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9 17:32:35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

1、了解童话,产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学会看目录和插图。

3、简单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能积累一些词语。

4、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主旨,与自己的生活产生链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故事人物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积累词语。

2、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主旨,与自己的生活产生链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封面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小狗的小房子》(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这本书大家都读完了吗?(出示课件)你能从封面上了解哪些信息?

(书名、作者)

二、了解作者,认识目录,了解插图。

1、指名读作者简介。

2、认识目录。

看《小狗的小房子》这本书的目录,我们会发现,除了《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以外,还有其他的故事。

指名说一说。

你知道故事名对应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吗?

3、认识插图。

出示插图,指名说说插图对应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量词我会填

二十( )瓜子儿 一( )小狗 两( )椅子 一( )小柳树

三( )朋友一( )油漆 一( )蛇 一( )冰

2、ABB式词语我会选

()的草地()地说()的眼睛()地吃枣子

①亮晶晶 ②乐呵呵 ③毛茸茸④笑眯眯

四、简单认识人物,了解故事情节。

1、将下列故事名字和对应的主人公连一连。

《小狗的小房子》小柳树

《西瓜房子》小猫和小狗

《湖里的故事》 小刺猬

《小柳树和小枣树》 圆圆

引导孩子们看目录,分别说出每个故事的主人公。

2、你最喜欢这本书中的哪个故事?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以“我最喜欢《 》这个故事,因为”或者“我最喜欢《 》这个故事中的(),因为() ”的句式说话。

3、读《小狗的小房子》,看对话,猜一猜是谁说的话。

① “门口没意思,咱们到小河边去吧,小河边可好玩啦!”

“小河边远吗?“

“不太远,穿过树林就是。“

“我不!碰见大灰狼怎么办?”

“大狼怕什么!我可有劲儿啦!我咬他,把他咬流血!”

②“咱们不要小房子,好吗?太沉啦!咱们带着雨伞,好吗?”

“那我不去啦!”

“好!好!咱们抬着小房子!”

说一说,看了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与生活链接。

和同桌分角色朗读小狗和小猫的对话。

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狗说:“不对,你讲错啦!我也听过这个故事,根本不是小狗,是小猫!这个故事就叫‘小猫钓鱼’!“

小猫说:“小狗钓鱼!“

小狗说:“小猫钓鱼!“

小猫说:“就是小狗钓鱼!小狗钓鱼!小狗钓鱼!“

小狗说:“让我想一想……啊,对啦,我想起来了!有一个故事,叫‘小猫钓鱼‘,可是还有一个故事,叫‘小狗钓鱼’,就是你讲的这个。”

思考:你愿意跟他们俩中的哪一个交朋友?为什么?

指名说一说。

小结引导:交朋友这件事,重要的不是你会遇到了谁,而是你会成为怎样的朋友。

出示关于交朋友的名言警句:

谅解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毛泽东

朋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才叫真正的朋友。——莎士比亚

要结识朋友,自己得先是个朋友。——哈伯德

五、总结

其实,不只是《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跟友谊有关,这本书里面的好多故事都跟友谊有关。希望同学们读了这本书之后,都能交到宽容、温和、重视友情的朋友,也希望同学们自己就是宽容、温和、重视友情的人,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读书、知理,这也是我们读书的意义所在。

《小狗的小房子》阅读教案申慧

 阅读目标:  

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故事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思考,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有序思考,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阅读,让学生发掘数学特有的美,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数学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狗吗?  2、你见过小狗的小房子吗?关于小狗的小房子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

3、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师生一起看故事:  

1、遇见小猫。小狗和小猫说了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汇报)  

2、被主人骂。小猫又说了什么?

(小组合作、汇报)  

3、和小猫商量出去玩。 

(小组合作、汇报)  

4、背着房子去游玩。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小组合作、汇报)  

三、总结:  

第2篇

论文关键词: 科技英语阅读课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 优势 弊端 对策

论文摘 要: 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选课或选修课。目前利用计算机进行科技英语阅读教学还比较受欢迎。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本文针对我国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弊端,提出了提高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认识及增加投入,创设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库,开发课程学习监控软件系统,不能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等利用和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研究目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不断地进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实验,认为多媒体模式英语教学从整体上优于传统的非多媒体模式英语教学,尤其是体现在听说和泛读课程的教学上[1];而利用网络技术研制课件,在网络环境下展开泛读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同时,通过调查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泛读教学持欢迎与肯定的态度[3]。因此,大力发展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可能。

科技英语阅读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对象大多是研究生或本科生,但有的专科学校也开设该课程(注:主要作为公选课或选修课),其目的基本上是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文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原版科技书刊和文章进行翻译。当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也发现了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基于此,本文拟就科技英语阅读(注:有的学校称之为科技英语泛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二、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

利用计算机辅助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课堂教学。与传统的阅读课堂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优越性。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在科技英语阅读课堂,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文字,还有声音、动画、图像等,图文并茂地提供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自行编辑制作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具体情况的其他多媒体视听教学内容材料,如编辑原版科技影片、科技英语新闻、背景知识、人物传记、外国历史、地理等有关的教学资料。这种视听结合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先进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利用一些英语报纸的电子版下载一些重要科技新闻、科技热点问题报道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链接到教学内容中,供学生阅读和讨论。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展同步。

(三)互动性和自主性。

网络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在大多数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即信息往往由教育者单方面地“倾销”给学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互联网互动式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组织、加工、甚至创造者[4]。也就是说,网络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自由轻松的、更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内在的学习潜力得以挖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在线阅读活动由学生自主发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的控制权由学生自己掌握,可以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受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节拍的限制。

(四)课堂时间的节省。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占去了课堂大量的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多媒体非书写资料信息容量大,可实现非线性教学,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幻灯及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

(五)创造语言交际环境。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创造了语言交流环境,强化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王守仁等研发的阅读教学课件设置了讨论区,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在线讨论过程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六)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

网络教学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实施以课件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均有记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课外阅读内容的检查也十分方便。过去,教师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但因教学班级大等原因,课外阅读的检查一直难以落实。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研制教学课件人员编制了课外阅读材料检查程序,计算机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定量检查,确保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对课外阅读内容的书面讨论,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七)把握最新科技信息。

通过网络阅读材料及网络视频,了解国外科技新闻,把握国外最新科技信息,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英语技能是不能够完全脱离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一种技能的进步对另一种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视听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

三、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弊端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也有其弊端。

(一)师生间缺乏无声语言的沟通。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用动作、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沟通形式,以及利用在讨论中焕发出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下,由于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经过编程的机器,显而易见无法体现出教师的这种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二)用自然语言交流受到限制。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课堂里的语言交际活动只能模拟客观世界的交际需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里创造这种模拟的交际环境没有困难,但要不受控制地使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对话则目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5]。现今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水平使计算机不可能像教师那样,凭自己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用自然语言与学生进行不受限制地对话、交流。这样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然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网络阅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便与不适。

首先,通过网络阅读需要学生透过计算机显示器获取信息,远远不如书面材料那样方便,因为人脑加工电子信息的方式使通过显示器阅读成为一种非自然状态的行为,这就使得从显示器直接阅读信息有一种不可回避的内在矛盾[6]。其次,长时间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对于学生的视力有害,而课后继续上网阅读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绝非易事。

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学习材料,还有娱乐、游戏资源。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上,要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学材料绝非易事,因为在教学实验中人们发现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五)教师的备课量加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阅读教学无疑使教师的备课量加大。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预先花力气自己设计好阅读课件,如设计HTML格式的课件,制作幻灯片和实物投影,等等,而课件的设计绝非简单地把教学材料直接打入电脑,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目标需要来取舍与设计,这样教师的备课量就加大,负担较重。

(六)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陈旧与不足。

近年来,认为文科教育不需要现代化设备的偏见依然相当普遍,因此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已成为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工作难以推动的主要障碍之一。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是根本无法进行的。可见,设备有待更新与补充。

四、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策

(一)提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增加投入。

提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增加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双投入。提高认识,让教育决策者关心阅读教学,有助于教育经费的投入;设备的购置与更新有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软件的购置和软件编制经费的预算充足有利于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展开,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库。

考虑到教师备课量大及学生在线阅读的昂贵费用等原因,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组织专门人员创设各相关专业的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和教学资源库。这样,为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

(三)开发课程学习监控软件系统。

开发功能强大的阅读课程监控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的检查进行监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和注意力进行监控。这样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控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四)不能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事实表明,课堂教育的环境和教师的指导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对于开放性的问题计算机无法处理,只能由教师给予指导、检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教育合作者,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

(五)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

尽管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提出已有多年,但对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似乎还未成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无疑是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一大遗憾。所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科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优越性,其发展全景广阔。同时,也应看到目前计算机技术条件下这种教学模式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毕竟还是辅助性的,在某些方面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相应的对策,把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前者成为后者强有力的教学辅助者,对于阅读的教学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出,从而迅速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栓科,杨宏.从教学实际看多媒体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9,2.

[2]王守仁,赵文书.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0,2.

[3]李志荣,孔惠洁.英语专业泛读课网络教学尝试[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4]史兴松.网络教育利弊观[J].外语电化教学,2001,9.

[5]杨惠中.多媒体机助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第3篇

第一,明确阅读课教学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和具体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要做到首先备教材,其次备学生;设定方案时要设定预期目标及任务,铺设一个个台阶向预期目标推进。具体设计思路要本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设计导、读、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要明确以下几点:

1. 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优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

2. 阅读教学的多元目标: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阅读教学策略: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

4. 阅读课教学设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任务推动阅读,以任务贯穿阅读(要注意把握深度,广度和难度)。

5. 阅读课教学方法:感知概括应用;提倡讨论式阅读。

6. 教学过程中:宽容的课堂气氛,平等的学习氛围,“交互式”教学活动方式(其中包括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

7. 阅读课教学资源上:以课内阅读资源为核心,开辟课外和校外阅读的立体课堂。

8、阅读教学测试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

第二,掌握阅读课教学所涉及到的相关教学理念

1.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避免满堂灌,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2. 阅读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清楚那些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要求学生从层次结构上去理解,培养学生恰当实用语言的能力。

交际性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实践。

精泛结合原则: 精读——分析,获得语言知识;泛读——扩大语言知识,吸收信息。一定要注意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泛读比例应逐渐增加。

兼顾听说写原则: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分阶段侧重。

3. 阅读过程中的技巧

扫读(skimming)主要用于对文章的标题以及首位句的阅读。

跳读(scanning)为获得特定的信息,例如在图标中快速获得重要信息。

细读(close-reading)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更多语言知识。

无论采取哪种阅读技巧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以便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第三,熟练运用阅读课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 视图复述

可以根据阅读课内容利用教学挂图或者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从而训练学生口语及记忆方面的能力。

2. 分角色扮演

例如有些有故事情节的阅读课文或者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阅读课,都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阅读课文中的人物。

3. 创新思维

每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话题,而阅读课文又和话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为中心,参考阅读课文的内容给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阅读后的写

阅读材料可以改为对整段文章的关键词填空,可以改为完形填空,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以达到巩固的作用,强化学生记忆训练和思维训练。

第四,合理安排阅读课三个阶段的活动

1. 阅读前

阅读前活动旨在引出话题、激发兴趣,即导入阶段。可利用提问、想像、游戏、图片、表演、讨论等进行巧妙的导入,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预测和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文章、学习新知识铺垫道路。

2. 阅读中

阅读中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重要一环。旨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首先整体把握,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接着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然后整体重读,深度理解,掌握语言结构。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

3. 阅读后

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结合听、说、读、写加强训练。适当的口头和书面练习是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以达到活化教材,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第五,合理运用阅读课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 教师多角色转换

例如教师要变演讲者为启发者和主持者;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有效对策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最广泛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国家和社会更多方面信息的最佳选择。而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心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初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的目的,是为了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和促进,促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精心的阅读材料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应该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和适应性,而且要尤其注重其多样化特点。首先,因为学生是包括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所应该紧紧围绕的教学主体,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时,为了提升应该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水平,注意难易适中,即生词不要过多,篇幅也不要过长,并且要随着课堂学习、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而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和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合适得阅读材料。初一年级的学生的阅读材料要注重短小精悍、幽默有趣,多多设计天文、地理、历史和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阅读,帮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比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等文章。而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知识提升,就要注重选择一些时代性、新颖性较强的报刊文章,争取能够较多的涉及体育、娱乐和学习等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比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等报刊上的文章进行阅读。而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已经对阅读内容产生了自己的偏好,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阅读量和阅读范围的扩展,向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英语阅读系列教材的推荐,鼓励学生进行好章、好句的摘抄和笔记,引导学生写一些较短的读后感或者其他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争取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二、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普及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转变自身角色的作用。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参与、探索、总结和交流,实现良好阅读态度和高效、高质阅读习惯的形成。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性活动是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的途径。

1.创设情境。教师要以学生阅读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科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阅读材料,为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学生逐渐融合到英语语言运用的特定情境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言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2.小组合作。在学生进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身阅读内容的交流和探讨,无论是自身阅读词汇、短语、新句型的学习心得还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没有理解的单词、句子等问题的咨询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方式阐明观点,用这种形式检验学生阅读效果。

3.探究性活动。合作学习进行之后,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效果反馈,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的阅读内容来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一些合理的问题设置,互相提问、进行研讨、探究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主题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将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实际,通过自己的观点陈述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升英语阅读的技巧和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材料的朗读,并且注意精彩段落和文章的背诵。同时,用写作的形式也可以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和句型充分运用起来,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其次,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材料中精彩语句的赏析,适当开展相关的专项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贯彻整体阅读法,要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整个篇章中,而不是个别生词上,让他们纵观全文,整体把握,注意文章内部的前呼后应效果和情节联系设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阅读正是提供这些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能够以此为工具及时地交换和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初中英语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外知识的多多涉猎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范围,促成其正确人生观、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向红.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3.(11):67.

第5篇

但由于以下原因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

3.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不是积极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作业试卷。

4.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书香校园文化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通过校园墙体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1 打造墙体文化。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1)在教学楼走廊、楼梯墙上及连廊的石柱上统一装饰140余块题写有名人名言的条幅,内容主要是激励学生爱读书的、爱国、勤奋学习、树立理想、热爱科学等。(2)石桌文化——在校园景观区设立8张石桌,为学生提供另一个阅读场所。(3)艺术长廊——欣赏名家书画、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4)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5)学科长廊——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1.2 建设班级"书香"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书香文化"班级,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兼顾共性与个性。我们要求每班教室的国旗、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出风格各异的墙体文化。

二、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2.1 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公开课观摩教学,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2.2.加强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馆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

三、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3.1 倡导教师带头阅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举办"语文课外阅读讲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等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举办"读书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第6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我对略读课文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感到困惑,平时总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学实际中便忽视了它,把它当作“快餐”对待。其实不然,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略度课文实则也是一道大餐。通过自已近两年的磨课和整合有关资料,对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策略来实现用教材教略读课文,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略读课文”是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略谈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有一课时,在一节课里如何开展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是关键,略读课文要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过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留给学生整块的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的时间和空间。

(一)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这句话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创设了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篇首的导语就像学习伙伴,为自主学习指出了方向。仔细揣摩导语,前半部分是与精读课文、本组主题建立联系,而后半部分则是独立阅读方法的提示、文本语言特色的感悟以及课外学习延伸指引等。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拔,将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催发阅读的消化吸收,这化解的过程也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读自悟,精当点拨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此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学生自读自悟和交流。教学略读课文,教师应把握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分寸。当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需要适时“隐退”,应腾出大量的时空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阅读;汇报交流时,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深入点拨时,引导学生再次去阅读,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处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略读”不是“浅读”。教师是应以教材为生成点,基于整组、整体的目标,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要精当点拨,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增进、学习方法的迁移等,这过程也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三)重视拓展,开阔视野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纽带,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略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水浒传》、《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空间的环节,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改写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第7篇

一、注重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亲近文本,对文本有更加宽泛的了解。预习就为学生提高这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自觉地去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有成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子,每篇课文的预习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我学会的词语;②我喜欢的句子;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例如,预习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做的:①我学会的词语:一碧千里、翠流、低吟……②我喜欢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您去过草原吗?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学生的预习就不会停留在读一两遍课文的形式上,他们必须去认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当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对文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这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一堂课的目标、方法、提问、板书,甚至教学的语言和教态都要进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对文本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当学生理解肤浅、领悟不到文本的主旨,或者说对文本的主旨缺少更深层次的感悟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结果,学生的认识都是:“我”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完全是因为唯一的听众——那个女音乐教授的鼓励。此时,教师很有必要讲解一下,“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除了老教授的赏识和鼓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气馁、不放弃。这样就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别人鼓励外,还要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遇到深、宽、难的问题时被卡壳的现象。当学生的讨论停留在同一个低层次,重复徘徊的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点拨,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让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原因时,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廉颇能知错就改,蔺相如大人有大量,不计恩怨,没有把将相和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点拨学生:①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这是为什么?②秦王为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呢?③若将相不和,赵国会怎么样?至此,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将相和好,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热爱自己国家的精神比起他们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品质就更加伟大了。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后拓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巩固

“在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复习、巩固、运用的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其中课外作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课外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所以,教师应注重阅读的课外拓展,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对5—6年级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可见,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效果。如今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阅读的内容也良莠并存,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一定要加以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以,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好语文创造重要条件。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东莞是发达地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图书馆、家庭藏书等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具体的作业。比如,学习六年级第六单元后,我们就设计了一项探究性阅读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的总标题是:调查人类生活的资源情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大气资源。学生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览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还满足了学生上网的迫切愿望。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切实可行地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实践取向——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教育的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8篇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不仅能丰富语文知识,更能陶冶情操,使人受益终生。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那么教师应如何来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呢?

1.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搞好课外阅读首先要制订周详而切实的计划。所以,每个新学期伊始,我就根据本册语文教材的“目录”,确定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的大致内容,再结合学校给我们每周开设的一次阅读课安排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它包括阅读的内容、目标、要求、统计评比等。这样,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适时指导相关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或展览评比,以及以读促写的作文竞赛等等。这才能保证学生课文阅读的有效进行。

2.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科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使学生掌握课内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运用读书方法阅读优秀课外读物,促进语文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介绍课外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有目的介绍一些课文中人物、以及课文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进行主动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所在。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从而真正达到“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教学目的。

4.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第9篇

内容摘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其中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要根据新课堂教学的目标、学情及环节恰当选择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点、延伸点,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材为本,扩大课堂容量,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能力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课内学习成为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起点。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实施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五环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

1、自主预习。自主预习一般包括课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其中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体介绍、作品了解、风格把握都是拓展延伸的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文本特点,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设计导学案内容,提示预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相关资料,储备基础知识,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如教学《马说》,学生课外要进图书室、阅览室,上网查阅韩愈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作品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明确写作缘由,从而指引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此外学生还会再次阅读《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等同类体裁的文章,把握“说”的文体内涵。同时,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内容,梳理整合生成性问题。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要讨论自主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教师通过阅读教材预设的问题。教师以教材为本,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自觉阅读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阅读。把课内作为点,把课外作为面,以点带面,使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根据问题设计的层次、梯度,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探究问题,逐步掌握筛选信息,研读文本,揣摩语句的基本方法,为课外阅读提供科学的阅读策略。

3、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是以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的收获。各组根据探究的成果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营造气氛,创设情景,通过动脑、动手、动嘴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展示要形式多样,展示合作成果,展示学习方法;展示学生才华,展示学生风采,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健全学生人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投入到快乐有效的课外阅读之中。

4、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要紧扣文本,根据学情,把握适度,注意形式,善于抓住文本拓展的时机,捕捉延伸的切合点,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衔接,文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相互融合,形成课内外互动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延伸的方式很多:对比阅读,求同存异,培养思辨能力;拓展阅读,增加广度,加深文本理解;活用写法,模仿写作,提高写作效益;辩论比赛,展示风采,提升综合素养。此外,还有情境剧表演、模拟采访、导游解说、改写缩写等。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外拓展延伸的主渠道,其途径很多:以单元主题为桥梁,阅读同一思想内容的文章;以文体相同的文章为纽带,向同体裁文章拓展;以单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延伸;以课文节选为起点,向整本书扩展;以作家某一作品为中心,向其他作品延伸,以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拓展延伸的方法也很多:名著知识竞赛、阅读论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演讲擂台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拓展类作业的布置,要根据学习目标,立足课堂,立足教材,聚焦文本;以课文为核心辐射,以点带面,强化教学内容,拓展阅读范围,开展课外阅读。

总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蕴含着课外拓展延伸的诸多契机,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主阵地,根据新课堂教学内容、文本特点精心选择拓展点、延伸点,不断探索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的途径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建设书香校园。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

第10篇

小学生长期缺失课外阅读,将会营养不良, 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指出:“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本文从课外阅读的目标定位、读物选择、实施建议、评价措施四个方面来探索研究小学课外阅读课程化之路。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目标定位 读物选择 实施建议 评价措施

目前,课外阅读现状堪忧,图书陈旧,学生热衷于读“快餐书”;教师过于重视成绩,淡化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学校也缺少相应的评价机制。

长期地缺失课外阅读,学生将会营养不良,得“软骨病”。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指出:“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朱永新先生曾大声呼吁:“中小学应该专门开设阅读课程,现在搞的读书活动还远远不够的,很难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不走入课程,就很难在学生中扎根。”

一、目标定位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是“教学建议”,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课外阅读目标的模糊化导致了目标的偏离,如低年级把课外阅读当识字课本,低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高年级则把课外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拔高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目标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要达到以下目标:①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②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按要求精读、略读或浏览,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145万字;③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二、读物选择

阅读伴随着儿童成长,为儿童的阅读打底子。教师要把握住儿童良好的阅读时机,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阅读内容。不同学段的儿童,阅读内容应有所侧重。

第一学段,应以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为主。低段学生天真,富有想象,多读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性的作品,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喜欢“做梦”的时期,就应该允许他们“做梦”。

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中段学生喜欢阅读故事性强的作品。阅读叙事性作品有助于学生初步把握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第三学段,要扩展阅读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品味。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养成收集信息、概括提炼、欣赏与评价的能力。此时,扩大阅读视野,让他们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有效促进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近年来,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创建“红领巾小书院”,为各年级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下:

推荐课外读物应考虑四方面:一是同教材中课文有联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二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文质兼美,能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精神;四是尊重学生的天性,鼓励他们选择喜欢的书籍,允许读一些“闲书”。

三、实施建议

(一)纳入课程设置

课时安排:教师要改变现行的阅读课现状,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减少冗长的问答与机械的练习,压缩时间,专设课时用于课外阅读指导,建议低年级每两周上1节课,用于师生共读;中高年级至少每月1节课,用于导读和交流。除上课外,还要充分利用每天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让学生尽情阅读,养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好习惯。

课程计划: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学期)阅读计划,包含课内外阅读,尤其要注重假期的阅读安排。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份适宜的阅读计划,建立《阅读登记卡》,并督促学生每天按计划阅读,及时记录阅读情况。

课型开设:除了传统的阅读课外,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语文课,如好书导读课、读书报告会、童书阅读课、经典诵读课、好书推介课,展评读书笔记等,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促进了课内外的融通。

第11篇

作为国际通用语,英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词汇的学习开始,英语也同样如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词汇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言知识目标的七级要求为学会使用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与之前相比,教材词汇量大幅度增加,这给词汇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缺乏听说环境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词汇有效又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上下文,进行适当的词汇处理,促进词汇学习。

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观念陈旧以及课堂时间紧等原因,阅读课中词汇教学一直走不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忽视对语篇的分析,只是利用文章将知识点呈现出来,在阅读当中随意停下来分析词汇;有些教师则把阅读和词汇教学完全分开,分为两课时,先阅读文章完成相关任务,不处理单词,后面再进行专门词汇讲解与扩展,两者泾渭分明,互不相干。如何才能将阅读教学与词汇教学完美结合呢?如何才能在阅读课中做到对词汇的适度处理呢?

一、词汇的选择

要适度处理词汇,首先要确定选择哪些词汇。很多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词汇目标,只是在获取文章信息时遇到生词,便将其意义简单呈现给学生,比如告诉学生中文含义;还有些教师有词汇目标,但目标不明确。我们对于不同词汇的要求是不同的,《课程标准》对于词汇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交际。词汇是文本的基本单位,它依附于文本,文本则提供情景让学生认识词汇。因此,阅读课必须要有词汇目标,而且要依据文本,制定非常明确的目标。

一个单元通常有30—40个生词,多数都出现在阅读课文当中。阅读课中词汇的处理与专门的词汇课不同,不可能把所有的生词都列举呈现。研究表明,三类词汇应该被列为目标词汇,即与阅读主题紧密相连的词汇、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词汇以及在文本的特定情景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在与阅读主题紧密相连的词汇中,有些词汇始终围绕着文章的主线,作为文本的核心词汇存在。当主题出现,它们也随之出现,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多次呈现、循环这类词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二、词汇的处理

有些教师在处理词汇时的做法是上课时领读单词,学生跟读,有的词给出中文意思,有的让学生猜测含义,课后让学生背诵词汇拼写及含义,再听写。这种词汇教学,教师讲解不透彻,学生自然也就很难领悟。这种方法缺乏对词汇应用的训练,单词无形当中被孤立在语言环境之外。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边阅读边讲解生词,过多地扩展词汇。面面俱到的词汇教学尽管对词汇的意义与功能挖掘深透,但耗时过多,经常会导致文字材料形式与内容处理失衡。

我们坚持阅读教学中要兼顾词汇处理,因为词汇在不同语篇中有不同含义。阅读中的词汇处理是为阅读服务的,设计的阅读任务是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关注或使用目标词汇。要坚持以阅读为中心,把握词汇处理的“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如何巧妙提炼词汇,让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不影响阅读进程,不脱离文本,不随意拓展,通过呈现、多次呈现引起学生关注词汇 ,设计任务让学生关注词汇的形式、意义及所在语境,并在读后活动中进行相对应的操练和运用,既不蜻蜓点水,也不喧宾夺主。

三、词汇的落实

阅读任务形式多种多样,设置时应注意在该阅读任务中是否达到了词汇目标。如果任务没有针对词汇目标进行设置,那么语言学习就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输出问题,设计的讨论或者写作任务与词汇目标无关,就达不到巩固词汇的效果,也就是无效输出。

教师首先可以通过预习关注词汇或warm-up呈现词汇;然后在阅读及文本处理过程中,设计多种任务输入或复现目标词汇,比如在选择题题干中出现这些词汇,或者在选项当中呈现相关词汇,使学生有了多种语境来推测学习新词;最后设计输出型的任务,输出方式以说、写为主,使得学生模仿使用词汇,但是这种任务一定要在难度上有所拔高,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既锻炼了口语或者提高了写作能力,又不知不觉学会了单词。

词汇教学是我们在阅读课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阅读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不断研究实践,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将它们完美结合,既不能只强调阅读而忽略词汇教学,也不可淡化阅读能力培养只关注词汇。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Cook,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第12篇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及实施建议

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有机整合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

试论“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

英语阅读文本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语篇分析:阅读文本解读之本

抓住中心句,紧握阅读文章的钥匙

“学玩合一”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学情分析

高考英语的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探索

英语听力教学中词汇处理的策略探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订购方式

英语口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英语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小学生英语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订购方式

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的分层设计

小学高年级故事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引领,打好小学生英语课程基础

通过教材文本重构,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命题特点与备考建议

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与多样化教学

强化听时环节记笔记的听力教学探索

教育信息化和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问答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层文本解读策略

区域教研中推进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升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课堂阅读教学对课外自主阅读的有效促进

课堂阅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课外学习设计

中学英语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要素分析

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的课堂实践调查与建议

分层走班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探析

以阅读为中心,培养初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持续默读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与规范化建议

交互式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解读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辩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三制:一轮复习课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与探索

合理使用学案,培养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例谈运用“集中攻略”创新培养英语阅读微技能

例谈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体裁规范与交际得体

运用BackwardDesign设计英语读写教学的课例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中板书与PPT课件使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通过改变教师话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