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时间:2023-08-09 17:3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实验设计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数据承载方式和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社会已经由数字时代快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是大数据的重要发源地,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产生,高校人才培养必定要向大数据方向过渡。[1]当今高校正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突的前沿,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世界各种文化深度交融,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国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化,以情感人、理论说服比较多,数据科学分析相对较少。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既定的教学模式是理论灌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僵化,严重脱离社会实践,束缚了大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此外,现代的人文科学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日益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把信息转化为图形和数据,把主观的不确定因素向客观的确定性转化,使研究成果具有严密的科学性。[2]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将通过网络学习、交友、通信等平台汇入大数据。面对越来越大的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适应时展,更新教育理念,大胆运用大数据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改变传统教条僵化的理论灌输教学形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内化为实际行动,必须借助实验教学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社会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舆情调查和分析,从而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现状

高校实验教学是一种介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教学方法,可分为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教学。虽然,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强化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一些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效应。[3]但总体上看,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依然远远落后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说教阶段,少量的实践教学大多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N大学为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学共有15.5个学分,其中14个学分是理论教学,只有1.5个学分是暑期社会实践学分,没有实验教学学分。这种教育理念的滞后与教学创新思维的僵化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类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群,其中三门主干课程《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但传统的三门课教学方法均是统一集中在概念、理论、原理的讲解上,没有根据各门课程内容和社会应用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需要验证的理论得不到事实支撑,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心理体验,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一种介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验证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现代意义的实验室不只是配备仪器设备仅供理工科人员研究的大楼,而是一种供多学科共同探究的文化概念。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揭示理论与实践、个人感悟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关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政治课实验教学与大数据的优势互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需要借助实验教学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高校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图表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观点和要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4]其次,实验教学可帮助把平面教材转换成交换性更强的电子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之间的有效对接。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大数据解释社会重大事件和大学生个体之间的联系,了解公民在特定社会事件中的参与情况、舆论导向以及对事件发展的实际影响。最后,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可实现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帮助教师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中因果关系的论证。

(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优势互补

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变人思想的教育工作,有效沟通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然而,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却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备受社会各界的诟病。[6]需要验证的理论得不到事实支撑,大学生很难信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开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学科发展和两课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国从2006年开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设置过程中明确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探寻规律性等方面获得崭新的突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理论教学形成优势互补:首先,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从平面推向立体,从静态推向动态,将原本生涩、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平时指导大学生开展各种重大舆情调查,主要针对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掌握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师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运用顺应了大学生热衷网络学习的特点,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调研数据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教育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与校园舆情的优势结合

高校舆情是社会舆情在大学校园内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普遍思想意识的反映,代表了大学生对公共事物和热点问题所持的意见以及各种情绪、态度和愿望的总和。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大学生是使用媒体科技最广泛的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调查已成为获得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对重大社会问题看法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量大且良莠不齐,给高校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和新途径的具体拓展,可以通过实验室舆情监控系统的搜索引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实现数据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挖掘、舆情预测、舆情结果展示和舆情现场模拟实验等教学功能,为实现舆情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舆情分析预警的实现具成为可能。如,可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的热点论坛等开展数据捕捉和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大学生思想动态,有效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内容

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人与人,人与事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不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而且实验教学环境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经典科学实验所要求的“封闭度”。[7]所以,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课程的独有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一)强化大数据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彰显着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8]大学生既是数据的传播者和制造者,更是数据的分析对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应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意识,在功能模块设计方面注重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和分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针对国内外热点事件建立案例库,对主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报道进行监测、量化评估和比对,教师针对量化分析报告进行话语权的解读。[9]

(二)深化大学生从“行”到“知”的学习过程

思想政治实验教学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保障,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学从理论转向实践,用实践来促进理论,从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用社会实践来强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桥梁作用。同理工类实验教学相比,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行”来促进大学生“知”的深化,实践性较强,且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思想政治实验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点是通过实验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课程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事件分析。

(三)思想政治课实验内容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基本原理教育、中国化的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眼于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而是侧重大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实践。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内容也应该紧扣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践,设计出灵活多样,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验教学形式。首先,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理论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加深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结论的理解。实验教学设计通常从大学生情感体验需求入手,积极创设实验情境,运用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演示课程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典型事件,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提问和辩论,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以《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为了让大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内容,需要深入地了解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轨迹。可以组织大学生收看电影《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燕妮?马克思》《来自古典意识形态的新闻:马克思—爱森斯坦—资本论》以及纪录片《寻访马克思》等了解马克思的生活轨迹和社会背景,加深他们对理论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标志性理论成果的了解。其次,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内容还包括一些人们认识上尚存在分歧,大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社会事件以及校园舆情和社会舆情。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选题,组织大学生围绕其中一个选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并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海量数据分析技术仔细探究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对数据代表的系统走势和缺失的信息进行预测,由此得出相对可靠的基本结论,供老师和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参考。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的内容可以由课堂延伸到整个社会,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以及大学生感兴趣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可以在模拟法庭实验室进行大一新生的“道德法庭”实验教学,选取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道德事件,组织控辩双方大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辩论,帮助大学生形成重视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这类实验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侧重于对未知问题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该实验以大学生为主体,选题、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收集证据资料、准备相关法律文书等过程都要由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在实验过程中提供设备支持。

四、总结

实验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公共参与价值的重要载体,它关系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效。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而是为教师的研究科学化以及大学生的理性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聂小东,黄羽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融投资实验室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4(5):189-190.

[2]周晓文.文科实验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34-136。

[3]吴满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验室建设管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18-221.

[4]胡纵宇.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64-66.

[5].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N].新华每日电传,2013-8-21(01).

[6]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6):48-51.

[7]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6):48-51.

[8]张世忠.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69-73.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39-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及全球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强了创业指导,将创业课列入必修课范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活动,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育人作用,是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良性互动的意义

21世纪的大门已开启,不管对国家、民族还是个体,都注定是充满希望、机遇却又时刻面临各种挑战与困难的时代。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催生出各种新事物,改革的纵深发展及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导致各种新问题与新现象;随着经济转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及择业、就业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队伍中。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暗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内容,赋予新的教学活力和内涵;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创业者的道德水平、个人品味和责任意识,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必要的融合。综观高职院校现行开课设置,大都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为分离,创业课主要讲授创业课相关的问题,思想政治课讲授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使得这两门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单一,没有更好地将二者进行融合。高职院校的创业课侧重于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道德、理想、价值及人生观等的培养和加强,使大学生实践操作中缺少了明确的创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系支撑,从而在多变复杂的态势中,处于脆弱和迷茫的状态,不能对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侧重于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和相关的政治理论,忽视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这一密切反映时代特色的隐形知识的激励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空洞和乏味的因素,缺少实践性、时代性和趣味性。

2.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当前,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管是大学生创业指导课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普遍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教育者仍习惯性地采取理论讲解这一惯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过于盲目粗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感觉和个体反应,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和实践环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缺乏实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目的。

3.专业化教师队伍不健全。要想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全面发挥两者的相互补充和影响,急需打造一支特殊的师资队伍。要求教育者不仅要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还要理论水平高。不仅要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教育水平和实践操作经验。当前,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以及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则主要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同时具备两种知识和能力的老师相对缺乏,这种现象很难达到两种教育的良性互动。

三、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手段和措施

1.以人文精神为引领,实现两者的互动。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亦是人文精神的摇篮和土壤。良好的大学教育必须从完善的人文教育开始。我国的改革进入快车道,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不断深入,重物质轻精神、重指标和数据轻体验和感受已越来越普遍化,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感慨精神缺失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现实和时代,一方面要深挖时代内涵和民族精髓中的人文精神因素,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辨的思维方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等融入到创业教育中,提高创业者的公德意识;另一方面又要开发反映时代特色和改革发展的创业精神,特别是创业人物的榜样作用,以此来丰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新颖丰富和灵活,以此来达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和创业教育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2.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实现二者的互动。传统的教育观念侧重于理论的把握和知识的掌握,某种程度上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良性互动,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束缚,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要以面向时代、把握个性为己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作为基本任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切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以此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内容,实现二者的互动。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以培育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因此应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创业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心理品质教育,从而完善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为迎接各种创业困难和挑战做好准备。

4.以多元化师资队伍为保证,实现两者的互动。实现思想政治课和创业教育课的良性互动,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求教育者要同时具备思想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创业教育的素养,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榜样很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同时将思想政治课中的道德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育中。为此,高职院校师资体系的构成要素应注重多元化,加强互动和交流,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指导队伍,以确保教师教育内容的完善性、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和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策略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工作非常重视,明确提出了应该积极探索其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要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真正的提高其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分析。

首先,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提升大学生能力、培养大学生情操、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有积极影响。但是,少部分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不稳定、消极、不健康的情况,对政治信仰呈现着缺失、理念模糊、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这些问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组织,遏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其次,很多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其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呈现出学习兴趣薄弱的现象。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磨练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强化课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完善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所遇到的困境。并且,在进行课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从真正的达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根本上提高其理论教学的意义,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第二,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具有一定过得好奇心,能够在短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和知识。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掌握党的心理的理论和政策。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通过视频中所阐述的实际内容和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解,真正的将道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融入到学生的眼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意识。

第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因此,要不断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其教学水平。首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立场是根本,其次,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通过经常了解国家政事和整改政策了解其政治思想的理论意识,达到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的目的。再次,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达到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的目的。从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少一点批评和批判达到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的目的。最后,强化高校思想教育人员的创新意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

第四,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从而强化其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热点新闻对学生实施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意识,从根本上地质不良思想的诱惑。同时,还可以运用网络特点,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具有学习功能、娱乐功能的信息平台。并且,高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定期为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从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提升学生的对思想政治的感知认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有一定的帮助。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四点建议认为通过强化思想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这四点建议必然会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李华,王建富.继承大庆优良传统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9)

第4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进

一、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日渐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渐趋密切,基本能够实现全球便利交往,青年大学生接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几乎没有障碍。这就使我国较封闭的文化环境迅速发生变化,文化结构有加速多元化趋势。从生物多样性原理考虑,多元化其实应该是文化的常态。文化多样化对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不无益处,但是文化多样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到挑战。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被国内较多的青年学生认同甚至欢迎,将会危及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客观上,国内的政治环境确实在出现一些微调,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不能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步伐滞后,长此以往,将会造成难以挽回到后果。这些都是执政党不愿看到和难以接受的。

青年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所以,高校思政教学必须对当前的文化态势表明态度,亮明观点,做出应对之举,指导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里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到的两个特征

(一)潜移默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尤其需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靠教育工作者长期细致的渗透性工作才能达到润物无声到效果。鉴于思想属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真的发生变化,其变化是“向善”还是“向恶”是很难有一个客观到尺度的,必须通过其言行才能得出滞后到判断和结论。所以,思想教育的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对大学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要期望在短时间段内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不要动辄希望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而要做好打持久战,做长期细致工作和努力的准备。

(二)带有较强的政治性。

毋庸讳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个只能正视,而不能回避。立场需要坚定,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否则,思想政治课就无从立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讲政治”。必须冷静处理社会上的一些思潮。例如,有人在海外攻击国内的思想政治课是“党化教育”、“”。对此,高校教师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此外,有人提出应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国民教育”以替代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这也需要特别慎重对待,不要罔顾国情,提供错误导向。

三、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积极进行教材建设,为思政理论教学提供载体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到教材在编写上需要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如果教材中没有历史、法律和统计数字等相关到丰富知识作为载体。处理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的关系。也就是说,需要解决好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性问题。单纯照顾思想上到“导向性”,而违背简单的常识和客观事实,极其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拒斥心理。

(二)大力提高教师素养

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需要积极完善自身素养。一个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知识阅历的教师和素养水平低下的教师相比,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教师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其次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到知识储备。才能鲜活的解读相关的思想教育内容。再次要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鼓励奖励教学创新。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最终要靠思政理论课教师去完成。由于影响和制约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在目前网络时代条件下搞好思政理论课教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为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足够的工作动力,就需要高校改进当前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师课时任务重,待遇低的现状。否则,一个带有不满情绪到教师,很难想象他会讲好连他本人都有抵触情绪的宣讲内容和导向。

(三)完善和统筹不同的教学方法

1、大胆尝试网络化教学

鉴于网络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高校可以考虑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传统的“提问式”课堂教学活动相对枯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现代网络教学可以增强交互性,加强师生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宽松的环境。如在QQ群内聊天式沟通到效果和在教室内沟通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学生在虚拟空间李往往敢于或者说愿意敞开心扉提出见解。在此真实到心境下,思想政治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低智商层次的“注入式”不可能行得通。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注入式教学法”,它企图强制性的让学生服从和接受。但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选择。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应当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革新,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致力于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表达、对话、协商和平衡的能力,能在多元社会里进行理性选择。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反映十提出到全面小康的新目标,论述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又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理论体系、制度等内容。还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引导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尤建国,高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向[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7).

[2]梁晋,陈碧琼.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9).

[3]赵琼.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与抉择[J].高教论坛, 2009, (2).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2014年在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这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淀的反映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并对民族历史起积极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有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经典的人文理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爱宽厚等诸多优秀思想教育资源,将这些优秀的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发展史的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了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中华民族历尽沧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中国要发展,要繁荣富强,就必须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有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人文情怀和崇高理想,是现今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受益于网络化时代信息爆炸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富有活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但也比任何一个时期更容易浮躁、功利和自我。因此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和运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并融入思想政治课中,长此以往就会通过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把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上升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20道题,内容主要是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践行、认知等方面。调研对象选取上海9所高校的600余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现场及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形式进行样本的采集,共回收有效问卷573份。其中理工科大学生占47.3%,文科大学生占46%。调查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缺失现象,具体表现如下特点: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知甚少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90%以上的同学认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如图1所示,大学生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兴趣不高,78.88%的大学生仅偶尔阅读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8.9%的大学生表示从未阅读过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图2所示,有73.3%的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和经典人文理念表现为一般了解状态,仅有12.04%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究其原因,虽然大学生已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珍惜和重视的宝贵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内、外因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缺乏兴趣,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两者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遭遇尴尬。

(二) 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改革措施,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第6篇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人才,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快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并能真正取得实效已成为许多高校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针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不够得力。当前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表现如下:

1.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过分强调“灌输型”,而忽视“渗透型”。这种教育方法对于思维活跃,特别强调与众不同、强调独特个性展现的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只能是适得其反。

2.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表现为“单一型”而不注重“复合型”教育。如果在工作中只停留在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上,反而更容易使艺术类大学生形成逆反心理,极大损害了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表现为“被动型”而欠缺“主动型”。由于艺术专业考生在招生录取时,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较低,从而艺术类学生普遍的文化理论基础比较差,这就造成艺术类大学生对文化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较差,只有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认为及格就行,教师上课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的自身特点

由于艺术类教学的独特性,造就了高校艺术类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独特性: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突出;他们崇尚自由,但组织纪律性差、理想信念淡薄;他们重个人特长发展但政治理论修养欠缺。

1.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突出

由于长期进行专业训练和艺术教学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形成了鲜明的独特个性。他们喜欢张扬,自我意识突出。生活上,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更强,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而艺术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使得学生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目的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崇尚自由,但组织纪律性差、理想信念淡薄

近年来招收的艺术类大学生,“90后”的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在追求艺术自由的同时,也更多地追求个人的行为自由,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合群;有的穿着随意,不修边幅,自我外形设计追求艺术个性化;有的不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误把“邋遢”当作产生艺术创作灵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有的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有的过分追求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情感体念,集体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艺术类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淡薄的问题。

3.政治理论修养欠缺且思想倾向复杂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论素质比较欠缺。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对社会的认识及鉴别力不够,对政治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认识上似是而非。这大大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认识空间的提升。

三、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具体内容。因此,结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应除了开设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外,还应当将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外)艺术史》和艺术专业学生专业文化素养的教学中,因为艺术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教育者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开发新的载体。

2.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明显,尤其是有的教师还在沿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艺术类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来源广泛。艺术类学生身上的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视和思考的。政治课老师如果是一个教案全校通用,没有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进行备课,不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文化专业特色的“灌输”不仅会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还会进而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所以,要针对这些学生的特性将书本上的内容变得立体,就要转变沉闷枯燥的教学方式为艺术化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

3.适应时代需求,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是艺术类大学生健康成长重要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现实中,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也往往由于被许多繁琐的重复性劳动占据大量时间,导致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太薄弱,缺乏实效。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塑造自我,具有雄厚的知识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艺术类学生主动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达到心悦诚服。

艺术类学生崇拜专业教师,看重师承关系,所以艺术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现实情况是,艺术类专业教师大多重技法轻理论,导致的问题就是艺术类学生文化素养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任务,应蕴含于所有专业学科的教学中。所以,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政治修养,转变艺术专业教师只重技法轻理论的思想,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尴尬现状,仔细分析其原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以及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也巫待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接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及现实的诸多因素,人们常常把思想政治课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教学内容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翻版。学生随意逃课,课堂的出勤率比较低,即使去上课也常常不听讲。部分学生喜欢打探“行情”,如探听老师是否喜欢点名、课程结业考核是否严格、老师是否喜欢抓重修课等,一旦知道了“行情”,就可以决定是否来上课。如果“行情”不错,就可以决定下节课不来了,反正老师考试之前会划重点,背一下就行了,来不来都一样。总之,对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基本可以用“三分之一迟到,三分之一看报,三分之一不到”来概括.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抱着“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被动消极态度。

2.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由马列部(社科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处负责,两个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上公共课,没有参与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管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为单纯的知识课程来传授,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学生工作处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了解,但又缺乏理论的功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搞理论的人不了解实践,搞实际的人,又不懂得理论的局面,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3.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政治淡漠主义和理论虚无主义等有抬头的倾向。这些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一定影响。最近几年,许多高校出现了不少中青年思想政治教师不愿继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行干其他工作的现象,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相对减少,队伍质量降低。与此同时,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又不愿到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出现短缺现象。随着高校扩大招生,为完成现有的教学工作任务,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好超量工作。每周上课时数太多,几乎疲于奔命,自然就没有时间、精力去深人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很难做到针对性教学。此外,由于教师天天站讲台,也就没有时间去进行教学法研究,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它本应该具备的育人效果.从现实看,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中青年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把马列主义作为一种信仰,而只是作为一种学术问题看待,因而说不上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他们之所以当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外在原因,而不是出自自己的内心,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了精神上的挫折感、失落感,于是对工作或冷漠或不安,或采取逃避现实,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消极手段。

二、教学工作的改进策略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探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发扬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从而做到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改革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开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如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根据学校“负责全校公共课的教学单位纳人相关学院运转”的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与教师分别进人相近学院的专业,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闭。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高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和学生工作处等若干部门,其职能是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主任,副主任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和学生处处长兼任,部内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部内设有资料室,实行资源共享,结合形势定期向部里的教职工、辅导员作专题报告,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和信息,进行各种短期培训,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评定均由部里来完成,以便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思想状况,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力度。这种管理体制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为一体,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力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提供体制上的保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思想建设,尤其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抓起,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能够具备更强的战斗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完善的素质结构:(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他(她)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素质。(2)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更新快,教师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认真研究新理论、新问题,因此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对一个理论基础课教师而言,其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以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3)广博的知识储备。理论的说服力需要有丰富生动的知识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应当有一定的修养,对数理化天生地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应略知一二,教师必须在基本原理、现实问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等方面潜心研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4)高尚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影响,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仅仅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需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来熏陶和教育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讲授者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以理想情操、智慧才华、意志品格及其仪表神态、言谈举止等影响和陶冶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学与科研本质上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教学为科研提供了思考、创新的平台。教师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这个平台,在与学生的广泛交流互动中不断地发现和接触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灵感,或受到新的启发,从而为科研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另一方面,科研为教学拓展了接受、创造的空间。借助科研,教师不但自身可以加深对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深化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在纵横比较与甄别中打动学生,使之从心底信服,真正有效地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目的;而且可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努力做到“会学”,真正提高他们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条腿”,所以,为使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从根本上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大科研的投人力度,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两条腿走路”。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增强科研意识,时刻关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热点,关注与本学科有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基本原理、现实问题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并积极撰写研究性论文,逐步养成科研意识。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第8篇

作者简介:郝鹏程(1987.12-),男,山西财经大学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社会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正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是新技术的试验场,科技成果孵化的基地,同时也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网络在高校的广泛运用,使得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成为社会网络舆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建成校园网并接入CERNET,成为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和网络新技术应用最高的地方。

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特殊知识份子群体。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生活和交往方式正在深刻地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传统舆论意识,出现了一些新的舆论行为特征。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信息传播与意见交换空前快捷,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化。他们常常乐于在网上对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因此,网络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心理问题。网络舆论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校园网络舆论的新情况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方式,对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如传统主导价值体系解构、教育话语权的质疑、大学生非理性网络舆论行为时常发生等。这些都迅速的改变着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能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优化校园网络环境,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重要职责就是运用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内化理论并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去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并真正为我所用。这里所涉及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核心标准问题:即“四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和“三入”(入耳、入脑、入心)

(1)“四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核心标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兴趣浓厚,收益无穷的的优秀课程,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握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把理论的深奥的道理变的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真学真懂。课堂上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紧密联系实际,避免“正确的空话、大话、套话”等,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真心去学并且能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课理论,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课理论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其真正信仰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之能够运用理论的原理,化理论为实践,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总之,只有让学生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能够得到有力的体现。

(2)“三入”:入耳、入脑、入心

高校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任何时候都要加强。而在人所具备的素质当中,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在社会主义高校当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播与讲授,更注重的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内化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然后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的准则。高校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文化基础缺乏,对学习缺乏热心和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漠然对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学生看小说书,打游戏,用手机发短信等屡见不鲜的各种现象。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愿意去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先“知”,然后才能“行”。然而要让学生“知、行”统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入耳、入心、入行”。保证好的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就是“入耳”,所谓“入耳”就是让学生感兴趣,愿意认真去听。“入心”就是学生积极吸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核心标准:坚持“四真”和“三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第二步”。最后一步就是“入行”,所谓“入行”就是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积极应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的最佳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极具重要性,其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实践活动,其过程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依据科学理论,针对问题层层剖析,找出关键“症结”所在,通过规划路径和制定对策,才能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用的最优化。网络环境无疑正是这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网络已将触角伸及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人才密集和信息、化程度高的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网络的冲击和影响。随着网络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升级,校园网络已经成为网络的重要来源地和集散地,大学生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群体。他们对于外界的变化具有较高的舆论敏感性,经常使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态度和信念,网络己成为高校师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意识环境。作为校园网络的主体,他们在发表意见的同时,也在无意识中受到其他舆论力量的影响。因而,网络己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兴力量,成为继学校、家庭和同龄群体外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又一重要因素。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学生;表达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课从“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根据调查特别是从大学生本身感受来看还远远不尽人意。主要问题表现在,仍有部分大学生感觉在教育过程中他们还没有被赋予主人翁地位,因而感觉是被迫接受教育。甚至有人说,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要对他们进行“洗脑”而不是让他们用脑,国家想把他们“复制”成它需要的工具而不是把他们培养成有自我个性的人才。要解决这一严重的偏颇认识并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政治课中受益,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大学生表达思想。

一、让大学生表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让大学生表达思想绝对不是让他们直接从书本上念读,也不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把别人的话复述一遍。让大学生表达思想应该是面对教学主题经过大学生独立思考(不是听同学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尽量不参考书本)尽可能地把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表述传递出来。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

1.表达最好是自己的真实的

一个人从小到大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到大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以及自身的实际也有了诸多的思考,尽管这种观念和思考仍然比较模糊甚至充满迷惑,现在不论是检验大学生的思想还是促进他们的思想,关键就是让他们试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边表达边整合,逐渐形成一个初步完善、比较准确的思想体系。这样的工作首当其冲应该落在思政课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表达,说得好坏都没关系,是他们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就已经很宝贵了。

2.表达可以是通俗的简洁的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学习表达自己思想的大学生,表达的不够规范没有关系。关键是通过遣词造句尽量准确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可以是逻辑概括也可以是形象描绘,能够为内容服务就行。让他们尝试着说,边想边说,尽量做到通俗简洁。

3.表达必须是有主题有中心的

在思政课上的大学生思想表达可以是回答教师提问,也可以是向教师提问质疑;可以是讨论问题发表看法,也可以是演讲辩论;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在课前段做,可以在课中间做,也可以在课的最后解决,时机灵活。不论形式如何,都必须围绕一定主题与中心,否则就谈不上某种思想了。

二、让大学生表达思想有什么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社会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1.让大学生表达思想能够促进他们的主体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首先离不开大学生对自我的思考和把握,而大学生在教学中要获得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必须由教师赋予他们主体性,给予他们相应权利。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有愿望、能力和必要来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再说,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育,现代教育日益成为一种双主体活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对于教育效果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在教育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也必须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表达是学生的一种主体权利,在思政课上,学生更应该有表达的权利,大学生更不例外。如果只是教师单一讲授,甚至提问这样简单的环节也省略,就完全没有学生的表达了,即使有也只是表示不满的嘀咕声了。从自己思考到自己表达再到自己行动,让大学生表达思想作为连接知行的中间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大学生主体实践的一种形式。

有人主张思政课就是应该用灌输,有的灌输论作为依据。当然,灌输论在以革命和战争为主题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思政课离不开灌输但并不是只有灌输。即使是理论灌输本身也要有学生的回应。如果把灌输当作是思政课的唯一法宝,那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提及的启发式教育等就完全没有必要了。现实社会对中国传统教育有诸多批判,其中一条“罪状”即直指“灌输式教育”扼杀受教育者创造性。而众所周知,在思政课上传统的做法就是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进行注入式满堂灌。学生只有听的机会没有说的权利。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上政治课一些学生甚至就是为了“听话懂事”而盲目接受灌输以及为应付考试记忆和背诵一些词语和概念。时下一些高校思政课堂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迫接受的上课形式也是明显不受欢迎、缺乏效果的。因此,让大学生自己站出来说话、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显得迫在眉睫。

2.让大学生表达思想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性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应该将大学生的思想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紧密相连。不言而喻,锤炼思维离不开表达。一个普通人也需要经常表达才行,何况接受思想教育的大学生?表达能够综合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再说,“思想政治课”没有“思想”行吗?要让学生有思想不是简单接受别人的就行了,要让他们搭建自己的思想框架、逐步建立自己的思想库。要让大学生关注社会,更需要表达。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诸多实际,他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然后才能有自己的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最终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平日我们总是教育青少年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如果他们只有接受信息的资格而没有自己表达的权利,他们怎么会有真正的兴趣?解放思想先要解放表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表达与思想的关系。大学教育,也应该引入诉求表达机制,让大学生表达思想可以间接帮助促进高校实行民主管理。要给大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尤其应从课堂开始。只要大学生能够自主地认清自我同时又积极思考和关心社会问题,有了自主性和积极性,思政课何愁没有效率?何愁他们不能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因而让大学生表达思想是促使思政课教学目的最终实现的最有效途径。

三、让大学生表达些什么思想

由于课程目标和课时的限制,课堂不能搞成学生随意闲聊或大发牢骚、大放厥词的场所。学生表达的内容应有选择,须在符合大纲和教材基础上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教师在重点和难点上必须予以合理引导。 转贴于

1.原则:明确目标,围绕大纲和教材,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实际

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表达必须围绕大纲和教材然后结合实际,否则整个教学就会得不偿失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思政课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把握课程大纲内容和教材的逻辑脉络,把基本理论讲授清楚。这样学生的表达就不是漫无目的、胡说八道。让学生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来思考并展开表达,对关于自我和社会等有关思想作一个整体把握。这是严肃的、全面的、深刻的、带着责任感的表达。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学生动向以及社会现实与动态特点,加以很好地引导。这样,理论、道理、知识、能力、素质,都会在思考表达中得到提高。其中重点是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难点是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理解。另外,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还要具体对待和处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电影、图书、杂志、报纸等载体上的最新资料、案例,以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表达。多给予资料激发,多设问、提问,多触及现实问题。学生大可以运用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必须针对学生从前所学,做好概括衔接。

2.教师引导保证适当的内容

学生由于知识水准不同和认识的偏差,表达思想的内容可能千差万别。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教师的信息量、能力水平甚至人格魅力等,对学生表达思想的内容也有影响。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一般不必设置过多的框框或障碍,甚至一般可以不做评论,但遇到原则性的错误必须予以评论和纠正。世界是多元的,但任何时代都有主流,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发现。实际问题需要关注,但基本理论更要学习,特别是要掌握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提纲挈领指导我们的实践。当然,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都给不了学生需要的一切正确思想,但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科学思考和表达,这样他们就能够逐渐提高思想素质,自发地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思想库输入新鲜内容,逐步建立起自己日益完善的思想体系。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话要经过大脑,要逐渐学会对自己所说内容负责。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够做到严肃认真。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多树立一些典型,并着重关注那些特别情况的学生(比如没有兴趣或者担心害怕或者笨嘴拙舌者)加以了解和引导。

四、怎么样让大学生表达思想

1.强化观念,提供机会

在思政课上,教师应该把表达思想当作是学生的权利,当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形成一个机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给出一个师生互动的时间,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随时保持开放性,给学生机会。比如,教师在讲述中常常设问、反问,自己不马上作答,而让学生作答;在正式提问时更是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不求准不求快,求的是学生真正动起来。同时,教师讲授的语速和节奏要有讲究,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留下时间。

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思考表达才能出真知,有想法比麻木好,有不同的意见总比没意见好,说错了比什么也没说好。好口才是练出来的。没有人是天生的伶牙俐齿;在同学老师面前不怕出丑。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信,他们会做得越来越好。学生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泄气,教师要及时鼓励。

2.悉心组织,因势利导

在教学过程中讲求组织管理。教学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课堂上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有时比其学科水平更重要,特别是在有诸多学生表达的思政课上。首先,在教学之初教师就应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比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独立思考,不看书,不求人;然后,在学生表达过程中及时点拨,不断鼓励。最后,教师要做一定的总结,以便承上启下。且整个教学过程,在让学生表达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保证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形式训练。每个人的思路不一,有直线式、有立体式;速度有异,有的快有的慢;水平不同,有的高有的低。表达的形式不拘:有集体答问,也有个别答问;有台下,有台上;有答问、发言、演讲、辩论、双方或集体讨论;有教师提问,有学生提问;有教师引入话题激起学生反应,有学生观看视频谈观后感,形式多多益善。教师注意调整形式,使其丰富多彩,促进学生思考表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方向,要及时对学生思想和情绪予以引导疏通。不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问题,对于学生的表达,在没有弄清来龙去脉之前不要轻易否定和批判。不要求学生一定马上接受什么,但是教师一定要了解思考,然后加以引导。从求知的角度入手,学习思考,最后得出自己的思想。

3.因材施教,授以技巧

在让学生表达思想时,有的有想法但怕出丑,不敢出声;有的说话时态势怪异,引人发笑;有的胡说八道,不关主题;有的词不达意,南辕北辙;有的则脑袋一片空白或者心潮澎湃、所想太多但狗咬刺猬无法下口。这些都影响到学生的表达。为了提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好处,必须因材施教。特别是那些在思想内容上陷入偏执,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理顺思想,纠正那种做事抓不住主旨的不良习惯。甚至还可能发现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予以适当点拨。

第10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的融入程度、学生社团的组织、就业情况与所选择的岗位等方面,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的思想以及个性、行为等更是与之前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大学生的行为已经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如何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革新对大学生的培养理论,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国内大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探讨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个性突出的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教育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实现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涵进行研究,力求从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个性提出不同培养方案。就目前来看,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已经着手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研究方案,且从事此研究的人数较少,大部分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国内高校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地整理。

西方国家在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这种思想在学校教育中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在办学等各方面拥有较大的自,其采用的培养模式是在实施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他们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学校培养的主旨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选择培养模式,校方不得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学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设置个性化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也必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教育在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已经超越了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做法,所以国内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经验总结、调查访问和分析归纳等方法,以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材料为参考,以相关调查访谈为依据,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内涵、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观点主要包括:(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从而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2)当代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多元化态势、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前提条件;(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遵循以下思路:坚持分类指导、因人而异的原则,探索分类指导模式;坚持个性化与社会化平衡和统一的原则,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自由发展与适时介入相结合的原则,探索适时介入模式;坚持自由选择的原则,探索学生社团指导模式。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实际应用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使用全新的理念,力求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内涵、特征和基本规律,努力构建适应时展的、具有实践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紧紧抓住大学生的心,有助于有效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更加紧密地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举步不前,而是与时俱进。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教学 探究

思想政治课是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过程。课堂课教学负担着以上知识传输的任务,是一种强化认知过程。受教育者要对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并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研究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包括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国家的不断推动和教育界的不懈努力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从最早的课堂实践性学习活动,如简单的课内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教学形式,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实践基地、“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校内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各系部等加入到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来。

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的不断总结创新,使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而是在独立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接近于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澄清认识,掌握规律,以促进思想政治课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和教学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从最初提出到今天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平行存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自成体系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们应看到,作为共同提出的一对范畴,二者首先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学科,严谨认真、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必须要以教学为指导,在目标、内容、环节设置上保证不脱离整体大局。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载体。

实践教学是在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的指导作用。实践教学在教学的基础上,把居于被动受众地位的学生转变为活动主体,将思考加以深化和升华,达到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可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特征

总结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量案例都是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以主题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严格按照问题提出、研究、资料搜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对策、实施、效果考核的程序作为项目开展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虽然是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依托,但从某些方面看,它已超越了一般知识体系,实现了与其他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在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方面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学目的上又存在不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教学目的直接迁移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活动,其教学目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本身即是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过程的外化表现。在对不同的院校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均制定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一而同,但总体来说,是院校综合社会相关情况制定出来的,体现了过程和目的的一致性。

(二)教学规律方面的不同

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对既定知识的正确反映,在教学中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要求以科学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包含多个层次的立体教学,一般课上和课下实践活动简单、普遍、易行,能够经常性开展,通过一些特殊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问题、现象或事件等进行探索,对热点时事形成正确认识;校外项目实施过程往往真实、复杂,强调过程研究和知识的分析应用,学生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将科学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修养。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强调间接经验的获得,步骤简单直接,而实践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存在着更多的环节和因素,已明显具有了不同的教学实施规律。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主要是进行国家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但多是用作支持、辅助。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过程更具体,环境更真实,各类影响因素更多,使得其覆盖的学科范围也更加广泛,延伸到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虽然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没有列在教学目的中,但究其实施过程来看却是必需的,没有这些科目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项目。这也就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自发地扩大,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

(四)教学方法的差异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学习。为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在学生意识领域镌刻上知识内容,虽然是间接知识的掌握,但要求越直接、越迅捷越好,其内容也要求越正确越好。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过程性教学,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目的,这就使得实践教学项目不是直达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摸索、探究,要在很多的偶然、不可控因素中发展。过程不确定,结果多元化,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既要研究归纳,又要进行演绎,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能够推动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即便是在最简单的课上讨论实践中,为了强化过程学习,也可以故意制造弯路来加强其过程性,实现能力训练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五)评价的区别

思想政治课教学多以试卷问答作为成绩考核形式和学生水平评定依据。在考核中,不仅仅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通过时事问题、材料分析题目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但是,这些题目的滞后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而不是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题目没有真实环境,也难以体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的非确定性、答案的多元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分歧或错误的发生,使得考核能够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这种考核也变得更加艰难,更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客观公正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内在地推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面向真实社会的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展现出不同于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在研究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45-0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和保障。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代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总体是发展进步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品质缺失

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一直提倡“教书育人,读书做人”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提高他们的知识与能力。但近些年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下滑,包括家长、教师在内都为学生灌输“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忽视,因此在多方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有些大学生沉迷于虚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独立人,学会做人远远比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要重要。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二)价值取向茫然

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外国先进的思想得以传入中国。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的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相对于以前有了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新环境的影响下他们逐渐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逐渐忽视道德教育。攀比心理、自私自利、依赖父母的现象屡见不鲜。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严重下滑。不得不令当代的教育者和父母担忧。

(三)心理问题突出

健康的心理是使人们从事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又有幸福美满生活的必要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风云多变,各种思潮碰撞,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家长的溺爱下一些学生缺乏自立意识,大学生陪读现象仍屡见不鲜,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对父母过分依赖,与此同时,父母的溺爱也使广大青少年缺乏挫折教育,结果导致许多大学生面对挫折手足无措,心理脆弱,无法接受打击,而选择一些极端的做法。当代大学生很难独立的适应社会,他们在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人际关系危机,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缺失,使他们有严重的挫败感,无法继续人生之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就当前来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尚未形成一个里应外合、通力合作的局面。首先,由于社会缺乏合理引导,而一些大学生又严重缺乏自制力经常逃课,有时甚至会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使以前培养起来的优良道德品质也丧失殆尽。其次,由于一些父母疏于管理,又不及时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了解大学生的在校状况,导致一些大学生不但知识水平下滑甚至道德水平缺失。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各科任课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发挥德育功能的意识,进而在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方面也缺乏详细的认识。

(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

1.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重视程度的降低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鸡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重视程度降低而产生的。部分高等院校领导片面追求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以及SCI论文数、硕士、博士招生点、新科研项目的研发、师资队伍的规模、就业数量等硬指标,而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次要任务,不能自觉主动地予与相应的关注和物质投入。因此,在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问题上不免会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一些高校对中央提出的先进德育理念没有积极贯彻“走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

2.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关注不够

一是课堂教育存在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没有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解决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和心理问题。并且对一些大学生喜爱和关注的热点现象不能给予全面讲解和细致剖析,使很多大学生由于对社会认识不清而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仅以课堂教学为主,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并不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把书本的知识点讲授完毕,而不做深入挖掘,没有与当前社会和大学生心理结合,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有清晰的认识。多数教师以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根本目的,没有真正做到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水平。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各高校也开始一定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并没有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在主体需求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轻视个体需要,而只完成社会任务。没有把出发点放在学生主体上,片面强调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培养大学生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是极其不利的。各高校虽然安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课程,但都是机械地把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给学生,而对广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却视而不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丰富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要学以致用,而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简单地灌输给受教育者。

三、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1.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成长状态,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立哲学课、社会课、心理课等。例如,针对大一的学生心理状态课给他们安排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使他们融入大学和社会生活中。针对大二学生可以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加强专业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挫折承受力。针对大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帮他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初步订立职业方向。针对大四的学生实际需要,给他们安排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2.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要革新教育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第一,实践锻炼法。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第二,自我教育法。让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法,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具体的通过评比竞赛、讨论会、辩论会、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第三,榜样示范法。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警戒作用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以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者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在自身素质、学习目标、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专题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消极心理,消除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诸如:自私、郁闷、抑郁、冷漠等心理,引导他们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激发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紧跟时展潮流。高校教育者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政治性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实际利益性相结合,提高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范围内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第二,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灵与思想的交流,而其中情感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桥梁。教育者在灌输思想理论的同时应该怀着以情感去感化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使大学生既能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又能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融入辩论与案例分析中,增强教学的实际应用性和互动性,使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实现道德情感上的共鸣。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越融洽,沟通越顺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使他们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又能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成为可能,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并实现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泉.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J].党史博采:理论,2005(4).

[2]刘东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陶卫平.关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