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教育方针

中学教育方针

时间:2023-08-08 17:1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教育方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教育方针

第1篇

一、教育学有关概念简述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这些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两者具有概念性不同;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结果⑥。综上所述,教育目标是指“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课程目标是指“某一门课实施之后学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而教学目标是指“某个阶段的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以说,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之间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总体到细节的关系。

作者:王娇龙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铸师魂、办名校、争一流”目标,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重点,以为平民百姓子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文化立校、名师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校园,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兴校,教研强校。以社会称道为办学追求;以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为育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绩,着眼于学生的成功,追求学生的成材,立足于学生的成人。

学校校风:团结、勤奋、严格、进取。激励师生,锲而不舍;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和衷共济。

学校学风:勤学、多思、求实、笃行。引导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知行,学以致用。

师生做人做事的核心标准:敬业、忠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团队意识、细节、想办法工作效率、不找任何借口、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直主自发的工作、维护单位的形象、给学校提的建议、与学校同命运。

三、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浓郁、师资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明显的优质完全中学。

〉水平和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文化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求真、向善、尚美”的育人理念和“培养德高品优、真才实学、身心俱健的现代文明人”办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畅通、高效运转的学校管理体系和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校园表层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广播站、网站、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从无到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熔铸和凝炼团结进取精神,实现文化立校和创建文化校园的目标。

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教育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落实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但是没有重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因此高中学校需要重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提出终身体育的教育策略,这样可以满足我国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概述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当中包括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当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体育文化形态包括体育精神和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等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大部分。物质文化指的就是有关体育教学的场馆和设施以及器械建设等,这属于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部门。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道德规范等,这是校园体育的软件,属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制度文化指的就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理论体系等,有利于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学生,以国家教育指针为基础营造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需要推广全民健身的计划,保证锻炼生活方式的科学、文明。学生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可以感受到体育的价值和乐趣等,深入的聊耳机体育对于自身和社会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终身体育教育策略

1.指导思想

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指针就是教育方针,这也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基础,建设校园教育文化需要根据原来的校园文化,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等,根据终身教育思想和全面健身计划等,不断筛选和渗透,认真的鉴别以往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经验和模式等,可以适当的吸收,结合我国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2.加强硬件建设

很多高中学校都具备体育场馆和设施等,可以辅助高中院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水平,更好的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重视文化教学,而体育课教学却得到忽视,开始闲置大量的体育设施和器械,最终变得锈蚀报废。一些学校擅自挪用用于体育器械购置的专项资金,导致学校缺乏体育设施和器械,无法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降低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水平。高中学校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严格遵循教育方针,配置体育器材,完善体育场馆和相关体育设施,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第4篇

所谓品行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所谓学校教育是指教师在遵循我们的有关法律和教育方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遵循我国的有关法律,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知道下,同学校密切配合,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认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甚至是重要的作用,但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判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主要,我提出了五个标准,即:方向上谁主导,内容上谁更全面,教育者的素质谁更高,方式上谁更有效,环境上谁更优化。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其理由是:

1、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原属于家庭的生产功能、抚养功能和教育功能正逐渐由社会的专门机构来作为主要承担者。因此,由学校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的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学校教育在方向上占主导

①学校教育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 “四有”新人,而“四有”就是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既是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把传道作为首要职责。

3、 学校教育的教育者素质更高、方式上更有效

学校教育有专职的教师。他们不仅懂得教育理论,而且懂得教育心理、教育方法、教育技巧。①他们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地去雕塑学生的灵魂。不是吗?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他们能懂得教育心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决不是生硬的说教。试问,在目前中国有多少家长能深谙此理呢在?③他们能用自己言行一直、表里如一、热爱学生、敬业乐教的优良品德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暗示学生。大家知道,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话在学校里,教师的优良品德每时每刻,无孔不入地渐移默化着学生起到此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试想一下,对方辩友也是从青少年过来的你愿意听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呢?还是喜欢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呢?④教师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他们还具备父母的形象。

4、 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更全面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祖国、崇尚民族文化的崇高的情感,热爱真理、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讲求奉献、热爱劳动的思想境界,讲文明、懂礼貌、有纪律、守信用的行为习惯,热爱自然、崇尚艺术、身心健康的精神风貌。

5、 学校教育在环境上更优化

学校教育可以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社会传媒的消极影响,对社会传媒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健康向上的东西去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所有这些,,是家庭教育根本不具备的。

6、家庭教育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而最好的家庭教育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学校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必须具备: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民主的作风和家长的较高素质。和睦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尊重、民主、理解、协商的家庭氛围,的确能对子女良好品德的形成带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问题是现在围城危机,家庭离异、竞争压力、下岗情结,都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消极影响。据统计,占48.6%的位成年人犯罪是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着难道不触目惊心吗?

其次,有人作过调查,民主家庭不到1/3,而且这种家庭的双亲文化素质较高,而较高文化素质的家长有几个是自学成才的呢?无论是爱迪生还是肯尼迪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归根到底还是靠学校培养出了高素质的爱迪生妈妈和肯尼迪母亲,离开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哪来这些具有优良品德的好妈妈呢?

作 者:石小庆

通讯地址:浙江省新昌新昌中学

第5篇

嘉兴一中,全称嘉兴市第一中学,在1981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建立于2000年,是百年历史的嘉兴一中利用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学。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两者的区别是嘉兴一中嘉兴一中属于公立高中,只设有高中部。一中实验是一所私立中学,设有初中和高中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一、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人该学,人人必学的,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向学生多传授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升学率”定优劣,使得学校和老师都为升学服务,把主要精力放在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身上,大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很难跟上队,逐渐产生了厌学、逃学甚至弃学的现象,这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宗旨是相违背的。素质教育是对现行中学教学教育的扬弃和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因此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转变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改革,层层深入,但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以“升学率”定优劣,严重束缚了数学教学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升学为中心,对数学教师的评价以“升学率”为标准,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们加班加点,进行长时间的课外辅导,学生负担极重,根本谈不上其他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发展。

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关键是数学老师的思想转变,把“为了升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转化为“一切为了学生学好数学,为了一切学生学好数学”的指导思想。数学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了“科教兴国”战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好出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对数学老师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不但要求他们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品德,而且还要求他们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素质,因此,数学教师也需不断更新知识,增加自身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当代的教育改革。

三、课堂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

树立了数学素质教育思想,对一个数学教育者来说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实施,而实施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数学课,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育者应结合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到圆周率,勾股术,数列与极限,扬辉三角等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同时教育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严格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2、制定一个照顾到全体同学的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能够接受所学内容。由于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是有层次的,要使每个同学听懂、学会,就必须制定一个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目标,既面向全体同学,又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同学尽自己所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不是少数而是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了“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才”的教学目标。

3、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强制性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能否学好,关键是看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诱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要积极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掌握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巧,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4、加大应用数学方面的投入

一个人数学素质的高低不仅在于他掌握数学知识、数学理论的多少,他能够解多少难题,而在于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紧紧围绕着升学这根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使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近几年,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要求在数学教育方面加大应用数学方面的投入,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增加了应用数学题的力度,这不仅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工农业生产及科技方面的问题,逐步把所学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让全体同学全面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原则,让每个同学真正做到“会学”“会用”,同时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并用小组交流,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形式,尽量为少数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人人都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为“科技举国”为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的人才,同时要求数学教师要抓住机遇,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让素质教育开花、结果,努力把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7篇

今天,用回顾的方式和教育同行们一起切磋教育教学经验,或许文中能有一点点值得年轻朋友们借鉴的东西,或许能为未来的创新者探索学校管理方法给予启迪。

一、兴北中学德育量化管理方法的产生

概括的讲,教育量化管理方法的诞生,是兴北中学的生存需要与特殊中考招生政策相结合的产物。

1982年刚刚诞生的兴北中学面临许多办学方面的难题:学校处于孙吴县城北郊,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办学设施非常简陋,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不稳定,导致本校的优秀生相继转出,“学困生”和部分失学青少年陆续流入。一段时期以来,兴北中学曾一度被称为全县最大的“少年收容所”。

然而,正是严峻的办学形势激发了学校领导者改革创新的意识,成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产生的首要条件。1983年秋,他们大胆提出以班级为单位,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德育评分细则。同时以德育评分细则的条件为准绳,按一定比例将学生的德育评定结果,记入学生升级或升学(预选)的综合成绩。这便出现了德育量化管理的雏形。后来历经多次的实践检验及完善,兴北中学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便孕育而生。

二、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党和国家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然而由于学校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一直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提倡探索研究德育量化管理方法,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

二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需要。学校实现有效管理的标志,应该是看学校是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序而又和谐的环境。当时影响学校有效管理的基本矛盾,是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与学生活跃的思想基础以及多方位的表现欲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为了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确保学生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严格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作为一个活动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又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违纪行为,是当时摆在教师和学校面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德育量化管理则是以启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为主,把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巧妙地实现了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的有机统一。

三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把学校的德育寓于学校管理之中,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既有鲜明的导向性,又有内在的吸引力。学生在常态化的管理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便有利于优良品质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其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是德育评分细则的常设内容,一方面为教师正常授课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可能。再次,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德育量化管理为了确保学生个性专长的充分发展,把创新发明的条款作为一项硬性规定,这样学生在完成指标的同时既展示了才华,又张扬了个性。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是专门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社会的基本缩影。在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的条件下,学生接受德育的过程又是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德育评分细则的制定、实施、监督及评定,都是在学生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体现了主人翁地位,又学到了正确行使民利的本领;在与师生的交往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量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1.德育量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实施量化管理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即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把德育成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二是学校教师要经过相应的培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8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健全人格;重要保证

一、健全人格培养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抓教学是硬任务,健全人格是软任务;也有人认为,中学教育以教学为中心,只要把教学成绩搞上去,健全人格抓不抓无关紧要,这就忽视了德育的作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思想施加影响。一个不重视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个不掌握学生思想脉搏的教师,也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

应试教育的怪圈模糊了人的双眼,把中学阶段学习知识片面化、符号化,所以才会有马加爵、刘海洋之类的人格缺陷者的出现。中学教育应以全面汲取知识营养,培育健全人格赖以生存的土壤而努力。高尔基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二、学习知识是中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因为拥有知识而改变人生命运。从考上电影学院成为当代大师的张艺谋,到由矿工成为双博士后的毕思文,知识已经成为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学习知识,拓展崇高理想的飞翔翅膀;学习知识,夯实完美人格的深厚累积。

中学教育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人生才会变得辉煌,才能为祖国这个大洋注入涓涓细流,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让祖国这艘巨轮一日千里,远航。

三、学习知识和培养健全人格相互渗透

鸟没有羽毛不能飞,中学生不学无术就实现不了理想。高尔基说:“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微;人缺少知识,头脑就会枯竭。”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交给学生一把钥匙,打开知识这所大门。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自我综合素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方能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个人的贡献。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积累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健全人格培育的最佳时期。在今天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综观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无一不是把学习知识摆在优先地位。没有知识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杰弗逊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苏格拉底也说:“知识是一切的基础。”事实证明,知识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和力量。

学习知识是塑造人格的必备条件,只有拥有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方能塑造高尚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

第9篇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初一年级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周年校庆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党的大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在世纪之交,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开我县素质教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先河。年月,我校被省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1.体育活动。

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上好“三课”、“两操”、“两活动”,抓好达标锻炼和田径队训练,学校先后成立了武术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学校田径队连续五次获得县田径运动会丙组第一的好成绩,还代表县上参加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年获丙组第一名。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创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年月,我校被省教委、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科技活动。

为了使学生人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我校要求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定期评比。几年来共展出学生手工制作5000多件。此外,还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和科技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热爱。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 学风 督查

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加强对教风学风督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院(系、部)两级教风、学风督导体系,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水平,更有效地发挥督教、督学和督管的作用,高校都特制定了相关的教风学风督查工作规定。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学风督查工作,结合所在学校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实践,提出高校在开展教风学风督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总体原则

由于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因此,教风学风督查工作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指针,以国家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高校的有关制度为准则,明确工作思路,界定督查内容,实施督查工作。

目前,高校的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在学校主管教学领导下进行工作,具体执行由教务部门负责,对教风学风情况进行督查,并指导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为学校建立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督促、检查、评价、咨询、参谋、协助作用。同时,为把教风学风督查落实到实处,各教学院、系、部相应有一名领导分工主抓教学督查(督导)工作。

2、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职责范围

根据目前高校教风学风督查的情况来看,其主要职责是: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提高认识水平和执行政策的水平;按照职责范围,制定工作细则和年度工作计划;对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督查;按照学校校历,每单周进行一次督查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向学校作一次工作汇报;督查组正副组长应邀列席学院有关教学工作会议,并把贯彻学院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决定等列入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督查工作与学院整体工作协调同步。

3、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职责范围

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同,目前,一般高校对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文件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规范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状况和完成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教师履行职责,严守教学纪律,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和教师工作条件状况进行调研评价;以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强化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年级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年级管理状况,各项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行调研分析、评价;对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价。

4、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教风学风督查必须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思想基础上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学校督查组通过督查对各处、院、系、部正常工作状况和完成年度教风学风督查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学校督查组对教师的教风评价,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风的测评,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测评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校督查应按照教学进度,制定督查计划,在单周进行督查活动时,应深入到院内各教学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督查调研,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便于教师、学生接受。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提高督查效果,每月召开一次小组工作会议,汇总情况,向职能部门反馈。

学校督查组在进行督查时,应认真填写督查记录,力求做到内容科学合理,真实准确,并及时向有关处、院、系、部转达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校报上开辟教风学风论坛,定期编写简报,做到报道及时,重点突出,指导性强。

5、教风学风督查的组织建设

教风学风督查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督查组成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规,学习高教管理知识和学院的有关文件。坚持自学和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督查组应密切同师生联系,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督查组成员应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责任心和工作自律性。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3]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第11篇

我校始建于xxxx年,占地70亩,教学楼两幢,办公楼1幢,现有17个教学班,学校西邻岐山,南临涑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三区分离,布局合理。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两口多媒体教室、两口微机教室、远程教育网、高标准操场、餐厅、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舞蹈室,教学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广阔空间。

根据上级的通知精神,我校对创优争先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以校委会成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和德育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支部目标治理的重要内容,组长负责领导学校文明创建的全面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和研究文明创建工作规划、计划,及相关制度,解决有关创建的实际问题,在学校形成全员育人和创建文明单位的良好氛围。

2、加强民主治理,坚持依法治校。

学校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保证上级的决定在学校的实施,加强民主治理,促进学校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民主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了民主治理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确立了校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增强学校治理工作的透明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治理,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在评优、工作安排、目标制定、经费支出等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尊重职工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学校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积极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对上级有关精神、政策也及时地向教职工传达和宣传,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加强支部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我校切实加强支部建设,认真做好积极分子的考查、培养、教育,坚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四好班子”为标准,搞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合力,团结协作,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决策、公开透明、群众监督”的原则,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对于需要在班子中讨论的问题,坚持个别酝酿,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的原则;坚持党务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于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教职工公开,广泛征求意见;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认真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每周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改革发展形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搞好本职工作,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在教职工中又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在学校发生。

5、坚持学习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求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法规、教育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把握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同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学历、教学、科研水平。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做好“内育”文章,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学习,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比赛等活动,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定期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实施“引智”工程,吸纳人才,使学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2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78人。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县级优秀教师45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县级教学能手16人,有32人获得市级教学成绩奖,80多人次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市级讲课比赛8人获奖,县级讲课比赛46人获奖;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4篇,市级论文12篇。

6、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在师生中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背“八荣八耻”内容,都会说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大力宣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努力培育“四有”教师队伍。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坚持升旗制度,充分发挥黑板报、阅报栏、光荣榜等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宣传德育知识;利用德育室,发挥学习育人的作用,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图文并茂,灵活多样,既有反面警示,又有正面教育;利用主题班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因地制宜,整体规划,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一体,“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统一,形成以“名言激励,才华展示”为主的楼道文化、以“德育渗透,规范警示”为主的长廊文化、以“尽情挥洒个性,打造智慧校园”为主的教室文化、以“师表育人,警师德行”为主的办公室文化等,让全体师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和熏陶,使学生前进有目标,学习有榜样,做人讲道德,行为有规范。开展了文明班级、三好学生的评选表彰。组织师生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大力提倡好人好事、互帮互助。学校加强对师生进行爱护环境、讲究清洁卫生的教育,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经常组织教干教师、党员搞好学校的绿化和清洁卫生,确保校园环境整洁、美丽。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稳定的工作环境。

一个思想统一、团结稳定、积极向上、拼搏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把教师队伍的稳定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我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改革政策和形势,教育职工认真学习,积极工作,顾全大局,保持稳定,学校领导班子经常深入教师中,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困难,学校每学期领导和全校教师普遍谈心一次,平时又多交流,坚持做到四必访一关心,即:困难职工必访、有病职工必访、离退休职工必访、有红白喜事的职工必访、关心教师的衣食住行。

第12篇

1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

1.1 困境之一:历史乃为副科。在贫困地区中学,“应试教学”主宰着校园,不被列为考试科目的历史课便“靠边站”,成为副科,历史科教学被称为“无才的表现”,语、数、化等所谓主科也就理所当然地抢占历史课时,很多农村中学,历史课本便成为了学生“压箱底”的书本,戏称“最受爱护的书”。这种狭隘的思想极大地影响学生,也必然出现了歧视历史学科的偏见,这种偏见又被学生带到了高一级的学校,这几年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就是最好的说明。农村中学现状证明,国家教育方针并没有得到贯彻,历史课只在课表上甚至连课表上都不见。城市历史课虽然开设较为规范,但由于思想偏见的影响,对历史科重视也不够高,教师受现实的影响,对历史教学没有足够的热情。当外人问其所任科目时,竟然不好意思回答。

1.2 困境之二:学生基础差,教师信心不足。由于没有学好历史,很多学生语、数、外等成绩很优秀,但历史基础知识甚差,身体素质低,给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以本校为例,竟然有学生不知道岳飞为哪个朝代的人,四大发明是什么等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之薄弱,使人伤心,一个学期的辛苦教学竟出此结果,自然很打击教师积极性。使得教师信心不足。

1.3 困境之三:师资缺乏,设施简陋。由于对历史的偏见思想,更由于经济的原因,农村中学历史教学陷入困境,历史教师甚至是“杂牌军”,专业历史教师严重不足,由中文、政教等专业教师兼任,也有些学科教师为凑工作量,“勉为其难”。

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对历史的教学投入就更加少得可怜,设施绝对简陋,教具靠自制。相信不少贫困地区中学历史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所学校,尽然连最起码的历史挂图都没有。与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相比,实在是相距甚远。

1.4 困境之四:教法单调,学生厌学。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基本上就是“填鸭子”、“满堂灌”、“一言堂”、自由散漫等教学方式,,应付差事,教学方法枯燥的单调,与国家素质教育相差甚远;再者,历史课的教学因缺乏相应的设施,基本上处于空无状态,更加剧了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困境。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态度漠然。

对于以上之境况,我们忧虑之余,唯有深思,研究对策,积极奋进,对症下药,才能找到路子,走出困境,改变现状,迎来农村历史教育的新春天,走向新的二十一世纪。

2 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思索

2.1 落实素质教育,更新思想观念。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素”取一贯、始终之意,“质”取质量,即:始终如一地全面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要学生全面发展,就不能只看分 数,只看升学率,只看语、数、外、理、化,而应看它在今后社会中能发挥到的作用。故农村中学历史教学要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执行素质教育的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所谓“应试教学”、“正副科意识”、“历史无用论”等阻碍素质教育的狭隘观念必须抛弃,代之以让学生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培育“四有”新人。

2.2 健全教育制度,加强民主监督。教育制度健全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如今我们的教育制度注重教育的基础性、整体性、全面性和发展的战略性,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相信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定能定位。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扬民主监督,增加教育的透明度,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于坚持素质教育方针,为农村历史的发展奠定有利条件。

2.3 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师德修养。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自强不息,必须坚持学习,加强进深,继续深造,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凭,而且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严格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艺术的教学吸引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我们历史教师要牢记:改变历史学科的困境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从自身做起,带动学生,扩展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