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引人注目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启动,并且已在部分省份展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应试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滞后于形势发展,不能很好地为政治教学服务,严重阻碍了政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急需探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这一背景下,时代特征鲜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师理应站在新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起,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前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优秀的教学设计为基础,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受益不深。因此,要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形成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要具备把握教材思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讲解得有条有序,才能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才能使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是最具号召力的旗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相关,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休戚相关。正如党的十六中全会指出的:“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此,首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形成同仇敌忾的凝聚力。其次,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务必要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最后,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渗透的能力。高中政治课本中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素材,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极力挖掘爱国题材,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较低。所以,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搬硬套”的现象,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灵活穿插使用其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问答法、读书法和自教自讲法等。同时,积极运用教具及现代媒体演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充实课堂内容。如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辨是非、激励情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理论的认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课堂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实际问题和实践的结合,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的“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其次,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联系本地的社会发展实际授课。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不忘教育教学的灵魂理念――教书育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克服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浮躁现象,以帮助学生真正有所发展、回归课堂为真谛。我们要积极探索,继续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生活化 课程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重视教学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而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
1,新课程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含义
首先,“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中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另外,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问题,家庭经济条件有贫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理论,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关l经济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和困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其次,“贴近生活”是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认真筛选,力求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引领学生在这种生活背景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自主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透析事物本原,领悟生活真谛。
2如何将生活化素材引进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和创新)时,结合广东实际,以凉茶为例,它是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筛选生活素材,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课程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使课程内容体现出生活时代信息,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寻找知识原形,使生活情境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促使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一课时中,我受到《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今天时展特征。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人工厂、农村、市场、机关单位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讨论追求“社会公平”下的效率。如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中学生高消费剖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的辨证统一”等等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中学生消费之我见”、“农民工与城市发展”、“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三个专题,通过6课时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一、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高中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对知识记忆不深刻的现象,因此,要达到对知识“烂熟于心”,必须进行多次的、每次有重点的复习。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时间的多少、自我的实际情况、复习内容的多少、难易和知识的重要性安排时间,有主次之分,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浮躁。一般地说,复习可以分为几个环节:一是浏览粗读,明确知识轮廓;二是分清主次,精读攻克重难点;三是全面仔细地读,掌握知识全貌,建立知识体系,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四是通过做题查漏补缺,注重发挥错题的作用,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强化;五分类整理,总结归纳类型题和解题方法、解题思路。
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针对性训练,全面提高其解题的能力,尤其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地分析和研究热点素材,积极探索命题的切入点,下大功夫提高自己解决应用型与实践型试题的能力。对于材料题和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大量有关时政方面的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自己重组问题情境,学着设计具有创新性的试题;五要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案思路及要点;六要对全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进行诊断地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和规范自己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等。
三、提高思想政治习题课的讲解效率
理解熟记知识是基础,而“记忆”和“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高效巩固知识的目的。习题,许多时候就是一个设置情境、预设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解习题,也就是一个培养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习题课就是要针对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实现加涅索所说的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教会学生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习题讲解课中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课上明白,课后再次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对学生做题时间做出限定,同时引导其充分运用课本的知识来解决习题中的问题,提高做题的效率。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评讲。
对于习题上的问题,课堂上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互相帮助解决,一方面可以避免老师花费过多课堂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把自己懂得知识教会其他同学,更有助于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会存在的问题,老师必须详细讲解,重点强调,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四、加强对学生的专项练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政治教师的观念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多高三政治教学及备考我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很多同学学习政治很用功,政治观点、原理记忆也没问题,背得很熟,课堂学生也感觉到听懂了,题目做得也不少,但是,考起试来总是不理想或成绩提高不快的现象,而是还很普遍。这集中反映出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迁移和运用原理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个教学复习中常见的难题,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以每章、每节、每单元的灵魂知识作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专项练习(如:辨析题、论述题等待主观性试题),并以此来引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答题的技巧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就要转变观念,不要包办代替,要抓住重点难点知识,找准切入点,敢于大胆地“放”,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消化时间。同时,也要及时地“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复习容量,又提高高三政治课堂的复习效果。
五、要求学生构筑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整体思考水平
大家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主动自觉地做到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立体知识体系(框架),以备在高考中做到随“点”随“到”。比如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由三大基础理论(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和六个基本常识组成。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将厚书读薄,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建构三学科的立体知识网络体系,提高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动手建构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会从总体上驾驭知识,提高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当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整理,不过一定要自己动手,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更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更谈不上印象深刻和融会贯通了。
综上所述,复习是一个自我思考、训练、积累、提高的学习过程。提高知识的复习效率,可以帮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从教师这一主体来说,应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和目标,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以多种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记忆”与“训练”相结合,重视习题训练的效率,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 h ? ? ?`? ?]? ?不像数学计算那样有法可依。它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所创新,同样要要求教师在指导时有所创新。训练训练,作文教学当然离不开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只是教师大讲特讲写作知识,讲得越多对学生的害处越大,因为这容易造成写作短程的条条框框对学生手脚的束缚,反而形不成能力。既然讲多了不秆,那就干脆别讲,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让他们在摸索中提高。这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十分错误的,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九牛二虎之力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在学生刚开始写作文的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突出。到了中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适当的指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写前指导还是写后指导,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尽管省时省力,效果却很不理想。于是我想,有没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指导方式呢?从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中,我得到启示:写作是一种最具有个性的语文活动,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个别辅导方式。
四、课堂上改进作文教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作文时可以利用一种恰当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境愉悦地学习作文。作文指导课上得生动活泼,启动了学生内在的活力,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从厌烦上作文课转变到盼望上作文课。
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指导学生写《我的自画像》《美丽的秋天》等,让同学们先画画,然后拿着自己的画给大家做讲解。学生将会感到十分有趣,课堂气氛就会顿时活跃起来,说话热情高涨,甚至就会连一向不发言的同学都争着回答,因此,应改变以前传统的教法,用生动、快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
同时,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尤其对差生,哪怕是点滴闪光点或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表扬。因为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对写作毫无兴趣,自卑感强。因此教师在批改他们的日记时应特别留意,只要发现一句写得精彩的句子就应在晨读时间让他们读给大家听,有时还可以把他们用得好的词语写在黑板的积累角里。这样鼓励几次后,他们就会从害怕作文到喜欢上作文。
总之,兴趣是人们进入科学艺术境界的导游,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相当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不拘于一格,只要适用、有效就行。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培养起学生浓厚而持久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面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这就要求必须实现两者的科学有效衔接。但在现实中学政治教学实践中,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初高中政治教师,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侧重分析从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与备考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
1. 政治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标研读的力度不够、课程目标把握不准而形成的衔接问题;2. 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3. 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4.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在中考和高考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二、解决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思考
1. 研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掌握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重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新课程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如果目标不清,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迷失方向,因而课程与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也是衡量教学效率(有效性)的核心标准。初高中新课标准虽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但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独立,同样,与课程和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内容也相对独立。以政治学科为例,初高中教学衔接过程中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没有严密的连续性,基本上是独立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向学生讲清学习的目标、内容p要求和学习的方法。
2. 处理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由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初高中教材在内容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空白,且高中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高中教师务必处理好高中学科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以高一政治新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要把握好。例如高一《经济常识》第一单元既是经济生活的入门和基础,又是全书的重点,学好这一单元对今后的学习影响重大,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个核心概念讲清“商品与货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与价格”“价格与供求”等重要关系,并以核心概念和诸多关系为基础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要讲好本单元,建议把主要概念、原理讲清楚就行,不要作过多的拓展与深挖,切实做到“内联讲深讲清(深度)”“外联讲活讲开(广度)”和“总体放缓(教学节奏)”,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因而从第二单元开始,相对而言知识深度、广度小一些,加上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扎实学习已“登堂”,教学节奏可以适当加快。
3. 引领学生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引领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并最终影响教学实效。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优势,依照新课标的要求,继续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理想教育等,以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才观”。要引导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预习、课堂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高考,教学要适应高考的变化和要求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高考指挥棒”的做法之所以遭到指责,除了大多教师对高考政策的理解偏差的因素,其实也有高考自身导向性存在的不科学因素,过去较长一个时期高考命题以知识立意为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中教学,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考生必备的能力要求。近几年高考政治命题特点的重大转变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落实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高中课堂的生命力。让高中政治教师研究新课程高考考纲、参加高考模拟考、做高考题、写高考试题分析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常规。近几年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已有行动,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学校会逐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使高中政治教师尽快适应新高考的变化和要求,更快地实现教师由“中考理念”向“高考理念”的转变,更好、更快地搞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调进行德育功能的培养是顺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客观性要求
目前我国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世界上强大的国家,这就要求我国的接班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目前仍有很多的拜金主义、诚信缺失的现象出现在社会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的道德素养不够高,不狂热否认的是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缺失。要想建设强大的国家,首先要塑造一个强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出具有高尚品德和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重塑社会的道德体系,从而杜绝道德缺失的现象出现。
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调进行德育功能的培养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由于高中阶段正是高中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高中教育是否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是否可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强大的爱国主义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的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调进行德育功能的培养是肩负着国家的振兴和昌盛的重要历史使命,使历史的必然选择。
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调进行德育功能是全面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行的新课标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起着导航和引导的作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情感。所以,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主旨,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功能的培养。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调进行德育功能的紧迫性
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思想政治课程经过了多次的改革,但是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是一味的强调课本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个方面看出:
1、学科教育趋向于功利化发展,重视智力教育,忽略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由于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应试教育,这就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成了学生升学的工具。由于高中文理分科,文科班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教师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得高分上,这就造成了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在了知识点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之上,这样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的追求等方面的目标完全就被忽略。理科班由于高看不涉及思想政治的考试,思想政治更是被沦为了教学的边缘,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根本就无法实现。
2、学科教育趋向于表演化教学,重视形式,忽略教育的内容
虽然在诸多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对课程进行一些合理的设计,例如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举行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视频等,但是由于缺乏及时的指导和点评,使得这样的德育教育的环节只是流于形式化和表演化。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只是为了应付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的评价进行的表面上的德育教育,所以这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匮乏,缺乏实际的德育教育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也非常差,甚至对一些学生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德育教育的主体缺失化严重,重视教育,轻视学生的感悟
在高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德育方面的价值有深切的认同,同时教师还要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省和反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主导参与到价值的选择和价值的判断中去,学会分辨善恶美丑,实现培养学生德育的教学目标。
一、当前商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出现了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政治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说教方式,转为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穿新鞋,走老路。大多数政治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过于依赖课本,观念难以更新,教法单调,缺乏创新。教学别注重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缺乏很好的情境,把“对话”变成了单一的“问答”,导致满堂问、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转变,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分和学校在学生的选拔和评价机制上仍然是传统的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样,新课程的寒葬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2)学生自主性发挥得不够好。目前政治课堂在尽力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模式的丰富生动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但是,目前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生动呈现知识,借助小组讨论,借助于课堂上教师提问题等方式。学生确实在活动,但总有一种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发挥得还是不够好。
(3)教学观念上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者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学生回答问题”画上了等号。以为提问越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得越充分。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维护了教师作为知识掌握者的权威。却忽视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基本上都是传授知识、应付能力的灌输式的教学取向,所提问题集中在认知记忆性方面。因此,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新课程教学的“满堂问”。
二、高中新课程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讲规律、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只要是本着这个原则,就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政治课堂必须反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底该如何培养呢?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通过句句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点,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他们认识上的升华。例如在学习“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这一基本内容时,可以让同学们进行演讲,假如你作为企业(公司)的经营者(总经理),你怎样使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要求和设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训练,例如:经营者的素质越高,企业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提高。创新也在这样的一堂课中得到培养。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就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创新的培养。现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考察与要求越来越高。但毕业班的学生为了应付高考,每个星期都要做几份试卷,问题是,并不是做了就算了,教师必须进行点评,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要到达这些目的,也必须句句设疑,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评价,多讲解题方法和技巧,举一反
三、最好能把试题和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这样,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同时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感到回味无穷,更增强了信心
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这也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例如,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举例来说,教师在讲“经济常识”价值规律时,由于价值规律比较抽象,教师不应直接讲述概念,而应列举以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下雪了,菜市场上的蔬菜价格一路上涨,天晴了价格又回落到正常的水平;禽流感期间,鸡的价格一跌再跌,甚至无人问津,大家谈“鸡”色变。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商品价格会无限制的上涨和下跌吗?学生讨论后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采用生活现象和事例导入,学生会感到亲切,新鲜自然,较好地体现政治课中的生活主题。
参考文献:
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高中生对老师的思想教育内容和书本上的一些精神,大都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忽视了正面引导,并做不到及时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影响的不仅仅是教育效果,甚至会直接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若有不同见解,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注重疏导,迎战困难。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畅所欲言,即使是某些观点和思想与教师和教材相悖。孔子曾说:当仁不让于师。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主要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建议者、指导者,在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少指责,多理解,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部分由4个模块组成,包括了传统高中的所有内容,同时还新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个全新的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与生活》等内容也做了较大的改动,内容有增有减。总的来说,新课程内容更加宽泛,但理论上相对降低了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创新意识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上,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问题(情境)探究法、对话互动教学法、实践探究法等;在内容上不能随意拓展、挖深,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让课堂从教师的“单一角色”转变为师生的“角色互动”,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标理念,提高课堂效率,让高中政治课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焕发活力。
三、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成效一般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要大胆尝试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创造一切条件,相反设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既有文字和声音,也有图像和动画,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越大,对知识的理解越透彻。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释疑。
四、巧妙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以及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钻研的能力。作业的完成质量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及时提醒和示范。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为了学生。对于课内作业,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对于课外作业,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前者值得表扬,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提醒学生注意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个性。
五、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创新思维
新程标准要求“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教材仅是课程的一种主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凡与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政治课;生活化;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联系起来,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原因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科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程《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并在具体内容上也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对象,如生活与消费、、文化与生活等,说明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实际、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学改变过去教学内容的“假”“大”“空”,从教材知识中走出来,紧密联系实际。
所以我积极落实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把生活实际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这就是我正在探索和实践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模式。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用具体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趣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例如:在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贷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并问此举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那些具体的影响?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国家在运用什么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让学生们展开充分讨论并发言,最后老师联系国内国际形势进行分析,使学生弄明白这样做,是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以及为什么宏观调控,结合时政热点,运用教学知识点,分析教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大事,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除了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还要联系学生身边小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针对学生中有炫耀名牌和生活巾的浪费现象,我组织他们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的大讨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我引导他们对“企业应如何树立品牌,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等等。 二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纠正思想上的偏差
高中生正值青春萌动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正处于幼稚成熟转化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成人感已经开始确立,独立意向迅速发展,对自尊心有了强烈要求。但由于长期受高考指挥棒的压力已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导致了符种发展的偏差,如体现在学生身上的自我封闭,狭隘独尊等等,他们只考虑自己,很少顾及别人。如何纠正上述的心理偏差,思想政治课应该告别生硬的说教,回归生活,关注生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我请学生观看感恩教育报告会,看后,请学生结合所学的人生价值的知识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出观后感。这样来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关心帮助学生,感恩父母和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将生活化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方面面。
一、近三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政治卷时政热点的考查情况
二、命题选用时政热点材料的特点
政治高考试题选用时政热点材料作为素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时效性、重大性等特点。
从时间上看,有些时政热点为长效热点,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I第39题,试题通过“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学生活的回忆,实际上反映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多数时政热点为及时性的热点。
从内容上看,所有时政热点都涉及:关注人类生存发展;重视国计民生;反映社会重大科技成果;突出政府责任、公民权益和国家利益等。
选用的时政热点作为命题背景材料,具有信息量较为丰富、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尽量回避那些不确定性、存在变数的热点问题。
三、时政热点的复习备考建议
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政治试卷来看,试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和主张,突出了政治试卷的高考考试功能。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必须高度重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政治课复习备考的效能。
1.精选、选准时政热点材料
(1)主要关注本年度内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通过的重大决策等时政热点。
(2)持续关注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等热点。如资源能源环境问题、食品质量安全、人口老年化、国际反恐活动等。
(3)密切关注国家重大战略的布局与调整。如“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
(4)国家着力解决关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等重要政策和举措。
(5)引领社会思潮,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等先进人物和事迹、思想和观念等。
(6)国家重大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
(7)其他反映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重大成果。
2.学会多角度分析时政热点材料,培养运用课本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试题考查时政热点并不是考查热点本身,而是以热点材料为题目创设情境,来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不能就热点材料去学热点材料,应以热点材料为载体,活化课本知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材料,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主观题的答案应根据材料生成语言,忌完全照搬照抄材料和课本语言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腐。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一些学校的教育者仍无法摆脱传统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被禁锢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偏重于理论传输,不注重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的基础是传授知识,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正确的思想引导。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不仅关乎着学生高考的命运,还关系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以及对未来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引。现如今,高中政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把单一式的灌输式教学作为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现象,不把时事政治有效地导入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视野狭隘。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对教材缺少适度的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者纷纷变革教学模式,有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初衷及举措是好的,但是没有适度地把握。教育者严重脱离了教材,一味地进行扩充和练习,这样导致学生没有整体的学习框架、基础知识,知识要点把握不全,因此,根基打不好,就无法在此基础上有所建树,而且上文也提到,一些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的教学,使学生脱离了实际,这样使学生形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阻碍了学生的思想和视野的拓宽,这样的情况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没有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严重削弱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课有效性的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者要吸收教学精华,摒弃传统的阻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围绕学生发展,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学生才能卸下思想上的负担,认真投身于思想政治学习中。其次,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主宰者,所以,面临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仅是作为师长的引导者,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互交流,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后,教师要总结经验,时常反思,在总结与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者也要实行有效教育,时刻关注国家实事,转变思想,这样才能实现行为与思想的统一,从而做到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改变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如今,教育界普遍存在模仿式教学、复制式教学。所谓复制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来不改变教学路数,从一开始到结束都使用一套教学模式,甚至有些教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照搬别人的教学方式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摸清教师教学流程,从而不认真对待政治学科,另一方面,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的教学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知表不知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挖掘学生潜在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到情景教学的引导。情景教学,就是贴近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积累并有效运用知识。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情景模式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要领,在探索中发现问题的实质。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投身于学习中,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要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政治不同于其他科目,实事政治随时都在变化。这样在相互交流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更好地做到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交流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给予相关帮助,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时效性。
3.适度地把握教材。教材只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跳出书海,尤其是政治教学,实事随时发生,如果不加以关注,拓宽学生的视野,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想。但是,教材之所以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在编排上不存在重复性,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以教材程序为参考对象,通过合理的参考、加工,有效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育者在教材的使用方面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三、结语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念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是每个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把握好未来的关键,但是,有效性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教育者在持久战的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建斌.探究性学习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而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在于师生的配合。新课改,顾名思义,就是要与传统有所区别,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是老师讲学生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政治老师必须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
(1)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改革重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学期的教学任务,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2)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客观实际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农村学校,现有生源在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缺乏,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要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加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新时代的今天,老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也不是包办一切的传统家长,今天的老师应该充当一个牧羊人,他的工作是放羊,而不是割草来喂羊,若这样羊不高兴,牧人也很累,而他应该做的是把羊赶到一块水草丰茂的地方去,让羊自己去吃草,牧人也很轻松,一举两得,皆大欢喜!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政治课堂要发挥老师的牧人作用,给学生创设新鲜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采用以下导入方式:用时事热点、小品、漫画、故事、小实验等为话题导入新课。
(2)通过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只是一个掌舵的人。因此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出力去划桨,只引导他们走正确的方向,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当然也可以说是领跑者,让学生自己跟着老师跑,而不是传统老师背着学生跑。因此,既然老师是一个掌舵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精心设问来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意义,才能以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2)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教学要有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有效果,达成学习目标;有效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有魅力,吸引学生,力求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最大值。以下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
(3)课堂教学生活化。所谓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社会生活,特别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 事例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将学生从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中解脱出来,向学生提供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对可亲可感的日常生活、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与对话中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4)充分利用课文探究活动,强化课堂训练。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自以为自己讲解的很明白,学生一定能听的明白。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新课程,我们不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遍训练与针对性训练相结合,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得有获。
(5)要善于根据学生需要,把握教学广度、深度和难度。政治课原有的经济、政治、哲学三部分内容变为四部分。新课程下的政治课面临两项任务,一是普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常识。二是应对高考。
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
1 课程目标的构建突出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为其核心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因而,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2 课程内容的设计形式更加新颖
过去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课标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而至学习主题再至目标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课标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者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
3 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课标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及关系上,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4 体现了评价标准多元性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评价。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手段。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可以自我记录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 凸显生活实践成为新课标的基本教学方法论要求
新课标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而且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这个方式的转变受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生活实践的支配和影响。实施新的学习方式,实现知、情、意三个维度的整合与发展,离不开学生亲身经历的的生活实践。只有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去领悟知识,才能有效地完成新课标的方法论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反复阅读了新课标之后,不免引起我对其他问题的一些思考。
5.1 新课程改革下,必须明确学生到底要养成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就提出: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权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新课改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根本动摇,它不仅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和设置的转变,更要涉及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德育观,以及评价机制的根本变化。因而,养成教育要着眼于社会未来及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培养能适应变化、有坚强毅力、有自主能力,有鲜明个性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