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3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前食品行业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供应链;ECR系统;供零合作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时代背景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一词。我国伴随着世界性经济结构的转型,大量供给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原有的商品品质已经不能简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浪潮,对经济结构做出调整,并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开始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针对当前宏观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这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新导向。这不但需要政府的推动力量,而且,处在供给侧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及相关联企业,更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企业一方,需要努力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对商品进行从数量的到质量的变革。
食品行业与国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国国民的经济支柱型产业。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升级,带来消费需求升级。
2.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结构矛盾突显。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效率将决定我国更长时期内的经济体系的发展走向。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的矛盾要求相对高速的经济发展提供容错机制。李智等在面向合理化解三类供给抑制因素,提出以促进技术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为目标安排供给老化化解政策。
目前国内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压力增加,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阻力逐渐加大。未来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望吸引人口流入,进而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消费支出增速较快,消费升级逐步加速,为消费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在供给侧构性改革中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方式的探究。
3.食品行业企业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梳理
3.1 食品行业企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食品健康和食品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我国食品行业的相关企业面临着优质原材料供应短缺、资金实力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和跨境购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进口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食品行业造成很大冲击。这要求我国食品行业的相关企业不但要提升供货能力和供货品质,而且要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3.2 问题梳理
3.2.1成本问题
传统管理中,企业和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沟通的非效率性使得流通活动缺乏效率,容易出现滞后性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延迟;在运输环节中,物流成本高,损耗较大,使得消费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冷链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惩罚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等成本。在食品行业中,冷链设施设备成本过高,设施不足,这制约了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健康发展。
3.2.2消费方式
我国消费者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消费者对消费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且消费半径逐渐趋向于国际化。这些都表明消费者对于消费方式升级的需求。而与之对应的产品供给方面却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中国消费品行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层次的需求。这给供给侧改革下的食品行业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3.2.3传统与创新
中国终端零售业同质化严重,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创新不足、与市场契合程度偏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创新的重要作用。长期来看,要构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就需要借助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
3.2.4信息传递的低效率
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食品行业企业必须对需求信息、库存状态等数据进行有效地、实时地传递。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系统没能很好地集成。当企业需要得到消费者需求信息时,常得到延迟的、不准确的信息。这种延迟且具有误差的信息,会造成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不准确。并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将会带来供应链企业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俗称“牛鞭效应”。
4.基于ECR视角下的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路径探究
需求是驱动零售业态进步的根本。食品行业企业应当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调整自身的商品和服务。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消费场景中,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创造更舒适、便捷的购物方式,以顺应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
M行供给侧改革不意味着没有市场和需求,缺乏有效率的市场供给,是供给侧过剩但又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根本原因。我国消费者出境游消费支出超过万亿元级别,对国外消费品的需求又促进了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的“海淘网”“跨境购”等跨境电商的盛行。我国消费品行业企业要想重新取得消费市场、并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必须积极寻求一条更有效率和活力的新的发展之路。
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食品行业企业的特征,这里提出基于ECR系统的供零合作模式,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消费升级的需求,为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在发展和创新之路、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贡献一点可参考之处。
4.1 ECR系统介绍
ECR(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有效顾客反应,是以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和满足顾客要求和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1992年,它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形成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ECR需要把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M织革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它着重强调通过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并不断降低供应链企业经营成本。只有食品行业实现了供应链协同,整条供应链才能够实现响应速度更快,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4.2 ECR视角下的食品行业企业“供零协同”合作机制
4.2.1 食品行业企业“供零”合作案例
李智等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设定的工业化进程中“需求引导供给”的供需协同机制和新经济条件下“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协同机制两条机制,以明确供给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系中如何主动引导或适应需求实现供需协同。这里,将通过供应链上的食品行业企业的“供需”关系――“供零协同”合作机制的案例,针对基于ECR系统构建视角下,食品行业企业的合作进行探讨。本文案例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ECR委员会主办的 “中国ECR大会”中节选的优秀案例。
(1)构建零供新型合作关系――沃尔玛与联合利华。沃尔玛是世界知名零售商,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商。沃尔玛与联合利华在合作升级2.0资源深度整合项目中,在系统、联合计划预测补货及物流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在仓储配送集中化、订单电子化、回程车等项目中,联合利华与沃尔玛仓库进行联合仓储管理、冷链覆盖等合作、针对联合利华公司的冰淇淋的运输和仓储,实现二者的双赢。
(2)经销模式的数据化市场管理――蒙牛和瑞易。瑞易RSI是全球零售行业中最大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瑞易RSI通过帮助蒙牛建立 KA-ePOS 信息管理平台,现场销售团队可以随时随地追踪销售进展,而管理层可以凭借最新的分析数据,使其做出快速的决策。资源深度整合及优化更利于双方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共同协作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4.2.2 ECR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1)向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格,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形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保证合理的价格,需要企业在物流运输和仓储中,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费用;并且在进行“供零合作”中,通过联合运输、联合库存等方式,缩短供应链总周期时间(采购时间、运输时间);通过订单、生产、运输实现规模效应。
(2)保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以防止断货:库存合理化,要求既不能过量,造成企业资金积压,又不能过少而出现断货现象。在案例中,供零企业通过信息流的对接,以及数据共享,能够有效消除需求放大现象,保持合理库存。
(3)通过宣传和价格刺激向消费者有效传递商品的价值和利益:“供零合作”,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建立中的一种,两者能够在营销中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关系模式。
(4)基于顾客需求有效地开发商品:传统观念中由制造商开发商品。为了缩短开发时间,并积极响应顾客需求,通过“供零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开发新商品的活动。
结论
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需求渐趋多元化、细分化,我国的食品行业企业必须顺应趋势,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积极发展和创新。本文基于ECR系统“供零合作”模式的视角下,对我国的食品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发展和创新的路径进行检讨,使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以求使我国快速消费品结构从低质到优质,通过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等方面得到借鉴意义,从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零供合作”模式进行合作和创新。
本文仅探讨了整体食品行业,没能在食品行业的细分市场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后,针对食品行业的细分市场企业,如何进行发展和创新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且进一步探讨供应链合作的其他模式对食品行业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经济理论与实践,2015(12)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2016(02)
[3]葛俊杰.关于消费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考与实践.上海经济,2016(04)
[4]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02)
[5]郑京平.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认识.开放导报,2016(04)
[6]祝运海.中国食品行业战略创新行为研究.科研管理,2015(01)
[7]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中国ECR优秀案例分享:沃尔玛与联合利华资源深度整合实现双赢.
[8]贺和平.营销渠道中公平、信任、承诺之间的关系――基于供零关系的实证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1)
[9]赵立娥.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成本优化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03)
[10]赵艳.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ECR策略研究.科技创业,2006(05)
对此,食品龙头企业正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通过科技研发和科学管理延展产业链,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图谱
为什么要进行食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告诉《中国名牌》:“我国食品供给体系总体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和个性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高。特别是在当前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下,深入推进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是实现食品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供给侧改革风向标,指向了食品行业天然、绿色、营养的发展方向。加多宝强调,食品行业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短、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跟风性强、消费者信任度下降等问题。供给侧改革力克行业顽疾,要求企业持续推动技术的进步及设备工艺的精进,给行业开了一副良药。20年来,加多宝精耕细作,以“工匠精神”打造加多宝凉茶和昆仑山矿泉水两大品牌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高标准、严要求。
供给侧改革,不是政府的独角戏。“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供给侧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多宝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政府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成本、税费成本;企业也要优化内部管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利用好凉茶行业逆势发展的契机。只有两方面劲往一处使,形成改革合力,才能促使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
短板攻克
供给侧改革为食品企业带来的是产业链的延展和产业发展的精准化运行。中研普华研究员叶奋强调,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意味着食品行业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转变,由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和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转变。只有结合市场需求梳理资源投入和配置,企业才能找到最优方法应对消费大环境的变化。
“审视中国食品工业短板,必然追溯到作为原材料之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刘治指出,“对于已初步实现现代化的食品工业来说,建议加快融合现代化农业,加大对原材料基地的投入,加强对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初级加工的力度,建立安全追溯制度,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同时,供给侧改革鼓励企业以国际通用标准为参考,与国际接轨。”
“对此,九三粮油一方面直击原料产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采购、生产成本,从而形成采购――生产――营销的短线扁平化产业链;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剥离不良资产,建立企业防火墙,增强抗风险能力,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创新转化和产品体系建设。”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领航
现代食品业的供给侧改革,强调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的提升。“比如引进和发展营养需求研究、感官科学研究、原料成分研究、包装材料技术研究、风味技术研究、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的实施应用,将有助于向高附加值的两端或者全产业链发展,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刘治说。
“通过科技研发,初加工原料型食品企业可延伸至深加工产品甚至终端产品,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汇源果汁集团副总裁李生延对《中国名牌》说,“汇源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新技术、新品种,为水果、蔬菜、农产品等创造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在上游,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作为产业基础,为果汁产品生产提供了原材料保障。在下游,汇源直营公司、经销商运营体系日渐成熟,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食品行业中小散乱现象普遍,给监管带来挑战。在我国44.8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左右,大型食品企业仅占食品企业总数的0.8%。小散乱的发展现状造成了监管还存在空白地带。
二是源头污染易于传递到整个食品产业链。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存在诸多加工、流通环节,这些环节之间没有形成监管的有效衔接。因此,由生产源头或者其中任一环节所带来的污染,都将不可避免地传递到整个食品产业链。
三是法律出台时间短,监管难度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手段不足,难以满足实际监管需要。同时,食品行业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规则,缺乏全产业链的交流,这种状况也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对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监督和管理。
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机制,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加强国家层面各监管部门的综合协调,不断完善立法,明确、细化分段管理中各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形成监管合力。尤其是明确食用农产品的流通、小作坊、小摊贩等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部门和监管要求。
尽快推动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目前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近1 900项,地方标准1 200项,行业标准3 100项。对现行的这些食品标准,要进行清理整合,解决食品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部分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同时,在检验技术、食品标准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食品产业链的一体化进程。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基地,推动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工程,创新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自身在食品安全生产,在带动整个食品产业链朝着健康、安全方向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方法标准
一、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人们对我国的食品检测机制逐渐失去了信心。在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曝光以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人们对我国的食品检测表示怀疑,对国产食品的信心不断下降,很多人在选择母婴用品时都更愿意相信国外原装,这使得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到负面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经济,阻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相关部门通过不断的努力加强了对食品的检测,并且逐渐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但是虽然有了可喜的成绩,相关部门仍然未能松懈,要想从整体改变食品安全的现状,就必须从根源上分析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相关部门还需要继续坚守岗位,加强检测。
二、食品问题分析
1.农药残留。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热点,针对农药残留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都给出了一系列检测手段。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较为落后,研究和应用的起步相对较晚,现在还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因此,加快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2.化学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作物也受到了影响,这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面对这样的形式,相关部门并未作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部分湖泊、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产品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非天然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3.转基因食品。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的不断研究,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手段获得了重大的突破,该突破打破了传统检测手段的限制,利用科学的因素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分子生物学、自动化设备已经不断融入到检测之中。如今我国的检测手段得到提高,RIA、FRA、FIA、CIA等检测手段已经得到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是利用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我国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
4.过程不规范。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很多注意点,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卫生问题。一些食品加工部门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有关部门的标准执行,而是为谋取利益不顾操作过程是否合格、是否安全。我国食品安全部门有制定关于添加剂的标准,对色素、食品添加剂等成分的添加剂量有明确的要求,不按此类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操作是生产厂家对社会的不负责。除此之外,违法生产、弄虚作假等问题也时有发生,食品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
5.管理不善。如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警惕。但是虽然人们有了这类的意识,却仍然缺乏对食品的辨别能力,面对形形的食品,很难做出判别,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安全食品。面对诚信度低的消费环境,造假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社会逐渐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的形势,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与管理力度,严惩造假贩假的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6.技术较低。我国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还较低,要想完善技术和检测系统,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和社会的配合。食品从原料、加工到储存都需要技术的支持,但是我国目前还未形成高科技的配套体系。例如对酒的年份的鉴定仍未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对肉制品的肉质种类也未能作出精确的判断,从而出现最近老鼠肉冒充羊肉的恶劣现象。
三、食品安全对策
1.完善检测机制。要想加强食品安全,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监测机构,制定合理的监测机制,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针对具体的服务地区,相关部门需要统计好人口数量,做好经济、环境方面的调查,合理设置服务项目,从而进一步将服务地区的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进行完善。对不同地区的优势要积极的采取合理的运用,将优势部分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在资源方面,当地人民要发挥好资源优势,例如如果当地适合种水稻,那么就可以批量种植水稻,增大单位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在做到高产的前提下还需要与相关检测部门进行合作,与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从而将提高当地食品的权威性,让广大民众对该产品具有信心。对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保证质量,明确具体内容的分工,将检测工作贯穿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从而保证质量。
2.提高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新的生产力,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西方国家因为科技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因此,我国要想彻底走出食品安全监测的困境也必须依靠技术的支持,实现独立自主进行食品安全监测,从源头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依靠科学技术,不管是采购环节、生产加工、存储运输还是销售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只有提高了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
加强法制监管
任何行为有了法制的约束就会有较大的效果,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是一样的。法制的监管能够让猖狂的不法生产商有所忌讳,对违法生产的行为有所收敛。面对我国的当前形势,很多人对国内生产的食品质量表示怀疑,宁愿不远万里从国外购进食品,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禁为国内食品感到心寒。因此,法制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并且有关部门的法制监管需要尽可能的全面,对生产销售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管,将安全的食品传送到广大民众的手中,让人们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具有信心。
总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需要有关部门与生产单位的长期坚持,是一项关乎民生的任务。我国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程序,将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分工,对食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安全无害。相关企业、商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提高自身的信誉,生产合格的产品,不做违法和不道德的事。民众要对我国的食品行业重拾信心,对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的食品安全机制表示肯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蒋慧.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和出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06)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36-02
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深层涵义是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大势所趋[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较高文化素质,具有一定外语水平,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较好的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并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有一定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2]。但由于食品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人才需求方面不仅仅需要研发性人才,应用型人才也尤其需要。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过多的重视科研性人才的培养,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方面投入精力较少,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也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正在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食品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技术竞争与人才竞争上。食品工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培养。随着行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大高校相继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最初的轻工院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农业院校,到现在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等。据初步统计,现已有超过两百所高校开设食品相关专业。然而,就目前的高校培养现状来看,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适应食品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在这里暂不讨论由于人才培养的原因导致的先天性不适应,仅从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类型上来考察。食品类企业需要研发型人员、检验人员、工程技术型人员、生产人员、管理型人员相对较多。从学历构成和科研能力上看,食品类或者生物类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更适合做研发型人员,从实际动手能力和心理期望值上看,大专毕业生,甚至是高中毕业生更适合做生产人员和工程技术型人员,从管理能力上看,管理类的毕业生更加适合做管理型人员,只有质量检验人员或者品质控制人员的需求条件是和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是一致的,这样留给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空间就比较小,其就业竞争压力就比较大。
因此,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行业面广、专业知识宽,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如何培养出既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富有开拓精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见
针对如何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2.1 食品行业的调研
要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因此,需要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要求、行业素质要求、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探究,同时搜集国内同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科建设的要求,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初步形成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并将方案与企业进行商讨和修改,最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2 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食品专业专业自身特点,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1)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的教育观念,在注重食品科学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避免内容的陈旧和重复,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合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更突出,层次更分明,从而保证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将《食品工艺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实验课程进行单独开设。并且在选修课中安排了四个方向模块:模块一为工艺类课程;模块二为工程类课程;模块三为营销管理类课程;模块四为综合类课程。选修课的模块设置目的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工程素质及管理才能得到加强,使学生能更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3 建立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实验的实践模式。
专业实验作为一门最能反映专业特色,与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实践性课程,必须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框架。
要改变按单门课程设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保姆式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可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和确定能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先假设后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2)专业实习的实践模式。
目前专业实习没有能够发挥实践教学主渠道作用,应该加强专业实习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对于一些和实际联系密切的《食品加工工艺》《食品现代加工技术》等专业课在完成理论学习后,都必须安排学生到生产线上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课本上理论化的食品加工过程的同时,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性质、内容以及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了热爱本专业,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和决心。与企业进行合作,集中安排毕业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将实习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总结,纳入到学生的考核之中。
(3)社会活动的实践模式。
一是开展和组织相关的活动和竞赛,定期举办“校园美食节”;二是要求学生分组深入企业和市场对食品行业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定期邀请企业老板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
2.4 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是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生产技术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
2.5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改革目前实践环节缺乏评估的问题,探索和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科学的评估机制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而目前缺乏完整的评估机制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食品行业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高校对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当前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多在实践教学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结合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食品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食品行业的动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为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2):6-13.
榆林市路边餐饮安全监管的发展现状
从根本上说,榆林市路边餐饮以“小食摊”为代表,在食品制作的过程中较为快捷、简单。多为油炸、烘烤、铁板类产品。在榆林市内商场、写字楼附近或是学校周边,都存在着不同的路边餐饮形式。例如烤鱿鱼、羊肉串、鸡蛋灌饼、煎饼果子等,这些食品在储存、操作、销售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问题。特别是在这些路边餐饮的销售上看,因为缺少店面费用、卫生费用,所以防腐剂、香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这些不良因素的摄入除了会增加肝肾的负担,而且会对青少年学生造成血液、肠胃功能的损害。特别是油炸食品中的食用油,在反复的加热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
榆林市路边餐饮安全监管中出现的问题
食品安全卫生环境较差。顾名思义,路边餐椅所设置在马路、办公楼、学校的周边,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来往人口较多,消费人群也更加密集。这些路边餐饮在露天的经营中很容易受到风沙、高温、微生物细菌的侵袭。制作人员的操作普遍着装不规范、卫生操作不合要求。从榆林市一些路边摊的经营细节上看,很多经营者一边操作一边数钱,在放置食品的包装中以劣质塑料袋为主,这样的发展问题使路边餐饮的卫生情况十分严重。
对路边餐饮监管难度较大。在路边餐饮的管理过程中,“小吃车”、“路边摊”的流动性让行政执法人员都十分为难。这些经营者家庭条件大多不富裕,如果采取简单暴力的惩处,那么为使行政人员的形象抹黑。另一方面,这些路边餐饮大多都是流动经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调整经营的地点。特别是由于商贩都是密集流动经营,所以,城市管理、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一进行排查,那么相应地区的流动摊贩就会展示躲避,甚至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无形之中更加剧了执法人员对路边餐饮的管理难度。
路边餐饮相对性问题严重。在路边餐饮的危害中,较为严重的一项除了食品卫生管理问题,还包括由流动路边经营所引起的其他问题。包括占道经营、露天摆放、操作不当、高温烘烤、烟尘摆放污染、垃圾处理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有害物质滋生,并产生了众多化学污染,还存在生物污染的其他可能。
增进榆林市路边餐饮安全监管的具体策略
增大社会公众对路边餐饮健康认知。路边餐饮和室内餐饮、学校餐厅有所不同,流动小吃摊的危害程度大大增加。首先,食品管理者要立足于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运用道德约束和法律建设相互结合的形式,加深社会公众对路边餐饮的认知性。要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路边餐饮建立自律、自省的意识,运用社会舆论互换起人们的良知,构建一个健康的食品环境。
榆林市政府要将质量监督管理、卫生、教育、行政等方面同意起来,以群体的力量迫使路边经营流动者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加大对食品行业的道德宣传,进一步提高路边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从而人们对路边餐饮的认识程度,运用道德手段弥补法律上的不足。
其次,要依托基础教育和各种宣传手段,促使居民能够了解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通过发放传单、张贴食品健康宣传画报等形式,在路边摊经常聚集出现的地方,进行宣讲。除了全面的宣传督促,还要设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透视和反馈,让消费者指导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市民能够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设立一个绿色健康的餐饮“安全防护区”。为了加快对榆林市路边餐饮的管理,榆林市要在食品行业进行全面推动。要通过结合榆林市各类食品协会,加强对食品行业成员的食品安全教育,树立高度的行业荣誉感。政府相关行业和部门要积极拓展各种层次的安全食品卫生基地。针对路边餐饮的发展现状,通过设计规划、成立小吃一条街的形式,将小吃摊的摊主集中在相对健康、安全的餐饮场所,特别是要加大对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加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丰富榆林市的餐饮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时,进一步推进“榆林地区特色小吃产品”的工艺进行加工和创新。将路边餐饮文化发展成为有品位、有健康、有文化的餐饮产业,使喜欢小吃、乐于感受城市特色的人们有一个更好的去处。而路边小吃经营业主也能够改善自身的质量,增加榆林地区行业的食品产业交流。
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榆林市要在市委市政度的引导下,建立可靠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在密切结合市场走向的同时,根据路边餐饮的特点,设立一个可靠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进一步结合食品市场的发展走向,把事故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相关部门可以为食品生产经营建立信用档案、运用经营业主“信用档案”等形式,为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信用考核,确保一些不良违法经营者出现反复性的发展特点。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也因此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并且食品加工方式创新活动的开展有效满足了当前社会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原材料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在食品加工原料方面的相关法律体系相对不完善,加之食品加工原材料的种类繁多,使得食品加工原材料控制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而存在污染的原材料一旦加工成食品,那么这类食品的安全性便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2、食品加工环节繁杂。通常情况下,食品加工涉及的环节相对较多,而这些加工环节的卫生状况往往无法有效控制,这使得食品原材料在加工环节极易滋生一些细菌、微生物等,进而大大增加食品的安全隐患;3、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这类问题无论是在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原材料种植、养殖人员方面均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例如,由于养殖、种植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使得其在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时应用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化学制品、农药等等,从而导致这类食品加工原材料存在较高的农药残留物,最终严重影响食品整体的安全性。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十分常见。为此,相关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自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力度,进而在有效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为人们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食品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当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难以有效避免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足资料
通常情况下,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将食品组成成分用数据信息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通过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都能够被有效地检测出来。为此,在食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能够在充分获取食品成分数据信息的同时,对相关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在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概率的同时,进一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人们的个人权益。此外,不同类型的食品,其加工方式也大不相同,因此,在针对不同食品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时,相关部门应选取最具合理性的检测技术,对相关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针对性检测工作,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执行能力以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健康性。
(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种类是相对较多的,因此,相关部门通过食品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数据收集工作的效率,进而为自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范围的有效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测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全面的鉴定出食品中各类元素、化学物质的实际含量,从而在有效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精准度的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此外,在检测仪器、设备更新的过程中,食品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在食品检测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效率也得以不断提升,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当今社会,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存在着较多顾虑,从而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借助食品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利用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合理提升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为我国食品行业市场环境健康性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在确保食品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将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并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性,进而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此外,在食品种类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食品检测技术也逐渐朝着高速、高科技的方向不断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检测内容也愈发具体、全面,既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也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
三、食品检测技术介绍
当前社会,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就是以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指标为基础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害物质的一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可分为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以及质谱分析法三类。在食品检测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这三类食品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检测各类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其检测精准度以及检测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食品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提升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健康性,还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食品检测通常可划分为常规检测与定性检测两类,两类检测方式的综合应用能够从本质上降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进而更加全面的确保人们的饮食健康。四、食品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当前社会,食品检测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还为健康食品市场环境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色谱分析法
从现阶段色谱分析法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色谱分析法涉及多种食品检测技术手段,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液相色谱以及色相色谱。这类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地分离食品中的化合物,从而在有效节省食品检测工作时间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气相色谱这类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但是,由于部分食品中的化合物具有着分子量大以及热稳定性较差等特点,因此,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在有些时候难以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全面检测出来。这时,相关部门就需借助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充分应用,来弥补气相色谱分析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而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时,需要提升自身食品检测技术选择的科学性,并借助相关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各类食品自身具有的特性大不相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类型也因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需在检测工作开展前,做好食品成分的判断与分析工作,并以各类食品组成成分以及添加剂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选择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从而在充分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有序性与有效性的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二)光谱分析法
通常情况下,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全面且有效地了解食品中含有的各类物质,并在确保食品安全性的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食品检测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相对常见,但是,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因此其并不适用于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谱分析法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类食品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具有应用成本低且环保性能好等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广谱分析法的应用本质就是通过对食品中能够散射光或吸附光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借助光谱仪的充分应用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达到良好的食品检测效果。此外,广谱分析法的应用为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充分的保障,并且因其检测精准度相对较高,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效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我国食品市场环境健康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质谱分析法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食品检测技术体系中的色谱分析法以及光谱分析法也因此得以不断完善,但是,从这类食品检测技术应用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色谱分析法与广谱分析法在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时,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为了有效应对这类不足并进一步避免检测遗漏等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在应用食品检测技术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时,可将色谱检测技术与质谱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这两类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有效应对痕量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部分负面问题的同时,从基础上降低假阳性等负面问题出现的概率,进而为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的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此外,质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的科学应用,不仅能够将食品中存在的劣质食品添加剂、化学农药残留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成分精准地检测出来,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全面性,从而在帮助食品检测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为食品检测工作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关键词:食品安全;GMP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28-02
1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概述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是制定企业标准的生产过程、设定生产设备的良好标准、规定正确的生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质量控制和产品管理,用以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GMP与“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模”、“良好卫生规范”等共同形成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
2 食品工业GMP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有效工具。
(1)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食品制造业整体水平。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业GMP不仅限于制定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还融合了预测微生物学、危险评估、HACCP、ISO9000体系等先进理论和思想,与食品加工工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先进的管理思想,从而有利于促进食品制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食品工业GMP体系有利于部门对行业的管理和市场监督。食品工业GMP为卫生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执法依据。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材料到产品消费整个食品加工过程的保障安全和卫生技术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食品工业GMP,有助于行业管理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管理,有助于改善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大、技术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等不良因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HACCP等)提供技术依据。
(3)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对加工过程的科学评价和资格认证是产品品牌信誉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MP的认证,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促进企业和产品的声誉。实施GMP也有利于强化食品制造业者的自主管理体制,GMP是一种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所制定的内容力求消除食品生产中的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隐患,而仅靠对成品结果的检验是无法对这种隐患进行完全把关的,有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3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北京、上海、广州已经率先实行了更高标准的食品HACCP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全国来看,食品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 食源性危害日益加强
食源性危害具体体现在:第一,初级产品生产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农副产品加工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内。第二,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不高,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例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第三,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控制水平不高,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中国发生的集体中毒有很大部分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2 不同行业危险隐患程度不同
在食品工业涵盖的各类行业中,与终端消费接近、消费者重视、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市场竞争会就更加激烈,品牌认知度更集中,企业自律及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相反,其他行业的品牌成熟度低,包括中间投入品为主的食品添加剂、发酵制品业、调味品业,以及上游的农产品初加工业、采盐业、制糖业等,易出现地方品牌杂、假冒伪劣多、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3.3 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地方省市权限及标准不统一,我国尚未建立通用的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大城市准入标准及管理明显高于中小城市。以上海市为例,市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对市场准入实行“先证后照”、“见证发照”,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地等方面加强审核,确保证照许可事项的一致性。2005年上海市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已经覆盖了28类食品,全市共有658家企业,获得了70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相比之下,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尤其是布局分散的农村地区,市场准入、证照发放、审核、管理、检查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全国未形成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原因。
3.4 现有标准实施状况较差
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中国食品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食品生产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食品生产或流通。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地摊、路边摊、私人小手工作坊普遍存在,近些年伴随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这些小的食品摊、路边摊更是有增无减。由此带来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再就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卫生技术培训、卫生条件检查、经营证照许可等等。
4 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发展概况
从第一部GMP诞生到现在已经有40年左右的历史,发达国家GMP的实施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开发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GMP体系。中国食品GMP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
4.1 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卫生部组织完成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食品厂卫生规范,参考引用了CAC的《食品闻声通则》,成为中国食品GMP的雏形,为建立和发展食品GMP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至今,卫生部共颁布了18个国标食品厂卫生规范,并作为强制性标准准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17个专用卫生规范是罐头、白酒、啤酒、酱油、食醋、使用植物油、蜜饯、糕点、乳品、肉类加工、饮料、葡萄酒、果酒、黄酒、面粉、饮用天然矿泉水、巧克力、速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另外,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规――《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修改,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陆续了9个专业卫生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出口食品GMP体系的雏形。
4.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中国卫生部颁布实施了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品食品良好生产规范,首次提出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中国食品GMP从此进入了发展阶段。2003年和2004年,中国卫生部又启动和颁布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熟肉制品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1999年,农业部颁布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制定的与食品GMP相关的还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以及一些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
4.3 全面建设阶段(2001至今)
2003年科技部启动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科技行动计划,并组织“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课题攻关,“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课题作为其中的子课题,重点开展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基础研究、食品通用GMP的研究与制定、水产品加工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啤酒生产GMP的研究与制定、罐装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畜禽屠宰GMP的研究与制定、肉制品加工GMP的研究与制定。从此,中国食品GMP体系进入系统研究和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品牌,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力度,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生产企业重视和加强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目前,中国已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以GMP为基础的HACCP体系,并且企业对食品GMP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GMP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于食品生产的先进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中国食品工业GMP体系的发展趋势
5.1 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制定通用和专业食品GMP
借鉴发达国家成熟GMP体系理论,结合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工业特征的GMP体系。中国食品工业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在技术水平、发展规模、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需要制定食品行业通用的GMP,依此作为指导制定其他具体食品行业专用GMP的基本和依据。另外,食品行业门类多,不同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控制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专业食品GMP。
5.2 将先进思想和理念贯穿到食品GMP体系的基本研究中
在食品GMP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应充分结合食品工艺加工的特点,将预测微生物学与HACCP系统有效结合,对食品厂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的储存、销售整个体系进行GMP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并与ISO9000系列的管理体系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5.3 建设可操作性强的食品工业GMP体系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食品门类广、行业规模差异大、企业规模差异大、消费文化差异大、行业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大。这种状况加大了建立食品GMP体系工作的难度,必须对中国食品工业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又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中国的民族食品工业。同时,对食品GMP可能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中国不同食品行业企业水平,确定相关内容。
5.4 开展对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食品GMP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因此,研究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食品GMP经济贡献率;食品GMP认证、审查和评价办法;食品GMP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食品GMP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食品GMP推广策略。
建立食品GMP体系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保护和促进中国食品贸易,规范食品工业生产,提高食品工业的监管水平,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和. HACCP原理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唐民皓.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保证学生在外实习的安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很好地抓好实践教学过程,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教学实践;问题及对策
0 前言
教学实践过程是为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教高文件指出:“各高校要大力推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高职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1 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环节。过去的高职教育由于学校实践条件限制,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以理论课时比例比实践课时比例大,有的几乎开不了实训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到企业后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顶岗。为了达到现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包头和呼和浩特几所高职院校和相关的食品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出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是实践教学条件差,尤其是由中专转型的高职院校,大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黑板上进行实践教学。
(2)是教材改革没有跟上,沿用过去的传统教材,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先理论教学,然后到企业参观实习,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培养成了纸上谈兵。
(3)是学校忽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大都是教学型,模拟型的实验室,少有生产性实训车间,更变不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4)是校内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如微生物实训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等功能单一。
(5)是实践教师队伍素质差,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低,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2 对策
2.1 修订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以改革实践教学为重点,以适应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1)通过对企业的访问,确定企业岗位应具备的实践技能,选择符合食品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的实训项目,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使课程内容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原有实验室、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情况,做到教学资源合理共享。
(2)学校要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教师要经常下企业去为他们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支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帮助,从而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了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3)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了校内基础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车间,建立食品生产加工车间。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食品生产、食品分析检验过程,使学生毕业后即可真正上岗。
(4)学校要全面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学历提升等培训,利用假期时间专业教师要去企业锻炼至少达1个月以上,从而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2.2 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1)通过专业教师对食品行业进行访问和调研,从而了解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对员工培训、技术创新、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探讨双方的之间的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
(2)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为学生定期指导实践。建立企业学校专业委员会,双方共同研究学生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学生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3)以学校现在有的实验设施为基础,通过筹集资金,建立学校自己的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和企业单位车间的布局相近,要按照食品行业规范和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建设。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取样分析检验等练习,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0(02)
[2]鞠荣祥.谈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2006(24)
[3]宋炜,邓毛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4]孙卫东.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基地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5]刘步中,李建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4)
[6]张晋华.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02)
>>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端国产奶粉如何突围 国产汽车防腐现状及对策 “奶粉进药店”行动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体育中考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建筑现状及对策分析 环境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种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酒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产业机构调整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产ERP软件在外资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我国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技术输送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 国产动画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 国产品牌奶粉目前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护患关系现状分析现状及护理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和讯财经.洋奶粉何以偏爱“专供中国”[EB/OL]..
[11]新华网财经.国产婴儿奶粉新推6款高端品中乳协称不存“国家队”[EB/OL]..
[14]刘玉良.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15]李时华.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3):140.
[16]刘建湖,紫石.关于奢侈品经济概念的研究[J].商业时代,2009,(24).
[17]张莉侠,俞美莲.我国乳制品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绩效分析[J].软科学,22,(4):107-108.
[18]郭碧銮.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分析-基于市场集中度的视角[J].台湾农业探索,2009,(4):19-23.
[19]高太国.中国奶粉行业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0]湛文倩.我国乳制品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 风险防范 风险控制 对策
企业最好的经营方式莫过于“现款现货”,其能够最大化地保证企业的资金收回情况。但是,依照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峻的经营态势,更多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而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这就造成企业先将货物予以销出,而其款项并未收回的情况,需要企业在后续时间内对账款予以回收,应收账款的现象也就由此产生。与此同时,应收账款的风险也就随之产生。应收账款不能追回,企业就将要面临呆账、坏账发生的窘境,极容易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应收账款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寻找积极的对策应对此风险,力争让企业的资金能够及时回流,资金运转正常且高效。
一、企业应收帐款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量,往往会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经营,这就导致了其在收款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回款难的问题,应收账款的不能追回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有效监控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风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信用机制,增加企业收入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就成为必要。一旦企业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难问题中,企业的现金流出现缺口,不仅自己作为赊销客户资金难以追回,而且对上一级的企业也会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自身的信誉造成损害。最终降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严重影响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应收账的风险控制工作,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财产风险,规避运营灾难,促使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表现
(一)坏账
坏账指的是不能收回的,或者收回难度极大的账款。坏账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方面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越多,那么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应收账款逾期未能成功收回,形成坏账,不仅会导致企业资金损失,还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难度。一般来说,坏账将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重大影响,其将会成为企业资金链形成的重要打击因素。
(二)呆账
呆账指的是应收款到期未能及时还清,或者本金和利息至少经过一个月后还未还清,并且处于呆滞状态,但是又不能够确定是坏账的款项。因为企业需要对资金进行预算,每笔账款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收回,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资金的周转,但是呆账发生导致资金周转发生问题,而且呆账很可能转变为坏账。
(三)拖欠货款
拖欠货款是指企业提供货物而未按时收到货款,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既要提供日常生产成本,又得垫付货款,从而构成了企业的双重负担,而且企业因此很可能错失扩大规模的机会,或者说丢失投资的机会。销售货物之后被拖欠货款的时间越长,发生呆账或者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肉食品行业在应收账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就食品行业来说,同样需要做好应收账款的管控。依照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肉食品行业所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问题也同样非常严重。通过江浙地带某肉食品企业应收账款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窥探到肉食品行业在应收账款方面的现状。(如表1)
四、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及对策
(一)企业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工作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工作是指企业在采取应收账款的信用赊销方式之前,就应该对赊购产品或服务的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详细入微的调查,并进行严格的评估。首先,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赊销策略。对于一些信用特别差或者有过不良记录的客户,不予赊销;对于一些信用一般的客户,需要进行抵押担保才能对其进行赊销方式合作;对于一些信誉状况良好的客户,可以实行分期付款的营销方式;对于一些信用优异的客户,则可以适当放宽销售额度,然而这样的客户往往赊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其企业内部的管理非常正规,资金收入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缺口;其次,签订正规的合同是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工作的重点,企业所签订的合同要确保合同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每一项条款都具有合法性;同时,要确保双方都对合同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合同中所注明的要点,这样可以防范后期的应收账款收回障碍;再次,对于赊销事前控制最主要的就是控制赊销总量。企业的运营需要财务健康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的运转,一般来说,企业的赊销商品价值量最多是已经实现的现金毛利。采用保本控制法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管控,可以使企业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二)企业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工作
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工作是指企业在做好事前控制准备工作之后,应该全程跟踪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情况,切不可对客户的行为放任不管。通过事前控制,企业对应收账款做到了合理的预测,对事中控制主要在于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首先,从应收账款建立之日起,及时对账,并与对方企业保持沟通,清楚地了解还款企业动态以及还款能力;其次,对于即将到还款期的客户,咨询其对财务情况有无压力,并派出专业人员与之进行沟通,对合同的细节进行商议,确定应收账款的收回方式以及支付情况。这种跟踪回访可以贯穿整个收款过程,直到应收账款全部收清为止。但是有一些企业在还款期到来时,由于其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者生产销售情况不乐观,所以没有资金还款。对于这样的企业,可以采取债权转让的形式,把应收账款形成的债权转让给从事此项业务的机构或其他单位,最终从这些机构或单位获取一定的资金,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坏账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所损失的主要是折扣和手续费,而与债务追缴方式相比,能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防止成本的加大。如果企业有余力且有能力与赊销客户达成合作,还可以采用股权回收方案,直接对赊销客户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帮助客户尽快盈利以便于顺利收回欠款。
(三)企业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工作
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工作是指对于一些已经产生坏账的赊销客户进行强化风险控制工作。做好事后控制工作,可以让企业对于之前的经营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防止后续应收账款坏账情况的发生。企业对产生坏账的原因要进行分析,先对自身进行分析,而后对客户进行分析,如果是大环境影响的回收款未能及时收缴,那么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延期,甚至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比如适当的降低违约金,通过激励作用促使企业具备充足的还款信心等都可以为企业的还款做好准备。如果客户属于恶意拖欠,那么企业就应该采取法律诉讼的手段来强化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通过法律手段督促客户进行还款,或者强迫客户予以还款。比如通过法院冻结客户账户资金、固定资产等方式,以便于防止对本公司造成伤害。但是诉讼不是最终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收回赊销款,因此对于恶意拖欠赊销款的客户如果其已经具有还款的意向,或者 “迷途知返”,能够与企业进行积极沟通,企业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宽限期。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积极促进客户的还款意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因诉讼而产生的各项费用。
五、结束语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绝非“一日之功”,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需要在平日工作中予以关注和开展。对于肉食品行业来说,相关人员要积极树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手段积极应对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将可能发生的收应收账款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力争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流动资金,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做好充足准备,为国家的肉食品行业发展做好铺垫,为促进国家稳定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婷婷.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企业导报,2015,01:146-148
[2]杜雪虹.探讨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J].企业导报,2015,01:149+151
[3]于亚秋.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时代金融,2015,03:116+119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一)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出口额增长迅猛,1-6月份农产品出口额449万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兴食品公司1-6月累计出口额99万美元,同比增长191.5%。大山菇业公司6月份出口达到260多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出口将比去年翻三番,达到500万美元。
但该行业在运行中遇到较多问题,主要有:(1)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食品的检测力度,在原先农药残留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微生物检测等项目,限制了我县食用菌出口。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多菌灵”和“保水膜”等,在出口检测中都会超标,而微生物超标问题,更是让企业难以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像江源菇品公司,在春季广交会上接了一些订单,产品出口检测时由于微生物检测不合格被退回,只好改做内销,秋季广交会也不准备参加了。(2)商检部门对食品的检测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影响食品出口。如我县唯一做鲜菇出口的企业斯大公司,由于鲜菇出口时每批都要检测,而且要等企业收购齐产品后,由龙泉商检部门派人来取样,送到杭州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产品出口,整个过程要5个工作日以上,复杂的检测程序增加了企业对产品的保鲜难度,对该企业外贸业务量影响较大。(3)食用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在促进食用菌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外贸企业的负担。今年年初,针对食用菌出口退税存在地区差异问题,我局分别向省外经贸厅和商务部领导作专题报告,反映食用菌出口退税地区差异对我县食用菌出口企业影响的问题。通过努力,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从征13%退5%提高到征17%退15%,这一政策极大促进了我县食用菌的出口。但增值税税率从13%提高到17%,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内销外贸企业的负担。如我县绿尔佳公司,对外由于受微生物检测影响出口受阻,多数转为内销,但由于原来是13%的税率,现在内销外销都统一调整为17%,产品的价格没有变,企业增加了4%的税负,使该企业处于处于两难境况。
(二)竹木行业
1、制笔行业。该行业有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1-6月份全县制笔行业产品出口额335万美元,占全县产品出口额的28.3%,同比增长101.9%。制笔行业外贸依存度较高,我县生产产品98%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尽管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走出底谷,但对铅笔产品而言,只是大单、长单变小单、短单,需求量影响不大。该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1)、久灵公司出口一支独秀。1-6月,久灵进出口公司出口额289万美元,占全县制笔产品出口的86.3%,同比增长90.9%。我县的亿丰文具、攀首文具、先锋制笔等企业都是通过接久灵公司的订单生产。(2)、企业自营出口意识不强,为求方便,将产品由外地外贸公司。如鸿元文教公司,每年境外客户直接向该企业下订单有200多万美元,但由于企业缺少外贸业务人员,将产品通过北京的外贸公司出口给自己客户,就此一项,该公司每年被北京外贸公司赚取40多万元。
2、木门行业。该行业有自营出口企业3家,1-6月木门出口额4万美元。木业公司由于知名度高、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健全,生产比较火爆,员工经常加班,但该集团出口业务主要在嘉善华韵公司,上半年公司出口额还没有,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后几个月将陆续有产品在庆元出口,预计今年出口额将略高于去年。木业公司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内销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企业已着手参展工作,力图通过参加各种国内专业展会,开拓国内市场。
3、竹制品行业。该行业有自营出口企业11家,1-6月份出口额107万美元,同比增长36.7%。该行业有出口权企业较多,部分企业由于出口额不大,外贸管理成本高,就委托外地外贸公司出口。但从走访情况看,该行业今年外贸出口将有新突破。
(三)、汽摩配行业
汽摩配行业,是我县近年来招商引进的一个新行业,目前已有16家企业投产,其中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3家。XX年该行业产值1.48亿元,处于成长期,是我县未来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动力。从公司反映的情况看,该企业生产、销售比较正常,今年1-6月份出口额145万美元,占全县出口额的12.2%,比去年同期增长167.5%。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今年出口额预计能达到300万美元,比去年翻一番。欧派、麦高目前还没有出口业绩。由于该行业很多企业刚投入生产,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不多,发展潜力较大。
三、其他问题
1、人才问题。由于我县外向型经济刚处于起步阶段,外贸业务人员缺乏是我县外贸企业比较普遍的现象,成为制约我县外贸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2、融资问题。我县外贸企业基本是县内企业中的佼佼者,在融资问题方面,企业界普遍认为当前是处于融资最好时期,资金宽裕。只有极个别企业由于房产证未办理,没有抵押物等原因,资金周转较紧。
3、外资问题。通过系列税费改革后,外资企业在税费等问题上已不存在优势,反而在年检等问题上加大企业负担,我县已有部分中外合资企业转为内资。如博爱诺工贸有限公司、达琳工贸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已于去年转为内资,鸿元文教公司也在咨询相关手续,准备近期转为内资。这些情况都直接让我县利用外资的现状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