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

时间:2023-08-08 17:0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方针政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方针政策

第1篇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乱象例举 

1.以点带面法 

“以点带面法”是指在多维度、立体的的课堂教学目标中随意拿一两个目标来取代多维度、立体的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法。如某教师将小学语文课文《称赞》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厘定与表述为: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写“板、椅”两个字。[1] 

2.张冠李戴法 

“张冠李戴法”是指将“教学目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厘定与表述方法,是某些不懂什么是“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教师所犯的错误。如有些幼儿园教师将幼儿语言课《我有一双小小手》的活动目标表述为以下四项: 

(1)为了使小朋友知道十个手指的名称,以及手背、手心及指甲的名称。 

(2)为了小朋友明白小手的作用。 

(3)为了小朋友懂得通过自己的小手可以为父母、他人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4)为了使小朋友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 

3.模棱两可法 

“模棱两可法”是指课堂教学目标没有体现“全面、具体、可检(观)测”等要求,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残缺不齐,抽象模糊,无法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一位教师将人教版高中课文《变形记》某一课时的“知识技能目标”厘定与表述为: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 

(2)了解卡夫卡。 

(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 

(4)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2] 

4.传统模式法 

我国新课程改革前,教育界近乎约定俗成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且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在使用,其表述句式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明白等)……”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思考、操作、练习等)……,使学生……”等。 

5.学生主体法 

“学生主体法”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方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与之前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要求、方法不甚相同的表述法。这种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规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学生”又不能出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文字中,且“教师”也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对象,更不能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主语”,如表述句型不能是“培养学生……”“使学生……”“让学生……”“引导学生……”等。“学生主体法”颠覆和改写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方式。如一位教师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新授课课堂教学目标厘定与表述为: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重点)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3]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乱象归因 

从上述几种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方法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厘定与表述方面出现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失去了统一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丧失了严肃性、科学性和价值性。其原因不外乎四点:一是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明白课堂教学目标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不可替代性意义及价值;二是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厘定与表述的指导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目的与新课改理念认识与了解少,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迷失了方向与指针;三是不少教师对有关课堂教学目标方面的知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不够深入、研究与思考不够透彻,不懂得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四是不知如何厘定与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即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由于这些原因,引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厘定与表述上的随意性,课堂教学目标成了一种“形式过程”,失去了它的价值与意义,致使课堂成了教师“随心所欲”的场地。 

三、如何正确地厘定与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第2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督导;行为准则

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教育督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是进行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教育督导活动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体现,因此,作为教育督导活动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教育督导活动的规律,概括和总结我国教育督导活动的实践经验,并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现代管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面性、客观性、民主性准则,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效能。

一、方向性准则: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

方向性准则是指各级督导机构在行使职权和开展督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督导工作的全过程

教育督导工作首先应对被督导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调查情况、研究问题、评价工作绩效以及发表改进意见或建议时,在监督、评价、指导、帮助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努力把地方政府部门的教育方向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引导到党和国家所要求的轨道上,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二)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揭示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关系,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客观规律。各级政府教育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发展当地的各级各类教育,以适应和推动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树立起这种“服务”与“依靠”的观念,坚持办学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指导方针落到实处。督导工作人员在被督导地区或单位实施监督、检查、评价时,要把端正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作为重点,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转变中小学教育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观;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只有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各种途径都能成才、行行可以出状元的人才观;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l生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估的质量观;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内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才能确保素质教育评估的正确方向。

(三)明确督导工作的服务方向

督导工作一方面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反馈信息,给教育行政领导以及时、有效的“参谋咨询”,帮助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利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计划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是为学校提供指导,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帮助学校自觉地、创造性地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办事,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双向服务是督导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工作方向,这就要求进行教育督导时,除了以其权威性的结果客观地影响督导对象的前进方向外,督导者还应主动地去指导督导对象,帮助他们把督导结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全面性准则:教育督导活动的客观要求

全面性准则是指教育督导要从教育系统的整体出发,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力求完整地反映督导对象的全貌,切忌在没有充分收集有关信息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

(一)教育督导标准要全面反映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

在制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督导评估对象的整体状态,使每一项具体指标都能够反映督导对象内在的层次与联系,使全部督导指标都能够反映督导对象整体的状况和本质。部分的遗漏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范围内的工作失去了被督导的机会,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忽视该项工作。例如,督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首先要看它的办学方向;其次要看它的教育质量,即学生的学习质量;再次要看学校管理的水平、质量;另外,还要看学校的办学条件。督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应该把这四个因素结合起来,不能缺少任何一面。(二)全面收集教育督导过程的各种信息

每项教育活动都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只有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保证所获信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典型性,才能确保了解督导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使督导建立在全面的信息量基础之上,做出可靠、公正的评估结论。如对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既不能仅听几个学生的意见,也不能只凭领导的印象,而要从学生、教师、领导及家长等各个方面广泛收集信息,并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教师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典型与一般等各种矛盾关系

在建立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时,目标的分解要有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应具有“整体完备性”,应该包括学校主要工作的每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学校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足够指标,就不能对一所学校的实际水平做出准确的、全面的判断。但全面性的指标体系还应符合“主要性”“典型性”原则,既要“整体完备”,又要避免繁琐。因此,在督导指标的选取上,并非多多益善、囊括全部指标,而要精心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和水平的典型指标,避免那些具有或然因素的指标进入督导指标体系。

三、客观性准则:教育督导活动的价值追求

客观性准则是指在确定教育督导内容、方案和方法时,要从实际出发,分析需要和可能、有利和不利等条件,全面衡量、周密审定,防止主观臆断。

(一)重视考察和分析被督导单位或部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

在对某一地区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督导时,首先要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财政收支、人口增长、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教育工作的综合社会背景。从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出发,进而考察当地的教育体制与结构、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学校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师资力量、当地投入的教育经费和有关教育政策、办学条件的改善等,以便对该地区教育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与客观评价,并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对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正确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同样,在对一所学校进行督导时,也要看到它所在的地区的特点、社会经济条件、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以便指导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并且因地制宜地利用所在地区的优势,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出一定的特色。

(二)督导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讲求客观与尊重实际

面对被督导单位的特殊情况和特别问题,尤其是在出现了不直接适用上级文件的某些规定的问题时,要不“唯书”、不“唯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并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有利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方法。当前,督导活动不仅面对着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督导对象,而且面临着这些督导对象在不同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与改革试验工作。督导工作对其改革与改革试验的监督、检查、指导与评价,关系着改革的进程、方向和命运,这就需要督导人员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从实际出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态度,创造性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同改革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监督与指导,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督导工作的目的。

四、民主性准则:教育督导对象的基本权利

民主性准则是指在教育督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协商、对话和指导的方式对教育工作进行督导。

(一)正确认识督导主体和督导对象之间的关系

贯彻民主性准则,督导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督导观念,摒弃钦差大臣式的指手画脚的做法。现代教育督导不是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是用文件、指示、指标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是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是以合作意识、内行的辅导或指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以推动他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改善管理。“督”与“被督”之间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就能达到最优结合。在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切忌浮光掠影、发号施令,更不能从个人恩怨出发,感情用事。

(二)切实做到深入实际,依靠群众

第3篇

一、爱国守法。拥护党的领导,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校敬业。热爱学校,勤于进取,精于业务,无私奉献。自觉维护学校荣誉,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切实改进教法,减轻课业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三、教书育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活动,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绝不以各种名义向学生罚款和摊派钱物,绝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扩大收费范围

四、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遵守社会公德。知荣明耻,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订购学习资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不搞有偿家教。

五、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六、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克服简单粗暴、歧视差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

七、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正常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不得训斥、指责家长,不得收受家长礼物。

希望来自于努力,成功来缘于奋斗,我深知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我会将教书育人的职责,化于心头;我会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记于脑中、用于实践;我会将爱心奉献于学生。

第4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才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当一名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民教师?这就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素质。本人在本学期参加个人进修计划如下:

一、要做到依法治教、廉洁从教。

依法治教就要坚决不移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自觉地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要在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要廉洁从教就要做到不搞第二职业,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私任何学生。

二、要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我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在工作中要做到不斤斤计较,工作中任劳任怨。还要多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如:〈〈数学教学〉等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方面的报刊杂志,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参加教研教学活动中,要积极上好一人一课,在参加评课活动中要积极发言,并注意吸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严谨治学。

三、要做好表率、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一行一举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身为一名教师要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言行举止要正派,为人师表。

四、要积极学好电脑操作。

五、要认真学好普通话,提高讲普通话的水平。

六、要做到努力争取多一点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获取新的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我能做到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水平不断提高。

第5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工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F40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9-0136-0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国之间的竞争逐渐成为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需要加强学校内部对于学生的综合管理,旨在规范学生的整体行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下面就简要介绍下学生管理中的行政管理,分析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一、学生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学生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旨在净化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管理是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教学管理共同构建起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就目前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现状而言,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往往都是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层次上的,即学生管理机构提供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的具体管理措施。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需要学生管理组织机构通过行政管理模式为其提供规章制度组织、规定和限定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与普通的管理工作不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考虑到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其实施理念必须严格按照教育目标进行要求,并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发展的差异,对其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进行合理的辅导,保证学生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行政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行政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和管理手段,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主要表现在“政治”以及“管理”两个方面。从政治角度讲,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体现,是国家进行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国家活动的主要内容;从管理角度讲,行政管理是各部门、各人员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实现同一目标的集体活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旨在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在现代化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管理工作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目的,借助学校的各项教学资源,采用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等措施,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管理。学生管理中的行政管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是一种以行政组织为依托的管理方式。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行政管理是需要学校中的行政组织来安排并监督实行的,同时还需要在教育行政组织的领导下加强行政管理水平。与建国之初相比,我国现代高等院校的学校规模和办学特色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对象也逐渐发展构成了学生管理机构,形成了科层式行政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管理。第二,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现代高校办学必须是紧密围绕在国家教育方针周围,借助自身发展优势和教学资源,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依法管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依据,体现教育方针是学生管理的结果。只有严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才能建立正确的学生管理制度,将各行政组织在管理工作中的内部矛盾、师生矛盾等问题处理好,保障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学校管理成效。

三、行政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1.行政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对广大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约束,并按照在校学生管理条例严格实施,有助于在处理学生工作和问题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净化校园环境。行政管理的实施者是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想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各部门之间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不仅有利于工作关系的调整,而且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其他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往往都是采用行政手段实施管理,与此同时,学生管理机构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对于学生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并在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很好地限制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2.行政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广大学生,而行政管理模式又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借助学校权威机构进行管理的方式,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会失去学生管理的特质性,使学生管理工作趋于机械化、教条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利于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行政管理机构的层级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机构较多、社会关系较为复杂,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分配上难免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不利于建立纪律性较强的管理团队。

四、结语

第6篇

评价校长每天都在进行着,学校中管理层在评价,教师在评价,甚至学生、学生家长也在评价。虽然每个人都有评价校长的权利,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评价会影响校长的利益,真正能通过评价校长影响校长利益的可能只有少数人,一切操作权都在主管部门与主管官员的手上。

权力的本性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单纯由上级去进行评价和认定校长,必然导致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上级负责上,却鲜有对人民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把校长的政绩交由教师去评价和认定,由教师担当校长政绩的检验者和裁决者,则会引导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想教师之所想、干学生之所需上。因此,谁真正有权利评价校长,往往影响着校长的行为,决定着校长为谁负责。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校长有其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就是服务。校长不是官,而是一个彻底的服务者。评价校长,就是要看其服务质量的高低。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是学校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资源,正是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源自校长服务的水平。校长生活在教师中间,其政绩大小、是非功过、服务优劣,教师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教师应该是评价校长的主体。

教育服务质量是可以衡量的。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是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学生以及家长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以及家长对学校的感受和判断应该是评价校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管理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校长有没有按规定的要求和途径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下去,把政策交给教师,让教师都清楚上级的要求和精神?校长在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时,有没有出现合自己口味的就办,不合自己口味就抵制,进而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决策方案在学校的执行过程中,有没有被校长随意改变要求,使标准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显然,对校长依法治校执行力的评价,离不开上级有关职能部门领导。

校长是发展中的校长,评价校长不应是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而是热诚的关注和关怀;不应是指令性的要求,而是协商式的交流和沟通;也不应是魔鬼画符的诊断单,而应是促进提高的心灵桥。通过评价,应该使校长感到温暖,充满希望,并有明确的方向,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服务。所以,评价校长应该引导校长本人积极参与,正确面对。

在这个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事物应是多维和多极的,今天我们评价校长也不例外。评价校长,发言权不应该在少数人的掌控之中,学校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应“人微言轻”。

第7篇

扶贫助学是党和国家为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特别是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从而达到科教兴国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然而党和国家的这个宏伟蓝图却被一些学校,特别是个别毕业班班主任为了“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在执行过程中将这一政策严重扭曲,变得面目全非。在种种错误行为中最为明显和最为严重的就是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助学金变成了奖学金。

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主要有三大危害。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扶贫助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将助学金变成了奖学金,就会使一些家庭条件优越无需资助的“优等生”得到多余的资助,使一些本该支助甚至迫切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尤其是“双差生”)因得不到及时的资助而不得不辍学。这种与党和国家提倡的“资源共享、教育平等”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的行为只能使旱涝失调、冷暖不均的现象更加严重,使党和国家推行的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举步维艰。

其次,将助学金变成了奖学金,还会助长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歪风邪气。党和国家以科学的发展观高屋建瓴,提出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不少地区和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还有个别学校和个别教师依然我行我素,热衷于过去的应试教育,或者图素质教育之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据调查,目前仍有不少学校不仅将考分作为学生奖励的重要依据,而且将考分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一些教师和学生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和学习上循规蹈矩、抱残守缺,始终不敢跨越雷池半步。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无形之中给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歪风邪气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次,将助学金变成了奖学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党和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科学之举。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培养师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就成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将助学金变成了奖学金,势必使一些因生理的、心里的、家庭的和社会的等等各方面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是个别学校和教师眼中的“双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而自暴自弃、自毁前程。个别学生就是因为这种 “烂船当作烂船划”的思想作祟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一些学生(尤其是个别学校和教师眼中的“优等生”)因学校和教师的偏爱溺爱而变得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个别学生就是因为长期“养尊处优”而变成了只知索取、不图奉献,“一切向钱看”的个人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而采取奖励措施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我们对学生的奖励首先应该注重的是他们的思想品德,而不是单纯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再者,我们奖励学生也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奖励。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更不利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个别学校,尤其是个别毕业班班主任一定要牢记。

第8篇

一、提高中小学党支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相关党员干部的学习

①党支部拟定相关学习制度。相关校园领导应该对一些教育周刊给予关注,以便学习一些上面所涉及到的、相对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对一些选材与内涵比较优越的文章给予收藏。

②建立完善的主体会议制度。要在相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完善的主题会议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合理地按照每一学期中所学到的知识开展主讲课,其中,还要在每周的周二开展工作班子的会议,进而达到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

③工作政策与制度。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还要把每一周所需要做到的工作进行合理化的记录与计划,而且对于每一天的工作环节与思想都要给予日记记录,并且还要把这一周的工作心得记录下来。

2稳抓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

开展工作人员及党员的学习政策,通过集体学习、自行学习以及网上学习等诸多方式,积极切努力地贯彻并落实党的“十七大”的发展工作,建设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等教育方针,从而正确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正确对待学习工作,以科学性的发展观作为学习的关键,同时工作人员及党员干部更要做到“正视职责、明确职责、执行职责”,进而将学习工作发展为有思想、有作风、有能力、作用等特点的工作。

二、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

1将党员的先锋作用与模范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我党的各项方针及措施得到完善及落实;认真地将我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下来,做到“有标准、有质量、结构合理、发展平稳”,严格监督党员的工作,严把监督关卡,进而达到成熟与发展共进步的目的。

2因为党员的管理与组织发展工作是一项难度比较大、意义比较长远的工作,所以,在对党员与相关教职人员进行管理与组织的发展工作时,应该将写申请书的队伍进行合理化的扩大,同时在学习上还要给予其一定的帮助与扶持;对于一些入党积极分子,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教育工作、培养工作和考察工作等,进而做到思想上的引导、行为上的帮助、日常生活中的关心等工作。

3努力提高党员的工作热情,让党员及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合理化教育的重要,进而为提高党支部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期间,在一些年轻的教职人员中,应该对其进行党的基础知识的再教育工作,让年轻的教职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党支部建设工作与教育改革的关系,从而帮助年轻的教职人员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

三、丰富活动载体,营造创优氛围

1积极创建党员的先锋岗位活动

由于中小学校园中的学生均是未成年儿童,所以一些教职人员在工作时必须在语气、行为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注意。而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则是整体性地提高教职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样不仅可以将党员的辐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可能让教职人员在中小学之中更好地将教学工作展开。

2深化并重视党员目标的考核工作

在对中小学党支部的建设工作给予开展与加强时,为了能够让党员以及相关教职人员所具备的先锋作用与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党支部便对其定下了五点工作要求:

①在论学习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②在组织上要慎重,纪律上要严格。

③重视并注意个人形象。

④在正视教育的基础上,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

⑤敢于面对真正困难。

3在中小学校园的期末假期中,党支部应该及时将教职人员进行组织,然后再围绕着以上五点来展开党员考核工作,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职人员或是党员应该给予优秀或是合格的评价。而当进行年底会议总结时,还要开展相关的“党员民主评议”等讨论小组以便对一些先进的典型进行事迹的弘扬,从而节间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与学习热情。

四、加强退管工作及团工委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1.将退管工作和团工委工作视为重要工作事项,继续做好、持续做好、严格做好。在对待一些离休和退休的老党员老教职人员时,要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给予一定的关注,尽量低将他们的退休生活给丰富起来,从而让这些老党员和老教职人员能够将心思放在办实事上面;在一些节假日中,要常向这些老党员和老教职人员进行工作汇报,同时对于一些政策的实施还要征求他们的建议与想法。

2.加强对党支部的指导性工作,加强对党支部的培训力度。在对我当的一些教育思想及方针进行全面贯彻时,首先应该将中小学校园中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给予全面性的完善,将教职人员中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3.教职人员与学生是中小学校园不可缺少的主人,同时也是校园中的物质及精神两种闻名的开创人与建设人。而近年来,在开展校园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时,其一些方针与政策几乎都是围绕着教职人员群体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来展开的;坚持民主管理政策,完善教育会议制度,最大程度地将教职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从而提高校园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为加强中小学党支部建设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第9篇

新的一年转瞬即逝,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我心中经常在反思,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从事教导工作以来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因为我可以用我的知识、智慧、情感和我一生中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为自己留下一些或许对未来有用的东西,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在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从中我也感受到了投入工作才能享受工作的快乐,因为我坚信一切的回报都是和投入成正比的,我愿意用最大的真诚,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一份职责。

为了总结得失,以利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现将近一年工作小结于后:

一、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校如家,切实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想为学校所想,急为学校所急。

二、工作方面

本年度,我主要负责学校的工会工作、卫生工作、教育教务日常工作,分管数学、体育、学前、少先队音乐、美术等工作。回顾起来,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抓教学常规,使各项教学工作入正轨

第10篇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说教的灌输教育方法

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教学模式。

2.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变得丰满、深刻。

3.利用不合理

不能合理利用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课改后的教材不仅脱离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的怪圈,而且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区域特色增添了大量的图片、故事、名人名言、社会新闻等,可谓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融合统一。

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1.创设情境,优化过程

创设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灵活地运用教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它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首先,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事例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上;其次,重组教材。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

第11篇

2012年秋学期已经结束。我现将这个学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法纪,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二、职业道德方面

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学职责,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热爱关心学生,平等待人,与同事团结合作,严于律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精力和感情奉献于其中。

三、知识能力方面

本人通过不断在学习,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己具有了较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了自己教育科学文化知识,课堂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业务上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四、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能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按步骤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德育贯彻于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地着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的进行英语教学,对学管教管等,严格要求,帮助他们成长。课堂教学中,能结合课程改革新理念进行教学,由浅入深,讲练结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抽查、检测学习情况。及时补漏不缺。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四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第12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不断深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进,现在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预备求职。

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萌动的、安闲状态的求职期看,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县和乡的基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公道配置。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各部分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分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求职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面对着社会上形形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来完成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是,他们经常无所适从。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就是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解决求职对象和应聘规则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目前,终身性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把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的时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完成就业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并预祝他们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