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

时间:2023-08-08 17:0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知识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知识管理体系

第1篇

一、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意义

面向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

如今国际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ernet结构。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信息管理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机进行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知识是由信息而来的,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和归纳转换而来的,故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和知识社会,信息、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工具。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增长的动力,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是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特别地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决策所必需的专家支持系统,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保证。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在公司知识生产、分配、获取、共享、利用等知识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领域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当前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持续成长成为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面对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更加迅速,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以及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业务流程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及其知识库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企业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大致包括以下6个:(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3)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5)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6)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和实际问题。

为此,我们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为:以知识生产、分配,交换、获取、利用为主线,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该系统还包括非知识资源子系统、财务运作子系统、供给子系统、生产制造子系统、服务维护子系统、工程技术子系统、市场营销子系统。

三、企业知识库

很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等。为什么还要建立知识库?知识库与信息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下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如何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及其价值增值就变得十分重要,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应运而生。

人们通常认为知识是组织起来的信息,那么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当数据串连起来形成信息再依次经过组合和重组并变成有意义的知识簇时,知识库的构建便开始了。

信息数据库属于知识库的一部分,但知识库的要广泛得多。知识库应尽可能包含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

知识库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施乐公司的内部知识库建立在企业的内部上,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该知识库的内容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公司内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人员的研究和研究报告。

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的过程中,发现60%以上的技术其实在别的小组的开发经验中早就碰到过而且得到了解决。这启发英特尔建立了一个“最好方法资料库”,让每个人都能在此分享其他人的经验。这大幅度减低了问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新产品产出的速度大约提高为过去的两倍。

由此可见,知识库的内容是生动活拨的,一切应以服务于组织的成长为原则。知识库里知识的分类非常重要。

数据库等商业化软件极大地方便了知识库的创建和使用。安达信咨询公司在90年代初创建了“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其目的是获取和共享全球成功的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详细信息。在开发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原型法中较传统的生命周期法。

建立知识库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开发所需的软件,而企业知识库系统软件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

(1)集成性。21世纪的企业是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只有具有集成性的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全部信息的集成和处理。例如多地点、多场所经营,跨国经营,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集成起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供货渠道、市场营销、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处理,快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变化并创造市场。

(2)外向型功能。在21世纪,企业的封闭状况将被彻底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边界的,其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外向型的功能。因此从的角度来考察软件,除了具有生产管理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功能。

(3)决策支持功能。在21世纪,大众的消费观将成为企业推出产品的首要驱动因素,企业必须利用集成的信息紧跟市场的变化,快速作出各种决策,如经营战略决策、投资决策、买卖决策、财务决策、产品组合决策、产品成本决策等,来为企业多、快、好、省地推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并以最畅通的渠道提交到市场,尽快完成资本循环。因此决策支持系统将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通过建立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办法。知识库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库对组织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

第二,知识库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和信息实现了有序化,其寻找和利用时间大大减少,也便加快了流动。另外,由于在企业的内部网上可以开设一些时事、新闻性质的栏目,使企业内外发生的事能够迅速传遍整个企业,这就使人们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2篇

20世纪60年代初,朱兰、费根保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针对整个企业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进行管理,使得质量管理融入整个企业管理中。经过发展产生了“老七种”工具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后经AC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及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问世,全面质量管理:TQM)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普遍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使质量管理有了质的飞跃。但全面质量管理过分强调质量的控制并不适用高度复杂的任务,在技术成分上还比较欠缺,采用的统计方法也还达不到理想的水平。6o方法,并发展为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方法,成为各企业追求卓越管理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6o质量管理是建立在统计方法基础上以预防为主,以整个系统的严格管理为保证,以实现产品缺陷为百万分之三点四的“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它是一种管理企业的新方式,有着极强的技术成分,已经将质量的观念扩展,超越了制造的范畴。但6o管理法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欠缺;企业各职能部门关于质量活动方面信息传递不足;具备相关理论并掌握有关改进工具的人员不够;生产系统与质量控制系统并行,缺乏沟通、控制;使得6o质量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离先进质量管理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几乎达不到6o水平。

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不断发展,知识管理逐渐与质量管理融合起来。有了知识管理的融入,6o质量管理就被注入了活力,使得6o质量管理十分顺畅,6o质量管理中的诸多先进技术及理念有了数据的保证,管理效果也有了根本的变化。

1. 6o质量管理下的知识分类

知识分类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结构化管理,才能被流畅地应用于知识管理。一般说来知识分为可以编码或度量的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以及属于经验、灵感、规则的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两大类。根据6o质量管理知识衍生过程,结合面向内部客户及面向外部客户的管理特点,将6o质量管理下的知识按其被表述的方式及其性质分为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四类。

1) 记忆性知识:合格产品满足的基本参数,如合格产品的外观颜色,不合格产品的外观颜色;原料的基本物化性质;中间产品具有的特性;客户的基础资料;客户的反馈的直接信獄不需要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得到的信息)等。内外部客户的各类基础资料库及企业管理中各类陈述性表观性知识构成了记忆性知识库。

2) 理解性知识:产品生产过程的原理和规律;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产品及半成品的质检原理;为什么生产功序不能省略、顺序不能颠倒等。这类知识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被掌握。在生产过程这类知识可以被用来培训知识型人才,提高面向内部客户管理的质量。

3) 技能性知识:包括设备如何使用;原料如何加工;如何直观地就可以判定产品的质量;如何仅靠听听声音就可以判定设备的好坏;在掌握了原理下如何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际操作等。这类知识诸多具有经验性,要靠生产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才可以得到。技能性知识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决定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是一个企业生产操作的灵魂。

4) 推理性知识:推理性知识是基于记忆性知识结合理解性知识及技能性知识采用各类工具而得到的知识。如通过结合CRM系统对外部客户直接反馈信息和间接反馈信息如客户的流失)进行推理演绎得出有利于改变生产策略促进生产的知识等。推理性知识是知识形成的高级阶段,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消化,采用合理的科学手段来获得。

由上述分类可以看出记忆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编码化管理属于显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一般存在于有经验的员工头脑中,推理性知识则需要经过前三类知识推理演绎而来,所以技能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建立合理的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的知识分类是实现知识管理下知识组织、存储和的前提,以满足6o质量管理对知识的顺利提取与应用。

2 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评价从根本上应该是客户的评价,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以“客户”为核心,从两个“面向客户”来解决质量管理中的内外问题。一,面向内部客户(面向质量);二,面向外部客户面向顾客)。

2.1面向内部客户的管理

面向内部客户的6o质量管理要实现内部客户之间彼此互相满足,根据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从产品决策、产品设计、产品改进(包括工艺上的改进)、成品测试、生产、包装质量检验等多个阶段来实施6o质量管理,结合不同阶段的知识管理达到对6o质量管理的促进与协调作用。

1) 产品决策阶段:产品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成败,这个阶段确定了产品制造的可行性,质量方针的制定,质量目标的确立,客户群体的需求,质量方案的规划等内容。决策阶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知识管理中的记忆性知识及推理性知识是主要的需求类型,特别是推理性知识为产品的决策提供决定性支持,这是知识应用的高级阶段。

2) 产品设计阶段:产品设计阶段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先天质量”,产品设计质量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本身,还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秩序,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设计直接决定了生产计划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购,工艺流程的难易,设备的种类和加工精度,质量等级的高低等。在这个阶段,记忆性知识及理解性知识是主要的需求类型,如属于记忆性知识的所需原料的主要物化性质,属于理解性知识的产品生产原理,原料的配方如何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等。

3) 产品改进阶段:产品改进阶段一方面指企业本身的决策变化对产品的某些性质给予改进,另一方面指由于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馈而引起的改变需求,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外部用户需求。对于这两个方面来说都主要需求推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如通过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总结、推理演绎而来的对企业决策提供决定支持知识属于推理性知识,对产品质量改进则需要理解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

4) 产品测试阶段:产品测试阶段是对新开发出的产品或改进后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这个阶段质量测试执行的力度直接影响到投入生产后的产品质量,因此6o质量管理要求在这个阶段要100%准确、完备。知识管理中的记忆性、理解性知识在此被提取使用。

5) 生产阶段: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代表生产出高品质产品,产品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多工序,工艺复杂性,生产过程多变性,生产环境的不稳定性,人为操作存在的失误性决定了产品质量很难达到设计的质量水平。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根据产品生产的阶段性将生产过程分为多个阶段,从上至下每个阶段之间互相监督,产品质量要互相达到最满意程度,从知识管理系统中提取的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使得生产过程的员工具备知识型的头脑,保证了产品形成后质量的完美性。

6) 检验阶段:产品质量检验阶段是总结产品质量的最佳时机,这个阶段的严格性决定了出厂产品质量的o值。检验阶段一方面采用了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综合对前面所有工序的归纳总结,得出各工序同产品质量的相关性,形成了新的推理知识。

在前面所阐述面对内部客户的六个阶段中,分类后的知识一方面被顺利流畅地采用,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另一方面各个阶段中也是新知识不断地形成过程,实现了企业知识的不断积累。

2.2 面向外部客户的管理

以顾客为核心是6o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6o是客户驱动的改进模式,“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了6o质量管理,面向内部客户的管理是在产品出厂前企业自身对质量要求的一个实现过程,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下获得最大的利益。在面向外部客户的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成分与CRM(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学习吸收由CRM系统产生的推理性知识及记忆性知识,及时反馈给企业决策层以及时调整或改变生产策略,改善产品质量,改变营销策略,一方面获得了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实现了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及自身成本的保证。

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在面向外部客户方面主要目标是通过知识管理的途径有价值的客户隐性或显性反馈的信息,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改善营销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客户流失率,加强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赢得更多客户信赖,扩大市场。

3 知识管理对6o质量管理的促进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体系下,知识是如何来促进和改善产品质量的呢?6o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知识链的形成是知识可以被采用的前提。

3.1 6o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知识链的形成

1) 6o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知识的获取: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一方面从内部客户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从外部客户获取知识。内部:从六个阶段获取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外部:结合CRM系统获取记忆性及推理性知识。

2) 6o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知识的组织和存储:通过采用知识的分类,各类知识进行组织和存储,形成各类知识库及模型库决策库,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存储。

3) 6o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知识的与共享:组织和存储过后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只有经过共享和才能体现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价值。

4) 6o质量管理体系下质量知识的创新:通过检索各类知识库和模型库,经过计算、推理和总结形成新的策略和新的知识,质量知识创新不仅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创新,还包括质量管理能力,质量改进能力的创新,质量知识的创新实现了知识的不断增长。

3.2 知识管理对质量的改进与创新

在基于知识管理的6o质量管理的面向内部客户的六个阶段中,针对每一个阶段知识管理都及时地给予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时从面向内部客户的每一个阶段和面向外部客户又获取了知识,通过质量知识链的形成进入知识库和模型库为下次各阶段的决策、学习、组织等活动提供支持,如此不断地来提高改进产品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其促进过程如图1所示。

第3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审评核查;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知识、知识应用和创造过程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1]。新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将组织的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引入标准要求。当前,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提升运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组织从“优秀到卓越”阶段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1.知识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审评核查工作的必要性

1.1医疗器械审评核查知识特点

作为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源头准入关的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和体系核查(以下称审评核查)工作,是典型的知识型工作,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产品更为复杂多样,对审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知识覆盖面的要求也更高。在审评核查过程中,审查人员既要掌握行业监管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也要熟悉各类产品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临床应用以及生产环节对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专业知识要求,同时,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生产的可控性做出综合判断和评价。审评核查过程既是需要大量信息支撑的知识应用过程,也是知识不断开发和产生的过程[2]。

1.2审评核查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需要审查员应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加强对新知识的跟踪和学习,确保审评核查业务能力不断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医疗器械审评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审查机构通过形成有效的知识储备体系和共享流程,促进审评核查工作提质增效;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同样需要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形成全面的知识培训体系,加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因此,尽快建立适应医疗器械审评核查工作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体系,以促进知识的及时共享、有效应用、不断积累和创新。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切实提升审评核查质量和效率,促进审查标准统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医疗器械审评核查知识体系的分类

对审评核查工作来说,知识主要指来自于实践并经总结、验证,能够对审评核查工作直接产生指导、参考、约束作用的内容。按照知识的来源分,审评核查知识可分为外部知识(从组织外部获取)和内部知识(由组织内部产生)[3]。涉及的外部知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发展规划、政策信息等指导性文件,以及监管动态、学科知识、技术文献等参考性资料;涉及的内部知识主要包括组织内部产生的管理规定、工作规范等工作要求,审查要点、审查意见、工作模版等指导性文件,以及信息数据、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学习培训等参考性资料。知识管理的重点是要促进内部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按照知识的表现形式分,审评核查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4]。显性知识可以用文字、图表、语音、视频等方式表达;隐性知识的载体是人,其表达形式为审查员在各自岗位上积累的工作经验、阅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结合内部管理模式,建立相适应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之间的内部转化和创造,是组织知识管理活动难点和挑战。医疗器械审评核查知识分类图谱见图1。

3.医疗器械审评核查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对知识客体即知识信息的管理;对知识主体即人员的管理;对知识环境即组织的管理[5]。知识管理将知识、人和组织链接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因此,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并综合考虑组织的战略、文化、流程、制度和信息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策划。汲取组织知识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审评核查工作实际,构建医疗器械审评核查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如下(见图2)。

3.1知识管理共识

对审查机构来说,知识管理是较新的管理方法,它的运行需要与组织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充分融合。知识管理工作的深入推动,需要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因此,在组织内部各方达成对知识管理的共识,建立统一的理解,是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实施的第一步。结合实践经验,建议组织将ISO9001知识管理内容和要求作为切入点,通过交流、研讨、培训的方式达成初步共识。

3.2知识管理组织架构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的创新活动,需要聚集组织各层次力量集体推进。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不同层级的角色职责,是项目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为确保知识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组织还应确定知识管理责任机构,承担知识管理规划、实施、推动工作。结合审评核查机构现状,建议考虑将知识管理职责挂靠在质量管理相关部门。

3.3知识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和目标是知识管理实施的方向。组织应结合发展战略来规划知识管理战略和目标。对于审查机构而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其核心资源,产品注册的技术审评、生产许可的现场检查为其核心技术服务,智能化审评核查和知识创新为其核心方向,因此审评核查机构的知识管理战略可以从知识管理如何提升审评核查过程的科学性、高效性,加速人才成长和团队创新等角度切入。

3.4知识组织体系

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知识生产、内容组织、知识利用与更新机制。根据审评核查业务所产生和涉及的各类知识信息进行界定,明确核心知识范围,确定知识构架和知识地图,构建多维度的知识分类体系。存量知识是组织在运作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知识资产,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对存量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分级分类,形成初步的知识数据库,确保知识的共享和利用用;同时,明确增量知识收集和产出的方法和要求,推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

3.5知识管理系统

根据审评核查机构业务工作现状,建议依托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如审评核查业务系统、OA系统等),在其功能平台上进行拓展。系统的设计可重点关注知识库管理、知识应用、知识交流、角色管理等环节的设置。知识管理系统通常应包括知识库(知识获取、保存、传递)知识社区(知识评价、发现、创新)、知识地图(知识体系、流程展示)功能。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建立可供各系统交互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3.6知识管理制度体系

知识管理需要制度的规范,对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进行约束和激励。基于审查机构的现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制度体系,确保知识管理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推进。制度体系应涵盖有关人员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的人员管理,知识界定、分类、保存、共享、应用的流程管理,知识库和知识社区的应用管理,以及知识交流创新、人员培训考核等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让每个人都感到知识管理与自己息息相关,使“知识”真正落到人,“管理”切实落到实处。

4.小结

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从以上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初步建立起适合审评核查工作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对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当前,2015版ISO9001对于组织知识管理的要求,其本质上还是处于基础应用层次,也是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初步层级。随着知识应用的不断深入,推进各业务职能全面的知识管理,解决高层次的决策、创新问题,实现组织知识管理的系统化高层次,将是审评核查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知识管理.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OL].2019-10-23.

[2]唐文燕,张华,金德庄.构建药品审评核查业务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8,39(13):56-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2016.

第4篇

知识管理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视为最核心的无形资产,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将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及操作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从而避免了“财随人走”的风险。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包括微软、IBM、英特尔、美国航天局、摩托罗拉、施乐和福特公司等,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都将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引入自己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战略,并设立知识主管。世界500强大企业中已经有一半以上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推行知识管理。具体到电力企业,如何构建合适的知识管理体系,遵循科学的知识管理路径,就成为电力企业当下最关心的话题。

一、知识管理的三种策略

1.市场化策略――知识地图的建立。知识地图,或称知识分布图(又称作知识黄页簿)是知识的库存目录。就好像城市地图显示的街名、图书馆、车站、饭店、学校、机构等各项资源的地理位置,知识地图所以寻找的人组织有那些知识项目及其分布地点位置,以便员工按图索骥,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来源。知识地图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部门名称、小组名称、专家名字、相关人名字、文件名称、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号码、或知识库索引等,但却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本身,它是指南和向导,用以节省员工追踪知识来源的时间。有了良好的知识地图,无论所需要的知识多么冷僻,只要有个开头,就可以透过层层的推荐一路追踪下去找到知识的源头。这样的雪球效应,使员工在需要知识的时候,不会因为太费时间而将就于便利但不完善的知识。组织也可以利用知识地图了解那些知识尚待补强或开发,那些知识应当扩散及推广等。因为知识地图和组织架构图不同。组织架构图以阶级排列员工从属及职位名称,但并不能显示具备重要知识的基层员工位置所在,所以对找寻知识助益不大。要制作一份良好的知识地图,必须完成以下五件工作:将重要知识及技能的型态加以分类,将各类知识及技能的程度加以区别,明订各特定职务所需要的知识种类与程度,将各“知识型员工”之能力表现加以评等,建立知识地图索引系统。微软公司的知识地图中包含了137项显性知识及二百项隐性知识,每一种能力都有四级知识程度:基本级、操作级、领导级、专家级。每一级的程度定义都有详尽的描述,务求清晰及易于评量,并避免主观的差误。微软重要部门的每个职务,都需要经理赋予40到60个知识项目加以评估,而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也依此标准衡量,评估过程由员工、小组、及经理互动完成。最后,微软将此《知识地图》上传,使全球各处的微软员工都可以利用网际网络查询。便于分类查询,知识项目被归类于四种属性:入门知识、基础知识、独特知识与全球知识,愈后面的知识则愈珍贵。

2.系统化策略――知识库的建立。知识存在于人脑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客观及易于用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是主观及不易形式化的。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广隆在其《创新求胜》一书中,将前者称为《外显知识》,将后者称为《内隐知识》。该两位学者认为,组织内部创造知识的过程就是这两种知识交互作用的结果。外显知识既然是可以客观捕捉及描述的概念,就容易以具体之方式储存及流通,譬如报告书、手册、程序、文件、记录等,多具有文字性与结构性。内隐知识是主观的概念,在团体与组织中,则透过个人的经验、印象、熟练的技术、文化、习惯等方式表现,如果一定要将其形式化,最多能做到的是故事性的描述或是条例式的原则,譬如:观点、事件报告、企业文化、轶事等。将外显知识整理成文件以利于知识的储存与流通是知识管理系统化阶段的主要工作,亦即组织《知识库》的建立。知识库的目的,在将组织中的知识以容易取得及了解的形式呈现给需要该知识的员工。换言之,将知识化成有形的符号(不一定是效率符号),而尽量地加以结构化、清晰详尽,并建立易于操作的索引系统,以便查询使用。在建立组织知识库的执行中,有三个重要观念必须先予澄清。

第一个观念就是,组织中最宝贵的知识往往是知识员工经过长时间工作历练而累积下来的专长,这种知识蕴含丰富的亲身经验以及学习成果,包括了复杂的内隐及外显成份,有时很难,将二者区分抽离开来。第二个重要观念是知识库的价值在于知识的“活用”而非文件的管理本身。“知识管理”与“文件管理”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文件管理”的对象是“过去的知识”,而“知识库管理”的焦点则是“未来的知识”,所以知识库管理必须与创造未来价值的活动相合。虽然企业由于不同的理由(法律规定,作业效率等)必须把“文件”管理好,但是良好的文件管理并不能保证良好的知识库管理,知识在建立“知识库”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下述四个条件:谁是知识库的使用者,亦即未来的知识库价值活动为何,“库化知识”的形式与数量为何,适切性比完整性重要。“库化知识”的品质与价值为何,评估的工作绝不能省。有效的储存与传播媒介为何,要用什么样的信息科技。第三个重要观念是恰当的数字科技有助于知识库的管理。虽然知识库管理不一定非用到数字科技不可,但是由于网际网络是联结全世界知识宝库的管道,可以克服知识受限于区域性以及分布失衡的缺点,信息所在位置对于搜寻效果也不再成为问题。特别是网际网络中介人出现后,大幅提升了网际网络成为知识工具的价值,许多公司开始利用网际网络的技术来建构“企业内部网络”,储存有关产品、行销、客户、及经营等相关知识。网络超文书的架构,让使用者悠游于各知识库之间,但是完善的知识库管理系统除了网络浏览器之外,还需要其它复杂的工具配合,才能有效掌握与传播知识,像等知识库管理工具都能有效地协助组织做好知识库管理。

3.社会化策略――知识社群的建立。知识地图的建立是为了方便组织“知识市场”的操作,知识库的建立则是把有价值的外显知识储存在系统中,但是知识库和知识系统都不能确保知识的移转,特别是最有价值的内隐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创新与利用系乎于员工的“人脑”之中,无法以任何系统代劳。研究人员发现,文件、数据库、群组软件等任何智能型系统都无法取代员工在知识移转与创新中的角色。知识社群的社会化策略所形成的分享知识的文化是知识移转与传递最有“效果”的作法,组织对知识社群可以施肥,但不要去耕地。培养知识社群成长的方法有:给予半官方的地位、给予需要的资源、鼓励跨部门的社群、员工轮调制度的实施、举办跨部门的交流活动等等。人力资产社会化成功的公司就是最能够留住知识人才的公司。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公司的知识载体而不是员工的大脑。将这些知识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认为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二、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步骤及关键节点

1.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步骤。(1)通过知识管理将公司内部信息积累、保存起来这是企业内开展后续知识管理战略的基础。比如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系,将公司内有价值的文件归档。比如企业的信息系统,将企业的业务数据保存下来。这些都为未来的企业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了事实基础。《麦肯锡方法》中提到麦肯锡公司解决问题的程序的第一步就是:以事实为基础。事实是友善的。作为知识创新的土壤,有了宝贵的知识积累,知识创新才能成为可能。比如美国福特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发动机实验数据、撞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迅速进行计算机的模拟测试。(2)将积累的知识在企业进行共享。如果知识只是积累,而没有提供共享和交流的手段,没有形成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自由流淌。知识积累的价值就没有体现。从现今的经济来看,经济模式从封闭性、地区性向开放性、全球性转变。故步自封的想法是可笑和危险的。将企业内宝贵积累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和交流。让知识共享成为一个企业的文化。那么一个项目的失败的教训,会为企业所有项目借鉴。一个项目的成功的经验,也会为企业所有项目学习。将一个项目的个体行为,拓展成一个企业的整体行为。将提高企业利用知识的整体价值。(3)知识的创新。它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终极标靶。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有了知识的积累后,并有了知识在企业内部共享的文化,共享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标准行为,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脑力激荡,才能产生具有高知识含量的产品。而这时的产品已不过是知识的物质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公司在创新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活力,比如摩托罗拉公司最初是生产汽车收音机和无线电话的。夏普最初是出售自动铅笔的商店等等。企业在了解了知识管理的原则后,那如何引入知识管理呢?

2.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节点(1)确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由于知识管理不能脱离公司的目标而独立存在。它必须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神州数码的长远目标是“做一间长久的、有规模的、高科技的百年企业。”根据这个战略目标制定出神州数码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书,即“长久的”――知识必须有积累;“有规模的”-知识必须能在大范围内共享;“高科技的”――管理的知识必须能提炼成高附价值的。(2)确定公司知识管理的重点领域是哪些。首先明确公司的核心竞争里是哪些,比如神州数码强大的市场渠道能力、运做能力。公司哪些业务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比如神州数码网络产品的研发,软件产品的研发。分析公司潜在收益最大的环节等等。从而确定组织内部优先实行知识管理的部门或流程名单。可以采用“得分卡”方式对各个需要改进的环节或流程进行一个实施知识管理的综合衡量,定义出实施的先后次序。力争找到投入最小,见效最快的环节。可以在企业内部起到示范的作用。(3)对引入知识管理管理的业务环节或流程进行分析。分析该项业务环节或流程想要做到什么。而做到这些必须具有什么能力。比如我们经常说某事必须要某人来做,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某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技能,就是在这个环节进行知识管理的内容。将这些管理起来,就能达到该项业务环节或流程想要做到什么的目标。并分析该环节现有的知识,包括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存放在哪里,制定出它的知识树状图。(4)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方案。该项业务环节或流程的知识需求是哪些,得到这些知识的障碍在哪里。制定出破除障碍,得到需求的目标以及选择相应的最成熟的工具。制定出知识管理实施的计划书。(5)对引入知识管理的业务环节或流程进行评估。了解是否知识管理策略对该项业务有了明显的和可衡量的效果。同时也是对前期分析和知识管理实施的一个检测。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调整公司的知识管理计划。对各项需要知识管理的环节或流程进行逐次的实施,全部实施后,再对第一个实施的环节进行再分析,再实施,形成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良性闭环系统。通过在企业内部事实上述知识步骤后,将在企业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它包括:企业的知识中心:注意这里不是简单的信息中心的概念。包括企业知识的评估和收集系统,成为企业对知识贡献的评价体系。企业知识检索系统:能为员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知识检索,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搜索结果的堆积。企业的专家名录:通过知识管理将提炼出企业的各项业务的专家和专长。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最佳人选和组合。

知识管理做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过诞生10年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学科。对企业而言进行知识管理更是新生事物,尤其是中国的企业,连管理的ABC尚未建立,知识管理更是奢望。但这不是我们不实施知识管理的理由,因为在整个经济浪潮中这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情。

第5篇

【关键词】工程设计;知识管理技术;创新发展

知识工程的运用使得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备受关注。知识管理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不仅仅指某个工具或软件。在实现知识管理过程中运用到的一切技术,都可以被称作是知识管理技术。具体分析工程设计可知,工程设计类管理技术的研究重点是知识的维护、共享创新以及使用。

一、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技术的内涵

知识管理技术是解决知识管理问题的所有手段。它包含处理知识的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软件与工具。从知识的工程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实现了对知识库的管理和维护。在不同的应用领域,知识的自身特征不同,表达管理方式各异,不同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沟通,使得知识共享程度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知识管理专家提出了运用信息管理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知识库的增删改查。但是,这一知识管理方法缺乏对知识特点的充分认识,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知识的创新与发展需求。

本文探讨了层次化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体系,采用了更科学的知识管理技术,区分显性知识的类型进行管理,使得知识描述更加规范,知识获取、维护、共享与使用更便捷。

二、分析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技术的特征

(一)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技术的功能。知识管理技术能够有机结合现有技术和重要知识管理方案,实现显性知识的管理,并且还能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知识管理技术将取代人们的复杂重复性劳动,为人们节约时间进行对人类洞察力与理解力要求较高的知识密集型活动。知识管理技术能够收集、归纳、传播、分享显性知识,为多层次知识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知识管理技术能扩展人们的交流平台,进而推进隐性知识的传播;知识管理技术能重塑知识管理机构,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为人与人直接互动提供可能。

(二)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技术的管理对象。以工程设计目的为划分依据,可以将知识管理对象分为3类:设计对象的知识;设计过程的知识;掌握知识的专家。

第一类管理对象是产品知识,它包括工程设计的行业规范,产品开发的设计条约,产品自身性能和使用维护性能要求,产品实例表等;第二类管理对象是设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它包含工程设计手册,设计习惯,工程设计的经验数据与计算模型,记录解决设计难题方案的经验表等;第三类管理对象是专家与工程师,知识管理不仅是实现对知识操作的管理,也是实现对操作知识人员的管理。为专家和工程师制定具体属性表,包含专家与工程师的专长、个人信息以及科研成果。全面分析研究这三类知识,是实现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的必要保障。

三、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技术

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实现知识的管理与维护,因此它的关键技术也是集中在知识描述、知识关联、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管理工具开发上。

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的基础是指,统一管理工程设计类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分类、编码和描述,建立应用于工程产品开发的知识库。其中应用到的方法分为三种:第一,设计企业知识目录与知识库的方法;第二,描述工程产品开发流程知识的方法;第三,描述隐性知识的可视化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能够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以及相互作用,完成知识评估。知识管理技术根据知识间的关系,将知识间关联关系分为分类、因果、时序、条件等多种类型。以面向对象的角度分析知识模型,可以将知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四类:参考;扩展;出发;获得。要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就必须根据关联关系组织知识,实现知识和拥有者有效关联。

知识管理技术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与对知识数据库的操作,还用尊重知识特性,引入与知识相关的管理技术。研究工程设计类中的显性知识单元,必须充分考虑工程设计类知识的管理要求、管理规范以及实现技术。例如冲突检查技术、快速检索定位技术等。

知识管理技术有利于企业知识的收集与积累。创造研发多种知识管理技术,实现对设计知识的个性化管理。能提高工程师贡献知识的共享性,促进工程师之间的交流。

四、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体系

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它的基本操作层、管理工具层、知识集成层以及深度加工层,能够实现对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结构化知识的集成管理。

基本操作层,实现了对知识库的增删改查操作,还增加了知识的特有功能;管理工具层,利用知识管理工具收集与积累知识;知识集成层,对知识进行关联操作,总结专家与工程师的诀窍与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运用编码知识描述手段,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广泛传播隐性知识,向工程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案例,能够促进同行业知识的集聚。设计者充分理解知识内涵与外延,了解知识间的关系,能促进设计者对产品特征的表达,实现显性知识的隐形化。

五、工程设计类知识管理工具

(一)函数类工程设计知识管理工具。该工具能够实现变量属性的设置,编辑函数曲线的任意折线。使用函数类知识管理工具,还可以实现对编辑环境的控制,根据个人习惯和设计需求改变管理工具界面。

(二)公式类工程设计知识管理工具。该工具能实现对公式类知识与参数的增删改查操作;能对结构进行有效性分析和完备性一与致性检查。

(三)模糊规则类工程设计知识管理工具。模糊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可视化修改、添加和删除。

(四)设计约束类工程设计知识管理工具。设计约束能为复杂产品设计与工程并行设计提供保障。约束管理工具可以实现的功能有:结构约束、设计性能约束、装配约束等。该工具除了能对约束知识进行基本的增删改操作意外,还能对约束词法进行分析、检查和校对处理。

第6篇

【关键词】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

近年来,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软件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逐步向着规模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不仅使软件企业的规模得到了扩展,更提高了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当然,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体系,必须依据ISO9001:2008 版标准要求建立适合于企业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通过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进而推动软件企业的发展。

一、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相对于国外软件企业,我国的软件企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软件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加强重视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并颁发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的准则,加强质量管理措施的改进。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上,达到了相对系统的质量管理标准,并初步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纵观我国软件质量管理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科学系统。部分软件企业对于质量管理工作投入较少,质量管理方法落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质量管理现状,与国外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差距较大。

二、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功能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软件企业中,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但一般都只对质量管理业务起到约束作用,对于协调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次,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其他系统不能很好的结合,致使各个系统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和支持利用。这些问题反映出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不够系统化,其功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质量管理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受我国软件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的局限性影响,我国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设备系统的工作性能不强,尤其表现在信息传递缓慢、查找或检索文件程序复杂、数据收集与分析困难、自动化作业太少等方面,这些管理过程的繁琐与复杂,使得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低下,并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广和使用。

3、质量管理体系不能顺应发展需求

在我国很多软件企业中,其质量管理体系很少得到有效的变通,缺乏项目的针对性;部分质量体系不具备跟踪反馈功能,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予以反映和解决,当问题积累多了就会导致系统的瘫痪;同时,质量管理体系不能进行自我机制的改进,这些问题都使得体系无法顺应企业项目的发展变化需求。

三、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对策

1、设计适应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思路

对于软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软件企业本身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规划,并使其包含学习与进化机制,不断顺应企业的发展变化需求。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时,要以虚拟和常设的组织机构为基础,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重视系统化的文件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强化系统的过程改进功能;加大软件支持系统的应用,进而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在设计思路上,重点重视系统对大量文档和数据的利用与改进。以此建立一个有机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软件企业的发展。

2、加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优化

在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中,应包含全员质量管理的虚拟组织和专业质量管理的常设组织。在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软件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参与,高级管理者应发挥好引导与沟通的作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顺利进行,并强化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切实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软件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在对软件过程的制定、维护与改进方面都需要有专业的组织来执行。最后,要建立全员参与机制,质量管理工作并非某一部门或某一工作人员的职责,企业所有人员都应是其中的一份子。

3、加强文件系统的创新应用

文件系统贯穿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其功能在于确定目标、指导过程、约束产品及积累应用经验。建立科学的文件系统,需要重视将文档数据列入系统的工作,在数据进入组织财富库后,确保为软件项目在制定、裁剪、维护和实施软件过程中提供指导。在建立文件系统时还要参考各项标准要求,并根据组织开发的特点建立有机的自我进化的闭环系统,并在规范的使用流程下进行应用。

4、运用知识管理促进系统的过程改进

利用知识创新机制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可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开放性,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软件企业建立知识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业务知识库和客户需求库的方式进行,实现需求级的软件复用。在整个知识管理工作中,要将知识获取、挖掘、分类和共享为主要目标,通过人与人的知识交流来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并有意识地进行知识创新,以此促进系统的过程改进。

5、积极利用软件支持系统

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需要加强软件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尤其当软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单纯依靠手工作业不足以支持整个业务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环节众多,涉及范围广,只有在软件支持系统的应用下,才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要求。因此,软件企业要积极应用文件管理子系统、实施监督与控制子系统、数据收集与分析子系统、问题建议与反馈子系统等软件支持系统,利用软件系统自动化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高效运行。

第7篇

通过分析核知识的特性(复杂性、高成本、周期长、安全性),指出核知识管理是一个适用于核知识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原子能院作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开展核知识管理,构建规范的核知识管理体系。核知识管理体系应围绕原子能院的定位,建立知识创新激励机制、营造知识共享环境,构建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知识流程管理。实施方案包括建立NKM门户网站、开展知识回溯与捕获项目。

【关键词】

核知识 核知识管理 核知识管理体系 核研究院所

知识管理(KM)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200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其应用于核领域,提出“核知识管理(NKM)”。到目前,越来越多的IAEA成员国强烈地认识到核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投入实践。然而,核知识管理在核电厂实施得比较多,核研发机构的核知识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CIAE)是一个以开展基础性、先导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为特色的综合性国家核科研机构,对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原子能院在快堆、研究堆、加速器、核燃料循环、核物理、同位素生产、辐射加工、核探测技术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核知识,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专业技术或科研人员。为了防止核知识因人员退休/离职或研究重点的改变等因素而失传或丢失,原子能院亟需开展和实施系统的核知识管理。通过对核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保护,在后代的科技或运行人员与专业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将有助于提高核科学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促进技术创新。

核知识

核知识由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1]。显性知识是指研发过程中或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可用文字、数字、图形等来表达的技术信息或数据,包括各种科学研究报告、工程分析和模型、技术数据、代码、运行记录、维护记录、专利、论文、质量管理文件等。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人化,难以格式化,只可意会不易言传,深植在工程师、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技术人员、运行人员、设计人员的技能知识(know-how)和原理知识(know-why),包括经验、判断、价值、潜意识与心智模式。

与其他知识相比,核知识具有其独特性[2]。要有效实施核知识管理必须考虑其特征,主要有4个:

①复杂性:核知识在宏观和微观尺度都具有高度复杂性所决定的。无论是材料的物理、化学、放射性和生物方面的相互作用,还是社会、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都必须全面考虑。

②高成本:核知识的创造成本是相当昂贵的,这主要是由于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核设施建造和运行通常是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精密复杂的安全系统和专业人员。

③周期长:核知识从创造到使用的周期很长。例如,核反应堆从设计到退役的整个过程(新核电站的设计运行时间为60年,再加上退役去污时间,整个设施的寿命至少为80年)需要几代人共同完成。

④安全性:确保核技术的安全、安保及防核扩散是国际核研究机构的职责和义务。

核知识管理

IAEA把知识管理定义为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识别、获取、转换、开发、传播、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促进知识创新并实现特定的目标[3]。知识管理有三个基本要素:人、流程(process)和技术。这三个要素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如图1所示:

知识管理强调人和机构文化来激励和培养、分享和使用知识,采用一些方法或流程来发现、创造、捕捉和分享知识。在知识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知识管理依赖于人的意愿来分享和重复使用知识。

知识管理着重于发现、创建、获取和共享知识的流程或方法。制定操作流程是安全操作和维护核设施的根本。核设施必须严格遵守程序规定,以确保安全运行。虽然有些程序可能会有改变,但在核工业中,对任何更改既定的程序和流程的行为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知识管理必须纳入战略规划、分析和决策、计划实施、结果评价中。

知识管理要求用一些技术来存储知识,使知识具有可获取性,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一起工作。因此,技术是知识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核知识管理(NKM)是一个适用于核知识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包括识别、共享、保护、传播、保存和转移核领域中个人、团体或产品中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NKM影响并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和通信技术、流程和管理方法、文档管理系统、机构和国家战略。

原子能院开展核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原子能院已有60多年的知识积累,为国家核科技创新、核工业发展、核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探测与分析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安全和电离辐射技术等8个重点学科,包括59个二级重点专业和方向。目前,第一代从事核科技研发工作的专家已经退休或即将面临退休,而合格的年轻队伍还没有成长起来。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依赖于核知识的累积,为保证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保障我国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原子能院有必要开展核知识管理,构建规范的核知识管理体系,其具体作用在于:①缓解对“独专”人才的依赖,解决知识继承问题;②促进创新,尤其是促进团队或集体的集成创新;③促进国际间合作和建立伙伴关系,进一步促进核技术的和平利用;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成本;⑤保持和提升员工的能力;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包括设计、发明、软件及员工的技能(know how)等;⑦更好地遵守核设施运行或操作等相关立法规定或要求。

原子能院的核知识管理体系

捕获和共享重要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确保核领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为下一代保留知识财富。成功实施核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定位、制定策略、设计与启动、推进与拓展、制度化。

4.1 KNM的定位

原子能院核知识管理定位应围绕原子能院的“三个性、一个基地和一个中心、三个库”自身定位,即以开展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为主的综合性国家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和核工业及中核集团的研发中心,是国家核科技和核工业发展的科学思想库、技术储备库和人才储备库。NKM的价值目标是创新与知识创造、保护知识遗产、转化知识并增加知识的附加值。

4.2 KNM策略

原子能院应在充分认识核知识管理的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员工能获取、共享、使用院内外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认识,并支持、鼓励员工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创新能力。

4.3 KNM体系

核知识管理体系应满足原子能院的各种研究活动需求,如研究、设计、开发、项目实施、服务支持等,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原子能院应将知识管理纳入顶层管理,建立知识创新激励机制、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知识流程管理,即核知识管理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增值业务流程、4个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6个知识管理的设计领域,见图2[4]。

业务流程是原子能院核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从业务流程中产生出来,在业务流程中或业务流之间分享和更新。业务流程管理与知识管理与价值链管理存在着密切联系。增值业务流程是知识的发源地,也是知识发挥作用的场所。所以,原子能院应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导向开展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增值,创造价值。

4个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包括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应用知识。做好知识的产生、存储、传递和应用管理是知识管理导入过程的关键步骤。

6个知识管理的设计领域涉及信息技术、领导力、机构文化、人力资源、控制、机构与职责。这6个设计领域是原子能院核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开展的基石与关键。信息技术是指为知识的存储、传播、组织、管理等提供技术手段;机构文化是促进知识共享的环境和动力因素;机构职责是知识管理的方向和定位;人力资源是指知识的创造者、载体和管理者,也是机构文化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成功的知识管理必须依赖机构、人、文化、技术、管理层面上的配合。

4.4 NKM的实施方案

4.4.1 建立NKM门户网站

根据原子能院核心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和知识应用特点,建立一个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不仅可建立一个更好的内部沟通渠道,而且也可建立起信息/知识到不同项目/业务之间的链接,从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员工的合作。员工根据保密等级,具有相应的访问权限。门户网站的知识管理功能包括:

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能记录、分析、审查、注释和管理来自R&D项目或工程设施设计、建造、运行等过程产生的数据、图纸、报告和论文等;

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能准确获取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设置论坛、会议室等社区功能,用以分享资料和讨论问题,提供隐性知识转移的场所;

整合并开发显性知识库,通过一个界面可以与多个知识源和平台相连接;

具有捕获隐性知识的设施,如设置知识追踪系统,用特殊的方式(如问答、综述、报告等)记录专家和科学家的隐性知识;

具有“知识地图”功能――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分类架构;

具有在线学习(e-learning)功能,e-learning是一种有用的教育与培训工具。

每个业务流程根据其自身的知识点或发展环节以及管理规则设立知识管理模块。其目的是促进业务流程中的知识流动,提高流程的可见度,获得流程知识以及记录/保存流程中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数据、信息、知识,便于知识的检索和利用。如快堆业务的知识管理体系可以根据快堆的研发、实验快堆、未来示范快堆、商用快堆的发展建立知识管理模块,每个模块再根据研究点和发展流程或步骤(如快堆设计、建造、运行、退役)下设分模块,从而实现全流程的知识管理,如图3所示:

4.4.2 开展知识回溯与捕获项目

原子能院累积了60多年的核知识,但这些宝贵的知识主要零散地分布于科研人员或老专家的手中或大脑里。因此,在建立门户网站的同时,原子能院应评估核心知识的质量和完整性,并分析核心知识、技能丢失的风险,然后实施知识回溯和捕获项目。所谓知识回溯与捕获项目,包含两个方面:①将分散在个人手中的没存档的数据/文件/资料进行存档,并对所有存档的但尚未数字化的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编目等整合到相应的数据库,以保证对所有的数据、文件、资料更好地保存、检索和访问;②通过培训、讲座、座谈、采访、编写教材/文件等方式捕获即将退休和离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知识、经验,并将其音频或视频或文本文件进行加工、编目等,整合到相应的数据库。

结语

保存、共享和使用核知识对核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非常必要。原子能院开展系统的核知识管理,将能有效地保护知识遗产、促进知识转化、提升创新能力并保证核安全。

核知识管理是一个适用于核知识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包括识别、共享、保护、传播、保存和转移核领域中个人、团体或产品中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人、流程和技术是核知识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

核知识管理的实施、维护和制度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原子能院在开始实施核知识管理之前,应明确核知识管理战略、目标和方法,并将核知识管理纳入顶层管理体系。

原子能院构建以流程为导向的知识管理体系,应包含三个层面:增值业务流程、4个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6个知识管理的设计领域。

第8篇

信息的封闭同样可能使公司遭受重创。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舍得投资,但是收效甚微。如果你审视一下公司的知识管理方法,就能发现他们在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公司常常因为陷入以下七个误区而犯下了毁灭性的错误 :

1. 知识管理是与知识有关。

知识可以被管理吗?知识是高度私人化的财产,而管理却包含了组织流程。所以知识管理需要把个人的知识转化成公司的知识,实现公司内部的共享和恰当使用。

2. 知识管理只与技术有关。

很多公司太过于关注知识体系的建立,以至于把相关的技术当成自己工作的全部。但是他们失败了。我所知道的一个大公司创建了Rolls Royce知识平台——一个真正的技术杰作。但是,每个人都只是热衷于系统的设计,丝毫不关心体系究竟如何运行,体系究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把体系与公司的技术战略进行有效整合。最后,体系根本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商业变化,更无从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于是每次的系统升级都成了一项十分让人望而生畏的任务。

3. 系统应该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实际上,如果你为自己设定了太多期望,到头来可能因为顾此失彼而以失败告终。你应该意识到根本没有必要解决所有的信息问题。你应该脚踏实地从解决细微的问题开始。

我曾经合作过的一个电信公司就采用了正确的方法。为了得到一个银行大客户的订单,这家电信公司把知识管理工具与这个客户所拥有的全球销售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整合。这支销售团队没有因为冗长而繁复的销售循环而消磨掉自己的战斗力,一直保持着成功销售的灵活头脑。有了这支销售团队的昌盛不衰做坚强后盾,再加上从知识管理中悟出来的道理,这家电信公司帮助销售团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销售能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告诫:即使你从小事做起,也应该拥有做大事的思维。因为你需要预见你正在进行的知识管理在公司发展壮大时能否依然发挥功效。

4. 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创建一个文档存储库。

当然,如果你的员工常常发现在找寻或者利用关键信息时需要付出大量不必要的劳动,那么文档管理的确是你的头等大事。但是,你应该在重视信息的价值和可靠性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些信息如何存储。

我所知的全球性公司的研发部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把白皮书和研究报告放在网上实现共享,但是发现几乎没有人使用这些信息资源。然后这个公司为这些喜欢相互询问不喜欢找寻资料的员工建立了一条通道:他们可以找到创建相关信息的科学家,向其寻求帮助。这样的方法让员工感到欢欣鼓舞、士气大增。结果,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更好的决定。

5. 你可以购买现成的系统。

这是一种很理想的想法。知识管理体系对于使用的公司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很多好的工具都实现商业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些新的工具将如何更好地融入公司的发展、运作,如何与技术战略进行有效整合。如果你的知识管理计划要求员工使用4个搜索引擎、3个文档管理体系、6种协作工具、多种计算机系统,那么你注定要失败。

6. 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控制。

公司总是过度担心员工把知识用在不当之处或者不放心让员工掌握太多的信息。于是公司就人为地为知识的索取或掌握设置了层层的关卡,直到把知识管理体系的潜力消耗殆尽。

最近一个管理者告诉我,他的公司已经创建了一种精确的系统,不但可以跟踪所有的客户关系,还可以防止销售员掌握这些信息,因为他们担心员工投靠竞争对手时把这些重要信息带走。

最后,知识管理并不是在维护一个古老过时的数据库。知识管理应该是培养一种健康的环境,身处其中的员工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谁知道......?”“谁能帮我?”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鼓励员工之间相互交流,创造员工交往的机会。

7. 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员工就会使用。

第9篇

当前,知识管理思想已经在很多领域内进行了推广,其能够对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的应用,并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陈旧、落后等现象进行有效的变革。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知识管理思想,基于该思想构建出全新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对医院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将医院丰富的档案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进而增强档案资源在医院之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知识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必要性;构建路径

档案管理是绝大多数单位中较为基础的工作内容之一。就医院而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医院之中不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并且也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备受推崇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因此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鉴于此,如何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成为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需要医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该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并不陌生,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具有较强的先进性,能够起到破旧立新,优化资源的效果。通过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脱离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工作人员不仅管理思想陈旧,同时还存在着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之医院之中缺乏强效的外部支持,现代科技与现代思想没有被引入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所以导致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正常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亟需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和技术等进行更换,以知识管理为导向,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早日实现现代化发展。

1.理清档案内容,增加档案价值。

医院档案与实践工作密不可分,绝大多数医院档案都有着丰富的实用价值,医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档案资料的阅读来增加对实践工作的了解,并从不同的病例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医院档案内容丰富多样,资料信息趋于多元,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档案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性,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很难快速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并且部分档案资料在封存之前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相关人员在查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完全的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亟需在规范性和条理性上有所提升,必须依靠知识管理思想,通过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医院档案中的显性信息进行有效的编辑和整合,使得档案资料中的各项信息能够清晰、明确地展现出来,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查看。

2.丰富档案信息,完善管理不足。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医院档案管理主要针对显性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仅围绕纸质档案中涵盖的资料信息进行。除此之外,医院之中其他的隐性信息并没有受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而这直接导致了医院档案信息的不完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之中很多经验、技术长期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但是其却影响着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医院最为宝贵的档案资源,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资源进行忽视,那么日常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就很难继续传承下去,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实力的提升。而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后,管理人员的视野会得到有效的拓展,其将兼顾具体资料和抽象资料的搜集,不仅要对已经记录在案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编辑,同时还会对医院之中较为抽象和隐性的经验和技术进行了解,并将其作为档案信息中的一部分,以此来完善之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让医院工作人员从档案信息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3.明确管理目的,提升管理效率。

在与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的真正含义。这些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以搞好档案存放为目的,并没有对档案的应用给予关注,忽视了档案存在的真正意义。而从现代档案管理视角进行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档案信息资料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实际的工作,弥补相关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判断依据缺失等问题。由此可见,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很难达到现代档案管理的目的,唯有借助知识管理的力量才能真正去除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不足,让管理人员明确档案管理的真正目的,并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而缩短档案管理的时间,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1]148。

二、基于知识管理导向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构建路径

1.重构医院文化,落实人本思想。

当前企业文化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因此在进行医院建设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医院也应通过内部文化的构建来强化对医院内部员工的管理把控能力。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为例,为了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该项工作之中,医院可以尝试对原有的内部文化进行重构,加入知识管理的内容,借助内部文化的影响力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善。首先,医院要搞好组织文化宣传,对管理层进行引导,通过培育优秀干部的方式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力量。其次,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共享机制,将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共享的方式,提供给医院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应用。当然除了共享机制的建立外,共享文化的构建也是医院主要的任务之一,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档案资源的应用效率,同时也能够激发医院内部员工的共享意识,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在医院内部进行共享,进而带动整体医疗队伍水平的提升[2]37。最后,要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本思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以服务全院员工,优化资源利用为主要目标,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除此之外,医院也要将以人为本思想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上,关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真实想法,进而站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对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修正管理工作中有违人本思想的部分,使得该项工作能够进行得更加顺利,进而得到档案管理人员的认可。

2.重视人力应用,优化人才制度。

在知识管理视阈下,人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将知识管理思想引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之后,相关医院首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之前的管理人员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并且从管理制度到人才考核模式等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整改。第一,要打破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上的错误认知。这种错误认知主要来自于传统档案管理思想,因此医院需要在内部进行知识管理思想的宣传,引导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适应新的档案管理条件,并在思想上进行正确的转变。第二,知识管理思想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而这也是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最大的弊端之一。因为缺乏对现代先进技术的掌握,经常使得知识管理思想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所以,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医院可以为单位内部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以解决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第三,要增加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不再被动地进行档案的编辑和整理,而是深入到各科室的工作中,主动进行档案信息的搜集。第四,要重新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界定,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内部其他工作的联系,在医院之中营造出开放式的档案管理氛围,使得医院内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反馈工作信息。同时,为了让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乐于进行该方面的工作,医院还可以通过给予奖励的方式,增加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使其更愿意加入该项工作之中。

3.关注优秀人才,推行个性管理。

医院之中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一线的医疗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技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工作的水平。通过对医院工作进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医院之中优秀的医疗人才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这些优秀医疗人才的工作经验和医疗技艺也能够对身边的医务工作者产生影响,如果可以对这些优秀人才的经验和技艺进行总结和整合,并在医院内部提供给医务人员进行学习,那么将十分有益于医院内部医疗团队的建设。鉴于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医院内部的优秀医疗人员进行关注,并且要推行个性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为这些优秀医疗人才建立专门的档案用于收录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医疗技艺和医疗经验[3]53。除此之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构建动态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优秀医疗人才进行长期的跟踪采访,从其日常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进而对档案内容进行完善。而且为了能够让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充分的理解,在进行个性化档案编撰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注重对实际病例的编辑,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加深相关人员对档案信息的理解和学习。

三、构建信息系统,强化数字管理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以人力管理为主,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搭建出了全新的档案管理平台。所以医院将知识管理思想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后要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将医院内部的档案信息收录到信息系统之中,通过数字化管理的方式,加强档案信息的整理效率和传播速度。医院要聘请专人进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不仅要在硬件上予以支持,还要满足软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与其他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构建网络共享平台的方式,使得彼此之间的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共享,为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录入工作,在进行扫描或者输入的过程中,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并做好档案信息的分类。第二,医院档案信息完成数字化转换后,除了要搞好应用方面的问题,还要注重档案信息的安全。由于部分医院档案涉及患者的隐私以及一些机密性内容,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访问人员的控制,在构建用户登录门户的同时,设置防御系统对黑客以及病毒等进行抵御,避免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外泄。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该体系的构建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相关医院应将思想革新作为切入点,不断将知识管理思想渗透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对内部文化进行重构,人才制度进行改革等方式,对医院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循序渐进的改善。

作者:黄增丽 朱海民 商玉霞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彭淑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现代医院,2013,8(15).

第10篇

1.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企业界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为:在企业组织和结构体系内建构知识系统,通过形成积累、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技术、知识来形成智慧循环建设和有序管理的体系,在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变化的能力。

1.2知识管理的特征

第一,知识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知识、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和技术与工艺活动等各主要工作。在市场化的今天,知识管理代表了对知识资本的有效协调、控制和管理。第二,知识管理将创新看作第一要务,力图通过知识管理工作达到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做到有效管理企业创新和知识的积累。第三,知识管理是社会和经济体系中的大事,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地看作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而应该将其放在更广泛的层面和更深刻的范围内加以考量。

1.3知识管理的价值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使企业构建知识库,实现对企业纷杂技巧、技术、经验等知识的科学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和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对企业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积累,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的价值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建立知识管理的新体系,通过对知识的充分利用建立知识成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新型管理体系,在确保企业健康成长的前提下,保障和支持企业管理工作在深层次、宽范围的有效变革。

2实施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2.1实施知识管理,推进企业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管理条件下,企业知识生产、加工和应用出现了新的样式,实施新型管理制度会加速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在知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形成以知识流动和运作为核心的保证体系,对知识投入、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等重要工作加以规范,借助经济和组织力量建立起有利于知识管理目标实现的新型制度和结构,有效保障企业的发展能力。在知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科学考评的制度体系,要从知识的产生、管理和应用等环节入手,科学考评知识管理工作细节,使知识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做好对知识管理工作正向的激励作用。在知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和新型支付手段强化知识的价值,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实现对知识价值和作用的重视。

2.2实施知识管理,推进企业组织的创新

当前,企业应该设立管理知识和管理体系的领导机构,负责创造能够推动学习、累计知识及信息共享的环境,监管和确保知识库的知识质量和正常运作,加快知识继承,促使新知识的出现,提高创新能力,发挥集体的创造力。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应该建设扁平型的学习组织,提高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减少知识传播所占用的时间及空间,提高知识全面的运营速度,进而提高组织的业绩。此外,知识管理者要做到决策透明化、公平化及民主化,以此来提升知识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实施知识管理,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决定因子。在推进共享知识、学习知识以及创新知识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应是以人的足够解放和全方位发展以及知识的生产及采用为基础的精神文化。

3结语

第11篇

    社交化知识管理新架构,由一套本体知识分类、一个开放的内部社交平台、一个知识库和一个消息中心组成。本体知识分类是骨架,开放的内部社交平台是血肉,知识库是大脑容量,消息中心是神经系统。

    一、本体知识分类,就是Ontology。对任何一个事物,看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在这些不同的分类中,要找到公司本质的分类,这个分类也是做知识库、做知识共享的根本。物理学上讲,任何一个量子都有一个本征值,本征值决定这个量子的基本性质。Ontology就是一个公司本征意义下的知识分类,这是做知识管理的核心。如果你做得好,就越来越形成积累。如果做不好,这个东西就不好改。它逐步完善可以,如果颠覆性修改知识分类,那么整个公司的人都需要一块儿改,就难以形成积累。所以说,知识管理工作最核心的是Ontology。

    二、开放的内部社交平台,用碎片化知识打破部门墙和系统墙。社交化思维要求组织越来越扁平化,要求尽可能碎片化、开放式地分享。社交化的知识管理和非社交化的知识管理区别在于一个共享平台可以让知识大大的活起来。你专门放平台上别人不知道,而只有进行挖掘才能看到。若通过公司内部的一张社交网,利用碎片化的知识形式,然后再放进知识库,那么去看、点赞和使用的人就会大幅度增加。

    三、知识库,是与社交化平台和业务系统相配套的知识管理系统。社交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的存储、共享和积累的方式。碎片化知识和完整的报告类知识同等重要。知识库作为知识存储的载体,既要能容纳从业务系统中过来的报告类知识,又要能容纳从社交化平台中过来的碎片化知识。知识库还要具有很强的统计功能,能够将人贡献知识的情况、使用知识的情况一目了然的反映出来。

    四、消息中心,建立起知识管理体系与人的密切联系。知识管理体系持续运行中,会产生一些触点。触点通过消息通知到人,让人可以通过手机、可穿戴设备、桌面电脑等渠道,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基于消息中心,人与体系之间的关系从人找知识变成知识找人。消息中心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还将拥有智能。

第12篇

1后现代科技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内容

后现代科技档案知识管理内容的界定与知识和知识经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二维描摹的世界界定为知识,知识所探讨的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学所指称的人类社会。知识的着眼点是客观事实、具体信息、科学描摹和通过教育与实践而获得的技能。当然知识的习得和内化涉及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有:感觉,交流,推导。知识同样可以被看成是影响人类智慧的最为客观的内在要素。哲学层面上,我们称之为知识论,历史上也有诸多科学家对知识进行界定。柏拉图对知识的界定有一个经典的论述:任何一个所谓知识点的叙述或者陈述都必须满足知识要素的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被验证过的;二是正确的,即一定的准确性;三是要为众人或者个别人所崇信。所以说概而言之,科技知识就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经验或能力。知识信息管理是各层次的企业、事业单位实现知识共享的新途径:即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科学柔合,从而使科技知识信息更具集约化,这也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创新能力。科技知识的集约化管理通常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一是集约化知识库本体的建立;二是知识库本体内部成员的有效知识交流;三是知识至上的内部循环生态;四是知识等同资产的协作化管理。因此我们探讨对知识的管理就是在研究知识的利用,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那么科技知识信息化管理就是指对科技档案知识内容进行搜集、识别、保存、分享的过程。科技档案知识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科技档案管理技术来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基于效益的程序化管理。知识信息载体的管理要通过统一规范的操控标准设定,对集约化的科技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循环管理,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信息循环体系,注重科技知识档案处理的全程信息化。全程信息化涵盖:大数据搜集信息化、移交接收信息化、归档信息化、存储管理信息化、借阅利用信息化和编研信息化等,同时逐步将业务管理模式转换为知识服务化管理模式,以服务模型为业务管理基础,业务流和数据流建立在以知识服务为模型的系统平台之上。科技档案资源体系、科技档案利用体系和科技档案安全体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共同的基础是科技档案所蕴含的知识单元,科技知识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结或耦合,组成了科技档案资源体系,形成了用户需要的纷繁多样的科技档案知识内容,也是科技档案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

2科技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体系构建

2.1科技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体

系是科技档案管理程序的直接映射科技档案鉴定、科技档案登记和编码、科技档案保存和科技档案利用可以直接映射到知识信息集约化管理的主要步骤上,这些主要步骤体现了系列化的知识信息管理和利用及其加工过程,这个过程架构了科技档案的知识管理体系。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的过程是科技档案鉴定的基本要素。伴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方略的提出,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会产生数以亿计的各类科技知识信息,但是这些海量的科技档案记录的保存价值是有限的。科技档案鉴定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些具有保存价值,可以重复利用的加以收集整理并保存。所以,科技档案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科技知识信息档案进行评估和筛选,并确定保密等级。而对已筛选的科技知识信息档案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科技档案登记和编码。科技知识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存储方式是多元化的,自有其管理与利用的不便之处。因此,在科技档案知识登记和编码中,把科技档案信息翻转为可检索、可注解、可分析、可利用的大数据时,就需要依据分类和著录的需求来设定为各个行业所认可的信息标准。避免简单地依赖内容主题和载体形式草率地进行登记与编码,特别是在编码前要依据科技知识内容的特定属性,获取相关的主题作为关键词,从而使不同的知识信息之间保持有效的维度链接,使得多维度共享机制成为可能。在科技档案知识库系统中进行科技档案的有效多元存储本身就是实现知识信息保存的有效形式。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是知识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具体操控知识信息存储的工具为基于行业和任务需求而开发的各种档案管理系统,在这类系统的运行中,要防止档案知识信息的意外受损,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的备份工作。档案知识信息的使用和服务用户的过程就是档案利用的过程。科技档案知识管理体系是科技档案管理程序的直接映射,其有效整合的内容是科技档案资源体系、科技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的三位合一,这一做法也可以扭转重保存轻利用行业倾向,克服资料存储化、历史边缘化的行业弊端。特定的绩效评估也是科技档案利用实际效果的标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绩效评估成为科技档案知识信息鉴别、登记和编码、存贮的参照点。

2.2科技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1)科技档案知识的表征

科技档案知识信息的表征是指实现科技档案知识管理途径的二元化——编码与存储。换而言之就是指科技档案信息在系统和组织内的架构与再认的方式。科技档案知识信息的高效利用是科技档案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所以在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它的表征途径与构建渠道都应该以符合用户的客观认知习惯为先决条件,同时也匹配于用户的记忆形式。现代大脑神经研究告诉我们:分阶递进序列的存储是大脑神经元操控信息的主要方式,大部分知识的应用和转换都依赖于神经元的相互辐射和彼此联结,特别是在大脑有知识需要的驱动时,神经元就得以被激发,源源不断地产生脑电波来激活知识信息。因而,在我们对科技档案知识信息集约化编码的步骤中,首先要来解构科技档案知识信息本体,使之成为不同的表征单位,再将这些知识表征单位注册到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内部,构成同位一体的科技档案信息网络。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手段来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的离散式表征,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节点和表征结构上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利用与存储的二维转换。管理系统也可以在用户利用科技知识信息的同时,对科技信息进行分布式的再加工再处理,进而提高科技知识信息的利用有效性和输出精确性。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云计算来实现档案知识信息的“双套制”云备份管理,从而保证在特定节点的数据丢失状况下,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仍然能够实现正常运转。

(2)科技档案知识的共享

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离散的科技档案数据集合在一起,对其进行分布式表征,为科技档案知识共享奠定了基础。但是共享必须要有层级化的知识信息源的挖掘。差别化的科技知识信息决定了构建科技知识库的方式与渠道的差异性。比如,电子技术类档案只需要科研单位建设;而诸如建筑类档案、基础设施类档案则是由各级建设部门与施工单位统领保存。但是若论及特色档案知识库,则是隶属于科技档案馆,其建设也是由该科技档案馆独自进行。如何整合各具特色的行业科技档案,以“知识管理”为媒介把现行的科技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贯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精神之更好体现。

(3)科技档案资源的集成

在科技档案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实现不同科技档案信息的可链接性,必须遵循分布式档案表征的原理和方法,这也是科技档案知识信息共享的基础。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大众对于知识信息的需要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基于载体形态和信息属性进行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科技知识信息管理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即有损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也影响科技档案的使用。然而通过一定资源集成的科技档案能够有效地规避知识信息集约化管理的此类障碍。载体差异化、内容差异化、功能差异化的科技档案信息有机整合的途径就是对信息进行分布表征,再集约化管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是科技档案资源集成管理的基石。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科技档案资源管理系统的多样性决定了系统类型差异化的状况下彼此兼容的困难性。其实科技档案知识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就是要在实践上规避“信息孤岛”现象。

(4)科技档案全宗的科学界定

全宗是指由个人、组织或独立机关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系列档案,它的基本涵义体现在:一是全宗为系统化的整体;二是基于特定的社会活动;三是架构在一定的社会行业系统之上。一个全宗的科技档案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一定的行业活动所积累下来的有传承价值的科技知识信息,它的构成要素为:形成过程的历史性;组成体系的有机性;记录的完整性。它依据特定的来源单位所形成的分门别类的科技知识信息,其记录方式、载体以及文种形式都是多元的。档案馆对科技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和日常管理的基本操作单位就是全宗。尤其是在其分类、传阅与存储中,同一全宗的材料必须保持完整性不分散,不同全宗的知识信息档案也不得杂混于一起,即所谓的全宗不可分散性,操控的基本依据就是根据来源组建全宗来保持全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全宗理论客观体现了科技档案间的联系性,为科技档案知识的整理和分类提供了合理的客观的依据。但是科技档案知识的分布式表征虽然实现了科技档案的资源集成和功能集成,可是也有无序化科技档案整理体系存在的风险。所以根据科技档案知识信息的来源进行科学的归属并做出标记,进而进行细化的登记和编码才可以确保全宗的完整性。

2.3科技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体系的作用

(1)构拟了全新的科技档案管理理念

对知识对象加工,从而实现知识的创造和增值是知识管理的本质。构建科技档案知识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体系能够加快科技知识信息的加工速度和利用效率,全新的科技档案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的“存为主用为辅”的弊端,确立了以提高利用效率为核心的科技档案体系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是实施科技档案知识管理各个流程的必备理念。原因有五:一是科技档案知识管理的流程应该与人们的知识建构的心理过程协同一致;二是要能够满足并实现用户检索科技档案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一站式服务;三是使用嵌入式技术和分布式数据技术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引导整个界面的设计;四是贯彻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原则;五是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

(2)实现了科技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

能够满足用户个体信息需求的服务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满足三方面内容:一是用户锁定大数据的来源范围;二是用户可以自己设定信息源的取样方式;三是预测所获取信息的表现形式。更高层级的服务就是完全基于用户需求,甚至考虑用户个性及其使用习惯来推送其可能需求的信息。根据科技知识单元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科技档案知识主题表征从而使得科技档案信息有序组织。科技档案用户可根据个体的知识需求来驾驭集约化的知识信息,并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科技知识信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普及应用为科技知识用户提供了更大空间,尤其是用户可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理念来搜集、补充、更正并扩充科技知识信息源的有关内容。提供方和使用方的有效双向互动不仅可以促进知识信息源的丰富,还可以让用户通过体验式的参与建立起有效的主体感受,同时信息系统能够依据用户的认知习惯、专业背景以及过往的信息提取痕迹,帮助档案管理人员通过RSS技术进行个性化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推介,极大地创新了传统科技档案数据的存在方式和加工方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