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时间:2023-08-08 17:0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第1篇

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持续多长时间,影响的深度及范围如何,都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依然具有较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且当前也具有较好的应对危机的条件。比如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的物质条件很好,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财政状况良好,外汇储备充足,政策回旋余地较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举措就是很好的说明。

政府大规模投资释放继续推动经济增长信号

这次提出的十项举措中,有九项都是财政政策,这说明财政政策对内需的拉动效果更为直接。在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相比而言,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方面的效果更为直接。当然,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仅靠财政政策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有了货币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次会议就强调要打组合拳,不仅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让财政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在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这次会议提出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投入4万亿元的投资,今年四季度就要先增加安排1000亿元,可谓出手快、出拳重,从长期来看,这一投资规模意义重大。十大举措提出了十个方面的任务,每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些事项大都是今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所需的实实在在的项目,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民生方面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环保方面的投资、创新方面的投资等内容。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会产生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刺激消费的作用,更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民生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未来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所以,这4万亿元的资金安排,是既着眼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又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方式,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

从短期看,投资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4万亿元投资无疑会拉动经济增长,不仅如此,政府打出这一重拳,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投资的增长。因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危机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信心,导致投资意愿、贷款意愿的降低,使经济增长放缓。此时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无疑是释放出了一个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经济领域各主体在这一信号的引导下会增强信心,恢复投资。只要这十大举措能够得到很好贯彻,相信明年我国经济仍会继续保持8%~9%增长速度。

改善民生被放在突出位置

十大举措的特点是力度很大。比如投资,我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此次将在2010年底之前安排4万亿元的投资,今年第四季度中央就安排投资1000亿元,这一投资力度是很大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系统性强。十大措施中,既有财政政策,又有货币政策;既涉及民生,比如安居工程、提高收入,又涉及企业,比如实施增值税转型、加快自主创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有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整体看,十项举措具有系统性。

第2篇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跃上60万亿元台阶,旧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新的增长方式尚在萌发,危与机同在,破与立并存。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投资放缓、外需不振、企业效益下滑等种种压力客观存在,人们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忧,舆论上也出现了对中国经济的“唱空”声音,不妨称之为“转型焦虑”。

应该看到,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空前复杂的局面中,“转型焦虑”包含一定合理因素。然而,我们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所处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没有变,中国经济的主要方面仍是平稳向好发展,发展趋势是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近日,国家统计局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加大、转型阵痛显现的挑战,但也创造出了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提质的发展新局面。认真分析统计数据,不但有助于克服“转型焦虑”,更能加深对新常态的认识。

首先,经济结构本质性优化。消费需求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著,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产业向中高端升级趋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0个百分点。民生持续向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1%。这些“比GDP增速更亮”的结构改进,体现出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定力,调整经济结构、释放改革红利。

其次,经济风险整体性可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5%,均处在合理区间,不存在“硬着陆”风险。全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8%,在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债务风险宏观可控,有充足的“粮草弹药”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最后,创新发展系统性萌发。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长49.7%。人们的消费模式悄然改变,投资方式也朝着创新方向倾斜。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2.4%,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9%;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16.8%,注册资本(金)增长85.8%。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成为消费与投资流入的热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创新驱动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提出“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对于中国经济,在认识上不仅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只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只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因此,在方法论上,最重要的是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克服“转型焦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第3篇

《投资者报》高方方/文

投资者报

随着“两会”的临近,给许多相关热门板块个股的上涨带来了动力。上周沪指收于3253.43点,周振幅为2.04%,周涨幅为1.60%。市场人士认为,临近两会,各行业板块均会产生更多利好消息。所以,当前的市场是重个股轻指数的行情,对于已经涨幅过大的个股,均出现了回调走势,反而是那些未涨的板块在爆发。

低点稳布局 关注五热点板块

“就A股市场而言,当下最需要重视的是,投资人必须充分了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A股市场风格变化较快的现状,尽可能做到对于每一笔投资的前后逻辑一致、完整、不受干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投资胜率;投资者最忌讳经常改变投资策略,时而长线持有,时而短线投资,投资逻辑一旦混乱,就会对组合收益带来伤害。”南方基金李振兴表示。

对消费及新兴成长等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消费能力和意愿最强、人数最庞大的群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民步入中产阶级,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成为消费升级的根本,这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

展望未来,精细筛选低估值、高股息率的价值股,确保这些公司基本面运行稳健、估值拥有足够安全边际,交易上寻求市场低点左侧稳步布局,重点相关板块包括食品饮料、家电、汽车、制造业、公用事业等;积极发掘基本面向上突破、估值合理的优质成长股或周期性行业,力求做到研究和跟踪均领先市场,以灵活的仓位和交易策略捕捉投资机会,具体包括建筑建材、高端制造、TMT、环保、新能源等。

对于再融资新规对转债市场的影响,兴全可转债基金经理张亚辉认为,新规明确表示可转债并不受新规的诸多条款限制,这让可转债市场或迎来长期利好。此次再融资新规让基本面较好、盈利能力强且专注于主业的上市公司拥有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靠概念、讲故事的上市公司以及过度融资等不规范行为将失去生存基础,这对于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华商基金童立认为,小金属股票的上涨正是反应了前述的供需改善,是具有基本面逻辑和支撑的。

“一带一路”将迎重大机遇

于2017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将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2017年“一带一路”战略将迎来关键性的进展。从国内环境来看,经过三年的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不断明晰,先后出台的各项规划以及会议的召开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计划实施方针。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的相关职能部门也成立,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亚投行等金融机构也为战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熟的合作模式和较为丰富的经验也为2017年“一带一路”的快速推进提供了良好基A。近年来PPP规模及落地率都远超预期,投资模式也在国内逐渐成熟。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一方面可以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实现供需平衡,拉动国内基建投资,维持经济增速,也能有效实现国内经济的提振,随着战略影响的范围扩大,更多国家和地区会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这为有国际业务的国内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其战略的深化也为国内相关行业带来利好,如高铁、水泥建材、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都将有盈利改善的预期,其中高铁建设是重中之重。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中西部地区能够发展与他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在2017年有望实现中西部地区的GDP显著增长。

而已经投入运作的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服务,它的设立证明中国的号召力增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基建、制造、物流建设等很多具体项目的资金支持上,将提供有效保障。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来说是3~5年甚至5~10年的一个长期规划,对于A股来说则是一个可以反复炒作、可持续关注的一个投资板块。今年两会,“一带一路”无疑是市场重点关注的热点,可能会带来较大投资机会。

创金合信基金程志田表示,国企改革可能会贯穿全年,但高度有限。相对而言,“一带一路”概念同时有了基本面的支撑,至少近期几个月,该板块或存在不错的行情。

布局景气行业 医药业沐政策春风

对于近日A股行情的表现,以及近期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国泰基金杨飞表示,2017年的A股市场,从估值到盈利,机会将大于风险。2017年依然会贯彻“寻找行业景气度高且估值合理甚至被低估的成长股”的投资理念,自下而上地寻找预期偏低的公司。未来会在医药商业、光通信、生态环保几个景气度偏高的行业中寻找成长股,此外,钢铁等周期股、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等价值股,以及受益于政策导向的国企改革概念股也会少量配置。

第4篇

在G20会议上,中国人不但敢于“捅马蜂窝”,还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不仅保住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甚至有可能实现化危为机的逆转。

虽然2009年股市最大的利好是来自政府行为――为撬动私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性放量的“输血”和人为制造各种不同概念的炒作。但是近期市场走势之强,已超过很多人的预测。用常规眼光观看,目前的短线波动远不如对大盘基本面运行属性的认识来得重要。而用熊市的眼光看市场会不停地去测顶、逃顶。同样的,今年行情也在不断修正自我。

牛市思维不是技术,而是口号。在监测系统下喊口号有时候会与实际数据相悖。换个角度看,假如忽略眼前的危机,也许就会对目前市场的中期走势及属性有新的判断――大盘已经脱离基本面。但要重新客观认识这波行情,不仅要关注基本面,同时还要关注相对时间下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资金流动。价值决定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都不具备单独否定作用。尤其是,大宏观下的基本面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在利益制约行为的原则下,市场回升到平均戈本价位被认为是人为情绪所看到的技术点位,会出现群体性抛压现象。尤其是资金在这些敏感点位附近不能有效放大,或者筹码出现明显发散现象时,市场往往形成阶段性高点。这些点位都是重要的决策区域,而非只是技术点位,这是反应上的策略,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涨到这些点位附近才会出现转折。如果资金在中途转化为外流趋势时,指数同样会回落。年初以来的A股表现与近期的经济数据有关。真实数据比乐观预期差,比悲观预期好。中国经济已经由下滑转向回暖,至少某些数据已经底部抬高。

现在的市场正处于政治决定经济基础的时候。当前需要关注的是,政府在通过继续放大信贷数据所体现的高层决心。这符合中国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靠政治解决的判断。更多的数据证明了,中国已经到了捍卫金融的时候了。

如果说2008年10月是中国股市转折,那么2009年4月可能就是全球资本市场的转折――全球资本市场大型底部正在完成。实战投资策略上,可能会在嫡时间内比较多地使用牛市思维。近期个人操作也往往是注重大宏观而轻指数,既主观看空而在作多。这是因为政策决定市场走势的时候,实战上就要在波段和中期策略上偏于激进,故忽略部分短线波动。

技术上如果把1664点至6124点作为一波完整趋势的话,那么2695点附近仅仅是1664点至6124点向上反弹0.236的弱趋势边缘。如果坚持0.382的反弹幅度的话,就至少要看到33130点附近。

2002年,2245点跌到998点是因为要完成国有股减持。如今6124点跌至1664点是在完成国有股减持后而实现价值回归。两波行情的性质是有前因后果的。因此,2002年至2005年之间的多次反弹幅度跟眼前的行情有很多的关联性。因为998点涨到6124点途中留下很多基金机构与私募博弈(交战)的点位(区间),1664点涨到2500点附近同样留下它们之间曾经对垒的痕迹。所以说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仍在不断重复过去走过的路,唯一不同的是市场的时间、指数和技术点位。

而跳空年线是仿效2004年初的走势,还是仿效2006年初的走势?我认为,即使短线突破年线也不会一马平川,牛市呼之欲出没那么简单。攻破年线不会一蹴而就,构筑顶部也是这样。筹码转换到不断吸引资金填补筹码从而获得利润空间的时候,已经不能再用技术来形容了,而是属于艺术范畴。

虽然本轮行情中,政策和资金等基本面战胜经济的基本面取得优势的地位,或者说多头仍然掌握着主导权。但技术面与政策面和资金面总是此消彼长,力量对比也会悄然地发生变化,当政策面和资金面被行情炒“透支”了,技术面也有可能发生转变。

第5篇

一问:经济能否平稳运行?

基本面继续向好趋势不改,经济增速趋缓但仍保持较快

今年以来,中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扩张势头减弱,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趋势不改。经济运行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基本面持续向好,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首先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有效地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消费的不断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7.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投资作为重要的内部需求获得了稳定的增长。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514.3亿元,增长19.6%,为经济持续增长增加了动力。

再次是外需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我国出口总值增长35.2%。8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出口总值达到1455.2亿美元,增长38.1%。

经济增速趋缓,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新形势。早在去年底,中央就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国家对地方债的规划和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央行3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窗口指导,保障货币供应量,适度回笼流动性,国家还针对楼市出台了严格的调控措施,旨在把过快增长的房价降下来。目前。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

二季度各项指标表明。经济增速趋缓的征兆比较明显。是否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了针对性,激励政策是有进有退,整体上,看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截至目前,PMI已经连续17个月高于50%,显示经济仍处于扩张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已较上年同期明显好转,未来经济增速将渐趋稳定。

虽然今年以来,旱情、涝情对农业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不影响粮食丰收的大局。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继续得到有力推进。

二问:通胀压力是否可控?

年初的物价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物价将处于温和水平

虽然8月11日公布的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创今年以来新高,表明经济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整体观察,目前我国物价仍处在温和水平。

和去年相比,上半年物价上涨步伐较快。粮食、绿豆、大蒜价格在上半年有一些波动,但由于国家加强了有关商品的价格调控。目前价格形势基本稳定。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看,虽然上半年PPI同比增长6%,6月同比增长6.4%,随着下半年增速放缓,PPI将呈现回落态势。

张晓晶说。年初市场普遍担心的通胀预期并没有显现。分析通胀形成原因,有利于认清当前的物价形势和下半年物价走势。

从成本推动型通胀角度看,目前,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价格的调整。近期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上升明显。短期有利于扩大需求,中长期可能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此外,近几个月国家上调了部分资源价格。总体上看,由于工资调整有序推进,资源价格调整较为稳妥,产能过剩会抵消部分价格上涨的风险,成本推动型通胀尽管面临压力,仍在可控之中。

从需求拉动型通胀看,一是总需求即GDP增长。目前,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缓解了需求拉动型通胀。二是货币投放。去年巨额信贷投放所形成的流动性,对今年的价格水平会产生推动力。输入性通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仍在蔓延,由此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乏力。目前,购进价格指数跌幅较大,PPI上涨压力减缓。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51.3%,继5月份环比大幅下降133%之后续降7.6%。7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0.9%。购进价格指数下挫,意味着PPI上涨压力减缓,通胀压力降低。

陈厚义表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下半年物价形势将保持温和水平,虽然6、7月CPI达到3.1%、3.3%,预计8、9月CPI可能超过3%。但四季度CPI将回落至3%以下。目前,导致物价走高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要密切关注价格形势的变化,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管理和控制通胀预期,保持价格形势的基本稳定。

三问:资产价格走势怎样?

下半年楼市价格增幅适度下降,股市在平稳中维持震荡

资产价格表现同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观察资产价格走势,必须看以楼价和股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去年以来,作为资产价格之一的楼价,呈现单边过快上涨的态势。今年4月中旬,国家推出“国十条”,旨在通过差别化贷款政策以及增加土地供应、商品房供应和保障房供应,把过快增长的房价降下来。到6、7月,楼价涨幅开始呈现回落态势。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如果宏观政策保持不变。预计四季度或明年一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楼价可能会出现净负增长。

虽然楼市调控取得初步效果,但楼市泡沫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总体上判断,局部城市存在明显泡沫,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全国性的楼市泡沫。

房价收入比,往往是衡量房价泡沫的重要指标。当前的房价收入比情况说明了楼市泡沫的存在。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房价收入比已超过15倍,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巴曙松认为,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楼市的真实泡沫情况,因为分子与分母都具有误导性:平均房价没有考虑不同城市、不同地段和不同质量商品房屋的差别:平均收入也没有考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仅从房价收入比来判断,不能得出全国性泡沫的结论。但一些大城市房价收入比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并伴随着楼价过快上涨,这些城市的

楼市泡沫十分明显。

张晓晶表示,从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酝酿与持续周期看,中国在2010年所表现出的泡沫更多是一种预警,随着信贷的收缩,局部性泡沫很难变成全国性泡沫。预计下半年楼市价格增幅将适度下降。楼市泡沫将逐步得到抑制。

衡量股价泡沫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市盈率。根据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10日,以2009年年报为基数,沪深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2,58倍,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17.79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听说,虽然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000点之上跌到了7月初的2300多点,股价已有较大程度的下探。但股市依然存在着合理的泡沫。

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今年迎来重要一年,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创业板不断扩大和完善。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为企业筹集大量资金,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刘听说,资本市场应容忍一定泡沫,以显示资本市场活性。当前股市存在一些泡沫,但股价估值和市场泡沫程度基本处于合理水平。目前,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下半年股市将维持平稳震荡格局。

四问:调控政策如何把握?

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手

当前,经济在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的同时,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楼市关联着宏观和微观,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楼市调控。一方面。楼市调控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出现明显回落。董藩表示,楼市调控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有所显现。4月中旬以来,建筑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累计跌幅已达1000元吨。

另一方面,楼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房价单边过快上涨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半年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表现出了净增长。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1.4%,7月同比上涨10.3%。到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增幅甚至还有扩大趋势。数据表明,7月份北京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20.1%,涨幅在全国居于首位。另外,到6月全国还有超过1.9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待售。

楼市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巴曙松说,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手。任何形式的楼市调控政策,都要以抑制地产泡沫、防止对经济波动带来过大冲击为目标,从而避免泡沫破灭引发的经济震荡。当前,宏观调控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通胀预期的管理这三大任务之间求得平衡。

第6篇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期。一方面,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GDP继续保持较快增速,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一方面,经济运行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二季度比一季度GDP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6、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1%、51.2%,环比继续回落,经济扩张势头减弱。同时,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碰头,使经济健康平稳运行遇到复杂形势的挑战。

经济能否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中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扩张势头减弱,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趋势不改,经济运行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基本面持续向好,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首先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有效地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消费的不断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7.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投资作为重要的内部需求获得了稳定的增长。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514.3亿元,增长19.6%,为经济持续增长增加了动力。再次是外需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我国出口总值增长35.2%。8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出口总值达到1455.2亿美元,增长38.1%。

经济增速趋缓,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新形势,早在去年底,中央就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国家对地方债的规划和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央行3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窗口指导,保障货币供应量,适度回笼流动性,国家还针对楼市出台了严格的调控措施,旨在把过快增长的房价降下来。目前,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

二季度各项指标表明,经济增速趋缓的征兆比较明显,是否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了针对性,激励政策是有进有退,整体上看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截至目前,PMI已经连续17个月高于50%,显示经济仍处于扩张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已较上年同期明显好转,未来经济增速将渐趋稳定。

虽然今年以来,旱情、涝情对农业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不影响粮食丰收的大局。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继续得到有力推进。

通胀压力是否可控?

虽然8月11日公布的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创今年以来新高,表明经济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整体观察,目前我国物价仍处在温和水平。

和去年相比,上半年物价上涨步伐较快。粮食、绿豆、大蒜价格在上半年有一些波动,但由于国家加强了有关商品的价格调控,目前价格形势基本稳定。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看,虽然上半年PPI同比增长6%,6月同比增长6.4%,随着下半年增速放缓,PPI将呈现回落态势。

张晓晶说,年初市场普遍担心的通胀预期并没有显现。分析通胀形成原因,有利于认清当前的物价形势和下半年物价走势。

从成本推动型通胀角度看,目前,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价格的调整。近期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上升明显。短期有利于扩大需求,中长期可能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此外,近几个月国家上调了部分资源价格。总体上看,由于工资调整有序推进,资源价格调整较为稳妥,产能过剩会抵消部分价格上涨的风险,成本推动型通胀尽管面临压力,仍在可控之中。

从需求拉动型通胀看,一是总需求即GDP增长。目前,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缓解了需求拉动型通胀。二是货币投放。去年巨额信贷投放所形成的流动性,对今年的价格水平会产生推动力。输入性通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仍在蔓延,由此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乏力。目前,购进价格指数跌幅较大,

PPI上涨压力减缓。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51.3%,继5月份环比大幅下降13.7%之后续降7.6%。7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0.9%。购进价格指数下挫,意味着PPI上涨压力减缓,通胀压力降低。

陈厚义表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下半年物价形势将保持温和水平,虽然6、7月CPI达到3.1%、3.3%,预计8、9月CPI可能超过3%,但四季度CPI将回落至3%以下。目前,导致物价走高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要密切关注价格形势的变化,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管理和控制通胀预期,保持价格形势的基本稳定。

调控政策如何把握?

当前,经济在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的同时,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楼市关联着宏观和微观,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楼市调控。一方面,楼市调控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出现明显回落。董藩表示,楼市调控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有所显现。4月中旬以来,建筑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累计跌幅已达1000元/吨。

另一方面,楼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房价单边过快上涨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半年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表现出了净增长。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1.4%,7月同比上涨10.3%。到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增幅甚至还有扩大趋势。数据表明,7月份北京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20.1%,涨幅在全国居于首位。另外,到6月全国还有超过1.9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待售。

楼市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巴曙松说,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手。任何形式的楼市调控政策,都要以抑制地产泡沫、防止对经济波动带来过大冲击为目标,从而避免泡沫破灭引发的经济震荡。当前,宏观调控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通胀预期的管理这三大任务之间求得平衡。

第7篇

一问:经济能否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中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扩张势头减弱,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趋势不改,经济运行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基本面持续向好,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首先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有效地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消费的不断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7.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投资作为重要的内部需求获得了稳定的增长。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514.3亿元,增长19.6%,为经济持续增长增加了动力。再次是外需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我国出口总值增长35.2%。8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出口总值达到1455.2亿美元,增长38.1%。

经济增速趋缓,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新形势,早在去年底,中央就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国家对地方债的规划和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央行3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通过窗口指导,保障货币供应量,适度回笼流动性,国家还针对楼市出台了严格的调控措施,旨在把过快增长的房价降下来。目前,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

二季度各项指标表明,经济增速趋缓的征兆比较明显,是否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了针对性,激励政策是有进有退,整体上看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截至目前,PMI已经连续17个月高于50%,显示经济仍处于扩张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已较上年同期明显好转,未来经济增速将渐趋稳定。

虽然今年以来,旱情、涝情对农业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不影响粮食丰收的大局。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陈厚义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继续得到有力推进。

二问:通胀压力是否可控?

虽然8月11日公布的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创今年以来新高,表明经济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整体观察,目前我国物价仍处在温和水平。

和去年相比,上半年物价上涨步伐较快。粮食、绿豆、大蒜价格在上半年有一些波动,但由于国家加强了有关商品的价格调控,目前价格形势基本稳定。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看,虽然上半年PPI同比增长6%,6月同比增长6.4%,随着下半年增速放缓,PPI将呈现回落态势。

张晓晶说,年初市场普遍担心的通胀预期并没有显现。分析通胀形成原因,有利于认清当前的物价形势和下半年物价走势。

从成本推动型通胀角度看,目前,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价格的调整。近期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上升明显。短期有利于扩大需求,中长期可能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此外,近几个月国家上调了部分资源价格。总体上看,由于工资调整有序推进,资源价格调整较为稳妥,产能过剩会抵消部分价格上涨的风险,成本推动型通胀尽管面临压力,仍在可控之中。

从需求拉动型通胀看,一是总需求即GDP增长。目前,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缓解了需求拉动型通胀。二是货币投放。去年巨额信贷投放所形成的流动性,对今年的价格水平会产生推动力。输入性通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仍在蔓延,由此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乏力。目前,购进价格指数跌幅较大,PPI上涨压力减缓。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51.3%,继5月份环比大幅下降13.7%之后续降7.6%。7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0.996。购进价格指数下挫,意味着PPI上涨压力减缓,通胀压力降低。

陈厚义表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下半年物价形势将保持温和水平,虽然6、7月CPI达到3.1%、3.3%,预计8、9月CPI可能超过3%,但四季度CPI将回落至3%以下。目前,导致物价走高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要密切关注价格形势的变化,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管理和控制通胀预期,保持价格形势的基本稳定。

三问:资产价格走势怎样?

资产价格表现同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观察资产价格走势,必须看以楼价和股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去年以来,作为资产价格之一的楼价,呈现单边过快上涨的态势。今年4月中旬,国家推出“国十条”,旨在通过差别化贷款政策以及增加土地供应、商品房供应和保障房供应,把过快增长的房价降下来。到6、7月,楼价涨幅开始呈现回落态势。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如果宏观政策保持不变,预计四季度或明年一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楼价可能会出现净负增长。

虽然楼市调控取得初步效果,但楼市泡沫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总体上判断,局部城市存在明显泡沫,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存在全国性的楼市泡沫。

房价收入比,往往是衡量房价泡沫的重要指标。当前的房价收入比情况,说明了楼市泡沫的存在。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房价收入比已超过15倍,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巴曙松认为,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楼市的真实泡沫情况,因为分子与分母都具有误导性:平均房价没有考虑不同城市、不同地段和不同质量商品房屋的差别;平均收入也没有考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仅从房价收入比来判断,不能得出全国性泡沫的结论。但一些大城市房价收入比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并伴随着楼价过快上涨,这些城市的楼市泡沫十分明显。

张晓晶表示,从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

的产生、酝酿与持续周期看,中国在2010年所表现出的泡沫更多是一种预警,随着信贷的收缩,局部性泡沫很难变成全国性泡沫。预计下半年楼市价格增幅将适度下降,楼市泡沫将逐步得到抑制。

衡量股价泡沫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市盈率。根据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10日,以2009年年报为基数,沪深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2.58倍,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17.79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听说,虽然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000点之上跌到了7月初的2300多点,股价已有较大程度的下探,但股市依然存在着合理的泡沫。

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今年迎来重要一年,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创业板不断扩大和完善。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为企业筹集大量资金,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刘昕说,资本市场应容忍一定泡沫,以显示资本市场活性。当前股市存在一些泡沫,但股价估值和市场泡沫程度基本处于合理水平。目前,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下半年股市将维持平稳震荡格局。

四问:调控政策如何把握?

当前,经济在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的同时,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楼市关联着宏观和微观,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楼市调控。一方面,楼市调控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出现明显回落。董藩表示,楼市调控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有所显现。4月中旬以来,建筑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累计跌幅已达1000元/吨。

另一方面,楼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房价单边过快上涨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半年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表现出了净增长。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1.4%,7月同比上涨10.3%。到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增幅甚至还有扩大趋势。数据表明,7月份北京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20.1%,涨幅在全国居于首位。另外,到6月全国还有超过1.9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待售。

楼市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巴曙松说,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手。任何形式的楼市调控政策,都要以抑制地产泡沫、防止对经济波动带来过大冲击为目标,从而避免泡沫破灭引发的经济震荡。当前,宏观调控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通胀预期的管理这三大任务之间求得平衡。

第8篇

越南突然成为全球焦点是在今年5月底。

5月份,越南通货膨胀率高达25.2%,资本市场拦腰折损,越南盾走势疲软,这些“麻烦”让外界猜测越南将发生“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继而演变成东南亚新一轮金融风暴中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两个月过去了,越南的经济情况似乎与人们的猜测相反。金融危机没有发生,经济形势也渐显乐观。是人们的判断失误,还是越南政府的措施得力?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古小松就此问题接受了《财经文摘》专访。

经济基本面向好

古小松指出,越南经济现在确实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高通胀、股市楼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恶化等。

“越南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这是经济发展中的常态问题,说越南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有些过了。”他告诉本刊记者,“对越南的经济情况还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悲观,连越南自己都没有出现像外界这样如此严重的评价和预测。”

“今天的越南很像1994年经济过热、通胀率达24.1%的中国。”古小松表示。他认为,越南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点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遇到的问题,即使是目前,中国也不同程度存在通货膨胀和股市楼市下跌的压力。

“总的来说,越南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环境、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也没有大的变化。”古小松分析道。据了解,越南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三驾马车拉动,这种态势一直没有变化。

今年上半年,越南对外出口增长了30%,事实上外国投资也在不断增加。2008年上半年确定引进外资项目达306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203亿美元)都多。今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增长达到6%以上,尽管同比有所放慢,但增长态势没有太大变化。

“国际炒作越南将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第一张要倒下来的多米诺骨牌,这种判断可能有偏差。”古小松说。

他指出,越南不太可能会爆发像泰国那种的金融危机,泰国当年的情况跟越南完全是两种类型。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政府基本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管制,而越南则仍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资金进入越南后不太可能一下子抽离出去。在这种背景下,几乎没有发生泰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对于将越南的经济情况描述成“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的说法,古小松认为,存在三方面的可能性。

“很多人对越南的情况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不太透彻。外面一说,很多人就会跟风,信以为真。”古小松首先表示。

其次,现在整个世界比较动荡,包括美国次债危机、高油价、粮食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存在,人们容易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判断越南的情况,觉得越南会受到很大影响。

“越南问题最初是由一些投行提出的,看到投行的报告,我们感觉有点吃惊。投行提出这些问题,除了他们自身判断的问题外,有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正在考虑攻击中国。”古小松认为投行的做法值得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目前碰到很多问题,特别是资本市场有动荡不安的迹象。而越南就在中国的边上,资本市场与人们的心理预期紧密相关。一说越南,会不会引起当年泰国金融危机的恐慌?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冲击?不能排除他们对中国资本市场有目的。”

经济过热引发通胀

据古小松分析,越南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过热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内因。越南过于看重经济增长而放松对宏观经济的调控。2007年下半年越南经济就显示过热,通胀已有蔓延之势。

越南经济已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受世界市场影响较大。国际市场的原油、大米等不断高涨,直接拉高了越南的生产和生活消费价格,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典型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从引进外资看,外来资金过度集中于非生产领域。2006年至2008年前5个月,越南吸引外国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其中真正用于实业投资的大约仅占两成,八成以上都投向了房地产、服务和贸易。2006年到2008年初,约有100多亿美元的海外资金进入了越南股市。2007年7月越南楼市向国际资金开放,越南楼价因此跳升1倍多。

此外,政府没有严格控制外币黑市交易,是导致金融动荡的重要因素。

船小好掉头

据悉,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越南政府已经采取了一揽子措施和政策,主要包括调整经济增长目标、提高银行利率、削减公共支出和投资以及控制重要物资、商品的进出口和价格等。

“应该说,通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措施的成效已经显现出来。通胀问题得到缓解,没有像前几个月那么飙升。越盾的汇率也逐步在稳定,没有进一步贬值。股市也在反弹,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前两天又反弹到447点。这说明国家的基本面是没有变的。”古小松向本刊表示。

他强调,就目前来看,越南政府要控制通货膨胀,还是能够做得到的。越南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发生过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985年9月至1986年9月的一年内,越南通胀率高达700%。

“那么高的通胀率,越南政府通过开一些猛药,还是治理下来了。最重要的措施,是使银行利率比通货膨胀率高出1个百分点。有过这个经历,越南要下决心治理通胀,还是有办法的。”古小松说。

重要的一点是,越南只有8600万人口,经济总量在700亿到800亿美元左右,规模不大。古小松用“船小好掉头”来形容越南决策的灵活性。

在他看来,越南政府有控制通货膨胀的经验,也具有控制通货膨胀的物质基础,内外环境、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大大好于1985-1992年,主要看越南政府是不是要下决心,以及在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中保持恰当的平衡。现在越南面临两难选择:是把保持经济增长放在首位,还是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重点?

10年左右赶上菲印泰

值得注意的是,古小松在其主编的越南蓝皮书《越南国情报告(2008)》中判断:“根据目前越南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估计2006-2010年发展计划有可能提前实现。”

“越南2006-2010年发展计划有很多指标,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据古小松介绍,2007年,越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835美元,距离1000美元仅165美元而已。

据悉,2008年越南的经济发展计划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5%-9.0%,达到1337万亿-1347万亿越盾,约相当于830亿美元,人均约960美元。这是越南首次提出要提前完成国民经济计划。

此外,古小松告诉《财经文摘》,越南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赶超菲律宾、印尼和泰国。

第9篇

宏观政策的突然转向、股市超跌的反弹要求、农行上市的护盘动作形成了合力,造就了市场的这一波反弹行情。

当前这一波的股市上涨是在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超跌反弹,反弹已经接近尾声,股市不但不可能走出反转行情,反而会在熊市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并越走越远,经济基本面与股市资金面都不支持股市出现反转。

经济走势疲弱

从中国经济发展因素看,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与外贸红利都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体制瓶颈、发展瓶颈、环境瓶颈与资源瓶颈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层层钳制,中国经济的两位数增长时代正在结束,中速甚至低速增长的时代正不可避免地来临。

在这样的经济滑坡背景下,指望靠政策刺激来扭转颓势或者让市场走出反转行情,无异于南辕北辙与揠苗助长,这反过来所伤害的正是中国股市的内在机制。去年救市的副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再折腾下去就会使市场陷入苦难深渊。在政策有心无力、回旋空间已经十分狭小的宏观背景下,市场的向下选择已经很难避免。

另外,高房价挤缩了大多数民众的消费能力和欲望,需求拉动型经济的形成前景黯淡;高房价加剧了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整个银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已经彻底被高房价绑架;高房价改变了投资拉动经济的可能和环境,正可谓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高房价压缩了政策的回旋余地和选择空间,一旦政策选择不慎导致房价再度大涨,整个经济就将面临万丈深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股领涨大盘正说明大盘没有上升空间,市场资金可以在短期内赌房地产调控政策改变,但现实是没有任何决策者敢拿中国经济的前景和社会民众的愿景做赌注,甚至甘冒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因此,把股市反转的希望压在房地产政策的放松上,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主观愿望和不能成为现实的过度冒险。

股市供求局面改变

今年以来的股市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的市场运行几乎处于单边的下跌过程,但市场的扩容没有丝毫的放缓迹象。

目前,整个市场正上演IPO加速、再融资提速、大小非释放的三重奏,这与市场资金的捉襟见肘形成鲜明反差。市场扩容特别是银行业的再融资明显加速,表明去年四万亿救市、地方融资平台的大规模融资、银行过度释放流动性的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决策者正利用市场的最后时机来转嫁银行风险。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笔者今年以来所做出的市场判断:银行业已进入发展的下行周期,如果不是这样,银行业的再融资就绝不可能出现如此疯狂的局面。

宏观政策从长远目标转变为权宜之计,一方面表明经济面临的深层矛盾已经多么严重,迫使宏观政策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四渡赤水”;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转型已经遥遥无期,这对股市来说是绝对的重大利空而非重大利好。

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放弃经济转型就等于放弃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希望。久病不医必酿大患,靠“打吗啡”的方式来救人而不是治病,就只能加速危机的到来和整个经济的灾难。不在别人的危机中实现转型,就很可能在自己的危机中被迫转型。

在宏观经济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的经济背景下,如果股市走出反转行情,那就意味着这样的股市已经完全脱离了整个经济的基本面,股市的存在基础也将因此而彻底动摇。

人为制造的虚假繁荣不可能具有可持续性,去年的股市走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再次如法炮制不仅不能成功,而且会对股市的内在机制造成根本性伤害,股市就将彻底沦为政策的玩偶与工具,失去其存在的内在机制与发展的合理空间。

复苏的不确定性

欧洲债务危机还在持续演绎过程中,美国经济的复苏步伐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世界经济前景远不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乐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日益加深、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存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必然跨越国界,渗透到世界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去年的救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引狼入室,导致中国经济正面临危机边缘。在这方面我们已没有学费可交,任何微小的决策失误都可能引发重大的经济灾难。指望中国股市在全球股市的颓势中一枝独秀,实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笑谈。

第10篇

 

一、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回顾2008年,陕西省分行在发挥传统优势,大力支持交通、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基本建设的同时,在支持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分行以电力、石油、煤炭、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为重点对象,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为支持目标,以信贷投放为核心,全方位地开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全年向全省工业企业累计投放贷款210亿元,占全行贷款投放总量的46%。2008年末全行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为280亿元,占贷款总量的39.7%,当年新增58亿元,是2007年的2.31倍,也是历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中央出台“国十条”以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行工业企业贷款新增达21亿元,为我省工业企业应对外部冲击、保持正常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针对工业经济特点开展金融服务的主要措施

 

1.加强与各级政府的联系,及时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国际金融危机显现后,我行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加强与各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集团总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并主动从源头掌握项目信息及其进展情况,做好项目储备,为加强信贷支持奠定基础。近期,省政府为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出台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相关信息虽然是通过经委系统向企业传达的,但我行没有坐等企业上门,而是在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就布置各级经办行主动了解客户需求,配合各级经委和企业共同做好贴息申请工作,使政府的好政策更有效地落实到企业。

 

2.关注企业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与企业密切配合,共渡难关。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形势下,我行对省情、行情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危机尽管影响巨大,但给资源导向型的陕西经济带来的影响,更有难得的机遇。以这样的判断为指导,我行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就是既不当无所事事的旁观者,也不做“雪中送炭”的局外人,而是将自身融入陕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政府、企业一道齐心协力、共渡时艰。针对近一时期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行业出现的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经营状况恶化的问题,我行没有简单地以固有的风险标准否定客户贷款需求,而是主动对客户经营的阶段性风险与长期趋势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判断,从宏观经济长期发展的大局观察企业的基本面,坚定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

 

3.顺应工业企业特点,不断丰富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加适用的金融服务。一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担保单位难找、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我行及时推出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产品,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通过订单融资、应收款质押、保理、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10类信贷产品,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担保方式和抵质押资产范围。二是对于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等问题,设计专门的信用评级系统,并通过速贷通、成长之路等中小企业信贷产品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运用循环额度借款,解决一些企业用款和还款频繁时效率无法保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行还积极运用“利得盈”、“票据盈”、“融保通”、融资租赁等新产品为企业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信贷需求单纯依靠贷款投放来满足的“独木桥”效应。

 

4.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将银行与企业打造成风险防范的共同体。在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下,我行没有将工业企业做为风险控制的博弈对手,而是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把企业当作共同控制风险的合作伙伴,主动利用银行的信息优势、智力优势、渠道优势,与企业共享我行的行业研究成果,向企业提出规避市场风险、把握市场机会的系统性建议,形成信息互补、行动一致的利益联合体,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对企业和银行的冲击。

 

5.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针对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风险高的问题,我行专门根据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设计了“速贷通”、“成长之路”系列化产品,并设置了专业经营机构和专门的业务流程。目前,我行已在西安成立了小企业中心,以信贷工厂的形式大规模处理小企业信贷需求。2008年,我行向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达57.6亿元,有效地支持了资源性企业、高科技企业、优势产业链中配套企业的成长。

 

三、2009年支持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设想

 

1.积极争取总行支持,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我们预测,2009年信贷投放不会没有控制,即使人民银行不做限制,各商业银行出于审慎发展的要求也会有所控制,信贷资源依然稀缺。我行将通过主动汇报沟通、改进工作质量、树立陕西品牌等途径,提高总行对陕西发展的关注度、对陕西分行工作的认可度,争取总行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等方面对陕西给予更多的支持,力争全年新增贷款2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贷款力争达到100亿元。

 

2.突出结构调整主线,重点支持解决瓶颈环节。在工业经济方面,优先保证电力、石油石化、煤炭、能源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军工等我省优势行业的大型企业、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支持我省产值过100亿元龙头企业和优质外来投资企业。中小企业方面,将加快在陕北、关中等小企业集中的区域设置组建小企业中心,使我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3.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有效满足各方面的融资需求。我行利用国家推出并购贷款之机,积极尝试并购贷款,推动我省企业跨行业、区域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积极开发信贷替代产品,满足企业必要的融资需求;加快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为我省企业借助证券市场融资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创新针对产业转移的信贷产品和审贷模式,进一步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促进更多的东部企业向我省转移。

第11篇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前期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人民币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降低了投资成本,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

2 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剧,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美国经济一旦出现下滑,大量资金可能会从美国资本市场撤离,寻求更为安全和盈利性的投资场所。从目前看,除商品市场外,中国很可能是这些短期资本最理想的投资场所。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并且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而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与美国关联度较大,一旦美国经济衰退,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很可能随之下跌。

3 就业压力增大

我国人口众多,本来就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冲击,造成二、三产业一些行业疲弱,更增大了就业的压力,包括造成中西部地区农村一些外出农民工返乡。在2009年春节返乡的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民工,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更加严峻。

4 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经过连续加息之后,2008年的下半年一直在降息,在面对通胀压力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未来仍有继续加息的必要。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美联储连续降息后,未来仍有继续降息的可能。

5 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倒闭和破产威胁,企业价值大幅下降,导致了跨国并购成本的大幅降低。这为我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提供了良好机遇。

6 促使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重视潜在风险,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1 扩大国内需求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支出。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改变其谨慎消费的传统。

2 改善产品和产业结构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产品价格暴涨,为规范行业运行、淘汰落后产能创造了有利时机,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

3 促进投资、扩大消费,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集中精力抢抓国家年底增加1000亿元投资的大好机遇,尽快开工建设,新上一批重大项目。

4 增强投资者信心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联手注巨资救市并制定相应对策,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道琼斯指数和日经指数分别创出11.08%和14.tS%的历史最大单日涨幅。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资本市场却仍低迷不振,投资者惊慌惊恐。因此,政府和管理部门必须加大救市治市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调节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金融避险工具,解决“太小非”遗留问题等,全面树立投资者信心。

第12篇

7月19日至21日,2016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举行。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分别率队,走进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和贵安新区,观摩了大数据、智能终端、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白酒、高端装备、轻工业等项目。

7月22日,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会议暨全省第三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总结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情况,研究半年经济工作,部署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会上,陈敏尔指出,这次项目观摩,既是对学习贯彻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再动员再部署,更是这些年全省民营经济生动实践和发展成绩的展示评比。在项目观摩中,大家看到了全省发展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看到了民营经济新的特点、新的亮点,看到了民营企业家实的作风、实的绩效。

陈敏尔强调,要更加坚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新发展,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信心、保持定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拥抱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凝聚起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要更加注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民营经济发展,致力于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创新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要更加有效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的意识,切实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广大民营企业家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闯大市场、干大事业,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

孙志刚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把降成本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当头炮”,把挖掘政用商用民用价值作为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主攻点,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增加有效供给的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硬举措,各项工作抓得紧、抓得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他强调,今年下半年,要精准锁定工作目标、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筑牢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责任编辑/徐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