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7:1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试验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机制;优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59-02
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成为了这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时代的代名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来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全国各地学校教育技术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课程的具体的实施,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但大多数都只是学习网络的教育应用以及比较简单原理的理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有所缺乏,缺乏针对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学科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网络课程的基础课程,所学的课程主要有局域网原理和组网、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互连、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Internet基础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和使用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作战,每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了解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设置,配置和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置和管理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部分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实验的硬件和软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少量的实验设备使课程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环境。由于需要大量的实验室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和创造大量的实验组,学生需要更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力量这一现状难以满足。(2)试验项目缺乏相应的规划。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教学的课堂时间往往短,任务比较重,因此要精心选择试验项目,只能够设计一个典型的试验,有相关性,连贯性和层次结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项目调度应满足实验需求。根据不同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掌握实验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对实验项目的整合要科学合理。(3)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现行的实验考核还是以传统的手写实验报告和课堂实验成绩为主,考核形式简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不够,影响了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目标
通过安排大量的实践教学来避免学生对深奥的理论的苦思冥想,轻松有趣的就能学到知识。要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让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1)实际组建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实践教学,学生将能够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络,熟悉网络建设的全过程,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2)网络应用和管理能力。锻炼学生的全球设计网络能力,集成基于网络的各种需求管理,使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及管理能力有所提升。(3)网络的简单分析能力。学生应能独立分析并处理实际的网络故障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一些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所选内容的特点
3.1 试验教学分为以下内容:实验室试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作的实验室实验,这个实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学生进行试验的目的主要为:学习一些实验,初步学习或练习实验操作。形成或巩固学习计算机知识。形成或加深某些计算机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评论、使用、巩固和深化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技能,最初是用于一些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学生更独立的实验操作,需要他们提前做好准备。(1)实验的内容和教师要教的内容要有密切的联系。(2)操作简单方便。课堂实验要求教师有一个有力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了做好学生课堂实验,我们应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充分做好准备。提前使学生明确试验的目的,对学生实验操作做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也可根据实验操作对象上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3.2 整个实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环是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内容的选取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新颖性。试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实验内容要有新颖性,陈旧及过时的实验项目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2)实用性。选择的实验内容以及设计实验项目必须要有实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拓展性。网络技术实验室教学内容要针对所有学生进行难易结合的设计。(4)综合性。实验项目应该能让学生把各方面的知识综合应用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项目的内容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可操作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尽管有一些实验项目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但由于实验室设备和环境条件的因素,不具有可操作性。
4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其实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一般类型的试验示范有验证性实验、实验设计、研究实验。在我们设计的前10网络技术的试点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核查、操作实验,一类综合性设计实验。
组织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由老师讲解示范,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完成实验指导书的内容,需要掌握使用的网络设的连接,安装,配置方法。掌握肿网站创建的主路由器的参数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低层次实验教学的基本配置。综合设计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应用基础实验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来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该组织是完全不同的操作实验,这些实验有实验指导书规定的目标的实验要求,相关设备和信息,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确定的实验方法、程序,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完成试验过程。学生需要做出一些验证性的基本实验,如电缆生产,网卡的安装和配置,网络配置等诸多知识。通过独立的完成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整个实验教学设计过程中,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测试实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结果的评价应该是形式的多样化,可通过两种方式来研究。首先是要检查的活动,可以通过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网络课堂如,“一个小校园网络的建设”,“小型办公网络改造”等是测试学生的网络技术实验结果的最好方式。
随后的设计实验用来检验学生的网络技术实验结果。通过参与特定的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这种方法评估网络技术实验的效果,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和实习基地可能无法针对对应的网络技术工程和项目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实习。我们可以针对实验室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通过实施综合性实验,检查其他实验项目的实验结果。
对于网络互连实验的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个网络测试和故障排除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来评估实施其他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创造了大量的实验,试验环境包括“路由器通过PSTN互连与配置实验”、“路由器的远程配置和本地配置方式实验”、“UNIX网络平台创建”、“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实验”、“WIN2000网络平台创建”等多项实验。不同形式的故障如传输介质故障,参数设置故障,路由设置故障等,学生需要综合应用所有相关的实验知识及技能,将这些故障进行排除。
6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实施的环境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必须结合网络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如果实验室没有网络实验平台的支持,再好的实验教学的设计也不能实现,所以要创造实施的实验教学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网络实验平台。为了完成目标任务的网络实验教学设计,网络实验室应包含以下几个实验平台。
6.1 网络介质、线路试验平台。在平台上,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仿真的设备和设施,可以进行实际布线工程,通过实验平台的设计和生产各类网线,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基础平台。
6.2 网络设备的测试平台是网络设备的测试平台HUB,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多路复用器,路由器,光纤收发器和其他设备。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才能完成的功能,他们可分为交换技术测试平台、路由技术测试平台和仿真测试平台的远程访问。不同类型的交换机为交换技术平台的主要设备,主要完成设计和组建网络,VLAN虚拟局域网的网络设置和管理。以路由器为主的路由技术测试平台,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参数设置,路由器的端口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路由器知识。
6.3 网络互连技术试验的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的处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实验室网络互连技术测试平台建立的网络互连实验,随着路由器设备价格下降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设计的网络互连技术实验平台并不专门配备网络设备,而是共享前面试验平台的所有设备。没有独立配备专有设备而设计独立的网络互连技术试验平台旨在强调网络互连实验的重要性,“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就是要在互连网络上进行,在该拓扑结构中可进行多项网络互连方面的实验,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的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
7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的网络基础课,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了解计算机网络,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对最新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掌握网络组建的过程、以太网网络架构和技术,基本的网络设置、连接和配置技术和各种应用服务,互联网和各种接入技术。教授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是课程的重点,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局域网工程工作原理,使其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以后的课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善.浅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23-224.
[2]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67-70.
[3]徐建东,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平台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08):79-80.
摘要:为了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中熟练掌握dhcp服务的配置技术.提出在dhcp实验教学q-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在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实验中分别采用传递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0引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 , dhcp)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种,它能够解决网络中ip地址分配的问题,对网络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如今拥有多台电脑的家庭或单位在共享接人internet时,大多使用dhcp服务进行ip地址的自动分配,以尽量减少手工设置ip地址带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运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太多理论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授了必备的dhcp基本概念后,主要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掌握该技术。实验教学中将dhcp实验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使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dhcp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dhcp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来实现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的动态分配,所以只有掌握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的配置技术才能构建一个可用的dhcp服务网络。另外,若要考虑网络结构、容错以及平衡dhcp服务器负担等因素,则还要掌握复杂网络中的dhcp配置技术。因此,dhcp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1 dhcp客户机的设置
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一台计算机配置成dhcp客户机,使其能够自动的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应特别指出让学生注意的是,dhcp客户机的配置方式是固定不变的,适合在任何提供了dhcp服务的网络中使用。
1.2单dhcp服务器设置
单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只有一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这是最简单的dhcp服务方式。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dhcp软件,并设定可以分配的ip地址、保留ip地址、租约等信息,使其成为dhcp服务器。
1.3多dhcp服务器设置
多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有多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不仅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还实现了容错、平衡负担等功能。在该服务方式中,服务器的大部分配置跟单dhcp服务器方式中的相同,其关键的地方是如何让多个服务器协调工作。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配置多台服务器的作用域和排除地址,使它们能够互不干扰的执行各自的分配任务。
1.4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
多宿主dhcp服务器,是指在安装了多个网络适配器、并连接多个网络的计算机上实现dhcp服务。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设置一台dhcp服务器的超级作用域,使其能够为多个相连网络中的dhcp客户机服务。
1.5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呈
对于有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往往采用在一个子网中配置一台或两台dhcp服务器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节省经费。使用这样的服务方式时,如果dhcp服务器和dhcp客户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则需要dhcp中继来充当,完成ip地址的分配。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路由器或子网中的一台计算机设置为dhcp中继。
2 d日cp实验教学设计
dhcp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dhcp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做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最终能够独立配置dhcp服务,解决该服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并杜绝出现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例如学生做实验时不积极思考、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报告潦草等,我们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案。该方案把dhcp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2.1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验证性实验包括dhcp客户机的设置、单dhcp服务器设置、多dhcp服务器设置3个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文献[3]提出的传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传递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不但要求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让其参与“教”的活动,通过“学”和“教”的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传递式教学法的原理以及实验内容的性质,我们让学生分批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配置操作。设有60人的物理教育专业班级,每次实验时按学号分为3批,并严格按照如下表1的安排进行实验。
根据表1的安排,对于每个新的实验内容教师只需指导参加第一批实验的学生,第二、第三批的学生做实验时分别由前一批已经完成实验的学生负责指导。为了保证验证性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前要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并亲自做一遍所开设的实验,以能够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实验预习。并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通过提问实验基本原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测,发现没预习的学生不准许其参加实验;
(3)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另外,要求做实验的学生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进行指导的学生要负责、耐心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进行第一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要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工作。进行第二、第三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虽然没有主要的指导责任,但其不能离开实验室,以便解决指导的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且还要求老师不时的进行巡视,认真观察学生进行实验,以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课后立即批改实验报告,如发现问题应在进行下一批实验时指出,让在场的前一批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得到及时纠正,以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造成对另一批同学的误导。
2.2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设计性实验包括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和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置两个教学内容。这两个内容虽然是较为复杂的dhcp服务配置技术,但跟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它们作为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dhcp的基础配置技术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解决新的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使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实验。另外,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给学生分配实验任务,并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2)要求教师在实验指导书中只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和所用的设备清单,提供完成实验所需的相关资料。而学生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3)要求相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时间进行实验;
(4)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可以互相讨论、帮助,但严禁抄袭其它小组的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对其做详细的评讲,还要给出最优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供学生学习。
3 dhcp实验教学效果
在2006到2007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对物理教育和数学教育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试验,结果都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因为在做验证性实验前存在被抽测的可能性,所以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进行实验预习,真正做到在对实验原理、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做实验。并且,学生除了完成实验之外还有指导同学的任务,就迫使学生必须要弄懂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外,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多,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作用。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教学效果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效果也为设计性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设计性实验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测试等方法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一、引言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理论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大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两种技术的大量概念,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传统教学枯燥乏味,与实际脱离,教学质量及效果很不好。国内各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本没有。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与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实验条件不充分;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对于高职高专教学,教材编写中不合理处较多。
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1.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是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与维护的理论与方法,拥有网络组建与综合管理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人才。
2.课程的教学目标。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计算机网络设备原理与使用方法、交换技术及配置方法、路由技术及配置方法、网络布线技术、网络服务搭建、工作站配置与管理、网络互连方法与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网络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并通过网络系统集成案例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3.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知识概述,局域网设计与构建,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技术及配置,路由技术及配置,网络布线技术,搭建网络服务,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网络互联,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网络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网络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4.基于行动导向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解决思路:重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组合搭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重视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习任务的职业情景,保证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此外,利用一个网络工程项目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完整剖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有完整的认识。
解决办法: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一是授课时要与目前流行网络的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透彻地理解。二是强化课程实验,从技术运用这个角度,针对某一重点的内容,完成一个设计性、应用性或综合性的课题,提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及运用。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工学结合,适应社会。
三、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实施
学院本着工学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网络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及相关课程实验及实践环节教学需要,使学生得到了真实工程环境的综合训练。并且教学团队中的成员均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在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兼职管理学院网络,具有极强的实践工程能力。
1.精选教学内容。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的相关教材都是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内容相对陈旧,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内容的选取,突出高职高专特色。教学内容方面,理论教学要适度,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度,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介绍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典型应用案例,减少高职高专学生对于接收大量理论知识的厌恶感。
2.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传授计算机网络内容。针对不同知识点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小组或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引入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如碎片化教学、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新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教学则采用项目化的方式,从实际需求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设定方案、动手实施及解决问题一系列的完整过程,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3.改变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方式,通过理论考试加实践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单一,不利于实践操作的考核。而实践操作考核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而且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就必须引入实践考核的方式,加入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最终成绩才能够更全面、更客观的展现学生最终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不管是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看,还是从学生网上评教、督导组听课、教师评课等情况来看,本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已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教学结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58(2016)01-92-04doi:10.3969/j.issn.1671-6558.2016.01.022
0引言
计算机网络自它诞生以来,经历了主机互联、局域网、互联网3个阶段[1]。进入21世纪以来,它以迅猛发展的姿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生活环境,也促使各大院校出现了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2]。本文以信息技术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为背景,研究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教学的整合,以自适应网页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探究出新时代下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1“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伴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全球网民超过10亿,人们上网浏览形形的网站来获取各类信息,而网页又是组成网站最基本的要素。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互联网上总共有超过1.5亿个网站,超过108个网页[3]。如此可见,网页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专业学生来讲,网页不仅仅要承载信息,而且要体现出设计者的专业水准、技术水平和专业综合技能。因此,“网页设计”课程对专业学生要求更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知识分成不同的案例,教师在多媒体机房演示案例,学生跟着教师边听边做,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适当地辅导。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容易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教师教过的内容,谈不上如何创新,甚至导致学习热情减少。特别是在遇到较难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的时候,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挫。因此,在当前大力提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利用网络环境,突破以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具备后续发展能力,具有独立创新意识的学生更具有时代意义。
2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教学有机结合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把计算机网络作为整个网页教学体系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资源丰富的情境中进行主动、有效地学习,能够自觉地形成基于互动、基于协作、基于探究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1)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2)创建了有效教学方式;(3)打破了“课堂、课本、课时”的局限。
2.1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在“网页设计”等编程类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上编程部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信息化下的教学设计则转变为“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1.1教师作用的转变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亲身体验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去获取新知识,如何将知识进行更有效地传播,同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去获取和构建新的知识,并能进行更高效、更合理地学习。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创造合理的教学环境,将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4]。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是一个设计者,对教学的每一个环境都进行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教师还是一个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资源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把控学习进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2.1.2学生角色的转变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作为学生已经不是传统教学中被动的角色,学生按照项目需求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5]。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组内协作、组间互助,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在线技术讨论、远程求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因此,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多地是一个参与者,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环境中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而且,计算机网络可以使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查阅所需要的知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构建更多的新的知识,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出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2.2创建了有效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成学习活动的“中心”,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地或共同思考在学习中需要了解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学习到的不是课本上呈现的传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借助环境中提供的现实社会真实案例,在任务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和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励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3打破了“课堂、课本、课时”的局限
计算机网络与课程的整合,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本、突破了课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到比课本更为广泛的知识来源,还可以与教师、学生、企业专家进行即时沟通与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远远超过课本所能达到的范围,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的课堂,实训室、教室、宿舍、图书馆甚至是校园都能看到学生孜孜不倦的求学身影。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作为整个过程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构建。因此,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并使教与学的机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提高了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能给学生亲身体验的直接感受,另一方面减少了教学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更好的把握。
3.1教学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学情进行多次分析的基础上,以一个形象的比喻作为主线,通过对比、互助、反馈、递进等多种手段达到了教学目的。(1)教学内容在多次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前职场需求,通过对比的方式明确地指出了自适应页面与普通页面的不同之处(见图1),让学习者可以直接地感受到自适应页面的特点与优势,从而增加对学习内容的兴趣。(2)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个别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丰富而有效地学习资源,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见图2),发现学生学习自适应网页的困难所在,为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表现自己,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有利于进行自发地、创造性地学习。(4)结合教学情况分析的结果,经过详细探讨与反复讨论,得出了“一条线、二结合、三任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冰融化成水的形象比喻”为主线,结合市场对页面最新需求和项目开发要求,借助创设环境、分解页面、优化页面3个任务,依托网络平台,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远程辅导差异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形象化的多元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放下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见图3)。
3.2教学设计效果
促进了教师从传统型到引导型转变,帮助学生克服了代码编写恐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适应网页的制作中,能够触类旁通,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自适应网页,并将作品设计到个人简历中,获得了用人单位极大的肯定。
3.3教学特色与创新
(1)类比教学,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用水类比自适应网页,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即烘托了气氛,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2)即时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师依据学生重点学习阶段的测试结果,准确地把握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调,更符合学生特点。(3)自立自助,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微视频和知识点信息图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并利用网络教室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互助学习,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辅助引导。
4结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功能,必须把计算机网络与网页设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教学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样不仅为“网页设计”课程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而且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改变了教学结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2大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元忠.计算机应用基础[M].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2011.
[2]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组委会.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行[EB/OL].2012-12-13[2014-12-28].
[3]孙更新,宾晟.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赵玲玉.从信息化教学大赛看计算机专业教师努力方向[J].现代交际,2013(7):192.
关键词:Packet Tracer;中职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12-01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亦应如此,计算机教学是新科技发展下诞生的学科,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使学生产生求知意识。基于此本文作者旁征博引,引用实际案例清晰明了的阐释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对Packet Tracer的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一、Packet Tracer的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应当在中职教学当中广为流传,但是实际生活与教学当中却恰好相反,传统灌输式教学仍然是教师们的教学首选。我们不妨追根溯源,第一中职教师在理念上就逊色于教育思想发展,多数的教师对于实验教学设计操作技能还不是很感冒,将它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更是不可能的事情[1]。第二,中职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己任这句话不是很理解,日常教学中局限于熟练重复,而不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提,这些都是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所欠缺的。第二,对于实验实训的条件只是针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对于实验教学提倡的创设技能操作的情境在短期内是无法达到的。第三,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普遍较差,认知起点与学习能力也都不是很高,制约了中职院校对于实验教学的推广[2]。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带有中职教学的普遍特性,强调学生技能形成与熟练,当然它也有自己独有的特性,它提倡课程技能掌握要建立在网络原理、技术与概念的理解基础之上,同一时间计算机网络在知识体系方面比较庞大,难度也相对较大,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例,比对中职生学习积累程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课程的学习目标实现几乎是难于登天的。所以说,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当中加大力度普及实验教学,使学生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技能进行掌握甚至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Packet Tracer对于虚拟局域网当中的实验教学
虚拟局域网可以说是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当中的重点,学生对于其概念与技术的掌握一般都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拿它做个比方,阐释一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引用Packet Tracer到虚拟局域网实验教学当中,创设情境主要是针对实际应用方面。我们从安全、网络连接的灵活性与隔离网络当中一部分人的需要角度看,都可以将问题情境设计的很好。在带领学生分组与对问题的表征进行明确以后,小组成员凭借Packet Tracer对解决措施进行构想。他们既可在Packet Tracer当中尝试创建一个网络拓扑,对深入研讨初始图景进行设计。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Packet Tracer网络图上的交换机和计算机端口对学生创建交换机的端口思路方面的启发作用。老师还可凭借网络图对学生在对端口进行逻辑分组加以引导,为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方案验证与实现的阶段做好铺垫。我们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比对Packet Tracer与单纯言语讨论,可以看出Packet Tracer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3]。
对于方案进行验证的时候,中职生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逻辑分组这种方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可做到通过资料对相关命令进行理解。这时,结合Packet Tracer师生可以很容易验证自身对相关命令的掌握情况,同一时间,试验途中,Packet Tracer对问题有很好的预估能力,还可以辅助学生多样化对问题进行解决。还有一点特别主要的是,Packet Tracer对于学生对虚拟局域网的配置命令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再也无需对概念与命令格式死记硬背,对于富有挑战意味的学习也无需机械似的在键盘上输入命令字符了。
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每个小组可结合Packet Tracer仿真设置对自己方案、结果与操作过程进行解释,可以这么说Packet Tracer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结合我们以上谈的教学实例,Packet Tracer在中职生对虚拟局域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起了坚实的保障作用,也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我们只是以虚拟局域网这个教学重难点为例,对于其它的教学内容,Packet Tracer的效果也是无需多言的。基于Packet Tracer的实验教学设计,对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形态进行了改革,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而且自身效能感也是很良好的。
综上所述,放眼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对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足,虽然已经意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高校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短期内进步的幅度依然比较迟缓。那么这就对中职计算机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首先要聘用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结合现代化教学形式展开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当中引入Packet Tracer,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热忱与网络技术学习能力,对于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这对新课标下中职教学的模式创新,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邹进明.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256-257.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Packet Tracer;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6-03
一般,本专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基本会包含以下内容,网线的制作、打印机的安装与共享、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相关配置、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相关配置等。在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无法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虚拟化软件保证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顺利进行。比如,使用PDFfactory虚拟打印机软件,模拟真实打印机提供打印机共享,使学生掌握如何共享打印机;使用Packet Tracer提供的虚拟网络设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供学生配置和调试,使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基本操作;基于VMware虚拟机软件,在一台PC机上虚拟出多个操作系统,供学生学习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相关配置。通过上述虚拟化软件,在公共计算机机房就可以基本保证本专科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1 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是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行,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许多非常优秀的虚拟化软件。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计算机外设进行模拟,如虚拟打印机软件,模拟打印机的功能,虚拟打印机打印的文件是以某种特定的格式保存在电脑上,常用的有PDFfactory、VirtualPrinter、SmartPrinter等。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CPU进行模拟,单CPU模拟多CPU运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WMware,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网络设备进行模拟,如Boson Netsim、Packet Tracer,通过这些软件我们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学习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调试。
2 虚拟化软件构建实验平台
3结束语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思路,部分解决当实验室或实验设备不能够完全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问题,并不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因此所选择的演示实验尽量简单。当然,使用虚拟化软件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只是权宜之计,虚拟化软件构建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虽然能够进行大部分本专科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但是学生从虚拟实验平台转向真实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还是面临思维上的转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亚利.基于Packet Tracer虚拟平台的校园网构建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1(2).
[2] 吴刚.Cisco Packet Tracer在网络教学中的特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4).
[3] 吴宇,郑华,何裕.基于Packet Tracer的仿真网络实训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网络的组建方法以及常见网络故障的处理等应用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丰富、理论抽象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等特点,使得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改革。且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本科计算网络教育为蓝本,这就使得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未精化,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针对学生的层次与能力在教学组织上以项目为载体的职教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形式与考核上进行改革,以小组为单位,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教学内容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的理论体系相当庞大,在较传统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网络组成、网络功能等)、网络通信基础(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等)、网络体系结构(OSI网络互联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局域网参考模型等)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且会花费近1/3的课时量。由于该部分内容以繁多而抽象的理论为主,动手实践较少,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收效甚微。在该课程的改革中,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精简,教学目标仅定位为了解,课时量也进行了大幅的缩减,并将重点调整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调整后重点为网络拓扑的绘制、常见网络介质的制作、网络设备连接、网络属性的设置、网络的规划、服务器的搭建、网络故障的排除等等。(1)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学习情境的设计面向学生能够从事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和维护岗、网站建设与管理岗、其他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岗位,培养学生胜任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和维护岗、网站建设与管理岗的核心能力和胜任其他相关岗位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和“不同项目实施过程”,设计了“SOHO网络管理与维护”、“办公网络管理与维护”、“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四大情境。在知识上,做到了从简单到复杂;在技能上,做到了由初级到高级;在教学上,践行了“学中做”、“做中学”、“自己做”、“协同做”这一符合职教规律的教学过程。(2)学习子情境设计。每一个项目都分为设计网络拓扑、购买网络设备、制作网络线缆、连接网络设备、规划网络、设置网络属性、架设网络服务器、设置网络安全、解决网络故障九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子情境。“SOHO网络管理与维护”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工作项目,将遍历网络管理与维护整个工作流程,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老师一起,组建一个简单的单机上网的家庭办公网络,使学生明确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全流程,解决学生网络入门问题。“办公网络管理与维护”比第一个项目稍复杂一点,主要解决多台电脑互联互通并能上网的问题,工作任务相同,但增加了新的网络设备——集线器和交换机;入网方式选择;单机版财务软件计算机的设置与防护;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架设等知识。“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任务与前两个项目相同,但主要解决超过254台计算机要互联互通并能上网的问题,增加新的网络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防火墙;网络规划;网络财务软件的安装、设置与防护;DHCP、DNS、MAIL服务器的架设等知识。“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工作任务与前面三个项目相同,但要求学生组队自己完成此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并解决多服务器协同工作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
按照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职教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动手,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1)授课环境。尽量采用真实的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多机互联的小型网络计算机,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网络拓扑连接实验、小型局域网组建实验、服务器搭建实验等;并辅以多媒体机房进行虚拟网络实验。虚实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因为虚实环境的直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高。(2)分组实验。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搜集,讨论并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比较具体的任务分工,同时需要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因此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正是符合课程培养的能力目标。以服务器搭设实验为例:某公司需要建设一个小型的公司内部网站,进行信息的。4个同学一组,分别负责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搭建与简单网页制作工作,在windows server2008服务器环境下完成该任务,最终能够在搭建的公司小型网络上的任一PC机进行域名访问公司网页。该实验要求4位同学对网络进行规划,讨论决定自己与组员的服务器IP地址,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任何小的配置错误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实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3)考核方式。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考核方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期末考核为主转变为以平时考核为主,以个人考核调整为小组考核。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包括任务的完成结果、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归纳、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各占一定的比例,并由此构成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总评成绩的绝大比例。该考核方式更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以操作应用能力为重,符合职教理念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
(1)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改革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按照“必须、够用和适度”的原则,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知识进行弱化,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后期发展也一定的限制。对于该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管理类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且校内可辅以开设以资格考试为主的选修课,这种方式既能让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理论上的不足,让学生在校内获取更多的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学分,是相对较和谐的解决方案。(2)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设备的更新也非常迅速,因此网络实训室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这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很难实现。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现有网络实训室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的设计,尽量充分利用网络实训室资源,同时注意平时对网络设备的维护,也要求学生爱护实训设备,这样才能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基础上保证实训室的使用期限。
在职教改革各方面工作全面开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既要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改革中,参考其它高职院改革中的得与失,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思路,争取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宋文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
2012(7):71~72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应用型;创新精神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也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网络工作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对对新技术进行跟踪、学习的基础和能力。针对以往教学中灌输式、理论枯燥、抽象难懂的缺点,提出采用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改革。
1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称明辨性思维、审辩性思维等。世界上第一个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定义的人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910年,他在《How We Think》一书中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论述,在该书中,批判性思维被称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1]。杜威明确提出必须把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并强调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思维活动对生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展反省思维教育[2]。随后批判性思维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80年代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3]。
早在我国国学经典《中庸・第二十章》里就有关于治学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子思在文中提倡了明辨思维方式:“博学”即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审问”即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即追问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明辩”即要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能明确分辨事物真伪;“笃行”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中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重要性的论述,对于我们以批判性思维为指导思想进行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深刻启示。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确切含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位学者牟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却有较统一的认识,它包含了两个维度: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技能。由此可知,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品格或气质,也是一种思维技能。批判精神包括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怀疑精神、自信心和勇气以及坚韧性[4]。批判性精神可以有效地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也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从宏观来讲,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提出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提出批判性问题最为关键,具有创新意义。
所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培养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
2 批判性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概论中的应用
2.1 教学理念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量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5]。当前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大学生大部分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育,对事物墨守成规,缺乏好奇心,思维不够开阔和灵活,这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冷静地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已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地给予完善的过程,是学会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6]。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树立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新时期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学生必须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该课程看似是非常枯燥的纯理论课,其实其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密切。课程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世界基本原理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自然认识与社会认识的统一,使他们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改造现存的网络世界。如果要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在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得深刻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能站在一定高度对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正因为如此,本教研组多次召开教改会议,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思想,讨论适合教学的模式设计。
2.2 教学内容
批判性思维能否有效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取决于能否找到一批好的教材[7]。就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而言,各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没有完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主线,但是教材的使用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设计甚至教学思想,也会影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教研组专门编写了以批判性思想为导向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具体改革内容见表1。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也采用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多种课堂活动与教学方法。
2.3.1 范例式教学
范例式教学就是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根据演示总结里面的规律并进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范例式教学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范例式教学,我们在第三章“网络层”和第四章“局域网”的部分内容中使用范例式教学。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入案例情境,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通过演示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案例锻炼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努力解决一个类似的案例。
2.3.2 “相似性”分组教学
建立小组合作的交互式学习机制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相似性原则进行分组,4~5人一组,自由选出组长。相似性原则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积极性差距不大,按这个原则分组可以防止在学生差距过大的小组中,部分学生懒于思考,产生“抱大腿”的思想。按相似性原则分组的优点是基础差或懒惰的学生发现自己在组内的角色很重要,没有“大腿”可抱,所以会去认真思考和完成作业。在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对TCP/IP实验和局域网实验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此外,课堂上还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小组讨论并让他们给出结论。
2.3.3 “小纸条”为主导的课堂活动
在课程设计上,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主动思考”的中心思想,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如课堂“小纸条”活动,其中有抢答环节,小组间也可以互相出题。“小纸条”活动在任何课堂上都能适用,针对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发放小纸条,纸条上写有题目类型,让学生写好姓名和学号,下课后由老师回收,最终可以由小纸条累计数给出课堂表现分数。这一活动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带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形成很好的师生互动。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针对“网络连接”的内容,设置了“专门小纸条”活动。学生随机抽取小纸条(写有一种网络设备名称),扮演一种网络设备,然后同学们之间自由组网。这个活动使学生真正 “动”了起来,不但身体动(可以下座),脑子更要动。学生首先得分析自己的设备的特点、在网络中的功能作用,然后考虑如何组网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性的答案,学生可以组成各种类型的网络,这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利用“红蜘蛛”广播软件进行的抢答随堂测试和小组出题活动等也在课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节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2.4 考核方式
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在需求。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以前的“一考定终身”改革为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加入考勤、S堂测试、阶段测试、实验成绩、作业、课堂表现、论文、报告、期中测评成绩等考核因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而不是靠期末短期突击来获得成绩,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公平分数;同时考核方式的改革也促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在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样的考核方式,包括考勤(1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10分)、作业(10分)、期中测评成绩(30分)、期末测评成绩(30分)。对于每一部分,学生都需要经过积累才能获得好的分数,这也使得学习变成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2.5 网络平台
对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最终要使学生学会总结和提高。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可以设置网络平台,使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练习课后题及附加题,也可以提交作业、进行讨论或向教师咨询。在“互联网+”的时代,多数高校都会开发自己的网络平台,有的平台还能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得到普遍认可的辅助教学手段。
3 总 结
批判性思维在国内受到重视后,更多的是被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但实践发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他们的各项感官都能得到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所以批判性思维值得被引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若要使批判性思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需要教师本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勇于创新教学设计、考核方式、教学内容等。
当然,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总结经验,去除不成熟的教学方法,推广效果好的教学设计,以求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进而使之能应用到其他课程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Dewey J. 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M]. Boston: Health & Company,1933.
[2] 黄芳.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武宏志. 论批判性思维[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1): 10-16.
[4] 陈骏宇. 批判性思维及其能力培养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04.
[5] 郭雨涵. 学习支架支持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证研究[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08-02
1 前言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计算机网络是众多信息技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国内很多理工科院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面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大了课程中的实验环节,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知识面广、复杂性和原理性强的课程,通过单纯的实验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仍然处理割裂状态,很难把握和理解整个知识体系,难以达到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应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科学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将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服务于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对高等院校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
2 课程分析
课程特点分析 本课程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将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将计算机网络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践相结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获取吸收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坚持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评价方式,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学科的总貌和发展趋势,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等基本概念和网络分层的设计思想;深入理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的功能、服务及主要协议思想;掌握现代局域网技术的标准、原理;熟练掌握网络互联原理、TCP/IP协议族及Internet实现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解决网络基本应用问题,培养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跟踪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能力。并通过课堂研讨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学会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为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3 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计算机网络是许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自身也具有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因此要正确认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改革总体思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贯彻教育转型,形成“以对毕业学生基本素质和网络技能要求为主线;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为延伸,教学与科研相促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使课程改革的思路落到实处,在实践上从两个方面入手。
1)构建课堂知识体系,把握知识内涵。追溯源,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更灵活生动;抓主线,研究知识的内部联系,为分散的知识找到附着点;扩新意,研究知识的外部联系,使知识真正与实践相联系;研究知识的编排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形成利于接受的知识网络。课程中选取典型计算机网络应用案例,充分阐释计算机网络构建和实施过程,并通过课程实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关键知识点的掌握。
2)更新课程目标,注重以人为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制定了三维的课程目标,这是对传统的“双基”培养目标的补充和完善。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是知识、技能的获得等于机械的训练和记忆,只有融入了情感,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弱化,才有生命力。
通过改革重组,优化课程内容,内容不在全、细,而在精、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填补、补充、完善,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改革要点
1)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组、调整情况及其说明,充实新知识、新内容情况,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情况等。在保证基础知识体系完整的情况下,积极充实新内容。由于青年学生对网络攻击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介绍ARP协议时,实时增加ARP欺骗攻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对ARP缓存、ARP静态地址表的理解更深入、更客观。同样,在介绍DSN域名解析时,增加域名欺骗知识,增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
2)教学组织模式。①明确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互教互学与课堂研讨、课内外关联组训等设计情况。实验教学紧密跟进课堂教学,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与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有机结合。②巧妙组织课堂,调动学生情绪。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比如在介绍MAC帧结构、IP数据报、TCP报文段的格式时,采用研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③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参与教学。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大胆走上讲台,谈课前的预习,说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障碍,说出教材的结构和知识逻辑及大体框架,说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④重视展示课堂精彩的结尾。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多样化的结尾,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到课堂之美。
3)教学方法手段。贯彻教育转型理念,以启发式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研讨、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课后习题和任务式作业等教学方法,适应实际应用实践对学生基本素质和网络技能要求,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相衔接。教学中注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展现知识发现过程等手段,增加知识关联性以及知识产生背景的串讲,把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思维方式教给学生,使教学由“吸收―消化―储存”的单一模式向“探索―转换―创造”的多样化模式转变。
4)课程考核。改革原有的单纯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将教学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大作业、研讨交流、实验、笔试等各个环节融入考核过程,通过多种考核方式保证课程的实施效果。贴近实践应用,加大课程实验、研讨交流和大作业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创新实践是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主题。本文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体化设计,将课堂讲授、大作业、研讨交流、课程实验和课程考核进行综合考虑,以大作业为主线,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贯连。通过课程的创新实践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对获得的理论知识不断修正、拓展与创新,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湘骥,林丕源,刘才兴.以竞促教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89-29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
1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在入学后第一学年就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而基础课程大部分偏理论;对于上课老师来说,在课堂上完全纯理论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如果不改革教学方式,可能会有更多学生不爱听,甚至厌烦该课程。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还没转变,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操作实验性不强,不太好开展实践,因此上课时还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操作,使学生对原理认识不深刻,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和抽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必要的实训环节和不能满足现代差异化教育的需求,这些都是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微课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微课教学主要是以播放视频方式授课,学生在课中和课后都能观看视频,它依据教学的需求和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课程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视频时长只有5到10分钟,但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基本上集合了重难点和易错点等。教师利用微课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根据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因材施教,所以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使用微课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上课还是以课本讲解为主,将实践的操作内容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再根据课本知识内容理解和实践。有时学生在实践时碰到问题而暂时解决不了,就会对专业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很难跟上课程进度。而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将浓缩课本上的知识点,突出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结合一些新颖的计算机技术,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视频,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碰到问题,能主动学习和探究。微课教学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的观念,在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有很多教师都谈到将微课视频纳入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它不仅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实操能力。
3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3.1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为了确保微课视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作用,教师需要对微课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微课的质量和内容的新颖与价值,才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整个微课设计制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前期策划首先准备好前期的方案策划,找准课题,重点在某一到两个知识点上,不要涵盖太多内容,要使整个视频内容围绕重点讲解或演示,准备好文字内容,待后期需要录音成解说词;其次要分镜头脚本设计,准备好相关的软件或课件,部分镜头可以采用幻灯片,也可以使用录像机拍摄视频或者录屏,使每部分的镜头要与方案的每小部分对应上,并且要统一按顺序命名,以免混淆;第三要制定时间计划表,计算好每小部分或镜头脚本的视频时间,并且注明,控制好整个微视频的时间在5至10分钟。如图1。(2)中期拍摄(录屏)根据前期方案及脚本的设计,制作视频过程。对于课件部分,可以将每个页面精心设计及美化,适当加些特效,控制好自动播放时长,然后将课件导出成视频格式;对于拍摄部分,需要准备好拍摄场景、道具以及相关人物,按照前期准备的人物对话、实践过程、成果展示等镜头分别拍摄,对于过程较长或者较为复杂的重点画面,可以多次远近拍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台录像机拍摄;对于有些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可以采用录屏软件,将自己的操作过程按脚本思路录下来。(3)后期制作在中期拍摄完成后,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准备好微课视频需要的素材、方案、配音、音乐以及视频制作软件。整个视频制作过程可以分为视频片头、片尾、视频剪辑、字幕、声音处理、调色合成、视频输出七步。制作过程中,为了能更直观、方便查找素材文件,需要对素材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效率。如图2:微课视频的制作,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作为主题。例如我在WindowsServer2003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之中,我选取其中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作为教学重点,它在整个课程中具有代表性,对其中系统安装前的配置、分区、格式化等思路要着重讲解和演示。微课视频中要设立教学目标,要能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点和操作的关键点,使学生在看完微课视频后能掌握安装操作系统的方法和过程,能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并进入深层次理解和操作。
3.2做好微课与常规课程的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存在,不能完全被其他教学方式所取代,而微课本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形式,它可以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各自优势相整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有效地将全新的微课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当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能使传统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微课所扩展的知识进行融合,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的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的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中以形象直观的美术教学最为受益。计算机网络,因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小学至大学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使用计算机教学,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在突破传统教学的诸多难点上,计算机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计算机网络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一、计算机网络方便了教学资源的收集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备课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既丰富了教师讲课的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计算机网络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各种建筑图片,并精心分类。上课时,我清楚的给学生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增强了。
二、计算机网络促进了师生互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
现代社会倡导生态式教育:教与被教的关系被看成配合式对话式的关系,既在教学中吸取生态学的原理,顺其自然,尊重自然,人工控制,又促进师生互动,以顺应学生的发展,有序地开发人的潜能。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本身也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习俗,倡导多元文化,因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会产生新的东西,才会有创造、有发展。许多学生对计算机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十分感兴趣,掌握得快,于是我将新课中的重点、难点先布置学生去准备,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学生可多方寻找资料进行研究。上课时,我请学生介绍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讨论。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改变了过去教师备课、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将备课授课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质量。这种师生互补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也为美术教育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三、计算机网络使美术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前的教学评价大多是老师的舞台,老师说好就好,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评价,更提倡学生自评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评价方式。方式既然多了,形式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我认为评价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计算机网络有很强的交互性,现在有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更是为美术教学的评价提供了一个闪亮的展示平台。可以利用各种计算机网络采用自评、互评等各种形式的评议,力争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之处和闪光之处。 例如我在教学《五彩路》一课中,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进行评价。这课的作业要求是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一条心中的五彩路。在学生制作五彩路的过程中,我先巡视四周,找出闪光点。由于这课的制作方法很多,有的孩子做平面的,有的孩子还尝试制作立体的;卷、撕、贴等等的方法都有出现,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每个班级的作品都非常丰富,每位同学的作业都有其独特的表现。为了让他们一起分享制作中的快乐气氛,并且把他们的作品保存下来,我就在课堂上利用数码相机将学生制作的过程和作品拍摄下来,把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输入计算机,学生在课后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欣赏、交流、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作品,还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里留下自己的评述,这样既可以让大多数同学看到别人的优秀作品,激发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他们人际关系的交往。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计算机网络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形成优势互补,显示出美术学科的优势,使美术的教和学都变成了“乐事”。美术是视觉艺术,在视觉传达中向观者提供信息和传达思想是美术特点中最显著的一点。所以网络教学能够完全被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教学原则,美术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美术学科最一般的原则:即审美性、直观性、理论与操作技术结合、启发性、创造性。网络教学与美术学科的优势互补,既突出了网络的优势,又加强了美术的传达性,而这种传达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的限制,是随机的、永远的。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享受到视觉的传达和沟通。在网络这样强大的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有良好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不会因此对传统美术的淡化,反而因为网络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恰当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计算机网络与美术教学完美结合。
关键词:工作过程;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384-05
1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构建课程简介
我校计算机系网络教研室老师在职教课程专家及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构建主要步骤如图1。
图1
其中关键:首先是走访企业,确定珠三角IT行业岗位设置及条件要求;第二是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参加工作任务分析会,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第三是进行内容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即课程结构;然后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筹划课程资料等等。
依据企业岗位确定了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对原来网络专业课程《局域网架构和管理》、《网络系统集成和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数据库》、《脚本语言》、《Linux技术》等多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内容调整。按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网络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完成《构建和维护家庭网络》、《构建和维护公司办公网》《构建和维护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和维护网吧》《构建和维护小区网络》《构建和维护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和维护校园网》等十门课程标准。并初步完成了相应课程的一体化校本教材、系列化课件、项目考核方案等。 2.1教学实践的基础准备
首先是与新课程体系配套教学文件完整,人才培养方案、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项目考核方案与题库经过评审;其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资源建设。校本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完备;再次一体化教学环境下实施新课程体系的方法与手段。如果能够在网络实训室内,通过真实设备进行教学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学校一次性的投入较大,另外有学校也建设所谓一体化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在对普通的理论课室进行改造,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教学软件等),搭建网络,每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使得学生可以在普通课室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尽管资源已经很完善,教学设计尽量贴近了实际工作要求。但仍然是在学校教室或机房中实施的,学生角色并没有转换过来,因此他们还是没有脱离学习的思维,而不是作为一种工作形为。与之相关的是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下采用基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仍未改变施教者的身份。同时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容易让教师产生抵触,影响课程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