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就业方向

医学就业方向

时间:2023-08-09 17:3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就业方向

第1篇

1、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在基层卫生院所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诊治工作,并能承担预防保健、卫生宣教和医学院校的辅助教学等各项工作。

2、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及眼耳鼻喉科学等都属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需要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手术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耳鼻喉科学》、《呼吸治疗学》、《超声诊断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儿科学、口腔医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生殖医学、眼耳鼻喉、重症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5 产品经理。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掌握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社区卫生保健与管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高校就业指导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他们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1]。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社会需求和岗位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心理和观念,解决就业信息不畅[2]等不利因素对学生就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造成学生的盲目择业。

一、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大招生,导致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自2003年起大幅增加,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人员的需求。但社会上各个医疗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人数并不是同步增长,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遭遇了就业困难的窘境。计划经济时大学生就业的“统招统分”早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较多,却不能说明我国医学人才过剩。现阶段医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的人力资本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从近二年我院实习前学生就业意愿抽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首选就业地域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型经济发达城市,其次是省会及各省主要城市,然后才是西部,最后有极少部分同学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县城及乡镇医院。学生选择就业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更直接加剧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形成了城市医院一岗多求,而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少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同时解决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妥善安排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对矛盾的问题。

二、我院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表一 我院07-0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一中看出,07年至09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显逐年减低趋势,待就业率和考研率逐年增加,其中灵活就业、合同就业率每年均占30%左右,09年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去掉升学的毕业生以后实际就业仅为48.6%。

表二 我院2009年各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二可以看出09年我院毕业生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际就业率较低,护理本科就业率最高,同时可以看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考研比例较高。

总体看来,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且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于普通专业,由于我国研究生逐年扩招,所以本科学生的考研比率也有所增加。

三、对我国地方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地方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应同时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针对各专业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统一的就业指导,具体地说,就是根据近三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及就业技巧方面的专题讲座,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寻找就业岗位时的盲目性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尽量发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进行专题讲座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针对特殊学生的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好高骛远等特殊情绪进行及时纠偏,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心理和观念,让学生更加顺利就业。

3.2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普遍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对就业指导的工作热情,督促他们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培养他们对人才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准确判断力,主动开展就业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自主改进和加强就业管理工作,使学生充分就业取得最佳效果。

3.3医学生社区化、乡村化将是未来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医学生就业观念导致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单一,大多以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为主,产生了毕业生在发达地区比较集中,竞争压力相当严重,而偏远地区及地市及以下地区医生明显不足。相对于国家 “二一一”工程的医学院校及国家一类重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弱势显而易见,所以相对于竞争压力强大的发达地区三甲以上医院来讲地方性医院及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社区医院我国在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猛烈,社区医疗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社区医疗的人员缺口较大,是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较好的就业选择方向。另外,对于医学人才缺口较大的乡村医疗体系来讲,部分学生分流至乡村医疗也是以后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不错选择。

四、小结

总之,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是需要社会全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3],并且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教育、管理、指导、服务是就业指导工作者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途径,而医学生社区化、乡村化将是未来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准确判断形势,及时抓住机遇,统筹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实施,为学生营造最佳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国茜.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19

第4篇

关键词: 免费定向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日常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17-02

0 引言

如何让人才在大学五年的教育中真正成长为优秀的全科医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从专业素质培养和日常教育管理两方面入手加强对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工作。

1 要积极探索实践免费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们要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面向农村培养的医学生,要强化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农村卫生服务需要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巩固其专业知识和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到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习、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扎根基层做好准备。

1.1 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从国家的政策看,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后就要能从事基层的全科医师工作,免费定向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其培养一方面要具备基层全科医学工作能力,要求的是合格率而非优秀率,另一方面要符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相对统一的课程设置,保证人才培养的统一规格,可以给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以督促培养院校和免费定向医学生对照指导方案。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全科医师理念,集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保健、预防、定向培养集医疗为一体。

1.2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虽然免费定向医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生源,但是学生对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依然不是很了解。只有8.3%的学生有亲身体验,而将近一半的学生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免费定向医学生毕业后是要到乡镇或农村工作的,如果对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不了解,则不利于他们工作的开展。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使他们了解社会,为扎根基层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巩固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首先,可以利用假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新农合在当地实施情况和居民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社会专题调研;开展爱心支教及食品安全和保健养生知识宣传[2];因地制宜对当地居民采取互访交流、文化帮扶、健康指导等,更早地建立起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和决心,让医学生真正贴近并了解基层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其次,定期组织义诊和健康保健调查。在基层工作人员的陪同指导下,利用简单的医学设备和测量仪器开展义诊,为当地村民提供心血管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心理咨询等健康咨询服务以及血压、血型、视力、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服务,初步诊断症状明显的一般慢性病并给予对应的纠正建议。竭尽所能为村民解答健康问题,送去健康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基层实习基地建设。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乡镇卫生院)是全科医学培训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综合性医院全部完成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实习,必须建立相应的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可考虑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帮助培养院校将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就业单位建设成为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免费定向医学生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在综合性的医院进行,后一部分在其就业单位完成,让学生早接触工作实际,提前进入工作角色。

2 要重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当前的医学教育的立“教”之本,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卫生人才。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培养一批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优秀医学人才,坚定其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意识,使免费医学生着力提升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认同,为农村基层地区群众解除病痛。

2.1 加强免费定向医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培养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避免影响到学生在院校期间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培养免费定向医学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往的免费定向医学生入学前已经和卫生行政部门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影响了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把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培养和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二是让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爱岗敬业教育,为基层卫生机构创建价值。

三是在学生入学阶段,开设导论课,一方面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前全面了解全科医学的概念、范畴,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国家开展此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2.2 加强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免费定向医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在入学方式、学习发展目标、培养理念、就业去向和方式等方面都有政策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契约性。他们享受特惠待遇和特殊照顾,这使他们觉得自己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属于异类。不少免费定向医学生心理承受着来自外界的误会与猜疑,这种无形的压力,造成不少学生自信心不强。虽然很多人选择免费医学定向专业是出于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但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家庭贫困而选择此方式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由于家庭贫困,这些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自尊与自卑往往交织在一起,内心比较矛盾。

此外,大部分学生还存在对专业的困惑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担忧,不少学生担心到基层和落后地区工作,工作待遇太低,工作条件较差,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就更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然而自己的未来却早已被圈定在乡镇或农村,这未免使他们感到内心的失落。

因此,要加强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关爱、提供咨询,切实指导、帮助免费定向生解决心理困惑,使他们消除疑虑,树立自信,正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2.3 加强免费定向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规划[3]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及实施。

免费定向医学生是一个职业方向已基本明确的特殊群体,其职业规划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他们的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我国卫生人力的改善。

因此,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现状是非常必要而又重要的。这有利于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并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同时提高基层职业准备意识和稳固职业信念[4]。

根据免费定向医学生就业的方向和岗位特点,归纳出此群体呈现出以下几个就业心理的矛盾[5]:

①就业压力较轻——心理压力较重。多数同学在关注着一些更实际的问题,虽然免费定向医学生承受较小的就业压力,面对确定的就业岗位相对其他非定向大学生来说,比较轻松些,但仍会关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到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他们要肩负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还存在风俗习惯适应、婚嫁问题等,经济状况较差,工资待遇过低,承担着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重任,使他们不得不考虑一些工资待遇问题。

②就业岗位保证——就业能力缺失。国家实行免费医学教育,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为免费医学生提供了优厚的待遇,保证毕业后有岗位、有工作。但是,国家对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缺少规定,免费医学生队伍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机会主义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求能够毕业就行。导致专业知识学习不扎实、专业技能缺乏、职业能力缺乏,出现学习态度放松甚至颓废的情况,懒散地对待专业学习。

③就业方向明确——发展方向模糊。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就业去向已经明确,毕业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这是学生们事业建立、职业发展的关键期,然而相关政策却限定了他们的职业方向,6年的时间对于一位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约束了个性发展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未来确定的就业方向却没有带来明朗的职业发展前景,他们纠结于此矛盾当中,他们希望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却又无法不忠于自己的承诺。反而存在职业发展模糊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完善相应政策并加大宣传,理性地选择就读免费医学生专业。学校应该加强免费定向医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让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全面了解政策,让他们建立职业规划意识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应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职责,充分做好职业准备,针对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课程[6]。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编办.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S].

[2]李晓文,赖月月,马凌云.免费医学生基层实践模式探索[J]. 学术论坛.

[3]魏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研究,2010(5).

[4]王开富.免费师范生职业规划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6-17.

第5篇

[关键词]大健康观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组建升格等诸多原因,造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介入晚、课程缺乏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全程性”程度也很不够。笔者对咸阳职院534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实践方面的调查显示,了解的有124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3.22%,有点了解的有37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9.66%。调查还显示47.38%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正在就读大学的自己很重要,从这些数据来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必要。

1.是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趋势

十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国人对“健康”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医学教育大众化、城市医疗机构人员精英化与国情之间的矛盾,使得医学生就业思想同质化严重,就业率下降。然而我国农村、基层、养老、母婴及健康产业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较为紧缺,大健康产业出现“有岗无人”现象。这就需要医学院校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方向,实现个体、用人单位之间最大限度的双赢,从而使国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合理发挥。

2.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成才

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于高职学生整个大学的全过程的规划,是医学生对整个高职阶段及毕业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种规划。从高职学生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侧重技能,学生就业的紧迫感不强烈,对学习的要求较低,对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不太明确,因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霍兰德测试、360评价、SWOT分析等形成自我认知,理性分析职业方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人与职是否匹配,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明确阶段学习目标,避免人生“陷阱”,在发掘自身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3.规避择业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护理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为紧缺行业,陕西省各地市级、省级院校都申请了护理专业,且相当一部分院校护理专业人数占到整个学校学生人数的30%至40%,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盲从,同质化严重。学生和家长都把就业方向定为医疗单位,尤其是公立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民营医院、养老、母婴及其他涉医单位鲜有关注,结果导致理想的单位进不去,小单位、私立单位等不愿意去,造成就业率严重下滑。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树立职业目标,确定与目标相契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练好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二、大健康观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1.设置与医学生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课程辅导

在教材选择上,优选有针对性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从2017年9月开始,我院自主开发编写教材,开发了由课题组成员李晓莉主编、巨鲜婷等副主编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校本教材,此教材具有较强的层次性、针对性、规范性等优点,针对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医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医学生面试技巧、笔试注意事项等内容加大了编写力度,新增了大量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我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增加实践与理论的课时比例,第一课堂课程总课时24节,其中理论16节,实践8节,第二课堂总课时6节,第二课堂参照《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考核细则》相关条款,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和主题非常明确,以主题班会、专栏宣传、活动举办等形式开展,通过由浅及深的教育,逐步引导其与社会职业相接轨[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由具有医学背景、临床背景、学生管理经验等人员组成精干的师资力量,对校内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外引具有医学背景或者有行业经历的指导师资,积极鼓励、争取教师团队取得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认证。在授课方法上,强化实践性,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性加入小组体验教学、信息化教学,如在自我认知模块开展霍兰德测评、EQ情商测评主体测评,引入案例设置医学生职业生涯问题或情景等,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讨论与探索,让学生参与职业场景之中,同时通过构建和完善课外实践体系,成立“护士成长沙龙”协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参观医疗单位、医药企业、养老院、母婴机构等活动锻炼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岗位需要,对照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及时作出调整。

2.分阶段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课程设置中我院分阶段进行,一年级主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岗前宣誓、生际交流等初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认知,同时进行规划的方法指导。二年级倾向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意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等,从而引导、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三年级重点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业形势分析讲座、开展招聘会等。

3.树立全员职业就业思想教育的意识,建立有效运行的机制

自2018年开始,我院学管部门为了加强就业工作的整体布局,落实就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学生就业观的形成,结合我院就业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意识不足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不了解等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制定《医学院就业指导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通过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启迪学生,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多元、优质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的影响

1.明晰目标,提升竞争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优选并且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医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明晰职业目标,逐步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观,夯实未来行动计划基础。这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指明灯[2]。医学生只有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引导价值取向,培养人文精神

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价值观,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对就业单位、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等方面有不切实际的要求[3]。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将大健康观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在其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引导医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我院通过开展大健康观视域下职业生涯规划,对师资力量进行遴选,教师在课堂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课堂对学生专业所需的护生素养进行引导,在课堂列举古今中外行业人物、专家榜样事迹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厚的人文精神、体会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让这些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中播下仁爱、博爱的种子,从而强化他们的医德情操[4]。

第6篇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S医院近5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院内医学院毕业生和教务科领导的采访,分析和研究了基层医院医疗现状及医务工作者生存状况,从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基层医院医疗队伍建设两方面,来了解基层医院是否能充分扮演其所需的社会角色、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生存现状、未来职业发展情况,为医学生就业及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医学生;基层医院;就业指导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099

1研究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1?1研究背景

新医改《意见》中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为了响应号召,我们选择S医院为代表,对基层医院医疗现及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

1?2研究目的

随着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医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2004年后我国医学类毕业生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医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普遍比较迷茫,对医疗单位不够了解,缺乏方向。本调查报告通过对S医院医疗现状及医务工作者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了解基层医院工作环境以及在职医生和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预期,探讨基层医院医疗队伍的发展方向、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使医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医院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医学生就业及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1?3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我们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采访的方式,从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基层医院医疗队伍建设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50名医生,发放了2类调查问卷(分为2个研究方向),共100份问卷,每个方向50份。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基本信息

(1)男女比例:各占50%。

(2)调查对象学历:均为本科。

(3)在本医院的工作年限,如图1所示。

(4)调查对象职称: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19人。

(5)调查对象岗位类:别均为医生。

2?2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主要是学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和政府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本次走进S医院,通过对医学院毕业生就“就业现状以及就业问题的认知”和“毕业院校对就业的指导作用”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就业现状。他们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工作是否对口?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毕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得如何?“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怎样?下面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统计。

2?2?1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在对就业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医学毕业生就业集中在统一分配和自主应聘这两种方式上,其比例各占50%。

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这一问题,大多数人(66%)认为是符合预期的,其余认为一开始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但后来已经更换为理想的工作了。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毕业院校所学知识,工作前三年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只有18%的人认为可以勉强应对。

在就业选择方面,我们发现父母及家人的意愿并不在主导位置,数据显示:68%的人认为父母及家人的意见只占一少半,仍有32%的人认为父母及家人的意志很大的影响自己就业选择。

在对就业现状的调查中,受访的50人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专业是很对口的,16%的人表示不完全对口,16%的人表示完全不对口,还有16%不太清楚。由此可见,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可能与医学本身专业性较强,就业出路选择少有关。这其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仍有16%的人工作与专业完全不对口,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毕业生为了工作岗位,不得不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

我们还发现,有大于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发展机会是他们择业时所看重的因素,有18%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择业,同时在调查范围内,没有人选择薪酬与福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有高达50%的人是未经选择的被动就业,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其一,有一些毕业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够确定,造成自主择业动力不足;其二,毕业生对未来方向不明确,对招聘单位信息了解不全,容易受到外界客观条件影响(如,家庭意愿,独生子女被过分保护等);其三,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比较滞后,课程设置不够专业,这与教育体制有一定关系。

2?2?2医学毕业生对就业问题的认知

针对医学生对就业问题认知这一主题的调查可知,整体来看,只有14%的人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大多数人还是持就业形势严峻的观点(其中,16%认为形势非常严峻,70%认为比较严峻),可见,医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难始终是困扰毕业生们的难题。

在调查中,我们就“基层医院难以吸引高学历人才”、“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和“找工作的影响因素”这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影响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医院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待遇低下和人才匮乏,分别占34%,也有少部分认为是医疗水平落后和发展空间窄造成的,分别占16%。分析可得,以上一组数据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扎堆大的三甲医院,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造成了现在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基层医院人员不足的情况,同时基层医院本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实力,形成专科优势,提高员工福利,我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政策有所倾斜。

另外,对于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80%的人认为是综合素质不强,求职技巧不足,20%的人认为是专业技能不扎实;而能否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个人能力和毕业院校综合实力,各占34%;家庭背景关系以及就业环境这类客观因素并不占主要地位。由上可知,个人的专业能力、技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其中还提到求职技巧不足,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医学院校毕业生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掌握,忽略了职业规划,对就业医院信息把握不当以及面试求职技巧不足等,使学校与职场衔接不当,导致初入职场不适应,这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比较吃亏。所以解决医学生就业难的根本还是提升个人素养,增加竞争力。

2?2?3毕业院校对就业的指导作用

大部分医学生在学校时,都表示对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者有模糊的方向但不明确。关于毕业院校对就业的指导作用,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且有一些效果;同时,学校辅导员普遍重视就业问题(很重视占18%,比较重视占68%),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不太重视;对于毕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所起的作用,84%的人认为比较满意,16%的人认为一般。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毕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与之前所提到的“50%医学毕业生是未经选择被动就业”这一数据相矛盾(如图2所示),为什么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也很重视的情况下,仍然有50%的毕业生就业时很迷茫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是: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刚毕业医学生可选择性较少;课程设置存在不足,缺乏专业领域人士参与,招聘单位信息更新不及时,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不明显;个人求职经验少,缺乏实践,专业能力不过硬。

2?3基层医院医疗队伍现状

2?3?1科研薄弱

在对基层医院医疗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88%的人对医院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满意,其余12%比较满意;72%的人对医院在、实验研究等方面提供的帮助表示不满意,认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占14%,可见,基层医院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这一点从我们对工作多年的毕业生的个案采访中也可看出,一位毕业多年的妇产科医生在谈到医院对科研的投入时说:“我们这种基层医院基本不太搞科研,以治病为主要任务。”这可能与基层医院资源局限有关,进行科研的条件不充分。

2?3?2重视技术培养和学习进修

在50名受访者中,有近86%的人认为医院对技术培养比较重视,而有14%认为不太重视。

如图2所示,总体来看基层医院还是很重视与联盟医院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基层医院进行交流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网络互通,教学与技术资源共享和与联盟医院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分别为72%),其次为医院提供出差进修机会和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58%),邀请名医进行学术讲座(42%),视频会议学术交流相对较少(28%)。

2?3?3新生力量储备不足

有58%的受访者认为医院的新生力量和人才不充足,另有42%的人觉得一般,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医学生就业的现状,基层医院人员不足而三甲医院人员接近饱和。这与基层医院发展速度慢,福利待遇不高,发展机会较少有一定联系。此外,对于“在工作中更看重哪个方面”这一问题的观点,薪水上涨和技能提升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56%,44%),可见福利待遇和技能发展空间是影响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因素,而医院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力度或多或少影响医院人才的储备。

2?3?4医疗设备比较齐全

大多数受访者都对医院所配备的医疗设备表示比较满意,占74%,只有26%的人表示并不满意。

2?3?5晋升压力适中

数据分析显示,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医院的晋升压力适中,而且晋升职称时与科研能力并不占绝对优势,反而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这与目前靠论文决定晋升与否不太一致,我们认为这可能也是基层医院相对压力较小的原因之一。

3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的调查结果看出,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虽然对口性比较高,但被动就业比例也偏高;待遇低下和人才匮乏导致了基层医院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比较困难;个人专业能力、求职技巧不足以及毕业院校实力均可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各毕业院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且有一些效果,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被动就业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初步了解了基层医院的发展特点和院内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3?1对医学生个人而言

在校期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最有可能被录用。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培养自身勇于创新、勤奋踏实、团结合作、乐于竞争等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竞争就业的意识,灵活应变,可以先去基层医院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不要一门心思投向大型三甲医院,可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医学生应该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例如参加各种培训以获得一些职业证书;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习机会,获得临床经验等。

3?2对毕业院校而言

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专业性,借鉴已经就业的毕业生的经验,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招聘单位的信息,增加实用性,为在校学生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

加强医学生择业心理教育与辅导。加强医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通过科学的自我综合评价,平衡医学生择业心理,提高抗压能力,加强心理咨询服务。

3?3对政策方面而言

政府医疗机构调整毕业生就业政策,对于基层医院给予一些政策倾斜,给在基层医院就业的医学生一些优惠条件。明确基层医院的定位,建立一些优势专科。

参考文献:

[1]许梦博,任倩倩?新医改方案的内容解析及其对策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4):61-65?

第7篇

    学生对临床医学工程的认识程度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担负着医疗器械在医疗工作中的技术支持和供应保障的重任。学科需有完整的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人员匹配,形成从选型论证、质量控制、技术培训、风险管理,到维修维护、技术鉴定、资产管理的一整套完备的医学工程技术体系。然而目前学生对该学科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也没有明确的课程兴趣点和就业意图,从而影响到学科的建设、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将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经过调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情况的认识程度,我们发现62%的学生在报考专业时有盲目性,致使部分学生入学后发现专业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而产生迷茫和厌学的状况;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对医院在用的设备仅停留在了解一些或者只是听说过的程度上;80%的学生就业意向仍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公司或者医院,然而对职业生涯却没有明确的规划。为了提高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对医疗设备相关课程的兴趣,认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就业方向,各大学和研究院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向上做出调整,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1临床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1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医疗设备的全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影像工程科等为主。通过4年专业学习,学生对于医疗仪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侧重于理论的应用,能够对仪器进行基本的保养、维护和一般性维修;对于仪器的医学应用比较了解,在医生和仪器提供者之间起桥梁作用,承担部分仪器的高效使用、改造等任务。同时也可以成为医学仪器生产厂家的运行、维护、安装、研发等专业技术人才。

    1.2专业课程以原理为基础,兼顾应用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5],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以下几大类:医学仪器与图像处理类,包括电路、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等;微机原理以及应用类,包括单片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医学信息系统等;医学基础类,包括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学传感器等。教学以“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6]。授课以原理为基础,不要求复杂的公式推导,但是要有定性的概念,例如超声探头高频低频的应用差别。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无需纠结于某个特定型号的设备并研究其具体功能,应概括性介绍医学设备的应用。开设理论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与医院合作,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请相关业务人员介绍医疗仪器和系统的软件以及硬件设备,及其实际运行情况,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1.3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加强学生医疗风险意识在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表1为制造商对某设备风险的可能性评估。表格左列为危险的可能性分类,首行为危险的严重性分类,阴影区是可用性测试工程师优先考虑的内容。风险分为R1、R2、R3、R4、R5、R6等6个等级。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存在,因此医疗工程人员需要具有医疗风险意识。在教学中,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医疗环境下多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习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工作“有用武之地”。

    1.4以研带教,直观认识医疗风险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兼顾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医疗风险的认识程度。例如,我们对RFID标签在高磁场下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测评[7-8],通过实验发现,13.56M无源RFID标签作为患者标识,在1.5T磁场下持续使用对自身安全正确使用没有影响,但是其可能影响核磁成像的信号及噪声水平,形成伪影,见图1。由此可见,通过简单的研究发现临床环境中风险因素随时可能被引入。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临床医学工程专业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择业意向。

    2结语

    临床医学工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二级学科,涉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有重点、分方向进行教学,以原理为基础,兼顾应用,科研带动教学,研究带动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工程的兴趣,认识其重要性,明确就业方向,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8篇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方向;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044-02

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等特征。老年人绝大多数罹患慢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加大,从事老年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瓶颈[1]。为培养医养人才,满足医养事业发展需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并利用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是部省共建养老康复中心的优势,合作开办了“医养订单班”,共同培养“医、养、护”三位一体的专业医养人才[2]。

一、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的现实意义

(一)医养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医养行业从业人员大体可分为两类:(1)本科以上学历的专科医生,这部分医生已经过“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科医师其培养周期长,综合性医院需求大,且因医养机构相对而言福利待遇较低、劳动强度大、服务时间长、职称晋升难等原因,很多医师不愿就职于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养老专门人才更是匮乏[3]。(2)全科医生。目前就职于医养机构的医务人员大多为全科医师,但相对而言护理、康复知识欠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及医养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在医卫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开展多元化的医养护的“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有现实意义,这部分人原就业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能较好地适应医养需求,而且就业渠道可不局限于乡镇卫生院、社医服务中心,极有可能是一些医养工作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学生也愿意留下来,因而真正能够“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4]。

(二)开展医养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养人才培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353号)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19〕5号)明确:“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

湘潭市是全国养老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一直先行先试、改革创新。2015年7月出台《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潭政发〔2015〕10号)规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学校通过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2017年3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潭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校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全新理念,支持高校与地方建立“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新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湘潭市岳塘区出台《关于推进岳塘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组建湘潭医卫职业教育集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

(三)校院合作培养医养人才的优势与基础条件

湘潭医卫职院是一所有104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医卫类高职院校,办学成果斐然。连续5年被湖南省卫健委授予“基层卫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优秀学校”。湘潭市六医院是公立二级甲等医院,系“部省共建”养老示范项目,打造了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湘潭市六医院·六颐苑康养”品牌,多次获国家民政部、卫健委以及湖南省、湘潭市的推介。在“2018中国医养结合机构1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公办医养结合机构第三位。双方正是凭着各自的優势,在2017年开始医养人才培养的合作。

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的建设路径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校院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为养老产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复合型医养人才,又拓宽高职临床医生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5]。

成建制组建“医养订单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实施“1+1+1”教学改革,第二年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进医院,既实现医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又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人文精神养成;量身打制人才培养方案,置入养老服务课程,重组课程体系。

(二)建设内容

2017年12月,湘潭医卫职院在开设临床医学医养方向的同时,与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了“医养订单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在2017级临床医学学生中遴选了3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建制组班。

为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湘潭医卫职院与湘潭市六医院共同制定了医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医养班学生除掌握临床三基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护理、康复技术,具备“医、养、护”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医养班学生除开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及内外妇儿等专业核心课程外,有针对性地植入了老年人心理学、安宁疗护、老年护理技术、老年康复技术、老年病学、老年营养与膳食指导等核心课程。就业面向为各大医养机构、社区日照中心、居家养老签约家庭医生等。

精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下半年,31名“医养订单班”学生全部到湘潭市六医院,实现把“课堂搬到医院”,学生在六医院边理论学习边床旁实践;今年下半年已进入临床实习,医养学子在综合医院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后,增设3个月在湘潭市六医院各科室的实习。

(三)降低医养机构从业人员就业门槛

为解决人员匮乏的燃眉之急,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老龄事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为医养订单班学生开通“小处方权”。参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目前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专设的乡村医生资格证考试模式,为高职院校具备医养服务能力的毕业生打通“小处方权”医师资格考试渠道,降低执业资质的门槛,使其更好、更快服务于地方养老事业。

2.对高职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学生,毕业后除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外,还可考取具备“小处方权”的医师资格证(拥有针对诊断已明确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治疗需定期开药或需开具相关医学检验单或一般检查的处方权),执业范围注明在医养机构。

3.对高职高专三年制护理专业或康复技术的三年制大专学生,通过系统培养,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亦可获得“小处方权”,便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健康评估与慢病管理。

4.建议建立独立的医养人才支撑评聘体系。在职称评聘上对在医养机构从业的执业医师予以倾斜。可根据《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湘人社发〔2016〕75号)文件,参照现行卫生健康委系列统一职称体系,结合医养机构实际,建立相对独立的医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评聘体系,鼓励医卫技术人才服务养老事业,为建设老百姓急需的养老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初期选择小范围试点评审,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开展。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一)解决专业性医养人才培养问题

校院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共建“养老学院”和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打造医养护理人才的培训输出联合体。既破解了医养机构专业人员匮乏的难题,也提高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

(二)拓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卫人才,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到一些大城市的养老机构就业。

第9篇

关键词:地方综合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华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亦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就业难问题[1-2]。出现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不畅的问题与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无关系,如研究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授课方式单一;导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临床实际结合少;学术交流不活跃等。因此,为了使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上一个新台阶,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笔者就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1培养目标

基础医学(BasicMedicineStudies,BMS)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它的主要内容为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人类个体的结构功能及生命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等[3]。本学科要培养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科技人才。通过学习及科研训练,使学生最终成为具有较强事业心及团队精神、身心健康、博学多才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要充分掌握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科研院所、公安司法机关从事教学、科研或司法鉴定等工作。

2课程设置

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学术和应用兼顾为原则。经过反复探索、尝试,目前开设了实验技术、常用仪器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等特色课程。另外,不同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年还要学习与自己研究方向和内容密切相关的临床课程,使自己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这无疑会增强研究生科研的目的性,也会于无形中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工作的使命感。

3培养模式

当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4],即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基础医学研究生主要是在基础医学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培养从事基础医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显然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我国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就业难问题。为此,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开始提出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3个阶段来完成。

3.1理论课学习阶段

理论课学习阶段的目标是为后续的科研和论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阶段的学习是在本科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性更强的学习,授课教师均为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学生在学习更深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现代医学和学科进展方面知识的学习。此阶段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并存、交融的优势,举办各类相关讲座,紧跟时展步伐,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3.2临床见习阶段

基础医学研究生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穿行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时要根据不同的导师和学生,安排不同的临床见习科室。例如:我院基础医学专业有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肺纤维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导师共同为每名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在基础医学导师和临床医学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选题、课题设计及实施。同时,必须保证每名研究生进入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科室调研、见习或实习。如: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临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肺纤维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呼吸内科;糖尿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内分泌科;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心内科等。通过研究生前期的临床实践,其可以找到更有临床价值的选题方向,使研究生对自身课题的研究更有成就感,科研动力得以提高,也就更有利于研究出好的科研成果,亦可为自己未来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3课题完成阶段

各教学单位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以导师为组长的论证小组,指导研究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到兴趣和专业要求相结合,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科研实践、收集病例、论文撰写等工作。导师组有责任和义务对每名研究生进行辅导,安排专人就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等进行指导、审核,确保研究生熟练掌握基本要求,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水平。

4结语

评价一名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要坚持综合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简单地看的数量和规格,更要看其独立解决科学问题以及与临床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0-75.

[2]张玲.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0):13-15.

[3]李红枝,毛建文,陈宏远,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13-214.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专科;大学生;就业压力

当前我国医学类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医院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拉高,高职高专医学生(以下简称“医专生”)就业压力成为当前我们急需正视的现实。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的状态下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损害。陈瑾[1](2008)等研究表明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了解医专生的就业压力状况以及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科学地指导医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在对2009级、2010级、2011级医学普通三年制大专生进行开放性调查、深度访谈和试测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医学生就业压力和应对方式调查问卷”。我们随机抽取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护理、英语护理、助产、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各年级共1000名普通专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为906份,占90.6%。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问卷各项目采用7点计分法.即“没有就业压力”记0分,“就业压力一般”记4分,“就业压力极大”记7分,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大。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属性 性别 年级 生源地

男 女 2009级 2010级 2011级 乡镇 城市

人数 163 743 369 417 120 661 245

百分比 18% 82% 40.7% 46% 13.2% 73% 27%

二、研究结果

1.医专生就业压力的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对象对当下(以调查时间为准,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12月)就业压力的感受自测分析,医专生总体的压力水平为4.1116,基本处于中等水平,这与假设基本吻合,与以往很多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的结论一致,说明医专生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都有一定的就业压力,压力为一般水平。

2.不同性别的就业压力差异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在就业压力的感受上,总体而言,男性(压力水平为4.1411)略高于女性(压力水平为4.0821),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生和女性在就业压力感受上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医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职业,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明显偏好,因此在就业压力上,男性并不显示比女性有明显的就业优势。

表2 不同性别就业压力感受独立样本T检验

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

性别 Mean t df Sig. (2-tailed)

压力感受 男 4.1411 .351 904 .726

女 4.0821 .313 214.305 .755

3.不同年级医专生的就业压力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的就业压力的感受方面,2010级在校生的就业压力最大,压力水平平均值为4.3885,就业压力高于2009级(压力水平为3.9512)毕业班学生,2011级新生的就业压力最轻,压力感受平均值为3.5。通过方差分析,这三个年级的就业压力感受有明显差异,说明医专生的就业压力存在阶段性特点,这个阶段性可以用年级来划分,在不同阶段会存在产生就业压力的不同因素。通过对2009级(大三)、2010级(大二)数十位学生的深度访谈,2010级学生就业压力高于毕业班学生的原因主要是2010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待加深,就业去向不明晰,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了解,“雾里看花”自认为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而正在实习的毕业班学生通过近半年的实习对用人单位需求、自身素质技能、就业去向等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就业压力为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矛盾方面。

4.不同专业的就业压力差异分析

由于调查涉及到7个医学专业,为了统计方便,我们把助产、英语护理合并在护理专业,口腔医学合并在临床医学中,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同属于医学技术专业,合并后的专业为3类,在就业压力感受上,护理专业的就业压力感受最小,平均值为3.8961,它与其他两种专业的压力感受差异显著。临床医学的就业压力感受(4.1384)略低于医学技术专业(4.3548),但方差分析显示,这两类专业压力感受并无明显差异。在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形势下,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持续更新,医护比不断增大,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要显著低于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专业。

表3 不同年级就业压力的方差分析

Multiple Comparisons

(I) 年级 Mean (J)年级 Mean Difference(I-J) Std.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2009 3.9512 2010 -.43727* .13741 .002 -.7069 -.1676

2011 .45122* .20204 .026 .0547 .8477

2010 4.3885 2009 .43727* .13741 .002 .1676 .7069

2011 .88849* .19916 .000 .4976 1.2794

2011 3.5000 2009 -.45122* .20204 .026 -.8477 -.0547

2010 -.88849* .19916 .000 -1.2794 -.4976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表4 不同专业就业压力的方差分析

Multiple Comparisons

(I)专业 Mean (J)专业 Mean Difference(I-J) Std.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临床医学 4.1384

护理 .24224 .14486 .095 -.0421 .5265

医学技术 -.21646 .17334 .212 -.5567 .1237

护理 3.8961

临床医学 -.24224 .14486 .095 -.5265 .0421

医学技术 -.45870* .17717 .010 -.8064 -.1110

医学技术 4.3548 临床医学 .21646 .17334 .212 -.1237 .5567

护理 .45870* .17717 .010 .1110 .8064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三、对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1.以社会本位为主导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

当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各高校轰轰烈烈开展,但对该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会各界质疑不断。尤其是在课程理念上,作为课程的灵魂,医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树立社会本位理念。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方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医学专科层次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应指导学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社会本位”为主导,不是忽视“人本位”,而是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对医学专科生的需求定位,再结合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职业定位。

2.加强职业认知,组织学生职场体验

大二学生对就业压力的体验更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职业的不了解。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内容中虽然会涉及诸如职业世界认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等相应的知识,但讲授式的教学效果未必真正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及自觉认知职业世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深入医院各科室体验工作流程、进行职业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会自行主动把课堂上各类与职业有关的信息抽取并系统化,并内化在自己的求职行动中,最终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职业与就业,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合理定位

医专生能否顺利就业,是社会环境、行业需求、学校培养、家庭资源、个人努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一个有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疏导医专生就业心理问题、有效缓解医专生就业压力是十分必要的。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通过生活事件直接发挥社会功能,调整压力产生的影响,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2]在缓解医专生就业压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上,可以考虑整合职业咨询专家团队、校内各部门资源、用人单位资源、校友资源等方面,让医专生在在面临就业压力时,能及时得到心理的支持和援助,从而明调整就业期望,确择业方向,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陈瑾,等.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1):118-121.

[2]李小云.社会支持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2):545.

[3]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56.

[4].朱鲲鹏等.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J].合肥学院学报,2006,23(2):111-114.

第11篇

【关键词】整形美容;医学生就业;导向性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调查问卷和高端采访的方法,主要是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如对温州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温州市及周边地区主要的公立、民营整形机构及其他科研机构进行采访。本研究小组共发放回收问卷1200份,剔除无效问卷54份,实际有效问卷1146份(95.5%)。

二、整形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规模飞速扩大

在美国,从1992年到2002的10年中,美容外科手术增长了393% ,平均每年增长幅度是39.3%,1990年到2003年13年来上海地区的美容外科手术增长幅度超过406%。

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整形美容业在全球经济萎靡中异军突起,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从业人员成倍增加,同时民营资本在整形美容行业中的比例逐步提高。整个2009年整形美容行业产值突破了1000亿,较08年全年增幅85%。预计未来5年内整个行业产值将翻番,整形美容行业将突破3000亿!

2.行业人才相对紧缺

2002年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卫生部颁发的医疗美容专业医师资格,但尚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认证考试,各省份按照各自的行业发展水平自主命题展开考试认证,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的人数相对很少。以浙江省为例,自2007年开始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考试(美容外科)分A、B、C三级,以A级为最高。至2010年,总共仅有512人取得资格,A类382人(包括换证与免试人数)。这与500万行业从事人数相比,整体人才需求量仍然非常之大。

3.行业规范逐步形成

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我国自2002年颁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后,逐步加大了对行业规范的政策引导,各个省市也根据自身行业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地方试行方法或草案。据全国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外科医院曹谊林院长透露,目前正在制定的管理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严格界定医疗美容诊疗项目与医师技术分级;其二是规范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指定国家培训基地;其三是加强整形专科医师培训和认定。

4.行业运转快速转变

(1)公立机构遭遇发展瓶颈

除上海、北京等行业发展起源的几家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由于其广泛的教学、临床、科研资源的集聚效应尚在整个行业起龙头地位外,各级地方公立机构在与民营机构市场竞争中遭遇发展瓶颈。其一,由于各级地方公立卫生机构的性质,整形美容科在各大公立医院所受重视不足,并且尚未形成特殊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的不足导致许多公立机构的美容整形主诊医师转向民营机构发展。其二,在医疗体制仍在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公立机构很少参与市场营销,而我国并没有强制禁止医疗性质的广告,导致其宣传力度无法与民营机构相竞争。其三,公立机构无法提供更加完备的个,在就医环境、假日营业、隐私保护等方面难以投入更多资源,导致部分消费人群转向民营机构。

(2)民营机构面临市场洗牌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整形美容民营机构开始在许多国家兴起,步入早期商业运作阶段。二十年来,我国民营机构在质疑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从初级阶段摸索性成长到中级阶段跨越性发展的艰难历程,技术型机构与营销型机构互相渗透,行业市场格局开始打破,市场规律导致洗牌。其一,在长期的发展中,一部分民营机构构建起了自己稳定的消费客户群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人才上不断吸纳,在设备上不断引进,并且各自发展了自己的特色。这部分民营机构形成的规模优势以连锁的形式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小规模、低水平、差服务的低层次的民营机构不得不走向被重组或肢解的命运。另外一部分民营机构以掠夺式和欺诈式的营销手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超额利润,但不能长期主导市场,导致其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其二,部分民营机构建立起完备的市场营销体系,以轰炸式的宣传和宫殿式的环境吸引消费群体,并定期邀请“走穴”医师加强技术,市场竞争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技术范畴,在这方面落后的机构处于相对劣势。其三,以非手术为主的行业发展趋势冲击了原先技术型的民营机构,使得行业发展模式进入技术营销型机构时代。

三、行业发展对医学生就业导向的讨论

从国内外行业整体发展来看,民营机构将成为吸纳该行业临床工作的主体,公立机构将成为吸纳该行业科研教学工作的主体,两者的发展在宏观上决定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的医学生的素质要求,具有绝对导向性。而医学生作为未来一线工作主体力量,对于自身从事行业具有微观上的改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发展,具有相对导向性。通过讨论双方的利益所需导致的不同要求,可以使得动态的导向性更加科学合理。

1.医学生就业依情而定,行业前景看好

参与问卷调查的医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大临床本科学科,只有少数是属于整形美容方向的临床本科学生。但由于整形美容行业的特殊性,从事该行业的专业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功底和身体素质,且国内相关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市场人才需求旺盛,未来从事该行业的执业医师大部分仍将来源于大临床专业。在调查中,82.2%的医学生表示对该行业有兴趣或很有前景,但在选择是否在条件允许下从事该行业时,有58.2%的医学生表示依情况而定,只有24.0%的医学生坚定得选择从事。在选择愿意从事的医学生中,薪酬待遇因素成为首要因素(70.8%),其他因素如兴趣爱好(40.9%)和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行为(39.3%)分列二、三位,而选择待定的医学生中的首要消极因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57.2%),其次是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37.2%)。因此,医学生认为整形美容行业的前景可观主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但限于传统观念和职业要求的影响,最终能够从事该行业的医学生只能为少数精英。

2.医学生就业公立为主,民营兼之

由于优秀的整形美容医师的培养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理论、实践学习过程,而在临床工作为主的民营机构需要的是已经具备相关职业资质和经验的医师。因此,除了少数整形美容方向的医学生外,普通本科甚至更高学位的医学生大多只能选择拥有更多资源的公立机构寻求更好的发展。调查中,只有13.1%的医学生愿意在民营机构工作,62.9%的医学生都选择在公立机构工作,还有24%选择待定,其中整形美容方向的医学生则有高达71.4%选择在民营机构工作。选择公立机构的医学生最看重的是就业机构的权威规范(85.5%),其次是个人发展(72.5%)和手术安全(55.7%),选择民营机构的医学生则看重是就业机构的待遇报酬(82.9%),其次是机制灵活(70.9%)和环境宽松(42.7%)。因此,在现阶段条件下,公立机构凭借其学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将吸引更多相关人才,而在发展规模程度相当的前提下,公立机构不加快体制的改革,民营机构将在竞争具备资质的人才中将占据更大优势。

3.医学生就业以临床为主,科研为辅

整形美容医师强调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手术手法,临床工作需要比一般医师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和心理的沟通,因而临床工作不能因科研工作而脱节。同时医学生应该先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然后进行科研工作,这样更利于学习最新技术,使用最新设备,从而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有长足的进步。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必要的科研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有从事这方面意愿的医学生不多(12.7%),但现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竞争会促使这一方面的医学生比例增加。综合以上两方面,本科医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参加工作或是研究生考试做出选择。

4.医学生学习专业为主,全面发展

整形美容医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以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和求美人士解决烦恼,更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这类人群往往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负担或问题,职业医师必须在心理学上有一定学习基础,利于对此类人群进行开导,提高其对自身的自信心。目前,部分高端的机构甚至需要职业医师有相当的美学造诣,能够熟练的进行人体素描,并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和电脑技术。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专业的交叉融合,整形美容行业也更加需要多功能复合型人才,人才市场竞争将会愈加激烈。医学生在夯实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利用专业学习之余的时间扩展视野,全面发展,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辅修第二专业,给未来就业增加更多的砝码。

参考文献:

[1]王炜,祁佐良.论整形美容外科发展的趋势和走向[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 (4):466-488.

[2]2009-2012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W].中国调研报告网,2009.

[3]李祝华.美容医学专科医师分类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9-220.

[4]2007-2010年浙江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人员名单[W].浙江省卫生厅网,2007-2010.

[5]徐龙顺,李靖.美容医学学科发展与人才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3):358-359.

作者简介:

林力,男,现就读于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09级临床7班。

吴凌云,女,现就读于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09级临床6班。

沈婷,女,现就读于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09级临床4班。

第12篇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追求完美,口腔医学及其与口腔相关的专业也随之兴起,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凡是跟医学沾边的专业都是比较好的专业。然而在这个医学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类医学高等院校的兴起,使得医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就逐渐的严峻起来。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看法及就业打算

在大多数医学生的眼中,口腔相关的医学专业是一门比较好就业的专业,针对当下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口腔卫生的维护意识的提高,各种口腔门诊的兴起,口腔相关的医学专业逐渐成为了一门热门的行业。然而,在对于口腔相关的医学生的采访中却不难发现,口腔医学的发展固然可观,但却仅限于本科的专业医学生。对于在学习中更倾向于技术方面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去向却不太乐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身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并不感兴趣

一部分学生在最初选择专业时并没有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有过多的了解,而是受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等周边的人影响或怂恿才选择了这个专业。本身抱着混文凭的思想进行学习,得过且过。所以,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是不会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另有一部分同学实在是志不在此。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有自己的打算,并且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不感兴趣,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专业不会挂边。

2、 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门专业认识比较悲观,更多的人选择专升本

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获取更多的知识。一个人拥有了追求之后才会拥有前进奋斗的动力,而专升本是大多数专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奋斗目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很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一进入大学就已经在努力为三年后准备,在他们看来专升本与毕业后实习这二者比较而言,专升本才是正道出路。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是辛苦和没前途的代名词。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1]最近几年的医学发展较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期望比较高,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技术”二字上,从而在心底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个专业没有真正的重视,更多的注重于更高学历的追求。

(2)学生本身不能长时间的忍受口腔医学技术的技术工作。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娇气的性格,他们不能吃苦。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到口腔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他们认为条件太艰苦,不适合自己。因而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多的人认为,上了大学就不应该再进入工厂,下车间。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2]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单位,所以大多数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医院,或者是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等。当医院的需求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更注重的就变为质量,高文凭则成为了他们录取的第一凭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的学历就成为了大多数医学生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实际上是属于技术范畴,因此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的欲望。

(2)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点大多数是工厂,而工厂的工作环境与医院或者是诊所相比恐怕是天差地别。首先,工厂的工作环境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的宁静,太过嘈杂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是一种负担,大多数人更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工作环境;其次,工厂的强制性比较强,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相对的自由。

3、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有很多学校更注重于升学率的提高,想凭借升学率来提高知名度,以此获得更大的生源,因此对于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不太重视,更注重于专升本相关科目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这一相关科目也变得轻视起来。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也不够,甚至可以说是落后。

三、解决现状的对策

1、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在招生宣传及新生报到时要向考生详细讲解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有很大的区别,对口腔医学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招收进来,而不是对不明情况的学生及其家长避而不谈,这就等于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上学,等到明白了一些情况就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对于招收的同学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各种基本能力的锻炼,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对于工作充满信心,使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

2、学校应完善教学模式

老师一定程度上要改变教学方式。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引领他们树立起就业的信心。端正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积极地就业心理,并向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3、社会方面应改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环境

社会方面应改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环境,从真正意义上使人们对于这门专业产生新的认识,树立起人们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信心,提高专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吕春,赵忠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36.

[2] 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式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9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