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重点知识

企业管理重点知识

时间:2023-08-08 17:1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重点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重点知识

第1篇

在总结《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引入了一种新颖的关联案例教学方法。对关联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进行了诠释与分析,总结了关联案例教学方法相比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利用Web2.0技术研发了基于B/S结构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该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关联案例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关联案例;MIS教学;教学平台;Web2.0;Ajax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1―0071―06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涉及系统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研发能力、企业管理以及财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3]。一般MIS课程的教学是通过教师板书或讲解幻灯片进行,往往会存在学生缺少项目研发实践经验,只是单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等问题,以至于容易造成学生认为MIS课程内容枯燥、抽象、难以理 解[4]。最近几年兴起的案例教学方法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仍然存在各个案例之间相对分散、零散的案例没有与课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等问题,造成课程知识体系与案例系统成为两条平行的直线,缺乏关联性。以上因素使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将案例系统与课程知识体系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并将案例与案例有效联系起来,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内容。

二、MIS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

方法在MIS教学中的不足

1. MIS课程的特点

一般来说,MIS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课堂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全方位了解MIS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MIS系统的开发方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MIS系统开发与应用,在实践中充分消化、理解和领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建模和系统开发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MIS课程有如下特点:

(1)现阶段大部分MIS理论是由国外传入国内的,这些理论往往最符合国外的发展情况,但并不能很好的贴合国内的实际情形[5-6]。如不能结合国内具体案例,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则显得突兀,较难消化、吸收相关知识点。

(2)在MIS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大量的图表,如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功能结构图等,而且还涉及系统研发和研发案例,以及具体应用系统的演示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案例展示平台,否则学生容易感觉抽象、空洞、枯燥无味。

(3)课程知识整体性很强,前后关联紧密。在对大量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不注意体现关联性,容易让学生觉得知识点太杂、零散,较难掌握。

2. 传统教学方法在MIS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足之处

过去MIS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课上讲述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师口述或者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形式的MIS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结合有关知识点进行生动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抽象和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采用通过案例来辅助说明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成为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生动案例,以投影或者幻灯片的方式进行展示、讲解,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但投影或者幻灯片受制于展示方式,往往只局限于展示某一个重点知识,对于讲解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常常需要多次前后翻页,非常不便。因此,此种方式并不能系统地呈现全部知识点,且案例之间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渐进性关系,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仅通过零散的案例学习,学生并不能有效掌握知识脉络,更不易将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没有完全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不利于学生掌握MIS相关知识,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联案例教学

1. 关联案例教学的含义

关联案例教学是以传统案例教学作为基础,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的思想,强调学生系统化的学习整个知识体系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特色在于案例的选择不仅与课程内容相关联,而且案例与案例之间彼此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知识的学习,强调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注意案例与课程的关联性以及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利用前后关联的案例,形成一体的案例库引导学生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知识的热情[7-9]。

2. 关联案例的关联模式

关联案例的关联模式一般可分为顺序关联模式、星型关联模式和混合型关联模式3种。分别如图1、2、3所示。

顺序关联模式主要适用于对课程连贯性知识的介绍,用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星型关联模式呈发散形式,主要适用于对某一重点知识的讲解和补充介绍,进行知识点的扩展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印象,重点掌握该知识点,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混合型关联模式是上述顺序关联模式和星型关联模式的结合,不仅可运用于对知识体系进行递进的讲解,而且可以对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补充说明,激发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关联案例教学方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知识

关联案例教学是一种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注意案例之间的关联关系,最终以案例库的形式整体呈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从课程的基础知识入手,结合案例库中的精选案例,层层递进地学习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避免学生在猛然接触难点时产生畏难情绪,不想继续学习。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接受、理解课程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关联案例教学是一种系统式的教学方法,案例呈现整体性,学生通过关联案例的学习,有效地将案例与案例之间,以及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之间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摈弃原来的简单背诵、机械记忆等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主动探索学习和创新,培养和锻炼学生进行系统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重点

关联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案例与课程知识相融合,且案例之间存在联系、形成体系,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各重点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各个环节的知识点选择对应且相互关联的案例素材,对课程内容逐步进行解析,使得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重点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在对重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星型模型增加补充案例,以强化学生对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知识。

四、基于Web2.0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的

实现及其在MIS教学中的应用

1. 基于Web2.0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的研发

先进的教学思想需要先进的技术加以支持。为了更好地将关联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MIS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动态网页JSP、JavaScript以及Ajax技术研发了基于Web2.0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该平台采用B/S结构,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即可在线使用该平台,避免了繁杂的安装、配置工作。平台包含了系统管理、案例后台管理、关联案例展示和学习园地4个模块,充分体现了Web2.0技术的个性化、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10-11]。平台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

基于Web2.0技术研发,该平台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性。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学生既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有关案例的阅读学习,也可以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发帖询问,以及通过即时通信软件与教师在线或离线交流。除此之外,也可以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有关问题,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与便捷性。

图4 平台基本结构图

平台主要依托Ajax技术实现Web2.0强调用户之间的交流、重视用户的参与等主要思想。Ajax技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技术,而是一种已有技术的组合实现模式,是由Javascript、XHTML、CSS、DOM、XML、XMLHttpRequest等组合构造而成的。在Ajax提出之前,系统研发时对上述技术往往都是单独使用。随着Web2.0思想的提出,Ajax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Ajax技术采用异步交互技术,可在无需刷新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局部内容进行重构,加强用户与网页的交互性,减少用户心理和实际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的系统体验。

在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各组成模块当中,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员对整个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如数据导入、导出、权限分配等,以确保整个平台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案例后台管理模块是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权限的教师可通过案例后台管理模块设计、编写关联案例库。案例内容的设计可采用超文本或超媒体的形式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关联案例。学生根据课程进度及自身的情况,通过关联案例展示模块选择相应的案例库进行渐进、系统的学习。学习园地模块引入论坛模式,并利用腾讯API加入了在线QQ功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师生打造了一个协同教学的平台,教师可通过学习园地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在平台的界面设计过程中,该平台充分考虑到用户与系统的互动性问题,利用Ajax技术实现了交互式的弹出窗口,便于用户进行快捷操作以及快速获取概要知识。除此之外,为了让用户能够快速了解、使用该平台,我们还将使用步骤汇编成册并导入系统帮助菜单,建立了索引,让用户可通过系统帮助菜单进行平台使用方法的快速学习。

2. MIS课程关联案例的设计

案例的正确选择是关联案例库设计的第一步。首先,应该充分考虑MIS课程本身的特点,时刻考虑关联性,将所选的案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使其形成一个关联案例体系,构造案例库。案例库内的案例不仅要与MIS课程的知识体系相融合,还要考虑各个案例之间的承接和过渡。其次,案例要真实,避免假设和虚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剔除某些无效信息或者隐瞒某些要素,以便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12-14]。最后,案例难易程度应该适中。案例既不能过于繁杂,也不能过于浅露和直白,要针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根据知识的特点由浅入深地选择案例,避免案例过于简单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或者太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可选择知名企业的MIS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具体事例,组成顺序型案例库,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形成完整的MIS系统开发知识体系。在每个案例的结尾,可引出下一个阶段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激发其继续学习下一个案例和下一个阶段知识点的热情。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可通过设计混合型案例库,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解析,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印象。

所实现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的部分功能,如图5、图6所示。

3. 基于Web2.0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在MIS教学中的应用

经教学实践观察,在MIS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该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研发知识体系。现将该平台的主要优点总结如下:

(1)课程学习不受时空因素限制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须学生、教师在同一时空下进行,而实际情况中有些学生希望在课后也能继续学习并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是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课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比较困难。基于Web2.0技术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关联案例平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地点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在线以及离线交流,方便快捷。

(2)案例展示形式多样化

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展示手段,以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形式进行案例的展示。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使得学生更容易被吸引,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有关知识的印象也越发深刻。

(3)增强了教学互动性与便捷性

关联案例教学平台中的学习园地模块以论坛的形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同步或异步交流,加速了信息的反馈,加强了互动性的思想交流。平台建立在一个多样化的网络环境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案例的学习和交流,也可以通过校外网络利用VPN访问该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4)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该平台操作便捷,教师在使用之前无需经过复杂的培训,只需简单学习系统内嵌的操作手册即可掌握系统使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关联案例库的设计与案例内容的编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无需反复板书案例内容,重复进行课件幻灯片的编写,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访问该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即可,大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为了获取广大师生对新型关联案例教学平台的评价,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匿名投票。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师群体,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利用例会的研讨时间共发放调查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另一部分为学生群体,包括电子商务、营销以及公共医保专业。利用学期末上机课余时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a)~(g)所示。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师生对该关联案例教学平台总体还是较为认同的,也比较愿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平台。师生普遍认为,该教学平台加强了案例教学中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加深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除此之外,师生普遍认为,在目前多种浏览器并存的环境下,应加强浏览器的兼容性并增强案例相关信息的搜索功能。不同的是,教师比较关注案例在编辑过程中的便捷性,而学生更关注该平台在多智能终端使用的便捷性。 这说明该关联案例教学平台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五、结语

在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关联案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将关联案例教学与MIS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效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通过Web2.0技术研发的关联案例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关联案例教学方法呈现给学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方便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该关联案例教学平台也可作为通用平台,扩展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平台本身也需要继续优化,尤其在案例编辑、案例搜索的便捷性、多浏览器的兼容性以及对新社交媒体[15-16]、多智能终端的利用等方面不断改进,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仲英. 管理信息系统(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孟庆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MIS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5):100-103.

[4] 刘刚. 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5):86-88.

[5] 李莉. 国内外MIS课程内容比较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3):91-93.

[6] 王冰洁,袁林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36-237.

[7] 吴海珍,蒋加伏. 关联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12):52-54.

[8] 李战春. 关联案例循序渐进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9):70-71.

[9] 吴海珍. 可视化编程技术课程中关联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 企业家天地,2007,(10):185-186.

[10] 杨琳. 基于Web2.0的高校教学案例:评析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13,(7):71-81.

[11] 严冰,吴国祥. WEB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远程教育,2010:12-19.

[12] 褚艳宁. 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9):20-21.

[13] 何U. 案例教学在高校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2014,(7):120-121.

[14] 安晓洁.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6):50-51.

[15] 洪国康,孟林伟. 利用“博客”辅助高校体育教学的探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2):90-93.

[16] 王晓玲. 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3,(11):98-102.

收稿日期:2014-08-15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课程改革 任务引领式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教学效率是指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通过履行管理职能来调动其他要素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目标。笔者认为对企业管理课程现有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一、改革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

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预期目标,企业管理教学应该满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为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我院建立“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宗旨, 在教学目标上树立以培养管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管理方法。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态度。

二、改革企业管理教学内容,采用基于模块的任务引领式教学

职业院校企业管理的教学,应围绕着工商管理专业岗位技能体系结构确定所需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求体系化,只求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只要做到“必须、够用”则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教材内容按管理流程设计成六大模块,其中“企业创建”和“资源管理”模块属于“基础模块”,“营销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模块属于“应用模块”,“文化与战略”和“质量管理”模块属于“提高模块”。“基础模块”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企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应用模块”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模块,主要介绍企业运行链条上的最基本环节的运作;“提高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灵活选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企业该如何做大、做强的知识,引人了现今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在教学中围绕工作任务阐述相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分为引导知识、核心知识和延伸知识。引导知识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和理论,核心知识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重点知识,引导知识和核心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延伸知识是学生视自己的掌握情况来学习的外延知识,这部分主要是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并解决问题。用模块层级式的内容设计打破原有章节式的设计,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改革企业管理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突出情境模拟教学

1.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应用到一个逼真的具体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反复巩固阶段,可采用其他项目或单位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2.采用小组讨论法

分别组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决策性的方案和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在讨论中运用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关于管理人员的责权利问题时,采用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运用管理游戏

管理游戏是提高学生创新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学生能得到更多方面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以利于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作出更多不同角度的观察、更正确的判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学生乐于体验的管理游戏,为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

4.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一次性、以后不常会遇到的工作任务。这种任务如果采用上述的几种方法完成,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到采购方式时,要求学生掌握招投标的程序及技巧,就可以设置一个招投标的场景,将学生分为几组,一方为招标方,其他几方为投标方。教师可根据情况确定一个招标主题,招标方按照主题展开工作,投标方可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投标,然后由教师协助招标单位选出中标单位,最后招标方与中标单位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合同。这种方式,既让学生主动了解这一项目的知识点,如招投标概念、招投标程序、招投标注意事项等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教师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既然本课程的改革倾向于学生能力培养,那么运用各种措施手段作为有效的考核方式,建立考核制度,有利于促使各个实践项目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在考核办法上应采取考试成绩与学习成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即采取基础知识点理论考试加实践知识点学习成果考核的方法。理论考试采用期末试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缩小到50-60% ,学习成果考核采用随堂考试、考勤和态度、小组作业情况、个人作业、课堂发言、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等,其所占比例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但总比例不能超过50%。考核中要不断加大过程教学比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实做能力。总之,利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巩固实践环节的运行效果,力求达到理想状态。

总之, 将教师的教学课堂比作一个公司的业务团队,将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些技巧和管理思想渗入到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各种职能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 技能培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是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体系之一,主要是关于工程量预算的方法、技巧和操作技能等,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安装工程计量计价技术经济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即安装工程造价员。本文从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入手,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思路和课程设计理念做了具体的介绍。

1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体系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的学习需要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作为理论上的支持,这套体系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安装工艺与材料知识、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知识、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工程法律法规与招标投标知识。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安装工程计量计价技能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的必要准备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一套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更加全面掌握这项专业技能,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资格和技能水平。同时,这套专业体系结合了各专业岗位对计量计价知识与技能的不同的要求,满足了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

2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思路

在对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培训原则和培训思路,在整体的理论方针的指导下,才能让培训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2.1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思路

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对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进行培训时,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以专业工程计量计价过程为主要导向,再结合课程体系进行有重点的课程讲解,一方面重点知识重点讲解,非重点知识统筹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优化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岗位资格证的培训,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力,为日后进入行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达到职业技能教学的课标要求。

2.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

学生的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在形成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计划设计,还需要学生自己在自我努力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能力,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能力形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能够进行准确解释安装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和作用等;

(2)掌握工程安装预算的有关计算,并能够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3)能够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中要求的施工内容和价格定额进行子项目的划分;

(4)按照工程量计价清单的规范对部分工程项目特征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描述,掌握其基本的信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中,还有许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

2.3课程设计理念

老师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中,必须根据该专业的特性,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范,以达到教学质量的要求:

(1)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课本知识与实例进行结合,将所教知识运用到实际例子中;

(2)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具体的教学,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4)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与社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3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形成的教学设计

3.1课程培养目标

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为社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招标机构等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课程面向的核心岗位是造价员、造价工程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职业素养等知识。

3.2主要的教学设计

(1)在能力训练中,尽量以工程的实际造价设计项目为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取,形成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示范仿真教学特点;

(2)单项能力训练项目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体化;

(3)对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训进行考核机制,在严格考核中完成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4)综合技能实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以项目设计图等资料为引导、计量计价为任务进行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综合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还需要学生加强自我学习的认识,在学习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精髓,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必须对学生进行培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丽雅.双技能培养视角下“建筑工程预决算”教学改革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第4篇

[关键词]财务 管理 预算 风险管理

一、为何要在单位开展财务管理

所谓的财务管理指的是统筹单位的价值模式开展的对其资本流向的分析以及掌控的一种全局性的管理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通过对单位的各项资金动向进行分析了解,来统筹把握单位的财务状况,确保单位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佳的利益。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并非是利润的生产人员,不过他们可以通过这项活动来辅助单位的决策人员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这项活动对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单位来讲都是非常关键性的一项工作。

二、如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这项活动是整个单位的所有管理活动的重点,其他的像是生产以及影响等都要以它为中心,彼此之间互相配合。通过实践证明优秀的方式通常有以下的几点特征,比如能够有效地控制,可以对其进行统筹把握等。在当今激烈的竞争背景之下,单位要想获取发展,必须针对这项活动研制出一系列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管理体系,通过不同层次来确保它的重要意义 。

第一,将高科技融合到活动之中,而且不断的提升员工的素质。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任何单位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完善的技术条件,而这项活动自然也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比如开展电算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认真地分析总结出单位的运行状态以及盈利或者亏损等问题。而且还能够帮助单位了解到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许多弊端因素,然后针对这些不利特点提出应对的方法,确保单位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除了这点之外,这项活动对于参与者的自身素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他们首先应该具备先进的行业知识,熟悉单位在各个环节中的管理事项,然后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把握来合理有效地进行分析活动,争取为单位的决策者提供最有效率的辅助信息,帮助他们做好决定。

第二,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企业的全面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预测,具体包括开发预算、销售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这项活动具体的有三点知识,第一是对其进行的编制。因为这项活动涉及到的区域非常宽,还包括很多歌分部组织,所以编定的时候要秉着全面分析,不得出现遗漏的原则统筹看待,可以对各个分部进行合理的沟通,人后得到最佳的区间,同时在编订的时候,切忌出现单位的决策者统一决策,而基层人员不得发表意见的现象出现。接下来是它的执行过程,在具体的操作的时候,应该尽量的参考单位的预算开展,如果发现和其出现偏差时,应该报告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审阅,当审阅统一之后才可以对其进行修正。而且要结合单位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能力问题,可以单独的设置一个开展此项活动的部门,认真地负责对活动的开展状况的制约以及合理的把控。最后是对活动的回馈。具体有两点,首先,将预算和单位的真实信息作出合理的比较,然后通过得到的信息来辅助单位负责人制定后续的工作方案。第二,要开展相应的激励活动,对于此项工作开展的比较优秀的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而且还应该对反面教材进行批评叫徐,必要时辅以罚金,只有通过合理的奖罚措施,所有的参与者才会更加主动的更富于热情的参与到工作之中,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工作本身的重要意义。

第三,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存在机遇与挑战,并且一直存在着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困境,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在进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时,首先需要确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根绝企业内部经营的需要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对于风险的大小、程度等进行科学、充分的分析,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比较、分析权衡强企业的可能收益和可能损失,选择出相对最佳的方案,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同时,在企业做出任何决策前,必须形成一系列的防范和保全措施,即使出现风险,也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或者尽可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最后一点,还应该处理好财务部和其他的机构间的内在关联。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误区,即认为此项工作仅仅的是单位的财务机构的工作,和单位的其余的机构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它和单位的所有部门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比如生产以及营销机构等,所以,要想真正的将这项工作做好,必须要处理好各个参与方之间的的内在关联,要区分它们各自的权利以及义务,明确它们在活动中的地位等。

三、结论

第5篇

[关键词]财务模型;数据整理;案例教学;成绩评定模式;开放式分组作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109-0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在我国企业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要求财经类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财务理论基础,更要有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操作技能。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已经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财经类本科生在校时都经过了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商品化财务软件的使用基本上都能做到熟练掌握。但随着企业对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财务软件虽能进行标准的财务核算与报表分析但终究难以全面灵活且有针对性地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人员倾向于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预测与决策。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的全面预算、销售分析等都是通过Excel套表编制完成的。这就要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对Excel软件的掌握程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要能够满足专业管理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通过一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Excel学习是不能实现的,必须通过专门课程的讲解才能使学生达到Excel中级以上水平。由此,Excel高级财务课程便应运而生。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7年开设Excel高级财务应用课程,先后选用了多套教材,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笔者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形成了一些观点与建议,现阐述如下。

1 教学内容框架要全面合理

1.1 注重数据整理技能的培养

1.1.1 强化格式的整理能力

目前,本课程的很多种教材中所给定的练习实例中都是标准的数据格式,而在实际工作中数据的来源可谓是渠道众多,可能从ERP系统中导出的、可能是业务部门每个业务人员输入数据的汇总、也可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公开数据。从众多渠道获得的数据很难保证其格式的统一,进而不能满足财务分析的要求,(如用文本型存储日期数据、纯数字与文本型数据的杂乱存储、数据的比较等问题)这些也是财务工作者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数据整理能力,只有先将杂乱的数据整理成格式一致的标准数据,才能保证进一步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而目前,很多教材及该门课程内容的设置都没有把这一技能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该问题并呼吁切莫忽视这些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基础数据格式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后续数据分析不因格式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

1.1.2 注重数据透视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

财务数据的整理离不开筛选、排序和汇总,而作为汇总中的利器——“数据透视表”更是绝好的工具。数据透视表是Excel中功能最强大、使用最灵活、操作最简单的工具。它可以使我们从繁杂的函数和公式中解脱出来,迅速而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制作出各种各样漂亮的统计分析报表和图形。但是,正应了软件业中的“二八定律”,实际财务人员对于数据透视表的应用大概只涉及其20%的基本功能,其中更为强大更为实用的高级功能都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是工作人员对其知识掌握不够。正因如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大这一工具的讲解深度,对数据透视表不同显示方式的设置、计算字段和计算项的定义与应用、动态数据透视表的制作、根据其他工作簿和数据库数据制作数据透视表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使之真正成为财务人员手中数据分析汇总的利器。

1.2 加深图表制作的教学深度

图表是Excel的另一大基本功能,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一种方法。前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等众多卓越管理者,在谈及个人竞争能力时,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秘密武器——图形思考。通过图形可以使数据表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让阅读者瞬间掌握整体形貌。图解能加强思考能力,能提升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是一个正确有效的表达方式,能让对方信服。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使其更具职业性,本课程中对图形的讲解不应停留在基本制作方法的阐述上,而是应该有重点地根据各类图形的特点和适用范畴进行深入解析,使图形制作与财务管理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极大程度地发挥其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结构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等分析过程和结果上的表述优势,让各种复杂财务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易懂。为此,学生应具备能根据财务管理问题的不同需求制作出动态交互的图形的能力,从而让这一精美武器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强大威力。

1.3 教学内容应与财务管理知识充分结合,注重模型设计

随着Exce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把它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软件,但绝大多数单位的应用都局限于制作电子表格,主要用于制作财务报表和统计数据等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学应用方面,有一些教材的很大一部分篇幅放在了各种凭证、账、表的设计讲解上,然而,不同账表的设计模式、方法却都是大同小异,这就造成了知识点的重复讲解。笔者认为开设Excel高级财务应用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格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财务问题、应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业务建模来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学家王庆成和王化成教授多次指出应将国际通用的财务管理模型与计算机技术型结合,运用Excel和VBA技术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模型。专家们的说法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利用计算机构建财务模型应是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核心。构建财务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析财务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将其抽象为变量表示的函数关系的过程,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在工作表的各个单元格布置已知条件、将函数关系输入、将财务问题的分析结果或解决方案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处理一类问题的基本模型。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对于账表设计问题,应以一两个典型案例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其中基本技法为宜,而大部分教学内容应与财务管理知识相结合,深入讨论如何建立筹资决策、投资决策、量本利分析、销售分析、流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与预测等板块模型。重点分析讲解如何把单变量求解、变量模拟分析、规划求解、方案管理器等专业分析工具融入到具体财务问题的解决中,充分发辉它们在敏感度分析、在限定条件下最优决策的制订、风险分析、经济事件预测、股票和产品定价、资产配置、需求曲线估计等专业财务问题处理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在增强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建模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的目的。

2 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为主

由于Excel功能极其强大,函数、公式、各种工具的使用繁杂而浩如烟海,如果一味地按照函数和各种工具的属性分类来教授,势必造成知识点散乱不系统,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且不易理解接受。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设定,从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提出的财务管理要求出发,设置要解决的典型财务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将Excel各知识点分解融入其中,随着每个知识点的逐步讲解,相关的财务模型一步步建立起来,案例中的财务问题也随之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这一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应用中深有体会,也深深得益于此。当然,案例的设计要先易后难、深入浅出,且要涵盖应有的知识点又不重复讲授。同样,好的教材选择和讲授流程与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在成绩评定时可灵活采用多种模式

本门课程应该是在学完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之后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再加上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成绩评定上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很难在两个小时的上机考试中完成重点知识的全方位考核。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最终采用了多种模式组合的成绩评定方式。

3.1 考核方式

3.1.1 固定知识点的上机考核

该方式用于考核通过本课程学习必须掌握的固定知识点,涵盖Excel在财务中的重点应用技术,主要考核对相关基本函数、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针对基本财务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和主要分析工具的运用能力,以便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够弥补“分组作业”考核方式可能存在的个别学生搭便车,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水平的缺陷。

3.1.2 开放式的分组作业

作业的形式是学生分组协作完成用Excel设计一个小的管理系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选题不限,但要求在其中综合运用课程内所讲的数据采集、表格设计、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图表设计、模型设计等功能从而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小系统,用Word写出最终的详细说明报告,并用PPT设计演示文稿,最终在台上对全班同学阐述并演示系统功能。这种方式考核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用于弥补“固定知识点上机考试”,这种方式存在考核点零散不全面的缺点。

3.2 实施方法

3.2.1 自由分组

笔者的做法是在课程开课时就将这种考核方式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按照自愿原则搭配组合,通常是每5~6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们早早建立起协作意识,并通过分组加强个人间联系,为了最终团队总体成绩能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进而曾强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3.2.2 选定题目、确定分工

作业题目如果由教师拟定,随着授课时间长可能会出现的题目固定、陈旧、与实际联系差、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等问题。所以,最好由各组灵活自由选定设计题目,只要满足课程设计要求笔者鼓励各组根据兴趣围绕其所关注的问题展开设计分析。这样既避免了全班分析设计一个案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其学习动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方式的建立,促使其关注提高实际经济问题,从而到达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笔者让学生在教学期中完成题目的选定,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对本门课程有了较深的认知,同时又有充分的时间让组内成员考察协商选定题目,而好的定题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上交选题的同时笔者要求同时上交组内分工明细,既保证工作量的合理分配,最大程度限制搭便车的情况出现,又能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协同效应,使小组成果最大化。

3.2.3 实时引导

选定题目之前和之后,都要贯穿着教师的实时指导。选题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经济问题,以便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其如何获得资料和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成所需的信息;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在系统设计思想方面和技术瓶颈处给与关键指导,主要是提供拓展资讯和深入学习的途径与平台,以便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4 成绩多维度评价

分组作业成绩考核时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各组成员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设计成果(主要是演示Excel设计的系统模型运行情况和PPT说明文稿,而Word详细文档说明则由教师仔细研读),然后由其他各组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成绩评定按财务管理知识运用和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2方面,权重各50%设定。这种考核方式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在“学中做,做中学”,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做到学以致用。

4 教学实践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Excel高级财务应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切合实际,与财务管理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又兼具计算机处理的强大优势,真正体现了综合性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得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教学目标得以充分实现。再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用人单位也反映较好。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德伟.《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咨询报导,2007(20).

第6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enterprise employee training of actual combat, points out the common mistakes in some enterprises in staff 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activities conducted on, and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employee training effect is analyzed.

Key words: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726

随着人力资源日益得到重视,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原本的纯教育意义而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过程首先应当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在增加受培训者人力价值的同时,也使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得以增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

企业员工培训的一些误区

时下,存在着不少培训效果评估误区。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对于培训需要支付的费用耿耿于怀,认为培训提高了成本支出,增加了企业费用,把培训看成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宿敌。还有一些企业对于专业化培训不够重视,主观认为新员工在岗位上干一段时间,自然而然会胜任工作,无需培训。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内容认识不够全面,片面重视员工对重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员工认识理念、员工态度以及企业文化的培训不够重视,导致员工在知识和技能掌握后仍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1]。还有就是企业对培训的规范化不够重视,总是人云亦云,跟风行事,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脱离了企业的目标和需要,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用和价值。

此外,很多搞营销或企业管理培训的公司或个人以追求学员的笑声或掌声大小与次数来衡量培训的效果,甚至公开叫出了“一次培训掌声少于30次不收费”的推广口号。此风越演越列,甚至一些平日里治学严谨而广为人尊敬的“学究”型的人士也开始琢磨着搞点“说学逗唱”,大有“培训以笑声多少来衡量效果”的现象成为行业定论之势。培训真能以掌声(笑声)多少来衡量吗?掌声只是反应层面的部分表现,不能完全反映培训的效果。

企业员工培训实战应用

员工培训是为了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提高现有职位的个体绩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员工培训来获取企业对组织绩效的信心。对员工而言,培训则是实现员工个人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必要措施(晋升、职业通道)。人力资本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是对人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培训的目的从表面上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保障。培训一方面要注重员工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企业员工培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内容,即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下图1是这三方面工作的主要内容。

图1 企业员工培训组织实施主要工作

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在实施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或有关工作人员对组织的任务、成员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系统的鉴别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的活动或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是制定和实施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的基础[2]。下表1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表1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一般是根据年度项目计划,以学员群体为对象设立,并可以明确地提出项目目标以及相应的课程组合。这个课程组合确定之前往往需要项目前的详细调研,培训目标一般很量化和明晰,每个课程也会有初步定位。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其课程组合需求一定是要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的,这个工作不能提前或期望在年度计划中完成。培训项目有三类:一类是基于任务的,如全国普查动员培训;二类是面向对象的,如产品经理培训,三类是以内容为主要关注点的,如商务礼仪培训;相应地,项目中培训内容的调查研究一般有几种方法:一类是任务分析法:就培训所服务的企业活动进行分析,看哪个环节、哪类员工需要培训,培训什么;二类是员工岗位评估法:结合岗位说明书、个人绩效、个人职业规划、个人素质测评、个人主管意愿等,来进行确定;三是归纳法,根据全公司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设置专题课程或培训项目。

培训目标设定主要是设定知识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知识目标是培训后受训者将知道什么?行为目标是受训者将在工作中做什么?结果目标则是通过培训组织获得什么最终结果?

培训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员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和行为方式培训等内容界定。除此之外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求对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对企业制度的认可等进行专项培训。

培训方法则要基于培训内容做针对性选择。讲解和演示法的受训者主要处于信息接受者的地位。具体的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法(讲座法)、远程学习法、视听教学法等。专家传授法要求受训者积极参与学习,常用的有在职培训法(OJT)、情景模拟、商业游戏、案例分析与研究、行为模仿和塑造、角色扮演等。自我指导学习法则是雇员自己承担学习的职责。此外还有学徒计划(学徒培训法)。而培训方法上要注重多样化选择,这样更能发挥出培训的效果。培训的多样性表现在培训地点的多样化、培训工具、培训方式等。下面列出了一些培训多样化的形式和方式。

(1)培训地点的多样化

家庭式聚会、职场培训、培训中心、封闭式培训、室外培训。

(2)培训工具的多样化

黑板和白板、活动挂图、高射投影仪、录制好的像带、录制好的音带、录像及回放、实物投影仪、影视电脑设备、模拟器等。

(3)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讲授型、演讲型、案例型、演练型、研讨型、游戏型、活动型、实习型。

(4)培训多棱镜

培训案例、培训游戏、培训故事、培训漫画、培训测试、培训歌曲、培训活动培训图表、培训幽默、培训影视、培训格言。

企业员工培训的效果评估是企业实施员工培训的动力来源也是员工培训的追求结果[3]。所以培训效果评估对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人力资源培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做重点说明。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包括对受训者的评估和对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两方面内容。借助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见下表2。

表2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

具体的效果评估工作可依据下表3进行。

为了能实际探讨绩效评估的效果,我们以企业员工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案例做一分析。

某公司对其新任主管工作人员开发实施了为期五天的培训。该培训项目的核心包括八个方面的能力:1.主管人员的作用和职责;2.沟通;3.工作的计划、分配、控制和评估;4.职业道德;5.领导与激励;6.工作业绩问题的分析;7.客户服务;8.管理多样化。新任主管人员的直接上级表示,上述各方面能力在初级主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占80%。对于被评估的目标群体而言,每年平均工资加上福利为40000元,将这个数字乘以根据各方面能力所确定的工作成功的比例(80%),可计算出每名学员的货币价值为32000元。如果某人一年内在全部八个方面的能力上都表现成功的话,那么他对于该机构的价值就应该是32000元。直接上级采用0-9分数制对新任主管人员在每个能力方面的技能进行了评定。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所要求的平均技能水平被确定为7,而从事此项工作之前的技能评定分数为4.8,也就是7的69%,(即学员的工作表现为在各能力方面取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水平的69%)。培训项目之后的技能评定分数为5.8,也就是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水平的83%。培训项目成本为1400元/学员。根据案例计算学员培训后的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分析提示: 投资回报率=培训收益-培训成本/培训成本*100%培训收益=32000*(83%-69%)=4480(元)培训成本=1400(元)投资回报率=4480-1400/1400*100%=220%

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效益,关键是抓好培训,这即是公司管理的中心,也是管理的基础。在由培训需求分析、实施及控制、效果评估等环节组成的培训体系中,对培训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培训需求分析环节和培训过程中的吸收问题,如果培训需求分析不准确,不仅没有培训效果,而且浪费了组织的大量精力、人力和财力,还可能耽误组织的发展时机,而且如果运用多种培训手段,完善课程设置,推进培训流程,使培训成为触及心灵的有趣体验。因此,培训需求实行层次化、多元化、结构化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陈凤平,陈辉平.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13(3):40-42,51.DOI:10.3969/j.issn.1672-9846.2011.03.012.

第7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能力;动机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组织员工的流动性越来越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化使得组织对于人力资源的选择、培育、使用和保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其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组织绩效和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管理实践,已被国内外许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认同。正如我们所知,战略管理更多的关注组织绩效,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研究企业价值的新视角,它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是复杂的。组织绩效的提升作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研究意义。

二、知识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1.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越来越看重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认为知识管理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是否广泛地分享与运用信息,也就是说将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好让他们迅速地就这种信息采取行动。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积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也就是说,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组织内部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根据近年来管理领域学者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说组织在管理运作中,对于企业的知识资源尤其是隐性知识资源,应积极去的、开发、利用和保持,其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知识创新。刘邦成等人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营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氛围,从而提升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并最终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有显著贡献的。3.知识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结点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是因为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尽管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是有内在联系的:首先,是能力培养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希望组织内人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匹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人尽其力,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以达到组织目标;而知识管理更看重组织内员工的知识共享,培养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将企业团队的知识资源予以整合,通过开发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更加深入地挖掘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力的“智慧潜能”。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组织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研究是有密切关系的,换言之,知识的获取、管理、创造等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紧密相关。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

1.组织绩效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盈利情况。组织绩效的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2.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SHRM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理论基础,决定了其与组织绩效两者之间影响机制的研究结论不能达成一致。首先,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静态研究过程忽视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绩效的动态研究。也就是说,其过于强调员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员工应该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其次,基于行为理论的研究,强调个体层面并以权变的方法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换言之,基于行为的理论过于关注个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诱导、控制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绩效。此外,基于资源的理论逐渐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基于组织层面,强调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主要依赖于组织内部的一些关键性资源。资源基础理论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着眼于组织的核心能力的培育,来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3.提升组织绩效的作用点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需要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使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统一、适应,这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前提,即战略匹配。蒋建武和赵曙明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培育符合组织战略要求的员工能力,倡导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员工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绩效。企业组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应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组织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优势资源作为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增进组织绩效。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框架模型。

四、基于知识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框架

模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培养符合组织战略要求的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不同的手段去激励员工将知识技能嵌入到符合组织战略的日常工作中的态度行为。此时,知识管理引入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就有重要意义。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知识管理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获得、创造、分享、整合等行为都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紧密相关。通过营造一种企业文化,倡导组织个人对于组织内部知识进行交换和整合,当知识共享能够嵌入到员工的工作进程中,此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提升组织个人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基于知识管理的激励方法使员工产生“愿意”去为组织高绩效做出贡献的态度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因此我认为,知识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个人能力和态度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且为部分中介变量。根据Baron和Kenny的解释,中介变量(Mediator)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在中介变量加入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显著性存在但是回归系数变小,称之为部分中介变量。知识管理的组织氛围对组织员工在工作中行事的态度和行为作出了规范,反映了组织要求员工与之匹配的组织战略。在提升组织个人能力与态度的基础上,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组织高绩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根据组织战略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作为组织的核心资源,如何做到“选、育、用、留”对于组织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在战略规划基础上完成招聘和选拔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资源的员工,通过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留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内、外部激励,包括薪酬、有效培训、员工晋升等留住人才,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上包括规划、激励都是为了组织能够充分挖掘、发挥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优秀的人力资本能够为企业所用。组织应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加入知识管理内容。员工具备了组织所需的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在这一基本前提下,是否形成“愿意做”的动机就成为实现组织高绩效的关键。当员工受到特定的激励时,或是在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氛围下,出于自身意愿将行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此类员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性资源才能发挥其效用,成为组织的竞争优势,为组织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当组织绩效发生变化后,组织战略要依其进行变动,从而需要进行新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个新的战略循环开始有序进行。综上所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是复杂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追求高绩效,应以知识管理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为实现员工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方式,提高员工个人知识技能能力,在具备稀缺能力的基础上,激发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态度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邦成,唐宁玉,姜红玲,吴冰.基于知识管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创新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3)

[2]程德俊.不同范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与比较[J].管理科学,2004,17(6):81-86

第8篇

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但课程考试改革却滞后缓慢,各高职院校仍大量存在“以一张试卷闭卷考试”方式为主且考核侧重于对教师所传授书面知识的单纯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和个人实践能力的考核。基于这种情况,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变革,要切实发挥考核体系的实际作用。通过课程考核,可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知识与所具有的能力,评价教学质量。

1 考核方式改革意义

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课程考核的改革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笔者认为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实施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方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理论知识考核多,技能素质考查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核少;短期记忆式打分多,长效运用性评价少。这样的考试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有助于实现《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进行企业产品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的核算,具备成本核算员、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必需的成本核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成本控制与节约的理念,构筑良好的企业管理大局意识,能够胜任生产型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

实践证明,过去我们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培养的许多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就《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而言,经过毕业生抽样调查,在中小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实习的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专业性的内容还是运用不灵活,不能做到灵活变通,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这方面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成本管理会计》课程逐步改变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3 有助于推进《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我们在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以企业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任务导入,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类型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成本核算,填写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有关成本账户。

为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试思想,在《成本管理会计》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与探索。

2 考核方式改革研究内容

课题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了解目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和方法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工作要求,综合评价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反映并适应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吃力的特点。

3 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措施

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高职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法、企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该院财经系教学改革实际,构建《成本管理会计》考试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调研,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逻辑排序,突出成本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上突出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

3.1 方案设计

教学模式上,在改革成本会计教学中,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按照学生成绩以及语言能力建立讨论小组,每组人数在5-8人之间,该小组成员与将来考核方式中的小组成员一致,可以督促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闭卷笔试中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状。本项目计划在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性教学以及考核环节。力求学生以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案例为基础,能够运用不同成本核算方法、步骤进行成本核算并填写成本计算单,编制记账凭证,设置成本账户并进行账簿登记等实践工作。

3.2 考核方案

3.2.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40%,题型设置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较简单的计算操作题。考试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期末按照学院和系部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进行考核。

3.2.2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有学生上课出勤、作业、回答问题等环节构成,占总成绩的20%,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任课教师日常归集整理该项成绩。

3.2.3 技能考核。采用分组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以及考核所需的单证。

考题围绕重点知识展开,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核算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等,可以围绕以下主要任务进行考核设计:①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②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工资。③采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辅助费用。④核算不可修复废品以及可修复废品损失。⑤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产品费用。⑥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⑦根据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单,按照项目比重还原法、还原分配率分配法进行成本还原。⑧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定额比例法计算各步骤转给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登记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⑨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等成本报表。

技能考核按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期中阶段,第二阶段为期末复习周。考核时,按照被考核学生的人数设计不同题型,不同数字的题目,学生分组进入考场,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考核时间为每人45分钟,教师严格控制交卷时间。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虽然学生每人只抽考其中的一个题型,但事前并无法确定抽签的题目,学生学习和复习时,需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将改变传统上教师考前串讲,考试之前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弊端。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加侧重对学生日常专业水平及技能的综合考察,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实际能力掌握的重视,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由于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在学生总的评分成绩中比重降低到了四成,而将日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专业运用能力的考察比重增大,这些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锻炼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实现“应用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9篇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花,全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商人才的电子商务能力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网店客服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消费心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这些课程奠定了基础。当前的网店客服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引入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一个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网店客服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它起源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目前,关于网店客服课程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尚不丰富,教师在面授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课程重点、难点与考点知识的讲解,而其网络学习也以在学习平台提供讲稿、布置作业以及进行简单的测评为侧重点,有时可能会对“课堂迁移”的放任自学型课程形态予以采用。电子商务的网店客服岗位群通常包括售前、售中与售后岗位,虽然这些岗位在企业架构中处于最低层,却是中职毕业生的第一对口就业岗位。通过该岗位的工作,能够直接与快速地熟悉企业的文化与定位,对企业产品价格、特色及卖点加以掌握,因而属于所有电商的首要岗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网店客服采用的简单“混合”式课程形态只是将网上学习视作面授课程的一种辅助与课堂延伸形式,对课程教学中人这一主体存在的认知差异性与能动性特征有所忽视,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还很欠缺,学生面授课程出勤率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资源的利用率亦十分低。这种浅层次的“混合”形态已经对网店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以及学生的深层次自主学习产生抑制作用。在网店客服翻转课堂中,对以视频为核心建构的微课教学模式加以应用,可以更大范围地对学生把握“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的职业成长路径及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予以满足,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强化已有知识,因而可以成为以往混合式网店客服课堂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拓展资源。在手机等移动数码产品以及无线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以微课为基础的移动式在线学习将会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其势必会发展为一种新型且极为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学生可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课程安排,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由基层至高层的学习路径,针对“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与要求看,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何种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学习特点所在,进行专题化与模块化的学习,强化训练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教师来说,充分发挥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教学变革,可以使教师将以往的“混合”式网店客服课程形态转化为微课程教学,为其电商认知、网店软件管理、网店客户服务、网店美工、视觉设计、网店推广、多平台经营、网店实战等多样化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与呈现提供优质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记录,使教师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掌握学生对网店客服课程各子模块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难题之时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还能够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拓展至网络空间中,这样一来,师生的交互时间增多,效果势必会得到大幅度增强,使辅导教师摆脱沉重的重复性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方法。而且针对任意一个专题化的重难点,都可以寻求经验最为丰富的教师来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并通过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呈献给学生观看。例如:针对网店美工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拍摄器材使用、图片基本处理、景物拍摄以及宝贝内页制作等的教学;针对网店客户服务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客户销售、售后问题处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的教学。这样可以实现对教师资源的集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最终在整体上提升学习能力与实践成绩。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市场对客户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以往的混合式课堂形态对学生传授的网店客服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知识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学生毕业后以客服职位的快速晋升为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与电商发展及客户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分析网店客服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其中,知识目标的内容为了解网店客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能够知晓网店客服在网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网店客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掌握网店客服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技能目标为能够有效地处理订单,能够较好地管理客户,能够运用网店客服知识处理交易纠纷。情感目标为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有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形成主动为客户服务的习惯。教学资源设计网店客服的教学资源包括预设性教学资源、形成性教学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以及泛化性教学资源。其中,预设性教学资源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求,事先制作或设定好的,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的资源;形成性资源指教学环节由学生的困惑、感受以及见解等动态生成的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指针对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搜索范围的资源;泛化性教学资源则是指在网络平台中广泛存在的各类资源。预设性教学资源是经过优选组合而形成的,因而是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进行网店客服课程预设性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需要制定科学、系统且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予以明确,提出对沟通客户能力、应急问题应对能力、客服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案的编写,设计具有一体化特征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完成之后,便需将其应用于PPT式微课形式、视频微课程、电子学案微课程以及导图式微课程中,或者放置到云平台、QQ平台和Moodel平台等课前学习平台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针对性以及相互之间学习与交流积极性等的提高。教学过程设计网店客服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一般分为知识点总结、布置任务、课上指导和课堂总结这四个环节。以如何排除买家购物疑问这一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网店客服工作的沟通技巧及网购客户购物心理需求分析等知识,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网店客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娴熟地运用到实践中,考验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将常见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按照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组,将任务细化到每个成员身上,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互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当发现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在课堂总结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汇报,通过组与组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反馈学生网店客服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应试教育下结果性评价方式不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店客服课程教学实现对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采用,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便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4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发生在教室外,课前通过运用视频、图片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梳理知识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和锻炼各种能力,感受团队合作力量的平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引领学生将知识层层深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通过课堂内容方式的颠倒改变,使师生角色关系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消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着差异性。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忽略了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这就导致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导致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不足,不愿意在课后主动进行学习。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视频,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与优秀学生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态,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微课程突破传统学习条件的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成为新一轮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在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宋卫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江梅.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5(3):61-62,66.

[2]李志宏,林珍平,李如姣,等.产教融合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客服”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88-92.

第10篇

   最新财务个人工作总结

  通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潜力。同时,通过本次实训的学习,可以全面考察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潜力,为自己即将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一开始拿到培训资料,看了一系列问题,不知所措,甚至想过放弃。之后拿出自己的理财书籍,逐一查阅了解知识点,然后应用到具体题目中。最后,我完成了每个案例的问题,完成了这个培训报告。培训只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培训培养了我自主学习的潜力,给了我很好的一课。

  在完成培训资料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这里总结以下几点:第一,作为未来的从业者,你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潜力,这是每一份工作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未来的人,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需要准确核算每一项指标,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我们都知道理论和实践是不一样的。可能你学习成绩很好,但工作潜力可能不是很强;也有可能你成绩一般,但工作潜力极好。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任何事情都是完美的,但是现实和理论的差距很大。在实践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和顺利。理论上需要假设,但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些假设,所以没有实践经验我们无法解决很多问题。

  现代社会讲究速度,生活节奏快,工作节奏快。企业当然希望员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说白了,他们必须既有经验,又有高学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何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实训是我们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虽然训练时间短,只是在学校的自我训练,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财务管理的综合训练,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财务管理的本质。

  实训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体验,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培训是对每个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考验。它让我们在课堂之外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它为我们将来进一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的第一步。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次培训可以说是对我四年大学知识的一次复习,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我坚信这次培训会为我以后的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

  最新财务个人工作总结

  “哦,你办公室门槛真高。”一个在财务室门口差点摔倒的同事调侃道。事实上,在公司财务部实习期间,这种尴尬是经常发生的。的确,无论什么企业单位,财务部门基本上都有门槛。在我看来,这个门槛不仅仅是为了防盗,还象征着更多的其他含义。

  所谓“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会计循环是资本运动的链条和环节,所以俗话说“财务不是小事”。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人员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点——严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得到一点知识。所以,我们的耳朵里经常能听到领导和前辈们勤奋的教诲:任何细节你都必须“知道为什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想当然,不能碰运气。严格的工作作风是一个合格财务人员的必要条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细心”是公司所有财务人员的共同特点。

  仔细回想半年来与财务工作的接触,感觉财务工作很繁琐,小而乱,同时工作量也很大,需要财务从业人员时刻保持头脑清晰,思路清晰,做事有条不紊,反应迅速,计算准确。财务工作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但是如果不去思考工作,不去深入了解工作,简单的像流水线一样重复工作,永远不可能有进步。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记性不好,工作粗心的人。所以,我深深地意识到,如果真的要踏入这个“门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东西要学,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有形的门槛让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看到了财务的不同,而无形的门槛存在于所有财务人员的心中,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份责任,一份骄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最新财务个人工作总结

  一、职能发展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一是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

  二是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三是修改完善了会计结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四是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配合目标责任制,对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再调整,目的是要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满足责任单元责任人取值的要求及内部考核的'要求。

  六是对内进行一次审计,目的是对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地了解,为今后财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七是对部门职责进行了修改,并制订了部门考核标准。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重新提出《财务工作要求》,要求从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三方面提出,目的是打好基础。内部开展规范化工作,从会计核算到档案管理,从小处着手,全面开展,逐步完善财务的管理工作。

  八是会计知识的培训,我们从三方面考虑培训内容,一是《会计法》,要了解会计知识,首先要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二是会计基础知识,非专业人员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目的要明确,目的是为了看懂会计报表,为了能看懂报表,就要了解一些基础的东西;三是如何看报表,这是会计知识培训的重点。

  二、职能管理

  (一)核算工作

  核算工作是本部门大量的基础工作,资金的结算与安排、费用的稽核与报销、会计核算与结转、会计报表的编制、税务申报等各项工作开展都能有序进行、按时完成。

  (二)审计工作

  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宾馆报表进行会计审计,要求财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自查工作,经过10天奋战,完成了自查工作。在自查申报过程中,认真对待税务机关的查询,在统一部署下顺利通过自查申报。能过这次税务自查,我们感到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我们将进一步开展会计规范化,特别是对会计制度和税务政策有差异的问题

  多咨询研究,尽可能做好会计处理,在对每笔会计核算都要有统盘考虑和长远的观念。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工作已开展,但仍处在账面上说明分析,分析深度不够。为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把财务分析纳入日常工作中去。要求日常做好财务分析资料的收集,每月有在《会计报表会签单》对财务主要情况进行说明;报表按季度对财务状况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为了提高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较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对财务分析内容作了概要说明,主要内容如下:

  1、资产结构变动的分析,以资产负责表为主,对资产负债的分析、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分析、长短期负债和偿还能力的分析,对资产分布和资金营运是否合理、资本结构的是否正常、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2、损益情况的分析,以损益表为主,对盈利目标是否完成进行分析,对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的配比进行分析,评价其经营活动的绩效和经营结构,反映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对利润的影响。

  3、收入情况的分析,对销售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反映当期销售与回款情况;签约情况;分析存量资源的原因、影响回款的因素;其他收入的分析。

  4、成本、费用支出的分析,对成本的、费用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实际支出与预算异动的原因分析,成本、费用支出对资金的影响分析,费用之间的比例分析。

  5、对外投资变动情况的分析,长、短期投资的收益分析,投资结构的变动原因分析,长期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分析。

  6、固定资产变动情况的分析,新增、减少、损坏、报废固定资产情况,固定资产的净值率,固定资产的结构情况,完好情况等。

  7、往来情况的分析,关联企业之间往来、协作单位之间的往来分析,变现能力与帐龄分析,催收情况。

  8、税赋的分析,税费计缴情况,税费对企业和影响,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四)资金管理

  认真做好资金结算的日清月结工作,及时反映资金的流向和存量情况,根据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做好资金筹措工作,继续与银行密切合作办理协定存款业务,通过采用“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提高公司存款资金增值率。

  三、职能服务

  财务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在加强严格管理的同时又要做好热情服务工作,这是两种不同角色的转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不失笑容,在热情服务的同时不失原则,这就是我们工作的要求。

  1、在会计审核中,严格按规定办事,一就是一,对审核中发现的非原则问题仔细地向经办人员说明,并告知如何办理相关手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财务信息的服务,在工作年度初期就向各事业公司征询,需要财务部提供那些信息,由于各公司均未提出要求,所以信息的提供是按财务人员的思路归集的,不一定能满足事业公司的需求,新年度我们将继续做好征询工作,把信息服务工作做得更到位。

第11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做法体会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也是该专业若干课程中的主干核心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学好该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深深体会到如果沿袭对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方法,往往事与愿违,难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开放学员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一、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兴趣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内在心理动力。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人变得越来越实际,行为的功利指向性越来越强。开放学员也不例外,促使其参加开放学习的动机既复杂又很实际:有的是单位要求,形势所迫,拿个文凭是为了“巩固”现有岗位,以免下岗之虞;有的是为了寻找工作或调换岗位;有的是为了晋级评职称或未来提职需要。更有甚者,极个别学员是因为在家闷得慌,上开放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朋友,多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从心理学角度上开放仅是为了满足其“社交需要”。当然,不可否认在这群学员中也确有部分学员上开放教育课程是为了学点真才实学,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点基础,但已不是主流。学习目的的功利性造成开放学员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行为被动,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使其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力入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放下面子,丢下架子真心和学员谈心交友,实现“零距离”沟通,让学员们感到你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样你的观点才更容易被他们理解接受;二是要从宏观上教育学员认清形势,理解电大举办开放教育的实质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社会,光靠一张文凭,原有的一点知识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终将被竞争所淘汰;三是从微观着手引导学员了解《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学好该课程的意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组织管理人员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支柱作用。学好该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也是该专业学员以后写作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兴趣是学员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学习效果。

二、系统梳理与重点精讲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开放学员大多来自公司企业管理和生产一线,社会阅历丰富,实践知识和理解能力都较强。但对管理的科学原理、结构、方法知之较少,对管理理论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同时由于他们平时在单位大都是业务管理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张,工学矛盾突出。因此开放老师在教学时就不能沿袭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逐篇逐章串讲,逐字逐句分析,事无巨细,无所不及,而应从开放学员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此笔者总结了八个字:系统梳理、重点精讲。

所谓系统梳理就是首次上课教师要对教材的编写体例、基本结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高屋建瓴,使学员对教材体系有一个通盘了解。如《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一共六章三十六节,内容包括概括讲述学科性质(绪论)、组织管理的最基本元素(个体行为)、管理的基本方法(激励)、管理的基本单位(群体行为)、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行为)和组织结构与职能(组织行为)六部分。厚厚一本书表面看来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其实经过梳理既清楚又概括。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消除了学员的畏难紧张情绪,《组织行为学》其实是与我们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相伴而生的一门学科,不是高不可攀。这样就增加了学习兴趣,克服了畏难情绪;二是通过系统梳理,使学员对教材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课后个人自学提供了导引;三是为教师讲授以后的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

所谓重点精讲,就是教师要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切割成若干个知识点,并进行梳理,根据教学大纲筛选出若干专题进行重点精讲。如笔者把《组织行为学》分成6大部分15个专题,包括经济人理论、社会人理论、个性理论、气质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成就需要理论、民主行为、专制行为等等,每个专题相对独立,有理论,有案例,组合起来就是组织行为学。每次辅导重点讲授四五个专题,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理解深刻,老师讲起来津津有味,挥洒自如。这种讲法效果明显,笔者每次上课总能有好几个忠实“粉丝”。有的学员说他们在学校学的课程就这门最实用,把在课堂学到的有关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还真收到了超过预期的效果。

三、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精心导演好每一堂课

每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点。《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本身就是管理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的总结,因而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质属性。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重视和管理实践都证明,加强该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员,改进领导作风;对于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这么重要的课程如何实施教学需要我们辅导教师认真研究。如果照本宣科,高度抽象,理论说教,学生必然云里雾里,兴趣寡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一套适合开放学员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此外,在开放教学中还要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以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克服自主学习的孤独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给学员提供复习资料,以解除学员的考前焦虑心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员参加网上讨论,个别辅导,解难答疑,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员在理解中接受、识记等等。总之,开放教学必须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教学方法 系统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经济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广泛地取代手工记账已成为现实。首先,使用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减少重复性劳动,能自动套用数据和完成各种复杂计算,效率高;其次,会计电算化软件通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让分工协作变得更加可能和方便,也为财务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再次,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数据的规范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了财务管理实效;最后,在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为业务流、物资流、资金流的整合提供了条件,成为构建一体化现代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些原因,会计电算化课程将成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会计或财务管理类专业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地位还有待提高。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多学校将手工记账作为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其中有部分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已失去作用。比如账务处理程序、账簿登记等具体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条件中根本用不上。但一些与会计电算化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科目、部门、物料、客户及供应商的编码分级和自定义结转的公式调置,需要单独安排章节学习。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看清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会计专业中的地位。

2.知识范围界定不清楚。有些学校将会计软件的学习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应用软件知识,或者侧重信息系统论述或会计电算化法规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与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等课程的范围界定不清楚,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能从应用的角度来组织知识结构和确定知识范围。

3.教材开发和选用还有待改进。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众多、良莠杂存,往往是中职学生和大学本科学生都选用同样的国家考证教材,缺乏针对性,在实用性、系统性和可自学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很多教材在知识上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应用,比如花大量篇幅来讲怎样从手工记账转为电算化记账,这其实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现在所有企业都是一开始就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4.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缺乏标准。会计电算化教学,离不开实训所需的软硬件,需要工作场景的模拟,但一些学校还不能很好地具备这样的条件,还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让会计电算化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很多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现代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或全面经验。还有一些教师,在传统手工会计或者在计算机技术某一方面能力较强,也可能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业务能力强,但教学能力还跟不上。

三、重新确定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主要是基于原来人们在学习了手工记账后再转为使用电脑做账的历史背景,所以在内容上有怎样从手工记账转为会计电算化工作;针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早期情况,讲述了软件开发的原则和要求和大量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现在的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从一开始就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做账,市场的财务软件已较为成熟,专业的财务软件已成为全面企业管理ERP软件的一部分,电脑知识已有很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在新的形势下,遵循科学发展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应安排如下:

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我们应当具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准备知识。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要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是会计从业的基本知识要求。但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又必须用到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两门课程的知识,特别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依赖性更大。总的来说,学习会计电算化必须掌握的准备知识有五个方面:(1)会计的一般理论和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主要有科目的分类、常见总账科目的含义、科目的分级等;(3)借贷记账法和会计分录,学会使用复式借贷记账法对一般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分录;(4)了解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结构,能看懂各种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5)了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程序方面的基本法规;(6)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会维护计算机,能使用中英文输入法、文档和电子表格等基本办公软件。

四、理论教学应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

会计电算化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需要全部学好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知识才能学习。所以我们在授课之初要明确告诉学生,只要通过现在的努力,就算原来相关课程的学习“欠债”,我们还是能学好会计电算化,给学生树立起重新开始的信心。当然,会计电算化教师需要根据这门课程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补课。在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准备知识之后,要先讲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意义、发展和趋势,然后让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专门法规,认识财务软件及ERP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内部控制及岗位设置。让学生对这个看似陌生的学科有个基本的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教会学生安装、使用和维护会计电算化软件,对会计电算化所产生的数据和文件进行科学保管,增强学生的财务安全意识。

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学习,我们要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所谓基础性,就是对那些在将来继续学习中会用到的理论,我们要作为重点掌握,打好基础利于发展。所谓实用性,就是对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需要用到的理论,我们必须掌握,力求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充分领会软件功能,直接记住工作技巧。对于那些非基础性和非实用性的理论,我们只作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做好教学计划,控制授课进度。会计电算化课程授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实行一体化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讲,理论学是为实践操作服务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这种一体化的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五、实操教学应将任务分解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

对于一个功能庞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以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分解教学任务、细化教学目标就成了会计电算化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遵循平均学习量的原则,可以科学合理地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教学分解成多个单项任务。对分解出来的每一个任务,可开发出独立的训练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有多套相同任务不同情形的资料供学生反复练习。这种将复杂的软件系统变为多个简单的任务,然后再将每个简单的任务变为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过程,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实操教学中,依照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顺序逐步推进。所谓基础训练,就是指对系统管理、总账和报表等内容的分解训练,比如专门训练出纳签字、凭证审核、记账等单一工作项目。在对分解开的基础任务进行训练后,再将这些分解后的任务进行合并,变成以会计电算化岗位为单元的较大任务,这就是专项训练。这一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核算等。所谓综合训练,就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是该课程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也是最后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备各项专项实践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基础实践和专项实践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整个知识体系。

在综合训练中,重视场景模拟和案例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以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某年度所发生的实际会计业务资料为依据,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只起指导、总结与辅助的作用。典型案例的选择是综合训练成功的关键,教师应针对学生就业方向,选取那些有代表性和较为复杂的综合业务,让学生进入角色,独立处理全部业务流程。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具有典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中型企业参观学习,请企业的会计人员把软件应用的心得体会告诉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一门科学,在达到系统学习的较高层次时,都会出现交互性和综合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我们要在知识的循环学习中升华。我们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单项任务与综合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对整个系统知识有初步认识,但我们还需要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化和巩固,这个时候,在复习中拓展教学内容就成为最好的方法。

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

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机房,全体师生做到人手一台电脑。电脑中除了安装会计电算化专用软件外,还要有办公自动化所需要的软件和具备教师控制演示的功能。对于财务软件,我们在教学选用上要紧跟市场需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用友公司的通用教学软件,也有一些学校在此基础上开了专项任务训练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同时安装ERP系统。对于市面上现有教材所存在的局限性,教师可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也可通过集中多种教材后进行选择性教学。针对不同生源情况和教学层次,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系统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可避免重复性学习和系统知识学习不足等问题。

系统而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会计、计算机等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很多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还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针对这类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第一,通过自学自练来补充教师原有知识或技能的不足,会计电算化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所遇到的问题,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熟悉整个会计电算化知识体系中的内容。第二,主动请教来完善整体业务知识结构,对于原来从事会计工作转行来做教师的人员,要通过不断听课和与学生沟通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而对于计算机或会计知识比较薄弱的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主动向计算计或会计教师学习。第三,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会计电算化教师长期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主动学习,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要定期实行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内容。

通过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充分的教学条件,我们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现实,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方法,努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颖.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广西教育,2010.

[2]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会计之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