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时间:2023-08-08 17:0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市场风险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第1篇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含义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离开为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未来是不可以预见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金融机构自己本身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失误以及其他的很多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这些金融机构资金或者信用的严重损失,由此产生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特点

社会性。房地产金融行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房地产金融机构资产的主要来源方式是以负债为其资产,自有的资金一般只占有一小部分,所以,金融机构是依附于公众的。

扩张性。随着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从事房地产的金融机构与不同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客户之间都有很复杂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产生金融风险扩张性机制。

可控性。我们可以通过风险预警,来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和区间之内,甚至化解。

三、房地产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土地储备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各个城市都在不断地发展扩大,伴随着的是市场对土地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的原因,政府出面收购或征用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然后进行整理,再通过土地市场进行交易,从中赚取大量的差价,对土地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开发商为了获得土地资源,不得不花高价获得商业用地,推动了我国房价的上涨,而且迫使开发商在金融市场上面大量贷款。由于影响土地出让价格的因素太多,使得土地资产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也无疑加大了整个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

银行风险过于集中。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获得回报的期限也是比较长的,房地产开发商一般需要在金融市场上面大量贷款来获得资金,但是我们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相应的融资渠道,向商业银行信贷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一些不利的因素,风险将集中在商业银行上。

市场过热。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总体都在不断上涨,很多人觉得房地产价格会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所以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金融市场。很多人认为这是人们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但是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也在不断增加,造成房地产行业价格的虚长。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还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前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大量贷款但是到最后却不能按时还款,也有一部分购房者对法律及信用认识不够,导致经常出现违约和赖账等失信行为。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这些行为都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这严重侵蚀了商业银行的资金,造成了资本损耗,给银行带来风险。再则,有些房地产企业通过违规操作获得土地,而不是通过公开的拍卖竞价获得,隐藏了很大的法律风险。

四、推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的途径

拓宽融资渠道。由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基本依靠于向商业银行贷款,渠道单一,造成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所以开拓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很有必要。我国的房地产金融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分散金融市场风险。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住房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使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在资本市场上面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贷款。其次,我们要努力推进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建设,以此让信贷资金流动更加快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面减轻房地长金融市场的风险。

建立个人及房地产企业信用制度。我国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让很多个人和企业肆无忌惮的违约,造成了银行一定的损失。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终身信用制度,对个人和企业信用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不能单纯的依靠道德观念约束。银行在贷款时就可以参考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贷款的难易程度、额度以及期限等。

政府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支持力度。一个健康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秩序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健全房地产的市场预警体系,及时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同时政府也可以出台有效的政策抑制我国房地产市场上面出现的高房价,阻止投机行为。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不论经济活动还是其他活动都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就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制定完善的房地产金融相应的法律法规是违法必究的前提,这样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房地产金融才能不断发展。

五、结语

第2篇

【摘 要】本文就金融风险测算的一种新方法Copula理论在国内外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较为清晰的勾画出Copula方法在金融市场风险测算中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pula方法对综合风险度量的可适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Copula 金融市场风险 综合风险 测算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和测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的需要。基于此,Copula方法这种全新的测算技术被引入金融风险的计量中。

Copula函数被称为“相依函数”或者“连接函数”,它是把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用其一维边际分布连接起来的函数。Copula理论于1959年由Sklar提出,定义了一个联合分布分解为它的K个边缘分布和一个Copula函数,其中Copula函数描述了变量间的相关结构,Sklar定理为Copula方法体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被引入金融领域,Nelson(1998)比较系统地介绍了Copula的定义、构建方法,并全面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各项性质以及几种重要的Copula函数族。Embrechs(1999)把Copula理论引入到金融领域中,把金融风险分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对Copula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是张尧庭(2002)在理论上,主要是从概率论的角度上探讨了Copula方法在金融上应用的可行性。Copula方法在金融风险测算中主要具有如下优势:①Copula理论不限制边缘分布的选择,结合Copula函数可以更为灵活地构建多元分布函数;②在运用Copula理论建立模型时,边缘分布反映的只是单变量的个体信息,变量间的相关信息完全由Copula函数来体现,可以将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开来研究;③通过不同形式Copula函数的选择使用,可以准确捕捉到变量间非线性、非对称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容易捕捉到分布尾部的相关关系,这有助于风险管理机构度量出现极端情况下的风险值。

一、Copula方法在国外金融市场风险测算中的应用

1.常规模式下Copula方法的应用

如同任何新方法被应用到新的领域一样,Copula方法之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证中的过程。Sklar(1959)到Nelson(1998),对Copula理论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Embrochts(1999)把Copula作为相关性度量的工具,引入金融领域。Matteis(2001)详细介绍了Arehimedean Copulas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并运用Copula对丹麦火灾险损失进行了度量。Bouye(2000)系统介绍了Copula在金融中的一些应用。Embrechts (2003),Genest(1995)分别于模拟技术、半参数估计、参数估计对Copula的统计推断作了详细介绍。Roberto De Matteis(2001)对Copula函数,特别是Archimedean Copula函数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Romano(2002)开始用Copula进行了风险分析,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值,同时用多元函数极值通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来刻画市场风险。Forbes(2002)通过对固定Copula模型来描述Copula的各种相关模式,并把这一个方法广泛地应用在金融市场上的风险管理、投资组合选择及资产定价上。Hu(2002)提出了混合Copula函数(Mixed-Copula)的概念,即把不同的Copula函数进行线性组合,这样就可以用一个Copula函数来描述具有各种相关模式的多个金融市场的相关关系了。上述文献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Copula方法的适用性,并对Copula函数形式的选择,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方法等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且采用金融市场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说明,但都是在固定时间段内固定相关模式的假设下进行,没有体现出金融市场风险瞬息万变,投资组合的风险值动态变化的特征。 转贴于

2.动态模式下Copula方法的应用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每时每刻都在波动,在模型假设固定的情况下测算往往会低估风险,因此建立动态的,能及时体现市场波动特征的模型显得更为重要。Dean Fantazzini(2003)将条件Copula函数的概念引入金融市场的风险计量中,同时将Kendall秩相关系数和传统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运用于混合Copula函数模型中对美国期货市场进行分析。Patton(2001)通过研究日元/美元和英镑/美元汇率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欧元体系推出前后这两种汇率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发生了显着变化。在此基础上,Patton提出引入时间参数,在二元正态分布的假设下提出了时变Copula函数来刻画金融资产。Goorbergh,Genest和Werker(2005)在Patton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动态演进方程并用在时变Copula中对期权定价进行了研究。Jing Zhang,Dominique Guegan(2006)开始构造拟合优度的统计检验量来判断样本数据在进行动态Copula建模时适用的模型结构,也就是时变相关Copula模型与变结构的Copula模型的统计推断,Ane,T.and C.Labidi (2006)采用条件Copula对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Bartram,S. M.,S. J. Taylor,and Y-H Wang(2007)采用GJR-GARCH-MA-t作为边缘分布并用Gaussian Copula作为连接函数建立了动态Copula模型对欧洲股票市场数据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Aas,K.,C. Czado,A. Frigessi,and H. Bakken(2008)在多元分布前提下对双形Copula建模进行了研究。

二、Copula方法在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测算中的应用

1.二元Copula方法的应用

Copula方法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张尧庭(2002)才将该方法引入我国,主要在概率统计的角度上探讨了Copula方法在金融上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连接函数Copula的定义、性质,连接函数导出的相关性指标等。随后韦艳华(2003,2004) 结合t-GARCH模型和Copula函数,建立Copula-GARCH模型并对上海股市各板块指数收益率序列间的条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板块的指数收益率序列具有不同的边缘分布,各序列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条件相关具有时变性,各序列间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史道济、姚庆祝(2004)给出了相关结构Copula、秩相关系数Spearman与Kendall tau和尾部相关系数,以及这三个关联度量与Copula之间的关系,各个相关系数的估计方法等,并以沪、深日收盘综合指数为例,讨论了二个股市波动率的相关性,建立了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叶五一、缪柏其、吴振翔(2006)运用Archimedean Copula给出了确定投资组合条件在险价值(CVaR)的方法,对欧元和日元的投资组合做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得到了二者的最小风险投资组合,并对不同置信水平下VaR和组合系数做了敏感性分析。曾健和陈俊芳(2005)运用Copula函数对上海证券市场A股与B股指数的相关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了与国外市场不同的研究结果:不论市场处于上升期或下跌期,上证A股与B股指数间均存在较强的尾部相关性。李悦、程希骏(2006)采用Copula方法分析了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的尾部相关性。肖璨(2007)则较为全面的介绍了Copula方法应用二元情况下的建模与应用。

2.多元Copula方法的应用

只在二元情况下度量金融市场风险并不全面,现实金融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人通常选择多个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因此如何刻画多个金融资产间的相关结构,对于规避市场风险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如何将二元向多元推广依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这是因为当变量增加时,模型的复杂程度及参数估计难度都将呈指数倍增长,针对二元方法的模型参数估计可能将不再适用,需要研究新的估计方法。

第3篇

(一)私募股权融资的政策法规风险

通常来说,因为新兴的市场不成熟,所以新兴的金融市场比成熟的金融市场风险大。我国的金融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法律制度和监管不够完善造成了巨大风险。随着我国私募股权融资市场的发展,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已经不能满足于市场发展需求。

(二)企业价值被低估风险

中小企业价值一般都被低估,这主要看融资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融资公司与投资者在谈判之前都会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这是双方在融资过程中股权作价的基础

(三)管理者短期行为风险

许多管理者只在乎短期内的财务报表,既而对其进行美化,但不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而产生了管理者短期行为的风险。企业一般会先投资一部分资金,根据企业发展的形势,如果预期发展会不好,企业会在损失发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避免,而私募股权很可能对竞争对手出售股权,导致资金链造成影响,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不良情况,管理者通常会使短期业务表现良好。

(四)私募股权融资的市场风险

私募股权融资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所以市场的一些未知因素也可能带来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私募市场行情变动而引起的实际收益偏离预计收益而带来的风险。私募市场往往和证券市场是紧密相连的,利率、汇率等的变化都可能会产生市场风险。

二、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准确的对自身价值进行估算

在估价时,要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在合理并且客观的假设的情况下,合理的预测企业自身的估价。中小型企业估价的偏高或者偏低,也将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导致投资者的流失,或者减少了企业的价值,不利于企业真身的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应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达到双方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加强公司选择投资者的谨慎

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也要谨慎的选择投资者,包括了企业未来的战略伙伴,除了要考虑到投资者对融资额度的多少,同时,也要考虑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投资者是否持有支持的态度。如果投资者持有的否定的态度,那么对于未来之间的合作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三)注重协调投融资双方的关系

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些企业的未来方向存在着差异,这就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投融资之间的利益达不到预期,进一步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的更换。所以,在中小型企业当中,有效的调节投融资双方的关系,从法律上确定投融资双方之间利益分配,更好的促进投融资双方的友好合作,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融资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了企业股东和管理层。全体人员的配合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很好的控制,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第4篇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金融市场的创新导致风险的激增,一方面体现在对跨国宏观经济周期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冲击。面对日益严峻的风险,如何能合理的发现、计量风险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风险;计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79-01

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创新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不断向全球蔓延,不同风险特性的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间不断的被重组整合。金融风险的发生不仅对微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干扰,也严重威胁了跨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如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宏观上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也不再单纯表现为传统经济学概念上的生产相对过剩,更多的表现为金融风险,且爆发的频度和深度也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而日渐加强。如1997年,国际资本大鳄对泰铢的攻击引爆了亚洲金融危机,并波及了世界部分地区。在世界银行、各国政府的极力扶持下,虽然这些危机暂时没有导致类似1930年代那样的全球经济的大崩溃,但是它们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整个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不仅在空间上的影响表现为全球的传染,在时间上一般也都持续了相当一年以上。从微观上看,因金融交易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也层出不穷。1993年,美国奥兰治县在期货投资巨亏16.9亿美金,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地方政府破产案。1995年,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因衍生品交易损失13亿美金而轰然倒塌。

不论是宏观经济危机还是微观实体危机,其各自触发因素可能互不相同,但缺乏有效落实风险管理制度的共同特征导致它们无法控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但更深层次上则是金融风险激化的结果。而金融风险的激化总是和金融创新息息相关。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的时代不可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但也无法孕育出高速发达的商品经济。不可否认,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为二十世纪后半期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无穷无尽的活力,但也是金融风险被无限制的放大、激活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行为的非理性决定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很难会在危机爆发之前思考可能存在的风险,只在危机爆发后造成巨大损失面前才会思考形成的原因,探索对风险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才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不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参与市场个体,在创新金融工具之前必须对所暴露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特别在当下我国金融管制逐步放松的情形下,市场中各个子系统的风险不再是独立的风险来源,他们作为整体成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时,迫使人们更加关注金融市场风险预测,尤其是如何才能准确、有效、可靠的计量风险。因此未来对金融市场风险分析必定要立足市场整体,定量分析整个市场总体的风险暴露。而传统风险计量方法都是针对各自特定的范围或特定的金融工具,难以综合统一计量整个机构在市场中所暴露的风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VaR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风险计量框架被提出,并且逐渐成为了计量市场风险的标准方法[1]。

但VaR也有局限。其定义只说明了资产组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某一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而市场的瞬息万变导致了从来没有一种权威、标准的模型来阐述这一定义。即使是要求使用VaR计量银行风险的巴塞尔委员会也没有规定必须统一哪种模型[2]。因此不同的市场参与者究竟适合哪一种计算方法、找寻最适合市场使用的计算方法一直是各国学者和监管部门不断探索的话题。从原理上对未来的风险价值的计算可以遵循两个思路,一个是归纳的方法,一个是演绎的方法。从归纳的角度可以挖掘系统的所有历史信息。因此在大量样本的支持下以及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其计算也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而从演绎的角度来看,从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出发,如有效市场假说等等,根据市场的假设进行数理推导。从而计算出一个结果。从方法上看,演绎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完整的理论支持和严密的推导,但由于经济体系的复杂,变量的众多,因此从演绎角度得到的结果往往适用性不足。总而言之,目前对VaR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改进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基础上。随着各个学科交融不断深入,各种新型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介绍进金融领域。如心理学中研究的投资者行为被发现与市场短期波动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时间序列中的频率信息所隐含的特征也由于时频分析的引进而被逐渐发掘,新型的工具的应用使经济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假设-计量模式,不是仅仅依靠统计手段,在考虑系统内部特征的基础上从而使得结论更为精确。

因此,特别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不断加速,新的金融风险不断涌现、结构复杂多变的今天,如何根据市场的实际,利用新型的手段研究系统的特征,从更细节的角度考察每一个影响变量,完善VaR的理论假设,寻找新的更好的计算方法均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管理;VaR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日趋国际化,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使得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日益加剧,金融风险不断加大。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不仅影响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正常运营,而且还对整个金融与经济体系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金融风险,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相继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末,JP摩根的风险管理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够度量不同交易、不同业务部门的市场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体现为一个数值的风险度量方法,这就是VaR方法。随着VaR技术的日渐成熟,VaR方法得到了世界各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构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巴塞尔委员会允许金融机构采用标准化方法和内部模型法来度量市场风险,其中就是以VaR作为内部模型的核心技术。

一、VaR概述

(一)VaR的定义。VaR(Value at Risk),中文可译为受险价值、在险价值、风险价值等,它是指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内,某一金融资产或组合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所面临的最大损失额。更严格地说,VaR描述了在一定的持有期内收益和损失的预期分布的分位数。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

1-c=prob(R>VaR)=f(R)dR

其中,1-c代表所选举的置信水平,R代表损益。

假设某公司交易的有价证券某日置信度为95%的日VaR值为100万元,根据VaR的定义,它是指在未来24小时内该有价证券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发生大于100万元亏损的可能性为5%。

(二)VaR方法的优点

1、VaR方法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之上的,为全面综合地度量市场风险提供了规范的计量技术,它摒弃了主观判断的随意性,能够更加准确地计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状况,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又表现出方法操作上的简便性。

2、VaR方法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管理金融风险的统一框架,VaR适用于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以及商品价格风险、衍生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定期地计算VaR值以概括反映整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这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进行统一的管理,也使得风险度量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VaR方法不像以往的风险管理方法只是在事后衡量投资组合风险的大小,它可以在事前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这样投资者就可以运用VaR的方法,动态地评估和计量所持有的资产组合的风险,选择在相同的风险条件下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组合,以分散和规避风险,提高运作效率和资产收益。

(三)VaR方法的缺陷

1、VaR方法没有考虑尾部风险。本质上,VaR只是告诉我们在特定分布中对应一定置信水平的分位数是多少,并不能告诉我们分位数左侧的分布状况,即所谓的左尾损失,这就是VaR尾部损失测量的非充分性。例如,假设对应99%置信水平下的日VaR为1,000万元,即未来还有1%的可能性会出现最大损失超过1,000万元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具体会损失多少,这可能是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种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VaR方法可能存在数据不充分或者失真的风险。VaR分析方法是依赖于历史数据的。但是,许多市场由于历史较短、市场有效性不高等原因,可能不存在充分、真实的可用数据。

3、VaR方法还可能存在模型风险。VaR方法的运用建立在大量的模型基础之上,因此模型的选择、操作及参数估计方面如果出现错误,将给VaR的计算带来风险,也使得VaR不能很好地度量金融风险。

二、VaR的获取方法

计算VaR的关键在于确定证券或组合的未来损益的统计分布或概率密度函数,但是直接获取未来损益的分布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因此,VaR的获取通常要经过下述分解过程:第一步,识别市场风险的因子,将资产表示为市场因子的函数,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映射;第二步,预测市场因子的波动性;第三步,根据市场因子的波动估计资产的价值变化及其概率分布,这一过程也成为盯市;第四步,根据给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计算得出VaR。

根据对风险因子及其与资产价值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方法,可以将VaR的获取方法分为三类:

(一)历史模拟法。历史模拟法是建立在历史可以复制未来、历史数据可获得且完整有效的隐含前提下,利用历史数据集,将过去已经实现的收益率分布或市场变量分布应用于目前的投资或组合,据此模拟下一个时期该投资或组合可能面临的收益分布,给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就可以计算出VaR。

例如,将100万元投资于工商银行的股票,根据以下步骤可以求出99%置信水平下1天的VaR值。第一步:获取收益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选择2008~2009年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共482个数据,然后根据公式R=(Pt-Pt-1)/Pt-1计算出每日简单收益率,生成一个新的时间序列。第二步:在EXCEL中将序列中的数据按照升序排列,找到对应的第482×1%=4.82个数据(谨慎起见,使用第4个数据),即-8.29%,于是可得,VaR=100×8.29%=8.29万元。

(二)蒙特卡罗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基本思路是假设资产价格或市场变量的变化服从于某个随机过程,通过模拟该随机过程,就可以得出在给定时间点上投资组合的价格或市场变量的估计值。不断重复该模拟过程,就可以得到一系列估计值。如果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模拟出的估计值最终将会收敛于“真实的”组合价值。以此为基础,就可以进一步估计出组合“真实的”风险价值。

蒙特卡罗模拟法的主要步骤是:第一步,为变量选择一个随机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模拟价格变化的时间路径。第二步,产生一个虚拟的随机变量系列?着i,i=1,2,…,n,由此计算出价格序列。第三步,根据特定的价格序列计算目标期末的资产价值,尽可能多地重复第二、第三步,如10,000次,就可以得到一个价值分布。第四步,给定置信水平1-C,通过分位数就可以计算出VaR。

(三)方差-协方差法。方差-协方差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假定要考察的随机变量服从于某种参数分布,如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然后借助于分布参数,如均值、方差等直接计算出VaR。

以正态分布为例,方差-协方差法的基本步骤是:假设资产收益率服从于一般正态分布R=f(r)~N(μ,σ2),然后借助于正态化转换,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Φ(ε)~N(0,1):

三、VaR方法在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实证分析

沪深300指数选取了沪深两市300只A股作为样本,其中沪市179只,深市121只。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60%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能够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是反映沪深两个市场整体走势的“晴雨表”。因此,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2008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的沪深300指数每日的收盘价作为样本,样本数为484。下面,分别运用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和方差―协方差法计算价值为100万元的沪深300指数投资在99%的置信水平下的单日VaR值。

(一)历史模拟法。根据历史模拟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以下的计算步骤:

1、由原始样本数据计算出每日的简单收益率,公式为:简单收益率=(Pt-Pt-1)/Pt-1。

2、在EXCEL中将生成的简单收益率按照升序排列。

3、找到对应的第484×1%=4.84个数据(谨慎起见,用第4个数据),即-5.51%。

4、计算可得:VaR=100×5.51%=5.51万元。

(二)蒙特卡罗模拟法

1、利用EVIEWS软件中的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来判断股票价格序列的平稳性,由结果可知DF=-1.860199,大于10%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可知该序列是非平稳的。

2、利用EVIEWS软件中的相关性检验来判断序列的自相关性。选择价格序列的一阶差分(P=Pt-Pt-1)和30天的滞后期。由结果可知,沪深300指数收盘价的一阶差分序列不具有相关性,即其分布具有独立性。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格服从随机游走,即Pt=Pt-1+εt。

3、利用EXCEL软件做蒙特卡罗模拟,模拟次数为10,000次,首先产生10,000个随机数,考虑到股市涨跌停板的限制,以样本期最后一天价格3136.99为起点,即价格在下一天的波动范围为(-313699313699),故随机数的函数式为:Randbetween(-313699313699),生成的数即为我们需要的股价随机变动数εt。然后获取模拟价格序列:模拟价格=P0+随机数/1000。再将模拟后的价格按照升序重新排列,找出对应99%的分位数,即10000×1%=100个交易日所对应的数值:2,829.944,于是可计算出VaR=100×(3136.99-2829.944)÷3136.99=9.79万元。

(三)方差-协方差法

1、利用EVIEW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获取简单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的分布图。(图1、图2)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为0,峰度为3,所有偏度非0的分布曲线都是偏斜的,峰度大于3的分布曲线则是厚尾的。由输出结果可知,二者均呈现出“尖峰厚尾”的特征。相对而言,对数收益率更接近于正态分布。

2、根据VaR的计算公式,可求得VaR=2.33×0.018998×100=4.43万元。

四、结束语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快速融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市场风险必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大。将VaR的方法引入我国,不仅能够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而且能够为中央银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个风险管理的标准,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技术跟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潮流,对于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燕玲.金融风险管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

Abstract: It is expressed by the formula Prob (?驻P>VAR}=1-a. Thereinto, Prob represents that the loss of value of assets less than the probability of upper limit of possible loss; ?驻P represents that the loss amount of value of certain financial asset during a certain holding period; VAR represents the VAR under given confidence level, namely, the possible upper limit of loss; a represents the given confidence level.

关键词: 风险测量;VAR

Key words: risk measurement;VAR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181-02

1 VAR的概念

VAR(Value at Risk)按字面理解就是“在险价值”,含义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确切的是指,在一定的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的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用公式可表示为:Prob(?驻P>VAR}=1-a(其中Prob表示: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限的概率;?驻P表示: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驻t的价值失额;VAR表示:给定置信水平a下的在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a表示:给定的置信水平。)

2 VAR产生的社会背景

因为为解决传统风险测量办法而不能解决的很多问题,因此就有了测量复杂证券组合市场风险的方法~VAR方法。

传统的ALM,(资产负债管理)过于依赖报表分析的形式,缺乏针对的时效性;仅利用方差与?茁系数来衡量风险太过抽象,很不直观,而且反映的只是市场的波动幅度;而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又很无法与金融衍生品种相匹配。在上述的几种方法都无法精确定义与衡量金融风险时,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的基础上,于1993年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衡量市场风险的VAR(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时期金融界测量市场风险的最主流方法之一。后来由J.P.Morgan推出的用于计算VAR的Risk Metrics风险控制模型被很多金融机构广泛纳用。目前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将其所持资产的VAR风险值作为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展示。

VAR发起人之一是美国投资银行摩根,1994年12月摩根银行公布其设计的名为“风险度量”系统。在最开始时期,这系统还为15个国家的300多种计算金融的工具提供风险计量的方法,之后,在这个基础上研发出更多的测算方法。它指的是■风险矩阵与随时间变化的系数值。为了计算VAR值,被使用者要运用计算机软件把“风险度量”系统与自己的头像相结合。摩根提供此系统是免费的,“风险度量”系统的开发和公开应用是出于以下目的的:为用户提供繁杂的风险度量工具,特别是针对那些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的人。为了市场风险的透明度更加透明。为了把摩根方法作为风险投资行业的标准之一。

3 VAR的计算方法

3.1 一般分布下的VAR计算方法 比如给出一个金融组合,假设H0为金融组合的最初始价值,T是指金融期内的投资回报率,所以,此金融组合的价值公式可以表示为H=H0(1+T)。假设回报率T的期望回报率和波动性分别为?姿和?籽。假设在信用水平A下,金融组合的最小价值为H*=H0(1+T*),我们由VAR的概念可知在某一定的信用水平下,金融组合在将来的某一段时期中的最大损失,我们这样下定义,相对于金融组合价值的平均值的VAR,

VART=E(H)-H*=-H0(T*-?姿)

我们由于不以金融组合价值的平均值为标准,就如此定义绝对VAR为:

VAR?酌=H0-H*=-H0T*

根据上面所说的定义,我们用VAR计算就是计算最小值H*或者是最低的回报率T*。思考金融组合在将来的每日回报的行为随机过程,假如将来日回报的概率密度函数是f(T),即对其中信任水平下的金融组合最小回报率T*,则:

A=■f(T)dT或1-A=■f(T)dT

不管分布是离散的或者是连续的,此表示方法将对任何分布将是有效的。

3.2 正态分布下的VAR计算方法 正态分布是大数定律跟中心极限定理的结果,知道了收益率的分布(正态分布),也就能计算VAR了。不过一般来说,将收益率的分布看作是正态分布只是其 中一个清醒,由于金融市场收益率分布往往呈现尖峰厚尾的特征,所以比正态分布更精确的还有学生t分布,韦布分布,混合正态分布这些,不管是运用什么分布, 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收益率分布的特征。金融资产价格分布常常会出现厚尾分布,而价格有会出现跳跃,所以从根本上讲,利用历史的数据是无法预测未来的价格波动的,为了进行自己欺骗自己的分析,于是假设最简单的正态分布。

所以我们把一般分布f(T)改为标准的正态分布?准(?攸),其中?攸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其中最小回报T*组合价值的最小值为H*=h0(1+T*)。一般情况下,T*都是负,还应该表示为-T■,所以把T*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偏离值?坠>0放在一起看,就是-I=■(I>0)?圳1-A=■f(T)dT=■?准(?攸)d?攸。

所以,VAR的计算方法可以找到一个偏离的I让上面式子成立。用积累正态分布函数公式:

N(d)=■?准(?攸)d?攸

由标准正态分布可知,如果给出一置信水平即,就应该算出对应的最小回报T■与VAR。由上面公式,则对应I=1.60,所以最小回报就应该为T*=-I?籽+?姿如果参数?姿和?籽是某一段时间间隔上计算出的,那么时间间隔?驻t的比对VAR为VART=-H0(T*-?姿)=H0I?籽■,所以VAR是由置信水平而确定的乘积。比如,绝对VAR就有下面的公式VARA=-H0T*=H0(I?籽■-?姿?驻t)。此公式还可以开展到正态分布与别的积累概率的密度函数,之间所有不明确性都出现在I上,之间的分布都得到不一样的I值。

4 VAR的基本步骤

如果变量都是平稳的,如增长率、实际汇率等少数变量则直接可以用VAR公式。早期的VAR是没有考虑平稳的问题,但是现在做VAR的步骤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单位根检验:第二步:协整检验:第三步:滞后期确定,第四步:建立VAR模型:(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其平稳性,平稳性检验通过,可做脉冲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如果没通过平稳性检验,则不能直接做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可以以差分变量做VAR模型,再说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也就是说只有平稳的VAR模型(非指序列平稳而是模型平稳,模型单位根小于1在单位圆内)才可以做脉冲响应、方差分解,VAR模型不平稳使用差分变量后建VAR模型。

参考文献:

[1]张尧庭著.金融市场的统计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牛昂.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方法.国际金融研究,1997(07).

[3]宋锦智.VaR值的三种估算方法及其比较.城市金融论坛,2000(12).

[4]叶青.基于GARCH和半参数法的VAR模型及其在中国股市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统计研究,2000(12).

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风险信贷防范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通过它的融资和支持功能,一直产生着加速各行各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房地产业目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对于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拉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和投入,而房地产业存在着资金需求量大和自我积累有限的局限性,给金融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积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将是我国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房地产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理性,但是房地产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存。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政治环境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产业政策风险、房地产制度变革风险、金融政策变化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均对房地产投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房地产开发投资数额巨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占用的资金及支付的利息多,企业的自我积累根本不可能保证连续投入资金的需要,如果没有金融支持,企业就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发生财务危机。房地产个人住房消费也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国际上房价收入比约为三比一至六比一,而我国这个比率要更高一些,平均大约为八比一至十二比一,个别城市有的甚至更高。这意味着,我国城市一个家庭要在禁绝一切消费的情况下,积累至少8-12年才能买得起一套住房。但是借助于住房消费信贷,家庭的积累过程就会大大缩短,住房消费可以提前实现。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这无异于缩短了销售时间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利息支付,从而增加了利润。

房地产信贷是金融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房地产金融一般可分为开发信贷和消费信贷,据世界各国统计,住房金融有两个“三七开”之说,一个“三七开”是国内各项贷款中大约有30%是给房地产业,另一个“三七开”是房地产业贷款中的70%是贷给个人买房的,另外30%是贷给开发商。中国房地产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空间非常大。

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增长逐年上升。1998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028.92万元,2003年扩大到6657.35亿元,是1998年的3.2倍。同时,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也快速增长。2003年与1998年相比,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增加了11353.58亿元,增长了26.64倍。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和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

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中国房协副会长顾云昌把房地产与银行业过去5年紧密合作的时光比作“蜜月”,他说:“我们和银行之间的这种蜜月太舒服了,所以没有想到第三者或其他更多渠道,银行业也乐意为我们服务,但银行确实也因此承担了巨大风险。”据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有关方面资料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不良资产30%是与房地产相关。

房地产金融市场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房地产金融体系。缺乏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机构体系,缺乏多元化、规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缺乏独立、有效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尚未建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据央行研究局的报告,2002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占全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足0.5%;房地产债券融资所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0.21%,下降到2002年的不足0.01%;近年来,房地产资金信托较为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上半年推出的房地产资金信托计划也不过20亿元,微乎其微。房地产信托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迅速发展、衰落、复苏、稳定发展的过程,现在美国大约有300个房地产投资信托,他们的总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大约2/3在国家级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已成为美国房地产证券化的主要形式。由于其在产权、资本、经营上具有的优势,其发展已为世人所瞩目,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

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机制还很不完善。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法规建设相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而言还是相当滞后的,除《商业银行法》中有关银行设立和资金运用规定外,还没有专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框架,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关规范也有待制订。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商业银行难以对贷款人的贷款行为和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严格的调查监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可能存在违约风险。目前,中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不到0.5%,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24%,这对改善银行资产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按照国际惯例,个人房贷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年到8年,而中国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是最近3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讲,个人信贷业务会给银行带来以下风险:一是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如失业或突发事件)而不能按期足额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二是流动性风险,即由于银行资金过度集中投放于期限较长的个人房贷业务,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四是利率风险,即由于利率的变化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情况;五是市场风险,即由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从而波及商业银行并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六是政策风险,即由于有关房地产市场或个人房贷业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而使商业银行受到影响的情况。

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政府要增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完善调控手段,提高调控能力,促使房地产业稳定、健康、有序地均衡发展,防止大起大落,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为此必须首先加强房地产市场统计工作,完善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通过全面、准确、及时地采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影响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公布,政府可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指导,以实现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预警和对房地产投资、消费的引导。其次政府要设计合理、严密的房地产税制,引导土地持有者合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抑制土地的过度投机。比如对土地空(闲)置征税,以鼓励持有人积极投资开发,提高囤积投机的成本;征收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能有效地抑制土地投机,且能将由社会引起的土地增值通过增值税的形式部分返还给社会,体现了社会公正;征收土地保有税,以刺激土地供给等。

银监会应加快发挥在社会信用基础和市场诚信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和服务功能。激励诚信行为,促使各经济主体在日常信用活动中养成守信习惯,彼此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信用关系,确立失信成本递增的违约制裁机制,严惩欺骗和违约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起诚实守信的氛围和环境,促进金融稳定。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形成具有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房地产二级金融市场,以达到分散银行信贷风险的目的。房地产对于银行依赖性过大,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过度的房地产贷款,有悖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因为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是吸收社会存款,投向期限较长的房地产项目,不符合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的要求,容易造成清偿危机,产生金融风险。在成熟规范的市场中,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融资不仅应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在一级市场以外,还应存在着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在这个二级市场上,各种房地产金融工具同时存在,包括投资基金、信托证券、指数化证券等等。房地产证券化可以促使房地产经营专业化,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快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进程,降低银行按揭贷款风险。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加快,个人住房贷款将迅速增加。当到一定规模时,商业银行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以及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住房贷款资金需求长期性矛盾,这无疑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从国际经验看,一旦经济不景气,呆坏帐比例容易升高,而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可以分散该业务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使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互动,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同时还会带来良性的连锁效应,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银行开展住房贷款业务成本。

第8篇

[关键词] 操作风险; 收入模型; 量化分析; 股份制商业银行;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52-04

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是否经营得好的标准,除盈利水平外,更体现在其防范、规避和度量风险的能力,是否有坚实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化。从人们对银行风险认知的发展史来看,操作风险虽具有长久的历史渊源。但是大多数世界银行把风险防范的重心放在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上。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产品的推陈出新,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被忽视的潜在风险。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相对于市场风险与信贷风险的研究,操作风险因多种原因没能形成广泛认同的衡量标准。尽管如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操作风险量化模型的概述与选择

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缺乏操作风险的预警意识加之操作风险的自身特点,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银行层面的计量方案。加强对操作风险的量化分析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在操作风险的研究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当今世界先进金融机构量化分析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国际上来看,操作风险自身具有特殊性,起初被认为是不可量化的风险。现有的几种计量方法其各自原理、优缺点与条件要求也不相同。但总体模型的出发点在于能最大化地模拟操作风险,这样便于对操作风险进行衡量,进而对其风险防范提取相应的资本金做铺垫。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量模型有: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法和内部模型法。此外,还有损失分布法、极值理论法等。这些方法都运用了一定的统计分析工具,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收集资料通过采用高级计量方法加工而成。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量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工具。

1从研究本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的计量分析处于初级水平的起步阶段,且受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度和发展水平等多方面限制,即使可以运用高级计量模型,也达不到其假设条件,得不到预期效果。

2从计量工具上看,每个工具本身就各有优缺点,但并不是每个都是适合操作风险量化的优等模型,还要受很多条件制约。例如,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大多采用的巴塞尔委员会建议使用的三大分析模型,国际活跃银行所设计的计量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对这些高级计量工具,我国的商业银行大部分达不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定性与定量的标准。其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严苛,无法弥补我国商业银行缺失的数据。

3操作风险计量模型设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后者对数据的完整、质量等要求极高,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应该选择“自上而下”的分析法。该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计量设计回归分析大致相同。先设定目标变量,确定影响目标变量的因素,设计数理模型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工具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模型估计目标变量大致的变化。

综合以上论述,下文计量分析采用我国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选择基本指标法和收入模型法来衡量其操作风险,笔者认为有一定合理性,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条件和研究方法。

二、以兴业银行与浦东发展银行为例量化分析

对于研究对象的挑选,考虑到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浦发、深发、民生等国内多家股份制银行中,挑选了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两者规模差距不大,浦东发展银行的上市历史比较长,其数据指标易获得。兴业银行虽上市比较晚,但发展至今数据指标也满足其要求,可以参与模型研究。故挑选二者作为研究对象。

从绝对与相对角度来看,兴业银行的总收入低于浦发银行,其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便低于浦发银行。浦发银行应提取更高的资本准备。因为该方法较为简单,未考虑总收入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估计数据偏大且不准确,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

(二)收入模型分析法

操作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除了市场风险、信贷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故将银行的净收益作为目标变量,认为只包含了市场风险、信贷风险与操作风险。则扣除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的方差影响,剩余为操作风险数值。净收入的变动大部分可以由市场风险与信贷风险的因素解释,不可解释的部分为操作风险对净利润的波动影响。

为避免解释变量的精确度影响到设计的回归方程效果,故在挑选的解释变量上要尽可能地突出市场风险与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1GDP增幅与CPI指数作为宏观的市场影响因素,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更对银行业的收益有着重大的影响效果。2存贷利差。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依旧主要来自存贷业务,利差的大小决定了大部分银行的收益基础。3证劵指数。体现证劵市场的总体表现对于股份制银行的影响。4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信贷风险的重要指标,影响着银行的利润水平。所以,本文选取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幅除以CPI值GDP/CPI、存贷利差(Loan-Deposit)、上证指数(index)、不良贷款率(Nonperforming loan index)4个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所属银行年报。

从风险因素来看,两家银行存贷利差LD的参数大于0,符合实际,兴业银行LD每提高一个单位,则净利润就增加63316个单位;浦发银行则净利润提高633162个单位。Index因素影响比较小,大于0,符合实际。当上证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则兴业银行的净利润就增加00252单位,浦发银行净利润增加0023单位;不良贷款率均小于0符合实际,不良贷款率BI每下降一个单位,则兴业银行净利润提高2476个单位;浦发银行则提高1535个单位。

2计量意义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在前面的逐步回归法的检验中,已证明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样本模型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nR2 统计量对应的伴随概率容易看出,拒绝原假设H0,接受H1,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有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检验可以基本确定其收入模型基本与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的净收益情况相符。因为收入模型是从操作风险广义定义出发,所以在收入模型中,由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因素构成,模型不能解释的部分则为其操作风险的影响,兴业银行的R-squared值为0762,即能被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解释的部分为762%,不能解释的操作风险占比为238%;浦发银行的R-squared值为0697,即能被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解释的部分为697%,不能解释的操作风险占比为303%。从数值上看,浦发银行的操作风险对净利润的影响大于兴业银行。该结果与基本指标法基本分析结果一致。浦发银行相对于兴业银行应提出相对更高的操作风险资本,亦浦发银行经营中存在更高的操作风险产生的可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浦发银行应提取更高的操作风险资本,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防范水平。对于操作风险的量化分析,基本指标法和收入模型法都有一定实践性。相比较下,基本指标法相对简单,不能很好地反映操作风险。收入模型能够比较量化,但模型还存在一定缺陷。高级计量方法在我国还难以实施,随着银行业不断发展,这一领域还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佩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J]财会月刊,2009(3)

[2]钟伟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高级衡量法框架[J]金融与经济,2005(5)

第9篇

那么作为企业的CFO,应该采取何种预案应对这些变化呢?

一、CFO要重视现金流分析和监管

财务上有三件事情是最应该予以关注的,第一是现金流,第二是现金流,最后还是现金流。

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的时候,各财务机构热衷于以惊人增长的盈利来拓展公司的信贷底线。这些盈利如今已经滑落到谷底,而债务问题也由于银根紧缩而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环境下,举步维艰的银行和其他放款者也不愿像以前一样的慷慨放贷,结果使得流动性趋于枯竭。

在2017年,CFO应该多看看自己公司的现金储备状况,以确定现金流是否能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使企业幸免于难。

根据《国际财务执行官》最近的一份调查,255名上市公司和私企的CFO中有80%的受访者将成本削减作为优先考虑的措施,有66%的CFO选择了收入增长,另有45%的受访者提到了资本结构调整和再次融资――所有这些都是导致现金流变化的因素。

有些公司通过削减开支或是提高运营资本的效率使现金的流动性得到猛增。但是最佳的节流途径还得首推对企业运作效率的改善。尽管CFO也许无法控制企业各部门花钱,但他或她却可以了解花钱的方式,并在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提供数据为现金流改善创造出可循的例子。

二、2017年CFO要更加重视风险管理

2017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并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制定可行的预案,仍然是CFO优先级较高的工作。

霍尼维尔公司的CFO Waldman常常以一个“地道”的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评估风险。早在2001年当他预测到当年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将有所放缓时,他就率先采取行动将未来18个月的开支削减了30%。911之后,霍尼维尔的核心航空市场跌入谷底,但公司已经为面对低迷市场环境做好了准备。简而言之,只要存在风险,不管是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还是信贷风险,识别和制订应对计划都是一个CFO的职责所在。

当然在风险管理方面,CFO还要做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向投资者解释已经识别的风险。

CFO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就是他或她在金融界的可信度。在今天严酷的经济气候中,CFO通常要花25%到50%的时间对投资者、分析师以及共同基金的经理进行宣讲,以确保他们能理解公司的业务、风险和财务报表的数据。

三、2017年CFO要做好想尽一切办法融资的准备

由上文的分析已经知道,2017年,对很多企业来说,流动性的收紧意味着融资难度的增加和融资成本的上升。但CFO必须承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因为没有人能比CFO更擅长做这个工作。

(一)要利用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机遇

虽然2017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是中性的,流动性是偏紧的,获取贷款和发行债券都面临不少挑战。2017年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一年,金融邻域的各项改革措施将有利于盘活资金存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可能进一步加快,由此而来的资本市场融资不容错过。

(二)利用有利条件参与离岸金融市场融资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加快、加深,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渠道。有条件的企业要善于研究海外金融市场融资方法和规律,分析汇率波动的走向,争取利用较佳的窗口机遇进行海外金融市场融资。

(三)探索新型互联网金融融资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还不完善,所以如果企业急需融资,可以研究利用互联网金融融资。当然,进行互联网金融融资要做好风险分析与识别,特别是要研究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本栏目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综合评价体系;投资价值;绝对估值法

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阶段,经济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富强程度的标准。在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不可取代,作为金融机构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商业银行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WTO组织影响力的增大,一个国家想要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就必须要确保有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体系,并保持这个体系管理的正常。

一、中国银行投资环境分析

(一)中国银行的宏观环境分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不仅GDP翻了几番达到了世界第二的地位,并且国家地位也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总GDP平分到每个人身上就成了世界低端水平,在这一点上与西方各国有较大差距。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内外各个预测机构的眼中,我国只要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并保持现有的经济计划不变,就能创造下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改善,各行各业的繁荣程度今非昔比,中国十多亿人口基数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内部市场,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二)中国银行的行业环境分析

随着这些年来热钱流入我国市场,大量金融机构都想到资本市场当中谋取更多的融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工行、建行等在内的国内大型银行都寻求着上市机会。但是这些银行都不实行股份制度,其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只有在上市之后再寻求改善的机会。环境的改变使股份制度的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公司内部制度的合理,上述银行合理地利用了资本市场,并在扩张的过程中取得了优秀的融资渠道。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大力扩张的机会,在我国的银行当中也是佼佼者。我国的各个中小城市中,城市商业银行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地位,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延伸到了各个中小城市[1]。据专家预测,随着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融资的成功,大量城市银行也会寻求上市的机会。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小型银行仍然没有办法在资本上与国有大银行相比,仍然在发展上处于弱势。

二、中国银行估值分析

(一)中国银行股利折现模型(DDM)估值

在DDM的指导下,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公司在短期内将要发行多少股票,其股价就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本文主要统计了中国银行上市之后四年的股票价格变化,只要中国银行的派息率不做重大变动,其股票价格就会一直增长。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贴现方式。并分成了三个方面,首先估计我国的GDP水平在未来三年内都会保持高速增长,将中国银行的未来利润总额秩序与我国的 GDP 增长相持平即可。自2013年之后的四年,我国的年均GDP增长将保持在百分之八,直到2018年才会慢慢放缓下来。在2020年之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会保持同步[2]。具体情况如表1。

(二)中国银行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FCFE)估值

在股权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支持下,公司只要执行了应当采取的行动,就能将股权转换成现金。这笔自由基金能被公司用来偿还债务等,起到了应该起的作用。表2详细给出了中国银行历年股权自由现金。

三、中国银行投资风险分析

(一)中国银行市场风险分析

金融市场环境多变,全球经济风吹草动都有可能造成我国市场的变化。利率的改变、股票的涨跌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市场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只要开展交易,就会产生风险。这种风险无处不在,只要客户参与了交易,就会出现一定的金融风险,这是银行与客户都应当重视的。

为了有效加强交易时的风险控制,当金融市场出现变动的时候,银行就应当做出应对。中国银行设立了专门的交易账户来确保交易不会超出额度,确保市场波动不会过度影响公司市值。中国银行在市场管理当中主要使用了极大量风险管理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设计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银行采取不同行动之后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二)中国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银行在运营的过程中,假如不能保持收入与负债的合理平衡,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这也是银行风险的主要内容。近几年,中国银行正在致力于将核心存款水平进一步扩大,并确保将流动性风险降低在最小。所见总资产中无息资产的水平,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银行的盈利。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监督;会计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如同一把双刃剑,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不断地诱发新的风险。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分类。按风险影响的对象,可以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按风险源自的市场,可分为外在风险和内在风险;按风险覆盖范围,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按市场主体对风险的控制力,可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等。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发表的权威性论述,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变动或交易者都不能及时以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衍生金融工具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通过预测价格变动到某一价位的概率,可以比较不同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最普遍的风险,它存在于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之中。其原因在于:每一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都以这种基础金融产品价格变化的预测为基础,当实际价格的变化方向或波动幅度与交易商的预测出现差异时,会随之带来市场风险。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另一方带来的风险。在场内交易中,由于交易所对于交易行为有严格的履约、对冲、保证制度约束,因而一般不存在信用风险。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信用风险分为对手风险和发行者风险两种。

    (三)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因人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失误和蒙受亏损的风险,这些失误本质上均属于管理问题。这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失误、人为错误等原因而带来的损失,包括经营管理上的漏洞,使交易人员在交易决策出现故意的错误或非故意的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因合约在法律上的缺陷或无法履行导致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文件不充分,交易对手没有法律授权或超越权限,或合约不符合某些法律规定,法院依据有关规定宣布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无效;二是交易对方因破产等原因不具有清偿能力,对破产方未清偿合约不能依法进行对冲平仓,从而加大风险导致损失。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一般特征

    信息不对称是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各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从一般意义上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都具有虚拟性、契约性、杠杆性、突发性等特征。

    (一)虚拟性

    衍生金融工具是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其虚拟性表现在:一方面它通过资本集中和资本集聚的方式实现资本的规模化和社会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有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规则。衍生金融工具的双重虚拟性使之较基础金融工具而言更不受真实资本运行的市场约束,从而更加远离实体经济运行。这就导致部分货币资本停留在这种能够生息的有价证券上以获取风险利润,使交易往往表现为纯粹的资金博弈。

    (二)契约性

    衍生金融工具还具有契约性。衍生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是指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信用合约。由于交易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利益受损。金融衍生交易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资源的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从而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程度,促进经济的泡沫化。

    (三)杠杆性

    衍生金融市场的规模大大超过原生市场,甚至远远脱离原生市场,其风险在原生金融工具上有了急剧地放大。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要求的初始净投资额很少,因而参与者只需少量保证金,就能进行巨额交易,犹如“四两拨千斤”。也就是说,保值者可以用较少的资金为庞大的金融资产找到避险港湾,投机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巨额收益。同时,这种“以小搏大”的杠杆式交易机制也加剧了交易风险。

    (四)突发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一种未来不确定的交易。其风险的突发性正是源于此。与传统金融交易不同,衍生金融交易在发生之初只是对未来的权利和义务做出约定,合约的订立和资产的实际交割是分离的,市场交易正是基于对签约到实际履约这一期间的市场行情做出判断。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价格波动的随机性、金融市场高度敏感性特点,再高明的投资者也难确保其判断的正确性。在这一期间,任何突发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心理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市场行情的改变,因而风险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影响程度都是不确定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突发性还源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跟不上现代金融交易的发展,使市场的透明度较差,监管者无法对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下的会计监督与管理

    财政部2006年公布的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有效衔接,也充分考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情,为国内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目前企业涉及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完整的指引。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上出现的表外业务表内化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其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监督与会计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下的会计监督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风险性,业务表外化、杠杆性能等特征,这给它的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适应衍生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下的会计监督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来考虑。

    1、事前的会计监督。事前的会计监督是指在衍生金融工具未实施交易之前进行监督。它主要包括:是否确立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如分散风险原则、限制风险原则等;是否及时收集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相关的历史、现在的资料,是否根据这些资料进行了科学决策;是否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如现金流量状况、交易量的上限、当日头寸的数量上限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急计划;是否建立了全新的报告体系,从而将表外业务纳入监督体系。例如:是否按准则的规定将表外业务表内化或是提供特殊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报表及揭示。

    2、事中的会计监督。事中的会计监督是指在衍生金融工具实施交易之时,对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如果说事前的会计监督工作是基础性的准备工作的话,那么,事中的会计监督则是核心,这个核心部分的工作包括:检查交易中是否贯彻所设立的原则,如:是否按分散风险原则进行多元化组合(品种、期限等)投资或交易,是否按限制风险原则将风险限制在一定的限度,是否按内部控制原则实行部门分工(交易部门和清算部门分离)和部门间的相互核对和监督;检查交易中的有关指标是否达到预警指标体系的要求,如现金流量总额限制量、交易量的限额(包括对外往来交易和对内交易额)、敞口头寸限额等。若现实交易量将接近这些指标,应予以警示或停止交易;检查每笔交易是否都经授权以及是否经不同级次授权,检查每笔交易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是否共同决策,检查每项合约的法律效力等。

    3、事后的会计监督。事后的会计监督是指在衍生金融工具实施交易以后,从会计角度对交易事项进行及时的记录与管理。它包括:是否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告中,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单项报表及其他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重大事项的会计揭示和说明。建立对上报的会计报表或报告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活动进行审计的审计报告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主要检查每笔交易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交易活动有无重大舞弊行为等,并将审计结果及时传送到决策层。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下的会计管理

    1、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要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其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向投资者及其他报告使用者充分及时地提供企业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存在的风险及对企业的影响等信息,必须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潜在的损失或收益进行确认并予以量化是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在会计确认方面,与传统会计相比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有其特殊性。衍生金融工具虽然也为企业所控制,但合约所体现的交易并未实际发生款项的收付,合约双方只是享受某种权力或承担某种义务,因此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需要绕开过去交易事项的约束,立足于未来的经济利益和损失。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数是待执行合约,它体现的是“或有索取权”,衍生金融工具不仅仅以交易发生的时间为确认标准,除了和约缔结时需要确认以外,还将存在着再确认和终止确认,因此在确认标准和确认时间上也要慎重其事。在会计计量方面,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可以反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金融工具影响的市场估计,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相同市场、或具有相同负债的信贷标准等条件,拥有资产或负债的特定企业,其公允价值是相同的。此外,公允价值在不同企业、不同年份中保持一致性,在任何计量日是可比的,因此公允价值代表一种不存偏见的计量。

    2、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列报与信息披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应通过表内列报和附注中披露两种方式,以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上述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内容都需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包括缴纳的保证金、支出的期权费等签约时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合同金额,衍生金融工具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终止确认或部分终止确认在会计报表中的反映。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错综复杂,而且更复杂的工具还在不断创新之中,因此,光靠表内用抽象的货币量化的信息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情况的了解。因此,还必须通过报表附注或补充资料进行表外披露。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披露做了详细的规定,披露的内容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和性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政策、套期保值及有效性评价、未来风险预测(包括市场风险、信息风险、流动风险、结算风险等)及管理当局的风险控制政策等。例如企业应当将衍生工具区分为交易类和套期工具类对它们的性质、合同金额或名义金额;到期日、失效日或合同执行日以及期末公允价值进行披露;企业应当将其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进行披露;企业应当就现金流量套期进行发生的期间,以及预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时间、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有关的信息的披露;企业应当就公允价值套期披露本期发生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以及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利得或损失。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应该将表内列报和附注中披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说明。

    参考文献:

    1、周雅琴.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IAS的趋同和差距[J].财会通讯,2006(3).

    2、包香明.会计新规护航金融衍生品发展[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6(2).

    3、陶涛.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5(5).

第12篇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利率市场化; 制度系统演化

中图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1-0117-03

Study on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of Rural Market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JIAO Shao-fei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Xi’an Branch, Xi’an 710075, China)

Abstract: Rural market 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is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par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system evolu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of rural market (IRLRM)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Dividing the process of IRLRM into three stag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form contents of every stage and its features. It finds that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daptability to IRLRM is poor, and it needs more efforts to create conditions to deepen the reform.

Key word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nstitutional system evolution

一、引言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年迈出实质性步伐至今已走过了15年历程,实现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阶段性目标。在此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模式,农村利率市场化步伐一度走在前列。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农村利率市场化问题。一是基于金融抑制理论(MS模型)和金融约束理论(HMS模型)之间的争论,研究农村利率市场化对储蓄、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吕士伟,2003;张孝岩和梁琪,2010),由于分析方法、模型设定等方面的不同,研究结论有一定分歧。二是分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可行的定价方法(泓博,2008,徐爱华,2006),此类研究主要侧重微观层面的银行经营和管理。三是探讨进一步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的可行性及其对相关主体经济福利的影响(课题组,2008;易小兰、钟甫宁,2011)。

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我们不仅需要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研究农村利率市场化,更需要将农村利率市场化放在整个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从制度系统演化的角度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笔者以制度系统渐进变迁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史的方法考察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农村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基本特征,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障碍,探讨了进一步改革的路径。

二、制度系统演化视角下的农村利率市场化

(一)制度系统的渐进变迁

转型国家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着的制度系统,不同层次和地位的单项制度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根据制度系统的演化理论,制度系统的渐进变迁包含两种并存的状态:一是单项制度的渐进变迁,即通常意义上的“先试点,后推广”,各单项制度的变革从边际上持续推进;二是制度系统的渐进变迁,从静态看,制度系统是一系列正处于变迁中的单项制度的组合;从动态看,各单项制度以不同的速度变迁,并且存在先后次序之分,改革的次序甚至比改革的速度更重要(青木昌彦,1996)。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农村利率市场化、农信社改革、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和金融产品、发展农业保险和规范民间借贷等诸多内容。从制度系统渐进变迁的角度讲,利率市场化应该被解读为逐步创造放开利率管制条件的过程,而非简单地放开利率。从改革的方式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采取了渐进改革的路径,一方面无论是农信社改革、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还是农村利率市场化都呈现出单项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特征;另一方面从各项改革措施推出的时点看,体现出制度系统变迁的时序性特征,即单项制度的改革存在先后之分。从改革的内容看,农村利率市场化需要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基础,而农村金融机构能否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也是判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

(二)对制度系统渐进变迁的现实考察

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是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路径,结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笔者将农村利率市场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至2003年,这一阶段农信社逐步形成了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贷款定价自不断扩大。1996年,国有银行开始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同年,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也拉开序幕。1996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恢复合作性质,并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农合行。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求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区别各类情况进行组建股份制银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等试点工作。同时,省级人民政府开始履行信用社的管理职责,成立省级联社,承担对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人民银行也通过专项票据、专项再贷款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

农信社改革使其产权关系逐渐明晰,约束机制得到强化,为农信社的贷款定价自奠定了产权基础。农信社存贷款利率区间不断扩大,并高于同期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幅度。1998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通知》,农信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调整至50%。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选择吉林省通榆县等八个县(市)开展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个别地区可达50%;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为70%,个别地区可达100%;2002年12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在2003年农信社改革试点过程中,试点地区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可达100%。

第二阶段:2004年至2006年,这一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断多元化,农信社贷款定价实现上限管理。2004年,农信社改革试点地区扩大至29个省(市、区),农信社在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在农信社自身改革的同时,农村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在陕西等五个省份试点,成为解决微小企业和农户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其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上限可达基准利率的4倍。2006年6月,邮储银行获批筹建,改变了“只存不贷”的局面,其农村资金“抽水机”的角色得以改观。2006年底,农村金融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6个试点省区开业,进一步激发了农村金融体制的活力。

这一阶段,农信社贷款定价自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实现了上限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04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达到2倍。同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从2004年10月29日起,基本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考虑到农村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城乡信用社实行基准利率2.3倍上限管理。与此同时,为提高农信社贷款定价的科学性,人民银行在2006年下发了农信社贷款定价模板,提出了以成本、费用、税负和目标利润确定最优惠贷款利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贷款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的定价方法。农信社自身也在不断加强贷款定价机制设计和制度建设,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2005年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在尊重法人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性,体现利率管理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定贷款利率加点浮动法、成本加成浮动法两种定价方法。

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这一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多领域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停顿。在前期利率改革过程中,农村利率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滞后于利率管制的放松,很多农信社并未有效利用利率改革空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而是简单地“一浮到顶”,将利率改革看作获取垄断利润的手段,致使农村利率改革效果出现一定偏差(冯邦彦、陈彬瑞,2003)。因此,在这一阶段除2008年经批准吸收存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实行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外,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基本停顿,更多的是在为进一步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多个领域推进。

一是农信社改革不断深化。在前期以县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社的基础上,农信社产权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即加快银行类机构的组建,具备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的直接改制;其他机构则通过改善财务指标等措施首先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到2010年末,全国农商行和农合行的机构数量是2007年末的2.37倍。

二是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得到完善。2007年以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509家,小额贷款公司245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诞生,形成了农村金融供给的新渠道,创造了农村金融运行的新模式。邮储银行支农力度也日益增强,截至2011年6月末邮储银行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累计发放1500多亿元小额贷款,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在2008年启动,作为事业部的基本经营单元,县域支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三是农村地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逐步形成。涉农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末,合计发行1000多亿元;农业保险快速发展;覆盖粮棉油糖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继2008年试点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在小额信贷、信贷担保、抵押贷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从我国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看,2005年以前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走的主要是一条政府推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道路。自2004年10月的一轮利率改革后,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放缓,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培育市场主体和金融市场以及深化农信社改革上,农村利率市场化实质上走上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道路。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径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可行的路径是延续渐进改革的方式,选择具有财务硬约束的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定价自,而进一步的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仍面临诸多限制。

(一)农村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1. 利率风险意识薄弱,管理动力不足。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已经较多地运用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等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识别,并通过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等措施对利率风险进行必要的控制。但由于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等因素,农村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差。在主要风险类型中,农村金融机构最关注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对市场风险则关注不够,同时许多农村金融机构没有采用现代市场风险分析工具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2. 贷款定价能力较低。尽管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加强贷款定价机制设计和制度建设,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建设仍较为滞后,缺乏能够量化成本和收益并根据贷款对象进行调整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同时,定价方法仍相对简单,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现象较为严重。

3. 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农信社改革以来,农信社在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一些地区资本充足水平较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很可能面临利差缩小、利率波动幅度加大等复杂的市场局面,农村金融机构对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能力令人担忧。

(二)进一步改革的路径

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性条件,包括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完善收益率曲线、发展利率衍生品等。但就农村利率市场化本身而言,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创造内外部条件:一是进一步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主体,打破农信社的垄断地位,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二是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农村土地抵押权制度,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健全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三是加快培育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控能力,切实提高定价能力;四是逐步实现业务结构转型,改变严重依赖利差收入的局面,减少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缩小给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上述改革基础上,可以延续渐进改革的思路,进行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试点,不断提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

(注:本文仅限于学术讨论,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观点。)

参考文献:

[1] 吕士伟.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行性个案研究:兼对HMS模 型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3,(1):104-108.

[2] 张孝岩,梁琪.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研究――基于中国农 村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6): 35-46.

[3] 钟伟,沈闻一.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 析[J].金融研究,2006,(9):26-32.

[4] 泓博.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 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18-21.

[5] 徐爱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方法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9):26-30.

[6] 课题组.农信社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证研究[J].金融参考, 2008,(9):64-68.

[7] 易小兰,钟甫宁.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J].农业经济 问题,2011,(4):42-48.

[8] 常云昆,王守坤.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和谐[J].人文杂志,2006,(2):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