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治理一体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造
保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造、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造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治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二)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构造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治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和充分转移就业乡村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造工作。
(三)增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造
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就业网和*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充分利用*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家网络会员单位,2009年以来,共通过*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四)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造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三镇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造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天王机械加工、*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造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二、2009年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我局严格按照《*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的要求,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造。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造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三、存在问题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力的构造调解机构统筹推进。由于行政区划和行政治理体制方面制约因素,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从而增大了试点的难度,影响了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造存在着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基层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导致90%以上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三是乡镇及行政村在人员配备上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位。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2010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造,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10年预计目标: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造达标、60%以上的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造达标,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增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造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造。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造。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增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治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72 ― 03
引言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落实到个体的践行能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向实践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做不做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取课堂讲授、课后实践的模式或课堂学生讨论、展示个人观点,教师现场点评等模式。以上模式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虽有一定进步性,但由于统一组织的“大帮哄”式的实践教学,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往往流于形式。而学生课上或课后独自完成的“松散”式的实践,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机对接,主题不突出,难以达到紧扣教材内容,使学生真正做到“知―信―行”统一的目标。因此,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交往的双向互动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综合协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其专门任务是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觉悟从“现有”水准提高到“应有”水准,推动学生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从目标来说,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采取课内外全程的、联动的、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机制,力求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一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一体化教育格局,由此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外化为行动和习惯,不断践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较,坚持的理念如下:
(一)“知―信―行”一体化引导的教育理念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并重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切实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注意实践教学的效果,从始至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并重。目前有些学校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学校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独立进行实践,该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活动过于分散,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力求做到在理论教学中使学生“知”,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信”和“行”。
(二)提高教学效率性与趣味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能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性与趣味性,决定着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学生“溜号”了半天回过神来,教师的讲述仍踯躅在原地,必然使听课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溜号”的学生越发爱走神。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趣味性。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整合,避免与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的重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任课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并调查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高发时段,事先预防,事后处理、法律责任的承担等,将属于不同教学章节的“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法律意识”、“法律程序”等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达到一次实践多重收获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性。其次是教学组织的创新。在传统教学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并自我管理。如鼓励学生课前搜集、归纳资料,经教师和同学们在线讨论,筛选后纳入教学资源库。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教师的教学环节,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课堂展示观点,热点讨论、辩论,专题演讲、小品、课堂小游戏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通过学生登陆教学资源网完成测试、作业等检验学习效果,进行在线读书心得、实践心得交流或提交实践报告,延伸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三)改革考核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
考核方式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具有“指挥棒”作用。〔2〕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考核方式,就是打破当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考核的机制,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教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将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评的方式。就分值而言,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既包括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又包括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交流情况等。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注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结合实践过程的实际收获。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涉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如教师带队,利用电话、网络、实地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了解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进程和表现,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因素之一就是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那么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全方位、开放式、多元化资源的理论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求打破地域的界限,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课前教师将理论知识、学术争议、课堂讨论内容等提前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师生的网络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论薄弱和现实疑惑,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的平台力求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程组通过教师分工配合,录制成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随时点击微课视频进行在线学习。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是突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性化的平台。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情感困惑没有足够的疏通渠道,一部分人无人倾述或不愿向他人倾述。而情感交流版块有助于解决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可能产生的羞涩、不自在或“思维中断”,〔4〕学生能将个人困惑以匿名的形式发到网络平台上,征询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心灵沟通的平台。
(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要坚持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等与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主要矛盾相结合,与所学课程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课内外实践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融通。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既包括课内实践,也包括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即进行情景模拟、热点问题讨论、辩论等形式课堂实践。如在讲改革开放的内容时,结合社会上对一些问题的争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在讲分配制度时,让学生结合大学生就业问题设想自己将来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公正和效率的问题等。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校内实践是让学生通过在校内进行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校园从事实践。社会实践是通过大学生接触、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对教学内容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如结合我校的廉洁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当前校园及社会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首先,完善一体化教学方案,即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绝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制定严谨科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案,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其次,教学部门与其他部门、组织联合行动,教学活动的安排与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部门、后勤部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和学生团体(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配合。如教务部门安排教学合班时要考虑专业特点,不同专业优化组合,以便于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后勤部门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校车接送服务,学校相关部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经费及其他条件,部门之间能够分工合作、积极配合。最后,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如质量监督机制、评估审核机制等。传统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往往集中于理论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教学进度安排、课堂授课效果等,而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比较薄弱。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监督,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渗透互融、有机衔接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组织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组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组合,该种教学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课堂讲授、课后实践模式,而是利用微课等形式,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前自学,这样节省出来时间,课堂教学中加大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分析和讨论,选择恰当方式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如在讲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学习+案例研讨+社区实践+调查研究”的一体化组合,使学生理解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等功能,引导学生研讨以及实地调研“社区矫正”、“社区养老”等问题,通过社区问卷调查环节,使大学生了解目前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邻里关系等状况,了解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了教材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深刻体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有趣学科。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对接
一体化教学的特色之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对接,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中怎样做到有机对接呢?以现场案例教学为例,该方法注重引导案例主人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身说法,与学生互动。现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内隐知识的呈现与迁移,发挥名人的榜样示范效应。〔5〕该种教学法应用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务必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堂的组织引导,如案例嘉宾的选择,教师与案例嘉宾的事先沟通,以确保现场案例教学按照预期的方向开展等。在课堂阶段,教师要注重发挥课堂的组织引导和时间控制作用,灵活的处理现场出现的非预设情况。如我们邀请来环卫行业优秀人物,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淮安市清河区环卫工人孙美兰。孙美兰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在整个课堂上同学们与孙美兰的互动交流特别活跃,孙美兰淳朴的话语感动着同学们。有人提出希望孙美兰成名后有能力呼吁改善环卫工人生活条件,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有人提出希望与孙美兰所在单位达成协议,班级学生定期参加义务环卫工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讨论的主题围绕职业定位、职业责任,人生观、幸福观、家庭责任、心理自我调节等方面。本次课对于教育同学们如何尊重、理解他人,爱惜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婚姻家庭观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该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有机对接,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或社会实践效果要更直观更深刻。
(三)实践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
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如任课班级同学课上辩论“拉动内需促增长与勤俭节约之间是否矛盾”的问题,课后在校园食堂门口开展“光盘行动”宣传、组织旧货跳骚市场。如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创业观教育以我校“创建恩来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为契机,任课教师兼任“创建恩来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结合整个过程中班级同学的表现,因地制宜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如组织任课班级参观故居和纪念馆,使大学生亲身体验伟人的成长历程和一生的奋斗,激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如带领物流和物联网专业的任课班级学生参观现代物流企业,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及要求。在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话对现场学生的触动很大,他说:“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真正懂物流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并举了该种情况的例子。本次参观使大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教材中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阐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四、结束语
就教学实效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的“灌输”单一模式,以及理论与实践分别开展的双轨模式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上互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上有机衔接,知信行一体化引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估。该种教学模式通过优化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创设受教育者“入眼、入耳、入心”的情境,有的放矢地使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戴启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琴.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7).
所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指的是在根据当地城镇化过程中新产生的农村社区,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条件下,结合社区治理的特殊性,通过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创新变革,从而实现社区良好治理的过程。具体来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
一、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站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高度,有序变革新型农村社区治理。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目标。但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并不是城乡发展一样化,而是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和农村治理变革,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造新型城乡关系。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水、电、燃气等基本生活设施公路、绿化、社区卫生、安全保卫等公共实施建设方面,要按照不低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均水平的要求为农村社区配置资源,以保障其生活的基本运转;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现有的社会发展条件,考虑农村社区居民公共需求的多元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商贸、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健身、娱乐等服务,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从实际出发,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特殊性要求,逐步健全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探索适合新型农村社区特征活设施以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二、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各自本身的特点,重置农村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管理主体在社区资源配置、社区事务管理、社区关系调适等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运作方式。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三个主体:村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乡政府。
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探索构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等组织框架,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主导社区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社会组织参与自治和社会协管为内涵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融合。
三、理顺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关系,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好而有效的衔接。
乡村关系是村民自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要坚持以社区自治为基本原则,首先要调节好好村民自制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依法完善关系定位,理清乡村关系。其次,新型农村社区是介于农村和城市社区之间的特殊形态,其自治到底是依据哪项法律尚未明确。但在群众自治与政府管理的关系问题上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就是乡镇政府与社区之间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这意味着政府对社区负有指导和服务的义务,社区则代表居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工作予以协助并进行监督。据此,实践中要对乡镇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所有相关工作进行明确的清理,划清在这些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乡镇政府及其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严格分清政府与社区的各自
职责。
在理清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基础上,要以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为纽带,建立起政府社会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制。这就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促进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加快公共管理社区化步伐。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做好农村社会管理,而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有效的社区治理。乡镇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在这里有农村社区治了交集,为理顺乡村关系,构建政府与社区的衔接和互动提供了可能。
四、注重社会组织的培育,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善于引进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这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极其主要的一个环节。社会组织能够凝聚社会力量,引导居民参与联结,实现利益表达有序化,能够在反映民众诉求、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满足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层政府要努力培育并发展公益类、慈善类和服务类为重点的社会组织,使其与政府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农村社区治理离不开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但市场和人民的力量也不应该忽视,在发达地区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市场和人民的力量不仅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中,而且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社会力量隐藏在广大群众之中,积极依托和运用社会的力量包括市场力量进行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构建民众表达和联结的载体,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合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程乙悦(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基本原理专业。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加快实现城乡卫生一体化,推动全街道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
--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人均1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全覆盖。
--努力建成符合“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
--乡村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覆盖率100%,村卫生室合格率100%,村医生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育龄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率达90%以上。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履行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工作。
--落实血地防经费2万元,完成查螺面积25万m2和巩固灭螺6万m2及血防监测查病300人。
--加强爱国卫生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清除露天粪坑,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构建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内涵。
(二)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各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全面实现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提高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村医生的养老保险政策,确保村卫生室合格率100%,村医生规范管理率100%。强化对农民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足够的血防经费,组织血防用工450个,完成查螺面积25万m2和实施春、秋巩固灭螺6万m2,确保查灭螺效果。协调开展血防监测查病300人。
(三)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全面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
(四)加强爱国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在辖区开展以居民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河道等场所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铲除“四害”等孳生繁殖场所,努力降低“四害”密度。彻底清除家前屋后以及楼道内的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挂乱晒、乱搭乱建及扒翻种植等现象,提高居民群众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struction is the two years to start get popular a ki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ollectiv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inking, to evaluate its feasibility of environment.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得是城市、农村各自发展的城乡分割开来的城市二元体系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在当时是适应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很好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主要进行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的发展,主要就是实行和发展乡镇企业,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乡镇企业的发展远远解决不了富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尤其是南方沿海城市,这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同时广大农民也由于进入城市打工,解决了工作问题,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财富。
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南方城市的这种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体现出规模不经济来,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同时每年的打工流、返乡流,对交通、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在这种情况下,打破城乡二元体系结构,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城市、农村综合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问题的毕由之路。
二、发展的情况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进步的过程。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种实践方向。一种实践是把农村并入城市,把村庄当做一个个社区,把由城市通向农村的道路进行硬化,对村庄进行改造,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机制,建立分散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
还有一种实践是对农村的村庄进行适当合并,以几个发展较好的中心村庄为聚居点,进行社区化建设,建立城市社区,由于几个村庄进行合并,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相当于一个个小型的卫星城,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优缺点
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国外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进行摸索,不断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优缺点都存在。
前一种实践,也可以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这一点上,我国南北方都进行过,不过相对而然,北方主要是围绕村村通工程开展的,而南方走得就比较远了,在农村通路、通水等基础上,逐步把农村作为社区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收集周围乡村和建制镇本身的污水,在没有通污水管网的农村社区,建立简易的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搬迁涉及少,在原有的农村自然聚居点进行环境整治,只是个别小的村庄合并到大的村庄,改造比较容易,而且南方属于亚热带地区,全年温度比较高,微生物活动不容易受到抑制,有利于分散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且建设成本比较低,不用考虑冬季保温问题;不好的地方就是,建设的规模比较大,建设速度比较慢,且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环境面源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后一种实践,相对来说,更适应于北方。北方的聚居村落比较多,比较分散,每个村落人口也不算多,在这种情况下,搞村村通工程只能解决基本的通行等问题,但是对于深层次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没有办法解决。搞集中化社区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染问题的出路。
首先从生活上来说,建立了集中化的社区,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就变得规范简便易行,不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各村的垃圾箱投放、每天的出车四处收集垃圾,从运营效率上得到提高,节约了能源。
其次,设立了集中化的社区,可以减少污水管网的铺设,同时更容易把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在集中建设的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处理,污水处理水平比较高,降低环境污染负荷,因为北方不像南方,一年有四季之分,简易的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不便,且成本高,效率低。
再次,建立集中化社区,对于农村的生产污染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农村人口的适当聚居,有利于社会化管理,在聚居的基础上,有人要发展养殖业,我们就可以有条件建立专业化的养殖小区,统一管理,对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也可以有多种高效率的处理方式进行选择。可以采用新型技术直接处理粪便形成肥料;也可以建设沼气池,发展沼气系统,既提供沼气能源,又提供肥料。这就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的面源污染问题。
还有,人口的集中,有利于土地的集中管理,便于规模化种植,有利于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业种植的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的集中管理,带来的是资金的汇集、新型技术的采用、能源的节约、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这也是与当今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大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和谐。
这种发展模式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是搞集中化建设,先期建设资金一次性投入比较高,需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四、对未来发展方式的一点思考
目前来说,我们要全面了解我们所处的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区县前列,已具备实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条件。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市委关于*要继续当好全省排头兵、力争进入全国先进区县行列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根据我区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化为方向,以建设实力最强、环境最美、特色最鲜明、人们最向往的城市新区为目标,坚持一个“大统筹”,实现“五个一体化”(一个大统筹,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统筹;“五个一体化”,即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城乡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导区和发展成果共享的样板区。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到20*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城市形态得到新提升。继续深化景观街区建设工作,高标准建设好城市新建区,使我区城市建成区由目前65平方公里扩展到*0平方公里左右;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步伐;实现城市管网到达的地区农村与城市给排水系统对接;实现村村通公交,视讯网络全覆盖。
——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完成户籍登记管理一元化改革工作;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加快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村撤村建社区工作,初步形成农民变居民、村民变股民、农村变社区、旧村变新城的体制机制。
——公共服务取得新进展。结合城市化进程,社会保障工作及时跟进,基本做到城乡社会保障同质同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市管理实现新延伸。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城市标准逐步配备农村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并将其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和城管执法全覆盖。
——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意见》,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产、三产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财产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1、加快建立城乡统筹规划新格局。按照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加紧编制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乡居住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2009年完成全区所有村级建设规划。
2、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项目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引导生态旅游、城市休闲、都市农业等产业向我区东部地区加快聚集。围绕建设全国闻名、西部唯一的城市生态品牌,做好万亩都市森林这篇大文章,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在丈八东路以南、西部大道以北,长安南路以西、西沣路以东范围内及丈八、鱼化部分地区,以子午大道、朱雀路延伸段及丈八北路为轴线,加快编制以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物流业为重点的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板块。加快鱼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有效整合全区工业资源,承接高新区产业链延伸,形成与高新区融合发展的集群优势。坚持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做精做强苗木花卉产业,把我区建成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和生态品牌集中的聚集地。
3、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完成小寨商圈规划范围内所用城中村改造工作;以青龙寺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为契机,加快*路以东、经七路以西,二环路以南、西影路以北范围内5个村的改造步伐,建立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商住并重、集中新建的改造新模式。通过三年努力,确保城中村改造的总数达到50个。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集中建设。将农民住房纳入城市房屋管理体系,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集中兴建住宅小区。
4、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全区统一的土地流转平台,倡导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以产业和项目为纽带进行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用地整理工作,提高集体土地的集约利用率;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平衡、调剂的有效办法,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二)加快推进城乡设施建设一体化。
5、加大城乡路网改造力度。加快城市道路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并网,城乡共享。三年内,完成对穿越农村地区的子午大道、公园南路、电子正街延伸段、朱雀大街延伸段配套管网建设,争取把雁翔路、雁环路、富裕路、长鸣路延伸段等纳入市政道路改造。配合“三区”完成东月路、西影路延伸段、科技二路、科技四路、西沣路等道路的改造建设,加快与农村主要道路的对接。加强农村道路升级改造,每年选择*条左右农村道路,实施“三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逐步提高养护标准,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行政许可、线路经营权拍卖、市场准入等手段,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实现村村通公交。
6、加强农村饮排水设施建设。按照“有条件即对接”的原则,通过三年努力,使城市管网延伸到的农村实现和城市管网全面对接。2009年,实现我区农村居民饮水全部达标,重点解决一批农村排水问题。
(三)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7、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20*年以前,完成全区34个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农村幼儿入园率达到城市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1︰1,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到*0%。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城乡教师定期轮岗、名师支教等办法,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8、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加强农村医生医务培训,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20*年前,配齐所有村级卫生室的医疗器械,使农村甲级卫生室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
9、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团赞助、社区与农村文化结亲活动等措施,用三年时间,全部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有体育健身场所、有百姓书社、有网络宽带。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注重教育引导农民不断增强城市意识,逐步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尽快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四)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将全区农业人口纳入城市就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民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培训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发挥我区职业培训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免费培训农民1.2万人,三年内使80%的适龄劳动力参加1-2项免费技能培训。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发展与农民就业相结合,完善区街村劳务输出和就业三级服务网络,每年帮助7000名以上的农民实现就业,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与城市基本持平,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20*年,将土地被征用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救尽救;不断提高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标准,探索建立优抚和五保户供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五)加快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2、加快撤村建社区工作步伐。在实现户籍登记管理一元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撤村建社区的各项工作。建立以清产核资、股份量化、分配到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加快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撤村建社区工作创造体制前提。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单独组建、整村合并、就近并入等方式推进社区建设,力争到20*年,40%以上的农村完成社区组建工作任务。
13、积极推进市容管理城乡全覆盖。本着城乡市容管理标准一致的原则,2009年,三环以内50%的村庄,20*年三环内所有村庄,20*年所有村庄,全部纳入城市市容管理轨道。垃圾收集清运设施、道路保洁人员的配备到位,并在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公厕;村容村貌管理、清扫保洁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用3年时间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达到城市标准。
14、积极推进城管执法城乡全覆盖。积极拓宽城管执法的工作范围,重点整治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两侧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倒渣土等问题,基本实现城管执法对农村管理全覆盖。
15、全面推进“平安*”建设。以技防设施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网络,实现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资源均等化。加强农村治安问题突出区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降低发案率,提高城乡居民安全感。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组织领导
16、组建工作机构。成立*区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办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
>> “德育―体育”一体化教育实践探索 基于农民工生存伦理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研究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下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与培养 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城乡一体化探析 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教师流动模式探析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探析 连读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探析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高校合作机制探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探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一体化服务模式研究 读写一体化下的审美形式 浅析欧洲一体化语境中欧洲文化认同的概念意义 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我们”是谁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的研究 技工院校德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 终身体育视角下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体育一体化研究 探析东亚区域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J P 蒂洛. 理学理论与实践[M]. 孟庆时,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35-162.
[3] 庞蒂. 知觉现象学[M]. 姜志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9.
[4] 马丁・布伯. 我与你[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58.
[5] 包利民. 生命与罗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71.
[6] 胥军,杜宇鹏.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哲学意蕴[J].黑河学院学报,2012,3(3):49-52.
[7] 陈少明. 哲学与论证――兼及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J]. 文史哲,2009(6):29-33.
[8] 华敏,白广勇. 大学生善良缺失的归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2009,25(6):105-107.
[9] 许冰杨.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治理的伦理路径[J].领导与管理,2013(4):140-143.
[10] 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M]. 马元德,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0.
[11] 徐忠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校多样化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4:14.
[12] 李辉.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公共道德路径[J]. 前沿,2013(22):114-115.
[13] 伯纳德・巴伯. 信任,信任的逻辑和局限[M]. 牟斌,等译.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31.
[14] 安春华,张万玉. 论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6):22-24.
[15] 汤颖,徐瑞. 中国现代大学的功能定位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5(2):12-15.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8]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上)[M]. 孙立坚,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82.
[19]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1.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举措。长期以来,我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着力培育支柱产业、不断改善城镇面貌、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肯定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到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重点、举措等方面尚还存有不足,需要结合实际,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进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统筹城乡发展。
繁荣的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无工不富,实现经济繁荣必须强力推动工业化进程。立足发展实际,我县农业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不快、增长后劲乏力。推进农业化主导向工业化主导转变,通过工业化逐步“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是解决经济增长不快和增长后劲乏力的有效手段。立足发展基础,我县县域经济已具备了实现工业化拥有的资源、资金、技术等关键条件,核心是转变发展理念,通过行政、市场、法律等综合手段加以引导和推进。一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经营企业化。积极用企业化的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下大力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支柱企业,用市场牵龙头,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从而推进县内农业产业化全部由专业的企业厂家组成,达到工农一体、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目标。二是突出发展重点。要积极规划建设__县中高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推进“猪-沼-蔬菜”和“林-菌-苗木”两个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培育食用菌、中药材、烤烟等特色种植和林麝、大鲵、林下养鸡等特色养殖为重点,推动农业经营企业化。率先突破生猪产业,坚持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围绕生猪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公司经营为载体,实现饲料供应专业化、籽猪供应专业化、生猪育肥专业化,着力在全县培育20户左右生产规模达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公司,并积极建立饲料加工公司、籽猪繁育公司、生猪销售公司、产品加工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生产有机肥)、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对农户坚持以养殖协会为纽带,与饲料加工公司、籽猪繁育公司、生猪销售公司建立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协会+农户”的模式推动生猪产业发展。食用菌发展要在全县着力培育3—5户大型经营公司,采取自我经营与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实现经营规模和效益的新突破。同时,对苗木花卉、大鲵、林下养鸡等特色种养殖都通过组建种养殖公司的模式推进,通过建立科学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蜕变。三是强化发展举措。完善工业化推进机制是加快工业化的根本保证。要简化农业化向工业化经营的行政审批程序,为农业企业化经营创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要把企业壮大交给市场,着力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县内能人大户联合办厂,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家来县内投资办厂、企业与企业间合作发展。同时,政府要积极通过项目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保障、信息服务等各项举措鼓励、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化,推动农业化加速向工业化转变。
城镇一体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从我县城镇的分布来看,主要聚集在沿河两岸、公路两旁,农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必须坚持以建立规模适宜的城镇群为方向,以完善城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着力打造县城、集镇、新型农村聚集社区互相协调、相互补充的城镇布局,形成城镇象农村环境一样秀美、农村象城镇一样方便舒服的城镇一体化格局。一是切实完善城镇一体化建设布局。要立足县情,按照30年不落后、50年不落伍的要求,积极建立县城、集镇、新型农村聚集社区建设规划体系,勾划出县城、集镇、新型农村聚集社区发展蓝图。结合宏观规划,制定每五年的建设目标,并逐年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城镇一体化有序推进。二是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进度。围绕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县城建设重点要抓好“一体两翼”建设:即改造老城区,开发文彩__、建设上竹镇城乡一体示范区。改造老城区重点优化老县城功能布局调整,改造背街小巷,增强城市休闲空间,依托山水加强景观工程建设;文彩__开发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强化与老县城的对接,完善__基础设施建设,搞好__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竹镇城乡一体示范区要结合生态旅游建设搞好规划,并按规划整合公共基础设施资源,使之成为县城功能拓展区。通过“一体两翼”建设,县城做到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整洁有序,呈现崭新面貌。集镇建设重点完善街道畅通、水电供给、垃圾清运、污水排放、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提升集镇承载能力。同时加快乡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便民服务网络,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新型农村聚集社区要抢抓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政策机遇,针对农户居住地的地理特点,搞好30户以上和5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聚集社区布局,根据布局完成建设规划,并明确需要配套的农村基础条件、安全饮水、道路
交通、环卫设施、堤防工程等项目,通过捆绑项目、社会捐赠、财政一事一议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新型农村聚焦社区建设。同时,对已建成的农户进行统一风貌改造,打造绿色、包容、灵动的新型秀丽新农村。三是完善城镇一体化规范管理机制。严格规划控制机制,所有的城乡建筑必须符合规划,对不符合规划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开工建设,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推动城镇创建机制,着力搞好卫生集镇、环保新村等各项创建活动,强化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严格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综合执法,确保县城、集镇、新村干净整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要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建立党委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是明确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以,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从而确定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促进社会进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概括为:改善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丰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建立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改善保障民生机制,优化教育、卫生、社保、民政救济等各种资源,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发展条件,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确保群众生活安定、和谐幸福。要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整合司法援助、行政执法部门、村镇组织的力量,以法律为准绳,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要建立文体活动开展机制,借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要充分地方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要建立社会安全维稳机制,依托公安、安监、药监、消防等公共安全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定和谐。三是提升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扎实推动社会管理工作。要建立领导组织,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群众代表的人力资源,组建组织协调机构,为推进社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工作机构,围绕民生改善、矛盾调处、文化服务、安全保障等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组建专业群众工作队,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工作,实现社会“网格化”管理,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扶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18-02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居瓯江上游、丽水市腹地。总面积989.62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3个镇、3个乡,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来,走出了一条协调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发展之路,90%的工业集聚在县城,80%的学生在县城就读,70%的人口居住在县城,城市化率达63%。2011年,全县户籍人口11.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5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570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8%、57.9%。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现行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需要。因此,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体制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2014年云和县作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重点县,承担着全省改革试点的重任。这项改革情况复杂、敏感性强、关注度高,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云和县抓住上下重视改革的机遇,争取上级政策层面的支持,找准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深化异地搬迁安置方式创新。立足“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内生需要,以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为重点,以下山移民、内聚外迁为载体,持续深化农民异地搬迁安置方式创新,不断加快人口集聚步伐。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城乡统筹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进一步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和保值增值。
三是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者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四是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跨社流转试点,进一步激发农村土地潜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方式创新。以异地搬迁进城人员为对象、以异地搬迁进城人员安置小区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开展农民就业培训服务和“融入社区”服务,让异地搬迁进城农民不再“边缘化”。
六是要全面推进中心村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全面优化中心村镇居住条件。实现沿线美丽乡村创建、村庄环境整治的全覆盖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全面推进,推动中心村镇的串点连线成片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小县,盆地面积小,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已成为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
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了社会协调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民不是农民、市民不是市民的身份,给进城人口带来的不仅是尴尬和办事不便。
第三,行政村的功能开始出现萎缩的倾向。下山移民后,农户之间居住分散,村级公益事业惠及面变小变散,作为行政村的功能开始出现萎缩的倾向,对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村委会自治职能的履行、村经济合作社经济管理的实现都提出了新的命题,老的体制没有打破,新的机制没有形成,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和真空。
三、主要措施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推进社会身份和经济身份相分离,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城乡统筹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进一步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和保值增值,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是深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者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赋予农民与市民同等权利,最终改变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本县异地搬迁进城人员,在县城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范围内拥有合法稳定住所或有固定职业后,户籍迁入所在社区,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近期,我就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农村空心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在全国农村开展空心化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为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到“五个结合”。要加大对《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干部和村民自觉节约用地,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局部整治与统筹规划相结合;全面整治与土地开发整理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整体布局相结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做到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解决资金难题,实现经济效益与注重综合效益相结合。
二是加强领导,制定政策,抓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措施。要正确处理盘活土地存量与扩大增量的关系,“空心村”整治与项目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关系、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坚持常抓不懈,及时发现和推广先进经验。
三是强化农村两委班子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使其成为为官一任、谋福一村的农村工作带头人,使农村规划和空心化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改善农村交通和水利设施。应解决远郊农村、贫困落后农村的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在偏远的农村借搞土地向业主集中,变相剥夺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所谓的新村建设。可以先放缓发达地区和近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统筹资金,解决远郊农村、贫困落后农村的生产发展问题。
五是完善和强化农业推广服务功能。农业推广应该向体现农村教育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农业推广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留守人员的培训工作。
六是高度重视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促使人口向中心村集聚。进一步修改完善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民住宅建设由分散向集中、集约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要重点实行“三个集中”,即通过迁村并点,逐步使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归并零散地块,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七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防新的土地资源浪费。要严格控制审批新的建设用地,从申请到批准使用、确权发证,都必须依法进行。要及时查处百姓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案件;对、知法犯法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八是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在服务方式上,逐步从被动等病人上门向主动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上门服务转变。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
九是抓紧开展农村空心化全面整治活动。各级政府应尽快组织一次规模大、见效快的农村空心化全面集中整治行动。实行旧村改造,填实“空心村”;对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按宅收费,以质论价,多占多交”政策,然后再以补偿金的形式返还给农户;对已划新宅基地后需交旧宅基地的,要限期将老宅基地交归集体;加强在外务工人员旧宅的管理。各部门必须做到相互配合,不推诿,不扯皮。要根据现行政策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空心村”整治,同时,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一、一体化平台建设情况
x镇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建设现已初步完成,应用集成以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的1+4系统,扩展应用以经济发展、江苏政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人口、经济、水利等数据录入系统。已和12345、数字城管、江苏政务等网站完成对接,县电信公司技术人员多次到我镇对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和手机APP系统操作进行培训,我镇综合指挥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前台和后台审批人员、行政执法局、综治网格化工作人员等多个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培训。
二、机构整合、职能机构挂牌运行情况
x镇共设置8个职能机构,分别为党政办公室、党建和人大工作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局、为民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各职能机构分别任命了负责人,办公场所挂牌运行,各职能机构分别集中办公。
整合X镇原城管办、安监办等部门人员,组建X综合行政执法局,现有在编人员3人。办公室设在原X村委会,为独立的办公室场所,面积约200平方米,并配置了执法车、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设施,人员统一着装。成立X镇为民服务中心,全面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承接县政府赋权镇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类事项,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残联、综合治理等部门纳入为民服务中心大厅集中办理。设立综合受理区、咨询引导区量大功能区,张贴了办事流程和相关政策,工作人员配备了工作牌与工作服。
三、人员培训情况
我镇先后3次召开三整合” 工作培训会,组织相关人员对一体化平台建设、职能职责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我镇工作人员对平台建设加深了认识,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每位工作人员都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力服务事项等。
四、赋权承接办理情况
根据X县行政审批局下发的《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服务指南》,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共计90项,村(社区)30项,目前我镇在社保卡、城乡居民养老、丧葬补贴、企业退休遗属生存认证等20项开展工作。
五、各项制度建设情况
我镇先后印发了《X镇党建工作制度汇编》、《X镇网格化管理制度汇编》等6项制度汇编,明确了各机构人员职责。
按照9月9日县机改办下发的《关于完善X县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配套机制的通知》,我镇印发了《X镇2020年度“六办一局一中心”及其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办法》。
司法局基层工作半年来,在市局基层科的业务指导下,在县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年初全市司法行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维护本辖区社会稳定为已任,狠抓司法所的业务指导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充实、完善、调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努力开拓创新的法律服务领域,保障和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为我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做出了贡献。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人民调解网络体系,积极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二、基层司法所逐步走向规范化建设,法律服务业务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1、我县共有7乡、2镇、一个街道共计10个基层司法所,编制14个,实有人数11人(有1人是地方事业编制);全县9个基层司法所,有独立的办公用房,达到了每所办公面积100平方米,全部产权为司法局所有;(仅街道办司法所的办公用房是街道办事处的产权)。在办公设施上,10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全部配有微机、打印机、照相机、摩托车,其中7个司法所配备了面包车,所内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簿册齐全,现已有8个所步入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的行列,6个司法所所长为副科级配备。此外,在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在司法所人员素质上、业务规范上、内部管理上、工作上下力气抓,努力探索建立基层司法行政综合平台,进一步活跃基层司法所行政工作,在抓上述工作的同时,各乡镇(街道)司法所还要主动争取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人民调解和其它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在安排抓乡镇中心工作的同时,布置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将人民调解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人民来信、来访相结合,使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积极抓好民间纠纷排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为了有效维护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研究下发了《“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活动方案》及《基层矛盾纠纷分拆研判工作的通知》,同时,成立了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并分级制定了工作制度和责任制,为全年的排查调处、研判活动取得实效打下坚实基础。排查中各乡镇(街道)司法所与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协调配合进行排查,基本做到了不漏组、不漏户、不漏人,做到了分类梳理,逐个登记,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真正将矛盾有效排查在事发地,控制在萌芽状态,半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1件、调处65件,对6件调解达不成协议的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充分发挥了乡镇、村、屯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作用。
四、切实加强“调访一体化”工作。
我县“调访一体化”工作于2004年就已基本步入规范化轨道,在原有的基础,今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培训工作;二是调整了村、社区无法发挥作用,思想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的人员;三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治理活动;四是加强了“调访一体化”的宣传工作;五是加强“调访一体化”的规范化建设。半年来,我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调访办公室,共接待各类上访事项28件,调访人员解决20件,移交司法机关6件,转上级行政处理2件。全县各级调访组织通过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维护基层稳定的作用。
总之,半年来我县的基层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二0一0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