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管理基础知识

基层管理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09 17:3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管理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

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总成绩为100分。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科技、人文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

“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有效策略 经济管理教学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校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尤为明显,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教会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解决经济问题,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选取不规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选用与之对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剖,并且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方法使学生过度依赖课堂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思维产生局限性,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上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过多,单个的教学事例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知识点,导致教师要引进较多的教学事例来解剖课堂中的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案例解剖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只能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对学生能动性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还是教师在单方面地叙述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座位上静听,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互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总体来说,教师还是课堂的中心,这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故而,当今的案例教学中,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只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解决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选取合理的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必须保证让学生听得懂,并且记住所有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挑选,选出蕴含基础理论知识,并富有启发性和经典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该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培养基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能力时,教师采用了“主管是个多面手”这一个例子。在这个事例里,虽然李东是某个项目的基层主管,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他扮演的角色还是基层员工,绝大多数的事情还得亲自动手去做,承担的责任很大。按照责任大小可将工作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每天完成工作之后,他都要留下来与老板交谈当天的工作。二是每天忙着给基层员工分配任务,做到人尽其用。三是一旦同事之间出现矛盾,他就要进行调解。四是大多数事情他都自己动手做,给基层员工做出榜样。这个事例就很详细地介绍了基层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很好地将事例与基础理论关联起来。

2.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抓偏了教学的重点,例如,针对“主管是个多面手”这个案例,大部分学生将“李东应不应该事事亲力亲为”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但是事实上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基层主管应该做哪些事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时,既要选择与经济管理教学有关联的先进的教学事例,又要防止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发生偏移。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时地提醒学生这些事例的重点。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互动

为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局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过程应该把学生放在主置,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积极参与到群体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上述教学策略,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济管理学在培养基层管理者日常管理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做总结性的陈述,二者相互配合,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密切的课堂互动。

三、小结

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极为复杂,强调实践运用和操作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经济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要恰当地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徐绍埔.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

第3篇

关键词: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46-04

课程辅导教师是开放大学课程教学与学生支持队伍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影响开放大学教学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1]“办好开放大学”作为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方向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面对如此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呢?本研究以北京东城电大为试点,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相关研究综述

素质模型英文为“Competency Model”,在国内又被译为胜任力模型、能力模型,它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组合是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人员选拔、培养、调用、提升等方面工作效率的先进工具。[3]

在我国,对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颇丰。王昱等(2006年)[4]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出高校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由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思维能力、关系建立、成就导向七个维度组成。许安国等(2012年)[5]以研究型大学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讨论法,得出研究型高校教师素质模型由基本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四个维度组成。丁越兰等(2013年)[6]以高校管理类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基础上揭示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静态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三大特征,并以此建构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其包括即教学胜任能力、学习发展胜任能力、科研胜任能力和社会化胜任能力四个维度。宇(2014年)[7]以应用型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理论构想、行为事件访谈、特尔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其包含自我发展、开放与创新、动机与价值、沟通协作、社会取向五个维度。远程教育教师素质模型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姜玉莲等(2009年)[8]以远程教育辅导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研、关键事件访谈法、专家论证法等方法,在对辅导教师主要角色及其胜任素质的要求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张卓等(2014年)[9]以成人高校远程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构建了成就取向、归纳思维、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五个维度的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目前,针对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基层电大,并结合开放大学改革新形势下课程辅导教育应具备的素质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研究思路及方法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思路包括:①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和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提炼出素质初始指标,聘请远程教育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内容释义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素质指标;②以素质指标为依据编制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调查问卷;③正式调查以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④利用spss21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依据分析建立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

1.调研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为调研对象,但由于现在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中60%左右的教师为外聘教师,而这些外聘教师大多来自北京市其他基层电大,所以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怀柔等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

2.访谈及问卷编制

笔者选取了5位不同基层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分析结构,形成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的初始指标,并对素质的各项初始指标进行释义、随机排列,同时还聘请远程教育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内容释义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素质指标。基于各指标构成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问卷,包括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信息化能力、科研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为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笔者将各项指标分别编号(如表1)。

3.问卷调查及模型构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2份,问卷有效率为95.83%。其中助教10人,占总样本量的10.87%;讲师55人,占总样本量的59.78%;副教授24人,占总样本量的26.09%;教授3人,占总样本量的3.26%。其中2年以下教学经验的有8人,占总样本量的8.70%;2~5年教学经验的有25人,占总样本量的27.17%;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9人,占总样本量的64.13%。其中本校教师35人,占总样本量的38.04%;外聘教师57人,占总样本量的61.69%。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得出样本的KMO(取样适当性)=0.554,Bartlett’s(300)=629.383,p

(2)问卷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1对问卷数据分析,并采用常用的内部信度检测方法Alpha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得出Alpha系数为0.888,且得出远程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信息化能力、科研管理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服务态度六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分别为0.826、0.754、0.758、0.619、0.700、0.897,说明此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笔者在编制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评价量表时,根据前期的研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相关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该评价量表的项目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很好地保证了该量表的效度。

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应用展望

笔者在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对素质模型的应用的基础上,认为基层电大对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辅导教师的聘用

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明确了优秀课程辅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帮助基层电大确立了用人标准,从而避免了现在基层电大在外聘课程辅导教师时仅考虑职称、教学经验等传统标准,忽略了基层电大的特殊情况。

2.专业培训

基层电大可依据现有辅导教师团队已具备的素质和应具备素质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本研究在建立模型的同时测试了北京东城电大课程辅导教师已具备的素质,如下页图3所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应具备程度和已具备程度差距最大的是教学基础知识和远程教学专业知识,差距最小的是服务态度。

3.绩效管理

将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应用于学校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公正的、具有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能够区分出绩效优秀教师和绩效一般教师具备的素质,学校应用此模型考核课程辅导教师既体现了公平性,又为绩效一般的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

4.课程辅导教师职业规划

建立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对教师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个人特质与工作特点及大环境变化产生的新要求,学校也能够据此指导教师设计出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这四方面的应用看似各自独立,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用管理学的另一个概念――PDCA来进行解释。P(plan,计划)对应课程辅导教师的聘用,确定了人员聘用的计划和标准;D(do,执行)对应专业培训,依据素质模型为达成计划和标准开展相关的培训;C(check,检查)对应绩效管理,执行一段时间后实施检查,审视和目标的差距;A(action,改进)对应课程辅导教师职业规划,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差距和优势所在,并确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小循环,每一次循环结束,开始新的循环,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如图4)。教师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模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员的发展,模型也会发生变化,要不断修正才能符合实际。

由于样本的局限性,本研究对基层电大课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李爽,张艳霞,刘永权.北京开放大学课程辅导教师能力需求与实际现状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刘永权,武丽娜,邓长胜.我国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教师分类与角色定位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21.

[4]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04).

[5]许安国,叶龙,郭名.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6]丁越兰,骆娜.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建构――基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5).

[7]宇.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4(06).

第4篇

一、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统计队伍中掌握专业统计知识的统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统计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工作,统计功能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而接受过统计专业教育和取得统计职称的却寥寥无几。因此,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内容难以很好地把握,利用统计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与分析,以及运用现代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很少,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能力做。

2、企业统计队伍不稳定,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发展。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经常调整统计人员的岗位,特别是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哪个岗位需要人,就可以随意地把统计岗位的统计人员调出,严重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统计人员工作的不稳定、统计队伍的不稳定和统计队伍素质下降。

3、企业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岗位知识和继续教育培训,难以满足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基层统计人员,由于繁忙的统计工作再加上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统计工作交流活动,使他们的统计知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了解到统计科技新成果和新方法,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4、统计法制建设不适应。一些单位、个人对统计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存在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时按量报送报表的行为时有发生,有时还发生瞒报、漏报,迟报、拒报等现象,开展统计执法力度不够,依法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做好当前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统计工作是业务性和连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应加强和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基层单位要设立专职的统计人员。在选调时要确保人员的素质,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和丰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统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首先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统计人员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 让更多的人知晓依法统计的道理,扩大统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营造诚信守法,求真务实的统计工作氛围,促使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 ,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是加大统计违法的惩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坚持把执法检查情况作为考评各单位统计工作的依据,对虚报、瞒报、拒报数据要依法严厉查处。

3、完善企业统计人员继续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严格执行管理局规定的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不具备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法基本知识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考试合格才准予领取《统计证》;每隔2-3年,对已取得《统计证》的统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这既有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而且对稳定企业统计队伍,扩大统计影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完善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培训管理的职能,随着经济发展,统计指标的内涵也不断变化,统计的方法制度也不断更新,统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因此统计人员要定期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4、做好基层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工作。统计工作的重心在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保证也在基层,提高数据质量务必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工作抓起,牢固的基层、基础工作是开展统计工作的必要保障条件。

数据的采集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做好数据采集处理工作一是要讲时效性,及时采集要上报的数据,给审核评估数据预留一定的时间,才能保证数据质量,二要讲准确性,认真审核基层的报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评估基层上报的数据,这就要懂得识别数据的真假,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再就是平时没有报表任务的时候统计人员应多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对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基层的工作实际,找准热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5、加强统计科研,以高新技术装备统计系统。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统计业务量和信息量也随之增长,领导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需要统计部门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完成统计任务。在数据的层层上报过程中,不仅重复劳动,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误差,统计人员整天埋头于繁杂的数字加减、报表填制工作中,工作效率和质量都难以有效提高,传统的统计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需要,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数据采集、计算、汇总等工作由“人脑”交给“电脑”去完成,才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从而适应统计业务增长的需要。因此,统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基层 实用型 口腔人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基层居民越来越注重口腔卫生保健,善待自己的牙齿。追求牙齿“美容”已经渐渐成为他们的生活需求。可见,农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量有很大的潜能,也需增加口腔卫生人力数量来满足这潜在的口腔保健需求。但目前,口腔卫生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和基层社区口腔卫生人才匮乏仍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为农村基层输送培养实用性口腔人材势在必行。

一、为农村基层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学生

在校两年与在医院实习过程中,以“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首要目标,培养基层实用性口腔人才。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是有限的,学习什么、如何操作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实习操作技能,更要求精学精练。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成为实用性口腔人才的前提和能量贮备。因此,在校期间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采用大课讲授与专业最基本的实验课技能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口腔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口腔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医学专业基础,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结合各自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特长。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然而突出的特长却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亮点。我们注重培养品牌学生,更大意义上是注重培养具有鲜明特长的学生,通过掌握特定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特长越突出,越能显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也就越强。为鼓励竞争意识,学校在近几年来选派口腔专业教师带1、2年级优秀学生到昆山“日进”公司强化牙体解剖及全口排牙培训,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二、让学生学活专业和具备良好职业素质

口腔学科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后就进入医院实习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学生接触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保健的平台,了解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活”是实习过程的核心。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典型指导、分析、总结,让学生活学活用,掌握最常用的口腔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发掘学生的潜力,适应岗位变化的需要,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用的上。学生能否下基层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过程也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首先,将职业情境的建构导入实验教学,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由课堂教学转化为情境化的实验项目教学,学校情境中越来越多工作情境要素。其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成为所有专业课程承担的任务。如在口腔修复相互取模、正畸课相互检查诊断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口外在相互打麻药、口内相互补牙等团队合作,不但教会学生掌握操作技巧而且还灌输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在实验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再次,除了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中灌输行为教学,如学生管理器械的能力等。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学生对口腔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受医学院的教育训练和医院环境的影响的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素质,以便学生毕业后就可进入较独立的工作状态。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特别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未来的文肓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益。就口腔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多种知识技术综合运用反复强化的结果,操作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尤为重要。在实习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三类方法训练:一是不断扩充、吸收前辈与优秀学生作品的方法,即借鉴创新的方法;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进行操作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应用创新的方法,三是演示、综合设计等掌握实验规律,触类旁通,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自主创新的方法。上述三类方法互相传授,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在实验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演示、操作、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角色互换、独立完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力争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本专业实践操作中的质疑力和解决问题的构想力两个方面。学生要能够从操作中独立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同时又要善于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构想。学生还要善于从理论中、从实践中去主动地、乐观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重点培养专业操作能力;学会质疑,善于从别的学生实验作品及失败的经验中选择正确的路径去学习。力争为农村基层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用型口腔人才。

四、加强专科生的毕业后教育,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做到两不误

当前,对专科层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进行一般的牙病防治与简单修复,很难有所突破。鼓励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录取后可以继续参加本科层次的学习,以便识别较复杂疑难疾病并了解其治疗预防的原则,这可大大提高他们以后独立工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整体素质,从而推进卫生人力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社区口腔医疗防治工作的骨干。从而也使到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牙病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加强专科生的毕业后教育,让学生适应终身教育的大趋势,应对各种基层新岗位的挑战。力争为农村基层培养整体素质的实用型口腔人才。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功训练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课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临床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甚至真实的临床过程中的得到锻炼。口腔系一直在理论、实验和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实践“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法”的方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通过推荐大量书籍、文献,本学科国际国内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方向,注重口腔人才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功训练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研室各级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了学生综合、全面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终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基础。

六、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

加强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绝对无菌和相对无菌的教育,将无菌观念培养贯彻至基础教学的全过程。如在病源生物学、口腔生物学等课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对细菌的认识,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加深学生对无菌观念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无菌技术,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同学动手操作等一系列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及繁殖特点。实习阶段的无菌观念培养,看一个病人洗一次手,灌输洗手前是有菌,洗手后是相对无菌,手套是绝对无菌的,戴手套时只能用手接触其内面,戴好手套的手是绝对无菌的。在实验与临床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觉运用无菌技术,培养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技术的内涵,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利于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遵守无菌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使现有的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假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义诊、咨询、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把健康知识送到农民家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防治知识;同时还走村入户向农民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力争培养实用性人才,做到普通的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在大医院的治疗质量是一样的。老百姓自然就会考虑“质价比”。只有这样,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下的去的口腔人才才能落到实处。

八、部分临床课直接在医院开展

我校为了加快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脚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将部分临床相关专业(如口腔医学、口腔护理)的临床课,直接放到医院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即可进入较独立的工作状态,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需改进。疾病无国界,世界卫生系统是一个整体。那么,全国、全区(县)卫生系统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的缺乏,都将是全国公共卫生体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是全体有能力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基层培养用的上的实用性口腔人才。

九、通过企业或个人捐助、设立冠名奖助学金、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学校主动募集社会助学资金,让更多的志士仁人及热心培育口腔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助学活动,在尊重资助者意愿的前提下,设立了“口腔专项奖学金”“励志奖助学金”,以奖励学习认真、品德优秀、“贫困补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强不息、立志成才、顺利完成学业。针对贫困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坚持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创业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使他们自强、自立、自尊,在受助中感悟人生,成人成才。为农村基层培养留得住的实用性口腔人才。

总之,立足于现有师资,通过培养具有理论为指导的操作实用性人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良好思维方式,通过开展假期实践活动,毕业后继续教育等,最终达到为农村基层输送实用性口腔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勇.农村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与发展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3,1(1):11.

[2]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Z].卫科教发〔2001〕212 号.

[3]陈美琴,谢红莉.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卫生服务分析与探索.

第6篇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大汲店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大汲店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第7篇

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的投资。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

(一)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有效的学习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远见的管理者甚至还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员工福利用来赠送或奖励员工。

(三)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已从过去传统的房屋协作管理转向以委托管理方式为主的市场化经营管理。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三、制定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规定

培训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规定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规定主要包括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分类、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监督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物业管理企业培训的内容

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培训工作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培训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管理服务理念、经营范围、内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主要是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与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提高基层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组织分析

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

⑵任务分析

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⑶个人分析

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需求分析的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

向企业员工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员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应当组织怎样的培训提出建议。让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提出培训要求;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员工关心学习、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热情,既是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较为有效。

⑵约见面谈法

挑选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进行面谈,根据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整体培训需求。

⑶会议调查法

召开培训需求分析会,让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培训需求。

⑷工作表现评估法

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以确定员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

⑸报告审评法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需求报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

(二)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企业的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⑵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⑶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

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

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

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

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 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 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⑴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

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④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⑤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⑥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⑵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⑶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⑷基层操作人员培训

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⑴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

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

考核合格后上岗。

⑵在岗培训

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⑶转岗培训

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⑴学历教育

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⑵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⑶专项培训

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一)员工培训不重要

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员工培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员工培训有风险

有的管理者担心自己培训好的员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视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使公司员工素质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好的员工会因为得不到培训而离开企业,最终企业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层管理;嵌入式发展

基层管理案例教学,是选择基层管理中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以案例为基础,以课堂讨论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基层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中广泛采取的重要教学形式,是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提高受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受训者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案例,不断接触、经历实际问题和环境,进而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逐步拓宽其视野和思路,最终掌握和打牢基层管理岗位上各种条件下的判断、权衡和决策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在军队基层管理中的嵌入式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向世人诠释了管理工作对于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所具备的意义和价值。证实由于植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得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以迅猛态势,生气蓬勃地向前推进。而军队基层管理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军队建设的效果和战斗力的生成、保持与提高。但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军队基层管理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教学内容上看,课程体系的建构尚不完善。直接沿用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与案例教学的要求尚不能完全融合,可供选择的案例教学内容设置与部队工作训练实际需要联系不密切,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学员的实际需要。

从教员队伍上看,教员素养的提升尚不全面。案例教学法对教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很高,而有些教员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任职经历以及教学方法能否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顾虑较多,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还有些教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尝试,有的甚至轻视和排斥案例教学方法,仍然满足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教学条件上看,案例教学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例如,案例库建设作为案例教育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资源,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教学案例的匮乏制约着案例教学的开展。

二、案例教学在军队基层管理中的嵌入式发展的可能性

最早案例教学在美国被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后被引入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学中,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哈佛商学院以案例教学闻名全球。近几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员和学员的重视和欢迎,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军在军队管理专业教学中也广泛使用案例教学,它不仅促进管理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员学习管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助于教员迎接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种种挑战。

从教学目的看,案例教学嵌入军队基层管理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在基层管理案例教学中,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对基层管理案例的学习探讨,锤炼分析和解决管理工作中现实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开放式的研讨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学员的认真思考,反复对比、反思自己的观点,激发自身的潜能,并经互相借鉴、各种观点的交流碰撞,引发新的深入思考,提升创新能力。

从教学过程看,案例教学嵌入军队基层管理有助于提升学员的应用能力。军队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的就是将案例与所学管理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去分析、解决问题,模拟实际管理过程,提高实际管理能力。学员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实际的参与式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员为中心,使得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勤于思考问题、共同研讨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学员的主动性大为增强,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从教学方法看,案例教学嵌入军队基层管理有助于增强教学的互动实效。基层管理案例教学要针对基层管理中复杂的现实问题,营造出与当事人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机,促进案例学习向工作岗位解决类似问题方法的迁移。在基层管理案例教学中,情景环境应力求客观真实,既要通过现地教学加强实地感和现场感,也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各种情景直观显现,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案例教学在军队基层管理中的嵌入式发展的长效性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深化,受学员、教员的素质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必须植根于基础理论的沃土之中,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也就是说,必须以传统教学作为基础。案例教学在军队基层管理中的嵌入式发展,使得军队基层管理的理论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这就要求案例教学在选取案例时,首先,要尽量选择贴近训练工作实际的案例,尽量选择学员熟悉的案例,让他们有深刻真实感受,充分调动学员的求知欲。其次,在案例教学准备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案例教学内容。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案例内容、案例教学的重难点。最后,要遵循案例教学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员逐步融入到军事案例教学活动中,让学员学会分析思考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董会瑜,边伟著.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理论思考[J].元奎、马立峰主编.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2005.

[2]刘果,许刚,李庆云.浅议提高军校教员任职教育能力对策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3]曹晓霞,王飞.纠正案例教学教师角色错位的几项措施[J].管理观察,2009(06)等.

第9篇

[关键词]基层医师;临床培训;妇产科;教学

临床妇产科教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妇产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基层妇产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对以往来我院进修的基层医师调查数据显示,其特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临床实际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文化程度、工作时间长短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及能力也参差不齐。虽然进修医师的个体化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他们对进修学习都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希望多参与医疗临床实践,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如何针对学员的基础水平并结合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在卫生部颁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在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教学水平,是从事基层医师培训的专业医生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以往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如传统的大课堂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法、临床演示模拟器材教学法、病案启发式教学法等,哪些更适合基层医师的临床培训、如何根据基层医师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培训医师所必须用心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基层医师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注重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及个性化特色培养

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学也是一门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学科,在基层医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基层进修医师对进修培训大都体现出浓厚的专业兴趣,他们对待临床工作也非常认真努力。针对基层进修医师大都理论水平较低、接待病员时思路不清、病情变化后不知所措等特点,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选用具有高级职称、理论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利用小课堂授课方式,定期轮流为她们集中进行专题基础理论的教授;其次,利用每日常规的上级医师查房、定期的主任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一系列的制度,精心挑选比较合适教学的病例,详细地讲解该病例的诊断要点、诊治原则、病因病理、疗效观察及病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基层进修医师以帮助;再次,利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提出疑难病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系统,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需答案,并进行总结和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全方位、立体式地尽最大努力提升他们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

除了下大力气提升他们的医疗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外,我科还针对进修医师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其大致分为如下3种类型:(1)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师,在原单位临床经验少,不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2)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基本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在原单位能独立开展部分临床工作;(3)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原单位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资历,能独立诊治各种妇产科常见疾病。对于第一类进修医师,主要通过低年资医师病房轮转制度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治,掌握低中难度的手术操作。对于第二类医师,主要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规范他们在常见病种诊疗中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疗和手术,并对少见病种、疑难病种高难度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第三类医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考评后,可以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独立值班,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床,在一些常见手术中参与或主刀。总之,大原则就是严格考评其临床能力,根据其临床工作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尽量做到对每一位进修医师的因材施教。

2 注重医疗临床认知的纠偏与重塑

基层医师由于一般工作、生活在县乡一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对医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手术是否过关的问题上,认为熟练的手术技巧就是一个优秀医师所具有的一切。这些基层医师不乏手术水平很高的进修者,但充其量也只是个手术匠而已。由于他们对妇产科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综合征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诸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心脏病、难产的处理、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休克等风险大的病种不加重视,导致这些疾病的处理不够到位,经常埋下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带教老师在不断强化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制定和完成临床工作程序的量化标准外,还需要不断强调手术从来就不是妇产科学的全部,而对疾病的科学诊治思路、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前指证的把握、术前准备、术后处理都是一名优秀医师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的势头,所以对医疗事故的分析和学习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学习,要让基层医师从医疗纠纷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深他们对医患沟通解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

3 注重培训医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3.1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

一个合格的妇产科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我本人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巩固,不断学习新版印刷的妇产科教科书,时常注意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学习国外文献知识。理论知识需要临床工作来验证和加深印象,临床医疗实践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作为指导。所谓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绝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随时地提取和应用它们为病患服务。在对基层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他们所提出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一点点,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述能力外,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无疑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还要能够使他们明白的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生动的事实举例表达清楚,使得她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2 要形成自己生动形象的鲜明教学风格

基层医师大多都接受过临床医学的理论教育,更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是可能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规范,对疑难病症的处理缺乏经验。在给她们进行培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授予大家,与单纯的医学生授课有所不同,在于深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可能存在病人疾病发生率及疾病种类不同,针对不同地区

的疾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基层医师应该掌握当地多发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特殊情况的应对。在教学课堂要有大量的互动,深入了解她们的需求和薄弱环节,通过讨论、提问、争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基层医师的需求,有时可能还要有具体实例、病历分析,还有以往经验的探讨等等,甚至有时还要强调语言表达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 注重激发、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基层医师的临床工作可能很单纯。对单一疾病的处理非常熟悉,甚至很在行,但是对复杂疾病的处理,就缺乏经验,在讲解了疾病的病生理基础上,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最终讲到治疗方案。另外临床操作往往沿袭以往的当地的传统的方法,不够规范,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不建议再使用的方法,对于这些情况要有针对性一一解决,举例说明老方法的不可取之处、新方法的优势等。可能有时要把使用的器械、流程、用实物的形式很生动的呈现在学员面前,借鉴国外的方法,进行workshop的使用,来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积极性,用手把手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

3.4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多元化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基层医师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示教是非常必要的。其中PBL教学、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参与式教学方法、电教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多元化教学具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基层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诸多优点。

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科示教课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医师的学习热情,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十分有益于基层医师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5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起点,妇产科医生要在认真阅读妇产科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最新专业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通过利用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方法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打牢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总之,为提高基层医师的专业能力,要在提高自身妇产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强化基层医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发挥学习主动性,坚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2 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0,(8):25-28

3 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1999,(2):23-24

4 舒涛,梁渊,张文斌,等,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1

第10篇

【关键词】 空气标本;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采集

作者单位:830023新疆乌鲁木齐火车西站医院

医院环境卫生学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空气培养是检测空气消毒质量的标准,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的方法,观察其细菌总数、细菌种类,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2006年年底接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来,发现护理人员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标本采样及检查方法等理论不明确。尤其是空气培养标本采样,由于各科室没有固定专人,轮流采集,标本采集理论知晓各不相同,为此,护理部采取了多媒体培训、发放资料、提问、笔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反复指导,至2009年6月,90%以上的人员掌握了规范采样的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临床科与非临床科的护理人员。即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血透、急诊、门诊、手术室、供应室、南站分院、社区等。

1.2 调查内容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空气培养标本采样及检测原则、采样的时间、采样的高度、布点方法(含3点法、5点法)、采样方法等。

1.3 方法 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由笔者本人独立完成。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前,对医院临床科室、非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发放问卷139份,回收139份,合格问卷131份,占94.24%。

2 结果

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对空气培养标本采样及检测的了解(例,%)

调查内容回答全部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

采样时间22(16.79) 69(52.67)40(30.53)

采样高度16(12.21) 54(41.22)61(46.56)

布点方法14(10.68) 45(34.35)72(54.96)

采样方法27(11.45) 83(63.36)33(25.19)

采样及检测原则25(21.37) 40(30.53)63(48.09)

合计95(14.50)291(44.43) 479(41.07)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 言传身教被誉为传统美德,也是护理工作者的美德,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正是由于长久以来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导致护理人员只注重言传身教的技能操作,而忽略了技能操作是在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理论与实践脱节。

3.1.2 循证理念差 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者只注重简单、重复地操作,而无循证理念,只是“干”,而不想“为什么要这么干”,导致虽然操作是正确的,但在进行口述或笔试时,无法正确描述。

3.1.3 管理理念偏差 大多数管理者只注重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忽略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导致基础工作沿袭一些错误的做法,未能及时得到纠正。

3.1.4 护理人员学习机会少

一部分医院的领导“重医轻护”,不注重护理人员的培养;同时,由于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人力资源不足,护理工作琐碎繁杂,导致护理人员学习时间和机会少。

3.2 对策

3.2.1 树立创新管理理念,纠正管理理念偏差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为了提高管理者的创新理念,每年派出护士长进修;及时组织护士长参加短期学习班和各种学术交流,纠正管理理念偏差,树立创新管理理念。

3.2.2 营造循证护理氛围 加强循证护理理论培训,提高循证护理理念,将循证护理理论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证可循”。

3.2.3 加强三基三严 实行院科两级培训与考核。

3.2.3.1 一级培训 科室每月“四个一”培训及考核即:一次基础理论、一项护理操作、一个制度或职责、一个应急预案。

3.2.3.2 二级培训 采用多种形式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反复强化、分层培训及考核。

3.2.4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按《护士条例》要求,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4配备。减轻护士压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护士的身心疲惫程度。

3.2.5 创造条件,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每年定期派出护理人员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脱产学习、自考等,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11篇

【关键词】生产设备管理;基层工区;职能部室;间隙;区别

1、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设备管理”作为电力供应的核心管理内容之一,对电网稳定运行,电能有效供应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电力部门基层工区与机关部室在“电力设备”上的管理有什么不同?怎么样去填补这些空隙,是值得思索的一个课题。本文在供电局范围内,仅以电网运行设备为对象,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2、基层工区在设备管理中的侧重点

在供电局中,我们将变电管理所、输电管理所、城区分局(配电管理所)统称为基层工区。它们是直接面对输变电一、二次设备,并对其开展相应的预试定检、试验、抢修、交接验收等工作的部门,是电力行业输、变、配三个环节最直接的管理者与操刀者。那么基层工区的班组、专责在设备管理上有哪些侧重点,是本文接下来讨论的内容。

2.1基层工区班组设备管理

班组是与供电设备打交道最多、最熟悉设备现状的团队,也是设备数据最直接的获取者,在设备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班组在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供电设备的预试、定检维护以及与设备管理相关的特维、反措、设备送检、校验、验收、抢修、更换等。班组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决定了班组在“设备管理”中最核心的精神实质是“层面基础”,也就是真实的数据和全面的覆盖率。因关于设备管理工作方式的多样性与全面性,所以,各个班组所负责的设备数据、资料相加会非常多,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专业负责人汇总统计并进一步的进行归纳提炼。

2.2基层工区专责的设备管理

基层工区的专责,既是上级任务的“承接者”,也是班组各项工作的“代言人”,它涵盖许多专业,有人力资源、培训、生产、安全、计划等等方向,本文以生产类各专业专责为例,分析工区专责在设备管理上的侧重点。

工区专责在设备管理上比班组更加深入。根据班组在“设备管理”中侧重“层面基础”,工区专责则是要在“层面基础”的范围上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提炼。这需要专责不仅熟悉班组设备管理的模式,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基础知识储藏,同时,也需要专责拥有一定的归纳提炼能力,能快速的将所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进行挑选,用于各种关于设备的工作方式中。

其次,作为基层部门的生产专责,不仅在设备管理上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也需要其在现场进行技术把关。如果说班组人员侧重现场工作,那么工区专责则要兼顾现场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生产资料整理两方面。其中现场技术指导经验以及相关工作流程的熟悉为“设备管理"提供了更加深厚的实践基础,可以让工区专责在归纳设备类别时,能想到更多,更全面的因素,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具备合理性与灵活性。

最后,工区专责是其管辖范围内,各种设备管理工作方式的执行演练者,也是演练结果汇总者。本文以变电一次设备为例,来说明“设备管理”的工作方式。从时间纵向出发,电网一次设备一般会经历购买、安装验收、运行维护、报废更换等四个阶段。那么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方式对应匹配。如购买,前期会有设备的技改、大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购买、更换设备的原因。报告得到批复许可后,需要编写购买设备的技术规范,提出购买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供货范围等。然后通过物资招标、采购,设备运送至工区,办理领用手续,整个购买环节形成闭环。因各环节对应工作方式较多,本文不一一赘述。

通过以上举例,我们了解了工区生产专责在“设备”管理方式上的多样性。当面对众多设备管理方式,在有限的期限内怎么顺利去落实,当面临突发问题从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时,怎么去通过沟通达成原计划成效,是基层工区专责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工区管理专责除了搜集班组提交上来的资料,通过自身知识的加工,汇总新的材料就需要报送给机关“设备”管理专责进行进一步审阅。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基层工区班组在“设备管理”中更侧重于现场,工区专责则是需要平衡现场与办公室两者的关系,既要熟悉现场设备从而给设备的一些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也需要对搜集的设备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3、机关职能部室在设备管理中的侧重点

如果说基层工区的班组、专责在设备管理上更偏向于实体掌控,那么机关职能部室在设备管理上更偏向于技巧管理和趋势管理。

机关设备管理专责一般是从基层部门中熟悉设备管理流程的人员中选拔进入,这些人员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备体系理念,也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现场工作基础,对于电网设备运行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由于机关工作内容的丰富性与时效性,机关专责要同时面对几项甚至十几项工作的同时开展。如何统筹完成各项工作,不仅对机关专责的实践基础是考验,同时也考验机关专责调配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安排工作轻重缓急以及横向、纵向沟通等能力。机关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强度决定了机关设备管理专责必须更加注重技巧与归纳、分解能力。

日常的电网设备预试、定检、抢修等等工作已经不是机关专责必须一一到场进行工作的内容,因为有基层班组、相关专责承担现场执行的工作。那么上述工作内容腾出来的时间和空间就是给机关专责动脑解决各项工作内容如何去统筹安排所用。除了将上级部门派下的任务进行分解归类,下发给基层相关专责进行解决,同时,也需要将基层专责报送的任务回执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提炼报送给上级领导。这时候,机关专责不仅仅是走流程,还需要考虑如何分解任务下发与提炼重点上报。任务文件有时候是几个、十几个表格打包下发,里面包含较多的工作元素,如果仅仅原文转发下属,就不能很好的执行上级部门下发文件的精神,对于承接部门专责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本文认为,机关专责应在下发任务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指导意见以方便基层部门更好的执行。同理,对于基层报送的任务执行结果也应该做一定的重点提炼,方便上级部门尽快掌握反馈内容。

第12篇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日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站段人事管理部门作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效率,影响铁路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建设。当前,基层站段人事管理存在一系列主客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在铁路企业尤其是基层站段,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普遍认为人事管理部门是一般的事务性部门,与站段经营效益没有太大关系,对人事管理的工作缺乏系统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对其在企业当中的作用缺少相应的认同。

(二)人事管理制度未形成规范化。尽管从铁道部到各铁路局都在一直致力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但是有些基层站段人事部门还存在着“制度是上级制定的,基层站段只是照章执行”的思想,没有对人事工作形成详细周全的规范性制度,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环节没有有效管理。

(三)人事管理人员非专业化。人事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科目,想发挥出它的作用,需要一整套的知识体系。目前基层站段人事管理人员很多是非专业人员,缺乏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知识,其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之中。

(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铁路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全路范围内推广使用的人事信息综合平台,由于此系统在开发初期的主要定位是人事档案管理,加之基层站段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致使基层站段人事信息管理仍处于数据收集的初级的阶段,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分析系统,难以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

二、新形势对基层站段人事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更新基层人事管理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基层人事管理部门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将职工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

(二)转变基层人事管理职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基层人事管理部门将人事管理定位在企业战略性管理的平台之上,对业务部门真实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从战略决策的高度发挥监督、控制、反馈和调整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

(三)优化基层人事管理方式。现代人事管理要求基层站段要以系统、全局的眼光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内涵,强调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者,每个部门负责人都要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统一协调、全面参与、形成合力。

三、实现基层站段人事管理现代化转变的新思路

(一)树立新型基层人才观。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基层站段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转化为生产实践,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职工,都可以称之为人才。因此要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开展学技练功,提高素质、岗位成才。二是树立“为人才创造优越环境”的意识,积极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在充分调研和深入了解基层站段各岗位、工种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化建设。一是增强基层人事管理制度的系统性,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从零敲碎打”向“系统配套”的转变,建立人事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人事制度的进程。二是增强基层人事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基层站段人事部门不仅仅是上级政策的执行者,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多深入一线,勤于调查、善于研究、交流互动,贴合基层实际细化政策措施。

(三)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强化辅助决策功能,致力于形成集资源管理、业务操作、综合信息和研究分析功能为一体,具有数据集成、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的决策辅助平台。二是扩大应用范围,建立集政策宣传、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规划于一体的更加开放的人事管理互动平台;建立健全网上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公示等人事管理模块,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全员参与,最大程度的收集、掌握、完善干部德、能、勤、绩、廉各方面信息。