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1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特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重大责任,如果将科学发展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于下一代的培养意义重大。在教育教学理念中,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因此坚信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指引教学过程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以下是笔者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与实验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
反思一探究式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而“生物实验课是最能体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1]。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更加突出这一点。然而实验教学(包括教材中的探索性实验)中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弊端,桎梏着实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即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甚至结果都是已知的,学生难以激起探究的兴趣,更不要说开展探究式教学了。如何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基础上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和实践,这也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研发者。就上述实验而言,教师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刺激学生的视觉,并创设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对照教材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基础上寻找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种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思路是克服当前生物实验弊端的有效手段。
反思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培养生物实验能力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
新课标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陈皓兮先生在《中学生物学教学法》中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生物学实验不仅仅是培养生物学能力的载体,也是培养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挖掘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上述实验中,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实际分析,认为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准确以及对实验结果缺乏认知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需要加强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因此编制了“自我监控”表,在此表中教师将监控能力的陈述性知识和实验具体操作有机结合,使监控能力训练渗透于实验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反思三结合生物学实验特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以人为本”。
新课标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生物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并且有着不同于其他理化实验的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生物学实验的魅力所在,是有效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利契机,如实验对象具有自适应特点,这是区别于其它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就是说,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会随实验的条件,如时间、地点、光照、温度、PH值等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学生了解这一点将有利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生命规律探索;又如生物学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往往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对照实验的原理,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引起不同结果的实验变量,从而真正掌握实验的本质,上述实验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将众多导致实验结果偏差的可能因素,设置对照一一证明,因此“自我监控”表成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小组成员彼此对照,甚至组间对照,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验证。
反思四促进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新课程关注“交流和合作”,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本来就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十分有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赋予合作性学习新的含义。首先,合作小组应是异质小组,小组的成员由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2-6名构成。成员之间要具有互补性,全班可划分为8-16个合作小组,而各小组之间又要具有同质性,应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目前的大班教学体制下“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其次,合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要紧密结合,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学生在围绕实验目标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既了解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又培养了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对比、综合等各方面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合作协调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上述实验中,以“自我监控”表为参考依据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活跃,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讨论,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已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可以说,生物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整体的最优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自主学习 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当前形势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各行各业工作的有力保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体现在教育上,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这一鲜明特点,为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明确了价值取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本世纪初在我国各高校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其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作为外语教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Heloc 1981),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此后,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自主学习进行了阐释?在Little看来,自主学习表现出三种能力,即进行客观的?评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 Littlewood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权威心理学家齐莫曼(Zimmerman)提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元认知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自我反思,包括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动机是指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求知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行为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地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最佳环境。
由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动机、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积极主动的努力达到此目标,以求得自身的发展。这一点正是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思想,即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学外语学习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课程要求,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课外学习来完成,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形成了过度的依赖,被动接受远远多于主动探究,不具备独立承担学习责任的能力,到了大学阶段突然开始接触自主学习势必会感到困惑和茫然。因此,从学生需求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学生实际的自主学习培养模式成为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国内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中的不和谐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的展开,许多学校开设了网络自主学习课程或自主学习中心,有关自主学习培养的实证研究也日渐增多(王笃勤 2002,张彦君2004,高鹏2005,黄勇2006等)。通过文献检索、录像、课堂观摩、教师、学生访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笔者调查了现阶段国内普通高校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着几个突出的不和谐现象。
1.硬件环境与软件管理失衡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使原来封闭的教学环境变得自由、开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几种国家规划教材都建立了配套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很多教师认为,有了这样好的平台,只要告诉他们各个模块的功能,放手让学生去学就行了。因此,很多学校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硬件投入上,而忽略了软件环境的改善。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没有教师的辅导和监控,只有网络管理员维持秩序,自主学习有名无实。自主学习与自学有很大不同,需要学习者主动地、有主见地去学习,而不是去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地学习,更不是自由散漫地学习。只提供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不能促成真正的主动学习,对于学习过程的管理是网络硬件环境本身远不能实现的。
2.教师角色需求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矛盾
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熟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实现这一指导思想则一知半解;对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讨论中,诸如“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等名词随处可见,而对于如何转换角色很多教师却感到茫然。单纯地从理论上告诉教师该怎么做无济于事,如果教师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没有任何宏观及微观计划,就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达到新角色的要求。
3.自主学习培养与课堂教学相脱节
学习者自主是一个不断积累、生成、调节、完善的动态过程,并非短期培训就能取得明显效果,而是要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然而,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并没有将自主学习培养融入其中。虽然自主学习平台包括了课本内容,但调查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与课堂任务衔接不紧密,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外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没有学习策略示范讲解,更没有相应的自主学习效果检查和反馈,一些学校甚至实行“听力零课时”。这样一方面大力宣扬学习者自主,而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很少采取培养自主能力的实际行动同样是自相矛盾。自主学习培养必须纳入日常教学。
4.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与自主学习过程相冲突
多年来,外语教学中的评价主要是测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而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态度、情感目标的达成等方面重视不够。对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价,虽然有将形成性评价用于自主学习培养的探索(周娉娣2005),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很多学校的做法是,只要学生有上网学习记录,或者完成了某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就会得到相应的平时成绩。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满足自主学习培养的需要。评价的滞后已成为自主学习培养的最大障碍。
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来看,外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外语学习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影响自主学习的各个因子,将自主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学习策略为纲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等环节系统规划,突出自主学习培养的中心地位。
1.激发内在动机与策略培训双管齐下
统筹规划就意味着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根据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影响因子,“想学”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庞维国2000),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而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多属外在动机型,他们把通过考试、就业当作英语学习的动机。因此,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包括对英语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等是自主学习培养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更真实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有关于广告的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先播放几则英语广告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对应的商品名称,再分析广告策略,最后小组合作设计广告词、表演广告。学生可在此过程中锻炼思维,体验应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在学习策略中,又包含管理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认知策略,这些策略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培训中,既要关注计划、监控、评价、反思等宏观管理策略对英语学习的长期指导作用,又要结合具体任务,示范猜词、推断、总结归纳等常用认知策略对各项技能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尝试应用新的学习策略并经常反思效果。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逐步实现自主。
2.显性培训与隐性培养集为一体
自主学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必须统筹规划培训形式,使“显性培训”与“隐性培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显性”培训中,开设“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训课程”:对新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前相关培训、开设学习策略培训类选修课程,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隐性”培养中,将自主学习有计划地融入常规教学实践,使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效衔接。以听说教学为例。在网络自主学习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听力任务,督促学生及时记录听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同时了解学生听力策略应用情况,以此确定授课重点。在听说教学课堂,不是简单地重复听过的任务,而是以说为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检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示范预测、获取大意、猜词、推断等听力策略,再补充听力练习,巩固所学策略。面授后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选择听力材料,实践所学策略。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3.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
提高所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但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智能结构、认知风格等各不相同,英语自主学习的方式也会各有偏爱。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要尽量顾及班级内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示范应用不同策略完成同一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反思每一种策略的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布置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例如,对于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可以借助他们对韵律、节奏的敏感性将授课内容改编成歌曲或歌谣,而对于视觉空间型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把听或读到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既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4.多元互动评价贯穿教学始终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纳德曾指出:评价应该是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是在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外加的内容。在学生自然地投身于完成那些十分吸引他们的习题、专题和作品的背景下进行评价,才是最理想的评价。对于自主学习的评价,也应该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教师确定教学重点、评定学生进步状况、反思教学效果的依据。评价的内容应符合自主学习的内涵,同时兼顾外语学习的特性,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语言应用的进步状况等。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和参与。要以教学目标为参照,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量规,对于有代表性的学生成果,形成可以长期保存的电子档案袋。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
五、结语
素质教育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自主学习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多方的协调合作,落实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作为教师,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掌握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培养方法,平衡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结合具体条件统筹规划自主学习培养的步骤。只有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贯彻到自主学习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借鉴国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国学生实际情况的自主学习培养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R].2007,10.
[2]李瑾.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太原大学学报,2005,(12).
[3]冯伟福.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4]朱品一.信息时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报,2007,(5).
[5]朱永蓉,邹晓玲.外语自主学习评价的特点及模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
关键词:科学发展 实践 新课改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新课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挑战,我们一线教师不仅要有勇气迎接挑战,而且更要进行理性思考。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认识和实践,从党的指导思想上看就是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
一、迎接挑战与理性思考: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充满勇气和热情,同时,也应对新课改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新课改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同时,更应清醒地意识到,新课改作为新事物,它的成长仍需一个长期、艰巨的发展过程。对新课改的实践,我们很有必要经常对它进行理性思考,以确保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二、抛弃旧理念与把握新要求:要适应新教材的一些重要变化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教材以学科教材为本的倾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要求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3.体现“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把“实践活动”设计作为新编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
4.正确看待体系不明的现实,体系不明并不是没有体系,我觉得教材体系是蕴含其中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不成体系的教材不能称其为教材,更不能称为一个学科。体系在哪里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挖掘,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把教材内在的逻辑体系挖掘出来,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形成关于本学科的系统知识,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否则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更新观念与正确实践
1.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该讲的未讲清该听的未听清,课堂难以驾驭,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若是哗众取宠,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难以形成。
2.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应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能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3.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种观点认为,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对立的,不利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不需要落实“双基”。事实上,从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能力则是在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产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9-1
2.《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大出版社,2004-6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1、是时展的要求、教育发展的必然
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启动教育改革,实施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已成为时展的需求、教育发展的必然。
2、是基于更高人才目标培养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填鸭式、灌注式教育盛行不衰。同时在课堂上老师居于“高高在上”的“威权”地位。注重学生多学、多练、多记、多考、顺从、服从,不注重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批判、辩驳。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勤奋刻苦、考试能力强,但独立精神弱;知识量虽多,但创造力偏低。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的。面临我国基础教育目前的现状,这需要我们更加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打造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夯实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上,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创新创造精神,这非常必要。
3、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把课堂学习看做一种负担。从教学的根源性来探讨,就学生角度而言是由于学生未能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有效掌握知识的造成认知负担。从教师角度而言是教师陷入了“质的损失量来补”的惯性,教学陷入了“越差越多练多考,越多练多考越差”的怪圈。学生学习每天积累的失败感,不断增长的的负面情绪,消解了学习的天性,泯灭了学习的热情,厌恶与抗拒学习。在每一个厌学学生的背后,都有老师每天不当教学行为点滴的累聚,改变学生最后的既成事实是很困难的,而改变每堂课自己南辕北辙的教学行为则是可以做到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探究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4、是基于新课改以来对“什么是一堂好课” 失去理性的价值判断,中学课堂中大量“低效课堂”存在的事实
就课堂教学效果而言,现实中有三种:“高效、无效、低效”,前两种少,而低效课堂多。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广大教师对于高效课堂的教育原理尚无明确认知,同时在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的碰撞中,许多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认识不到位,对“什么是一堂好课”失去理性的价值判断,缺乏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理念和追求,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上出现偏颇,课堂教学高效性缺失,效率极端低下。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热潮,面对“越活越好”的舆论导向,面对新课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极端做法,面对一堂堂过程热闹非凡,却最终不知所云的所谓“典型课”,面对一批批掉队的学生,作为教育者感到了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紧迫性。
二 研究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促使我校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促进衡南三中这一薄弱农村高中可持续发展,本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也是在实践科学发展观。
素质教育理论。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探索具有三色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地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处处以学生的本质需要和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主动建构,进而内化。
三 研究创新价值
尝试提出“三环八步”(八步教学法)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指我校高效课堂实施三主要过程环节:预习 交流 反馈;也指高效课堂实施的三个时间环节:课前 课中 课后
“八步”指我校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的八个步骤(基础知识单元):复习检测、日清反馈――情景导入、激发冲突――展示目标、聚焦学习――自主学习、深刻思维――展示交流、张扬个性――精讲点拨、拓展深华――当堂反馈、堂清达标――网络构建、总结提升。
该教学模式“问题为主、成长为本”,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因学定导、因学设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凸显生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单忠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 .陶志琼译著.2007,5.
【3】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第七版) [M] .荆建华等译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4】威廉・威伦.有效教学决策(第六版)[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
一,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汉语言文学院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院长和书记的工作,努力做好自己分管的教学工作.5月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的特色专业,这是继数学教育专业之后的第二个省级特色专业.
二,锐意抓好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系部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汉语言文学院一致秉承着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锐意教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把定为教学评建年,围绕着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极大的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课堂教学达标创优活动,教师们按照教育部评估对课堂评价的标准,查漏补缺,课堂教学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改革一直是汉语言文学院的优良传统,今年汉语言文学院又有五项课题申报学校教改课题,有三项获得山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我主持申报的课程《外国文学史》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承担的山东省的教改课题《中学语文教师全纳教育模式研究》已顺利结项,并通过专家组的鉴定验收.
今年汉语言文学院共有52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考研情况良好.
三,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为迎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化措施,加强教学管理( )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首先对汉语言文学院的文档管理进行重新的编排整理,共整理各种档案百余盒,对期中期末考试出题,阅卷严格要求,按照学校的各种规范要求进行.对期中期末的各种试卷进行严格的检查,复核,审查,共整理,归档装订试卷近百本.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也都分别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来规范和完善.全院共指导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四百余人.工作量之大,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围绕着学校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重点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汉语言文学院积极思考,认真探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多媒体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专业必修课,举行五项基本技能达标升级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中学教学改革.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年出版第14期系刊《中文探索》,围绕__学院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普通话对抗赛,金秋体育节演讲比赛,新生探索话剧团汇报演出等活动和岱蕾文学社征文比赛,扩展和深化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和艺术表演能力.
五,教研与科研并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除了系里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外,承担外国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秀,在今年的教学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还承担3门专业选修课教学任务.平均周课时9节以上,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还承担系里的专升本辅导和考研辅导任务.科研上主持和承担省级教改课题2项,市社联科研课题1项,校 级科研课题和省级教改课题已顺利结项,并通过专家组的鉴定和验收.3篇,获山东省软科学三等奖,院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摘 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战略转型时期,教育生态理念已经逐渐被教育人所倡导。教育生态这一理念指引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倡导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兼顾个性张扬与协作精神的培养;教育管理机制强调的是人性化、多元化,为师生成长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态;生态环境;个性化教学
当前,我国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规模,轻效益;重升学,轻人文;重模式,轻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正在引发教育生态的深层危机。为确保当代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理念逐渐被教育人所倡导。教育生态这一理念指引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倡导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兼顾个性张扬与协作精神的培养。
一、教育生态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一)教育生态的内涵
教育生态是指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其核心是“生命观”,主张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看作是自然的人,又看作是社会的人。它的内涵是尊重生命、以及尊重教育和受教育的人,尊重他们内心的发展要求。
(二)教育生态的理论依据
教育生态是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重视平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的基本内涵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都有赖于生态教育的贯彻和实施。
二、教育生态观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教育学领域将个性定义为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个性化教学可以表述为: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质――个性自由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身体运动等多元智能,但每个人的具体智能却不一样。即使是孪生子,两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个人特色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形成智能生态链。该智能生态原理要求,当代教育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地开发。
追求个性张扬与民主自由是人的本性使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校领导要让教师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使得他们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有益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多次强调,“要给教师思考的时间。”同样,教师也要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
三、教育生态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建和谐氛围,增强协作精神
从生态视野角度来看,自然界的各物种之间都处于一种生生相息的共生状态。作为校园生态的主体,师生关系应彻底地走出传统的“非生态”误区,教师的角色应从组织者、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参与者等。教师引领但不再指令学生的具体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探究,努力创新。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自由、和谐、宽松的多向交流氛围。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育教育生态环境,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的胆怯与依赖心理。教师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权益看做课堂教学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面部表情、目光投视作为情感沟通的媒介,送给答错问题的学生以理解的眼神,送给回答正确并富有创意的学生以赞许的眼神等,使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方式感受温暖,感受成功和喜悦。
(二)管理人性化
自从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以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人性管理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人性不喜欢被“管”,但却喜欢被“理”。也就是说,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靠发号施令,而是依靠社会关系的总协调。教育人性化,通过教师这个桥梁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必然会营造出和谐的协作空间,整个教育生态链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动。
教育生态理念要求,学校的一切机制应顺应人的禀赋,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如果有人问我怎样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教育经验本质时,我就回答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当教师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感受到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向心力和学校的凝聚力。
(三)教育多元化
生态世界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多元化是保持自然生态稳定的必要前提。教育生态理念承认和鼓励每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千差万别,但这些“千差万别”必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拥有这一平衡,当前教育就能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内在品质,并反过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理念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相关活动应以保证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最高宗旨。这一宗旨基于教育性、主体性、创新性、差异性、等多元教育的和谐实施,多元化教育的和谐实施又使学校的师生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当迎来教育生态时代时,人们将幸福的感受当代教育的亲和性、自主性和生态性。教育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必将营造一个师生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只有坚持个性,教育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坚持教育生态理念,个性化教学才能发挥其作用。构建生态化课程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人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王艳玲.个性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创新 体育 教学质量
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工作和生活的立身之本。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它能缓解学习压力,调节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如何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甚至是关系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当前,高职教育以其办学思想的明确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能力的高强化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因此,根据时展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和接近现实的需要
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组织形式等方面,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过于陈旧、单一。在教学内容上,设置有球类、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五大类体育项目;在课程结构方面,仍然沿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传统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基本都是采取大班形式上课。总之,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体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大学生的要求,缺乏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另外,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课也有待改善。
(二)理论教学相对滞后
在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般性的意义、原则、概念和项目常识所占的比重较大,一直沿袭着传统体育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操作的倾向。在知识结构方面,用于指导健身实践的体育科学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则显得严重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运动的欲求。由于体育理论知识的匮乏而导致学生的主观锻炼意识淡薄,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和现代体育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评价体制不健全
现行的高校体育考试制度着重于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量化评定,重要的评定标准表面看来很公平,但是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不同体质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全体学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它否定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其次,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要求,必然会把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表面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但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违背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宗旨,也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感受不到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另外,当前的体育教学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的养成,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向,要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不断丰富课堂知识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关注程度,也就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进行内容的选择上,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业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了解新兴的体育项目,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加强大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父母多下功夫;大学体育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要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原则,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在个人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要着重选择那些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和终身性。
(二)更新授课观念和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学方法单调,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信息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要想转变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多变、步步深入,把传统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乐学的自觉行动。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体制的建立,既要考虑结果评价,又要注重过程评价。要着重建立一种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增强体质、培养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考虑到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尽量简化评定标准;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地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促进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的形成。
三、结束语
总之,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我国职高体育教学任务正面临着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要尽快顺利地完成这个转变,体育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为中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自己喜欢的健身方法,使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顺应未来高等教育的潮流,强化学生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培养信息意识,即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信息科学方法及信息科学思想观念,提高运动学习指导的能力。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仲,孟雪涛.将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02)
[2]徐静.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接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4)
认真贯彻落实区教研室和市电教馆工作的重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电教工作,坚持“巩固、深化、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团结全区各校电教、信息技术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 工作重点
1、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意识,做到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努力成为学习、研究、实践、服务型教研员。
2、 培养1-3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 参加一项专题研究(省级课题:新时期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本年度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
4、 成立网络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中心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使全体电教、信息技术教师共享优秀的课改资源,把全区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5、 开展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校园网管理、说课、上课、评课、课件、电脑制作、举行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活动。开展评选优秀校园网站活动。
6、 开展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学科课标活动,制定信息技术学科教与学的任务目标,同时建立评价体系。
7、 为年轻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展评,说课、评课、上课等比赛活动,力争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8、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中考计算机技能提高培训,完成2011年中考预定目标。
9、 开展电教、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提高有关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
10、 3、4、9、10月份下乡听课,培养典型,举办教学观摩课,5月分开展评选电教、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活动。
11、 指导各校开展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力争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2、 做好全区校园网站、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教设备、广播系统维修工作。
13、 大力协助各股室工作。
三、 主要工作日程安排表
(2011、2-------2011、12)
时间
工作内容
地点
2月
下乡参与备课,成立教研中心组
第一初级中学
第三小学
3月
下乡教研听课
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活动
召开2011年电教教研工作会议
4月
举办信息技术学科公开课
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
5月
中考信息技术培训
评选学科带头人
6月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展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比
7月
校园网建设研讨总结会
参加省年会
8月份
继续教育考试
下乡参与备课
九月
下乡参与备课
下乡教研听课
十月
参加市教学技能大赛
新课标教学观摩
组织参与学魏创新杯大赛
十一月
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
评选优秀校园网站
十二月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编辑推荐与《【教研室电教部工作计划】》关联的文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开展“有效课堂”活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优化教学、减负增效”为主题,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认真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一、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本学期,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积极教研,及时调整因节假日放假、军训等原因造成授课时间减少带来的不利因素,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
二、聚焦“有效课堂”
认真学习落实山东省关于开展“有效课堂”活动的文件精神,以“优化教学、减负增效”为主题, 努力构建 “有效课堂”,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形成校本特色。
1、关注“执行力”和“学习力”
关注课程标准的“执行力”。教师从本学期开始认真解读细化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按照高二学生实训与文化课教学间月轮流的情况,“列出目标点,梳理知识点,把握重难点,找准考点”的备课要求,开展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力”。“有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的高效益,其有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参与、交往、思维的情绪状态,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授课时要做到“三个方面”
心中有教材。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 [资 料 来源于 贵州 学习 网 ] 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眼中有学生。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手中有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在方法运用上,学生会的不讲、不需要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关心每一个学生。
3、落实教学中的精巧和精炼
教学设计精巧。其“精巧”表现在:教学目标明确、资源开发充分、教材钻研透彻、主体地位突出、教法合理有效、过程设计缜密、教案规范完整。
课堂讲课精炼。其“精炼”表现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科学、信息反馈及时、教学行为规范。
三、积极参加教研备课活动。
一、运用地理实证材料开展地理德育的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源自学生生活实践的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反省自身平时的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学生去厦门周边的生态农业园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农作物、民居和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开展地理美育,让学生感受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之美,既放松心情又提升人文素养。
2. 直观性原则。依据课标要求选材,材料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城市学生对河流地貌感到很抽象,教师可以剪辑来自CCTV 10《地理・中国》栏目的影视资料《“蛇曲”幻影》,选取的视频资料形象直观,能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3. 典型性原则。材料展示的地理现象形成过程应具有探究性,能揭示地理原理与规律。原因分析应具有一定悬念,有助于开展探究。
4.新颖性原则。地理素材要有时代感,能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和中国当下经济建设热点和环境问题。
5.师生互动原则。材料运用过程中要避免借助多媒体技术大容量满堂灌。
二、基于网络技术收集高中地理实证材料的途径
高中地理实证材料有源自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或研究性学习成果以及社会实践的所思所感,源自热播或经典影视,源自学科专业网站、权威期刊论文或媒体文章,源自课堂、微信、QQ、微博互动交流产生的新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手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学地理:告诉学生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如“中国国家地理”“旅游地理”;建立微信流地理学习心得,依据交流情况给予学生一定奖励,对提供地理信息最有用的学生授予“信息高手”称号,对善于点评、总结反思的学生授予“学习之星”称号等。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德育实证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任务驱动,达成本节学习目标。
活动1:新课导入。交流前置作业――“以色列水资源利用”,学生展示用手机下载的优酷视频“以色列滴灌农业”的视频剪辑。学生在了解以色列高科技农业的同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也需要科技支撑。
活动2:运用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湖清淤设想”启迪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湖相关资料,整合资源,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当地厦门岛内最大水域――湖水污染防治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并推动课外地理学习研究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学习思考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德育的宝贵素材,源于学生,用于学生。特别是同学中的奇思妙想竟然获奖,这极大鼓舞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素材是中学地理实证教学资源的来源之一,运用这些素材有利于在课堂中导入校本化的探究性学习。
活动3:联系教材素材 “沙特拖用南极冰山解决淡水危机设想”,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课前利用微信群小组交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组际交流。学生探究该设想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引导学生分析运输冰山之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哪些;运用已有的洋流相关知识,分组设计运送冰山的路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分析反思毁坏冰山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培养综合反思和批判能力。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缺水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设计运送冰山路线,又可以巩固洋流分布规律知识。通过该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因地制宜,开源节流。
教学设计不是教师的施教方案,实质上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一步步进行学习的设计蓝图。教学设计中所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的学习活动。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原有基础、思维特征和学习心态,着眼于激发、引导、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精心创设出适应于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以适宜的学习速度,采用适当的激情、诱思的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这正是撰写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亦是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只有当设计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和谐时,学生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典型教学设计只有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研究的精神,经过创造性劳动,积累课程资源,认真构思撰写,并通过上研究课,征求各方面评价意见后,反复修改而完成。
然而,从以前征集工作的评审结果来看,绝大部分令人遗憾。主要表现在:没有抓住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精髓,没有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写成一般"教案"的空洞知识传授过程,所举案例不是诱思探究教学,只看到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对学生的"引导",看不出学生的七个"动";不是多向交流式,而是双向谈话式,个别甚至是单向灌输式;……
而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呢?结合总课题组的历次撰写要求和自己的一些认识谈几点看法,以期在以后的撰写中有所帮助。
一、撰写的理论基础
课程改革提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基本理念,《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则将其理论化、系统化、实践化。
所谓自主,就是要遵循"诱思教学思想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便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简而言之,就是把"教室"变成"学堂",把"讲台"变成"导航站",把"满堂讲"变成"满堂学",以便真正的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要实施以启发性为核心特征的循循善诱,"教学生学",以便"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实现学生以独立性为核心特征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己"的自学之路。总之: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所谓探究,就是全面实现"探究教学过程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方式",保证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整个学习过程,亲身体验,主动探究,把观察与思维,亦即探索与研究两大学习层次贯穿始终,强调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整个学习过程,以便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论",保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美实现。
所谓合作,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在行为子过程中落实师生间,特别是在学生之间实现以"七动"为载体的讨论式学习行为,突出"动口议",这就是合作交流。
二、设计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所撰写的教学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完整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说,要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一)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而设计,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二)完整地反映出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学习过程;
(三)要坚持以心理规律为实质内涵构建学习方式;
(四)整个教学过程要坚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所谓"真",就是教学必须具有科学性,符合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所反映的客观教学规律:所谓"善",就是教学必须具有伦理性,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所谓"美",就是教学必须具有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教师本人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给学生以美的体验、美的鉴赏、美的培育。
教学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是和谐一致、缺一不可的整体,应全面落实。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规格应包括
(一)课程分析:简析学习本节课程的意义、重点、难点、关键;分析其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简析学生学习本课文的已有基础,学习心态,以及教学过程应如何适应学生年龄、思维特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三)设计理念:采取那些具体措施,运用那些课程资源,创设那些教学情境,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其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独立性,特别是独立思考等。总之,如何以诱达思、诱思交融,真正做到把教变成学。
(四)学习目标:每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具体的三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的设计学习活动过程,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具体说来,包含四个方面:其一,行为主体是学生;其二,行为目标必须是可测评的、具体而明确的阐述;其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范围,为测评提供依据;其四,达标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行为水平,用以测评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四、撰写教学设计的几点要求
(一)设计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学生"五官并用,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了显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中应附加"简要实录",以便更完整地反映学生在课堂的独立学习活动。但摘录学生说的话要尽可能是学生生动活泼的原话,不要由教师加工成学究式的"教学语言"。
(二)设计要完整,让读者看后不需要看任何书,就一目了然的明白全过程。
(三)教学设计是给内行看的,要详略得当,既要完整地反映全过程,又不要罗嗦。理科所举例题,不要写详细的解题过程。为便于相互借鉴,英语的基本教学流程要用汉语叙述。
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质量依然是核心内容,教学管理永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我校教学质量月活动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以提高日常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师生的质量意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对我校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制订如下方案:
一、领导小组
为保证“教学质量活动月”活动顺利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XXX XXX XXX XXX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30日
三、活动主题
进一步探讨“三段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活动内容
1、教学抽查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导处将对所有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进行检查,在4月份将对所有教师进行教学环节工作的抽查。
要求: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扎实开展,活动要有计划、有主题,有讨论过程并达成共识,对活动过程要有详细记录。教师上研讨课前要进行集体备课,上课时要能与多媒体有机整合,作业批改及时、规范。
2、专题讲座(4月3日——4月13日)
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以“三段五环”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为主。
3、说课竞赛(4月16日——4月20日)
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三段五环”教学模式的运用,分组进行说课、探讨(必须是自己“教学开放周”中主讲公开课的内容。)
4、教学开放周活动
时间:4月23日——4月27日 。
要求:每位教师主讲至少一节开放课。教师在讲课前确定教学内容和这一节课的教研主题、要解决或探讨的课堂实际问题,语、数、科、品学科运用“三段五环”模式进行教学。评课时重点评论教学模式、导学案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主讲教师确定的教研主题在课堂上的体现情况。
“教学开放周”课程安排表(略去)
五、活动形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具体分工是:
语文组:XXX
数学组:XXX
综合组:XXX
六、教研课题
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如何运用“三段五环”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七、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教导处制定方案,印发说课及上课的评价表。
2、实施阶段。各教研组立足课堂教学,以教材分析、“三段五环”教学模式打磨为主,狠抓集体备课、上课、导学案的设计等工作,组织上课、说课、观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整理相关导学案、说课稿、评课记录(说课和讲课评分表)、反思材料,装入教师业务档案。把“教学质量月”活动的情况与教师岗位设置结合起来,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评先表彰、外出学习培训、绩效工资发放等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教师的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努力促进“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具有实效性。
3、总结阶段。
(1)召开教师大会总结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