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1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电一体化创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810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一体化概述分析
针对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要点和关键点进行分析,是全面的研究技术重难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机电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将电子电工技术、机械化技术、微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数据传感技术、信号技术等进行全面的融合,并且将融合之后的工艺应用到实践的生产之中。总的来讲,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技术群体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极强的技术,不仅仅是将微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进行简单的组合,更是对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改良。所以,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电气技术的一种本质上的区别。而从实践的应用角度着手,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分为产品以及技术等两个层面,相关的产品可以将人的感官、肢体的动作以及思想等进行延伸,同时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产品还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可以增强当前工业生产与制造工作的制动化程度,在今后也必将为产业的革新带来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讲,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之中,机电一体化设备占到了半壁江山,对于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
(一)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大体上机电一体化技术共有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属于初级阶段,即第一阶段,该阶段人们更为广泛的承认电子技术,并不自觉的加以利用;第二阶段,许多国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给予关注,并支持其产品。1989年第一届国际先进机电一体化学术会议在东京召开,这也标志着机电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机电一体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处于深入发展时期,融入了微细加工技术、通信技术和光学等,形成了微机电一体化与光机电一体化的新分支,深入研究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建模与集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其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表现:①全部制造业领域基本都应用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工业发达国家30%-40%的机床都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也趋向系统化与智能化,并以25%-30%的速度在未来几年内呈增长趋势,今后在家庭、娱乐、管理和办公等多个领域都会逐渐应用智能机器人。②单机的机电一体化逐渐过渡到全部制造业的集成化。如今制造业在全球发展的总趋势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将原有部门间的接线打破,将基础定为制造对信息流与物流进行控制,从而有机结合决策经营、开发产品、生产准备、实际生产与管理等环节,综合全局动态。③机电一体化领域引入了激光技术,它结合了电子、机械技术,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进行扩展,更好的结合了制造业和信息业。④微细加工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也使许多高新技术的兴起得到带动,对电子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机械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并应用机电一体化,国务院在“863”计划中列入了成立的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许多有关机构和院校也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发面,我国虽落后于欧美等先进国家,但伴随技术革命的开展,我国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优先支持其发展,也获得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通过十几年的理论与技术准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华大学目前已经建成了该工程的研究中心,其他的著名高校也建立了相关的培训中心与实验室。我国有许多行业和省市以及类型、规模不同的企业都在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如今该技术已经被引入到了石油化工、冶金、纺织、轻工、航天、电子、机械等各个领域,许多行业也逐渐对其进行关注与投入。②工业机器人方面。机器人的开发研究于1986年被列入我国的国家科技计划,现对其操作机的设计制造、软件编程、控制系统、轨迹规划以及运动学等多种技术均已掌握,生产并应用了一些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开发出了多种机器人,可以水下作业、爬墙或前后行走等。我国与工业机器人操作机有关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目前已经掌握其优化制造技术、设计与编程机器人软件、设计驱动系统的技术、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等,并可以自动生成点焊、弧焊与大型机器人,开发并制备其周边配套设备。③数控技术方面。该技术于1958年起步,在其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我国制定的几个“五年计划”,整体来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进步。我国的生产能力早在几年前就达到了年产3000多套数控系统、5000多套进给装置和主轴。加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精度在近十几年已经从10μm变为5μm,以前3-5μm精密加工中心也达到了1-1.5μm,同时达到了纳米级(0.01μm)的超精密加工精度。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综合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某一方面的应用,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使机器能够具备人的思维、推理判断,并具有自主决策能力,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可取代生产过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目前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器人、数控机床是智能化的体现,当然现在其技术还不完善,随着智能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工程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随着各项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将会越来越完善。
(二)标准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机械接口、电力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等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标准,才便于各部件、各单元的匹配。由于各生产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一个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营理念的进步,资源的共享,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标准化已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上的标准化有利于新技术、新产片的开发,有利于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反过来促进机电一体化企业的发展。
(三)网络化。自上世纪末,网络迅速发展,其应用渗透到各个行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是如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例如: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逐渐出现了集成家电系统、企业内部局域网,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及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渐向网络化发展。为了服务于客户,机电一体化技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四)精密化。微型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是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融合,使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更小、耗能更少、运动更加灵活。微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医学、军事、航空、信息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它还将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五)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生产、不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各行各业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行业也是如此。绿色环保需要做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使用、维修、销毁等环节,不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在各环节对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不浪费资源,并且产品停止使用后可回收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应当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自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以来,对工业生产方式,企业管理方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军事、医学、信息技术等各行的技术改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会不断完善,就目前来看,智能化、标准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环保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科学技术的亲密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完善、在各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耀军.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探析[J]. 科技创业家,2012,20:87.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机电类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合作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1-03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之门。”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结合专业实际和区域产业实际,与企业广泛开展深入的实质性合作,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了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本文拟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产教融合下机电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根据教育部对相关专业课程的要求,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课程。由军事理论与训练、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两课、高等数学、实用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素质等课程组成,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二部分是依托W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群而设置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电梯结构原理与安装维修、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实训、单片机电路设计实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训、工业控制技术实训等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
第三部分是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校外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了毕业实习及综合实践(顶岗半年或以上)校外实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养成、职业道德。
第四部分是以职业技能考核为主导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由中级维修电工、电梯电气安装与维修操作、低压电工作业操作等考证实训及鉴定系列课程构成,考证实训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作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相对应工种的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相对齐全,能够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训要求。该校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具体如下:
(一)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教具和教学软件,学院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校企双方共建品牌培养基地。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通力电梯实训基地为例,该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实训场地按企业要求进行改造、装修,企业负责设备安装及调试等。主要设备包括:MX32、MX18马达及模拟控制运行设备;MX14马达及模拟控制运行设备;配套的E-Link5.1电梯管理系统、门机系统等。通力电梯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标准配置专用工具、维修保养等设施,场地营造品牌文化氛围,实现学员在实训中心学习场景与企业实际环境一致。实训基地配置信息化现场教学教室,教室配置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硬件、演示教具,用于订单班教学,同时教学硬件满足对通力电梯员工的培训。
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抓手,由企业制订实训基地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标准,为学校品牌订单班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及资格认证,企业参与订单班组班、教学以及实习就业过程,学校则为企业培训学生,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认证,直接在本地区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承接企业在本地区的品牌文化推广,达到校企“双赢”的合作局面。校企共建的实训中心成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品牌推广的基地。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不仅是订单班授课资格培训,而且持续提供新技术、新梯型培训,打造一批始终与企业实际电梯维保过程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这样,学校和企业的场地、设备、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为本地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证。在校内建立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双方共享共用,既满足在校生开展实训实习的需要,又承担企业员工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职能;既为通力电梯在职员工提供内部技术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操作的平台,为电梯行业储备更多的技术人才。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主体为:学院“科研团队+机电创新团队”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以研发产品和生产指导为主,以产品生产组装为辅。对于一些校内难以加工完成的机电零部件,可以寻找在国内有能力提供该服务的企业,进行外协加工。目前已有产品为模块化电子电路开发箱,采用“所见即所得”的研发理念,目前已经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5年,性能优越。开发箱由一块主板和7块插接板组成,可以方便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电子电路设计实训。该产品配套了“理实一体化”实训教材,目前,市面上没有同款产品。产品立体停车系统为景观式立体停车系统,是集机械、电子、传感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教学设备,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在东盟职教展上获得了国内外嘉宾的广泛好评,可方便地为学生提供自动控制、传感器、电机拖动等课程的实训。产品研发团队按校内外生产企业对产品的设计要求,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产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生成与转化。学院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八面玲珑立体停车系统产品”及为学生服务5年的“模块化电子电路开发箱”等,都是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师生自主研发的。通过生产性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校园与社会,沟通学生和市场,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全力。
(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实践区依托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先进理念,以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进行机械创新思维、设计和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及基础教育为目标,通过构建交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动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期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实践区的建设,将成为学院机电机械类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科研团队研发中心,并将成果转化以及推广应用,为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有机电和机械等学科专业的机械加工中心、机电创新协会、产品研发中心等,以创新的思维构建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技术转化与创业孵化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科技制作与研发的场所。同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企业引入校园,在院内建立“IT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真刀真枪”在真实课题中得到锻炼。根据专业特色,成立专业社团和学习阵地,举办电子设计大赛、电工技能大赛等专业特色的学习竞赛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搭建平台。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广西“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广西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多项作品荣获国家专利。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以通力订单班为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群与全国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已合作4年,企业为订单班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并提供奖学金,学院则按企业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及教材、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同推进学生就业,使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稳定型储备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围绕电梯的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市场营销、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各个工作环节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使专业具有鲜明的电梯特色。通力订单班的课程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五学期):学生在学校集中培训,课程由企业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第二阶段(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定导师共同指导。具体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订单班大胆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一致,R悼纬烫逑涤敫谖荒芰Χ杂Γ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组织过程与企业生产同步,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就业或自主创业。订单班的师资来源更丰富,采取“校企互动、专兼互聘”的教师聘用方式,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技术专家、技术顾问等职务,互派人员进入工作站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实质性工作,合作共赢,大大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在多个专业推广该育人模式。从2012年至2015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力电梯合作培养学生人数108人,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据统计,到通力电梯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留下的学生达75%。部分学生已经成为通力电梯公司的技术骨干,通力电梯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提升的空间。从2011年开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几年间学生整体质量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企业维保技工素质水平;通过近4年实习生的情况来看(见图2数据),实习生留用率高达75%,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电梯公司对电梯人才的需求。
四、校企共享型教师队伍建设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5名专业教师到通力电梯南宁分公司参加生产实践;派送2名专业教师到昆山通力电梯工厂参加企业培训;派送2名专业教师到武汉交通学校参加通力电梯员工培训;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给专业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及聘请行业工程师走上讲台,担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这种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做法,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进行专业指导,帮助教师了解行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实现了校企间的人才双向流动。通过这些途径,专职教师的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逐渐打造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语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产教融合带来的好处展现出来。首先,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队伍技能素质和技术水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承担培养工作及企业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学生提前一年解决就业,毕业实习结合企业工作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很好地解决了学校与企业衔接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与培训,提升师资能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凸显办学特色。几年以来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率达96%,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多数学生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伊少云.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教融合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4JGA333)
[关键词]学术社团;高职机电;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10305
0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1,2]。同时,根据大量企业调查发现,高职机电类学生除了应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然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如下:高职机电类学生大多墨守成规,禁锢于书上的标准答案而缺乏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这跟重视技能的教育方式有关;学生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大多数学校的学术社团活动主要针对于少数学生;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和管理还不完善[46]。
随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及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前建立了专业学术社团“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协会”,本着“以科技为创新源泉,以实践为创业动力”的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通过这些社团活动提升了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并建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1实践“三阶段、立体型、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做好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中始终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具体实践中采取控制总学分、课程优化、分层教学、辅修专业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发展意向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培养的弹性,促进学生自主提高。通过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系统设计,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三阶段、立体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三阶段”是指创新创业意识融通人文课程体系,创新技术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训练渗透专业方向课程;“立体型”指以实验实训室、学生工作室为依托的课内外“创新实践平台”,和以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绍兴市科技馆等为依托的校内外“创业训练平台”互补立体型结构,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锻炼提供了保障;“多元化”指创新创业成果多样性和评价体系多元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取得超出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外学分,可用来替代相关专业拓展课的学分,比如参加竞赛、开发作品、对外服务、、学生项目等获取课外学分,这为学生自主性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加宽松自由的空间,实现了培养目标多样化、课程体系柔性化、培养方式个性化、实践形式差异化。
1.2实践以学术社团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支撑建立的学术社团“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协会”通过科技竞赛、项目互动、对外技术服务等内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觉对接和延伸第一课堂内容,开展“社团活动―课程建设―学生训练”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通过社团活动使得学生从“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的过程转变,在离开教师监督时学生能自主学习和管理,从而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和优化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增强社团主体地位。为体现学术社团的地位和价值,成立学生工作室、创新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其中学生工作室设置社团办公区、资料查询区、作品及荣誉展示区、社团文化展示区;学生创新活动中心设置了材料安放区、产品设计区、加工区、装配区,并配备了各类加工机床和工具,满足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Robot工作室配备了机器人开发所使用的软硬件,并展示了开发的各类机器人,包括舞蹈机器人、武术机器人等。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社团文化。管理制度对社团开展的各类科技活动、社团人员分工、社团招新和宣传、工作室卫生等规定了详细的任务和要求。社团的组织机构采用“两长三组一室”,其中“两长”指协会会长和副会长,“三组”指成立的机械创新设计、机电产品控制、机器人三个兴趣小组,“一室”指办公室(设主任一名),下设财务处和宣传处。为了让W生在社团中建立起自己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社团重视文化建设,包括社团发展历程、优秀社团成员成果及毕业后获得的荣誉展示、社团成员在各媒体中的宣传报道等。
学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学院以教师科研平台为依托,建成一支教学团队,配合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制定教师奖励和评职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学院、导师和社团成员的关系如图2所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导师和学生的协同创新,共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开发出融知识、技能、产品和趣味于一体的课程与创新教学项目。通过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积累,促进了"机器人调试与制作"等课程的改革,实践了“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创新型”一体化教学过程,构建了初级动手训练、系统动手训练、科技创新活动的三级创新教学体系,比如构建了基于燃料温控卡等纺织电子产品的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基于舞蹈机器人等融趣味一体的创新型教学项目。
以"机器人调试与制作"课程为例,开发出融知识、技能、产品和趣味于一体的机器人教学项目,如武术擂台、灭火、探险游等项目,构建了初级动手训练(掌握机械、电气、传感器及控制软件等基础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表达能力等)、系统动手训练(构建一个较复杂的系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块进行创新训练,实现各类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和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有潜力的项目给予特别支持和孵化,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技术技能将他们的发明创造由创意转变为有形的创新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三级教学体系。
3) 开展规模化、多样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年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各类学科和技能比赛,通过这些创新创业类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激情与斗志,全面考验学生的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社团做好的科技活动包括:每年下半年开学初社团配合做好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指导;每年上半年做好学校技能文化节宣传和组织工作,学生参与度达到专业总人数的70%以上;做好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的选拔和总结工作,社团成员在做好“传帮带”、参加竞赛和成果总结、社团管理等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和社团根据贡献度给予相关奖励,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自2010年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术社团成员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技能比赛、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奖118项,学生作品申报专利15项(已授权10项),学生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新苗计划)5项和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项。
另外,对外交流和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除了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技能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外,结合专业学术社团的整体实力,开展一些大型普及教育和交流活动,比如学生完成创新设计与制作后将作品展示给不同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形成市场开拓和承受挫折的意识,社团通过绍兴市科技馆、各类学校开展一系列对外技术活动,比如“携手志愿,对话科技――绍台大学生义工科技交流活动”“与智能机器人的亲密互动”“科普知识进幼儿园活动”“科学达人秀”等等。
在提高学生创新与对外服务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竞赛训练到自主创业的递进学习过程。为推进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学校设置了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并对入驻的学生工作室给予免3年租金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机会,对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导师参与策划创业方向和技术指导。目前众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个由学生组建的公司入驻了基地。
2成效
多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学术社团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等各项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参与,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典型成效如下。
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专业吸引力。目前基于学术社团为载体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几家合作企业对这个群体的毕业生接受度极高,甚至超越了对普通重点本科毕业生的期望度。目前上海铁路局在本专业中招聘学生数为318人,大型企业来校设置奖学金,比如杭汽轮、罗克韦尔专门为机电类专业学生设置了企业奖学金。大型企业(比如上海铁路局)每年单独或组团开专场招聘会;校企合作单位(比如绍兴旭昌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校技能文化节,组织技术人员参与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及开展讲座等。
2) 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基于课程建设过程中所构建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获市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已经应用于专业的教学活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目前本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和浙江省特色专业,建成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市级精品课程,出版10本省级教材。
3) 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在2014年和2015年的浙江省自动化教指委年会上向同行介绍了基于社团开展创新创业的成果经验,同类院校来校参观和交流经验;以绍兴市科技馆为通道开展各类大型成果普及教育活动,得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的大力宣传;绍兴市职教中心、桐乡技师学院、绍兴县机关幼儿园等师生来校参观和学习创新成果。
4) 学生创业活动。近三年来,学生社团中涌现出了如任德铭、钱招利、陈超等一批学生创建的公司,并得到浙江教育报、绍兴电视台、绍兴日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比如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术社团核心成员创建的绍兴市众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除了对外开展机器人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产品宣传等相关活动外,也积极为社团成员的创新c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孙云龙.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2):1213.
[1]刘艳,闫国栋,孟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2]徐博函,苗苗.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发展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5859.
[4]刘玉荣,张进,涂铭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6):138140.
[5]刘鸫根,钟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20):1216.
[6]李晓华,张丽萍,王晓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5(4):8489.
关键词 江海学院 机电一体化 专业 建设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方向,具有独立颁发国家专科文凭资格的民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名城扬州古运河畔, 校园占地面积1040亩,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面积22.15万平米。
江海学院于2002年申请并报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现有在校生540人,生师比:14.7。 已有两届毕业生共89人,就业率分别为95%和100%。 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及校内实训工厂,并建有9家校外实训基地和3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点 。
一、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面向
(一)明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深入贯彻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
(二)培养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具备本专业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技术管理和维护等工作,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 机电行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二、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企业岗位对学生必备能力的要求为起点,构建为达到必备能力所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训练。根据技能要求构建支撑核心课程和支撑实训环节。
课程体系
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支撑核心课程
支撑实践环节
传统的机械基础技能
能对常见的普通机床会操作、维修和调试,能就简单的机械零件进行测绘设计,能进行工艺规程制订和夹具的设计,能进行车间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制造技术B、金工实习及其它实践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综合实训A、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B、机床拆装实训
现代机电设备的控制调试、管理和维护技能
能对现代机电设备广泛使用的液压气动等机械执行元件和传感器、单片机、PLC等控制元器件进行控制调试、管理和维护
电工与电子技术A、液压与气压传动A、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机床电控与PLC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实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机床电控与PLC应用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
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技能
能操作使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线切割等设备,能手动和自动编程及三维造型设计
数控技术、机械CAD/CAM
数控技术综合实训、机械CAD/CAM课程设计
学时分配表
教学类型
学时数
总学时2930
百分比
课堂教学
讲课
1580
1580
54%
实践教学
实验
180
1350
46%
集中实践环节
45周=1170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1、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7人,有在校生540人,生师比14.7,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0人,占58.8%,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3人,占76.5%,40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占50%,有2名专业带头人。
2、本专业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有兼职教师13人, 具有高级职称7人,占54%.
具体举措:
(1)通过引进、招聘,吸引企业上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2)通过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和学历层次;
(3)通过新老结对帮带,组织教改、教研及科研课题小组,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已有两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被学院批准立项,并开始研究。
(4)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以及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的获取、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学校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环境由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组成,主要承担学生课程实验和各类技能实训。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
本专业拥有11个院内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1014台套,总面积1720㎡。可完成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实训。
校内机械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生产环境,训练手段齐备,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筑面积5042㎡,拥有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铣2台,数控车8台,普通车20台,线切割2台,电火花,平面磨床,外圆磨床,万能摇臂钻各一台。
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冷、热加工操作实习、数控技能实习实训。
同时本基地具备车、钳、铣、数控车操作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的鉴定能力,保证了“双证制”教育的实施。
本专业院内实验实训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实训基地名称
仪器设备台套数
启用时间
1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室
53
2006年12月
2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实训室
8
2007年6月
3
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实训室
5
2007年8月
4
工程材料实验实训室
54
2007年5月
5
材料力学实验实训室
3
2006年10月
6
电测实验实训室
58
2006年10月
7
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
469
2006年4月
8
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
48
2006年4月
9
单片机及微机原理
实验实训室
216
2006年9月
10
PLC技术实验实训室
40
2007年6月
11
CAD/CAM实验实训室
60
2007年6月
12
校内机械实训基地
论文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能力;学生;培养
一、职业教育在全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在增加,教育本身也在飞快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近年来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硬件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还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国,国家为了提高大量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发展职业教育是不二良方。职业教育既让学生学到了文化基础知识,又学会了一门专业的生存技能,同学还使广大劳动力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及专业技能。国家正是看到了职业教育的这些功效,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政策上也是尽最大努力的优惠,如对农村特困学生、农村低保学生、城镇低保学生进行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资助;对涉农专业的学生学费进行减免;对所有中职在校学生进行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资助等等,都体现了国家政策上对中职教育的照顾。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全国教育体系中是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国家把中职教育至少是放在普高教育同等水平线上的,政策上甚至更倾向于中职教育。
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职校学生是面向社会用人单位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既然是技能型人才,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上,职校学生就应该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些过人之处就是职校学生的生存本领,就是职校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砝码。所谓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优秀的中专中技毕业生以及取得技工、技师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即是说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都是用人单位的顶梁柱,都是专业技术层面创新的中坚力量。所以,在校时期的实训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实处,让实训教学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品职业技能为企业所用。
三、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学习掌握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消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本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专业技术领域不相同,所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技术也就不同,相应的实训教学方法和过程也随之各异,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实训教学程序。所以,应该分各专业来探讨实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宽口径专业,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用工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针对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的设置就应该围绕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或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来进行。理论课与实训课应该为1:1的比例,并且及时的进行实训实作。课堂上交给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紧接下来就进行实训操作,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执行力度。例如,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柔性加工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用一节课讲清楚安装调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接下来一节课就完成一个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马上找老师请教解决。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当中解决随机问题。同时,紧抓技能等级证的考取,使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又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
(二)计算机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21世纪,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三项基本技能,那就是计算机、英语和驾驶。计算机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工作离不开计算机,学习需要借助计算机,生活也要依赖计算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但是对于以计算机赖以生存的专业人士来讲,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就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为我们服务,但是还不能胜任更高要求的网络维护、动画动漫制作、图片处理等工作的操作。在计算机的实训教学中,应该看到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方面毕业生的需求意向。如网络维护,网站建设与后期维护,网页设计,计算机的销售与维护,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程序编写,图片的编辑处理等等。在实训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教学设置应该是理论少于实际操作,或则可以是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理论知识。校内校外常常组织一些装机大赛、网络组建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又锻炼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从实用性、美观性、功能性、创意性等方面进行评比。或则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小小的网页,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对Flash、3DSMax、Photoshop等的学习,自己做一些小游戏,同学之间相互借鉴。既娱乐了大家,又练习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利用国家组织的技能等级考试的机会,督促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出身社会就有资格加入激烈的竞争当中,在计算机的各个专业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转贴于
(三)会计技能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跟用人单位所设置岗位对本专业学生技能的要求相联系起来。如用人单位大量需求的出纳员、成本核算员、会计主管、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岗位人才。围绕这些岗位,实训教学应该有明确目标方向,以社会岗位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安排学生实训教学。实训教学过程中,从基本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入手。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所必须的基础性技能。如“计算技术”课程里的珠算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技能的训练。在这些训练之中,除了培养熟练的技能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细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规范的操作方法。而专业训练则是对岗位中专业要求的特殊训练。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的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等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对相关专业技能逐渐熟练且达到专业水准,让一些独立的专业技能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结构。同时,假设实际社会中岗位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财会专业人才就业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持有会计技能证书才能上岗。所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础上,还要注意证书的考取。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有了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才能面向社会的各个岗位,轻松就业,绝对胜任工作。
(四)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电子技能也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专业,运用到生活中的专业知识也很多。与电子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视频、音频设备和智能电子产品检测、调试、装配、维护、维修等。为了培养社会实用型电子专业人才,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教学。电子专业又是一个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技能专业,本专业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本保障,所以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设置应该是1:1,甚至是2: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所有知识点的关联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学习和训练。例如电子技术应用的实训项目,应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识读原理图与信号流程分析仪表实用与测量万用表电路的安装、维修与调试开关电源电路的安装、维修与调试AV功放电路的安装、维修与调试超外差式收音机安装、维修与调试电子钟安装于调试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维修与调试数字化彩色电视机的调试与维修激光数码视盘机的调试与维修等。通过这些实训的锻炼,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技能技巧,达到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保证能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在实训教学中,同样要注意技能等级证的培训及考取。因为社会在进步,要求在提高,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是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是也需要专业的证书加以证明。
(五)其他专业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社会的职业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肯定不仅仅只有上面几种类型的人才需求,比如旅游专业、服装专业、汽车、美容美发、园林等等,包罗万象,数不胜数。但是,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类型,万变不离其宗,在实训教学中都需要注重社会实用性,着眼于社会岗位对专业方向的需求性。在实训教学中只有保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有层次的进行打磨,才能培养出社会满意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岗位才会认可他们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抱着创新的思想、踏实的态度、勤奋的作风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才能合符历史赋予的角色。
关键词: 专业素质 新技术 新技能 就业竞争力
在“将系统论、控制论运用于学生管理”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根据课题组的安排,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前为就业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合理有效安排下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基本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认清北京经济发展形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北京市进行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振兴现代制造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和下一阶段重点发展汽车、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四大产业,突出抓好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顺义汽车城、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城南生物医药产业带四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现代轿车、数控机床、中芯环球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双鹤药业大输液、同仁堂中药与天然药物新制剂等十大产品,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提升。
二、劳动力市场状况
北京四大工业园区和各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了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外资、独资、合资企业纷纷落户,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调查显示:北京市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岗位技能要求多样化,需要复合型人才。
亦庄工业园区市场广阔,潜力大。2008年形成以星网工业园、富士康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基地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2002年底,中芯环球北京半导体有限公司启动投资12亿美元,建设一条8英寸、线宽0.25微米以下、月投产3万片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该项目不仅有助于开发区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形成,而且带动微电子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发展。星网(国际)工业园,以北京首信诺基亚为核心,吸引了全球和国内近30家主要手机零配件和服务供应商,如揖斐电、艾科泰、三洋能源、富士康、金长科等一批富有特色、在全球信息产业享有很高声望的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了世界一流移动通信生产基地。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预计星网(国际)工业园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并创造10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从十年前的几百万美元,发展成现在的总资产13亿元人民币,建立起了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全球研发与制造中心,目前,全世界CT销售量的25%来自开发区内的这个GE医疗制造基地。2002年下半年,中视联数字系统有限公司诞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年后建成以发展国家数字电视产业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的产业基地,吸纳百家以上数字产业企业入园,形成一个聚集数字电视企业的“数码王国”,并全力推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是按照北京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布局规划的要求建立的,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十五”期间,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规划投入资金200亿元,到2005年,形成年产值240亿元规模。目前,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占地40亩,投资1.5亿元生产6英寸砷化镓的中科镓英项目;北京民族印刷厂占地72亩,投资1.2亿元的项目都已经入驻基地;基地传统产业也在不断优化、改造升级。
三、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办学咨询委员会专家对学校办学方向多次进行论证,实施专业结构调整,确立光机电技术应用为今后专业发展方向之一,将化工机械、工企电气化和工业仪表及自动化专业合并为机电专业,开设CAD/CAM/CNC数控技术、光机电技术、化工过程装备技术、机械加工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技术等专门化方向。培养适应北京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产品和设备装备等行业的生产、操作、管理和技术服务岗位。
四、注重新技术学习、培养新技能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极为活跃,学校走出去,企业请进来,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面向经济开发区的就业市场基本打开,就业形势良好。从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分析,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培养尤为重要。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正在大举向中国转移,然而,北京在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甚至与国内沿海地区相比,仅处于中低端水平。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少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仍然依赖国外。国外制造业已经先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现在正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我们应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加快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制造业的应用,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合、集成光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于一体。
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加强CAD/CAM/CNC技术学习,使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虚拟制造和中高档数控加工装备的操作等。
在过程自动化方面,要加强新生产工艺过程执行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学习,掌握车间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
在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方面,要了解并适应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
在综合技术的应用方面,以光机电技术为结合点和突破点,将光学、微电子、信息和机械及其他相关技术交叉并融合,用于光电子自动控制系统、检测系统、激光技术焊接和加工中。
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不仅注重有形资产的投资和创造,而且将拥有高素质的职工作为企业无形资产,职工掌握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使企业通畅调控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幅度地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既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专业素质,又要培养职业意识,后者的培养蕴于教学各环节中,使自己具有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态度;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团结协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理解他人,了解社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治.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11.
1993年,33岁的济南人荆书典已经担任济南自动化仪表厂分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副厂长。在这个大国企中,他自称“在企业里其实干得不错”。
当时,电子信息领域的爆炸式技术变革已经开始带动机电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式自动仪表行业在欧美逐渐沦为夕阳产业。济南是中国四大仪表生产基地之一,而其中济南自动化仪表厂作为山东省两个自动化仪表生产厂之一,也开始感受到逐渐辐射至国内的行业震荡。
早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现并入山东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的荆书典因为工作需要十分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而且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高端技术与产品。他逐渐认识到国内在这个领域的落后和空白。他判断常规仪表和精密仪器很快就会被淘汰。仪表产业必须迅速与计算机技术融合,朝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新产品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但在老国企僵化的体制格局下,他的革新想法难以得到采纳和实现。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长和经验,走出体制内去创立自己的事业。
开张之作
荆书典动员了包括自己大学老师、同事在内的5人入股,6人能拿出的启动资金却只有6万元。这个数目不足以开设公司,众人退而求其次只能兴办起大陆机电研究所――取“6”的大写“陆”字作为名字。
开通一部办公电话需要6000元初装费,买一台电脑则需要2万元,再除去房租、办公用品,6万元已经所剩无几。研究所既要开拓新客户又要搞科研,艰难可想而知。创业之初,昔日的教授、高工也要亲自设计、装配,荆书典硬是在装修中练成了使冲击钻的好把式。
公司内部的活大家可以不分彼此地干,没有外来业务的严峻现实却让荆书典等人一筹莫展。公司在开业之后便陷入8个月发不出工资的难堪境地。
此时突然有人找上门来:临沂一家工厂从意大利引进了一套二手设备,因为交接失误,导致系统密码缺失,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无法开启。
“人家给我们5天时间。”荆书典和同事们望着图纸和机器上的意大利文一头雾水,“马上叫人去新华书店找来意大利词典,并逐字翻译一个个单词”。输入密码打开系统后才发现,设备电脑内的意大利语竟然可以通过程序转换为英语。
4天过去了,经过测试,他们找到了故障点。把一枚故障芯片换掉后,机器正常启动了。这家工厂最后付给他们5万元维修服务费。这是大陆机电掘到的第一桶金。荆书典此时才感觉,他是幸运的。
第一桶金的5万元与6万元的启动资金相比数目显然不小。但这还没能为大陆机电彻底解困。1996年,山东省第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由大陆机电研发完成,虽然只是价值5万余元的小型系统机,但毕竟是比传统机械仪表先进得多的设备。据此,大陆机电较早地被济南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并得到了第一个“正当”的客户订单:济南新客站锅炉房电控系统改造。虽然项目不大,终归是公司的开张之作。荆书典将此划分为大陆机电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公司的服务能力开始得到社会承认。
此后,荆书典相继接到青岛天柱化工集团自备电厂锅炉自控系统改造工程等项目。大陆机电在热电与环保领域的优化控制技术与管控一体化系统得到了一定肯定。
发力DCS
作为山东省过程自动化产业中最大规模的民企,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是大陆机电主打产品。在荆书典看来,“DCS是现代工业的灵魂,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我们做的DCS代表山东省的最高水平”。
举例来说,热电厂是民用设施中最复杂、最庞大的设施。发电系统的汽轮机工作压力通常高达14兆帕,燃煤锅炉工作温度达540多摄氏度,每一个阀门每一处管路对安全要求都很高。对这样高温高压的系统进行监测需要测量仪器具备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大陆机电也经历了从小热电厂做起,再到中型电厂,最后攻下大型电厂市场的经历。”荆书典介绍,“我们的DCS在电厂的系统内最多能安置65000个检测点。任意一个检测点的测量、收集处理和发送等信息处理过程能在20毫秒内完成。系统内部集成有上千个CPU,堪称一个计算机群,以此保证所有的监测点可以并行工作”。
由于电厂投资动辄几十亿元,关系到周边广大区域的社会生产生活,整个系统不能象普通生产线那样随意停机进行检查。DCS的设计寿命也要求很长。荆书典表示,大陆机电的DCS系统配置有三重备份,可累计运行10万小时无故障,系统全寿命期超过10年。
面对这种先进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许多电厂一开始却选择了拒绝。首先是因为系统价格昂贵,测量一个点平均耗资2000元,并且操作比抄录仪表数字复杂。荆书典回忆:“我们做推广演示时,前面是一排计算机系统,电厂在后面还要接起机械仪表用来检验。数据出来后一看,计算机系统比仪表精度高多了,可靠性也好。关键是计算机系统能对使用者优化生产过程提供决策支持。此后客户就逐步淘汰常规仪表了。”
荆书典告诉记者,一套有记录功能的仪表需要2000~3000元。最简单功能的仪表也要1000多元,并不比DCS划算多少。DCS系统除了测量和显示,还可把多种生产优化方案集中在一起供人参考。“相比只能单点测量,单回路控制的机械仪表先进太多。”
一般来说,电厂锅炉提供的蒸汽温度往往略高于汽轮机的工作温度,以往电厂都是通过一套复杂而笨重的冷却系统降低锅炉蒸汽温度,使二者工作温度基本趋同,但是降温将损失大量的热能。荆书典强调,若安装配备大陆机电的相关测控产品,一方面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控就能够保证蒸汽温度与汽轮机工作温度相匹配,从而省去冷却系统这一工作环节,节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电厂也可以提高汽轮机工作温度,促使其提升效能。系统内的蒸汽温度每提高两度,每发出一度电就能节省两克高发热量的优质电煤。实施优化控制后的经济效益无疑非常可观。山东南山集团电厂采用大陆机电的DCS系统,电除尘器智能控制器等节能降耗系统使用,产生了降低60%能耗的明显效益。
“华泰电厂是我们的第一家客户。此后还有青岛建业电厂,南山电厂。山东省的热电厂改造市场我占二分之一。现在,电厂一看使用DCS能大幅度节能降耗,都要求上这种系统。”
在大陆机电的20余项技术专利中,动态能耗分析评价系统是荆书典最为看重的。这个系统可以看作是浓缩型的DCS。大陆机电为其编写出测算能耗、运行效率等数据的成套软件,并内嵌数据库和专家评估系统。通过广泛安装的测控系统进行实时测量,系统具备为节能服务公司、使用单位或者第三方机构提供整套专家系统,准确提供效能分析的能力,并模拟出节能改造后的效果,如果系统哪一部分和数据库资料设定相差较大,就证明其改造空间也大,节能效果愈明显。相比之下,以前的老式DCS系统只能提供数据,具体评估还需人工参与完成。
DCS系统是不是只能用于锅炉、汽轮机控制等制造过程的动力节能?荆书典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的DCS像计算机那样设计了标准化硬件及接口,可以通过随意插拔功能板卡,安装不同软件实现不同的功能,能应用于地铁站管理等城市内外所有有需要的场合,模块化适应能力很强。”
“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可以用客户指定的产品,也能用自己公司的产品。我们的许多关键部件采购自霍尼韦尔、GE、ABB、西门子等公司。其实我们自己的全系列产品很好用。但许多客户,尤其是大客户不给你展示的机会。他们都要求用外国公司的产品。”谈到此,荆书典显出几分无奈。
涉足环保,玩转EMC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际运用,大陆机电凭借在工业生产过程综合控制及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开始将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拓展应用到环境保护领域。
荆书典有句名言:“污染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再生资源。”凭着敏锐的眼光,大陆机电在2005年便开始将环保产业列入公司下一步规划发展方向。
荆书典涉足污废水治理领域,除了机电控制方面的优势,还在于他拥有一项造纸废水再处理的技术专利。这种技术能把秸秆、稻草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成为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中水。
他的治污技术路线是:用测控技术分析污染物成分,确定合理的工艺技术路线,把杂质提取出来,还原成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用到能用的地方去。这样既治理了污染,又能实现资源再利用。
未雨绸缪,大陆机电早早通过了审核,成为济南市发改委备案的第一批节能服务公司。2008年,大陆机电又投资2200万元承建了济南高新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这预示着排污治理这个业务增长点被大陆机电开发完成。与一般污水厂有所不同的是,荆书典在污水厂内建立了一家实验室,能开展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提取研究。
采访中,他拿出装在瓶子里的废水提取物样本给记者展示:“你看,造纸黑液为什么会产生污染,是因为里面有还原性物质污染。我们利用自动化检测技术,检测这些物质里到底有哪些物质可以提取,需要利用哪种方法降低多少COD,然后再通过科学手段把里面的有用物质提取出来,利用化学与生物的方法减少COD。比如草浆黑液就可以提取出有机物并最终能变成木素磺酸钠、粘合剂,以及代替木粉作为木塑制品的添加剂等。”
“这样做我们会有双得:得经济收益,得研究收益。污水厂作为抵押,我们的银行贷款额度还能明显增加,能为研发和市场开拓提供更多资金。”此时的荆书典,全然不再是17年前那个账面资金捉襟见肘,卷起袖口亲自干装修的创业青年。
“2010年起,国家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现在行业内形势很好。以前是厂家提技术要求,我们去投标,那属于被动竞争。现在我们带着技术和设备去投资,让厂家不花钱就能产生效益。投资改造完成后,节约能源,省下大笔排污费,我们和厂家按协议分成,我拿大头,3~5年就能收回成本。”荆书典告诉记者,“全国27个省市都有我们做过的化工厂改造项目。我们的产品还出口到印度、阿塞拜疆等6个国家。我们的服务工程师现在还在这些国家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高脚杯”理论
在初创的两年多时间里,荆书典和他的创业团队由于缺乏足够和稳定的资金链,无法按计划展开当初认定的自动化设备研发等公司“主流”业务。“只要与自动化相关的活我们都干、都接。”
以前,大陆机电的经营项目可谓多路并进,处处开花。除了自动化控制之外,大陆机电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企业网络建设一度做到了省内三强,技防监控工程也是山东省公安厅认定的具有设计施工资质的认证单位。藉此,大陆机电也逐渐摆脱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随着注册资金的不断增加,小小研究所也名正言顺地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荆书典的带领下已经下辖两家分公司,拥有员工200余名,年营业额1.2亿元。
但从商业发展史上看,一个仍显年轻,实力有限的民企产品主线不能铺得太广,否则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几经权衡,自动化控制专业出身的荆书典再次“偏心”向自己的老本行:大陆机电的主攻方向被确立为集中精力做好流程管控一体化工程。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实训课程;重要性;问题;建议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将电子、信息、机械、控制进行有效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的智能化和最优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工业发展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高校对机电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些良好成效,尤其是在实训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提高了学生胜任现代机电设备实际设计和操作的能力,从而大大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长远发展。然而,我们在庆幸改革带来的成绩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实训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并加强对开设实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才能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电类实训课程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一、机电类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及取得的成效
一方面实训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课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且比一般的实践教学课程更加具有综合性。在实训课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手脑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解决问题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训课程设计和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实训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有效的衔接平台。这个衔接平台不仅能够使该课程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也能够使整个课程群实现融合。同时,还有利于初学者对抽象且相对枯燥的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树立自信心,并通过该平台建立和完善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为了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认知,从而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思考问题与动手的能力,我们在机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以机电一体化培训系统为主要平台,加强机电类实训课程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如:学生自从见识了机电类自动化装置和系统高效率工作之后,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按照相关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不断补充和强化机电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课堂宣传及利用学生毕业设计,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学习到了实际工程应用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学业。
二、机电类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类实训课程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机电类实训课程内容还存在局限。实训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而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又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高校机电类实训课程内容设计还比较局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实践训练课内容与学生的知识体系存在不符现象。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实际接触过类似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加之大二、大三学生的机电知识体系还不完善,对于实训装置系统在实践中运行,只能了解其表面现象,而无法深入理解系统具体的原理和结构,从而也导致一些实训科目无法科学设计实验;三是学生对实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内容、功能、要点、目标认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四是机电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提高教师素质至关重要;五是实践操作教学效果不明显。当前,机电类实训课中因实践操作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六是实训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建议
1、提高实训教学思想认识,建立和完善相关教学制度和体系
有效结合机电类专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相关实训教学制度和体系,如:准确定位实训教学目标,建立学生实训纪律、管理制度、实践成绩奖惩条例、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
2、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一是要加强对当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和学习,提高实训课程的内容深度;二是拓展实训课程教学的广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加强学生对机电课程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四是综合设计实训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促使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方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真正地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要鼓励教师通过社会调研、与企业座谈交流等诸多渠道接触社会实际,这不仅有助于校企双方就学生在实习中许多待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且有助于增加教师科研与教学的信息量,拓宽机电类专业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更加明确双方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和需求,进而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对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和交流,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4、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建立一个优质的实训教学基地
企业需要技能人才和技术,而学校可以通过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的形式为企业解决困难和办好事。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师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并与之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关系,促使企业转变原有态度,提高他们接收学生实训的动力,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优质的实训教学基地。
5、提升实践操作教学的效果
实践操作教学是实训课程的关键。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乐于接受、理解,并学有所获,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操作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进,如通过加强任务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专业导向的实训教学方法的运用,强化实训课程的针对性,提高实践操作教学的效果。
6、完善实训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实训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训课程改革中不断加强实训评价,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及时给予分析和总结,从而实现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具体而言:一是要设定以实训为主的评价方式;二是要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三是要加强评价总结和反馈。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实训教学中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四、结语
总之,实训课程的实施对机电类学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实行实训课程改革以来取得了诸多良好成效,但是我们也不容忽视实训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对实训课程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才能有效探寻解决问题的多元化途径,从而不断深化机电类实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大旭,黎淑芬,顾玉琦,寿国忠,姚立健.开放实验课在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04.
[2]张建峰,梁静,张洁婧,朱学军.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04-15.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考核方式;分层教学;教学改革;小班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75
1 引言
《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指出:为了推进高校创新课堂教学,我省将扩大小班化教学。到2016年7月,我省2000年及以后新建院校学生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40%,其他院校不低于50%;各学校学年小班化教学学时占当期总学时的40%以上。根据文件要求,在有限经费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实施《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理论教学“大班化”实训课堂“小班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的分层分类教学,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如计算机文化基础或英语的基础课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方法是采用入学先考试(考核)的方法,通过入学后的第一次的考试(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划分。采用这种方法,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次考试(考核)往往很难对学生真实水平进行评价;且被划入低层次班级的同学,对课程会出现抵触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而影响课程的学习。
鉴于以上因素,我们采用课内动态分组,课外以社团活动的方式进行分层分类的课程教学。
2 课内动态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图1所示,在课内动态分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分成了两个阶段:教师引导阶段和实践操作阶段。在引导阶段,由教师在“大班化”课堂形式下,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完成项目的提出和项目的引入。在实施操作阶段,根据学生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分层。不同层次(或不同小组)的成员分别由不同的教师带领下进行项目的实际操作,以及完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经典项目:水位控制为例。在教师的引导阶段,以“大班化”的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水位控制的原理、液位开关、液位传感器等工作原理。在网络课程中可以提供大量的液位传感器学习、经典控制线路分析等网络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控制方式,完成项目造价清单和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学生完成的图纸和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如采用电气控制方式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A组,采用PLC普通控制方式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B组,采用PLC模拟量模块结合液位传感器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C组,结合组态完成项目设计的可以分为D组。进入项目的实施阶段,由专业任课老师与实训管理老师们带领不同的小组完成项目的线路安装和系统调试。最后每个不同方案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项目汇报,由教师引导完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通过这个方式实现学生的动态分组,即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小组成员都是不确定的。通^这个方式的分组既可以发挥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增加了不同学生相互交流协作的机会和能力。也避免了因为教师主观的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分组导致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况的发生。
3 课外协会模式
我院开展“四个一工程”:一专扶一会、一会管一赛、一高帮一青、一师联一企的活动。我们专业成立了机电一体化协会。所以本专业大一新生均可报名参加,加入协会后,由教师指导,采取学长“1:3”的形式带领新生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专业教师们也会带领协会学生参与课题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通过教师指导高年级成员,高年级成员指导低年级成员,协会成员带领本班级专业学生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协会模式不仅带动了学习风气,也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分层分类教学。我校机电一体化协会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通过课外协会模式,本专业获得全国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职高专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2项,浙江省高职高专技能竞赛“自动化安装与调试”二等奖2项,三等奖2次,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生参与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发明专利已授权2项,参与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十余项。
参考文献:
[1]潘芳伟.CEC-CDIO模式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中国外资,2013(2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潘芳伟.中高职一体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20).
[关键词]橡胶谷;蓝色跨越;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3-0040-04
一、蓝色跨越战略为橡胶谷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战略机遇
国家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和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思路,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蓝色引领将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型将为橡胶谷未来发展创造全新的战略机遇。
1.蓝色跨越战略为橡胶谷发挥创新优势创造了新的机遇
实现蓝色跨越的核心和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内生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实力”。橡胶谷将会为实现这一转型跨越目标搭建良好发展平台。
2.蓝色跨越战略为橡胶谷推进产业融合创造了新的机遇
橡胶谷通过推进橡胶产业的高端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橡胶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创新发展,进而为橡塑高分子功能材料在海洋海岸工程、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橡胶产业与蓝色经济的融合创造了可能。
橡胶谷为推进橡塑高分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蓝色经济的创新发展搭建了战略平台。
橡胶谷建设橡胶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橡胶物流保税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总部商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会展和文化创意中心、信息服务和数据中心,并依托这些服务功能为区域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3.蓝色跨越战略为橡胶谷拓展合作发展空间创造了新的机遇
以董家口港区、保税港区为依托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建设,通过吸引高端生产要素,构筑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蓝色硅谷整合海洋科技资源,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打造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两大战略空间的开拓,为橡胶谷突破地域发展的空间制约,实现全域要素统筹创造了机遇[1]。
4.蓝色跨越战略为橡胶谷打造现代化宜居创业园区创造了新的机遇
蓝色跨越战略提出了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营造国际化商务和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为橡胶谷增强对国际要素的聚集、服务和辐射能力,优化开放载体,加强园区资源集约利用,打造人才荟萃的高地和创新创业者的乐园,造就国际水准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技能大师和创新团队提供了机遇。
二、基于蓝色跨越的橡胶谷发展战略定位
1.橡胶谷的两大战略职能
一是推进产业成长。吸引凝聚国内外橡胶产业空间集聚,整合各种发展资源,通过创新、试验、孵化,引领我国橡胶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我国橡胶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促进区域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园区,打造城市发展高地,借助体制、技术、文化和商业模式的梯度辐射和转移,促进和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蓝色跨越战略的提出,要求橡胶谷必须从上述两大职能着手,重新思考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全面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
2.橡胶谷的功能定位
一是引领辐射。橡胶谷发展的主要目标应是提升“场”能量。尽快实现高端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增强对行业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是研发孵化。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地,为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所必须的条件,引导和鼓励创业人才携带成果入市孵化,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是创新示范。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制高点,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新体制、新规范的“试验场”,制度环境创新的“领头羊”。
四是资源整合。借助多种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在战略层面,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外部参与共同使命但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系统,取得1+1>2的效果。
五是管理服务。引进科研开发、中介服务、管理咨询、信息应用等配套服务业,培育发展区域总部经济,使之发展成为区域性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管理中心。
三、橡胶谷对接蓝色跨越战略的产业发展取向
产业定位。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橡胶行业技术与产品交易市场、橡胶化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聚合物工程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胶谷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培育高分子材料、机电一体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方向,规划建设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互动发展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使之成为高新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
1.橡塑高分子新材料产业
今天,我跨入职业学校,便是人生新的起点。虽然现在的我还是个学生,但不久之后我将步入职场。如何拥有成功的先机,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给自己制定一份生涯规划,把握现在,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才不会浪费光阴、虚度青春,我们的人生之路才有意义。
职业目标
主要从事营销、机电、模具方面的工作。
自我分析
我2008年入学于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电子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
1.自我优势
我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沟通,重视他人感受与价值,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与人相处和谐。动手能力强、做事目标明确,喜欢研究,有毅力,有强烈的发展提升意识,做事有担当,责任心强。我最大的特点是做事情充满激情!泰戈尔说过,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有激情我们才会有力量,有信心,我们的人生帆船才能航行。
2.不足之处
太大的风有时也会把船帆吹断,我的激情也让我有时心浮气躁,有时遇事不够客观,会好心办坏事。因为做什么都充满激情,这也导致我精力分散,没有特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阅读相关书籍,注意自身素养的提高,尽量克制自己,并请朋友多帮忙提醒。
学历也是我发展的瓶颈。如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我还要在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拓展和精进,并逐步累积社会经验。
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
我父母是私营业主,主做塑料模具,我从小就和模具、机器等打交道,对于父母的生意经也多有接触。
2.学校环境
我就读的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并重,重视学生公共职业素养的提升。以生为本,与很多考试中心及鉴定站联手,为学生获取进入提供了许多就业准备的前提工作,并且与省内外许多用人单位建立了毕业生输送渠道。
3.社会就业环境
近年来,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变大。很多企业又陷入“社会学历高消费”的怪圈,这对于我这样的学历不高学生来说也是未来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就我的专业与目标职业来看,目前,社会的需求量还是不错,如果机会把握得好,我仍然可以大展拳脚,去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4.行业分析、前景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并指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这进一步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制造业仍会充分发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提高制造业熟练工人的比例,培养造就数千万掌握制造业高技能技术的人才队伍。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性强,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就业方向主要是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各类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及维护,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或者从事电路、室内电子设备安装与维护的电工工作,也可从事电子产品、电器器件的采购、销售和维修等工作。企业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知识,懂得思考,具有管理、销售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而塑料模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也很迅速,全行业正沿着为实现塑料工业由大国到强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挺进。塑料制品需求带动了塑料模具需求,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重约为30%,在模具进出口中的比重高达50~70%,随着中国机械、汽车、家电、电子信息和建筑建材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提高。据粗略估计,仅汽车、摩托车行业每年就需要100多亿元的模具;彩电模具每年也有约28亿元的市场。行业内人士讲,我国塑料模具在高技术驱动和支柱产业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从上游的原辅材料工业和加工、检测设备到下游的机械、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通信、建筑建材等几大应用产业,塑料模具发展一片生机。
我的目标规划
1.在校学习期间
吃一堑,长一智。我要吸取初中三年的教训,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上,并注重提升自己的公共职业素养。
2.必修课方面
具体讲,主要通过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训练,会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熟悉一般生产机械电力设备的用途和工作原理、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具有解决一般电气控制技术问题及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能力。另外,通过学习,使自己掌握一定的技术,将来能从事机电一体化生产线及各类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
证书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但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却是可以用证书来表现的。因此,在毕业之前,我也要尽可能地多拿证书,例如,电工中级证书,CAD证,NCRE一级B,PETS3证书等。
3.选修课方面
我比较喜欢与人打交道,有志于做产品营销这一块,因此,我还要参加一些选修课,比如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强化科学发展观意识;认真学习经济法、市场学、公共关系学等基础知识,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了解市场营销的策略、方法、手段,以及开展一些综合公关活动的方法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为自己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4.工作后一到五年
毕业后尽量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从基层做起,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精进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争取拿到更高级的技能专业证书,成为公司骨干员工。工作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争取在这个时间段拿到本科学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如果找工作不顺利,我会在父母的企业里帮忙,一方面依旧从基层做起、做实,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尽快熟悉企业生产状况,并运用自己的聪慧为父母管理经营出谋献策,并向他们学习如何开办和管理一个企业,争取自己再创业。
5.工作后五到十年
经过这么长时期的历练,我不仅在知识层面、专业技术层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社会这个大学堂也让我在自身修养、做人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因此,我有两个设想,一是到那些大而强的公司去应聘争取工作的机会,这样能让我的视野更开阔,工作能力更强,个人发展前景更辉煌。二是自己创业,延续在校的伟大梦想,做实一个企业,做好一个管理者,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我更懂得,带着梦想上路,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梦想才有成真的一天。冰心说过,所有成功的花儿都是汗水浇灌的结果。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很强的厌学情绪。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课程感到很厌倦,一提起该课程的科任老师,学生的情绪明显激动。再次是对学习严重缺乏信心。笔者在教学的同时,从事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入了解后发现,中职学生都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于稍微复杂的内容自己是不可能学会的,有的学生则有一种“自己不懂是正常的”的心理。其次,要想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符合未来就业的要求,有必要对所学课程的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进行清楚的分析和明确的定位。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日益体现出来。毕业后,学生如果从事家电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建筑物业水电维修、汽车维修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必须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同时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又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其他的课程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如果这门课程学习不好,后面的专业课就比较难懂,以致学生会逐步放弃学习。最后,我们还需要从教师这个“教”的层面来进行分析。现在的招聘体制决定了大多数中职的青年教师并非是生产工作一线的技师(或者说师傅),而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中职教书。没有在生产一线亲历过,很多教师就无法清楚地了解企业对技能岗位的需求,对实际的技能操作不熟悉甚至不了解。而早期从生产一线进入教师岗位的一些老教师,则可能存在着缺乏对新型生产技术的了解和认知的问题,甚至还停留在以前的生产技术层面,比如说很多的新型工具、新型的仪器和新型传感器他们都还没有听说过。因此电子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速度要求从业者和教师都应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以提高电子技术教学的效果。
二、应对策略
1.以兴趣为导向,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如果学生对这个事物充满兴趣,那么学生肯定会积极参与。“兴趣”有两种: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对电子技术而言,这种兴趣本身就具有潜在的先天性,如学生见到收音机、电视机,本能地想搞清是怎么工作的,甚至想如果收音机坏了我也能修理好它,这就是直接兴趣的反映。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大量学生平时生活上碰到的,或是在近期学生比较热衷的例子进行引入、类比讲解和拓宽讲解。从鲜明的例子里面引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解稳压电路时候,以前都是用手机充电器进行讲解,而现在学生更加关注的是手机充电宝。如果我们用手机充电宝的充放电电路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引入怎样分辨电路的优劣等知识的话,学生会更加有兴趣。间接兴趣就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着明确认识之后所产生的兴趣。在讲课的时候,老师要把知识点拓展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个知识点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上普遍存在,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将来就会有能力解决很多的问题。直接兴趣是对学生进入电子技术大门的呼唤,而间接兴趣则是学生朝着既定目标迈进的动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在讲课的时候,老师要经常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他们能干什么。然后,让学生知道不论出于就业还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学习这门功课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双管齐下,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校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中职教育中体现更多的是技能教育。学生从课本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基础就是比较基本的原理和定律,复杂的内容我们就要去掉。比如在触发器这部分内容中,JK触发器的组成等内容我们可以略带过,学生只需要掌握它的功能就行了。还有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这部分内容,学生只需要知道正、负反馈的作用就行了,把复杂的分析过程略过。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讲解过程要对书本的内容进行精讲,把重要的基础知识详细讲解,同时要把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拓宽讲解。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学生能够对电路进行定性分析,不需要详细的定量分析。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前面分析了技校学生的特点,他们基础不好,又厌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十分强,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老师站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肯定睡倒一大片。因此教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第一,运用任务驱动法。把知识点划分成合理的小任务,学生作为主体,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从认识到理解最后到熟练。第二,运用演示法。老师制作不同的电路,把知识点进行实物演示,把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第三,运用引导式教学。从生活中简单的例子一步步把问题引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为这门课程的电路图比较多,并且很多时候还要分析电路的瞬时状态。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在黑板上书写,推导公式、画图消耗时间较多,就算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也不能动态反映出电路的状态变化的过程。而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用板书表达的、标识不清楚的物理现象模拟出来。然后,知行合一,有效开展实用的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并且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应大量引入实验或实习来辅助讲解。例如在讲解二极管单向导通性的时候,先在实验室进行讲解,然后学生通过电路来演示,接着用万用表来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最后老师才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再例如在讲解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的时候,老师设置一个普通的音频放大电路,输入一个音频信号,然后输出接一个喇叭。通过调整电位器移动Q点的位置,看喇叭的声音变化情况,让学生知道Q点的重要性和发生失真的时候应该怎样调整电路参数。如果实在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脑的仿真软件进行软件仿真,也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该知识点。最后,通过创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传递,进一步明确学生课程学习的目的。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基础的专业课都感到没有方向,不知道怎么学,更不知道学了这门课程有什么作用。所以就务必要授课老师在讲课的同时不断给学生输送创业技能。笔者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引入了很多关于家用电器故障现象以及怎样去维修的例子,学生听了后都觉得如果知道原理,其实维修起来很简单,但他们家里的电器坏了,请维修人员来维修后,收费都比较贵。然后老师就马上趁机切入,给他们提议,毕业后他们可以开家电维修店,可以开家电或机电设备的安装公司。再让学生算一笔账,修一台空调,上门费用多少钱、零件成本多少钱、人工多少钱,计算后有些同学就会觉得一个月只要维修多少台空调就比打工还好了。在笔者这个班上,通过这些创业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3.师资队伍的培养
现在我们回到一个教不严、师之惰的命题上来。要想让学生学好,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也是刻不容缓的,中职学校应牢固树立“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想。如果纯粹的理论性讲解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学生觉得很乏味,越听越没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边看、边听,就能非常直观、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而要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与企业的需求和电子技术发展的实际密切联系。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走进企业去,甚至在学校开办校中厂。这样不但利于教师提高操作技能,而且学生也可提早进入企业,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