管理系统,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TRM)。而后,在2009年,出版了《全面责任管理指南》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全面社会责任的理念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此书中,作者提出了构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4I”体系,即内在动力(Inspiration)、融合(Integration)、绩效指标体系(Indicators)以及创新和持续改进(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依据“4I”体系,本文结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流程以帮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即全面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社会责任长期战略-将社会责任长期战略融人事务所战略中-建立社会责任治理机构-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培训员工-建立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内部审核评价-利益相关方及社会评价监督-创新和持续改进。
2.1内在动力
(1)全面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认识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鉴证中介服务的现代企业,诚信是其发展的基石,其承担社会责任对其发展意义重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从上到下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将有利于社会责任管理的开展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2)建立社会责任长期战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要从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中确立核心价值观,将社会责任融人事务所经营管理中,并与关键利益相关方合作,通过互动参与形成必要的反馈和信息传递,熔铸事务所的长期愿景和战略。
2.2融合
(1)将社会责任长期战略融人事务所战略中。在制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战略时,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将事务所制定的社会责任战略融合到事务所战略中,确立事务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并考虑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2)建立社会责任治理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立企业责任委员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最高机构,负责企业责任策略统筹,提供政策指导以及考察项目进展。企业责任委员会负责人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担任,负责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社会责任事项。同时可以建立下属推进部门,负责具体项目的安排及进行。
(3)内部管理体系。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责任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事务所内部各级部门任命社会责任负责人,规定其职能、职权,用以监督事务所社会责任管理在各级部门的实施情况,并定时向上级负责人汇报,以确保社会责任战略在事务所内部顺利高效的推进。企业责任委员会、推进部门以及各级部门社会责任负责人组成事务所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网络,由上往下,共同推动事务所社会责任管理实施。
(4)员工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社会责任培训融人事务所原有培训体系中,建立严密的包括社会责任培训的培训体系,使员工了解并理解事务所社会责任价值观,并认可事务所社会责任价值观。培养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并规范员工的行为。
2.3绩效指标体系
(1)建立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有以下好处:一是对事务所的社会责任活动、管理等方面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二是一个全面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能够指引事务所社会责任管理前进的方向,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社会责任管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社会责任指标要考虑以下原则:可得性、全面性及有效性。同时,可以对运营绩效、利益相关方绩效、生态绩效和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分别设立社会责任指标。根据其重要性大小分别设立不同的分值。
(2)内部审核评价。在每一年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对本事务所社会责任管理情况、社会责任项目实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依照绩效评价指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总结这一年的进步与不足之处。此处审核应有社会责任委员会负责收集信息及汇制报告,在企业内部公布,并接受事务所其他合伙人及各级同事的监督、评价。
(3)利益相关方及社会评价监督。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每一年度结束时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并对外公布。这有利于利益相关方了解事务所社会责任实施情况,利益相关方也更易于提出事务所在社会责任管理上的缺陷,可以促进事务所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此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并恳请社会监督,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提升公信力,树立品牌形象,从而达到营利目标与社会责任双赢的局面。
2.4创新和持续改进
在建立绩效和指标体系环节后,可以收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利益相关者及社会评价,因此,事务所可以根据建议和意见对事务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同时也根据在过去一年实施的不足及遇到的困难,制定和调整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使其不断适应事务所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帮助事务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会上讲话。他指出,国家电网公司作为首家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一直走在我国企业的前列。这次的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又成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新行动。
在新闻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志安表示,制定和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要部署,是公司社会责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的重要标志。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社会责任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敏详细介绍了《指南》的主要内容等有关情况。
《指南》的主要内容
根据王敏的介绍,《指南》共分7章,系统回答了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4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公司社会责任,公司为什么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公司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指南》提出了原创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有机联系的社会责任关键术语体系。立足国情和电网企业实际。阐述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涵义与意义。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是政府和社会的殷切期望,符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部署和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国际潮流,符合国有公用事业企业的公司性质,是公司实践“四个服务”企业宗旨、承担公司使命的必然选择。公司深化社会责任工作,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实现综合价值。
《指南》总结了公司承担的12个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科学发展责任、安全供电责任、卓越管理责任、对用户的优质服务责任、对伙伴的合作共赢责任、服务三农责任、科技创新责任、员工发展责任、环保节约责任,国际运营责任、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责任、企业公民责任。
《指南》对公司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公司使命,战略、运营和文化;二要切实遵循守法合规,诚实守信、以人为本、透明开放、风险预防、持续改进、永续发展和价值创造等八项原则;三要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公司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和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加强公司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和社会责任业绩考核,建立公司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指南》的探索与创新
从曹志安副总经理的讲话中我们了解到,
《指南》从公司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以下积极探索与创新。
一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
《指南》立足指导社会责任实践,从社会责任管理层面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制订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路线图:公司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是指充分考虑公司发展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建设和运营电网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要求,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是指通过协调推进公司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提高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实现公司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指南》提出建设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创新提出了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阐述了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创新研究了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和社会责任业绩考核体系;丰富发展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二是实现了社会责任理念与公司运营有机融合的重要突破
《指南》要求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使命和战略。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公司“四个服务”宗旨的核心要求。国家电网所建设和运营的坚强电网,不仅是结构合理可靠、运行安全高效、具有强大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电网,而且是适应利益相关方期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电网。
《指南》要求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运营全过程和企业文化,在日常管理中全面落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员工有意识,有能力、有动力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逐步健全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
三是创新发展了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
根据国家电网“沟通建立信任,交流促进创新、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指南》提出公司使命和战略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全面加强沟通交流,与利益相关方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分别建立战略型和业务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司运营全过程,凝聚发展合力,激发创造活力,控制社会和环境风险,协调推进公司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深化认识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曹志安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企业与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质上是推动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的广泛落实。这对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10月,原菏泽联通拆分与原菏泽网通融合组建了新的菏泽联通,王宁新出任新菏泽联通的党委书记、总经理。面对深度融合的艰巨任务和生产经营的巨大压力,如何在新形成的通信市场格局下抓住发展机遇,成为菏泽联通面临的重大挑战。
早在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王宁新就开始关注社会责任的相关报道,他隐约感觉社会责任将来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路径。
“在之后的几年中,我十分留意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动态。”或许技术出身使然,王宁新养成了务实的工作、学习作风,这点从他对新公司干部“勤、明、思、学”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联通团队除了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还必须具备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长于“明思”的王宁新几经摸索,最终成功地把社会责任理念嫁接入菏泽联通的管理体系。
作为菏泽市主导通信运营商和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企业,2009年,菏泽联通贯彻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培养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做山东省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成为菏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3-5年内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通信行业领军企业”,王宁新给菏泽联通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
以下是本刊记者就如何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问题对王宁新的专访。
责任管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WTO经济导刊》:作为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重视并建立新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您当初是如何考虑的?
王宁新:通信企业下一步的竞争力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作为通信业,有时我就感觉到有些层面的竞争是恶性的――不惜任何代价、不计任何成本的竞争。这种竞争对国家不利,对企业不利,对员工自身发展更不利。因此,作为服务行业的通信企业如何能够服务社会、服务好地方经济,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第二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我考虑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标准化计件管理;第二是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就到了第三个阶段,即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阶段。菏泽联通作为中央企业地市级分公司,落实集团、省公司发展战略,总结基层责任管理经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全员、全面、全过程地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是管理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途径,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把社会责任真正纳入到企业管理中,是我们想做的。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我认为责任管理体系就是一个企业把正确的经济学和高尚的伦理学有效结合的科学载体。
好政策关键在于“落地”,如何在政策范围内更好贯彻,更好发挥,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体系,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如果我们的员工都理解了什么是社会责任,当国家规定下达的时候,企业就不需要强制性执行了。也就是说,在我们员工内部如何营造一个比较好的企业管理、责任管理氛围,也需要建立一套体系。
《WTO经济导刊》:相比此前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全面责任管理在内涵方面有何提升?
王宁新:从基础上考虑,我觉得既要给员工从思想上灌输社会责任理念,也需要慢慢地渗透,慢慢地深入。在员工内部,我们开始向一线倾斜。在某种概念上这也符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要求。
另外一个方面的责任就是员工权益保护。在这方面,实际上国外标准并不完全适合国内企业,在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当中,员工权益保护方面,都有国家标准,在这方面没有问题。
我们讲责任管理是菏泽联通“新名片”,主要是针对外部而言,我们现在实际已经履行和正在履行很多社会责任,比如员工自身在社会扶贫救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我们在尽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总结。
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WTO经济导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认为: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先集中精力搞经济发展,社会责任可以先放一放。不知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王宁新: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大小、强弱无关。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作为企业的一种定位和一种社会意识来担当,是内在于企业的发展之中的。只是由于企业的规模、性质和实力的不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也会存在区别。社会责任是一个大概念,有很多内涵,可以逐步实施,履行与否不能强求,应该是一个逐步实施深化的过程。并不是让你一次性拿出多少钱做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内部社会责任;二是外部责任。现在经常说欠农民工工资,欠员工工资,这只能证明欠薪企业根本就没想做大,没有想尽社会责任。
《WTO经济导刊》:您认为社会责任能不能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或者是说企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社会责任有没有可能助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宁新:我认为,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能起到跨越性作用。但有个前提条件,要看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认知程度,如果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达成一定共识,且企业能够达到相关标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属于水到渠成。
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得到大家的认同,他们会积极投入到这个企业中来,包括企业相关供应链的客户。反之,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就会被逐步排斥,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就会实现大的跨越、发展。
我从2006年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思考中国现实社情民意下,我们的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壮大?最后,我考虑还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这一点上落实是最好的。
认知水平很关键
《WTO经济导刊》: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您如何看待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王宁新:如何让员工真正理解,从用户角度考虑产品需要达到的质量和标准是一个关键问题。刚才我讲了,员工在任何一个岗位,怎样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很关键。企业现在有各种部门,如对外采购部门如何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上下游利益,在维护本企业利益的同时,如何扶持供应商的利益;对于财务部门,我的建议就是,首要考虑的就是外部供应链资金供应的问题。比如付款,很多企业是在贷款,甚至是高价贷款来维持企业生存,你迟付一天他可能损失很多,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现在也存在不太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目标就是既利于供应商的发展又利于公司的发展,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WTO经济导刊》:您现在怎么看待员工目前的状况?或者是用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一个您相对满意的程度?
王宁新:刚才我说过,这是给员工理思路,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灌输。在遇到任何一个管理模式或者是说一种变革的时候,得让人有一种思想准备,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责任体系分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每个员工都进行对照再结合工作实际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目标是要求两年以内的员工都有所改变,现在起码说,我们的中层干部在履行职责、在与外部部门沟通当中,责任意识增强了许多。
责任竞争力成就未来
《WTO经济导刊》:现在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去推进社会责任?哪些工作需要做得更细致?
王宁新:关键是我们整体的建设和工作实际结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真正提升员工思想认识的关键。以物流联网为例,物流应该怎么配合,财务应该如何结合?现在新农村建设,我们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责任,帮助政府来完成这样的一项工作,从而尽到培养责任消费市场的能力。
我们现在推行的“平安菏泽” 视频监控建设,就是替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社会责任工程。菏泽地处四省八县交界处,且常年有近200万人在外打工,村庄剩余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社会治安形势复杂,菏泽联通之前试点“平安互助网”,现在是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主要是考虑社会效益――如何保障一方平安。
《WTO经济导刊》:像“平安互助网”,更多考虑的是从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从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您现在能够预见它的市场潜力吗?
王宁新:现在利用3G技术,我们可以用手机观看任何一个监控点,下一步就能延伸到家庭。如果夫妇都在外面工作,大家一上网,就能直接看到家里的环境和生活情况。换句话说,这也推广了我们的手机业务。只要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自然会使用联通的网络服务,自然就拓展了市场份额。这就是“我为人民服务,人民回报我市场”的道理。
去年12月初,政府组织了一个网站评比。联通马上安排部署,协助政府设计制作网站。菏泽联通帮助政府做了网站,就是在尽企业信息化支撑的社会责任。
《WTO经济导刊》:您觉得推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的这种负担、成本或者精力方面的投入,会是什么状况?
王宁新: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是不会这样讲的,你认为这个东西有用,就不会认为是负担,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不应该计入成本,而应该是投资。在公司内部,我们建设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已经纳入到我们的日常管理,没有增加额外支出。
《WTO经济导刊》:对于政府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环境,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宁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一是准入,要有对应的管理部门。例如,对于网吧介入问题,政府把牌照发下去了,有些公司执行得好,可有些执行得很不好,这需要有公正严明的执法机构,谁执行得好就让谁准入,让有责任的公司进入更多的市场领域。
第二要扶植,扶植真正有能力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怎么扶植?其实国家有很多政策,要有奖有罚,可以采取退税的方式奖励有责任的企业,奖罚分明激励效果是最好的。
[关键词] SA8000 企业社会责任 认识误区
一、引言
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1997年美国经济优先委员会制定,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其宗旨是通过采购活动促使供应商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待遇,确保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要求,核心是“保护劳工权益”。
实施SA8000对我国企业有重要影响。可以改善企业与公众、政府、民间组织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人才并打造高绩效的团队。但中国企业受国情所限,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对SA8000有众多认识误区。
二、SA8000的认识误区
1.SA8000等于企业社会责任吗
SA8000不能与“企业社会责任”划等号,而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SA8000译为“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又称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而企业社会责任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除了为股东获取最大利润外,也要考虑股东、消费者、企业职工、债权人、政府和社会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其中职工权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主要的内容。
2.SA8000是国际标准吗
SA8000实质是自愿性的生产守则。有媒体报道,自2004年5月1日起,欧美国家将在中国强制推行SA8000,但从理论上讲,这是做不到的。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公认标准,把社会责任国际管理体系与SA8000等同起来是错误的,SA8000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因为SA8000标准同时有管理体系和表现方面的要求,单有良好的管理体系不足以保证符合SA8000;SA8000标准关注工人权利,员工在认证审核中的作用比在ISO认证审核中的作用更重要;SA8000标准只有一个认可机构(SAI),而国际标准在每个国家都有认可机构;SA8000并不是强制实施,而是企业自愿实施的。实践中,推动SA8000认证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买家的压力,一些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大型零售商和批发商鼓励其全球供应商和合约工厂申请SA8000认证。
3.SA8000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吗
在当前国际贸易秩序下,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发达国家却要求其实行相同的社会责任标准,将这种非国际标准体系与国际贸易挂钩,显得不合情理。因此有观点认为这是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但它又不同于关税壁垒,保护手段更隐蔽。但从长远来看SA8000标准有利于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非贸易壁垒。
SA8000提出的社会责任标准,从劳工标准来看,基本反映了劳工权利,如8小时工作制、同工同酬、禁止使用童工、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等,将这些早已普遍认可的原则引入国际贸易准则,是社会的进步。从总体上来说,SA8000是以本地的劳动法为基础,与我国现行法律并没实质性冲突,因此它不只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约束力,并非针对发展中国家。
4.推行SA8000是出口企业的事吗
有人认为推行SA8000是出口企业的事,内贸企业没必要推行。作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生产链上的重要一环,外资零售业已把中国当作其重要的采购基地。跨国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主要是他们担心供应链上的某些企业不遵守SA8000标准,引起消费者和有关机构的不满,损害自我品牌形象,所以要求供应商企业既要达到技术指标,还要履行社会责任。但随着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内销企业同样会受到社会责任审查。
5.SA8000仅适用于生产性企业吗
SA8000标准是普遍的,不受地域、行业的限制,适用于各类工商企业,也适合于公共机构。截止2005年3月31日,适用行业达到44个。一些与消费品行业相关的咨询、进出口、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也通过了SA8000认证。可见它不仅适用于生产性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应用的行业会越来越广。
三、结论
总之,SA8000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机遇又带来挑战。我们应该避免以上对SA8000的认识误区,既要看到我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尽量维护职工的权益,尊重员工、关爱员工,推动企业管理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升级,进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又要根据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少芬:面对SA8000中国企业的问题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4.10
[2]罗兴武 游蓓蕾:SA8000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经济论坛,2006.14
[3]王春林:SA8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企业,2005.11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涵义、重要性及其挑战
ISO9000和ISO14000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与成功推行,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势在必行。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十三个组织借鉴ISO9000认证的成功经验,开展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它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控制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组织的健康安全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企业自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雄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关注力、有优秀的环保安全业绩并保证职工健康安全的良好记录。企业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提高,反映了企业承担了职业健康安全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与安全生产的实际贡献,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获得相关方认可,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品质和形象,要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中,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2)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世贸组织的最基本的原则中已包含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问题在内的“公平竞争”。欧盟和北美都是发达国家,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付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国家和地区,以及那些职业健康安全条件较差而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区。这样他们就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为借口,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旨在将劳动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鉴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引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3)消除贸易壁垒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采用该体系的国家或组织由于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无论是从参与竞争的角度还是针对贸易壁垒的角度,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是实现与国际接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和市场准入的通行证。
(4)改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日益恶化的现实需要。我国生产过程中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层出不穷,职业病危害居高不下,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严重危及民生问题,职业健康安全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我国安全生产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出迫切的要求,引入OHSA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有利于形成以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为核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制;在我国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识别和控制事故隐患,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已成为职业健康安全部门和安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5)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保证其持续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由被动接受政府的监督转变为主动接受。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投资的热点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的“世界工厂”,已经是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就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作为全球化浪潮产物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已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服装业、玩具和鞋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污染比较大,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比较大,但其产品必须符合跨国公司,包括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守则作为采购条件;或符合如国际玩具协会(ICTI),世界体育用品行业联合会(WFSGI)和中美洲出口协会(CAEA)等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守则;或符合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C),道德贸易行动(ETI)准则,SA8000社会国际标准等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我国对其挑战的惟一的选择只能是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
三、我国政府应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1.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
(1)我国政府执法部门对劳工标准的检查,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我国企业对劳工标准和劳工保护获得更广泛社会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职业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实施,使劳动者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得到全面的保护,从而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
(2)职业健康安全、国际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是在企业实施劳工标准。即1998年的国际劳工大会年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第二条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工人的基本权利”。即第一,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第二,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第三,有效废除童工;第四,消除就业歧视。这一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我国实施的社会责任运动以及“工厂守则”,符合我国的《劳动法》以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3)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有利于保护民生。我国企业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弱势群体,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的表现和承诺,获得更多消费者和客户的青睐,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4)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给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带来生存的压力。企业一要改善劳工条件和待遇;二要保持企业在正常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三是将劳工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我国政府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挑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我国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2月,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导则》,制定并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劳动法律检查监督机构应了解、把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和性质,并切实把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到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建立健全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认证工作。
(2)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主动参与研讨、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发挥应有话语权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普遍关注,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应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尽可能适合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国情。
(3)我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全面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对策、规范化研究。由国务院领牵头,组织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科研教育机构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对策,使其规范化。
(4)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劳工、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进行的资源、经营等管理活动的基本模式。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进行的资源调配计划、技术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随着社会知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的趋势。企业管理的首要工作之一是企业战略管理,它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分析调配,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盈利。因而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现代企业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战略即是企业创新和产品质量。当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在经济方面的较量已转变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角逐,而企业战略管理本文由收集整理是科学技术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有效融合,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发展目标更为明确,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中方便快捷的传输方式,借助高校的网络信息技术,使企业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沟通效率以几何倍数增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上级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实现了跨地区、跨区域,甚至跨国度的信息沟通,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沟通管理效率。因此网络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许多企业构建了网络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次,扁平化的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面临组织架构不断扩大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管理费用,避免了因企业规模扩大增加管理层次,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管理费用,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能够提高管理质量,使管理时效性增强。但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中层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企业员工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较强的凝聚力。集团化、联盟化的趋势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融合变得非常重要。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能够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企业的集团化能够是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更加强劲,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和高速发展。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1.以社会责任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
以社会责任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是通过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为指导思想,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衡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劣的企业行为。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企业的战略和企业文化的选择上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推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以社会责任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市政、交通、公用等行业的企业,以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为企业的核心利益,其企业管理模式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自身,优化自身资源。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将会有助于企业运营的全面优化,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综合平衡企业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综合平衡企业发展的长期和短期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的综合价值最大化[2]。
2.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社会中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员工的组织观念和企业的经验理念、经验思路、经营策略进行塑造,构建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里,企业将员工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生理、感情的需要,培养员工与企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企业责任观、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除了采用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外,还在企业文化中深入贯彻“用户至上”的企业文化,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创建知名企业。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法宝,而产品质量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营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管理模式的首选。基于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经营,它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在基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到企业一线生产人员、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都全员参与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制定相应制度使产品质量与企业每位员工戚戚相关,从而使每位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通过服务的日益完善,以及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利润将会得到大幅提高,企业员工也能通过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获得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利益和满足感,这就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形成了良性循环[3]。
企业作为社会人,承担社会责任是其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快递公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准时配送、积极纳税以及保护环境等行为向公众传递良好的盈利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并且在承担这些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近几年,随着O2O、O2C等商业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日益繁荣,而作为电子商务支撑与保障的快递行业却难以跟上其发展步伐。
自2007年网络购物进入千家万户以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猛(如图一)。2014年全国快件量突破百亿件,跃居世界第一,而2015年全国快件量累计超过200亿件,达到206.7亿件。快递业在如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薄弱、企业落后的发展水平和管理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快递公司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快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的快递行业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11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意见稿具体内容。尽管《快递条例》的正式实施日期还没公布,但是实名制、快递电动车国标等许多标准已经强制出台,系统全面地立法规范快递行业是快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前提。
本文基于现目前备受公众舆论关注的快递行业,结合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快递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建议,促进快递行业规范发展。
二、文献综述
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应承担满足人类需求的责任,主张企业的经营应当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学者大都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狭义的社会责任有经济责任说和社会福利说,现阶段已很少使用。广义角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金字塔形社会责任观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观,前者是将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发责任四个部分,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现代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处理好与企业各种利益群体的关系,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陈克军(2011)指出物流快递公司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并从这三个方面简述了物流快递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石丽(2014)在对快递企业社会责任测评分析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负的责任。张迎新(2014)在对民营快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建议中将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为:繁荣物流市场,吸引闲散就业,照章纳税,依法诚信经营,保障员工和消费者权益,切实履行企业公民行为,积极参与捐赠、献爱心等社区活动,尽力履行慈善责任。
本文以现阶段大多数学者赞成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观为出发点,将快递企业的社会责任界定为:快递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创造社会财富并同时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需求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其中利益相关方涉及了员工、消费者、股东、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六个方面。
三、快递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标准的管理体系
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使得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涌入了快递行业。除了我们熟知顺丰、“四通一达”等,还有许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快递公司,进入行业的低门槛使得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快递公司更加良莠不齐。而资质良莠不齐的快递公司导致了落后的内部管理体系,许多快递公司在全国提供质量不一样的快递服务,甚至出现了存在很大安全风险的“夺命”快递,不规范的快递服务也进一步制约了快递公司实施系统标准的管理体系。同时,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滞后的快递行业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技术和技术战略,也导致其未能形成诸如TNT、FedEx等国际知名快递公司内部成熟的管理体系。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快递企业,必然难以履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责任。
(二)员工管理不正规,服务水平低下
多数快递企业管理缺乏正规的管理标准,有些企业甚至不给快递人员提供劳动保障,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良莠不齐的快递企业不能保证快递人员统一规范的岗位培训和基本的从业教育,使得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低下,有记者暗访快递公司表示,所有的包裹卸货分拣都是在抛掷中完成的。而延迟交付以及签收不规范等行为也和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低下戚戚相关。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如此淡薄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要从何处着手承担社会责任呢?
(三)快递包裹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不容乐观
据统计,2015年我国快递件数已经突破两百亿大关,如此海量的快递业务量势必带来巨量的包装废弃物。包装袋和胶带的主要材质为甲醛、苯和聚氯乙烯(PVC),这些包装物都及其不环保。近几年,我国快递业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幅,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快递包裹的过度包装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胶带的成本低于其他填充物,故而现阶段以获利为第一要务的快递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大多以胶带多缠绕的方式来增厚包裹。而除了极少部分包装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大多数废弃包装材料都被当成生活垃圾直接进了垃圾场焚烧或填埋。日益繁荣的快递行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其俨然成为污染大户,无法不能肩负其相应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规范快递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员工的职业培训
快递企业应当具备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理念,对员工进行从业教育和岗前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平,加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快递业是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服务态度和及时安全的派送包裹都能增加消费者对快递行业的认可度,使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服务也是快递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责任准则
《快递条例》就是旨在规范混乱的快递行业,同时政府可根据企业的规模、资本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能被快递企业普遍接受的社会责任准则,构建快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并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这标志着社会责任报告制在行业层面和企业的层面正式确立,体现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不仅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对国内其他的制造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行业形成共识
2005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式展开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的元年。2005年1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率团与欧美零售商沟通社会责任建设问题。这一事件是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推广的开端。同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成立,并了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行业自律性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总则及细则。2006年起,CSC9000T逐步完善并投入实践中接受检验,在CSC9000T的10家企业试点项目进行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的给予了很大支持。
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过程中,行业和纺企已经形成了共识,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企业投身其中。
首先在意识方面,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在减少用工风险、树立市场形象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次,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有赖于多方行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工会组织都对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再次,从供应链协作方面来讲,只有减少以致最终实现消除验厂是鼓励企业对社会责任持久积极性的根本思路,这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沟通,有赖于供应链上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此外,从生产力提升方面看,履行社会责任将能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同时生产力的提升将促进社会责任的落实。
响应的纺企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有一批优秀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会责任建设中,例如红豆集团、爱慕公司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CSC9000T管理体系,成为CSC9000T的执行企业。把社会责任管理和要素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绩效。
北京铜牛公司是一家出色执行CSC9000T管理体系的企业。伴随着铜牛公司意识和责任的加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内外发展的环境,实现了企业绩效员工收入和企业社会效应共同增长的和谐发展局面。最近铜牛以清洁能源生产为目标,实施了节能降耗和环保项目,顺利完成了两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一共推出了17项清洁生产方案,被亚洲开发银行列为环境无害化的示范工程。环保和节能降耗工作使铜牛产品绿色自然健康的产品主题名副其实。正因为坚持这种理念,铜牛品牌发展成为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其产品进入了全国22个省、市、区,2006年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五名。
山东如意从2006年起在企业内部的推行社会责任体系认证,两年多时间可谓收获颇多。在国际化、科学的体系认证指导下,如意发展很快,目前如意在职员工3万人,产业从羊毛初步加工一直到精纺,产业布局涉及山东、重庆、陕西多个地区。在社会责任建设实践两年中,企业建立了一整套职工的保护体系,收效显著。比如企业把工厂由三班制改成四班制,让工人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从而感觉企业是真正为工人着想,所以工人热情高涨,生产质量明显提高。现在,尝到甜头的如意已经开始考虑要建立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验证体系,并对供应商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验厂。
港资企业旭日集团则从“产量不能减少、员工收入要增加、工作时间要减少、企业要有效益”这四大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为此,公司投入资金更新设备,改善工作环境,请香港专家来调整生产流程,推行新的激励方案。比如,接订单的时候要跟企业生产力结合,有多大生产能力才接多大的订单。推行新制度后,经过跟踪测算,企业效益有了良性发展,2007年10月~12月的财务业绩跟2006年同期比较,总产量增加了1%,人均产量增加了22.75%,人均作业效益增加了33.53%,其中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20.6元,人均的出勤天数减少了11.92天,公司的管理费用减少了6.6%。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指出,从北京铜牛集团、山东如意、旭日集团等企业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只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找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能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当中来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亟需各方扶持
应该看到,由于多方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业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遇到的问题不是说明纺织业在衰退,中国纺织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还远远没到纺织工业发展的顶端,行业不能因为当前的困难失去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正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手段。实现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责任两手抓,对渡过当前的困难是有帮助的。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纺企面对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点,纺织企业也纷纷表示对国家扶持的迫切需求。
毕竟,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情况影响下,不少纺织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遇到生存危机,自身发展受限对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往往心有余力不足。即便是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也面临着较大压力。
山东如意的董事长邱亚夫就明确表示,目前国内的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太大,虽然如意处在行业的顶尖地位,其毛纺产业优势很大,但印染和棉纺业利润微薄,企业生存更多是依靠毛纺和房地产业的利润。这两年为了寻求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邱亚夫跑了十几家银行,不厌其烦从行业国际地位、企业优势地位等方面进行汇报解释,但依然感觉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更遑论其他不具备优势地位的中小纺企。
关键词:企业;管理变革;分析;政策选择
1引言
公共管理变革和公共服务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公共政策选择,当前公共管理变革还没有把企业政策选择纳入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公共管理变革和公共服务的问题研究没有取得很大成效。公共政策的选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企业的公共政策选择不到位,不仅会脱离社会,还会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1]。现代企业想要取得巨大的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公共服务,让自身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切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并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社会的认同,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企业参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为企业管理变革和公共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2公共事务领域应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
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公共事务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市场化的机制,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表现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高低,好的企业应该为社会服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所以企业的发展应着重考虑企业的公共政策选择。在这方面政府应主动降低进入公共事务领域的门槛,增强市场机制的介入,以市场的力量不断优化管理部门资源,达到管理的最高效化。以往的公共事务主要有政府参与,相关部门通过政府的资金处理一些公共事务,是一种行政计划的方式,这种方式没有企业的参与,也没有市场的机制。世界各国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在尝试不同的方式,美国通过引入一些市场机制来完事公共事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的阶段,需要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模式创新,当前改革的不断重视,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新的机遇。当前,我国在公共事务管理模式上已经有了一些常识,也积累了相关经验。比如上海某区,数年前该区的垃圾处理站多是市政性质,政府参与,企业主导,政府给予企业相应的补贴。近年来政府通过开放管制,通过与外商的合作,将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等循环利用资源,取得了成效。管理模式的变革是我国公共事务管理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事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商业组织和企业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事务,担负社会责任是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向。政府部门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去规划市场,创造公平的环境让企业参与到公共事务关注中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公共事务领域包括社会卫生保健、环境维护、职业培训、就业培训等,通过企业的参与,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通过积极地参与,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社会的认可,为企业创造大量订单的效益[2]。
3公共企业要注重社会责任的管理
所谓公共企业是指政府参与的并对企业施展主导影响的企业,公共企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公共企业的形式并不是以赢利为首要目的,而是为社会提供更公共服务,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是当作一个次要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公共政策的选择需与社会需求结合。由于公共企业由政府参与,企业的发展和政策制定都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参与。公共企业的管理具有垄断性和政治敏锐性特点,其主要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市场需求等,影响力更广泛。当前公共企业在社会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一是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其对市场垄断、恶性竞争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恶性竞争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盖面,专利侵权、包装宣传、恶意价格竞争、竞争对手不公平竞争等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对于市场经济结构,公共企业投资的行业比较集中,大多是社会公共项目用品,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较小。三是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公共企业表现出系统的特点,但欠缺协调性。
4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4.1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实现目标驱动
明确企业责任管理内容,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参与政策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包括公共卫生、职业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属性,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明确自身参与的社会管理的内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履行职责,增强社会的参与力,提供自身的影响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给每个职能部门设定社会责任目标,将目标纳入考核,增强各职能部门对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
4.2增强员工社会管理意识,实现责任驱动
员工意识到为企业的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政策的制定,为企业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服务。当前企业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不高,缺乏团结意识,对公司文化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员工归属意识不强。新时期公司干部应该采用更多灵活的形式,比如微信、QQ等一些新的技术增强与职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切实为他们解放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增强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向员工灌输社会责任管理的内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管理。还要注重与上层领导的即时沟通,与兄弟单位联系交流,即使发现工作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4.3加强企业治理与社会责任结合,实现效益驱动现代企业采用股份制、合作制等,这种形式对企业参与社会责任管理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物资配置,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正确把握企业治理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贯穿社会责任管理,逐步融入社会,制定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高企业影响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企业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还要制定各种措施参与社会管理,承担社会责任,这样企业才能被社会认知,才能在发展中不断的创造价值,体系自身的社会价值。公共管理变革和公共服务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公共政策选择,当前公共管理变革还没有把企业政策选择纳入重要地位,企业还没有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对于公共管理变革和公共服务的问题研究没有取得很大成效。公共政策的选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政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及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现代企业想要取得巨大的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公共服务,让自身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切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并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影响力,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只有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社会管理体系,增强目标驱动,创造良好氛围,增强员工发展的意识,加强企业治理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更好地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好地发展企业,体现企业价值,提高企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荷兰〕约普•登厄伊尔.认识与展望──政治和经济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法〕阿尔芒•比扎凯.公有部门与私有化[M].张新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切实保证乳制品质量平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部署。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我区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促进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乳制品监督管理条例》乳制品监督管理细则》市关于做大做强奶业的指导意见》市整顿规范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促进乳产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管理区乳品行业整顿和规范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乳制品行业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和管理区关于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有关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汲取“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惨痛教训,针对我区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整顿,严格规范,全面提升我区乳制品质量平安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区乳制品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整治目标
区全部乳制品生产企业整改到位,通过开展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区域内存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生产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乳制品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平安水平显著提高,乳制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三、进度布置
区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整顿规范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依照《市整顿规范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促进乳产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进度布置。
一)自查自纠阶段(月日—月日)
质量平安责任制是否健全;三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健康的物质的违法行为,企业自查自纠重点:一是否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平安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二是否具备产品质量平安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所使用的各种添加物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四是否具备合理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平安必备的检测手段;五是生产加工的产品是否符合各项质量规范;六是否建立健全了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做到不合格产品全部下架、召回、销毁。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月日—月日)
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集中整治的重点:一是对整改前和整改过程中存在问题逐一梳理。并付诸实施;二是立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配备必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兑现向社会所作的各项许诺;三是建立健全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
使全市乳制品生产企业符合以下条件:通过集中整治。
1企业生产经营证照齐全(有效期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建立了产品质量演讲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了产品信息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2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
并消除隐患,3整改前企业生产环节存在问题已逐一纠正。做到逐项整改归零。
建立了食品平安管理体系(gb/t2XX-XX或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4企业已依照良好规范(gmp要求组织生产。其中,生产婴幼儿乳粉企业必需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具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5依照有关规定配备了必要检测仪器和熟练掌握检测方法的检验人员。原辅资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健全并能够严格执行。
三)巩固提高阶段(年月日至月日)
区乳制品生产企业恢复到以往正常水平,通过一进步规范整顿工作。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质量平安保证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从原奶供应、企业加工、市场需求整个产业链呈现良性运转状态。
四、整治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衡计分卡
新医改实施后,公立医院就诊患者的次均费用涨幅有所控制,但是依然存在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现象。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控费意见》),要求公立医院采取综合措施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增强医改综合成效的目标。
近年来,公立医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同时,医药费用结构和增长状况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在部分城市公立医院中,由于就医行为不合理、诊疗行为不规范、收费行为不透明等导致了医疗服务总量和次均费用增加较快、药品及卫材收入占比较高、参保患者自付比例过高、住院患者收治标准降低等问题的出现。
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三级公立医院为例
1.构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
2015年11月6日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控费意见》对综合控制医疗费用的措施提出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等8个方面的要求。
2015年12月10日,国家卫计委印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对积极推进预约诊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保障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考核指标指定了执行标准。
2015年12月21日,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 ,对公立医院从社会效益、医疗服务提供、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
上述3个政策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从国家层面对医疗费用管理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并建立健全医院的绩效评价机制,制订改善医疗服务的考核指标,推进医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实现合理控费目标。
2.构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管理的出发点,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医院获得良性发展、员工受到有效激励是衡量医疗费用管理的标准,因此,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定位,在平衡计分卡原有的财务、患者、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的基础上,加入社会责任维度,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医疗费用管理体系。
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学科与人才梯队建设(学习与成长)的支撑,通过内涵管理(内部流程)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财务)的有机统一。
3.构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则与基本内容
(1)医疗费用管理体系的指标构建原则
①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明确不笼统、Measurable指标量化可获得、Attainable通过努力可达到、Relevant内容相关不跑题、Time bounded完成目标有时限。
②KPI原则:抓住关键行为、突出重点环节、做到统筹兼顾。
③实用性原则:指标的来源要真实可靠、要具有可比性;
④应变性原则:要根据相关政策的要求和医疗费用的变动情况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和修改补充相关指标。
(2)医疗费用管理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原则与参考相关文件,建议从五个维度构建医疗费用管理体系,相关指标构建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从社会责任维度、患者维度、内部流程维度、财务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建立五个一级指标。其次,从不同一级指标的管理重点出发,侧重衡量下列19个二级指标,其中社会责任维度中包含了公共卫生责任、病种结构合理、分级诊疗体系、严控医院规模4个二级指标;患者维度中包含了患者满意度、患者就医负担2个二级指标;内部流程维度中包含了规范诊疗行为、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管理3个二级指标;财务维度中包含了总量控制、预算管理、优化收入结构、控制费用支出、财务风险管控、发展能力分析等6个二级指标;学习与成长维度包含了人才队伍建设、临床专科发展、科研发展、员工满意度等4个二级指标。除此之外,还分类型建议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人次、医学人才培养完成率、住院重症病人比例、三四级手术占比、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预约诊疗占比、患者投诉率、次均医药费用增幅、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医疗收入增长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员工流失率等合计40多个三级指标。
二、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管理体系不同维度的具体目标
1.社会责任维度
首先是落实政府指令性任务,维护医院的公益性。其次要注重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救治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的能力。其次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做到预约转诊比例逐步提高、普通门诊就诊比例逐步下降。最后要实现合理收治病人,住院重症病人比例以及三、四级手术占比等指标达到相关要求,病种结构符合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2. 患者维度
首先,要“以病人为中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其次,“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践行优质护理、打造专业合理的药事服务、实行无缝衔接的急诊急救服务。再次,“以优化流程为抓手”,落实有效分流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获取就诊情况的信息推送服务、改善流程的住院全程服务、优化便捷的费用结算服务等。最终,“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严格控制医保目录外费用、降低参保患者的个人支出比例、有效控制次均医药费用的增幅等,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
3.内部流程维度
首先,应注重保障医疗安全。通过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做好诊疗护理技术的规范、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落实患者的安全目标。其次,应注重规范诊疗行为。在临床上实施路径管理模式和按病种付费制度,保证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接受的检查、用药、治疗、手术、护理等项目规范标准不随意。再次,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使用率、探索推广日间手术等。然后,纠正过度医疗的不正常行为,例如纠正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过度依赖静脉输液的行为,避免在诊断过程中因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而忽略传统的物理检查,避免重复过度检验检查、建立医疗服务共享机制、推进与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简化就医环节、减轻就医负担。最后,还需杜绝违规收费,严禁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实行医药价格公示、提供费用清单、增强收费透明度。最终实现通过内部流程的改善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的目标。
4.财务维度
首先,需要转变规模扩张的观念、严禁举债搞建设、严控床位和特需服务的规模、严控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将资产负债率、医疗收入增长率等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应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通过控总量调结构等方法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耗材价格的同时适量提高技术劳务服务价格,进而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再次,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建设、降低三公经费支出以及管理费用支出等。最后,需要提升国有资产运营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规范化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5.学习与成长维度
首先,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增强医院凝聚力量、创造同心同德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应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临床骨干人才,积极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发展以及人才梯度建设。再次对新聘医师和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升医疗及护理质量。然后,在为员工创造培训和晋升机会的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水平、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最终通过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助力医院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运用平衡计分卡,公立医院应从社会责任、患者、内部流程、财务、学习与成长五个维度,以社会责任维度为原则、通过学习与成长、优化内部流程、并对财务指标等进行分析,对医疗费用进行管理,最终实现让患者满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琛慧、李慧、许皓 .公立医院运营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改进的平衡计分卡视角. 会计之友,2015(24):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