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1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在新课标理念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施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中包括了教学设计技能。由此,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了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体育教学设计能力是实施体育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该领域的尝试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教学设计以及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和咨询法
对2010年参加云南省体育学科课堂教学竞赛的70名中小学青年教师展开体育教学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并对该次比赛的评委专家以及部分比赛课指导教师开展了相关咨询,以获得课题研究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支撑。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发放问卷70份,回收68份,回收率97%,有效率100%。
1.3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调查研究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
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处理。
1.4逻辑推理法
运用逻辑学方法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归纳演绎,形成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认知情况
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成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比例为92.6%。这
说明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已深刻意识到体育教学设计对贯彻体育课改新理念,实施体育课标,达成课程目标,落实体育教学对学生教育、教养和发展功能的重要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的学习需要则达到了100%。据了解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和方法等的急切需要与教师在此方面实际能力的缺失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表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认知”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内容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太需要不需要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36(52.9%)12(17.6%)15(22.1%)5(7.4%)0学习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原理与方法。48(70.6%)20(29.4%)000 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者的适应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依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设计者”角色的内涵和能力提出切实的要求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帮助老师们强化设计意识,发展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着眼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训练,尽快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2.2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
0表2详细呈现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对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分析能力持肯定的达85.2%,持否定的为14.8%;对体育教材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达100%;对学生学情分析能力需要持肯定的达98.5%,持否定的为1.5%。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能力。相对来讲对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分析略差一些,这反馈出少数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对教师“为何教”、学生“为何学”的问题关注不足。对体育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的需要都很高,表明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十分明确分析体育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能力的增强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了解,还要结合具体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加强前期分析能力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学要素设计、完整教学方案的编制、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设计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为学会设计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寻求充足的依据。
2.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中基本要素设计的需求情况表3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设计中各要素设计的需求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表3中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的需要情况:其中需要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8.5%;需要掌握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8.5%;需要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师比例为97.1%。这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基本要素设计能力的需要水平都很高。究其原因:第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已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向和灵魂,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引领着其他教学要素的设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从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方法和表达方式上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等特点,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第二,中小学体育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设计适合教材特征、学生学习实际和实际教学条件,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策略涵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学媒介等。第三,中小学体育教师明确了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规划完整、有序、高效率的体育教学过程。因为,优质的体育教学过程设计是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组织的有序,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运动负荷的适宜控制,教学密度的良好安排,教学节奏的控制和教学管理高效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省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要素的设计还缺乏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尤其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型适应性不足。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学习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的变化,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掌握体育教学目标、策略、过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优秀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经验。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多运用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并通过设计实践检验和反哺教学设计理论,逐渐形成科学性强,操作性优,实效性好的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2.4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撰写能力的需要情况表4中小学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案编制能力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通过表4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教学方案编制能力的需要状况如下:体育课结构和顺序的设计、体育教学时间的设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设计均达需要的为100%;体育课中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均达98.5%;体育课密度的设计为97.1%,教学主题的设计为94.1%。体育教学方案编制是基于前期分析和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基本要素的教学设计成果的编制,是体育教学设计成果形成的中心环节。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中的方案编制能力的要求极高。究其原因,完整教学设计方案是体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终极成果,是体现教师教育思想,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物化而又直观的教学文本,是一堂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预期方案。能够充分展示每一位设计者理解体育课标,结合教学对象实际,优化体育课的结构、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个性化地设计教学主题,灵活地处理、驾驭教材;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教学时间,创造性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科学规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能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能力是体现教师体育设计能力的核心部分和显性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学习和熟悉教学方案编制的要素、步骤和方法,并尝试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需要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和设计方案竞赛等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能力。
2.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评价的需要情况表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评价的需要情况统计表(单位:%;N=68)
0表5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需要率为97%,而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需要率为100%,这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需要很高。无论是对体育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的设计还是对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前和实施后的评价都需要。体育教师应认真领悟体育新课程有关评价的改革要求,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评价重心从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个性化的设计评价标准、灵活运用评价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在教学实施前和实施后,体育教师还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反思,因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忠实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而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总之,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解和尝试性运用体育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通过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强化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案评价的要素、步骤和方法,逐渐提高体育教学设计评价的实践操作能力。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者”的角色需求较来越高,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3.1.2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需要知道体育教学设计前需要重点分析哪些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地展开分析,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3.1.3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要素的需要水平较高,因为这几大要素的设计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展开个性化和创新性设计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核心环节。
3.1.4体育教学方案编制是基于前期分析,以要素设为导向,形成教学设计成果的过程,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
3.1.5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案的评价设计的需要度较高,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而教学方案的评价则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3.2建议
3.2.1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他们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强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监控教师教学设计工作的常态化和实效性。
3.2.2全面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需求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有效途径,增加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2.3教师自身要善于更新教育教学的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结构,结合实际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过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最终实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
[2]王丽君.系统化体育教学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月:105―107.
[3]焦敬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2月:86.
[4]苏正南.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3年11月:67.
[5]庞志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新课标生成教学的思考[J].辽宁体育期刊,2008.3.
[6]王玉江, 陈秀珍.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调查与提高的建议[J].教育探索,2007年 05期
一、体育技巧讲解时渗透爱国案例,培育学生爱国情感
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比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可以在进行体育技巧的讲解与分析时结合爱国案例,联系爱国事迹,将爱国教育与体育教学自然而然联系起来,这样就不会让学生们觉得太过生硬与刻意。同时,还可以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共同的爱国话题,激发学生们内心的爱国情感,为爱国主义教育寻找最切合实际的平台。
在备课小学四年级体育“小足球――脚内侧传球”时,笔者考虑到,足球是一项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体育活动,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会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分解传球动作时,笔者邀请班级体育委员作为传球对象,重点演示“推、送”等传球动作,帮助学生建立脚内侧传球的技术概念。在讲解相关技巧时,笔者结合2010年世界杯主题曲《旗开得胜》,希望通过歌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对于足球的热情。然后再播放相关视频,让他们感受到国人对足球事业的所给予的希望,进而引导他们树立认真训练,积极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二、体育训练过程中渗透爱国名言,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稳定的注意力与明确的指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适用也不实际的。笔者以为,只有将爱国主义教育以隐性的方式融入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活动中,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爱国教育,积极地融入以爱国主义为背景的体育训练活动中。
在小学五年级的体育教学设计中,笔者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认知水平与运动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因而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黄金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会喜欢一些较具挑战性、刺激性的体育活动,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快乐武术”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用音频播放了蛇年春晚《少年中国说》节目音频,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中国自由。”的励志名言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导入“中国武术”这一教学主题。在随后的拓展训练中,笔者又将所学内容加以编排,并以这段音频为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表演中,有的小组边诵读边练拳,诵读之声与动作一样铿锵有力;有的小组在打拳之外,还加入了腿部的动作,使得表演更加气势恢宏。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体育技能,还强化了爱国意识,总之,整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体育游戏设计中融入爱国因素,养成学生爱国自觉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头戏,它既能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们体验创造的实践性,对于体育教学有着很好的调剂作用与探究意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学习方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挥游戏的特殊教学功能,在游戏中适时融入爱国因素,使得游戏多元化、多样化,以丰富游戏内涵,帮助学生形成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觉的爱国意识。
教学小学三年级体育“往返跑”这个项目时,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不强,兴趣也不高。因而为了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们在“跑”的过程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意识和爱国情感,笔者设计了一个“抗洪救险,保护堤坝”的教学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都竭尽全力,完成所布置的任务。这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极为理想,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编;创新;体育课堂;诚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38-04
说起体育课堂“诚信”,或许有人会问,体育课堂怎么还存在诚信问题?主要在哪里?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什么负面影响?存在“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诚信”素养?本文主要阐述由“创编”案例引发的对“诚信”问题的思考。
一、涉及“诚信”问题的“创编”案例及分析
(一)“创编”案例描述
一节器械操观摩课,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几节单个动作,并对其进行了组合练习。在课的基本部分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器械操队形,并在创编结束后各组依次展示。结果显示,原教学班上课的学生所创编的器械操队形与异地借班上课的学生创编的结果完全一样。
(二)“创编”案例分析
不同班级的学生各组创编的队形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令人疑惑,为什么完全不同的学生会有如此相同的创编结果?究竟是谁创编的?教师在学生创编队形这一教学活动中发挥的是什么作用?假如是学生自主的创编,不同学生完全相同的创编结果会有多大的可能性?假如创编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任课教师又为什么这样创设体育课?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该课例又认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器械操的创编活动很大程度上应该不是学生所为,而是由教师事先创编好,让学生按照老师创编的动作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配合老师完成“创编”任务。这一设计反映出一种体育教学“诚信”缺失的现象。实际上,任课教师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出发点并非恶意,而是想突出创新,又想突出教学的有效性。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任课教师课前未曾预料,不但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或多或少是对看课者的一种善意的“欺骗”行为。为此,在创设观摩课堂的时候,要引起人们对该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
二、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根源
“诚信”一词,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无论各行各业都已将“诚信”视为是否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缺少“诚信”的行为不但是一种短视行为,而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工作,也依然不能缺少“诚信”,但并非所有的体育课堂都十分讲究“诚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诚信”缺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诚信”缺失呢?
(一)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的缺失,意味着课的价值削弱,同时,也将影响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结果,且缺失现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内容”选择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属于内容的选择问题。纵观体育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终身体育所需,而是存在一些无实际学习或锻炼价值的内容选择现象。体育课堂组织的既不能锻炼学生身体,又缺乏实际教育意义,甚至不太健康的游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归结为“诚信”缺失现象。学生参与了这些游戏以后,各方面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习的时间又被这些无意义的游戏占用而被浪费,因此,诸如此类的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选择内容的做法,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诚信度”不高的现象。
2.“方法”选用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任何一节体育课教学,都离不开方法,但具体到课堂上,并非所选择的方法都十分有效,有的方法存在走过场或形式化现象,尤其是观摩课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如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有的就走进了一定的误区,如“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所设计的课堂有新课改的影子,组织了反复“扎堆”,缺少实际意义的形式化的探究,还有的表现出以假问题、短时间、不完整的探究活动,结果学生由于受假问题的误导,难以探究出有意义的答案;由于受短时间的限制,难以对一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由于有的课堂上只是提出了探究的问题而没有进一步检查探究的结果,使得学生逐渐对探究学习失去了兴趣等。一定程度上,这种形式化的现象,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3.“教学”环节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授课的学习,都不可脱离“教”与“学”的环节,但是有一些课堂,尤其是经过精心设计并反复操练过的观摩课堂,往往在“教”与“学”的环节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的表现出,老师刚讲解完动作要领,学生就知道怎么做了;有的是老师刚做完示范,学生都已经知道该动作是什么感觉了;还有的是学生刚刚练习不到几分钟时间,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了;甚至还有的课堂,老师带领同学们做武术套路练习的时候,老师因忘了下一个动作怎么做,出现“卡壳”现象,而学生却记的很牢,非常连贯地完成了套路练习等等。这些现象从表面上来看,是缺少完整的“教学”环节,是一种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情节,但实际上反映出的也是一种教学“诚信”的缺失。
4.“创新”设计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堂,几乎所有的观摩课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创新的部分,但并非所有的创新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相反,有的创新实际上是为创新而创新,缺少实际的创新价值,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文章开头的“创编”案例就是在“创新”设计上出了问题。除此之外,体育课堂上的无意义创新也时有发生,如一些课堂为了能够反映出任课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指导教师在对该课指导环节故意创设了一个“突发事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突发事件”的处理,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从而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创设已经脱离了实际,也就是说,已经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因为,任课教师在准备该课的时候,事先已经知道是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已经设计好了如何去处理该“突发事件”,这样的做法缺少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善意的“欺骗”。
5.“语言”表达上的“诚信”缺失表现
体育课堂上,有的老师的教学语言缺少“诚信”,有的还表现出随意性较明显,如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上,有的任课教师说,这节课上看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一会儿给他一个奖励。可是,一节课结束了,也没有看到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有任何的奖励措施。假如,这样的语言经常在课堂上出现,而且每次也都不兑现奖励的话,时间久了,小学生会对老师失去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体育课堂,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观察或练习,往往在这些教学活动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并说,一会儿大家观察(或听讲、练习)以后,我会提问大家。可是,有些老师做完示范,而且学生也积极地配合认真观察完示范以后,并没有听到老师提问,这样的教学场景出现的越多,越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甚至,因老师不能“说到做到”,有的学生以后就不再认真听讲了,也不再认真观察了,甚至在练习环节,也更加自由化或偷懒了。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诚信”的缺失。
6.“游戏”比赛中的“诚信”缺失表现
无论是小学的还是中学的体育课堂,我们往往会在课的某一个环节,如准备活动或基本部分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看到任课教师组织一个甚至多个游戏,但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游戏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老师忽略“诚信教育”问题。比如,在游戏之前,教师对游戏规则讲述不明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公平现象,而教师依然按照最终获胜的小组宣布比赛结果,这样会在学生心目中出现“可以没有明确规则”的思想。还有就是即便老师将游戏规则讲述的非常清晰,但是,由于在具体游戏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要求学生,结果也会出现各种违背规则的情况。这种因教师的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或有的稍有提示但未及时纠正,还有的教师分组和组织过程不合理,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公正现象,给学生带来的依然是“可以不完全遵守规则”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教师组织学生绕标志物往返跑游戏,教师提出了“跑回到队伍最前面,与下一个同伴击掌后,下一个同伴才能跑出”,可是,在比赛的时候,一开始有一组学生未能击掌,下一个就跑出了,同学们一看老师没有制止,紧接着其他组的学生也陆续出现了这种情况,甚至还有的没有跑到终点,下一个同学就提前起跑的现象。这些看似未能严格遵守规则问题,但从“诚信度”的角度来看,不但反映出教师对“诚信”的重视不够,还表现出,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
(二)体育课堂教学“诚信”缺失的根源
体育课堂缺少“诚信”,在教学设计环节,有个别老师或许会注意到这一点,由于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会导致课堂上言而无信或虚假教学环节的存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十分清楚是否存在“诚信”问题,结果导致所设计的课堂出现“诚信”缺失现象。但为什么会出现“知”与“不知”的两种“诚信”缺失现象呢?换句话说,出现“诚信”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何在呢?
1.对“有效教学”认识不到位
体育教学都在力求达到有效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对何为“有效教学”有深刻的理解,结果导致,有的课不但没有充分体现出有效性,反而还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再进一步说,就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方法的选用上,创新的设计上等等是否适宜,是否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是否达到了发展的要求。如前文中提到的器械操的创编,任课教师事先创编好让同学们课前反复练习,课堂上被当作学生的创编再现出来,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学生不但不知道该如何创编,而且学生还会对体育教学创编产生误解。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任课教师将虚假创编也误认为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功利思想冲淡了对“诚信”的坚守
无论是评优课还是公开课,为了追求名利,体现教学的“水平”,有些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课的“形式”上大做文章,这样难免会忽略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还会因为过多地考虑看课者,而忽略课堂教学本身的实效性。如忽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真实感受,相对比较机械地表演现象。有的演的比较逼真,更加接近真实的课堂,而有的演的较为虚假,远离课堂教学实际。这种常被视为“作秀”的课堂,实际上也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假如,没有名利驱动,大家就是为提供研究而上课,为互相学习而观摩,体育课上的“诚信度”也会得以显现,甚至不断提升。
3.评课标准的偏差导致“诚信度”降低
就评课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标准统一、客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目前,体育评课的权威标准并未建立,大家对课的认识不够统一,结果,对于好课与差课的判断模糊,甚至不同的评课者对课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分歧。然而,任课教师在“做课”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为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准备。越是评课标准偏离客观实际,任课教师“做课”的效果也越远离“诚信”。因为,备课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已经显现出不是将“求真”放于首位,而是“求新”思想,或是为“迎合”评课而在做课,往往会因此而脱离实际,自然难以摆脱“作秀”现象。
4.“诚信”素养不稳固而导致缺失现象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人们都应将“诚信”放在首位。但目前,诸多事实显现,并非人人在任何时候都很讲“诚信”,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稳固的“诚信”素养,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做法也不十分理想。假如一个人的“诚信”素养尚不十分稳固,做事的时候,尤其是遇到要求“诚实守信”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出现思想上的不坚定,不讲“诚信”的事件就自然会发生。体育课堂教学的“诚信”缺失现象,也很有可能由此而生。因此,教师的“诚信”素养同样需要树立。
5.“诚信”缺失未被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体育课堂“诚信”缺失问题,目前,尚未有人明确提出该如何应对,有的是未能发现该问题的存在,有的未能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还有的是未能专门提出对于不讲“诚信”的教学及“诚信”素养缺失的任课教师的问责机制,结果,体育课堂上的“诚信”缺失问题自始至终未得到消除。以上这些都表现出,“诚信”缺失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诚信”缺失对体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不容忽视。
三、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必要性
1.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对体育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影响
有人在设计课的时候未能充分认识到是否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因此,往往无意中就会产生忽略“诚信”的教学环节。器械操的创编并非任课教师故意不讲“诚信”,而是忽略了对“诚信”的充分考虑。尽管如此,这样的设计依然会对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如创编环节不够真实、创编形式不够丰富等,结果在展示环节显得不够精彩。为此,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显得十分必要。
2.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体育课堂缺少“诚信”的教学不但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如器械操创编环节的“诚信”缺失,很容易使学生在创编的时候流于形式,由于不是真正在创编,因此,学生就很难在该环节充分调动积极性,也就很难使创编意识和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环节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也就更加不利,因为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不注重“诚信”,自然,潜移默化的也将是对“诚信”的忽视。即便是任课教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讲“诚信”,学生依然会因教师的非“诚信”行为而对这种品质的培养产生抵触情绪。体育课堂上,教师缺少“诚信”,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配合就会逐渐减弱,学生的“诚信”意识也会因此而逐渐淡化。
3.体育课堂“诚信”缺失将不利于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体育课堂讲“诚信”,体育教师守“诚信”,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正向的,尤其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一旦课堂上教师的“诚信度”不高,或遇到不讲“诚信”的学生视而不见,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样的不讲“诚信”的学习环境中丧失“诚信”意识和品质。当老师发现“诚信”问题较为明显,需要引起重视的时候,再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已经对不守“诚信”有了较深的影响。因此,与其事后纠偏,倒不如教师一开始就率先垂范,给学生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学习氛围,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
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诚信”设计不容忽视,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诚信”行为影响更加深远。在创设优质课堂的同时,重视“诚信”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强化“诚信”观念、提高“诚信”素养的可行性
1.强化“诚信”观念可以从体育教学设计做起
体育教师要强化“诚信”观念,有若干视角可以切入,但从教学设计环节做起,将能够从思想上引起对树立“诚信”观念的重视,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事先能够把握究竟哪个教学环节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诚信”,哪些环节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时机最佳。假如任课教师在每次备课环节都能对“诚信”问题做出认真的考虑,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的就应该是诚实守信的教学情节。但如何在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对“诚信”的关注呢?
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考虑内容的“适宜性”。体育课堂上所传授的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运动技能与锻炼方法,都需要围绕一个“适”字做文章。做到内容选择依据清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学环节达到教深、教透,学生在一节课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最终衡量的是“学会了”,或者是“学懂了”,以及“会学了”。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内容,需要反思其原因,是难度过大了,还是实用性太差了,或是距离学生的需要太远了等。
其次,在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教的时候,依然需要重视方法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方法做保障,而且,方法对施教内容究竟能否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可以依据教学效果来衡量。方法越有效,教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有效的方法体现出的是一个“实”字,可有的课堂方法太过于多元,脱离了教学的实际,有时,尽管是不错的方法,但并非都能适应于每一节课上使用。因此,在选择确定方法的时候,充分考虑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第三,在设置教学目标上,依然需要考虑“准确性”。有些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目标的设置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往往会出现目标空泛、过大、过多等现象,而在具体落实目标环节,能够落实的又很有限,结果是大部分的目标都未能如期实现。假如将目标设置放在“诚信”问题上来考虑的话,目标的不准确,便是“诚信度”不高的表现,因此,未来再设置体育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其准确性,从而提高便于达成的“诚信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环节,还有很多地方能够体现“诚信”,如教学比赛规则的执行应说一不二;教学语言的发出应讲实话,讲真话,说到做到;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真切、有效,尤其要考虑能否真正解决重难点问题。否则,过于形式化的虚假创新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讲“诚信”,强化“诚信”观念,要及时抓住体育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环节。
2.提高“诚信”素养可以从日常教学细节做起
“诚信”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日常教学中重视“诚信”,体现“诚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首先,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语言是体现“诚信”与否的关键。一节课上,任课教师所发出的语言信息量很大,如笔者曾经对一节“软式垒球击球”课上教师的语言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的各种语言文字量达8000多字,其中包括讲解的语言、指导的语言、激励的语言、总结的语言等等。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严格控制,既要真实,又要守信。如表扬学生不失真,批评学生要诚恳,不讽刺挖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等等。
其次,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各种行为,体现“诚信”方面更不容忽视。在每一节体育课上,教师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如示范的行为、指导动作的行为、摆放器械的行为、参与活动的行为等等。这些行为都力求规范、准确、积极、有效。即便是在示范的过程中,老师有所失误,也应非常诚恳地从自身找原因,告诉学生示范不成功的真正原因何在,而不怨天尤人,这样的话,不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通过教师诚实的做法,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的思想。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方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认真学习、刻苦锻炼。
关键词:小学体育;语言艺术;运动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育家季米良捷夫也曾指出,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更是一门精深的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则是打开这门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它集中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包含了精细加工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与风趣幽默。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分量与作用,使得教学重点局限于操练活动与技能训练的设计,淡化了技能讲解的艺术性与教学设计的流畅性,弱化了教学语言的艺术功效。基于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拾语言艺术这一教学利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挖掘学生运动潜能,规范学生体育训练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案例作饵,点燃学生参与热情
幽默是教师智慧美的集中体现。小学生缺乏稳定的注意力,以风趣幽默的教学案例导入教学,渗透技能知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有意注意中自觉地加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积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语、网络语点燃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们自主思考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教学小学四年级垒球投掷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垒球投掷打地鼠”的教学情境,并将这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导入环节,我跟学生们吐槽了自己的苦恼,调皮的小地鼠们老是偷吃菜园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们该怎么办呢?以此,导入“打地鼠”的教学主题――垒球投掷目标物。通过这样趣味的教学情境,我发现,学生们“投球”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看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动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垒球投掷――庆功宴的教学主线,将“打地鼠”的活动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形象类比为方,增进学生技术理解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烦琐、复杂的技术性讲解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来颇为吃力,往往会出现沟通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讲究语言输出方式,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尝试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打比方、对比、形象化等语言加工方式,将抽象的技能讲解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分析,并配合专业的动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进学生们对体育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
教学小学六年级体育跆拳道启蒙课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相关知识,学会跆拳道三种口令及一种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标并不难以实现,难就难在如何生动形象地渗透跆拳道文化知识,在“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中增进学生们对技术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领。为此,我穿一袭正规的教练服上课,把自己化身为跆拳道教练,而不是平时的体育老师,一开课,学生们就叽叽喳喳对我的一袭教练服讨论了起来。我并不着急着打断他们,整顿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说说,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有的学生说,老师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更加帅气了;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变成跆拳道教练了……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开始渗透跆拳道礼仪的讲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与互动,为学生们拉开跆拳道学习的帷幕,引导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严明纪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隐藏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时刻地告诫着我们,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亲和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又要适时地树立严厉形象,以铿锵有力的教学言语规范学生们的教学活动,明确体育游戏规则,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性、条理性与规范性。
教学小学五年级体育“跳跃: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活泼好动,主观性强,他们已经有着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与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因此,跳跃这个技能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并不陌生,而立定跳远不过是跳跃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嘻嘻哈哈,觉得不需要教,他们也可以跳得很远。因此,在教学示范中,我一改导入环节的“和蔼可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不苟言笑的体育教练,一板一眼地跟学生们讲解并示范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点,尤其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示范过后,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回放活动,做到一摆二蹲三起跳,将动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时,在示范模仿活动后,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游戏比赛,在比赛中,我在操场上事先画了一个大十字架,组织四个小组从十字架四个方向同时起跳,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达到十字架的中心点,以此丰富“跳”的形式与内容,将严格的技能示范与活跃的游戏实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总之,言无止境。教学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揣摩、不断去深化、不断去创造。在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虽说它以学生的身体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游戏活动为依托,但仍以教学语言为媒介,以教学语言为知识输出、信息交流、资源分享的途径。由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植于体育的学科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形成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更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丁健.抓住课堂反馈,为思维释放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4(17).
【关键词】差异,层次性,关注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1.研究背景
落实《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运用“分层教学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达到锻炼的效果,以此来完成体育教学计划。
2.案例描述
400米跑是四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较为单一、枯燥的一节课。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来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且也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我在400米教学中采用分层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将学生根据能力差异分层,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区分,学生很喜欢,教学效果显著,本案例主要通过在400米跑项目教学中,教师分层合作教学,克服以往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各自的学习侧重点和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教学的依据
3.1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
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的差异及技术技能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层后教师要对各类学生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并做好记录分类建档,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适时的调整。
3.2根据分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新课程体系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计相应的目标,因为目标是实现课堂效果的催化剂之一,因此,制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鼓励学生从差中优进级。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适宜的教学。例如,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从基础开始施教,而且需要教师给予相对多的指导;对于中等接受程度的学生,要在学会技术要领的情况下,进一步巩固提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该要求学生在巩固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动力定形,并努力地鼓励创新,进而探究该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技巧,并适时的教导他们去帮助指导差生,这样既可对已经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也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3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学生的差异,采用多角度的学习评价。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诸如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通过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来完成的,而这些正是新课程改革体系中十分注重的评价因素,因此,体育教学后期的教学评价也必然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若干个评价阶段,在每一个评价阶段,应该是在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并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体能和技能的评价,以检验学生通过各个阶段学习和锻炼的进步幅度,其余目标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运用多角度、多方面、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不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优秀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其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对差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找到其成功的闪光点。
4.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4.1能够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应该走到发展之前,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并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应慎重考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
4.2有利于转化希望生、培养优秀生、发展中等生,克服了以往“抓中间,丢两边”的弊端;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能,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体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教学质量。
4.3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练习兴趣,全面提高技术水平。
4.4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有效控制。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
5.结论与反思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教学手段,既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能展示自我的学习平台,又有利于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层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的辨证关系,而且还形成了师生间的团结协作和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分层教学法使学生感觉良好的心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能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从而能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分层教学法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健身学习平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的工作再做得更细致,尤其在评价方面应更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展性评价。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实施,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得自我认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裴希山.分层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刘红.浅谈“分层次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张爱丽.分层次教学方法应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4]陈家斌.分层教学在大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关键词:体育;安全;预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55-01
一、注重安全细节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体育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如果保证不了学生的安全,你这堂课上的再好再精彩,我想也是失败的。
在教学中,对今天所要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预测。看这个难度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如果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不了,就应该立刻降低难度或停止教授该项内容,否则的话很容易使学生受伤。同时,要定期或利用下雨下雪,天气不好的时候,给学生室内上课。同时教会学生在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一些自我保护措施
案例一
体育中考前的一节初三体育课,教师安排已达标的几个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练习其他项目,以便将精力集中在未达标同学的项目指导上。张杰和几个同学选择了足球练习,在完成一个射门动作时,张杰跳起背对球门用倒勾射门,结果落地时肘部重重触地,导致手臂前臂骨折。
二、加强场地器材管理和定期检查
案例二
某学校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用场地边的三门球门做支撑,双手从后用力压横梁跳起,使门栏失去平衡翻倒压在该男生腰部,造成脾受伤。
场地器材的安全是防止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对于生锈、变形、破损的器械要及时更换维修。体育教师做为上课的具体实施者,要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心中有数,课前对所需场地器材进行必要的检查,课中合理布置场地摆放器材,教育学生保护自身安全,远离危险设施,避免学生在危险环境下活动。
三、教学设计合理,组织管理严密
案例三
在一堂以速度练习为主的短跑课上,女教师王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50米迎面接力。学生面对面分站4路。练习前教师要求迎面两人交棒时统一从接棒人左侧错身交接,轮到毛强与对面同学交棒时,毛强没有按要求从左侧交接,由于速度快将站在队伍右侧边的王老师撞倒,王老师很长时间没能站起来,在同学和其他老师的搀扶下,王老师才渐渐恢复。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是防止伤害事故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采取迎面接力,因跑动速度快,距离短,如预留空间小迎面相撞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备课,全面分析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各项准备活动和安全防范措施。学习技术动作时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顺利学习掌握正确动作。学习跳山羊、跳箱、单双杠要加强思想教育保护与帮助。
四、深入了解学生,注意隐性安全事故
案例四
一节体操技巧课上,马杰在做完前滚翻后突然躺在垫上脸色苍白,口吐白沫,身体不断地抽动起来。在场师生吓得目瞪口呆,教师措手不及。急送医院抢救后,经 CT 检查马杰为癫痫病,上课期间刚好是发病期。
案例四是隐性疾病发生的课堂案例。隐性疾病课堂发病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体育课隐性安全事故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研究和重视。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有严重疾病史不利于参加活动和曾经身体部位受伤的学生因人而异安排在室内或见习。
五、体育课应急措施的几个环节
1.鼓励学校为学生集体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使每个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学校成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教师学习安全防范救护知识的应急本领。
3.健全学校医务制度管理,每学期为学生健康体检,提醒家长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伤害事故发生。
4.体育课堂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做到:
(1) 首先教师冷静判断伤情,利用自己掌握的运动医学知识,了解伤者受伤情况,判断伤害程度。如只是轻微擦伤或扭伤送校医务室处理或者用冷水冲泡,避免肿胀。
(2)稳定自己和学生的情绪,除找个别同学协助外,其余学生正常学习,不能造成课堂混乱。
(3)遇重伤或不能判断的病情,及时送校医或与医院联系,力求尽快护送伤者到医院救治。搬动受伤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伤害。
比较诗学在中国的阐发研究初论陈俊琴
短信文学的特性刍议李磊,李燕
通过情感与意象鉴赏诗歌邢志岩
动画中的技术与创意之争——对中国水墨动画的探析常亚恒
少数民族题材的素描表现段会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钟利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孙薇
论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雷艳霞
《猫》教学设计伊林
《乡愁》教学实录梁影
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常安
《西北音乐风情》教学设计——感受"西北风"金燕
《背起行囊走四方》教学案例王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罗元庆
Linux系统设备驱动设计与实现王玉,崔升广,邓万鹏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王辉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整合中的思考和误区王银玲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法学课堂教学改革喻文婷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黄丽红,王世良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讨张辉
安全控制理论在矿山机电管理中的应用何远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细节孟杰
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思考,宿茹
务彭公路珍珠大桥负角度竖转施工监控胡海洋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的培养吴枢宇
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王梅
初中思品课体验式教学初探王维生
浅析思想解放和法学研究曹建波
《祝福》栩栩如生的语言描写杨宇
《祝福》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房淑梅
《祝福》典型鲜明的环境描写陈淑娟
学习英语的效率与方法焦红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曹岚
客观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张海娟
怎样接待顾客才能成功刘淑迎
职业教育素质本位论白继红,郭邦军
校园内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策略分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杨刚
关于略渎课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王玉绢
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生作文修改之我见尹小林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方法探讨李梅
让绘画艺术点亮语文课堂冯春梅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探索梁俊奇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提高数学心算能力沈延琦
对提高数学中下生学习效果的反思胡凯辉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三法钟前宾
浅谈语文课的生活教学李玉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李双勇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霍春秋HtTp://
浅谈如何促进高一化学教学杜玉
文科知识在物理中的作用杨赛
"经"义流变张凤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刘玉书
舞蹈与儿童智能姜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隋敏雳
浅谈一汽大众轿车空调系统制冷不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梁群莲
汽车跑偏故障分析与排除梁群莲
"项目研究教学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张君健
中学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的实施郑守印
浅谈中学生与父母如何沟通冷春菊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王世兰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感张英锋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浅谈廖丽勤
基于聚类—判别分析模型的大学生诚信评价刘芳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刘娅,冯冬梅
我国计量事业60年成就综述姜琳琳
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初探李睦军
让留守学生不再"留守"雷行道
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展望阎静辉
浅谈简笔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袁平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黄静
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江红霞
对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思考周光平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马国恩
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朱贞平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孙景斌
浅谈党支部发展党员正规化及对策刘宇轩
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张艳
浅议如何解决政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秦晋
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刘伟强
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张云
浅析倒装句在新课标中的用法龚俊玲
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教学法的原则与实施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宋扬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李晓明
也谈英语语句重音金小英
谈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顾晓龙
如何上好饭店英语课杨淑秀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袁秀培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与思考付玉萍
1.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兴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提高作用。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而且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2.改革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压力较大,运动时间较少,因此,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将体育课上成了“放松课”,认为带学生打打篮球、做做游戏即可。一些学生没有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价值,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较为死板,针对教学内容讲解后就让学生自己训练,课堂氛围较为单调,学生兴趣不浓厚。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客体,没有成为运动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体育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培养体育运动技能。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必须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身体训练”是达到体育课程目的的主要手段,这需要以一定的运动知识为基础。以“讲授模式”让学生接受运动知识,学生多处于了解状态,而以合作方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以“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训为例,要让学生掌握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协调配合的重点,教师先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两个学生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其他学生观察其传接球过程中的动作,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准确传接球,学生讨论后教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分组训练,训练中指导学生针对传接球过程中的动作相互纠正、改进。如此,学生很快掌握了传接球的重点。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以投掷实心球为例,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是我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挑战相同的终点,对素质高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的能力;使相对素质差的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更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
4.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根据体育新课程目标,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随意性、盲目性与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教学目标要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实施,易于掌握。在教学程序中要落实教学目标,要落实到位,不能教学与目标脱离。目标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质量的高低。因为教学目标是整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支配、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达到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学情,即: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中的特殊学生等设计教学目标。
案例1:在高中女生体质健康测定项目练习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立定跳远、实心球、800米划分为四个档次,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对于特殊学生)。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初始成绩进行检测,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水平,并由组长记录下来。其次,每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中期目标、最终目标,通过练习实现最终目标。如:一位同学的实心球成绩差十几厘米未达良好,那么这位同学可制定中期目标为良好,最终目标可定为优秀。这样可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成绩”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通过练习超越这个“成绩”。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应特殊对待,就如有些肥胖的学生,可能他尽最大努力练习800米,但还是不及格,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只要你努力了、进步了,就成功了。
5.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5.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实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的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运用 探讨
[摘要]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处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急需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课改的发展。在目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对情景教学法的特点、情景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操作方式、情景教学法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论述论证与实验对比,希望给广大中学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运用 探讨
根据表1结果调查证明,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已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小组合作型和游戏竞赛型的课堂模式最受学生欢迎,学生对技术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感兴趣。调查中也发现部分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自由活动型的课堂模式有兴趣,对学生这种学习需求的变化,也应引起我们体育教师的重视。
3.1 体育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3.1.1 鲜明的主线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
主线是情景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的设计可用"网状"教学框架,使各部分紧紧相连,节节递进,达到运用主线进行身体练习之目的。例如,主线是"山区学生上学(双杠支撑)"的课,准备运动是"钻山洞"――游戏激趣,基本部分是"翻山越岭"――双杠支撑练习,结束部分是"路遇好友(载歌载舞)"――放松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主线,为双杠支撑的技能学习服务。
3.1.2 适宜的创意为教材服务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适当的突破、创新,把综合性知识与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赋予体育教材全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3.1.3 情感的融入为体育学习服务
体育心理学教授马启伟指出:"动机是指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及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情景教学正是教师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而形成情"景"、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欲望、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多边互动性成功震区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3.1.4 教学行为的安排为学生健康服务
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情景教学模式时注重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的实效性,运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性,对情景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和调控,帮助学生用愉悦的心境去承载适量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的健康。
3.2 情景教学的操作方式
3.2.1 游戏竞赛型的情景
游戏是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练习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飞步取棒""青蛙跳高"等游戏教学。这种加入适宜竞赛内容的游戏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中体验到乐趣,又发展锻炼了能力与身体素质。
3.2.2 模仿型的情景
这类主题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的喜闻乐见事物、情景来创编故事、进行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在上七年级《团身前滚翻》一课中,本人采取了以下两种教学设计,一是以游动物乐园为主题进行设计,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动物游乐园中,想象、模仿在游游乐园的过程中看到各种动物的各种姿态,引出猴子在地上滚的动作,从而导入本课题――"团身前滚翻"课堂教学。二是让学生模仿"老鼠偷油"的动作过程,先学生自行模仿练习,然后选择部分学生模仿表演,评出最佳模仿者,然后引出课题,组织教学。这样的虚拟情景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的情绪被激活、积极性被调动,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3.2.3 故事型的情景
创设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故事情景,借助故事情景使学生随故事的进程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如田径教学中的快速跑可采用"冲出亚马逊"的故事。开始时引导学生模仿军人训练――四面转法,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模仿攀岩、穿过铁丝网(抓踝走,下肢素质练习)、系解炸药(携实心球折返跑)、追捕恐怖者(追逐跑),任务完成一起跳起了优美的舞蹈――韵律操(放松活动)
3.2.4 时事和教育型的情景
这类主题一般选择一些时事新闻、思想教育故事作情景材料。如初三年级的《实心球,耐久跑》一课中,本人则运用了《》为主题。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和耐久跑的练习围绕""这一主题创编排成"整装待发"、"攻敌堡垒"、""、及"欢庆胜利"等上下贯通、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步步展开的五个教学组成部分来再现主题。用装满沙的可乐瓶作为手榴弹学习实心球动作技术,运用学生的思维用可乐瓶设计会师的路线来弥补操场无跑道的不足。这种情境教学法设计既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可促使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同时寓教于乐,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教育。
3.2.5 音乐伴奏型的情景
无论是节奏明快、鼓舞斗志的音乐,还是悠扬宛转的乐曲,都会增添体育教学的丰富内容与娱乐性。创设出一种特别的情境,既可消除运动的疲劳,又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交流。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选用《运动员进行曲》、《生命之杯》、《斗牛士》等节奏明快又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忘却了练习的疲劳,达到练习的目的,从而使教学更加和谐快乐。
3.2.6 利用教学语言和哨音创设的情景
讲解和吹哨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情景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的结合",如"快速反应跑"游戏,用于练习的哨音可以采取高低、轻重、长短等惟妙惟肖的声效,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持久性,在比赛之中可以充分发挥"拉拉队"的作用,创编和运用一些"口诀词"、"要点歌"、"对话"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练习的激情。
3.2.7 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教学案例一、七年级《团身前滚翻》。课例1:辅助练习:兔跳,抱膝团身――团身滚动――下颚夹纸片斜坡前滚翻――下颚和双膝夹纸片斜坡前滚翻――保护与帮助下直线前滚翻――独立完成前滚翻;课例2:游戏:高矮胖瘦――游戏:低头看天――游戏:看谁做得快――游戏:锤子、剪刀、布。分析:如果只看练习步骤,课例1的步骤还是比较好的,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特别是采用下颚和双膝夹纸片两种手段,有效解决团身不紧和双腿分开的问题。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课例1的练习单调、枯燥,显然不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而课例2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练习,学生觉得有兴趣,愿意学,学得快,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教学案例二、七年级《50米跑》。课例3:集体徒手操――跑的专门性练习(30米)3次――30米加速跑3次――50米中速跑3次――50米全速跑2次――游戏:长江、黄河;课例4(大家来当消防员):练习本领(约30米3次):抢点游戏,紧急集合――军事竞赛(约30米4次):快速收放水管,过障碍比赛――接警救火(约50米4次)。分析:课例3为了完成这次课的教学任务,从练习内容和强度来看,基本上达到目标,但是组织形式过于单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尽全力完成练习,导致学习效果一般;课例4则是以消防员的训练、战斗为一条故事主线,模拟消防员训练、救火的情景设计跑的练习形式,利用学生喜欢竞争比赛的特点,以"三步曲"的形式递进教学,使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对练习始终保持热情,虽然学生跑的距离相差不多,课例4的教学效果明显要好过课例3。
3.3 体育情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创设情景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判断是否采用情景教学。该创设怎样的"情景",要善于控制情景导入的时机,把握情景导入的节奏,逐步展开和延伸情景,不能搞形式主义。让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有和谐的统一。
3.3.2 创设情景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
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期"是我们创设情景和利用情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依据,所有情景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具有体验和经历的难度性,不能跨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引进成人化的情景,以致使学生无所适从。
3.3.3 学生扮演的角色,尽量设置成学生向往的角色
情景教学所着力点是如何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最好的措施就是让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让学生动手制作,动脑想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若能让学生担当向往的角色,学生的情绪会特别的热烈,进而能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3.4 情景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3.4.1 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
体育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厚实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将其他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法中具有感染能力、开发能力、融通能力、转化能力、展望能力。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是成功情景教学的前提。
3.4.2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上好体育情景教学课,一方面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准确的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空间范围大、学生的兴奋程度较高,因此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对于控制好情景教学有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既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又能在公正、公平、赋有激励性的评价下,鼓动学生积极锻炼。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中,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3.4.3 教师必需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能突破教学模式框框的束缚,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索。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自己的认识――创造实践――再认识――再创造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体育教学特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按照心理学家古尔福特的观点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映迅速,对应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方向的能力;(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6)洞察力。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怀着探究的心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求知欲;
4.1.2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期坚持会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
4.1.3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想象力,动手又动脑,培养了个性发展,具有实效性和生活化,更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4.2 建议
4.2.1开展情景教学法要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要针对他们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教学;
4.2.2教师要熟悉教材、全面构思、精心安排,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4.2.3课堂上让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创新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郭佳.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教育导刊,2002(13).
[2]施文江.主题型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体育教学,2003(1).
[3]苏军.对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3(4).
一、前言
国务院总理指出: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教育战线的创业和创新就是探索和确立符合我国实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教育方针和路线,推动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变革。在这一前提下,学校教育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同理,学校体育教学也要大力促进“万众”的教改创新,推动“大众”的教学创业。
那么,体育教学创业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理论和方法是什么?它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如何?如何加快实现体育教学新理念的改革步伐?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二、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体育教学创新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面对这一命题,首先要确定怎样才算是一节好体育课。一节好体育课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也即需要先确定一节好体育课的评价标准,而这个标准要有创新性,然后按这个标准上课。这样,一节好体育课便水到渠成了。
那么,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体育课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学生喜欢的课才是好体育课,其次是要符合体育教学规律,最后就是要有创新性。
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运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已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而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核心目标。.过去,我们侧重技能的传授,后来重视体质的增强,现在强调愉悦身心、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围绕这一切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创新。
从宏观上讲,21世纪的学校体育具有教育性、人文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民族性、开放性等时代特征,集中体现了以终身体育为信念的价值观。就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创新是指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终身化――把学校体育教育纳入终身体育轨道,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二是自主化――体育教育过程由教师直接传授的方式,向指导学习者自主学练的方向转变;三是个性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强调自主选择、兴趣爱好、情感体验和个性张扬;四是开放化――学校体育课堂不局限于校内,而是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呈现出开放状态。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由教师、教材、教法等基本要素组成,而体育教学创新在这些要素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教师方面的体现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认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要推动体育教学创新,首先要实现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也即创新先要创新人(教师)。创新体育教师的特征体现在师德、师智、师能三个方面。
一是必须养成和塑造良好的师德。在知识传授渠道极大丰富以后,教师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育人”重于“育身”,因此师德将继续成为创新教师的核心内容。
二是必须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朝着“知识经济”“网络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学习和创造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意义都将是决定性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运动技术教学,要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是创新体育教师“师智”的支撑点。
三是必须认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能,掌握制作软件和使用软件的技能。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会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备课,是创新体育教师“师能”的重要标志。
总之,体育教师是实现体育教学创新的首要因素,必须做到“六会”,即教学信息会采集,教学技术会运用,教学理论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成果会推广。
2.教材方面的体现
体育课程教材是实现学校体育的主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集中体现在体育课程教材中。那么,体育课程教材创新的标准是什么?首先,要全面反映当代社会对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走向,并能阐明该学科的基本理论、规律、概念及最重要的实践技能。其次,课程的编排要由“体育技术”“竞技技能”向“体育动机”“健身方法”转移。最后,教材体系应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要使学生掌握最实用的健身知识和技能,为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锻炼打好基础。但是,教材创新,不等于抛弃传统内容,而是必须用现代的观点来审视、选择并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使之符合现代体育教学思想。
总之,体育课程教材的创新要具有新思维、新体系、新内容、新模式,体现体育教学的导向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实现体育课“启智、求知、调心、育人、健身”的目的服务。
3.教法方面的体现
以健身、娱乐、休闲、兴趣为主的多种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当代学生追求自我健身的时尚。注重自我体育能力与自我健康能力的培养和行为,已逐渐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主题。据调查资料显示,世界上有很多中小学的体育教学采用了分层次教学、选修制、学分制等形式,相应的体育教学设计,也由“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转变。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也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晋升的平台。
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学的渗透,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也必然要相应进行改变和创新,比如,目前提倡和流行的“自我”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改变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设计,应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从“新”字出发,迎接新的挑战;二是必须从“创”字着眼,开阔思路,积极探索;三是必须从“实”字人手,符合实际,讲究实效。
三、体育教学应创新理念
学校体育现代化主要靠创新的体育教学来实现。创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从宏观上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体育教学过去侧重技能的传授,后来重视体质的增强,现在强调愉悦身心,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对体育教学的深化,是更接近学校体育本质的观念性变革。可见,现代体育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要体现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
二是教学内容。教材可定性为显性教材和隐性教材:显性教材是以身体活动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体育教学独有的教材内容;隐性教材是指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习惯等教育内容,这是学校体育赋予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没有显性内容就不是体育教材,而不开发挖掘隐性内容,体育教材也就失去作为教材的真正含义。现代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把开发隐性教材和追求隐性效益,始终贯穿于教材和教学过程之中。
三是教学方法。在确立了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在围绕“为什么而教”的前提下,慎选和创新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下面,以体育课中较为简单和易于施教的远足教材为例,阐明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理念和发展方向。
教学案例:远足。
教学目标:掌握“走”的正确动作.提高“走”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组织教法(简要描述):教师除了要示范“走”的正确动作姿势。讲授“走”的动作要领等相关显性内容外,还要开发隐性教材。例如,远足出发前阐明远足的意义,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主准备步行的装备;远足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行结伴,学会合作,建立与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或相互解决诸如途中饮水、足的保健、方向定位等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生存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远足结束后集体讲评,由教师或学生总结步行的意义、步行的保健知识等,以培养学生通过步行健身,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案例分析】像“远足”这样简单的体育教材,若按传统竞技体育教法的思维定式,按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可能仅是着眼于发展学生耐久力这一单一目标上。因此,教法的选择,要围绕讲授“走”的动作要领,学习“走”的技术进行设计和运用。
对于“远足”课,教师不能仅着眼于“走”的动作要领的传授和发展学生的耐久力上,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虽然“远足”课的显性教材内容简单,但如果挖掘其丰富的隐性教材内容,就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达成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学技术 体育教学 运用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体育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的体育教学要求。同时,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展开,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也就变得势在必行了。
一、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生要学会老师所教的运动技巧,就必须要看老师的动作,然后仿照老师的动作来学习。这样就要求老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但是大多数老都不能把动作做得很到位,而且每次老师在做相同的动作的时候,也不一定都能做得相同。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体育教学中不同的老师同样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同的老师所擅长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老师们通常会在体育教学的时候安排他们所擅长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是体育教学课程所必需的,恰恰有的老师又不会这些东西,老师往往就避开他们所不会的,不能全面的教学生体育技能。这样容易使体育教学变得单一而无趣。
教授体育中的一些比较难做的动作,往往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所难以完成的。老师在演示难度比较高的动作时,学生们不能很直观的看到,然后学会这个动过。如果老师放慢动作的演示,又不能保持动作的连贯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跟着老师做动作的时候,很难发现自己做的动作对不对,够不够标准。在一个老师教一群学生的情况下,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人人兼顾,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二、现代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的教学技术有很多,多媒体、网络视频、录像技术等,这些都能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对体育教学起到极大的帮助。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多媒体教学往往比老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同时由于这些新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方便了教学,也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现代教学技术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中学体育教材有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内容繁多,新内容、新规则、新教材层出不穷,不断向体育老师提出新课题、新要求。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观念,这就使老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老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频技术,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动作,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辅以自己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观念,更容易掌握动作观念。
3、有助于教师对复杂动作的教学。现在有许多难度比较高的动作,如果老师就这样直接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高难度动作看清楚,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老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细微动作,用课件中的动画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细节,让学生能更快的学会难度高的动作。
4、帮助学生建立对体育动作的正误观。老师在示范正确动作的同时最好能指出易犯的错误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在一个课件制作上既放正确动作,又放错误动作,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再加上老师在一旁的讲解,是学生能够避免很多常见错误动作的发生。既能正确地掌握动作,又能建立学生对动作的正误观。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不能盲目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说,现在很多学校都在都在体育教学中推行现代教学技术,各种现代科技都已经进入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用了这些现代科技设备之后,都发现体育教学变得相当的简单,并且容易。有的老师也就会逐渐对体育教学产生惰性,体育课上只给学生们放映一些多媒体图片,不向学生们进行讲解,有时候给学生们放一些视频,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跟着视频进行练习,但从来都不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所学的动作的技巧是什么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也只能是动作上面的一些皮毛了,学生也不可能对体育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老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对体育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自己在体育教学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管任何时候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就只是辅助老师进行教学,简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不可能替代老师。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重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在运用的同时还要辅以自己的讲解和指导。
四、结语
现代教学技术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已经得到了认可。老师在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老师们也应该根据学校和自身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一、微课模式的概述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指代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根据一定的认知规律,最终呈现出碎片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字资源。针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视频频段,同时微课内容还包括了教学反思以及教师点评等内容,用来辅助学习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1]。微课之间能够以一定的组织关系相互结合,是一种区别于教学课例以及教学设计等单一模式的教学资源,但是又是在单一教学资源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学视频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长为五到八分钟之间,不宜超过十分钟,这样的微课模式相比于传统课程的时长来说,微课相当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片段或者课程案例。
2.内容少
微课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而言,微课的内容集中突出了教学问题以及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能够将教学知识点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突出,或者集中反应教学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还将其成为微课堂。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微课模式的运用策略
结合当前我国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微课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微课模式的三种运用策略。
(一)与其他教学资源相互配合
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积极运用教学资源库以及精品课程等优质视频资源[2]。微课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制作微课内容应该对其他优质视频资源进行利用,相互配合,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为其打下基础。
(二)与常规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还不能彻底将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取代,教师不能仅仅只依靠微课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体育课堂的整体状态,对微课模式进行选择性的应用,将微课模式与传统的常规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为体育课堂质量提供保障。
(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微课应用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结合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有上课人数少等特点,因此,教师应用微课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最大程度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三、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一)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结合
针对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局限性非常大,但是作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时应该多结合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课时普遍较少,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运动姿势等内容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导致体育课堂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傳统课堂中的缺点,将微课模式与传统课堂相互结合,根据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指导学生对微课资源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使每位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各项技巧,为提高体育课堂质量打下基础。
(二)应用平台的确定
教师在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查阅完善自身学习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微课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应用平台,将微课资源上传,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选择平台过程中,首先可以考虑常规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在线学习平台[3]。除此之外,在新媒体平台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传播微课资源,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操作方便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公众号与微信号相连,方便学生在线接受微课资源,使学生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实现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