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2: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学理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众多的学科中地位显要,是学生开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之门的一把钥匙。在新课改下,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当下众多老师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中学生;新课改;学科素养
高考是决定学生人生命运的关键节点,因此,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好各门课程并努力取得佳绩,也是每一位想要踏入更高理想学府的高中生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参与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作为教研室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个人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身的见解。
第一,营造良好的教室学习环境,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是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科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环境可以给人身心愉悦之感,相反,比较恶劣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提供舒适的环境,我们首先要做到必须保证教室内环境干净、整洁、卫生,确保空气质量比较好,这些外部环境的营造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此外,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师生关系好的班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会比较高,学生所取得的学科成绩也比较高,这就是典型的“爱屋及乌”现象。师生关系相处得好,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其所教授的课程,想通过课堂上积极的表现来赢得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当然,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处的不好,教师对学生总是采取严厉批评,想靠威严震慑学生让学生们自觉地听课的话,学生只会越来越反感,学习主动性也会因为对教师的厌恶感而慢慢消失,这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努力地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对学生要坚持表扬多于批评的原则,给予学生更多学习上的关心和帮助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良策。
第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变单向教学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讲课把握重点,做到主次分明,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课堂教学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当下教育体制采取的是新课改之外的相关制度,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地迎合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换之以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地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建立班级数学学习讨论小组,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讨论环节,由教师出一些讨论题交给各小组分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派出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见解和答题思路,这种方式既可以及时地调动班级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们的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握,为接下来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当然作为教师,针对于学生们对问题的解答情况我们要做到七分表扬三分建议,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学生的问题往往会挫伤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改变以往课堂授课个人主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对学生的引导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给予学生更多锻炼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当然这种教学效果的形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而言,我们首先要做到在教案设计上分清主次,根据新课改后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选定教学重难点内容,采取教研室集体备课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先抓主干后枝丫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和时间,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要多给予认可和鼓励,将“很好”“又进步了”等话语常挂在嘴边,这也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
第三,开展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加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科素养的养成。没有竞争就没有对比,没有对比也就没有高低之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之外,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竞赛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博弈,及时地发现自身在数学学习在的不足,寻找他人在学习中的优长,取长补短才能更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班级范围内或者是年级范围内组织开展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在奖项的设置上覆盖面要广一些,题目的设计上也要严格的根据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博弈也会对自身数学学习近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继而为自身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提供方向。
当然,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为了更有效开展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地掌握多媒体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作为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工具”,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学科素养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每一节课抽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们自由上台发言的机会,也可以抽选出某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们体验在讲台上“当老师”的感觉,运用多媒体这个平台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设置讲课课件,以学生讲课就爱搜狐听的方式来调动班级学习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这也是一种双管齐下的好策略,既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为了更好地迎合新的教育教学环境的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几点仅仅是笔者个人的看法,期待大家给予批评指导。在未来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问题还会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终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相信所有的难题必然也会迎刃而解。
关键词: 学生信息素养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素养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作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实施信息教学,培养数学信息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数学素养是一个广泛的具有时代内涵的概念,它包括逻辑思维、常规方法(符号系统)和数学应用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数学素养的三个方面本质是一个整体,这三个方面是否具有联系是判别数学教与学的重要标准。而在它们之间,信息成为合理有效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信息的提取、优化与创造无疑凸显能动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高效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与信息存取技能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质是数学思维,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数学教学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思维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程序操练的过程。课堂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渠道,教师应抓住学生信息“收集与预存、传递与交流、运用与创造”的流程主线,设计教学环节:预习铺垫、问题探究、应用反馈,实践评价,实施全程式信息教学,以信息的流动带动思维的拓展,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形成数学素养。
2.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取信息
数学教育技术对数学的教与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而采用整合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享的教学情景,使教师与学生能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协同合作解决问题,也使教师在情景中的“支架”作用得以充分显示,引导学生架起“学校知识”与“真实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并达到知识信息的内化和素养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深化数学教学。教师利用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表达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动感十足的知识表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同时产生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增加信息获取的数量,延长知识记忆维持时间,掌握更多知识;同时在协作中促成信息交流、优化提取,在集思广益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合作团体精神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数学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交互式学习,促成师生双向交流,实现教师真正的因材施教,同时可以通过情景来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并形成赖于情景的知识与技能的远迁移。
3.淡化章节学科体系,适度加强信息跨域整合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常常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个概念或技巧,并且知识往往仅限于学科内整合,以“学校课程”的大视野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应淡化章节、学科体系,加强知识的跨域整合,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结的机会,促成信息跨域交流、互动、横纵联系。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
3.1把握知识网络交叉融合点,适度纵横联结扩展。
数学本身就是网状化的结构,其中蕴含丰富思想如函数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归纳思想、极限思想等。在知识交叉点尤其各种思想的融合交汇处,教师若善于借机发散拓展或聚合引导,培养学生信息调控、优化处理能力,一定事半功倍,卓有成效。另外,数学源自于现实,它与实践性较强的其它学科尤其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在知识的“延伸点”或“生长点”开拓领域,跨学科应用,使数学学科的学习建立在超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基础之上,又反过来服务于综合性的学习,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素养的形成。
3.2挖掘隐藏课程,延伸信息触觉。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理解
(一)数学素养的涵义
目前比较认同从教育学的视野出发所作的“素质”涵义的界定,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由知识内化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先天素质(又称遗传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先天素质既然是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自然就无所谓后天教育与培养了。后天素质是后天养成的,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也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对于这种后天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心理品质,我们称之为“素养”。数学科学方面的素养,一般称之为“数学素养”。
(二)数学素养的要素
1.知识技能素养。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有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教学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并且能长远起作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掌握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数学思维素养。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在训练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形式训练价值。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素养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要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3.运用数学的素养。运用数学的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它们。
4.数学人文素养。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这种文化修养既涵盖养成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推理严谨,言必有据和条理化的思维习惯,也涵盖养成的数学意识——理解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懂得数学的价值。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现状与意义
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与活动中除了“知识技能”外,还特别明确强调“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应对数学的内容、意义及方法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应有“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的数学能力。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学,文科方向学生也极有可能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这就对我们这些未来进行教学的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学习一些空间几何、多项式、微积分、矩阵、随机变量的统计、回归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让该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一些他们所必备的观点、信念和素养,给学生以数学的滋养,从而奠定他们的数学知识底蕴和数学学识底线。在目前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数学专业课的课时虽然较多,但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解题能力的训练,过多的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却很少涉及,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史等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缺乏,也直接的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相关调查显示,在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众多因素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有着密切相关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小学大力开展对数学教师教学培训的形式下,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给小学输出高素质的教师,很快适应小学的教学。因此,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即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为学生将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打下基础,也能确保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文化功底和小学数学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为学生毕业后的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讨论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数学,不做题,如进宝山而空返。”那么学习数学就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解题、做题吗?我们又将如何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师必须跳出数学是纯基础性课程的囹圄,在遵循数学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增强其适应性。
(一)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多年来,数学教学类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是单纯的教学法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教学知识间的断层,所以我们认为应该通过数学通识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一种背景,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及数学教育本身的反思,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及数学教育价值观。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中,作为必修课的“大学数学”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应以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为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晓现代数学的几个主要领域,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这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最一般的要求。而作为理科方向学生的方向类课程,则在内容上应更为“精深”,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初等数论、等专业基础课及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通识选修课。使学生在不失综合性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及较强的从事小学数学教育与研究的能力。数学通识选修课的设置是对高校数学课程的一个补充,还原了数学的文化特性,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突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培养学生挖掘和提炼教学
内容中思想方法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导致数学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任何一个规律,都经历着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三)增加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实践出真知”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实践活动成正比。经常参加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可以使观察、试验、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可以增加数学常规方法使用的频率,可以涉猎各学科、各行业中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可以获得学习“街头数学”的机会,全面、综合地提高数学素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实践条件,分散见习制度的常规化使学生每周均能进入小学的课堂,把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变成学生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以成为最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这样,在数学素养提高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取得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有效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传统问题教学中,传授学生解答问题的策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解答问题的“机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教学应遵循“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技能素养的培养作为问题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实施有效问题教学,已成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活动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素养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抓住数学问题案例生动性,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其要义的外在表现,是学科知识点之间深刻联系的生动展现。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进行有效的体现和展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代言人”,也表现出生动的特性。这一特性,为激发和培养初中生能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和放大数学问题案例的生动特征,设置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或讲授有关数学方面的名人轶事,营造浓厚的数学学科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学习情感,使自主积极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自觉意识。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初中生对矛盾性问题充满能动探知的心理特性,设置“同学们,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是不是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问题情境。有的学生听到这一问题,立刻给予了“肯定全等”的答案。有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不全等”的结果,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利用初中生学习群体见解上的不同观点,将学生自然引导到全等三角形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知问题案例便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抓住数学问题案例探索性,培养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
问题:如图,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B的中点,若OE=3cm,则AD的长是多少cm?
在该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题的意图,是借助于数学问题案例的探究性特征,引导学生进入到实践探析问题案例过程中,通过对探究性问题案例所提出的探析要求,开展探究实践能力的锻炼活动。学生在探究该问题案例过程认识到,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点”,并结合以往解题经验,认为该问题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得BO=DO,由已知E是AB的中点,知OE是BAD的中位线,从而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一半的性质,得AD=2OE=6cm。(解题过程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探究性问题案例过程,再次总结归纳解题活动方法和策略。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抓住数学问题案例的探究性特征,向学生展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案例,在学生探析问题过程中做到“放收结合”,将探析问题案例策略方法的任务“放”给学生,教师做好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点拨的“收”的工作,让学生在“一放”和“一收”的活动进程中,有效获取问题探究方法和技能,有效提高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知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问题案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三、抓住数学问题案例发散性,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及其体系的生动表现和高度概括。数学知识点之间联系深刻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展示和体现,这就为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发散性特点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学实践证明,数学问题案例的发散性特点,能为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载体。因此,在数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利用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具有开放特性的数学问题案例,让学生在发散性问题案例的解答分析过程中,找寻问题解答的不同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锻炼,解题策略更灵活,解题方法更多样,思维活动更全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素养;策略分析
一、设疑激趣,鼓励自我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而不再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d趣及求知欲。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关于提高学生素养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进行自我探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素养,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后,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尚未对某一事物形成特定的思维,依然有着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究,从而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水平,来提升学生的素养。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究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萌生出一些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逐步地形成自己对于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积极引导,授予科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最重要的是将严密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不断地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他自身的学习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用适当的方法、端正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一旦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他们智力的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想的传授以及对于一些数学方法等的概括,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较为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这种严密的思维方式梳理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知识来解决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三、升华思想,培养良好品德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从小学开始抓起,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所涉及,以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小事为例,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注意这一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数学家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于数学家的生平有所了解,学习他们身上对于数学用心钻研的态度和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对某位数学家的生命及事迹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于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生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在学习知识时能够站在数学家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认真地体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逐步使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面对一些问题时能够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处理。
四、课外延伸,拓展学科视野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些向学生科普知识的文章。比如“你知道吗”这些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逐步渗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入数学知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行思维转换,这样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不易弄懂的地方详细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延伸,通过延伸,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三五个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查阅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了解数学的本质。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后进行延伸,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开拓自身的视野,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进而培养学生的素养。
五、增强体验,实现培养效率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让学生切身地去体会自己所学的内容,可以大大地提高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当然,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为了能够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素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去感悟,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包括一些数学概念和原理等等,这样的知识学生缺乏兴趣,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倘若教师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上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开展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无形中便会受教师的指引,进行相应的知识的学习,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六、多元评价,支撑素养培养
在教学中,评价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评价可以让爱学数学的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也可以让在数学学习上出现困难的学生重拾信心。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要构建一种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我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从小对学生进行过于应试的数学教育,而应该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中不断地深入对于数学的素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能够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以及端正的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张浩.小学数学素养的养成路径分析:以“埃及分数”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6.
[2]陈文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素养的培养[J].教育,2016.
[3]杨瑞松.基于小学数学素养展开教学:学科整合,彰显“数据分析观念”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6.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一、前言
素养是高于能力之上的一种修为,是人类内涵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素养有时无法用分数来衡量,有时却又能随时展露.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小学阶段对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基于个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在多年工作中的践,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引发数学兴趣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的特点,而且逻辑性强、计算量大,相对于语文的朗朗上口、常学常用,很多学生不想学、不会学数学,就更不用说培养数学核心素质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后学生才会愿意学、喜欢学,肯下功夫去钻研.也就是说产生了兴趣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4个途径.
(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
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关于数学的起源以及有趣的数学故事;拼一拼有趣的图形;进行一些有趣的计算.例如,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学科有它独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可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例如,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等式的平衡美、图形平移旋转的组合美,还有数学公式的简洁美等等.
(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比较容易掌握的学习任务,从中获取成就感;课后可以通过回家考考爸爸妈妈、帮帮你的好朋友、教教你的同桌等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将日月变化与天体运动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一种发现宇宙奥秘的成就感.
(四)可以用教师的教法教态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表现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经常营造幽默有趣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表现出包容的态度,给予肯定的眼神、激励性的语言,甚至一些心理暗示.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越来越喜欢数学.
以上这些途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是一门非常美的学科,数学实际上非常简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质疑在辨析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有疑才有思,有质疑的课堂才是有思想的课堂、有碰撞的课堂、有生长的课堂,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并对所有质疑抱以欣赏和尊重的态度,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常见的引导方法有:设置情境引发学生质疑,概念对碰引发质疑,制造矛盾引发质疑,捕捉错误引发质疑.
话越说越明,道理越辩越清.质疑的目的也是为了学得更多的知识,弄明白更多的道理.当学生有质疑的时候,会想办法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类比法、演绎法、枚举法、假设法等等,而这些方法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放手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锻炼数学核心素养
一个被扶着走路的人,永远不会学会行走;一个在课堂上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也不可能养成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是放手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小结.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经历,才能有收获,才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指导归纳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仅仅只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在一年级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想一想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最后归纳出,可以通过摸一摸、印一印、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到了二年级学习“认识角”的时候,一年级形成的能力和素养就体现出来了.当教师有了方法引导的意识,像这样的例子经常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人文素质;培养;建议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 由此可见,数学相对于音乐、文法、哲学等人文科学来说,更加具备了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育人功能。数学不再仅仅被看作是关于数和形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
1. 数学学科与人文精神
(1)数学学科有助于构建学生和谐人格。有不少人对数学科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数学与人文精神是互不相及的两个层面,其实不然。尽管数学学科是理性和抽象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数学学科是冷漠的机械的训练。如果只看到数学学科的规则化、序列化、静态化,那只是看到了数学的表面,其更深层次的关于求善、求真、求美的精神正是折射出了这门学科的人文精神。
笔者看来,数学也可以作为无数个活生生的人创造的方法、体系、知识,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正是作为活生生的人与学生共同参与这项活动,数学学科也同样能够实现人的人文价值,培养人良好的人格。
(2)数学学科与审美素质。数学美一直以来都被广泛认同,数学美也是科学美中最纯洁、最高级的部分,数学学科并不依附于其他学科,而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实质含义。实践证明,数学中的关于美的标准与其他美好事物的美的标准是一致的。比如高中数学学科中蕴含了不少符号美、对称美、图形美、奇异美……这些都是在高中数学学科中极为广泛的美学思想,展现了数学学科的美育功能。实践证明,通过高中数学教育,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对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数学美也是联系认知与情感的纽带。
2. 关于高中数学中有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因素
(1)受“考试文化”影响。长期以来,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人才和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具有独特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求学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激励了无数求学者积极参与严格训练,达到较高的水平。
有不少高中数学教师,依旧严格按照高考“指挥棒”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试卷怎样考学生,教师就如何教学生,以至于教学的目的和方式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滞后。
(2)教师素质的影响。目前来说,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较为机械简单,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不少社会人士强烈呼吁要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联,数学教师素质的高低也成为数学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知识与能力、品行修养、心理个性等方面。但是就笔者平日与不少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知识的来源于知识点紧密串联起来,只是照本宣科,随后进行证明或解释,最后往往以一句“弄懂了没?”结束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出现条理混乱,对学生缺乏耐心和责任心。
(3)数学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关注。作为高中数学教育评价主要对象,一般包括数学课堂的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反映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往往通过一张考试试卷来反映学生的数学掌握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笔者看来,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精神的学科,应该建立起综合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但是目前而言,这些指标还很难进行量化,不能精确区分孰优孰劣。
3. 给高中数学教师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应该努力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质,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定位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问”,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深刻体验数学中奥秘。鼓励学生善于进行数学猜想并不断探索。
(3)改善数学教学课堂。笔者建议,高中数学教师可适当弱化对学生的解题训练以及单纯的数理知识的传授,让数学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努力避免僵化它,不能因为注重对文本的阐述而使教学课堂乏味、沉闷。
总之,高中数学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除了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还应该树立培养数学人文精神的理念,引导数学教育走向生活化、健康化、科学化、没学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明儒、苗正科,《数学与人文交融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
润泽教育背景下STEAM课程依据
北京小学华润海中国分校于2011年9月成立,建校之初学校就遵循创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精品化、国际学校的发展定位,提出“中西合璧 融会贯通 润泽生命 启迪智慧”的办学思想理念,以“幸福体验每一个”的教育愿景,实施“润德 润智 润体 润美”为核心的润泽教育。
以“润泽生命,启迪智慧”为引领,寻找一种返璞归真的教育,寻求一种饱含智慧、充满灵气的教育,追寻一种给予孩子“生命的润泽,文化的底蕴,精神的引领,智慧的启迪,能力的发展,幸福的发展”的教育!让生命魅力尽现,让人生智慧彰显!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丰厚。
STEAM课程开设的意x
STEA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这四个词的开头字母的组合,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2011年,美国佛吉尼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学者乔吉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提出STEAM,其中A不仅仅代表艺术(Art),而是指美(Fine)、语言(Language)、人文(Liberal)、形体(Physical)、艺术等含义。STEM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而是特别强调将本来分散的四门学科自然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总之,不论是STEM教育还是STEAM 教育,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的束缚,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
学校选取乔吉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的想法,在原STEM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艺术美的课程,结合中国本土教育以及学校润泽教育实际,为了培养孩子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有平衡的人格和适应性、有多元价值精神、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中国人,特成立卓越英才STEAM课程班,创新开设STEAM课程,在课程中深入落实学校提出的“润泽教育”,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个人的核心素养。
STEAM场馆建设
学校将在现有乒乓球馆的基础上改建STEAM课程体验馆,规划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科学试验区、电脑操作区、积木搭建区、读书阅览区、游戏休息区等,充分发挥体验馆的功能,为学生更好地体验STEAM课程做好准备。
STEAM课程设置
科学学科(Science)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的质疑和探究意识,初步理解科学的研究对象。学校将引进新加坡版科学教材,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动手实验,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
技术、工程学科(Technology、Engineering) 主要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获取、筛选、组织和理解,从而支持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新的视角和看法。并在搜集数据的基础之上开发和利用数据进行工程设计。学校主要以3D打印为载体,引进日本高达机器人的理念,带领学生利用乐高机器人的材料进行组装、搭建模型和编程设计机器人运动。
国学、艺术、写作学科(Art) 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精粹,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素养、优良的个人艺术审美能力及发现并创造美的能力。学校将围绕国学、艺术、写作学习开设国学赏析课程、精美写作课程、创意美术课程、手工剪纸课程、手工制作课程、乐器学习课程及声乐演唱课程。
数学学科(Mathematics) 主要培养学生可以自信、创新地学以致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原理来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并能自如地使用恰当的术语进行数学交流。学校将开设“优等生数学”课程,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AM课程招生对象及任课老师
招生对象 在校一至五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择优选拔20名学生组成一个新的英才班。
任课老师 学校将招聘、选拔优秀的校内、校外专业教师任教英才班的教师,并给每个英才班配备优秀的辅导员一名。
STEAM英才班课程表
课程设计以不影响学生正常课程为前提,每个学科每周安排一节体验课。课表如上:
思想、情感、观念等方面进行有效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人们展现自身内在素养和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语言,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上述作用和功效,同时,它更是教学工作者数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反映。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学习能力、数学素养和数学观念传授和培养的双边互动过程,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以及感情交流都是借助教学语言来进行,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职业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良好的内在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技能。而职高学生由于内在和外在原因,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对学生接受知识与情感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人现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体会,对职高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语言提升教学效能,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抓住教学语言的激励性,鼓舞职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潜能
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鼓舞。”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意识不强,导致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习惯未能很好形成。而学生学习活动开展需要良好的内在情感进行驱使。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和助推作用,将枯燥、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在认真研究分析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加工”、“创新”,借助教学语言这一有效途径,设置出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学生情感“活跃区”, 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主动学习内在情感得到激发和发挥,能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内容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情感,设置了“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西行驶了100千米后,到达B点,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50°走了200千米,到达了C点,最后又改变了方向,向东行驶了100千米,到达了D点,求 的值。”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向量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学习积极情感得到了激发和活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显着增强。
二、抓住教学语言的精准性,教授职高学生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
数学学科是作为一门严密性、科学性的基础知识学科,以其自身所表现出严密逻辑性、深刻抽象性、思维严谨性以及表述准确性等方面的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职高数学教师未能认清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对课堂语言重视不够,课前备课不充分、满足于临时发挥,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语言不准确、思维不缜密、表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就要求,职高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抓住教学语言的精准性,认真研究、分析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关联,运用简洁鲜明,干净利落,要点鲜明,有的放矢的教学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比较难懂的知识形象化,指导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领悟和掌握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能。
问题:点P分有向线段 成定比λ,若λ∈(-∞,-1),则λ所对应的点P的集合为什么?
解析:针对点P为有向线段 的内分点与外分点的两种情况,定比λ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与(-∞,-1)∪(-1,0);而当点P为外分点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P1P2的延长线上,二是在P1P2的反向延长线上,它们对应的定比λ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与(-1,0)。于是对照题设条件就可作出正确的选择了。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定比λ的取值范围是(-∞,-1)∪ (-1,0)∪(0,+∞)。特殊情况下,若λ=0,则分点P与起点P1重合;若λ=■,则P为线段P1P2的中点;无论λ取任何实数(λ≠-1),分点P不能与终点P2重合。因为点P分
的定比λ的取值范围为(-∞,-1),所以点P在 的延长线上。当λ取遍(-∞,-1)中的所有值时,点P形成集合为 的延长线。
三、抓住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提升职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在素养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学生素养 培养途径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一种应用工具,还是一种理性思维模式,上升到更高层次来说,更是一种素养,即数学素养。在一般教学理论中,数学素养指的是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应用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转换思维模式,随机应变,发挥自身数学素养。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学公式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应用数学题中却得不到正确解答,或者只能在题目中解答,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导致所学数学知识根本没有转换成一种素养。再如一些不再从事数学专业工作的人,数学公式、定理与解答方法早已忘记,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很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理性判断思维,在工作与生活中,面对数学应用,能全面思考、思路清晰、做出缜密解答,这种能力就是让人一生受用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转换,从数学角度,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判断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专业层次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习者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能通过数学背景和本质素养,运用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身的数学思想素养。解决问题的时候,态度明确、观点科学、思维清晰,既能运用数学定律,又能结合新思想、新概念的数学素养,面对现实中各种问题,能够有条有理地进行简化和量化,从数学思维出发,从事物各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教学设计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知识取向主要指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在这一部分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文化取向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融入一些数学历史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例如,讲“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又能了解我国数学史,并产生兴趣。实际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统一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学生在整体中接受部分知识并不冲突,反而有利于对知识的吸收。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尽量融入所学知识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数学家的事迹等,考虑相关内容包含的数学素养,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好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锻炼人思维模式的主要科学,反之,思维则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可以说,数学和思维是紧密相连、融会贯通的。学好数学,要以思维为基础,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便能得到提高。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小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拼凑,让学生体会可以通过辅助线的方法把三个角转化在一起。这样做不仅能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能通过引申,让学生的思维从实验几何上升到理论几何高度。另外,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培养思维模式。设计的问题要充分体现出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迅速地联系新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和细节的关注,时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目标,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3.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核心素养
学校中最直接的教学评价是作业和考试,教师设计考试试题时,既要遵循教育部课程标准,准确反映数学学科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又要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注重对学生素养的考察。所谓的维度,指要考查的知识技能。梯度指考查的试题要有阶梯性,对于不同解答能给出相应的具有阶梯性的合理评价。相关度指同一试题里面,考查的知识点要做到交汇,可以是章节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也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有微观的小目标,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大目标。教学过程既要有组织学生求知的活动,又要有组织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活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思维模式得到锻炼,做事严谨、清晰,分析问题全面。
三、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模式处于较为容易锻炼和培养的阶段,数学作为一门能够优化人思维模式和处事态度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数学),2015.04.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在中小学课堂深化改革的推进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课堂。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备课,结合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难点、重点,并结合课程标准、中考大纲要求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回顾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下面,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要求,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师要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构建高效课堂出发,做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课堂教学的推动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生活中认识的图形带入课堂,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一些源于生活实际的几何应用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物图与几何模型图分析出来,即进行生活原题的几何化思考。例如,在教学“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把圆锥的相关课本内容以立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圆锥的特点,并直观展示出圆锥展开图的形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尤为关键。同时,作为该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目前的生活实际情况,以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学观为出发点,关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和地位。
二、实行个性化引导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很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教师应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个性化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参与相联系,保障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挖掘个人的学习潜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要求。例如,“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BD=CD,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DB的延长线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着DC的延长线运动,作PEAB于的延长线于点E,作QFAC的延长线于点F,请问t秒后,PE与QF相等吗?(先作图,再作答)这道试题涉及一些动态运动方面的内容,一些学生看到后会产生畏惧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内容,将题目中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区分开,如动态信息语句为“以1cm/s的速度沿着DB的延长线运动”“以同样的速度沿着DC的延长线运动”,其他语句都是静态的。这样,教师就能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升个性化引导的有效性。
三、设计实践活动探究
数学的实践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完成基础的教学之后,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逐步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下面这道例题:如图2所示,某地区有A、B、C三个小村庄,如今要在这个地区挖一个深水井P,让深水井P到三个小村庄的距离都相等。请问如果你是施工人员,这个P应该设在哪里呢?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教师用3条橡皮筋一端系在一起作为P点,另一端分别固定在A、B、C点,一边不断地移动点P,一边向学生提问:“PA、PB、PC的长度相等吗?”经过教师的几次移动尝试,很多学生认为单靠观察显然不靠谱,与数学严谨性的学科特点存在相违背的地方。这时,教师不妨适时进行点拨:“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就易如反掌。”最后,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知道了如何准确地确定点P的位置。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受数学科学性、严谨性等特点的影响,一些教师讲授的数学课相对呆板,缺少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增强数学的魅力和吸引力。在信息化、科技化背景之下,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都应该予以关注。教师要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更多的教学想法和教学创意,保障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觉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因为不同知识板块的内容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化的分析和引导,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条件对不同的信息技术操作形式进行研究和解读,掌握正确的应用技巧和方向,让学生能不断地调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具体的知识并掌握该学科的学习技巧。例如,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既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难题,又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讨数学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声音、动态和静态等多方面组合,能够提升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将基础知识或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有效帮助学生适时进行复习或预习。教师还可以做一个“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微课视频:选择一张使用过的火车票,对这张车票进行有效分析,如车票的日期、车次、座位号、票价、发车时间以及该乘客的身份证号码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刻体会数据信息下便捷的社会生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面对自己所教的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具有公共基础地位的这一门课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如何着眼于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促使他们能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呢?为此,笔者对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准确领悟新课程理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乃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更是能否成功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关键。教师群体素质的高低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影响着国家的教育和未来的希望。因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员,更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肩上的重担,勇于反思教育实践,接受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行为,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要有一颗爱教之心,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一切以教学工作为重,一切以教学工作为乐,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其次要有爱生之心,把班级上的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关心、支持、信任、爱护保护他们,把“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亦师亦友”型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时刻牢记这样五句富有哲理的语句:学生渴求知识,教师热心传授;学生违规违教,教师耐心教育;学生身体特殊,教师细心关照;学生遇到伤害,教师诚心救助;学生尚未成年,教师爱心呵护。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走专业发展的路,要学习全面的数学知识,要认真研读教育学、心理学上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毕竟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更要注重用一颗童心去阅读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发展史,提升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站在小学生思维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深入数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相关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解数学题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凸显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伟大贡献: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可见数学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其巨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每当孩子们面对那加减乘除时,就感到一丝丝的畏惧与无奈。因此,作为一名现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就非常有必要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洋溢数学素养的理性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从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就更加需要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就得注重感情投资,让学生们“信其道必先信其师”,用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来感悟学生们;其次,教师要学会用海纳百川的宽容胸怀来容纳每个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善于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一种激励和鼓舞的态度去教育他们,让他们能够切身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和信任。让他们觉得没有理由不把这门学科学好,长此以往,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啦!
三、有机融合数学能力与个人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这一门课程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小学生们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们基本数学能力的一个过程。而基本数学能力则指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其实和新课程相关理念还是一致的。新课程课改的理念认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则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当强调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用学到的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数学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演绎和类比这三种推理方式。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示范和举出范例来让小学生们进行模仿,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操作,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直观思维慢慢地转向抽象思维,让他们自己从整个推理的过程中来寻找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养成推理有据的好习惯,其思维也受到了科学化的训练,这种教学过程不但使学生们“懂”了,当然同时也就“会”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还“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这完全符合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个人数学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一旦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个人数学素养,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增长,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综上所述,身处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只有教会学生们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小学数学教师特别要注意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打造,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才是最好的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也就是实现了数学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