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能力

时间:2023-08-09 17:3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能力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第2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合作

1 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传统的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清楚影像技术岗位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而医学影像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系统理论知识缺乏、专业设备的操作单一、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内容陈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断开拓医学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早些年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的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开设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都处在建设发展阶段,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者非常有限。而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由于受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局限,致使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也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从业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材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单纯将书本上的内容“ 灌注” 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实践能力与 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专业知识单一

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上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根据医学影像设备而非学科系统来进行专业划分,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设备知识的技工人员。这样既割裂了专业知识的立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体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理想,尤其是在县、市及其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高职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本科以上层次学历者为数不多。大部分从事人员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操作,只管维修,脱离思考,就事论事。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想要较好掌握、运用医学影像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培养目标的确定

目前,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只在不多的高校刚刚开办,由于在对医学影像学理学学士培养认识上的差异, 致使出现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 培养模式混乱,大多数学校都是借鉴甚至沿用原来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时也很难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生“医师、技师”就业尴尬的现象。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原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更改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年制),专业类别也于原来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改为“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这就更加确定了其专业方向,即毕业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影像技术领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管理、流通、客户服务等,以及能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2010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本科(理学士)专业学生,2013年9月将招收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更名后)本科专业的学生,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在不断的促进我们思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目前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办学情况,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教学方案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对近5年招聘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的质量评价及实际工作中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理学士)的服务面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2)完善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目标来确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理、工、医相交叉,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根据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医学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模块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化”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CT,MR,DSA,CR,DR,PACS等技术的应用需要集医学、医学物理学、现代信息技术、成像技术等知识与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更侧重于理学和工科的内容,如: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着重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3)建立“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之前国家没有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都沿用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士)的培养思路,因此,除了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就是在医院进行实习与见习。显然,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若能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与医院、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实现“零距离”就业,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而且大大地节约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优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实现“按需”培养,提高就业率;同时,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程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能力。此外,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产学研结合可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4)编写活页教材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医学影像学设备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要与时俱进,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受教材需从编写、出版到定购这个时间周期的限制,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高校可与医院、企业一起编写活页教材,与定购的材配套使用,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结束语: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影像的新要求,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办学思路,积极推动“校院企”三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办学能力,扩大影响力,优化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PACS-RIS教学系统;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09-02

随着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医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疗机构对影像医学人才的需求亦进一步增加。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成为高校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医学影像学内容抽象,涉及学科广泛,检查方法多,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尤为重要了。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于2004年筹建了专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PACS实验室,2011年改造升级成PACS-RIS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强化学生在校期间临床工作环境模拟与技能水平的训练,形成了PACS数字化影像教学模式。

一、构建PACS-RIS教学系统的意义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主要应用在医院的影像科,它以计算机设备存储式硬盘为基础,保存医院影像资料,通过DICOM、网络等多种接口将影像设备连接起来,以高速网络传输并显示影像设备产生的数字化图像[1]。传统的影像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讲解基本病变的原理、概念,通过附加图片、图像、文字说明等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图像存在分辨率低、窗宽/窗位不可调、单个病例图像数量少、图像畸变和无图像后处理功能等缺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工作,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医学影像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在就业以后很快能适应临床工作,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构建了PACS-RIS教学系统,并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PACS-RIS进行影像学教学的优势

1.缩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是学习教科书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病例缺少系统的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具备系统知识,很多的知识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而现在的二级以上医院一般都具有局域网或各种类型的PACS系统,影像学诊断都是通过PACS系统阅读分析图像、书写报告,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开始实习或毕业工作之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2,3]。PACS-RIS系统恰恰就是模拟临床工作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学习中就学习在系统中调取图像,可以进行图像的窗宽窗位的调节,可以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图像的后处理;学生能在电脑上模拟书写诊断报告,其程序和模式与临床工作一致,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的目的,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通过模拟临床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他们开始实习或者毕业工作之后,很快就可以熟悉临床工作程序,尽快融入临床实际工作中,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的顺利转变。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从某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去讲述,再附上疾病的几幅典型影像表现,内容都是这种疾病最典型、最普遍的东西,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很难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共性的认识。实验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典型病例的胶片,学生分组轮换使用观片灯读片。这样的实验课,一是教师要反复讲解费时;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片量少;三是环境差,学生容易相互干扰,影响实验课的质量。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其在校期间阅读分析病例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能力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阅读大量、系统的医学影像学图像,这样他们才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后很快适应临床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上学生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图像,课后为了避免胶片污损或丢失,一般都要求胶片入库,这样学生实际接触胶片的时间很少,很难把疾病的图像读懂读透。PACS-RIS系统的建立,所有的影像资料都储存于服务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多阅读图像,遇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带教教师,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访问服务器,调阅图像反复阅读,更好的消化教师所授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有关的解剖、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某种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影像诊断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概念,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5]。

3.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由于某些疾病表现复杂,且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单纯使用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很难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这就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互相验证,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检查图像上表现各异,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幻片灯教学,先由教师逐一讲解,学生再轮换读片,分组讨论,由于课时和胶片数量的限制,学生实际读片数少,且由于读片环境影响,使很多人不能看清图像,不能认识和完全理解图片,造成学生一知半解或糊涂,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低下[6]。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病例发给学生,教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稍加讲解,学生就可以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图像的处理,如调节窗宽/窗位、分辨率与对比度、缩放、旋转、测量、二维及三维重建等,学生可将图像调整至最佳状态,还可以分屏显示,亲自感受并书写诊断报告[7],并且输入一次检查号,该患者所做的所有影像学检查图像都可以显示出来。学生一方面可以比较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检查方法图像上的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劣,从而有助于学生了解比较影像学。如果对图像理解不充分,可以查阅高年资医师审核后的诊断报告,包括图像描述和诊断结果,与自己书写的报告相对比,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熟悉诊断报告的书写规律,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8]。利用PACS-RIS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疾病的异同点,也可以观察某种疾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良好资源。在PACS-RIS系统建立之前,教师在讲课中所需要的图像资源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及时的积累所获得的,所以记录、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漫长而烦琐。而在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轻松检索到相关的病例资料,而且包括相关的病史、病理、各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等。PACS-RI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种类全且及时更新,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不但可以在PACS-RIS系统中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演示影像图像,还可以把典型的图像进行编辑,输出到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制作成优美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拷贝,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反复大量的阅读相关的病例图像,才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PACS-R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梅.PACS系统及构建医院PACS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71.

[2]田芳,祝乐群,鲍虹,等.基于RIS/PAC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85-86.

[3]张松,张镭,丁毅,等.PACS/RI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病案,2011,12(6):65-66.

[4]中宝忠,王可铮,赵东亮,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3-525.

[5]李浩,李睿,袁远.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6]龙金凤,蹇兆成,董鹏,等.基于PACS的PBL自主学习模式对影像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30-131.

第4篇

关键词:建设;开放;“理实一体”实训室

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功能;医学类及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担负着改善民生、提高基层卫生水平的历史使命;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重在培养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的技能成为了培养重心。为此,本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适应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为出发点,建设好和使用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放化、网络化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谈谈体会。

1.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构建背景

1.1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的定义与意义

校内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是指打破传统实验室的定式,在原有各类专业实验室资源基础上进行整合、共享,融入“以人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高职教育新元素,将其建设成为既具职业真实环境的,又围绕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的开放式、多功能、共享性的医学影像专业校内教学实训中心,致力于发展成为服务于区域、行业各类岗前、在岗服务的职业人才培训基地。校内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专业学生提供发挥、发掘主体性和创造性学习模式的校内学习场所,同时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技能和灵活应对临床操作难题,最终达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提高学生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出适应岗位能力需求的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的特点

《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环境下的模拟实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临床实际操作中的方法、原理。多年来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进程中,根据我院所处地域特点及总体办学思路形成了较有特点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室,并实现了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并且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实训项目内容,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2.建成专业文化氛围深厚的实训室

2.1整合资源,建成“理实一体”的实训室

我们根据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特点,结合学院“工学结合,行校共建”办学理念,将原有各类医学影像实验室与附属医院影像科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建立了各类校内实训室,为专业教学环节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学习与岗位相结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依托学院区域、周边各型医院资源,建立了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校外实训室,以满足在校理论学习期间学生见习、实训环节教学需求。

2.2健全管理与使用制度,提升实训室内涵

2.2.1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开放

征对实训室教学工作的特点,一方面对实训室设备,仪器分配专人管理,加强了实训室资源的利用率。依据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将实训内容进行删减、优化、有序编排,形成了既与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结合又以临床影像技术实践技能为主体,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体系。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生守则、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使其与时俱进,更加具有可实施性,更好的服务于开放性实训室管理。

2.2.2有计划安排课外开放实训室,提高实训的全面性与效率

校内实训室所承担的不仅是通过实训课程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训操作技能,而且还通过学生自由支配课外时间自主见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由于当前医疗服务形势特殊要求,依托学院附属医院资源建成的校内开放性“理实一体实训室”须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安排课外见习分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见习方向,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适时进行临床操作实践。通过课外开放不仅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全面接触临床实际的机会,而且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外见习环节总结、验证理论、实训课教学内容,完成校内学习向临床思维转变;每次见习后要求学生必须上交课外见习心得、实训报告等。通过实训室的全面开放,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实训时间、实训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设备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实训室资源的效益。

2.2.3融入专业文化,丰富实训内涵

结合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不断提炼专业办学历史、实训室发展历程等专业文化内涵,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对所面向的专业、行业、企业、岗位以及对本专业历史、课程、教师以及专业发展历程、方向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通过专业学习到专业实训环节,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实训教学队伍,长期外聘临床一线专家,设备维修与维护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训教学队伍中来,通过传、帮、带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同时也实现了专业教师理实互馈的良性循环,实训室运转效率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改变模式,设置项目化实训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始终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开放力度,强调开放效果。

3.1设置任务化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实训中心本着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满足临床岗位需求的宗旨,结合现代影像学发展特点,将原有综合性实验项目进行优化、删减,增设了目的性更强的任务化实训项目,通过实训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强,对临床工作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信心更加充足,目的更加明确,思维更加开阔。

3.2创新设计性实训项目,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新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在原有实训教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特点,实训室创设了一些具有征对性的实训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创设,协作完成实训环节,抽选同学互评实训效果,最后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自主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

4开放“理实一体”实训室初见成效。

4.1构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和谐教学关系

实训室开放后,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多数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常是学而不知其实,随着实训室的开放,逐渐明确了学习目的,懂得了如何对待临床实际问题,为学生进入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想学,教师想教,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以真实的职业环境组织教学工作,不仅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对于专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适应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5篇

1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必要性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第6篇

一、影像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和难点

影像信息学是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将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结合起来,主要内容涉及医学影像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传输以及图像检索等方面。该课程是医学影像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质量和以后就业的实践能力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该课程覆盖范围广、应用性强,而且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给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影像信息学课程的难点可以概括为图像处理相关的一些技术,而且要要求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由于图像处理相关的这些技术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这门课程,而且效果也不佳。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采用PBL教学模式来替换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PBL应用于影像信息学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以“问题”“学生”和“教师”为主要要素,通过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模式。

1.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提前跟学生介绍PBL教学模式整个的流程以及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同时学生要明白自己在PBL教学模式中所处的地位,要认识到在影像信息学这门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实施PBL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实施环节主要如下:

第一步,教师确定问题。首先由一位或多位该课程的教师通过商量、讨论确定各章节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深思熟虑、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问题后,学生首先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对该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案以及目前自己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后,确定该小组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三步,各小组进行总结。各小组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分组进行阐述总结,阐述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重难点等。阐述人员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争取在整个的课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阐述总结自己小组方案的机会。

第四步,教师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总结和阐述,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还可以对各小组的态度、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评述,同时将这些项目纳入到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中。

2.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对学生而言,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取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和文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进行总结,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PBL教学模式采用分小组进行讨论,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4)PBL教学模式需要分小组进行阐述,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而言,PBL教学模式尽管突破了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对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该学科的能力以及指导的技能,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

(2)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第7篇

关键词:就业 发展空间 前景 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个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人,占35.8%,女生22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人,占61.3%,其中女生13人,男生6人,县级以下医院7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就业率达到100%。

二、就业前景分析

1、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年代,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学生来解决这种矛盾。

3、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就业对策

1、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

第8篇

1. 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一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

1)教育理念创新

创新的教育理念,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一是强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及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二是增加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以及解决工程活动中非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强调工程整合教育。

2)教育模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长期以来,虽然高等工程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基础扎实、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满的现状。这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主,课程设置采用多元化、多学科交叉方式。教学评价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国外工程教育的创新实践中,有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发现式学习等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施教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采用综合型的教学模式。

3)教育机制创新

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企业、大学、科研单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机制。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上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努力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以便培养出能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4)保障制度创新

高校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需要一个制度来完善和保证工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制度创新可以通过高等工程教育的微观与宏观环境创新来获得支持。

2. 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依托医学院校特有医学背景的优势,结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急需大量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特点, 我校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多次微调, 经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大类必修课程加应用型选修课程组成。

在公共基础课方面,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数据库语言部分去掉,直接开设专业基础课C++程序语言,以适应时代要求; 理论课整体学时压缩,加大实践创新学时。考虑我校是医学院校,医学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将生理、病理等医学基础课程设置成选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方面, 为了突出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 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考查调整为考试, 增加了微机原理,将电工学由80学时增加为90学时,把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的课时调整为60学时。这些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知识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由48学时增加为64 学时;医用电子工艺实训增加了应用知识,这些课程改革可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医学电子技术、医学影像、, 掌握医用传感器、医学仪器与设备以及虚拟仪器的原理知识, 提高设计、调试、维修等专业基本技能, 为成为从事医疗仪器设计与开发、管理等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创新型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 为了改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工程的人员结构搭配不合理现象,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 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先后从深圳大学引进2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科班硕士研究生,从四川大学引进一名生物医学工程科班的博士生, 从三级甲等医院影像设备科聘请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老师, 另外,邀请相关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工程师来校对在校老师进行实践培训,然后通过到名校进修、参加培训、读博、出国留学等多种方式,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目前, 本专业已有高级职称6人,讲师4人,工程师1人, 其中硕士9人, 博士3 人, 形成了稳定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计划在2018年申格为医科大学,其要求之一就是扩大理工类专业的招生数,因此,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

3)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室建设上, 我校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应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是加大资金、人力投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核磁共振、彩超、多普勒等实验设备。同时, 成立医疗器械实验室, 含电子技术实验室、医用传感器实验室、医学影像设备实验室和医学信息实验室, 拥有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生理虚拟采集与分析仪器、心电图机、医学电子实验箱、显微镜、医学信号医学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计算机等设备。

二是改革实验内容。对验证性实验进行删减, 增开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按照基本技能-综合技能-设计技能-创新技能四个层次建立创新科研实验训练体系。

三是采用开放式实验和分组分批集中实验等多元化实验新模式。实验中心配备专职实验人员, 实行全天开放制度, 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由学生自选, 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实验和科技制作等活动, 实验室提供技术资料、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并有实验人员指导或协助,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于某些课程, 由于仪器台套数不足, 实行分组分批集中实验方式, 如医用电子与设备学课程实验开设有心电放大器设计性实验, 要求2-3人一组, 每组都要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电路制作与调试、设计与调试报告、答辩与演示等环节的任务, 由任课老师和实验员指导答疑。每组设计的具体电路可以不同, 以突出创新性。

4)开展课外综合创新实践活动

课外综合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巩固、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培养和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目前有医疗器械模拟销售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等,积极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配备指导老师并提供设施。另外在大二学习电子技术课程后,进行普通电子装置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目前,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省三等奖1项,省电子设计制作大赛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随着课外综合创新实践活动在学生中系统有序地开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4)构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优势,在保障体系、激励政策、体制机制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保障体系方面,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健全管理体制、提供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5)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在创新型工程应用技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中,评价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过程和结果方面进行教育技术工程建设的绩效研究,有利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可操作的教育技术工程绩效评价方法,对教育技术工程建设起到决策、管理、监督、评价的作用,以减少学校投资的浪费,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有效地发展。

结束语

在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改革、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能很大程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水平、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等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源,王翔,胡闵华. 浅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5)

第9篇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以电子学课程本身特点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最初所用教材内容繁多且和工科电工电子学教材内容接近,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同时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要求,缺少和专业课教学目标的连接,且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缺少关注,这明显偏离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陈旧。

在很多院校,教师在开展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授课内容及手段过于陈旧,不仅缺乏与专业课的衔接,而且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方式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通常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课程考核,通过考核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经过评改与讲解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目前,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考核仍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然而在新课改不断实施中,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已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考核后教师难以真正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生源状况复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文理兼收,文科生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欠缺,在进入高职高专学习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时学习底子薄,理科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且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另外,大部分学校文理科学生是在一个班级内上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也为影像电子学基础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

二、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在设定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课时时,我校以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相关规定为依据,同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对影像电子学基础的教学总学时进行了明确规定,将之调整为64学时,且在分配课时时理论课仍为主体,共计50课时,占比为78%;实验课处于辅助地位,共计14学时,占比为22%。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

近年来,在高职课堂教育中存在严重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理论抽象、数学推导较多等问题,为纠正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需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修改,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专业课教师可罗列专业课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点,并且和相关科目的教师展开沟通。通过讨论,我校将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较强相关性的知识作为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对与本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科目基础理论知识和影像设备间关联性教育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该科目与专业课间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此外,若教学内容为十分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复杂的内容进行讲解,为确保学生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其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介绍,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的意识倾向,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属于一种内在动力。重视学生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类比、联系专业实际等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多采用“灌注式”,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灌注的知识,其传递方式为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授方式。然而,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属于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实现由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向多维式教学方法的转化。例如,我校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题探究教学方法可为学生创建一个实例情景,并明确探究主题,同时以确定的主题为依据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讨。如在直流电源课程教学中,可先介绍X光机的电路,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教学,讲解整流、滤波、稳压和可控硅等知识。

(五)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重视用实践教学来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利用一定手段使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实践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当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制作简单电源。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六)实现考评方式的多元化。

每门课程均有其独特性,并且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若均采用传统闭卷方式进行考评,由于考评形式过于单一,故考核难以完全符合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实现考评方式的创新。影像电子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对本课程的考核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两部分综合成绩为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理论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与其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有密切关系;实践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报告情况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教师还应根据现代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三、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改革的价值

(一)有利于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

高职高专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明显减少纯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等内容,同时可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学科应用型知识。

(二)可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提高。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从而满足学生专业课基本知识教学要求。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短时间内进入专业学习状态。

(三)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加科学。

第10篇

CT、核磁共振、工频X光机、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这些价格昂贵且体积较大的医疗设备成了现代医院的“标配”,这就需要大批具备医疗电子仪器和设备应用、维护、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专门培养护理和医技人员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南京卫生学校依托医院或企业,尝试“专业教学任务承包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某些因学校专业实训设备及师资缺乏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承包”给拥有相关设备及维修教学指导人员的合作医院或企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精挑“打包”项目

南京卫生学校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医电专业”)开办于1977年(第一届叫“医疗器械维修中专班”),近40年的办学经验,让学校领导深知医院和相关企业是学校专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站在行业最前沿,他们最了解企业和医院的用人需求,从而能更好地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站在教学第一线,他们最清楚学校的“短板”和学生的就业趋势,从而更准确地瞄准教学目标。经过反复考量,他们决定将《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血透机构造与维护》和《影像设备学》CT操作与维护模块这三个项目“打包”。这三项是医电专业的三门课程,是专业教学中的三大难点,属于专业技能的拓展模块,选择将这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打包”给医院和企业,有其渊源,医电系主任周雪峻介绍说。

在一次专家顾问委员会上,一位计量专家说,医疗器械除了常规的维护、使用及管理外,常规的检查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按照国外的标准,这些用于高危病人辅助治疗的医疗设备应该每天都要进行计量和检测,以保证其参数达到标准值,否则会对病人造成危害,这一过去曾被国内医院忽视的环节现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计量专家的话让南京卫生学校的领导意识到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将会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新趋势。《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课程在此背景下于2010年应运而生。该专业需要让学生接触各种医疗器械的构造、检测、维护等,但学校实训室的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却有很好的条件满足教学需求,故将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打包”给企业。

《影像设备学》则是医电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不同的是,医电专业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各类影像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主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因此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就成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不二之选。

“诞生”于2011年的《血透机构造与维护》课的实践教学任务则“承包”给了医院。随着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日趋增多导致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血液透析机器除了由专人操作外,还需要工程师跟台对设备进行专业维护。让学生到医院实践,能大大提高其专业技能。

优选“承包”对象

将这三个项目的实践教学任务“打包”给医院或企业,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监督教学过程,共同考评教学结果。那么选择怎样的医院或企业才是最适合的呢?

基于三项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那些拥有大型影像设备、专门实训场地、技术能力突出的工程师团队,以及对校企合作感兴趣的企业和医院成了接受“承包”的对象。经过多方论证,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计量院电离辐射与医学工程计量所成为优选“承包”对象,他们分别“承包”了《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血透机构造与维护》和《影像设备学》CT操作与维护模块的教学任务。

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具备国内本土放射医疗影像设备维修力量。经过考察和交流,学校领导发现该企业的条件和目标正是《影像设备学》CT操作与维护模块的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

同样,选择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血透机构造与维护》课程的“承包”对象,是因为该院是江苏省综合性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距离学校近,方便教学计划的实施。而江苏计量院作为全省计量单位的“龙头”,也是南京唯一一家计量院,其综合实力正是《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课程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三单位分别安排教学任务负责人一名,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血透机构造与维护》这两个教学任务的主要教学场所在学校,计量所的工程师将教学中所需的医疗设备搬入课堂;医院的工程师则指导学校建立实训室,并带领学生去医院血透中心现场教学。《影像设备学》CT操作与维护模块的教学任务,则全部在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完成,学生吃住学均在公司,学校安排专人协助管理。

细分教学任务

学校将三个项目的教学任务进行“承包”后,分别与三家单位签订了教科研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在相关课程点上的教学任务分工。

2013年初,南京卫生学校与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型影像设备维修技术实践与培训”教学研究项目合作协议书,合作期为三年。项目合作协议书上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职责和任务。如学校要定期组织学员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学员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学校要参与企业培训模块的讨论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细化和调整等。企业则负责安排教师、进行食宿管理、安排教学过程、颁发培训证书等工作。

目前,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承包的项目主要是《影像设备学》CT安装的模拟演示和基本操作、球形管的拆装与维护两项。随着校企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还将合作开发更多的课程。另外,学校也正在考虑“视频教学”,即将企业的规范化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制作成教学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课程的设置,是南京卫生学校在省内首开先河,因此专业教材、师资队伍等都处于空白状况。与江苏省计量院达成项目“承包”意向后,南京卫生学校将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教材开发、实训室建设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培养等一揽子“打包”给了江苏省计量院。江苏省计量院则派出一个专家团队全权负责该课程的建设工作。前期的实践性教学由专家带实训设备到学校进行,或由学校教师带学生到计量院进行。目前已有一批该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这也证明了双方的合作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就业。

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包”的《血透机构造与维护》课程教学任务,实施方式与《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类似,涉及到课程实训教学任务时“打包”给医院,其他课程则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开展。

实践增长“才干”

教学任务结束后还要对专业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其中《医疗器械的计量与质控》和《血透机构造与维护》的理论考核由学校承担,实践考核由“承包”教学任务的单位完成。《影像设备学》CT操作与维护则由企业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情况以颁发证书的形式体现。至于专业教学任务“承包制”的成效如何,还需从学生、教师及专业提升等方面来考量。

由于三单位的性质和课程特点不同,因此,学生获益良多。如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的实训条件非常好,学生动手机会比较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由于病人较多,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实例;而江苏省计量院的老师授课细致,检测实践内容与实际工作吻合度高,极大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

学校专业教师在参与组织的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校企合作中,课程负责老师定期“重温”了课程实操,对专业实践更加熟练;教师参与医院或企业项目,提高了其教科研能力。

除此之外,专业教师还在课程合作教学过程中开发了精品课程或优质特色教材。如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开发了《血透机构造与维护》精品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现已投入使用;与江苏省计量院合作,编写了《医疗设备计量与质控》优质特色教材,现已公开出版;与南京吉尔甲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合作,积极筹备实践操作教学视频的拍摄事宜,力求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

事实证明,专业教学任务“承包制”对于促进学生、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均有良好的作用。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使其更加成熟和适合推广。

第11篇

“当然不是什么自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是交叉学科,可是个大热门,我也许会做个工程师吧。”我笑着应答。

“是不是也要和典型工科男一样,整天对着电脑看数据,或是画图呢?”

“这会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有不同的分支,就业也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人听说我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表现出惊诧的眼神,不知道会学些什么。当他们得知我在医学院,眼里的惊讶就又升了一个等级。是的,我在医学院读工科博士学位,梦想着能成为一个为医学事业效力的工程师。

下一个诺贝尔奖的产出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通过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来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如果说医生是在临床上给予病人直接的救助,那么生物医学工程师就是通过研发的方式,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新设备的推动。手术室中高端器械,如高频电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高速发展的产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者就是这些医用电子仪器的研发者。当你看扣人心弦的美国医疗剧时,医生常常使用的挽救了无数生命的除颤仪,就得力于医学工程师的研究和设计。

生物材料制作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器官捐献还较少,而很多终末期器官衰竭者又在等待新的器官来延续生命,于是人工器官应运而生。生物材料为各种人工器官提供物质基础,器官制造直接关乎生命,是个大学问。制作人工器官的材料必须要充分考虑强度、硬度、挠度、韧性、耐磨性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由于这些人工器官大多数是植入体内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还要求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有相容性。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其中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从事这一领域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对物料、材料等方面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我们会设计出质量高而又成本低的人工器官,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最有趣、最前沿的要数神经网络的研究了。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对脑神经的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掀起的一个新热潮。这是一个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现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也许,下一个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就是研究该领域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

除此之外,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纳米医学、微创医学、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远程医学与健康信息学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

英语想不好都难

单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的三大板块――生物、医学、工程,缺一不可。

第一板块:生物。在该领域,学生要修读化学生物学、生物传感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电子学等相关课程。不仅要掌握这些理论基础,还要有生物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能从事试验工作。

第二板块:医学。在医学方面,学生要修读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神经科学、医学统计学等。同时要学习生物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并了解相关仪器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前我对医学影像学一无所知,后来去医院和一些厂家实际参观,一张张生动立体的器官美图、核磁共振检查带来的精确诊断,让我领略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巨大魅力。

第三板块:工程。尽管此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医学领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工科的课程最多,也最复杂。生物力学是必修课,但是有其自身特点,这是一个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像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心血管系统、飞行等与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边界层理论和流变学等有关的力学问题,学习者了解了这些后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的认识。除此之外,纳米科学技术引论、成像理论与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信号处理与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必修课。

作为工科专业,它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学习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要像“码农”一样,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此外,如果你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外语是弱项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也许你入学的时候英语刚刚到国家线,甚至是自己的减分项,那么通过两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也能成为英语高手。因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欧美国家发展强劲,我们用的一些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如《磁共振成像原理》《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同时我们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了解国外前沿动态。一些专业课还要全英文教学,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英语想不好都是难事。

第12篇

亲爱的新同学、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医学院党委、行政和全院师生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亲切的问候。感谢你们选择了**大学医学院,从现在起,你们的名字与**大学联系在一起。几年后,你们会走出**大学的校门,也就成为**大学的校友,有谁不希望自己就读的大学和自己的母校是一所社会尊重的有尊严的学校呢?

同学们,**大学医学院办学历史55年,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湖北公医专科学校,后经历了武昌医学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大学医学院几个发展阶段。几十年来,在上级政府正确的领导下,经过一批又一批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基本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而且忠诚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值得同学们尊重和信任的教师。学院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2100余人,留学生182人,硕士生96人,成人教育学生1700余人;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学、护理学四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400人以内。

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医学院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办医学教育的优越条件,认真打造精品教育、培养精品学生,将精品意识渗透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招生人数的控制及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学院走精品教育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学院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心,稳定本科生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留学生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医学院组织了多层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全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和英语竞赛的多项奖励,使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人才质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

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护理学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医学影像学创国内优秀品牌,临床医学教育培养临床能手,中医专业培养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为了逐步实现培养目标,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在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同时,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医院和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以国内三级甲等医院为基础,建立45所教学医院和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医疗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医学院重视学科建设。现有免疫学省级重点学科,三峡天然药物校级重点实验室,硕士点8个(含在建);病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生理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学科(课程)责任人实行竟聘上岗,同时,根据医学综合性强的特点,把组织、策划紧跟学科前沿的高层次多学科系列讲座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之一,将有计划地组织系列讲座纳入到学科建设之中,大力营造学科融合、学术创新的氛围,促进医学与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乃至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学院建有免疫学、天然药物、形态学、分子医学等四个研究中心,并以研究中心为核心逐步形成多个科研团队,带领医学教育科研队伍不断成熟、壮大,积极服务地方经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如昭君养颜茶、三峡壮酒、乳母宝口服液等科研成果均投入了正式生产,学院近年承担和完成的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精品。医学院设有形态学部、机能学部、化学与生物化学部、生物病原学部、中医系、医学影像学部、临床医学学部、护理学部八个系部;成立有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指导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医学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医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广泛,先后邀请和接待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同时选派教师赴国外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优良院风。希望同学们了解我院的发展历史,了解并尊重你们的教师,热爱我们的学校,珍惜学院的声誉,以你们自身的努力,为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提升,为学院快速发展作贡献。因为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受社会尊重的程度。同学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与全院教职工共同塑造学院神圣的有尊严的形象,这对学校对你们自身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希望同学们立志有恒,刻苦学习,学有成就。我校虽然是第二批招生的学校,但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培养二流的人才。在同学们中间,既有将自己今年高考视为成功的人,也有感受到挫折的人,成功者却不能止步,受挫者断不可消沉,希望同学们将进入**大学作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新起点,站在这个起点上,第一要紧的是立志,立不甘为二流,三流大学生之志,立成为符合社会公认标准的优秀大学生之志,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目标,在课程学习中,在医疗实践中,在社会活动及校园生活中,都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完美的结果,并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磨炼出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魂,立志有恒,则无不能成就之事。

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21世纪的医学专门人才具备6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修养,具备必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2、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近代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及信息科学知识。3、在本专业领域内能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与计算机化的情报信息系统。4、在医学领域内具备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把握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5、具有自学及不断完善的能力。6、熟悉和掌握1-2门外国语言,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能参与社区保健及健康教育。这些要求形成了医学教育课程多,总课时量大,学制长的特点。因此,学医的大学生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五年的学习只是完成了医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鼓足劲,下足功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古人说: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同学们即要深入书本,从书本中读出自己的心得来,又要走出书本的范围。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经验与实验科学的综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条件,多方位的追求真知,逐渐学会自主地、自律地、创造性地学习,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敢于挑战那些没有既定方法和答案的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要特别强调四级英语考试,同学们能否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甚至就业单位,四级英语考试成绩是条件之一。希望同学们重视英语学习,提高运用能力,在大一、大二时一举越过这个关。

第三点:希望大家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并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这就是对祖国、对社会、对父母、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关心集体,尊重师长,团结互助,遵纪守法,你们要珍惜五年宝贵的时光,不虚度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只有这样当你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同时希望同学们注重协调精神,增强群体意识,通过训练,培养自己具有分析到综合,个人情绪到寻求群体协调的能力。学会与他人真诚的合作,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坦诚相待,建立起深厚的同学情谊。

同学们,在**大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进入学校的大门,全校教职工都十分关怀你们的成长,寄希望于你们。希望同学们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把握自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刻苦努力,勇于创新,在**大学实现成才的目标,成长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学校将以你们为荣,医学院将以你们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