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9 17:3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课标要求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8-01

1 引言

优化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的设计过程,也可以说是让教学尽可能和课程标准形成一致的过程。为了促使初中物理教学得到优化,本文将主要对物理教学设计同新课标一致性展开个案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个案研究

2.1案例:对自由落体运动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等。首先提出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质量小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是否一定慢于质量大的物体。为了证实猜想,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相同的两枚硬币和两张表面积和硬币相同的纸片,让它们根据以下几种情况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对其下落的速度进行观察。第一种情况,将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能够发现纸片下落速度慢于硬币,由此证明,下落速度更快的是质量大的物体。第二种情况,选择两种相同的纸片,并将其中一张卷紧之后再同时将其从同一高度释放,发现纸团下落速度要快于纸片,由此证明,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小的东西下落速度越快。最后一种情况,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粘了纸片的硬币,发现两者下落的速度一样,由此说明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速度一样。根据上述三种情况可得出结论即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其次利用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在完成实验之后,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呈现怎样的运动轨迹;(2)中午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是否发生了变化;(3)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根据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直线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

(3)阻力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因素。总结上述结论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利用课件展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相关公式。最后做出课堂小结并布置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2.2案例评价

通过分析该案例,发现该教师是尽可能根据新课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案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1]。第二,在设计教学内容上,教师结合了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对教材加以处理,对教学资源展开了二次开发和整合。第三,在进行合作与实验探究的时候,教师充分预测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

3 促使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得到增强的相关建议

3.1教师方面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将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来,这比经验的总结、方法的更新以及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物理教师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知识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前提下,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知识就更能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教师设计课程的基础就是知识[2]。再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在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传递给学生。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那么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3.2学校方面

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能够对教学设计和新课标的一致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物理学科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所以新课标对教学资源具有更加广泛的要求。其次,加强指导年轻教师的力度。很多年轻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通常都难以将符合自身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出来,因此,学校必须对年轻教师加大指导力度。再次,保障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新课标提倡教师展开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结合众多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够实现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恰巧能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重视。最后,鼓励教师展开教学改革活动。教学不能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才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应该支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多于一些为教学改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3.3政府方面

首先,增加有意义培训。当前有很多培训都实施一种形式上的培训,没有切实的意义,为了让教师学到更多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知识,就应该增加有意义的培训。其次,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促使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中畅所欲言。最后,改革选拔制度。对学生的考察不再仅限于笔试的成绩,还需要对学生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观察。

4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或者是政府都应该为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的增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就以新课标为背景,提出了几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们都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但由于重视程度、认识程度、实践多少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提升缓慢。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想实施好探究式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讲课时通常要有一个导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物理课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前,把生活中的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勾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结合情境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就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们学气压一课时,先准备好一个空瓶、酒精、棉花、火柴和一个煮熟的鸡蛋。把棉花用酒精浸过后用火柴点燃投入空瓶中,把瓶口用削好皮的鸡蛋堵住,很快鸡蛋就会被吸入瓶内。这个实验,会使学生脑中产生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利用替代教具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用一块小的橡皮泥会在水中沉浮,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做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二、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关注每节课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更要思考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哪些科学探究能力,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凡事欲速则不达,培养学生能力也要循序渐进。假如一节课是一叶小舟,三维目标就是船上的货物,每次船上装什么、装多少都要事先考虑。

2进行情境创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创设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教师快速组织课堂,还能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3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路要清晰,如何设置课堂环节,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考虑充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重结果更重过程为原则,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好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三、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能“一步到位”,应经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先安排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并以旁批的形式标示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使学生对探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五、开放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我们学习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采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可见,具有开放性教育环境是保证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前提,有了这种环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创造的新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即教师的真正本领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优化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 2010,(35)

第3篇

一、创设趣味场景,引领学生参与到“活力课堂”的学习中去

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时对于新课的导入,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创设场景。尽一切办法创设一个趣味情景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高度兴奋地投入到新课知识的学习中去,也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活力课堂”的学习中去。

如学生在初接触电学知识,学习《电荷》这节新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课本“捋塑料细绳束,越捋散开得越厉害”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演示的过程及实验现象,然后通过设置问题、思考讨论,引入到《电荷》这节新课的学习中去。当然同样一节新课的导入,根据日常中的一些生活实际现象也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教法对《电荷》这节新课的情景导入设计,就会显得很有创意:用摩擦过毛皮的橡胶棒靠近细细的水流,发现水流被吸引过来,跟着橡胶棒移动。这样的情景创设,新颖、有趣,既能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符合新课标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师的激情引领、师生的积极互动,是“活力课堂,高效教学”开展的有力抓手

课堂上师生互动主要通过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的形式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应该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景的交融,教师在互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学生在互动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改进或创新并形成规律。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教学才会达到高效。

首先,渐进式的课堂设计,能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内容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创设悬念。其次,课堂上老师的激情引领,也会促进师生的互动。教师的讲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活力课堂的主人,与教师讲课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再次,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推进师生积极互动。一个表演出色的演员,可以博得观众热烈的喝彩;而在三尺讲台上,一个充满活力、语言感染力强、语言风趣幽默、讲解生动的教师,讲课时同样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中创设学生竞赛活动,推进“活力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环节时,对一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应当设计一些“让学生试手”的知识竞赛或游戏活动,这不但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增强学生学习物理新知识、参与物理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从竞赛活动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忱,从而实现“活力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如一位老师讲授《压强》知识,学习完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比赛活动:请各小组(共四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比赛,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各位参赛学生马上展示各自的答案:有的学生立即抱起桌上的一堆书本,有的学生当即单脚站立,甚至有位大个子学生抱起前排的另一位学生并抬起一条腿来单脚站立……当即全班学生哗然,课堂气氛达到了。这个游戏活动的设计、开展相当成功,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竞赛活动中巩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进一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

第4篇

一、当前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理念淡泊,忽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实验教学的目标仅放在知识的获取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种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盯在实验的结果上,认为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算实验教学的目标已完成,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凡是进行学生实验,总是把学生往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思路上引,让学生按方抓药,怕学生出问题,怕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显而易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我认为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精心钻研初中物理新课标,没有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和思想,对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方法当然就不对劲。

(二)物理教学的目标仅停留在升学率上,导致大量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在全面深化课改的浪潮中,农村中学也积极响应,不断促进物理课程改革,但实际上由于教师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不到位,虽然穿的是新鞋,但走的还是老路。一部分物理教师为了单纯追求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认为做实验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且对学生考好成绩并没有多大效果,不按新课标要求去实施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陈旧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去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获得了高分,获得了高升学率,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浪费实验教学资源为代价换来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三)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制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做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在这些实验中,有些实验做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实验设备的组装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这样的实验,部分老师就因为实验不好做而擅自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剥夺了学生亲自探究、亲自操作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实验因器材一时短缺而无法进行,或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教师也就随意放弃实验,却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身边找一些生活物品或对实验加以改进而确保实验顺利完成。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欠缺,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引导、课堂组织、教学反思、实验改进等能力方面有待不断提高。

二、今后改进措施及对策

(一)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确立实验教学新理念

众所周知,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要把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领会物理新课标精神,树立正确教学新理念。如果教学理念跟不上,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那将是一句空话。

(二)加强物理教师实验培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培训是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课堂改革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努力,创建了各类培训平台,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能力,适应时展新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类形式培训,主动争取培训机会,为自己的实验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开拓了农村教师视野,增长了农村教师见识。

(三)坚持实验课前精心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好习惯

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保把每个实验做成功,确保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效果良好。我们都有深刻体会,若课前不预做实验的话,往往在课堂上做起来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实验,看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应注意哪些事项、发现了哪些新问题、需要做哪方面的改进、预知学生在哪个实验环节上有困难,这一切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实验课堂效率。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后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物理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一节实验课授完后要认真思考总结,回想这一节课在哪些地方取得了成功,而又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甚至失误,要寻找失败的原因,确保今后实验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努力改进实验设计,做齐做好各类实验

第5篇

一、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创建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应体现:第一,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第二,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三,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第四,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成效

探究式教学使整个课堂活起来,设计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物理教学体现了以观察和实验为主,但教师只是实验的演示者.而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教师都能正确认识探究教学的重要作用.虽然也只是在摸索和尝试,但已经将探究教学带入课堂,并收到一定效果.

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都很强,教师将探究教学引入课堂,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能对一些探究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有个学生说:“我喜欢上物理课.在物理课上,老师让猜想,我可以说出我自己的想法,并且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我的猜想不正确,但也能够自己通过实验来检验,比老师直接告诉我印象深得多.”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考能力,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中,不先定下基调,而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开展思考、讨论.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用“猴子捞月”引入新课.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有什么特点,如果把镜面水银去掉,还可以成像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实验验证,探究出平面镜成像原理,就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加强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1.创设现实情境和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和实验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猜想、动手和探究.学生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补充设计实验:用木板和手指分别压气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当用木板压气球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能将气球压破,而手指却用较小的力就能压破,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提出: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合作和交流后,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在理解教材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校教育中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参考.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工与处理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将知识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信息,如教材中的“家庭实验室”、“物理在线”、“走向社会”等.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本课时哪些教学内容应达成,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以及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如何处理好教材中基础与提高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3.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

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智慧汇集的基础上,既减少了劳动的重复,又彰显了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风貌,同时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也起着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者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成长大部分来源于教学反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课后反思”这个环节,这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审视和分析其教学行为.教师通过理论分析与反思,不断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4.教学形式要创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形式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 批准号DX(2010)G01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传统的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没有或较少从物理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也较少注意从能力培养的着眼点上组织教学,不能达到现代课程理念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物理教师,我对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意向做决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备课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围绕课本教材,通过集体讨论,互相借鉴,彼此沟通,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既发挥了团队力量,又突显了个性特点,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二研”“三定”“四备”。 具体来说备课成员在集体教研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吃透每一节内容;明确集体备课的“三定”:定主备人、定地点、定时间;集体备课时听取主备人的发言,制定备课提纲。主备人制定备课提纲时,应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法、作业。然后大家进行相互讨论,以便更好改进;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主备人修改备课提纲,这样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二、研究课堂教学特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特点,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利用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只有当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共鸣,与学生活动产生共振,才能使教与学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特点,熟悉教材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学生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以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三、研究课堂组织形式,讲究课堂探究实效

好的课堂教学,不单纯看教师对知识理解得有多深,研究得有多透,表达得有多清晰;也不单纯看学生活动得有多热闹,活动形式有多丰富,活动时间越长越好。看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用以往的集体授课组织形式来替代。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教师应根据探究的要求灵活掌握,即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求有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课堂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练习功效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过程教学 ;创新能力 ;思维转向 ;发散思维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我们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

初次接触和使用新教材,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知识点分散,知识零乱,系统性差,教学中总担心学生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总不免要按照老的观念和方法去要求学生,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感觉还不如直接用老教材来得轻松。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的是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中学生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等等,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课程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这个主体的关注。通过近两年的学习摸索使我认识到,新课改要得以全面落实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得以转变,思想是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想到位了,才有行为的自觉跟进。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未来的社会和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物理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通过教的方式和自我培养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学需要教给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现行的新教材不再那么强调知识和系统性和知识的深度,而更在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对于他们将来的终生学习更为重要。

二、正确定位知识的掌握和探究知识的能力的主次

新课改要求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意味着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意味着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学生在自主观察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促进教学进程和学生发展的作用。三年来我带了一个实验班,从初二开物理一直跟到现在的高一年级,进入高一后转为成都七中的网络教学班,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三、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渔”的同时,要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试一试、做一做等。要求物理教师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认真分析理解三维目标在教材中的体现,深刻领会教材的编者在教材上设计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如何体现新课标中的各个知识目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四个转变:

(一)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如在讲声音的特性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音调?什么叫响度,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塑料直尺压在桌边,调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用耳仔细听发出的声音差别,并用眼仔细观察尺子上下振动的快慢,让学生体会到音调高,通俗点说就是声音尖细,音调低就是声音低沉,沉闷。同时学生通过观察还发现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频率的概念。再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拨动尺子,学生马上说:“拨动的力度越大声音越大”,在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从而引出振幅的概念,学生马上就说:“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并告诉学生这里所说的声音大小就是响度,并很自然地得出了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音调”、“响度”、“频率”、“振幅”四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的物理意义,同时对“音调”和“响度”也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轻松,学习效率明显地提高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教学现状 弊端 措施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的独特性和科学性。但基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我国物理教学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现象。基于上述不良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首先,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了解不深,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也不了解物理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同时也不善于思考问题,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其次,大多数的中学生还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在物理学习遇到问题时,很多的学生还是选择去求助于他人或者是等待教师第二天的讲解,学生自己就没有想要去探究问题的意志。

1、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前的准备分为两个阶段:预习和课前准备。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课前不能做到有效的预习,这不能排除有些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找不到预习的时间的可能性,但大部分则是因为懒惰,不愿意主动地对所要学的课程进行预习。就初中生的学习现状来说,主动预习的学生比例并不是很大,好多学生并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不能挤出时间的同学来说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了。)其实上课前的几分钟是很重要的,明确下一节要的课,并对下节课程进行简单地了解,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而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课前准备这件事。

2、物理有效教学建设的阻力

2、1教学观念的滞后

长期以来,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一直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受制于考试的影响和制约。"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观念,已经嵌入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并已经成为老师们比较赞同的学校教学哲学,这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佐证。

2、2教学形式的陈旧

教学形式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原有的教学局限于应试教育,教师在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时,总是被这些形式化的教学目标所限制,从而拘束了教学的形式,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现有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甚至出现“一言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轻描淡写的就引出了概念公式,完全忽略了个中缘由,让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还有的老师完全忽略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使物理教学完全脱离了生活。学生们对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非常排斥,可想而知,必然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3评价方式的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没有实施广泛,有不少地区仍然在沿用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这使得考试依旧是评价学的唯一途径。这不仅阻碍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创新能力。因此,考试评价制度必须依据社会和人的需要,不断作出改革。实质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观念不断转变的过程。考试变了,更进一步地说,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就会或早或迟地发生转变。

2、4教学内容的改变

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很多教学大纲都有了新的变化,物理也不例外。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标后并没有积极的投入学习,仍旧按照原有课标进行传授讲解。原有课标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要很好地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师再也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按部就班地落实教学大纲的既定的内容,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平等的参与者。

3、2改革教学形式

老师引导、课堂讨论是教学形式的一个新突破,在这种形式中,每节课老师只讲几分钟,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然后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最后有老师做点评,讲授本节内容。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有更好的归纳,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概括化,能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多角度地观察学生 并据此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更能适应教学。

3、3改变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也不是为了给学生打分,而是为了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改进教学的策略。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多关注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即除教师评价外,还应进行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不应该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应对学生的能力、表达方面多加考衡。比如是可以将考试作为主要考查项目,并辅以实验考察、创新能力考察,以实现评价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

4、结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这句话很严明地指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由此看来进行有效教学建设真是势在必行,只不过时间有早有晚罢了。

参考文献:

[1].张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

(上),2010(08).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 认识 理解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另一方面,新教材有的地方对概念教学的要求是知道就行,需要某个概念时,就在旁边用小字给出,这样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造成学生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苦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 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①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②三角函数线。③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④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⑤三解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转贴于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可用图像、表格、公式等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有一般性。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

四、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基本理念,概念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概念课教学,要力求使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服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4 )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目前,课时不足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这会使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严重冲击。既便如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例子要更换,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要大胆删除,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苏科物理 课程资源 信息库

刘炳升、李容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11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2003年秋季开始实验使用。本文中简称“苏科物理”。

一、“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着力研究的“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是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苏科物理”课程为基础,有效整合物理教学资源而建立的网络信息平台,海量的经过筛选的教学信息以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在此平台上储存并有序组织。一方面它能够为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初中物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丰富的课程资源可补教材之缺,将物理、生活元素有机融入到物理课堂,“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对学生也是有序开放的,由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较传统教学方式形象生动,且具有互动功能,因此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总结为一点,“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能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提供软件支持,使学生在人机交互与互动中学会学习,由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资源信息库绝不是简单的传统的资料库。主要区别在于三点:首先,资料的形式丰富,可以是传统介质的电子化,也可以直接开发电子化形式,如各种音频、视频资料;其次,资料内容的组织、调用、修改、检索都是非线性的、高度智能化的,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节省大量的教育教学成本;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资源库良好的开放性、互动性使得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再受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限制,学生、教师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进行访问互动。这实际上扩大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时空资源,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二、“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建设和研究过程

1.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研究开展的主线。

教育的发展与革新在理念突破之后,最需要的是实际层面操作的支撑,最需要的是关注一线教学实际并对其进行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改革创新。完成“一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做大量的技术性工作。“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其实就是为教学改革的操作提供技术性的工具与平台。

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点一直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1)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研究,强化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有关理念以及“苏科物理”编写思路的认识。(2)开展教学过程的子项课题研究,调研本校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形成过程是调研关注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地方性建设方案。(3)恰当组织人力资源,建设“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特色网站。(4)通过资源库的使用,构建“苏科物理”课程资源库特色博客群。(5)对师生进行使用资源库后的针对性反馈问卷调查,制定“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完善的新思路。

因此,“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建设,就是在现有物理课程资源来源的基础上,围绕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目的,拓宽和开发新的物理课程资源。所谓“新的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可进入物理课程、能够与物理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这样的过程,由于选择、组织和利用了各类物理课程资源,实现各类物理课程资源的最大教育教学价值,实际上就是立足于本校和本地区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立足于新课标理念进行的二次物理课程开发的过程。

2.“‘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网站建设

上图所示的是“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建设的基本流程。参与课题研究的各所学校将以上流程作为参照,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前期对课程资源的调查、搜集、整理和分类,创造性地建设校本化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各所中学联动,以专题的形式构建“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然后再统一进行管理服务,最后进行用户体验及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反馈给资源调查环节,进行新一轮的资源调查,以便收集用户需要的资源。

最终建成的“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网站建设框架应该包括:集体备课素材库、物理实验教学素材库、物理竞赛辅导训练素材库、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应用素材库、物理试题库、中考专题研讨素材库、教育科研成果素材库等。

(2)“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网站中“教师个人博客”的建设

主要着眼于“紧扣两个模型,密切关注、服务一线师生”的课题宗旨,使博客成为教与学的便捷工具。

博客资源库开发模型:以博客为中心,通过博客链接、RSS等功能,形成“开放”的物理课程资源开发视野,同时拓展成一个广阔的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共享空间。物理教师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素材,加入富于个性化的创新成果,通过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将个人教研结果以课程资源的形式整理。通过博客留言、回复等功能,博客作者(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浏览者(可能就是物理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进行跨时空交流,促进双方对物理课程资源价值的利用及对物理教与学的深层次思考,促进物理课程资源的不断“生成”。

博客资源库管理模型:一是课程资源过程的管理;二是课程资源后对其更新、完善的管理。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型,希望浏览者(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能在基于博客的中学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中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物理课程资源,同时建立起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起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生成系统,形成物理课程资源交流的良性循环。

三、“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课题研究过程获得的初步结论

课后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每一位从事“苏科物理”教学的物理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学习巩固,都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否则教与学的过程就会事倍功半。而“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的建立为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对学生学习而言,它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提高自学能力的好帮手;对教师教学而言,它是深化教育的好途径。因此,教师、学生对它的合理应用就是一种科学的高效教学途径。“苏科物理”课程资源信息库必将成为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和课程发展的激活因子,并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平衡系统。这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雷洪,主编.高中物理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段红民.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物理教师,2012(04).

第11篇

1 立足新课标,科学诠释与理解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

学案是指关于学习的预案、方案.新课程背景下,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实施.这样,学案就不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而是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指南与参考,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组织顺序、学习方式的安排、学习进程的诊断与反馈、呈现的媒体手段、学生认知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设计性.一句话,它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科规律与学习心理规律的学习重点选择、难点析疑与方法指导、学习互动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学后反馈等环节.

但是,要发挥这种模式的功能并使之最大化,需要立足新课标,科学诠释与理解学案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任何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都不能僵化,应该具有负反馈特征.负反馈的优点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实践条件、不同的教学实践主题、不同的教学实践主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实践评价指标,可以及时有效地改进模式,并在具体的环境中不断优化,使之适应教学的具体对象.如何才能具有负反馈特征?那就意味着物理课的学案编撰必须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不仅要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只有在学生有效表达后才可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例如,某位教师设计了一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学案,预设的教学流程包含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书面练习等环节.这样的一份学案,缺少的就是有效反馈.如果再对学案稍作修改,教师边讲解、学生同步练习、教师在每个环节巡视,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全班总结,然后再次分组练习巩固,那么教师在巡视中形成的师生互动就是一个有效的负反馈,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次,这种物理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学校和地方提供的教学硬件条件基础上.比如,曾有教师设计出的学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状况,但是,若是该校没有视频展示台,那么这个设计就不是一个有效的设计,此时,或许传统的分组观察实验效果更好,或者用普通光学投影仪演示效果也行.再如,有的学校购置了传感器组件,有力传感器,那么,在《力的作用相互的》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传感器动态演示相互作用力,把力的抽象性质“等大、反向、同时”通过屏幕上不断变动的对称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给学生深刻的启迪.在探究浮力规律的学案式教学中,学案的设计要考虑学校现有的浮力实验器材,是弹簧秤和溢水杯结合的传统型浮力实验器还是使用了力传感器的浮力测量装置.

再次,学案式物理教学模式还必须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应该突出的两个特点:直观性、可参与性.因此,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模式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两个特点,并在学案式教学的各个阶段兼顾到这两个特点.比如,在《滑轮》的教学中,有些学案设计的流程是:教师谈话引入、教师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学生回答学案上预设的利用滑轮原理的几道计算题、教师进行评讲、教师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这样的安排没有最大程度地体现初中物理的特点.如果考虑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可参与性,不妨这样设计学案的流程:首先,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升旗的滑轮装置;其次,让学生实验探究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接着,师生共同探究(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结合)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学过的杠杆原理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分组竞赛,设计符合特定要求的滑轮组(省力或省距离的滑轮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学生分组的实验不要只是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揭示的实验结论、实验规律,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能够学生当堂板演的物理计算与作图、推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或分组讨论交流.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初中物理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因班而异、因师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最高策略

多年来,涌现过许多教学模式,毋庸讳言,其中许多模式没有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反之,某种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要想生命力旺盛,它就必须能够经得起教学实践的考验,这种考验最起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富有内涵的教学与教育意义上的思考,促使我们能够采取合适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1 学案式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因班而异”

班级是一群学生的集体,但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量相加.不同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本能力,特别是在物理学科上的兴趣不同.此外,不同班级的集体文化倾向、集体学科兴趣氛围和集体自我认知水平也不一样.这些早已为教育学家们承认.因此,学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编撰学案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此学案即将使用的班级的学生情况,在本学科中掌握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状态如何?该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整个班级的集体文化氛围如何?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情况如何?决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班级都一定使用同一套学案.

举个例子,有位教师任教两个不同类型的班级,甲班学生集体倾向较活泼,敢说、敢做;乙班学生大多数较文静,爱冷静思考.当然,这除了跟学生有关,还跟两位班主任的管理风格有关.于是,在教学《动能 势能 机械能》时,这位教师为两个班级设计了风格迥然不同的两套学案.甲班学案设计的思路侧重于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内容中有“自己设计类似于课本的实验,探究斜面上小车下滑距离与小车质量和小车下滑高度、到下面底端速度大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小组推荐发言人上讲台讲解各自实验的体会;乙班学案设计的思路是侧重于推理与讨论,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内容中有“预习课本介绍的实验,思考怎样由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斜面上小车下滑距离与小车质量和小车下滑高度及小车在斜面底端速度大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则让其集体观察教师的演示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各组推荐代表介绍自己的思路,然后各组互相研讨如何能够进一步改进此实验?

2.2 学案式教学模式还必须因师而异

不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正是不同的教育风格才使教育显露出勃勃生机,才使个性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但是合适的教育土壤中茁壮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最明显的两类风格是,一类为“演绎型”;一类为“归纳型”.所谓“演绎型”,是指偏重于逻辑的推演与结构的演绎,这种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人以“紧密”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教师在学案式教学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呈现、实验与现象展示的时空顺序、学生预习、课堂的学习、练习巩固等步骤只是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的知识体系的逻辑构造过程;所谓“归纳型”,是指偏重于对零散材料的充分学习之后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归纳,这种物理教师的课堂给人以“发散”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教师在学案式教学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呈现可能是违背知识体系的顺序,实验与现象展示的时空顺序可以随机,学生预习就是学习,课堂的巩固练习中也有生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归纳的能力处于初步发展中,因此,要上好这种课,教师工作量很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课因为“容易出彩”,公开课教学采用这种类型学案式教学的教师较多,但平时坚持使用的人很少.因此,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如果不同的教师分任几个不同班级,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须因师而异.否则,会因教师“水土不服”而导致教学失败.

2.3 学案式教学模式还必须因教学内容而异

显然,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形式成为束缚成功的绊脚石.在进行力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到,学案式教学的学案中至少应强化力的三要素问题的预习、课堂练习及巩固反馈练习,特别是其中的力的图示,可以在学案中安排较大分量的练习,使之通过操作性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后续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乃至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电路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应该注意到学案中附上实验的电路图或部分电路图让学生自己完善,让学生按照学案中事前画定的表格或学生在学案上课前设计的表格中填写实验得到的数据,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归纳的步骤、结论总结在学案上,作为后续学习的重要资料.

3 细化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预见性是学案式教学成功的保证性策略

第12篇

1.教学理念上有偏差。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一切都是为了中考。在日常教学中实验教学只是以理论讲解的形式开展,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牢记实验现象和中考常考的实验内容,这些不做或少做实验的做法,直接弱化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根本不符合新课改要求。

2.实验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由于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学历偏低,素养较差,加上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力不足,在实验教学设计方面不愿意下工夫,这样就只能沿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教师没有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而且教师更多时候是采用一手包办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模式老化。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模式老化,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要对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不能把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明列出来,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能力的空间。但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却忽略了这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将实验流程一一讲述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步骤去操作就可以,这样根本无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新课改标准相背离。

4.教学效果不落实。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练习的图形较多,编排较为困难,解答难度较大,教师讲解时也较为费时、费力,所以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就忽略了对实验练习选编的数量,这样学生就只能熟练背诵实验理论知识,导致解答练习时能力不足,尤其是练习变更形式后,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通过近些年的中考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实验试题难度并不大,但是学生成绩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平时教学时对实验练习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

二、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要摒弃成绩第一的传统观念,要明确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要领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真谛,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要敢于创新,积极投入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要大胆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要加强学生学习观念的培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要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教师要加强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要为学生创造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要明确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悟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自己的感性经验,这将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此外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理论知识,然后加以实践。

3.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简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4.提倡自制教学工具。

在新课标要求中指出:“要尽量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实验,要就地取材,随时随地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要鼓励教师积极发明、创造,学校要对教师的作品进行定期评比,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在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在没有真空铃实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保温瓶做实验,将音乐芯片开关打开,音乐声响起,然后拿起放入空的暖水瓶中,塞紧瓶塞,乐音消失.实验设计用极易寻找的暖水瓶克服了课堂上制造真空的难题,并且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效果不错,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5.增加教学评比机制,促进物理教学发展。

政府教育部门和初中学校要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建立健全物理实验课程评比机制,可以采取听课和讲座的方式,让每个教师都能引起重视,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学校还要为物理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可以建立校园网、学校论坛等,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意见,从而加以改进,促进物理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