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08 17:0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第1篇

一、语文园地教学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觉大部分小学生对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园地有着极强的探索欲。语文园地这个教学环节既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温习,又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单元教学的内容,协助小学生提升听说读写的技能。

(一)单元要点回溯

语文园地这个教学环节能够对单元要点进行回溯。要点回溯,可以让学生在已学到的知识中找到自身的缺陷,从而让自身的知识储备更为充足。要点回溯既能够对本单元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的印象。与此同时,单元要点回溯又可以让本单元与下一单元无缝衔接,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不容忽视。所以,语文园地对学生真实语文能力的养成来说极为关键。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园地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内,不但需要学生透过“观察”来学习语文学识,并且要通过“读”、“写”、“说”三个技能对本单元的知识实施拓展。语文园地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异彩纷呈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学习园地中,不单单有枯燥的字词句,还能够通过图片、人物肖像等来“抚平”学生心中的焦躁情绪,引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

(三)培育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较强。在语文园地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看法、表述自己的需求、念诵经典片段、记录下心中所想;而培育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相辉映。而且,语文园地在完善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还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语文园地的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有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枯燥的词句变成异彩纷呈的图片、艺术字,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色是相吻合的。将语文园地教学以多媒体的方式予以呈现,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讲又是一种创举。语文园地本来就会引发学生的探索欲,而此前提下的多媒体语文园地教学更为丰满、缤纷,能够寓教于乐,因此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二)师生互动

当代教学业已摆脱硬性灌输模式的影响,当代语文教学中,更关注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互动能够引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被这种热烈的气氛吸引,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学习园地中,学生不会再像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那么拘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老师在其中还能够协助学生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眼界。

(三)角色互换

第2篇

一、小学语文复习的原则

1.课标与教材结合的原则。复习要以教材为依据,渗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不漏掉重要的知识点,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线,巩固、拓宽学生已学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多”、知“新”的目的。

2.查缺补漏原则。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发现问题,查出缺漏,找出疑难,或讲述,或讨论,解决问题,补足缺漏,弄懂疑难,使知识条理清晰,使记忆深刻,切忌不顾学生的知识拥有情况,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能力盲目讲解和机械练习。

3.主体性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和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复习,找出问题,自求解疑。复习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或查阅或讨论,动脑、动手、动口,提倡不耻下问,虚心好学。要把复习的主体时间和主体活动放在学生身上,切忌教师满堂讲、学生静静听的现象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

4.讲练结合原则。复习时只讲只练都不可取,要讲练结合,如可按“示范指导-训练检查-查缺补漏-再练固”的顺序进行复习。这里的“讲”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既可教师讲,又可学生讲。这里的“练”既可书面练,又可口头练。讲和练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侧重性原则。复习,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还要侧重对重点、难点和问题的复习。疑难与问题,要言不烦,适当训练;简单又明了的,则要一语带过,可不训练,切莫本末倒置。

6.方法性原则。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和学习、识记运用某知识点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与复习。切忌复习时只由教师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地讲述,让学生机械盲目地练习和背诵。

二、小学语文复习的策略

1.开展游戏教学。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这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和他们玩“击掌传袋”的游戏。如教完十二册一单元后,我让每个学生根据第一单元的内容出一道题,然后告诉大家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一听到玩游戏,又考别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跃跃欲试。题很快出好了,并装进袋子,“击掌传袋”的游戏正式开始。我一喊停,袋子在谁的位子上,谁就上来抽题,答对了可以回到座位上去,没答对的,有一个小小的惩罚,就是代替我击掌,如此反复,课堂气氛出来了,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希望再上这样的语文课。”

2.进行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语文的有效复习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及识记运用某知识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题时掌握要领、懂得方法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向是考察的重点,而往往有学生概括不够完整或者过于唆而丢分。如果仅靠大量练习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所以在复习记叙文版块时,对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梳理:(1)摘句归纳法;(2)短意综合法;(3)文题扩展法;(4)串联要素法,再根据学过的文章进行说明。当然,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暂的复习阶段简单速成,而需要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因此,我们在复习阶段必须做的是借助各类文体的相互比较,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和归纳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提高的目标。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3.进行归类复习。归类复习法系统性、针对性较强,如果运用得好,复习效果也不错。但这种复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对本册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进行系统安排。

第3篇

一、要有一个良好开端

初一学生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环境、人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也要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的阶段。于是,开学头一两天,我先布置了这样一些作文题:①我忘不了六年级时的一件事;②我欢喜的一位语文老师;③一件在小学里发生的事;④有趣的语文课;等等。

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处于不同的两个阶段,但就其知识体系来看,仍然是一个联系密切的知识体系。例如,我在批阅上述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发现,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所写感想,见闻均有真情实感,内容大多是对小学校的依恋难忘和对新学校好奇新鲜与对书包加重的忧虑。这样,我对初进初中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学习担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审阅每篇作文时均作了针对性批语,并分别加以鼓励和解疑。更主要的是,使我在随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心中有了底。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重要环节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认真钻研教材体系

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就要求自身认真钻研教材体系,找出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中学语文中所涉及的现代汉语的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点,都在小学语文的基础训练课型中反复出现过,教学中假如能注意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知识的特点,就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初中教材的知识内容,也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

从我执教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发现,觉得掌握学习方法,这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而作为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又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培养去挖掘。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已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发展,具备了独立分析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所以,教师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尊重青少年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愿望和需要,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一学生年龄大多在12—14岁之间,处在这一时期的初中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成人感”突出,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他们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同时又有贪玩好耍的特点。因此,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从小学学习平稳过渡到初中学习,就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然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面对一个问题从最初的困惑到最后的解决,需要漫长而曲折的思维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作为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五、注重“快速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在整个中小语文教学衔接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尽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在近年来的作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快速作文”训练的指导。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作文训练,大多是按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这样的过程进行的。这样的作文教学流程时速慢,信息反馈长,不可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指导,尤其是中差生受益少。而到初一阶段,作文要限时,“快速作文”训练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快速作文”能使学生的大脑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在“时间训练”的紧迫下,激发灵感,自会迅速产生对外界事物的联想,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于是,我平时对初一年级学生布置作文练习,一般采用两节课时间完成。即简化为命题——写作——修改——评讲。那种认为“初中新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不宜要求过高,”而采取小学阶段教学的传统模式,越俎代庖,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归纳、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这样做,就谈不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还有一大重要工作,这便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关键是“易难适度”。唯能如此,才能增强学生敢于独立分析的兴趣和勇气,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铸就百折不挠的意志。

六、规划出自学能力阶段性目标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就要从语文课抓起,从小抓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的写字教学方面,具体有哪些实践策略呢?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三字一话”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刚刚入职的新员工,要提高认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次,提高教师认识,将写字教学提到日程上来。写字是其它课程的根本,只有写字水平提高了,其它技能才会随之提高,教师不能吝啬教学进度,要给予写字教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深入钻研写字教学,提高科研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例如,在进行写字教学时,由教师带来示范的效果要远远比引导学生按照字帖临摹的效果要好得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老师是他们除了父母以外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给孩子施加影响最大的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充分重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一手好字的前提,也是预防近视、驼背的关键。我对孩子们的坐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同时还可向学生教授《写字姿势歌》,让孩子背诵并应用: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正确的握笔姿势:①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②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③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④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⑤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接近一寸。⑥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腕骨上。这样的描述过于抽象,教师必须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同时,我们还编了个介绍五个指头在写字时正确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

三、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①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版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学生从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中不仅明白刻苦出真知的道理,而且敬佩名人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②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故事。在写字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③解字f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和探究之情。

(二)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完成后,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2)个人竞赛。每个单元都举办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动物”。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3)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小动物”。

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疑问,作为教师,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训学生,而是应该以慈母一般的关怀去温暖学生,让学生在此期间收获自信和能量。这样,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于生字、词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要知道,汉字与汉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越来越熟练,汉字的掌握量和积累也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的记住生字词,并准确地写出来,汉字分为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假借字,每一个汉字之所以会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独特的意义,每一类字也都有共同的相似之处,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些规律并传授于学生,这样学生的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因为,“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会学生几个生字,绝没有教给学生一种写字的技巧和方法重要。

五、制定合理的写字任务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是语言学科,在文学的宝库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名人古迹、天文地理、哲学史诗等。这些社会知识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感悟作品、鉴别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采用多种手段,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死板,停留在教师读、学生听的阶段,教师的阅读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的体会,无法真实地掌握课本内容,学习兴趣不浓厚,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好。比如教师只是对课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通过建构自我阅读过程,形成阅读能力。

二、改革朗读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教学中可采用评读的方式将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朗读能力与鉴赏能力,真正享受到读的乐趣。学生既是读的主体,又是评的主体,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首先告诉学生,同学的点评对我们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看到读的好处,看到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同学的肯定与批评都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这样激起了全体学生参与评读的激情,在具体的朗读中,我再进行相机诱导,如一个学生朗读完毕,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学生读得好在哪里?你能像他这样读出来吗?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示范一下要怎样读。这样引导的作用远远大于那种以好与差评论学生的朗读。这样评读,学生在不断地读与评中进行练习,调动了朗读动机,激起了强烈的朗读热情,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朗读真正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主动阅读习惯,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一边阅读一边做读书笔记,能够查字典、词典,能够重点摘抄,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没有把眼睛死死盯在课本上,而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只要有时间,就手不释卷,培养了语感,不自觉地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阅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写作水平也随之进步,真正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仅仅将阅读的范围限制在课内的课文,那么即使课文分析得再透彻,读死书,死读书,最终也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做法非常好。魏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没有将学生的眼光束缚于课本,而是将报纸、期刊、小说引进课堂,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精读和泛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按照平时制定的阅读常规进行阅读练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四、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1.制订读书计划

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目标、不同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低年级可选择童话、儿童诗,这类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参与推荐读书标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中高年级学生一般被要求每学期至少读三本书,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有时要上台演讲。教师可有意识地推荐书目,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展开,做到阅读有计划,读中有指导,读后有交流。

2.师生共读

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语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要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努力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等媒体,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阅读能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一个文化、科学素养极高的民族。因此,语文教师应主动担当这一重任,通过阅读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品位,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们更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小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学周刊,2012.4.

[2]孙秀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学周刊,2012.7.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92-01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但识字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识字教学反复,机械的学,学生不理解字的形、义,从而使得学生错别字增多;不顾儿童的心理实际和年龄特点,片面追求识字的速度和数量;识字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相互借鉴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现代教学设备没有很好的利用等等。为了避免小学识字教学走进各种误区,笔者就识字教学的现状做了调查,总结出现阶段识字教学现状,并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1.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喜欢交朋友。根据这一点,我们教师可以将每一个要学习的生字亲切地称谓“汉字宝宝”“戴红帽子的生字娃娃”等,生字头上的拼音便是生字戴上的红帽子,再以“摘下她的红帽子”的形式来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从而让学生觉得他们不是在学习生字,而是在交一个新的朋友,而不记得心朋友的名字和样子,是非常不礼貌的。这样一来,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对于学习生字产生了兴趣。总而言之,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只有采用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会有高的学习的效率。

1.2运用谜语、儿歌,体验汉字学习的乐趣

在教生字之前,我们教师也可以先搜集一些与要教的字有关的字谜,然后识字之前把这个字谜说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汉字也有了学习的兴趣。例如:①猜字谜:天下无人――二;省一半扔一半――抄;女生集合――姓;月亮跟着太阳走――明;

②趣解汉字:尘――小土就是灰尘;宝――家里有玉,当然是宝;杯――杯子不是木头做的;灾――火在家里烧起来;③开火车进行接龙游戏:同音字接龙:天气――气体――体会――会议。通过谜语,儿歌等识字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1.3采用增添识字法,进行规律教学

从调查中我们知道,有80%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我们把这些简单易记的汉字当作基本字,通过这些基本字来加一笔、减一笔或合起来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日”加一笔是“目”、“目”减一笔是“日”、“日”和“月”合起来是“明”。还可以采用部首的变化来识字;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识字;形声字的特点识字;等。学生在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后就可以根据字的不同情形来灵活运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具,调动多种感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像、幻灯、实物等途径,化静为动,使抽象物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识记变为形象有趣的识记。我们教师可以先利用实物、图画、幻灯、录相等与之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引入一个形象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梨”字时,先出示实物梨,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在教“岛”字时,先为生字配画出示“岛”的图片,学生首先明确了事物;然后在图片旁出示生字,以动画效果展现,把构成“岛”字的两个部分先后闪动,这样,学生就认清了字形,同时也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并让他们模仿动物叫声,然后再学习生字。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讲成语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通过看图、听音、听故事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的学习作好铺垫。

3 密切联系生活,灵活识字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使学生学习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形象直观和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字,感受生字,运用生字,同时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

例如:书店里的各种适合儿童看的书,超市里各种东西的名称、说明书等。我们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从课堂走向生活,要经常地指导学生换个角度学习。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指导学生制作“生活识字本”,随时将课外认识的字剪贴成册;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如此一来,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适时的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记住那些生字。

从总体上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小学低年级目标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总体还是比较良好,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应该对识字教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识字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此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仍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并且有待我们进一步地调查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4.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程,重点教学内容是识字、认字,这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教学,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识字量,那么必然会给后续的阅读、写作带来障碍。传统的识字教学,除了教学模式上的固守陈规之外,识字、认字的范围也常常仅限于课本教材,至于教材之外的生字很少涉及,然而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远不是薄薄的一本语文书便能囊括的,即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汉字,其识字量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从而禁锢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针对6、7岁孩子普遍具备的好动、爱玩、记忆力强、“忘性大”的特点,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采取与低年级学生的性格、认知能力相符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边玩边学、边学边用,将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中。

一、营造生动的语文课堂,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

虽然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但老师同样可以利用6、7岁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识字、认字的学习中来,整合猜谜语、编故事、编儿歌、编口诀、做游戏等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获得学习汉字的乐趣。

1.编故事

每个汉字的结构、字形、读音、意义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它各自独特的造字原理。6、7岁的儿童想象力丰富,老师可以借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文字的字形、结构特点等联系在一起,把单个的汉字串起来,融入带有情节与感彩的故事中。

比如,笔者让学生讲述一段经历或者自行创作一个故事,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有“阳”与“朵”两个汉字。于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编了这样的故事:要下雨啦!太阳公公和云朵小姐都不见了,它们去了哪里?哦,原来太阳被云朵锁在了屋里,太阳公公出不来,于是就伤心地哭了,所以天才会下雨。后来,云朵把屋子打开,太阳公公出来啦,绽放出了快乐的笑脸,所以雨停了。

2.编口诀

把一些结构复杂、笔画多、难写难记的汉字变成易于记忆的口诀,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识字效率。比如,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朋――一双月亮交朋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树――村里的树木对对齐;念――用心学习、认真念书;回――口中有口难开口。最开始,可以由老师来编口诀,熟悉以后,鼓励学生自己编,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3.猜字谜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笔一画地把汉字写在黑板上,虽然通过反复地练习学生也能记住,但这种记忆却带有“死记硬背”的性质,而且学生对汉字的含义理解得也不够深入。而“猜字谜”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记住汉字的结构、读音和意义。比如,“四张口、一颗心是什么字?”让学生猜一猜,谁猜到可以上台把谜底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对“思念”的“思”这一汉字的记忆会更为深刻。再如:“上面小、下面大是什么字?”如果学生没有猜出是“尖”字,那么老师可以拿出钢笔、三角尺、剪刀这些比较“尖”的物品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

4.“加一加”和“减一减”

(1)加一加:在学生已经习得的汉字中加入一个偏旁,让它变成新的汉字,无论是学习还是记忆都变得简单。比如学生学会了“也”这个字,分别在它的左边加上“亻”和“女”,就会变成两个不同的汉字。比如:“冬”字的左边分别加上“纟”和“亻”,就会变成“终”与“佟”,通过这种方法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某些汉字的造字规律。

(2)减一减:在学生学过的汉字中减掉一部分,让它变成新的汉字。就像“法”去掉三点水,就是“去”字;“家”的上面部分掉下去就变成了“冢”字。也可以把这种学习方式改编成游戏,比如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令”字与“页”字,然后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两位同学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减掉它们其中的一个又会是什么字?

5.随机识字认字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想一个办法来学习“去”字,有的学生说是“云”上加一个竖就是“去”,还有的学生说“土”字下面加两个笔画就是“去”,用这种方法随时把学生带进识字学习中,日积月累地提高识字量。“语文园地”里有一个“我的发现”小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汉字、词语、句子中的规律,比如:“语文园地一”里有两种识字方法:加偏旁和换偏旁;“语文园地五”里有反义词的识字;“语文园地六”中包含了芍秩の妒蹲址ǎ杭右槐屎图跻槐省H煤⒆用橇私夂鹤值墓媛桑学会认字的方法,再遇到结构相似的生字,学生就会通过识字方法自己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6.多媒体辅助识字

笔者在教“岛”和“梨”两个字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岛”和“梨”的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实物形象,然后在图片旁用动画效果来呈现这两个汉字,依次闪动构成“岛”与“梨”的两部分,帮助学生辨别字形,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又如:在教学“哗、哇、呱”等声音类的汉字,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一一识别,当学生说是青蛙叫时,笔者便出示“呱”字,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阅读中贯穿识字认字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笔者为了让学生理解“画”字的不同含义,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分别指出“一幅画”的“画”与“画竹叶”的“画”在字义上有何区别。在仔细的朗读、领悟中,学生知道了“一幅画”里的“画”是名词“图画”的意思,而“画竹叶”里的“画”是动词,也就是作者的动作。笔者接着又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画什么画?然后再用“画”字组成不同含义的词,最终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同样的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2.预习与合作

在课文的预习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汉字,然后借助拼音自主学习,再把学会的汉字大声读出来。在通读完整篇课文之后,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识字认字:4~6人围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依次轮流读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如果小组长领读时读错了,或者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与指正,在相互合作中加强对汉字读音及字形、结构的记忆。生字学习结束后,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大家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讨论出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将识字课堂延伸至生活实践,拓宽识字环境

1.课外识字

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完《在家里》一文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放学回家看一看房间里有哪些电器、家具及常用的生活物品,一一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通过班级微信群,笔者通知了各位学生家长,在卡片上写下各类家电、家具的名称,并一一对应贴在上面,帮助孩子对照生活中的实物识字、认字。

2.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无处不在,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老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如旅游、逛街、游戏、参观等,鼓励学生多看、多问、多记。比如:这个饭店叫什么名字?那个广告栏里写的什么字?在不知不觉间积累生活常用字,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小学经常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班级活动等,给学生创造了有利的识字环境,语文老师应该树立起“随时识字”的意识,在带领学生游戏、郊游时,路上可以和学生一起猜字谜、编儿歌、背课文,把课堂知识拿到课下,让学生巩固识字、随时认字、善于发现生字,在玩耍中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力。

3.开展“识字加油站”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动力

汉字语言可以通过各种载体进行传播,比如班级黑板报、手抄版、班级园地、校园中悬挂的标语、宣传凇⒏媸纠傅取T诳渭湫菹⑹保老师与孩子一起参观学校,沿路引导学生识字:比如宣传牌、黑板、公告栏中其他班级同学的姓名;或者借助识字卡片、随处可见的实物等识字,像教室里学生每天都接触的黑板、粉笔、讲台、录音机、电脑、窗户、扫帚等等,笔者都会尽可能地在上面贴上识字卡片,给学生创造方便的实物识字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觉识字、认字的习惯,定期举行识字比赛,把水果、植物、动物、人物等图片分类,比一比哪位学生的识字量多。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整个过程都将贯穿着识字、认字,而且识字方法各式各样,老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结合所教的汉字特点,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字形、字音和结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形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充满乐趣的语文课堂中完成识字任务,提高识字量,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金雯.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34):116-117.

[2]方云.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04-105.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 兴趣 培养 拼写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了儿童的视野。汉语拼音是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阅读和写作的工具。如何指导刚入学的儿童,掌握好这一重要工具呢?现就此浅谈己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1、游戏教学法

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主要做法是:(1)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固有的快乐因素;(2)努力做好直观教具,充分开展直观教学;(3)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差又不易稳定、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4)根据儿童好胜心、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课堂学习竞赛,用“比一比”、“赛一赛”、“争红花”、“夺红旗”、“看谁的伙伴找得快”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自编儿歌、口诀

为能把声母、韵母的音和形统一起来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提高记忆的准确率,发音的正确率,教师可揣摩声、韵母的形态特点,予以形象化的比拟,自编儿歌、口诀。如教学单韵母a,就可以用自编的两句口诀:张大嘴巴a、a、a,小豆芽a、a、a.前者帮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及口形特点,后者帮助学习掌握字形特点。

3、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

二、重视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汉语拼音掌握得越熟练越好。而最熟练的标志就是“直呼音节”的熟练运用。见形知音,知音见形。这就会加快读和写的步伐。现在的九年义务教学教材低年级的课文通篇注有拼音,如果没有直呼的本领是无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查字典,如果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就可以快速翻检、正音。如果没有直呼,低年级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和发展,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有效地阅读,说话训练都会落空。直呼音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从声、韵、调的掌握到直呼音节能力的形成,必须循序渐进,由拼读向直呼音节过渡,在教学中步骤有三:

(1)进行准确、熟练的拼读训练,为直呼音节打基础。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字母的本音和韵母带调读法及声韵连读法。熟练拼读音节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则,做到理解后记忆,增加识记的固性,为达到直呼打好基础。

(2)重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 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直呼音节教学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教师应十分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拼音学习环境的布置。把一张张带彩图的汉语拼音音节卡张贴在教室的图书角上,让学生天天与音节见面,拼拼读读。还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学习园地里,结合教育内容、思想内容,为学生出黑板报。如儿歌、表扬好人好事等,凡是汉字的部分,都加注拼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认读音节的练习机会。学生教师精心创设的这种语文环境中,直呼音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掌握300个常用音节。直呼音节教学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减少直呼音节的数量。一年级上学期要求掌握100个常用音节,下学期掌握200个常用音节。学生有了300个直呼音节的基础,就可以大量阅读拼音读物,从而巩固对直呼音节的掌握,使之轻而易举。

三、拼写音节

拼音教学要求学生不但会读,而且还要会写。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一般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在指导音节的拼读时,应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按拼音基本笔画――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训练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格式,养成良好习惯。

(2)掌握一定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比较复杂,则入学的儿童年龄小,不易理解掌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拼写规则并能运用自如。如教学如何对六个单韵母进行标调时,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标调歌:a、o、e、i、u、ü,从大到小六兄弟,标调时要注意,大哥在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并列标在后,都不在家找小弟,先后次序要牢记。

教学在i上标调,头上圆点要去掉时,可以记住以下口诀:i小妹,爱跳舞,平时都戴小圆帽,跳一声换戴平平帽,跳二声换戴翘翘帽,跳三声换戴蝴蝶帽,跳四声换戴下垂帽。 总之,要搞好一年级拼音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关键。其中利用游戏教学法、自编儿歌、口诀等是有效的方法。培养直呼音节能力是重点又是难点,重视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提高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注意方言和普通话音的差距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除以上三点外,还要熟练拼写音节。只要我们注重以上几个环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9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积极改进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努力在“趣”字上下工夫。

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拼音教学中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四大关”。

一、第一关:利用画境

小学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有提示字母发音的,有表明字母形体的,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拼音教材,都配有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接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功效,使抽象的字母变得形象活泼。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g、k、h”时,在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后,出示了以下几个音节卡片:“gē zi ”“gū”“gē ge hé 我”“yǐ zi”“hē”“kē”“hú”,并将它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它们表示的意思然后连线,要求学生说明自己这样连线的理由。这个要求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鸦雀无声,不少学生很茫然。这时,我做了个示范,把“gē zi”和“gū”连在一起,说:“鸽子咕咕叫。”霎时,学生的眼睛一亮,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女生走上台,把“gē ge hé 我”“yǐ zi”“hē”连在一起,说:“哥哥和我坐在椅子上喝水。”一个男生走上台,把“kē”和“hú”连在一起,说:“小蝌蚪快活地在湖里游来游去。”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触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事半功倍。

二、借助游戏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游戏既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又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在拼音教学中不能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活动,并保证游戏的时间和质量。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游戏竞赛形式很多,如“摘苹果”“看谁跑得快”“看谁反应快”“点兵点将”“开火车”“找朋友”“你应我答”等。在如此丰富的游戏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热情,好奇与兴趣油然而生,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在游戏与活动中变得形象、生动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转盘,转盘中间是声母“m”或“f”,周围是带有四声的字母:ɑ、o、i、u,然后让学生转动指针找所要拼读的音节。在拼出音后,我再让学生说一说含有这个音的词语或一句话,并且奖励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小星星。学生掌握的音节比较多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转盘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

我们在教学拼音时,不仅要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字母相似的地方,还要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上学的路上、公园等生活场所中与字母相似的事物。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上述生活情境,学生踊跃参与。譬如,有的学生说“i”像高尔夫球杆,有的说“y”像妈妈晾晒衣服的撑杆,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还有的说“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当单调的字母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牢牢记住了拼音。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拼写能力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只有组织学生参与到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譬如,“j”“q”“x”与“ü”相拼要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容易忘记写“ü”上的两点;(2)不理解为何要省写“ü”上的两点;(3)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他声母(“n”“l”)与“ü”相拼时把两点也去掉;(4)省掉两点后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如“j”与“i”相拼组成“ji”,“j”与“ü”相拼组成“jü”,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此书写是否正确,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拼写能力得到提高。当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问:“假如你认为这样写错了,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j”“q”“x”与“ü”相拼时“ü”上的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不能读成“u”。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我们要优化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使之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汉语拼音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铺路。

第10篇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无视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抹杀了小学生活跃灵动的思想,禁锢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无不与教学观念陈旧有关。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就需要树立新的语文教学思想。

一、从小语文教学观转向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交流中,其基本属性是社会性,那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小语文教学模式,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大语文教学观即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大语文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但仍然强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主渠道。因而,要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切切实实改进课堂教学。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时,我就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然后动员学生去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垃圾是从哪来的?再让学生说一说家里、大街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最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点子,学生积极踊跃,想出了许多新鲜、有趣的点子,有的要把垃圾运到别的星球上去;有的建议把垃圾中有用的东西回收再利用;有的想到挖一个大坑把垃圾埋起来;有的甚至要制造出自动消化垃圾的垃圾箱等等。最后我和同学们评出三个最好的点子,寄给了环卫局,被评上的同学过了好几天还问我环卫局的叔叔、阿姨能不能采用他们的点子。这样语文学习打破了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发展。

二、从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

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全由老师确定,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只要接受就行。而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获得发展。如我在教学一节写字课的时候,当时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是“大、力、手”三个字,在扩完词之后,正准备指导书写,我突然发现有两名女同学在嘀嘀咕咕说话,见我注意她们,其中一个小女孩说:“老师,我会用这三个字组一个词。”我挺好奇,说:“那你组吧。”她说:“可以组‘大力水手’,我还会《大力水手》这首儿歌!”我说:“你说吧!”她得意洋洋地说了起来:“大力水手……”她说完之后,全班都沸腾起来,看到同学们都这么感兴趣,脆让她教同学们,我也跟着学生大声学,教完后看到她那满足的神情,我庆幸一开始没有不问清红皂白就训她一顿,这事已经过去半年了。《大力水手》这首儿歌现在一直在我班传唱。教应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赏心乐事。

三、以合作学习方式丰富班级授课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因其固有的弊端而屡屡受到批评。有专家进行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三个班的好、中、差三等学生分别编排成三个班,经过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又变成好、中、差三等。而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用新的思维去重新改造班级教学,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等。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第11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突出教材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主要课题。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注重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驾驭教材

《课程标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大门。深入地研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领悟编者的意图。《新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竞争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都应当改变。由原来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由原来的教师是中心到现在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由原来的单一知识灌输型教学到现在的“三维目标”的统一。所有的变化都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更好地扎扎实实地使用教材。

二、利用教材文本,提供学生感悟、体验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应利用教材,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熏染学生的情感。

三、注重教材整合,深化情感目标

人教版教材按主题单元安排教学内容,这种理念突破了传统方式对语文教学的束缚,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拓展性、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组教材,我分三部分进行教学:首先第一部分精读课文:《草原》《白杨》+读读写写+阅读链接+交流平台+小练笔;第二部分:《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读记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第三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同时,在教学这一组课文的同时每天课后布置作业,阅读《童年的玩与学》(伴读)第一组课文。这样,对教材进行选择和重组,既有效深化了单元的主题,使学生情感目标得以落实,更使学生的知识目标得到了整合。

四、根据教学实际,重组或改组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不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由于受地域和学生实际的限制,以及文本教材本身的局限,教师在使用上不可能完全通用,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完全可以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材,更多的应该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一种资源,大胆地调整教材内容和进度。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把语文教材中《上学了》一课的“上学歌”提到观察图画之前使用;把各单元“语文天地”的练习活动灵活调整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而不墨守成规地使练是在讲完课文之后。教师也可根据季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如:盛开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看,然后把课文《看》提上来教。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从形象到抽象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教师能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用客观的态度对待教材,深解细研,创造性地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活化教学内容,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对教材的创造与开发。

五、注重范例优势,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生心中教材就是权威,教材就是范例。怎样发挥教材良好的导向作用?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接受、消化、运用。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扎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本册教材在语文园地中侧重文字中词型的训练,如,说道说道(ABAB)、热热闹闹(AABB)、冷冰冰(ABB)等词,我先是让学生自由地读词,自己找出规律,并能举出规律相同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巩固基础,我让学生针对本册教材中的词型变化规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同学们边归纳边做整理小报,然后将四个人设计的手抄报“词的世界”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积累了语文知识。

当然,教材是精心编写出来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的适当改变。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要降低和淡化教材的使用。活用教材,但不是过早、过多和无限制地补充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冷落课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是以教材为依据,正确把握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科学地构建语文课堂的知识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方法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根本点。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个体,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地关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案和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雨后》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事前准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欣赏(建议放两遍)。播放第一遍的时候,让学生看课文听朗读,引导学生在视与听的状态下理解课文内容并发现和标出生字,播放第二遍的时候,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丢开”书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象课文中所呈现的画面和意境,静静地感受诗句中所包含的节奏和韵律。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听了这篇富有童趣的诗歌,是不是得到美的享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朗读得好呢?……说得好,首先要读准确,其次,要读流利,第三,要饱含感情。”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行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比如,“梢”这个生字,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即,sh——āo——shāo——树梢,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增强了趣味性。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则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针对难以读准的生字进行集中教学,突破难点,认识生字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练习朗读(朗读练习是重点,可以留出20分钟时间),要求同桌同学轮换朗读,互相督促,互相分享,互相鼓励。在同学们能够流畅地朗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雨后场景,带入感情朗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二、三小节的朗读时,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哥哥使劲踩水的场面,以直接感受玩水的快乐;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哥哥脸上兴奋和骄傲的表情,让学生自主感悟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学生按他们的理解用不同的音量、语速、情感进行尝试和练习,让学生自主寻找满意的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自主学习的权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是居高临下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情绪压抑的被动学习状态,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鉴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个儿子》时,可以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说一说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说的话。

同学甲:第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同学乙: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同学丙: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继续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同学们对于老爷爷的这句话,是不是心存疑虑?请你们再阅读一下文章的7~13小节,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你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答:“三位妈妈吃力地拎着沉重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不得不走走停停,但是到家后,力气大和会唱歌的儿子都只顾表现自己,翻跟头,唱歌,只有妈妈说没什么特别的那个儿子帮妈妈拎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在他眼里,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老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真儿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因势利导:“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今后将怎样做一个真儿子、真女儿?……”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而不是颐指气使地说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与探索中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时,可以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要求在故事中要包含口语交际的礼貌用语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前,不必为学生限定框架,而是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有一幅画上,只有一只安静的兔子和一只奔跑的松鼠,但是学生就能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说出这样的故事情节:“有个兔子正在散步,有一只松鼠急匆匆地一边跑一边喊:‘兔大哥,那边有棵小树倒了,咱们想办法去扶起来吧……’”然后,其他同学继续补充情节:“兔子和松鼠一起扶起了小树,小树对它们说:‘谢谢你们!’兔子和松鼠说:‘不客气!’”另外的学生还从同样的图讲出不同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是小松鼠跑过来让兔子帮忙救火、采果子甚至是请小兔子去演电影,有的学生说是小松鼠对兔子说,它妈妈让它回家吃饭等,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不用成人的眼光禁锢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积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