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10: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餐饮管理服务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社会化,餐饮管理,问题,对策
1999年,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实施,高校食堂是学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后勤保障部门,它的经营管理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在高校中,有一句被广泛认可的话“全国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办好高校食堂的重要性。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就是学校参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经营人员、相关资源及操作运行,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餐饮经营实体,实行模拟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化改革,使学校对后勤伙食的补贴逐渐减少,最终在学校不补贴的情况下,使这项工作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达到既减轻学校负担,又提高伙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切实加以探讨、解决。
一、我国高校餐饮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餐饮基础设施不足。高校餐饮服务的基础设施滞后、建设发展资金缺口大,是制约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校餐饮服务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已经很不适应日益扩大的教学规模和需求水平提升的需要。
2、餐饮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同高校餐饮公益性的矛盾。近年来, 市场上主副食品原材料料价格上涨较快,人工工资及社保支出逐年提高,餐饮职工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使餐饮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市场经济应该随行就市,完全放开进货价格,但高校餐饮价格却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涨价。因此, 随行就市、完全放开的市场价格, 同相对稳定的校内餐饮价格之间就出现了矛盾。饭菜价格若完全市场化, 学校食堂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就会被弱化,就餐者难以接受,处理不好, 还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但是长期人为地维持低价格, 又会出现亏损。
3、当前高校餐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程度不高。高校餐饮队伍大体上由两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属于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员, 他们大部分担任管理职务,人数少,年龄偏大,积极性较低,缺乏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另一部分为编外人员,主要从事一线工作,其专业素质、文化程度较低,安全卫生意识淡薄,技术骨干流动性大,员工竞争意识淡薄。
4、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隐患。由于高校食堂普遍存在竞价承包和二级窗口承包等现象,经营者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加上一些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承包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为了短期经济效益或采购廉价劣质原材料,或操作不符合卫生要求,这就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经营者的卫生安全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流程安全操作不规范等。
二、高校餐饮管理对策探讨
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创设一流的就餐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如河北省高校伙食管理专业部)的参谋指导作用,统一制定高校食堂的软、硬件设施标准,为高校食堂新建、改扩建项目提供政策依据,并通过与主管部门的合作开展实施监督工作。另外,整合本地区餐饮市场和相关资源,为各校搭建供需见面的市场平台。各校均应逐步开放餐饮市场,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服务,缩小自办后勤份额,以利加速形成区域性大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
2、建立合理浮动的价格机制。行业协会定期餐饮供需信息、价格信息,包括各种炊具设备和餐饮主料、辅料、调料、燃料等的质量规格、指导价、成交量、合同价,预测、跟踪市场动态,详细核算食堂各种原料、能耗、人工、管理成本,制订行业性耗用指标与劳动定额,规定主要饭菜品种的“毛利率”与“公益性”水平,并规定合理的浮动范围,以利宏观控制与监督检查。监督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汇总上报,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建立合理用人与员工培养机制。高校餐饮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员工发展为基础,建立一整套选拔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的制度。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加强与烹饪专业学校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人才。(2)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根据队伍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人员、方式等。(3) 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要彻底革除僵化的人事管理形式,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尊重知识、能力、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价值。使人事管理与考核纳入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同时,要做好编制外用工的聘用与管理。
4、加强宣传学习教育,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学校及后勤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卫生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餐饮卫生管理办法》等。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及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对食堂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食堂员工除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后勤改革的全面推进,作为高校后勤工作重点的饮食管理服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又面临各种挑战,如何保证学生饮食健康、安全,是一件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大事,要切实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要做好餐饮服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敏,浅议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食堂管理[J].法治与社会,2011(8):218-219.
(上海市嘉定区信息中心,中国 上海 201800)
【摘要】通过对政府资源调度管理业务需求的详细分析,采用目前成熟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政府资源的有效分配与管理,本文对该系统的建设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政府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
0 引言
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政府资源管理工作因为其政府内部服务的特殊性,一直比较少地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或重视。但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政府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必然趋势。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的机构,正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和使命。传统的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业务工作是采取传统文件系统管理各类信息,并配合部分单机办公软件。由于缺乏整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还无法将全面质量管理贯穿整个政府资源管理、服务、保障全过程,无法用信息化支撑资产管理、采购配货、会务服务、餐饮服务、车辆服务等各个方面工作。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适应这种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起各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机关政务信息化,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政府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加政务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1 业务需求分析
1.1 总体目标
从资源管理和机关服务需求出发,建立硬件、软件整合平台。开发政务信息资源,贯穿政府资源管理、服务、保障的全过程,形成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提供系列业务插件。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应用集约化为主要标志的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体系。加快信息的流转、处理、协调和共享,对内提高办公效率、管理效能,对外提升机关形象、服务水平。
1.2 业务分析
在“区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中涉及的主要业务情况如图1所示:
1.3 现存问题需求分析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各项工作内容繁琐,数据量大且来源分散,在现阶段的工作中,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工处理,而且信息不能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严重的降低了部门工作效率,不利于提高机关资源保障和服务的能力,也给领导对部门业务的宏观管理带来了不便,也与目前区政务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协调之处。举例如下:
(1)机关工作对象涉及部门广,服务和管理业务种类繁多。
(2)工作地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3)日常工作数据量大,报表种类、格式繁多。
(4)业务关联度高,细节要求严格,需求变动性大。
1.4 最终用户分析
使用本系统的主要用户角色有: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人员和区各级机关用户。
1)系统管理员:主要是进行系统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业务管理人员:隶属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完成各项申请的审批、办理以及登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3)各级机关用户:系统的服务对象。通过区政务门户使用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
1.5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1.5.1 业务规范化需求
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规范是系统调研的核心内容,业务流程的定制也是实现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服务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
1.5.2 标准化需求
在设计时,要求提供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的技术方案;设备的各种接口满足开放和标准化原则。
1.5.3 成熟性需求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配置、系统管理方式等方面采用成熟、实用的技术。整个系统的设备应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便于进行系统配置,在设备、安全性、数据流量、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监视和控制,并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和故障诊断。
1.5.4 技术创新性需求
系统应追踪最新的技术发展,在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平台技术、网站服务技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创新性。
1.5.5 系统性能需求
系统性能应具体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充分考虑将来扩展性的要求,能够根据业务的增长而不断扩容。
尽量减少单点故障的可能性,在关键设备的选择和设备的互联时,应提供充分的冗余备份,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修复。
1.5.6 可扩展性需求
充分利用目前区已经成熟的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约化设计,以现行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系统规模。
系统设计具有可扩展性,可以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在功能和性能上进行灵活扩展。
2 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2.1 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区机管局的业务需求,对区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和业务分析并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建立了“351+X”的架构体系,“3”即为网络和硬件基础体系,信息安全基础系统、数据库体系的基础体系,“5”为核心应用模块,包含了平台的主体应用,1为1个扩展分析平台,用户基础扩展平台,进行机关日常管理的大数据分析。详细架构如图2。
2.1.1 基础层
基础层,是系统架构应用基础,包含网络和硬件基础,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数据库体系的基础平台,全面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2.1.2 核心层
核心层,是展示给用户的应用系统的集中展示,主要由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房管理、车辆管理、餐饮管理、会务管理等构成。对于不同的用户,分为服务门户和管理门户。其中固定资产管理为基础,办公用房管理和车辆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之间存在业务逻辑,会务管理和车辆管理和就餐管理之间存在业务逻辑。
2.1.3 扩展运用层
扩展运用层,是在系统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的深化,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标准和规范,通过对应用扩展层的运用分析,为科学管理机关内部事务提供依据。
2.2 固定资产管理
该模块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领发、检查、维修、处置流程。做好国有资产的清理、登记、造册、保管,按规定更新和处置固定资产,不使国有资产流失。
2.3 会务管理
该模块负责会议室基本信息的登记记录,对机关会议室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会议室的申请流程(网上申请和特殊报审)、会议室申请后的审批和安排、会议室修缮维修、会议室费用结算、会议室有关信息的查询、汇总。
2.4 车辆管理
该模块负责各部门用车调配工作,包括车辆属性、车辆信息和用车申请使用;负责做好车辆维护和使用费用的审核记录工作,包括车辆的维修、保养、保险、年检、用油以及养路费、使用费、通行费、停车费报销记录;负责驾驶员考核管理工作。
2.5 餐饮管理
餐饮管理直接从采购物品入库开始进行计算机化管理,包括多个分布各处的餐厅和仓库。该模块负责餐饮物品的采购、验货、入库登记、领用登记、盘点;负责供应商信息的登记及选择;负责接待用餐的登记及结算;负责菜谱制定;负责用户对于餐饮建议和意见的收集及信息反馈。
2.3 办公用房
该模块包括办公用房基本信息管理;办公用房使用情况管理;办公用房调配;房屋维修管理;房屋新建、扩建、改建信息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等。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技术路线
整个平台将主要使用高性能PC服务器和微软的.NET技术搭建。
3.1.1 网络系统
根据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将部署在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利用区现有的政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3.1.2 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2010,.NET Framework 4.0,ASP.NET, C#。
3.1.3数据库
MS SQL Server 2008 Enterprise 64位。
3.2 技术架构设计
3.2.1 总体技术架构
服务平台是典型的SOA应用集成的系统,需要把与服务有关的各项业务应用用统一的方式组织起来,让业务根据自定义的流程在各个应用流转处理。采用SOA的服务总线的架构,能让系统更加清晰,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3.2.2 基础平台架构
(1)统一用户管理
建设统一的用户管理系统,集中管理用户资料、身份认证和权限信息。具体技术如下:
建设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基于LDAP目录技术,统一存储和管理政府组织架构和用户信息;
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用户登录的支持,可实现各类B/S应用系统的单点登陆;
提供一套Web界面的用户管理平台,在进行集中管理的同时,也可由各部门管理员自行对本部门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禁用,并能与电子邮件账号的添加删除产生联动;
实现统一的权限管理,可以集中管理和配置用户角色权限信息,实现异构应用系统的整合;
全面支持电子政务CA/RA中心,可以与按标准统一建设的数字认证中心(RA)实现全面整合;
提供CA数字证书的登录方式,用户在登录平台时只需插入存有个人CA数字证书的USB KEY设备,系统即可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登录系统。
(2)统一服务管理
建设统一的服务管理系统,基于服务导向构架架构,集中管理服务信息、认证、权限、事件和通信。具体技术如下:
全面支持服务导向构架架构,实现统一的服务管理;
提供服务信息注册、认证和权限管理;
提供一套Web界面的服务管理平台,集中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配置各类服务和应用;
建立统一的事件分发和响应机制;
提供可集成的网络部件的集中注册和管理;
设计提供完备的软件安全架构,确保各级应用系统的安全。
(3)统一消息分发
建设统一的消息分发机制,集中管理用户消息的分发和通知。具体技术如下:
建设统一的消息分发机制,供各类应用调用;
提供统一的界面,管理和配置消息分发机制;
支持页面弹出消息、Email、手机短信、统一消息等消息分发方式,并可以无限扩展其他消息分发方式;
手机短信通知必须支持回复功能,可为用户和会议等设立子信箱,支持短信并行发送,每秒并发数量大于10条。
3.2.3 核心应用设计
(1)三层系统架构各自分离
本系统的三层系统架构,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分别置于不同的VLAN中,彼此间的访问,调用必须通过防火墙,有效的实现对各层的分离保护,特别是对系统心脏数据库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2)Web服务客户端
本系统需要为第三方系统提供各种数据和功能,利用Web服务 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服务。在访问 Web 服务接口的软件客户端情况下,客户端表达了使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的 Web 服务请求,将其发送到 Web 服务,然后等待响应。Web 服务包含一个瘦客户端层,该层通常在 IIS 下运行,并把请求处理委托给提供 Web 服务功能的业务层中的组件。Web 服务在本质上提供通过 HTTP 访问应用程序组件的功能;Web 服务客户端的范围可能包括由 Web 浏览器连接的 Web 应用程序、胖客户端应用程序和不含用户接口的服务器应用程序。
4 运行效果与总结
4.1 运行效果
本系统2013年1月开始运行,面向全区所有委办局,用户数量达到5000多,其中会务管理,车辆管理高效合理地分配了机关所属车辆、会议室等基础服务资源,同时又利用区电子政务平台,即时公布服务资源使用情况,利用短信邮件,及时消息等方式及时答复申请部门,目前每月会务车辆有效申请信息八百余条,餐饮管理及时每日菜谱,外卖点心,定餐信息,并开通网上餐饮评议等,形成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大大提升了机关服务形象。固定资产和办公用房管理使国有资产管理更加到位和准确,更加正规化和现代化。
4.2 总结
在我主导下,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运行。针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设计与实施,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一是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区级层面的统一统筹与规划,平台采用了一体化、集约化管理设计理念,集成于本区的电子政府平台建设,将政府资源管理与公务员日常办公形成互补,既不增加系统的开发成本,又不成为平台最终用户的使用负担,从而达到了全面统筹、科学管理、统一体验的体系。二是基于平台的拓展分析功能,形成政府资源的“大数据”沉淀与沉积,政府管理方通过扩展分析平台,对自身的资源系统做到“摸家底、明需求”的辅助决策功能,充分预安排相关资源调度工作,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同时,政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的成功建设将有利于加强机管局在对下属各部门和单位在政府资源日常事务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业务流程上,通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单位连接起来,重构了统一、规范、标准的服务处理流程,并对流程进行再造,初步打造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2)在信息数据整合上,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将原来不同的业务统计数据、服务结果集中到一起来,通过标准、清洗的过程,供机管局相关领导进行实时的查询、分析,为更好的提供资源保障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一、充分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教育方针从总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2014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提法是对过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法的概括总结,更体现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是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最新界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首先应调研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的种类、规格、技能等;同时还需调研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偏好、毕业后职业的停留率等。以前我们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倾向于单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略了对学生就业喜好的考虑。例如酒店对客房和餐饮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经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除了在实习的时候从事这些岗位的工作外,毕业就业时仍然留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很少,这也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停留率非常低。相反,在实习时能够在前台、行政楼层、营销等部门从事高级别的服务和重复性较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时,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停留率就非常高,进一步升职的可能性也大。现在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人才培养规格模糊不清,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与中职学校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丧失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层次特征。因此我们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既要把握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倾向。以笔者所在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我们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后,学生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工作,具备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酒店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酒店会计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知识,具有开展旅游与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操作技能高、职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星级饭店高级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看出,调整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描述比较模糊,针对性不强,到底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一线的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没有表述清楚。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是培养能够从事高星级饭店的高级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培养目标的明确为后续课程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二、打造师资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师团队,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然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来源单一、基础薄弱的问题,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限制课程改革成效的薄弱环节。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要求教师既能上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如前厅和客房实训、餐饮实训等,里面涉及到很多实操技能,如前厅接待、客房铺床、餐饮摆台、酒吧调酒、茶艺等,这些技能需要教师具备真实的酒店工作经历才能熟练地指导学生。同时,酒店的服务行业性质又决定了酒店的工作不仅仅是学会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就可以,还需掌握对客服务的技巧,如与客人沟通的技巧、处理客人投诉的技巧等,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需要长期的酒店实际工作经验来获取,这也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上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三个可实施的途径:一是通过酒店挂职锻炼、职业能力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年轻教师,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聘请有酒店实际工作经历的酒店专业人才,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三是进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建设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教师参与到酒店的经营管理中,这样既解决了校内实训场所,又使得现有教师具有酒店实际工作经历,是未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可行发展趋势。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建立课程改革实施的实训保障体系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与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的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多实行“2+1”或“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在校外酒店实习一年,所有的理论课程均需在校期间完成。很多院校都开始建设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通过实训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习时的适应能力,达到“实习零距离”。这就需要学校内建有能实现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等实训项目的专业实训室,目前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在纷纷投入资金建设,例如: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有中餐实训室;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中餐厅服务实训室、西餐厅服务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服务实训室、酒吧服务与调酒实训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有能容纳50人授课的酒店多功能实操室,能完成酒店餐厅、客房服务技能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探索建设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即校内的实训基地为真实的企业,既能完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又能提高学校的经济收益,解决建设实训室的资金需要。这种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和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对外经营”四大功能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校外实习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是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形式,是“2+1”或“2+0.5+0.5”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基础。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对学生将校内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平台。目前酒店行业人力缺口很大,各种类型的酒店都很希望吸纳实习生,我们应选择星级标准高、管理规范的酒店作为校外合作的基地。例如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选择的实训基地有锦江国际大酒店、新城宾馆、喜来登酒店等;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北京七星酒店、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等。这些酒店各具风格、设施完备、管理严格、服务一流。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完成从学生到“酒店人”的角色转变,既提高了专业技能又有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四、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为课程改革提供教学保障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配备了“双师型”专业教师和完善的实训资源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应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应根据酒店相关岗位群的要求,确定职业能力培养模块;然后,将各能力模块所对应的教学与实训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课程,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保障整个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学习构建知识,形成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方法。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作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学习客房预订时,理论教学模块,主要讲解接待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接待的程序等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块,综合运用视频、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前厅接待的程序和服务用语;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门童、行李员、接待员等,让学生真正掌握对客服务的技能。经过我们不断的改革探索,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停留率在逐年上升,同时合作的酒店由5家扩展到10余家,酒店对学生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这与我们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学生实习实训条件等有很大关系。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过程,我们应随时关注前言理论,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对接产业升级与社会转型中的人才需求和教育需要,提升自身办学品质和影响力。
作者:赵惠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__*同志在20__年区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主动、积极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统一,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刚才强伟忠副局长代表全局对过去一年工作作了比较好的总结,是对全局工作的的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不足,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再接再励,把区级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20__年至关重要,谋划和安排全年的后勤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长远发展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全区的大局要求和部门职责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区级机关后勤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在全区上下的高昂的工作环境形势下推动后勤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今年,全局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机关后勤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1)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区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面向机关,把握重点,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机关后勤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2)工作目标
保安工作:贯彻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制度,预防为主,严格登记查询,外来人员与车辆登记率达到100%,有效控制辖区内故意损坏公物及偷盗等刑事案件。
餐饮工作:以“六常管理法”为先导,积极探索餐饮管理、服务、保障,机关满意度在08年的基础上提升2%,力争提升5%。
设备工作:坚持以节约型机关建设为目标,在设施设备完好率保持98%以上,照明灯具完好率达95%,能耗比上年降低5%。
保洁工作:树立服务无限的观念,注重细节,坚持以星级标准做好保洁工作,无卫生死角,确保机关大院持久整洁。
绿化工作:增绿添景,加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乔、灌、花、草的合理配植,达到不但有绿,而且四季有花的效果,切实提高园林艺术水平。
二、强化科学管理理念,促进后勤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我局自20__年起以区行政中心建设和启用为契机,经过机构改革,实现了由“办后勤”向“管后勤”的根本性转变,全局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发生了大的变化。局属企事业单位通过转换管理和经营机制,内部活力已经显现,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基本奠定了较为科学完整的管理工作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我们制订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看,还不够完善,与实际工作还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新任务。
1、转变思想,确立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开,是推进机关后勤工作管理创新,实现由“办后勤”向“管后勤”的转变的关键环节。机关后勤管理就是要管好机关的资产,搞好后勤保障。为此,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理顺职能,把服务性工作从行政机构中分离出来,加强宏观管理、监督和调控职能,克服和纠正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职能交叉、越位、错位、管理权责脱节的问题。通过科学配置后勤管理职能,监管好政府机关资产和服务质量,保证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2、推行绩效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从定职定岗的科学性合理性入手,依照工作职能考核岗位设置是否科学、按照岗位职责考核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按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标准,由工作标准创建绩效考核点,做到“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和职务聘用、职称评定、物质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考核、使用、晋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考虑干部职工的承受度和操作的可行性,兼顾到具体考核结果的分层反馈机制,提升全局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竞争力。
3、科学管理,加快建章立制。一要注重通过科学总结我们机关后勤建设的经验,深入研究我区现有经济条件下机关后勤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二要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整理为规章制度,保证制定的规章制度行得通、做得到,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修改,使机关后勤的各项制度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以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三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政府机关事务保障法制化的做法,认真总结本区实践经验,既重视基本的法规制度,又重视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各项规章制度彼此衔接,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协调配合、环环相扣,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达到依法管理、依法保障、依法服务的目的。
三、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推进后勤工作的人性化建设
后勤的优质服务是机关工作矛盾的融化剂、干部群众的暖心剂、和谐机关的推进剂,在和谐机关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
1、创新观念,增强服务的意识。针对机关后勤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服务内容的繁杂性,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机关后勤保障日常工作,扎实开展好“三项服务”工作,即:为区机关中心工作服务、为区机关干部职工生活服务、为区机关事业建设发展服务,不断在贴心、用心、细心、尽
心的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真正使服务保障工作上档次、有品位,体现现代后勤科学管理的水平。 2、提升标准,增强服务的效率。后勤工作事多面广,千头万绪,在工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效率和效益,要树立后勤服务也是商品的观念,是商品就应该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服务保障工作,既要注重服务质量,也要讲求服务的时效;既要讲让机关领导和干部职工满意,也要讲服务成本核算;既要满足机关正常办公运转的需要,也要防止和减少各种浪费现象。要体现服务中有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
3、以人为本,推进和谐机关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出发,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解除职工后顾之忧。要妥善处理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握好政策尺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解决好焦点、难点问题,对于合理的需求要创造条件满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清情况,向干部职工交底。要公开、公平、公正,不搞特殊化,不搞暗箱操作,不做损害干部职工利益的事情。要改进服务态度和方式方法,倡导人性化服务,细微之处见真情,说话和气,办事周到,多提有利于和谐的建议,多说有利于和谐的话,多做有利于和谐的事,不断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四、开拓创新,深化管理,稳步推进后勤工作的绩效管理
推进机关后勤工作的创新,深化机关后勤工作的科学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大,关系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关系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和安全稳定。因此,在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要稳步推进,有序推进,从我区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地、稳步地推进改革。基本步骤是:
1、广泛宣传,深化绩效管理理念的确立。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在管理层统一思想,谋划局机关与下属单位的“六常管理”方法。其次以印发文件、教育培训、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绩效管理的方法、原则、内容及实施的意义,在局领导、中层干部和全体职工队伍等不同层面中形成科学、正确的绩效理念,为我局绩效管理推进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再次,充分发挥单位网站、政务网络、经验交流的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后勤、信息后勤,树立大后勤理念,构建与绩效管理相配套的网络机关后勤框架,形成机关后勤服务保障的整体合力,不断完善绩效管理手段。
2、分工合作,调整机构归口。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理顺各方关系,优化人员结构,科学界定职能,推进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解决原先存在的管理分散、职能交叉的问题,实现人人作为,解决“一部分人忙着干、一部分人推着干、一部分人闲着看”的问题,使绩效管理更好地为后勤发展服务。
3、试点先行,推行餐饮服务绩效管理。一是分餐饮科和机关食堂、机关餐饮中心(政和园)两个层次进行“关键指标法(kpi)”考核评估,对餐饮科使用接待总人数、满意率、投诉率、投入产出率、合同执行率等kpi指标评估;对机关食堂和机关餐饮中心(政和园)使用接待流量、菜肴出品质量、环境卫生质量、接待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等kpi指标评估。二是在机关食堂和机关餐饮中心(政和园)推行“六常管理法”,做到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常教育,切实提高服务形象及竞争力,提升机关干部职工就餐满意度。
4、深入调研,逐步推进绩效管理项目的延伸。对我局现有物业管理(包括保安、保洁、绿化等)推行绩效管理工作的项目建设。力争在第二季度完成调研,三季度制定好绩效管理项目;四季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项目。各科室要积极配合无锡商学院绩效管理项目组人员,提供准确详尽的一切资料,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凝心聚力、和谐奋进,积极推进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
(一)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机关后勤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加强和改进局系统党的建设。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根本,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局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路子,努力建立党员长效管理机制,激发党建工作生机与活力。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努力营造“有为才能有位”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级干部的整体合力,在全局上下形成积极作为、主动奉献的良好工作态势。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要部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廉政建设带动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办事程序,严格各项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4、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岗位“服务之星”创建活动,继续培养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争奉献、优质服务创一流”的高尚情操;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作用,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内部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机关
1、完善内部运转机制。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调整处室职能配置,理顺上下之间、处室之间工作关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制,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提高管理服务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坚持按章办事,建立健全运行协调、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工作机制。
2、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学习方面为干部职工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组织和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以及相关的经
济、法律、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知识涵量,提高科学管理、依法保障、规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关心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及时帮助解决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把握职工思想动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化解矛盾,攻克难题,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旅游管理;“2+1”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
1 社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实用型专门人才,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高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有不同的层次,以满足实际工作的不同需求。硕士生及其以上层次的人才,主要是满足管理层业务管理的需要,本科生层次兼顾实用型和管理型,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其定位非常明确,即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技能型应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特点。那么,从行业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望成为中级导游、宾馆、旅行社中基层岗位的生力军。为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以强化技能性训练力度。
1.2 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前已述及,从事旅游工作的不仅需要具备服务技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旅游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资源文化、经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专多能”已成为旅游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知识面越宽,就越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所呈现的宽泛性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趋势。
1.3 就业渠道的广泛性
由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具有广泛性特征。新闻媒体和人才市场时有“白领好求,蓝领难找”的用人信息。我们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急于聘用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旅游队伍中的“蓝领”。从某种意见上讲,蓝领较白领更具有实在的使用价值。专业人才市场对蓝领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白领。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也为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渠道。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服务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如旅游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
2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
教育部高[2006]16号文件颁布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贯彻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为我院新设立的专业,在设立之初,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都是以此文件为指导。我们采用并执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与理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改革:
2.1 采用“2+1”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使该专业毕业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实用型人才。同时,成为熟悉我国政府制定的旅游业方针政策,掌握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与社交能力,能胜任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工作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为:从专业设置入手,根据旅游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与技术领域的要求设置专业计划,明确专业目标。以服务能力和职业需求为培养主线,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强调满足职业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训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加强“双证制”教学。
2.2 课程设置改革
旅游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突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能力与综合技能训练,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旅游高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
(1)突出基础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目前,旅游管理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要直接面对国内国际游客,从事一线旅游服务接待,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尤为重要。新课程体系在开设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必修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强旅游政策法规、导游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特色。
(2)构建课程的多元化,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培养出的旅游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旅游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我院设有艺术与体育系,为旅游管理设置人文类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与体育系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升艺术素养和体力劳动能力。实现了新课程体系积极构建课程的多元化,增设了旅游文化、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体育三门文化艺术含量较高的选修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3)结合教育部高[2006]16号文件及学院“双证书”制度的要求,我们把专业课程与培养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开设为学生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和“中级服务员资格”服务的课程,如:导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广东旅游景点景区介绍、餐饮管理与服务技术、前厅客房管理与服务技术等。要求学生毕业时除了拥有毕业证,还拥有上岗资格证,培养符合国家技能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2.3 教学过程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将知识点以项目为中心串连起来,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围绕项目设计实训,围绕项目实施考核,打破传统的知识排序方式,按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将整个课程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为导游知识,一个方向为酒店管理知识。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将两个方向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几个小任务又合并一个大任务,若干个大任务,组成一个项目。学期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学生非常地知道明确自己需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在具体任务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跟踪,及时调整,每个任务再分解为若干级目标,初级目标为普通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达到;中级目标为提高目标,在初级目标基础上适当提升,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高级目标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也给其它同学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
(3)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倡导学生顶岗实习。
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一直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中国旅行社,汕尾旅游总公司,汕尾东方旅行社,汕尾红海湾旅行社,汕尾阳光旅行社,汕尾巴黎半岛酒店,汕尾德胜宾馆等签署了实训基地合作方案。针对目前汕尾多数旅游行业公司规模较小的现状,旅游管理教研室负责带领学生到旅行社顶岗实习,在节假日及旅游旺季都会为学生联系实训基地,安排顶岗实习。如三月至五月是汕尾地区的旅游旺季,我们邀请实训基地的负责人来我校挑选顶岗实习人员,一是可以解决实训基地的用人紧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岗位实践的机会。
(4)聘用旅游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丰富师资力量。
长期参与旅游企业的管理或服务工作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可以弥补在校专业老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在每个实训基地寻找符合要求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兼职教师要求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在旅游行业从业时间五年及以上,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指导教师要求取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和旅游行业从业时间三年及以上。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聘用,大大丰富了师资力量,也更好的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能带来操作性更强的指导和鲜活的案例,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融合。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也是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路,应该坚持不懈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