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

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

时间:2023-08-09 17:3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

第1篇

自打这金融危机一出现,厂家和经销商都开始紧张。

厂家担心的是经销商捂紧钱袋子,不肯打款,不肯按计划的进行市场投入。更担心他们关门歇业,使厂家的付出前功尽弃。在这个节骨眼上,经销商群体若是出现集体反水,降低与厂家的合作等级,拒不服从市场管理等等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而这经销商,同样也在担心厂家能不能挺过这金融危机,特别是自己垫付的那些费用是否还能足额拿回来,库存的产品是否能及时处理。毕竟,每一个厂家的突然倒闭,都或多或少的会带死一群经销商。

因此,作为厂家来说,如何稳定经销商群体,以及确保厂商合作关系的持续,则成为当前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考虑了。

第一、给经销商以坚定的信心

作为厂家,在经销商面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表明态度。并付诸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那么,厂家老板具体应向经销商群体表达哪些内容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理性看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以前有,今后也还会有。尤其要强调,金融危机只是阶段性市场操作难度加大,但不会导致市场整体性的崩溃或是需求消亡。通俗点说,只是阶段性灾难,而不是根本性毁灭。并且,通过度过这次金融危机,还将会为今后

的其他类型市场危机积累经验和应对策略。

寻找积极因素

金融危机的出现,必然会影响现行的市场需求和运行规律,从而导致新需求和新规律的出现,例如金融危机会导致农村消费者数量的增加,新型农村消费者的出现,城市化建设转由乡镇建设,政府优惠性政策的持续出台等等。冷静对待,提早分析,这其中蕴藏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强调有利于自己的市场变局

金融危机爆发是宏观因素,而不是厂家自身的问题,因此同行也肯定会面临相同困境,这时候强调自身的优势,反而能激发更强的斗志。生意好不好做,很大程度上与竞争对手的多少和动作有关,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做很能赚的生意,一旦竞争者数量多起来了,马上也就没什么钱赚了,现在闹金融危机了,诸多同行都开始纷纷消极悲观,牢骚满天飞的时候,也就是说明在收缩战线,在退缩。当竞争对手退缩的时候,自然是进攻最好的时候。

将信心高调地传递给经销商

给经销商信心不能完全靠口说,得有具体行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时若是厂家的预算充足,完全可以做个关于金融危机的专场研讨会,请非常知名的专家解说,营造出财大气粗的景象和气氛。如果费用较少的话,则可考虑采取厂家高层进行全国经销商巡回拜访,各个安抚的方案,还可化解经销商之间串联,导致消极情绪弥漫。若是费用很少,可以做个关于金融危机的专题刊物,寄送给全国经销商。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厂家高层的表态和其下属员工在经销商面前的态度得保持一致,可千万别出现厂家老板语气坚定的说有能力有信心渡过难关,而厂家的业务人员却在经销商面前说这下麻烦大了,我们厂这次可危险了……必要时,得要通过严肃的纪律性来确保业务人员在经销商面前的态度问题;第二,尽可能早的赶在竞争对手前面,以此来对比其他厂家(竞争对手)在此方面的无动于衷,让经销商感受厂商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比照其他厂家的消极或是回避思想,坚定经销商加强与己方合作的信心。

第二、引导经销商转移注意力

金融危机来了,经销商老板一般都唉声叹气,忧心忡忡。作为厂家,在明确的表态后,紧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转移经销商的注意力。如何有效的应对金融危机,作为厂家也不能马上拿出一个成型的方案,这需要一个时间段去摸索和研究。在这个时间段内,也不能让经销商闲着,或是干等着厂家给办法,得要迅速转移经销商的注意力。

那么,具体向哪里转移呢?就是引导经销商去面对比金融危机更现实的危机、更可能解决的问题,例如税务危机、内部人事管理危机、成本控制问题、隐形亏损问题等等,这些危机或是问题,正是每个经销商老板每天都在面对的。其实,这金融危机是在天上飞的,目前还没怎么完全落地。而前面所说的这些税务及人事危机,却是非常现实的摆在老板面前的,也是让经销商老板们很是头疼的。以广大私营经销商老板的自身能力水平而言,这些属于管理层面的问题恰恰是其短板所在,也是制约许多经销商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在以前,生意好做的时候,这类问题很容易被掩盖过去,作为经销商老板也不太关心这些。再说了,即便想关心,也腾不出更多的精力出来。现在闹金融危机,生意清淡了,空闲的时间和精力多了,

可以腾出手来处理这些事情了。

经销商老板所头疼的这些税务或是人事问题,在厂家这边,却不是个太难的事情。因为经销商公司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厂家在若干年前就已经经历过了。在技术方面,完全具备对经销商的技术指导能力。厂家可考虑成立一个专项工作小组,专司为经销商解决这类税务、人事、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以缓解经销商老板的燃眉之急,也是有效的转移经销商老板的注意力。若是厂家自身的技术手段有限,还可以考虑在外部引进专业技术咨询公司为经销商群体服务,这费用成本均摊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但却能赢得经销商的人心。

第三、借此机会建立全新的厂商合作模式

危机也是转机,目前的金融危机也可以作为改革现有厂商关系的良好契机。在传统的厂商关系中,厂商双方是以产品为纽带,以利润作为利益关联点,措施无非是给产品、给政策、给费用、安排旅游开会发奖之类,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结果是新产品越出越多,政策越来越优惠,市场费用投入越来越大,经销商的抱怨却有增无减。这其实是条死路,因为无论怎么投入,客户永远不会在单一利益层面承认满足。必然是胃口越搞越大,甚至在众厂家之间

互相挑唆,引起大家鹬蚌相争。

现在闹金融危机了,厂商之间传统的利益分配结构被打破,若是厂家不管不问,必然失信于经销商,若是单方面增加投入,一来存在成本问题,二来也没法有效满足经销商的胃口。其实,还有第三路可以走,就是建立全新的厂商合作模式。这里所指的全新厂商合作模式,是指厂商双方在产品合作的基础上,增加厂家对经销商的技术支持服务。这个技术不仅仅是

产品销售或是运作技术,而是经销商公司整体提升的成套技术。

在中国,绝大多数经销商都是从私营个体户的形态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式粗放,经营手段简单守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弊端所在,传统形态的经销商正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减少。于是,经销商的个体户形态必须要向公司化形态转变,转变过程中,经销商必然需要大量的管理技术来支撑。这个时候,厂家应该拿出自身的管理技术优势来,协助经销商的转型,重新建设经销商公司的前后台系统,实现整个公司的整体改造和提升,从根本上协助经销商站稳脚跟,促进其持续发展。并且,从单纯的经营业绩出利润,转向由经营利润和成本管控组成的双向利润稳定体系。这种改造所应对的,不仅仅是当前的金融危机,而是现在和今后的一系列危机,是从根本上解决经销商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问题。在经销商看来,这个是治本而非治标。相比之下,这金融危机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再者,患难见真情,这样的厂家才是值得长期合作下去的。对于厂家来说,这种协助经销商整体成长的新型厂商合作模式,必将是未来厂商关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值此金融危机之时,加以实施验证磨合,亦是良机所在。

第四、样板的打造

任何一个厂家,也没办法在短期内把所有经销商的改造工作都完成,但可以集中精力先打造几个样板出来,然后再以样板的力量来影响更多的经销商,为后期的逐层实施打下基础。作为厂家,在明确相关的金融危机应对策略或是对经销商公司化思路之后,接下来就得要选择样板,集中精力把这几家样板经销商的工作实施到位。然后以区域现场会,样板经销商全国巡讲的形式,在全体经销商群体中实施传播,扩大影响,以此来转移经销商对金融危机的

注意力,以及推动更多的经销商加入到公司化改造的项目中来。

第五、引导经销商在危机中进攻

经销商在当地有竞争对手,厂家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不少竞争对手,什么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就是在竞争对手消极、退缩的时候。现在金融危机使得很多厂家老板信心丧失,收缩战线,控制投入,无论是这些竞争对手的内部还是他们的厂商关系,正是最为糟糕的时候,也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候。作为厂家,可选择部分把握性较大、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市场,联合经销商一起发起主动进攻,利用对方的退缩,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并以此来鼓动全国经

销商,厂商双方形成合力,利用此大好时机攻击竞争对手。

第六、启动储备经销商体系

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能被厂家鼓动起来的,也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具备长期合作的价值。其中,必然也会有些经销商出于自身的实力或是思路问题,仍然坚持自己的单方面经营思路。此类经销商保留下去一方面价值不大,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会将消极情绪传递给其他经销商,这类后进经销商就得考虑进行淘汰了。淘汰后,新经销商的补充工作就得马上到位,所以,储备经销商的接触和开发工作也还得同步启动,未雨绸缪。对于一些拖后腿的经销商,当换则换,宁可花费精力去培养新经销商,也别耗费在与老经销商扯皮上。

以上几点,更多的是从经销商角度来谈的。毕竟,在厂家管理经销商的这个事情上,绝大多数厂家还是坚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至于经销商群体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待的,甚至是经销商真正需要什么,很少有厂家对此能有深入研究。危机环境下,如果厂家能够在

第2篇

经济真的回暖了吗

美联储4月15日公布最新调查结果称,从去年开始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已出现企稳回暖迹象。美国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经济活动趋于稳定,尽管美国整体经济仍可能进一步萎缩。再看国内,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尽管GDP有所下滑,但前期被引用较多的回暖迹象在一季度数据中再次被确认――对外贸易出口、财政收入、发电量降幅缩小、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

谭雅玲:美国经济回暖与中国经济回暖有质的区别

今年2月美国的耐用品订单、工厂订单数据都超乎预料的好,包括美国就业指标和贸易状况也有所好转。尽管美国去年倒闭了25家银行,今年一季度倒闭了23家,但是,美国银行的总量是8000多家,要看倒闭银行的比例是多少。一个多月前,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银行已经盈利,最近,富国银行也盈利了。华尔街很多被救助的金融机构也在分红,包括AIG,也在分红。所以,对美国金融机构到底怎么看,整体还是局部,多数还是少数,这是一个角度问题。

美国经济与中国所处的环境和目前的发展阶段不太一样,国内是传统经济,我们现在是站在传统经济上看美国的现代经济、高端经济,这是我们理解不了的。这次危机对美国来说,是经济高级阶段的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美国的经济复苏或回暖,应该比大家想象得要乐观。我们注意到,上一轮股市调整是在纳斯达克,而这一轮调整是在道琼斯和标准普尔。透过一些现象可以看到,板块上的调整更侧重于传统经济,传统经济的调整可能是一种升级换代的诉求。所以,美国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我们认知的风险应对能力不同,美国的应对措施是一个整体的长远规划,不是短期的。对美国经济的观察要超脱国内经济和现实发展水平去评估。

对于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大家乐观地认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我认为,这并非是经济本身发展的一种结果,而是政策效应的自然落地。因为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年初,政府推出了大量刺激经济政策,规模都是非常大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更注重结果而不去考量它的前期成本。包括我们办的奥运会,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收入了多少,而没有想到投入了多少,投与收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是否合理。如果从此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对应角度来讲,应该是投的多,收的少。所以,并不值得过于乐观或期待值太高。未来调整的压力和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并不能简单认为经济就回暖了。

刘纪鹏:美国的实质性问题并没解决

美国经济基本上还要在底部盘整一段时间,经济不可能立刻复苏,因为美国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格林斯潘在最近的讲话中表示,不能再使用单一的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救市政策,股市也可以引领经济复苏。因为资本市场财富的蒸发造成了高市值的损失,使美国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无力支撑大额负债。我很赞成格林斯潘的观点,如果股市能够反转,美国金融机构的市值将会大幅提高,使由于股票市值暴跌导致杠杆率过高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所以,格林斯潘提到,人类的情绪在左右着商业活动,股市上涨使人们的信心恢复,对商业活动的参与就会积极,货币投放就会主动增加,而不是简单的以现金为王。所以,拉动股市是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

曹红辉:危机远未结束

从目前看,欧美国家的经济下滑大多有所放缓,个别数据还出现了回调。中国的情况是最好的,还出现了一定名义上的正增长。但这只是在消耗以往储蓄资源的公共投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之类的投资实际上已经接近饱和,短期内无法实现收益,长期则无法持续。对于个别经济数据和股市的反弹,我认为仅仅是反弹,而不是反转。这也是各国救市措施起到的短期稳定作用。但危机绝未结束,还远未走出谷底,甚至可以说还未到谷底。

我认为,金融危机触底的标志,是政府已经没有任何能力扩张财政,而私人部门资金开始介入市场。从经济数据来看,则是用电量、工业增加值、居民收入、零售消费和就业的提高。

陈功:金融危机风险依旧

中国的金融危机与全球危机有关系,但中国更多是自己的问题。中国投入了空前规模的资金,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带来了很多项目,同时国内银行系统在高层压力之下,毫无顾忌地大撒钱,1月份信贷突破1万亿,2月份接近1万亿,3月份更是接近2万亿。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经济一定会出现虚热现象,这种虚热与全球冰冷的经济局面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种情况下,结果是很明显的。中国经济其实与全球经济一样,并不令人感到乐观。离开了这些不计后果的资金支持,离开了漫天飞舞的支票,中国经济又会怎样?要知道,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经济体,是完全不需要这些东西的。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金融危机对于经济学家和官员们来说,恐怕就是一些数字而已,但对企业家和老百姓来说,就不这么简单了。它会体现为利润,体现为市场,体现为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所以,在很多国家,上上下下关注的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消费和就业,因为这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经济真的要走出低谷,还得看科技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真正进步的力量。奥巴马应该也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发展计划中,将环保、能源领域的科技置于最高位置。一旦美国人在这方面领先,他们将再次领导工业革命,领导生活革命,人们会像今天用笔记本电脑、用互联网一样采用美国的新技术,全球的新增购买力,都将形成对美国的依赖。

欧洲问题真的很严重吗

目前,东欧国家外债总计1.7万亿美元,这些钱几乎都来自西欧的银行。随着东欧及俄罗斯经济持续恶化、本币贬值,脆弱的经济体面临崩溃。而这么大规模的外债一旦无法偿还,对欧洲的银行业将是致命打击。因此,从市场到欧洲政界,都普遍担忧金融危机第二波在欧洲爆发,冲击将比美国更甚

陈功:欧洲可以维持目前的格局

欧洲的问题暴露得不晚,冰岛金融系统的和瓦解,就是全球金融风暴来临之际的一声脆响。欧洲是一个陈旧的系统,但欧洲试图革新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很有成效。我们从欧元诞生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欧洲人的步伐虽然缓慢但很坚定。欧洲不会变得比美国更糟糕,应该是基本差不多。当然,这里指的欧洲,主要是指老欧洲,而不是包括东欧的新欧洲。即使是新欧洲,只要石油价格不跌到35美元/桶以下,则欧洲的问题不大,目前的格局还可以维持下去。

谭雅玲:美国转嫁危机,对欧洲未来更不利

欧洲面对危机问题是无奈的,作为大欧洲概念,东欧、北欧和西欧国家差别很大。欧元区和欧盟之间的协调也比较艰难,特别是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三个主导国家,英国在欧元区之外,德国和法国在欧元区之内,德国和法国的观点有时候也是矛盾和对立的。所以,欧洲在货币上有合作,但在政策上是分离的,经济也是有差别的,政治上更难统一到一块儿。从金融危机的角度想,虽然对美国不利,但是美国人可以转嫁危机,美国有这个能量,美国转嫁危机恰好可以达到战略目标的推进。从更多层面上看,未来会对欧洲更不利。

救市措施作用几何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成为阻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主要力量,纷纷通过减息、向银行注资和提供担保等措施稳定金融系统。据联合国估算,各国政府宣布的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涉及金额约16万亿美元。中国政府更是以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震撼登场,那么,五个月时间过去了,这些救市措施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曹红辉:救市措施并不得法

不必讳言,有些救助措施并不得法,甚至可能会加剧危机的程度,造成长期伤害。现在,仅仅依靠政府的干预不可能彻底摆脱危机,但没有政府的干预肯定也不可能解决危机。很多人对危机的认识和判断还存在偏差,他们总认为,只要加大政府支出,就可以恢复以往的数量式增长。殊不知,这场危机的关键,是信用盲目扩张造成需求膨胀的结果。危机绝不仅仅是金融领域问题造成的,其根源实际还在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市场只是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现在的很多救助方法实际上是缘木求鱼,没有经济结构的彻底调整和新增长力的出现,没有深刻的制度变革,没有对以往造成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清算,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经济全面复苏。只能造成近期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概率的加大,远期则可能出现经济进一步萎缩。

从国内来看,仅仅是资金投入增加了,GDP的规模扩展了,积压已久的房市、车市的需求扩展在继续。但实质性的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就业等数据并无上升的迹象。最为关键的是私人部门的投资没有同步上升,中小企业贷款极其困难。如果说,美国等西方国家是用公共部门债务替代私人部门债务的方法来实现危机救助,以支持银行扩大信贷的话,那么,中国则是通过公共部门投资来替代萎缩了的私人部门投资,而且这些投资也来源于对私人部门的负债,试图用未来的预期收益来掩盖当前的危机。这样做的结果是,不良贷款在未来上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陈功:大把撒钱,药不对症

中国的4万亿项目投了下去,银行的钱漫天飞舞,但失业率是否有所下降?白领阶层的工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我们依然无法找到相关数据,也无法持乐观态度。现在有3000万拎着瓦刀的建筑工人到处游荡,失业对于中国社会是非常危险的。但遗憾的是,目前的经济刺激方案和大规模的项目,以及银行的资金投放,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药不对症。

目前,世界各国的救市计划,资金数量惊人。但除了政治家们饱含期待的目光之外,基本看不到什么效果。总的来说,各国政府都在扮演着三种角色:第一是收购者,如果银行或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就拿钱搞国有化。而马克思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显示此举是一种简单到无聊的思维方式,因而必然是错误的;第二是帮助者,向老百姓提供减税或其他帮助,这种方式比较令人赞赏,但遗憾的是,政府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总是缩手缩脚,因而效果也不明显;第三是采购者,政府拿出钱,作为一个大消费者,到处大手大脚地花钱,弥补因为经济紧缩,老百姓捂紧腰包造成的市场空缺。

应该说,政府的这些做法多多少少对即期经济有所裨益,准确地说,没有这些措施,经济形势会更差。但如果想用这些措施让金融危机的局面结束,还差得太远。政府的这点能量,在经济周期波动的巨大能量面前,还显得无足轻重。也许,最好的调控措施,就是时间。

我从不认为政府能够挽救金融危机,相反,金融危机的形成,政府要负一部分责任。凯恩斯的那套东西,是有严格前提条件的,不是哪个国家都可以拿来用的。在凯恩斯时代,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他们在全球都具有支配地位,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的时候,世界上很多国家会埋单,不敢不埋。但中国或其他国家的财政刺激,谁来埋单?还不是硬从老百姓手中把钱拿走,然后花掉,对冲的结果为零。

刘纪鹏:中国不要自己往危机里跳

对于国内来说,中国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重要的是把我们的股市搞好。强大的股市是战胜危机的关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哪一个国家最先走出困境,取决于该国的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中国要对本国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要重视三个问题:第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冲击,对中国是机会而不是灾难。第二,当前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确保投资质量和贷款质量,必须贯彻中央财政搭台、民间资本唱戏的办法。第三,应该看到,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是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与衰退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而强大的资本市场又是建立强大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机会最大的国家,中国并没有陷入这场全球危机之中,中国的货币、银行、股市都没有陷入危机,所以,我们不要再往危机里跳。我们去买美国的国债,买“两房”的债券,甚至认为,救美国就是救中国,救美国的方法就是买美国国债,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面对危机,中国怎么办

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基本上采用了两种办法: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GDP“保8”已经成为2009年的主要目标。然而,现在的问题似乎很矛盾,是在短时间内保证经济不大幅滑坡,还是用较长时间做重大改革

曹红辉:新一轮游戏规则有风险也有机遇

这场危机告诉我们,原有的游戏结束了,现在要启动新一轮游戏。需要调整的实在太多了,首先是自身的认识,这种转身不是那么容易的,存在多种风险,但也隐含着诸多机遇。中国的选择有二,其一,用20~30年时间彻底转变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为此,要解决两大约束,一是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二是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约束。其二,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强化社会保障体系。

陈功:关键是改革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应对措施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用制造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另一个是国有化浪潮。对于前者,最让人担心的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出现“好转”,越快越糟糕。因为弯子转得太快就会翻车,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后者,每次危机来的时候,都要搞宏观调控,之后就会出现国有资产大集中。也就是说,国家把钱(资源)集中起来,交给国有企业。亚洲金融风暴时是这样,这次更是这样。金融危机产生的严重失业问题,应该靠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解决,但我们的政策是让中小企业倒闭,完全是顶牛的政策。

对于中国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改革。西方国家改革的空间主要在科技。而中国不同,中国的自我束缚很严重,只要解开一点,就能有很大的发展动力。中国能不能在金融危机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关键是改革。但从今年的政策来看,还是以稳定为主,改革的期待恐怕还是要落空,只能靠撒钱来缓一缓了。

谭雅玲:要在制度和体制上有所突破

对中国来说,我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且,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问题性质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问题很难,但其实是一个高端经济和现代经济的问题,而中国是传统经济的问题。中国在处理问题的认识上,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自我控制能力。面对自己的问题,改革经济瓶颈,不能总是把首要的问题放在一边,去处理一些边缘或表皮的问题。在很多问题上谈不通的时候,都会说制度和体制的缺陷,那么,为什么不能在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上有所突破?只有加大改革力度,中国的问题才能解决。

刘纪鹏:用资本市场提振信心

美国的泡沫破灭,在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发展,而中国的薄弱恰恰在于金融创新的不足。应该尽快利用美国的衰退,发展中国的金融业。而在金融业中,只有资本市场更能提振信心和解决改革与发展中的双重问题。

我们一定要走对路子,带动民间资本,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这次危机中化被动为主动,在其他国家衰退的时候,我们崛起。现在的事实是,中国可以独善其身,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中国不可能得到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定要抓住。必须把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调整过来,自己头脑要清醒。以前中国要发展,别人会说中国,现在中国要发展,别人会说中国是友好和助人为乐,那我们干吗不发展,不要总跟着美国人跑。

中国能成为拯救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吗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等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普遍增大,纷纷希望中国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更重要地位,拥有更多发言权,以发挥更大作用。但对中国人来讲,现在需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心态,实事求是地估计中国的地位和力量,清醒而客观地对待外界的评述,既要“尽力”,更要“量力”

曹红辉:中国不具有拉动全球经济的能力

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西方有句谚语:天助自助者。中国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拉动全球经济。但作为主要的供给者之一和最大的潜在需求方,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权衡好二者的关系,既需要极高的国内政治协商能力,也需要极富艺术的国际政治协调能力。

第3篇

首先,北京市基于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把加快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特质作为工作的重点。

比照当前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北京市要达到世界城市的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心条件,一是有较雄厚的经济规模;二是经济高度服务化,市场机制比较完善;三是区域经济合作紧密,形成相互联系的都市圈;四是国际交通便利,拥有重要国际枢纽机场;五是拥有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六是生活居住条件优越,拥有良好的交通、医疗设备和大气环境。

尽管北京市的现状离上述六项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已经瞄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在主要的指标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到2009年底,北京地区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金融服务业在首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数量排名全球第三;北京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决策信息策源地和各类信息的集聚传播中心;凭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契机,以及之后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投资策略,北京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机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日新月异,日益完善;北京还凭籍优越的教育资源,集中了国内顶尖的科技、经营、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

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逐渐加快,北京与纽约、伦敦、东京世界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北京向世界城市迈进的每一个步伐,都是与改善、提升投资环境密切吻合的。而且,北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趋势最好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又是在中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提升城市品质,其独特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影响力不可估量,吸引众多国际投资机构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北京基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大力解决制约促进投资的各项瓶颈,打造投资友好型社会。

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政府机构及中央企业云集,但在吸引国际资本入驻方面,以往还是存在一些制约性的因素,例如北京市的资源问题,税收优惠问题,以及一些法律法规的空白等,都对促进投资起了制约作用。

可喜的是,北京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营造一个投资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并加大力度进行各项制度改革,把改善投资条件,吸引各类大型国际机构进驻作为北京市今后几年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是清理各种规章制度,重组审批流程,把一些不尽合理的、陈旧过时的、相互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清理作废,把重复无效的审批环节裁减归并。二是呼应国家自主创新和产业调整政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意见,对战略产业升级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符合北京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国际企业和民间资本;三是充实加强北京市承接投资的主要实体资源。这些资源也被称为投资的硬环境,主要是以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国际大企业聚集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区,和以朝阳CBD、西城金融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汇集区。

北京市通过大兴区政府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融合,加强了属地政府对开发区的责任感和支持力度,使得大型投资项目能够高效、便捷、放心地落户亦庄开发区,并能享受当地政府配套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植措施。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在2009年成为国家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对于入驻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的优惠力度前所未有,而且秉承特区模式,允许企业在股权激励、人才吸收、资金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企业的自主空间大大扩展,风险投资积极性大为增强;作为北京市金融地标的CBD、金融街,则更是在金融危机面前逆势上扬,CBD东扩、金融街西延两大工程在危机肆虐的2009年提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实施。通过重点地域的扩展和建筑交通环境的改善,北京的金融投资环境锦上添花,前景诱人。

最后,北京基于建设世界城市的理念,在政府引导方面着重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机制,务实有效地促进北京的投资环境改善。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创业;创业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6)02-0016-03

在国家政策和人们思想转变的推动下,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在校及毕业大学生的选择,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父辈眼中的金饭碗,而是想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拥有自己的事业。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受多方面影响,这其中也有许多内在外在的必要条件,金融危机作为资本、货币市场上不能忽视的一座冰山,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对其创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就要与资金打交道,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很难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而金融危机对各个市场带来的影响就体现在货币资金上,所以在金融危机与大学生的创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是由金融危机主导的,它对创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打击市场上众多潜在的经济利益。

一、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的冲击

(一)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口和出口行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他们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是最直接的。危机在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的过程中,出口业首当其冲;另外人民币因金融危机而升值,美元则在同等程度的贬值,造成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进出口公司的营运压力也会日益增大,其原因就是在危机中很多国家的内需逐渐缩小,从而我国产品市场份额随其逐渐缩小。

(二)对各行业的影响

具体到行业,外包公司和跨国公司业务首当其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减少用人数量;制衣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很大。金融危机的存在使得世界船舶业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西方许多银行因此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所以其对船舶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还有就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三)许多资产的价格如土地、股票增长幅度过快

对预期态度偏离实际情况而乐观过度,导致实际资本积累过多,特别是将许多资金转向投机性较强的房地产市场,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中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了房地产、金融泡沫。

(四)普遍的过度投资

在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持乐观的态度下,以及信贷的增长迅速和大量流入的外部资金推动力下,危机前各国普遍出现的现象即过度投资,不但对外部资金的流入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而且,更为严峻的是快速增长的金融资产等一系列虚拟经济的投资使得众多资产价格被快速提高。

(五)贸易持续逆差并不断恶化

各个国家的贸易状况在危机前不断恶化,逆差也在随之扩大,国内资产和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本币汇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得国家对维持本币币值的信心下降,同时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忧虑,经济在外部的冲击面前变得一触即溃。

(六)对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各大企业公司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对企业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裁员,节省开支。而裁员对即将或已经毕业大学生和在职人员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对他们这些个体而言即意味着失去工作的机会,失去了生存的条件,社会不稳定因素随之上升。

二、大学生创业的条件

大学生创业是现在社会上最普遍的现象,如果家里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大学生的创业过程或许会比较容易,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拼搏努力,困难可想而知。即使有了人和,也离不开其他的一些条件。

(一)拥有敢创业的精神

大学生创业动力的源泉便来自于创业精神,其是创业者的支柱。拥有创业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念坚定,走向成功。创业大学生最离不开的便是开拓创新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具备了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有远见有想法。

(二)创业经验

在校园内较长时间生活的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特别是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业务开拓上,很可能缺少脚踏实地的干劲。所以在创业前要去各个机构企业实习学习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经验,在创业时少走一些弯路,经验的积累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在为自己的创业之路铺路。

(三)外部环境影响

大学生的创业动力还会受社会创业环境以及对大学生创业舆论导向的影响。其创业的成功也离不开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政府应从各个方面给予创业者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创业的成功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活力,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为国家的GDP做贡献。

(四)金融环境良好

整个金融市场环境处于正常状态对大学生的创业来说很重要。一个各方面机制运行完善的社会可以给创业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有一个顺畅的过程,使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如果金融市场不稳定势必会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重创,创业离不开资金,若整个市场背景都处于资金的不稳定状态,那创业的稳定又从何谈起。

三、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产生的最明显的外在原因便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繁荣期,这一时期,西方国家货币政策非常宽松,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乐观态度引起了大规模的超前消费,使抵押贷款的扩张加速。没有偿债能力的个人获得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大时,过度负债、资产泡沫便产生了。由此说明泡沫的产生离不开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这两个因素也使得泡沫最终破裂。自主创业的毕业大学生是新创业人才群体,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有限,创业的经验不足,因此,在创业方面会遇到很多障碍。首先,大学生创业机会鉴别能力较弱。现代社会产业发达,物质丰饶,基本步入经济微利时代,但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社会和家庭消费需求下降,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投机性,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创业项目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校园内生活的大学生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相对不足。其次,大学生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缺乏。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创业中不论人脉关系还是资金问题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融资渠道开拓能力和人力资源获取对大学生创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另外,大学生有没有处理好团队内部关系的能力和对创业团队进行明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根据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成活率一般不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会出现分歧。大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变化性较大,而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必须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并坚持合作到底。创业对高度自信和坚持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形成像美国硅谷那样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来自文化上的压力也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挑战之一。首先是家庭上的压力,父母一般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选择创业意味着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而创业的过程又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在大学生的心理上无形中增加了一把锁,因此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金融危机存在的时候整个金融界的投资都会比较小心,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得到利润,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在下降,风险投资商所司的资产以及其拥有的股份的价值也在缩水,于是对他们而言最安全的方法便是放弃投资。虽然金融危机造成了投资商的小心投资,但它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单方面看,中国更快崛起的机会就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寻找,之前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让我国产业发展更快。全球的金融环境不好势必导致国家发展有潜力的、核心能力高的新产业和新方向,这种新发展方向的定位,就会让大学生创业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站在一条线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创业的人带来了机遇。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创业能否成功离不开创业者能力和资源可获取性。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有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大学生也会在危机爆发时信心受到打击。政府虽然会采取多种方法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但是对快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面临人生路上的重要抉择,选择创业还是到运营成熟的企业从基层做起是对自我定位的很大挑战。创业过程会充满不确定性同时他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思维和行动上的创新,甚至是颠覆传统,这一点不同于专门的工作或企业的经营管理,它需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具有坚定的信心。不可否认,许多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契机都来源于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创业的大学生部分可能成为以后新型创业文化发展方向的领头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金融危机的到来,引起部分企业的倒闭与裁员,一部分人没有了经济来源,失去工作的人首要做的事就是节省钱财,抑制自己的消费,购买力因此下降,除了生活中的必须品之外,不会考虑其他弹性大的物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有限,而在金融危机下,整个投资界的投资会比较谨慎,所以融资更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资金充足后,工作经验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大学生创业一个很大的门槛,而金融危机会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不能投机取巧,必须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慢慢积累。

参考文献:

〔1〕饶文方,许学军.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7.

〔2〕吴海兵,吴瑞清,王奇.大学生创业成功之关键[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4):6-7.

〔3〕陈石清,伊文斌.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力促大学生就业[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131-133.

〔4〕马开贵,宋夏伟.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分析[J].企业家天地月刊,2009,(2):53-55.

〔5〕袁永平.金融海啸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硅谷,2009,(13):119.

〔6〕李昊.广东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寻找困境与出路[J].知识经济,2011,(14):66-67.

第5篇

关键词:非公有治经济;现状;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01-03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兰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扩大出口、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蔓延扩散,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兰州的非公经济在2009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冲击,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生存、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全面了解兰州非公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助推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近期我们对兰州的非公经济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思考,我们分析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兰州非公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主动作为,科学应对,帮助非公经济共克时艰。

一、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经济为先导,私营企业和其他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应运而生,迅速成长,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市场机制的引导和政府支持推动的双向作用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增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的新形势。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兰州市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从兰州非公经济运行态势看,既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展放缓的一面,又有实施应对举措促进发展的一面,既有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又有发展中存在的机遇,既有发展中显忧的问题,又有发展中趋好的方面,总体呈现出增速放缓,逐步向好的态势。2009年全市新增非公经济组织和企业户,总数达到9.75万户,同比增加了0.58万户。实现增加值351.96亿元,同比增长22.37%。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同比增长22.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加值54.11亿元,同比增长27.83%。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4亿元,同比增长34.4%。全市非公经济实交税金55.86亿元,同比下降4%,占全市地区性财政收入的21.9%。新增就业人员0.63万元,就业人员达到53.23万人,劳动者报酬51.77亿元,同比增长了8.9%。

(二)发展的特点

总体看,今年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招商引资稳步发展,项目建设形式较好

2009年,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67个,合同引进资金102.66亿元,落实到位资金4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6亿元,增长34.4%,完成全年计划的112%。如永登县共完成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6个,到位资金2.38亿元,是该县历年来资金到位最好的一年。又如红古区就完成到位资金2.4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2.5%。

全市非公经济各类在建及完工项目301项,比去年减少了22个,总投资167.23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9.5%。从建设项目看,全市在建项目92个,完工项目20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82 亿元;从项目投资额度看,上亿元项目为2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合同引进资金102.66亿元,落实到位资金41.4亿元,同比增加了10.6亿元,增长了34.4%。特别在园区项目建设上步伐加快。如七里河区累计投资3080万元,在西果园镇削山填沟平整土地1520亩,建成王家坪、晏家坪和周家山三个工业小区,引进企业56家,引进资金5.3亿元,年产值达5.5亿元,初步形成规模。同时,按照“化厂为园”的思路,盘活辖区破产国企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兴办了龚家湾工业园和秀川工业园两个工业小区,目前已引进企业近30户,年产值达2亿多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20人。榆中县徐家山、卧龙川等6个土地开发项目已开发平整土地4879亩,高沿坪万人移民安置基地和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平整土地3000余亩。来紫堡乡利用开发平整出的土地建设工业园区,已引进企业10余家。总投资15亿元,占地2200亩的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已在来紫堡乡大青山动工兴建,建成后将成为甘肃最大、西北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做优做强稳步推进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1.49亿元,同比增长了26%,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05.2亿元,同比增长了22.2%,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29.8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4.62亿元,同比增长22.5%。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6.29%,同比增长38.4%,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10.3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45亿元,同比增长20.2%。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1:40.2:58.7。

为了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强,2009年集中培育了一批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0户,如华润雪花啤酒(甘肃)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新增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中小企业180户,累计达到780户;新增科技成长型企业23户,累计达到80户,如新增的甘肃龙润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志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

3.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品牌战略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了院企院地合作,协调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发展的科技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兰州同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兰州大学药学院签署的“治疗包虫病的藏药新药沙生槐种子生物碱”等38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签约合同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由传统产业延伸到了高效农业、装备制造、电子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作对象也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扩大到民营科研机构。

积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加快了名牌带动战略,政府对获得2009年度“甘肃名牌产品”的兰州瑞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户非公企业奖励3万元,“风雪”牌抛光机系列、“丝路”牌贞芪扶正胶囊等10各产品跻身“甘肃名牌”行列。全市非公企业省级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8户,“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达到3个,甘肃名牌产品累计达到70个,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累计达到139户。

二、全市非公经济存在问题的分析

由于兰州的非公企业起步晚,多数属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的环境不够宽松

企业反映最强烈的是政务环境亟待改善,部分优惠政策和招商承诺等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兑现,或在实施过程中走样、变通;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办事周期长,执法随意,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培训,企业疲于应付;部分领导能热心为企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较少在构筑、维护有效平等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无商不奸”、“人无横财不富”,仇富心态突出;强装强卸等现象屡禁不止,企业被抢被盗被敲诈等事件时有发生。

(二)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非公企业主要通过银行借贷、民间筹资、自身积累等方式融资,但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阶段,运作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程序繁杂,并要疏通很多环节,造成隐性成本高。在金融危机下,出于风险控制,各大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审查更加严格、条件更高,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于本身规模小、资金少,拥有的可抵押物少,融通资金相对更加困难。而民间融资运作极不规范,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月息很高,有时还出现挟款而逃、暴力讨债的现象。同时,专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的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寻保难。可以说,兰州的银行金融业务不顺畅,租赁、保险、非正式股权和非正式借贷等非银行金融的功能长期被抑制,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实现正常融资,很多商机就因为资金不足而错失。

(三)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到位

绝大多数企业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决策举措掌握不够,对行业相关信息知之不多。广大企业纷纷反映,我们现行的政策不够透明,大部分政策性文件没有下发到中小企业,信息传递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同志所传递给企业的信息要么是过期的,要么是想当然的,理论口号多,实践价值少。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指出政策性扶持真正受益的是少数几家所谓的“龙头企业”或“背景企业”,人为造成了市场竞争不平等。

(四)经济效益受到挤压,部分企业严重亏损

兰州市非公经济从整个产业结构来看,依托在兰老牌企业的加工型企业过多,依托当地资源型企业过多,依托房地产、物流、商贸、宾馆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多,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小,抗风险能力弱,利润空间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许多贸易型企业大面积出现亏损,外贸产品不同程度的出现滞销,房地产市场普遍不景气,导致所有上、下游企业的效益明显滑坡。

(五)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应对危机的能力有限

兰州的非公企业真正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极少,大多属于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家长作风严重,管理水平较低,缺少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品牌意识不强,企业文化缺失,没有核心竞争力,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同一行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往来不多,且相互倾轧,无序竞争愈演愈烈。部分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贪图享乐的思想。

三、促进兰州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应

对金融危机的建议和对策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推动非公经济逆势而上、科学发展。

(一)要下工夫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

建议定期在全市开展优化非公企业经济发展环境的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强化服务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推行阳光操作,实行刚性收费制、限期办结制,落实行政问责制,打击违纪违法的“有偿服务”等行为,特别要加大破坏经济环境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凡是对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利的一切不当行为,一旦发现,必须立即从严查处,力求做到“查处一人、教育一批”。要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设立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突破创业瓶颈、加大重点环节的扶持力度,特别对非公有制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公共服务机构的贴息、补助和奖励进行重点扶持。 在市、县、区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中要加大非公组织代表的参与力度,建立起非公经济组织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有效监督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带头与非公经济人士交朋友制度,带头按照市场规则帮助解决问题,带头为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在开展经贸洽谈时组织相关非公企业参加。要加快园区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对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小企业孵化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有效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用地问题和相关配套设施、服务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在非公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企业和个人;总结推广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为非公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要下工夫减轻企业负担

近些年来,兰州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在促进财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不利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减轻企业负担,促其做大做强。首先,要严格落实政策。国务院制订非公经济三十六条以来,省、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省、市也都及时出台了应对举措和办法,我们一定要按照“最大限度支持、最大限度保护、最大限度简化、最大限度放宽、最大限度减负”的要求,敦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从操作层面上抓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的落实。其次,要强化财税支持。一方面,要提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规模,并重点用于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大初创中小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第三、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凡涉及中小企业有关的服务、审验、检测、评估等项费用的,近期内应予以减收或免收,最大限度地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要严格执行同城一家检查制度,整治“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提倡轻微违法行为首错免罚,坚持“提醒在前、处罚在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要下工夫解决融资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合作交流活动,加大政府协调工作力度,拓宽银企沟通渠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银监部门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增加信贷额度,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为中小企业创新开放新的信贷产品,满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临时性资金需求。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建议市、县、区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企业融资和风险救助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对银行及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偿,对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企业进行应急救助,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来降低非公经济因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出台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办法,发展商业征信机构,提供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信用评分等征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实施中小企业融资工程,建议中小企业每上一个信用等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增加贷款贴息或降低贷款利率。要创新融资合作模式。可以借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易贷通”模式,由政府牵头,联合银行、专业担保公司,筛选产业先进、信用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共同搭建融资合作平台;担保公司提供主要担保资金,政府安排一定的风险补偿金,纳入平台企业分担小额信用基金共同组成平台资金池,平台企业在提出融资要求后,政府出具审查意见,银行无需抵押即可为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短期贷款。要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将企业无形资产纳入财产抵押范畴,在适度控制担保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信用担保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的服务功能,建立社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要下工夫健全服务体系

从初始创办,到成长壮大,非公企业对公共服务平台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要着力构建组织网络化、功能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完善现有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建设更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第二,要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扶持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着力提高其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强规划引导,整合资源要素,拓宽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法律维权等公共服务平台。第三,要积极推进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平台建设。要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建立市、县区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优势,为非公企业提供各类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第四,要强化创业基地建设。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切实抓好重点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创业基地的承载力和吸纳力。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创业基地建设,在项目用地、税费减免、产权分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创业基地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力争形成以公益机构为引导,商业机构为主体,市、县区两级联动、上下贯通的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网络。

(五)要下工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走产学研联合的路子。引导企业家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在逆境中寻求发展。将金融危机作为加强内部管理的机遇,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和企业的起跳板,引导企业在加强科学管理上下大功夫,在产品优化升级上下大功夫,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大功夫,在强化市场营销上下大功夫,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力推行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狠抓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非公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第三,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加快中小企业网络工程建设步伐,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成长和发展壮大打好基础。第四,要积极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社会人员的创业辅导,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经济专家讲学,帮助非公企业管理人员提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和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机会,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引进外地资金、技术和技术人才,提升非公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第五,要支持企业增强自身建设,实现产业升级。将技术改造作为鼓励企业应对危机、练好内功的重要手段。建立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和服务中心。设立专家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和参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在科技开发、经营战略、现代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性、技术性的指导和咨询。政府应制定扶持各行业企业的资质升级计划,提高我市非公企业的市场竞争综合能力。

第6篇

例如,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在缓慢增长。这个进程几乎可以肯定会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后加速。当然,美国储蓄率的上升将会自然带动美国贸易逆差下降。

由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的浪费性投资,日本也是负债累累,备受煎熬。现在为了设法应付沉重的债务负担,该国将提高消费税。这样一来也会导致消费下降,储蓄上升,自动迫使日本贸易顺差上升。

但是在欧洲,这种消费与储蓄的调整可能会产生最为灾难性的后果。多年以来,欧洲非核心国家的储蓄率极低,结果产生了巨额的贸易逆差。过去,这些国家都依靠德国的资金流入来平衡贸易逆差。现在非核心国家们也必须提高储蓄率,但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是一轮货币危机和消费崩溃。

为什么我们预见欧洲会产生危机呢?很多分析师认为,如果欧洲国家的决策者们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并且行之有效,欧洲的债务问题可能迎刃而解。例如,上个月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文称,“消除恐慌最好的办法是安定人心。如果西班牙政府能彰显更强的政治能力,而布鲁塞尔的官员们不再那么优柔寡断,可能会产生奇迹。”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政策不对头也许会加剧欧洲问题,但是对于拯救欧债危机,再好的政策也回天乏术,因为为时已晚。为什么债台高筑、储蓄率极低的欧洲非核心国家会感觉难以继续留在欧元区?为什么他们很有可能坠入债务危机?原因有两个:一是与国际收支平衡的逻辑有关;二是与推动金融危机发展的内在因素有关。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原因。由于2000年-2001年之后,德国主导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后10年间,很多欧洲国家因此失去竞争力,并出现庞大贸易逆差。这些国家必须先要逆转贸易逆差,实现贸易顺差,否则就只能继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不断上涨的债务压垮。换言之,如果它们不能实现贸易顺差,那么偿还债务就无从谈起。

这是个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等式: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必须始终保持平衡,互相抵消。根据定义,一个国家必须在经常项目账户有盈余,才能从资本项目账户进行净支出。实际上,只有当欧元区非核心国家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且超过外债水平(并且超过高额的资本外逃),才能真正降低外债。

西班牙别无选择

西班牙已经走到了欧债危机的最前沿,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它的处境。如果德国不能向其提供更多的贷款,西班牙又不能实现贸易顺差,那么它就无法偿还外债。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牢记。西班牙要想实现贸易顺差,有以下三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可供选择:

首先,德国和其他核心国家能大幅削减消费税和所得税,以降低国内储蓄水平,刺激国内消费。如果德国能把这样的措施推行到足够深入的程度,就会自动产生贸易逆差,相应地就能使其他欧洲国家产生贸易顺差。

第二,西班牙可以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并在未来若干年内忍受由于工资水平减少和物价降低所带来的高失业率。

第三,西班牙可以退出欧元区,启用本币并让其贬值。这样会带来以欧元计价的债务相对本国GDP的比例大幅上升的问题。那样的话,西班牙很有可能会被迫中止债务偿还,进行债务重组。而该国的国内消费也会崩溃。

理论上还有其他解决办法,但它们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比如,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尤其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等——都能刺激国内经济、提高消费水平,同时又都能实现大幅贸易逆差,并保持其增长。与这些贸易逆差相对应的将是欧洲国家的庞大贸易顺差,欧元区GDP增速将得到提振。一旦它们的GDP增速超过其债务再融资利率,便能摆脱困境。然而,这种局面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因为全球其他国家也都在苦苦挣扎,想方设法提高GDP增速,都不愿增加进口。

另一种可能就是欧洲突然实现全面的财政同盟,从实际需要角度出发,将各国全面转移到布鲁塞尔(或柏林)。但这也是天方夜谭。如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正蔓延整个欧洲,这个办法过去就一直不太可能发生,时至今日更是希望渺茫。

那么实际上就只有上述三种办法能助推西班牙贸易顺差上升到使其具有偿债能力的程度。那么到底哪种情景能真正实现呢?

第一种方法是让德国逆转贸易顺差,产生大幅贸易逆差,这对全球经济最为有利,但却几乎不可能发生。沒有迹象表明柏林正在准备采取实现贸易逆差的必要举措。反之,它甚至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紧缩政策。部分原因是德国也有潜在的巨额债务问题。由于在这场危机来临之前的十年间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德国的国内储蓄率大幅上升,远远超过其应有水平。德国也一直不得不把过剩资本贷给欧元区非核心国家,来平衡他们的贸易逆差。

由于有了这些贷款的存在,德国非常担心一旦欧洲债务违约风潮袭来,会殃及池鱼,使自己的银行系统也需要国家救助,因此它不愿意减税和降低储蓄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不会愿意采取必要措施用自己的贸易逆差换取西班牙的贸易顺差。

第二种方法,要求西班牙大幅下调工资和物价水平,直到其工资和物价水平低于德国。这样的政策基本会产生两种后果:要么会使西班牙高企的失业率持续很多年,直到工资水平相对于通货膨胀率和生产力增速发生下降;要么只有德国通货膨胀率高企或者西班牙出现通货紧缩,才可能使西班牙相对价格水平下降,所以必须采取某种方式来应对西班牙国内债务的实际增长。

第7篇

回到故乡温州参加完世界温州人大会,在家逗留了几天后,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于11月19日动身飞往美国。这位在阿联酋迪拜相继创办了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和志远鞋城的温州商人,此次美国之行的目的是要寻找新的商机,意欲在遭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美国开拓中国商品市场。

其实,在欧美金融危机下寻找新商机的大有人在,就在上月初,温州本土60多家阀门企业、120位有关企业主组队参加了在荷兰马斯垂克市举办的2008荷兰“阀门世界”博览会,参展规模创下了历年之最。据了解,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希望此行能在欧洲金融海啸中打探到新的商业亮点。

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温商正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的方式寻找欧美金融危机下的新商机,并悄悄形成一股热潮。

迪拜温商放眼美国另寻市场

迪拜是温商在海外的重要据点之一,目前在迪拜的8000多名温州人中,大部分人是将产自温州的皮鞋、服装、五金、箱包等产品,通过陈志远创办的三大市场继而批发销往世界各地。据初步统计,光温州皮鞋每年在迪拜交易额就高达6亿美元,辐射非洲、中东等多个国家的15亿人口。

正是由于这个世界少有的几个自由贸易港之一的迪拜拥有如此魅力,近年来温商纷至沓来,从事的行业和门类也不断增加,去年一位名叫胡宾的温商还买下了迪拜的一个岛,将其取名为上海岛,随后在上面开发地产。

“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每个国家都是有影响的,对于在迪拜经商的温州人来说,影响自然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对在迪拜购房的人来说,这种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据陈志远介绍,最近几年,在贸易上积累了一些资本的温州人纷纷在迪拜购置地产,尽管他们最初购房的目的是供自己居住,但房产市值的缩水同样冲击温商的资本。最近有20余位温商集体抛售原购置或已预付过几十万美元的房产,他们放弃迪拜房产投资,是有自己另外打算的。

陈志远告诉笔者,经商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温州人的个性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现在美国经济是困难的,但对于商人来说却是个好机会。“我这次去美国,就是要到经济影响严重的城市去,主要考察的是当地市场,当然地产也会考虑,好几个在迪拜经商的温州人已经向我表达进军美国的意愿,相信不久后,就会有一批温商转战美国。”

阀门业企业主荷兰“泡”展会

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温州阀门业是继皮鞋、打火机、眼镜、锁具等行业之后的又一大特色产业,目前年产值高达200亿元,占据内地40%的市场份额。然而,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却几乎听不到温州阀门业的声音,主要的原因是高成本阻挡了温州阀门业迈向国际的步伐。

业内人士指出,阀门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它的销售群体不像服装、皮鞋等那么广泛,如果要将阀门业推销给国际买家一般只能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在专业的媒体上产品讯息,一种就是直接到各个专业的展会上去参展,但两种途径都需要高额的成本。

温州贸促会会长助理郑胜洁联系温州企业赴海外组团参展多年,她指出,参加一次展会就要立即拿到订单往往是不现实的,但对企业来说,每参加一次展会就多一个机会,可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而回国后很有可能会接到越洋的订单。不过,每参加一次展会就意味着要付出高额费用,因为迄今为止,阀门业的专业展会大部分在欧洲国家举办,像在荷兰举办的“阀门世界”博览会,一个展位就需要10万多元人民币的费用。

郑胜洁透露,此次温州阀门集体亮相荷兰阀门展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些企业主虽然都不愿意透露自己是否接到订单或接了多少订单,但他们回到温州后纷纷来电,表示要提前预订下一届“阀门世界”博览会的展位,这个现象颇耐人寻味。

汽摩配件趁机纳才开拓营销网络

美国是世界上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但受金融海啸的冲击,美国的汽车制造和销售连月下滑,据统计,2008年9月美

国的汽车产量下降了26%。

在作为中国汽摩配件生产基地的温州,以出口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

“美国的金融海啸给汽摩配件行业的冲击是明显的,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生与死’就在一念之间,关键是看你能否学会应变。”温州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董事长周家儒表示,作为一家6年前就在美国设立销售网络的企业,他们在目前的困境下不是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并利用美国大量裁员的时机招纳当地优秀的销售人才。

“最近两个月,我们公司招进了4名美国籍销售人员,他们对待遇要求不高,工作却很卖力,其中一位叫托尼的小伙子很有激情,他跟我说,老板放心好了,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周家儒告诉记者,2008年1至9月,他们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量不仅没有下降,反倒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美国当地熟悉汽车零部件销售人员的调查了解,美国经济危机下,许多美国人放弃了购买新车,继而选择了修旧车继续使用。

周家儒表示,接下去他们公司还要在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建立起全球性的销售网络,并大量招纳当地的营销人才,发挥各地人才的优势,把产自温州的产品直接卖到终端,融入当地的主流市场。

在美上市公司增股购并海外企业

总部在瑞安的瑞立集团是浙江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的企业,在美国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公司资产严重缩水。该公司在纳斯达克最近52周的表现,最高为9.3美元每股,最低跌至1.5美元每股,跌幅高达70.6%。

瑞立集团副总裁陶保健指出,对于一家在美上市的企业来说,市值大幅缩水压力肯定是大的。但对于只剥离出汽摩配一项业务上市的瑞立集团来说,完全可以将股份卖给集团旗下生产的汽车电器、汽车仪表、转向助力泵、电涡流缓速器、汽车ABS等子公司,增加集团股份的拥有比例,而且从成本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吸股增资也是最划算的,同样的钱可以拿到更多的股份。

“除了寻找恰当时机吸进股份外,我们还会抓住这次金融海啸的时机加快海外购并步伐。”陶保健表示,海外企业越是难以维持的时候,瑞立海外购并的计划就越容易实现。在今年初瑞立集团就从汽车ABS制造排名世界第三的瑞典企业手中抢购到了苏州的一家工厂,接下去瑞立集团不仅要购并海外的制造工厂,同时还将购并欧美国家的销售公司,在这个新的机遇下展现中国企业的实力。

第8篇

2008年10月,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众所周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在总理的领导下,中国政府牢牢抓住稳定发展这个基本环节,积极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从保持本国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形势的大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增强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来继续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与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共同维护全球的金融和经济稳定。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低估,其滞后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应对这场挑战需要国内的稳定和发展,也需要国际上的信任与支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显著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交通、电讯、电子信息等技术的普及,使得国际间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国际交往与合作。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广泛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过程中,在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经贸交往中,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和国际义务,也得到了相应的权益,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今年以来,尽管中国对外出口下降,尽管部分地区对华投资幅度下降,但由于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得力,中国有信心克服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困难,保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继续增长和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工业化,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负面问题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对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危害特别巨大。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的错误发展观念,不良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导致了中国生态的恶化甚至崩溃,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众多,因而问题很多。2002年,我国共有耕地18.89亿亩,人均耕地约1.47亩,为世界人均数的45%。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数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一半缺水;108个重要城市因缺水每年损失工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全国属于干旱、半干旱及岩溶地区的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3.5%。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流失土壤量达50多亿吨;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石油问题更大,按最低需求量计算,到2010-2020年,国内的开发生产估计只能满足需求的50%左右。我国很多部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严重,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极大。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482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6.4%。其中出口8029.1亿美元,增长22.6%;进口6792亿美元,增长31.1%。累计贸易顺差123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虽然下降9.6%,但依然保持净出口的高速增长,这种情况通常反映了国内需求的不振。事实上,在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发生转折的年份,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净出口增长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的现象,由此得出我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出口。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

当前,中国遇到了过去5年没遇到过的世界经济局面,最重要的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2007年世界经济总量为54.3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总量为13.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5.5%,因此,美国的经济问题会极大地影响世界。今年广交会美国客商的签约量下降了3.3%就能印证这一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最大的就是出口。多年来,我国对美的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今年首次降到8.9%。这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第一,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需求减弱,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第二,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被迫升值,虽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好处,但直接削弱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第三,就是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涨价。

而出口增长速度减慢则意味着工业增长速度放缓。据统计,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31个增长速度在减弱;31个省份里有23个省份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如广东省今年的加工贸易就回落了33.3%。因此,在我国内部消费力不足而必须依靠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背景下,缓解出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虽然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出现越来越困难的现状,但这不是中国经济出现了问题,而是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信心。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4%,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经济结构也正朝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外汇储量已达19056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而且今年后半年中国政府采取的控制物价的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提升国民信心,抵御国际金融风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优先,民生改善。

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困难也不可忽视,对经济下行现象不可掉以轻心。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10.4%,其中第一季度10.6%,二季度10.1%,三季度9.9%,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话,四季度可能就要到8%。因此,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会成为后半年的经济指导方针。

四、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所在,也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风险,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金融危机一方面也是好事,因为它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改善金融结构,扩大内需,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更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因此,催生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不仅需要政府扶持、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全民树立循环经济的意识。

(二)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

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是建立绿色GDP指标的关键。实行绿色GDP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进社会福利。

(三)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治理技术为基础,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因此,中国必须把技术创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四)经济发展转向内需为主

经济大国应该以内需为主,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共识。因为,中国不能总指望国际市场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最近几年,大量的投资和出口形成一个循环,投资主要为出口服务,投资最快的是沿海、外向型的地区,为消费服务的投资则相形见绌,这样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国内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这次金融危机就验证了这一点

(五)降低外贸依存度

从国际经验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长当前有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外贸依存度高,现已高达70%,在此前的经济发展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国曾有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二是第二产业的比重高,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2004年高达52.9%,比日本顶峰时期还要高10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在2003年后比重一直下降,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这三个问题都和出口过多过快有密切的联系。

(六)增加居民收入

第9篇

三门县并非唯一,河北企业家孟凡帝正在投资兴建1万吨级的船厂,根据计划,今年年底7万吨级的船厂也会动工。

全球以及国内造船业形势的低迷与民资逆势进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逆进者

上半年,健跳镇已经投产的造船企业有6家,还有4家在建船厂,正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些船厂均为民营企业,健跳镇造船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1.19%。船业已经成为健跳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支柱产业”。三门县的造船业今年上半年产值达到11个亿,在台州市能排到前三。

近年来,航运业和造船业吸引着浙江的民资,各地方稍具条件都纷纷投资上马造船企业。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尤其是今年下半年航运费用降低和钢板价格下跌,船舶行业一直走好的形势发生逆转,“船舶热”突遭冷水,使蓬勃的景象归于沉寂。

据三门县经贸局工作人员介绍,最近两年,三门县已完成注册的船企有28家。不过,只有部分企业在正常生产。“目前在生产的企业有11家,其中大部分是新开工企业,仅有3家是老船企。上半年接单15万吨,11条船。主要满足国内需要。”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经贸局副局长罗玉娟表示。

不过,金融危机对浙江造船业的冲击既有接单难,融资难、交船难等不利因素,也有成本下降和人才,关键配套设备紧缺压力减小等有利因素。

罗玉娟表示,三门县之所以能够逆势而进,一是这些民企本身资质较好,从事造船业至少5年,很多人在这个行业都干了20年了。对造船业的忠诚度很高,做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仅是赚钱了,而是当成事业来干,二是三门县船企主要造5~10吨的小船,与国有大企业实行差异化竞争三是这些企业在造船业行情好时已经淘到了一桶金,应对金融危机,自有资金比较充足。

在河北,大规模的船厂建设也在展开。唐山方舟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青善表示,曹妃甸正在大规模开发建设,大量施工船舶云集曹妃甸施工作业,然而河北目前却没有能满足需要的修造船基地。此时上这个项目,是最好的时机。“目前上这个项目在河北省没有竞争对手。”

“一期的船厂可以同时修14条船。主要满足国内订单。目前就有30多条船等待修船,只等船厂建好。”刘青善说。

刘青善称,最终要建成总计10万吨级的船厂,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总投资1.2亿元,修造1万吨级的船舶,已经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主要满足国内需求。造船厂自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二期工程计划投入3个亿,造7万吨级的船舶,计划明年完成。主要适合远洋运输。

抄底行动

民资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挺进造船业,有其成本优势。“比国企的成本能低20%左右,仅管理成本一项就能减低5%。此外,采购成本也相对较低,对政策的把握比较灵活,可以利用政策空间,降低采购成本。”三门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刘青善称,这时候进入造船业具有成本优势,今年年初原材料钢板降价,钢价在每吨三四千元,对我们的1期工程的上马非常有利。方舟1期造船需要原材料钢板5000多吨。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成本节约。

中信证券分析师郭亚凌称,造船业最恐怖的时候正在过去,市场行情刚刚恢复。此前的去年11月起至5月份,是最萧条的7个月,几乎无单可接。不过关键还是要做得好,有竞争力的企业何时进入都行,可以从别人的碗里抢饭。

“未来是有前途的,现在进入成本又比较低,有胆识的民资认为此时进入造船业是好的时机。”郭亚凌表示,具体而言,目前船企买地租地价格比较便宜;招聘造船工人相对容易,火的时候工人要价很高:原材料零部件供货便宜,船业最旺的时候,有些零部件根本买不上;融资成本较低。

这些民营资本的底气还来自于政府的助力。三门县经贸局负责人称,首先在行政审批上就不是按部就班的。形式比较灵活。一般来说,边建设边办理审批手续,这样可以提高建设效率。

浙江省已经出台了《建造中船舶抵押管理暂行办法》。三门县政府在海域使用权上率先实行海域使用权证可以抵押贷款的政策。缓解了民营船企资金压力。

浙江省政府还出台了海域使用权缴费交3缓7的政策,可以先交纳需上缴国家的30%部分,省内的70%的费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缴。目前,海域使用权缴费3万元/亩,一般的船企,使用海域面积为300~500亩,这笔费用总计要在千万元左右。政府交费政策的放宽,让这些船企资金压力明显减少。

“此时进入造船业不能说好。但从投资角度讲,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市场行情在变化,就像买股票一样,赌对了,目前低点进入,过一年建成,正好市场恢复,就会马上有机遇。”郭亚凌称,今年估计会有1000~2000万吨载重量的订单,未来5~10年订单量有望提升5~8倍。

高回报的诱惑

“造船业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一条船的毛利最高时可达60%,今年上半年,行情清淡的情况下,净利润率也能在10%~20%。这也要看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三门县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造船企业通常是接单后,就会收到船东30%预付款,一般自有资金投入30%即可。生产周期在7~8个月到1年左右。正常3~4年即可收回资金。

第10篇

2008年我们的“冬天”前所未有的“寒冷”,尽管我们坚定“春天”到来的信心,但路还有一段要走,2009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迄今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上下游衔接、生产配套的纺织产业链体系,而且每年都要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大量优质而且价廉的产品。然而,我国纺织企业的面料开发和设计能力总体还比较薄弱。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产品开发专业赛事之一,“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纺织面料及花样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倡导将流行趋势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品开发理念,并引导国内企业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开发技术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面料的市场呈现水平。除此之外,评审会还大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联动,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促进服装企业买手参与到面料开发中来,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让供需双方在新技术、新纤维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

“摒弃过度的奢华,又回到审慎和反思的时节,收敛起发展到极至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重拾节俭的美德,选择低调、俭朴、自然却又有禅意的生活,展现人们日益推崇的低限美学。科技更加智能,却只为创造更加简单朴实的生活。简化繁琐的工作,融入家庭,融入自然,享受生活本身。”这是主办方对于新一季中国流行面料趋势的概要,简短的几句话深得与会评委的认同,也揭示出在现今纺织业困难重重的背景之下,“节俭和务实”的重要。

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各项经济指标都在不断下滑,降低成本和成本控制是现在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纺织企业更是如此。尽管这是中国流行面料的评审,但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最极致的,而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可生产性和市场潜力的。对于面料开发而言,成本的降低并不是一味地为了省钱而追求低端的产品,而是通过技术,材料,创意等各种手段的进步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和创意:普通面料做出高档感觉

纺织业发展到今天,人们强调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技术和创意。这两者本身也是不可分割的,好的创意需要精湛的技术来实现,反过来,精湛的技术也需要创意来锦上添花,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如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斌红所说:“中国的纺织业既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创意设计,只有两者都做到了,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

当然,在危机下的成本控制方面,技术和创意都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将普通的面料做出高档的感觉。上海卡帕(KAPPA)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材料开发供应部主管王尚美就说:“在这次评审会上看到很多面料的制作都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是作为一个采购商来说,我所选的材料不一定是贵的,往往就是一些最简单的材料,我们现在开会也一直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危机下如果做到粗粮细作,我们很看重面料的后处理过程,更偏好那些成本降下来,手感却很好的产品。”

有资料证明,国内企业的新产品比重约在5%左右,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比例的1.5%,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不足25%,难以满足开发新产品的需要。多年来中国企业出口多以价格优势竞争,形成了数量增长型、加工型的出口模式,注定了跟而不领的产品开发模式,导致了面料创新的缺乏。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小企业由于没有及时完成技术改造,跟不上现在的市场形势,以致无法参与竞争。那些提前进行技术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完善内部管理的企业则迎来了发展机遇。经济形势越严峻,越能体现出科技贡献率的重要性。尽管今年不少纺织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但那些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贡献率高的企业,将在这场寒冬里表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

在这次评审会中,有一款面料是以羊毛为原料,通过斜纹变化组织和特殊的纺纱工艺和纺纱技术,采用特殊的后整理工艺和技术,使得面料手感柔软舒适,滑糯飘逸,优于丝绸的滑,胜于羊绒的软,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技术进步的价值往往就体现在此,用较低成本的原材料制作出较高成本的感觉,就像很多评委在没有看这款产品说明的情况下,都以为它是用羊绒制成的。

还有一款产品它是通过强捻和织纹来实现百分之百纯棉的弹力效果。以前人们都是通过莱卡来实现面料的弹力,但是莱卡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老化,而且不耐湿热,而这个产品的组织设计不受加工温度的影响,加工过程也非常简单。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省掉了一种原料,但是同样可以达到两种混合时的效果,解决了只用一种原料时存在的缺陷,巧妙的创意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北京纺控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穆爱琴在评审会上就多次强调“成本控制”的问题。她认为,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人们不可能选择特别高档,特别奢华的衣服,如果想要卖出去靠的就是要有新颖的外观,相对便宜的价格。因此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要保持原来的外观效果但是成本要降,就是怎样用便宜的原料,做出好的风格,提高附加值的同时,降低成本。

创意和市场:需求下的价值转化

创意是面料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把企业创意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面料产品质量得以提升。我国纺织企业在做面料研发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原料,以及织纹设计等后整理加工。而面料的手感和垂感对服装设计师来说非常关键。所以,纺织面料的创意设计不仅包括物质消费形态的设计,也就是说通过原材料、纱线、织造以及染整包括组织设计等体现出来;也要感性消费的形态设计,要注重功能和感觉表达的效果,包括手感、耐磨性与接缝缺陷等。

美商菲力士泛优逊远东有限公司面料经理潘洪申说:“对于面料采购来说有两点重要因素,一个是光泽,一个是手感。就光泽度来说,这次评审会我比较偏向于一些棉面料,它们看起来很干净,经过抛光处理将绒毛去掉,远看起来很不一样,将它做成成衣价值会更加显现出来。以前人们喜欢买多种纤维混合的衣服,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人们去买衣服,目的性都会很强,去之前就会想好:我要买棉的或是丝的。棉就要有棉的样子,丝就要有丝的样子。这时就要求衣服的主料要突出,而辅料则体现在细节的差异上。”

就如参赛企业有一部分采用的是“麻”这一面料,它本身色彩偏暗,如果能够加入一点金属丝就会亮眼很多,此外,麻面料本身手感会比较粗糙,很多企业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处理,但这种处理依旧能够保持面料本身自然

质朴粗犷的风格。正如北京纺控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穆爱琴所说:“企业在面料开发过程中,要明白这样一点,就是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住面料本身的优点,而将其弱点弱化,让其特点更加突出。”在成本控制方面,潘经理同样很看重,“我们公司在高端面料的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前面,但是现在对于高价格面料的使用却舍弃很多,或者干脆不用,因为在现在经济危机条件下,没有消费者愿意多花30%的价钱来买一件衣服。就像大家强调的,卖手感的确是现在企业的一个增长点,比如宁波雅戈尔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产出来的面料或是服装终究是要进入市场卖出去的,因此符合市场需求是最根本的。据海关统计,2008年1~9月。我国面料出口金额达23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5%,其中亚洲是我国面料出口主要市场,出口额14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1%,占对全球出口额的60%;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38%和34%。

就国际市场而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欧美纺织服装订单大幅下降,而且这种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不一定能好转。在这种情况下,再下大力开拓欧美市场只能事倍功半。而近期,东南亚、北非、拉丁美洲对中国面料呈现很大的需求,这些新兴市场的开拓则是出口的机会点。就产品本身开发的市场需求来说,很多设计师都有这样的抱怨:有好的创意却没有好的面料来完成。设计师不停地寻找面料,面料企业不断地开发面料,可两者却总是不吻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通过“市场”来沟通。

看了评审会上那么多新面料的开发,作为评审之一的美国棉花公司中国部高级经理吴艳觉得,企业报上来的产品,市场针对性比前两年好很多,更加符合采购商的要求,但是对于流行趋势的把握和色彩的把握有所欠缺。上海贝拉维拉制衣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徐爱武也有同感,进到面料工厂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只要你能提供一个颜色,什么样的都能做出来”,可见流行色彩的把握对于面料开发来说是一根软肋,只有面料开发与产品设计同步,才能跟得上流行趋势。

中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而优秀的劳动力资源、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大量的市场需求,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制造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优势,但中国面料在短期内仍无法成为时尚高端产品的策源地。所以,当今中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定位是大众消费的主流产品。

“流行”的概念不是短暂的流行,而是要包含市场的概念,而市场本身又是多元化的,就服装来说有中端市场,高端市场,男装市场,女装市场等等,大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现在市场存在的最大现状就是金融危机,而且这也是共同的和普遍的。正如上海慕得有限公司总经理随力陪所说的:“经济危机对于奢华的东西,奢侈品的消费是一个冲击,对于外销也是影响极大,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成本控制,这并不意味着追求低价。而且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价格战的想法也应该转变。因为如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让我们所谓的‘优势’变得不明显,创新还是制胜的关键。这里所说的成本控制,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要用涤纶做出丝的效果,而不是单纯的去控制。”

第11篇

张水根:不怕从头再来

张水根,这散发着泥土味儿的名字,极其容易让人联想到贫穷。事实也如此,来自浙江永嘉县穷山沟里的张水根,大学毕业后在机关工作了两年,也还是光光溜溜的无产者。找了上海女友,首次登门,准岳母就问他“结婚房子在哪里?”他转身就走了。随后,他贫穷的命运转变了。两年后,他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还西装笔挺。站在人群里如果不张嘴说话,很难有人“拎得清”他是上海还是外地人。那时,他已经是一家著名房产中介公司分公司的经理助理,每个月的收入有3万元。这可是家乡5个堂兄弟一年种地的收入。当年的女朋友也已经成为了他的妻子,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

这时,金融危机来了。

经济冷暖房先知,学经济出身的张水根自然是清楚的。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下,上海很多外销房房价一度暴跌50%以上,中介行业受害惨重。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破产的是谁,下一个被裁掉的是谁。

他的担忧其实在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那时候,浙江坊间就不断传出某某房产公司资金链断裂抑或某某房产老板外逃的消息。随之,上海、广州等地的楼市逐渐低迷。在国家调整信贷政策,紧缩银根之后,房产企业步履蹒跚,甚至有的开始破产了。

为抵御“严寒”他开始极力建议经理与知名开发商合作,了两个一手项目,以此作为业务新的增长点,新房业务占到了公司收入的70%左右,拉升了公司的业绩。他因此获得了5万元奖励。

他还建议,公司应该取收缩策略,严格执行节流政策,即人力冻结、扩张冻结、提升效率、紧缩办公费用20%。

果然,不久之后,房地产业的危机显现。2008年8月份,上海全市二手房共成交8566套,而仅取得房地产经纪人证书并执业的经纪人就有2.4万余人,即每人至少一个月以上才能做成一笔二手房买卖。

二手房市场气温骤降,就连上海著名的汉字地产的二手房业务,在9月份也出现了亏损,全上海的房产中介行业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冷。

裁员或关门,成为许多中介公司不得已的选择。为了保存实力过冬,等待市场回暖,上海合富置业原有的95家门店缩减至近60家;中介行业的“龙头”中原地产拟在上海裁减约450人,也就是15%左右。

张水根所在的公司,当时仅仅裁员5%,而他的收入却锐减了45%多。对此,他也理解。没有倒闭,还有收入,知足吧。

然而,不久之后,他竟也被裁了。

“我们公司今年不招人。”这是他找工作时听到的最多的答复语。总共投出的100多份简历,只有3份有回音,可本来说的见面却一直没了下文。僧多粥少,张水根明显地感觉到了。

终于在老朋友的介绍下得到了一份工作,只是薪水只有原来的20%。张水根说“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哪还敢嫌少呢。”

好在妻子十分明白事理:“钱少有钱少的活法。”

“财政大臣”随后实行的省钱生活,让他眉头舒展。原来每周去两次每次消费300元左右的超市,改为每周去一次,而每次的花费不变,只买主要的米、油等基本食物,蔬菜等就到平素不去的大市场购买等;尽量不去名烟名酒商店购买进口红酒,甚至连妻子最爱的名贵巧克力,也减半。

尽量不再花钱购买几千元上万元的衣服,重新普查衣柜,有能穿得出的旧衣服,便不再置新;使用多年的法国化妆品,也改为国产,而且用一瓶再买下一瓶。

原来每年至少一次的远程旅游,改为近程;原定的“要小宝宝”计划延迟。

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这时的张水根经常想起《国际歌》。

赵兴华:唯有更加勤勉

卢布继续贬值。几天前,卢布兑换人民币还3:1,现在变成4:1了,仅仅一单生意,赵兴华利润足足缩水近40万。

轻轻啄了一口蓝山咖啡,赵兴华把头侧向了窗外。萧瑟的寒风中,人们步履匆匆。朋友一时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话来安慰他,举起咖啡杯,用力与他碰杯,赵兴华一饮而尽。

早在东北边贸开放之初,赵兴华就开始拎着包,往返在中苏之间。后来,足迹还遍布到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在金融危机前期,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已经遭受严重冲击。尽管赵兴华在意大利的店铺没有卷入“倒闭潮”,但也开始进入一个保本经营,时而亏损的寒冬期。赵兴华说,身边的中国商户今年能保本就算奇迹了,已经有一半的人在亏本经营。

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很多,仅温州人就有20余万人,多从事中国商品的批发零售生意,以及轻工产品销售,一度红火。但在金融危机下,意大利人也双手紧捂着腰包,浪漫同样被藏了起来,红酒、啤酒的销售量锐减一半。商家进入微利时代,甚至倒闭成为“风尚”。

赵兴华把希望寄托在了俄罗斯。

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地大物博人口只有1.4亿的俄罗斯受灾相对比较小。近些年来,俄罗斯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发了财,民众的钱包也鼓了。一般工人的收入已是7年前的5倍以上,“面包+鱼子酱”的好日子又回来了。可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卢布贬值了。赵兴华压在俄罗斯商人手里的货款,对方延迟给付,继续贬值。

赵兴华的俄罗斯店铺在位于莫斯科市东部近郊的切尔基佐沃市场。这里占地超过20公顷,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市场,是莫斯科华人最集中的地方。8万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在此谋生创业。大多数人做服装、鞋帽及工艺品批发,也有少数人经营中国调料和食品。

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初期,赵兴华身边的几位中国老人颇显兴奋:美国经济危机终于来了!我们的机会来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随着危机的蔓延,中国企业亏损、减产、歇业的消息不断传来,尤其是中小企业聚集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这轮危机的受灾最重的地方。赵兴华出口的许多商品,就来自浙江。

赵兴华有一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妻子和一双儿女。他始终无法改变中国人的传统,他要给孩子留下财富,哪怕是一个小店铺。他每天想的,就是多赚些钱。

目前他在经营和管理上采取保守策略。为规避风险,他减少出口批量,增加出口品种,对于拿不准的产品坚决不经营,拿得准的产品少经营,加快货物周转,尽量减少库存,加速回笼流动资金。

面对全球经济的低迷,现实究竟会走向何方,他心里没底儿。只是在默默祈祷中,更加勤勉和精细地工作。

他依然喜欢那句电视连续剧的台词:“勇士,上马,抽出你的弯刀!”

高翔、佟虹们的“内动力”

高翔皱着眉头叹了口气。显然,这场危机已经给他带来了恐慌。他任职国

内一家大型IT公司,曾经人人艳羡,现在是大家重点问候的对象。“以恐慌来形容毫不夸张,现在受危机影响,公司利润下滑的很厉害,第三季度欧美地区的订单明显减少,市场很暗淡。”

前些日子,高翔接到公司高层领导给每个员工发的email说,“因为公司没有完成预定目标,上半年的年中奖取消丁。”

接到通知那一刻,高翔感觉到整个公司的气氛好像都凝固了。“老员工的奖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他们眼里的失望和无奈清晰可见。”

有人作过比较,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西方人喜欢选择裁员这种方式度过难关,但中国人不同,他们喜欢降薪,大家一起共渡艰难。

佟虹任职的金融公司也正在施行严格的节流制度,公司的福利待遇悄然变化:原本供应的各类热饮如今已经取消,一些基本的奖金也不见了。因为业务的萧条,工资里,属于绩效的那部分收入骤降。

同行们试探着相互打听,“你们公司怎么样?”是目前正在流行的问候语。

来自中信证券消息,公司业务部门员工的月薪已经下调10%,年终奖也很可能对半减。

《小康》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公司目前通过减车贴、严格报销程序、减少福利等节流的方法层出不穷。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明显下滑,根据无忧指数10月统计数据显示,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在42383个有效职位数,较三个月前减少了2145个职位。

好好表现,争取不失业。这个时候,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努力工作。这是上策。

金融街上的国际金融机构里,员工们面对喧嚣日上的裁员消息不少人已经开始自愿加班了,至少没什么人再敢抱怨加班。很多外企实行的是综合评分制,年底奖金、工资涨幅都与得分相关,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多得一些加班印象分,以此保住自己的工作。

选择进修和充电的白领们也不在少数,危机意识让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筹码以应对突发状况。培训市场陡然走俏。

显然,危机之下,那些拥有优质筹码的人才会迎来更多和更好的机会。无论是金融业还是IT业,一些亚洲企业已经在计划到海外去招揽精英。此时正是将精英招人麾下,让团队重新洗牌更新的大好机会。

有一则新闻让高翔们的焦虑心情稍得缓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人士指出,因国家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作为推进创新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任务,因此未来会鼓励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增加投入,鼓励企业进行IT改造时可以获得所得税返免,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改造和升级等。此外,“农村信息化战略”也是拉动IT行业市场需求的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这项政策将引发对整机、配件、软件、网络等多方面的需求,甚至可以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这成为了所有IT人共同期待的内动力。

寒冬里,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继续出台,让处于寒流中的人们感觉到了丝丝暧意。尽管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要过紧日子,但他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自救的另一种选择

从机关辞职走向市场的张水根突然羡慕起那些还坚持在机关的同学来。至少这个时候他们不必担心裁员降薪。

渴望稳定使公务员考试成为了这个国家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今年的竞争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一年的报考人数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而最终能捧上“铁饭碗”的仅有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

罗莎已经体会到金融危机下的人生了,想要找一份预期中的工作比登天还难。10月份,罗莎决定试试公考之路,可是由于专业的限制连续报了三次名,都没能通过最终的审批考核,只好再次回到了奔走求职的焦虑日子中。

她的一位读文科的朋友报考了教育部的一个职位,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比是5:1012,尽管竞争激烈异常,但这位朋友仍然坚定地选择公考,积极备考。她身边的同学几乎全部都报了公务员考试,其中一些人甚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此。“现在经济动荡,前景也不明朗,就业形势这么不好,公务员的稳定就越显得珍贵。”

采访中,很多毕业生对《小康》表示,虽然公务员无论福利待遇还是工资待遇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从现今各个行业内的冲击来看,公务员是最实惠的。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分析,公务员考试大热是近年来的现象,今年的经济形势也对这一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是希望在动荡的经济环境里,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体制内的职业才不容易受到经济浪潮冲击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当千军万马同时挤上公考独木桥时,个中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全国政协办公厅的一职位,录取人数和报名人数之比是1:1221;出版局的一个职位,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比是1:291;教育部职位,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比是5:1012……很多学生都自嘲自己充当了“公务员考试的分母”或成为“公考炮灰”。

第12篇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闭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贯穿于明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毫无疑问,2009年,政府会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内需,加强加大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会议决定,明年重点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要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水源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自前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比过去有所增加,速度也加快。前段时间,中央宣布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与“三农”有关的共有6项,直接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为3700亿元。而在今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农村也分得了340亿元,可见力度之大。

从国际经济看,随着农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物资和资本投入量会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进入现代农村发展阶段,投入增长速度快于产出增长速度。而在外部投入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由政府承担主要投资主体和组织者的责任。

以日、韩为例,日本政府1994年将高达6.01万亿日元的投资专门用于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的是应付贸易自由化的冲击;20世纪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在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韩国政府也兴建了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农村市场体系、能源设施等,投资总额高达27571亿韩元,相比之下,我国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低得多,仅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1/10左右。

在目前的经济增长下滑阶段,要真正撬动内需,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一个既有需求愿望,同时又有支付能力、但尚未释放出来的存量需求。农民这一巨大的群体被排除在消费市场之外,这是中国内需启而不动的根源。

限制农村消费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二是与农村和农民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例如电网、电视节目信号、自来水、道路、商业网点等严重不足。一旦公共投资能够更多地用于支持与农村和农民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本身是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一般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所选用的原材料也是当地产的,可以给农民创造很多就业的机会,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方式。尤其在目前大量农民工即将返乡的时候,能够解决很多就业问题。

所以,中央强调加大“三农”投入就是效益最好的投资,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