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2: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的阅读教学它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而且能丰富学生情感,增进智慧,启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下面笔者谈谈自身多年来的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明确阅读教学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避免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例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找出亮点,把握要点,力求读懂作者之“心”,并且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甚至于还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二是灵活处理好教材。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灵活地处理教材。处理教材是每个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它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活。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认为:“许多课堂实例证明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所以在处理教材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地阅读文本、教参和相关资料,努力做到吃透文本。第二,选好处理教材的角度。通常情况下,可以从文体特点、文章特色、文本内容及课文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角度,来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合理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探讨。例如,在教《绵绵士》一文时,教师可结合文本,设计以下问题:一是作者为什么将“绵绵”和“泥土”联系起来?二是作者为什么将“绵绵土”和沙漠联系起来?三是作者为什么要写祖母、仙园姑姑、“鸟雀”?四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写的?用这种方法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研读。
三是优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除了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引向深处,让学生在研读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师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明确各个成员的任务,既有人指导读,又有人讲解读,还有人示范读等等,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有收获,都充满热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开展美文赏析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体验情,获得理;可以变换角度地去阅读文本,如变换角色、人称、语气语调,或者改编、续写、缩写等,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想象力。还可以组织比较阅读。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阅读,都要遵循阅读规律,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现状。
四是重视课外有效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来自课堂,还来自课外。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著名作家赵丽宏曾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已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一些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出来的比较合适的读物,教师要围绕这些优秀的作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此外,还可以适当地引进一些优秀的时文,使学生的阅读视野能与生活、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其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时,哪些知识只需了解,哪些知识应该掌握。有些书籍只要读全书的一部分,而有些书籍只需读故事内容梗概,还有些书籍则需要细读、精读和反复读。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节,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阅读之星、评比书香班级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总之,语文老师应尽可能地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一种自觉自主的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提出:“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杨剑,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课;PWP三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15-02
传统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分析与学习。也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在的篇章衔接手段和外在体裁结构模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探讨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对说明文采用语篇结构分析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语篇分析理论概要
语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包括篇章和话语。语篇分析以语篇为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帮助学生养成通览全局的语篇意识,并掌握语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
二、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以浙江省绍兴一中英语组出的一张单元卷的阅读B篇为例,试图探索语篇分析在课外英语阅读里的具体作用。
1、语篇内容概述。该文章话题大致属于healthy life一类,所以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文章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当今社会的医疗保健的焦点由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第二段内容主要对“well”和“wellness”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释。
2、基于PWP三段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英语阅读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 reading)三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图示理论基础上的。依据这一模式,笔者把文章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Post-reading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张做运动的图片,要求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也不难猜出:They are doing exercises/they are losing weight/they are keeping healthy。
之后的问题就带有挑战性了,Q1:“Why they are doing so?这一系列原因的解答是用句子填空的形式,A1:Since good healthy can have a b____i____/effect/influence on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daily life.(beneficial, impact)
Q2:How could we lose weight or keep healthy?
A1:Doing exercise r____rather than o____(regularly, occasionally)
这样的导入内容不仅是关键词的首次展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上课内容的主题信息,具有预测性,为接下去的读后活动post-reading 做好铺垫。
(2)、While-reading
学生预测好后,教师用What writing style does it belong to?过渡到while-reading 的环节,要求学生分别找出两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并以首字母填空的形式回答问题。
笔者是由深入浅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逐步靠近各段主旨。现以第一段为例:
针对第二个问题,pursue是一个关键词,因为由它引出第二段的几个重要问题,所以这个词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笔者打算在traditional和present的前提下,对well和wellness的观念上做了比较,以及well和wellness之间的异同点也加以区分开来。并且对strive这个关键词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3)、Post-reading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信息输出的主要形式,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读写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本环节设计如下:
三、反思小结
成功之处:
1、读与写的美丽结合。高中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逐渐成熟,对于语篇的整体性把握有很好的基础,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问题的设计有导向性。特别是问题链的设计和第一段example的分析。显得有层次感和深入性,这样的操作浅显易懂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3、灵活运用阅读模式。以侧重语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为主,必要时采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模式可以相互交织,最终达到建构语篇的目的。
不足之处:1、个体差异的现象依然存在。2、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紧凑,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的情况,以至于在最后小组讨论时,时间太少,有几个学生没能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组员之间也有相互推搡的现象出现,这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4、教学的方法欠丰富多样。
四、改进措施
1、在设计阅读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对问题难度的控制,把问题设置得更有梯度。2、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探究。3、注意课时容量,适当地减少一部分可有可无的内容,使一些重要的内容更加紧凑,从而一堂课的内容会变得更高效,更有意义。4、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在学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今后的课外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别要注意对文章语篇的整体性把握和方法的灵活语用,只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充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本解读的有效侧重点,就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不足
虽然使用了新教材,但传统教学思想仍然桎梏教学。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是让学生听听录音,将文章翻译成中文,讲讲语言点,不注意进行阅读训练。他们在课堂上主要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语篇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训练不当
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具体表现为:第一课时教师教学生词和短语: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自读课文,教师就课文提问,然后教师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点,学生记笔记,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和做练习。这样,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学生总是在没有任何生词障碍的情况下阅读,而且尽管阅读课文前后都已安排了略读、排序等适合阅读策略训练的练习,但教师缺乏对他们的指导,不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并且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的意识。有些教师还逐句分析课文,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思想。
3、完全开放式的教学
名为阅读课,但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根本就不用打开课本阅读,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中热热闹闹地活动,缺乏实质性的阅读,没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并兼顾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
4、只强调精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与高考没多大关系,读与不读成绩都差不多,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无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5、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阅读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科技、文艺、教育、医学、体育等诸多领域。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的足够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所读文章,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
二、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根据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第一、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要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即要由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出改进:教师还要转变为一名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指导学生确认当前使用的阅读策略是否得当,帮助他们学会阅读。
第二、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会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自己要先做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清楚应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学生进行哪种阅读策略的训练,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并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通盘考虑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年级起,就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每年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教师要使阅读策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等;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个教学单元,尽量减少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堂和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英语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选择不当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难易适中的文章,使学生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因为阅读是知、情、意、行的协调活动,教学中需要调节和调动心智机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和综合作用,是调节、调动心知机能从而使阅读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内部动因。其次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打破“语文纯工具论”的迷信,克服“阅读纯技术论”的偏颇,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阅读不单是求知、开智的手段,而且是立德、审美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以阅读智能为主干,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以阅读情志为动力,三者组成一个立体的开放结构。因此,占语文课时最多的阅读课,必须摆脱“阅读是写作附庸”的束缚、纠正传统的阅读教学目标的偏差,如重理性分析轻情感体验、重认知目标轻情感目标等,确立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审美等多元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既要有直接的能力目标――提高适应各类语体、文体的阅读能力;又要有间接的智力目标――磨炼开发智力的阅读思维加工能力;还要有潜在情感与心理的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情感与审美。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并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导向,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语文的教学改革。
二、根据学生心理流向,
优化阅读教学课堂结构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提出“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来确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心理轨迹和理论框架。
1.感知阶段重在对学生阅读注意的激发
感知阶段,是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认知准备的起始阶段,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开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心理内驱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注意。
其一,要使开讲艺术达到陌生化,也就是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转化为陌生的对象,使学生感到新鲜,并快速聚合阅读注意。如教读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时,常规教学的思路多半循着“文眼―铺垫描写―精彩段赏析―总结”进行教学设计,这熟悉的模式对学生来说引不起多大的惊奇感和新鲜感,阅读注意也就不那么强烈。有位教师独辟蹊径,抓住课文倒数第三行并不显眼位置上的“女儿绿”这个独具魅力可以辐射全篇的奇巧之词,启发学生从“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小姑娘”的品貌特征上去思索,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所特有的情调,展开艺术想象和联想,理解“女儿绿”何以能将梅雨潭的绿生命化、个性化、情感化,由此切入,逆向推导,很快将同学们置入艺术再创造的境界之中,使他们耳目一新,陶醉不已,变浓厚的兴趣为主动求学的动力,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其二,唤起学生的期待欲。宁鸿彬老师在讲授《七根火柴》时,故意将七根火柴写成六根火柴,当学生质疑时,宁老师笑道:“明明是七根火柴,为什么我变成六根火柴呢?这一根火柴到哪里去了呢?这一根火柴在漫漫草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宁老师欲擒故纵,在学生心里放下了一个悬念,学生的情绪迅速兴奋起来,跃跃欲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期待欲,也能让学生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保持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注意,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2.理解阶段重在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反应
语文教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雨中泰山的瑰丽景致,长江三峡的雄奇风光,一见钟情、心心相印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忠于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刘兰芝,这些形象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与意愿,呈现出生命的美好和活力。当他们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时,就绝不只是纯粹认知的静止物象,而成了人们心灵颤动的一种传递物。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河中游弋,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引导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深入体验文章中渗透着的情感跃动。
3.应用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位教师对课文《绿》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这篇散文的文质兼美,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发散性读解――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对自己体验过的“绿”进行概括描述,并让学生自主读解课文,抓住作者景物描写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多角度理清线索;其次,让学生观察“远眺飞瀑”、“坐观水花”、“欣喜潭绿”三幅画面投影(每幅放出时间30秒),要求学生迅速抓住画面特点和内容,并结合课文相应语段和所观画面的记忆,创造性地复绘画面;再次,进行比较欣赏阅读――再投影画面,要求学生抓住“绿”的内在灵魂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从画面的气、韵、思、景、笔、墨和作者为文的描述、联想、感悟等方面对课文和画面进行比较;最后,创新性练习――宗璞在“西湖漫笔”中写道:“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结合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抒写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利用课外阅读心理优势,促进课内阅读
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不可分割。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外阅读,离不开课内阅读教学打下的基础;同时,课外阅读的心理研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借鉴,我们可以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利的心理因素、心理状态运用到课内阅读教学中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其一,要营造平等自由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以分组教学为主要形式,在具体操作中又有各种变化,如竞赛式、论辩式、小组探索式和全班讨论式等。其二,要认知与情感相协调统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走进去”,体验丰富的情感因素,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来”,在情感的伴随下进行思维,从课文的表面结构中获取深层含义,实现情与理的交融与升华,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其三,要加强速读训练,扩大阅读教学容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尽快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210-01
一、实施批注式阅读的作用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
我在备课时,首先要反反复复的读文,把读课文时的理解、感悟写在旁边,然后开始设计教学过程,最后才能借鉴其它参考资料,把要借鉴和修改的内答批注在书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抓住文章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有价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起学生深入文本,再次研读,进行主题式批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即可能从文章的开头讲起,也可能从文章的中间切入,也可能从文章的结尾讲起。这样的教学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灵活性和机动性。这对教师的教学智慧要求更高了。这样的教学更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全班同学养成了认真倾听,随时进行批注的习惯。这样专注的听课,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考试时涉及到课文理解的内容的我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回答上来。而且在长期的批注训练中,许多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有了有效的提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能做出正确的解读。现在中高年级语文考试中有阅读分析题。每次进行试卷分析时,都发现我班的学生在这部分丢的分,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其他班,这部分的得分能高出年级平均分,四、五分。用其他班老师的话说,就是:你们班学生总能答到点子上 。语文成绩总是保持在同年级的前列。
(三)注重课外延伸
过去不注重课后的拓展延伸,课文教完了事,不注重把课上学过的知识、方法用在课外阅读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知识变为能力的过程。不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开展“批注式阅读”研究这几年,本人为学生推荐了大量的文章和书籍。
二、进行批注式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的研读课文,做出批注,以达到熟悉教材的目的。同时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出几种不同的预设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随着学生的汇报顺序因势利导的展开教学。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汇报中找出一条线来,使教学顺序看似随意,其实思路却很清晰。批注式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材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教材,可能一节课讲下来,东一榔头西一棒褪,讲得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如循规蹈矩的展开教学。
(二)学生在预习批注时,很容易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提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展开主题式批注。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研读,在字里行间中,对关键的词语及句子进行批注,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突破重难点。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深层次的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注水平。教师最忌讳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像十万个为什么,即多又杂,没有深度。刚开始,学生年级低的时候,课堂表现出一种虚假繁荣。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有哪些呢?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该怎么写?在语文教学改革文本的最后参考文献注释注明越来越严格,故此小编本章给大家提供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参考标准。
文献参考:
[1]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2]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丁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批注式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010(2):4-8.
[5]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
[6]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7]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9.
[8]林玉岩.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9]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10]龚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敖惠敏.通过预制语块模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王喜娟.试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5,(02).
[14]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刘守兰,1999,《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1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吴松江,2000,《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浅谈品评式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韫轶.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3(22).
[24][2]翁珲珲.高职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载体实践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5]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6]赵云丽.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8]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2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中国教育报,2001-8-2.
[30]王意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知报,2010.
[3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33]陈建联.关于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
[34]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研究与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3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试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思想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8]卢素侠.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文学,2008,(15).
[39]施茂枝.阅读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声.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3]辛星.小學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校园英语(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语阅读训练及技巧点拨.考试周刊,2015(75)
[46]刘伟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未来英才,2016(19)
[47]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48]张雪辉.论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建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
[49]张晓斌,闫永兵.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50]杨洪波,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建构[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51]徐文凯,卢娟.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
[5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江苏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锦霞.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16(67)
[55]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齐雅萍,邓鑫.大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57]严奇景.字词虽小,文章却大——也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6).
[58]林奕峰.书声琅琅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62]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3]钱静.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5,(09):89-94.
[64]刘庆瑜,李湄,黄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90-192.
——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12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名师雷劲老师题为《相信阅读的力量》的专题讲座。雷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了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教学,让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针对阅读教学,我总是无从下手,甚至忽略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雷老师的这堂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一、明确中小学学习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明确我国现在的阅读现状。阅读理解与写作的困难总是困扰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把教语文等同于教语文教材,应试教育的模式往往存在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用心落实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老师也没有为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目。听到雷老师的这番话,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确实是对阅读指导少之又少,除了练习中遇到的阅读题之外我又何时有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阅读知识呢?总是希望孩子在课外能自觉的看一些课外书,课内只是抓重点知识,抓考试要点。听了雷老师的讲座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我班的孩子课外阅读不自觉,不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没家长陪读,而是因为我没有在课堂上给他们埋下阅读的种子,没阅读兴趣孩子怎么会自主读课外书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效仿雷老师,在课堂上为孩子埋下阅读的种子,让孩子喜欢阅读,自己找书读,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要求每天回家阅读一小时。
二、如何让学生“悦”读
雷老师说: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们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合适的,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是对学生的开发和唤醒,我们在给孩子推荐课外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让孩子读不同题材的书籍,例如古诗文,童谣,童话,童诗等。变化着各种花样读,让他们乐于读书。在读一些古诗文的时候要像陶渊明的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类似《诗经》、《论语》、《唐诗》经典之作可以让学生多读多背,无需做过多的解读,感受古诗韵律就好。在读一些童谣童话时要结合孩子的童心,在快乐中成长,在游戏中“悦”读。
三、如何学会读《绘本》
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对于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雷老师强调读图画书要用心读,耐心讲,细心找。绘本并不只是儿童的读物,不同年龄的人读同一本绘本会有不同的领悟。她跟我们分享了《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这本绘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失落感受,都会期待不同的大圆满。透过绘本每个人的反思感悟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书籍给予我们的知识力量
四、 如何开展阅读推进课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69-01
阅读理解是初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是历届高考所占分值最高的题型。因此,在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也重视阅读教学,力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实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从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提出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阐述几种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新形势下教学现状、教学方法仍然滞后,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方法指导不到位,关注语言点,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英语教师都知道Reading是训练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部分。而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Reading时,忽略阅读方法的指导、技巧的点拨和阅读的有效训练。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放在一边,强调语言点的讲解、记忆和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养成逐字逐词阅读的习惯,致使高中学生阅读速度慢、能力难以提高。
2、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又一主要特点。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认为,高中生有升学任务和升学压力,没有必要像小学生、中学生那样又说又笑、又唱又跳地学英语,所以无形中给英语教学披上了高考、分数的外衣,使学生背单词、记短语、死记语法规律、一天到晚钻进题海……总之,“应试教育”桎梏着高中英语教学,至今沿袭灌输教学老路,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以Reading为基础,指导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Reading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预测、思考、捕捉信息,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在教学中抓好reading教学不可小觑。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1 Unit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为例,谈谈利用reading,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阅读能力的做法。
1、重视课前预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技巧的训练、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之一,对Reading的课前预习更见其重要性。预习reading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预习生词和短语,为阅读扫除障碍。
(2)浏览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及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
(3)找出疑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交流。
课前,如果学生能按照以上三点预习,上课时既有针对性、又提前预知了课文内容,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2、实现课文整体教学,有效阅读训练是Reading的整体要求。课文整体教学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推崇,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力避传统的块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训练学生的skimming,巧用warming-up对课文进行讨论、大胆推测,如What is the passage main about? 再给学生2―3个简单但关键性的问题,如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让学生有目的地浏览课文,抓住关键词、捕捉主题句,训练学生怎样去把握文章主旨,获取相关信息。例如,让学生快速阅读reading,把握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1-2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大意。这样循序渐进地坚持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中的skimming,逐渐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2)设计有效任务,指导学生scanning。这个环节一般是预设若干个关于reading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使阅读填词,也可以设计为任务型阅读,总之,模仿高考阅读理解的出题模式,精心设计与reading相关的练习,务必让学生限时完成。也可以对文章进行推断读Inferring,如Do you think it matters what kind of English you learn? Why?可以组织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相互交流:What is the reason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want to learn English? 也可以让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内涵、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评价和深层次分析。
三、拓宽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运用有效阅读策略
课后提供题材广泛的课外阅读很有必要,如阅读英语报刊、英文版名著,上网下载所喜欢的阅读文章都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长知识,且范围广泛,了解到大量鲜活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上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得以有效运用。
英语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scanning、skimming、inferring等技巧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猜测单词的能力,掌握语言知识为语言运用奠定基础。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更讲求艺术,用reading指导学生阅读,为培养阅读技能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信息社会,语文阅读教学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本文意在揭示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的发掘,浅析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和转变语文阅读方式的问题。希冀不断探索和完善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1前言
当今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老师和学生必须有效地应用技术,成为合格的信息找寻者、分析者和评价者,并能快速有效的成功解决各种问题,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1]p35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者,必然要适应社会,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信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了阅读、写作等,本文只研究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本文只重点研究精读。那么,信息技术是如何作用于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的呢?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把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内容作为信息载体,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2]在了解了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先探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都存在哪些问题?
3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课前预习阶段,由于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写作背景,只能依托参考书望文生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口述写作背景,只能凭借文字和听觉感知,并没有深刻印象。预习效果不佳。在课堂分析文本时,缺乏情境带入和趣味性,学生只能机械的罗列文本知识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传统教学所示,百草园作为乐园的乐在何处,无法生成形象的情境,结果变成了板书上的植物和动物的机械罗列。在回答问题时,学生的课上回答普遍角度单一,答题要点不全面。教师受传统教具的限制,无法实现教学引导多样化实践,造成学生被动的把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课堂知识无法内化,加之课后复习不到位,往往答题角度单一,理解不透彻。这样何谈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训练,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较差,文字的意义转化能力差。教师只局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谈不到拓展和延伸。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展示相关资料,不能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任务的催促下,根本谈不到有效教学。相对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中呈现出以下的优点:
4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中呈现出的优点
4.1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阅读的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使知识共享,丰富教学内容,加大教学容量。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3]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阅读内容、信息量大、信息多元化、信息来源多样化。海量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木兰诗》一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海量有关北朝民歌的信息,以及花木兰的相关文献,从图像、视频、声音、文本等多媒体信息中,获取更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花木兰这个历史人物有立体的认识,更能体现预习的价值。生理特征决定了阅读效率。在心理学关于生理机制的研究中也表明,人的学习是通过眼、耳、鼻、舌、肤五种器官,把外界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由大脑进行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实验证明: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1]p91由此可见,在五种器官中,视觉获得知识的比率是最大的,听觉次之,二者结合则效果更加明显。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知识时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恰好符合学生知识信息的生理特征。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知识重难点的讲解需要,灵活穿插一些视觉刺激的相关知识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言语情境,情景代入感强。这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遵循了学习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量变到质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直观形象的图像、视频、声音、文本等多媒体信息,互动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软件的多功能性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当我们给学生呈现动画范读视频时,学生是很乐于观看,并能对照下面的字幕,自觉学习的。比如拔何首乌的根、听美女蛇的故事等。动画中的情景,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是少有的兴奋、唏嘘和快乐的笑声。这一点是传统文字阅读无法比拟的。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和深化,有利于阅读时突破重点难点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白居易《观刈麦》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设计教学,学生听老师口头讲授,由于阅历浅显、时代久远等客观因素,学生无法想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什么情景?而现代信息技术,直观的材料从视觉和听觉同时再现当时农夫收割的艰辛,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原文。即明白“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路旁无田妇人的辛酸,也理解了收麦农夫“但惜夏日长”的矛盾心理。进而把握诗歌主题,实现有效阅读。有利于诗的主题的把握。
4.2有利于语文学习阅读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所谓阅读方式的转变,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3]信息技术下的阅读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阅读缺乏情景导入的缺点,图像、声音创设阅读情景,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身临其境。改变了望文生义,结合背景感知文章。如案例给出的相关作者的照片、所著的书籍的图片、以及来源网络和其他资料的文字性的介绍等。直观、具象的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更好的了解那个年代、走进作者童年的生活状态。课上课下互动交流方式多样,应用学习平台、学习软件,使得课堂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注重协作学习,能深入探究学习,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借助信息技术把阅读教学课堂延伸到课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加大课外名著阅读的量。如上述文本所示,学生会对动画中给出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很感兴趣,无需老师过多的强调、讲解,学生会自主学习,甚至去主动阅读《朝花夕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便于检测阅读效果,使课堂各环节紧奏省时。如传统案例和信息化案例中呈现的一样,课堂检测从简单的课后题或者学案中的习题练习,转变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例:乐景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在看过相关影片后,结合你的童年经历,给大家讲讲你的童年乐事?如果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迁移,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我对校内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实际发出12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2份。结合柱状图不难看出占到90%以上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阅读在信息量、信息多元化、信息来源多样化、情境带入感、互动交流方式多样、趣味性、情感体验易被激发和深化、激发课外阅读量增加、便于检测阅读效果方面占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阅读的效率;有利于语文学习阅读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5结语
信息社会,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抽象问题的形象化”和“形象问题的抽象化”。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通过具体并符合学校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处理好以下关系: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教师整合与学生整合的关系;课堂整合与课下整合的关系;“拿来”和创新的关系;单向学习与多维互动的关系。[5]P63-66用以实现信息技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我们都为之努力探索,不断实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高瑾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馨,郭丽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1:35,91.
[2]宗永喜.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28.
[3]蔡晓玲.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应对策略[G].上海师范大学,2011:1—44.
[关键词] 语文选修课;阅读教学;比较教学
吕叔湘先生说过“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想,主动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吕教授这一段话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2003年的教育改革开始,选修课被列入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之中,新标准理念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新特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国家高中语文课程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又有他的相对关联性,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特点及每个学生的需求有选择性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
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让那些较差的学校束手无策,只好对付。目前就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状况而言,能上好选修课的只是少数人,特别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更是很少,相当多的教师离开参考书很、具体的教案无法上课,目前关于选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正在探讨中笔者从选修课本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现在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阅读教学在选修课中的运用
本文中的阅读教学是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教学而言的,温儒敏说“选修课应当以学生阅读为主,老师适当讲析引导,可以理解为阅读型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去研究的。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纳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是在封闭的教学空间中教师还是主要以必修课讲授的方式来授课,忽视学生个体选择的兴趣,导致学生学的烦,教师教的烦。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阅读教学应强调尊重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特有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生的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指导阅读的方向,帮助学生拓开阅读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想象,把文本的具体形象与师生主体的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语文选修课的文本内容都是取自于我国传统的经典读本,但并不是完全摘录,只是摘录其中的一部分供学生阅读学习,有些文章内容脱离了文本本身而缺少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和深意,这就要求在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效能,从课内到课外,要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内容,特别是对于名著节选的课文,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原著,也可以从课内文章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找到在主题、题材、写法上具有相异相同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阅读教学中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温儒敏提到阅读经典,他说“经典是人类文化几点下来的精华部分,读经典可以接触体验人类文化智慧。所谓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成果去熏陶、感化,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由于经典和当代青少年之间有很多障碍,读起来可能有隔阂,事实上青少年学生一般不太喜欢读经典,由于时代距离的问题,学生不喜欢也是正常的,但是老师和家长应指导合适确定的书目为孩子阅读,虽然有些经典读完也不太懂,这不要紧,总有一些阅读感觉和印象存留下来,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会慢慢去理解。
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的目标,向学生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学生在选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后,教师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思考,主动揣摩所阅读的文章词句,并结合阅读训练,多读多练,把教师的“教读”与学生的“自读”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能够“自主读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赏析。
二、比较教学在选修课中的运用
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高一每周五课时,高二、高三每周四课时,每学期实际授课18周,那么高中语文共有 68 课时,除去平时的复习考试和高考前的总复习,实际能用来授课的只有400课时左右而要达到高考要求则必须完成7个模块,每个模块规定 36学时,那么肯定会超支很多时间。从规定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存在冲突,基于此,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以老师讲授为主,选修教材中富含的思考、情感、文化等人文营养大量流失。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连“基础性”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个性发展了。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修课的教材容量大,课时少,如何以简驭繁,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使用比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 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 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比较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不论教学内容是什么,不论教学对象是谁, 也不论在什么教学阶段、教学时间、教学地点, 都可使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包含着比较对象、比较标准、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
从上面的比较教学法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比较教学法对我国选修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从选修课教学的进行探讨,我们知道选修课教材与必修课教材,各选修系列,同一选修系列各模块,同一模块各单元,就是同一单元不同篇目,它们的内容与知识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又是千头万绪的,运用比较教学的法,能理清这千头万绪, 使纲目井然有序,同时从多方面的联系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内容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新老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抓住这一点, 通过联系与对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根据选修课程的内容可以按时代,可以按作家,也可以按题材、风格或诗体种类, 分类组合,由点到面, 由此及彼, 由分到合,从多方面,或把握共同特征, 或比较不同特点。通过纵横联系对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学习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和《辛夷坞》,可以联系必修课中王维的《山居秋暝》,加深对王维诗歌写景动静结合、“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和清寂淡雅的艺术意境的理解, 最后, 比较归纳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在有限的封闭的教学空间里教好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重点分明。选修课的教学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的工作,需要教师自己充实自己,积极主动地探讨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2]张秋玲,尹逊才.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教师角色的自主转换[J].教学设计.
[3][4]温儒敏.温儒敏轮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5]韩静静.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困难何其多[J].文学教育,2009,(1).
[6]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关键词: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阅读技能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英语,吸收语言材料来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英语途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很有必要。
所谓“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生活,学习空间及学习方式的拓展中爱阅读,会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就高中英语如何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思索探究。
首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状况是课文教学,教师对课文教学的主要活动是对课文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是例析生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学习语法知识,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基本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结构单调,讲解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对阅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除了宏观上对阅读教学要求提高,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中对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即除教材外,六级(高一)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七级(高二)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八级(普通高中毕业)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同时英语高考对阅读的要求逐年提高。尽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外研版教材增加了词汇量,但从形势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来看,不拓展阅读教学,学生不能成功的应对高考标准,更不用说将来能用英语与世界接轨。而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能力,扩大对英语的感性认识。由此可见,拓展性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选择适当的英语阅读材料是根本。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筛选,所选阅读材料的面要广,题材﹑体裁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多采,具有时代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难度宜与课文相当或略高于课文,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拓展阅读活动,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书虫》系列丛书全部是世界名著简写本,语言流畅易懂,有汉语对照,有生词解析。阅读该套丛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知识。此外,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报刊杂志,浏览各大英语学习网站,从中精选一些文章印发给学生课内﹑课外阅读。
阅读技能(Reading Skills)的掌握及运用是关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就是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使他们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对象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这是对学生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可以让学生们终生受益的学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技能。
(1) 词义推断(Inferring the meaning of unfamiliar words)
在阅读时总会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单词,但不能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这会影响速度和整体理解。Grellet曾指出,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推断词义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推断词义的过程示范给学生,使他们体会到不查词典的好处,从而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猜词能力。其具体方法有:
a.利用构词法(word-formation)来推断词义。
b.结合上下文的联系来断词义
c.合理根据一些限定说明性的词语,句子等猜测词义(如定语,表语,同位语从句等)。
d.可以用关联词(link-word)在文中的作用进行逻辑推断词义。
(2)略读(Skimming)
略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迅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main idea)。怎样才能迅速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呢?其具体方法如下:
1) 识别关键词(key-word),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的内容。
2) 确定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通过主题句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主题句一般多出现在段首或段末,加强对段落中首末句的理解与把握。
3) 通过阅读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此外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作品﹑文章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索引等。这类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帮助预测内容,深化理解。
(3) 跳读(Scanning)
跳读又称寻读或扫读,同略读一样,跳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能。跳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和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或快速阅读的方法。例如,对于篇章中所出现的相关年代及所发生事件的理解把握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技能。
在进行跳读时,阅读者对于自己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一个具体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阅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有时是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在开始搜索前,读者也应将所需的信息概括为关键词或词组,以便更为迅速地在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这些阅读技能在阅读过程中即可独立使用,大多时候相辅相成,结合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对语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推理预测。如基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大到预测篇章布局,小到细节安排与发展。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焦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还可极大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具体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可分为课上和课下共同进行,拓展性阅读必需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又可分为:
(1)课堂限时阅读
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堂上限时拓展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推测词义﹑略读和跳读以及推理等阅读技能。教师当堂分发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按要求快速阅读,然后教师即时点评或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选材时生词率要控制在3%以内,阅读材料要易操作,阅读和评讲时间加起来约15 分钟左右。通常可以就教师精选的相关话题阅读,或从报刊杂志及各大网站再挑选拓展阅读材料。注意一定要限时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增加课堂容量。
(2)课堂限时测试
课堂阅读测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测试时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效果更佳。测试一般可控制在3—5 篇短文,每篇词数约300—500在限定时间内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测试的形式可采用正误题﹑问答题和选择题等。测试要作好成绩统计及反馈,对做得差的学生可进行课外辅导。但要注意的是:阅读测试的题目需要做到考点明确,答案精当,并要考虑到题目类型的可操作性。在为课堂教学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到语言交际真实性和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Grellet 2000)。
(3)课外“趣味型”阅读
拓展性阅读教学还可以合理充分运用课外时间,以“趣味型”阅读吸引学生扩大阅读量以及阅读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可以每学期利用假期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两本文学作品(主要是《书虫》英汉对照读物 50 种)以及《快乐阅读》。阅读前布置阅读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开学时要求学生交读后感或根据他们感兴趣的角色,人物展开小组讨论等。而报刊杂志要尽量鼓励让学生课外自由阅读,让学生读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并可以推荐好文章课堂阅读。这样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压力。
总之,坚持拓展性阅读教学,课内外相结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基础,拓展阅读范围,增加阅读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Francoise Grellet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2]《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 王蔷 程晓堂 《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破题导入,设置悬念
以《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例,我一开课就问:“请问同学们看到过真实的海洋吗?喜欢海洋吗?海洋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都积极回答道:“海洋很蓝、很宽、很漂亮;海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如果海洋发生风暴非常的恐怖。”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涌现出来了,在他们回答之后,我总结说:“是啊,海洋博大精深、神秘莫测,有时平静美丽,有时汹涌可恨,但是有人却坚定的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让我们一起来解开海洋之谜。”这样就能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文,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设计,巧设情境
以《大江保卫战》为例,我在讲授这课时,开课前我先给学生一点预习或再预习的时间,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经典和的部分,然后我问同学们,是否想亲眼看到长江这条长龙如何肆虐的。作为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当然毫无疑问的想要看到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我就利用多媒体把洪水肆虐的惊人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换来了他们的一阵阵感叹,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然后我问他们的感受,最后我给他们进行总结:黄晓文奋不顾身地保堤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他这样的爱国爱民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所学习。这不仅让学生亲切感受洪水的波涛汹涌,也让学生更加深刻感悟教材的中心思想。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而,不是每一位同学都会主动的、积极地去看课外书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正确的引导。我在课堂上经常会给我的学生讲一些课外书籍的内容,和他们共同分享阅读那些经典著作后的收获和感受,让学生对课外书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懂得合理的设计教学课堂,做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把学生一步步带进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晓岚.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