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学专升本;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34-02
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到2004年,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医学行业人才济济的同时,也出现了医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医学类专升本学生要合理定位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此次调查针对医学专升本学生毕业前的具体情况,结合毕业后的就业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就业情况、就业态度,掌握学生的就业心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本次就业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2012级医学专升本的学生,总计121人,收回问卷113份,有效率93%。问卷中的内容涉及求职的态度、影响就业的因素、工资要求、就业地区和单位性质的选择等方面。
一、求职态度
在调查的113名学生中,女生84名,男生29名。调查数据表明,有83%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本科以后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期间会主动关注社会及学校的招聘信息。半数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凭借专业通过精心准备和积极争取,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另外33%的学生认为,只要降低择业标准,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从招聘医学岗位的人数来看,医学类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足以满足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这说明学生只要合理定位是能够就业的。
二、就业影响因素
近年来考研热潮兴起,在调查的医学专业学生中有62%的学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这部分学生一致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历越高,找到理想工作的概率越大。因为招聘单位亲青高学历的毕业生,同时高学历的毕业生工资待遇较高。为了使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对大学期间考证的调查显示,有77%的学生认为考证对就业很有帮助,能够提升自我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使得各行业都很看重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同时,计算机水平证书、医学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都是学生就业成功的有利条件。
三、就业的选择
有63%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主要是考虑离单位、家距离的远近,而36%的毕业生则偏向于选择对个人发展前途较好的工作单位就业。个别学生会因为爱情而选择就业地域。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家庭观念重,选择较为理性。在医院类型的选择上,有53%的学生会选择公立医院就业,39%的学生选择民营医院就业,剩下少部分学生选择其他类型。相对而言,公立医院工作较为稳定,福利待遇也不错,能够吸引大部分毕业生。民营医院丰厚的工资待遇近年来也受到毕业生的青睐。对于工资待遇,调查中有92%的学生认为2000元至3000元是他们实习转正后期望的薪水值,这反映出毕业生就业后能合理定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关于进入单位学生最想获得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有40%的学生认为临床职业技能较为重要。其次,学生看重的才是单位提供的薪资待遇。毕业生对待工作的选择标准能够从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考虑,这也是学生成熟理性的表现。在对学校可能提供的就业指导中,毕业生希望得到学校关于学业规划、专业出路及应聘技巧方面的相关指导。
四、就业状况
此次参与调查的医学专升本学生,毕业时有59名学生考取研究生,有31名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余下部分学生有的继续考研,有的继续落实工作单位。从学生的就业情况看,这与就业问卷调查内容的结果吻合,较为真实反映出学生就业的态度和选择。
五、就业存在的问题
医学专升本学生认识到本科教育的来之不易,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操作能力。部分专升本学生毕业后能够升入自己理想的学校继续深造,或进入满意的单位工作,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继续关注与指导。
医学专升本毕业生中有少数学生对找工作缺乏信心,他们认为专升本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差距太大,只有考取研究生,获取高学历才能在医学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有的学生为了复习考研,放弃了部分课程甚至临床实习的学习,造成不能正常毕业的严重后果,这就失去了应届就业的机会。
部分毕业生存在自卑心理。应届毕业生都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而且医学专升本的学生相对于医学普通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说,不仅缺乏求职经验,而且自信心不足。这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能很好地应对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从而更加惧怕求职面试,造成恶性循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就业。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医院由于级别不高或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难以吸引到医学本科毕业生。另外,毕业生对医学相关行业的不了解与漠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毕业生就业意识缺乏,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以往毕业生就业主要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或者关注学院公布的招聘信息。如今的信息社会,很多医院选择网上招聘信息,毕业生网上报名参加考试、面试,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医学专升本学生主动就业的意识较弱,关注信息不够全面及时,这让他们丧失了很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从传统单纯提高技能和被动式教与学中得到解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主动投入临床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强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诊治各种动物疾病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官方兽医(Official Veterinarian)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兽医。官方兽医制度要求将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市场流通和出入境检疫等各个环节置于全过程的、系统的、有效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之下;执业兽医是指经过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并经注册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为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需要,我国将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制度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专业学历。只有经过正规兽医教育并取得相关专业技术学历后,方可申请从事执业兽医工作。其次,是官方准入。对取得专业学历,拟从事兽医临床或有关动物诊疗工作的。必须参加官方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方能取得在本地区行医的资格。第三,是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协助政府进行会员管理,并在行业中发挥协调、咨询、服务等作用,严格管理,加强自律。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全科类分基础、预防、临床和疾病4部分。考试学科包括兽医法律法规、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15门学科。我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制度的建立,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兽医考试通过率,我院对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更新临床实践教学理念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开展和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从传统单纯提高技能和被动式教与学中得到解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病例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初诊、化验,然后分析确诊并最终提出处置方案,教师仅对其进行指导。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行为,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主动投入临床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强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诊治各种动物疾病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二、整合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将不同临床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整体构建。同时增加了对病例讨论的组织、病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如在开展“犬膀胱结石”为主题内容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教师将患膀胱结石症的犬带进实践课堂,引导学生结合《兽医内科学》课程的代谢途径知识探讨该犬膀胱结石症的形成机制;指导学生应用《兽医影像学》的X光及B超的诊断技术知识分析该病的诊断方法,并对其进行确诊;结合《兽医外科学》课程中犬膀胱结石症的外科处理方法对该犬进行手术治疗,最后由学生自己填写规范病例、开出处方、并制定手术方案和医嘱。这样,使临床实践教学从单一、分散、重复性临床实践变成系统、综合、创新性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三、坚持“三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式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行为被界定为“三层次”,临床实验课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层次、教学实习的综合训练层次以及毕业实习的科研训练层次。“三层次”割裂了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系统的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同时,由于“三层次”实践种类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模式中我们将学生的教室由教学楼转至校教学动物门诊。通过采用“三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式,即临床实践课与临时就诊的典型病例相结合,临床实验课与实验室开放实验课相结合,及校内教学动物门诊与校外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相结合,从而使临床实践种类丰富,实践的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四、优化临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1.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建设。我们根据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特点,编写了统一的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指导教材,建立了“临床操作规范”“动物医院门诊规范”,及各种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使临床实践的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临床带教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稳定已有实践教学师资,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外聘实践教学基地水平高、带教经验丰富的兽医师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临床兽医学教师为主体,教研实验技术人员及外聘兽医师为辅的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3.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校内原来的多个分散的临床实践实验室,按照动物医院门诊科室功能为目标进行了整合,添置了多台套临床实践教学设备,并配备实践教学人员,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实习操作平台”。通过对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评估,与多家大型兽医院、养殖场、动物园签订了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五、优化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考核中,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的考核,更注重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临床实践中临床实践操作进行量化,建立规范的操作范式和考核标准。如对于临床实践中的打结缝合的操作,采用既看现场操作又看愈合后的恢复情况等方法对该操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全部实践教学结束,还模仿兽医执业资格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进行考核。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实施,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临床实践结束,能对常规病例进行接诊、诊断、开处方、做处理、填医嘱,并能进行临床简单手术,临床信心和社会适应力普遍增强,许多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并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大型宠物医院争相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合同,人才竞争力的提高带动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定宗,周东海,杨世锦,等.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9-52.
[2]王丙云,周庆国,吉必训,等.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3):48-51.
[3]韩庆功,王自良,崔艳红,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121-122.
1.医学生行为存在严重的失范,影响和干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比如缺乏公德、论文造假、不尊师重教或者考试作弊等,这些问题和现象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以及伦理规范意识的形成、培养,继而进一步影响其今后上岗操作。
2.教学和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技术忽略了伦理教育
很多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简单地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术即可,对于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当医学生进入到实践工作岗位以后,若缺失良好职业人文素养,很容易迷失在价值困惑或者道德困惑中,影响和干扰其人生道路。
3.缺失无私奉献的意识和竞争,同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单纯经济主义等现象严重。
因受利己主义的干扰以及影响,部分医学生以及医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多做一点就会抱怨,遇到困难或者加班等退缩,再加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医学生和医生过于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使得医疗服务逐渐商品化,自愿奉献的人逐渐减少,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以及经济指标,而缺失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素养以及道德。
二、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分析
1.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医学伦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医学道德,经医德现象研究,将其所表现于医德关系中各种问题矛盾和其发展规律揭示出来,医学伦理学着重从三个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要求,即医德伦理、医德实践以及医德规范。目前就国内医患关系来看,普遍都比较紧张,医患纠纷事故频发,所以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技术精湛以及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生应变得尤为重要。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和其他行业工作者相比,医疗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要更为严格地按照职业伦理要求和规范操作
在工作中不仅要及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应保护好患者隐,尊重其人身权利,若忽略了这些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对此,只有医务工作者具备良好职业伦理素养和规范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才可更好地担负起自身工作使命,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因医疗工作自身比较繁杂
一旦出错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严重时还会引起医疗事故,在这种形势下对医务工作者的伦理规范意识和技术水平所提要求也就更高。只有具有良好伦理规范意识以及道德操守,同时具备高水准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才可更好担任起作为医师的责任,本着对患者负责这一态度,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操作,且甘于奉献,能够和他人进行密切配合,以此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错误、医疗事故的发生。
2.对策
基于上述医学生伦理教育所存问题和加强伦理教育必然性的分析,下面就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提出相关对策:
(1)改变以往陈旧教育观念,加大伦理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正确引导。
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均应改变其以往的陈旧教育观念,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学习与培养有机结合,强化医学生人文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媒体技术宣传医学伦理教育重要性,比如网络、报纸以及电视等。同时树立先进榜样和典型,正确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其提升自我修养,使其伦理规范意识得到增强。
(2)合理且有效地应用各种教育方式和培养方法。
在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教和教条主义,综合考虑学生自身情况和当前医学行业的需求,和临床实例有机结合,经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伦理教育重要性。或者设定相应的医疗工作场景,要求学生来扮演病人,以此实现换位思考。构建合理且有效的课程体系,大力实施课外教育,比如讲座、心理咨询、卫生服务、知识竞赛以及社会时间等,充分利用网络实施现代化教育,加强学生人际协调交往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应对突发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相关法律法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此外,还应健全医学伦理教育方面的评价体系,综合考核与评价学生各项素养和能力。
三、小结
[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20-02
“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然,一误便隔生死。”这是出自宋代药物学家寇宗]所作《本草衍义》中的话,它深刻又简单地告诉我们,未来从事的药学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领域,是应该以十万分责任心、良心、仁慈心去认真对待的事业。[1]然而,作为一名培养药学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及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人、集体意识缺失,我行我素
在近10年的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都期盼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行业从业者。然而,要成为一名被行业认可的从业者,不仅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最基本的做人的品行和修养。
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浓,自私、任性,心中缺少他人和集体,爱我行我素,甚至不够尊重师长,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越发表现突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是,当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健康时,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缺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
药学从业者是一批特殊的人群,未来将从事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使用、监督等工作,是否能以病人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快速的优质药品,取决于我们培养的药学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然而,目前,更多的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上的培养和教育还很不足。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论文时,常发现一个问题,即虽然实验结果正确,但学生对完成的实验数据不愿花时间多推敲、多思考,作风不够严谨踏实,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这样,由小见大,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也是草率了事,完成即可,那么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又如何保证呢?
二、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学生就业期间,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及对用人单位的回访,我发现,在本科阶段,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太高,反而,更加看重毕业生的思想品行、从业态度、团队意识及个人悟性。用人单位多认为,态度和品行更加突出和重要,专业水平不足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弥补、重塑,但如果发现求职者好高骛远、我行我素,对团队不够忠诚可靠,不能服从安排,那么这样的求职者是会被一票否决的。
(二)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药学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不用多说,近几年发生的如“毒胶囊事件”、“齐二药事件”、“疫苗事件”等多起药品事件提醒我们,药学行业从业者如果以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或者马虎大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加强提高药学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一)将对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笔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在讲到倍半萜类成分时,可结合我国药学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治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既讲述我们一般如何从中草药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最终实现新药的开发,又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讲述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讲述麻黄碱的功效和应用及其与冰毒的特殊关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麻黄碱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药品行业生产、销售、监管无小事,从本科阶段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到曼陀罗、乌头、马钱子等有毒中药时,既介绍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向学生强调药物使用中的注意和禁忌,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临床用药人命关天一般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专业教育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本科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培养中,通过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多次重复实验过程,多次采集实验数据,务必做到实验结果经得起推敲检验,着力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创杯项目,这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系统的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结合笔者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老师长期的合作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务实求真、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三)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开设讲座,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到学校为学生们开设讲座,讲述药品行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自身品行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应该走出去,利用学生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药品行业包括储存、生产、销售、监管、研发等各个环节的优秀工作者,在他的工作岗位身临其境地深切感受行业对他们的要求,从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院特色的鲜明标志,反映了学院师生对学院、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加强具有药学特色的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能增强学院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
将校园建设、环境设施赋予药学生命和感彩,通过张贴药学家名人名句条幅,开设药用植物园,建设学院药学成就展览馆、国际和中国学研究发展现状展览等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又让学生时常都能感受到药学的魅力,将人文建设与自然建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始终贯穿独具特色的药学校园文化,传承悬壶济世、精业济群的奉献精神,倡导严谨务实、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药学气息,精深的医药文化,独特的药学气质,使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学术理想,一种恪守职责、履行职责的行为准则,一种诚信、守信、慈悲、仁爱的药德品质。
(五)以校园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学以外,笔者还担任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导师,常利用平时教学的间隙,为学生社团做顾问。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让学生感受药学学科特色与魅力,可以开展一些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把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院每年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笔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另一部分为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综合设计等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无形中转变了形式,不再是说教与灌输。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中,学院会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会,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们,培养踏实肯干、科学严谨的作风。
(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举办药学服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药学知识视频展播、药品知识竞答、常用药品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深入社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仁爱同情心,树立扶贫救困、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因此,在药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有助于学校进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卯生主编.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动物医学是由兽医学发展而来的,中国动物医学教育始于1904年在河北保定创建第一所传授和研究西方兽医学为内容的“北洋马医学堂”,它是我国最早的兽医专科学校。动物医学教育主要教授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畜产品市场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畜禽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之势,动物医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因此,目前对动物医学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要求也有了重要的转变。
1动物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科地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习惯的根深蒂固,在一些地方还尚未真正确立兽医的学科地位。在我国设有独立兽医学院的大学仅有4所,即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在其他院校则以动物医学和畜牧共同设院或被合并取消的形式存在。另外,目前对动物医学类研究生和本科层次上仍然授予的是农学学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动物医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依然不是很清晰,这对我国动物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1.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临床兽医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动物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目前,有大部分院校以“深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为人才培养目标,还有部分院校把“培养合格兽医师”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体现了各院校对动物医学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不同,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别。
1.3人才质量
人才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等院校具有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是建立在培养大批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
2动物医学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2.1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少
在国外,学生一旦进入动物医学类院校,在校的所有学习时间基本上全部用于专业课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上,然后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临床实践活动。但在我国,例如在一些5年制的动物医学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为2600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只有1420左右,仅占总学时的55%,并且最多仅有半年时间用于进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我国5年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仅拥有3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及实践,这必然导致了相对于国外类似专业的学生,我国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就业的竞争压力亦在不断加大。在校期间,由于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组成的掌握不足,对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还不是很清楚,导致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存在迷茫的心态,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2.3教师教学动力下降
教师责任心的轻重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在我国某些动物医学专业院校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中大部分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教师大多数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培养起来的,其中大部分责任心重、上进心强。但目前我国许多院校把承担研究课题、当做评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甚至还把这些指标与教师的待遇直接挂钩。虽然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重要作用。但动物医学作为以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工作,从而积累经验。这样,教师在处理临床实践和科研的关系方面发生时间冲突,导致部分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同时又由于高校大量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也使得教师在进一步学习提高和应对眼前教学任务方面发生矛盾,无形中导致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对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落后于现实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应对动物医学教育问题的措施
3.1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
动物医学教育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统观念,应在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与制定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另外,为了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行业政策、法规条例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生产实践状况。
锡山人民医院营养科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 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医学临床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总结基础上,对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展开调查,并改善这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提升。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当代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促使了当代中国居民对物质生活水平与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并逐渐朝着追求精神、文化与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当代医学的治愈率逐渐提升,也带来了当代各种疑难杂症、科研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从健康卫生的层次满足了当代居民的需求。临床营养是当代医学所提出的现念,其通过使用营养治疗的方式来实现对疾病的治愈,并对患者快速康复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从而使这一现代医学治疗方式(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了当代在临床医学治疗过程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治疗与传统临床治疗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更加有益于患者的健康,也较为容易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因此,近年来随着这一医学治疗方式(理念)的推广,已经使其成为评价一家医院,或者是某一地区卫生行业综合水平较高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结合这一时代热门研究领域,使用事例研究与调查的方法对这一治疗方式(理念)在当代国内卫生行业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找出其中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便于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卫生医疗行业使用临床营养治疗的普及程度。
2 资料与方法
作者在本文当中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获取,以便于本文的研究,为研究结果提供数据的支撑。
(1)设计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状况调查表。首先是对获取原始数据的调查表格进行设计,其主要是为了通过调查表格的设计了解到当前我国医院临床营养工作所开展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调查表中主要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在表头部分标明了调查临床营养工作现状的字样。具体的选项设计如下:第一,本医院的总床位数量是多少;第二,本医院获得从业资格的营养师数量为多少;第三,本医院营养师的数量与床位的数量比为多少;第四,管理营养师的部门有哪些;第五,在从事营养师岗位之前,该名医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2)调查资料。本研究所选择的地区主要是中国的XX 省。在XX 省的省内,拥有不同资质的医院数量具体如下:第一,拥有三甲医院共计五十六所;第二,拥有二甲医院共计三百二十一所;第三,拥有三乙医院共计十所;第四,拥有二乙医院共计十所。经过汇总,在XX 省内的总体医院数量为五十一所。
(3)调查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并根据所调查的数据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汇总与分析,以便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具有真实性的意义。
3 调查结果汇总及分析
通过上述的调查最终根据所得出的选项,作者进行了如下的汇总:
(1)针对床位数量选项。对于三甲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19000 张床位;对于二甲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7000 张床位;对于三乙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1500 张床位;对于二乙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1000 张床位。
(2)针对从业资格数量选项。对于三甲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33 人;对于二甲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10 人;对于三乙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2 人;对于二乙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1名挂靠的兼职人员。
(3)针对营养师的数量与床位的数量比选项。依据医院资质从大到小的排名顺序,其营养师的数量与床位的数量比为:1比503;1 比533;1 比1380。
(4)针对管理营养师部门选项。对于三甲医院而言,其管理营养师部门主要为医务科、后勤组与护理科;对于二甲医院而言,与上述情况相同;对于三乙医院而言,其管理营养师部门主要为后勤组与护理科。
(5)针对医师所从事的工作选项。大多数的营养师在从业之前都是担任临床营养工作,可以按照其所从事工作在总体中比率由大到小排列,具体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如下:由护理行业转行、由医师工作转行、由专业营养研究转行。
在通过对上述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与汇总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发展针对XX 省地区的医院而言,其临床营养工作开展的水平与层次依旧较低。特别是可以从选项三当中营养师与床位之间的比例看出,现有医学行业对临床营养工作的落实与普及使用程度不足,从而致使了我国卫生医疗行业的依旧需要不断的努力。另外,根据上述数据还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的医院而言,不论其资质高低,其大多数不会拥有专业从业营养师,特别是在下级医院当中尤为明显。作者除了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统计之外,还深入到拥有营养师的医院当中了解了临床营养工作的大致内容及流程,具体如下列示:入院之前的介绍、营养知识的宣教、饮食习惯的指导、营养讲座和会诊、营养搭配病历的撰写、治疗饮食的设计、管喂流质的方法等等。而对于我国即便拥有营养临床部门的医院,也无法完善具备上述多个因素,从而给我国临床营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4 结论与建议
作者在本文中对医院临床营养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发现我国当前临床营养工作的普及程度不高,在其发展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
(1)明确与细分营养科的归属和其职能。
(2)加强医院现有营养科的自身建设。
(3)不断提升营养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生 舞蹈艺术鉴赏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4-03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社会而言,艺术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剂和奠基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效及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而医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和亟待有所突破的领域。从医学行业的特征上来说,这个行业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医生被看作是与律师、经济学家、教师等职业并列的社会精英角色。而从现代文明构成的角度上看,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这就要求,医学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世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就应当以艺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实施科学、艺术的交汇与融合,使学生逐渐从医学长期被认定为自然科学的片面认识中走出来,明确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种性质,补充并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
在人文艺术领域中,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从人类原始时期的祭祀、求偶、邦交等功能演变至今的具有健身、教育、娱乐并集音乐、肢体语言、服饰、风格、舞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舞蹈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对于生命的孕育、人类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最高境界的理解)、人格培养和完善给予人文艺术的外化,通过舞蹈艺术鉴赏课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特殊的)育人价值。更何况,舞蹈与医学并非两个领域的平行线,两者既有历史渊源的交织,亦有实操融合的价值。而目前,部分医学类院校选修课程虽设置了舞蹈鉴赏课,但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符合医学生特点的修养体系。本文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特殊性出发,结合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舞蹈艺术鉴赏课开展情况从中探讨舞蹈艺术鉴赏课针对医学生开设的意义及其教学方法。
二、舞蹈和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关联
(一)舞蹈和医学相融合的历史渊源。舞蹈是一种深刻的形体文化,由古至今,人类用舞蹈进行宗教祭祀、国家典礼、传承文化;医学则是对生命终极关怀和追问的科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在存续人类生命、探究生命奥义的各个领域飞速前进。舞蹈和医学,两项文明传承的精髓,虽一直伴随人类发展,却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从未交织。然而事实上,舞蹈和医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大禹治水时期,为了治疗风湿疾病,大禹所创的禹步一方面起着治疗病痛的功效,另一方面,其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的步伐,在后期也成为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对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依据。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形体动作,创造了“五禽戏”,可算是古代的“保健操”,当然也是一种舞蹈。发源于古印度的瑜伽之术,在现代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和艺术修养项目,更是公认的在医学意义上有利于健康的保健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医学界正式承认“舞蹈疗病法”,算是对医学和舞蹈之间关联的一种认定。
(二)舞蹈和医学内在关联的社会背景。当然,以上探讨的是舞蹈与生俱来的健身功效(对于治疗的意义),那么加强舞蹈这种人文性质的艺术修养对于医者本身,又是否有现实意义呢?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人称“医侠”的吴一龙曾说:“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一位顶尖的“圣手”对医者的人文艺术修养如此看重,可见,无论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都是跟科学领域相关联的。尤其在当代社会,面对患者形成的医学行业体系,不仅仅是技术和科研体系,更是一种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撑现代文明的基础社会功能。因此,医者具备舞蹈等现代人文艺术素养,也是医者群体提升医患关系和谐度、塑造行业美誉度的重要条件。
三、面向医学专业学生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的现实意义
(一)在国家政策方针层面上有导向和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而舞蹈鉴赏课程是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
(二)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因为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注人、理解人、尊重人、热爱生命,这就要我们在新形势下找到能使医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舞蹈艺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鉴赏者除了能直接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之外,还能自觉地在脑海展开舞蹈画面所带来的丰富想象,直接与心灵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钱学森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应该让学科学的(人)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修养。”舞蹈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笔者认为,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修养途径之一。医患关系是当今最为敏感的几种社会关系之一。医患关系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既有整个医疗卫生体制建设缺陷的原因,也与医患关系当中的主动方―― 医护从业者的素养有关。从医患沟通的角度出发,医者不应当仅仅是个严谨刻板的唯物主义者,更应有对患者的生命关怀和情感关照。但如果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医者必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也不能很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舞蹈作为释放身心、用肢体创造沟通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医护从业者增强感性思维和同理心,从而对患者形成更深切地关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1.有利于医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所谓医者仁心,仁即道德情操,医术可以在实践中提高,但医学生在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阶段,未能树立一定高度的道德情操,则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形成对拯救生命的高度责任感。舞蹈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突出作用,舞蹈的综合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艺术体验,健康的舞蹈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医学生通过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感受舞蹈演员表现的喜与怒、哀与乐,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在优美的舞姿中得到放松,在舞蹈音乐中得到升华。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表演舞蹈的课堂练习过程中,从舞蹈艺术的真、善、 美,升华到对生命感悟的真、善、美,树立起人文情怀。
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到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必不缺少的。医学生通过欣赏舞蹈作品,透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形象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背景,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肢体的抒发方式,从中获得大量课外的知识信息和人文知识。特别是各个民族独具特色舞蹈表现方式给医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感受,既可以满足他们欣赏美和感受美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激发他们寻找美、创造美的欲望。
3.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医学生作为理科学生,在科学严谨方面的训练非常系统,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相对于文科学生要弱。这一劣势看似对职业生涯影响不大,但整体而言,会影响医学从业者的想象力―― 医学和与之关联的生命科学领域,一直如同我们探索的宇宙般浩瀚无垠,对生命秘密的探索不仅需要大量实践,更需要大胆的设想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爱因斯坦,他对于世界的改变,基础虽然是天才的演算,但原动力却是宇宙级的宏伟想象。医学跟所有学科一样不是停止不前的,每一次科技的更新都离不开创造者扎实的学术知识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在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医学生可以发挥感悟力和想象力、在舞蹈创作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形成不断获取新观念的能力,为医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有利于医学生强健体质,塑造美的职业形象。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参与舞蹈形体训练还有助于强身健体,甚至可以医治疾病。舞蹈对形体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可以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提升个人气质和外在美感,调节个人的情绪,使其在艺术修养和气质上得到提高和加强。例如时下风行的各种广场舞、健身操、瑜伽训练等等,不仅仅在运动医学意义上有助于健康,更带来时尚、阳光的正能量体验,这也是医学生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提升职业抗压能力的一种良好方式。
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各器官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舞蹈技能训练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更灵活的掌握护理技能操作,培养严谨科学思维和创新性结合有很大促进。学生在舞蹈中对音乐、动作、队形、画面感的统一协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当今医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对在医学院校所担任舞蹈赏析课的任课教师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医学院校舞蹈鉴赏教学有了初步的探讨。
四、医学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舞蹈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和感受作品的魅力。针对舞蹈基础差,甚至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医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使用艺术院校的专业教材,可按舞蹈发展史中各阶段的形成特点、舞蹈表演形式、以及提炼优秀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选择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意义以及符合当代学生流行审美趋势的并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作品。
(二)在授课过程中,可分为认识、分析、阐述三个部分。通过认识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结构、阐述自身观点层层递进的三个学习方法,让教师从单一的灌输性教学上升至讨论式教学,让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在鉴赏作品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演员的肢体美、线条美以及从中了解一个优秀舞蹈演员为艺术作品做到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辛勤付出,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培养自己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三)寓教于乐,快乐学习,逐渐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在教学中设计了模仿展示环节,在舞蹈形成的初期,各类舞蹈也是从模仿而来的,例如原始时期祖先们为了狩猎模而仿动物体态;各个部落为了人丁兴盛以模仿图腾而舞,民间舞中的傣族舞、壮族舞都具有典型的图腾形象。在鉴赏戏曲舞蹈时,可让学生来模仿其中的舞蹈角色,不仅使课程更生动,也使学生对欣赏曲目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给出音乐,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确定主题,用动作表现音乐,增加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处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技能操作过程中,要求科学、规范、严谨的同时,对护理人员动作的流畅、娴熟以及美感也提出了新要求。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工作人员在给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同样展现着职业的形象美,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授舞蹈鉴赏课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肢体表现力,在让学生从有认识美的意识逐步提升到有表现美的能力。
(四)启发思考,升华思想,有所感悟。开设舞蹈鉴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因此在欣赏作品之后,要对作品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概括,使学生在欣赏优秀舞蹈作品之余,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引发对于人生的思考,从而得到人格的提升。
作为拥有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应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首要目标,以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为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设置舞蹈鉴赏课的核心目的便是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渠道。总之,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舞蹈赏析课程,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规划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提炼出即达到人文艺术熏陶又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作品和鉴赏方法。
【参考文献】
[1]岳金莲.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与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的构建[J].艺术教育,2008(8)
[2]周楷,邱振声.艺术欣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3]李源.高职舞蹈鉴赏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群文天地,2013(12)
[4]张扬扬.高职高专《舞蹈鉴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
[5]涂频.浅谈普通高校《舞蹈鉴赏》教学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6]商玮娜.医学院校中舞蹈普及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
[关键词]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8-0672-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alents for beauty industry in Anhuiprovince
YOU Mu1, WANG Yao1,CHENG Hong-mei1,YAO Chun-miao2,WANG Zhong-an3,LIU Wen4
(1.Department of Medicine, Huainan United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Aihui China; 2.Guangzhou Chenliang Beauty Group;3.People's Hospital of Bengbu;4.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beauty personnel in the 63 medical beauty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talent team itself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has been analyzed.Then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has been properly put forward.Methods Questionnaires the 63 organizations' staff. Contents including: talent structure, post setting, talent demand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apacity needs. Results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beauty industry invovles staff shortage, unreasonable education background, irrational age structure lead to unbalance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Beauty Industry lags fa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alented train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Anhui Province; medical beauty industry; developmental strategy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同时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已成为“第五大消费热点”[1]。笔者对安徽省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展开调研,了解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改进高等医疗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内合肥市、芜湖市、淮南市、阜阳市医疗美容机构63家,调查人员共计851人。
1.2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安徽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人才需求。调查项目包括:①人员结构现状(学历、专业、年龄);②岗位设置及在岗人数;③专业资格证持有情况;④继续教育情况;⑤人才需求情况。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项组成,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问卷效度由同行专家进行审核。除通过纸质问卷调研外,还结合传真、快递、电子邮件及电话联系多种方式进行。收集的资料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从业人员结构现状(学历、专业、年龄):从学历上看,医疗美容机构人员文化程度较高,81.91%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是研究生学历人员较少;从专业结构上看,医疗美容专业占比例较低;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人员占80%。(见表1)。
2.2岗位设置及在岗人数:岗位设置包括美容医师、高级美容技师、美容导师、形象设计师、美容咨询师、美容保健师,在岗人数比例分别为23%、39%、5%、0%、7%、26%,主要集中在美容技师岗位。
2.3专业资格证持有情况:医疗美容机构资格证持有情况良好,美容师资格证、职业医师资格证、护士(师)资格证、无相关医学专业资格证的比例分别为15%、34%、48%、8%(上述项目为多项选择)。达到卫生部对美容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要求[2],但是美容师资格证持有率有待提高。
2.4继续教育情况:调查显示,接受过美容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接受过医学其他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8%、88%、12%;有意愿参加美容专业继续教育、医学其他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不想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分别为:80%、27%、10%(上述项目为多项选择)。调查结果表明医疗美容机构在岗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方面情况良好,但美容专业方面继续教育欠缺,从业人员表现出迫切接受医疗美容专业继续教育的愿望。
2.5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情况
2.5.1 三年内医疗美容机构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量:医疗美容机构在未来3年内需求人数达1212人,较目前从业人员数量,增长142.42%。其中美容医师岗位(17%)、高级美容技师(50%)、美容导师(5%)、美容咨询师(8%)、美容保健师(20%)。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级美容技师方向。
2.5.2对拟需求人才学历、专业及资格证要求:调查显示,人员缺口学历层次要求专科及以上,较过去明显提高;专业集中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美容人才(见表2)。
3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学历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经验多少和技能熟练程度。调查显示,行业总体缺乏经过正规培训和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学历、职称较其他医学行业低[3]。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的拓展,如光子嫩肤、射频消肿、电磁按摩等需要从业者掌握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目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医疗美容专业背景人才比例低,服务意识不强,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3.2人才需求量大,高端专业人员紧缺:2004年以来,美容行业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4]。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顾客的身体健康。调查表明,63家美容机构人员数量在未来3年内计划增长142.42%,缺口主要集中在高级美容技能人才。传统观念中,美容护理就是洗洗脸、敷敷面膜,随着市场逐步规范和服务水平提高,大量现代化美容设备普及,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多种现代化美容技能。
3.3继续教育渠道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美容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正在经历快速变革,继续教育成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重要教育形式。国内尚无美容医师/技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的行业标准[5]。美容培训机构教学不规范,各类美容医师培训班遍地开花,主要以美容激光设备的使用方法为授课内容,周期1个月左右,不进行临床实践,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美容人才。此外,美容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不足,仪器陈旧,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很多老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者只会操作仪器,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或者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技能。
4对策和建议
4.1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加快美容人才建设:职业培训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重视操作和规范[6]。从人才供应数量来看,职业培训应该成为美容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之一。政府部门应根据安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行业从业人员上岗培训、职业资格教育培训基地的认定条件和管理制度,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做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登记注册工作,加快行业技术专业人才建设。
4.2开展学历教育,提升行业素质:学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应当在从业人员中占较大比例[7]。安徽省目前只有3所高等学校开设医疗美容专业(或临床医学美容方向),较兄弟省份少[8],每年毕业生不足400人,医疗美容教育发展滞后。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扩大医学美容专业招生规模,开展以高职高专为主要培养层次的医疗美容高等教育,同时注重课程设置,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能满足社会对新型实用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满足对高端创新领军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9]。
4.3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高校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10]。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包括:①“订单式”培养,如天津医专“多方订单、多类订单”[11];②筛选建设优质实习基地,注意筛选各种类型,实习内容包含美容(体)师、美甲师、文饰师、化妆造型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美容院店长或主管、美容产品销售等,注意考核,适时增减,优胜劣汰;③设立由学校、医疗美容机构及美容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监控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4.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扩展继续教育渠道: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未开设美容专业,开设美容专业的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少,专业对口性差、业务能力弱、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与国外差距较大。以韩国为例,美容高等教育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外聘教师大部分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也具有硕士学位,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2],我国美容教育行业师资队伍必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职业与岗位培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拓展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适应医疗美容教育发展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增大。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医疗美容技术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秀萍.美容行业对美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133.
[2]芦源.对高等院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设置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7(4):199-201.
[3]汪庆玲,洪梅,姚运红,等.护理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2011,11(5):35-38.
[4]张骏艳,吴文宁,李维祖,等.美容药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5):35-38.
[5]李凯,刘玲,高琳,等.规范化教学在美容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路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6):1039-1040.
[6]陈晓辉.安防行业人才现状与人才发展战略[J].产业发展,2009(7):19-23.
[7]北辰,刘明鹤,姜世昌.医疗美容护理专业教程探讨[J].中国美容学,2009,20(10):1634-1635.
[8]朱鹏云,曹志明,伍健,等.高等职业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出路[J].中国美容医学,2010,16(10):353-355.
[9]何菲,刘登蕉,吴明,等.福建省美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3):116-117.
[10]杨晔,章益,陈冬笋,等.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9-10.
[11]张秀丽,王庆,寇晶,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5):590-593.
1思路
熟练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培养药剂专业职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行业从事药品营销、使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2]。适合药剂专业岗位就业群的零售药店营销员、OTC代表、医药公司等一线工作。
2目标与措施
培养具有扎实的常见疾病基本知识,有一定市场营销、人际沟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耐挫能力、团结精神、协作能力。
2.1技能训练
2.1.1实训分组根据实训室容纳人数,每次实训课分为6个小组,每组约有4~6名组员,共分6组进行教学活动,分组后每组推选1名组长,负责角色划分、剧情排练及剧情设计。每次课选出的组长人选兼任为评委,负责本次课实训的考核评分工作。
2.1.2角色扮演教师布置实训任务,明确实训目的,小组人员分工,分别扮演药店的“药师”和“患者”,由药师进行查询,向患者推介药物的模拟表演。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实训教学模式。
2.1.3团队合作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3]。通过设计分组实训锻炼,让小组成员互相培养严谨、求实和合作的品质,体会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团队荣誉感,提升小组竞争意识。
2.2考核点评
2.2.1考核细则实训评分标准包括整体形象、文明礼仪、礼貌用语、症状询问、初步诊断、用药方案、推介用药、提出建议、康复指导、就医建议等,所有评分标准全部量化,细化到表演过程的每个细小的环节。
2.2.2教师点评每组同学实训结束后,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学生的错误,强调重点的内容,剖析难点,主导学生实训的过程。教师点评后进行师生共同总结,引导学生对实训的分析处理能力训练,提高实训总结能力,增强表达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3实训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很容易把抽象疾病基本知识与医药营销技能结合起来,实训课具体、生动,学生在实训课中获得体验,体会到在医药营销中的具体实践过程。增强实训课情境的真实性,活跃实训课的气氛,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室就能感受到将来社会药房的工作场景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走向职场的信心;学生全身投入扮演角色,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药剂专业工作岗位群的适应性,熟悉药店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基本礼仪,提高他们对药店、药品营销工作的实践技能。在学习医学基础同时有针对性对专业知识进行启蒙和提升对专业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药剂专业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自己去设计任务自己去完成实训,通过提供模拟情境平台提供了有益的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抽象的医学基础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熟悉掌握、理解和应用。
4教学反思
4.1实践技能训练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针对性
充分与校企合作的医药单位加强联系,加强与合作企业“订单”培养人才,避免实训的表演项目同质化、模式化。根据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具体需求灵活调整实训课程计划和方案。聘请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符合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的实训教材和实训课程内容,让老师在课堂的实训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掌握药剂专业的核心技能,又能了解相关企业的培训的技巧。与企业开展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医药公司各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安排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医药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让学生实习结束直接就业于企业,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4.2实训内容与医药商品购销员考证接轨
关键词:药学;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3-0024-02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知识复合型”,突出“技能应用型”,突出“思维创新型”.模块化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所谓模块化指的是“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1].每个模块都制订各自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内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通过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精简教学时间,突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目前,我院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问题、模块化设计思路及实施思路如下:
1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1课程设置多,弱化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存在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生涯教育课占据较多学时和学分的问题,严重挤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据统计,在我院11级药学专业中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学分为81,占总学分的39.7%;总学时1052,占总学时的40.49%,比例占据过大.这就造成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捉襟见肘,无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人才的培养.
1.2课程模块多,未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特点
药学专业课程的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课程模块,如职业生涯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等,这样的划分未能与岗位连接起来,整合度不够,只是将学术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定的重新排队和堆砌,培养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
1.3实践教学零散,未能系统整合
以我院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为例,从培养方式来说,由于实践课程模块和课程建设未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改革,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基本还是传统的基础课、实习、论文的安排,没有与企业产品和应用药品从合成、制剂、质量控制等环节系统训练的结合,实践环节多,耗费大量学时,但学习效果有限.
2药学专业应用性课程模块化设计思路
紧扣高等教育教学重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化三级系统建设为目标,以模块化和实践性为重点,构建新的课程模块.课程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优化和整合内容,降低重复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药学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形成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课程模块,最终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其研究内容有:
2.1理清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需求
调研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将药学专业岗位划分为营销与管理岗位(营销经理、产品经理、质量经理)、技术岗位(分析员、技术员)和药品应用岗位(药师、中药师、营养师),其中营养师是根据我国人民医疗保健意识和健康需求而增设的一个药学就业岗位.
2.2抓住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药学专业学生主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有销售与管理能力,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以及指导用药的能力.随着我国制药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和制药成本的的提高,目前对生产、研发人才的需求在逐步下降,而销售、管理、指导用药的人才需求相对较旺.
2.3以能力培养构建课程模块
药学专业课程多,有40-50门课程,每门课程似乎都很重要,但是梳理出课程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关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销售与管理能力的模块组成有:药事管理模块(包含药学文化概论、现代制药企业文化、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营销技巧模块(包含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临床用药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GSP和GMP认证模块(包含GSP认证细则和GMP认证细则课程).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模块组成有:合成模块(包含药物合成技术、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分析模块(包含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制剂模块(包含药剂学课程)、中药模块(包含常用中药识别、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课程)、实践模块(包含基础化学实验、药品综合实验、岗位产品体验、实践技能考核课程).指导用药能力的模块组成有:综合知识模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药概论、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药师技术模块(药师岗位基础知识、药物治疗学课程)、临床用药模块(包括临床用药指南、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品毒理学课程)和营养学模块(包括基础营养学、疾病营养学、儿童营养学、老年营养学、食品营养学课程).
3课程模块化实施的思路和特征
3.1加强师资培训和培养机制,引入行业专家进入课堂
模块化课程实施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大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支撑.因此,可以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方式解决.一是邀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授课,可以是1-2节课或1-2章.二是将专任教师送到企业培训,回炉再造.
3.2整合课程,开发应用型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安排时间
整合《药物合成技术》与《药物化学》课程实验内容.改革《药用基础实验化学》、《无机化学》课程的考核形式.筛选和整合当前的药学专业核心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品营销与贸易》,《药事管理学》等),理清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的关系,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课程,加强模块课程间整合力度.增加与专业发展、行业标准、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在专业基础课或选秀课中增加《药学专业英语》、《临床用药指南》、《药学行业职业标准》、《药学文化概论》、《物联网》、《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理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针对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和知识、能力需求的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调整和整合,扩大行业知识面.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和单一板书教学方式,增加任务驱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法.如改革《药用基础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提高与不同专业的适应性.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比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大中试实验比例,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重点要促进专业课程模块中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和中试实验的设计和整合,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或行业联合,加大中试实验比例,使学生熟悉中试设备原理和操作.改革传统的学期排课时间,将专业模块课程尽量提前至第4、5、6学期,同时产品体验环节提前至第6学期,避免传统的7学期开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程,学生已处于就业、考研状态,学习热情下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3.3以产品体验为模式构建实践模块,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深化
实践和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2].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地方高校都在尝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在探索获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密钥.实践模块的构建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基本框架如下.
首先需要强化专业实验的整合力度,以综合实验模块为基础,将药品的合成、制剂、分析和药理活性串联起来.如整合《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课程实验构建综合实验模块;整合《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专业课程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拿出2-3个药物,如以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为产品进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体验药品专业实验全过程.
其次要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教材.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手段[3],要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合作开发教程[4].如我院拟与相关研究所、生产企业合作编写《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实验教材,与药品销售企业合作编写《药品市场营销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分联合编写《药事管理学》课程.与药品研发、生产、质检部门,联合编写《药学行业职业标准》等职业标准课程教材.同时,调研行业现状,构建行业标准学习模块和执业药师实践模块,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技能特点和能力要求.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药学专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重点应放在执业药师的有效培养上.药师负有审查处方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向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等职责[8].到2013年底,中国有药品零售企业42万家,全国注册的执业药师只有8万多人.我国专职的临床药师缺口更大,很多医院100个床位配不到1名药师,与发达国家配备水平相距甚远.因此,加强以指导用药为目的的药师和临床药师的培养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在引入《药学专业综合知识》、《中药学专业综合知识》等执业药师理论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企业、研究所、药房、批发企业进行执业药师实践体验.
最后,行业标准学习、应用教材开发和执业药师实践都需要将落脚点放在产品体验上,即依托校、所、企合作基础,以药品体验模块为主线,设置综合实验,如以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感冒灵胶囊、川贝枇杷胶囊等为例,让学生体验其提取、纯化、干燥、粉碎、混匀、制剂、质量控制、销售、管理和应用等全过程.从而,将学生的学习落脚点放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上.总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模块化设计需要进一步对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整合内容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将整合课程、编写应用型课程教材和融入课程行业标准作为抓手,探索新的课程模块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3):70-72.
〔2〕花汉兵.电子创新实验基地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105-106.
〔3〕宋海南.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探索与实践.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6):80
关键词:医护生 文化基础知识 职业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对医护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限于掌握专业技术的狭小涵义,而且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 需要应用型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对医护生的培养目标更高一层,更科学,更有文化的内涵。在掌握一定的专业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规范,形成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专业素质,增加医护生技能训练的科学知识内涵,使医护课的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1.中职医护生教学现状
1.1中职医护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偏低
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中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偏低,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人文素养更差,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习和技能训练接受能力差,不会学, 不懂学, 学不会,在训练中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技能机械,灵活性差,这与现代医学行业对医护人才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医护生进入社会后,就业难,既便有了工作,潜力不大,适应性较差,有的素养很差,有的难于承担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有密切关系的工作,甚至不会写应用文、反映工作问题的报告或工作总结,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受影响,用人单位也不欢迎。因此,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2传统医护教学培养目标较低
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差,传统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偏低,多以专业技术训练为重,过分强调技术训练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没能把培养目标提高到培养医护技术人才的高度,更谈不上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学生大多以完成学业的身份出现在医护工作上。培养的学生基本功还可以,但学到的只是动作本身以及动作的反复重复,缺乏灵活性,缺乏较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善总结,更缺乏自学钻研的愿望和继续深造和创新能力,尤其是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正确看法和对工作、办事行为的约束能力。
1.3教学内容医学理论丰富,缺乏与文化科学知识相联
医护生专业技术不仅本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同时还与许多文化科学知识相关联。但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只注重动作的训练而未能以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不知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医学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加上文化课都是考查课,毕业统考时也不考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没有兴趣,以致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合格,但文化水平差,综合能力差,给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是一门“人文―技术”双重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高水平的医护人才,需要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和谐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目标典定基础。既然医护生的培养模式要人文和技术兼顾,那就要求培养的学生要上升一个高的层次,不能降低标准,既要适应医护发展的需要,又要有符合现代医护行业要求的人文底蕴。
2.1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
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新的技能方法训练中, 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解能力,为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典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2文化融入技能训练,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
在医护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涉及到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物理学知识、数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这些知识不仅能直接指导护理技能训练,弥补专业理论的不足,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练习更规范更准确,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能找出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知道了怎么做,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形成了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技能训练,操作准确到位,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模仿训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2.3进行教学改革,并在实施中进行观察反思和调整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重庆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和201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共93人。分为实验组47人,对照组46人。
1.2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任务型双语教学。参照美国康复专业课程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以情景模拟和仿真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任务,课堂用英语交流,具体内容包括:①教师根据《诊断学基础》设计并提出任务:用患者参与实验(patientlab),患者损伤部位包括胸椎、腰椎、盆部、髋部、膝部、踝部;②学生课下准备:主要记忆相关医学术语及步骤;③课堂实施任务:学生一般2人一组,询问病史、查体、治疗,时间为1h;④小组讨论:讨论任务完成情况;⑤教师评价:给每位学生量化计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用英语讲解理论与实践。
1.3评价方法①以赖昌贵教授的《学生学习方法测验》”为基础设计“任务型双语教学学生学习综合情况量表”,各条目按好、中、差3个层次分类,统计人数;②使用任务型双语教学1个月后,通过测试检验《诊断学基础》理论与实习成绩;③通过问卷调查93名学生和4名双语教学教师,分析实施任务型双语教学的困难因素。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和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任务型双语教学的学生学习综合情况”两组间除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外,均有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1。两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2。康复教师的外语水平有限,学生外语基础差,教材缺乏,实训基地设施不完善等都是制约任务型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在医学院校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时,首先要明确我国医学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整体突出预防、诊治和保健为一体的目标,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提升学生的素质。我国康复医学行业大多有效信息来自国外,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对于高校毕业的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如不能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就难以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现有的康复医学双语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数与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养成。且大多数学生进入医学院校时对医学学习认识模糊,在文习之前没有足够的信心解决临床t遇见的基木问题。为了使我国康复医学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与国际接轨、使用国际接轨的语言,让学生更适应西医的“语境”,我们参考美国的康复医学课程设置,其课程科目专业性强,且重视医疗道德与专业态度、沟通能力、心理等知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我国传统医疗特色。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接触临床前移,能推进早期接触临床与保健和健康促进;医学问题前移,能在基础医学学习中,全面推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系统整合教学。康复医学任务型双语教学以解决某一交际任务为中心,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在解决某个医疗问题中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在完成医学任务中不仅掌握了实际的医疗技能,而且在整个技能操作过程中和团队协作中使整个语言学习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们普遍认为,以病例为中心的“实战”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操作能力。任务型教学特别强调“做中学”,更为重要的是,任务使得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能够突}H意义的第一性,有效避免语言学习为形式而形式。
康复医生的能力包括对诸多医疗卫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辅助医学和替代医学等有恰当的理解和评价,并且有团队协作能力和与同事、患者和雇主沟通的能力;同时要配合相关的政府机构并开展普及工作,让其充分认识到适当的康复治疗能帮助他们的功能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康复医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专业分支,需要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来实施。在团队中需要每名医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