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专毕业实习报告

大专毕业实习报告

时间:2023-08-09 17:3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专毕业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专毕业实习报告

第1篇

不同行业的实习生,在撰写实习报告时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下以护士为例,整理了一则护士实习报告模板,希望各位从中了解实习报告的格式,及其实习报告怎么写。

我是一名正在实习的实习护士,在实习即将面临结束的时候,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我的实习心得。以下就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

我是在2005年参加高考的,考取了广东省的一所医学院,说是一所医学院,其实不过就是一间中专转大专没有多久的一所学校,学校不大,学生也不是很多,学校设有几个专业,包括有临床医学、口腔、口专、检验、护理等,而他们最漂亮的招生牌子就是高护专业,每年都会招到不少的大专护生,而在那一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现实与理想是有距离的,这是永远的真理。做一名护士,并不是我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可事实上,你越不想走进去,你就进的越深。因为当时我们的校长说了,这间学校毕业的大专护生就业率很高,多半都能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而我又是一名农村的孩子,没有富裕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背景,其次就是,我上的是职业高中,除了这间学校条件好点,就没有再好点的了,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了护士这个行业。

既来之,则安之。大专三年,两年理论,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理论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两年的理论生涯,匆匆而过,快的你都来不及收藏,总之,有快乐的也有不快乐的。在这之后,我们都各自匆匆忙忙地走进了我们的实习单位,之所以说我们是匆匆忙忙的,那是因为我们从此再也没有寒假和暑假,各门功课一结束,我们都得来到各自的岗位,大家看上去都准备好了,其实心里都有一点点的不自信,我也不例外,谁也不希望倒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们就这样匆匆忙忙匆匆忙忙地来了,回忆起差不多一年前的事情,最熟悉最忘不了的是我们主任的那灿烂的笑容及幽默风趣的讲话,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情绪的好与坏是多多少少会影响别人的,尤其是你的领导,你的好领导。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有活力,信心十足地就想马上就去临床大干、大学一番。事实上,这就是年轻人特有的性格——冲动。

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我实习的第一站——神经外科,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感觉很新鲜,可那一股我形容不出来的臭味正在肆无忌惮地虐待着我的鼻子与嗅觉时,我真的很想逃跑,刚刚还在为主任的讲话而冲动的人的干劲霎时间不知到哪里去了,当我真正接触临床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是黄水的味道,那是我们医院特有的一种中药,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而且拿来外用。在后来的后来,习惯了,那种味道也就闻不到了,实习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过去了,没事。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没事。第七天来事了,刚开始是小腿肚子又痛又胀,接着就是脖子和腰,然后就是感觉全身都很痛,等到了晚上一动也不想动,那也不想去,饭也不想吃,就想躺在那,谁也别理我。这就是我当时最最真实的感受。后来我就想,照这么着干下去,到最后,我那两条腿不瘸也得废了,因为,同学当中已经有出现下肢静脉曲张了,所以我特别不主张护士老站着,我觉得有空的时候还是坐一坐吧,休息天的时候去按摩按摩,做一名护士不仅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也要学会如何地保护自己,不管是在法律上还是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也特不主张护士在交班的时候是站着的,护士在上完夜班后是很累的,而且站也站不好,我不会觉得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也不觉得他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已经很辛苦,很不容易了。就请提出这种想法的领导或者其他什么人爱护爱护护士姐妹们的双腿吧。

以上就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在我实习将近一年当中,给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医院的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和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属于你的背景。我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参加过**医院的面试,面试挺成功的,接下来就是试工,我的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护士长,曾经参加过广州抗击非典工作。我对我这位老师在技术上没有疑问,可我觉得他们在管理上有些地方是很不好的,比如说,物品的放置,他们就把1ml 2ml 5ml 10ml全部搅和在一起,然后你要用的时候,就要把柜子翻上一遍,然后你就发现,哦,它就在这里。其他物品也是的,可她们已经习惯了。并且这家医院的护士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拖很长时间来做,因为它们是二甲医院,病人不多,活也不多,完全可以按照正常时间下班,做更多事情,可她们同样也是习惯了。我曾经跟她们谈过我的看法,她们同意我的看法,可却没有人去做过这件事,这就是作为实习生的无奈,会有人听你说出你的观点,可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去重视它完善它。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在校生;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71-01

临近毕业前期的实习实践机会是一名高校在校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相关专业知识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以往我国各大高校传统模式下的在校生实习管理中,工作效率低下、浪费和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现象不断。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高校实习管理系统,真正为在校应届毕业实习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研究话题。

1 传统高校在校生实习管理中的弊端

在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上升,但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之中,对于高校学生实习方面的管理工作仍旧沿用传统的人为手工记录的管理方法[1]。通过传统文本记录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相关实习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工作效率严重低下、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实习学生的基数较为庞大,实习的专业类别多种多样等一系列高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内容上存在的固有特点,且学生实习过程中对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实时反馈到学校里,负责定岗学习的带队老师,需要每月整理实习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且实时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人工方法已经严重阻碍实习管理的进度。

2 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1)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框架相关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将有关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实习计划、顶岗实习记录、问题反馈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直接录入到实习管理系统软件之中。将相关信息内容以数据的形式存档在实习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之中。实习学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客户端,随时随地直接查看学校记录在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真正实现实习信息一手资料随时看,学生实习管理信息随时找的理想工作目标。

2)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内容设计

在高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中,由于实习学生的基数庞大,实习专业以及工作种类繁多等固有的工作特点,有关学生定岗实习报告以及定岗实习报告表的汇总与统计也成为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主要的工作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内容的设计上,主要可以包括实习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实习计划、顶岗实习过程记录、问题反馈、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效率。

3)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最终实习管理环节的设计

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最终实习管理的设计上,主要是对实习学生提交的相关实习申请信息,所在企业、乃至行业发展规模、状况等信息,利用软件自动汇总、筛选,不仅便于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而且对今后学生实习提供可详实可靠的实习单位的数据,让学生在通过浏览实习管理系统后,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实习单位。此时,在实习管理系统的后台就会自动显示学生的申请内容,真正实现了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的有序性和实时性[2],并且在毕业实习结束的时候,自行导出所有数据表格,完成实习报告。

3 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1)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登陆的注意事项

在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投入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登陆实习管理系统时,务必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严格限制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系统管理负责人在管理系统中的使用权限。为每一个使用系统的用户设立单独的用户账号,并要求通过账号以及与其相匹配的使用密码同时使用才可以进入到系统的使用界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用人单位的信息不会外露。

2)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对于相关信息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

所谓高校学生实习信息的管理主要可以包括对相关授课负责教师个人信息的管理、对临毕业实习学生的个人相关信息的管理,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关实习岗位的用人单位的职位信息等等几大方面的内容。

负责维护高校学生实习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相关用人单位的实习招聘信息,建立相应的电脑平台软件、设立与之相对应的手机客户端平台,充分利用现今社会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上的APP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查阅有关实习内容的一手资料,实现相关信息的后台、网络与手机客户端同步更新管理。同时,在使用权限上也要有严格的划分,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可以互相查看其他人的个人信息,高校辅导员教师的权限建议控制在可以查看本班学生的个人求职信息,而实习管理系统的负责人,可以有权限查看全校学生的个人信息等,最大限度地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出现[3]。

4 结论

而言之,在传统的高校学生实习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的前提背景下,有关高校学生实习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更加合理的设计和运用高校学生实习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实习信息的管理有巨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朝建,李忠雄. 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与电信,2011(7):54-56.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西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护理本科的学生,选取在我院工作的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护士,每年60~100人。

1.2 带教形式与方法

由护理部质控组的老师负责带教,采取一对一带教的形式,带教的项目有:病房管理、急救物品配备、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技术操作、门诊各科管理、特殊区域管理。

1.2.1 明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检查内容

组织学习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概念、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实施方案、监控手段等相关内容,使护生了解三级质控网络的组成、明确护理质量检查项目的标准及检查内容, 同时采取提问等方式进行质量检查标准及内容的考核,必须做到人人明确质量标准,保证质量检查的准确性。

1.2.2 确保工作的保密性 首先确定检查的方式为实时、随机的检查,明确参与质量检查的工作具有保密性。

1.2.3 讲授护理质量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评估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常规及护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按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工作流程工作。对各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并适时指导其检查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检查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限期整改。将检查资料进行统计汇总,每月出版《护理信息简报》一期,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深入相关科室,追踪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质量。

1.2.5 实习结束后每个护士书写一份实习报告,内容为参加护理质量检查的心得及对带教工作的评价。

2 结果

98%护士认为通过参加检查,善于发现细小的安全问题,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交流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增强了信心,收获很大,对带教满意。

3 体会

3.1 提高了本科护士的护理管理能力 姜小鹰等调查显示:护理本科毕业生护理管理能力的得分较低[1]。本科护士通过参与院级护理质量检查,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认识,而且通过到临床实践工作中去检验、提高、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发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认真的思考,自觉地不断补充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新见解,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本科护生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在真正参与病房管理中,培养了本科护生在实践中应用护理管理知识的能力。

3.2 调动了本科护士生的工作热情,本科护士由于其与中专、大专及其他学员在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心理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以及学历上的优势,具有较强的优越感,用中专、大专生一样的方法进行带教,不分层次,起到了消极导向作用,易产生“失落感”和“专业挫折感”,不利于角色的适应与转变,影响了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合理使用[2]。通过参与院级护理质量检查,会使她们感到与一般的护士不同,受到上级的器重,使他们在实践中有了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为其毕业后成为合格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提高全院护理质量 临床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执行者和保证者,以往护理质量检查中,护士只是被检查者这个角色,所有护理质量上的不足之处只等着护士长和护理部指出,本科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后,回到原来的科室,能够主动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促,发现问题,能够向护士长汇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本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从而带动全院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从中得到实惠,真正享受到舒适、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3.4 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护理质量管理是依据标准对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评价、判断、检查患者是否得到应有的护理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通过信息反馈,从而实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本科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带动年轻护士提高质量意识,注重了质量管理的过程,注重了环节质量的控制,不再出现质量管理检查前忙碌、检查中紧张、检查后松懈的不良现象,自觉地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将质量控制做实、做细,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32-02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实践教学,是指为了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在高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各门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一类课程[1]。实践教学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的各种实践环节,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设计、实验、毕业论文设计、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等[2]。

《农业生产实习》是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必修课之一。作为重要实践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可使学生掌握农业中玉米栽培的整个环节,重点了解种植前土地的整理、翻地、起垄、播种方法、种肥的选择和施用、间苗、除草、中耕、追肥、收获记产、考种等农业生产环节,使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最基本的农作物种植、管理等方法,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针对此实习课程的开设,各大院校差异较大。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实践环节中仅仅设置了两门专业实习:资源环境野外大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两门课虽然包含了所有农资专业所涉及的专业课实习,但实习周数为4周,时间略短,难以覆盖所有专业课所学知识。纵观其他高校,如西北农林、华中农业大学等,他们多数将专业课程实习整合在一起,却没有专门的《农业生产实习》实践课程。

《农业生产实习》实践课为沈阳农业大学农资专业自主设置的实习课程,此课程主要针对玉米种植整个环节进行系统讲解和动手操作。可以说本校开设的实践课针对性较强,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玉米栽培过程,掌握农事操作的基本方法,明确农业生产中计产的方法。目前国内各农业高校尽管实习课程开设的门类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实习多为“坐车前往―下车参观―坐车回校”模式,总体上学生实习热情不高,体会不到实习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教学的改革,一直是高校教育者探索的课题。在众多建议和措施中,实习教学中增加学生亲自参与机会、提高学生主动性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多所大专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已经对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变化不大,效果甚微。因此,如何更合理的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成为目前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文针对目前农业生产实习的现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教学工作情况,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如何建立科学的、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以致用,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混乱化”。农业生产实习以往没有固定的课程组和任课教师,主要是由教研室主任随机安排,导致课程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没有建立一支良好的教师团队。我校2008年后才逐步组建了完整的课程组和教师梯队。其次授课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水平院校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多年的教学仅局限于本学校,发展较慢。

2.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套路化”。以往实践教学一直延续教师讲解,学生照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很难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为被动教学方式。通过近几年与学生交流,学生戏称实践课程为“种地”,只能片面理解实践课程设置的意义,导致学生能力提高幅度不大,教学效果甚微。

3.授课对象实习成果的“大锅饭化”。由于一直以来采用“大锅饭”的方式,所有学生统一进行农业生产实践,导致“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现象严重。学生实践热情较低,成果较差。另外,由于没有进行实践任务的细化,导致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践成果。

4.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的“单调化”。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实践考核主要是以最终实习报告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了“重结果,轻实践”。在多年的实习报告评阅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抄袭现象。目前的实践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革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实力,建立良好的课程组。选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优秀教师担任实践课的技术指导,以保证实践课程的主导方向不偏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总体规划。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充实实践课程组师资力量。注重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培养,建立定期进修制度,加强实践教师与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将自身科研经历和经验传授给本科生。

2.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具体为:(1)生产资料的购置(种子、化肥等)由教师购买,然后教师将玉米品种、肥料品种等提供给学生,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及结合以往学过的“作物栽培学”、“植物营养学”和“施肥原理与技术”等理论知识,自己设计播种量、施肥量等技术指标,写出计算依据。(2)田间操作的实施――对比操作。每个小组实习操作分为个人实践区和教师指导区。个人实践区针对玉米生产的每个环节(播种除外),各实践(施肥、间苗、除草、追肥、记产、收获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安排。每个环节学生都要自行决定操作方法、所需工具、注意事项等,并写出操作方案。教师指导区为每组对照操作区,由教师讲授,学生进行第二次操作,与个人实践区进行对比,查找错误的地方,撰写对比报告。

3.提高学生的实践主动性――责任制度。改变传统的大锅饭做法,在开学初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组。每4~5人一组,自由选择。整个专业分成15~20组,每个小组划分不同地块,整个生产实践过程中各小组只负责自己地块的各项工作,做到“分田到户,责任到人”。开展生产评比活动,每个小组间所采用的材料完全一样,只是管理和操作方法各异。最后针对产量进行评比,分别设置状元、榜眼、探花,对产量最高的前三名进行奖励(奖金和证书)。

4.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现场评分与实践效果相结合。改变单一的实习报告评分机制,建立一套围绕预案的撰写―实践环节执行―各环节实践效果―田间管理―产量等环节评分机制。(1)预案撰写。每个实践环节操作前都要进行预案的撰写,写出实践所需用具(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任课教师根据方案的内容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10%。(2)实践环节的执行及对比报告撰写。针对玉米种植中不同的生产环节,考察每个小组时间安排的是否合理。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3)实践效果。此部分为重点,主要对每个小组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践效果进行考核。例如播种环节,考察播种方法的正确与否、施肥的方式、用量等;间苗环节考察是否有遗漏的苗(即每穴多于1棵)、除草方法、追肥方法和计产方法等。每个环节都要在现场进行评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扣分。无差错不扣分,出现1处错误扣除1~2分。此部分占总成绩40%。(4)计产方法和产量高低评比。在实践最后环节考察每个小组采取的产量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与产量的高低。而不同小组间产量的高低也决定整个实践环节的。此部分占总成绩的30%。(5)田间管理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此部分考察学生整个田间管理情况,如杂草等。最后撰写实习报告,此部分占总成绩10%。

四、预期效果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2]。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建立了一套合理、完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操作能力。重点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通过整个实践环节的改革,从而引发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总之,实践教学的改革必将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预计约为30万至40万人,物流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于2006年开设了两年制的物流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方向:服务市场需求;2个强化:强化实践能力,强化职业素质;1条道路: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一、服务市场需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定课程,根据岗位需求定技能。即根据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

1. 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走访人才市场,定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二)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委员。

二、注重实践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附件中更明确指出: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这充分体现了以实践为重点的高职课程取向。

1. 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实践;二是要求教师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关的岗位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从实习基地或其他企业聘请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2.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十几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物流实验室正在建设中,在现有的物流模拟软件的基础上,准备配置教学软硬件,引入物流流程仿真操作实验系统。

3.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4. 要求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是对其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其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物流行业认证,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要拿到5个学分的专业技能学分。

三、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1. 以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

本专业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通识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和专业综合能力模块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门能力,设置了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物流法律法规、现代物流基础、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而通识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此基础上,本专业从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出发,积极推行以“爱岗敬业”为标志的一系列教学、研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2.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通过军训,使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纪律观念,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意志。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就业观念,加强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对所学专业及大学生活的认识。

(2)通过专业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听企业管理人员谈体会、谈理想、谈未来的发展前途,激励学生的斗志;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物流管理最基层的工作情况,提高职业素质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另外,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对所授学科实践课时的安排,设计与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

(4)在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撰写实习报告等内容,使其牢固树立“敬业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的理念。

(5)通过毕业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激发创业激情。

四、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1. 积极发挥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吸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对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职业岗位群、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论证,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整改措施,以推进专业建设。

2.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依据“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目前,我们已与唐山鹏润国美有限公司、唐山北方物流有限公司、唐山华润超市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根据实习基地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员走进课堂、指导实践,教师和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实习基地参观、顶岗实习。

3. 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科技与培训工作,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4. 请企业人员到校内兼职授课或作讲座。

5. 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可概括为:认识实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在进度安排上体现了工学交替,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以顶岗实习为特征的毕业实习使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亲临物流企业管理第一线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后企业可择优录用。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史传斌

自四月份转入合肥$$家电工贸有限公司广西省南宁市办事处以来,通过办事处汪领导的淳淳教导和同事的帮助,让我对业务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乏。通过这一了解又使我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脚步!

实习,对一个刚毕业的大专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衡量和证明自己“大小”的一件要事。鉴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本着良好的工作态度,我先后于湖北省武汉市,广西省南宁市、河池市学习产品基本知识和业务基本技能。实习期间,通过与不通阶层人的接触交往,通过与不通程度事物的碰撞,通过领导具体化到每一点的指导,让我收获匪浅。

1.对产品知识的了解

合肥$$家电工贸有限公司洗衣机产品具有价格低、科技含量高、型号多、种类全等特点。适合各种不通阶层消费者需求。能让消费者解放双手,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集团又推出$$$冰箱。集优良电机,节能,保鲜,低价于一体的$$%冰箱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的选择、更好的生活质量。

对产品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推销的成败和量的大小。往往,在售后会涉及到很多关于产品方面知识。如:什么型号,大小,什么功能失效,什么配件损坏等等。了解了相应的知识,自然可以轻松解答客户或用户。针对商场的导购员也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培训。

2.对业务知识的了解

当然,业务方面的知识我肯定刚涉及到一点或者说入水很浅。但通过实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来看,交际能力、口才、素质、应变能力几项业务技能对业务员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在客户眼中,利益是第一。而且顾客喜欢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自己利益所得。这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我认为这不是不可改变的。客户利益化看问题有一定的事由,我可以通过长远、更大利益化来使其改变想法,助其分析相关事物的远近利益。让他认识到还有更顺利的大化、量化生意的办法。同时给予长久的帮助。让其信服。(这也是利用客户以利益为主的心态)这样,就从被动的位置变为主动。当自己站在主动的位置,很多问题会变的自然化。

3.服务

我坚信,销售只是开始。服务是销售的延续。只有长久的服务于客户才是最终决定成败的质要因素。在这一问题上必须主动,关注细节,尽量完美和绝对坚持(因为要竞争)。让客户在销售过程中看到、感受到利益的切实存在。

服务,有时候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设法绕开走是一个技巧(以后要像领导请教),一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少。向相关人员解释清楚原因。耐心在这显得尤其重要。细节通常要加倍关注。

4.让业务更加熟练

业务,除了基本业务知识外。关于财务、市场、经济、文化、名族等都是必备知识。此方面我要加紧学习,善于发问,了解透彻。

5.团队

每个办事处都是一个团队。有领导者,执行者,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每个人担任不通职责而又环环相扣来运作整个办事处各项事物。团队的日常交流对每个成员的工作起着促进作用。而领导起着方向,目标,路线等重要作用。在这个团队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对待职务。

6.代价(价值)

关于价值观,我在实习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07―12―15

项目来源:该论文是山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TA016。

作者简介:于运会(1966―),男,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学研究。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而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计划,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培养“零距离”上岗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我们召开了三次专家座谈会,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社会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财会人员,各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以及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我们通过网络或直接向被调查人员发放问卷,以及到有关单位座谈等形式,共收到有效问卷312份。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汇总分析如下,以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注:重要记100分,一般记60分,不重要记30分。分数=重要比重*100 + 一般比重*60 + 不重要比重*30(下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会计电算化理论、会计核算方法、财经法规知识、会计基本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统计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数学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外贸知识。

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业务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交语言表达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财务文件撰写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公共关系能力、管理能力、计算机维护能力、塑造自身形象能力、财务软件开发能力、英语日常会话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文娱特长、体育特长。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

经调查发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在2~年为宜。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修完必需的理论、校内实训课程应当需要2.5年,再有0.5年的校外实习,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定为3年是合适的。

四、公共课及其重要程度

通过调查,公共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法律基础、思想道德、大学英语、经济应用数学、体育。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是一致的。

五、公共专业课及其重要程度

通过调适公共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财务软件操作、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EXCEL与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珠算、点钞、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汉字录入、数据库、审计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基础。

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税法知识和实务对会计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要办理纳税业务,而且纳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是较难的,因此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珠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点炒对出纳、收银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专业模块课及其重要程度

因为现行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所以我们把专业方向模块分为企业会计模块、金融会计模块、预算会计模块,每一模块又设置了两门课程,经调查发现各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选修课及其重要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修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市场营销、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社交礼仪、国际贸易概论、证券投资、就业指导、书法、心理健康概论、演讲艺术、音乐欣赏、美术基础。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要求是一致的。

八、实践教学的开展

经过调查发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大都是通过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进行。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或者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去参观的方式进行学生见习。也有的学校利用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方面的音像资料,分行业设计会计电算专业见习系统,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见习。

校内实训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编写会计专业实训资料,让学生进行手工记帐和会计电算化操作。

九、考核方法及标准

理论课考核一般采用笔试,基本技能训练课一般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岗位技能考核按国家标准执行。另外还通过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答辩和综合测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十、学分构成及实施办法

学分构成一般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就业指导、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每项一般按16~18学时为1学分计算。学生必须拿到规定的学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十一、定单培养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定单培养一般是结合短期培训进行,也有的是在学生就业前与用人单位协作,在岗前培训中进行。但真正需要象培养技术工人一样的定单培养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制应灵活一些,可以按企业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三个模块编写教学计划,在第五学期按模块分班教学。

总之,编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充实,以真正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本次调查显示,15岁至29岁的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9%,高于中国目前6.1%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张丽宾说:“就全世界而言,青年失业率一般都高于社会的平均失业率。因此,青年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

为什么青年失业率如此高?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对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中国每年新增劳动人口在XX万上下。由于教育容量有限,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人口则在1000万至1600万之间。由于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青年就业问题愈发突出,表现为高于平均水平的失业率。22岁前就业,15%先失业

调查显示,80%的青年在17岁至23岁之间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另有13%的青年在16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只有2%的青年在26岁以后才进入劳动力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22岁以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首先要经历失业的过程,这一比例约为15%;而此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则几乎没有人一开始就经历失业。

张丽宾表示,这一原因主要是因为22岁以前的青年就业经验、就业渠道少造成的。72%失业青年长期失业

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占72%。失业者在求职时,超过60%的失业青年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文化水平低。但只有13%左右的人员在失业期间进行了学习培训,多数人只是呆在家里、找工作或者做些家务杂活。

失业青年中,职业中等教育水平的青年(37%)和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30%)比重最高,高中、大专生的比例均为13%,大学生的比例为5%。相对于此次被调查青年的文化程度构成,实际上职业中等教育水平、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青年的失业率要高于各类文化程度青年的平均失业水平。工作意愿机关和国企成就业首选

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或者自己创办的企业工作是大多数中国青年的就业理想。分别有21%和22%的受访青年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20%的青年希望创办自己的企业。也有一部分青年希望在私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工作。就创业愿望而言,男青年强于女青年,年龄越大创业意愿越强。

农村青年理想的单位主要是自己创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和跨国公司;而城市青年理想的单位则依次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创业、跨国公司和私营企业。有10%左右的青年对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不确定,文化程度越低,不确定程度越高;还有一部分青年不想就业,主要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年。计算机和金融业最受喜爱

中国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金融业。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青年人的第二理想行业。而住宿和餐饮、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行业,成为较少青年人选择的行业。

总体上,70%的青年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较低层次的服务业以及个别新兴行业,如批发零售业(15%),居民服务业(1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

张丽宾在分析原因时表示,一方面,这些行业劳动力需求总量大,另一方面,大多数青年自身缺乏能力进入其他行业;另外,其他多数行业劳动力需求总量小,高素质劳动力竞争激烈,大部分劳动力不愿“向下”流动转入其他行业,进而形成青年就业的“行业锁定”。农村就业青年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而城市青年则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40%就业青年不想换工作

大部分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有40%的就业青年不想换工作,另外,分别有近30%的就业青年不一定换工作和打算换工作。而且农村青年的满意度高于城市青年。

想换工作的就业青年中,63%的人是为了提高报酬,有16%的青年是为了有更好的职业预期,另外还分别有9%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或获得稳定的工作。85%的希望转换工作的农村青年是为了提高收入以及改善工作条件,城市青年中的此比例仅为69%。城市青年比农村青年更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工作情况平均每天工作9.6小时

就业青年工作状况如何?调查显示,青年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大部分青年就业无保障,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依靠“青春讨饭吃”。低龄青年和农村青年尤为如此。

总体上,38%的就业青年没有任何劳动合同,还有20%的签订了1年以内的临时合同,36%的签订有1至3年固定期限合同。

就业青年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8小时,按每周工作5天计算,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9.6小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在50小时以上。而15至19岁青年以及农村青年的平均周工作时间均为53个小时。90%的青年都没有兼职行为。

60%的就业青年的平均月收入在600至1500元之间,还有不到30%的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超过半数的就业青年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工作评价雇主认为青年写作能力低

本次调查同样包括对于雇主的访问。雇主一般认为,青年员工中,写作能力强的少,知识面宽的、以及应用知识能力强的也较少。归结起来,还是对青年人的知识水平有一定要求。

调查显示,46.7%的青年认为要找到体面工作至少需要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28%的人认为需要大专学历,14.2%的青年认为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历。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71-03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面向施工、建设、中介、建设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具有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工程管理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在教学体系、内容设置、方法途径、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都给高职院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教改讨论的重点,长期以来在高职教学上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的内容主要偏重于理论方面,从而没有真正体现职业型、技能型的培养方向,同时也由于职业教育在培养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上均不同于普通的本科生教育,因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的实施已成为建筑工程专业化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思路

我校目前建筑工程主要设置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两个专业。以建筑工程技术为例,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如下设置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根据对建筑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确定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及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接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方案。按照教育规律以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向方式重构知识、能力、素质以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如对施工员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学实习与校外实训接轨。根据施工员的培养要求,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立与拓展,为在校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培训空间与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及业务,迅速上手。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目前我校在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校外实训、毕业实习即顶岗实习四部分。(1)认识实习主要的目的一是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知识、建筑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二是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三是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2)教学实习,按照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要求,以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验室试验教学,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如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图纸抄绘、节点大样的绘制,建筑材料中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材料的实验室试验,施工测量仪器的使用等均在利用较内实训场地进行训练,各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在之后写出实训报告。(3)校外实训,是到各企事业单位、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等等进行实地训练,根据教材实训大纲的要求全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施工实训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把实训内容以实习指导书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将学生分散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或各不同的工种中,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给予现场指导,校内老师全程带领随时解答,使校内课堂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现场实习得出答案,为此也形成了学生的实习报告。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4)毕业实习,主要推荐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这个环节实习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招投标公司等等各岗位有较详细的了解,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的胜任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学生这顶岗实习这段时间,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实习的计划进行,指导老师定期去实习单位辅导,并要求学生写周记。顶岗实习结束后,每人要交实习论文、实习单位鉴定,还有每人必须的论文答辩。来保证实训效果。

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1.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其核心内容是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其所需能力。为配合模块化课程教学的实现,我们在教学课程内容环节上,除了课堂传授,还充分利用学校电子书包教学资源广泛推广,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把老师课堂讲述的知识和内容课后进行下载复习,并进行习题测试,通过博客与老师和同学随时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性。

2.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如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士建施工员、土建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等专业管理、建筑技能上岗证。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往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校企合作单位,目前我们先后与近十家企业建立和拓宽了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3.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致力予学生应用能力考核。多年来高职教育单一的考试形式,造成很多学生考试时只会生搬硬套或是一味的背笔记,难以适应目前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逐步改变这一情况,我们在考试内容上增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以外,还采用了综合题开卷、课堂讨论、考查、论文写作及现场测试等形式,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尤其是工科高职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总结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措施:(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2)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这些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了“课堂能讲授、设计能出图、工地能施工、项目能管理、师德水平高”的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高职教师。目前已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

通过社会调研、市场调查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我们在实际运行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课时比例为1∶1。根据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岗位及工种,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考核,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考核相结合,主要以现场考核为主,考核标准上以专业上岗证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为考核标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工学交替的办学特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解宝柱.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第10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B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以海上运输与保险作为重点,阐明有关国际货运与保险的基础理论以及教授如何办理海上运输与保险的基本技能。根据近几年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主要就业岗位为外贸业务员、跟单员、货代从业人员,报关员等,为了不断满足市场对国际货代人员的要求,扩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在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的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种类少,内容滞后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开设,适用的教材较少,近几年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教材是外经贸大学出版的《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其内容不够全面、部分内容已过时,如集装箱、提单等章节,内容较陈旧,不符合当前教学的需要。近几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出版社相继出版相应的教材,但大部分内容是围绕国际货运等方面,是面向高职高专或是自考的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于本科或是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教材,双语教材也基本上没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从事外贸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运输与保险知识与外商进行良好的商业合作,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方面的英语水平采用双语教学是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课程中很多内容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因此很难从国外找到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的教材。综观国外相关的教材,发达国家在海上货物运输教学方面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船舶类型与基本结构、与积载有关的船舶知识、货物知识、船舶安全知识(即船舶稳性、强度和吃水差的核算与要求等)、货物积载与装卸、各类船舶(特别是集装箱船、固体散装货物船、液体散装货船等)安全运输以及危险品安全运输等”。而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内容较少,国内也没有出版相关的教材。这显然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海上货物运输的要求,也达不到开设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学生实习机会少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大专院校扩大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而国际运输与保险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限,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经营的盈利性和竞争性的考虑,使学生实习成为一大难题,而学生如果不能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就很难深刻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无法衡量。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一些学校建设了仿真实验室,对本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对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企业仍没有相应的实习岗位供学生实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识记上,比如说缮制单证,学生不能很好地从信用证提取信息;再如保险种类学习,保险单的填写,虽说在课堂上教师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作详细的讲解,但是让学生来分析实际案例时,仍不明白该如何填写保单。这些具体问题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实践实习是必要的。

(三)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是专业教师,复合型人才较少。运输与保险这门课程分为运输与保险两篇,大部分教师对此知识不够专业,而且大多数教师不具有实践经验,很少有教师真正做过相关的海运事务,或是从事海运保险的实务。无疑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议及措施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与企业保持联系

本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使得单纯的书本教学容易与实践脱节。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触最新信息,教材内容的更新十分重要。目前一些教材重心偏离,不适应现代海上货物运输要求,集装箱运输由陆运发展至海运,并以集装箱运输取代了绝大多数的杂货船运输。近些年来海运中以三大类船型运输为主,即集装箱船、散装液体货船和固体散货船。在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教学中,仍然将杂货船运输作为授课的重点,占该课程总课时的1/3以上,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船舶发展的需要和现代海上货物运输的要求。再如,教材对班轮运输的计算占很大的篇幅,而集装箱运输的计算则占一小节,与现实严重脱节。在实际贸易汇总现大部分采用的是集装箱运输,笔者认为需要相应加大其篇幅,与现实接轨。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理论内容基础上,除了从网络资源、书籍资料上进行补充以外,还应加强同企业联系,将最新的企业货运单据如海运单、货物托运书、设备交接单等更新资料及时提供给学生参考。将不同企业的提单让学生填写,让学生明白提单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哪些表格内容是可以灵活处理。

(二)教学内容应讲求实效,增加应用性

独立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要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要区别对待航海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要求掌握航海技术,还要掌握船舶结构特点和各自的积载要求。但是对国贸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不一样,他们要对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操作的同时,更突出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不能贪大求全,要增加应用性、适用性。如熟悉所载货物的特性,熟悉运输流程以及相关的公约和法规,让学生了解其内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 如掌握外贸运输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政策法规,具有货运、揽货、货运站、租箱、拆箱及装箱等具体操作、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再如保险原则,教材列举很多原则,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把握,教师应把重心放在保险单的制作上,以此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保险单上每一保险种类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这样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锻炼学生团队作业

本课程实践性的内容较多,还需要一定的外语知识,如果通过团队作业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可考虑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课内外作业要求学生团队完成,如以小组为单位填制各种运输单据,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填单的过程中可通过互相讨论、互相检查发现很多问题,并能自行纠正,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再如运输流程以及业务等内容,书上讲的较少,可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然后每组派代表讲解小组的成果,这样学生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查阅各种资料,并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这样的教学效果相当明显,事半功倍。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主要以知识结构考核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因此新的考核方式应是围绕考试职业技能展开,减少识记部分考题,加大技能考核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的核心展开。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闭卷考试占50%,课程仿真实训占30%,校外实习报告占20%。

(五)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供顶岗实践机会

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本专业可与物流专业及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教授国贸及运输管理的知识,物流专业的教师教授物流相应的知识,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亲身验会国际货代从业人员的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自身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毕业后可有多种工作选择,可从事国际贸易,也可从事海上运输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 朱谨.《外贸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07(8):179-180.

[2 ]汪益兵,陈亚飞.“海上货物运输”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 .航海教育研究,2008(1):48-50.

第11篇

关键词:油气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双轨制

作者简介:钟琳,女,1982年生,经济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办公室主管,主要从事人事管理工作

随着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油气田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领军顶尖人才的需求倍增,通过研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方式,畅通人才发展路径,鼓励人才走技术专家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矛盾,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1专业技术人才定义及特点

专业技术人才是知识型员工的一种,主要指掌握具体知识,利用知识创造出高价值的产品和成果,为组织和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结合油气田企业实际,本文将专业技术人才的定义归纳为:专业技术人才是指系统地接受过一定层次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并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包括:

1.1独立自主性强

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不同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工作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更强调独立工作中的自我管理,对工作场所、时间、方法、进度等方面的灵活性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要求较高。

1.2注重工作价值

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具有创造性、协作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更倾向于持续学习,更多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探索创新,协同合作,创造出高价值的产品和成果。同时通过解决新问题、理解新事情等方式,不断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提高。

1.3成就动机强烈

专业技术人才渴望工作的挑战性,除工资报酬外,工作的目的还在于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自我发展的成就感,得到认可与尊重。

2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措施

2.1岗位培训

一是岗前培训。新参加工作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实习,撰写实习报告。二是岗位技能提高培训。参加油气田企业内部的年度培训项目,同时有针对性的系统外培训和自主培训。三是持证上岗培训。鼓励个人获取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社会资格证书和资质等。

2.2学历培训

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深造,或进行英语、计算机、写作、财务知识等单科知识的学习充电。

2.3“师带徒”培养

针对新入职的大专院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新调入人员等,以导师、徒弟双向选择,规范培养周期、细化各阶段培养内容、强化考核方式、落实指导教师与培养对象奖惩制度,结业成绩与业绩考核直接挂钩,使员工的培养更加规范和有序,促进青年人才尽快成才。

2.4“科研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通过推进科研项目制管理,挖掘专家型技术人才,在项目运作中锻炼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懂科研、会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

3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路径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主要以职称、职位晋升为主。

3.1职称晋升

按照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主要通过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展现自身专业特长,撰写出高质量的著作论文,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和发明专利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3.2职位晋升

根据业务需求及岗位配置,对有管理才能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竞聘上岗,择优录取。

4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发展中的不足

4.1缺乏系统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体系

首先,管理层及员工个人对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的认识不足。在进行具体人员管理时,管理层普遍认为提高薪酬待遇及福利水平是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外部人才的有效激励措施,对员工多实行物质激励,反而忽略员工对自我实现的更高追求。此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原则、责任划分、组织管理、具体实施等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运作。

4.2双轨制通道缺乏转换,发展路径“窄、短、堵”受传统管理

体制和用人机制影响,企业虽建立了管理类、专业类双路径职业发展通道,但二者间不能互通,专业技术人才顶多评为高级技术职称,但在地位、收入待遇上低于行政序列的相应级别。同时,专业技术人才转入管理发展通道,自身也无法专注于工作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管理人才发展通道,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不协调。

4.3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缺乏,激励作用不明显

从具体执行层面,薪酬政策的激励功能不足,没有突出知识、技能在薪酬分配中的价值,尤其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拔尖人才的薪酬待遇无法很好体现其价值和贡献,同时配套制度也不完善。各单位薪酬结构、津补贴项目、管理办法差异较大,加大了单位之间、不同类别人员之间的不平衡,不利于发挥薪酬制度的积极作用。

5结论与建议

5.1构建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管理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包括自我规划和企业协助两部分,依靠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机会促进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效果无法立刻显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员工依赖组织的支持实现自身发展,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提供必要制度支撑,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原则、责任划分、组织管理、具体实施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运作体系。

5.2畅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第12篇

一、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产品”的生产过程,即髙校会计教育的过程,虽然各髙校对此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如提高教学质量,严格考试制度等,但仍然存在一些实质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较细

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改革是从会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入手的。

各院校的会计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性,如在最初会计学专业基础上增设的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等。从目前来着,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名实不符的国际会计专业已经取消,审计专业也已取消,保留有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另外为与国外联合办学,还设有CGA和2加2(国内学习两年、国外学习两年)专业。深入分析,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与财务管理专业都是应国家的一时之需而设立,且二者都是从会计学专业分出来的,因此他们有着相同的会计主干专业课;从这个角度来看,设置的理由似乎不充分。再看CGA和2加2形式,与国外联合办学,这两种形式顺应时代的潮流,属于开放式办学形式,有助于人才的培养,问题在于前者不负责对外学校的联系,而2加2形式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牢固,因此CGA和2加2均面临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独特性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纵观不同专业和方向的课程设置,我们不难发现:(1)由于财务管理专业设立的财务管理概论和公司理财采用的是同一本教材,因此共同涉及的课程有細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四科;⑵从成本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来看,实质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合并,因此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任何独特之处;(3)从整体来看,共性的课程多,不同的仅仅是学时安排、选修与必修、教材采用的差异;另外具有专业特点的与其它不同的主干专业课所占比例极小,会计学专业的比例为零、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为25%、财务管理专业为12.5%。难怪有的学生会提出疑问“我们的专业与其它有什么不同?”。

(三)教材内容交叉重复

会计主干课程教材内容交叉重复是各髙等院校的通病,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交叉,如变动成本法、短期决策、标准成本制度、责任成本、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如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经营杠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交叉,如期间费用的核算;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如三张财务报表的分析。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既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亟待解决。

(四)理论脱离实际

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从近两年的人才供需市场来看,用人单位常常要求有实际经验,而这恰恰是我们的“产品”的薄弱之处;另外从教师来看,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职业经验,不切实际的闭门造车在所难免,而会计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因此教师授课时不生动也不足为怪。

二、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确立

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改革不能盲目,必须与会计教育目标相结合。然而,会计教育目标虽然是理论界多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至今仍未规范。如果在此种状态下进行会计教育改革,则改革中的茫然、甚至不合理将在所难免,因此,明确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确立会计教育目标的依据

确立会计教育目标应首先明确会计的本质。当今的会计已不再是只计计算算的账房先生,而是参与企业管理的参谋。为使会计教育生产的“产品”在实际中起到参谋的作用,其“产品”应具有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要求会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产品”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其次确立会雌育目标应转麵念。有人认为:会计(教育)是会计师的摇篮,因此会计的培养目标是会计师。不错,凡具有应试能力的人,最终都能成为会计师,低^不清的目标,否则各隱的会制:材建纖没有必要,娜采用射十师#i式专用教材即可。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射慠育应否与射十职业应微育等同?显然,回答是否定的,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專&未来自我学习与应试的能力,但不是应试教育。

另外,美国的射懷育目标给了我们良好的启示。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賭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养。”“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养”。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未来工作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在职业上获得成功。这为我国会计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借鉴。结合我国的现状,我国的高等会博育目标也应定位于此。

(二)会计教育目标的界定

我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组第四次会议认为:大专是职业培训,本科则是素质、能力的培养,前者是专,后者是通。121笔者赞成这种提法,深入分析,这种提法与美国提出的目标显然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高校会计本利教育应以“通才型”为培养目标。会it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知识:相关知识和会计专业性知识。前者要求涉及的知识面要广,博览经济的相关学科,后者要求要专;(2)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信息处理技能、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3)素质:心理素质、价值观及职业道德。一句话,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较扎实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广泛的相关知识;既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又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本科会计教肓改革的设想

会计教育改革应紧紧围绕着会计教育目标进行,具体对策如下:

(―)淡化专业界限

如前所述,会计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大部分学生仍未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全部考试,而这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的敲门砖。既然称之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然而未通过职业考试,这怎能不使录用部门困惑?这对学生的择业相当不利;另外,从市场需求来看,当时国家设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是为了解决新崛起的事务所行业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要,然而事过境迁,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似乎已近饱和,每年的用人量很少;再者,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该专业即可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资金资助,这就是目前很多学校仍设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初衷。因此为了不使实务界混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动,为了不浪费国家的资财,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应予以取消。另外也呼吁有关部门,终止设立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

从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来看,会计学专业是会计学院的根本,必须设立,而财务管理专业应视市场的需求而定。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目前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在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划分,事实上,这种划分在短期内没有必要。原因在于:⑴我国的企业大部分会计与财务并未分炉立灶,会计与财务合设为一个部门,因此实际中无需区分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2)财务建立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要做好财务工作必须熟悉会计的业务,只有从会计工作学起,才能最终胜任财务的工作;(3)既然会计教育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的是“通才”,这种划分也没有必要;(4)从两个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来看,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既然相同的课程较多,就没有再区分的必要。

从长期来看,随着财务管理地位的进一步提髙,随着财务部门的独立,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区分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就显得必要,而这种区分应在学生大四时进行而不是在入学时。这主要基于主干专业课大部分相同的考虑。因此建议在学生大四的上半学期,各自开设相应的实务课程及相关的专题。实务课程应以案例分析为主,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关的专题应阐明各专业的理论与实务的前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不同专业的独特性。

从CGA和2加2来看,与国外联合办学是一种发展方向,但联合办学不能盲目,学校应该为学生安排好学习的每一步。CGA形式要求学生修完指定的课程后,还需事前自己联系外方学校,一旦联系失败,学生将无所适从;另外从CGA的实质来看,其性质类似于国内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修完所规定的课程,仅仅获得类似于职业CPA考试的资格证书,这与会计教学目标相背离。显然CGA专业不可取,应该取消。2加2专业形式较CGA形式要好得多,它能弥补CGA的缺陷,不需要学生独立联系外方学校,而且获得的是中外承认的本科文凭,但这种形式要求学生一边忙于指定课程的学习,一边忙于应付语言考试,学生的压力相当大;另外从学生的反映来看,2加2专业课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授课,限于教师的水平以及原版教材的难度,学生吃不透其内容,掌握的专业知识很不扎实。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是在学习原版教材前,学生应首先学习会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以便为原版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将2加2改为3加2,增加一年的学习时间,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有充裕的时间准备语言考试,以便能够顺利过关。

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专业的设置具有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应与市场的需求相匹配,当市场急需某一专业时,应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

(二)出精品教材

事实上,会计的面本身就窄,如果将其专业细化,必然会造成内容的重叠,因此笔者赞成淡化专业。在此前提下,各髙等院校应编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为此首先应解决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

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来看,笔者认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而管理会计的发展又标志着成本会计内容的拓展;另外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同质的。因此建议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并。

从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来看,前者应侧重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后者则侧重于资金本身的活动,另外二者的具体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成本及未来动态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后者是指过去及未来静态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基于此,笔者将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现金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经营杠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划归财务管理,而将经济批量、存货、短期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营预算、预计三张报表划归成本管理会计。

从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来看,期间费用是交叉的焦点。笔者认为期间费用核算应划归财务会计。原因是:费用乃理论界公认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六大要素之一,而期间费用则属于此范畴,为了保持财务会计各核算要素的内容完整,期间费用的核算自然应归入财务会计。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来看,实际中的财务分析侧重于报表分析,其分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则较为浅显;另外考虑到财务管理仅侧重于资金本身的筹集及运用等管理活动,因此建议报表分析全部划归财务分析。

实际中,学校应在精品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所编写的教材应基本理论全面,基本方法深入浅出,体系完整,内容深入。另外,一本好的教材要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不断的修订是必不可少的。各高等院校应定期修订教材,以确保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否则过时的教材将无法使学生面对实际。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某高校保留会计鲜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笔者认为不同的专业用不同的教材是没有必耍的”因为会计的知识面很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会计各主干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働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管理会计以及髙级财务会计。学校应在精品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

(三)增加案例教学

要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案例教材的匮乏是各高等院校的共同问题。

从现状来看,综合题拼凑的案例居多,而真正体现实际的案例极少。要改变这一局面,有两种设想:一是给教师实践的机会,即教师实习,这种实习时间不能低于一年,并脱产,实习结束时,教师应提交实习报告和案例;二是不脱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配合有关企业的会计部门领导,做好案例的总结。

在编写案例教材与搞好教学的同时,还应将实业界人士请进课堂。定期请一些业务熟练、实际经验丰富、有专长的会计人员或领导,就某些特定会计问题结合实际进行剖析,生动的素材,灵活的教学形式,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使我们生产的“产品”有用,学生必须对企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的操作,即增加社会的实际经验。这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搞好各髙等院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模拟实验室的主耍功能是模拟财务会计的业务流程,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能够较好地掌握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为今后真正的社会实践奠定基础。这种实习应在学生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后进行。二是建议将学生的所有课程学习时间压缩为三年半,最后半年是其亲临社会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由于实习时间较长,一方面给予接受单位选择学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充分接触实际的时间而不至于被企业扫地出门。

四、会计教育改革实施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