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级管理理论知识

班级管理理论知识

时间:2023-08-09 17:3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管理理论知识

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把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的呼声愈发高涨。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主要集中于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总结和分析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合理的措施,对加快实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论知识薄弱。班级管理是与人有关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班级管理的主要践行者――班主任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如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

另外,许多班主任没有进行系统的上岗培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进行系统培训;第二,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班主任工作负担,导致国家倡导的教育改革与现实发生冲突,这也使得班主任无暇顾及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国家的教育体系及学校教育管理使得形式主义的作风泛滥,没有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2)班级管理缺乏明确目标。目前,大部分班主任往往凭借主观意愿和经验管理班级,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不少班主任只是一味地突出强调成绩,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其管理呈现片面化,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使“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成为空话、套话。

(3)班主任管理缺乏民主。班主任的管理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大多数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么采用专制型,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制定班规,组建班委,使得学生处在被监视、被控制的地位;要么采用放任型,把管理的责任留给班委,使得班级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4)班主任管理缺乏分析与尊重。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每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许多班主任重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其心理生理发展情况,只考虑学生的整体状况,忽视个别学生的发展特点。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1)丰富和完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班级管理理论知识是班主任自身日积月累的结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获得,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国家实行有效管理机制,加大班主任管理力度,重视高水平班主任队伍建设,把班主任管理理论知识作为考核标准。

第二,学校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另外,进行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管理理论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第三,班主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相关知识,以教育管理知识为中心为重点,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知识体系。

(2)明确班级管理目标。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应与国家教育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发展方向一致。首先,确定切实可行的集体目标。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能推动其人格的发展,完善其能力。其次,班主任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我发展,不把成绩的好坏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再次,集合各科任教师的力量,形成群体效应。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教学,而教学的中心又是上课,上课自然会涉及到不同的科目及教师,所以,适时与各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机制,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是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最后,团结各站主任,发挥集体效应。学校是有组织的机构,每个班主任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班主任应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3)强化班主任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班主任管理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一系列措施进行的,这其中并不代表班主任每件事都需亲力亲为,因为大部分班主任都不是专职的,都兼有其他教学或管理工作,不可能完全兼顾班级的所有管理,即使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事必躬亲也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班主任挑选班干部,组建班委会,夯实班集体。根据学生各自特点,选择善于管理,会学习,能组织的学生,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组建班干部,凝聚班集体力量,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提高模式。班级的自我管理,实际上就是要求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学会做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监督。

第二,量化管理,分组管理。把班级管理分成若干个组,选出组长,实行包干管理,班主任定期检查组长管理情况。

第三,重视班会活动。班会课不仅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也是让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共同提出促进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办法,总结过去经验,设定新一阶段的目标的重要手段。

(4)班主任管理应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昭人和以威带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昭人、以威带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以情感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是爱。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的一切问题就是“人”。正确处理好人的问题才能管理好班级体。所以,班主任要善于传递自己的爱,发挥好积极情感机制,防止消极情感干扰学生学习及发展。

第二个方面,以德昭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包括班主任都应该是学生的楷模,都是以积极的形象影响和感染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班主任自身的品德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班主任应树立自信,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断解决管理难题,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应自强,确定人生目标,培养班级管理动力;班主任应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期言传身教。

第三个方面,以威带人。班主任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严格要求学生,恩威并施,严慈相济。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做一个“好好先生”,而是鼓励与批评并举。当然,对学生的批评要讲究策略,配合恰当的方法,抓大放小,从而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5)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学生的工作重心是学习。班主任应从细节着手,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班级规范,因势利导,健全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还应该考虑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6)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班主任的工作之一就是紧密联系家长,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关注孩子身心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期实现学生、家长及班主任三方互动。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参与与关注必然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能为班主任管理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调节手段。

(7)建立健全科学的班主任管理的评价机制。从班主任接任班级管理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班级管理的前、中、后的完整管理模式,同时兼顾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主要通过学校管理者、同事、学生、各任课教师等及班主任本人对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得失的评价进行的。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好家庭、社会与班级管理,创设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管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

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由于初中生本身的心智尚未成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外界未知的事物对初中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外界的强大吸引力和自身的强烈好奇心下,初中学生极容易遭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问题之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1.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进步,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而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是一项需要更多创造力的工作,而初中班主任则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从而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管理理论的主体。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工作培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理论的引导,对学生所进行的管理工作,也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一部分经验,这样将导致初中管理工作的效果较差。除此之外,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味地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没有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当及时更新管理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效率。

2.单一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由于班主任自身没有接受专业的管理培训,使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管理专业理论的支持。而现阶段,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甚至会时不时地模仿班主任。但是,现阶段的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呈现工作方式单一、思想没有放开的情况,在教学中太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照顾,甚至有的教师没有真正地关心学生,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了信心。

二、有效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

1.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初中班主任自身对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初中生自身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又喜欢模仿他人,因此,班主任应当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正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按时到位,以自身良好的习惯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以此来激发学生尊师重道,并且,教师应当时刻检点自身的行为举止,给学生带来正能量,不断地鼓励学生,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班主任应当严厉地杜绝不良习气,班主任不同于其他任课老师,其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班主任自身首先应当远离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从自身做起。

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正所谓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根本,所以,如果班主任想要真正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管理,首先,应当为班级度身定制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现状。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可以由班上所有班干部参与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得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案,再在班上进行全班范围的讨论,对于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对于没有设计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得到一份全班参与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鉴于班主任工作的性质,营造高效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以更加轻松愉悦的状态进行学习,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充分有效地保障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钞丽娜.初中班主任班务管理策略[J].山海经,2016(1).

第3篇

关键词: 青年班主任 专业化 成长机制

教师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更是处于“重要他人”的位置。随着青年教师在班主任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青年班主任普遍经验不足、专业素养发展不够、班级管理能力缺乏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构建青年班主任成长机制,发挥青年教师的生力军作用已成为中小学需要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内化教育信念,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建立并内化教育信念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指导班主任教育实践的思想和理念,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群体与个体发展关系、师生关系及问题处理方式等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在“如何看待事业”“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集体”等方面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认识。

“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中小学生学龄发展阶段,班主任的积极态度是学生在学校建立积极生活体验的前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潜在、长远和深刻的影响,是学生成长中互动性的重要他人。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班主任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首先应明确其角色定位,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其核心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榜样示范将会产生显性或隐形的作用。再次,正确看待教师威信。现实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威信是靠严厉来树立的。事实上,教师的人格形象、综合素养、对学生的爱心、对教学的热情都是班主任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强化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

专业化发展过程是外部推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必须构建起一个外源发展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培养机制。

(一)理论教育模式

青年班主任需要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但在职前教育阶段以“学科本位”为导向的本体性知识仍被置于核心位置,对师范生所需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职前段的教师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不够,缺乏对中小学教育知识需求的审视。因此,班主任“重新学习”已成为应然和实然需求。班主任专业化知识主要包括岗位实践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这两类知识相互促进并相互转换。[1]岗位实践知识是班主任在专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性总结,是其对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的结晶。它包括对教育对象的独特认识、对教育问题的独特理解和处理方法、对班集体管理采取的独特策略等。[2]这种知识开始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个性化的知识,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可逐渐上升转化为“个体实践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则体现为以理论体系支撑的显性知识,如班集体管理理论、教育心理学、德育论及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班主任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指导班主任的教育实践。

(二)师徒引领模式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智慧的过程。这种具有个性化的经验与实践智慧大多属于一种缄默知识,且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及其经验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实中,青年教师职前所学班级管理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和解决复杂多变的班级管理问题,寻找有效途径帮助青年班主任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应成为当下班主任校本培训的重点问题。师徒引领模式正是为形成班主任管理机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主要运作方法是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作为“师”,青年班主任在观摩、参与和模仿的过程中,不断体悟和反思,并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在真实情景中践行,从而系统地内化,形成个性化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和管理机智。[3]

(三)案例培训模式

传统的班主任案例培训方式往往采取“舍近求远式”或“随心所欲式”,要么要求教师盲目地在全国追随优秀班主任的优秀做法,要么缺乏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系统思考,以“拿来主义”的形式试图复制一切成功案例。对于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必然不是通过复制案例来实现的,如何正确对待班级管理案例,在案例评议中反思、成长,理应是案例培训模式在班主任培训中应用的本真目的。这一模式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一是案例的选取。可以是源于其他学校的代表性事例,也可以是本校真实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二是案例的评议。在班主任会议上展示、交流、讨论、评议。三是案例的复现。要求青年教师将案例情境虚拟复现,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案例培训目的不是要获得标准答案或一致结论,而是注重培养青年班主任辩证思维能力和灵活多变的决策艺术。

(四)自助培训模式

如前所述,青年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还需要发挥自我驱动力的作用。自助培训就是要求青年班主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制订“班主任专业化自我发展计划”,分析班级管理现状、自身优势及不足,依此确定专业化发展目标并制订不同阶段的发展计划。其次要求青年班主任逐步养成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学习的习惯,并以叙事研究的方法积累反思和成长记录。再次实施“班主任读书计划”,专业化发展不是一个固态、静止的过程,因而青年班主任要确立终身学习观,汲取知识、创生智慧。

三、开展行动研究,在反思中成长

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正在由管理时代走向研究时代,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掌握必要的行动研究方法以理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有助于青年班主任逐渐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具体来说,行动研究就是提倡青年班主任作为实践者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矫正师生关系处理方式和班级管理的行为。研究课题可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新课改下教师威信的树立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化等等。行动研究既可以采取调查、谈话、讨论、实验等实证研究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文献检索、比较研究等思辨方法,实践中通常是多种方式交互使用,不断调整。[4]行动研究的宗旨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即班主任同时作为行动和研究的主体,基于班级管理过程和实践对班级活动的反思和研究。

四、建立成长档案,促进自我完善

现实中,长期开展班主任工作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对于青年班主任不是仅仅靠“热情”和“奉献”就能避免这种职业倦怠感,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评价体系是突破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之一。正如我们在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评价理念一样,对班主任的评价也不应仅是甄别和选拔,评价的本真意义更在于诊断和改革。

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研究、总结而不断升华的过程,关注的是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采取以个人成长档案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将改变传统视评价为奖励和惩罚教师的手段,将立足点放在班主任的未来发展方面,全面检验和查找工作上的成效与不足,在诊断和改进中不断激发班主任提高个人素养,实现专业化自主发展。班主任专业化个人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专业化计划及实施方案、班主任自学笔记及心得体会、培训记录及反思、行动研究或教育叙事案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阶段小结、小组评议及学校领导评议意见,等等。正是由于专业化成长档案着眼于个人发展的未来,对于青年班主任来说由于经验的不足以及巨大的成长潜力,实施发展性评价更为迫切。

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5]班主任专业化是个体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目标,需要班主任围绕目标不断学习和实践,发展个性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连山.专业知识——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J].天津教育,2007(3).

[2]包赟甲.对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透视[J].中国民族教育,2009(3).

[3]李拉.师徒模式:引领新班主任成长的有效策略[J].班主任之友,2007(9).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105-03

Exploration of the New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Class Oriented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Xue Shulei1 et al.

(1College of Management,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ith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tilized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o construct the hierarchy-managing mode,refine the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standardize class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cess and establish the work plan for a class and implem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measures,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independen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s well as good communication. This managing measures can help them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dap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eeds of enterprise.

Key words: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All-around development;Class management;Applied talent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才的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形式、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笔者借助自身企业工作经历,运用现代企业化管理手段,对所负责的淮北师范大学2011级劳动社会保障班级进行了“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构建了一系列更加高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管理定位、善于独立沟通运作、自主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构建“企业化班级”二层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层级管理,就无法进行快捷的沟通、无法进行完整的信息传达,造成整个组织内部的无序;如果没有明确的指责划分,员工会为了你做得多,我做得少而抱怨,出现问题不知道责任人是谁等等一系列问题。同样对于一个班级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班级如果没有经过有效地管理,也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因此,首先需要对班级的管理架构模式进行建立,选拔构建管理团队,明确细化各个管理岗位责任,营造良性高校的班级管理制度[2-3]。

1.1 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二层管理班级架构 对于班级管理来讲,我们从学生个人学习、个性化发展、班级生活和班级事务4个方面抓起,4项部门职责对应4个负责人,紧密团结在辅导员的周围。在“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就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事事过问了,具体事务由各个部门自行解决,事务就由辅导员和学生交流变成同学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更为便捷。在这种新模式下的学生也会和从前有很大的不同,在各项事务管理沟通效率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比如,在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与人沟通的机会多了,锻炼的机会多,沟通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模式也帮助了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单位的过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2 加强班级管理团队责任意识,细化岗位职责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把班级管理团队划分为分别由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管理的4个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如图1所示),避免学生因职责划分不清产生的怠慢情绪,各司其职,产生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提升班级内部活力,也为人员考核留下原始依据。

图1 班级管理团队岗位职责示意

2 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完善班费管理流程

在班级经费管理方面,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设立班级经费账户,由2名班级生活委员负责[4]。一名生活委员管理班级的账簿(会计),另一名管理班级的经费账户(出纳),实行月度公开对账制(如表1、图2所示);班级经费支出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如确有需要使用经费的,需填写《用款申请单》一式两份,按照审批权限,完成审批后方可支出;否则不予以报销。经费支出可以有个人垫支和班费借款直接支付2种方式。申请用款人需凭借经费支出的票据,填写费用报销单方可办理报销手续。通过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会用款流程以及财务制度的严谨。由学生在实践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理论设身处地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熟悉了财务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总而言之,在大学的班级的管理模式中,“企业化班级”的管理模式作为新生事物,在以后实践中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但是截止目前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使他们切身体验角色,深刻体会岗位职责,提升了和企业需求相关的关键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角色的转变打下一定基础。

[注:1、申请费用额度≤200元,班长审核即可;申请费用额度>200元,需经辅导员审核。

2、用款明细需在备注栏注明(包括物品/服务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家立业,“4+2+1”家庭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孩子的教育也成了重点,所以包办父母也越来越多,“你只管好学习,其他的不用操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及,但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能真正有利于其学生的独立成长。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大学学习生活中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更多学生对自己的一天都是在被安排中度过。针对学生的这种普遍现象,首先要求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梳理工作内容,明确目标;在分解过程中用“5W1H”落实目标。通过工作计划及实施进度表的应用(图3所示),工作完成状况被不同颜色标识的进度条呈现出一目了然的效果,进而在月度总结时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比如计划和实际差距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经过如此的训练后,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避免或者绝不在别人的错误之后重复摔倒,而且思路和目标也变得清晰明确,责任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4 建立完整的学生信息库,强化办公软件技能

为了更加高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计划与成长进度,按照模版建立每位学生自己的电子信息卡,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辅导员给予及时在线解答。电子信息卡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家长信息、获奖信息、综合测评成绩、国家考试成绩等,由辅导员指导完成班级信息汇总表,当有信息变动时只需要维护维护个人信息即可完成信息库的更新。通过构建学生信息库,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办公软件操作得到训练与强化,同时以NEC考试的教材为主,共享一些网络教程和操作数据,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也为毕业论文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加瑞思・威廉姆斯,李强.高校企业化管理[J].教育研究,2006,5,32-34.

[2]周琦.运用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徐庆芳,高瑛.独立学院大学生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146.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9-02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初中班主任所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要认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努力逐步克服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与问题。创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

1.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班主任队伍自身问题。现阶段,学校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大多数是学校安排,而有些教师出于职称晋升或职务升迁的需要考虑,被动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务。这种被动性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班主任上任后,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对一届三年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的思考和规划,当然就没有把班级管理好的勇气和决心,更没有克服困难、应对挫折和挑战的顽强意志。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的责任心仅限于完成学校政教处、德育办规定的日常行为管理要求,维持班级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缺乏热情、消极被动、得过且过,对荣誉和批评麻木不仁,表现为典型的职业倦怠。其结果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主动规划设计,回避班级管理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甚至只单纯地充当救火队,致使班内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沉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工作也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忙,班主任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而又收效甚微。

1.2 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重智轻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及班主任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鉴定,无一不是以学校的中高考升学率、学生分数的优秀率、合格率为主要标准。由于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被评价学校及个人的形象尊严和切身利益,所以这个指挥棒就变得异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就不足为奇了。

1.2.2 重日常行为管理,轻养成教育。这必然会引导班主任为了人格尊严和切身利益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上,力争在每周公示栏中,测评成绩名列前茅。而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却被忽略了。

1.2.3 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培养。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建筑结构的风格大同小异,学生的着装、发型都有要求统一,从环境到管理要求都体现出突出整体,整齐划一的特点。如果学生的着装、发型与众不同,或言行举止不合学校统一要求就会被视为异类,同学会投以惊异的目光,班主任会找他谈话,建议甚至勒令限期"改正",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压抑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个性背后的特长乃至创新潜能被埋没了。

1.2.4 重班主任权威,轻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参与度远远高于学生,这就导致学生自然而然要绝对服从班主任,班主任在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学生也不得不顺从地维护着班主任的权威。班级管理在表面上维持了暂时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种稳定和秩序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它是以牺牲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其将来全面发展异常重要的品质为代价的,这种在权威制度下的"成功管理"实质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2.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对策

2.1 提高班主任待遇,逐步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目前,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水平并不高。国家要下大决心贯彻落实一九九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当年 GDP 的 4%的目标,不断提高初中班主任的薪酬待遇,解决当前严重脑体倒挂的尴尬与困境,使教师的劳动付出与收入相匹配,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

2.2 班主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和提高自己以下三种理论素养与能力:第一,要加强对自己所讲授课程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逐步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提高班级管理理论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为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及班级管理的社会环境、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家长的教育理念等客观环境和条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观点及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与研究,力求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班级管理的能力,为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而不懈努力。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协助、倾听,而不是一味的管制和束缚,因而尽最大可能地把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中,势必会极大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中最重要就是首先要精心选拔并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理清引发班级管理过程中矛盾与问题,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梳理出制约优化班级管理的关键原因,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不断增进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整体推动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谷云霞. 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 陈 蕾. 基于人性假设的初中班主任管理行为研究[D].延边大学,2014.

第6篇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缺乏先进性

目前,班主任掌握的班级教育管理知识多数局限在师徒经验的传递上,根本就不适合现代教育管理需求,其自身素质需要快速提升。其原因在于:1.尽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思想仍占有重要位置,这位班主任的管理带来重大压力。其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学生的成绩提高上面,而对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的发展关注相对减少,随着学生年龄增加,抵触情绪明显。2.学校领导很少关注班主任的管理培训工作,并将评价工作质量的指标放在学习成绩以及纪律管理等方面,这也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事务性工作上面,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随意性强

小学班主任缺乏对学生自身教育力量以及综合诸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关注。并且,对班级的功能、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从而在处理日常事务时,长凭借自身经验处理事情,很多时候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习积极性。

(三)缺乏“身教”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常常会对一些事情反复强调,但是,却很少给学生进行示范。学生有时很难明白到底要干什么。另外,教师总是将自己摆在“主体”的地位,给学生一种不能平等交流的感觉,这样很难了解到学生真实需要。

(四)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当任课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的时候,班主任常常会“打压”学生,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偏心”的感觉,会使矛盾越来越深,并产生抵触情绪。如果班主任替学生说话,则会使任课教师感到有损“面子”,从而与班主任之间产生隔阂。

二、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一)采用新理念进行班级管理

1、班主任要不断的激励全体学生,积极的发挥出自己智力以及体力潜能,努力学习,完成班级的集体任务,并从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学校的最终任务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标。班主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个性发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且,学会合作精神。

3、班主任要多组织一些集体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其感觉班主任与其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4、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工作,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做到权利的“收放自如”,增强班干部小团体的凝聚力,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

5、构建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亦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集体舆论氛围,使其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需求,并长久的发挥其功效,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班集体意识的形成,建立符合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班级的奖惩制度,督促学生严于律己,团结向上。这些制度一定要适当,既要有警示作用,还要有促进作用。

(二)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努力让班级任课老师意识到,教师合作起来对学科教学、学生发展和班级管理的重大意义,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让学科教学也来服务于班级管理。

2、班主任要经常向科任老师介绍班级整体以及个别学生的情况。经常组织科任老师参与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同时要经常举办科任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活动,让科任老师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班主任应在学生面前维护任课老师的权力地位,加强任课老师的威信,积极引导班级每一个学生,尊重爱戴每一位老师。这样有利于任课老师在课堂中更好的管理课堂,顺利高效的将课程进行下去。

4、协调科任老师之间和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是一个多面手,既应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之间的关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太微妙了,关系的好坏对班级管理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5、及时的沟通科任老师和学生的心理。班主任接到学生所反映的情况意见时,不可草率从事,必须进一步的调查证实。如果因学生思想幼稚、不理解教师所致,应耐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属于教师教学上的问题,班主任应先向学生作必要的解释,尽可能争取学生对该教师的谅解,相信问题会得以很好的解决。然后再找科任老师谈心,将学生的意见委婉的告诉他们。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直接联系,更利于他们的反省,改进工作。对待一些特殊问题,如教师道德品质方面,教学技能方面等班主任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争取帮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班主任要做好中介工作,积极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同时诚恳的帮助这些教师改进工作,从而取得教育教学最佳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改进对策;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87―01

新课改的深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班主任的思想都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成长状况。所以,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形式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行管理,是新课改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理念落后,理论水平不高

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初中班主任的理论水平欠缺,平时也不重视专业学习,不善于总结。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起码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凭直觉与情绪判断行事,工作中往往全无计划和章法。在此背景下组织指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其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故而,改进其教育理念,提高其科研水平,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

2. 工作方法简单呆板

当前有些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呈现出简单、呆板、粗暴的特点,究其因,在于其内心深处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他们多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思想建设,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缺乏起码的了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极尽嘲讽之能事,甚至体罚。将“负责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片面地理解成了对学生“全面负责”,这样一来,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把原本处于不同个性形成与发展期的学生,打造成了同一模式下“相似的人”。

3.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改的教学方案普遍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认可,但无论方案多么完善健全,其最终执行落实的主体还是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推动新课改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部分班主任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特点,只是单纯地承袭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工作模式,即“填鸭式教育”,并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了上述典型问题外,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不正确,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全面性;教育方法不恰当,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创造性,等等。

二、加强初中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措施

新课改的深入亟须教师的积极投入,更需要班主任“全心全意”地实践,在认识到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的作风,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 健全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

首先,校方应当积极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选择更多的具有极强责任心与领导水平的教师作为班主任的人选。采取具有激励作用的选聘机制,进而构建班主任的工作机制。第二,创建科学的班主任评价体系,从奖惩与发展这两方面的评价角度出发,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奖惩机制下,班主任可相应地受到晋升、加薪或是降薪、降级等机制影响。发展机制,则是使校方和教师都能够对班主任未来的工作计划与开展方向有相对了解。

2. 培养班级干部,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管理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干部都必须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先进意识,进而能够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左右手。班主任通过班级干部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思想动态,指导班级干部定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最终为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便捷性并提高管理质量。

3. 加强班主任的管理知识理论

新课改下要求班主任的主置从最初的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而转变的基础就在于,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要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具备充分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班主任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转变观念,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学习形式。将这些培训与班主任日常管理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定期地进行主题研讨活动,把新课程的理念利用班级活动、班会等诸多形式做出直观展示,达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身在新课改形势下,真正成长为可以经受住各种挑战的出色的班主任。

4.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阶段,必须要绝对尊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教育工作都以学生为主,而并非只是出于自身意志的目的,更不可一味地利用所谓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如在课堂公约制定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采取传统工作模式中的由班主任制定,再直接告知学生,必然会招致学生的不悦,在心中产生反感和抵触。班主任可以换一种方式,先向全班学生征求意见,再通过师生间的协商共同制定公约,最终确保课堂教学的纪律。

总之,在新课改下,班主任应正确树立师道观和学生观,切实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敢于在班级的管理和活动中践行新理念,确保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能按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得到最全面、最完善的发展,从而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学校德育;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领者,是学校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要快速成长,就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什么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新词,如校长专业化、教师专业化等等。“专业化”就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指班主任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而完善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而不断更新、演进专业结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从而成为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专业成长的过程。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应达到怎样的标准?我国学者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能在学习与实践中更新观念,逐步树立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并掌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负起班主任应该担负起的职责,具有崇高的人格,把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变成自觉的行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经常性的在职进修,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广泛地吸纳班主任工作的最新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以先进的德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理论为指导,对班集体的功能、运行机制等班集体建设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逐步成为发展教育文化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使自己的专业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较大的权威性;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到“专业化发展”?

要学习,增加专业知识。“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实践者。班主任要向书本学习,多读书,多读教育专著,进行专业化的理论学习,获得大量信息、理论或方法,不仅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还要更新教育观和价值观。要向专家学习,观看阅读专家讲学视l和书籍,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向先进者学习,学校可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集体建设研讨会和现场观摩会,鼓励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工作经验,从而带动和引领青年班主任的成长。

要研究,提高专业技能。“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人发展的基本手段。”班主任要确立“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理念,要立足课堂,关注学生,研究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做到课题问题化,活动经常化,参与个性化,把研究扎根于平时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中。从研究的内容上看,班主任要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更要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心理、个性等。班主任要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应善于把工作理论与日常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理论知识。

要合作,提升道德水平。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教育合作者。班主任是连接各种教育因素的纽带和桥梁,更应善于和学生、同事、家长沟通与协作。专业化要求班主任从“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更要学会合作。要与学生合作,与学生建立起朋友般的师生关系,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到权为生所用,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要与同事合作,同事间在工作中的互相帮助和配合是班主任取得进步的动力。要与家长合作,可以通过做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

要创新,发展专业自主。班主任工作之所以具有无法替代的专业意义,全赖于班主任的专业自主。专业化发展要求班主任发挥自主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能充分发挥。班主任要善于突破常规,有所创新。在思想上,不能满足于知识的积累,要善于“知新”,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新型课堂;在班级工作中,不盲从,依据自己班级现状,自主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构建个性化班集体。创新是发展的生长点,学会创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要反思,不断进步成长。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班主任,不仅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还要跳出班级的圈子,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分析自己的教育工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班主任的反思是班主任以自己的班级管理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行为和方法、教育和管理进行审视与分析的过程,是一条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把班级带好,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

第9篇

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理论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教学论著,《班主任之友》、《德育报》等报刊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将它剪贴或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

二、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教师要努力给学生作出榜样,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否则就失去了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名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品德知识修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如自己从不迟到、早退、坚持每一节课都认真对待,善始善终,不应付,坚持跟间操与自习。

三、对学生要捧出一颗火热的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对人的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育又能是一个乏淡无情的人。”这段话道出了“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我认为爱学生是全方位的,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家庭富足的、贫困的。通常情况下优等生、富裕生、关系生赢得教师的爱比较多,而后进生、贫困生往往被遗忘在爱的角落。班主任应该对整个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普洒爱的雨露,要注意的是后进生、贫困生更需我们倾注爱心,一味偏爱学优生会使他们变得骄傲、变得孤立,也会使同学产生一种对立情绪。因此要平等地给班级学生以爱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他们都是老师的心爱的学生,而便于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校园里角角落落有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花絮:操场上,有我跟孩子们刻苦训练,备战运动会的身影;篮球场上打雪仗的笑声还在回荡;中队课上,师生配合多么融洽,一个个优秀小记者、小主持就在这小小课堂中诞生……孩子是好动的,孩子是多彩的,孩子是求知欲最旺盛的,孩子也是好胜心强的。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我班的队员们最喜欢上的课就是中队活动课了。每次中队活动都搞得非常隆重,队员们自编自演,自己主持,主题队会包罗万象,如“大家来说普通话”、“安全在我们身边”、“爷爷奶奶我爱你”、“该不该去小店买东西”、“说说学习好方法”、“惩罚到底好不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作文的乐趣”、“可爱的水果蔬菜”、“绰号好不好”、“与诚实握手”、“上网对小学生来说是利大还是弊大”等,辩论会、联欢会、展示会,形式各种各样;小品、笑话、故事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真正是寓教于乐。

我觉得班主任不但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活力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更应该是善解人意的。只有更理解学生,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帮助了学生。我发现有不少孩子不爱劳动、不尊敬长辈、不懂听课秩序。针对这些问题,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较多地采用游戏和故事。我曾以“免费”为主题,让孩子们辩论做家务该不该收劳务费;再以“免费”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儿子因为做了一些分内的小事而问妈妈要劳务费,而妈妈从小到大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故事,孩子们很有感触,为刚才大喊“劳动应该有劳动报酬”而惭愧;接着还以“免费”为主题,请他们想想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免费做了些什么事,孩子们激动了,原来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最后仍以“免费”为题,说说自己将为妈妈做哪些认为是免费的事。尊敬长辈的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同一主题,不同的形式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心理辅导最常用的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渗透道德教育,自然而深刻。这是人际关系的教育。一个小小的游戏可以让那么多学生浅显地明白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充分发挥班干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自我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每一届、每一年度的新学年开始时,我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民主选举,建立一支有管理能力、有责任心的班级领导核心。放手让他去管理班级,自己多做点“幕后”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这一办法效果良好。

五、善于反思,不断总结班主任工作

平时,我还挤出点滴时间,认真记录自己的班级工作,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几年来,我撰写了大量的工作日记、教育随笔。

六、与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 利弊分析

1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功能和意义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而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是融合了仓储运输实务、物流经济地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众多学科的一门新型交叉应用学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到的应该是完整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的实操动手能力,例如: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物流业务软件操作能力。所以说,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新兴学科,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应平分秋色,以提高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力和对物流业务流程的操作动手能力。而这里提到的实践性教学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流管理实验性教学和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其中,物流管理实验性教学是指以校内仓储运输实验室为基本场所、以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例如进出库业务、配送业务、单证处理业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而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则是指以真实的物流企业为场所、以真实的物流业务流程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恰是实施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加深对物流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方式逐渐从“教师讲授”向“学生动手”转变,通过真实的物流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运营当中。最终使其物流设施设备操作能力、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得到明显的提高。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现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校方面产生的直接好处

(1)使学校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行业的最前沿发展,帮助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场地以及资金的限制,校内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实践教学也就只能“纸上谈兵”。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有效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一般会由企业资深从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进行,可以双管齐下兼顾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也可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性教学课时要求的目标。

(2)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让学生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一系列的物流企业相关业务流程如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等第一线的顶岗实习,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物流企业的真实工作氛围,也可以让他们接触到实打实的岗位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处理。尽快掌握相应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素质。同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而这些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进而有效的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3)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实时了解物流行业用人市场的需求。从长远来看,这将使学校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删除或更新某些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培养;从短期来说,对于学校研究目前大量存在的毕业生和就业岗位无法零对接的问题也是大有裨益的。

(4)多数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有了校外实训基地,对于专业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了解物流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例如进出库流程,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工具使用能力,例如叉车操作能力、集装箱配积载系统操作能力等,反过来说,教师有了这些物流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后,在课堂上讲课将不再凭空想象,会大大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现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能存在的弊端

(1)在正常的教育教学范围外,支出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企业的合作势必消耗相应的学校资源。首先,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本就不足,安排教师与实习学生随行,势必会使本就有限的师资力量更加紧张,另外,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不一定会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相符,无疑会大大增加教务部门排课的难度;其次,一旦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工作学习,那么学校还必须承担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突发事件,例如,学生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事故,可能会和企业员工产生的矛盾冲突等,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可能都是棘手和难以协调处理的,而这都是学校在此应当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最后,拿本校举例来说,学校和公司之间的车接车送这笔包车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实习经费本就有限的高职院校来说,压力不小。

(2)可能会使得顶岗实习的学生心态发生不好的改变。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一直在学校学习生活,到了企业之后,必然要和物流企业的员工有大量的接触,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遇到综合素质高的企业指导人员,学生会获得良好的实习体验,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是也会遇到素质差者,被企业一些不好的风气所影响,等实习回到学校后,已经无心认真听课,整个班级也变成了一盘散沙,对正常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高职院校羸弱的校企关系维护能力。学校是培养机构,企业是用人单位,一般来说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当然生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终的表现方式通常比较一致――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企业面前是非常被动的。学校无论是从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出发,还是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着想,往往会想方设法地通过一切途径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寻求校企合作的渠道和方式。但由于校企实际地位的不对等,众多高职院校对于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类型、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际上是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的。

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校对学生很难进行跟踪指导,教学组织可控性差,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只是为了从无到有而建立,其实难以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实习意愿和实践能力锻炼的需求,造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严重缺乏“含金量”。久而久之,势必引起学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上盲目、随意,自然也就缺乏热情和动力去进行有效的校企关系维护了。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思考案例

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和对案例的分析,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现教学目的。

1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管理学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抽象性,加之管理无定法,光凭教师的讲授难免枯燥,学生也很难仅通过讲授就理解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管理技术。管理学案例恰可作为良好中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1)案例教学法使用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的案例材料,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氛围下学习掌握知识;在当前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时,课堂上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课堂的案例教学还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雄辩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易融入群体组织。(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还要保持和实践从业人士的联系或自己投身实践获取经验,并且教师还得对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及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给予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把理论联系实践做得更好。

2管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我们要会用它,并且要用好它。

2.1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举例讲解,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取既典型又与生产实践贴近的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分组或全班一起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习理论,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师举例讲解是一种方式但不限于此,我们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的作用。

2.2硬件的不完善

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虽然当前市场有一些管理案例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国外的较多,国内的较少;案例偏重叙述说明,对背景材料的提供不足,给课堂案例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做大量的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音响的使用;也需要适宜的软件环境,如情景设置时布置更接近现实的场景、仿真模拟实践等,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2.3师资的不满足

一是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呼声很高,却仍然存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协调,教师本身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处于理论层次,这给管理案例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二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有限。

3对案例教学在管理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1教师应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也较为受学生欢迎。教师可通过多案例、多讨论、多分析等良性互动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在极大的兴趣指引下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2改善教学条件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课堂上的管理案例多从以下的途径获得:①从一些案例教材中选用一些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②向在校学生干部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如可以搜集在校生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③加入当前形势下热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案例,如现下的O2O,国企重组等话题,实际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学校应加大对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可积极筹建实验室等。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有举例讲解、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光凭一间教室想要做到真实环境的模拟是非常不足的,建立与实践更接近的模拟环境,学生更易进入角色,更能以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也将会更好。

3.3教师认真准备授课

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讲解案例,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每堂课前,教师应为所授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这是基础的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课上案例分析,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许多案例本身就存在多种解决对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案例讨论的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

3.4发展师资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如互相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谋求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可充实教学内容。

4结束语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保留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系统知识的做法,也应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以一种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样一种高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想要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进行筛选,将这些案例素材以清晰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敦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互相讨论,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充实教师案例,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作者:宛娟 单位: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芳.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5]何敏,左小明,马竹菁.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15.6.

第1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下称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理论逐步完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开办的时间较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仍沿袭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传统办学思路,课程内容基本上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过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实用技能训练不足,因此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立足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探讨分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优化课程设置,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及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所帮助。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有层次、类别、范围的界定。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

 

为保证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能主动服务于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满足其对基层管理工作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在对毕业生所在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由校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高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中小型工商企业一线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还提出了面向本区域、面向轻工行业、面向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发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2个方向,并将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中,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注重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

 

蒙牛的董事长牛根生在谈到对人才的使用时说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1]这也反映了一般企业的用人原则。可以把企业的用人要求概括成素质、知识、能力3个方面。

 

2.1素质结构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除了综合文化素质外,还应包括职业素质。作为高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将主要从事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对这些方面,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安排了思想道德课程、心理学、素质拓展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诸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等职业道德的教育[2]。

 

2.2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一个人只有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对自己的基础知识面不断地进行扩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优化和更新,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工商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达到“必需、够用”。

 

2.3能力结构

 

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综合。高职学生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构成。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中小企业一线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协调沟通与社交公关能力;能拟定企业基本管理文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的文字能力;具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相关信息做出决策的基本能力;此外,还应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具有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应包括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是指较强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力、理解力强;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习中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工作中能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业创业能力是指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择业就业观正确,创业意识强;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是指有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强,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将来能否在企业中胜任管理工作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外,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培养。

 

3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其课程侧重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遵从既要满足理论的“必需、够用”,又要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体现出高职特色。为了优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我们建立了由企业管理者、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设置,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主要由原来的理论必修课、限选课及实践环节3个部分组成,优化为五大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通用管理模块、专业管理模块、专业证书模块、实训实践模块[4]。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大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心理学、素质拓展等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知识面的延伸。

 

通用管理模块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商务交流、管理学基础、经济学、会计、统计、经济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应用文写作等课程[5],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专业管理模块主要由具有针对性的2个专业方向的管理技能课程组成: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技能包括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与社会保险等课程;生产管理方向的专业技能包括轻工工艺、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专业证书模块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员、质量内审员等职业证书培训,将培训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范围内,并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获取挂钩,使职业证书教育更加规范和有保障。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他的职业证书培训,例如高级营销员、会计证、物流师等,满足学生多种就业方向的要求。

 

实训实践模块是由课程中的实训环节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假期社会实践环节所组成。

 

为了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依托本院的轻工优势专业,增加了轻工工艺概论这门特色课程[6],学习造纸、食品、饮料、啤酒、水泥等工艺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就业时对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有一定的认知,能根据这些企业的基本要求来准备自己的应聘,并且为在这类企业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铺垫,便于后续学习。

 

4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4.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和设置的合理性

 

针对文科类专业普遍存在的学生实践技能较低的问题,我们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时间占总学时的45左右。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计算机、英语、统计、会计、普通话、商务交流、市场调查、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综合训练内容,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安排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招聘及绩效管理的综合训练;在最后一期还开设了中小企业管理课程和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目的在于把所学的通用管理理论知识进行汇总,通过沙盘模拟训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融会贯通,领悟企业的经营是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的一个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7]。

 

4.2校企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

 

我们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认知企业的机会。在认识实习中,安排学生对生产制造类和商业类的企业进行参观,并请企业家到学校来为学生开讲座,介绍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自身优势,以及企业的创业史和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要求等,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专业实习中,主要安排学生到不同企业的生产一线和销营一线进行产品的生产和促销、服务工作。在经过实习单位的短期培训后上岗实习,培养学生对生产一线工作内容的了解,提高市场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促销技能以及人际沟通、合作、协调能力等,为日后的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中,主要采取由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单位进校招聘、专业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自己联系等方式安排。在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抽查,大部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较好。通过这个阶段的实习,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很深,从不适应企业的工作到能基本胜任工作。有的学生在经过专业实习后,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被实习单位看中预先录用。

 

4.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系组织的各种管理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学生会、系干事、班级管理、青春形象大赛、主持人比赛、辩论赛、项目策划、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模拟招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8]。经过跟踪调查发现,经常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在应聘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能较快地脱颖而出,被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5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5.1实践条件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面临实训经费不足,以及所需的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的专业性很强的实训设备,存在一学期只使用几周的问题。像工商管理这样的专业,仅仅靠在实训室里的模拟操作所获得的技能是不够的,缺少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因此,企业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关心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学校要走出去,与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比如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根据实习的人数、时间的长短等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5.2学生与企业的利益问题

 

目前时有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报酬低等原因与企业发生矛盾。作为校方,可能是通过多种渠道好不容易联系到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作为企业,认为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不能像正式员工那样使用;作为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已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听课,现在要像企业员工一样工作并承担责任,有时企业任务紧,还要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工作,感觉非常不适应。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个案。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的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学校与实习单位应共同制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规定,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矛盾的激化;第三,国家在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法律法规中也应考虑实习生的用工条件、待遇等,作出相应的规定[9]。

 

5.3“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职教育中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就业的基层实用性等特征,要求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教师。目前高职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足以胜任高职理论教学要求,但这部分教师中在企业中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不多,对企业实际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技能等了解不多,教学过程难免存在理论化、书本化的问题[10]。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条件,提高实践能力;其次,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关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促使教师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第三,聘请企业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6结束语

 

总之,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任务还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提出更多适合高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路,突出特色,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安身健,李群如.高等学校教材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薛君.工商管理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及教学优化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9(7):138.

 

[3]官灵芳,王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增刊):82-85.

 

[4]赵海霞.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8-29.

 

[5]李蓓蓓.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1-112.

 

[6]王健,义乌产业结构优化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271-272.

 

[7]乔传福,秦昌才.我国工商管理的专业发展方向研究——基于课程设置的角度[J].消费导刊,2009(1):134-135.

 

[8]邹非.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业,2009(14):267-268.

 

[9]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