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系统应用

计算机系统应用

时间:2022-05-30 09:22:38

计算机系统应用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应用途径

如今机械控制系统逐渐融入了计算机技术,使得机械控制系统在运行的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给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机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改善了以往机械化工业生产的陈旧模式,提高了机械控制的精准度,从而提升了现阶段机械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整体效率[1]。因此,基于该发展现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运行过程进行系统性的控制,针对信息数据和传输的过程进行操作升级,从而提高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效率,促进现阶段我国机械控制系统的不断优化。如今,计算机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该技术在机械控制领域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整个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辅助。要想进一步提高机械控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便捷性,需要进一步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控制系统进行融合。从机械生产环节入手,首先,在机械生产线中改良自动控制技术,将操作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升级和优化,确保机械生产能够以自动化流水线的模式发展[2];其次,在机械生产中,对于高标准的生产环节需要通过精确的操作来完成,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而出现数据方面的误差,确保机械生产的经济效益。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我国的机械控制在数据与信息等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在机械控制中,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整个机械生产环节的内容进行精准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进行下一步生产步骤的变动,该方式不仅能够将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还能够减少机械生产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3]。此外,机械控制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是对计算机中的程序进行系统控制,促进程序管理规模的优化,同时扩大整个系统的管理范围,及时发现机械控制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深入运用。

3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

3.1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

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能够将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对整个机械控制环节进行优化。数字化控制技术有着较大的应用优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对工业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环节,融入数字化控制技术能够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确保机械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4]。在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时,机械控制操作者需要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应用控制系统,由此将数字化控制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生产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3.2建立运行安全控制体系

安全控制体系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处理计算机方面的问题。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如果问题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将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机械控制工作过程中因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疏忽,也会导致机械生产存在问题[5]。对此,在解决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时,首先,需要提高相关人员对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念;其次,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展开检测和维修,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最后,需要对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以规章制度对生产人员进行约束和管理。

4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4.1提高机械控制的整体质量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控制的整体质量。然而,现阶段我国机械生产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6]。因此,需要企业在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机械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从而确保我国机械生产总体水平的提升。

4.2提升机械控制生产的效率

目前我国机械生产程序主要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有待提升,同时由人工控制的系统在精确度上也难以达到现阶段的工业要求。因此,将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此外,应用编程软件可以改善当前的工业生产环节,使后续的系统运行与程序控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5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途径

5.1设计流程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机械控制系统在服务于工业、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想发挥机械控制系统最大的效能,就必须在设计流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7]。在这一进程中,软件基础功能可以作为辅助,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创新设计,从而完善机械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功能。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及特长,利用建模和三维形状和实体拼装图的形式,可展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满足开发相关产品的高质量需求。

5.2生产流程

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对系统进行控制,有利于提升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及精密程度。与此同时,通过对该技术的更深层次运用能够结合市场具体需求以及生产效率等多方面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效避免各方面数据动态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成本、效率产出问题[8]。此外,计算机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体系还有着推动性作用。工业生产体系变革的大方向是柔性化生产,传统工业生产设备将难以适应未来生产流程对设备的高标准需求,故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误差小、数据传递效率高、错误率低的先进生产设备。

5.3使用流程

在日常生产中使用机械控制系统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参数显示的准确性,使操作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机械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指针表,能够更为精密准确地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有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排除机械运转进程中出现的故障。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更精细合理地控制运用机械设备,减少各种因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对机器造成的伤害,同时提升产品质量[9]。计算机技术辅助设备运行在日常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很常见,能够有效规避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4智能化发展

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在机械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融合潮流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朝着日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许多常见事例中都可以展现出其鲜明的优势,比如国家电力公司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凭借平台的数据流变化反映各地区电力设备实时状态。在对数据流的实时监控进程中,可以迅速有效地初步排查各地设备故障,第一时间对故障设备进行维护抢修,降低安全隐患,保证生产生活秩序。在快递物流业,依托大数据平台,各种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行业配送效率,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物流派件的准确率。

6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该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未来两者融合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之5G、物联网等各种其他技术元素的不断融合,新型的工业体系必将更加精密化、智能化。近些年各种智能辅助设备的产出,已经向世界证明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控制的所发挥的巨大潜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各种技术元素将深层次融入机械控制,更多的重复单一的人力劳动将会被机器替代,从而减轻人类生产创新的负担。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机械控制系统变革,逐渐以模块化的形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同时使各种技术能够有更加便利的融合平台,增强各种技术的融合度。此外,随着国家生态战略相关要求的提出,工业生产需要在原料的使用上符合生态要求,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好资源消耗,在生产的过程中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机械生产必然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形式提高机械生产制造的总体水平,降低工业能耗,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机械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

7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面对当前机械控制系统运行的需求,仍需要在质量与精准度两个方面进行改良,同时降低生产方案设计环节的依赖性。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当前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生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优化,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机械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还需规范机械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方法,确保该技术能够在机械控制系统环节中得到全面高效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相关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刘馥,于文强.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4):42+50-51.

[2]杨荣彬.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33-34.

[3]姜苏.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0):14-16.

[4]仲雪伟,范运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6):186-187.

[5]沈宇.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及积极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66.

[6]董春晖,董钰.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6):156.

[7]周小浩,张莺莺.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5):261-262.

[8]唐士杰.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9):150.

第2篇

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其系统功能组成设计,并对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更好的促进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208-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管理设备逐渐深入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并发挥出不可比拟的作用,成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医疗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为了使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更好的得到发展与提高,还必须加强对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

1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含义及特点概述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HIS)主要是指对医院各种文献、数据资源、媒介信息等统一通过计算机网络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具体来说,医院包含临床、门诊、后勤及部门科室等部门,因而其计算机管理系统也包含对以上科室部门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与传统计算机网络资源相比,医院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存储数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传播媒介网络化、信息数量巨大化等特点。

2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组成设计

根据医院医疗服务环节及流程,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网络拓扑结构,并要求系统配置简单易操作。在网络服务器选用方面,应该选用双机备份的容错技术。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模块设计是在就医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含10多个子系统,笔者主要对如下几个主要的系统模块设计进行介绍。

(1)门诊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含门诊收费、挂号管理及门诊药房管理等模块。系统要能对门诊患者分科挂号,收取各项检查、治疗及药品费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患者的医疗信息档案,以便及时查询病人检查、治疗项目及用药收费的情况。另外,门诊管理系统还应该提供病者退号、发票的服务以及为不同科室提供汇总工作报表的功能。

(2)住院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对出入院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查询,以此为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的信息,以保证病人治疗费用明细,科室费用明细。具体而言,要包含办理病人的入、出院手续、缴款手续办理,及检查项目划价、收退费等功能。

(3)药房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医院药品采购、出入库、科室分配及药房药品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的系统。药房管理系统要重点实现药库及药房之间的连接与数据传输功能,以实时反映药库、药房的进销存情况。另外,该系统还要对药房药品的情况生成各种明细与表格,避免出现药品流失现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4)病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该实现病案数据登陆、存储、查询以及病案出入库、借阅管理等功能,另外还提供各医疗部门所需的报表,方便医护人员在病案管理中的查询与检索,提高病案管理的效率。

(5)医学影像及远程医疗系统。医学影像及远程医疗是现代医院医疗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影像资料库,对有价值的医学影像资料存入数据库,方便各科室查阅、传输及利用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国际互联网,而实现网络会诊与学术交流。

3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提高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医院应该保证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运行及维护。并在充分保证管理队伍、操作人员、系统应急预案健全的基础上加强HIS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效率。

(1)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门诊收费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门诊收费系统对提高医院门诊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各医院门诊操作员应该根据医生处方,通过计算机而写明发票的收费明细,并实现医院门诊收费的分类与汇总。同时,还要对收款员的台账进行核对,对决违规工作行为的发生,以此提高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病房收费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要加强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病房收费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病人相关信息再计算机网络中的双机备份,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这样便能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人工账务核算的漏洞,规范每日账务清单处理。

(3)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病区管理系统很好的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HIS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医院要加强对HIS的应用,紧密联系医院医生、护士收款处、及药房之间的联系,促进医疗信息资料的完整,提高病区管理的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4)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是用于医院药品管理最为广泛的系统,医院要加强对药品计划、采购、入库、调价、领药及消耗到期的全过程的监管,严格规范药房工作人员药品信息录入、发药处理及输送的工作环节,确保患者药品费用的准确性。

4 结语

在医疗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提升医院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医院要时刻关注网络技术,并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系统功能运行效率与作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涉及到用户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控制与应用系统中。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极大方便了用户的工作方式,不仅克服了传统模式下计算机控制系统操作繁杂的缺陷,而且也扩展了应用领域。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比如在系统设计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融合发展而成。传统的控制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并且无法满足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求。随着计算机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普遍应用,使得众多行业逐渐向智能化、现代化过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当今社会,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丰富的应用空间为众多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加快了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一、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简要概述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是由人为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该控制系统接到信息指令后继续完成下一步的操作,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尽管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主体仍是人为操作,人类可以指控计算机完成相应的操作,控制系统会自动识别指示命令。

本文提及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是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整体,能够整合两者之间的优势。计算机能够存储工作人员进行的相关操作指令,因此,在随后的机器运作之前,计算机便发挥其性能,提取上次的操作指令,继续完成后续工作。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工作人员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一项工作进行重复操作,可以根据提前设置好的操作指令,剩下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操作更趋向于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运转的效率。

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分析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表现为反馈调节、自动操作,在较早时期常用于发展工业;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方面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并且逐步达到完善,建立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是我国信息业发展的长远目标。通过传递函数的模型分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对自动控制系统与反馈控制系统进行相关分析与探究。

1.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操作之前应该将控制装置与控制对象连接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控制环节。在实际操作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梁,在适当的范围内将被控制的物理量,如压力和温度等控制在固定值。自动控制装置的整体构造是一个机构总体,可以根据不同原理,依照不同方式实时控制被控对象。

2.反馈控制系统分析

反馈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装置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途径,为了达到控制装置的目的,被控装置在获取反馈信息后,对于控制量和被控制量之间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整,从而使操作能够自动完成。

三、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应用研究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我国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应用系统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系统、直接控制系统、监督系统、分级控制系统以及总线控制系统等,本文主要研究几种应用系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及改进措施。

1.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工作是计算机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计算机本身的功能缺陷,导致计算机不能直接对数据采集工作或处理进行相关控制。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每个生产环节、数据以及规格进行定时监测,然后在内部记录、存储监测数据;计算机的工作系统能够分析生产数据产生的相应变化,最后形成一系列的数据,以供工作人员分析研究,并对生产环节进行相应调整,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应用于直接控制系统

计算机处理完某项数据后,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数据结果直接输入到被控制对象的操作系统中,方便被控制对象在接到数据信息后完成其他的工作性能指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数学形式,控制信号输出时也会自动转换为数字形式,主要应用于对数字的直接控制系统,待控制命令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时,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系统才会自动识别数据信息,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

3.应用于监督系统

计算机的监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计算机监督系统的储备设置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对系统进行一定的监督工作;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加强完善监督系统,为其提供足够的保障,有效监督系统的正常工作,如果使用配置较高的计算机,监督效果更加明显。

4.应用于分级控制系统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分级控制系统中,在一定的管理操作上,可以达到分级管理、分级控制以及分级搭配等预期目标,实现分级管理控制。过程控制与过程监督是分级控制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在互联网通信科技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一个由计算机、显示、控制以及通讯组成的多级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发挥整体效应的有机整体。

5.应用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综合研究分析计算机在分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改进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使其生产成本降低。但是,利用总线控制系统不容易相互连接,是因为不同商家对产品的通信标准不同。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替代了模拟信号的传递,使信息传递更加精准、快捷,适用于现代科技发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能够在控制仪表、设备、数据处理以及通讯网络之间相互联接,这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控制系统。

结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完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息息相关。计算机拥有不同的控制系统、类型复杂、体积较小的微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对这些系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比如类型多样、性价比高、价格合理,这为计算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较好的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知识,为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提供性能保证。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应用

近年来,我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普及与高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互联网开放性、共享性及互联程度,现代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所涉及,然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同时,邮件炸弹、黑客程序及远程侦听等问题逐渐突出出来,严重困扰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因此,从当前来看,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综合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途径。

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特征

1、突发性。由于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毫无任何预示,就遭到破坏,且这种破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及传播性。当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受到影响后,则可攻击群体或个体,进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1]。

2、破坏性。当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病毒攻击后,一旦这些病毒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得到激活,就会迅速的将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感染,造成计算机中的信息、数据等丢失、泄露等,产生较大的破坏,严重的影响到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3、隐蔽性。由于计算机系统在受到攻击后,不容易被维护着所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是因为计算机使用者在日常的使用中,对于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疏于防范,造成网络病毒潜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一旦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攻击的条件满足后,就会对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

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定入侵到电脑系统,就会造成电脑操作系统运行速度变慢,电脑性能变差,情况较严重时还可以造成计算机整个硬件系统彻底崩溃。另外,其它的一些无安全措施的软件或木马软件也可以导致计算机系统数据的泄露。

2、系统漏洞。网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是是计算机支持软件,另一个是计算机语言编码,由这两者组成的网络系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例如系统中很容易出现逻辑性失误以及逻辑偏差等等不良现象[2]。而很多计算机病毒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找到网络系统中的防御能力较薄弱的地方和漏洞所在,然后进行攻击。生活中很多数据和资料被非法窃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非法操作钻了空子。而且这种安全问题在系统的很多环节都存在,如网络系统的运行软件、网络系统的防火墙以及网络系统的路由器等等,都是给网络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素。

3、黑客攻击。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其通过方位网页、Web站点等,在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各个网站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合法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安全问题,为黑客留下了破坏的机会。黑客利用用户访问的网站、网页等,将其信息篡改,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者访问的URL篡改为黑客所使用的计算机的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用户再次登陆这些网站、网页的同时,就会出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漏洞,而黑客就会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对合法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3]。

4、电邮攻击。由于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其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其中电子邮件则成为人们通信中最为常用的交流工具,其黑客则往往会利用CGI程序、想炸弹软件对用户的电子邮箱进行访问,发送垃圾信息和邮件,造成用户的电子邮箱被挤爆,影响用户电子邮箱的正常使用[4]。在计算机中,如果产生的垃圾信息、邮件过多,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占用大量的宽带,造成计算机网络反应迟钝,最终造成系统瘫痪。

5、数据安全。所谓数据安全则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对局域网平台中的数据库应用、网络接入等,所产生的漏洞及其缺陷。最为常见的系统漏洞则是数据库系统安全漏洞,由于数据库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且该系统在应用的基础之上属于用户所共享的应用软件,并在操作中由于受到软件共享服务的影响,对服务器中的数据文件造成破坏。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1、访问控制。可设立相应的存取控制,其中包括有权限控制及其数据标识等。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来讲,是网络安全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与身份严重技术相互使用,若为不同的用户,则可赋予不同的身份权限操作,最终实现分级管理[5]。并做好黑客攻击以及病毒传播等的控制,将对访问的控制有效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合法访问和使用加以确保,并合理的认证以及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权限的访问,避免非法目的用户的不法访问。将身份认证和相关口令加以添加,做好对规范用户的基础控制,有效维护系统,并对网络资源进行高效性的保护。此外,还应做好网络的隔离控制。将网络的隔离控制加强,主要是当前防火墙技术常见的一种网络隔离技术,通过对防火墙部署在数据存储系统上加以采用,尽可能的将网络分为外部和内部,并对数据通道进行授权处理,对网络访问权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限制,并对网络的安全进行合理的控制。

2、漏洞扫描技术。该技术就是对本地主机或者远端主机安全自动检测,对TCP/IP服务端口进行查询,记录主机响应,并对特定项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程序安全扫描是该技术的实现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扫描程序就能够将计算机安全脆弱点查找出来,扫描完成后通过系统格式全部输出,方便程序员分析与参考。

3、防火墙技术。该技术是用于强化互联网访问控制,避免外部互联网用户通过非法方式进入内部网络,对内部互联网操作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网络互连设备。各网络信息均会通过防火墙过滤,依照防火墙安全控制出入互联网信息流,防火墙本身抗攻击能力也比较强。防火墙能够阻挡黑客进入计算机系统,避免其毁坏、篡改或者拷贝计算机数据或信息。将防火墙部署在各种连接路径上,依据安全规则检查每一个通过的数据包。对于各种安全隐患因素,可以通过控制协议和服务的方式,保证授权协议和服务通过,并严格阻止各种非授权协议和服务的通过,从而有效减少因协议或者服务漏洞导致的安全事件的出现。如果存在黑客攻击情况,防火墙可以通过对进出内外网数据包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控的方式,分析不同数据包的状态,并予以处理。从而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按照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反应,进行有效防范,提高系统抗攻击等级[6]。另外,对与各种受到保护网络的信息,防火墙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屏蔽,从而避免这些重要信息受到黑客的攻击。将免疫机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中,免疫机制的原理和大自然的生物免疫系统是一样的,正是人们对多年生物免疫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给免疫机制的产生带来灵感。首先,人们通过对生物免疫机制对微生物的辨别模式发现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我们知道免疫系统对外界都有一定的排斥性,对不属于自己体内的细胞都有很强的免疫作用,而计算机网络的完全系统就是依据自然免疫系统的原理来进行研究的。计算机软件一直都具有多样化,而且功能繁多、杂乱,比较缺乏安全性,这样用户在计算机上运行软件时很容易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计算机病毒感染。

防火墙技术又分为数据包过滤型、型、监测型。(1)数据包过滤型防火墙技术:是在对数据包读取过程中,通过其相关信息判定这些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安全性,以此作为结果判断依据实施数据处理。一旦数据包没有得到防火墙的信息,那么也就无法进入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中。相对来讲这种防火墙技术具有较高实用性,通常在网路环境中均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护,同时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对其推广应用。但是因为这一技术是依照基本信息对其安全性实施判定,因此也就不能有效的递质一些应用程序和邮件病毒。(2)型:该类型防火墙技术也就是服务器,其能够回应输入封包,阻断内外网和外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型防火墙技术是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因此对于客户机来讲,技术本身也就被认为是一台服务机器,不但能够对外部网络篡改内部网络阻力加强,同时就算是误用计算机内部系统,也不会出现从防火墙之外入侵计算机,而致计算机出现安全漏洞,能够显著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逐渐向应用层面发展,专门针对入侵计算机应用层病毒实施相应的防护[7]。但是这一技术也有缺点,其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成本提高,并且对计算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也就会进一步增加网络管理压力。(3)监测型:这一防火墙技术能够对网络通信数据监测任务主动完成,从而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显著提高。一开始关于计算机防火墙的设计理念是对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影响的信息和数据实施过滤,那么这也就需要首先将监测型防火墙技术成功应用,其在相关信息监测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优势条件,可以显著提升计算机安全性保障能力。但是同时这一技术的管理和成本投入也比较高,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也没有得到普及应用。在实际网络环境下,可以依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以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之上对其投入成本降低。

4、病毒防范技术。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病毒逐渐复杂,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时,应该通过主动防御技术准确判断病毒,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拦截。有效地病毒防范技术是维护网络安全中关键因素。对病毒进行有效防范的防病毒软件由互联网防病毒、单机防病毒两种软件。所谓单机防病毒软件,指的是通过分析扫描措施对计算机远程资源进行病毒扫描和彻底清除。互联网防病毒软件对网络防病毒较为注重,如果网络或者资源传播中含有病毒成分,网络防病毒软件能够对其及时、快速的检测与彻底清除。病毒防范中也可采用防火墙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通过互联网和内部网络之间建立的安全网关来保护内部网络避免受到非法用户的入侵。通常会应用“包过滤”技术,根据安全策略制定包过滤标准,一般有包的源地址、连接请求的方向、包的目的地址、数据协议等标准。上述技术有效增强了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性[8]。

5、数据和信息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法中,与防火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数据加密处理、计算机网络用户设置授权访问权限等。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或者是用户进行授权访问控制,容易操作且方便灵活控制,可以在开放性网络中广泛的应用。数据加密(Data Encryption)技术是将网络信息经过加密钥钥匙及加密函数转化为无意义的密文,该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当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数据加密处理技术,主要是使用密钥进行控制,公密钥加密应用较为广泛。在加密处理中,公密钥是公开的,任何都可以使用公密钥加密的信息,在自己的需求下,可以再将加密的信息、文件发送给私密钥加密的使用者,此时的私密钥是保密的。加密技术还可分为专用密钥、对称密钥、非对称密钥技术,其中专用密钥则是较为简单的密钥技术,为同一个算法,通信双方需要交换彼此密钥,当需要对方所发送信息时,则可采用自己的加密来予以加密处理。而对称密钥则是较为古老的加密技术,有着较小的运算量、较快的速度、较高的安全性,迄今为止,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而非对称密钥技术则是对整个明文予以某种变换,从而得到一个数值,将其作为核实签名。在现实利用中,数字签名则普遍应用于电子贸易及其银行中,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字有着严格的区分,并随着文本的变化而变化。在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时重点是密钥的管理。

6、其他防范措施。(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拥有安全防范意识,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在用户日常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安全意识,规范的操作计算机网络,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保证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使用者,需要设置其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权限,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过程中,正确、合法的进行相关应用程序的操作,且使用正确的口令,以防被非法入侵者破解,在计算机网络的日常使用中,需要加强安全设置。(2)做好安全审计工作。做好网络安全审计工作,就要综合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性能和网络信息的稳定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借助于网络方式对原始数据包进行合理的监控和分析,并借助于审计的手段,还原原始信息,准确的记录访问网络的关键性信息,对网络方位、上网时间控制以及邮件的访问等行为进行极好的记录,尽可能的保证业务正常有序的进行[9]。(3)做好入侵检测控制。一般而言,入侵检测,主要是借助于主机系统和互联网,综合性的分析预设的关键信息,并对非法入侵进行检测,在入侵检测控制中,就要借助于监测网络将内外攻击以及相关的操作进行及时的监测,并采取主动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对信息的安全结构进行保证,进而做好入侵的检测控制,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最大上的保障。(4)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中,还有很多方法措施,例如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建设、更新计算机网络杀毒软件、关闭计算机网络服务窗口、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运行过程安全管理和其管理素质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并非静止孤立的一个概念,是动态的、多因素、多层面以及综合的过程,该动态工程具有极为复杂的特性,必须有效部署内部网络各个环节,对网络内部威胁进行集中收集,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进行适当灵活调整,可联合使用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数据及信息加密技术等,并兼顾计算机网络使用环境,确保网络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有效结合安全技术与网络工作者,由此才能构建安全、搞笑的互联网系统,最终营造一个有序、安全的计算机互联网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柴继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3):160.

[2]曹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青春岁月,2013,(16):492.

[3]罗晓婷.浅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3):51.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系统;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由于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广阔应用领域和前景,使得我们不得不花更多精力和时间来研究这门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重点论述了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功能与应用问题。希望与相关学科的学者、专家共同探讨。

一、计算机图形系统概述

1、概念。计算机图形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系统,由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和人员组成。其中,软件是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核心,硬件系统为软件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和运行平台;计算机图形系统是一个辅助工具,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系统使用人员及其智力活动。

2、历史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台具有指挥和控制功能的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诞生,利用该显示器,使用者可以用光笔进行简单的图形交互操作,这标志着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诞生。六十年代是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的重要时期。1962年MIT林肯实验室的Ivan E.Sutherland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这个术语,他开发的Sketchpad图形软件包可以实现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图形显示与修改的交互操作。在此基础上,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和实验室开展了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大规模研究。七十年代,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日趋成熟,计算机绘图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电视技术的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出现,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再之后,有关的图形标准被相继推出,如计算机图形接口、图形核心系统、程序员层次交互式图形系统,以及初始图形交换规范、产品模型数据转换标准等。

二、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硬件功能的不断提高、系统软件的不断完善,计算机绘图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相关领域,并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功能强大,主要有计算功能、存储功能、输入功能、输出功能和交互功能等。

1、计算功能。计算机图形系统的计算功能包括形的描述、分析和设计;图形的平移、旋转、投影、透视等几何变换;曲线、曲面的生成;图形之间相互关系的检测等。

2、存储功能。在计算机图形系统中图形数据库可以存放各种图形的几何数据及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可以快捷便利地实现对图形的编辑、删除、增加、修改等操作。

3、输出功能和输入功能。在计算机图形系统中图形数据经过计算后可在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的状态,经过图形编辑后的结果,同时还能通过绘图仪、打印机、一体机等设备实现输出,以便长期保存。

4、交互功能。设计人员可通过显示器或其他人机交互设备直接进行人机通信,对计算结果和图形利用定位,拾取等手段进行修改,同时对设计者或操作员输入的错误给以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5、算法生成。计算机图形系统所涉及的算法是非常丰富的,围绕着生成、表示物体的图形、图像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实时性,其算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基于图形设备的基本图形元素的生成算法;基本图形元素的几何变换、投影变换、窗口裁剪等算法;山、水、花、草、烟云等模糊景物的生成算法;三维或高维数据场的可视化算法;虚拟现实环境的生成及其控制算法。

三、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图形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图形软件功能的不断扩充,使得计算机图形系统中计算机硬件功能的不断增强和系统软件不断完善,计算机图形系统在近年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有:用户接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科学、技术及事务管理中的交互绘图;绘制勘探,测量图形;过程控制及系统环境模拟;电子印刷及办公室自动化;艺术模拟;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工业模拟,一个十分大的应用领域,包含对各种机构的运动模拟和静,动态装配模拟,在产品和工程的设计、数控加工等领域迫切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图形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通过它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应用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领域,追溯计算机图形系统的起源,计算机图形系统技术自开始出现起就与动画制作、影视广告、造船、汽车制造、电子、机械、土建工程、园艺建筑、地理信息、轻纺化工等各个领域和行业紧密结合。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12/tp.2016.05.00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当前社会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缺陷,提升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平稳进步和发展,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促进电力系统朝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自其诞生之日起,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在二十世纪被提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升级,电力系统自动化速度随之加快。电力系统同计算机技术联系密切,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主要是以电网调度为主,详细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标准,按照不同等级标准进行调度。在电网调度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终端设备同系统整合后,连入内部局域网后能够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进行检测以及调控,这些数据通由计算机智能系统展开分析和评测,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电网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并且发出警报提醒,远程调节设备故障问题,确保用电客户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我国当前电网系统划分的五个等级标准中,能够自动化调度最高和最低的电网系统,促使计算机能够实时对电网调度进行监控,保证不同等级电网的用电安全。为了确保电网系统智能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将配电系统划分为三级,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输送效率,最大化配置电网信息资源,使配电系统得以高效智能运行。变电系统主要是为变电站同用户之间传输电能,在计算机技术未应用之前,两者之间需要依靠人工进行联系,不仅难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如图1所示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流程图。

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的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这种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研发基础条件,能够确保电力二次转换设备的目标实现。第二,计算技术在数据收取系统中的应用,数据收取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为了对实时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数据管理效率;第三,电力系统中中间件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对计算机资源和通讯状况监控上,实现对电能数据的高效管理。尽管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众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计算技术的日益更新、设备兼容性以及互感器问题上。总而言之,就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快,与操作人员自身技术水平相背离,并且需要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可靠性。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尽管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但仍然难以忽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智能电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具体表现。智能电网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能的生产、传输以及配电等环节的整合,实时进行监控,对存在问题的电能设备进行远程报警和调控,从而确保电网系统的稳定;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图像信息处理需求,借助计算机智能分析得出图像数据。由此看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客观清晰,同其他系统设备良好兼容,提升电网运行处理效率,对于电网系统平稳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电能传输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电网系统整体的安全稳定性,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就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而言,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诸如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未能保持平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由此看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免系统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确保电能的正常传输。

参考文献

[1]林淑娜,林若波.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2(09):215-216.

[2]白艳伟,薛辰斌,赵晓强,梁伟伟.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277-278.

第7篇

电力系统的自动监视和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中央控制(调度)中心、被控对象的控制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远程通讯系统将被控对象(如发电厂、变电所等)运行状态的各种信息传递给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度决策,形成控制信息,通过远程通讯系统发送到被控对象。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实时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通常由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与相应的设备构成,一般采用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的多台微型机。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大致有以下三种:

双机系统。通常用于中、小型电力系统。平时由一台计算机担负在线实时控制功能,另一台进行离线计算。当在线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手动切换(切换时间允许在十分钟内完成)。也可以由一台计算机担负主要的在线任务,另一台担负次要的任务,它们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当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时,所有的功能都转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可在10―15秒内完成切换。

主机―前置机系统。将一些简单的计算和监控(如远程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负荷―频率控制、屏幕显示等)任务,用微型机来处理,作为系统前置机。较复杂的计算任务,可集中到高速、大容量的计算机,作为系统主机。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性,主机和前置机采用双机。

分层控制多机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大型电力系统。分层控制就是将监视和控制任务分组管理。在每个区调内装设微型计算机,由它收集本地区各厂、站的远程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转发给装在中调所的主计算机。主计算机监视主网的运行情况,也控制一部分直调厂、站。主计算机的控制命令经过高速通道发送给每台微型机,再由它监控本地区的每一个发电厂、变电站、集控站。采用分层控制,可减轻主机负担。在紧急状态下,可将电力系统分成几个孤立系统单独运行,提高了可靠性。

实时控制系统应配备实时时钟、完善的多级优先权中断系统和中断服务程序,使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周期性、快速地响应被控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是随机信息,也称为外部事件)。若存在几个外部事件,实时控制可以根据它们的轻重缓急(或不同的优先级别)进行处理,主机响应优先级别较高的外部事件所提出的中断请求,立即转入该外部事件的中断服务程序。

电力实时控制系统的软件应能适应系统庞大、复杂和快速的要求。程序设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应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设计。系统软件(包括实时操作系统和过程控制语言)应结合电力系统实时控制的特点,进行多道程序分时操作,便于修改和增加功能块,能处理非标准设备的信息,硬件故障的自动诊断,多机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等。实时控制系统中,所有应用程序需要使用一组共用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和固定数据)。通常,把这些数据存放在数据库内进行管理,便于修改、检索、交换和保护。

近年来,电力系统实时控制的应用程序发展较快,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面向安全的应用程序和面向经济的应用程序。前者主要有安全监视、安全分析和安全对策;后者主要有自动调频和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远程通讯装置是直接为电力监控系统服务的,应满足精度高、速度快、设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易维护等要求。数字式遥测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现已逐渐取代模拟式遥测装置。我国生产的WYZ型远程装置,采用串行编码方式,一台发送器可传送32、64或128个遥测量,使每个通道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每2.5―3秒就可以收集一次全系统信息,如电力系统各母线电压、相角,各线路与变压器的有功、无功功率状况,各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实时状态等。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式远程装置与微处理机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远程信息处理的可靠性和精度。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电力营销;工作内容;应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电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顺应时展潮流和满足现实发展需要,我国电力也开始走向营销之路,通过营销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使电力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电力营销中存在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导致电力营销中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共享程度差,这样不仅影响了电力营销的工作效率,而且对电力营销客服质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引入计算机系统非常必要。在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的接入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了电力企业成本,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结合电力营销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系统的具体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正如上文所述,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的建立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遵循客户至上原则。客户的需求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电力营销中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企业要树立客户至上理念,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电力营销中构建计算机系统的时候也要遵循客户至上原则,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电力营销水平。第二,遵循以效益为核心的原则。在我国,虽然很多电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但是,作为一个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是它的最终目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另外,在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电力企业进行转型,他们开始改变过去的计划经营模式,逐渐走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更要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为广大用电客户提高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简而言之,在电力营销中建设计算机系统需要遵循以利益为核心的基本原则。

二、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1.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的建立

在电力营销中,从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客户至上和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基本原则,我们就可以建立计算机系统。具体来讲,计算机系统的构建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等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介绍。第一,系统规划。在计算机系统规划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明确电力营销的目标,确定电力营销中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其次,了解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使电力营销工作与现实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分析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第二,系统分析。在电力营销工作中,所谓计算机系统分析就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和描述,从而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条件,使新的业务系统与电力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电力营销业务系统。第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依据相关数据开展系统设计工作,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电力营销形成了流程化的管理机制,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营销中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虽然各个模块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但是通过不同模块之间的协调,可以扩展计算机系统功能。另外,计算机系统设计还要具备错误纠正和提示功能,方便对一些错误进行跟踪。第四,系统实施。在计算机系统模块设计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调试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五,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就是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管理和综合评价,从而不断完善计算机系统,使它更好地在电力营销中发挥作用。

2.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的具体应用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系统已经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营销中,计算机系统为电力企业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对提高电力营销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对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第一,电能量计量系统。在电能量计量系统中,包括了报表管理、计量档案管理以及报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电力营销工作内容。第二,客服服务系统。计算机系统中的客户服务系统是电力企业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它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各种业务的办理和查询,从而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综合。第三,电力营销系统。计算机系统中的电力营销系统是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应用系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给电力客户提供更多的电力数据信息,具体来讲,它包括电费计量、业务扩展、综合查询以及用电监察等多个方面的业务内容。第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这个系统利用一些软件对电网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并对其进行分析,发挥状态评估和负荷预报等功能,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五,配网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为电力营销工作提供了配网数据维护、配网信息查询以及配网状态监控等功能。第六,在线管理系统。在线管理系统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针对一些电厂系统,主要负责对电厂中变电站的计量信息进行采集和监控,从而实现对主网的监控和分析。第七,信息管理系统。顾名思义,所谓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对电力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它是电力营销管理中的核心系统。具体来讲,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科技管理、变电管理、调度管理以及安全监察管理等多个子系统,通过这些子系统作用的发挥,实现对电力企业信息的综合管理。第八,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就是对电力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比如,财务账单、财务报表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一部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电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顺应时展潮流和满足现实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力营销工作。在电力发展新时期,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电力营销现状。其中,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运用就是一个成功典型。在电力营销中,我们遵循客户至上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综合了电能量计量、客服服务、电力营销、配网自动化、在线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多个功能,使电力营销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有利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促进了电力企业的新发展,使电力企业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平.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07(08):112-113.

[2]廖芳云.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2,03(05):46-47.

[3]丁娟.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15):116-117.

[4]张建林.关于构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31):25-26.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医疗系统;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医疗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医院想要进行医疗系统的创建与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不仅创建了决策支持系统,还通过相对系统的应用,对其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了一个访问,对决策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形成了各数据库相互衔接的处理系统,这种系统不仅为医护人员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还加大了决策效率的提升,更好的为决策提供了相当庞大的数据。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受到了关注,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特此那个成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特征

与过去传统的技术相互比较,计算机一直被认为是廉价的、信息发展较大和及时有效的互动等特点,也正因为如此,才和过去的医疗系统有着较大的差异。医疗系统需要计算机所具有的及时互动的特征,这一特征消除了传统医疗服务里单向发送的流通、信息的反馈的不及时、等缺点。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就是将这些缺点加以整合,更有效地为医疗系统提供服务,让患者和医疗人员能够更直接的接触,让两者之间的交流更顺畅,形成一种一对一的医疗模式,主动提升了患者对医疗的了解,让他们更有效地参与到其中。

二、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现如今的医疗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的基本医疗功能之一,艺轩需要它来进行协调,建立一个可以集推广、服务和医疗于一体的信息观念渠道,方便更有效地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寻求一个属于医院信息资源支配的权利,获得更高的效益。

2.1如何应用计算机来提升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的沟通

医患纠纷在现今社会成为普遍现象,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的发生,计算机又如何有效的让医护人员与病患得到更好的沟通。个性化的需求能使病患在某种心理想要成为主动地一方,他们会主动地在网上兑取相关内容进行查找,有效的创建一个属于患者沟通的一个信息平台,建立清晰的患者资料库,安排定时的回访,及时将患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存档。让患者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和患者建立一个长久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状态,在病患与医院之间发展一种长期有效的关系,从而获得一个好口碑。

2.2提高医院医疗的效率,增强医疗的研究

由于病患的自我形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所不同,医院针对医患人员所实施的医务人员的不尽相同,在医疗系统的模式下,需要有计划的对其进行制定,根据患者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从而给医疗方案的定价、渠道、服务及医疗策略的订制提供一个有力的依据,所以医院的医疗研究尤为重要。结合网络西面的大容联信息,并对此进行分类的整理以及归纳,使其成为整个医疗计划个亿完美执行下去的重要依据,只有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调研才能定制出更完善的医疗系统策略。

2.3计算机要跟进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年代了,各种视频信号、音频的信号还有数据信号都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纵观世界,计算机的应用其实早就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医疗系统中了,通过可携带方式接收的终端、电脑、手机等接受的装置,让患者能够更有效地接收到他们所要了解的,关于他们并不知道的治疗的信息。患者通过接触,可以对医疗方案进行更具深入的分析了解,医院通过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对病患的情况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更好的分析了他们的需求,让医院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各领域都在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突破自我,医疗系统更是必不可少,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医疗领域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统医疗带来的一些弊端,使医疗系统得到完善,加大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加以改善,从而对社会实行最大化的效益。在未来的工作中,计算机多占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于医疗领域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超,徐元杰,郭代红,刘皈阳.计算机技术在医疗机构药品安全性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14,05:461-464.

[2]陈锐.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7:39-41.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优化

1智能交通系统内涵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fficSystem,ITS),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数据传输技术,能对交通运行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指挥,在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对人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环境因素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和判定[1]。为了保证交通管理的高效性,将技术和管理体系融合在一起,确保交通管理系统的多元化发展。在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智能交通管理模块、智能信息管理模块、智能公共交通模块、车辆管理模块以及电子收费和应急管理模块是研究的重点[2]。

2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路径

正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能借助交通监控提高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管理效果。技术主要是利用射频设备,将其设置在道路上方或者是道路两侧,获取交通情况的远程图像,借助信号的转化和传递,实现图像处理,保证交通指挥中心能第一时间了解现场交通实况。在计算机获取信息后,能对交通事故以及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提高技术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3]。

2.1事故检测系统

在交通系统中,事故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不仅会造成人身受到伤害,还会造成经济受损,因此,结合计算机技术,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确保应用模型和管控措施符合标准。有一部分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于路面交通堵塞所造成的,若是能对路面的情况进行及时预测和评估,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问题。正是基于此,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稳定的管控机制,能在保证技术模型优化运行的同时,提高交通质量。主要是借助摄像设备与计算机设备的连接,保证射频设备能有效对运动的车辆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捕捉,能建立有效的视频跟踪,并且保证序列图像的完整性[4]。只有强化数据分析,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的实际价值和优势,对运动目标的连续帧图像进行统筹整合,并且将移动参数组合在一起,从而有效计算出运动目标的实际速度。针对具体的运动参数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结构完整性的同时,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若是检测目标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则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中的图像捕捉功能,对其进行有效跟踪和图像反馈,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结合实际数据和信息,以最快的速率对交通事故展开深度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频率[5]。

2.2交通监控系统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车辆监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对运动的物体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目前,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图像分差的方式,对车辆展开静态监督和动态监控,其运行机理都是视频图像序列的分差机制,从而借助相关参数对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集中判定。这种计量方式的运算数量较小,借助一般的软件就能完成,且计算效果较好。在实际应用措施建立后,主要分为两种:(1)当前帧与背景帧之间的差值,这种计算方式和应用模型更加的简单和直接;(2)相邻帧之间的差值,这种方式能有效判定车辆的动态和静态。除此之外,在对车辆和行人进行监控时,会采取分割的方式,保证能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监控。在对车流量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车辆的平均速度以及车辆的列队长度,对交通运行情况展开预测和分析,一定程度上建立健全完整的整合机制和管控措施,保证交通运行状态得以全面升级。由于车辆和行人是道路结构中的主要元素[6],因此,在对监控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的同时,也要有效分割,保证图像中不同运动模型能映射相应参数。

2.3车辆导航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导航系统得到了全面普及,也是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重要应用措施。利用车辆智能导航系统,能对车辆行驶道路的界限进行有效判定和识别;利用计算机内部相关元件和操作模块,能有效引导车辆向规定路线行驶,不仅能对车辆的安全距离进行系统化分析,也能保证导航驾驶过程的稳定性,并且为摄像机运动化识别结构的优化提供动力。在计算机车辆导航系统中,借助摄像机能对不同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集中识别,并且保证检测点运行方式能符合模拟匹配点,从而一定程度上确保车辆的智能导航系统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为计算机技术中信息的提取提供动力,也能有效维护安全距离和运行速率,保证车辆的安全和稳定性。

2.4车辆辅助驾驶系统

目前,许多智能汽车都开始配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帮助驾驶人员对外界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7]。例如,在城市市区环境驾车,计算机内部的车辆辅助驾驶系统能对周围路过的道路标记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能对相关交通指示展开综合性识别。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筛选功能,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的选择和调配,避免出现和其他车辆以及行人拥堵的问题。也就是说,正是基于这种辅助驾驶功能,在实际技术应用模型建立后,能在增强车辆安全驾驶的基础上,保证人机交互的同时性和完整程度。驾驶人员只有充分掌握路况信息,才能对驾驶操作给予正确的判断,保证驾驶行为符合标准,减少车辆拥堵和车辆事故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还被应用在车辆智能收费项目中,借助计算机内部的识别软件,对车牌进行集中识别,从而采取相应的计费和处理措施,保证车辆信息留存效果。其中,ETC的应用实现了车载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有效连接,能保证车辆在进入到入口后,及时收取相应的费用,系统自动放行[8]。

3结语

第11篇

近年来,计算机监控系统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已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将计算机监控系统融合物联网架构体系,以物联网为特色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已成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计算机监控系统;物联网;终端设备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需求,同时也产生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新平台--物联网,比如通过12306铁路售票系统,我们可以方便的查询火车出发与到站时间并能够轻松购买,合理安排旅行;比如如今电商层出不穷,当我们淘到了自己心爱的物件,希望能够实时掌握物品的发货速度。不知不觉,物联网已悄悄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1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物与物相联通的网络。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技术、感应器、扫描设备等集成装置,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转换的场景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2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监控系统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最初只是孤立建设单机操作、单点监控。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层次的应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已经从以前单纯的进行数据采集、存储阶段,通过与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发展到了现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大数据运用阶段。大量的终端设备全方位全天候对监控视频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四通八达的物联网,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信息提取、传递、分析、评测以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数据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监控终端将探测、采集、传递相结合,将大数据、有线无线传输等技术高度集成于模块化中,从而实现实时、全面的数据信息分析。随着3G、4G网络建设的逐渐完善,移动承载网向全IP发展,同时基于3G/4G/WIFI的无线网络正飞快的改变着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带宽课题已基本攻克,传输的数据包逐渐增大,大容量业务已普遍开展。物联网是通过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通,达到人们对所需数据的远程了解,而计算机监控系统正是通过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如监控设备、灯光、声音传感器、闭路电视等设备,经由物联网让使用者去掌握远距离被观察对象的发展的情况,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终端信息采集系统方式各异,除了传统计算机监控系统中所使用的红外、RFID、雷达等传感器外,还有集成了无线物联网技术在不同状态下应用的视频监控探头。庞大的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在不同应用场合提取不同类型的信息,怎样快速、高效的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成为了当前计算机监控系统乃至整个物联网系统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而言,完成信息的整合、分析、提取主要由物联网集成模块和大数据技术来完成。物联网集成模块需要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大数据技术则主要实现信息存储和信息分析与提取的功能。所有终端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后方信息处理系统,部分信息可以直接由物联网集成模块进行显示和处理,例如视频图像、报警联动等;其余部分信息需要由大数据技术基于具体数学算法进行后台分析与建模,再经由平台进行展现,实现数据分析的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数据重建等技术的大量运用,采用面向对象、服务、模式的系统结构,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模块化平台。

3物联网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

对物联网来说,计算机监控系统是通过大量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对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再通过物联网模块化平台对数据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计算机视频监控系统在面向对象中的应用。这看似普通的运算方式,却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做支撑,包括功能多样化的终端信息采集设备,高效、灵活的网络平台,安全、平稳的存储系统,功能强大的数学运算能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业务渗透将使得面向多行业的综合监控、企业与园区高端物业、店铺与连场智能警示、智能建筑等许多领域的现代化监控变得行之有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平台可向使用推出一系列基于不同场合定位不同、服务各异的解决方案。良好的用户应用离不开系统的平稳运行,尤其是数据存储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云存储的发展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高度集成了的智能授权和加密建模算法,使得终端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在脱离了云系统之后就变得毫无价值,同时物联网所应用的均衡承载、智能算法与大数据技术,大大增加了有效资源的利用率,既能减少单点故障带来的影响,又能增加整个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承担着信息采集、传递、分析、提取等任务,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信息特点的分析与归纳,将符合用户需求的分析结果传送至用户端,完成信息的多元化应用与快速提取。有物联网做强有力的支撑,计算机监控系统也就可以更直接、更广泛的等到全方位的应用。

总之,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智能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把握物联网的最核心需求点,将计算机监控系统融合物联网架构体系,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在其中的作用,使得其应用空间更广阔、创造出丰富的社会价值。融合物联网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将开启智慧之门,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邓任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视频监控系统[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48-49.

[2]张剑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1).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工业过程控制 网络系统

一、概述

纯碱是基本化学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产品,是用途十分广泛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纯碱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扩大生产规模外,还必须进一步发掘生产潜力。

山东潍坊纯碱厂是一个新建厂,设备先进,但纯碱生产大部分还是人工操作,落后的操作方法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先进设备与落后操作的矛盾,稳定生产,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加产量,碱厂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TDC-3000集散型控制系统,并用于制碱生产的心脏工序——重碱碳化工段,以实现工业生产的全局控制。

工业生产的全局控制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二是指企业管理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指的是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用计算机自动调节各生产要素,做到产品的高产、优质与低耗。企业自动化管理指的是调度、经营与决策的自动化,就是把当前生产的全部信息汇总起来,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对全厂的生产、经营进行整体安排与调度,以期取得全厂各部门生产活动的协调进行,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佳工业过程。全局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4级:

1.直接控制级过程控制计算机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如变送器、执行器、记录仪表等)相连,对所连接的装置实施监测、控制,同时它还向上与第二级的计算机相连,接收上层的过程管理信息,并向上传送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的实时数据;

2.过程管理级过程管理计算机(主要有监控计算机、操作站、工程师站等)综合监视过程各站的所有信息,集中显示操作,控制回路组态和参数修改,优化过程处理等;

3.生产管理级管理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与需要,协调各单元级的参数设定,是生产过程的总体协调员和控制器;

4.经营管理级与办公室自动化连接起来,担负起全厂的总体协调管理,包括各类经营活动、人事管理等。

上位机系统在整个控制系统中属于第三级(生产管理级),它既可以方便地与过程管理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又可以同厂内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计算机一体化生产系统,实现工厂的信息管理一体化。

二、系统目标

由于纯碱生产是人工操作,生产数据全部由手工记录,数据错综复杂,误差较大,给管理人员协调各部门生产、优化控制过程造成很大困难。为了使碱厂在运行工况、设备状态、故障处理等方面都处在合理、优化的状态,合理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已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现有的管理水平离一个现代化企业所要求的目标还相差很远。针对这种状况,确定了本系统的目标为:

1.利用TDC-3000系统提供的计算机网络接口(CG),上位机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实时采集现场数据;也可以读取存贮在TDC-3000系统历史模件上的历史数据。上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类后,再把它们存放到上位机的碳化塔生产历史数据库中。此数据库可以保存一年以上的生产数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提供的查询手段,调出所需要的历史数据。上位机自动生成碳化塔生产的班报表、日报表等,避免因手工记录出现的数据误差较大的现象,大大提高碳化塔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

2.本系统局域网采用的是五用户以太网,即系统可以同时连接5台上位机,而每台上位机都可以对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实现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本网络系统可以与厂内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从而将全厂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PCNM网络系统

PCNM是一个将LCN网(局部控制网)和相关过程信息送到用户的个人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PCNM使用了最新的LAN(局域网)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很容易地得到所需的数据(见图1)。图中虚线内为本系统配置。图1PCNM结构图AM——应用模件US——万能工作站PCNM系统由TDC-3000的计算机接口(CG)和PCNM服务器组成。通过HDLCLAPB高速数据通讯板,LCN网的数据可以从CG传送到PCNM服务器,这些数据包括实时瞬时值或存贮在历史模件(HM)上的历史数据。

PCNM服务器是一台基于网络和数据库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使用了最新的MS LAN Manager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广泛地连接多种类型计算机和LAN网络服务器,其中包括DOS和OS/2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SQL服务器是一个工业标准数据库工具,用于存贮PCNM服务器的实时数据和系统配置数据,SQL服务器为共享LCN网和子系统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既灵活又安全的平台。

对于LAN工作站,PCNM支持图形显示接口(GDI)和高级语言应用程序接口(HLLAPI)子程序库。GDI是一个允许用户编制自己流程图的图形软件包,流程图中可以显示PCNM服务器和LCN网上的数据。HLLAPI子程序库,可以使用户的应用程序存取PCNM服务器的数据库和LCN网中的历史数据。

PCNM提供的网络连接选择包括:远程数据存取服务功能,NetWare连接和TCP/IP协议支持。远程数据存取服务功能可以使用户通过一个9600波特率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到PCNM服务器上。NetWare连接允许一个DOS工作站访问PCNM服务器和与之相连的其它网络服务器。TCP/IP协议支持,可以使用户的工作站连接到UNIX系统或其它支持TCP/IP协议的系统中。

四、软件开发的环境

现在Windows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美观、漂亮,所有应用软件其界面基本类似,用户易于掌握,便于使用;

2.支持多任务,各任务之间切换容易,并且可以很方便地交换信息;

3.提供虚拟内存管理,使内存突破640KB的限制,程序运行时不会出现内存资源紧张的情况;

4.目前,除了中文Windows以外,国内相继推出了许多Windows环境下的中文平台(如:中文之星),在中文环境下,可以非常容易地编写中文应用程序。

因此,我们使用MS Windows 3.1外挂《中文之星2.0》中文平台,作为软件的开发环境。

选择C语言作为系统的编程语言,有两方面原因。第一,C语言具有数据类型多、控制灵活、代码效率高等优点;第二,PCNM网络所支持的高级语言应用程序接口中,有C、Fortran和Pascal三种库函数,只有C语言适合编写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另外,作为开发工具,MSVC 1.5的开发环境比较好,调试工具性能优越,编译速度快。

五、系统功能特点分析及结论

本系统是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整体优化系统。系统功能特点概括如下:

1.实用性

·实现了数据采集、管理一体化,不仅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而且具有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

·历史信息存储功能,可以存储有关参数的历史信息。

·人—机界面友好,采用MS Windows环境下的编程技术,使用户界面与Windows的相同,易于用户掌握,便于使用。

2.扩充性

系统很容易进入厂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将工作状态、生产数据、报表信息直接通过计算机送到有关管理、调度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