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

时间:2022-10-15 22:10:42

心理学教案

第1篇

摘要: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法有着很好的效果。而心理学教学中,由于心理学较为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心理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问题,指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利用哪些措施进行案例教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理学;教学

1.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利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学课上积极表现自己。教师在心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后,学生的观点改变了,他们会投入案例分析当中,同时开展热烈的讨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从而喜欢上心理课,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还会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则必须要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为了毕业后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则必须要掌握这门知识。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因素,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心理课。第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当中,这就是一种极好的复习方法。如在学习“思维”一章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案例:王老师教数学多年,认为学生只有多做习题才能掌握知识要点,因此安排了大量的习题让学生们练习,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出了很多变型试题给几个班的学生,但得到的结果是,王老师所教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还不如练习较少班的学生。依据本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讨论指出为什么王老师的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差?学生在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时,进一步复习了“思维定势”。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三,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对于师范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而不是只学习心理学知识。利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当中,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原理,而且也掌握了实践应用。如学习“注意”一节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为了上好一节课,余老师设计了很多直观教具,主要有实物、图片、模型等。在开始讲课后,余老师把带来的这些东西摆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认为这一节课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却事与愿违。学生分析这一案例,得出了在实际教学中无意注意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结论。因此,学生意识到心理学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会加强学习。

2.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第一,可以充分研究教材当中的案例。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实用性案例对教材当中的案例形成有力的补充,鼓励学生平时注意收集遇到的各种案例。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人们普遍关心、具有代表性意义、难易适度的案例。第二,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案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当中,利用调查和参观等方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掌握大量的真实案例。在应用案例时要考虑到所学内容,可以利用当前流行的电教措施引入,当然教师也可以直接讲解,也可以让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帮助引入,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引入措施。在引入案例以后,还需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等。第三,可以利用小组展开讨论,小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担任领导者。在引入案例后,可以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们自行研究,也可以小组讨论。对于学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判断,让学生自己去进一步研究和创造,但注意及时调整学生的思路。最后,教师最后总结分析各个小组的结论。在进行讨论时,学生可以就他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团队意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详细讲解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明确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对本节课的学习作总结,则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进行再次思考。

作者:姜兆祥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阮松丽.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月刊),2011,(8):256.

[2]王丽丽.谈案例教学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30(01):241-242.

[3]张建育.案例教学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0):87-88.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故事法;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分支课程,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队伍[1]。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心理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故事法是案例和故事的结合,是基于案例教学法提出的一种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编写案例故事、讲故事和讨论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案例故事教学法根源于杜威的反思学习理论。杜威提出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经验对于学习者比较重要。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机会。虽然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但是以“案例故事法”为关键词搜索知网发现,案例故事法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根据案例故事法的五个步骤将案例故事教学法融入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队伍做好准备。

一、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二、编写案例故事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三、讲或听案例故事

编写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将学生分组(跟第一次分组不一样)。每个小组中分配三位学生,一个负责讲案例故事,一个重点记录和听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负责监控时间。每五分钟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三个学生轮换角色。讲故事的学生需要大声讲出案例故事,别的学生不能打断其讲故事。讲完以后参与者总结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应该多交流。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们参与别人的案例故事。

四、讨论

一些研究者认为讨论是案例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皮亚杰提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2]。案例的讨论对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故事的观点。讨论以6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生的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对这个案例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始终围绕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同样以学习动机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所呈现案例中不同学生动机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对职业教育没有认同感,觉得职业院校地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外部动机,觉得职业院校毕业以后收入不高,企业不认可等。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有的学生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如家庭经济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学生则是缺乏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针对不同学生写的案例故事,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根据诱因理论,归因理论等来提高该案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总结

老师需要对学生案例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理论在案例故事中的运用。教师在总结中要对每个学生的案例故事及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案例故事的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在个体层面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前者包括自我问询,后者包括同伴间相互经验的交流。集体反思因为涉及跟学生或老师的外部对话,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总结与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成果,还可以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60.

第3篇

1: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着眼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护社会的传统秩序阶段属于(

)。

A:

前世俗水平

B:

世俗水平

C:

后世俗水平

D:

准世俗水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指—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零迁移

D:

顺向迁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在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方面,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时间单位是(

A:

“一节课”

B:

“日”

C:

“周”

D:

“月”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属于(

)。

A:

言语技能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

)

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

A:

巴普洛夫

B:

华生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

《幼儿心理学

B:

《家庭教育》

C:

《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要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高级心理包括认知能力。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弗洛伊德的认为(

)是心理活动的主宰。

A:

意识

B:

潜意识

C:

前意识

D:

无意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美国心理学家(

)把价值取向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道德行为综合理论.叫作社会行为理论。

A:

斯陶布

B:

布鲁姆

C:

罗杰斯

D:

班都拉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因式(或形成新的因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属于(

)。

A:

刺激反应学习

B:

连锁学习

C:

言语联想学习

D:

多重辨别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属于(

)。

A:

言语技能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属于(

)。

A:

多重辨别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原理学习

D:

解决问题的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小学生同伴团体的特点有(

)。

A:

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B:

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C:

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D:

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桑代克在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近因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自尊感的功能包括(

)。

A:

激发行为。

B:

推动行为。

C:

监控行为。

D:

矫正行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品德的结构包括(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有(

A:

有意性迅速增长

B:

内容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C:

还存在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D:

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影响同伴接纳的主要因素有(

)。

A:

家长的教养方式

B:

出生顺序

C:

认知技能

D:

姓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根据学习任务的类型,学习策略可分为:(

)。

A:

阅读策略

B:

知识保持策略

C:

问题解决策略

D:

写作策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弗洛伊德将个性结构分为(

)三种成分。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忘我

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学校集体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

A:

集体舆论

B:

班风

C:

校风

D:

教师的态度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同伴接纳性包括(

)。

A:

儿童在同伴中的声誉

B:

儿童受尊重的程度

C:

儿童受欢迎的程度

D:

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1:

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

A:

信息获得功能

B:

行为导向功能

C:

行为的动力功能

D:

信息加工功能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2:

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A:

连续性和阶段性

B:

结构性

C:

次序不变性

D:

交叉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3:

皮亚杰品德发展的阶段包括(

)。

A: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B:

权威阶段(6-7岁)

C:

可逆性阶段(8-10岁)

D:

公正阶段(11-12岁)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4: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

A: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B:

为医疗、文艺及其他社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C:

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D:

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5:

贯彻论理性原则要做到(

A:

任何研究都必须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小学生有知情权

C:

完全自愿

D:

要做好保密工作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6:

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有(

)。

A:

正确使用奖励

B:

正确使用惩罚

C:

榜样示范

D:

给予实践机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7:

奥苏伯尔依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

)。

A:

符号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辨别学习

D:

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8:

实验法包括以下几种(

A:

定期实验法

B:

自然实验法

C:

教育心理实验

D:

实验室实验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9:

简述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

)。

A:

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B:

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C: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D:

有很强的洞察力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0: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A:

成熟

B:

练习与习得经验

C:

社会经验

D:

平衡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负强化就是惩罚。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效果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必然牢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低自尊感儿童的特征。用积极和现实的观点看待自己的能力的批评;喜欢亲自实践;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让人认可的成绩。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绝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学生群体内部建立基准,然后逐一把每个学生的成绩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每个学生的相对优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由于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随机应变是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扬长避短,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良好的品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这种学习是由于间授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信息加工心理学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高自尊感儿童的特征。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悲观;孤独不合群;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低估自己的能力;对批评过分敏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6—8岁的儿童处于生物阶段。此时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判断题)

13:

生物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特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4:

心理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不再以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唯—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5:

零迁移也称中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不起作用,即两种学习之间:无直接的相互影响,迁移的效果为零。

A:

错误

B:

第4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犯罪心理学;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85-02

一、犯罪心理学案例式教学的现状

案例式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最终进行汇报,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案例式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大量的案例作为支撑,没有案例就谈不上案例式教学,因此建立犯罪心理学案例库是进行并推广案例式教学的大前提。近几年,教学案例库的研究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各个学科领域譬如说法学、医学、经济学等专业都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甚至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教材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风靡全球。而相对比而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同时还是一门或然性学科。现有的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知识的介绍和传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般是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教学,学生收获不大,亟待需要进行案例式教学,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都是犯罪分子,由于案件的保密性、隐私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案例库的建设滞后甚至存在非常多的阻碍。因此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犯罪心理学案例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编制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很多的现场图片,这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整合资源,积极进行犯罪心理学案例库的建立,为今后能有效的开展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式教学提供保障。

二、犯罪心理学案例库建设的方法

犯罪心理学案例库的整体构建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普通案例收集法以及经典案例选编法。

医学院校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最大薄弱点又在于授课教师不像公安院校的授课教师那样具有公安警察的身份,能接触到真实的案例并参与到案件中去,有着切身的经验和大量的案例积累。我们获取案例资源的途径单一、标准不一、信息失真,从根本上缺乏对医科类院校法医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研究建立起一个有着针对性和典型性又不失时效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库,突破理论教学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在立体的现场中完成对综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和完善综合思维能力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按照《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利用法医专业师生到公、检、法、监狱及劳教所等进行见习和实习的机会,通过查阅卷宗、与办案人员及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设计相关表格和问卷,有针对性地采集详细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原始案例进行汇总、归类、比较和总结,研究《犯罪心理学》教学案例库建立的标准,通过收集的案件资源形成并完善建立标准,同时用不断完善的标准指导案例资源收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案例资源的典型性、完整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外,随着标准的建立和工作的深入,一方面能获取大量的真实案例,持续扩充壮大案例资源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材料基础;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知识有很好的回顾,并根据所接触的服刑人员对这一类型的犯罪人员的犯罪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依据信息采集的标准,及采集到的素材,整理完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某犯罪类型案例的详细过程、犯罪分子的详细资料展示;第二步,该犯罪案例典型的犯罪心理教材资源的补充;第三步,制作出该犯罪案例的配套检测试题。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建立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过程来学习研究犯罪心理学。

典型案例选编法是选择一些知名案件比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等知名案件,网络、广电媒体以及各种书报上对案件的整个过程报道都比较详尽,相关资料都非常多,相关专家分析得也非常透彻,对这种知名典型案例进行加工整理可以充实到我们的案例库中。因为越是典型的案例,揭示的犯罪心理规律就越是深刻,蕴涵的道理越是具有回味感,其普遍意义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越典型的案例,越具有激发学生潜在兴趣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与情景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三、犯罪心理学案例库内容的选取以及加工整理的原则

(一)尊重事实,突出主题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案例教学,我们的案例库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杜撰虚构。我们收集选取的不管是普通案例还是典型案例,都必须有对犯罪情境的真实描述。因为只有发生于实际中的真实的犯罪过程,才真正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把学生的所有思路引入犯罪案例情境中;而杜撰或者编造的案例,不光是严谨性、科学性方面会有欠缺,也会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感和信任感不足。但是真实的案例,在收集过程中,往往很多信息收集不全,由于收集途径的特殊性以及案件的保密性导致收集存在很多的困难以及阻碍,因此,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普通案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但是不能按主观意图随意删改,让犯罪过程去迎合预定的主题,应该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围绕所遇到的犯罪心理的焦点问题,对有关情况作真实的描述,同时,丰富犯罪“故事”的前因、后果等,而且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观点表露在案例的叙述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以案例当事人的角色创设情境,体验并分析整个案件的犯罪心理过程。

(二)案例要具有启发性

收集的案例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入一定的思考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设计在整个案件发展过程中,可以显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挖掘,问题的答案必须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最终得到的,而非是单纯翻看课本就能得到的。从案例的内容上要能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并与教学各环节相互衔接,因此应有“课堂讨论”和“课外思考”等不同案例。从案例的形式上要有“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

(三)案例要具有目的性

犯罪心理学案例的收集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涉及多方面,比如现场方位、现场痕迹、物质痕迹及心理痕迹、尸体现象等,通过案例启发、调动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整个犯罪现场或者犯罪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的典型性

整理案例的过程中,要把同类性质的案件中比较典型的案件提炼出来,能反映同类案件的一般特性,比如说:诈骗案件中,李徐案非常典型,分析完一个案子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案例的即时性、更新性

现实生活中也不断发生着这种犯罪行为,我们在平时也要不断的及时更新案例,注意结合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热点案例并适当淘汰老旧案例,在案例中尽量增加具有各种声像资料的案例,使我们的案例库不断完善并保持实时实事。

四、犯罪心理学案例库建立存在的困难

案例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需要后期不断的加入案例及更新案例,尤其是犯罪心理学案例库的建立,每一个案件都需要去监狱及公检法部门与服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还必须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这些都需要得到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为保证今后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还应该有明确的制度保证,以促进老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保平.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第5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6篇

【关键词】档案学;高等教育;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24-02

档案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近年对档案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研究,集中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主要从教育机构、教育者的角度提出改进。但教育本身是强调互动、沟通的过程,教育主体及最终成果的物质承担者是受教育人员,因此档案高等教育的重心是学生,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双方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档案学本科生教育过程进行分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①。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过程具体分析档案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学习动机理论与生源危机②

长期以来档案学被指称为冷门专业,报考第一志愿人数较少,近年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总体局面下,招生规模开始好转。然数量不代表质量,档案学专业的生源危机依然存在,主要与学生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学习动机即是内驱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奥苏伯尔将这种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寻求问题解决的需要,源于人类原始好奇心与求知欲。是较持久的学习动力,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大部分档案专业学生缺乏认知内驱力,原因其一,中国档案基础教育缺失。学生在高等教育前很少接触档案学,中国应试教育将基础学科分类,规定相应考核标准,使学生在四大功课外皆称不务正业,知识面较狭窄;第二,长期以来,档案学科性质被定位成独立学科,不同于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拥有广阔外延,与学生生活多有交集,档案学对学生比较遥远,缺乏了解和基本的认识,很难将其兴趣投射在档案专业。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完成学业以获得地位与威望的需要,不直接与知识相关,是间接需要,具有被动性、诱发性。此动机成为档案学专业吸引生源的主要原因。主要产生于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当代背景,法学、经济学等热门专业,市场职位趋于饱和,档案专业因较冷门,市场职位空缺较多,尤其是大型国企,如中石油、中广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注重档案基础建设,提供稳定、高薪的工作单位,对于大学生诱惑颇大。但这样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极不稳定,当学生发现档案课程设置枯燥,就业面较窄,工作处于辅助地位,并不能发挥其能力,不免对本专业产生失望情绪。

以上两种学习动机共有特征是对档案学内涵本身并不了解,没有相应学科积累,缺乏兴趣,仅跟随社会大流,盲目选择。这样形成的档案学专业学生,缺乏研究热情,应付心态,如果不能及时调节,找准自身定位,将浪费宝贵的时间和大学资源。笔者建议,在基础教育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档案基础教育及有联系渊源的相关学科:档案基础教育虽然不能动摇主修课程的地位,但可以在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中适当加入,尤其可以作为德育环节的辅助。此外,历史学、政治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也可以作为激发兴趣的基点。如,参观当地档案馆、专门的档案教育基地,接受档案文化、历史文化的熏陶,可以补充应试教育缺乏的道德感染;收集感兴趣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汇编,引入孔子编纂《尚书》、司马迁编纂《资治通鉴》的档案编纂事例,以获得相应的理性知识。

二、学习迁移理论与教学设计

“学习的迁移指学习者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③。迁移按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效果,负迁移是相互妨碍、阻扰的现象。学习迁移现象可以为档案教学提供方法论意义。

(一)课程设置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RAMP报告中提出档案教育课程,包含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信息专业教育公共课(与情报学、图书馆学共有课程),与其它专业共有公共课,专门研究课和选修课④。共六个类型,共涵盖几十种课程,与我国现有档案教学差距较大,如何系统科学的将档案课程在有限的四年中传授给学生,需要按照学习迁移规律、安排顺序,形成积极有效的正迁移,提高效用。

首先,学习迁移价值较大的核心课程。某些具有管理学院背景的档案学系,在初始阶段(第一学年)制定大量管理类课程及文科生不擅长数学,档案课程只有档案学概论,核心课程尚未形成体系,没有相关课程与之呼应,学习效果打折扣。笔者认为,管理类课程与数学课程固然重要,但不是档案学课程迁移重点,在此阶段应将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等迁移价值较大的课程提前,形成档案管理八环节、机关文书处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档案基本意识。例如,在档案学概论中直接引入前段控制等理论,却没有对文件的相关认识,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而在学习文书学等公文课程时,如果没有中国政治制度等相关学科的铺垫,对于行文方向、文种类型的学习也会出现空白区域。

其次,积极向其他相关领域迁移。档案管理课程是档案专业学科大厦的基石,而档案工作与机关单位行政工作关系莫大,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工作未来趋势,因此机关文秘类、现代信息技术类课程,也是档案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在掌握核心课程同时,积极向相关领域迁移,完成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未来档案文件方向适应。

(二)教学手段

档案课程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综合的学科,实践性较强,教学方式除了知识传授,更需要学生“独立发现”。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为典型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积极自主的“学徒式学习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和支架⑤。

总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适合档案教学,教师提供平台,学生实践学习,激发其想象力和主动性。但必须注意实践性教学与单纯实习区别,在高年级阶段,一些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档案实习单位,主要是工程档案叠图、打码、装订、著录等档案基层工作,对于已接受较高层次档案管理教育的本科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这样的实习不能代替档案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只能作为基层工作的体验。而档案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应用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⑥,这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管理视野,能够宏观掌控档案工作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复合体。

(三)教师与学生

首先应该明确,高等教育的最终成果应直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现今高校综合实力博弈的重心更多倾向于科研水平,师资力量与招生规模,而对于教学手段,学生的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档案学教师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同步,在传授相应课业知识同时,更应该以自身高尚师德感染学生,教书更要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社科底蕴且具备熟练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

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一方面需充分利用自身权力,通过学生言论行为影响高校间的博弈模式,“推动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以形成了新型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⑦。另一方面也必须尽早确定未来方向,从事本职工作或选择转行,继续研究学术或出国深造,自主安排充裕的大学时间,按照性格、兴趣、能力辅修相关课程,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姜智.教育心理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

②朱玉媛.当前我国高等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5(1).

③姜智.教育心理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127.

④何嘉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档案教育课程简介[J].浙江档案工作,1985(8).

⑤刘迎.支架式教学:概念、手段及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第7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是故,必须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的发展。惟有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中小学生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时,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地成长。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改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需要。目前上海市各类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前列,很多学校开设了心育课,配备了专职心育教师,建立起心育及心理咨询网络,以上心育课、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等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省近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促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以小学、初中为主,在高中学校发展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010年秋,我省中小学将全面进入新课改。这次新课改将实施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而新方案是根据时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且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它既改变了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在这些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如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社会责任感等);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等)。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针对人格和生活心理问题展开的,相对忽视学习和生涯健康心理的培养。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所以,忽视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教育是片面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许多学校已采取了诸如上课、讲座、学科渗透、热线电话、咨询信箱、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不少地方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表现为心理辅导教师“孤军奋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活动被其他教育活动随意取代,“心理辅导室”有牌无人等现象。有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如大面积建心理档案、搞心理测量;有的活动过于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把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此外,市场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莠不齐,有些是匆匆组织“”编写而成的。这些都不利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3、对教师和家长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测率为10.60%,中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6%,小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7%。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开展教师和家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成为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个别地方,如杭州市已开展这项工作,如开通教师心理热线等,但其他地方尚未启动。

4、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短缺,在职培训是目前提高心理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有的地方(如浙江省杭州、富阳等)培训比较系统,教师的素质比较好。但大多数地方只进行讲座式或观摩式的培训,个别学校甚至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编余”教师用来应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这就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5、课内课外结合不够紧密,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并不完全符合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4、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建立心理辅导室,要典雅、温馨、安全、舒适。

5、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6、要注意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个别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7、要慎用心理测试和测试量表。心理测试量表、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本目标

1、探寻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州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施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6、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8、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3、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

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初步构想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中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4、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小学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挖掘行为下面深藏的合理需要,系统思考影响心理行为的各种变量,在充分尊重人的氛围中创造条件,让当事人负责任地自己选择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健康成长。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辅导可通过三条途径实施:

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

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以行为主。

辅导分类: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辅导目标: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寻求发展。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心理辅导应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应取主动态势,宜未雨绸缪,注意防微杜渐。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的学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应及早发现征候,重点实行早期干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学生主体性原则。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以开展活动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个别化对待原则。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认真做好个案研究;整体性发展原则。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不宜把心理辅导课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采用综合辅导模式。

辅导途径: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调查普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索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构建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对本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如,《心育论》,《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书籍与文件。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摸清学生的部分心理状况。我们拟利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可以测试7个内容:学习心理,群体心理,意志锻炼,品德修养,性格特征,情绪调节,家庭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的学生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3、量表测量法:利用行之有效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较为科学,全面的测量,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我们打算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y.g-wr性格量表”,两个测验都制定有全国常模,适用我国的中学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tviht全量表”可以测试8个内容,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y.g—wr性格量表’’可以测试12个内容:即抑郁性、攻击性、 情绪变化、活动性、自卑感、细致性、神经质、思考的向性、主客观性,专配性、协调性、社会的向性。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精心设置的教育教学,心育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素材收集,分析并加以研究。

5、个案分析法:确定典型研究对象,对其行为及心理进行全程追踪调查与研究。

6、比较法:通过对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心育所取得的成绩。

7、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课余观察,课外活动观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活动的言行表现,收集材料。

8、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

十、省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状况

近二三十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有益可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概而言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几乎没有研究。哲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缺少哲学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获得深层次的突破和发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比较模糊,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概念需要更确切的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五育(尤其与德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

2、应用研究存在不足。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文章看,应用研究中“方法中心”现象比较突出,即运用心理测量法的调查研究比较多。具体问题有:重复性调查多,有新意的研究不多;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干预研究多,对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少;采用心理因素取向的研究比较多,采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立体取向研究少;运用国外量表多,自编量表少;横向研究多,跟踪研究少;实证研究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少;取样范围小,跨地区协作研究缺乏。

十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现状

阮灿斌:武穴市教科所副所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教科所访问学者,湖北省德育学会会员、心理学会会员,大学本科毕业,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湖北省地方创造教育教材《玩中学》、《做中学》副主编,武穴市《教育科研》杂志主编,中央教科所《教育情报参考》、中华学习网、中国教研网特邀编辑,湖北省少先队学会会员,《学习报》特约编辑,《湖北教育》特约通讯员,《黄冈日报》特约记者。多次在市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先后被评为黄冈市“骨干教师”、“模范通讯员”,武穴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十佳辅导员”、“优秀晚会主持人”等称号。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国防教育报》、《党员生活》、《德育报》、《家长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湖北法制报》、《黄冈日报》等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70多篇,20多篇,德育论文《浅谈隐性教育》入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并应邀参加中央教科所教育研讨会,《浅谈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隐性教育”》在中央教科所核心期刊《教育情报参考》发表。《如何在学校德育中实践“以人为体”的教育思想》被省教育厅评为论文一等奖,并入选论文集。创办黄冈试卷网和武穴教科网,为武穴市教育科研网络化和中小学心理健康奠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程伟林: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有十几年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经验,理论功底深厚,擅长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上有独到的见解,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多篇,现担任湖北省武穴师范、武穴实验高中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为省级骨干教师,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很强的组织能力。该负责人准备投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本课题为龙头,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充分保证课题的实施与落实。

汤书祥:中学心理高级教师,有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后两者也于今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科研经历,擅长做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已经率先尝试在学科教学中和常规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郑舫:心理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参加武汉大学《高考心理辅导暨潜能开发高层论坛》,现为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师团成员,担任高一和高三心理专题辅导教师,创办“心灵之声”信箱,共计收、回学生来信500余封,接受学生面询150例,积累大量的个案资料,有15篇心理素质培养相关论文(文章)在省级报刊、杂志或学会上发表(13篇)或获奖(2篇)。

本课题主要采取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并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运用到教学和课题研究之中。本课题组人员分工:⑴课题指导:刘青春 、叶平、李文鹏、姜瑛俐、张增艳;⑵课题领导小组:张增艳、刘辉云、阮灿斌、刘辉炎、项江水、吴汉松、涂国宝、雷晓青、汪德生、上官金星;⑶课题研究组:阮灿斌(组长)、张烈智、陈伟林、罗平安、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汤书祥、郑舫、查成文等。

课题研究组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具体组织与理论指导,落实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设备条件,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方案的起草、申报立项、实验组织、实验管理,资料档案服务,中期检查与实验总结等工作。⑷课题实验组:阮灿斌(组长)、陈伟林、罗平安、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汤书祥、郑舫、查成文等。具体承担本课题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任务,各学科教学方案和研究方案的实施。

十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安排及经费预算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试验办点阶段

(XX.9---XX.12)

武穴实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申请报告

实施方案

陈伟林

2

设计准备阶段

(XX.12---XX年.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申请报告

实施方案

阮灿斌

3

重点实验阶段

(XX年.9---201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细则、管理目标》

实验方案

实验总结

各实验点负责人

4

全面实验阶段

(XX年.8---2010.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合实施方案》

研究与

实验大纲

阮灿斌和各点负责人

5

总结鉴定阶段

(2010.7—201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合报告》文集

大纲、教材、论文

课题领

导小组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0年10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结方案》

方案

阮灿斌

2

2010年11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质教案集》

教案集

课题领

导小组

3

2010年12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

论文集

课题领

导小组

4

2010年1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个案集锦》

个案集

郑舫

汤书祥

5

2010年2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实验报告

阮灿斌

1、工作安排

2、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总额

40000(元)

自筹

10000(元)

申请

30000(元)

经费开支项目预算

1. 资料费: 4000元

2. 调研差旅费: XX0元

3. 小型会议费: 3000元

4. 计算机使用费: 6000元

5. 打印费: 3000元

6. 成果评审费: 300元

7. 其他: 3700元

自筹经费

来源说明

通过论文评比、结集出版、培训活动、课题研究经费筹集一部分资金。

经费管理单位

名称、地址及邮编

第8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建构;教学方案

积极心理学所看重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内在动机等要项,也正是德育教学的核心价值,通过教育的过程,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展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使每个人的社会生活能更加精彩。以下笔者提出几个德育教学可努力的方向。

1.各阶段的德育教学,应以知识的引导为主轴

德育教学以追求最好、最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这种生活则有赖于知识的引导与思维。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述,靠理智引导的生活是一种最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依靠人性中的理性和心智能力,才能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朝向善的目的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尝试补充(并非取代)人类的受苦与失调情绪,使心理学对人类的经验有更完整与平衡的认识,以创造更为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是,要乐观进取,获得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则有待人们的知识引导,学生应利用自己的智慧,来消解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化为成长的动力,以成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德育教学课程设计,应强调各级学校的衔接与统合

德育教学课程重视人的生存、生计、生命与生活四大层面的关联,而且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层级,循序渐进地学习。除了正式课程外,还须通过随机的科目整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导与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各学科的统整性及与生活关联性。尤其教学的过程要以真实的问题来让学习者进行思考,并期待通过问题解决的历程,让学生去体验与感受。积极心理学家也看重这一点,强调学习者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由学习者去自我建构、自我引导,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及脉络性学习,从体会中省思个人行为,从省思中重新诠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3.德育教学的议题宜多元化,以起到相互启发整合的功效

德育教学的议题要多元化及具有统整性,强调彼此的关联性与应用性,使学生习得统整性的知识,跟生活经验作适度的联结,也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性。尤其要重视生活经验中的积极意义。在多元化与生活化的课程安排下,来引发学生关怀与认识生活的兴趣,营造有生活力的校园文化。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进取、积极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等,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Peterson的研究就指出:乐观有助于强化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可降低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容易找到社会中的支持力量。诸如此类的心理感受及行为表现,均可为学校实施德育教学与学生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问题的分析转到介入问题解决,以增进学生的正常发展与心理健康。依据Beane的课程统整概要图,由主题而概念,再至活动的进行模式,应是德育教学课题可以推展的方向。

4.德育教学的实施,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

德育教学重视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珍视生活,进而能体悟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的长河中,不论学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可能遭遇困境,因而有需要培养其应付挫折和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聚焦品格长处、积极情绪、积极环境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思维,了解生活的事实,知道自我、他人、社会及大自然的根源,有能力欣赏彼此的美与可贵,珍爱自己、尊重他人及热爱自然,强化挫折承受力,共创美好的生活。

德育教学是要辅导学生去理解“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是人类在面对现实情境时,能把学习的潜能表现出来,并且能懂得珍视生活、关怀生活,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习惯,体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学生以人文关怀的省思,探索生活的意义,培养思想情操,建立合宜的人生价值观;以良好品德,建构高尚的人格,体现生活的活力;以积极情绪和积极意义为主轴,追求幸福与快乐的人生;顺应生活的旋律,分享和感受生活的果实,体会生活的哲学与智慧。

参考文献:

[1]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1.以故事、案例为主要内容,启发学生读懂其意,认识健康的心理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及对社会、人群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理解心理健康的危害性。

3.怎样对待心理问题。

重点: 例证心理健康与人成长的重大意义。

难点: 发现并指出心理问题。

德育点: 正确认识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心态。

创新点: 总结时发挥语言的创造功能。

空白点: 把空白点放在“导入”和“上课开始”

教学过程:

引言 : 同学们心理健康对我们来说是门新的学科,也许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内容是什么?标准又怎样?其表现行为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学习,逐步解决你心中的疑问,让心理健康悄悄地走进你。(板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健康呢?请随老师解读案例。

二、正课:

案例(一)

有个女孩常在晚上突然惊叫,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有时做怪动作在地板上跳来跳去,每次发作一两个小时,夜夜如此,持续几个月,家人束手无策。后因多方诊治,得知其父非常疼爱她,管得比较严,不让她随便外出与男性交朋友。生病那天,女孩子早与一位朋友约好出去跳舞,到了傍晚,父亲一直坐在门口看报,寸步不离,她找不到外逃的机会,无法赴约。她害怕父亲而无法开口,又担心朋友会一直在外面等,心里非常着急,在焦灼不安中,就突然大叫、大闹。四处乱跳患了此病。听了此案,你能说出小女孩在什么情况下突发心理异常吗?

生:在父亲的看管下无法赴约。

生:在高压的环境中。

生:在恐惧中、在承受不了的压力中都易异常

在此案例中你能总结出心理异常有什么危害?

生:对个人,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失去乐趣,不能健康成长。

生:对他人,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给他人带来烦麻。

生:对社会,影响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

女孩在心理异常之前有没有比在焦灼的等待、恐惧地着急更为好的办法,解决此事?你能替她想出好办法吗?

生:和父亲谈,告诉他自己的错误,然后让父亲打电话给男朋友不要等了。

生:知道家教很严,事先不与男孩约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打电话给朋友,告诉家中情况。

生:看书、读报、弹琴、看电视转移注意力,以达到减压的目的。

生:打“娃娃玩具”,将焦灼的心理不满的情绪发泄掉。

生:心里多次想“去不成更好,免得耽误学习。

案例(一)我们知道了不健康的心理的危害性。

让我们共同学习例案(二):

在南非某贫困的乡村,住着两个兄弟,他们接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离乡背井谋发展。大哥被奴隶主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被卖到很穷的菲律宾。四十年之后,兄弟俩又聚到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做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等。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数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各自经历的遭遇。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社会,没有特别的才干,唯有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洗衣给白人。不敢奢望事业,弟弟却说,初到菲律宾时,担任低贱的工作,发现当地人比较愚蠢和懒惰,于是便接过他们放弃的事业,不断扩大收购……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处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兄弟俩在事业的成就上,却有着如此的差别?用案例中的语言说出你的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生:哥哥说:“黑人只能为白人服务……”弟弟却接过白人荒费的产业……

生:哥哥和弟弟的想法不同,所以取得的成绩也不同。

由于所持心态不同,这个案例表明影响人的绝不仅仅是环境,是一个人的积极心理状态、行动和思想。心理状态决定一个人的视野、事业、成就甚至是幸福。也就是说健康的心态能使人生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板书)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不健康的心理的危害,就懂得了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性。那么你能举出学习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吗?

生:妒嫉别人。

生:消极,做事总往反面想。

生:不能正视自己、自卑、自弃。

生:不能接纳自己,一切都是别人的好。

生:沮丧,常有失败感,不自信。

生:说假话

生:图名利做什么事都无真心投入。

生:孤僻、易怒、固执、焦虑、多疑等。

在你的学习中有哪些不良的心理行为,说给大家听,敢于说出来就是正视自己,接纳自己。

生:我对比我强的同学总是充满敌意。这样影响我和同学间的关系。

生:我总是佼幸自己不是最差的。

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对心理健康的初步感受吗?

生:通过学习知道健康的心理对人来说意义重大。

生:健康的心理是通往快乐人生的桥梁。

生:没有健康就没有快乐。

生:别忽视你内心的一点异常心理,也许那就是隐患。

生:积极的想法会让你走进人生的另一境界。

生:把握健康也叫珍惜生命、珍爱自己。

生:多学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这也为健康奠定基础。

同学们谈得很生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拥有健康的心理,达到快乐人生、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彼岸,让健康的心理悄悄走进你。

 

板书:让健康的心理悄悄走进你

第10篇

教学管理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根据《第4号(官方答疑)

关于做好学校正式开学前教学工作的通告》、《东莞市学校正式开学前教学工作指引》关于转发广东省教育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实现“严防疫情输入、杜绝聚集疫情、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确实做到“十个到位”,现制定《**镇中心小学延迟开学期间的教学管理方案》,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在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确保春季开学工作准备有序推进,努力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科学、合理规划学生在延学期间在家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明确职责:

整个延迟开学教学管理总负责人:**校长;

指导延迟开学教育教学方案制定与指导落实:**

延迟开学专项活动内容的规划:**

延迟开学体育锻炼内容的规划:**

延迟开学学科内容的规划:各科组长与备课组长

协调、统筹段部教学落实情况:段部主任、教学干事、德育干事及各班主任、科任。

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与技术指导:学校信息教育中心

方案的推进、宣传:**

一式开学后,教学部门和总务部门负责,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学生的补课或网络教学工作;因未解除医学观察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或其它员工因疫情需要隔离未能上班的工作调度安排。

三、具体安排

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兼顾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开展网络教学、线上答疑等学业指导尽最大努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教学部门安排所有教研组设计安排各年级的学力课程,教师在家利用线上教研,进一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备课。制定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教学实施课程表》,确保学生每天在网学习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利用网络进行新授课内容教学,确保正常开学后“零基础开学”。

网络教学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日休息)

时间

内容

备注:

8:20前

学生自主进行晨读

1.各科目设计的微课、慕课等每天不宜超15分钟;总要求是每科线上学习总时间不超30分钟。

2.上课时间与答疑辅导时间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线上答疑、辅导时间,学生家里的设备不允许,只有晚上家长在家时才能进行的,可将时间调至晚上9点前。

3.各科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教学资源,但一定是不能收费的资源。

8:20-9:20

体育锻炼

9:30-10:10(含线上、线下时间)

语文自主学习

10:20-11:00(含线上、线下时间)

数学自主学习

11:10-11:50(含线上、线下时间)

英语自主学习

午餐、午休

学生自主合理安排

项目活动

3:40-4:00

语文线上答疑、辅导

4:10-4:30

数学线上答疑、辅导

4:40-5:00

英语线上答疑、辅导

要求:

1.

答疑时间各科任老师必须在线(可利用微信群、QQ群、掌上通等答疑);

2.

体育锻炼、项目活动由各班主任检查、落实(不能要求天天在网上打卡);

3.

各学科的评价、检查、反馈请根据年级特点,以段部为单位,统一做法;(不能要求天天在网上打卡);

4.

各段部的项目活动课程请根据年级特点进行个性化优化。

5.

各学科的线上教学内容应充分结合本次疫情情况及学科特点,制定可行的专题教学活动,语文建议以看推荐的必看书目,背诵积累经典为主;其他学科的线上教学内容即以发展学科素养为主。

(各年级课程具体安排详见附件一:**镇中心小学关于正式开学前网络教学实施课程表。)

四、保障措施

(一)以学校为整体,最大限度保证教学

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努力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兼顾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开展网络教学、线上答疑等学业指导尽最大努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学校教学部门及各级部要做好此期间的网络授课工作引导和监督工作,授课内容不能进行新课授课,全部以学力课程内容为主,适当进行复习课和指导学生的自学工作。信息中心胡亮萍副主任带领信息科组魏燕霞,杨玉鹏老师做好网络授课技术指导。两位副校长跟踪好各部门工作管理,黄副校长负责把控学生每天课业负担,不能超量。办公室做好相关工作的报道。正式开学后,学校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拟

将通过周末(周六或周日)1天时间调课、压缩暑假假期等补偿方式,研究制定开学后的教学调整方案,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减少。

对于到正式开学而又不能按时上学的学生,根据开学后实际情况,实施段部集体备好网络课,由相应科任进行跟踪授教,返学后,各科任做好复习与查漏补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不落下应该接受的教学内容,尽最大努力消除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开学的学生、家长的忧虑。

(二)以年级为单位,研究制定网络课程表

各年级要以备课组的形式开展网络教学指导,根据本校实际,统筹各学科学习任务,建立各年级网络教学实施课程表,确保各段部各年级和班级要有详细的每天课程安排(课程设置要做到全面发展,知识、技能、应用实践兼顾),以此督促学生全天在家学习,同时合理延长休息和锻炼时间,以保护学生视力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建议学生在保证基础性学习的同时,可以适当结合疫情,开展一些综合性项目研究学习。陈海松、黄映凤、王方三位领导分别做好各自负责段部的跟踪工作。

(三)以学科为单位,研究制定教学计划

各科组根据自身教学进度,结合调整后的开学时间,研究制定本学科网络教学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发线上教学资源。各教研组要定期定时开展网络备课研究讨论,要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做好文本解读和备课工作,要有具体要求。并要求教师从2月15日起,在家办公,要利用疫情时间开展校本研修和自我学习,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痕迹,教学部门将做好督促工作。教学部门要根据行政所任教学科分配到各科组,加入科组研究群与教师一起学习研究。

(四)以教师为主体,组织督促学生落实网络学习

教师通过网络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并做好在线考勤记录、互动答疑、作业批改讲评、个别辅导及其它工作。

同时,班主任利用微课掌上通、班级群、家长群下发网络学习指引和要求,引导家长、学生认识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引导家长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五)以宣传为途径,提高多方防控协作意识

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和开展网络学习工作,最大限度的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完善校园家庭沟通渠道,启用多途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微信、掌上通、网络课程等形式进行宣传,及时传达学校防控及开学准备情况,确保家长学生情绪稳定。网络学习开课前两天,班主任科任教师提前做好通知,让学生、家长检查终端是否正常,家里网络是否稳定,让学生明晰各科网络学习的要求,以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正常学习。正式开学前2天,由德育外撰写一个微宣传,告知家长配合学校防控疫情工作,自觉接受入校测体温、登记等工作。

(六)以严查为手段,确保安全启动开学

若收到上级春节开学通知时,学校立即启动入校体温检测制度,严控进校人员管理。要求各段部安排4位工作人员(教师或家长义工),上放学期间到门口协助测量体温。每日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晨检、因病缺勤登记与报告、复课证明等日常防控工作。不允许带病上学或上班。因病缺课(勤)人员应由校医根据医院返校证明和隔离期限确认后,方可返校。如发现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并戴上医用外科口罩。学校立即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并按照要求向镇教育管理中心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

(七)以沟通为平台,处理好家长的舆情

延迟开学,学生不能在正常的开学时间到校上课,采取网上学习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于老师、家长、学生都是一个新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误解,可能会引发个别家长有看法,基于此,各位老师必须按照各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本校的延迟开学教学管理方案的要求,不得布置超量的作业,如家长有建议与意见,每位老师有义务与责任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如果对处理不了的家长意见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段部主任,再由段部主任向落级行政汇报(低段:王方、中段:陈海松、高段:黄映凤),各班要将段部主任、落级行政的电话号码告知家长,确实表达意见渠道的畅通。

第11篇

一、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学不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学生书写习惯有待提高。

2、“强基”战略落实不够。

具体表现:数学学科:学生作业脏烂差、周强化、学困生辅导不到位;英语学科:没有备课组,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学生书写不规范、教师教案不规范;道法学科存在问题:教学脱离书本、课时划分、资源整合;科学学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力度不够,教师对科学课流程不熟。各年级周强化测试题收集不到位,奋斗目标没有公示出来,老师心中不清楚定位,工作的激情不够。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一方面我校进一步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全面开课,特别是体、音、美、心理健康等这样的薄弱学科要开齐开足开好;二是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执行规范,认真落实常规教学的备、教、辅、改、考等工作。

具体做法:在常规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答题习惯,作业干净美观、建立学困生档案,把书本上、长江作业、单元测试的易错题收集整理让学困生再次练习,落实周强化;英语学科及时成了备课组,加强推门听课制度,抓好培优补弱工作,通过青蓝工程教研等工作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指导,引领。道法学科的教师勤研读新教材、新教参、新课标,多关注时事,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集体备课。科学学科: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热情,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好课,同年级科学教师共同学习。

2、吃透“强基”意义,有效落实“强基”工程。

第12篇

目前,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大多采用传统的授课形式,这种形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以讲解理论为主要内容,虽然能使心理委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但由于缺少心理辅导的实践机会,当面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时很多心理委员不知从何下手。

心理委员培训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发和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在心理委员培训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不但增强了他们学习心理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敏锐性,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较快地适应了岗位职责,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培训效果,选择的案例应当既适合培训的需要,同时又要密切联系实际。选择培训心理委员的案例,一定要围绕我国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问题展开,因为培训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越贴近现实的案例就越有价值,越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效的开展。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案例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式要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借鉴和启发作用。

(二)案例内容的选择

案例内容以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为主,如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学习压力问题、自卑、抑郁、焦虑等。还要包括当事人成长过程中各类基本信息、重要事件、本次诱发导火线、主要症状与问题等,要具体详实、真实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心理辅导要遵守为当事人保密的原则,故所引用的案例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必须要加以调整。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集体参与的原则。培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心理委员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和谐的讨论氛围。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4个环节:

1.阅读、分析案例。让心理委员仔细阅读所选取的案例,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心理委员应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以咨询者的角色和地位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来访者的认知障碍和行为问题。在确定运用哪种心理辅导理论解决案例中的心理问题时,一定要以能够促进来访者成长为目的。

2.小组讨论。把心理委员分成5~8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每人就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所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发表见解。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言,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顺序逐一发表各自高见,可将几个有关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3.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在培训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所有人员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集体讨论有效地开展, 培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心理原理、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心理委员概括出来。培训教师还要依据培训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案例中反映的心理委员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

4.总结评述。搞好总结评述是案例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通过总结评述使心理委员对学习成果有一个概要性的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思考、提升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巩固在案例学习中掌握的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心理委员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案例教学法培训心理委员的效果

(一)调动了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

由于案例教学法主张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去策划分析,这就促使心理委员必须主动地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如《大学生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等理论,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评述的过程,促使心理委员思考、消化从案例教学中获取的心理知识,并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融合,成为已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理论和操作方法。

(二)培养了心理委员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在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采取以课堂讨论为主的方式,心理委员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学习对自己和他人已有经验的利用,这些都促使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如提出假设的解决方案主要运用发散思维,论证方案是否成立主要运用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法;选择最适当的方案主要运用聚合思维,通过比较、评价,确定对目标实现的利弊,这实际上又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因此说,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也就是对心理委员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

(三)增强了心理委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中,案例的解决没有统一、权威的答案,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案例为全体心理委员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开拓心理委员思路,启发其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加快了心理委员对心理辅导技巧的掌握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培训心理委员时,由于经常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扮演教师或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角色,使他们逐渐能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心理辅导理论和方法、恰当的提问技巧和共情手段来解决问题;同时,他们还要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注意调整自己的辅导行为,消除自己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这样,在模拟解决和处理心理和行为问题中,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使心理委员较快地掌握了心理辅导的技巧,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打下了基础。

(五)提高了心理委员对心理危机预警的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