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仓储管理知识点总结

仓储管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8-08 17:0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仓储管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仓储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3+5”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输入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和互动化。本文主要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仓储管理实务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1 高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

1.1 课程定位

仓储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此课程之前已开设货物学、物流基础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基础,在此课程后开设了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课程,所以该课程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仓储作业流程、会使用各种仓储设施设备,还能懂管理知识,它对物流管理专业仓储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1.2 学情分析

仓储管理实务授课的学生是物流管理专业大一的学生,开设时间是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共96学时。该学期的学生学习兴趣强,对新知识掌握速度快,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差,对重点、难点问题不会认真钻研,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由于从高中刚进入大学,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技能操作动手能力不强。

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该课程选用了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规划教材。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学,本课程创建了仓储管理实务微信平台,建立了仓储管理实务名师空间课堂,让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时时学,按需学,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突破重难点。

1.3 教学内容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课程以某一企业的实际案例项目为依托,结合W生的特点,设计了两大项目,即某一企业货物入库作业管理和某一企业货物出库作业管理。每个项目以货物的仓储作业工作流程为主线,共设计17个子项目。本文将以子项目货物入库作业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该子项目是第一个大项目中的第六个子项目,共12课时。

2 基于“3+5”模式的课程信息化教学组织设计

在全球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已经存在很大的弊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项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货物入库作业项目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了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利用了世界大学城网上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采用任务引领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现场参观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飞信、QQ、仓储管理软件、仿真视频、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设计,本文提出了“3+5”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组织。

2.1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过程

课前,为了让学生熟知授课内容,利用飞信、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将授课的基本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登陆世界大学城,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学习任务,查找资料,小组讨论。

课上,通过教学课件导出某公司的入库案例资料,明确任务,即物流中心接到的一批货物将进行入库操作,完成货物入库作业设计方案任务。

课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世界大学城中“课堂作业”的模块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测试,检查学习效果,深化所学知识。三阶段教学过程情况见表1。

2.2 采用“情境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考核评价+学结”的五步法设计

情境导入环节,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即物流中心货物入库作业设计方案。此时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完成入库的作业流程,存在很多疑问。因此,利用视频播放某一企业的入库作业操作流程,通过视频的观看与讲解,让学生从感官上有所认识,为后期的讨论打基础。

项目分析环节,通过明确任务,视频初步讲解,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网上查资料,明确每位同学的岗位角色与职责任务;也可播放以前学生规范操作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分析其作业环节,为后期的方案设计做准备。

项目实施环节,通过小组明确任务、成员分工、网上查找资料等环节,让学生开始进行方案设计。教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学课件对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知识点讲解,解除学生疑惑。同时,还可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企业专家给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答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入库操作流程,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入库作业设计方案,以电子档形式提交,并制作PPT,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汇报,将设计结果进行展示。

考核评价环节,学生完成了入库作业设计方案,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本项目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模式。教师根据项目设计完成情况表,对学生入库设计进行打分,成绩占40%。学生互评成绩比例占30%。采用世界大学城的在线考试测评平成知识点考核,成绩比例占30%。

学结环节,以大学城中“课堂作业”的模块布置作业,自主完成知识检测,以世界大学城科研苑、群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五步法教学设计情况见表2所示。

3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成果

仓储管理实务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肯定。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了重难点,使物流管理专业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志颖.基于信息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李焦明.高职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3).

第2篇

关键词: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Nowaday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s set up in many universiti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mode of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Aiming at problems and trend of the mode, and demand of logistics talent for enterpris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a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s' constitutive demand of talent. The system can make sense in the field of employment in enterprise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Key words: logistics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很多不足,没能真正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此,改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高校和学生的竞争力很有必要。

1 现行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1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各个高等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导致学生专业能力较单一,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目前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体制下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仍以理论为主,脱离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时存在明显不足,即不了解企业实际作业情况,管理物流企业生产运作更是无从谈起,无法满足企业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而通过本体系的实施,学生通过对四个模块的训练,实践动手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进而增强了学生上岗的竞争力。

(2)物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差,大多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中低端人才和操作人才,培养中高端物流人才的院校很少。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相互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事实上,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在物流行业方面,缺乏上岗和在岗培训。物流行业因为比较年轻,管理水平落后,对于物流人才的要求也比较茫然,在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方面也无从下手,普遍存在缺乏上岗和在岗培训体系。企业作为实践单位,也应强化其人才培训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岗位培训体系,岗位培训体系应包括长期的不同职务人员的职务培训、短期的业务技能培训、脱产培训等方式。岗位培训必须也应该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构成对物流人才的终生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懂理论、有技能、不断学习进步的实用型物流人才来。

1.2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1)教学内容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虽有利于对特定内容的深入研究,但是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者,单一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学生较多学习的是课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是基础,对实践操作起指导作用;当理论达到一定高度时,实践操作能对理论起到升华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教学中,两者所占比例极不平衡,“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问题。

(3)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多,没有走出校园,和企业接触较少。学校学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但是企业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没有实际接触企业,较难客观的认识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操作,导致无法形成企业管理与策划的观念。

1.3 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1)校企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企业和实习的机会,学习更多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知识,同时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现代化的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企业的接触,能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情况,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朝着企业要求方向努力。

(2)增加实训课程,模拟企业运作,熟悉理论和实际。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3)丰富课程,包括本专业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上,不仅要强调多元化,还要突出特色,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因此,课程体系也将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相互割裂或重复讲授,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趋向综合,教学内容整体性将得到加强。

2 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特点

2.1 金字塔式人才需求

一个成熟完善的物流企业必须要有“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图1)才足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与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金字塔的上层要有高层次的决策管理型人才,中层是组织执行管理人员,基层是可以动手操作的作业人员,因此我们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能够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金字塔”结构的物流专业人才。

2.2 树型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以组织架构图表示)

物流企业需要具备“树型”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图2)的人才,“树型”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在“树干”――《物流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术》等,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七大职能模块里的主要职能模块,如《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这样构成一个系统、完整、逐步升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

2.3 网络状的物流能力结构

一个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网络状”(图3)的物流能力结构,即包括有关管理方面的能力,如采购决策能力、配送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仓储现场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还包括动手作业能力,如仓储作业活动策划能力、配送路线设计能力、分析订单能力、预测市场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集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物流专业能力。只有具备综合性物流专业能力的人才才能够胜任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

3 基于企业结构性人才需求的物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最终是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有能力的且又能迎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这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还需要企业、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无论是从企业、高校还是学生的角度,这个人才培养体系都很具实用意义,都能在一定程度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3.1 一个中心

以企业结构性的人才需求为中心来丰富人才培养体系内容,且体系的四个比赛模块的内容和标准都参照企业的作业管理流程。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相关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进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

3.2 两面结合

高等院校和物流企业的联合,可以让比赛模块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企业的真实案例背景了解更多关于物流企业运作的知识;对于企业而言,能利用学生和老师的智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现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获得优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3.3 三层阶梯

本体系首次将目前社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个层次结合在一起,即中职+高职

+本科阶梯人才培养,鼓励中职、高职和本科学生积极参加,在比赛中获取更多知识和能力,满足物流企业的“金字塔”式的物流企业人员结构需求,如中高职培养的具有技术操作能力、执行能力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可以满足中层和基层的人才需求等,本科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满足物流企业的中、高层人才需求等。

3.4 四个模块

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四个模块的比赛内容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展现,四个模块分别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软件操作与订单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综合实训。四个模块各有特色,包括了各方面的知识点,如生产计划、采购管理、仓储作业管理、库存与成本管理、配送管理、信息处理、订单处理、客户管理、软件处理等。这些知识点很好地涵盖整个“树型”物流专业知识结构,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巧妙融合到实训模块当中,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

3.5 物流能力

整个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致力于培养具备综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专业人才,四个模块的内容不但要求学生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能力等。这些能力要求很好地涵盖“网络状”物流专业能力结构,较好地锻炼在校生的全方位能力,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物流能力人才。

4 基于企业结构性人才需求物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意义

4.1 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是给企业输送更多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近年来,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员工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管理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团队意识。本体系将企业、高校、高职院校、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联合在一起,有针对性的培养本科人才,实现“产、学、研”合作办学。

4.2 通过“模块实训法”的应用,有利于改进物流教学学习方法

目前物流管理的教学方式多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技能,轻综合能力”等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多为单向教学,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本体系的教学以比赛活动形式为主,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管理知识、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且在活动过后,教师和学生的互相总结,能促进师生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促进了师生的感情,有利于日后的教学活动。

4.3 通过“物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物流实训的有效性

物流实训的意义在于加强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小组的协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既定任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本体系将课程教学中较难掌握的环节借由“四个模块”的实践得以再现物流企业真实流程场景,体系实践具有直观、清晰、巧妙、趣味性浓、成本低的特点,避免物流教学“有形无神”的缺陷,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企业要求的人才特点。

4.4 通过“三层阶梯”的院校合作,有利于物流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

目前的物流专业教育中面临着“资源紧缺”和“资源闲置”,“重操作”和“轻管理”的双重矛盾。中高职院校出于培养操作型人才的目的,大力投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除了技能操作以外别无它用, “重操作,轻管理”使其配备的资源只具有物流企业的“形”,而不具有现代物流企业的“神”,出现了未充分发挥资源作用的“资源闲置”现象。相反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因为重视理论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导致“资源紧缺”的后果。

本体系建造的“阶梯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各级院校的合作,有利于物流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一则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二则促进各层次物流专业人才的交流。

5 结束语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企业、高校、学生三方的利益及能力问题。本文提出的基于企业结构性人才需求结构性特点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可借鉴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产品”,只有满足用户―企业的需求,才能增加高校和学生各方面的竞争能力。但是该体系建设只有在企业和高校的支持下、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与效用。

参考文献:

[1] 何翠娟. 广西物流人才模式的研究[D]. 广西: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张旭凤,王蕾,聂玉兰.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 物流技术,2009,28(1):53-54.

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教学方法

物流是一个新生职业, 它是一种综合型的集成式管理,集信息、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为一体。注重新型物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现在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进。

1 物流管理专业特点

1.1 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操作性 物流管理的操作流程灵活性大,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物流管理人员来说,只有熟悉这些操作流程,才能通过管理进行改进,提高效率。

1.2 物流管理专业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有系统性思维 大多数物流业务涉及到诸多环节,如果包括采购和配送,环节就更多了,在这么多的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整个物流业务都会受到影响,成本效率都没有保障,因此,系统地考虑各环节,平衡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十分重要。

1.3 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三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要有网络概念 现代物流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建设物流网络,物流网络的形成,对改善物流效率,整合物流资源具有实质性的作用,也是物流企业的竞争法宝。

2 课程教学方法总结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经过探索,在现实的授课中我们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2.1 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型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商品运输及其合理化”这一节,教师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创设情境的教学。首先列举了一个案例:“某鞋厂现有一批高档皮鞋需从广州发往北京、西安、上海及日本横滨四个地方,现你作为该厂的物流职员,请为该厂拟一个合理的运输方案。”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方案的切入点,并告诉学生制鞋企业在运输方面需考虑的问题,①货物的包装;②货物急需的程度(运输时间);③运输工具的选择;④运输线路(环节)的确定;⑤运输费用;⑥运输里程等。接着,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各组学生将讨论结果汇总成一个可行的书面方案,由教师批阅,指出各方案的欠缺之处。值得一提的是,甚至有些组的同学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的进行回报,效果很好!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挑选出优秀方案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个情境创设,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又能将运输合理化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讲解清楚的,而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这种优势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尤为突出。

例如在“配送中心”这一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即便在实际现场,学生也未必能全面清晰的观察到,但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一个物流配送企业及配送过程的影片。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同时,布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观看与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到先进的物流配送技术,而且通过思考问题,将物流配送实际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2.3 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做互换 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做互换,即由学生当小老师,教师成为小老师的学生。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局面,换成小老师(学生)讲教师听,小老师(学生)问教师答的场面。在教学中,让学生先阅读课本,由学生到讲台上串讲课本的重点内容,然后由小老师提出问题,如:“条形码为黑白相间的条状符号怎么可以用来代表商品信息?”小老师的学生——教师来回答。

把动手操作的权利还给学生,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使课堂真正变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原先由于旧观念的固守,而导致教学设备作了“柜中娇客”,教学挂图成了“袋中景观”,三尺讲台成了教师“专利”,多数学生失去了“身临其境,一展风采”式的亲身感受。现在利用课堂积极地为学生开垦着“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乐土,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而课堂也真正呈现出一派“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亮丽景观。

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感到新奇,有挑战性,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个性的需要。通过这种教学,一节原本沉闷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

2.4 设疑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法原则。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功能就是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两种主要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首先,教师旁敲侧击的使得学生去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去自行的总结概括出相关的结论,教师也可以以错误的结论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在错误中获得准确的结论。其次就是,教师可以就某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开展了一个讨论,学生之间各抒己见,各自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用于讨论的问题一般情况是没有准确答案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