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3-08-09 17:3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注重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50-01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关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不断高涨,把语文教学炒得沸沸扬扬,使教学不断出现“教改热”。然而,在这沸沸扬扬的“教改热”中,语文教师便手忙脚乱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教学。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努力抛弃传统教育观念,就能开展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一 以人为本,凸显语文育人的核心价值

事实证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把学生当作 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来培养。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书本知识,大大忽视了知识以外的发展,而素质教育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际操作能力,即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真实有效的升华,从而更好地有能力地去服务社会,服务自己的一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指出:“小学要将'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并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摈弃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便是从事好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根本前提。所以,语文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培养少数几个所谓“尖子”,而应把工作重心放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既要保“尖子”稳步上升,又要扶“差生”逐步上进,并让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让教育真正在教学中均衡发展。

二 培养能力,达到语文育人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注入式”教学为途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获得的知识较少,较多地凸显在死记、硬背中,由此造成了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达不到科学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能说不能行”,即缺少应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亲自尝试、亲自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意识,还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先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瓮中保护这种学习乐趣,使学生时刻有学习语文的。其次,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从平常抓起,跨结合学生的实际,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努力发掘各种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才能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达到培养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的目的。

三 突出实效,注重语文教学的核心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很多方面是一种形式,甚至于产生了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诸如在教学中刻意地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不断翻新花样,致使课上“热热闹闹”,而课下却“冷冷清清”不见实效。谁都知道,教学形式运用得恰当与否,这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关键和根本都在于教学是否有实效,即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形成技能。

总之,要搞好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自觉改变教学理念,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见效而不流于形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朝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育人、树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育的意见》(2009年8月26日)

[2] 刘韵清,何小英,付孝泉;小学语文教学及调适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精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2-02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对课堂气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传统的教师为主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方法,重视多元化发展,充分理解因材施教的重大意义,力求打破传统理念的学习方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构建出精品活力课堂。活力课堂是新课标下科学理念的教育产品,是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动脑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开放课堂。

二、传统课堂弊端

传统课堂教育中,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负责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教育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其一,课堂主角人物是教师,因担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无法掌控有限的学习时间,教师从始至终的进行讲说教学,快速达到课堂教案要求内容,考核方式仅以考试成绩为准进行判断;其二,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会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填鸭式教育理念下,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沟通交流的部分,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课堂无明显兴趣,课堂气氛严肃沉闷;其三,传统教育注重有限时间教授更多的书本知识,不会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探讨、交流空间,这种教育理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精品课堂的构建

1.新思想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设立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朝着多元化发展。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背景不同,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方式也不会完全一致,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围绕书本中的内容,进行价值观建立、思想开拓工作。比如小学课本中不乏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作者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其价值理念、表达思想也必须符合当时的背景,教师首先需要对文化背景进行充分讲授,必要时可以借助现代影视剧更加生动直观的表现半封建社会的剥削压迫,结合课本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进行换位教育理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的表达思想、刻画人物的生动性。

再者,多元化还提现在教育资源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产品,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发,如多媒体教学、简单道具表演、音频朗诵设备等等。在进行中国传统古典诗词教育时,可以组织学生朗诵,如《诗经》 ;在针对历史典故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揣摩人物心理,扮演丑恶善等,从而深刻认知书本内容的精华;再者,例如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可以课前准备好网络动画,让学生在灵动的视频下进行学习,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充分调动大家积极参与的兴致,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相对传统方法会有大幅度提高。

2.平等教学,分组合作

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站在一个阶级高度,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教师即是言传身教者,又是参与活动的朋友,教学活动可以以分组合作形式进行探讨学习,教师可以是组织者,也可以是某个小组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是多个小组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每个小组分工不同,通过大家合作共同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是同一个题目,每个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大家都是小组成员,必须努力思考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讨论的题目一般要与生活、社会相关,同时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先是自己探讨得出结论,而不是一开始就进行灌输已有固定结论,硬塞进学生的脑袋,我们要倡导学生自主发挥、个性探讨的新型技术方法。

3.创新理念的评价

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讲究人文素质教育,倡导将科学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充分结合,改变传统的考试制度是唯一标准的方法,重视现代化教育器材的使用,同时面向全体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去关怀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大家进行爱好培养,发挥个人的优势性。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多元化教育的重要课堂,通过课本中简单的文字,以表演、演讲、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每次活动的表现,无论是语言、表情,还是创新性、动手能力等都可以进行打分测评,使得学生能认识到课堂的丰富多彩,更优质的达到教育目标。

一节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不仅需要开始导入环节具有吸引力,更需要结尾能充分的展现书本内容的精华,充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课本简单的表层概念进行充分升华,融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时让学生能在课余期间仍回味课堂的趣味价值,同时对下一节语文课内容充满了好奇、期待,相信趣味横生的课堂收尾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然而任何班中都有差生,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消极的思想,树立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心。必要时降低要求,加强基础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等级的要求。

四、结语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和耐心,为了长远发展目标,为了更优质的教学成果,必须充分落实新课标改革要求,充分结合语文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加快小学优质课堂的建设工作,让教学工作成为学生为主体参与的综合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范利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6).

第3篇

基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实践能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正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做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亲近感,使学生明白书中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

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就应该自已去亲自尝尝,同样,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是如此。例如:《秋天》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秋天画:又高又蓝的天,黄澄澄的稻子,秋风吹来,黄叶飘落,燕子南飞。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低年级的学生感受不大,在教学这课时刚好是秋天,不妨带着学生出去体验一下生活,领略外边的风景,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已看到的景色。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篇课文就会体会深刻,回味无穷。

二、让课堂“动”起来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地调动起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便是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之一。

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会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例如教学课文《小猴子下山》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如:掰、找、扔、摘、捧、追等,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来正确理解。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教师先要求学生各自在座位上做这些动作,重点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位学生手上拿着“桃子”、“玉米”、“西瓜”等学具,另一位学生戴上小猴子的面具,扮演小猴子去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追小兔,最后小猴子空手而归,表演出十分扫兴的样子。学生看完这些精彩的表演后,既加深了对“扛、捧、抱”等动词的准确理解,又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再如教学《乌鸦喝水》时,词句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形象中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乌鸦“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一词,可先让一名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扮演找水喝的乌鸦,教师进行启发渲染:“现在你就是课文中那口渴的乌鸦,你该怎样找水喝?”学生扮演乌鸦飞到这儿,飞到那儿。接着老师问学生:“这只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使学生认识“到处”的意思就是到了许多地方,然后老师又问扮演乌鸦的学生:“你在找水喝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我口渴得很,找不到水非常着急。”最后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着急的语气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掀

起一次次的课堂小。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也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三、解放学生思想,让语文课堂中的生命之花色彩缤纷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

在课堂上曾有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而有个学生却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很明显地充满着智慧吗?他的回答不正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很富哲理性。可是根据标准答案,孩子的这种回答是要得零分的,如果那样的话,孩子的创造性常常就这样被死板的答案扼杀了!还有一位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有的学生说,还有九只;有的学生说,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可有一位学生却这样说,树上还有两只鸟,因为一只聋哑的小鸟没有听到枪声仍在树上,另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显然,后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啊!难道我们能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和“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一只,还有两只”这种答案是错误的吗?不,我们应该给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打上满分,同时鼓励其它同学发挥想象,找出符合情理的不同答案。只有这样,课堂中的生命之花才能开得更旺,色彩更加绚丽!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变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为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方式上有新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在此就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时应考虑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性,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去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从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教材的内容看,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灵活运用,动手实践的内容多了。在语文教材中,必读课文减少了,自读课文增加了。每一单元都属于同一主题,且每一单元针对该主题展开综合性活动需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对此变化,在备课上是需下一番功夫的。备课内容应全面,环节完整,层次清楚,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应自然顺畅,以确保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尤其是活动课。力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教学后要认真反思,填写课后回忆,此节课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备课过程应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搜集,积累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课余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在备课中也应渗透课外知识的传授。

二、讲授是教师运用精练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困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在传授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对知识的探索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即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兴趣给学习带来的推动力是无可比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讲授要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能让学生时而被教师恰当的比喻逗笑,时而在老师的提问后冥思苦想,时而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中去,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愿意学,能自觉接受知识。所以要注意讲授生动活泼,方法多样,有情有趣,给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氛围去学习。

(二)由于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则以接受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呈现多样化。学生不再只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台、电视以及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教给学生发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必要了,这当然是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与器具做支撑。

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那里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这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交流,通过双方互动,运用沟通技巧,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其实只要我们坚持认真通过周记写学生交流、沟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通过周记写学生沟通时,要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捕捉信息,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在周记后面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写写老师心里的感受,这对学生也许是一种促进。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形式交流,相信师生有了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四、我们要正视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不但在知识上,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意识。要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其实是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正在积累生活经验,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善意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乐土,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我们要积极关注、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人格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做人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文化水平,使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学生高尚、完美人格塑造的过程。这样教学就能够将学科知识增长同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第5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小学低年段的小朋友身上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很短的小朋友爱上学习,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声响,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等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拼音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在教学字母g k h时我们可以出示白鸽,蝌蚪,和小朋友喝水的图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当小朋友回答时后立即出示相对应的字母进行教学。这样,小朋友自然地被带入新的学习气氛中,让图画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复韵母时,多媒体也是很好的助手。这样即学习了他们的读音又让他们有所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也非常巧妙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学软件可以将枯燥的汉字学习变成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认一认 1》中的“山、石、田、土、水、火”等字时,可用课件出示与字义对应的实物图象,再让图象演变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再逐步演变成简化的汉字,然后出示读音。还可以利用电脑设计如下课件:1、先出示田字格及完整的红色生字;2、按笔顺,各个笔画被逐一描成黑色。这样做,不但可以省去教师讲解笔顺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精确性,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风格打下了基础。

三、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

我们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如教学名著之《赤壁之战》,可以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电影《赤壁》中的有关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有关人的个性特点,分析思考、讨论赤壁之战成功需要的因素。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对《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战役的评价。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教师先播放火红的枫叶,白云悠悠的等课件,接着老师诵读全诗,配以古风古韵的古筝音乐。学生当即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理解诗意时,老师出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体眼中透露出异彩。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诗文, 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五、妙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理解。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静态的语文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易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如六年级教学古文《两小儿辨日》《学弈》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内容的动画片,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这样学生即客服了古文难读不易理解的难题,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辞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笔者现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育

应试教育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观念大有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是通过教学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语文知识,取得良好语文成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与平等性,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并要在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在学习中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与探讨问题,进而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增强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或者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字与内涵都富有诗意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学生会融入或者情深意长、或者富有幻想的文章感情中去,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然后教师再通过优美的音频带领学生去朗读课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被大大提高了。这种多媒体视频、音频播放的情境创设法还可以被运用到《林海雪原》中去。

三、注重课堂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凸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引导的课堂,更应该能够让学生拥有选择权、自、能动权和创造权,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教师讲、学生听来实现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改进,因而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引导性、主体性的课堂模式。首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讲练相结合,并在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练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脑、口、手、耳等器官调动起来,防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出现。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确的语言、音乐的伴奏、图片的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用心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充分了解唯一工具――小艇的重要意义与呈现的美丽风景。其次,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开放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里的开放题指的是题目的答案不确定、不唯一的问题。通过这种开放题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为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学生可以参与到小组协作、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第四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开放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打造开放式的课堂。

此外,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作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1]卿山.反思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2]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

第7篇

一、

问题的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本能力。身为师范类中文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调查研究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这有助于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与时俱进地与现实接轨,也有助于日后我们更好地从事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准确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化教学改革,找出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探索教学的新方式,遂进行进行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二、

调查目标及意义

1、了解泉州市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2、找出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因素,有助于教师从根本去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3、针对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并提高中小学生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4、为改善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5、通过调研,明确课题的意义、特点及功能问题。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泉州市区各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及学生。

四、调查方法及主要内容

1、

实地考察法

利用见习机会到市区部分中小学去进行听课交流,实地调查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将自己的听课心得整理出来。在听课过程中和中小学的语文任课老师探讨教学现状。

2、

问卷调查法

向中小学师生分发问卷进行填写,学生问卷包括对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学习情感趋向、能力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教师问卷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学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调查。本次问卷共计收回30份。

3、

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分析课题,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提升中小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策略。

五、实践过程记录

1、前期研究阶段(2017年7月15至7月20日)

首先确定了本次课题的题目和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接着选择调研的方式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和查阅了相关资料,着手准备调研中所需的问卷材料,并开始了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2、

中期研究阶段(2017年7月21日至7月31日)

开展实践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的方式,得到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关材料,系统地记录和整理了这些材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中期研究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调研活动:

(1)

实地考察活动

考察过程中选取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一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个人魅力,即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二是课堂和课后所取得的教学成效,三是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教学的评价。考察过程中进行详细地记录,考察结束后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

问卷调查活动

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共计收回28份问卷。问卷调查的问题主要有: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上课?语文课的主要教授方式有哪些?对语文教学有哪些意见及建议?等等。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查阅文献活动

除了实际的调查结果外,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撑,查阅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调研成果。我们查阅了有关新课标下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和如何准确判断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文章及报道。

3、

后期研究阶段(2017年8月1日至8月10日)

准备结束调研过程中的实践阶段。整理前一研究阶段收集到的调研结果,结合所找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反馈、总结,思考课题问题的解决方案,撰写课题调研总结报告。

六、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结果显示,发现大部分的泉州市区的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情况基本良好,大部分教师掌握了基础的语文教学能力,少部分具有较高的语文教学能力,还有部分教学能力不佳,没有取得成效等等。这些现象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都是十分常见的,调研结果具有典型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

中小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数对语文课程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些同学认为理科类的课程更为重要,他们往往花费一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在做数学习题等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在他们的眼中,语文课被认为是“学了没用”的课程。在“你喜欢上语文课吗?”这个问题中,31.5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这个选项,5.26%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这个选项。在当今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状下,比起传统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看电视、上网、看录像显得更加直观且活泼,更有意思,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研所得出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2、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存在部分问题,有些学生觉得语文课的教授方式太过于老套,让人提不起兴趣听讲。调研过程中的中小学任课老师也觉得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我们需要摆脱以往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可以借助结合如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等等,新颖有趣的授课方式往往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听课质量也就有了保证。但现实中,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够充分发挥。几种新型教学模式方式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多媒体结合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多涉及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课外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3、

教师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某种程度上也对教学情况产生影响。调查结果中,96%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0%的教师能做到“每节上课前都充分备课”,93%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够“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这反映出教师们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4、

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和规定,但高学历(硕士、博士等)所占比重较小。另外从实际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来看,教师实际水平和学历基本合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落伍,信息摄入量不足等。教师们感觉到面对教改后的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有限,处理教程力不从心。如果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会限制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高,师资培训存在一定问题。

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8%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和背诵课文,75%的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将会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倡导正确的学习方式,适当督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语文教学成效是有益处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50%的学生表示“遇到学习困难时不会主动询问老师”,这也需要教师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建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七、对改善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其次,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教师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特点、使用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灵活变通,扬长避短,发挥最佳综合效应。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教学科研,多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再次,要在师生间建立和谐、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踊跃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投入语文的教学当中,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八、课题调研总结

本次课题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语文教学能力,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提高。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存在着些许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除了老师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需要国家和地方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目前社会对国学等语文教学的关注度有所上升,这也有助于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发展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通常缺乏学习汉语的有利环境,生活实践经验少,因此在理解语文知识时难度较大,一些学生甚至在入校之前都不会说汉语,这给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项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当前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受地域限制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应用频率不高,很多学校对语文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语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导致语文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氛围不佳。由于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语文学习的难度增大,不利于后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资源缺乏

受地域、经济、待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语文教师,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汉语教师,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了很大影响。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理念本身比较落后,且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教育水平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陈旧

少数民族地区和外界的交流存在固有的障碍,加上缺乏年轻教师,因此只能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科教学过程中,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并没有及时更新和应用这些资源,使用的课件和课本内容老套,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课程在学生成长道路中的作用,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学模式等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祖国在我心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2],播放一些风景秀丽的山水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其他地方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资源还相对缺乏,但是这并不是教师止步不前的理由。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纳入到学习活动中,从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第四册《植树的季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校园外感受春天的魅力,通过植树和亲手劳作的形式,体会劳动的快乐。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小作业,例如“劳动的感受”和“我眼里的春天”等,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不能只依靠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应注意尊重差异,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自己的个性,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提问和游戏环节,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适应语文学习环境[3]。例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诗词的意思,因此记忆的难度较大,教师应详细解释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批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制定阶梯式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使用普通话

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顺畅的使用普通话,从而创建一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方言教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不利于创建教学情境,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很多时候还会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因此,教师应当正确使用普通话,增加朗读课的比例,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语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日月潭的传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教师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正确使用普通话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当提高重视。

(五)发展学生各项能力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如果教育得当,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当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各项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送往小木屋的信》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让他们自觉规划信的内容,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字,只要能够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这种灵活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4],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课程的认同感,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固有思想,提高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境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卓玛拉措.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4,11(09):208-209.

[2]沙马立古.浅议民族地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3,06(13):232-233.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9-01

虽然新课标标准已经实行了多年,但受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依然承袭着这种方式。众所周知,传统语文教学虽然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探讨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讲授的方式过于单一、古板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讲课过程中气氛比较死板,教师只是传输知识的“工具”,只是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处境和思想。教师简单的说教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很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语文甚至成为学生的负担。语文学科与众多学科相联系,如果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这并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1]。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性会降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标准答案模式的教学

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如果将语文教学模式规定为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构建。实践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规定为标准答案式的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应试的需要,只是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应付考试,让学生接收这种思维方式。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3.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沿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而且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多是以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处于主体的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付出的辛苦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措施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有一定的遐想空间和自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见解,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教师在转变过程中,切勿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将个人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针对不同的见解,或许不完善,或许有些偏激,教师都要认真听取,并及时进行更正,切勿完全否定或者批评学生的看法,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肯定学生的意见[2]。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语文思维,要学会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言,积极踊跃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收获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

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

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从“教”转变为指引者的角色。新课标下,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学习优秀的同学,要让他们继续努力,针对那些成绩稍差的同学,要适时的学会鼓励和支持。在讲授课题过程中,要改变原先只是教授学生如何考试的方法,教给学生标准答案的方法,要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要学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3.创新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在发展学生创新性和沟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而这个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相关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或者知识竞答等方式开展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为学生锻炼创造更多的机会。

4.要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改革

我们正在使用的语文教材比较陈旧,很多内容并不能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改革教材过程中,可以选用那些优美的文章、新颖的图片,也可以选择一些国外大家的名作,扩展学生的视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传统语文教材相比,无论是内容的安排、封面的设计或者图片的采用等方面具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知识的记忆,而且语文理解难度上也降低了。课本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更加注重体现人文精神。

5.要注重遵循教育规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遵循教育的规律。在开讲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板书,使学生明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3]。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要让阅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而且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的问题。学会在提问学生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提问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学生、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和整个社会的支持。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是语文教学思想、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创新原先的语文教材、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改革,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海艳.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4,09:134.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存在不足 发展方向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学开展存在的不足及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也是对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进行不断提高的主要教学科目。通过语文德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达到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目的。这一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以上观点论述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在。

二、传统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内容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德育渗透过程很多教师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过程显得尤为被动。这样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同时广大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从内心对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排斥感。这就充分说明德育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脱离对学生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方面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关键学科。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学生阶段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对其德育教育发展新方向展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9).

[2]陈梅.拨动语文教学的生命之弦――浅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焦苇,计琳.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上海德育“十一五”改革发展纪实[J].上海教育,2010(18).

[4]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

第11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解决学习语文的困惑。在困惑中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找到解决困惑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困惑;探索;对策

目前,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我们教师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们基层教师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的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教育部推进实施的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所以,它们如鲠在喉,必须得说出来,望各位资深同仁能予以“解惑”。

首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驻点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样就是使得学生的个体体验不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失效。

其次,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虽然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也能常见诸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审视当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实,甚至去了解那些常年司职小语的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存思惑。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小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之事。就笔者任教的班级来看,学生是源自全乡数所村小的三年级学生。接班之始,班级39多个学生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书读不成句,字写得东倒西歪,课堂说话出语结巴,且词不达意,声若蚊蝇,更不肖说其它语文能力了。而面对着语文基础这样偏低的小孩子,除了循序渐进,除了细育漫化地牵扶而外,恐怕就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虽然其它农村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学生景况或许有较好的机遇,但未必好多少。

第12篇

新课标是我国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献,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节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以此来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新课标的实施目的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课程功能的有效转变,为我国的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1小学语文作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文是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这是培养小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关键,在学好语文的同时,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作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重要基础。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创作时,可以拥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文字的独特领悟能力有所提高,诗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后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2.1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僵硬: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创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僵硬化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呆板缺乏活力,这种死板的教育模式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没有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没有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内在消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秉承快乐写作的教学宗旨。

2.2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时代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学生获取小学语文作文信息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情况不断加强,对生活及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随之升级,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上还处于陈旧化的教学发展方向,教学方式不懂变通,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方式上面临严重困境[2]。

2.3作文教学内容单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语文创作的灵魂和核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活跃力不足,内容的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对小学语文作文进行创作时,缺乏创作空间,想象力不足,学生的创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这种内容的单调的创作环境中,课堂教学分为死气沉沉,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作和想象空间。

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3.1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要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硬化弊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不断丰富,并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作文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对学生要采取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和老师的积极交流,建立两者之间长效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例如,探究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创作空间,对学生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模式,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广泛创作,并建立积极有效的鼓励机制。

3.2创新教学方式: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有了全新的方向,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主要以模式化教学和范文式教学为主,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利。新课标要求赋予小学生以主体地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要充分响应该理念号召,切实重视小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教学,让小学生根据视频写作文,或者让小学生分组讲故事,而后根据故事的启示仅此能够作文写作等等,作用在于能够通过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来保证教学效果。

3.3丰富教学内容: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多都是传统教学内容遗留下来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教学理念重点在于创新,而教学创新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对此,教师应当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并加大对实际生活的联系力度,确保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