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23-08-09 17:3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1篇

(一)增强班级凝聚力,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第一,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可以抓住以节日名字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第二,主题班会的形式要需互动性与多样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做游戏等方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第三,可以在班会上增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活动环节。主题班会设置师生搭配游戏,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定期举行民主生活讨论会。

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是提高学生自身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班级可以定期举行民主生活会。一方面可以让班级的生活委员定期组织民主针对校园环境、活动等方面进行交流会;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每一时期的国家政治形势,聚合党员和预备党员来召开主题民主生活会,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国家时事和校园情况。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增强学习风气,建立各类学习小组。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辅导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需求了解,对学生进行分类为考研群体、考公务员群体、就业群体。考研群体可以在校外邀请一些考研专家为学生进行考研指导。公务员群体可以让公务员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就业技能群体可以让辅导员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技能培训,以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提高社区文化氛围,进行社区文化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其他高校的寝室,唤醒他们爱护寝室的良好意识,激发营造良好寝室环境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视寝如家的文化气息。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

党员,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领导性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第一,让每位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选择帮助的下届党员群体,形成良好的党员互助作风;第二,积极鼓励每位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带领下届党员群体参加义工活动,为学生群体起好带头作用;第三,让每位党员和预备党员帮助班级中的一名普通学生。通过辅导学习、谈心等方式,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行服务式管理方式。

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需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需要从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现代化的教育服务理念。辅导员需要有服务理念,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从传统的管教型方式转变为服务型教育方式。辅导员应该融入到学生群体中,用真心为学生提供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变“命令”为“引导”。

(二)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发展微信沟通平台。

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需要跟进时代的发展,挖掘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使用潜力,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效。第一,可以建立微信语音群组,高效率地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第二,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便于心理辅导;第三,可以利用微信新开发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大学生建立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公共微信平台系统。

(三)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发展两课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

作者简介 韦春北,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173―0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规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之形成一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工作效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高校管理工作必须涉及的重要方面。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和内容可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管理学的新视角。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对于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而言的,指高等学校把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在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方面的规范或要求,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使之内化为青年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对象是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动力,规范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等具体的任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则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依据科学管理和动态管理原则。有计划地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实施、评价等活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形成一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组织和协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

与高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目标的特定性

教育过程并不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也不同于以物为工作对象的其他工作,而是通过教育活动的进行,达到在客观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提升人的主观世界的品质的特殊目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的是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充分贯彻和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提高其实效性,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目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定位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管理系统、评价方式等都要围绕这个教育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工作。只有通过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的效果,并带动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等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二)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特殊性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价值选择方式体现出开放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更符合单一结构、封闭型社会的要求。而今的大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复杂,信息的开放、人员流动方式的开放、价值选择标准的开放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更强的亲和力和包容性,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体现出更强的柔性管理倾向,在此基础上体现现代管理科学要求的人性化、科学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多种管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多结构、多层次的复杂动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变化的环境,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适时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多层次胶合在一起。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者要善于树立体现时代特征的新观念。

(三)管理对象角色的特殊性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大学生不仅是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工作的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必须面对、适应这一成长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群体互动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当代大学生特殊的成长背景、身心特点使得他们具有与其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才是我们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依据。当代大学生在判断是非、处理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倾向、平等观念和一定程度的非组织化倾向,正式群体(宿舍、班级、系部、学校等)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等)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正在减弱,从而在大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疏离。当代大学生的交往界面十分广泛,除传统的交往群体类型外(同班、同乡、同系、同年级、同宿舍、党团员组织内部、学习小组、学生干部群体、共同爱好特长等),还出现了网友、合租圈、经济集合体等具有时代特征,反映出大学生交往方式的丰富性和特殊性。

(四)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人的社会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对管理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对于提高管理功效至关重要,因为教育环境的任何一个侧面和层次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影响。从管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教育环境的多样和多变性,就会发现管理环境超越了其他管理工作所主要面对的空间环境,而体现出多种环境因素的复合性,主要包括:大众传媒、同伴群体、教师、家庭生活、游戏群体、公众场所等。除传统的教育环境以外。互联网则从更本质的意义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在网络中,教师形象失去了教育中制度权威的保障。其以“支配文化”、“成年文化”为表现的强势文化地位正在逐渐弱化。同伴群体、公众场所、课外书籍都构成了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管理环境。“综合许多调查研究的结论能够表明,同伴之间所传播的更多的知识是关于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不仅同伴群体内部的交流构成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而且,教师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甚至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环境的多样和多变性表明了管理工作的特

殊性和复杂性。

三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项主要内容。

(一)目标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就是要思考针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状况、政治素养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必须要确立目标管理的理念,制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将重点目标和一般目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灵活性与计划性相统一,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现代化。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发挥强化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效果。通过管理目标,“强化导向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正确方向;强化激励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运行;强化评价功能,保证目标管理的效果”。

(二)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一个社会组织按照管理目标,通过设计、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果的过程。特定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这一特殊领域,就是如何优化学校的制度环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问题。制度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制度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协调学校内部的不同要素系统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对教师而言,每一位学校教师都具有权威性,这就造成了权威来源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和各种机制的完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以适应现代德育系统开放性与权威多样性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高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不仅要在技术层次上追求科学管理模式要求的高效率,还要避免由此带来的体制僵化和创新能力减退;不仅要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实施效果,而且要在尊重主体需要的前提下使管理体制具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适用性;不仅要使管理者具备有效的组织影响力,还要通过参与挖掘组织成员的潜力,使群体气氛和效率得到改善与提高。

(三)环境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有意识地创设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有校园的建筑、校舍的布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布置与管理、运动场的设置、校园绿化、宿舍管理等;精神环境(校园文化)则包括学校的舆论倾向、校风和传统、学术气氛、人际关系、教学秩序、规章制度等。学校的物质环境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规模和水平。如物质设施是否在遵循实用价值的同时,充分地考虑使用者需求方式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是否体现出正确对待任何主体需求的平等精神和人文关怀;建筑风格是否反映出人对特定时代精神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把握,景观文化是否能够利用特定的场景布局展现大学的文化特色、能否使人涉足期间就受到视觉上、情感上、思想上的冲击与震撼并引人思考,带给人一定的启迪,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管理应该考虑的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的学校精神环境的管理就是要发挥隐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每一所高校都应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科技竞赛、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优秀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其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队伍管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就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教育、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校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可以提高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推行和就业方式的社会化,以及网络传媒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坚持原有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而这些都有赖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五)宣传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管理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形象塑造的问题。宣传形象是指高校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有效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形象,具体而言包括宣传主体、宣传目的、宣传内容、宣传方法、宣传效果等基本要素。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宣传的基本范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二是宣传内容存在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的问题。三是宣传语言生硬呆板,缺少亲和力,甚至有程式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宣传管理来实现共赢。第一,围绕高校党委制定的整体工作规划,把握大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针对大学生各层次的问题,分阶段制定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路,实施宣传教育工程。第二,要对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宣传教育格局。第三,要构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树立先进典型、模范人物,鼓励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和大学文化,使大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第四,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宏观控制,加强对宣传、出版的管理。第五,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设施和宣传阵地建设力度。第六,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强化正面的宣传,树立高等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课程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管理就是在高校课程设置和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管理,使其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具体而言,一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管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二是加强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专业方面的课程管理,提升专业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课程管理,通过素质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突破个人利益的狭隘界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七)信息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管理是指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通过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互动性、时代感,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信息生活。由于网络使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复合化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虚拟生活,因此保

持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张力、加强信息管理十分必要。一是要利用具有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优秀网站,以满足大学生道德、科学、人文、艺术的综合需要为中心,发挥校园网对社会生活的延伸和覆盖,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二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的新型的学术支持、认知支持、人际互动支持,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实现德育的渗透性、广博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激光技术等手段,达到超越时空,使大量生动事例逼真地展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的面前,收到声形并茂、情理交融之效。三是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四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和网络德育能力,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能力、崇高的信息道德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第3篇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被各层次、各类型人员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见,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石,必须把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最基本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加之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浪潮正深刻地影响我国的教育环境,在新形势下,当代90后大学生具有新特点和新需求,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心理学理论日趋成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一、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们思想的系统工程。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

二、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在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1.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素质总体良好,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政治态度正确,但认识上存在偏差;理想信念明确,但价值观趋于多元;道德观念传承,但道德素质有待提升;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针对这些特点,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掌握其发展规律,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展开,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的认可。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带来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注意到,进入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跟不上时展的潮流。要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探索新的方法。长期以来教育者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忽略了教育对象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理论说教和灌输,忽略了具体指导和教育对象的自身感受。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迫切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改进不足,需要心理学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三、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从学生出发想问题、做工作,对学生“无条件”关心关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灌输变为主动要求进步,将心比心,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应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2.实施情感渗透,升华理想信念。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

如果学生不愿和领导或辅导老师说心里话,认为说了也不解决问题,心门紧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奏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争取以情感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抱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学校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为祖国和集体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和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有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较深刻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感、情绪倾向和状态,才可能启动情感、引导爱憎、培养意志,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重视意志品格,塑造完美个性。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社会知识层次,他们知识量逐年增加,实践能力日益增强,意志品格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他们的人生道路比较顺利,受的挫折少。进入大学,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参与社会的意识逐年提高。面对社会急剧发展带来的各种刺激,面对大学生活的新特点,他们的心理定式被打破,意志脆弱的心理缺点有所暴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首先,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讲究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培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的果断性,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坚持性,以及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的自制力,等等,使其成为意志坚定的一代新人;其次,通过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学生,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其追求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32-001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国内国外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经济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呈现出新常态,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新常态”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但是当前少数发达国家在信息和资源上利用自身占有的绝对优势造成垄断局面,一些其他的国家往往被排斥在这种进步的文化之外,如何使得全球各个国家民族都能够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繁荣,是我们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当前,我们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情况,应该如何实现以前的高校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普通教育模式,如何建立起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如何解决好当前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局面等等,都是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在高校内的影响日益严重,很多高校内出现了不良的思潮。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三)大学生思想实际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在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他们成才的愿望非常强烈,具有浓厚的竞争意识,并且非常注重个性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相对缺乏,奉献精神也相对欠缺,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利益,并且缺乏社会磨砺的经验,思想相对单纯。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一)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理念

首先必须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当前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处于转变时期,思想观念形成就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因此必须把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来抓,不断提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要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从内心深处去关怀尊重帮助他们,不断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三是要贯彻全程抓思想工作的意识。应当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业各个环节都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关照,这样才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中。

(二)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一方面要抓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注重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抓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营造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抓历史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还应当突出抓好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符合我国实际的良好道德习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体现时代的进步和要求。

(三)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他们的思想,不能够把矛盾回避过去,要坚持以理服人,不能避重就轻。二是要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使得他们真正理解我们所说的道理,在心底接受这些道理。三是要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应当结合时代的实际特点,用大学生喜爱参加的各种活动形式,来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领会道理,这样比只是口头上的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国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半军事化管理制度;航海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一) 何为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航海类院校多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半军事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又是一个活动过程。半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参照军队相关管理规定,借鉴我军长期以来的优良作风和优秀传统,旨在培养学生服从命令、严谨求实作风素质的管理模式;是依据高校建设的客观规律,通过某些军事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有效配置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 航海类院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必然性

半军事化管理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日生活制度的精细化要求来规范、约束和激励学生的日常行为。首先,航海类院校专业设置特色、职业发展定位和航海业的涉外性、复杂性,决定了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成为航海类院校学生管理的不二之选。其次,以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和严谨求实作风为培养目的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锤炼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认为,历史的发展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来考察社会的发展。能否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考虑和对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深思。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不仅同时作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而且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方向。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理想,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内容单调,方法单一

一方面,半军事化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强调令行禁止和服从意识,往往偏重于刚性要求,而忽视感情投入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单纯的说教已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要。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明显落后于时展。能否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疑释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一方面,受教学中心论的影响,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被弱化。另一方面,航海类院校普遍重视英语通过率和考证通过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上的正面引导。第三,部分教师仍习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工干部、思想课教师等联系起来,忽视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尚的思想品德去感染和引导学生。

三、如何搞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坚持理论的导向作用不动摇

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一,坚持理论的导向作用,就是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第二,坚持理论导向作用,就是要用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两课”教育方法,加大师资培养创新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理论教育骨干队伍。

(二)培育“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一,实现各部门全员育人,通过不同的手段、途径达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各自为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旧模式。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注重发挥行政职能部门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第二,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在领导责任机制、教书育人机制、服务管理机制改革上狠下功夫。

(三)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富、内涵深刻。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健康完善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神、求实精神、理性精神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航海类职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航海类院校开设了《船员心理健康》、《船员心理素质》等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做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第二,整体预防与个别介入向结合。做好心理健康预警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指导有机结合。

(五)畅通信息渠道,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看到其积极方面的同时,对网络的消极影响要尤为注意。第一,按照“四进”(即:进网络、进宿舍、进操场、进课堂)要求,对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解疑释惑,正面引导。第二,主动组织,诚心交流,建立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的良性互动。第三,加强对学院网站、微博及贴吧的管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低俗之风,共建网上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第6篇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拓展教育载体、促进教育互动性及发挥主体性的难得机遇。

新媒体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复制更为迅速、隐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平台。众所周知,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量丰富的多媒体交互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工具与载体,更是一个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通过QQ、微信、微博、人人网等交流工具实现了解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交流的目的。我们可以充分借助这个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沟通交流的目的。

通过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新媒体很好地将文字、图片、影像契合在一起,信息量大且生动性强,符合大学生喜欢新鲜感事物的特性。新媒体较传统媒体使用成本低且快捷方便,大学生可以通过其获取大量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强,国内外时事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得以传播,使得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了解全球新闻动态,这对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很具吸引力。将新媒体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快速便捷地各类信息,生动地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提升了大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通过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借助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开展一系列学生自主进行的各类主题活动,既展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又能很好地起到宣传引领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通学校、系部、班级微博、QQ群、朋友圈等新媒体形式,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参与网上管理和相关组织事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意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前期针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724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建工系学生手机拥有率100%,电脑拥有率95%,100%拥有QQ或微信等聊天工具,80%的学生经常访问博客、微博等,经常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有75%的学生运用新媒体的频率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统计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在0-4小时的人数达75%,在4-8小时的占20%,在8-12小时的占3.5%,甚至1.5%的学生上网时间高达12小时以上,不上网的同学为0%。学生们上网的用途基本上是聊天、学习和娱乐。有60%的同学喜欢在论坛上发帖表达自己的见解,微博、微信、QQ群、朋友圈等在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有75%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会选择上网发帖咨询。由此可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和模式,形成了交互式、开放式的新型学习模式。新媒体为学生获取信息和自我展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在模糊着学生们的信仰,考验着他们的判断能力,导致学生们思想价值观多元化和生活空间虚拟化。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知识技术,而是价值观念,教育的目标是使传递的思想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获得学生认同,启发学生达成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并能够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众多的信息选择中深入学生的内心,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手段,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重要的课题。

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学会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以及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的育人氛围。大学生是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他们厌烦了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渴望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双向交流与对话。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能消除传统教育中程式化、理论化、模式化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政工作者组织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校园活动,变革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抢占虚拟世界的思想阵地。思政工作者要及时认清大学生群体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要有意识地将校园特色网站由宣传型向服务型引导,加强人性化管理。将学生活动阵地逐渐延伸到虚拟社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思政工作力度,拓展思政工作空间,改进思政教育手段。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个人网站或主页,用正面声音引导学生。在BBS、博客、微博、QQ群等虚拟空间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支撑网上正面教育的全方位体系。

第7篇

【关键词】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然而,同以往一样,我们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他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良好的机遇,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说,当网络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继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

首先,网络的发展突破了以往教育上时间、空间的界限,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教育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静态转为动态,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

其次,网络使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传统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方式多为简单的说教,这样的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容易厌烦,达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网络教育缩短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育方式更具时效性。传统上,学生对于老师多存在一种陌生抵触的的情绪,所以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总是存在一层微妙而又捅不破的纱,而网络的教学方式,学生再不用面对老师的情况下,多数能对老师更加敞开心扉,拉近之间的关系。而老师可以利用这种深一步的关系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像同学之间那样,对某个国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开设网络学习小组等,这些都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网络覆盖面达,没有地域限制,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向老师发问,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得到若干权威老师的解决,学生可以说出真实的想法,以便老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因此网络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与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也更具时效性。

二、网络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一,网络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强大的冲击。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致使许多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和西方的腐朽思想传入校园,加上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比较弱,不懂得过滤信息,长此以往,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渐渐的摒弃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进取向上等的宝贵民族精神,转而信封享乐主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的腐朽思想。一些思想受到腐化的大学生产生了一些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此以往,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过度迷恋网络,缺乏理性思考,学生身心健康面临危机。大学时期,学生的业余时间较多,过着集体生活。没有了家长控制的年轻人,对于自己一时没有了掌控的能力,加之网络时代的复杂条件,如果学生不能对于自己拥有正确的把握,很容易会误入歧途。典型现象就是过度迷恋网络游戏,每天几乎宅在寝室或者网吧,沉迷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愿与外界接触和沟通,脱离现实,思想变得缺乏理性,暴躁、易怒等特点明显显现,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最近,在学生中流行另一种不理就是过度网购,有些学生网购成瘾,甚至一个螺丝钉都想从网上购买,家长给的生活费,转瞬花光。长此以往,学生因大量钱款花在网购上而没钱吃饭,身体上造成巨大伤害,也给家里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第三,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隐患。由于网络言论的发表自由且可以匿名的特点,许多人在网络上不实或者匿名的信息,这些通过网络散布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有的对他人进行诽谤,有的借此发泄心中的不满,更有甚者进入官方网站破坏网络环境和数据,盗取机密,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难题。

三、加强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

第一,更新观念是网络时代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对策。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及时更新,为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知识,探求网络时代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通过合力作用,努力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由单一型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由学生工作的号召转为感召,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刻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建立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此项措施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学生思想教育网页。针对此网页及时上传有关的著作和资料,及时传递国内外一手重要信息,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数据库,便于学生查阅,避免错误舆论对其误导。再就是要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生动、趣味的手段,尽可能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寓教于乐,寓教实践。

第三,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虚实结合。据调查,学生上网大多数是为了与他人聊天来排解各种压力,这说明学生对于倾诉的渴求是巨大的,因此,校园可以开设一些聊天室、论坛等交互的栏目,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当下时政联系学生生活变化,使学生了解当前变化的缘由和始终。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此外,除了在网络虚拟世界与学生的沟通,在现实生活中也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形成虚实结合,内外兼攻的强大合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第四,加强校园网络过滤机制,联合政府大力扶持。此项措施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网络过滤系统,把一些不洁、腐化等的信息在进入校园之前就过滤掉,让学生能够享受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应倡导政府树立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言论,对带有煽动、教唆学生思想的违法信息者予以严惩。在学校服务系统和政府规范措施双方面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和文化环境。

总结

总之,在网络时代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难题,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并且不断更新的大工程,更加需要我们全员的参与和紧密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加强引导的合理结构,才能保证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俊成.思想教育对大学生价值导向的作用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3,5.

第8篇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68-02

微博(Micro Blogging),或称迷你博客,是一种可以即时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如短信、IM(QQ、MSN、Gtalk等)、Email、web等方式向平台发送图片、音频、视频或不超过140字的文字内容[1]。2006年,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它是微博客服务的雏形。2007年3月,Twitter网站正式上线,并在随后接二连三的突发和热点事件中表现出强大的传播优势从而引发大量的追随者。在国内,最早的微博平台是成立于2007年上半年的叽歪网和饭否网。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推出使微博这一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网,新浪微博也迅速成为国内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微博平台之一。2010年,搜狐、网易、腾讯也相继开通微博服务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中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迅速成为微博用户的主力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的大学生群体,面对微博上爆炸性增长的信息内容,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新奇观念的干扰和影响,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如何用好微博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微博的特点

1.载体广泛,使用简便

大多数主流的微博都提供了移动设备的客户端或外部API接口供用户使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上网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自己的微博。除此之外,对微博的更新也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短信以及即时信息(Gtalk、MSN、QQ、Skype等)。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手机几乎是人手都有,通过便携性最强的手机这一媒介来更新微博,简单便利,易于使用。

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上140字的限制进一步把话语权下放,凸显了草根性与平民化。“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确实,微博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导致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爆发式的创造出来。

2.易于传播

微博融合了网络、手机以及IM软件等多样化的信息途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网络或手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到互联网上,其他用户可以及时查看、回复并转发微博。微博的传播速度比其他传播方式更快,时效性更强。汶川“五·一二”地震发生后,在Twitte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35分25秒的,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2]。

3.互动性强

微博上的信息是公开的、信息传播的互动性较强。微博作者的信息能即时发送到关注者的首页,无需对方主动访问。通过微博的一键转发功能,可以将信息即时分享给更多的用户,从而大大增强了微博的互动性。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历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各种社会力量所关注。当微博走进青年人的生活,其强大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很容易对还不太成熟的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影响,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1.网络言论的不可控性使西方网络文化占据优势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过:“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3]西方将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争夺下一代的重要手段,利用其对大学生进行舆论渗透和文化入侵。互联网已成为各种信息交汇和碰撞、国内外各种势力争夺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微博的出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不同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冲击。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等,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导向功能。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观念、身心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加,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掌控,甚至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内容参差不齐,为避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造成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待充实和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渠道比较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指导为辅,采用传统灌输形式、树立典型、感染激励等方法。大学生追求新意,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信息控制和行为指导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已经跟不上时展,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大学生就会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生质疑和抵触,不利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第9篇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运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89-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对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作为青少年中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和成长无疑也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如何权衡利弊,正确引导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中亟待探索的新问题。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不是指特定的一种媒体,而是一种新的媒体集合类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不断发展的新的信息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就统称为“新媒体”,如网络媒体、数字媒体、手机媒体、触摸媒体等。在本文中,谈到的新媒体的运用主要是网络媒体的运用,因为新的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新媒体也同时具有不断变化和创新的特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主流的新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和共享性,有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有开放、隐匿身份等特点,这些特性也正是新媒体的独到魅力之处。在互联网信息海量共享的同时,信息的来源渠道也繁多庞杂,真伪难辨。所以,就要求我们思政工作者在运用网络媒体的时候,必须把握网络媒体的特性,用其长处,避其短处,做好把关人,尽量规避大量的有毒有害信息流入校园。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按照团中央关于“大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工作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更加主动和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做好青年工作”的部署,高校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运用新媒体,利用高科技的通信技术加强信息联络和政治思想引导。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分析,当前的新媒体运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渗透力度仍需加大

虽说目前高校思政工作对新媒体的运用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实际使用情况并非理想,仍会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和信息互通上的主客观的障碍。

(二)影响范围仍需扩大

因为新媒体的运用需要网络等客观条件的支持,从目前各级校团组织使用新媒体情况看来,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从宏观上看,新媒体的影响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三)双向交互尚显不够

从目前各地校团组织使用的情况来看,多以微博、QQ群消息、手机飞信等传递工作信息和思想引导的居多,呈现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居高临下的思想灌输和规范教育,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互沟通、面对面的交流不够。所以,在网络媒体注重群众性、广泛性、灵活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有效性和互动性,一定不要忽略一对一的有效沟通。

(四)缺乏资金、技术的支持

由于新媒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媒介,加之各种设备设施的成本不菲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因此,新媒体的运用在财政投入上捉襟见肘,在日常工作中依然缺乏资金扶助,是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工作运用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三、对今后工作的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且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媒介作用,做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引导工作,是思政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领域。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今后的工作加以指导:

(一)丰富信息平台内容

着力打造信息平台,建立多样化的平台,呈现更多的内容板块,建立思想引导的新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敢于尝试的特性。如可以通过搭建技能学习平台、心理咨询平台、创业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等平台,建立一批大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虚拟社区,积极构筑他们的“精神乐土”。

在平台搭建的过程中,要寓教于乐,同时提供一些交流娱乐的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以网络为交流娱乐的平台,对此,学校要主动放下呆板的“架子”,积极搭建各种主题健康向上,富于正能量的交流娱乐平台。既要注重对动漫、网络游戏等载体的创新,也要注重适度加入正能量的元素,以期达到引导效果的最大化。

(二)强化技术、资金支持

寻求各级支持。各类新媒体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与有关领导部门、各级运营商是否给予支持,支持力度是否到位息息相关。上级部门在政策方面的优惠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新媒体运营商对技术的支持,将对平台的顺利搭建,提供最直接和有效的帮助。

(三)实施有力监督

第10篇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思想领域面临着外来价值观的极大冲击,作为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的大学生,其价值观认知直接决定其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极其有必要吸收老子的这种“无为”哲学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本文通过对老子“无为”思想内涵的阐释,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大学教师和辅导员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老子;“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2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48—02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梁瑶(1994— ),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

(一)“无为”绝不是放任自流

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其深刻含义是决不能放任自流。作为一个统治者,如果事必躬亲,面面俱到,那他的下属就会无事可做;如果他管理过度,下属就不能发挥出其自身才能。只要君主“无为”,不表现出其喜怒哀乐,下属就无法迎合君主的喜好做事,也就只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期赢得君主的青睐。真正的君主应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同时,老子的“无为”思想还意味着对自我严格约束,不放任自流,即告诉人们去除私欲。《道德经》第十九章中的“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讲的就是要去除私欲。老子讲求“道法自然”,因为在自然的状态下是没有私心的,是按照自然的状态发展,是积极“无为”的。《道德经》第三章中提到“不可见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很多让人心生占有欲的东西,而“不可见欲”,就是隔除引发人们贪欲的失误,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而民自化”的境界。

(二)老子认为应该予以注意的“有为”

老子在强调“无为”思想的同时,认为君主应该予以适当的“有为”。“无为”思想与“有为”思想看似是两个反义词,但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贯通、一脉相承的。老子的“无为”思想重在让统治者顺应规律,顾全大局,但是,这并不代表下属可以任意妄为,随心所欲。其中,有两种权力是君主必须把握的,即奖励和惩罚。

君主之所以要把握住奖励和惩罚的权力不放开,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如果下属失职,君主可以对其进行惩罚,以期改正错误。同理,如果下属尽职尽责,那么君主可以对其进行奖赏,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其次,这两种权力可以对下属产生震慑力。下属清楚君主有生杀大权,办事自然会追求尽善尽美,不敢肆意妄为。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周刊》曾做过一份大学生调查,向全国20所高校发放3000份调查问卷,经过数据统计,6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作用不大,对于我来说可有可无”;有2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卓有成效,我很喜欢他(她)”;还有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起消极作用,我讨厌他(她)”。[1]由此可见,本身应该是处于一个重要地位的大学辅导员在多数学生眼中“可有可无”,这暴露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对学生管理过度

1.团委对学生会、社团管理过多。高校学生会是由学生组成的自治组织,然而,实际上高校学生却面临着学校及学院的团委管理过度的情况。目前,学生会的日常工作、社团活动的开展等事情都需要团委老师的肯定,失去了学生会作为自治组织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会和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会大大减弱。

2.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管束过多。辅导员老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多数辅导员对学生的行为方面管束过多,对其思想层面管理不足。

(二)辅导员理论素养不足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于劝告统治者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倘若大学辅导员理论素养不足,就不能分清何应所为、何为不为,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当下,高校辅导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尚未毕业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另一种是已经毕业的社会人员做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份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职业,如果由根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学生来担任的话,则仅仅起到一个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作用,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由已经毕业的学生通过招聘的方式担任辅导员,同样会产生上述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中出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这对于一个具有较强规律性的学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单凭日积月累的经验进行工作是不行的。大学辅导员理论素养不足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部分大学任课教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的一些非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因此,他们无需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这种想法绝对是一种误区。每一位大学教师都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都有义务教育学生如何“成人”。

三、老子“无为”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2]

(一)对辅导员的启示

首先,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已经入职的高校辅导员,学校应集中统一培训。2.对于还未配备辅导员的各个院系,严禁用尚未毕业的学生进行代替。3.对于缺少辅导员的高校,应严格规范辅导员的招聘要求,选用优秀的专业毕业生担任辅导员。

其次,对于学生的管理要实行积极的“无为”,要让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施隐形教育。作为一个辅导员,应该把严格的制度与关爱情怀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思想层面上的解放,通过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约束学生的行为,这些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十分有利。韩非在其所著《韩非子》中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这样解读:“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这其中字里行间说明的都是“无为”的力量。

(二)对任课教师的启示

首先,每一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老子》认为,遵从并正确地认知客观,才能有良好的心性,具有良好的心性才能有助于正确思维。同时,正确的思维又有助于良好心性的养成。”[3]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渗透对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这种渗透应符合老子“无为”思想所倡导的顺应规律,顺势而为。

其次,教师要专注于“教书育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的思想。教师应该在做科研的同时专注教学,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如果教师专注于物欲私利的满足,学生就很容易陷入享乐主义,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不利的。老子主张通过“少私寡欲”来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指导高校辅导员和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和价值认知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焱彦.辅导员还值得信任吗[N].大学周刊,2005,05,13.

[2]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3]吴景峰.人生有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第11篇

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在非常热门的网络社交平台包括QQ,微信和微博等,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这些网络平台注册用户量非常大,这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通信软件。这些网络平台的优势是信息资源丰富,功能独特,广大大学生对其非常喜爱。这些新兴网络平台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信息交流和宣泄情感,也能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是通过新兴网络平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这就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选择科学的应用途径。因此对新兴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与应用的探讨非常必要。

加强新兴网络平台建设

目前,高校学生使用QQ、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所以建设利用新兴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非常重要。建设新兴网络平台之后,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收集,存储交流方面更加便捷,管理水平、现代化水平更高。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对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改编,可以变成形象生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形式内容,学生的学习接收会变得更加愉悦。此外,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内容学习时,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信息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使用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建立信息过滤系统。通过反应快速的网络监控队伍,对网络进行监管,引导正能量,消除负能量,从而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乎到网络平台思想教育水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网络发展趋势加强关注,不断武装和建设网络平台,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积极应对,使自身网络知识得到增强,保证学生自身思想水平和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变,树立开放式的教育观念进行开放式教育,对先进的教育观念进行引进和吸收。例如:通过新兴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解决,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互动聊天、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时教师加以正确的指点,这对大学生正确是非观的树立非常重要。此外,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对网络平台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分类存放和指导,便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

在网络媒体上开设思想教育阵地非常重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教育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不断进行拓展。同时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好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开设各种服务指导专栏,学生可以在上面发表问题,教师可以做专业的解答,和学生通过网络在线交流和沟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度和冲击力加大,对趣味性比较强的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爱好,进行量身定做,充分融入新时代政治思想教育理念。通过寓教于乐,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通过新兴网络平台实现强有力的德育教育

现阶段,一个新的教育领域就是网络。因为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扩散性,因此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负面消息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的教育宣传,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提高学生拒绝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使学生对网络信息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提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境界。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在网络平台上设立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咨询宣传专栏,为大学生在综合德育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提供了一个完善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升华思想道德的有效方式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大学生常见的德育问题、关注的焦点问题、存在的困惑对策及时到网络平台上,有利于及时正确的帮助大学生获取知识、找到对策、提供出路。并且通过这些新兴网络平台,可以及时收集了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德育状况,而且可以进行及时互动,表达心声,相互评论,可以有效地提高自我认知。此外,也可以通过这些新兴网络平台,通过Flas、微视频、创意图片等方式,富有寓意、喜闻乐见的信息,可更进一步的使学生主动接收,启发思想,实现强有力的德育教育。

第12篇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要求内容丰富,更要求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要求。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量的比重,实践教学以论文、道德小品、剧本、身边的好人好事、图片、ppt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设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一趋势,思想政治课老师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qq群、飞信、博客、微博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而有些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节。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采取切实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各班级有心理委员配合工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高校优势,结合自身特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首先是要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校园文化以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创造了陶冶学生心灵的场所,成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载体。我们应该抓住校园文化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独特性以及与社会文化的批判交融性两大特征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更要跟紧时代步伐,以无尚的包容性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好各类科技型、学术型、娱乐型活动为校园文化发展开辟新局面。要把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机制放在第一位,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与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对受教育者定期教育,并加强对个别人的心理辅导,以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友、健康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

同时,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任用选拔制度,改善教育队伍的人才素质与领导结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明确教育的近远期目标,实现其社会评定与检验的激励功能,调节不和谐成分,完成对优秀人员的选拔,以便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最后要重视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干部的表率作用,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产生积极作用。

(四)处理好教育主导与主体的互动统一的关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的主导教育者,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的载体(教学手段)、(材料和内容)。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相互的关系,尤其是参与其中的能动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是先进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授者,承担着文化传递,继承与创新的工作,要求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和特殊性,及时代特征因时因事因人而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