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9 17:3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事关重要,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

1、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等。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点来看,又可分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基本生存能力,是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它是个人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终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更为紧密,这使得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愈加凸显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都注重录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好的劳动者,在特殊岗位技能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职业核心能力强的劳动者能够相对容易地填补岗位的空缺,相反,如果职业核心能力较低,就很难较快适应岗位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在内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从纯粹的技术教育向能力结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拓展,从而使我们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能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学生“成人”的落脚点即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科学素质教育只有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1、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指出“教育应是主体的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面临以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即是培养有技术、有“文化”、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培养的需要。

2、消除功利主义的影响,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响亮口号,这种根据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即时需要标准进行专业培养的方式,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化,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看重的是就业率带来生死存亡,家长、学生更看重的是三年之后饭碗问题,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被淡化了。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或者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使得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过分专业化,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载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劳动者的重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发生了很多显著的变化,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由早期的不信任、看不起逐渐转变为认同、支持,院校也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出现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的转变。现在的高职教育面临着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要想在这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向质量求发展,就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品牌。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但人文素质是其核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完备上着手,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的“专”,更要注意知识的“泛”,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教育“太专”,业余文化生活“太单”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难见成效,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纸空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制约。目前的就业市场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毕业生逐年增多,学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很多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往往高价而沽。归根到底,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懂“做事”而不懂“做人”,一来是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往往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在人才过剩的情况下当然会“优中选优,”挑选素质高、专业强的真正人才;二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深层次的反思,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于重视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品位,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来,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职业的变换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功能,高职院校就必须把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走出重理轻文的误区,培养出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

作者:闫琳 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0.

[2]崔相录.迎接21世纪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探索[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1.

第2篇

关键词: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人文素质教育也越来越看重,人文素质是人的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意义重大。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然而就当前技术院校语文教学来看,人文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语文教学偏向于专业知识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知识丰富,但是人文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此,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

1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技术院校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人文性的特征,也正是因为语文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有着工具性的作用,通过语文知识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锻炼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可以说语文与人文素质之间紧密相连,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文素质作为人才的一个综合体现,在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除了强化语文专业教学外,还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2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就当前技术院校语文教学来看,教学重点依然停留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一技之长,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造成技术院校语文的课时被大量的挤占,技术院校语文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2.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能力,然而就目前来看,技术院校语文教师能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此阿勇的方法比较落后,固守原来的教学理念,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挂钩,不重视人文教育,应付式教学现象较严重。

2.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就当前技术院校的学生来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影响到了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许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简单的认为语文就是认字、说话,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已经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

3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3.1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作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人文素质越来越重要,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技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为了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院校应当全面树立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尤其是语文教师,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健康、全面的发展[2]。

3.2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技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而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应当积极的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更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提问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鼓励性语句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再譬如,针对差生,教师可以多与其进行交流,不仅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让这些学生明白自己并没有被老师放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强化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教育,为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更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4]。

3.4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环境中有着之间的关联,良好的环境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奉献精神[5]。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举行辩论赛,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开阔视野,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吴秀梅 单位: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卜繁燕.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能力教育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实施———以屈原《橘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45-48.

[2]汪楠.论公安院校语文教育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净月学刊,2013,06:126-128.

[3]宋凤龄.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J].宜春学院学报,2010,02:71-73.

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文素质;龙江精神

“人文”最早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能力与成果的综合。现在无论在精神层次还是物质层次都有体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修养和能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各方面技能,对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具有很大作用和价值意义。

1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人文素质教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热点话题。伴随着人文经济各种体制的不断改变与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水平也越来越高,人文素质是选择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是否重用你的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在客观现实中,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偏向于重视专业知识与科技,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呈现出人文教育严重脱离轨道的迹象,而且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民办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呈现出一定的紧迫感,来不断改变这种局势。

“龙江精神”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也有其不同特征,第一,地域性。主要是在龙江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其对本土人民影响较为深远。接触过龙江地区的人们大多对龙江人的评价是诚信友善、大美大爱、性格豪爽等,这也是龙江精神体现的一方面;第二,内在性。精神,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到却又真实的存在,而龙江精神的内在性,决定了其不能被外部察觉,但她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基本点理想、信念、知识、意志、习惯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张丽莉、高铁成等同志的先进事迹,绝不是他们一时冲动的无意识行为,这是他们长期积淀的理想追求、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的集中反映,正是龙江精神在生死关头的外在体现。

2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大学生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人文素质占得成分很高,而且直接影响大学生进步和提高。在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更是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做准备。无论什么教育都是以人为本,培养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适应能力,成为德育体美劳各方面都优秀,对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有用之才,这才是一名合格的21世纪接班人。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把学生往这个方向疏导,通过在以往的课程中有关人文教育的课程、实践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方面发展。

3 民办高校结合“龙江精神”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构造

对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通过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应结合“龙江精神”带给人民的精神食粮,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关心他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学生。民办高校人文素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整体展开。首先是课程设计方面,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的专题,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开设新单元,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德智体美劳样样不能少,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选修形式选择不同的人文素质科学,这些科学都是围绕着人文素质展开的,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是实践部分。开展和人文素质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发放任务,调动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当主角,展开教师学生互换位置的思想,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在社会实践部分,我们应大力宣传“龙江精神”中的大美大爱,大到像张丽莉老师的无私奉献,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们可以去社区和养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为小区除草绿化,做出自己的小贡献。不仅锻炼自己意识和能力,锻炼自己胆量,更营造学校良好形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的光芒。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是对自己能力发展的一个考核,增强学生心理能力。

民办高校是一个需要学生、老师、管理人员于一体的集合。老师本身的人文素质比较高,老师是知识的源泉,老师的耳濡目染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是事半功倍的。校园文化底蕴不够,但是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长处帮助大家,所以加强校园文化是增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增加学生的情商而不是单方面的增加智商,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情商,不至于当你踏入社会之后成为一个文盲,更快的适应这个社会。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需要更多的实践去探索的工程。民办高校作为培养更多的素质人才的基地,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不是单一的专业性教育,我们要积极探索、改善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布局。

综上所述,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以应用型为题材更是与实践模式大同小异,而且也是对实践模式一种充实,使之更加饱满更加完善。同时,在真实操作的时候,还可以把“龙江精神”融入到人文素质教育中去,把人文素质实践融入到专业技能实践,使其融为一体恰如其分的结合在一个摸子里。使其相互融合、弥散。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好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文武,刘小凤.加强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第4篇

关键词:军队 医学生 人文素质

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很多院校的广泛关注,一些院校相继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部分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之外增开了系列“人文讲座”,有的院校还有学分规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军队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军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距离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发展的时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1]。为落实总部关于开展素质教育的精神,把素质教育深入教材、深入课堂、深入各级领导、机关人员及教、学员的头脑,是摆在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在工作中的经历,在新形势下对培养军队医学学员应具备哪些素质,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以作探讨。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人文素质的定义在各类文献中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说法,但各种说法本质是基本一致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起核心作用,这是因为,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们的人文精神体现出来。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人文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概括的讲,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前者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后者注重的是指导这种专业技能运用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素质比科学文化素质更加重要。

(二)人文素质是时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多,出现了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等,这使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文元素的参与。

(三) 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人文教育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然而,目前不少军队院校仍过多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员人文素质的教育。因此,我们军队院校也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2]。人文素质教育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形成创新精神,即可满足医学生的心理要求、知识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了时展下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未来医疗实践的需要

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技术的应用中。医德和医术是同等重要的,仅仅掌握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面对患者,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人文素质时刻体现在医疗服务过程是否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体现在医生是否这正“关爱生命”。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加强人文素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变化。医患关系变成相对平等的主体关系,在这种医患关系中,医学实践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医疗活动背后还是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各种社会因素。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出炉医疗技术力量本身外,还有医疗服务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医生以及未来的医生――医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具备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能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3]。

(四)加强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促进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使大学生在人文氛围中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总之,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军队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更应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努力为我们军队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杰等.浅谈军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继续教育.2008,10.

第5篇

【摘要】基层医院护士的教育过多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忽略人文素质教育,为发展和谐教育,探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实现护士全面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关键词】 护士人文素质;教育

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教育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1基层医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中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知识的细化和科学化的加剧。长期以来护理教育仍以“专才教育”为主,领导层和绝大多数老师都未能从思想层面将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只有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学校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特定时期医院对专业护士的需求。但是,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护士的知识结构缺乏弹性,知识更新的适应性较低,致使护士的生理、心理、智商与情商等方面不能全面协调发展。此外,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某些医院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没有意识的也是医院的责任。因此,整个管理体制中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教育的认知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2师资队伍的自身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多数护生毕业后只希望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相对体面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学校迎合社会护士的就业需求,相对出现了实用性、工具化的培养模式,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学术氛围,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另外,医院护士的人文素质教育依靠临床护理管理者和带教者,护理专业临床管理者和带教者对人文知识有明显缺乏。无论是学校还是医院,很多专业老师并未能很好的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

1.3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不被重视导致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欠缺

在和谐社会的召唤下,如果没有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就无法谈起。人文素质的教育重视个体人格和心性的完整,着力提升人的精神道德水平。在医院的继续教育和护理学校教育理念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对立和冲突。热衷于护理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中心,未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近年基层医院管理者虽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有了一定提高,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医院继续教育中人文知识的传授欠系统,随意性较大,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1.4医院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单一和素质教育效果的测评方法机械

教育方式传统单一,基本以短期的知识灌输为主要教育手段,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密切,忽视了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素质教育效果测评手段机械,对能力、态度的测评缺乏较客观的量化指标。医院在护理职业继续教育过程中,常常只重视人文支持的灌输,而轻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技能的考核,对临床护理实践中人文素质的测评较少。

2.医院护士素质教育对策

2.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996年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强调指出一个基本原则,即“教育应当促使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人文科学具有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特性,伦理上的公正公道必将使人文理念转为巨大的生产力,成为道德行为和医患关系改善的内动力。要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人文素质,转变意识和观念是关键,如通过定期选派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国内举办的《管理干部培训班》,引导其认真学习理论并实践。

2.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建立素质全面的临床带教队伍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功底是根本,人文修养是灵魂,通过人文科学教育参加护理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启发护生的人文觉醒,言传身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护生。另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也应既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又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为此,医院要经常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参加专题报告会,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2.3优化护士培训课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美国医学院校中人文课程比例20-30%,英国、日本10-15%,相比之下,我国医学教育在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发展存在严重失衡。因此,无论是我国医学院校,还是医院的继续教育,都应提升人文培训课程比重,通过文理兼容相互渗透,合理设置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突出护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优化组合。另外,在继续教育中还应注重对护理人员情商的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事周到得体;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人文学科学习,提高人际交往及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即可通过组织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知识系列专题讲座、优秀事迹报告、欣赏弘扬人文精神的名片名著,向护士灌输人文精神;也可通过进行礼仪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交接班规范等训练,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2.4建立有效的护理人文素质评价系统,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价应持有长期观,要避免片面地用短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考核内容应从侧重考查知识的记忆转向考查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能力,考察护士在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实际操作能力、政策水平、沟通能力等。国内有学者提出“全面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能促进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医院的绿地、院训、人文景点的设立、科室合病房的布置等,应处处体现人文思想。

总之,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软任务,要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环境的熏陶、社会实践的锻炼,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应针对具体操作上的薄弱环节,从广度和深度上结合时间加以强化培训,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奖惩及评价机制,以弘扬正确的人文精神和理念。只有实现互利科学精神和护理人文精神的理想整合,才能促进现代护理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娥,谭艳林,现代医院管理与人文精神.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45-646.

[2]孙英梅,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6,27(5):17-18.

[3]常静,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效的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第6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训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精神,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长期以来,体育都被人们冠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头衔,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体育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内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致使学生人才培养不到位。

一、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传统的体育思想导致文化道德素养的流失。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一直潜意识的重武轻文。这种思维意识决定体育的发展是以强健体魄为目的的。这种保守的传统思想制约的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从古代历史中不难看出,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传统意义上的体育都是与军事战争有关的。大家往往只注重体能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思想延续到今天就促使人们往往对于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个人体育技能关注的多一点,也使得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学素养较差。现在体育中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部分体育运动员甚至服用兴奋剂,弄虚作假等等,这些都从另一方面证明部分人的人文知识素养薄弱。而在大多数的学校中,重文化知识教学、轻体育人文素养培养现象非常显著。在国内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未将人文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就是这样一种重文轻体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校重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

实践中可以看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的功能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育人、健身、娱乐。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当代体育教育体制并不完善,目前只有健身、娱乐功能而已,育人功能未能得到重视,更没有体现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对于体育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强身健体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得以体现,体育教育向着人文化方向发展,而且将很多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其中。具体表现如下:1、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发展的关键。2、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教会学生理性的去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增强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和释放能力。3、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品质,体育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形象也会大大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2、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应用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3、使人们尽早摒弃传统的育人观念,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4、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热情,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品质。5、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道德水准。

(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拓展体育教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若想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加入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STS教育。STS教育,包含了社会、技术以及科学等方面的内容。“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2]从实践来看,STS结合了社会、人文以及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该种教育模式的音乐,可以促使学生适应社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这也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顺应时展趋势的,是必须要实行的。

三、拓展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不断强化学生人文知识的思维意识

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人文的认知力。在当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先进的教学仪器融合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把人文知识转化成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更好的诠释人文知识,体现其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学生对审美乐趣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二)拓展体育工作者的人文知识面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拓展体育工作者的人文知识面也就是间接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尽力博览全书,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三)设置优良的人文知识教学课程

高校体育教育中只有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才能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人文知识,并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四)创新思维模式

传统的体育思维模式是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改变传统体育的教育理念,才能弥补体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缺失,使新体育更能满足培养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育会起到积极地影响作用,实践中通过不断拓展高校体育老师的人文素养,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瑞玉.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认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93-95.

[2]杨育林.我国普通体育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22(3):13

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文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是现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才。素质教育亦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旺发达。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发展空间。但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并不太理想,很多问题和缺憾渐渐凸显出来,渐渐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关于解决途径的讨论也愈来愈多,能够形成共识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课堂学习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染,在这一点上校园文化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1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

1.1 人文素质的定义

关于人文素质的定义在各类文献中尚未有明确统一的说法,但各种说法本质是基本一致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1.2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一、人文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概括的讲,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前者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而后者注重的是指导这种专业技能运用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素质比科学文化素质更加重要。二、人文素质是时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多,出现了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等,这使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人文元素的参与。三、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1.3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改革开放以后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进行了大力的建设。总体来说,高等学校大都已经具有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的意识,也都采取了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主要表现有一下几个方面:一、重视专业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辅地位。有些院校唯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教好就可以顺利就业,而人文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二、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硬件方面特别是一些偏科性的学校人文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图书馆人文资料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对人文资料和人文知识的需求。软件方面,管理者和教师人文素质缺乏,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引导。三、学生人文素质不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素质差,不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人文知识缺乏,审美能力低。

2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具体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良好优质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而且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引导青年一代追求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

校园文化的这些作用和特性表明其在人文素质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文素质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手段,而校园文化建设历来被认为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主要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作用。具体表现在:

(1)校园文化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人文知识不会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了营养丰富的生存土壤,从而得到延续与发展,课堂知识在与校园文化的相通融合中,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2)校园文化建设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到人文活动中来,学校举办的艺术活动以及学生社团的各类活动将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人文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艺术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对审美的关注,提高审美能力。

3 培育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课堂教育和软的环境必须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且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软的环境教育方面来看,培育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应从一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在校园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道路命名等校园环境的点点滴滴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设立固定的人文和艺术的活动场所,方便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些活动场所的设立不仅是相关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标志。

(2)建立和建设一些高校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活动,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扩展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人文修养。

(3)加大对学校优良传统、校风、校训、以及在学校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的宣传,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形成一个良好浓厚的文化环境,并且让学生在此间担当主体,将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4)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利用校园网、高校论坛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网络环境,提高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氛围的感受,促进交流与思考。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和人文道德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江潭瑜.大学人文精神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 深圳大学学报,2007(9).

[2] 王德勋,韩同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3] 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第8篇

>> 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人文素质教育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之浅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育 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推行策略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分析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大学语文》的作用 大学语文教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渗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项目支持:本文受衡水市社科联课题资助,课题编号:2013076B。

刘晶(1972-),女,河北衡水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教育、职业教育。

《大学语文》是大学开设的一门非中文专业公共基础课,它本身蕴藏着的深厚人文底蕴,决定了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它将人类的阅读空间拓展,使文化积淀深厚,丰富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以其工具性、人文性来提升人的素质,健全人格。以一言以蔽之,语文的内核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始终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一、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既要启发人的智力,还要拓展人的素质结构和对人的知识渗透。大学语文课程是精选的优秀中国、世界文学作品,不但能使学生学到许多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从作家想象、幻想、形象与抽象交叉的思维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阐释人文思想的理论知识性课程,本身就具有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是以文学文本作为平台,通过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欣赏和批评这种参与式体验,让学生在充分进行文学审美的同时,对人文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性阐释和理解。这样一来,就学科归属与课程性质而言,有利于明确《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科定位,以便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发挥课程应有的社会介入力;就教学主体而言,学生可以获得深刻而广阔的精神知识。

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面临严重的挑战,遭受冷落已经很久了,已经被边缘化。很多重点大学虽开设了语文课,但是也将它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有很多大学根本就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认为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没有更多的实用价值,学不学都一样,教师自然也就不愿意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低下,学生的习作错别字比比皆是,表达能力极差,能够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少。

大学教育中,大学语文是选修课,大学英语却是必修课。就业市场中,英语口语好的学生有明显的就业优势,而具有良好母语的学生不能胜任只求效益的市场原则。大学语文课确实存在种种弊端,有些人便怀疑它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地位。大学语文没有明确的定位,存在着随意性,可删可随意减少,没有把它纳入正常轨道。不难看出,大学语文要“下岗”了,我们应重新审视它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认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就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要并驾齐驱。

三、对策初探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课程,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综合性课程功能,逐渐使大学语文走出困境备受青睐,重新回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使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一)重视大学语文,探寻合理的定位

首先,有关部门要重视国语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经出台了高考政策,将原来的高考语文150分增加到180分,将英语的分数值降到100分,这是一个很好的端倪。这个信号所释放出的就是让国人重视国语教育,足以说明了学好了语文才能提高修养,学会做人,奉献社会。这个主旨正是我们育人的目标,也是大学语文课不可或缺的原因。大力宣传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使它具有应有的地位。

(二)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

《大学语文》教材应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对那些耳熟能详,适合大学生的兴趣、志向、口味的,更应该紧跟上时代的节奏。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根本上重视母语的学习,它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更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授课方式的灵活多变,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如朗诵、阅读、写作、演讲等,提高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欣赏文化精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大学语文》不仅仅是基础语文课程的延伸,更是高一级基础语文的提升、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9篇

科学素质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关于“方法论”的教育,其目的是将专业知识及技能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迫切要求。地方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目标,以理工科为主,大多没有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逃离大学》书中有位学生自述“:在大学教育中,我们的灵魂是被忽视的,大学缺少基本的人文精神。它已经沦为一种技术教育和工具教育,一些针对就业开展的训练。”[3]由于缺乏灵魂的“导游”,出现了为数不少的“85后”、“90后”大学生“逃离大学”的现象。目前,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3]

“逃离教室”和“逃离大学”的原因复杂、情况各异,也有所谓校风、学风的问题。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育现象,深刻地暴露了教育危机和文化危机,蕴涵着具有挑战性的强大力量。当综合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标准时,当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时,大学生“逃出”大学,在校园外学习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不能说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只有当教育赋予人更强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自主和自尊,才会从根本上避免“逃离大学”现象的发生。

一、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架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才是最基本的。”[4]地方工科院校必须进行必要的包括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地方工科院校过分强调科学教育,片面强调追求科学价值,片面进行科学训练,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理性与感性、逻辑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对立,从而造成社会发展在科学与人文、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分裂和对立。要消除这种对立可能带来的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文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创新能力

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面向21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为此,《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且指出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5]。上述各种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多学科广博的知识作基础,而且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人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既能为创新思维与能力提供有力的背景支持,也能为其提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借鉴,从而培育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三)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多元思维能增进开拓、求异、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有助于科研论文、学术著作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是分离的。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已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还没有落到实处,导致理工科大学生重理轻文,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而人文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差。地方高校教育中,这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不系统。许多地方工科院校除了开设“两课”之外,其他的人文素质课均定为选修课,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连续性和计划性。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导向,就业的压力等,学生难以摆脱功利性的“专业至上论”,以至于不少大学生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教育缺乏兴趣,导致缺乏辨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和价值观不健全。

(三)缺乏高水平师资

韩愈的“师说”中讲到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古到今,老师被认为是传道之人。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大学人文素质课程理应由积累深厚、文化底蕴丰盈的教师担当,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的教师许多是教辅人员担任,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够。另外,很多教师较为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相对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与积累。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存在缺陷,客观上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四)校园文化单一

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校园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5个层面,在较高层次上规范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按照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和构建校园文化,系统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不仅仅从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受到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以及专题讲座等,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中,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摆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业”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摆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训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6]。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地方工科院校不可能像综合性大学一样开设门类齐全的专业,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最终还要靠专业教师来实现。必须加强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鼓励非人文学科的专业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以增强教育活动中的人格感染力。

(三)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地方工科院校中专业教育占主导地位,这是发展地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辽宁工业大学刘伟东老师在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课教学中,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等哲学观点以及道德素质等渗透到专业教学当中,既让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7]。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大学生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志向。

(四)系统开设人文素质必修、选修课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人文素质必修及选修课程。大多地方院校专业设置较偏重理工科,文科类的专业较少,出现了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缺乏,选修课偏少,素质选修课专业性过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系统等现象。因此,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系统的人文素质必修和选修课程,从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五)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

地方工科院校图书馆不仅要收藏专业类书籍,而且要加大对文、史、哲、艺术等图书的购置,只有让大学生大量地阅读人文社科类图书,才能将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挥图书馆优秀文化精神作品的熏陶作用,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第10篇

关键词: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航服务中包括空服人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为了促进民航服务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民航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服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优雅的举止体态,更需要具有专业的语言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空乘大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本文结合空乘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探究当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2语言文化素质的内涵

语言文化素质主要是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质指的是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观念以及精神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修养、人格以及气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个人的实践来进行人格、气质、修养的培养,促使个体能够保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当中,应通过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3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1对空乘大学生面试的重要性

各大航空公司的面试中会涉及形象选择、体检、综合面试、英语测试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面试者的语言文化素养考核是非常直接的。国内的航空公司除了关注空乘面试者的普通话、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之外,对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空乘大学生在面试中必须要表达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巧。例如,在多数航空公司面试中,要求面试者来进行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这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存在自我介绍过于简短的问题,部分学生则存在讲话过于啰嗦、缺乏层次感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自身的准备不充分所引发的。此外,在面试者自我介绍完毕之后,部分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的表达内容进行简单的沟通,这就要求面试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国际航空公司中,对面试者的修养、经验、气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其沟通协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因此,空乘大学生必须要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考核,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服务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空乘大学生,由于其日常工作地点和要求的特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空作业中,客舱存在着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在密闭空间的工作环境中,空乘服务员必须要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要与旅客之间进行互动,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空中服务员,不仅要具有亲切的外表、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具有合理的处事方法以及成熟的心态,通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旅客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提升空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素养,对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这对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对个人长久发展的重要价值

无论空乘大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如何,在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需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化素质,这是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其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后,才能够适应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并且合理地处理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困难,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不足

4.1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

空乘大学生的生源相对特殊,大多都是高职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缺乏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思想狭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但是对于其他的事物却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的行为偏激、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存在着自卑、低落以及精神压抑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追求物欲,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这些自身的因素影响了其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于空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严重不足,认为空乘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即可,这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空乘专业教育中,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将与人文素养与其职业技能之间进行充分地融合。总体来讲,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但是在人际关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语言文化素质要求。

4.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空乘大学生的专业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的人文知识水平有限,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虽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语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部分从事语言文化素质基础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整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空乘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技能与语言文化素质结合的能力。

4.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空中乘务专业加强学科内涵知识建设,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增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2]但是,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其专业技能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整合,导致语言文化素质课程无法与技能课程之间进行良好的互补。

4.4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国空乘专业发展较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严重不足,无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环境不够优美,并没有充分体现学院的人文精神以及校园文化,无法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并没有注重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乏创新性,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不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能力的提升平台有限。在部分学生社团组织方面,学校重视不足,并没有将语言文化素质的教育内容与社团活动之间进行充分融合。

5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路径

5.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的竞争不断激烈,尤其是相关的岗位处于动态变化中。空乘专业在对于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时,必须要考虑其日后的发展,在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时,注重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优秀的空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应该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不仅能够提升其文化知识修养,更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从而乐观地应对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挫折。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必须要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加强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语言人文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的修养。

5.2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则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条件。一方面,学校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的人文教育团队。本校专任教师可以与校外的专家之间进行合作,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语言文化课程的感染力。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规范的培训来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文化素养,结合双师的建设,让专业教师定期接受锻炼以及培训。

5.3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升空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关的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语言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并且将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融合。另外一方面,相关院校需要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之间的融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相关院校应该整合语言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5.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空乘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素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来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通过具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 语文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6-02

根据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思考,在新时期的课程要求下,我国教育部门相应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的若干创新举措,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人文思想及素质教育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人员的教学水平,更能帮助我国高职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教学环境中获得教学成绩的提升。

1.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探究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所提出的综合化教学模式,这是一门集合了当代科技、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内容的综合素质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社会在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对我国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和创新,以此为我国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先进思想的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其核心内容与核心精神符合我国素质教育与知识教学的相应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实改善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中能够从容面对,实现高效化的学习模式。

2.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2.1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我国教学活动中师生思想品质与文化修养的直观表达,更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环节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是校园内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更是师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的集体精神风貌,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自身的精神底蕴,增强学生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类指的是物质文化,是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建立在校园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上的一种文化底蕴。音乐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版块开展人文素质课程,使学生在在对各个学科的人文底蕴及人文精神进行充分了解与探究后,实现了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播,充分发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使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带动学生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推动校园建设向着全面性与整体性方向发展。

2.2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在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拥有良好的思想文化底蕴。同时,人文素质教育的施行,还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意志与情感等方面和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是学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拥有良好的精神层面与文化内涵。人文素质教育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品质,使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逐渐消除物质主义所带来的遗憾与缺失,健全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其次,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与竞争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高职教学体系的完善与进步

人文素质教育与传统技术知识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两者的有效融合对我国今后的高职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我国高职语文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文化思想为教学背景,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相互交融。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下,公共课堂还可以有效实现通透规划,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逐步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改造,人文素质教育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更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构建文理交叉、人文科学相互统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3.1实现以阅读为主的人文精神熏陶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在校园环境中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在我国今后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籍,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更少的约束与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健全自身人格、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应完善自身的书籍储备架构,丰富图书馆与电子信息室内的书籍种类,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与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及实际年龄,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以通过阅读,极大地丰富自我,健全自我的人格。

3.2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文学作品,或者是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内容,通过“写作”这一手段,都可以实现行之有效、简单直观的效果。在施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更多的要求学生进行真实情感的写作,使学生在诉说真实情感的过程中,感受到抒发真情的畅快,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涵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可以以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核心展开创作,通过语言逻辑与言语意识的探究与论证,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为学生打开思想的窗户,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人文精神。

我院在进行语文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多层次的写作培养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我院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为我院语文课堂教学开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院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精神为杠杆,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与开阔,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在文章中以写作的形式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引导学生在明辨是非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社会中所存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与人文知识内涵,以此实现了我院的语文教学改革,大幅度提升了我院的语文教学质量。

3.3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发掘人文精神

针对我国传统高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施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高职语文教材内容的很多地方都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契合,教材中充斥着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的内容与片段,如果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传统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相联系,将会对传统高职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效改善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未来的高职语文教学需要在课程内容中发掘出更多的人文精神,使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可以更好的开展。

我院在进行语文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发掘语文课程内容中的人文精神,有效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完善化的语文教学改革,逐步完善了我院课堂教学模式,使传统的语文课程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联系,为我院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知识与人文思想。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本土知识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与认知。在我国教育行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实际应用到我国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进出.多元化教学下的高职语文素质教育[J].信息技术教育,2013,12(09):23-24.

[2]杨剑锋.高职语文教学与多元化教学[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2012,23(07):23-25.

[3]何伟.高职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院报,2012,12(07):33-25.

[4]徐芳兰.人文素质教学下的高职语文教育[J].当代教育,2013,12(09):23-24.

[5]刘永喜.高职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学[J].文艺出版社,2012,23(07):23-25.

第12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欠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价值观紊乱,缺乏理想追求、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现象,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尤其随着三本院校转型并入二本,高职院校争夺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甚至采用注册入学的方式。无论是单招、中职对口招生,还是高考统一招生,高职学生表现出整体素质偏低、学习能力较差等状况。此外,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底蕴尚浅,特别是在大学人文精神培养和塑造方面还处在探索前进的路上,人文精神普遍欠缺。当前,高职院校明确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一定程度上导致“重专业教学、轻人文教育”的思想盛行,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较为薄弱。表现在:一是高职人文教育与中学、中专阶段的人文教育脱节,缺乏有效对接和提升。二是高职人文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模块和结构缺乏有机的联系,与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三是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机构和师资相对薄弱,负责人文素质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部、公共基础部或类似的部门,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满足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上采取“看菜吃饭”的办法,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导致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甚至以“两课”(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代替人文课程,即便是开设有人文课程的院校,内容也单调。四是教育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质量不高。高职院校“2+1”或“2.5+0.5”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被压缩,而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导致师生功利思想严重,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被边缘化,人文课教师地位相对较低,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效果难以与专业课相比。

二、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通常认为,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人文素质教育就是用人文知识教育人,最终使之内化为人的精神,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针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现象,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规模战”逐渐转向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的综合实力的较量,许多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涵养人文、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如果说培育大学精神在高职人文内涵建设中起的是价值引领的作用,那么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高职人文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认清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具体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有别于以考试升学、就业谋生为目的的传统教育,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丰富人文知识,提升人文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思想境界和人文修养全面提升,具有非功利性。从教育的内容来看,与自然科学教育不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具有人文性。从教育的形式来看,有别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点的讲授和灌输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人文素质教育更注重互动式教学,强调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性。从教育的主体来看,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主体,人文素质教育更强调学生主体,提倡以人为本。从教育的阶段来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与中学、中职阶段以培养人文知识和人文能力(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转向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当前,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建设工业强国,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大力倡导大国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倡导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和思想境界。这对于过分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精神涵养。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索改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改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计。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课程结构的设计“不仅是为未来职业进行设计,也是为未来人生进行设计”。因此,课程的设计首先应基于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充分认识,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进行。具体来讲,一是要分类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计。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人文课程,将人文课程充分融入专业课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全过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协同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二是优化人文素质课程的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应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强化德育功能,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模块,基于学校人文精神的培养,还应该积极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尤其是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将“侗族大歌”“壮族嘹歌”等非遗项目创造性融入人文教学课堂,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双赢。三是做好中学、中专与高职人文课程的有效衔接。要避免重复性的人文知识培养,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人文能力,积极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四是灵活设置课程的形式。高中阶段是以语文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高职院校由于培养模式不一样,人文课程应以选修课为主,专业必修课为辅,在专业课程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和融入。

(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改进教学方式,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首先,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增强师生互动,让人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平台。其次,要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探索慕课、网络课程等形式,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毕生追求,如“工匠精神”的培育,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在教学和实践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等人文精神。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校长有约”等形式,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或教育教学过程中热点话题,让学生与校领导面对面对话,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再次,要广泛开展大学生人文实践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学生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精神内涵。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圆梦使者”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多年来尽心尽力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对于增进社会和谐、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一是要建立一个人文素质教育专家团队。这个团队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骨干,在职能上类似于学术委员会,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调研、课程设计、教学跟踪与改善、教学研讨等工作,参与专业建设有关的培养方案的拟订、课程安排等重要环节,统筹做好校内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人文格局。二是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加大兼职教师比例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法,一些高职院校还通过专家讲座、网络课程、人文讲坛、面向校内外募集公选课等形式,弥补师资不足。三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人文素质。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人文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的建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与其他知识性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不一样,应该是以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提升为考核目标。因此,人文课程的考核应弱化知识性的考查,强化学生人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等综合性的考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学生素养积分考评办法,素养积分认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类(A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B类)、科技文化与创新创业类(C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类(D类)、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E类)、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类(F类)等六大类,通过加扣分认证,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全面考查,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整体布局和人文景观对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校训石、文化长廊、人文雕塑、开展人文学习和活动的场所等。软件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如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技能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社团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创建,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精神品格,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打造“金葵文化品牌”,形成了“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南职精神,引领师生在专业建设、技能大赛等各方面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另外,把企业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升人文素质有积极作用。“由于人文的内隐性,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应该伴随人的整个发展过程,它绝不仅仅是几年的人文知识教育或者几门人文课程能够完全实现的。在当前倡导“工匠精神”、深化内涵建设形势下,是否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涵养人文精神,促进内涵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04-10

[2]胡孝四.高职院校人文内涵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3]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