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57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主要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多食、多饮、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生活质量也会相应降低。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健康教育为基础,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生活质量的提升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分析探讨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存在严重并发症及意识障碍者。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3~79岁,平均(58.4±4.7)岁,病程1~15年,平均(7.7±2.3)年;试验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5~80岁,平均(58.2±4.6)岁,病程1~15年,平均(7.9±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即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无时间限定。
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1)建立健康教育中心,并组建专业的全程健康教育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包括:专业的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2)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以国内外先进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为参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为根据,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医护人员的相关意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经由专家审定后,再予以实施。(3)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经由个体化预约、专题讲座,向患者详细介绍如何根据自身的尿糖、血糖、血压及肝肾功能的测量结果对自身饮食习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以有效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糖尿病致病因、血糖控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热量摄入控制及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由专门的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能够摄入足量的营养物质,但不会导致血糖的异常升高,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延缓病情的发展。此外,以患者各阶段的身体状况为参照,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并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此过程中,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和调节,可由健康教育中心专门配备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相应的患者做心理疏导,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空腹血糖控制在3.9~6.0 mmol/L;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 mmol/L;差,空腹血糖>7.0 mmol/L。血糖控制有效率=(良好+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测量表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良好,超过20分;一般,15~20分;差,低于15分。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良好+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糖尿病自我管理情况:采用相应测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评估。良好,高于28分;一般,21~28分;差,低于21分。自我管理有效率=(良好+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试验组47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情况良好23例,一般22例,差2例,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47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情况良好17例,一般22例,差8例,血糖控制有效率为83.0%(39/47)。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29,P
2.2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试验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良好29例,一般13例,差5例,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89.4%(42/47);对照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良好13例,一般19例,差15例,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68.1%(32/47)。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351,P
2.3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对比
试验组自我管理情况良好26例,一般15例,差6例,自我管理有效率为87.2%(41/47);对照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良好20例,一般13例,差14例,自我管理有效率为70.2%(33/47)。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65,P
3 讨论
糖尿病属慢性终身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进入中晚期,患者的眼、血管、肾脏、神经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2]。因此,必须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系统、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本次研究中分别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全程健康教育,由上述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和自我管理有效率分别为89.4%、8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更好提升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使之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这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和预后效果改善均大有益处。由上述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在贺三娇[4]的研究中,给予全程健康教育的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2.7%,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也充分证实了全程健康教育实施后,能够更好的改善预后效果,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曾秋莲[5]的研究中表明,常规健康教育,属于一种随时随机的被动教育模式,局限性大,在应用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吴林秀等[6]则认为全程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灵活度也更高,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更为高效的达成预期目标。在全程健康教育中,组建专业的健康教育中心,确保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使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7]。进一步拓展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计划,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教育目标[8]。专业的团队也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使计划更加完善,获取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69-2171.
[2]闫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41-42.
[3]瞿娟.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现代养生,2015,31(2):251-252.
[4]贺三娇.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7(20):2848-2849.
[5]曾秋莲.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4-86.
[6]吴林秀,刘春斌.糖尿病并发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74-76.
[7]王月珍,李鹰,王金香,等.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10-112.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心;相关知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84-03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ZHOU Zixian1 CHEN Yixing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Weiya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Qindu District in Xianyang City,Xianyang 712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aohua Hospital of Xianyang,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Methods The diabetes 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 was established to synthetically manage 21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Zhengyang community, and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lifestyle change, skills grasp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of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es;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使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至今还没有有效治愈手段,需要患者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否则极易引起各类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近年的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控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3],在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正阳社区在我糖尿病管理中心建档的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糖尿病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其中Ⅰ型23例,Ⅱ型187例;男123例,女8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2岁,平均(52.4±11.4)岁。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处于稳定期,且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配合各项活动,并能够积极参与。
1.2 方法
1.2.1 社区管理方法
1.2.1.1 组建糖尿病管理中心 建立以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帮助社区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持续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为目标的糖尿病管理中心,设立管理中心的组织机构。由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主任主持工作,护理部及社区办负责糖尿病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筹备及协调工作, 2名糖尿病专科医师和3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社区糖尿病中心的日常工作。
1.2.1.2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分别入户了解患者情况,建
表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糖尿病相关知识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37(17.6) 118(56.2) 67.088 0.000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113(53.8) 169(80.5) 33.845 0.000
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67(31.9) 133(63.3) 41.580 0.000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88(41.9) 146(69.5) 32.462 0.000
如何合理饮食 62(29.5) 154(73.3) 80.675 0.000
运动控制血糖 59(28.1) 142(67.6) 65.730 0.000
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一般情况、“三史”、生活习惯、发病时间、联系方式、接受治疗情况、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将患者的资料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为患者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实施会员管理制度并发放会员卡,服务站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及问题,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健康宣教计划提供依据。
1.2.2 干预方式
1.2.2.1 设立健康咨询热线 管理中心有2 名专职的糖尿病专科医生,可以向管理中心会员、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提供咨询,设立健康咨询专线,以便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题咨询,做到医生与患者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
1.2.2.2 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 聘请糖尿病专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每月1次,30min左右,讲解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进行小讲座及会员联谊会,请患者现身说法,交流防病治病的经验。
1.2.2.3 定期回访 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周进行电话回访,开始研究3个月内每2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超过3个月后1个月回访1次,每次至少1h,访视目的主要是为强化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患者在疾病控制、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1.2.2.4 资料宣传 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的小册子、图片等,利用社区的卫生宣传栏、橱窗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每周六下午各社区服务站在社区活动中心播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光盘;利用特定宣传日,如 “世界糖尿病日”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
1.3 评价指标
(1)生化指标: 观察建档时和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糖尿病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相关行为的变化。
(2)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在会员建档时及干预6个月后通过会谈法测评患者对DM 知识了解程度。
(3)生活方式改变及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技能考核的方式调查患者生活方式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患者相关行为的改变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技能合格率比较
干预前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技能合格率比较[n(%)]
评价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生活方式改变 34(16.2) 137(65.2) 104.647 0.000
技能合格 51(24.3) 161(76.7) 115.249 0.000
2.3 干预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后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计学意义(P
表3 干预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时间 FBG(mmol/L) P2hBG(mmol/L) HbAlC(%)
干预前 10.13±3.24 13.67±3.65 9.87±1.58
干预后 7.10±1.35 9.58±3.86 7.06±1.70
t 11.537 12.215 17.186
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损失,而且给患者自身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到医院进行正确的治疗外,更多的是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然而有效的专业指导至关重要,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心作为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延续,在糖尿病控制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对正阳社区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为其提供了系统学习糖尿病知识和机会,在半年内连续不断地为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研究过程中,患者随时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全方位指导,并有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监督和管理。表1及表2 可以看出,经过护理干预后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方式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表1显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80.5%的患者掌握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73.3%的患者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表2显示通过糖尿病健康中心的健康宣教65.2%的患者改变了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并有76.7%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患者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另外,通过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心建立档案、知识宣教、专家讲座、电话随访、家庭回访、资料宣传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维持其稳定状态。这说明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DM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蒋红玉[5]的研究结果一致。
虽然通过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并不很高,生活方式改变率及技能掌握率也并不是很高,虽然患者的生化指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长期效果并不能保证,因此,应延长研究时间观察远期效果[6-9]。
[参考文献]
[1] 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70-173.
[2] 王三清.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评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0(6):26-27.
[3] 纪文英,黄泽泓,陈慎仁,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696-698.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824.
[5] 蒋红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447-448.
[6] 陈春华, 黄燕萍,吕俞莲,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49-150.
[7] 毛林浩,王飞玲.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3):64-65.
[8] 来静,王丽娅,袁会玲,等. 空腹血糖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10,9(8):596-597.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其发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大多数孕妇因对GDM相关知识不了解,不加以重视,导致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影响妊娠结局。因此,对GDM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增加对GDM相关知识了解,对提高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GDM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25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制定的GDM诊断标准[2]。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0.1±8.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至大专63例,本科及以上47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18~40岁;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免疫性疾病者;孕前已经确诊为糖尿病者;合并其他严重妊娠期合并症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无法正常交流者;文盲。
1.2方法 系统性健康教育:采取一对一宣教方式,由GDM专科护士进行,患者每次复诊时进行,每次30min,2次/w。教育前对所有患者认知需求做准确评估,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宣教、运动教育及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健康行为等。GDM知识宣教主要由专科护士讲解GDM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使患者了解GDM相关基本知识,GDM危险因素,可能对胎儿、孕妇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孕妇的孕期相关注意事项等;加强孕期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体重及妊娠时间、血糖水平等计算每日热量摄入量,饮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多摄入粗粮、低糖水果及豆类等,少食多餐,孕期体重增长控制为12 kg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计算血糖满意标准,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时监测血糖动态值,出现血糖控制不佳者需进一步开展胰岛素治疗;建议患者每日餐后需散步1 h左右;向家属及患者讲述GDM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足部护理必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与护理方法,孕期保持健康心态,远离烟酒,规律作息。系统性健康教育直至妊娠结束。
1.3观察指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知晓,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知晓,知晓率=(一般+知晓)×100%。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糖尿病态度量表(DAS-3)、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评估,DAS-3评分包括专业培训必要性(0~25分)、严格控制血糖价值(0~35分)、GDM严重性(0~35分)、GDM的心理影响(0~30分)、患者的自主权(0~40分)[3];SDSCA有6项内容,总分78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率(%)表示,P
2结果
2.1疾病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20%,同干预前71.20%比较有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6044,P
2.2糖尿病防治态度 干预后孕妇DAS-3量表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自我管理行为 干预后孕妇SDSCA评分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GDM为高危妊娠,若未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孕期加强血糖管理,提高GDM孕妇知信行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经相关研究显示[5],GDM控制与孕妇信念、健康知识及遵医行为呈密切相关性。可见,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孕妇增加对GDM相关知识了解,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是产科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孕妇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较干预前高(P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计划免疫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03-02
计划免疫是指将传染病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的接种于对应人群,从而达到疾病防控的目的。预防接种可使儿童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是我国疾病防控、提升儿童生存质量、保障人口素质开展的重要手段[1]。以往主要在婴儿出生时,对其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的相关教育,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儿童计划免疫在疾病防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宣教工作,对免疫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效果[2]。笔者在社区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其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防保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管理的768名1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4例。对照组:男性213例,女性171例;年龄3~11个月,平均(9.5±1.2)个月。观察组:男性216例,女性168例;年龄2个月~10个月,平均(9.2±1.4)个月。纳入标准:儿童年龄为1岁以下;符合儿童计划免疫相关指标;家长愿意与本组研究配合。排除标准:儿童患有严重免疫性疾病;家长存在精神疾病;家长与本研究不配合;家长为文盲者;因多种原因转到其它地方预防接种者。两组儿童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儿童预防接种要求,在出生后1个月,儿童应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手册,将国家相关规范制度于宣传栏内进行公示[3]。观察组实施细节健康教育,详细措施如下。
1.2.1孕期教育孕期通过孕妇讲座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相关内容宣传,根据孕产妇对宝宝健康的关注心理,与妇产科联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由计划免疫相关医护人员详细讲解计划免疫的目的、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孕妇了解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途径,预防接种证为入园、入学主要凭证等。
1.2.2产后教育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开展产后健康教育工作,告知卡介苗等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满月后,进行建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将接种预约单交给家长的同时,可针对家长看不懂、不愿看的内容进行讲解,通过疑问解答、针对性介绍等方式,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计划免疫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流程。
1.2.3满月婴儿宣教课堂针对满月婴儿开设宣教课堂,由资深医护人员担任讲师,着重针对需要接受免疫的相关流程及接种预约、禁忌症、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含义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开展问答环节,家长可针对性提出疑问,由专家解答,促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专家之间的交流[4]。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指1岁内(国家规定的一类全部免费疫苗)均按规定的时间段按时接种。全程疫苗接种率:指1岁内(国家规定的一类全部免费疫苗)均全部接种。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调查问卷方式获取,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认为计划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1岁以下儿童应当接种何种疫苗;各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共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完全知晓,60~80分为部分知晓,60分以下为不知晓。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 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 P
2结果
2.1两组疫苗接种情况比较观察组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家长知晓率对比观察组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经过一次性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效果,多数家长难以理解,重视程度不够,只有通过不断进行知识灌输、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使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5]。因此,在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中,开展细节健康教育,对改善儿童计划免疫存在的问题,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均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全程规范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研究发现[7],通过在不同阶段开展健康教育,可针对不同阶段家长心理需求进行知识讲解。另有学者表示[8-9],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针对每一阶段中可能存在的疑问制定计划,解答相关问题、纠正知识误区等,诱导家长自愿参与到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课程中,因课程灵活性大,能避免枯燥,加深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
综合上述,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开展细节健康教育能加深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接种率,对社区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颖.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率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0):47-48.
[2] 元国志,陈明清.社区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干预效果[J].宁夏医科大学学 报,2014,36(8):931-933.
[3] 陈卓英.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应用与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 制,2013,7(8):460,459.
[4] 贺景云,邱桂华,万桂荣,等.家长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 理杂志,2012,18(19):33-34.
[5] 胡娟,付梅,汪振林,等.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 院学报,2013,38(12):1687-1689.
[6] 余芳.免疫接种工作现状及宣教方式的改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 版),2013,15(6):868-869.
[7] 赵翠燕.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4):559-560.
[8] 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 健,2012,27(10):1452-1453.
[9] 杨丽娜,窦靖,唐静,等.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信息知晓率的研究[J].贵阳中医 学院学报,2013,35(4):259-260.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作用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2000万以上,在经济与精神方面,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1]。故本院为寻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理想方法,特就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其的临床效果开展了专项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者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东山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作为对象。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10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5±4.8岁。入选患者均无特殊遗传病史、糖尿病急性症及传染性疾病等,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与型依据1999年WHO标准[2]。运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5例。两组就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不予以任何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而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则联合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期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予以对比分析。
1.2.1 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
实验组患者由经培训过的护士对其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宣教课堂,结合讲课、提问的方式定期为患者讲课,讲课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运用模具、实物、幻灯片等教学工具,并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组,开展组内交流,方便患者们更好地学习和相互帮助,让糖尿病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而健康教育中,还应重视个体化及心理治疗。比如对于比较沉默、内向的患者,加强其心理辅导,特别关注;对于应酬较多的糖尿病患者,提醒其减少酒精及高脂类饮食的摄入;对于贫困地区的患者,告之饮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危害性;对初次住院患者,做好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对反复住院的患者,组织患者相互交流如何控制血糖的心得;对口服患者,告知正确的服药方法;对于需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教导其正确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3]。
同时健康教育中应向糖尿病患者详细讲述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使患者对疾病具有整体化的了解;积极介绍治疗糖尿病的各种方式,如运动治疗、健康教育治疗等;明确治疗目标是以控制血糖、血压、体重质量为目标,并使患者了解出院后定期检测血糖的重要性等等。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空腹血糖等糖尿病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予以处理,所得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差异均使用t检验。且以结果p
2 结果
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就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患者血糖、体重、总胆固醇等糖尿病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如体重、空腹血糖及餐后勤工作小时血糖都有所改善,实验组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改善明显,尤其是体重的控制。说明,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饮食控制较好,运动的主动性增加,血糖的控制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因糖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指血液中的胰岛素出现缺少,故引起发生血糖过高并出现糖尿,进而产生人体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而在临床中则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食、消瘦等症状。而此病属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其漫长的病程极易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就本国范围内,因糖尿病引起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均居世界首位,糖尿病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下不能根治,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病残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4]。有研究资料显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积极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本文的实验结果与其一致,糖尿病这种疾病涉及到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不仅使其不良习惯得到纠正,提高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对延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控制疾病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沈莉华,周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06-307.
[2] 马健,峰,刘艳芳.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22(12):231-232.
关键词: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延续护理;临床意义
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延续护理方式,有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善,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各项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5:35,年龄47岁~81岁,平均(62.3±12.4)岁,病程1年~16年,平均(8.4±3.4)年,所有观察对象均经血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且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3.3±11.7)岁,平均病程(8.0±2.5)年,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0±10.9)岁,平均病程(8.8±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具体方法:①对患者实施包括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在内的群体性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解答患者存在的问题。②患者出院前接受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饮食自控依从性、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③患者出院后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饮食自控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联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方法:①个体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糖尿病自控饮食实用手册》的指导,为患者制定和实施健康饮食计划,宣导健康饮食和饮食控制的相关知识。②群体健康教育。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向患者集中讲授健康行为和疾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并对糖尿病患者群体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以评定。③患者出院前接受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饮食自控依从性、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④患者出院后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饮食自控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1.3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其中,理想为FPG在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8.0 mmol/L,良好为FPG在6.1~7.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8.1~10.0 mmol/L,差为FPG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以上,总有效率=(理想+良好)/病例总数×100%。同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FPG)等观察指标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加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加以表示,如果数据间比较结果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40例实验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5%,40例对照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2观察指标 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健康教育前观察指标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日常健康行为的改善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方式,在社区和医院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形成社区-家庭-患者-医院共同参与的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患者与护士,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医院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防控知识的认识。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过程中应用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表现和防治方法,从而形成合理健康的运动和生活习惯,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和病情的延缓[1]。专业护士和医师的指导和建议都十分重要,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也是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的最佳时间,通过经常性的接触与互动,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各项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掌握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血糖和尿糖检测等自我护理技能。同时,患者出院前需要对其各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对于患者掌握不良的内容加以强化[2]。
参考文献: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2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有研究表明通过糖尿病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可以把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我科从2009年4月成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应用俱乐部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旨在使患者获得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强化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的依从性,现将糖尿病俱乐部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4月-2010年5月选择自愿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10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病程≥2年,全程参加学习1年,能够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的病人。
1.2 方法
糖尿病病友俱乐部的组织结构:领导选择由内分泌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科主任负责总体规划,安排俱乐部活动的主要内容,护士长负责协调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安排各项日常接待,将俱乐部的活动宗旨和计划在科室宣传栏公布于众,以便病人及时获取入会细则和课程安排表,教师团队由内分泌科专科医师4人,内分泌专科护师7人,营养师1人组成。
1.2.1 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工作方式
参加者登记制定所有参加者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及饮食习惯,参加运动情况,糖尿病病史,血压,血脂,治疗和特殊情况记录,要求参加者在第一次参加时测血糖一次,此后每天一次。体重,血脂,尿常规,心电图,眼底,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分别在第一次,3个月,半年,1年检测1次,发放课程表,培训教材,血糖监测日记本。每次授课前测血糖1次并签到。
1.2.2 活动场所
在内分泌科活动中心设立教育室,室内设置糖尿病知识宣传栏,配置电脑,投影幻灯机,VCD等供教育用。
1.2.3 活动形式
每月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一次(每个月第四周的周末下午),每次授课1h,系统讲解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每季度举办一次糖友交流会,组织观看糖尿病基础知识录像,进行个体化的咨询答疑,对参加者进行专科体检,赠送宣传资料,每月固定一名专科主管护师通过电话回访与参加者保持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1.2.4 活动内容
①专题讲座;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加重及并发症的因素,运动与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使用及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治知识,低血糖的判断和处理,各种检查的须知,糖尿病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②示范教育:食物模型标本展示,热量的计算方法,血糖仪及胰岛素泵和诺和笔的使用方法,由专科护士进行操作示范指导。③经验交流:邀请病人参与活动,运用现身说法相互交流自我护理经验,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定期组织病人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登山比赛,歌咏比赛等,以提高俱乐部教育效果及病人的参与性。
1.3 效果评价
患者在糖尿病俱乐部接受16次糖尿病知识培训及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前后进行相关项目评价。
1.3.1 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分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血糖监测共50题,每答对一题得2分,错误为0分,满分100分, ≥60分为合格。
1.3.2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
从服药依从性,饮食及运动,坚持测血糖,禁烟,随身携带糖尿病援救卡等方面进行评价。
1.3.3 教育前后血糖,血压,血脂评价
比较参加俱乐部前后血糖,血压,血脂变化水平。
1.3.4 统计学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09例,男 56 例,女53 例;年龄28-70岁;糖尿病分型1型 22 例,2型87 例;干部47例,工人24例,个体户24例,农民14例;文化程度,本科2例,中专18例,高中39例,初中30例,小学20例。
(2)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教育前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及格率50 例,占45.87%,80分以上仅5 例,教育后知识问卷调查 96例及格,占88.07%,80分以上 65例。详见表1
(3)教育前后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见表2)
(4)教育前后糖尿病病人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水平(见表3)
3 讨论
3.1 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有利于患者较全面的掌握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由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力量投入相对不足及开展的局限性,病人对疾病与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存在许多问题。糖尿病病友俱乐部的医护人员应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鼓励患者将自己的健康知识及保健体验与其他病人分享,同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法,使病人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俱乐部系统的健康教育,病人糖尿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培训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病人生活方式转变较困难,病人在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方面的知识掌握欠佳,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反复强调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以促进糖尿病的有效控制。
3.2 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一旦发生将终身存在,治疗也将持续终生,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越多,其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患者持续的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糖尿病俱乐部医护人员通过示范,练习和授课等方式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血糖及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建立血糖监测日记本,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病人可以根据血糖变化主动对自己的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及方式进行调整,使护患关系由主动性与被动型向共同参与性模式转变。表2结果显示,病人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后,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由此可见产生行为改变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知识[2],在建立健康行为的过程中知识的力量举足轻重。
3.3 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服药,健康教育,运动及血糖监测等综合措施,患者如果能够坚持综合治疗,现有的降糖药物及治疗方法完全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因此在糖尿病俱乐部医护人员反复向病人讲解控制血糖及血压的意义,以及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治疗对降低血糖血压及降低并发症的必要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表2结果显示,系统培训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培训前(p
参考文献
[1]张桂荣,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J]. 中国社区医生,2005,7(23):112.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与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6-95.
[关键词]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R19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86-01
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掌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摸清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行为、态度及其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探索大学院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2010年10月我们对吉林省农业大学发展学院1129名一二年级在校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吉林省农业大学发展学院一二年级在校生1129名,其中男生591名,占52.4%,女生538名,占48.6%,最大年龄22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19.5岁。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均未接受性病的课堂教学。
1.2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办法,实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由学生科、校团委协助,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利用晚自习的同一时间,现场发卷,学生闭卷答题,独立完成,现场收卷。共发放问卷1185份,收回有效问卷1129份,问卷回收率95.3%。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6个相关知识题,总应答题次17097,总答对题次9824,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57.5%;全部答对19人,占答题人数的1.7%;男生平均知晓率76.0%,女性平均知晓率56.4%,男生女生知识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X2 =226.93,P
2.2 获取相关知识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一二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宣传,从课堂、讲座中获取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最少。
2.3 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相关行为与态度 被调查学生中,58.9%的学生否定“不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接触”的观点,而同意“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和往 常一样交往”的学生只有31.2%,53.1%的学生不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正常交往。
2.4 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态度与要求 绝大多数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持积极支持态度,93.7%的学生要求“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87.4%的学生同意“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67.4%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健康教育宣传方式”是开展专题讲座,其次是课堂教学、网络媒体。
3 讨论
艾滋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艾滋病的传播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全部答对率只有1.7%,有的学生对艾滋 病患者的行为态度以及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清楚,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1 教育学生全面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从整体看,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差,总体知晓率只有57.5%,尤其是女生,其平均知晓率比男生低(P
3.2 引导学生同情关爱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调查结果表明,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接触,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正常交往,表现出对艾滋病患者不宽容、不同情的态度。这警示我们,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对学生必须加强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真正懂得艾滋病患者本身就是受害者,应该同情、关爱和帮助他们,不能歧视、疏远他们。要共同呼吁社会、家庭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3 提高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 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意“在学生中应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这表明,学生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清楚、态度积极,这是作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大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满足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要求。
3.4 拓宽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信息渠道 调查结果还表明,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信息途径最多的是电视、报刊,课堂讲座最少,这说明,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太少。多数学生同意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也有不少学生赞成应用网络作为宣传媒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当今社会,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渠道众多,在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应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模式。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大学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要把教育学生全面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作为基本要求;把引导学生同情、关爱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作为基本前提;把提高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作为基本条件;把拓宽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信息渠道作为基本方法是做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周娓 赵凤敏 龚静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相关知识
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法》中的5条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4.09%。其中对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权利知晓率最高,达90.45%;86.55%的调查对象认为职业病可以预防;有70.76%的人知道国家有专门保护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但知道有《职业病防治法》的人仅占55.95%;对职业病患者是否享有工伤社会保险权利的知晓率最低,仅16.76%,见表1。
健康服务需求情况
调查对象中仅43.47%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认为对自身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前3位是饮食安全与卫生、经济收入和工作环境中的污染,分别为27.29%、23.78%和13.84%。87.80%的外来务工人员愿意参加免费健康体检,58.09%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外来务工人员对社区医生、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健康服务更愿意接受,接受率达63.16%和51.46%。工人岗位与非工人岗位两组人群在对自身健康状况、自认影响健康的因素及愿意接受的健康服务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职业危害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87.13%的调查对象认为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教育有必要。对开展职业危害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如面对面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讲座、义诊等宣传活动认可度较高,分别为53.21%、47.56%和43.47%,工人岗位与非工人岗位两组人群在面对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网络咨询等活动需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最希望了解的职业危害知识内容为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及常见职业病介绍,应答率达55.73%;其次为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护措施,应答率分别为30.25%和30.89%;对职业心理卫生知识需求度最低,仅4.46%。非工人岗位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危害法律法规知识需求最高,应答率为32.35%;有11.11%的人对职业心理教育有需求,两组人群在危害因素及常见职业病、职业心理教育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5条信息总知晓率为64.09%,表明《职业病防治法》颁布近10年,但用人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不够重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其在职业危害防护、职工健康体检、企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欠缺,极大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自身相关权益的熟悉。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次调查对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3.80%,他们大都从事一些苦、脏、差和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因此成为职业危害因素的患病高发人群,所以在开展企业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中,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对预防职业危害、职业病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3]。本次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免费健康体检需求最高,达87.80%;对社区医生、街道和社区干部提供的健康服务认可度较高,达63.16%和51.46%;且工人岗位和非工人岗位两组人群在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式和人员方面等需求较为一致,提示我们,开展职业卫生相关教育,必须结合特定目标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模式。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下,加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医生的力量,针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指导和定期体检,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优质价廉、方便周到的全面服务。社区要开辟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保健的宣传栏、板报等设施,并通过发放手册、折页等方式,以通俗的语言,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职业卫生宣传[4]。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危害相关教育的需求较大,有87.13%的人认为有必要。对进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面对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义诊宣传活动的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接受面对面的健康教育;而非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对网络咨询的需求比工人岗位的高。本次调查非工人岗位人员多数为管理和后期岗位,提示我们,在职业危害健康教育方式方面,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用工单位不仅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危害相关健康教育培训,更应该按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5,6],如进企业义诊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对企业工人多开展医务人员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也可开展网络专题咨询,如职业危害、职业心理等,主要针对管理、后勤等非工人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显示,在职业危害教育内容方面,工人岗位和非工人岗位外来务工人员在职业危害因素与常见病和职业心理教育方面需求各有不同,分析原因,主要与他们所处工作岗位、是否接触危害因素、受教育程度及自身素质等有关,提示我们今后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
关键词:传染病 护理与管理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6-01
传染病是指已感染者也就是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通过某些传播途径进入其他易感染人群使其形成感染,而新的感染者又成为新的传染源造成后续的感染,传染病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被感染、而后感染他人的过程中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且传染范围广,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目前,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对其相应的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1 传染病护理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和危机意识较为缺乏。对传染病这种公共卫生事件,最好的控制方式是在事发前就给予预防和控制,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同时也能大量的降低经济上的损失。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工作往往都被忽略了,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人们对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危机意识严重缺乏,相关管理部门又没有适时的进行教育宣传和风险预告。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的社会人员对于传染病的危机意识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对传染病的相关宣传教育亦是没有足够的重视。
1.2 对新发传染病的掌握不及时。传染病病毒的进化、突变是造成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传染病病毒的进化、突变使得其传播规律难以把握,传播势头难以控制,导致其传播速度更为迅捷,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不断变异和进化的传染病病毒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医护人员必须对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的进行更新,以便适时的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然而,目前医护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的更新和应对的能力均不容乐观。大量资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对于一些较为不常见的突发传染病的基本防范措施都不清楚,相关知识的陈旧现象可见一斑。
1.3 对医护道德的掌握不足。医护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由于传染病患者较一般患者情况特殊,其自身所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更甚于一般患者,同时,传染病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很容易迅速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威胁,其防治措施不同于普通患者。医护人员要如何协调好强制隔离和尊重患者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对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医护人员在传染病护理中对医护道德的把握普遍不足,违反隔离操作、侵犯患者权利、泄漏患者个人隐私等不合于医护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自身防护能力。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和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如果不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被感染。部分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缺乏警惕性、无菌操作观念淡薄、疏于自身防护。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对传染病的医护工作危害巨大,不仅仅会对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影响到同时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造成恶性循环。
2 对策
2.1 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和控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来提高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是防治传染病最为经济而又方便快捷的方法。其具体实施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传染病的媒体教育、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或是发放传染病宣传手册等途径,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措施,知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危机意识,正确、科学的做好防范工作。
2.2 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众所周知,传染病病毒是一直都会进化和变异的,同时,病毒的防治方法也是一直都在改进的,医护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定期的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止知识老化、陈旧的现象出现。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进修学习、病例讨论、远程教育、现场教学或是办培训班等方式,定期组织医院护士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统一学习,同时,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拔一些平时表现优秀、考核成绩优异的医护人员参加一些更高级别医院组织的新发传染病的教育培训,学习好后对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3 加强医护道德的学习和运用。尽管《护理伦理学》是几乎所以医学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但部分在职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伦理学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对于这一部分医护人员,医院应该统一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系统的掌握伦理学的相关知识,明白自身在医护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此外,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行为决策的探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妥善处理好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伦理道德冲突。
2.4 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力。对于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理论培训、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力。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各区域相应的着装、消毒、无菌操作要求等。医护人员所处环境特殊,所处地位特殊,承担工作特殊,必须切实加强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震巍,陈飞虎.浅议增强传染病防治意识与知识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9):569-570
[2] 孙晓东,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9):461-465
[3] 刘爱桢,于爱娥,刘怡.危机管理在传染病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1):844-845
[4] 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等.病毒变异与传染病[J].广州医药,2008,39(6):1-5
关键词:品管圈;肿瘤;化疗药物;依从性
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创造了品管圈活动,也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QC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是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服务的员工,围绕单位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开展活动的小组。由于化疗药物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给肿瘤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和化疗方案的完成,肿瘤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相关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安全和治疗依从性[1]。2014年6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的课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96例为对照组,男48例,女48例,年龄22~71岁,平均(49.56±3.62)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35例,胃癌23例,乳腺癌21例,肠癌17例,文化程度:初中21例,初中以下18例,高中34例,高中以上23例;选取2015年1~6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25~74岁,平均(51.26±2.64)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51例,胃癌25例,乳腺癌24例,肠癌28例,文化程度:初中34例,初中以下28例,高中36例,高中以上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种、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肿瘤化疗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化疗药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整个化疗周期都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1.2.2品管圈组成 护士长任圈长,统筹计划,制定培训并组织活动。选取5名护士(从事肿瘤护理工作5年以上)和科室医疗组2人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协助圈长制定实施方案,执行具体的护理计划,并对患者的意见总结分析和进行效果评价。会议30 min/次以上,每个月1~2次活动。
1.2.2.1主题选定及选题理由 通过小组成员的脑力激荡,并按照医院安全目标管理的方向,结合患者需求最后以“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为此次活动主题。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信息的缺乏,加上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下降,极易出现焦虑、无助、抑郁甚至恐惧和绝望,这些都直接影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甚至终止治疗 。经过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发现,2014年6~12月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率为8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5.4%。
1.2.2.2分析原因 从人、物、法、环境四个方面对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确定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低的主要因素:患者本身受到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化疗药物的认知障碍;护士自身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护士独立收集资料进行药物指导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④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患者对护士宣教内容不信任,护患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支持;⑤医护合作对患者进行沟通和指导未实现个体化。
1.2.2.3设定目标 依据目前情况、改善的重点及圈能力方面,将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由活动前82.6%提高到9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活动前的85.4%提高到95%。
1.2.2.4对策制定 制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每个月组织一次讲课,普及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制定手册,让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每个月组织患者进行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给患者发放有关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单,帮助患者减轻使用化疗药物后的副反应,帮助患者克服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医护合作,共同参与,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评价指标 记录QCC活动后半年我科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与QCC活动前的情况做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大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细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护士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合理的健康宣教,这让护理过程具有针对性[2]。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圈员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强化了护理群体,加强了护患和医护之间的交流,协作与配合。团结的护理团队,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合作的医护关系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看图对话;健康素养不足;慢性心衰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接受、理解并使用健康信息的能力[1]。健康素养不足患者普遍生活质量较低、再入院率高、疾病预后不良,给患者个人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有研究对不同健康素养水平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健康素养干预应考虑人群差异性[3]。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互动式教育,其能否提高低健康素养的患者的疾病掌握程度目前尚没有相关报道。本次研究对200例健康素养不足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证实看图对话式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该组患者对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013年收入我院,依据NYHA诊断标准诊断为心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医学相关职业者、存在视觉障碍,无法完成评估者,最终共选择200例患者参与研究。
1.2实施方法 选择4名主管护师作为研究实验人员,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工作经验,并经过统一培训,能熟练掌握看图对话互动式健康教育的使用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由实验员对患者进行分组讲解,依据卡片内容确定讨论主题,引导病人主动提出问题。每组8~15人,1次/w,1~1.5h/次,患者出院后,每月1次上述健康教育形式,随访3个月。每次随访免费为两组患者测血压、血糖、做心电图,以促进回访依从性。
1.3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问卷(cronic heart failure related knowledge,CHFRK) 内容包括慢性心衰的表现、饮食相关知识,紧急状况处理3方面内容。为防止干预前后问卷重复使用造成的偏倚,本问卷在干预后进行打乱条目顺序、变换提问方式以及同等难度条目替换等修改方式。经专家评估,一致认为两版问卷难度系数一致,具有可比性。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资料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健康素养患者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低健康素养患者干预前后CHFRK得分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3.1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素养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干预后患者疾病相关信息有明显改善 干预前患者HFRK得分随病程延长,教育水平提高而逐渐改善的趋势,这是因为病程较长的患者已经接受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因此在干预前即能体现较高的得分。合并慢性病种数不同的患者,CHFRK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对其他慢性病进行的健康教育并不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
3.3看图对话健康教育的意义 以健康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慢性心衰疾病管理工程,可以使再入院率降低1/2~1/3。本研究把"看图对话"工具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对患者进行互动式教育,以图画的形式表达慢性心衰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直观形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患者参与分享他人的经验,使文化水平不同的患者既听懂又看懂。这种教育方式既满足了患者对教育工具的需求,又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因此在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的患者中均得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彩福,李现文,李春玉.朝鲜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1-4.
[2]Berkman ND, Sheridan SL, Donahue KE, et al. Low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outcome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J]. Ann Intern Med, 2011,155:9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