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生物实习报告

微生物实习报告

时间:2023-08-09 17:3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生物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生物实习报告

第1篇

首先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检验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但重要是熟悉各个部门操作流程.主要方面有①各岗位车间的标准程序规章②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③原料 辅料检验入库发放记录④关键工序 主要瓶颈⑤不同环境下生产产品的检验⑥检验记录。其次这次实习,帮助我树立药品生产反应是中心、工艺是主体、设备是环境、检验是条件的思想,使我认识到药品生产是按工艺和检测两大主线来实施的。通过这种普遍联系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过程,使我学到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四种能力,促使生产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动手能力是收集毕业设计资料与素材的首要能力。观察能力是生产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分析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发展。综合能力是前三种能力的总括和提高. 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实践链,这个链的高端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将使学生的四年学习的庞杂而繁多的知识和理论得到一次新的全面的“装配”与升华。

我这次毕业实习的题目是《青霉素的工业生产及相关影响检测》.青霉素由真菌产黄青霉产生的。青霉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很少数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青霉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绝大多数青霉素是针对新药物开发的,因此人们总希望在发酵过程或其后的工艺过程中努力提高其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的开始通过对青霉素生产工艺的文献检索,对整理资料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掌握了青霉素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并有针对性的了解了青霉素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有了实质性的认识。通过实习期间对不同PH值 温度最适时间生产的青霉素进行管碟法检测.而系统的认识到了青霉素质量检验.通过不同环境生产青霉素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查阅青霉素的主要用途。(研究和医药方面)了解到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例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等的感染。和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非常大,真是学有所用,我可以把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技术有了更大的兴趣,也学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态度,就应该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老师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本次实习相信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是我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堂很有意义的实践课。

最后,我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以及精心指导和鼓励我实习的马金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实习证明大全

顶岗实习报告大全

实习报告大全

第2篇

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我收获很大,首先,我知道了大学生实习报告怎么写,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这次实习使我明白走向社会工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珍惜机会,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个人总结:

首先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检验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但重要是熟悉各个部门操作流程.主要方面有①各岗位车间的标准程序规章②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③原料 辅料检验入库发放记录④关键工序 主要瓶颈⑤不同环境下生产产品的检验⑥检验记录。其次这次实习,帮助我树立药品生产反应是中心、工艺是主体、设备是环境、检验是条件的思想,使我认识到药品生产是按工艺和检测两大主线来实施的。通过这种普遍联系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过程,使我学到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四种能力,促使生产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动手能力是收集毕业设计资料与素材的首要能力。观察能力是生产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分析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发展。综合能力是前三种能力的总括和提高. 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实践链,这个链的高端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将使学生的四年学习的庞杂而繁多的知识和理论得到一次新的全面的“装配”与升华。

我这次毕业实习的题目是《青霉素的工业生产及相关影响检测》.青霉素由真菌产黄青霉产生的。青霉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很少数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青霉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绝大多数青霉素是针对新药物开发的,因此人们总希望在发酵过程或其后的工艺过程中努力提高其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的开始通过对青霉素生产工艺的文献检索,对整理资料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掌握了青霉素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并有针对性的了解了青霉素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有了实质性的认识。通过实习期间对不同ph值 温度最适时间生产的青霉素进行管碟法检测.而系统的认识到了青霉素质量检验.通过不同环境生产青霉素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查阅青霉素的主要用途。(研究和医药方面)了解到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例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等的感染。和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非常大,真是学有所用,我可以把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技术有了更大的兴趣,也学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态度,就应该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老师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本次实习相信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是我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堂很有意义的实践课。

以上也算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最后,我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以及精心指导和鼓励我实习的马金柱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第3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12-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1世纪,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被国民所接受,政府也正在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兴起,又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也将面临严峻的人才市场的竞争。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学科,从根本上说,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手段防止、控制和解决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涉及到供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各种除尘设备与装置、垃圾处理场等的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

长期以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导致了环境工程的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区。

1 传统实验教学问题的分析

在传统的环境专业教学中,实验课基本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一般只开设验证性或者操作性的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无法对这些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实验课引起重视。而且实验教学并没有很紧密的联系环境工程实践,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以及概念系统化。传统环境工程实验有一下几个特点。

(1)现有实验内容单一,测定方法过于陈旧,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实验类型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对上实验课缺乏兴趣,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得不到锻炼,没有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知识,更无从谈起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锻炼。

(2)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相对陈旧,且落后于理论教学,实验教材已经大大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实验教材很早就编著,并没有及时更新,甚至某些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案仍在使用。这些情况使环境工程教学远离现实情况,对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产生滞后影响。

(3)实验安排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环境保护研究发展越来越快,环保的标准被不断更新,然而实验教学中仍在使用配置较低、落后甚至老化的仪器设备,已经大不要所要求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2.1 调整实验课程安排

传统的环境工程试验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和大气、噪声控制实验等,这些试验均依托于理论课程,我们先对这些实验内容进行整合,设立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实验内容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和以水处理实验、固废处理处置实验和大气控制实验内容为主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使之成为独立的实验课程。

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实验内容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在学生完成规定学时学习外,在开放性实验中,设立两个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侧重大型仪器的分析和使用,例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选修实验侧重水处理工程实验、水处理工程综合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选修实验课程。

2.2 增加综合性专业实验

除了安排传统的综合性专业实验外,充分利用湖南城市学院和益阳市周边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南洞庭湖水质监测综合实验,校园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监测综合实验,长张高速公路(长沙至张家界益阳段)空气质量与噪声监测综合实验。此类实验的开设,不仅使专业实验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而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开实验的实际应用意义,加深了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认识和理解。

3 建立新实验教学体系

3.1 采用开放式实习模式

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实习小组( 每组2~4名成员),确定1名组长,然后根据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选择药品、仪器等设备,分别为各个小组制订计划,明确各小组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采样位置、时间安排及分析方法;也可以预约实验,即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和掌握实验的程度,分批完成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玻璃仪器、试剂药品,实习期间仪器室及实验室全天开放,以电厂废水处理为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污水,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后,还要进一步去除水中多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对每步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比对,并检测最终的处理结果。一星期内各小组完成实习项目。实习完成后,全班所有小组集中进行交流讨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做单独指导,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对大型精密仪器要进行定期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试手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2 毕业论文与工程项目相结合

取消综述性研究的毕业论文,规定撰写的论文要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背景,以工程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主持或参与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基础,也可以聘请环保公司或者是环保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把毕业论文与工程项目及实验挂钩,使学生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 结语

通过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都获得了改进,实验条件也获得了改善,湖南城市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科学研究中试验设计、试验组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2] 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41-143.

第4篇

生物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需结合教学的专业。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参考老师所给实验教程,按部就班的来做实验,无需动脑就可以得到结果,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也不会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如2014年12级生物工程专业酒精与白酒工艺学课程中,老师将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版块。理论学习方面主要学习酿酒酵母的培养、醪液发酵、微生物控制、发酵时间以及温度的控制,此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实践方面,老师将学生分为12组,每组4~5人,老师拟定几个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如地瓜酒、土豆酒、花椒酒、糯米酒的制作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或题目以外其他新型酒,然后进行自主设计。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来大胆创新自己的酒。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员之间分工明确,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实验教材,设计实验。

二、生产实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生物工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除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外,学习生产实践也是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生产实践,才能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在毕业后才能根据实际出发进而制定更为科学的工作计划,来适应社会发展。如2014年9月份,我院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购入500kg葡萄,由12级生物专业学生进行红葡萄酒的酿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将葡萄破碎,然后装入发酵罐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每天2人进行搅拌通气、放气,然后将酒与皮渣分离,将皮渣进行后酵,最后得到清澈的葡萄酒,然后装瓶待出售。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老师也会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问题,并对最后的生产实习报告作出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同时,酿出的酒也作为商品酒出售,也进而肯定了学生的价值,增强学生信心。

三、考核方式创新

考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我院对课程科目的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验课中实验操作能力。因此,笔试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而所谓的实验考试也只是走过场。在实践实习中,单纯的笔试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评估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我院采用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如在酒精与白酒工艺学课程中,老师将考核标准公布如下:

(1)平时成绩

(2)设计性实验和实验报告的评价

(3)生产实践过程的考核

(4)课程考察。

四、教改后教学模式的评价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上述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专业课程老师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和实验原理的理解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性等都有一定的提高。丰富的实验课形式和内容、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培养学生严谨团结的科学态度。在教改中也有一些问题需注意:

(1)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角色转换对教改成功与否极为重要。

(2)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设计性实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创新对于有的同学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能力来进行因材施教。

(3)设计性实验和生产实践给了很多同学自主创新的机会和想法,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生物工程;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160-03

Exploration o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of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Hui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Produc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ivation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mode of higher grade students of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was explor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ioengineering;Production practice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应工程应用的继续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矛盾,因而也逐渐显露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些问题。由于有关工程实际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不容易安排,而且工程应用也难以通过讲课的形式来传授,在传统模式下培养出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专业基础知识较为全面,但由于实践应用能力差,缺乏与实际工作结合的锻炼,在工作中即使遇到一般性的工程应用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不能很快适应工程企业的岗位,然而增加了企业岗前培训的负担,这与当前社会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探索生物工程专业一种新的生产实习的模式,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 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必要性

我校高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完成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仪器分析、生物工艺学等,同时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但是他们对工程的认识还仅停留在理论及实验室的实验上,对于不同类型大型发酵罐、发酵罐与管线的连接、生产动力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需要认识的工程和工艺还没有一个清晰地思路[1]。因此,这就需要一个生产实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知识的理解以及促进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工程产品,如酒类、氨基酸、抗生素、柠檬酸等的生产工艺,掌握这些发酵产品的原料预处理、糖化、发酵及后处理设备的基本操作。

2 传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基地资源不足 由于教育部有6周生产实习的要求,而且实习资源越来越紧张,联系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6周的生产实习非常困难。现代企业均建立起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多地重视自己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很多企业不愿接受高校的实习任务[2],即使有接受生产实习的企业,也很难按照学校的培养方案进行有条不紊的实习。同时,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也是制约企业接纳学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人身安全问题,企业要负主要责任,这是所有企业所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很多企业不让学生直接参与实习,只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参观实习,不能发挥生产实习的真正作用。

2.2 指导教师实验经验缺乏 高校教师大多具有高学位,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而且现代高校对教师的成果要求较高,教师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基金的申请和高水平论文的撰写,因此缺乏实习指导的经验,对工程工艺了解较少,不能对生产实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3 对策措施

面对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和指导教师经验缺乏的双重困难,有必要对作为生物工程专业重要教学环节的生产实习的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能够适应工程应用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3.1 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基地是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平台,是完成实习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直困扰各开办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的难题。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要求和学校有关实习基地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及产学研办学的基本原则,本着明确职责、互惠互利、积极建设、精心培育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选择专业对口、规模适当、管理规范的企业[2],我校已经与富裕老窖酒业有限公司、成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丰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级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在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与企业具有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可以与企业建立一种科研合作的模式,教师承担企业需要解决的应用型横向科研课题,企业也为教师提供了熟悉其工艺、设备的机会,这样高校不仅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对工程、工艺的理解,为指导学生成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2 生产实习与开放性实验相结合 开放式实验与传统实验课程相比,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及试验内容的安排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综合资源,使教与学有机结合,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加强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实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精神。将生产实习和开放性实验相结合,将会更好地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如学生要到酿酒企业去实习,笔者就在实习前安排了高产乙酸乙酯酿酒酵母的筛选、耐高温酒精酵母产乙醇条件的研究、耐高温酒精酵母的选育、浓醪酒精发酵的研究、乳酸啤酒的发酵等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开放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查文献、设计实验以及进行实验操作,在进入实习基地后,生产实习将更有针对性,会极大提高实习效果。

3.3 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 对于毕业后有意到实习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安排企业研发需求的毕业题目,如在生产氨基酸企业实习的学生,笔者为其安排了高产谷氨酸北京棒杆菌的诱变育种、谷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等课题,在生产乳酸企业实习的学生,为其安排了乳酸发酵条件的研究、乳酸发酵蔬菜的研究等课题,这为学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研发工作提供了入门条件。

3.4 生产实习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工艺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到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更好地联系实际,增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要进入某大型酒精企业进行实习,为使学生对酒精企业的多塔蒸馏体系能够更好地理解,笔者特意为学生安排了奥地利奥高布殊(Vogelbusch)公司六塔差压蒸馏系统[4],如图1所示。该蒸馏系统的特点为精馏塔为加压蒸馏,醪塔、水萃取塔、脱甲醇塔、工业酒精塔为负压操作,杂醇油塔为常压操作。系统设两塔用直接蒸气作为热源,热能利用较为合理,物料流入塔前都做预热处理,这对于节能和稳定蒸馏系统很重要。通过对这个蒸馏体系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塔蒸馏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工艺复杂的多塔蒸馏体系。

3.5 对生产实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在生产实习过程也应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实习企业的设备、管线、工艺流程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然后指导教师再根据实际案例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式教学,最终确定问题的答案,与课堂教学一样,启发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一步一步的灌输式讲解。其次,可要求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举办有关实习内容的专题讲座,同时解答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专业问题的解答要比学校老师的解答更有说服力。同时,还要做好实习考核工作,改变传统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实习记录和实习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探索精神、主动实践能力以及企业工程人员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而降低传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记录决定实习成绩的模式。

4 结语

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东旭,罗爱芹.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质量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8-52.

[2]朱显,峰张洪.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2(5):13-17.

第6篇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是高出理论课时数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又是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关系到以后其他相关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是植物病理学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切实改进该门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教研组进行几年的探索,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

就普通病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来说,我们采取的是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要抓住基础实验,循序渐进,合理地与理论课有机配合。基础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应用相关的技术,独立自主地进行植物病理学实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操作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在基础实验中, 例如针对“植物病害症状观察与描述”的相关实验,过去通常是室内观察干制标本,而现在我们带上标本在校园、实验基地直接观察病害,将标本和田间的发病症状对照,同时让学生自己在温室接种发病。活体发病比标本的病状和病症更加直观,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对病害的各种特性印象深刻,记忆起来就很轻松自然。实验过程中用植物病害标本和真菌培养物来代替永久玻片,增加学生动手制作临时玻片的机会,学生制作的临时玻片与永久玻片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真菌的鉴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病害人工接种、潜育期观察和病害鉴定等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自选实验项目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全程规划,实验的每一步骤都要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结合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开放型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实实验教学资料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践教学除实验教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实习。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课程结束后,在生产季节里安排了1.5周的教学实习。教学实习采取室外采集、调查和室内鉴定两大部分。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最好的途径,要充分发挥实习的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给每个小组定额采集任务、鉴定指标和调查任务;且学生实习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预习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去。根据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带领学生深入田间、果园、实验基地等进行实地观察病害的危害病症和病状,调查病害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采集病害标本,并要求当天采集的各种标本及时处理,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领带下,分工协助,互相配合,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标本的质量。小组随时讨论实习遇到的问题,每段实习结束及时进行师生大讨论,解决实习中的共性问题。学生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书籍进行各种病害的鉴定。几年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实验室病害标本的数量,使实验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为下一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科研公共平台,为实验教学服务

为了使普通病理学实践教学效果达到使学生能够胜任科研工作和植保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直接利用我院科研平台的研究项目,把教授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后以小组形式进入科研平台,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实验方向,辅助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和进展报告。这样学生既了解学科的前沿,又锻炼了实验技能,而且公共平台上的科研氛围及教师的科研精神和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及兴趣,为学生将来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获得国家级项目的比例比以前提高了1倍以上。

4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实验课为理论课的一部分,不单独设立考试,且大多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评定依据,这样常常使学生过分注重实验报告的完成,而忽略了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甚至有学生在实验课上滥竽充数,不认真做实验,抄袭他人作业,达不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改变过去的做法,给学生留有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时间,在仔细观察后完成实验报告,而且教师在课堂上随时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同时,我们还实行课堂考核制度,每节课随机抽查实验报告,检查完成情况,并针对实验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对实验内容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替别人作报告或抄袭的可能。实验成绩主要由课堂考核、实验报告和出勤情况组成。

实践教学的考核则综合采集标本数量、制作标本质量、鉴定准确率、永久玻片制作质量、实习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实习报告的写作和实习课程考试等因素。在考核中实行小组与个人相结合的办法,即标本的采集数量、袋装标本和塑封标本的制作质量是以小组为单位,而玻片标本和标本鉴定等是以个人为主。这些考核制度的改革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成绩,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5 充分发挥网络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各类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但这部分比较枯燥,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近几年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积累了较丰富的植物病害症状、病原形态的照片,设立数据库,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便于教师随时取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原菌的生活史和侵染发病过程通过照片、动画和视频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展示,活化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将田间发生到课堂模拟,微观现象通过直观动画反映的设想。

2009年开始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在新建的植物病理学网址(http:///zwkx/zwbl/index.asp)中有实验/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相关链接、网站论坛等内容,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图片、电镜图谱、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同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预习和复习实验课程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能力的提高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改革就是要将学生列为主体,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得以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在未来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小宁,黄丽丽,谢芳琴.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97(3):7-10.

[2] 张娜,杨文香,杨军玉.植物病理学科本专科生教学现状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2):224-227.

[3] 高智谋,陈方新,吴慧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3):53-54.

[4] 徐建强,林晓民,廉业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6):104-106.

[5] 张俊华,张艳菊,李永刚.加强植物病理学实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73-75.

[6] 景岚,周洪友,胡俊.植物病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1):158-161.

[7] 赵春青,刘振宇,刘爱新.提高普通植物学实验教学效果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4):111-112.

第7篇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村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骨干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针对本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在农业环境维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收益显著。

关键词 农业院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随着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逐渐成为社会需求的新宠,然而竞争的激烈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更加注重其创新思维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骨干核心课程之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与之配套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因与其他各专业课程有着密切联系[2,3],在塑造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调查,高等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本身起步就较工科院校要晚得多。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05年,专业成立以来,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创新。2012年,固废实践课程独立出来,实验方面除原有基本物化性质测定项目外,新增好氧堆肥演示及其腐熟度与有机质的监测等内容。然而,就以往我校对固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设置而言,(1)验证性实验比重过高,且仅是原理的一味灌输和操作的简单重复;(2)实习仅是简单的 “认识学习”及(3)仅通过理论考试及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等)进行考核,根本无法有效培养和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基于此,为进一步加深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对固体废弃物“三化”处理的理解,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有创新和服务“三农”意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具体如下:

(1)实验教学重点突出开放性。如将实验教学上课时间和地点由传统的固定式改为开放式,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老师的开放性研究课题等。以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开课时间、地点及所用实验样品都固定统一。由于没有对比,学生仅是简单地机械操作,因不能与实物具体联系,理解生硬抽象。基于此,我们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开放性地收集常见固废样品,适当预处理后、分别测定混合样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比结果差异,分析样品组成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这样,由于样品的采集测定是连贯统一的,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利于其加深对不同固废样品相关特性的理解,便于其日后快速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三化”处理方案[4]。

(2)实习重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固废处理处置实习开设于第6学期,并且加入了设计项目,合称为《固废处理处置实习与设计》,学时2.5周。其中,设计项目要求学生按提前设定的小组,通过对校园或给定的学校周边小区中垃圾收集点的收集频率进行监测调研,设计汇总一经济合理的生活垃圾收集线路。实习方面,除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认识学习”,如到小涧西垃圾填埋场、龙大畜禽粪便资源化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外,还联合近乎同期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设计与实习》,加入了好氧堆肥发酵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小麦收获后,由学生自己准备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物料,利用已学实验操作,通过调整物料配比按最优参数建堆发酵,实时监测其中温度、pH及O2浓度的变化,通过腐熟度及有机质检测等常规项目判定其稳定化程度,最后检测重金属含量、大肠杆菌数及BOD(或COD)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样,通过“真刀实枪”式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其在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环境防治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整体意识和能力奠定了基础[5]。

(3)实践课程成绩评定加大对操作规范性及思维创新性的考察力度。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平时表现,占40%,包括出勤、实验操作及报告撰写等;②考试成绩,占60%,包括小实验方案的现场策划或设计、指定实验项目的现场操作等。其中,实验操作重在考察学生处理固废样品时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整体性意识;实验报告撰写要重点体现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思考等。同时,实习与设计过程我们也加入了行之有效的检查环节,如实习结束后的PPT汇报项目。汇报内容要求体现组内成员的各自分工、垃圾收集路线的整体规划、堆肥各环节的监测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必要分析,占总成绩的20%。另实习报告占40%,平时表现和理论知识考核各占20%。当然,考核体系各部分的比例分布是否合理我们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探索。

当然,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实践教学更是如此。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践教学改革必须牢固树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建立和优化科学合理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培养更多综合性应用型人才[6]。

参考文献

[1]辛言君,崔德杰.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83-16686.

[2]王艳,周毅,汪建飞,等.《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11):144-146.

[3]蒋彬.“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29(7):42-44.

[4]张瑜.浅析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01-104.

[5]刘亚洁,刘光萍,王学刚,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5(2):191-193.

第8篇

摘 要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细胞工程课程组对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制定了课程质量标准,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关键词 细胞工程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24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SHAO Jingxia, YANG Shushen, XU Hong, MA Ruili, ZHANG Xiao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Cell engineer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 basic course,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 of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form, develop a curriculum quality standards, revised the course syllabu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io-engineering students laid a professional basis.

Keywords: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reform; teaching reform

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兴的集生物学、化学、医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1999年,细胞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对细胞工程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和探索,以期完善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满足本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培养知识全面的合格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1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1.1 适应专业要求,调整教学内容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师资及实验条件限制,最初细胞工程课程内容主要讲述植物细胞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及其实现途径,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理论,器官分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途径与方式,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组成和无菌操作技术,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和脱病毒技术,植物胚胎培养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突变体筛选,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和植物遗传转化技术。随着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对课程内容的要求也在不断拓展。近几年我们增加了动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其内容涉及动、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胚胎移植、动物克隆、体外受精、转基因动物等技术以及细胞工程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1.2 立足基本原理,突出专业应用

我们在讨论课程大纲及课程质量标准时确定了该门课程主要包含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实践应用三部分,压缩了原理和理论讲授学时,加大了知识应用学时,例如学习了细胞全能性理论知识,我们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植物快繁、细胞培养、种质保存等作为重点内容。调整课堂讲述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实验课和实习的学时,使课程结构更加适应专业学习需求,突出了工科课程的专业应用。

1.3 编制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

细胞工程课程大纲经过了2004年、2008年、2012年和2014年4次修订,生物工程教研室对细胞工程课程内容、实验、实习等环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听取和参考了其他高校同行的建议,编写了细胞工程课程质量标准,首先确定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①了解细胞工程课程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及发展情况;②了解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依据及该课程在国内外的进展与发展趋势;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路线;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围绕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了细胞工程课程共十五章的讲述内容;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该门课程的考核环节和实施程序,使今后的课程考核更加全面和科学。

2 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细胞工程课程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综合采用启发式、比较式、互动式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更好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细胞工程理论时,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各种不同细胞类型实现全能性的能力为什么不同?并引入课堂讨论-植物离体培养中如何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讲述细胞培养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的不同;在讲述人工种子时,引入课堂讨论-体细胞胚胎与合子胚的异同点?通过这些方式充分调动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细胞工程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又涉及多种实验技能。根据细胞工程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内容要求,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就非常注重各种素材的收集和加工,自制或搜集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在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均使用多媒体课件。如利用图片展示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使学生可以直观地分辨到各种限制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用动画的方法进行演示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较抽象的内容;通过视频等方式介绍原生质体的分离,细胞融合等过程,可以把一些学生容易忽略、较抽象、不易观察到的重要操作技术直观地演示出来。利用板书绘制离体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成植物体的途径和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产物,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完善了细胞工程课程的网上资源,包括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思考题和试题库等,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3 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教学成果

细胞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注重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建立起了包括课程实验和生产实习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保留基础性实验内容,如培养基配制、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培养物观察等内容,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最基本实验技能。在有限的实验课课时和现有实验条件下,对原有短时间的、验证性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合理规划实验内容和环节,使实验环节衔接紧密。如实验室的显微镜和解剖镜是按照两个同学一组的标准配备的,在花器官剥离与观察实验中要用到解剖镜,而花粉发育时期鉴定用到光学显微镜,因此我们将这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既有效利用了实验室资源,又节约了时间。人工种子的制备和继代培养基的配制合在一起,在培养基灭菌的过程中,制备人工种子,避免了学生等待灭菌的过程。

在传统的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如母液配制、材料选择等一般由实验人员或教师提前准备,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的部分步骤。如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融合实验,改变了原来实验室老师准备好所有需要用的试剂,而让学生全程参分离酶液、洗涤液、电融合液、化学融合剂的配制,将现有的部分过程性实验变为全部过程性实验。通过全程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较全面的综合性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精神,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方向,自选一些实验材料,独立完成,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和大学生科创项目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质。

4 完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效果

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考核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查,一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效果。细胞工程课程考核分为两大部分,平时考核占30%,课程考试占7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防止期末突击应付考试。

实验课按照实验的性质,分别考核,首先基础性的实验中逐步降低实验报告的成绩比例,将学生在实验课上的综合表现,包括操作的规范程度、培养结果的好坏及卫生情况等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基础实验的评定具体包括实验报告50%、课堂纪律10%、实验技能20%、实验结果10%和实验习惯(卫生、实验用品使用等)10%。

其次,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从材料的选择,方案的设计,团队协作,实验操作,报告书写的规范程度等方面来评价,因为实验材料的选择根据学生兴趣,因此难易程度不同,对实验结果仅作为参考基础。这部分的成绩评定具体包括材料的选择10%,方案的设计30%,团队协作20%,实验操作及材料的生长状况20%,报告书写的规范程度20%。计算各部分的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为实验的最终成绩。

对实习的考核,实行带队教师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双向考核。主要包括实习考勤(10%)、实习报告(30%)、实习带队老师(30%)和实习基地老师成绩(30%)的双向考核。

随着细胞工程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更新自身的知识理论框架,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探索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淑慎.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马瑞丽,杨淑慎.生物工程专业动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62-6063.

[3] 梁亦龙,魏进民,张继承.细胞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25-26.

[4] 刘进平,莫饶,李彦军,等.“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改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5.25(4):194-195.

第9篇

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引起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或环境因素被改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其实质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而围绕解决环境问题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则是环境工程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由于国内外对工程教育和实贱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技之长,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了环境工程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要培养既有专业素质又掌握一技之长的环境工程本科技术人员,其首要问题就是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也是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是否具有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国内外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研究进展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全球社会、政治动荡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1970年之前,只有环卫工程师通过建造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到了80年代,经过工程技术培训的环卫工程师们改名为环境工程师,以便更好地与新环境保护局更广泛领域的环境职责保持协调。现代环境工程学科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正处在强劲发展阶段,涉及了大量的民用、化工及农业工程等领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极不平衡。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经费不仅很不稳定,环境工程从业人员也面对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的挑战。有些大学院系内部的相关专业设置数量都在增加,也有些大学,涉及多学科的环境工程专业却在减少;正在服务于环境工程学科的从业人员都是一些有学术背景的环境科学专家而不是环境工程专家。最近,美国在环境工程领域出现了三种旨在改变目前现状以求得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工程学科模式:第一种是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环境工程发展模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三种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模式。

欧洲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尚无统一模式,不同学校大多根据自身传统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及政府机构和市场的需求,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纳入到传统专业中或作为主要的专业方向,独立设置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在欧洲并不普遍。目前,欧洲的许多高校或研究机构设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教学计划和有关课程,这些教学计划学制大多为1-2年,面向已获得学士学位的人员开设或实行5年一贯制的硕士培养方式,学生毕业后可授予环境工程学位或以环境工程为专业方向的传统工程学科学位,前种情形对高层次的学生更具吸引力。此外,有不少高校设有面向职业工程师的环境工程硕士培训课程,这与我国目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较为相似。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环境工程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在设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选修课时主要是围绕“三废”处理。统一的专业规范对规定基本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会导致不同学校之间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出现雷同,进而失去自身的特色。纵观各个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大致由以下三种形式发展而来:第一,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的市政工程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第二,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由传统的化学、化工类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第三,由其他矿业、石油、冶金、地质、海洋、农业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

三、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背景

2008年临沂师范学院下发了《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意见》(讨论稿)。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教师搜索资料,使其掌握国际上着名学校对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发现,各大学的课程都是根据该国或者当地实际设置的,因此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并且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临沂师范学院主要参阅了新加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之所以选择新加坡大学,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中国和新加坡在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置是国际一流的课程设置,而且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们有的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临沂师范学院可以直接植入,如:“Airpol-iutionassessmentandcontrol”空气污染评价与控制)、“Haz-ardousandsolidwaste”(危险固体废物)等,但是有些课程临沂师范学院进行了适当调整,如“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环境微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调整为“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另外根据临沂师范学院的专业特点删除了部分课程,如“Climatechange”(气候变化),“Energyresources”“conservationandalternatives”(能源保护)等课程。

另外,临沂师范学院还参考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及佛罗里达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由于国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各有其地域特色,因此简单照搬照抄是绝对行不通的。

近年来,临沂师范学院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并充分结合已经召开的四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的主要精神,同时参考“注册环评师”、“注册环保师”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教材》的主要内容,临沂师范学院进行了课程设置和调整。新课程的改革主要依托以下几方面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强化课外学习体系建设,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养成,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进一步加大实贱训练课程的比重,同时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并科学处理讲、练关系,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比例设计课程并组织教学,即把全部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各“三分之一”的比例设计:三分之一的课程(教学内容)采取讲授方式组织教学,三分之一的内容以边讲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三分之一的内容以训练方式组织教学。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同时改变课堂以讲授为主、课内以巩固提高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理论课与实贱环节的合理分离与有机结合,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课堂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系统讲授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与作业布置有机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讲授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点的讲授;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与基本思路;四是学生预习自学无法完成的部分或需要提高的部分。其余内容均通过学生预习、复习完成,并以作业、测验、训练等形式进行检查。

(2)组织形式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基本形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全校服务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问题式、启发式、探宄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要灵活选用,一般可采取讲授、讨论、训练、讲练结合等形式。

2.课外学习体系建设

以自学指导、课外训练、实习实训为主要内容,以课外作业为基本形式,进一步完善课外学习体系建设,强化学生课外的学习训练。

(1)强化预习性作业进一步强化预习环节,充分发挥预习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讲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预习性作业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预习,即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掌握通过自学即能够学会的内容,以便教师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找出问题和难点,以便教师确定课堂讲授和辅导答疑的重点;二是以研宄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预习,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布置预习性作业,使学生在某些方面或某个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研宄基础,以此为课堂讨论准备条件;三是以基本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贱性预习作业,使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实验实训所需的基本技能或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范,以此为课堂实验实训奠定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提高实贱性作业比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贱能力以及强化技能培养,提高实贱性作业在作业中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实贱性作业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观摩、顶岗、调查等形式,主讲教师可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贱性作业,并通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

(3)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进一步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宄、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并通过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验报告、设计说明书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理论教学环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合理分离与有机结合,理论教学课程的门数减少了,但课程的内容却得到了凝练,教学的重点也更加突出,同时实验教学课程的门数随之得到了增加。实验教学与相关理论教学在内容上紧密结合,成为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理论课程中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四、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第一,强化理论基础和工程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基础研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研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将环境工程专业的数学课程调整为”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使学生能够更为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保留原来的“普通物理学”,并加大课时量。化学课程进行调整,强化学科化学基础。为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现对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化学课程进行了课程合并以及对环境工程的化学课程进行了系统优化,现调整后开设的化学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同时,加强工程专业基础,加开“电工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但保留原来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和”信息基础“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进行调整,突出环境工程的实用性教育。为了使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治理技术课程以外,一方面强调现有社会的需求,做到与时倶进,同时强调教学的实用性,扩大知识面,并充分考虑环境工程学习的系统性,环境工程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贱能力,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同时开设实验课程。

第三,结合学校特点,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同时加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以“注册环评师”“注册环保师”考试科目作为参考。临沂师范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是在原来的地理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开设了“环境土壤学”“室内空气质量研宄”“清洁生产”“环境信息系统”“仪器分析”“城市环境学”等课程时,还开设了“环境工程名着导读”“环境专业英语”等课程。

第四,为强化人文社科知识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将“其它选修课”设置为全校公选课,其中包括美术与艺术、经济管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修养、美术、科学简史与英语口语等知识。

第五,加强实验和实习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及市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则有赖于较多的实验和实习训练。对于高校来说,这方面主要的问题还体现在资金方面,如何在现有的实验室水平上,尽可能多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的机会,是各高校面临的又一问题。实验课程方面,在现有的实验室水平基础上,主要的基础课、专业课应尽可能多地开设实验项目。实习方面则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污染物治理工程、工艺、设备方面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参观考察各个不同工艺的污水、大气、固废治理实例;生产实习可以将学生安排在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或工厂的污染控制工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处理和控制的现状以及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程序等。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实习场所、器材不够和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了环境部门的状况,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

第六,有组织的环保活动为学生实贱能力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环保照片征集、环保课件制作大赛、环保知识竞赛、环保进社区、环保演讲赛、环保科技论坛等大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增强了其在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科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培养方案的优化和修订。所有课程基本上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有实贱课程并设有配套经费。部分课程设置小论文教学、英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的交互式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10篇

(一)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这样使得很多教材都面临一些老化的问题。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可能引起陈旧和与现实脱节的矛盾。现在的大学生更为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学生也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逃课去学习他们认为更加有用的东西,或即使坐在教室也是各行其事,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环境监测课程中,虽然基本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学生需要补充了解相关仪器分析方面的内容,为分析测定部分的内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使知识更为系统,也易于理解。此外,随时根据环保部网站的最新信息,及时更新环境监测的最新标准,而结合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开始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教材中介绍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基础上又介绍AQI的情况,并让学生课下继续深入学习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学生能不断的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考研深造和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对于教材和讲授内容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增加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在一些理工科类的课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优点,因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很多课程的学时减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专业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重点和难点的知识。但是,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类的课程,则存在一些理论部分比较枯燥难懂,而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部分只是说明了如何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已经过时或并不实用,这会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寻找一个教与学的切合点才是关键之处,而案例分析法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而且生动直观、集思广益,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包括理论、方法和政策几部分内容,理论部分内容不仅枯燥而且有些理论不容易理解,教师除了结合图表进行讲解外,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生动的阐述。这样以来,一方面学生听课的兴趣大增,另一方面对知识掌握更为准确而深刻。在具体的评估方法部分,与现在的实际应用和研究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可以采取提前1~2周分组布置任务,根据命题让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网络和期刊论文资料,寻找相关的案例,主动思索和深入分析,并制作相应的PPT。在课堂中由教师先对具体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的讲解,在讲解的基础上大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由于在课下做了大量功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许多积累的问题也在讨论和总结中得以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指导,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讲课富于激情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一名优秀的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应该马上以饱满和昂扬的面貌面对学生,绝不能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学生就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这会成为一个活跃和互动课堂的开始。讲课过程中语言是主要的工具,知识最终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授的,巧妙的运用课堂语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除了要清晰准确、流畅通达外,还要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富于启迪,这样才容易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肢体语言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讲授中坐着讲和站着讲所带来的气势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选择站着讲课,并走入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教师才能带动起课堂气氛,融入学生之中。教师还要经常借助一些手势、姿势和面部表情表述一些重点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激情的讲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可能要面临连续讲3~4个小时的课程,到后期体力和精力会有比较大的下降,此时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减轻老师负担。比如,环境监测课程比较沉闷、内容比较分散,教师可能会连续授课3个小时,对于学生容易理解或能够通过前面所讲知识进行理解的内容,可以采取学生自己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授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与精力消耗。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一)提高室内实验质量

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一定要有实验环节配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环境监测实验作为环境监测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涉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测试、生物测试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通识教育和学分制的背景下,只能完成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而监测实验涉及到水、气、土壤、能量、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实验的覆盖面不全。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验项目中选择SS、COD、铬、SO2等环境污染中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一些科研中常用到的大型仪器进行演示,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在噪声实验项目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布点,监测、分析校园的噪声污染情况,这样的实验安排使学生能在有效的学时内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技巧和方法。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对易错的地方提前进行详细讲解,从原理进行分析,使大家印象深刻,并在操作过程中全程跟踪,既保证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增,由单纯的应付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监测中的仪器操作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都较好,为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校外实习效果

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室内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实验室内难以完成或效果较差,因此很多学校建设了一系列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让学生熟悉相关实验的工作流程,尽快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另外,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人才培养方案和过程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气污染控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必须安排相应的课程实习,使得学生能通过实习比较熟练地掌握除尘装置和脱硫设备的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习前,要求学生结合要实习的相关内容和课堂讲述知识,提前熟悉除尘和脱硫设备的原理及结构,为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实习,实地参观了解静电除尘、袋式除尘、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硫的设备、流程、性能以及运行情况。每到一个实习基地,都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理论和实际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实习后,对学生在实习中不太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答疑,最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创新教学

(一)教学促进科研

教学是教育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会系统学习和掌握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教材和各种参考文献的认真阅读也能梳理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除了基础的理论和方法,许多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这就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师,面临着学校的专业调整和转型问题,环境经济学方向的科研首先应该把教学作为基础与起点,在系统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发现环境经济学的价值评估方法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亟待进行改进。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在我国已迫在眉睫,但理论和应用研究仍然照搬国外,与我国实际情况脱钩严重,所以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

(二)科研创新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 营养学;应用型;实践教学

[Abstract] Nutrition majors is the important base in college which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f the dietary guide,control of food hygiene,nutrition 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service.In order to nurture the undergraduate to fit needs of societ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nstr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bout apply-type subject of nutrition majors.

[Key words] Nutrition;Apply-Type;Practice teaching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知识性和应用性很强,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对于应用型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方案相适应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1关于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认识

应用型营养学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纯粹务实的、操作性人才;也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学那样,培养理论性、研究型人才;更有别于社会上“短、平、快”培养出来的公共营养师。除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英语和计算机等通识教育的共性要求外,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实践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创新潜质角度,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长在于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这与研究型人才长于规律发现、知识与理论创新,或长于技术发明与技术创造存在明显区别[2-3]。

1.2定位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培养的合理性

我校自2009年开始招收营养学专业本科学生以来,积极推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手段等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并选择应用型人才作为本校“营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原因为: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全国范围内,营养缺乏性疾病仍然是首要问题,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相当普遍;营养过剩以及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迅速上升,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因而,营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正规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和各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但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多任职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的基础和人群研究。市场上各种培训班培养的公共营养师,可能会满足社会对营养专业人才的部分需求,但是,一方面多数缺乏临床医学背景,不能满足病人对营养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有调查发现,大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报考公共营养师前后饮食态度、饮食结构以及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不明显[4],再者,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实践技能也不能做到系统的培养,显而易见,其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较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营养学专业,而且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较弱,导致营养人才的缺口主要在应用型层次上。

2.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为了便于实践课程体系的结构化设计,我们参考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描述[3],围绕技术的应用特性,从技术构成、功能构成和梯度构成三维角度对实践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分解,如图1。

2.1技术构成是指实践能力所对应的技术分支。这些分支既要反映营养学的核心技术,又要包括预防医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的交叉技术。具体包括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毒理安全性评价技术、人体的营养状况评价技术、膳食计算与食谱设计技术、健康人和各种疾病的膳食指导技术、营养宣教与咨询技能以及食品卫生监督、食品质量控制、营养配餐等技术。

2.2功能构成是指实践能力所对应的职业分工或从业领域。可分为:①进入社区、家庭,在公共营养领域成为公共营养师;②进入营养科室或相关科室,在临床营养领域成为临床营养师;

③在营养研究领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将来可从事营养与食品的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④在食品领域参与有关食品的卫生监督、分析检验、安全评价、营销等。

2.3梯度构成是指实践技能所对应的水平特征。技能一般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基本技能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技术应用点的实践能力;综合技能被理解成对技术的综合应用或整合应用能力;创新技能被理解成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例如营养专业从业人员对营养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甚至是营养软件的设计,营养与运动如何协同促进健康等等,这也是应用型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应用型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培养,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为了达到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做法,本文提出构建应用型营养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六大板块,并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详见表1。

3.2构建营养学专业教学实践模式的保障体系

3.2.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达到应用型营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就必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建:1)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例如到企业、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临床营养科“挂职”锻炼,参加一些由实战专家授课的专项技能研讨或培训班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高校教师队伍多元化,营养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中医保健、烹饪等综合性学科,只凭借营养学教研室教师的力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可以聘任其他学校的兼职教授、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营养科医师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3.2.2实验室建设

为保证各项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习以及教师科研需要,新建了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并且充分利用与依托现有资源,营养学专业所在公共卫生学院,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一个,即预防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环境与健康实验室为徐州医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点;再加上学校对新专业的投入,使得实验室的规模和仪器设备都得到较大改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为教师搞科研和学生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创造良好条件。

3.2.3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让学生较真实地感受到进入相应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现有的医院、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等实习点,积极拓展大型企业、临床营养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学生掌握更为综合的实践经验。同时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将来在产、学、研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广泛的合作,进而达到双赢。

4.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建议

4.1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本着“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不断优化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形成以基础训练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的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兼顾实验内容的与时俱进。

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和实习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设计者或领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分析能力[7]。

4.2创建科学的实践环节考核制度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改变传统的以考核实验和实习报告为主的考评方法,创建科学、全面的实践环节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考核不仅包括实验报告和实践总结的撰写水平、实验理论的书面考核、而且要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操作技能实际的掌握程度、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规范

在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行过程中,以院主管教学的领导牵头,教学办公室协助各教研室、实验室组织实施,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并完善学生实习的各项考核,最终确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在学院内制度化,确保实践教学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申玲,江城梅,赵红,等.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218-219.

[2]隋志纯,谷岩.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602(2):1.

[3]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4]王琳君,夏明,张赛红.大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报考公共营养师之效果评价.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4-7.

[5]罗纲,赵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55-357.

[6]罗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思考.技术与市场,2007(11):74-75.

第12篇

文章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食品类专业为例,提出要按照依托行业、对接市场的专业建设思路,开展实地调研,确定企业全程化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培养的联盟化,构建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以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对接市场发展。

关键词:

专业建设;海洋食品;市场发展

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2015年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消费的贡献率高达50%。消费势头保持增长的同时,民众还关注安全消费,绿色消费,促进消费对消费者健康水平的提升。食品工业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渐趋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重视程度的日渐提升,“安全无污染、绿色健康、优质营养”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与青睐,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时,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类人才需求也非常迫切了。依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是提升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海洋食品方向)整体办学水平的钥匙。针对舟山区域范围内的海洋食品相关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组织座谈、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对如何进行建设专业,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海洋食品类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高等教育的领域里,开设食品类专业主要集中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而海洋食品类专业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缺少该类型的专业人才约30万以上。舟山海洋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专业建设也相辅相成地发展,以对接市场为宗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专业建设机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2海洋食品类专业建设的机制研究

2.1海洋食品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现状从2005至2015年这十年间,食品安全事件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食品安全,同样成为制约出口水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2005年孔雀石绿事件开始,出口水产品因激素、抗生素、微生物超标遭遇技术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企业面临的困难是质量管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指标的关键要素是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类适应市场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因此海洋食品安全监控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海洋经济战略决策所成立的新区,舟山区域总面积2200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410公顷。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食品加工业是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海洋食品企业拥有烤鱼片、烤鳗、鱿鱼制品、各类单冻机、鱼油提炼、湿法鱼粉、虾仁、鱼糜等先进生产线200多条,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以上,水产品冷库300多座,日冷冻8000余吨,冷藏能力20万吨,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比较繁多的海洋食品系列。海洋食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舟山全市共有海洋食品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今天,从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人数也远远不够。我们走访调查了舟山代表性的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就企业从业人员组成、年龄和技术等级结构、工资收人,作了广泛的调研,从调查结果看,从事质量管理和质检人员少于10%,而小企业基本在5-7%左右,高层质量管理人员更少,其中几个代表性企业的情况如表1。对企业管理层人员构成情况(如表2)调查来看,一是大多数企业员工年龄偏大,管理层的断层已经形成,而且还呈加剧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行业;二是企业不重视技术员工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在人才培养不愿意花精力和金钱,员工的技术等级在低位徘徊,一线劳动力的素质也得不到提高;三是管理层员工的学历分布也不合理,由于企业处于低技术水平,很难留住高学历人才,同时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人也不安心民营小企业;四是员工的总体工资收入较低,而且工资增长潜力较小。从企业的员工结构调查来看,舟山企业对大专类学生很是青睐,学生也有用武之地。调查显示,对学历的要求大专为主,其次是本科,最后是研究生,他们认为大专学历人群能扎根企业的艰苦工作环境。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基于我校立足舟山、面向全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方针,本专业定位与舟山区域经济、市场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培养一批具有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专长的人才,为舟山海洋食品加工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打造我校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的“海字号”特色。

2.2建立和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院双主体人才共育的办学格局已经兴起,瞄准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实施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建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舟山海洋食品企业人才的需要,以食品工艺与安全检测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食品工艺、食品保鲜、质量检测、质量安全管理方向的职业能力培养;采用“2+1”教学模式,即两年学校教学,一年企业顶岗实习。

2.2.1实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程化组建以行业、企业、学校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了解区域内企业产业调整、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变化,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分析职业岗位的定位与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每年召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海洋食品质量检测、海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储运的工作流程,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至少取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2.2.2实施订单培养的联盟化所谓联盟化订单班就是根据多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共同组建一个“订单班”。舟山海洋食品企业中企业员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6%,可见企业规模总体结构布局不够理想,绝大数是中小型企业;然而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100多家,占工业企业数的31.0%,这百家企业已建立起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如HACCP计划、ISO22000:2005体系等,他们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注册,所以这些企业都需要专业人才来保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同时这些企业的主营产品由冻品类、鱼糜制品类、休闲干制品类,产品种类基本一致,生产工艺也大同小异,企业需要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人才要求也基本相同,所以设立联盟化的订单培养模式比较科学可行,这样既实现学生的订单培养,又使企业得到了合格的人才。

2.3构建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2.3.1对接市场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开发课程体系借鉴先进的CBE教学模式,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职业教育模式,将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二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从而提炼出该职业技术岗位的学习领域。根据对海洋食品企业调查情况分析,企业真正需求岗位主要是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其他岗位需求量不大,具体分布如图1:图1岗位需求根据职业技术岗位的学习领域,构建以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专业和技能类课程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确定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室,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部分技能类课程在校外实习基地开设,采用“企业导师授课制”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学生成绩按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实绩来评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达到岗位应知应会要求,具备了岗位操作技能,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课程由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文化类等的构成,规定学生必须获得足够职业教育学分,同时广泛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行业专家等开设相关讲座,开拓学生的视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2紧密校企合作建设校本教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是关键。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一线,就教材内容、实训项目组成,开展充分的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编写,编写定稿后请企业专家审定,最后确定课程标准。对于培训教材,专业教师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内容,由企业专家执笔写作,这样才能反映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避免闭门造车。学校要充分依托企业优势,运用现代化手段,把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实景拍摄成录像,丰富教学资源,避免现行教材的文字形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的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建设校企合作下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一是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省培、国培项目学习,落实教师培训结束后必须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专题讲座的制度。按照专业与岗位对口原则,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和访问工程师项目,教师带着项目下企业,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兼职教师管理工程,每年从知名企业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业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同时通过聘请、引进、培训、交流、竞赛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三是年轻教师的培养工程,新引进的教师最好是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有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建立新进教师导师制,由资深教师结对,一对一指导。新进教师在1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2年内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健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2.5建设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训条件如果不能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实训环节难以得到落实,教学质量无法达到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是空话,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是十分重要。

2.5.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内基础实训室,针对相应课程开展的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我校专业的实训中心有二个功能区域,①食品工艺综合实训室,基本解决食品工艺方面的实践教学需要;②食品质量检测实训室,目前能完成常量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还不能进行微量物质的检测,新的实训室正在建设中。同时建设校内厂的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模拟企业化工作过程,目前已建成舟山金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2.5.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域经济中发展良好的水产品企业建立长久的校企合作基地,如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舟山晶和食品有限公司、舟山金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舟山正龙食品有限公司、舟山骏威水产有限公司等,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且运行与管理规范,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学生每年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达50%以上。

2.5.3试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每年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安排“工学交替”教学模块,如《海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就采用工学结合方法,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训,一是现场参观当前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二是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参加生产一线操作,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整个工作流程,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实训、实操的针对性,所学知识与现代化生产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专业老师、企业现场指导老师紧密联系的顶岗实习模式,把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成绩评定交于企业现场指导老师完成,实习报告、行业调研交给学校指导老师完成,这两个成绩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

2.6融入区域产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拥有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和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企业需要有人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搞好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局面。一是教师借助企业平台把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得到了推动生产发展的助力;二是教师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的科技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使科技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企业和学校可以借助各自的实践实训条件,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包括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员工转岗培训、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等,这样企业依靠学校的优势,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帮助企业培养科技创新能手,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而学校依托企业力量,培养了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可用人才,这样既帮助企业发展又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以区域经济为依托,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专业建设要不断创新,增强自身发展与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才能使高职教育在整体上的健康发展,才能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玲,陈思东,李卫.地方医药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有效对接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03):1-3.

[2]凌伯勋.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高职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23-26.

[3]楼燕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98-99.

[4]张丽英.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60-63。

[5]李习平.市场需求导向下高职药学专业建设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22):27-28。

[6]陈兵红,陈茂铨,王东明,应俊辉,张鑫燕.依托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15(03):20-22.

[7]李茂松.浙江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