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22:1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科学思维管理心理学教学
一、引言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称为组织心理学,在工商管理界称为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层面的人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它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环境中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同于西方管理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这使得管理心理学教学承担了更重要的教学任务,例如: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与企业新型关系中的社会心理问题;政企分开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社会心理分析;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不同层次人员的各种心理需要及其激励措施;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中领导腐败行为的心理诱因分析;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人个性心理特征所产生的不同于西方管理理论中所提到的领导心理、决策心理、权力心理、竞争心理、公平心理;中国人管中国人的难点分析等等。
在教学中如何能把这些问题讲精讲透,是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以教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教学的需求,我们需要借助科学思维与方法去思考管理心理学的教学问题。
二、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式的建立
现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对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思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作精确严密的思考;将分析现实和预测未来相结合,作超前性思考。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破除旧的思维框架,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高超的思维和更出众的素质。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包括:第一,从封闭性思维转向开放性思维;第二,从单维性思维转向多维性思维;第三,积极主动地思维;第四,学习新知识,引进新观念,应用新方法。
三、科学思维在编写教案中的应用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教师在写教案时,怎样陈述教学目标的问题。
在教育活动中,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目标按层次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是一般的、非特定的目标,它的目的是指出教育活动的大方向。如“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文化科学知识”等等。一般目标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体现了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是制定特定的具体教育目标的依据。
另一类就是特定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其终端是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这类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向师生指明在教学活动中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要得到什么结果。这类目标还是检查教学效果,进行考试与评价的依据。教案中要写的就是这种特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在陈述这种教学目标时,应包含几个基本要素:谁要完成这项任务,完成任务的实际行为;完成任务的实际结果;完成任务的条件;评价任务完成的标准。
这些要素也可简化为三项;第一,描述学生的可观察到的行为。第二,描述学生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第三,用来评价学生行为表现是否成功的标准。
四、科学思维在管理心理学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则不够重视,是一种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做法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思考力,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教学中同时具备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多重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第二,重视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2―6名组成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合作学习的策略很多,其中对管理心理学适用性比较强的是小组成绩分工制和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成绩分工制的具体作法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先由老师讲授新理论、新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做复习和讨论,做完后进行测验,测验独立完成,试卷由老师当堂批改完或课后不久尽快批改完,并把个人得分转化为小组总分。
每个学生对小组的贡献,是由他在此次测验中所得分数减去自己过去测验的平均分数所得的值决定的。所得的值为负数,则给5分,所得的值为正数,最高可给10分。小组游戏竞赛法的作法是: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教师对某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作初步的讲解,然后将思考题或案例分析题发给每个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相互提出问题,直到每个人都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新理论与知识为止。接着开展竞赛式小组游戏。竞赛内容老师随机决定,一般每周举行一次。
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成绩,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四,注重教育目标达成的全面性。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而现代教学方法则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项教育目标的协同实现。以“合作学习”为例,它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技能。一种方法,达到了多种教育教学目标。
第五,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创新,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大家都认识到管理心理学对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把这门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使学生通过管理心理学学习能够更好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为今后成为管理者奠定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管理经验。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更新颖、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鲍健强.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8.
教案的第一部分为学情分析,在这一部分,主要有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其中教材分析主要是分析这篇课文的课时安排和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而学情分析,则主要是分析学生的情况,比如学生年龄,水平、家庭、特点等,主要是从这些点着手。
教案的第二部分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和单元目标以及文本目标来确定、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后面的课后思考题来确定。
教案的第三部分为确定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在确定教法和学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来确定,同时也要注意新课改的要求,在这一部分,我建议新教师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写作详案。
教案的第四部分为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总结、板书设计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的选择而确定,同时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最后的课后反思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并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三优工作的导入婴幼儿运动发育的规律0-3岁各年龄阶段婴幼儿运动发育的水平如何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PPT; 红绒球、小球、摇铃、积木、响环、拨浪鼓、图画书、珠、画笔、纸剪刀等用品和玩具;手指操互动;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婴儿心理学》、《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2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如何促进0—3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PPT; 《右脑记忆对对碰》,益智玩具;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婴儿心理学》、《七田真0-6岁育儿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3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PPT; 《0-8岁宝宝阅读计划》;《东方宝宝》书籍;《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小蛇》、《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8岁宝宝阅读计划》、《婴儿心理学》、《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4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
家庭教育指导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意义和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掌握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提高亲子阅读的水平,促进婴幼儿早教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意义和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朗读法、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和意义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如何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教育指导》PPT,;《母鸡萝丝去散步》、《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小蛇》等一些经典的绘本;专家书籍;优秀绘本推荐目录;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研究教育和实践中的各种心理动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实践,包括的心理学有下面这几种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就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跟教的最基本的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它属于应用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怎么教会别人和怎么学会别教的,并且包括教跟学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数围绕教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下几种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还有教学环境这五种要素。把所有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和反思的过程的三种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大多数对教育实践拥有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这四种主要作用。这四种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描述用来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明白要解决的问题。
(2)解释用来为实际教学提供比较科学的理论性的指导工作。
(3)预测能帮助教师预测并且帮助干预学生们的心理活动。
(4)控制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研究。
二、教育心理學课程结构
教育心理学当前属于优化的结构体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怎样学习的特点、学习时的心理规律和学习的条件的科学研究,他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一般的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的这些部分。在这些里面“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描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发展的理,“学习理论与教学”一部分主要关注学习基础知识,从古至今需要压缩旧的理论,然后再突出新的观点。“一般学习心理”一部分关系到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改变方法、学习的实质性和类型、学习的生理机制的内容。“分类学习心理”一部分关系到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形成、学习的新策略、问题的解决、社会规范和品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以及它的促进条件。“教学心理与教师”的部分关系到教学的设计方法、有效的教学新策略、个别几个的差异、教学的评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内容。在整个优化的结构体系中,学习跟教学的心理部分前后相互照应,相互辅助而成,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浑然一体。
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主要内容是应该和日常教育教学联系非常紧密,对于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具体还特别的枯燥乏味,因此应该在保持教材体系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增强教育心理课程的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进行的整合和优化。
1.改变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材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比较强调服务实际生活,是一种重点研究基础。之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教材。绝大多数强调从面相教育事业的实际点作为基础点,重点注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此昂是教育过程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所以教育心理学教材一般都是从知识方面的学习、各种技能的培训、良好品德的教育、各种审美教育、其他的体能教育、心理学科教学、个别差异等各个角度进行组织改革。
2.尝试改变教育心理课程的实践教学
在现在的课程改革中大多数课程设置较多的实践课程,可以更加的扩展传统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礼仪和沟通等实践内容,并且会让每个学生亲自编写教案材料并且开展讲课比赛;并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的讲课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的共同学习,才能够成为市场上竞争的专业人才,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会具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结果。
四、总结
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心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会通过了解在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教学改革会围绕着整个教学的目标、优化教学的基本内容、改革教学的方法、扩展反馈平台、革新评价机制五个大方面进行下一步,取得比较好的成就,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J].《教师教育论坛》.
[2]伍新春,姚梅林,刘儒德.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D].《中国大学教学》.
[3]吕娜.关于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探究[J].《亚太教育》.
[4]杨颖.教育心理学课程及教学改革探索[D].《东方教育》.
[5]国云玲.主体性创新性主动性师范性——关于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与普通高等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目前中国整个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适合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很少。当欧洲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如火如茶进行着的时候,我们的职业教育却在艰难起步状态下摸爬滚打。在西方的职业学校,母语文化教学非常受重视,因为它是传承民族灵魂的途经。而我国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它长期幽闭冷宫,学生不重视,学校不重视,社会也不重视,几乎查不到相关的理论书籍,这让从事职校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十分苦恼。好在无论哪种教育都有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好在还有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语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书籍可以参考借鉴。另外,职校语文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备课,这种备课能促使教师树立教育抖研的意识。
1、心理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思想的先导
职校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自卑感强,一部分职校学生来自离异的家庭,几乎没有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疑心重,感情脆弱,行为偏激。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是班里差生,有受到老师、同学歧视的经历,自我效能感差。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心理科学理论与职校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更密切些。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备课时应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做法相对要好一些,汶川地震之后,一职专拟成立心理咨询室,许多教师也意识到在职校教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师队伍中掀起了一股考心理咨询师的热潮,他们积极参加心理学辅导,佟小晶等老师通过考试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些老师在做班主任或组织课堂教学方面显得更游刃有余一些,这是很值得其他职校老师借鉴的地方。
2、教育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理念的本源
职校语文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相比,有自身特点,它必须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尽管如此,教育学、语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依然是职校语文教育理念形成的源泉。在本地,教师进修学院几年前曾经邀请国家级教育名家到各职校学校做演讲,那次活动对许多老师触动很大,老师们普遍觉得参加工作以后疏忽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固步自封,几乎不了解其他国家、地区先进的职教理念,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其实,以讲座的方式定期对语文老师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或邀请当地著名企业家到各职业院校现身说法,讲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企业得失的案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语文教师的备课、上课产生有益影响。
3、社会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参照
职校语文课有特殊的服务功能,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社会与企业的需要间接地影响着语文教师备课的方向。笔者亲历过一次企业招聘会,学生(计算机专业)要经过五关初试,才有资格到企业去接受面试和实习锻炼。在即兴问答环节,许多学生败下阵来,他们的社会经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都受到严峻考验。
活生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职校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关注有关社会学知识,并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面对新世纪、新的教育使命,职校语文教师更需要以前瞻的眼光,涵容历史与现实的博怀,去重新审视的教育观念,开拓新的理论研究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梳理整合,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完成。
那么如何汲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顶岗实习,把备课的地点转移到企业当中去,通过实践加深理论认识。以葫芦岛一职专为例,它的校办幼儿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也给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幼教专业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平台。
二、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职校语文教师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不论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上的需求或实际表现,均呈现阶段性变化和发展,而这个发展过程是教师备课的过程。其中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之一。加强职校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优化进行。
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四项。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目前,本地各职业学校对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主要是以下这几项:
1、说课说课可以改变教师抄教案、照本宣科的状况,强化教师备课意识,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学生、教法,提高备课质量。
2、教研教师能随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从中梳理、整合出教研课题,这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3、辩论与演讲辩论和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机智,时常还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4、即兴作文教师的语言美有时能影响几代学生,即兴作文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语言修养,同时也展现了教师的思想魅力。
5、课件制作能够制作教学课件是当前职校语文教师应掌握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
6、写作能够教写作的老师未必自己写的出好文章,所以教师有必要平时加强写作强化训练。
7、三笔字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离传统越来越远,但写一手流利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依然是教师的独门功夫。
8、教学反思真正会备课的老师都会把撰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基本功勤加训练,不断写教学随笔的过程,就是教师备课能力提升的过程。
笔者认为,这些基本功其实是任何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他特殊的职业需求,要求语文老师还要具备另外一项基本功,即社会调查。以葫芦岛市一职专为例,目前该校基本为教师搭建了展示个人基本功的平台。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每位教师到多媒体教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都组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校学生"文明风采"作文大赛;每学期都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五个一"竞赛(说一节课、讲一节课、写一份教案、做一个课件、做一次演讲);语文教师参与校园网建设,与专业课教师在切磋交流中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语文教师还参与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求教师每个寒暑假都要做社会调查,深入社会去了解导游业、家电行业、幼儿园、装演公司、电脑公司等不同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并撰写调查报告。这非常有利于语文老师在撰写教案时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自己的备课针对性、差异性得以清晰体现。
1 导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1 导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学习论与教学论
导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懂得现代学习理论,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20世纪中后期科学心理学出现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革命,所进行的研究涉及学生的素质、知识、技能。同时也反省认知和学习动机以及其他人格特征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改革。20世纪80年代之后,科学心理学的这些新发现在我国书刊上做了不少介绍,学者和教师结合实际作了一些应用性的研究,并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成效。
现代教学论是基于现代学习论的教学论,即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如果教师较好地掌握这种教学理论,那么其教学行为就可以建立在现代学习科学的基础上,并较好地运用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学习和教学技术。用现代导学设计理论来武装教师,就会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2 导学设计应关注审美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导学设计应关注审美教育。1999年,教育部把美育正式写入教育纲要,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对人的精神层面影响十分深刻。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艺术课开不开无所谓,学科的美育渗透也无从谈起。
德育的功能是规范,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作用。美育是熏陶、体验、感发。对于人精神层面的深度影响,特别是塑造公民意识,提升道德素养、人生境界方面,美育的功能是独特的。
1.3 导学设计理论应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
导学设计则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本系统的一切活动预作筹划和安排,使其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研究整体与部分(要素)、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系统的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控制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把握,获得最佳功能。
2 导学设计的实践思考
2.1 导学设计的概要
导学设计就是依据科学理论,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导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和配置,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导学设计应该遵循一般的教学设计要求,同时也会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一般规律。
2.2 导学设计的核心要义
导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度设计。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按教案设定的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学生,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被忽视了。传统的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而不是学生学习创造过程。
2.3 把预设与意义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预设与意义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使认知者对认识对象加以理解,给予一组适合于自己和团体可接受的意义。这就是认知意义性。教师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课前预设,这节课学什么,教什么,重点是什么,还不是教师说了算,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自主讨论,自主建构意义,思考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关联,觉得这节课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是需要教师来导学,有教师来帮助的;这节课应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与学生有什么关联意义。这些都由学生提出来。这是个很大的变革。
但不少教师很不适应。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完成这一探索过程,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推测课堂上种种可能性,每一堂课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学案和导学案进行导学活动。其核心就是体验生成,体验互动,体验对学生的尊重。只有经过这样的认知过程,学生才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3 导学设计的主要规范
3.1 导学设计的理念变革
导学设计的理念变革就是要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到互动式教学。这种观念的转变会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从传统教学的讲授者、解释者、演示者逐步转化为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尊重学生作为平等一员参与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自由表达的权利;鼓励学生质疑、追问,甚至批评教师和教材的观点;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做的就是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解惑。这就需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导学设计。
3.2 导学设计方式
根据实践,通常把导学案设计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简明扼要的学案,主要用于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另一类叫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相似,它是经过学生一定反馈后,进行设计的详案,供教师在课堂导学使用。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3 导学案预设的生成
导学案的设计也可称之为预设。预设活动的结果就形成生成。实践表明,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指的是导学设计(可以是教师预设,也可以是学生预设,或是师生共同预设)。课堂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导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期许。预设体现了导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导学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导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和效果,又要注重生命体验过程和质量。
前不久,偶遇一在外校教书的同学,便随意交流了一些对教书的看法。他说,语文老师最怕写教案,学校两个星期检查一次,并评出优劣,与课补挂钩。现在好多老师都是先讲课,再补教案,苦不堪言。
我问他:“你们学校领导怎样评价教案的优劣呢?”他说:“越多越好呗!”我又问:“领导经常到你们的课堂上去听课吗?”他颇为欣慰地说:“这个真没有。”
其实,同学所在学校的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试想也是,一个教师,如果连教案都没有,真是难以想象他将怎样面对一群学生。教案不仅要写,还要写出教学步骤和课后反思,这样的教案,似乎才是完美无缺;这样的教师,似乎才是胸有成竹。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节课,不仅在语文课本上画得密密麻麻,还在教案上写出导语、步骤、重点、难点、作业、反思等,甚至课堂上的每句话都在教案上做出深深的印记。这样的结果,我在课堂上不是导演,学生也不是演员,而是我成了统帅,学生成了士兵,学生在我的指挥下亦步亦趋,同进同退,不敢越雷池半步。
当我读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所写的一段话时,我突然感到不安。他说,课堂教学要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当正常课堂行为受到干扰时,应采用最简单最小值的干预去纠正,如果最小值的干预没有发生作用,可逐步增加干预值。要既有效地处理,又要避免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可是,我的课堂有干扰吗?学生都是一群听话的孩子,只会人云亦云,像温顺的绵羊。他们的大脑,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长期以来,人们把写教案当成了备课,认为教案写的越多,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的确害人不浅。就像纸上谈兵,理论上头头是道,运用于实践,才发现漏洞百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说“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任何一位在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教师都会发现,主动自觉地学习,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讲得再多再好,都不能代替学生主动的自我知识构建。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才能使他自己获得道理;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这就充分说明,“我要学”与“要我学”是存在天壤之别的。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真正优秀的老师,当他要求学生造一艘轮船时,他并不着急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先分配给他们任何任务,而是极力描绘大海的美好,激起学生对大海的渴望。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高中)
关键词:教育教学;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17-01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促成经验积累和提升,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从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教学行为的改进,它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反思些什么呢?
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3.反思学生的智慧火花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智慧的火花",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4.反思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案再设计
一、对现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批判与反思
在交际中,口语作为交际主体表达意思的一种基本方式,无疑是最省力最直接的,但在实际交际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口语对意思的传达是极为有限的。尽管人在进化过程中,有声语言的发展超越了人的视觉界限而意义非凡,但有声语言脱离肢体语言而单独进行培养和训练却是违反科学的,在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中莫不如此。与其说是一种口语交际课,不如说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而刻意进行的口语表演。这种只注重口语对意义的表达而忽视肢体语言对意义的传导,是一种让交际情境严重失真的伪科学。而交际情境中人们往往只注重交际环境的假设,而忽视人才是交际情境的主体,把交际重心放在口语意思的表达上,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们忽视了肢体语言对意思表达的力量。
李莉莉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③一书的前言中介绍:“口语交际案例涉及现行几种主要版本语文教科书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口语交际课的教案设计,也有部分内容是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自行设计的,还选编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情境设计。”可以说该书应该能反映出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水平。
从这本书选编的口语交际案例和对各种版本的口语交际教材的总体分析来看,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学理性不强。各种版本的教科书没有一个宏观的口语交际学理论来支撑,口语交际教学话题杂乱,没有合理的教学梯度和教学序列,忽视交际知识的学习。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表达交流”一节的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不必过多的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我们很清楚的是没有知识的技能只是僵化的技能,没有知识的技能是很难实现迁移的,特别是适合情境的迁移。因此,现有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很贫乏,大多课例的训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交际中的“礼貌原则”,除去“礼貌原则”外很多的课例的设置基本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真实性不够。案例没有立足于生活中“我”的真实性,很多口语交际教学案例是以动物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的,我们先把动物的世界假设成和人一样的世界,再由学生去扮演动物中的交际角色,这是假设中的假设,没有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对于猫和老鼠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吃与被吃的可能,而没有交际对话的可能。由学生去扮演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交际,虽然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体现了学生童真,但是口语交际是训练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而不是动物之间的交际能力,过多的动物角色扮演会造成生活角色的混乱,给学生社会角色还原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口语交际情境的设置应该立足于社会关系中的某种角色(或将来可能成为的某种角色)来设计,尽可能让口语回到原生态交际中去。
3.交际问题的设置不够明确。“问题”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是指原始状态和目标任务之间有一定障碍,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才能达到问题的目标。在实际口语交际中很大程度上交际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由旁观者来界定你礼貌与否、表达是否清楚、口齿是否伶俐,而是要通过交际去看某问题的解决程度。在同等社会条件下的交际主体中,甲能完成交际的任务而乙没能完成,这就说明乙没有达成交际目标,乙在口语交际中是失败的。口语交际的最高标准是符合情境性,那么其次则应该是交际任务中问题的解决程度。
4.交际目的不明确。在这里需要区别交际目的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口语交际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达到某种口语交际的要求。而交际目的则是在交际情境中为什么去交际的问题,这是学生交际的内在心理倾向,这个问题我们往往很容易忽视。如果我们把交际看作一种需要的话,那么这种需要是生活需要、休闲娱乐需要、学习需要、工作需要还是解决某问题的需要?如果没有明确这一点,那么教学中学生洋洋洒洒的讲下来连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去讲,讲的意义在哪里,对于学生来说这只是一个消极的配合教师教学的过程而已。
5.口语交际的规范性要求不够。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大多只是描述性的要求,比如学生要礼貌、要语言简洁、要表达流畅等,却没有提供一个较为详明的比照标准或评价标准。在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个人感觉来对交际进行评价,口语交际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
6.交际案例难度系数较低。交际任务的难度系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水平,如果案例中很多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练的内容,难度系数设置较低,学生则不屑于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训练。交际教学内容的设置没能很好地借鉴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难度系数没能跟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
7.只注重口语而忽视无声语言。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只重视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这是很不科学的。艾伯特·梅瑞宾研究发现,在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38%是有声的(包括音调、变调、和其他声响),有7%是语言(只有词),而55%的信号是无声的。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交谈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占38%)+表情(占55%)+语言(占7%)。雷·L·伯德惠斯特的研究也发现,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其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即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的。④
二、现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重构的语言学基础:副语言的引进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在这里引入“副语言”理论,尝试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所谓副语言指的是除了有声语言(这里只指词)外,为达到交际意思的准确传达的其它的一切动作、表情、姿态等。从交际学来看,副语言往往比口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更为可靠,江苏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非常了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根据卡·W·贝克在其主编的《语言交际》一书中把副语言分为无声动姿、无声的静姿、有声的类语言等(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交际远远不只是口语表达上的交际,如果只注重口头的交际表达则又会陷入另一种远离真实生活的怪圈中,这种怪圈与以前所提的听说训练无异。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是口头语言与副语言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交际任务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忽略对副语言的重视是远离真实的交际生活。虽然课程标准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的提法过去多年,而很多的实际的操作中还停留在口语表达层面上,只重口语表达而对交际中的副语言视而不见。
在真实的交际中,口语交际和副语言是相互勾连的,副语言可以调节口语交际,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日常口语交际时,人们常用副语言代替口语交际(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或是辅助口语交际(即:用“姿式助说话”,如用手势给人指路)。在实际教学中,从副语言对意义传达的效果比例来看,我们更要重视副语言对口语的辅助作用,以便在交际教学中加以侧重。
三、现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重构的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发展和层次需要
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主要属于广义的学习,他们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是游戏。而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活动立刻就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虽然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包括游戏的成分,但这主要是为了学习,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游戏成分也逐渐减少。在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个转折期一般在四年级(约10-11岁),此时对小学儿童的字词概念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四年级上学期是小学儿童掌握字词概念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期。⑤而这个关键期我们可以把四年级以下看作是低年级,口语交际以直观游戏为主题。四到六年级则视为小学中的高年级,口语交际应该以生活学习需要为主题。到中学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所以交际主题的选择应偏向于社会交际方面。
口语交际教学同时也要从学生的交际需要(或称为“交际动机”)方面来进行选材。马斯洛在其《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一书中把人类需要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其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由于学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学龄前已基本满足,在此不过多讨论)。成长需要主要包括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小学低年级,为实现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以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为主题进行选材。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则逐渐进入认知的需要,交际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对知识的好奇心为目的。到了初中阶段,这时的交际需要更能体现对美的需要,用美陶冶性情,在交际中学生更注重在异性面前的自我形象与美的展现。高中阶段学生则会较为理性的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阶段,交际面将进一步扩大,那么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也要与之相协调。当然,“马斯洛所描述的需要的发展,并不是间断的、阶梯式的跳跃过程,而是一种连续的、重叠的、波浪式的演进。”⑥高一级的需要同时也包含低一级的需要。在这里的层次分段只是对各个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选择的侧重,而并非进入高学段就舍弃低学段内容,口语交际教学过程是逐渐累积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对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选择的具体分期见下表:
上图表中的心理距离是借助口语交际理论中的交际心理距离,这一距离指的是一般性的心理处理,现实中的交际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可能不完全一致,在这里主要是以心理距离来区别交际对象的亲远关系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更方便拟定各种交际方案。在这里主题的选择方面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灵活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根据地域特点、社会热点、联系实际生活等来选择每堂课的教学内容。⑦除了内容选择外还应该灵活运用口语交际的组织方式,如演讲、表演、辩论、节目主持等。
四、现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重构的实践探索:基于理论分析的案例设计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这里我主要以初中学段的学生为对象,选择商场购物时物品的退换为案例作如下教案: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表达物品购买、使用、损坏等经过。
2.注意表达时的副语言的使用。
交际对象:售货员、售货经理
交际任务:成功进行货物的退换
教学重难点:副语言的使用、分析与体会
课前准备:1.摄像机一台,多媒体教室一间;
2.同情境下标准的口语交际视频。(在电影中选择较好的同等情境或老师进行实况录制)
教学场所:商场、多媒体教室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老师在世纪联华商场买了一个电水壶,在购买时售货员承诺购买的水壶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如有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在购买后的七天内换新,现在是第三天了,当老师回家装上水启用电水壶时发现有漏电现象,急需去商场换货。商场售货员一直在强调说水壶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换新,但我们知道水壶不装水怎么能通电?不通电又怎么知道水壶漏电?在经过几番辩论以后售货员说作不了主,要去找售货经理才能决定换与不换。到售货经理处,经理同意换,但只能换同类有质量问题被召回后维修过的水壶,于是我们拿出售货的所有票据和经理理论,要求经理给我们换新水壶。以上经过在课前已派了两名同学一起去退换水壶,另外两名同学负责把他们的换货真实过程用摄像机拍下来,作为课堂讨论的对象。
(二)先在教室播放学生退换水壶的过程视频,观看完毕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看看这两位学生在交际时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评价越精细越好。
(三)播放标准的视频,此视频播放完毕后由学生再自由发言,对两个视频的口语交际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见下表)。比较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出副语言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辅助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四)根据以上标准对售货员和售货经理的交际表现做出评价并说出理由。
(五)四人一组,两人担任顾客角色,两人饰演售货员和经理角色分组进行角色对话。
(六)老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我们要做到真正让店家退换商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类似的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准确地描述事情的经过,并恰当的使用辅助语言,希望本次课能给各位同学一些启发。
————————
注释:
①[美]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77页。
②孙汝建:《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7页。
③李莉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语文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④孙汝建:《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2页。
⑤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314-315页。
⑥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28页。
学教案的使用为“学困生”搭建了一个较适合其发展的平台,创设了一个低焦虑的学习环境,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逐渐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各种练习又较多,如中考指南、模拟试卷、综合试题等,再按常规使用学教案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再度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考虑对其进行精简,为学生减负、减压。
第一、复习学教案的编写宗旨不变
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九年级英语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意识,比如任何时候都要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不出难题、偏题,不以难倒学生为乐,本着让“学困生”都能有所作为的原则,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小小的成功的惊喜,从心理上愿意接受。在编写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学情,分析中考试卷和制定计划。即再次学习,研究英语教学大纲,通读七至九年级的英语教材,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对大纲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教材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对近几年的中考题仔细分析,抓准常考点、必考点, 编写的题目力求“一招制敌”、“克敌制胜”。
第二、调整形式
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为“知识梳理”,用最明白的语言最简单的例句将知识点再现在学生眼前。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书本已不全的事实,将相关知识点尽量详细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脱离课本也能复习。将“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精减合并为“复习检测”,对某一知识点的训练我们原则上不增加难度,而是从不同角度展开同一水平的知识、能力进行反复操练,直至熟练掌握。
第三、选编习题与中考接轨
从镇江现在的中考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等题型所占分值在九十分的书面试卷上占一半以上,而这正是“学困生”的软肋。因此我们增加了阅读训练,保证每个学教案至少有一个语篇训练。其实根据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的理论,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语感,而语感又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所以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只是在以前的编写中考虑到“学困生”的学情,词汇、语法题可能偏多,语篇训练涉及较少。现在我们仍然正视 “学困生”的实际状况,从最简单的小短文开始,逐渐拉长篇幅,增加难度直至与中考相仿,有一个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接受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时,帮助学生纠正“回视”的坏习惯,培养“跳跃式”阅读法,逐步扩大“识别间距”,逐步克服“心译”的依赖,力争事半功倍。
第四、把握好压力的度,为学生减压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02-01
追求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成为每位一线教师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呢?即: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者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有效教学即教师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发展,即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提升,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无效和低效教学的表现
一是教学目标的泛化。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基础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而目前大多数教学目标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缺少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目标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缺乏广泛的针对性,从而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是低效或无效的。二是三维目标的割裂。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的教学中存在顾此失彼,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导致三维目标割裂的误区,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发展不是全面的、长期的。三是学情分析不准确。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有两个水平:第一个叫现有发展水平。在这个水平里面,学生可以独立(通过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完成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学习任务。第二个叫最近发展水平。就是说,孩子们刚刚接触这个问题时,不能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阅读解决,他必须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同学的合作、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在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学要瞄准、针对这个发展区,通过教学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我们的教学要瞄准、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的合作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情进行认真的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四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预设和生成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预设过度必然会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二、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对策
课前有效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依据课标、教参、教材、学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其次准确把握学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学生聊天、向其他老师了解等方式弄清学生认知和情感的起点,从而有效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上八上第八课第一框《合作!竞争!》前,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在课下和学生进行个别交谈,让学生就竞争与合作问题存在的困惑给老师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充分的学情调查,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关于竞争与合作问题的认知起点和困惑,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中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离开学生的发展机械性地讨论在一节课中是预设多了还是生成多了的问题,有价值的生成即使影响了预设的安排,也不应该草草了事;有质量的预设也不应该为了顾及低层次的生成而患得患失。一是要有效执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很精彩,但如果教师状态拘谨、死板、冷漠,就不能呈现教学设计的精彩。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二是要智慧地处理教学生成。课堂是充满生成的场所,预设再充分,也不能忽视精彩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时对教学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在《合作!竞争》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了一段话作为课堂小结,但在“学有所获”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时,发现学生的总结更加精彩,于是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果断删除了教师小结这一环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分享学生们的收获和感悟中结束本课,反而效果更好。
课后有效反思。教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反思、逐步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教学日志、教学随笔、课题研究等形式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清晰连贯、学生参与的状态是否积极、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是否充分、教师的语言是否简练优美、教师是否有激情与真情、对教学生成的捕捉与处理是否及时有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到位等问题进行反思。把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闪光点记录下来,总结和提炼有效的做法,并有意识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研究。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提高提问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从这句古语可见问题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杠杆,是产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强烈和正确的提问意识,设计好教学过程中要提问的每一个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针对于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的,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资源,都要使学生获得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中的某一方面,而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一、招聘范围、岗位、人数
1、招聘范围:面向大中专院校应、历届毕业生和其他在岗教师。
2、岗位及人数:16人
中学教师:语文5人、数学2人、英语2人、政治1人、地理1人、生物1人、物理1人、音乐2人、心理教育1人。
3、招聘学校:
萍乡二中、萍乡三中、萍乡四中、萍乡六中、萍乡九中
二、开考条件
报考人员必须达到拟招考岗位名额的1∶5以上(含等额)方能开考。对报名人数不足的岗位,相应减少岗位的招聘人数或取消招聘。
三、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4、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或参加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体检、普通话测试、面试合格。
6、年龄在30周岁以下。
7、必须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并与应聘岗位专业对口。
8、参加萍乡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合格。
四、报名时间及地点:
时间:年7月22日?7月25日
地点:市教育局人事科
报名时只确定应聘专业,不确定任职学校。
五、招聘考试形式及计分办法:
1、采取专业科目笔试+面试形式进行。
2、计分办法:笔试、面试均按百分制计分,并按专业科目笔试占40%,面试占60%的办法计算总分,总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本市辖区外的省特级教师,直接进入考核。
4、国家“985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部属重点大学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院校硕士研究生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其总成绩为:面试成绩×0.6+40。
笔试结束后,根据笔试成绩,按招考名额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员,最后一名入闱成绩并列者一同进入面试。
六、笔试和面试
(一)公共科目笔试时间、地点和内容
1、时间:8月9日(星期六)上午9:00--11:00
2、地点:见《准考证》
3、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二)专业科目笔试时间、地点和内容
1、时间:8月17日(星期天)上午9:00?11:00
2、地点:萍师附小
3、内容:时事政治、写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总计100分。
(三)面试时间、地点和内容
1、时间:8月23日(星期六)
2、地点:见《面试通知单》,8月21日在市教育局人事科领取
3、内容:
文化课教师:随机抽签撰写一堂课的教案计35分(撰写教案、说课提纲、自我介绍准备时间为60分钟)。自我介绍计5分、说课计60分(自我介绍、说课时间为15分钟),总分100分;
音乐教师:随机抽签确定说课内容(说课、自我介绍准备时间为60分钟),自我介绍5分,说课25分(自我介绍、说课时间15分钟),自选器乐25分,钢琴(自选曲)15分,声乐(自选曲目、清唱)20分,舞蹈(自选)10分,总分100分。
七、体检、考察
1、按招聘名额1∶1的比例,专业科目笔试×40%+面试×60%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
2、按照《江西省申报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办法》统一进行体检,如体检不合格依次递补。
3、体检合格者列为考察对象。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学校组织考察。考察内容包括现实表现、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等(考察不合格的缺额从高分到低分按录用程序依次递补)。
八、录用与管理
1、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拟录用名单,并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网站和市人才流动中心公示一周,然后根据用人学校招聘计划和本人志愿,由市教育局统一调配确定用人学校,报市政府批准。
2、经市政府批准的录用人员,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3、新录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享受本单位同类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试用期结束后,经单位考核合格后,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九、报名需携带的材料
1、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报名登记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以上证件均需原件(复印件留存报名处)。
2、本人履历和近期正面免冠1寸照片2张。
十、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