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素质教育上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6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同志分析了我市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施素质教育上来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认识、环境、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党的十七大立意鲜明地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底,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年初省政府又专门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安排部署。这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近年来,我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才基础。三是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随着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标准的日趋多元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评价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孩子“成才”,而不仅仅是“升学”上,社会各界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一是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校管理和施教方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有些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还没有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四是有的地方领导对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把素质教育当成“软任务”,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助长了应试教育倾向。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机遇,正视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对策,知难而进,奋发工作,把教育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为基础,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障,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导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依法保证教育投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一是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确保列入财政预算的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教师工资、教育救助资金等按时拨付到位,保证学校办学的基本资金需求;同时,要足额征收并依法依规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二是要深入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省政府将于近期出台《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对照《标准》查找存在的差距,各级政府要按照管理职责依法加大投入,确保全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师资配备、设置与规划、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等达到省定标准,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三是要进一步合理调控资金流向,促进教育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学生由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生源急剧膨胀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学校经费保障的有效机制,适应生源增长的需要,配套完善教育设施,保障学校正常资金需求。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好专任教师,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之后的社会教育问题,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的治理力度,统筹管理好培训、家教等社会教育资源,构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新秩序。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刚才,局长对这个问题作了重点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统一,行动上要步调一致。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研究《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切实把办学行为规范到文件要求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及时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违规问题。
(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音体美、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配齐师资,确保开课率,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开课、开不全和随意删减课时。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要强化课程改革的政府责任,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长效保障机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培养培训工作机制,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追踪培养,提高三支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建设一支有思想、懂管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专家型校长队伍。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要统筹城乡资源,继续深入实施城市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帮助农村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教师教育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六)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导向机制。考试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的“指挥棒”。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一是进一步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所有中小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禁止各种不必要的统考,逐步推行成绩评定等级制,减少“分分必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二是积极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把初中学校的升学竞争转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进一步增强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省政府明确要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后,各级要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费用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对此,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研究落实。三是认真研究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和我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之后的工作运行机制,既要保证我市高中学生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合法权益,又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七)全面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新制度的实行要建立在一定的保障措施之上,要确保教育发展的有序性。一是小学阶段严格按规范要求办学,所有考试由学校自主进行。教育部门评价必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二是初中阶段要在遵守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机制,防止学校脱离办学目标,搞形式主义。三是要保持对高中学校高考成绩的监测。市教育局要给予及时督促指导,让各学校及时掌握本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我市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纠正单纯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的错误做法。要禁止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在媒体上炒作升学率,不以分数、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二)加强监管,建立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长效机制。要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督导、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功能。要建立督学联系点和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日常指导,加强对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办学情况的经常性检查和随机督查。要把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县区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奖惩挂钩。要畅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对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纠。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实施 素质教育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太过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要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结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
二、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是教学的基本对象。由于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及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励,让他们带动、帮助后进生,强化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技能技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他们指点学法,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坚定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后 二、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是教学的基本对象。由于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及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励,让他们带动、帮助后进生,强化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技能技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他们指点学法,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坚定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兴趣,提高心理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会话、歌曲、游戏、绕口令、小诗、谜语或谚语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以各种适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耿继红.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搞好英语课堂教学[J]. 江西教育. 2001(09)
[2] 孔文. 怎样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2(11)
[3] 徐艳.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2(14)
[4] 李朝晖. 中学英语课堂管理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 李朝晖. 中学英语课堂管理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创造性;探究
0 引言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如何从学科成绩,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21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培育目标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适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1.2 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1.3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物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1 结合“教”与“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结合“教”与“学”的教育。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譬如:关于“音乐”和“噪音”的辩证关系中就能引发学生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音”和“社会公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让他们从物理中学会思考,产生兴趣,关心社会,关注科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教”与“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应用知识。让学生深知学习的作用,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热爱上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素质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作欲望的进取教育;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争起社会进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教育。在实习生活中,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喜欢做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学生们从实验中可以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中一定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但检验了理论知识,还训练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上学习,关心社会,热爱科学,作一名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争起进步的学生。
2.2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手段
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可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知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运用,将知识贯穿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的心理。物理课堂中,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扩充,讲述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设备和宇宙天体间信息,让学生们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深知物理知识的博大,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课堂教学中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与我相关,我一定要学好”。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争作21世纪科技领域的精英。
2.3 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溉为主,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权利,因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改革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电化教学的方法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代之新的活泼的面孔。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还给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能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科技人才激剧竞争的条件下,电教化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所说的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他去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在我们教学中也是非常适用的。现代的教育模式讲的就是要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课前有计划的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等。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明显优等生,也有面对差等生。而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又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共同发展。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难度和广度。也可以针对差等生作单独的辅导,加强差等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自主的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高的舞台。
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从而热爱上学习。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学生原来那种怕考试的状态,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导航,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样也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师虚心的教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的迎接世界的新型挑战了。
2.4 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和民族的竞争。而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念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当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今后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
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动力功能、定型功能和补偿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学生成绩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优化情感因素是必不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3 物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方法
3.1.1 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教材和本校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技能培养在知识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3.1.2 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节课由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应由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3.1.3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其要求是应用启发式,体现“双主性”和时效性。在教师逼真地创设物理情境的同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既要对学生恰当点拨诱导,更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也要注重非智力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1.4 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形象、逼真,多形式、多渠道地传输给学生。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以利用学生实际观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2 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得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堂教学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进而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创新的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塑造学生的个性人格,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1-148.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34-36.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 体育教学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高职教育一直以来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思想的束缚,过分关注运动竞赛活动,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个体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更加忽视了对体育基本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育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从而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出来的先进理论,它是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教学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道德、人文、心理以及身体素质的新的教学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体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因此,体育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传统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目标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逐步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求、满足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为教学目标的全新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作为教育的根本性知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教学目标,积极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专业技能、体育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将素质教育真正贯彻与整个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高职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的实际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方法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不断激励下培养他们的上进精神。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
(二)建立职业岗位与体能素质教育相对接的教学模式
职业体能素质是学生在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体能素质,是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职业体能素质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在进行“双向选择”时进行职业选人和人选职业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分析不同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身体素质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同时还要研究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什么不同的促进作用,结合生产劳动实践进行实用性身体训练,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
(三)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素质与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体教材内容和设置严重脱离体育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使体育教师逐渐形成应试教育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体育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缺缺,使得本来魅力无穷的体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所以当前的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进措施中,务必要改革过去那种只以竞技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内容,需要在高职体育教材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从而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协调一致,将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新方法,提高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怀海,等.素质教育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7).
[2] 李月红.论高职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
[3] 嘛柏平,等.试论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24).
一、学生的现状
眼下,初、高中的学生学习负担最重、学习时间最长、心理压力最大。许多中学白天上8至9节课,住宿学生还有两节以上的晚课或晚自习,有的双休日和寒暑假还要补课,毕业班的学生更是不堪重负。有些学校,各科教师缺乏协调,争着留作业,而白天都是正课,学生没有时间做作业,就只好开夜车。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学校集会,必须让学生带椅子,如果站着,超过半小时,就有晕倒的;一些学习后进生丧失信心,破罐破摔,成了问题少年;还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教师现状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中年以上的教师,大多习惯了“应试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的师德标准、教育观念、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这几年,通过续教、学历进修、基本功达标验收和计算机考核等措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还要继续努力。每个教师都要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具备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的考核制度和择优聘任、竞聘上岗等方面的改革,激活了基础教育多年来平静的水面,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给教师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学校现状
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校际之间的争夺生员的竞争愈演愈烈。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典型,其实搞的也是应试教育。我曾经带着
目前,高等教育没有普及,我们的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大学的门槛还比较高,学而优则进。有考试,就有应试,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只要考试制度没有改变,就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这些年,素质教育只是我们举在头顶的一面旗帜,挂在口头的一句口号,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用来骗骗自己的一句美丽的谎言。其实教育的现状大家都清楚,只是都不明说,都不敢讲实话,非要冠冕堂皇地戴上一顶素质教育的桂冠。
基础教育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搞好基础教育自身的改革。在一系列的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育评价的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则更为 重要。
1、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抓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虽然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肯定,但是教学方法太死板。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重视知识的结果,不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方法下,教师的职能是传授知识,学生的职能是接受和复习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家知道,在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我们的选手能够摘金夺冠,可在创新能力方面却比不上外国选手;有的学生,在校时是高才生,可走上社会后,却很长时间没有作为。试想,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竞争呢?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独立地获取知识。
2、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知识的一种主要载体,虽然,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通过教材来实现的。
解放后,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是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编排的,近几年,虽然做了多次修改,但在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编排等方面都无太大的变化。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更新的知识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例如初中语文教材,虽然单元课文的编排照顾到了时代和文体,但缺乏现代意识,信息量较小,涵盖面窄,在学习时,没有什么选择的空间。特别是课后“思考与练习”的设计,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少,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更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革。
3、教育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也是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方面。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分数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紧紧捆绑在一起。教育领导部门和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效率的好坏,要看这个学校考试总成绩在本地区排名的先后;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主要看学生考试分数的多少;学校领导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主要看他所教学生考试分数的多少。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学习分数的高低成了衡量教育的惟一尺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能够拿到高分,就必须拼命地学,拼命地记,学生的大脑变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像无形的紧箍咒,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失去了蓬勃发展的活气;使我们的学生完全成了分数的奴隶。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
4、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育水平的高低关键是教师。我们的教师,大多习惯了“应试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教师的师德标准、教育观念、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这几年,通过续教、学历进修、基本功达标验收和计算机考核等措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要想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还要继续努力。每个教师都要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具备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招生制度,必须解决好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考试制度、招生制度是教育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些年,尽管我们高喊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喊归喊,中小学,尤其是初、高中,搞的还是应试教育。一些在全国赫赫有名的所谓先进校,也大多对外宣称靠“科研兴校”,其实,搞的也是应试教育。社会需求等许多方面的制约,大多数地区的学校,表面上喊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推行的仍是“应试教育”。例如减负问题,尽管上级三令五申,但是,在大多数学校里,学生的作业量根本没有减,有的学校,双休日和寒暑假仍在给学生补课。当然,出现这些状况不能全怪学校和教师,主要是以上所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育的外部条件.
旧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服务的,它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人事管理、办学方式、办学自等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统得过死,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例如,传统的用人制度,限制了人才的有序流动,没有营造出良好的竞争环境。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超编;而在某些贫困地方的学校,却严重地缺少师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反映的那种初中毕业生教小学的现象,还在一些地区存在着。另外,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历来都是教育的指挥棒,这两方面不改革,素质教育就等于一句空话。虽然1977年恢复中高考以来,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跟素质教育仍有很大的矛盾。所有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目前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
五、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实施策略;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习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习者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一、存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这些弊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对应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某些数学教学内容,表达单一,缺乏联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不仅仅是证明、演算,还可以出一些启发学生思考的题目,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甚至给出一些错误结论的题目,让学生去找错或判断是否有错,有与没有,都要说明理由,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是有帮助的。
(二)某些数学应用题,特别是所谓难题,太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而应用题是容易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数学的用处的教学内容,只要教师的教法得当,就可以改变目前学生怕学和不会学的现状。
二、中职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的需要,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可以说,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中职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的能力。由此可见,推行素质教育也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数学学科教育的需要
中职数学是中职教育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技术课对比,对就业和生产的直接影响几乎看不到,数学学习在素质教育观下所得到的知识是一种思维和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它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所显现出来的教育功能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多样性。数学学科承担着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三、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让数学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是中职数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数学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运算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是来源于兴趣。因为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对于克服困难具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应尽量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处处诱发兴趣,时时刺激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中职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别注意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提高学困生的教学水平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困生,要有耐心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上,可暂时降低要求,针对他们知识上的缺欠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到毕业时力争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内尽量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尽可能在课内让学生多作练习,课后少留些作业题。
下面,我就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谈一些看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多极化、多元化冲突的时代。我们要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就必须花大力气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已是全党全民的共识。
教育怎样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育理论家普遍认为,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人才;二是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人才;三是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人才。
这就是说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
为此,基础教育应遵循中小学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中小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阵地。宏观到素质教育的原则,微观到课堂教学的要求,都要靠学校去操作、去落实。实施素质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既要以本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基础和出发点,同时也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在国内外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本地区、本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研究工作中,要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角度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世纪之交素质教育问题。例如,在办学方向上,中小学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培养的要求上,应使学生有基本的政治思想观点、基本的道判断能力、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存的基本能力等。学校的管理上,既要维护中小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健全新的管理制度。
在队伍建设上,要注意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一是要完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朝着更健康的方向迈进。县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规律制订素质教育的子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措施,使素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并具有特色。
教育督导评估是促进中小学教育摆脱应试教育影响走向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对中小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即导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原则、激励性原则等。督导评估要避免主观性、随意性。今后,我们在督导评估方面应做细致的工作,扎实而有成效地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是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人才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需要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科学、医务、理论、文化、新闻、法律、外事、军事和党政工作人才,而且更需要数以亿计的工业、农牧业、商业筹备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劳动者。素质教育就是为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人才打基础的教育。
论文摘要:外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调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正确学习外语的方法和运用外语能力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外语教学;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改进外语教学水平已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实施和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同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
外语教师的素质是搞好外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信念,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外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外语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不仅要在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对学生严格训练,还必须把高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外语教师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学和相关外语国家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艺、教育、社会、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西方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把思想教育融于外语教学之中。
二、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应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学生的全面素质,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培养。
1、外语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外语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些是外语的基础。外语的技能是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外语的运用能力。知识和技能构成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是在掌握了一定外语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和运用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接收知识信息。教师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利用丰富多样的、直观的情景交际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培养和保持与学生共同合作、平等互助的关系,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活化教材,把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并为语言的运用营造真实的使用环境,依靠认识主体(学生)的积极参预使教学成为具体、熟悉的生活对话,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活动化。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语言符号记载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语言反映文化,传承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文化内容。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那么他就不能学好和使用该种语言。因此,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3、学习外语与母语知识的关系
学生的原有知识(尤其是母语知识)有利于学习外语,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语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母语知识的意识程度越强,这种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就越大。因为学外语之前,学生的经验是通过本族语取得和保存的,这些经验自然用于学习外语,且外语学习中本族语仍然是工具之一故本族语的知识技能会不自觉地迁移到外语中来。母语中的哪些知识可以利用,哪些要进行异同比较?在教学中对母语和外语两种文化的比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充分借助实物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技术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可能把外语和所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理解和记忆。
三、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外语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和基础文化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l、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是当代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倾向。素质教育的特征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他们的潜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接收信息,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又反过来活跃教育主导者的活动,两者互为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有区别地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3、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外语教学;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改进外语教学水平已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实施和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同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
外语教师的素质是搞好外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信念,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外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外语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不仅要在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对学生严格训练,还必须把高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外语教师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学和相关外语国家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艺、教育、社会、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西方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把思想教育融于外语教学之中。
二、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应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学生的全面素质,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培养。
1、外语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外语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些是外语的基础。外语的技能是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外语的运用能力。知识和技能构成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是在掌握了一定外语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和运用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接收知识信息。教师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利用丰富多样的、直观的情景交际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培养和保持与学生共同合作、平等互助的关系,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活化教材,把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并为语言的运用营造真实的使用环境,依靠认识主体(学生)的积极参预使教学成为具体、熟悉的生活对话,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活动化。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语言符号记载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语言反映文化,传承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文化内容。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那么他就不能学好和使用该种语言。因此,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3、学习外语与母语知识的关系
学生的原有知识(尤其是母语知识)有利于学习外语,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语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母语知识的意识程度越强,这种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就越大。因为学外语之前,学生的经验是通过本族语取得和保存的,这些经验自然用于学习外语,且外语学习中本族语仍然是工具之一故本族语的知识技能会不自觉地迁移到外语中来。母语中的哪些知识可以利用,哪些要进行异同比较?在教学中对母语和外语两种文化的比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充分借助实物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技术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可能把外语和所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理解和记忆。
三、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外语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和基础文化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l、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是当代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倾向。素质教育的特征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他们的潜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接收信息,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又反过来活跃教育主导者的活动,两者互为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有区别地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3、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
【中国分类法】:G71
1 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5.17万人,增长17.05%,其中本科招生209.92万人,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4.93万人,增长20.29%,其中本科在校生737.84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595.65万人。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自身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需要。
1.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课堂教学也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转变为具体教学实践的中介,因此要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知识或主要进行专业教育的旧理念,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都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要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一致起来。教师在讲授一门课时,绝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高度,把传授知识和文化熏陶、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结合起来,努力追求人文精神向科技领域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 高职教育现状及弊端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过分强调狭窄对口的专业教育,过分提倡干什么,学什么,而忽视人文教育;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注重人才培养的批量生产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知识面偏窄、技能单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文底蕴薄弱、功能性过重,造成高职学生素质的不完善或综合素质的欠缺。社会上流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论点,在学生中形成了高职学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是学科教育的失败者,知识基础薄弱,普遍自卑心理较重,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做为高等教育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3 探索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要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和英语能力的培养。要开设以人文、社科、经贸、管理、环境等课程为主的公共选修课。
3.2 “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3.2.1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专业学习“必需、够用”为度。要拓宽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了的基础理论,是专业所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技能,是学习和发展多种同类专业的基础,另外,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宽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满足当前上岗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具有对职业岗位变动良好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专业课是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专业的特点,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和先进性,坚持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要在充分利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做好知识结构的衔接,课程设置的整合。
3.2.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保证必要的实践教学的学时,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的教学大纲要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与培养目标、规格层次、能力结构相适应。要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强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要强调规范化训练,要积极安排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实践课要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为考核标准,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考核,要注重平时考核。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设计(论文)要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要尽可能结合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程及社会生产实际任务进行,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3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要逐步提高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要积极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上网自学课件,为学生网上自学、网上讨论和答疑创造条件。
3.4 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减少记忆性内容,增加理解性、分析性、综合应用性内容,要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法,每门课程根据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水平要求和教学对象不同,可分别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论文、读书报告、实验、设计、现场测试、操作、上机等考试方法,要注重平时考核,重要考评基础、考评能力。要坚持教考分离原则,公共基础课、主要课程要建立试卷库或试题库,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5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
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其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的多样化,重视学生个体素质上的差异,突破过去学年制“一刀切”式的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计合理、富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弹性学制的学科体系、过程管理等内容都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满足不同类型学制的教学和学习需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熟练精通”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制机动灵活”以及“宽基础,活模块”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公共基础文化课程类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程模块4种课程类型的模块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特点,确定不同专业课程模块学分所占比例以及毕业所需总学分,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和课程体系要求进行选课。这种课程体系是一种水平标准化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基础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上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从而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杏波:社会转型期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走向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一、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同“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强调要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而这些恰好就是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因而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武装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
(1)有计划、有步骤、不间断地学习市教委编写的《教育理论与教改经验汇编》、《教海探航》等,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领悟真谛,学以致用。
(2)编辑《一中教育信息》,采撷素质教育的最新信息。
(3)聘请全国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学。
(4)定期组织教师到省重点中学及全国知名的中学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特长,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特殊发展,全面启动学生“内驱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全员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我校艰难爬坡后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提出“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实现会考及格率100%,优秀率60%以上”的口号,为使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我校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章立制。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晋升职称,与后进生、边缘生转化挂勾。
(2)各年级各学科都要确定明确的转化、帮助对象并和学校签订责任合同,制订具体计划,切实促进后进生、边缘生转化。
(3)每年冬学段举行一次后进生、边缘生转化征文活动,进行一次经验交流和业务研讨,表彰一批转化后进生、边缘生卓有成效的老师。
(4)逐步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或竞选制,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领导、组织才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5)要求教师热爱、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对待学生,虚心听取不同层次学生的意见;不准体罚、变相体罚或讽刺、挖苦学生,不准把学生轰出课堂,不随意停止学生上课。
2、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全面发展的内涵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为使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实行班级、个人德育量化考评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化艰苦奋斗教育;开展“讲文明、端品行、树理想、塑形象”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成才意识教育。
(2)每年举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继续办好青年党校,提高党校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在培养成熟的学生中发展党员。
(4)开足开齐体音美和劳技课程,切实解决艺术课程在我校开齐而上不齐,教学水平低等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能力。
3、特殊发展,发现学生特长并加以强化,使学生特长能最大限度发挥。
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全面加特长”,使学生即能全面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特长。学校坚持以下做法:
(1)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学科。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发现其特长并加以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培养特长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开设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随着国家课程结构的调整,高中开设选修课已成为必然。要求各学科都要研究这个问题,摸索路子,提供经验,为学校开设选修课做好准备。
(3)强化“第二课堂”对优秀特长学生的培养。要求从高一下期起凡有省级以上竞赛任务的学科都要挑选人才,进行培训。高二、高三尤其要注重这项工作,并拿出具体方案和措施,以保证数理化外生在省级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同时,要努力培养竞赛“国手”,培养“金牌选手”。学校对这些学科的优秀辅导员进行奖励。
(4)培养学生的特别兴趣。除了文化课领域要有特长外,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一项以上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能唱好一支歌,欣赏一幅画,热心一项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在科技、劳技方面的发明创造。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特别兴趣的阵地建设,建立了微机、文学、歌舞、管乐、球类、田径、摄影、小记者团、“英语角”等课外活动小组,并切实保证、支持这些小组的活动。
4、启动学生“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素质,本来就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启动学生“内驱力”,正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
为启动学生“内驱力”,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成才意识。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学会”。每学期任课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学法指导,学生之间进行一次学法交流。学校将尽力为教师、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或先进经验。
(3)还权于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任何教师不得私自占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自习辅导要体现辅导、答疑的性质,不能讲新课,要给学生留给足够的吸收、消化的时间。
(4)加强高三学生的迎考心理培养,使学生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参加高考。
三、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敬业、爱生、勤学、奉献”是教师应具备的崇高的思想品德。教师的思想品德在学生德育中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是一支可以信赖的队伍,他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言行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这是主流。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敬业奉献精神有些淡化等)。为此,我们将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高度精神文明塑造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倡导无私奉献精神。
(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委和全国总工会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规范》的要求规范教师的言行。
(2)制订《一中教师文明行为标准》,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3)继续强化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教育。
(4)树立道德标兵,并进行表彰。
(5)加强德育交流,召开德育经验交流会。
2、扎扎实实继续推进教师系列达标活动和优质课活动。
(1)大练教学基本功。学校采取加压和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推进办公自动化、教案优质化,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学会操作微机。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评为优质课。
(2)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师带徒“结对子”仪式,并提出具体要求,督导检查到位。每年度表彰一次师带徒中的模范对子。
(3)抓好“四课”:每学期已达标教师上一节“合格课”、高级教师上一节“研究课”、名师上一节“示范课”,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使全体教师互相切蹉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抓好这个核心,学校要求:
(1)强化集体备课。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对集体备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加强督导检查。
(2)实施优质教案工程。各备课组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标准的优质教案首页,并输入微机,规范打印,资源共享。这有助于提高优质课的覆盖率,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3)改进教法。教师课堂教学要精讲、讲活,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面向全体学生;讲课中要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会学、乐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4)反对题海战术,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求各科布置作业一要精心筛选,二要适量,反对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单元检测、滚动考试要精选题目,体现能力要求,要适当控制次数;把活动时间、自习、星期天还给学生,让他们消化吸收、发展自我;严格控制资料的征订和印刷;各科要精选习题,组建题库,输入微机,合理使用。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的途径和形式,作业或试题评析要注意分析方法,分析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我国政府很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先进的教育,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较大成效,全民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应试教育阻碍实现素质教育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素质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正处在积极探索和建设之中。但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社会环境、应试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其中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对待素质教育态度积极,行动迟缓,认为可以说说不可真做,就是真做也不在主课中做。一些家长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竞争重心不断偏移,不仅想让孩子上大学,而且想上好大学,从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上各种校外辅导班。素质教育难登教育之门,传统观念为其存在之源,社会意识为其盛行之由。
二、小学素质教育应对应试教育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入手,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完备的外部环境、前提条件和实施场所。
1.社会应当引导方向,推广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改变对学校和人才的评价观念,不再给学校必须应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同时不能放任一切权利,不致于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减课业、给学生权利。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提高民族素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关键是要社会转变教育观念。
2.家庭内注重素质教育,家长改变思想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求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要求家庭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小学生在家里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家长更要改变思想,在为儿童选择学校时不只是一味地看学校成绩、升学率等,要注重该学校的教师素质、文化底蕴等。家庭的改变亦是应对应试教育持续的关键之一。
3.小学校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场所,是应对应试教育的关键
小学校园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的学生作为目标。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1)学校自身,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再者,要改革小学的办学体制,形成基础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格局。
(2)现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老师要以身作则,有终身教育的意识、责任意识。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为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3)学校要构筑高效率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的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教育要在内容上、方法上和各个环节上由单一走向多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确定科学的教育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育,例如多媒体、网络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启
发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和发展性,提高课上的实际利用率。
小学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实现素质教育有一定差距。相信经过种种措施一定会完成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小学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不仅美观、有特色,而且富有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参考文献
[1]袁征 等《小学素质教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冯克诚等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